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图文说课稿5篇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图文说课稿 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优质课说课稿作者:林竹角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桥》。第四单元教学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图文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图文说课稿
部编小学语文 六 年级上册 《 桥 》 优质课 说课稿 作者:林竹角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2课《桥》。第四单元教学主题是“小说”。通过《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及《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桥》是第四单元第 1 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课文句子简短,篇幅短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单,节奏变化紧凑,构思结构精巧,但有着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故事讲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课文共有 27 个自然段,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6 自然段)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第二部分(7-13 自然段)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第三部分(14-23 自然段)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第四部分(24-27 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二)教学目的
1.会写“咆、淌、废”等生字,能掌握“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体会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4.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2.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经过前五年语文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很多,对常见体裁的文章阅读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但小说体裁的文章阅读不多,阅读方法还没掌握,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去阅读这类文章。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探究式和启发式 2.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准备视频及其他资料。生课前搜集资料。
四、说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播放山洪暴发视频,生认真观看。
师:清晨,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村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阅读关于抗洪救灾的故事。
2.师板书课题:桥 (二)讲授新课。
◇品读第一部分。
1.生自由阅读 1-6 自然段。
2.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想象、体验当时的情景。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描写洪水和村民的句子。
(3)描写洪水的句子是什么描写?体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4)描写洪水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5)此时的木桥是一座什么桥? (6)如果许多人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4.生小组内交流问题。
5.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6.师小结: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写大雨和洪水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凶猛,且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写大雨和洪水的内容属于环境描写,一是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二是一步步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木桥是救命桥、生命桥。从语言上看这些句子非常简洁、精练,突出了微型小说的语言特点。
◇品读第二、三部分,感悟老支书形象。
1.生自由阅读 5-23 自然段。
2.结合图片、文字想象画面。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这两部分是故事的什么环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哪些句子是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 (3)哪些句子是对老支书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4)哪些句子是对老支书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5)哪些句子是对老支书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6)通过故事情节,环境、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了老支书的什么形象? (7)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好处? ……
4.小组内交流问题。
5.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6.师相机指导。
7.师小结: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这两部分是故事发展和高潮阶段。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形象。
◇品读第四部分。
1.生读 24-27 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故事的结尾处,你有什么感到意外的地方? (2)最后才点名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通过学习这篇小说,你感受到老支书什么样的精神?你有哪些想法? (4)读完小说,你认为阅读小说时应注意什么? 3.小组内交流问题。
4.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5.师小结: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课文结尾才交代,这种写法叫设置悬念,能让人出乎意料,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三)总结、拓展,深化主题。
小说多是虚构的,但也有生活的影子。课文为我们刻画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形象,使我们精神上受到震撼。
五、说板书设计。
12.桥 情势危急 老支书组织撒离 老支书献身 祭奠丈夫和儿子
篇二: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图文说课稿
1 页 共 26 页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1.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说是虚构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组成。《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在柏林》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2. 单元重点:
(1)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2 2 )习作时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在学习这三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去想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从生活中提起素材,再加以想象,从而成为创编生活故事的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但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第 2 页 共 26 页 【教法建议】
1. 在阅读小说教学中教学中,要以小说情节为基础,小说阅读中,虽然人物形象是中心,但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故事情节上的,因此,要准确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还得熟悉故事情节。其次要以人物形象为重点,人物形象包括了任务的思想特征、性格特征、精神风貌,结合这几方面去分析才会全面。最后要注重环境分析,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范围,也是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小说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为教师要始终立足于学生这个主体,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去阅读和学习,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以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为切入点来理解主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本单元的习作的要求是:给出小说三要素,要求编写小说,在教学时要结合前面学过的三篇文章来进行,以此为切入点,随后要明确本次习作要紧紧围绕主人公来展开,同时要把故事写完整,故事情节要曲折,有吸引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2.桥 2 13.穷人 2 14.在柏林 1 口语交际 请你支持我 1 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 合计
10
2 12 桥( ( 精读课文) )
【教学目标】
1.会写 8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 3 页 共 26 页 3.领悟环境描写以及设置悬念的结尾对烘托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小小说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 8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爆发的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场面,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汹涌
澎湃
凶猛)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看看在这山洪无情的小山村里发生了感人事情吧!
