税收征管改革调研4篇

时间:2022-11-11 20:30:06 浏览量:

税收征管改革调研4篇税收征管改革调研 -1- 数字经济下税收征管问题调研文章 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改变了跨国公司整合全球价值链的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税收征管改革调研4篇,供大家参考。

税收征管改革调研4篇

篇一:税收征管改革调研

1 -

 数字经济下税收征管问题调研文章

  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改变了跨国公司整合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同时对全球税收规则和税收体系造成巨大冲击。除了传统的跨境所得税问题,数字经济还带来了新的货物劳务税问题,特别是对全球普遍开征的增值税带来了征管难题。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增值税欺诈日益增多,增值税税收收入严重流失。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对同一笔交易的征税权评定标准不同,是造成国际贸易中双重征税风险的重要原因。为了应对数字经济发展对增值税征管体系带来的挑战,欧盟作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2016 年 6 月欧盟议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交的《增值税行动计划》,制定出 2016-2017 年欧盟的增值税改革计划,其中提出了多项针对数字经济带来的征管问题的应对建议。

 数字经济在中国方兴未艾,电商平台的跨境交易如火如荼,有必要借鉴欧盟经验,尽早制定办法,积极应对数字经济模式带来的增值税征管风险。

 一、数字经济的概念及其与税收相关的基本特征 数字经济是信息和通讯技术转型过程带来的产物。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各类应用软件商店、在线广告、

 - 2 -

 云计算、极速贸易和在线支付服务等。通讯技术的革新使得科技变得更加廉价、更具影响力、更为标准化,同时激励经济的各领域不断优化商业流程和创新。跨国公司可以依靠其全球业务网络,运用数字经济改变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分布。

 数字经济很多特征与税收相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数字经济具有流动性;其二,数字经济对大数据有依赖性;其三,数字经济具有网络效应、整合效应和协同效应。某些商业模式在高度依赖网络效应的同时,也越来越显现出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趋势;其四,数字经济条件下,多层次的商业模式有利于交易双方处于不同管辖地;其五,数字经济的准入门槛较低,显现出技术升级引起的经济波动性。

 数字经济依赖无形资产,可以从免费产品的外部性中获得有价值的商业模式,从而给税务机关造成确定价值产生地管辖权方面的困难。比如企业在数字经济中如何创造价值及获取利润,如何联系数字经济与税收概念中的“居民地”、“来源地”及“收入定性” 概念,等等。

 二、数字经济对增值税体系的挑战 跨境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特别是无形资产的贸易给传统的增值税体系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当消费者从国外购进货物时。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开始大量在线购买产品与服务,企业无

 - 3 -

 需在消费者所在国设置实体店,而是通过邮寄或者快递售卖物品。在这一过程中,税务机关对很多交易流程没有办法征收增值税,或者征收数量很少,继而影响国家税收收入。同时,这种状况还造成居民企业卖家与非居民企业卖家之间非公平竞争。具体分析,数字经济给增值税征管体系带来的挑战主要有:

 第一,很多国家有对网购进口的低价值货物免征增值税的政策。采用增值税制度的国家一般是通过保税机制在货物进口时向进口者征收增值税,但很多国家因为征税成本过高而对低价值货物免征增值税,在实践中,各国设置的起征点不尽相同,这就为通过数字经济避税带来了制度隐患。在这样的规则下,跨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一起征点销售货物从而有效避税。其机理在于,本地企业向国内消费者在线销售低价值货物必须缴纳增值税,而如果企业将低价值货物从离岸地区进口,然后再卖回到消费者手中就可以免征增值税。企业可以运用该规则将公司设立在离岸地,而不设立在消费者所属的税收管辖区。低价值货物免征增值税不仅导致增值税收入下降,还影响本国国内公平的销售环境。

 从实践来看,近年来未被征税的进口低价值货物的数量在明显增加。因此,数字经济环境下,低价值货物的免税进口政策一直备受争议。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是降低起征点,从而压缩跨境电商的套利空间。但在现实中规避这一问题也有困难,要采用

 - 4 -

 较低的起征点,同时保持征税成本相对于所征增值税的合理水平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关键。上述问题与跨境电子商务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直接相关,以往很多国家构建增值税制度的时候还没有网络购物平台,现在低价值的商品通过网购途径进口,但是没有征收增值税,导致很多国家感到不公平。对于这种由商业模式创新造成的征管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加以解决。

 第二,厂商向消费者提供远程数字服务,对增值税的征收是一大挑战。跨境 B2C 企业可以通过远程提供服务及无形资产,这使得诸如电影、电视节目等线上商品供给具有跨区域的性质。消费者只需要拥有手机、电视等终端接受器就可以接受服务。对税务机关而言,这种远程服务的增值税很少能够征收上来。如果该数字化服务是在本地提供,那么一些国家的本地供应商将缴纳相应的增值税,这就对本地同类服务的供应商造成很大压力。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对数字服务征收增值税,因此,提供数字远程服务的供应商还可能运用税制的不同而进行筹划。

 第三,跨国公司运用无形资产和成本分摊协议转嫁增值税。数字经济参与者可以向税收优惠地区转移无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的相关使用权,利用公司的内部协议和营销价格转移利润。根据各地法律的不同安排,数字经济公司可以运用特许安排、成本

 - 5 -

 分摊协议或者分离无形资产开发成本扣除等手段来进行避税。数字经济公司高度依赖无形资产创造价值和利润,并且以此获得相关收入,因此这类企业也更容易通过无形资产避税。虽然这种方式更多影响所得税在各国之间的分配,但也会改变跨国企业的供应链,从而对增值税产生间接影响。

