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6篇

时间:2022-11-08 12:40:09 浏览量: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6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乡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快XX镇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扩大有机农业发展规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创建现代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6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6篇

篇一: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快 XX 镇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扩大有机农业发展规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近期,XX 镇财政所派专人采取听取汇报、进企业、到基地、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镇 XX 个村、X 个专业合作社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该镇以中央 1 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实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为契机,以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努力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不断加强和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励措施,全镇农村土地流转和有机农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农村土地流转增长势头加快。该镇有承包农户 X万余户,承包面积 X 万亩,土地流转总面积 X 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X%。其中,XX 村流转土地 X 亩,管场村流转土地 X 亩,东村流转土地 X 亩,武营村流转土地 X 亩,其他村庄农户间流转土地 X 万亩。

 (二)

 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多种多样。在调研中发现,各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多种多样,全镇农户间流转 X 万亩,占总流转的 X%;出租 X 万亩,占总流转的 X%;农民专业合作X 万亩,占总流转的 X%.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格局。XX 镇万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位于XX 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注册资金 500 万元,社员 X 户,是该镇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代表,年利润达到 X 万元。合作社在坚持“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建立起一套以“自愿为基础、有偿为条件、依法为前提、引导为手段、连片开发为目标”的经营机制和紧密型社员利益联结机制,采取租赁、互换等形式进行合理的土地承包权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流转面积已达到 X 余亩,影响和带动周边村农户发展食用菌 X 余户,户均增收 X 万余元。在镇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每亩每年租赁费为 1000元,合同期限 10 年。合作社统一标准建棚,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产品。XX 县武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 XX 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优秀代表,该合作

 社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带动作用,与本村及周边村庄 X 余户村民签订了合作种植 X 亩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合同。凡以土地入股的农户,保证他们的最低收入每年每亩地 3000元,合作时间暂定 5 年。土地集中后,按科学化、标准化模式种植,实行公司化管理、集中销售的方式进行。农户可根据用工的时间,到基地进行打工。上述两例农民对土地流转非常满意,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规模连片流转的同时与农户建立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农村土地流转催生经营主体多元化。

 。XX 镇地处县城 X 公里处,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农民视土地为生命。在常年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他们把眼光放得更远,看得更高,紧紧盯在高产、高效、特色和规模化上,近几年特色种养殖业发展迅猛,各类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在种植方面,如万家食用菌基地、武营大棚蔬菜基地等;在养殖方面,普营养鸭小区等。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以恒聚木业为主导的加工企业及各类种养殖企业、加工业数量逐渐增多,土地流转催生了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

 (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有机农业的发展。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坚持走“生态立镇、有机富民、种养结合、加工增值、生态循环、科技保障”的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农业土地流转大镇。一是政府强力推进,政策鼓励扶持。实行镇

 级领导、农业部门、技术专家、包村干部“四位一体”的包保责任制,从全镇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筛选 10 余家,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有机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严格标准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基地农户信息卡、协议、农事记录等档案建设,建立基地农户电子信息数据库及查询系统。

 (五)农村土地流转成效凸显 。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土地流转在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使零散地块向大户集中,培植了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特色村,如万家食用菌基地、武营大棚蔬菜基地,富民蔬菜基地等。二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土地流转让农民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获得了双重收益。三是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四是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土地流转让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土地流转进度。部分镇村干部错误认为土地流转和有机农业见效慢、对财政贡献率低而不愿靠上抓,对土地流转及发展有机农业重视度不够、

 宣传不到位,缺乏有效引导和指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和有机农业的规模及进度。

 (二)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造成了土地集中成片流转不畅。集中连片流转是推进农业有机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土地流转的供需矛盾突出,制约了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该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村民认为农业生产效益较高,土地成为老百姓的钱袋子,农民对土地价格存在较高的期望值,农民不愿轻易转让土地承包权,担心土地流转会改变土地承包政策,一定程序上制约了有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四)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制约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有序、高效流转 。从土地流转管理体系上来看,没有建立规范、有序运转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镇、村两级引导和服务不到位,缺乏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有效指导和管理,许多流转的土地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或签订的不规范,从而引发矛盾纠纷。