二、介绍作者 及小说文体
1.谈歌,原名谭同占。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天下荒年》、《票儿》、《家园笔记》等。
2.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
(1)
(2)
第 4 页 共 26 页 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三、初读感知
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咆哮
嗓子
流淌
沙哑
揪住
呻吟
废话
(重点指导生字“呻”为翘舌音;前鼻音“呻”,后鼻音“淌”等。)
(2)学习多音字:折(shézhézhē)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树林里的小树苗,有些被折断了。
②读一读:她从没做过折(shé)本生意,这次贩运果苗,由于车祸折(zhé)断了树根,折(zhē)腾了一个多月依然赔了很多钱。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咆哮
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
势不可当
形容人暴怒喊叫或水流奔腾的巨大声响。
狞笑
推举,拥护。
拥戴
凶狠恶毒的笑。
沙哑(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放肆
噪音低沉,不圆润。
呻吟
为追念死者并安抚其在天之灵而举行仪式。
祭奠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或者发出像叹气的声音。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 再读课文 ,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 (3)
(4)
(5)
(7)
(8)
( 17-29)
(9-12)
(13)
(14)
第 5 页 共 26 页 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
四、学习“会写字” 咆
哮
嗓
淌
哑
揪
呻 废 1. 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 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咆、哮、嗓、哑、呻”,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淌、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废”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淌、揪”,学生练写。
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上部是小字头。
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的“禾”的最后一笔变成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老支书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而将危险留给了自己。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5)
(16)
( 17-29)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2.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第 6 页 共 26 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出示词语,抽生朗读):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个别读或开火车读)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支书的。)
(师相机板书:洪水
老支书 )
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分组赛读)
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
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支书有多伟大。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课件)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支书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3.(出示课件)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
(4)
(5)
(6)
第 7 页 共 26 页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生练习读。
选择一句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师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读、齐读)
5.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6.你读懂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三、聚焦老支书,体会老党员的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村民惊慌无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支书的句子。
3.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1)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4.师: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眼里,老汉像—座山。
5.从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时的老汉像一座山?
站。
___站着 6.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学生能完整说出更好)
7.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有感情地读这两段话。(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8.在这危难时刻,老支书下了一道啥命令? (3)(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从中你体会到老汉的什么精神?哪个标点引起你的注意?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7)
(8)
(9)
(10)
第 8 页 共 26 页 “桥窄”是对所有村民说的,干净利落。“排成一队,不要挤!”指挥村民有序撤离。“党员排在后边!”那排在前面的是谁?(群众)说明老支书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老支书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响亮、干脆、有力、节奏快)(抽读、师范读、齐读)
师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心系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他就像一座山。
四、体会老支书 父亲的大山形象
1.老支书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支书,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板书:小伙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做上标记。
2.学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1)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3)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4)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3.这几段话是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在这里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呢?
(动作、语言)
4.请同学们找找句中的动词,前后对照看看能不能发现特别的...
篇三: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图文说课稿
四 单元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小说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喜怒哀乐,映射出人间冷暖。畅游在这个精彩的天地里,那些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情感总是那么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的魅力。去看一看肆虐的洪水中,老支书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生命之桥;去看一看桑娜夫妇用爱心奏响一曲动人的赞歌;去看一看金色的鱼钩中闪耀着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光辉。品读小说,理解形象,感悟真情,总能给我们一些触动和启示。
本单元的三篇小说都有着出人意料而感人至深的情节,既体现了小说结构、语言上的魅力,也体现了小说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也要感受小说语言的精彩。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
文
桥
本文写了一位老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赞扬了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支书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蕴含的深意。