 三、欧盟增值税改革的建议 2016 年,欧盟《增值税行动计划》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鼓励电商发展,统一电子商务市场的增值税。具体措施包括:将在线销售有形货物的供应商纳入“一站式注册机制”;统一简化增值税的征管措施,为中小电子商务公司创新提供环境;允许原籍国单独审计跨境企业;对非欧盟国家进口小额托运货物免征增值税。第二,打击逃避税,针对增值税流失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欧盟成员国之间及欧盟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行政合作;提高税务局征管的效率;税务部门与企业达成协议以提高企业缴纳增值税的遵从度;创新税收征管的新方法,从报告、审计及廓清市场新中介工具出发,创新征收工具;制定临时性措施以应对增值税欺诈行为。第三,改革税率政策。欧盟 2017 年对增值税做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定期审核并且扩大低税率使用范围的货物和劳务名称,二是允许欧盟成员国自行确定本国税率的高低和相应的档次,不统一低税率清单。2017 年欧盟将与各成员国保持

 - 6 -

 联系,制定新的立法允许欧盟成员国自行降低增值税税率的物品。第四,建构欧盟区域的单一税制。欧盟对跨境 B2B 货物实行“一站式注册机制”。单一市场内所有货物和服务不区分境内境外,被同等征税。

 欧盟现存的单一市场机制始于 1993 年,将欧盟跨境交易分成卖方跨境供应免税一方,和买方跨境并购可征税一方。在过去的十年里,企业利用该条款漏洞,每年进行近 500 亿欧元的增值税欺诈。欧盟建构区域单一税制正是为了补足漏洞,实现跨区域增值税制度现代化。同时,作为欧盟数字单一市场战略的一部分,欧盟计划将一些措施提交给成员国制定,旨在鼓励成员国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跨境贸易。

 四、欧盟增值税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中,中国企业处于产业链升级阶段。增值税的税制设计需要与国际增值税兼容的同时,也要为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位置调整上争取更有效的竞争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与欧盟的情况类似,需要在鼓励电商发展与商务模式创新的基础上,打击跨境逃避税并保证税制公平。结合欧盟的改革原则,中国对跨境数字经济进行增值税制度设计时,可以考虑如下一些建议:

 首先,完善跨境增值税管理制度。可以对货物和劳务按照数

 - 7 -

 字经济的特点重新分类,按照无形商品的使用和研发增值情况重新设置征收环节,从而形成一套针对数字经济的增值税管理制度。对小额进口商品托运应免征增值税,以保证与国际惯例一致和国际税收的中性。为了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增值税的税率设计应按照高附加值逐渐递增的科技行业进行累退设计,帮助中国的中小创新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提升科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了防止跨国企业骗取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补贴,通过价格转移机制避税,要尽快建立对无形资产的征税细则,与欧盟及其他国家达成无形资产增值税的相关协议。

 第二,提高数字经济税收遵从度和管理技术。数字经济在商业和制造业领域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税收征管对数字经济也要有相应的创新模式。税务机关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税收预缴、网上缴税等服务。最新的数字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税收部门收集和记录企业交易数据,收集分散的网络大数据。区块链公共分类的账户可以记录税收的大容量信息,并且形成无法更改的证据链,保证税收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堵塞逃避税漏洞。

 第三,加强对跨国公司利用无形资产避税的管理。需要明确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含义,在增值税条例中说明不论是在关联企业之间还是非关联企业之间,任何一项无形资产的转移或转让均需要对价。该条确保无形资产的转让是否被用于转移收入。如果

 - 8 -

 缺少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评估条款,可以用估值的方法确定独立交易原则下的转让价格。

 第四,加强国际反避税合作。可以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研究现有电子商务公司的利润转移情况,对跨国公司的增值环节建立统一的甄别系统,建立全球范围的案例库和数据库,研究这些公司避税的行为和激励因素,共同打击跨国公司的增值税避税行为。

 ------------------------------- 数字经济背景下非居民税收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全球商业实践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基于传统经济构建的国际税收规则和体系受到了巨大冲击,各国税收制度、税收征管正面临巨大挑战,对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凸显。如何重构历经百年的国际税收体系、如何完善税收制度、强化非居民税收管理,以适应对数字经济公平课税的要求,无疑成为目前各国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经济所呈现的特征,分析了数字经济给非居民税收管理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并对完善我国非居民税收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 非居民税收管理 研究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迅猛

 - 9 -

 发展,正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由此引发的一些税收新问题也正受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税收当局的关注。在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的运行高度依赖各种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手段和方法。然而,现有的税收体系,特别是国际税收体系,仍沿用 20 世纪初 20 年代确定的基本框架,面对当前由数字化经济带来的全新问题,建立在各国国内税制和双边税收协定基础上的现行国际税收规则与体系暴露出许多不足。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利用数字经济税收管理方面的漏洞,通过转移利润等方式,侵蚀着各国税基,造成相关国家巨大的税收损失。数字经济所来带的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已经对各国国内税制和以双边税收协定为基础的现行国际税收法律秩序形成巨大冲击。正因如此,2014 年 9 月 16 日,OECD 发布的 15 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BEPS”)行动计划中的 7 项阶段性成果中,第一项即发布了《关于数字经济面临的税收挑战的报告》。该项行动计划承载着全面改革国际税收规则体系、消解跨国企业通过借助数字经济规避全球税收的共同期望,同时也是 OECD 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对数字经济带来税收挑战的共同应对。

 正如 BEPS 报告所说,之所以数字经济能引发种种税收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国国内税制对于数字经济方面存在空白或