 三、加强土地流转及发展有机农业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做好土地流转、发展有机农业重大意义的认识。一是镇党委、

 政府要坚持舆论先行,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深入解读土地流转与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关政策法规,广泛宣传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典型,帮助镇村干部充分认识推动土地流转和发展有机农业的重大意义,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消除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二是要坚持土地流转、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方向,确保土地农业用途不变、土地所有权不变、承包权不变、农民权益不减,保护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扩大土地资源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一是政府规划引导。二是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动。三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吸引那些投资大、技术新的现代农业大项目。四是倡导股份合作。探索“入股”、“股份+合作”流转方式,五是推广托管服务。推动“合作社+农户”模式逐步向“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转化,推动土地托管逐步向土地流转转化。

篇二: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   年                                                              第  卷      第 期・   ・关于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邢台市为例李  建  红邢台学院社科部河北  邢台        摘要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基础 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重点 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 行业协会的作用为动力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保证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关键词邢台市土地流转调查思考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文献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流转的主要形式、代耕、代种暂时无力或不愿经营承包地的农户临时把承包地交由别人耕种原承包合同关系不变时间、条件一般由双方口头约定。这是一种较原始的流转形式现在已很少出现。 、转包土地承包方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包给第三方转包方和发包方的原承包关系不变。这种形式多见于土地流转初期在邢台市土地流转中所占比例很大但由于土地形不成规模、种植的作物少有变化增效、增收效果不明显。 、转让转让方经村委会同意将剩余期限的全部或部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转给第三方由第三方与村委会确定新的土地承包关系转让方与村委会在转让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这种形式所占比例很小随着中央对农业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这种流转方式已呈淘汰趋势。 、互换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互转移互换地块的承包权、经营权和相应的权利义务也随之转移。这种形式在邢台市占有一定比例其目的是农户双方为了耕种方便或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能相对提高农户收入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租赁农户与承租方之间一定期限内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承租方向农户支付固定的租金。这种形式出现于 年代中后期在邢台市占有一定比例主要是农户间零星地块的租赁也有一部分是企业或个人向乡、村集体租赁土地有规模地开发种植、养殖项目。后者更有利于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收益但一般需有优势项目或龙头企业为依托。 、反租倒包村委会将全部或部分农户承包的土地租回统一规划后再分包给各专业种植户村委会将“倒包”租金分给各流转户。这种流转方式能很好的统一流转价格、统一土地规划、统一流转合同流转程序比较规范可防止和减少流转纠纷但要求村两委班子责任心要强村集体还要有一定经济实力。邢台市土地流转中采用这一形式的很少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明显。 、入股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公司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年终按其股权份额分红。其实质是把资源变为资本、农民变为“股民” 可为农民带来持续的收入增长点但同时也加大了农民失地和收益的风险在理论界尚存争议。清河县已经出现以土地作价入股专业合作社的实例目前经营状况、社会效益 良 好 。二、流转的实际效果 、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   年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与临城县西洞、李家韩两村签订了面积   亩、期限  年的荒岗开发承包合同用于发展优质薄皮核桃。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公司现在的优质薄皮核桃种植面积已达   万亩苗圃   亩生态养鸡 万余只亩效益   多元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在企业获利的同时绿化了环境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  年桥西区李马村村委会将   多户的   亩承包地集中起来租给圣马酒庄种植葡萄签订了为期  年的租赁合同对土地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亩收入达到 万元。企业每年根据市场价作者简介李建红     女河北南和人 南开大学马列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