2 课时 穷人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品质。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 课时
金色的鱼钩 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熏陶。
1 课时 口
语
交
际
请你支持我 学会有技巧地说服他人支持自己做某件事。
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1 课时 习
作
笔尖流出的 故事 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创编故事时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要吸引人;写人物时注意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也很重要。
2 课时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环境描写等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节设置的关系;感受古诗表达出的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2 课时 词句段运用 阅读《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日积月累 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快
乐
读
书
吧
笑与泪, 经历与成长 了解小说《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的故事内容。
产生阅读小说的兴趣,自主阅读小说;跟随小说中的主人公体验生活中或甜或苦的经历,感受人性的美好。
机动 1 13 3
桥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 8 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 11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汉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 —— ”。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
1.会写“咆、哮、嗓”等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惊慌、沙哑、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一、激 趣 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山洪暴发的图片,激趣导入。
导语: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村民们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篇课文。
2.出示课题,质疑思考:桥,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座桥一定是一座特殊的、承载着人们生的希望的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自主识记字形。
(3)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讨论。
2.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把变色的字读准。
咆哮
嗓子
流淌
沙哑
揪出
呻吟
废话 (2)词语分类学习。教师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再结合课文把它们分成三类。
预设:理解词语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因此把本课中描写洪水、老汉和村民的词语按照“集中学习——再归类整理——回归课文理解”的思路来进行学习,改变了孤立教学词语的方法。同时,通过把词语分类,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村民的慌张和老汉的镇定。
(3)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叙述的主要情节。
学法引导:①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时间、人物、事件、结果四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示例:课文讲述了山洪暴发的危急时刻,老汉组织一百多人撤离,最后桥塌了,老汉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划分层次。(课件出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6 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描写洪水和村民的句子。
(2)师生合作,学生朗读描写环境的内容,教师朗读描写村民的内容。
2.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体会洪水之可怕
(1)学生交流谈感受。
预设:可从修辞角度、语言角度、形势的轻重缓急程度等方面来说。
交流后明确:①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狞笑”等词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无忌惮。
作者把洪水说成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②这些句子的语言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写出了雨水之大、来势之猛,为下文做了铺垫。
③这几句话都写出了洪水的凶猛,且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加剧,形势越来越严峻。
(2)质疑思考: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大雨和洪水?这些句子能颠倒顺序吗? 明确:这些内容属于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作者反复描写洪水的肆虐能更好地展开后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句子不能颠倒,它们显示出雨水越来越大,洪水越来越凶猛,暗示着情况越来越危急。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3.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文段,观察、想象、体验。
过渡:洪水如猛兽,席卷了整个村庄,一步步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你拥我挤,想找出一条生路,却被洪水逼向了一座窄窄的木桥。此时,你能想象出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1)教师出示相关语句。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质疑思考:
①此时的木桥是一座什么桥?(救命桥、生命桥。)
②如果一百多号人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此时的桥还会是生命之桥吗?(不是,它会变成死亡之桥。)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案·”,“”)
1.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再次感受形势的危急。
①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导入新课。
过渡:当洪水来临时,东面、西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那么,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呢?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
(板书:老汉)。他在危急关头有何壮举呢?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走近老汉,感受形象。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填一填。
活动内容 阅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老汉?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 老汉 具体表现 品质表现 神态
动作
语言
活动效果 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自我评价
(2)我看到一位
的老汉。
预设: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自由交流应在横线上填入什么,请一名学生上台填一填。所填的词语因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可能有许多,如:威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无私无畏、舍己为人、心系群众等。
(3)组织学生品读第 7—13 自然段,质疑、交流。
预设难句:
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思考:①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写出了老汉的沉着、冷静、有威严。
②老汉的脸是“清瘦”的,可见他并没有多么健壮、伟岸,可是这里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明确: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村民们在山洪暴发时的“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③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话要说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生:我一定不能慌乱,要让大家有序地过桥;雨啊,你快点停吧,洪水啊,你来得慢一点吧,让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安全过桥吧!