 - 10 -

 巨大漏洞。尽管中国在这次国际税收格局重塑进程中希望积极发挥大国的作用,并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期通过行动维护未来的税收权益。但在针对数字经济引发的税收问题的研究及其应对措施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现行税收法规在非居民税收政策中对于数字经济方面的规定近乎于空白,对其的监管上也基本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因此造成了非居民数字经济所得处于一种免税的状态。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预见,我国如不尽快完善有关数字经济方面的非居民税收管理法律法规,将在未来新的国际税收形势下处于不利的竞争局面。

 一、数字经济的定义及特征

 (一)数字经济的定义

 “英国研究委员会”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人、过程和技术发生复杂关系而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在数字经济中,数字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提供一个全球化的平台,促进个人和组织的相互交往、通信合作和信息分享。《澳大利亚的数字经济:未来方向》一书的作者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传感器网络等信息和通讯技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球性网络化。

 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数字经济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一般说来,数字经济就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基础上的经济运行系统,其本质特征是商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商业管理模式的

 - 11 -

 一体化和经济交易活动的网络化。

 (二)数字经济的特征

 要清楚数字经济对非居民税收管理带来哪些根本性的影响,就必须了解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其与传统经济相比都有哪些根本性的不同,相应地我们也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国际税收管理规则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还是否适用。

 1.数...

篇二:税收征管改革调研

征管改革工作总结汇报 税收征管改革工作总结汇报发表时间:2007-6-17 9:47:36

 深化征管改革, 全面提升地税管理水平

 近年来,修水县地税局按照省、市局的统一部署,求实奋进,排难而上,不断夯实征管基础,深化征管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征管模式,税收征管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轨道。2006 年各月税务登记率、申报率、滞纳金加收率、处罚率均达到 100%,入库率达到 98%以上,征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地税收入迅猛增长, 2006 年前 9 个月共征收入库税收 1.17 亿元,与 2005 年全年征收数持平,预计全年总收入可达到 1.8 亿元,及时将地方经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反映到了地方税收收入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回顾我局税收征管改革工作,我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好了贯彻落实和创新:

 一、深入开展工作调研,做到征管改革紧贴实际,因地制宜。

 “凡事预则立”,为确保新征管业务软件在我县成功上线,征管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实际成效,我局在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启动后认真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对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动员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地税干部职工的紧迫感、责任感,为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二是开展新旧征管业务软件应用环节差异情况对比,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税源控管、数据信息的综合利用、纳税服务水平、岗位职责与部门协调配合等不同方面查找与新征管业务软件

 订了《修水县征管业务软件上线工作实施方案》,《修水县地方税务局征管业务软件上线工作考核办法》,成立了上线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相应设立了信息采集、数据录入、业务培训、技术保障四个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与上线领导小组签订责任状,分局信息采集人员与分局长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追究,强化工作成绩考核,兑现奖惩,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 “上线无小事、没有局外人”。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了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相互理解,为软件上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上下齐心协力,内外协调配合,确保了软件上线工作扎实推进。

 2005 年 6 月 1 日,新征管业务软件在我县全面成功上线,共上线纳税户 4100 户,其中:企事业单位 299 户,个体户 3150 户,车辆 651 户,新征管业务软件对纳税户的控管面达到 100%,实现了新老软件顺利衔接,征管业务顺利过渡,一年多来新征管软件运行平稳有序,为辖区税收管理工作构筑了一个崭新的操作平台。

 三、切实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税。

 1、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据区域大小和税源分布情况,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和考核办法,合理划定税收管理员职责范围,以推行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征管责任区制度,将税源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税源监控管理。

 2、深入开展税源普查,建立完整的税源数据库。在全面实施税源普查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县局、分局、乡镇及管理员的四级税源数据库,实现了数据信息的高度集中,综合运用征管数据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

 3、建立健全各项征管制度。对征管类文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制定了规范税源管理、税务稽查、征管资料管理和岗责考核等一系列办法和制度,主要是户籍式管理制度、

 税源管理制度、纳税评估制度、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税务登记管理制度和民主评税制度,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4、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征管方式方法,制订行业税收和单税种管理办法。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按照规范化要求制订了车辆、房地产、建筑安装、小水电和所得税、资源税等32 个行业税收与单税种管理办法。去年全县小水电税收由供电企业按销量代扣代缴税款达150 万元,房产税由承租人代扣随经营税收同时申报缴纳入库 200 万元,石灰窑和石材加工资源税分别参照炸药用量和用电量计征,农用车税收在建筑承包人开具发票时按建筑工程款带征 0.28%,该项税款入库 87 万元。

 5、建立健全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制订完善了社会综合治税实施方案,明确了信息交换比对办法,形成了地税专职抓、政府经常过问、部门协助配合、群众大力支持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我局已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房地产税收、交通运输业税收、农村小水电税收等行业税收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建立财政、地税联合征管模式,落实“先税后证”、“以票控税”管理办法,有效堵塞了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漏洞。建立并完善了代征网络,由运管、稽征和交警三个单位代征车船使用税、客货运营业税和摩托车税收,由会计核算中心代扣代缴工薪个人所得税、由乡(镇)村两级代征农村零散税收,由公路局代征公路建筑税收,全年有 30%以上的税收通过综合治税体系协调入库,降低了税收成本,提高了征管效率。

 6、发挥纳税评估作用。我局结合税收管理工作实际,制定了纳税评估操作规程,采取“内外结合、人机结合、上下结合”等方式,坚持评估一户规范一户,重点评估了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货物运输业、房屋出租业、娱乐业、饮食业等六个行业,企业评估面达到 100%,个体户评估面达到 10%,并及时形成了行业评估建议,规范了征收管理,降低了税收风险。