 ・   ・格按每亩小麦、玉米各   斤的折价付给农户租金今年每亩   元 并优先录用该村村民进厂务工现在有  人月薪千元 。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还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获取了可观的规模经济效益 。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南和县东南张村共有耕地面积    亩流转前多是种植大田作物亩收入仅有  元左右。该村部分村民引进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项目成功后村委会认为这是一条能使农民快速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就大胆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将    亩耕地倒包回来再承包给蔬菜种植户种植户交纳的租金由村委会分给各流转户。 、吸引了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流转是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业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农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弥补了国家集中支农资金的不足对农业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截止目前圣马酒庄、绿岭公司的累计投入已经分别达到  亿和   多万元。资金雄厚的经营者对农业投资开发还解决了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水电不通等问题推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三、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流转总量较小。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不愿离开土地。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对土地有天生的依赖感把土地看作自己的“命根子” 二是不敢离开土地。流转土地所得费用有限外出务工的收入不稳定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又很不健全这些都使农民不敢轻易离开土地三是难以离开土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掌握用工信息即使想走出动也很难找到致富门路。同时邢台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农业、高效农业还不发达对土地流转的客观需要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流转。 、流转程序不规范。邢台市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虽然流转形式多种多样但多以口头协议的形式进行签了合同的也大多不规范缺乏约束力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留下了不少纠纷隐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主要是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 嫌麻烦 不愿签订合同。再者就是土地权属不清。

   年土地二轮延包时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许多村并未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户即使发放到户的也存在承包合同与经营权证书不符、合同与地块不符、证书与地块不符的情况由于无据可依、无证可查直接导致了口头协议、无效合同的产生成为土地流转不规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流转效果不明显。邢台市的土地流转一般仅限于本村、本乡镇范围有组织、成规模、大范围流转的很少真正意义上的“适度规模经营”效应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大部分土地流转只是权宜之计短期的多、长期的少随意性的多、有组织的少流转到种田能手、经营大户手中的土地所占比例很小难以形成明显的流转效应 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四、土地流转的启示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农民合法占有使用土地的根本依据。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邢台市有相当一部分村并未按时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过后也没有补发。在调查中发现土地权属不清引发了大量土地纠纷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阻碍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把确权作为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的首要前提严格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原则扎扎实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村土地流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下土地是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料和经济来源农民始终认为有了土地生活才有依靠心里才踏实。即使在城市打工由于很难取得城市户口没有社会保障不敢将土地长期地流转出去。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农民提供养老、医疗、生育、伤残等全方位的保险逐步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将农民的生活保障由依靠承包地转为依靠社会彻底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使农民放心地流转土地。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事实证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点已被广大群众认识和接受。但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只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很难来完成。比如建一个蔬菜大棚小的占地一、二亩大的四、 五亩 这在地块分散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

 由此可见土地流转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前提条件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还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的作用。大面积的土地流转可以带来规模效应 是理想的流转模式但它需要的条件较为苛刻 所以在多数地方都很难实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把一家一户聚集起来统一购销、分户经营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甚至资金上的支持形成“公司 农户”的模式既能促进土地规范、合理流转 又能帮助农民有效规避市场动荡带来的风险对邢台市而言更有推广价值。五、加强土地流转的对策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确权换证是土地流转的基础。农民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权不明确产权不明晰土地流转就无法顺利进行。

 鉴于二轮延包时邢台市大部分村没有及时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建议由原来的确权颁证部门市农办和市农业局负责在全市搞一次普查 并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换发扫尾工作该补发的要尽快补发二是在部门内建立证书日常换发制

 ・   ・度当承包关系和土地面积发生变化时做到及时换发三是切实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承包管理档案实现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联网。在此基础上在流转过程中还要加强规范化管理重点是规范流转合同和流转程序并切实加大对土地流转的监管确保流转合法有序开展。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在地方媒体开办土地流转专题、专栏 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和通过土地流转致富的典型 使党的农村政策深入人心。二是印制明白纸、宣传册发放到村发放到户集中宣传党的土地政策使农民真正了解土地流转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好处。三是利用外出实地考察学习、聘请专家讲课、流转大户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并选派骨干力量进村入户宣讲有关知识和信息 提高广大群众以地生财意识让农民了解政策打消顾虑放心流转。 、出台具体的鼓励措施。促进土地流转不能靠行政命令因此政策扶持就成为关键环节。