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思考:①老汉的喊话分别强调了什么? 明确:“桥窄!”是说实际情况,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将会非常危险。“排成一队,不要挤!”是说过桥的方式。“党员排在后边!”是说排队的秩序。
②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面? :
示例:作为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党员是群众的榜样,党员遵守了秩序,其他人也会跟从,大家就能有序地过桥。
③这三句话中,哪个标点引起了你的注意?这几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感叹号连续出现了三次。每一个感叹句都很简短。老汉的话坚定、有
力、明确,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显示出了老汉的镇定、果断。
过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
提示写法: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是用简短有力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的,这也是这篇文章的表达特点,要注意。
2.抓住“矛盾”,梳理情节。
(1)学生默读第 14—23 自然段,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思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写出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蹿、舔、爬”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形势越来越危急。
过渡: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都按秩序过桥了吗?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又发生了什么意外呢?我们赶紧去看一看。
(2)找出文中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指名读一读,一个读描写老汉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一个读描写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3)前后对照,找出矛盾的地方。
明确:矛盾之处:老汉:揪——推 小伙子:瞪——推 思考:①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了哪里?老汉犹豫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中间揪出来,让他排到后面去。老汉没有一丝犹豫,从“突然冲上前”“吼”“凶得像只豹子”可以看出来。
②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你们能读懂吗? 生:老汉毫不犹豫地把小伙子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后面去,后来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推”与“揪”相反,老汉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小伙子开始“瞪了老汉一眼”,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但后来又“推了老汉一把”,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
让给老汉。
3.理清关系,明白悬念。
(1)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结尾的特点。
思考:老汉与小伙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
(2)了解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老汉的一“揪”一“推”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明确:老汉爱群众胜过爱儿子,才会把他“揪”出队伍;老汉爱儿子胜过爱自己,才会用力把他推上木桥。这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这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老汉哪!
小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汉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爱子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所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三、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1.写话训练,表达哀思。
过渡: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写下来。你可以对老汉说,可以对老太太说,也可以对村民们说。
(1)学生写作小片段。
(2)指名朗读自己写的片段,互相交流。
预设:这里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使学生通过想象和交流进一步内化情感,而不是滞留于表面,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一次语言实践活动。
2.理解课题,深化主题。
过渡:老汉走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如果获救的乡亲们重建了这座桥,该如何为这座桥起个名字呢?说说你的建议,并说说理由。
(1)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生命桥、父子桥、英雄桥、老汉桥、爱心桥……)
(2)教师结合“桥”的含义,进行评价和小结。
小结:老汉以自己的威信、高风亮节以及果断的指挥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汉为代表
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拓展“桥”的广度,引导...
篇四: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图文说课稿
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说课稿+ + 教学反思12 桥
课题
桥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 8 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
重点
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
难 点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 8 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初读了解梗概
描述导入,蕴含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 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 3】
生字:咆哮 嗓
淌 哑 揪 呻 废
通过描述事件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词语:势不可当
狞笑
拥戴
放肆
跌跌撞撞
呻吟
搀扶
祭奠 2.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
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
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 4】
突遇山洪 1~4;疏导撤离 5~13;桥塌殉职 14~23;祭奠英灵 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会感到害怕吗)
点拨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交流句子带给学生害怕的感受,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洪水中人们的心情,从而体会老党支部书的伟大。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课件 5】(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 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课件 7】
一、咆哮
流淌
呻吟
揪出
沙哑
废弃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对老汉的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课件 8】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学生的感悟。
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板书: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
(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座桥现在重要吗?重要!因为在当时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板书: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课件 9】
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1.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在凸显人物精神的环节设计读一读、说一说的步骤,旨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层面,升华感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2.教师指导:
(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
①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②引导学生排一下过桥的顺序:【出示课件 10】村民──党员──老汉。
3.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板书:老汉——忠于职责
舍己为人)
四、 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1. 出示:
【课件 11】探究: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 2. 学生汇报。
3. 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呀!这座桥连接的是什么?(生与死、奉献与索取、党员与群众……)
(板书:桥)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1.学生读课文第 7~22 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
2.生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描写。
(1)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
重回题目,挖掘题目的深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欣赏到题目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出示课件 12】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同学们观察这几句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句式简洁,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形势的危急,而老汉的喊话像大山一样坚定,是一个临危不乱的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语言描写。
(2)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 (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
① 到文中描述环境的恶劣的相关语句,学生谈体会。
抓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
②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人们的慌乱呢? (抓住“跌跌撞撞、你拥我挤”等关键词来体会)
③指导朗读。
师:在凶猛无情地洪水面前,死亡一步步逼近,老汉镇定地喊话……生接读。
师:在人们你拥我挤的慌乱情形下,老汉焦急而又坚定地喊道……生接读。
④小结:环境的恶劣描写和人们的慌乱更加衬托出了老汉的临危不乱。
(3)文中还有对老汉的语言描写吗?找出来读一读。
(4)对于老汉这个人物的描写,除了语言,还有哪些方面? (对老汉的刻画,文中还有动作的描写。
抓住动作──揪、神态──凶得像只豹子等有关语句朗读体会,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因为小伙子是党员,小伙子同时也是老汉的儿子)
(5)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人物关系。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语言和环境描写的语句,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比喻、拟人句的表现力,感受语言描写的作用和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进一步体会老汉的品质。
让学生找出除语言和环境描写之外的描写方法,就是想让学生注意到描写人物时要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多方面入手。
师小结:我们读书,就要课文的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理解。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揪了出来结尾点明,但在前面已经让人感觉关系不一般。前面巧设了悬念,与结尾相照应起来。使得这一结尾让人感觉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六、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13】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2.师:同学们,听,风在呜咽着;看,云也低垂着。满面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了,获救的村民们都来了,站在残桥前大家思绪万千、轻轻低语。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会低语些什么?