 7、发挥税收稽查职能。稽查重点指向重点纳税企业、建筑行业、高收入行业和定期定额大户,2005 年共检查纳税户 144 户,查补税款及清理欠税 919 万元,加收税款滞纳金 7万元,罚款 60 万元,及时发现和解决了税收征管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8、建立统一规范的涉税资料档案。我局按照市局推行征管资料规范化管理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征管资料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健全了征管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投入,县局建立了完整的征管资料库,各基层分局都建立了征管资料档案室,按照“一户式”存储、综合分类建档的管理要求,实现了征管资料的集中管理,已累计归档各项涉税资料 10090 盒,提高了征管资料的真实性和利用效率,为内部考核和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

 四、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为纳税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

 1、健全城区“一窗式”、农村“一站式”办税服务模式,把较为抽象的服务要求具体化、明确化。对照“三个服务”100 条承诺,一项项地把岗责落实到个人。以办税服务厅、服务点为平台,建立直接面对纳税人的服务考核制度,通过三项考核:即纪律考核、服务态度考核、办事快捷度考核,强化了干部的责任.

篇三:税收征管改革调研

1~}

 原创性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原创性声明内容: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一,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歹}品户、日期:峄,明乒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内容: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垂二A导师签名:日期:矽7|年,2月弘日款知京日期:扣口广见月垆日

 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研究’ ——以茂名地税为例专业:公共管理硕士硕士生:李欣指导教师:郭巍青教授摘要中国加入W TO 后,中国税收征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现行的税收征管方式、格局和管理体制已经明显不适应,如何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科学、严密、高效的现代税收征管机制,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成为税收理论专家和税务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以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税收理论及流程再造理论对改革税收征管机制作了分析和探讨。文中首先对茂名地税当前税收征管现状进行评价并找出存在问题,包括:征、管、查三大系列机构设置及运作方面、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机构和职能设置重复,职责划分不合理,稽查、检查、征收之间的税收检查行为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稽查、征收部门之问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互动机制,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影响征、管、查之间协作,以及征管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其次阐述加快改革税收征管机制目标,目标包括建立科学的征管机构,科学的管理服务体系,健全的网络监控体系。再次提出改革税收征管机制的对策,包括:以机构为突破,科学界定征、管、查相互关系,重新设置茂名地税征、管、查机构;以流程为导向,科学设计税收征、管、查岗位责任体系与业务流程;以技术为依托,强化支撑作用,加速信息化建设;以规范为目标,加强质量控制,实现管理体系科学化;以人才为根本,提升队伍素质,实现干部能力综合化。关键词: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机制改革;对策研究

 The Research AboutLevyandM anager SystemReform—l Ta瞄ng M aom i ngLocal Taxati on as an InstanceM aj or:M asterof Publ i cM anagem entN am e:Li Xi nSupervi sor:Prof.GuoW ei qi ngABSTRACTAfterj oi nedi n W TO ,the taxl evy m anagem entw as confronted w i tl l the chanceandchal l enge,theacti vel evy m ode,patternandm anage systema托cl earl ynot fi t tOthe econom i csi tuati on now adays.H owto deepenm anagem ent.H owto formtherati onal ,perfectabl eand effi ci ent m odemtaxl evy andthe reform oftax l evyandm anage systemto m ake the tax functi on effi cent has becom e the hot di scussi on focustotax academ i cprofessorsand taxw orker.W e have the m odemtaxl evyandm anage systemofM aom i ngl ocalresearchobj ect, andm ake aanal yseand research about form i ngthe taxl evy andm anage systembased 011 thetheoryof taxati on and Busi ness ProcessReengi neeri ngtaxati on totheory.Fi rst, w em ake a eval uati on to si tuati on ofM aom i ngl ocal taxati on, and fi nd outthebugs,suchas:no conveni ence to taxregi strati on, shortofharm onybetw ecnl evy-m anageandtax-i nspect departm ent, nocl ear to theresponsi bi l i tybefw efni nspectbureau and check l ocalcentral offi ce,l ack of share of i nform ati on, i ncom petent ofcontrol i ngtaxsource,l evystructsetti ngi s i nreasonabl e etc.Second, w e w i l l expl ai nw hyaccerateform i ngthe taxl evy m anage systemandaccordi ng pri nci pl es.Thi rd, w eproposesom ethi nki ngsandstepshowtO setupthe taxl evyandm anage system .11埠concretesteps i ncl ude:perfect the concentratedcol l ecti on, enforcetaxm sJlag删ri gorousl y,strengthenthe taxi nspecti on, accel eratethem essage bui l di ng,pursuetheexam i nati on of taxqual i ty,reducethe taxresul ti ng cost删ually.Its targetopti m i ze key el em ent associ ati on, and bri ng enti re tax functi on i nto pl ay greatl ythroughi m pl em entateabovedsteps.i s toKe,r w ords:M aom i ngLocal Taxati on:TaxAdm i ni strati onM echani sm :M echani smReform edtPol i cyStudi esH