 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农业开发建设力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并把 “空心村” 改造、 土地复垦、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工作与土地流转紧密结合。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 县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每年要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扶持资金 各涉农部门的支农资金也要向土地流转度高、规模经营好的地方倾斜。

 三是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支持尤其要把实力强、 资信好的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同时还要着力发展小额信贷帮助参与流转的农民获得启动资金。 、搭建流转平台。促进土地流转需要搭建有效的信息中介平台有了这个平台 可以对土地流转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清河县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们首先对办理土地流转的权限进行了量化 哪一级负责办理什么规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县办理  亩以上的和跨区域流转乡镇负责办理  亩以下的并到县备案村则负责土地流传的调查摸底、上传数据工作。同时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 从组织结构、 职责任务、 办公场所、 服务设施、运行程序到纠纷的解决都作出了详尽的规定 有力的推动了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建议在进一步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清河县的先进做法。 、建立健全调处仲裁机构。矛盾纠纷是阻碍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的重要因素需要有土地仲裁机构做好调处工作。自   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 颁布后 中央就明确要求在县一级建立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但由于种种原因邢台市至今仍有部分县市没有设立仲裁机构即使设立的由于人...

篇三: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市农村 土地流 转 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 ,

 农业生产中一些深层次矛盾进一 步凸显 ,特别是农户小规模经营 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矛盾、

 家一户 的小农生产与社会化大 生产 的矛盾 、土地承包均等化与 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 的矛盾、农 业劳动力大量转 向非农产业与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等,在很大 程度上制约 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农业 面临更加严峻挑战的形势 下 ,农村土地流转应运而生并不 断加速发展。这一重大动向,既 反映了农村生产力重新调整 的客 观性和必然性,也折射出农村经 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近年来, 金坛市按照 “依法 、

 自愿、有偿 ” 的原则 ,在坚持土 地所有制性质不变、土地承包关 系不变和确保农 民权益的前提下,

 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

 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今年3月底 ,

 全市已流转土地 16. 69万亩,占农 民承包面积的 35. 7%,有力地推进 一■ 文 / 常州金坛市农村经济研究会课题组 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村剩 余劳动力 的加速转移 ,促进 了规 模农业 、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的 发展。在土地流转 中,实施规模 经营的面积突破 14万亩,涌现出

 了一批以 “三大合作” 为主体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规模经 营专业能手,为现代农业 的发展 培育了一批高效农产 品基地和现 代新型农民团队。

 通过深入调查 ,农村土地流 转反 映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发人深 思。经过认真研讨,形成 了一些 粗浅的看法。

 重 点 引导流 转 土地 向规 模经 营集聚 去年年底召开 的 “ 江苏农村 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会议” 提 出:

 判断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化有两个 标准 ,即 80% 以上的农业是 以家 庭经营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80%

 以上 的农 民都加入了合作组织。

 实践证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 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是 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 当前农地流转中,依然存 在着小规模和分散性 ,依然存在 农 民恋土惜地、粗放耕种而不愿 流转土地的现象。一些地方甚至 存在排外的 “地方保护壁垒” ,

 加上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自发性、

 盲 目性缺陷等,都在不同程度上 制约 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规 模经营发展。

 鉴于上述情况,各级政府在 不干预土地流转具体业务的前提 下 ,采取一些宏观调控措施,围 绕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 品和规 模农业,科学制订流转规划,充 分发挥土地经营权 的市场化配置 功能,有序 引导土地连片集 中、

 规模种植。一是借助农 民专业合 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 ,搭建平 台助推土地流转,推进合作型、

 集聚式规模经营;二是支持农业

 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牵引土 地流转 ,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 业化经营;三是鼓励种 田大户和 社会 能人扩展规模 、投 资农业,

 带动土地流转 ,发展 家庭农场、

 私人农庄式 的规模经营;四是依 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吸引各类人才、

 各种内外资本综合开发农业 ,推 进土地流转 ,发展基地型、集约 型和园区型规模经营。从而,通 过土地有序流转和规模集聚,逐 步实现分散型小生产向社会化大 生产 、低效传统农业向高效集约 化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