(学生写一段话)
3.同学们,我看到你们的泪,也听到了村民们对村支书的怀念。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是老支书──这位清瘦的老汉,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呀!木桥虽然塌了,但相信老支书这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已经从那一刻起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板书
内容
桥 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 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老汉——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桥》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当洪水袭来的时候,在窄窄的木桥前,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
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精神的理解怕不够深入,也理解不了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 9 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说重点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三)解决重点 ,体会精神。
(四)重回题目 ,解决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我将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的字词入手,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事情。这样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了解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就进入了教学重点的解决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我把引生入境作为一个搭建的梯子。入境入的就是当时的那种危境,那种似乎无路可退的死境。请找出文中描写当时自然环境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在学生自主学习过后,进行讨论和体会,让同学读相关的句子,在这里,重点从以下几个细节引导学生体会环境,领悟写法,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你能不能读出当时情景的危急。在画,悟,读三步之后,我及时让学生说出形容形势危急的词语。这样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词语积累和运用的综合练习。
引生入境的第二步:因为学生对洪水比较陌生,通过前面入情入境地品读、体会,学生已经在脑子里初步感受到洪水的可怕与疯狂,但并不能更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因此我适时出示洪水的图片,同时设疑:“同学们,假如这场疯狂的洪水冲进了我们的村庄,冲进了我们自己的家,你该怎么办?”这样设疑,学生能将自己真正融入这场洪水中,为下文理解人们的表现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在这洪水肆虐,万分危急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找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交流,体会。然后进行第二个语言文字的训练,人们的这种种表现,可以让你联想到哪些词语。随着这两步教学的递进开展,此时的学生已经随着那泛滥的洪水,惊慌...
篇五: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图文说课稿
中你见过哪些桥?立交桥
拱
桥
十七孔桥
铁索桥
港珠澳大桥
12
谈歌 1954 年出生于河北 , 原名谭同占 。
当代作家 , 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 。
1977 年开始文学创作 , 1978 年开始发表作品 , 著有长篇小说 《 家园笔记 》 , 中篇小说集 《 大厂 》 , 短篇小说集 《 人间笔记 》 《 绝唱 》 等 。
曾获 《 人民文学 》 《 十月 》 《 当代 》 等期刊文学奖 。
作者简介
小说 , 是一种以 刻画人物形象 为中心 ,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
人物 、 情节 、 环境 是小说的三要素 。
情节一般包括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四部分 。
它与诗歌 、 散文 、 戏剧 , 并称 “ 四大文学体裁 ” 。
知识链接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课文朗读
哮
淌
哑
揪
呻
废
咆
páo xiào tǎnɡ yǎ jiū shēn fâi 嗓
sǎnɡ 我会写
左右
结构
咆
哮
废
淌
揪
哑
呻
半包围
结构
嗓
咆哮 呻吟 揪出 党员 淌水 哑巴 废弃 真棒!