 珊

 目录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IABSTRACT..........................................................1I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 IV第一章绪论⋯ ⋯ ⋯ ⋯ ⋯ ⋯ ⋯ ⋯ ⋯ ⋯ ⋯ ⋯ ⋯ ⋯ ⋯ ⋯ ⋯ ⋯ .1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 ⋯ ⋯ ⋯ ⋯ ⋯ ⋯ ⋯ ⋯ ⋯ ⋯ ⋯ ⋯ 1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3第三节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7第二章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的相关理论⋯⋯⋯⋯⋯⋯⋯⋯⋯⋯⋯8第一节税收征管机制的含义⋯⋯⋯⋯⋯⋯⋯⋯⋯⋯⋯⋯..8第二节流程再造理论⋯⋯⋯⋯⋯⋯⋯⋯⋯⋯⋯⋯⋯⋯..9第三章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的现状⋯⋯⋯⋯⋯⋯⋯⋯⋯⋯⋯”第一节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的历程⋯⋯⋯⋯⋯⋯⋯⋯11第二节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改革取得的成效⋯⋯⋯⋯⋯⋯⋯14第四章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7第一节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存在的问题⋯⋯⋯⋯⋯⋯⋯⋯17第二节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约第五章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的对策⋯⋯⋯⋯⋯⋯⋯⋯⋯⋯⋯⋯.24第一节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的目标⋯⋯⋯⋯⋯⋯⋯⋯.24第二节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的对策⋯⋯⋯⋯⋯⋯⋯⋯⋯⋯⋯25结语⋯ ⋯ ⋯ ⋯ ⋯ ⋯ ⋯ ⋯ ⋯ ⋯ ⋯ ⋯ ⋯ ⋯ ⋯ ⋯ ⋯ ⋯ ⋯ ⋯ 37参考文献⋯⋯⋯⋯⋯...⋯⋯⋯⋯⋯⋯⋯⋯⋯⋯⋯⋯⋯.38i V

 第一章绪论税收征管机制就是指税收征管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主要包括纳税申报体系、管理服务体系、税务稽查体系、网络监控体系。税收征管机制改革就是通过优化税收征管各要素的组合和配置,使之共同维护着税收征管的内在结构和有效、有序的税收征管活动,确保税收征管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效果。科学的税收征管机制,能使税务机关有效地控管税源,增加税收收入,提高税收质量,更好地发挥税收服务经济和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从而实现依法治税,反之,不合理的税收征管机制不仅会增加税收成本,降低征管效率,而且会阻碍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税收征管机制改革就是对现行的税收征管机制进行批判和继承,并应用现代税收理论构建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现代税收征管机制,从而实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推进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随着中国加入IVTO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征管机制改革,构建科学、严密、高效的现代税收征管机制,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因此税收征管机制的改革,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也是推进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了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税收征管改革起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税收征管部门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原则,借鉴先进国家的税收体制,在省级以下成立了各收各税的国家和地方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经过十几年的税务实践.税收

 征管工作和机构设置基本上达到了原来分税制的征、管、查分离运作的规定,随着信息化作为科技革命的标志在各领域的推广,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税收法律的不断完善,目前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征、管、查部门的职能分工、业务流程的安排、税收部门的协调运作、税收征、管、查系列机构在完成科学机构设置后,如何高效运转,精进服务,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提高税收生产力的水平,用税收文化滋养税收各环节持续发展等问题已摆在税务人员面前且急需去解决它.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试图运用现有的税收理论、税收法律规定以及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以茂名地税为例,在对其现行征管架构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理性的整合,使其符合高效、精简、能提供优质税收服务的宗旨,达到信息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税收法律和税收制度的规定,因而,研究的课题是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研究。通过分析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的历程及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税收理论,提出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广东省茂名市地方税务局成立于1994年9月,是我国税制改革后从茂名市税务局中分设出来的,现有干部职工1100多人,下辖四县( 市) 两区的地方税务局,负责茂名市的地方税收收入和社保费收入、文化事业建设费等的征收工作.茂名地税成立15年多来,曾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广东省税务的统一要求,进行了几次较大的征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广东省税收收入排名居中,税收实力中等的税务机关,按要求完成税收任务,依法治税仍是茂名地税的主要任务.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机制,如何建立符合茂名地税实际的征管模式、征管机制等问题,还是被当局税务机关所忽视。目前,茂名地税仍存在着诸如征管效率低,机构设置不够科学,人员配置不合理、不够协调等问题,其征管机制还存在很大的改革潜力。因此,本文选择了茂名地税作为案例。面对新形势,如何整合、优化税收征管各要素,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出现代税收征管机制,促进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就成了本项研究的核心问题.二、研究意义1、应用相关管理理论改革税收征管机制是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的需要.关系到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现代税收征管机制,能较好的推进税收各项工作,推进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

 2、有利于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收计划及法令的贯彻执行。通过建立合理的税收征管机制,使各部门之间适应其各自的职能,正确划分税收收入,划分税收管理权限,明确规定各部门在制定和贯彻执行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收计划方面的职责权限,做到各司其职。这样,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收计划的制定和贯彻才能做到合理规范、切实可行.3、税收征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各个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通过对茂名地税税收征管机制改革的研究,科学合理的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可以使各部门在税收课征及管理的若干职责方面分工明确、权限清楚,在为纳税人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大大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使对税收管理理论的研究更深入,从而有利于完善税收管理理论。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l 、关于税收征管机制的内涵安徽省地税局课题组赵勇、汪愉等同志‘ 试论现代税收征管机制的构建》[1】一文中指出:税收征管机制是指税收征管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主要包括纳税申报征收体系、管理服务体系、税务稽查体系、网络监控体系等。构建现代税收征管机制,就是通过优化税收征管各要素的组合和配置,使之共同维护税收征管的内在结构和有效、有序的税收征管活动,确保税收征管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效果.2、关于构建现代税收征管机制的原则湖北省地税局的桂文奎同志在‘ 中国税收征管改革>[ 2] 一书中指出税收征管改革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效率原则、法治原则、扬弃原则、监督制约原则.安徽省地税局的许国云、沈光继等同志在I:试论现代税收征管机制的构建>[3]一文中认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现代税收特点的征管机[‘ ]中国城市出版社,‘ 中国税官论税制改革>.2004年下卷:1107页[2]中国税务出版社,‘ 中国税官论税制改革>,2001年10月出版l[3]中国城市出版社。‘ 中国税官论税制改革>.2002年一F卷。1002-1003页56-57页

 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法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三是制约原则,四是协调原则,五是分类原则。3、关于构建现代税收征管机制的措施安徽省地税局课题组撰写《试论现代税收征管机制的构建》[4]一文提出的措施是:一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推进征管改革;二是加强征管基础建设;三是改进和强化考核工作;四是规范和发展税务代理:五是建设一支与现代税收征管机制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六是优化征管机制运行环境。但是该文提出的措施缺乏操作性,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具体怎样做,表述得不够具体和明确.4、关于税收征管成本的内涵中南财经政治大学财税系的李大明在l :税收征管中的若干问题》[5]一文中指出:追求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既是税收征管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途径是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因此,明确税收征管成本的完整内涵对于指导税收征管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税收征管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考察税收征管效率不仅...

篇四:税收征管改革调研

校 编 码:1 0 3 8 4  分 类 号  密 级  学 号:1 5 1 20 1 5 1 1 5 1 1 2 6  U D C   硕士学 位 论 文  基 层 税 收征 管 模 式 改革  — 从 管户 制 到 管 事 制  T a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 P a t t e r n  R e f o r m  a t  t h e  G r a s s-r o o ts U n i t :

  f r o m  t h e  U n i t s  M a n a g e m e n t  P a t t er n  t o t h e  A ff a i r s  M a n a g e m e n t  P a t t e r n  唐 清 远 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黄 君 洁 副 教 授  专 业 名 称:

 公 共 管 理( M P A)

  论 文 提 交 日 期:2  0 1  9年4月  论 文 答 辩 日 期 :2  0 1  9年  月 学 位 授 予日 期 :2  0 1  9年  月  答 辩委 员 会 主 席:  评  阅  人:  2 0 1 9 年 4 月  

 厦 门 大 学学 位论 文 原 创 性 声 明  本 人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在 导 师 指导下, 独 立 完 成 的 研 究 成  果 。

 本 人 在 论 文 写 作 中 参 考 其他 个 人 或集体 已 经 发 表 的 研 究 成 果 , 均  在文 中 以 适 当 方 式 明 确 标 明 , 并 符合 法 律 规 范 和 《 厦 门 大 学 研 究 生 学  术 活 动规 范( 试 行 )

 》 。 另 外, 该 学 位 论文 为 (  )

 课 题 ( 组 ) 的 研 究 成 果, 获得 (  )课 题( 组 )

 经 费 或 实 验 室 的  资 助, 在 (  )

 实 验 室 完 成 。( 请 在 以 上 括 号 内 填 写 课  题 或 课 题 组 负责人或 实 验 室 名 称, 未有 此 项声 明 内 容 的 ,可 以 不作特 别 声 明。

 )

  本人 声 明 该 学 位 论 文不 存 在剽 窃 、 抄 袭等 学 术 不 端 行 为 , 并 愿 意  承 担 因 学 术 不 端行 为 所 带 来 的一 切 后 果 和 法 律 责 任。

  声 明 人( 签 名  指 导 教师( 签 名  年 月 日  

 厦 门 大 学学 位 论 文 著 作 权 使 用 声 明  本人 同 意厦 门 大 学 根 据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学位条 例 暂行实 施办  法 》 等 规 定 保 留 和 使 用 此 学 位 论 文, 并 向 主 管部 门 或 其指 定机构送 交  学 位 论 文( 包括 纸 质 版 和 电 子 版 )

 , 允 许 学 位 论 文 进 入 厦 门 大 学 图 书  馆 及 其 数 据 库被 查 阅 、 借 阅 。

 本 人 同 意 厦 门 大 学 将 学 位论文加 入 全 国  博 士 、 硕 士 学 位 论文 共 建 单位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标 题 和  摘 要 汇 编 出 版 , 采 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者 其 它 方 式 合 理 复 制 学 位 论 文。

  本 学 位 论 文 属 于 :

  (  )1 . 经 厦 门 大 学保 密 委 员 会 审 查 核 定 的 涉密 学 位 论 文 ,  于  年 月  日 解 密, 解 密 后 适 用 上 述 授权 。

  (  )2 . 不 保 密, 适 用 上 述 授权 。 ( 请在 以 上 相 应 括 号 内 打“ V ”或 填 上 相 应 内 容。

 涉 密 学 位 论文  应 是 已 经 厦 门 大 学 保 密 委 员 会 审 定 过 的 学 位论 文, 未 经 厦 门 大 学 保 密  委 员 会 审 定 的 学 位 论文均 为 公 开 学 位 论文。

 此 声 明 栏 不 填 写 的, 默 认  为 公 开 学 位 论 文 , 均 适 用 上 述 授 权。)

  声 明 人( 签 名 ):

  年 月日  

 摘 要  迄 今 为 止 , 我 国 的 税收征管 模 式 先 后 进行 了 数 次 重 大变 革。

 从 早期“征管查  合一 ”的 税 务 专 管 员 模 式 到“3 4 字 模 式”, 再 到2 00 5 年推 行 的 税 收 管 理 员 制 度 ,  税 收 征 管 模 式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环 境 的 变 化 , 在 逐步调整 适 应 。

 进 入 新 世 纪 以 来 , 随  着 经 济 全 球化 的 新 形 势 , 我 国 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体 制 得 到 了 长 足 的 发 展, 不 同 组  织 形 式 的 纳 税 人 数 量 不断 壮 大 。