勇攀高峰 词语小游戏
咆哮:
( ( 如猛兽、海浪、人等) )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
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
风还在咆哮着,小树被吹得东倒西歪。
词语学习
狞笑 :
凶恶地 笑 。
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呻吟: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他浑身难受,忍不住呻吟起来。
课文主要写了黎明,一个小山村在(
)时,大家蜂拥到一座窄桥前,紧急关头,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
)过桥,由于山洪来势凶猛,他和他的儿子最终(
)。
组织村民排队
快速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山洪暴发
被洪水卷走
课文感知
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突遇山洪。
第二段(第5-13自然段):疏导撤离。
第三段(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
第三段(第24-27自然段):祭奠英灵。
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 , 一场可怕的 灾难正降临 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 。
让 我们穿越时空 , 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 , 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
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突遇山洪 课文解读
(1 1 )黎明 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 2 )山洪 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夸张,突出雨大 比喻,山洪凶猛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 了。
拟人
把洪水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 洪水肆虐凶猛 的特点。
山洪究竟有多可怕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发现山洪来袭,人们有哪些表现?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 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 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 疯了似的 折回来。
恐惧
惊慌
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他是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疏导撤离
( 课后第二题 )
老汉 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 不说话 , 盯着 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位___________ 的老汉。
把“老汉”和“人们”对比 冷静镇定 老汉的神态、动作
比较句子, , 看看 哪个更好 ,为什么?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第 一句好,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写出了老汉镇定自若的特点。
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 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
老汉的语言
三个感叹号,表明情况危急,必须有序。老汉的镇定与果断
跌跌撞撞、乱哄哄 排成队、依次 老汉 汉 他像一座山。
对比
在人们排队过桥时,老汉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 齐读第三部分 (第 14- - 23 自然段):
桥塌殉职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 像只豹子 。
▲ 这是一个 (
)
的老汉。
“冲、揪、吼、凶”写出了什么 ?
( 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
老汉在洪水中的表现
坚持原则
比喻
生动形象写出老汉愤怒、生气的特点。
老汉要求的顺序:群众—党员—老汉 过桥的顺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在的顺序:群众—党员—小伙子—老汉
结果如何?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群众得救 小伙子和老汉牺牲
读故事的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祭奠英灵 我发现原来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
老汉要求的顺序:群众—党员—老汉 后来的顺序:群众—党员—儿子—老汉 过桥的顺序实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的老汉 舍己为人 先人后己 (
)的老汉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老汉 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 揪 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 凶 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这是一个 (
)
的老汉。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小伙子 推 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 吼 道:“少废话,快走。”他 用力把小伙子 推 上木桥。
父爱如山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 似乎要喊什么 ,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想一想:老汉是要喊什么? 儿子快抓住我 ……
讨论:
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置 悬念,前后 照应 。
构思新颖 ,让 人意外之余又 觉得悲壮 ,达到 震撼效果 。
( 课后第四题 )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文中的老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课后第二题 )
参考:
爷爷,我们想您!
……
老支书,慢走!
……
挥泪送别老支书!
洪水退后,人们回到 ……
老汉和他的儿子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
小练笔
统查全文,找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 课后第三题 )
推 推 动 动 故 故 事 事 情 情 节 节 发 发 展 展 的 的 线 线 索 索 1. 黎明 的时候, , 雨突然大 了。像泼。像倒。
2. 山洪 咆哮着, ,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 势不可当。
3. 近 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 了。
4.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5. 死亡 在洪水的狞笑声中 逼近。
6. 水 渐渐蹿上来, ,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 腰。
7.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8. 水, , 爬上了老汉的 胸膛。
9.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10.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窄窄木桥
你拥我挤、跌跌撞撞 木桥发抖
一百多人排成队、揪出小伙 木桥塌了
小伙子和老汉被洪水吞没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这是老汉用生命换来的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瓢泼大雨
倾盆大雨
滂沱大雨
和风细雨
风雨交加
狂风暴雨
和风细雨
暴风骤雨
蒙蒙细雨
春雨绵绵
毛毛细雨
疾风骤雨
词语积累 ( 写雨的词语 )
桥 有序
生命桥
生死存亡 唯一逃生 别人 亲人 自己 镇定 忘我 结构图示
这 篇(
)写了一 位普通的老 共产党员,面对 狂奔而来的洪水 ,镇定指挥,组织村民送 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
),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 的(
)。
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桥梁 小说 课堂小结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 — 老汉!
啊,老汉!
你是一座山
一座镇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的洪水
一 一 座 山 一座刚毅的山
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饱含着宽广无私的爱
啊,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永远 ,永远!
知识延伸
推荐访问:2022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桥图文说课稿 语文 图文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