 近 年 来 , 为 优 化 营 商 环 境 , 各 级 政 府 部 门 推 出 了  多 项 举 措 以 简 化 企 业 登 记 手 续, 尤 其 是 商 事 登 记 制 度 改 革 以 来 , 各 地 税 务 机 关 的  管 户 规 模 更 是 呈 井 喷式增 长 , 管 户 特 点 , 征 管 环 境 也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化,现 行 的 税 收 征 管 模 式 越 来 越 难 以 适 应 新 的 税 收 征管 形 势 。 税 收征管 模 式 的 变 革 是 当 前 税 收 征 管 改 革 的 重 要 组 成 内 容, 其 中 , 从 管 户 制  到 管 事 制 的 转 变 顺 应 了 当 前 税 收 征 管 发 展要 求。

 本 文 对 我 国 国 内 征 管 模 式 的 历 史  和 发 展 进 行 纵 向 比 较 , 立 足 原 厦 门 市 思 明 区 地 方 税 务 局“转 方 式”税 收 征 管 改 革  实践 , 对 征管改 革 工 作 开 展 前 后 相 应 数 据 的 收 集 , 结 合 改 革 各 项 举 措 , 深 入 研 究 ,  分 析 本轮 税 收征管 改 革 工 作 中 取 得 的 成 效 和 存 在 的 不 足 , 对 当 前 面 临 的主要问 题  进 行 思 考 , 结 合 当 前 金 税 三 期 系 统 推 广 上 线 、 税 源 专 业 化 管 理 要 求 以 及 大数据 时  代 对 税 收 征 管 的要求进 行 综 合 研 究 分 析 , 探 讨 健 全 完 善 我 国 收 税 征 管 模 式 的 思  路 , 从 完 善 法 律 体 系、 改 进 考核指 标 、 大 力 发 展 税务代理 行 业 、 努 力 建 成 全 闭 合  的 税 收 风 险管 理 工 作 机 制 、 进一步提升 信 息管 税 水 平 等 方 面 对 税 收征管 模 式改 革  工 作 提 出 建 议 。

  关 键 词:

 税 收征管; 征 管模 式 改 革 ; 税 收 专 业 化 分 工 

 A b st r a c t  S o fa r ,  C h i n a s  t a x  c o l l e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 p a t t e r n  h a s  u n d e r g o n e  s e v e r a l  m a j o r  c h a n g e s .  F r o m  t h e  e a r l y  p a t t e r n  o f "c o l l e c t i o n,  m a n a g e m e n t  a n d  i n s p e c t i o n c o m b i n e d* 1,  t o  t h e  p a t t e r n  of!

 !3 4  w o r d s",  t h e n  t o t h e  t a x 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s y s t e m i m p l e m e n t e d i n  2 0 0 5,  t h e 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 p a t e r n  i s  g r a d u a ll y  a d j u s t e d a n d  ad a p t e d  w i t h  t h e  c h a n g e  o f  s o c i a l  a n d  ec o n o m i c  e n v i r o n m e n t .  S i n c e  t h e  b e g i nn i n g o f  t h e  n e w  ce n t u r y ,  w i t h  t h e  n e w  s i t u a t i o n  o f  e c o n o m i c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  C h i n a*s  s o c i a l i s t  m a r k e t  ec o n o m i c s y s t e m  h a s  b e e n  g r e a t l y  d e v e l o p e d ,  a n d  t h e  nu m b e r  o f  t a x p a y e r s  w i t h  d i f f e r e n t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 f o r m s h a s  b ee n  c o n s t a n t l y  g r o w i n g .  I n  r e ce n t  y ea rs ,  i n  o r d e r  t o  o p t i m i z e  t h e  b u s i n e s s  e n v i r o n m e n t,t h e  g o v e r n m e n t d e p a r t m e n t s a t  a l l  l e v e l s l au n c h e d  a  n u m b e r of  m e a s u r e s  to  s i m p li fy  t h e  e nt e r p ri s e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f o r m a l i t i e s,  e s p e c i a l l y  a f t e r  t h e  c o m m e r c i a l 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 s y s t e m  r e f o r m, t a x p a y e r s  i n  d i f f e r e n t c i t i e s  h a v e  a  t r e m e n d o u s  g r o w t h .  T a x p a y e r s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e n v i r on m e n t  o f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 h a s  g r e a t  c h a n g e s, 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p a t e r n  i s  m o r e  a n d  m o r e  d i f f i c u l t  t o  a d a p t  t o  t h e  n e w  t r e n d  of  t a x  c o ll e c t i o n  a n d 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Th e  r e f o r m  o f  t a x  c o l l e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 p a t t e r n  i s  a n  i m p o r t a n t  c o m p o n e n t o f  c u r r e n t 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 r e f o r m ,  a nd 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f r o m  t h e  U n i t s  M a n a g e m e n t P a t t e r n  t o  t h e  A f a i r s  M a n a g e m e n t  P a t t e r n  c o n fo r m s  t o  t h e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 t h e  c u r r e n t  t a x  c o ll e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  T h i s  p a p e r  p ut  t h e  h i s t o r y  a n d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o f  C h i n a’s  d o m e s t i c  c o ll e c t i o n  p a tt e r n  f o r 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 c o m p a r i s on,b a s e d  o n  t h e "t r a n s f e r  p a t t e mn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r ef o r m  p r a c t i c e  o f  t h e  o r i g i n a l  X i a m e n  S i m i n g  l o c a l  t a x a t i o n  b u r e a u,  c o ll e c t  r e l a t e d  da t a  b e f o r e  a n d  a f t e r  t h e  r e f o r m  o f  t a x  c o l l ec t i o n  p r a c t i c e s ,  c o m b i n i n g w i t h  t h e  r e f o r m  i n i t i a t i v e s,  st u d y  i n - d e p t h  a n d  a n a l y s i s  t h e  c u rr e n t  r e f o r m of  t a x c o ll e c t i o n  a n d 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w o r k  r e s u l t s  a n d  t h e  s h o r t a g e  o f  t h e  c u rr e n t , a n d r e s e a r c h  t h e  m a i n  p r o b l e m s  w e  a r e f a c i n g,  a n d c o m b i n i n g  w i t h  t h e  u s e  o f  c u rr e n t ug ol d  t a x  I II5 9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 s y s t e m  3 t h e  t a x  p r o fe s s i o n a l  m a n a g e m e n t 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a n d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 r e s e a r c h  a n d  a n a l y s i s  o f  t h e 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i n  t h e  e r a  o f  b i g  d a t a ,  i m p r o v e  t h e  i d ea  o f p e r f ec t i n g  o u r  c o u n t r y’s 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p a t e r n .  T h i s p a p e r i s  t o  p u t  f o r w a r d 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 t h e  r e f o r m  of 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 p a t t e r n  

 f r o m  t h e  a s p e c t s  o f  p e r f e c t i n g  t h e  l e g a l  s y s t e m,  i m p r o vi n g  t h e  a s s e s s m e n t  i n d i c a t o r s,  v i g o r o u s l y  d e v e l o p i n g  t h e  t a x  a g e n c y  i n d u s t r y ,  s t r i v i n g  t o  b u i l d  a  c o m p l e t e l y  c l o s e d  t a x  r i s k  m a n a g e m e n t  w o r k i n g  m e c h a n i s m,  a n d  f u r t h e r i m p r o v i n g  t h e  l e v e l  o f  i n f o r m a t i o n 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 t a x a t i o n .  K e y W o r d s:

  T a x  C o l l ec t i on  a nd  M a n a g e m e n t ;  R e f o r m  O f  T a x  C ol l e c t i o n  a nd  M a n a g e m e n t  P a tt e r n;  T a x  S p e c i a l i za t i o n  a n d  D i v i s i o n  

 目 录  —、 ^  1 (一)

 研 究背景 及 意 义  1  ( 二 )

 魏 综 述  4 ( 三 )研 究 主 题 和 内 容  , 9 ( 四 )

 研 究 方 法  1 0 ( 五 )

 本 文 的 创 新 与 不 足  1 0 二 、我 国 税 收 征 管 现 状 及 新一 轮 “ 转方式”改 革  1 2  (一)

 我 国 税 收征管 总 体 现 状  1 2 ( 二 )

 传 统 的 税收征 管 模 式 面 临 的 问 题  1 2 ( 三 )

 新一 轮 “ 转 方 式 ” 税 收 征 管 改 革 1 4  三 、 原 厦 门 市 思 明 区 地 方 税 务 局 新一 轮 税 收 征 管 改 革实 践 1 5  (一)原 思 明 区 地 税 局 在本 轮税收征管改革前的 情 况  1 5  ( 二 )

 原 思 明 区 地 税 局 税 收征 管 改 革 具 体 措 施  1 6 ( 三 )

 原 思 明 区 地 税 局“ 转 方式 ” 改 革 取 得的 成 效  1 9  ( 四 )原 厦 门 市 思 明 区 地 税 局 税收 征 管 方 式 改 革 面 临 的 难 题  22  ( 五 )“ 国 地 税 合 并 ” 与 统 一 税 收 征 管 方 式 工 作 2 4  四 、 进一 步完 善 我 国 税收征管制 度 的 思 考  2 6 (一)完 善 税 收 法 律 体 系  26  ( 二 )改 进 考 核 评 价 指 标  2 8  ( 三 )大 力 发 展 税 务 代 理 行 业  28  ( 四 )

 努 力建成全 闭 合 的 税 收 风 险 管 理 工 作 机 制  3 0 ( 五 )

 进一 步 提 升 信息管税 水 平  3 1 结 论 与 展 望    33 参考文 献     34 g i l t   3 7  

 C O N TE N T  I  .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    .. . . 1 i  . R e s e a r c h  b a c k g r o u n d  a n d 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1  i i  . L i t e r a t u r e  r e v i e w    4  iii . R e s e a r c h  s u b j e c t  a n d  c o n t e n t      9  i v . R e s e a r c h  m e t h o d s  1 0 v  . I n n o v a t i o n  a n d  d e f i c i e n c y o f t h i s p a p er   1 0 I I  . C u r r e n t  s i t u a t i on  o f 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 i n  C h i n a  a n d  a  n e w  r ou n d  o f 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re f o r m  1 2 i  . C u r re n t  s i t u a t i o n  o f 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 C h i n a   1 2 i i  . P r o b l e m s  f a c e d  by  t h e  t r a di t i o n a l  t a x  c o l l e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p a t t e r n       1 2  i i i. A  n e w  r o u n d  o f 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r e f o r m  o f  t a x  c o l l e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p at t e r n        1 4  I H . P r a c t i c e  o f  t h e  n e w  r o u n d  o f  t a x  c o ll e 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f o r m  i n  X i a m e n  S i m i n g  l o c a l  t a x a t i o n  b u re a u  ? .. ? 1 5  i  . S i m i n gl o c a l  t a x a t i o n  b u r e a u ^  s i t u a t i o n  b e f o re t h ec u rre n t 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d 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f o r m  1 5  i i  . S p ec i fi c  m e a s u r e s  f o r  t h e  r e f or m  o f t a x  c o l l e c t i o n  a n ...

推荐访问:税收征管改革调研 税收征管 调研 改革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