 农 民的 土地 流转 收益 要 留有 增收空 间 在现行政策下,农村土地 的 所有权 、 承包权和经营权是 “三权” 分离的,土地流转实际上是经营 权 ( 使用权 ) 的流动。土地承包 权人享有长久的用益物权,即承 包农户不仅拥有土地的占有权和 狭义的使用权 ,而且还拥有处分 土地 的使用权和由此而获得相应 收益的权利,给土地承包权赋予 了资本功能。

 调查发现,在处理农 民流转 土地的收益时 ,多数是采取 “底 金 固化” 的分配办法 ,一定数年 不变。一般农 民每亩流转土地的 年 收 人 在 400—500 元 之 间 ,最 高的可达到 600__ 800 元,最低的 仅 200—300 元。金坛市 2. 34 万亩 入股开发土地,农 民2009 年平均 每亩收益 为 417 元。我们去一个 村调查 ,那里有两个开发商将流 转土地分别开发种植优质葡萄和 无节水芹 ,亩均年净收入都超过 8000元 ,是农 民土地流转收益 的 18倍以上。

 像这种 “农民得益过小 ,

 经营者得益过大” 的现象并不在 少数。由此可见 ,农 民土地承包 权 的资本价值没有充分体现,这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权益 ,

 也影响到土地流转的推进。

 我们认为 ,在今后处理农民 土地流转收益时,要着力完善利 益分配机制,防止产生新 的不平 等、不等价 的现象。一是要依据 土地开发效益合理定价 ,不能千 篇一律照搬他人 的做法 ,要避免 定价过低或人为压价;二是要给 土地流转收益留有增长 的 “活 口

 子” , 改变“底金固化” 的分配方式。

 当农产 品涨价或经营效益增长较 快时 ,应协 商适时、合理调整流 转价格;三是 以土地承包经营权 入股 的,提倡 “底金 + 分红” 的 分配办法;四是对过去定价明显 不合理或定价过低的,在做好思 想工作的前提下 ,引导 当事人 自

 愿调整价格,以避免可能产生的 新的社会矛盾。

 重视基本粮 田区的保护 由于种粮 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

 在一些地方的土地流转中,利益 驱 动闯过 了 “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 的红灯,一些流转粮 田被用来发 展特种蔬菜、 花卉苗木、 畜禽养殖 、

 时令水果等非粮产业 ;还有的在 流转农 田上兴建休闲观光园,建 设商务楼宇等。我们调查 的一个 村近年流转 2000 多亩粮 田,没有 亩再种粮食 ,该村正在规划加 快实现 “无粮村” 。

 这种 “非粮化” ( 少数地方还出现了 “非农化”倾向,目前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无可置疑 ,“非粮化” 、 “非农化” 开发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的效益 ,

 但基本粮 田的不断减少也应当引 起高度重视 。

 我们认为 ,“民以食为天” 、

 “无粮不稳” 这些老话仍然适用 当今 中国社会 ,符合 中国国情。

 若任由 “ 非粮化 ” 、 “非农化” 现象无 限扩张、蔓延 ,不仅基本 一) 3 0

 粮 田保不住 ,而且还会 引发出一 些社会问题。

 农民粮食不能 自给 ,

 若再遇上灾年、粮荒,还会影 响 到社会稳定。由此 ,我们建议,

 必须重视基本粮田的保护,在主 要 的基本粮 田保护 区,土地流转 不能随意改变种植性质。

 据调查,发展粮食规模经营 的效益还是可观的。金坛指前镇 分三年建设 的 1. 5 万余亩 “万 顷 良田工程” ,今年第一期 已完成 2700 亩高标准粮田建设 ,上半年 分别承包给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和 4 个种粮大户 ,以生产有机稻米为 主。据测算 ,扣 除农本 和 500 元 土地流转费后,今 年亩均效益可 达千元 以上;该镇庄 阳有机稻米 专业合作社 的 2000 多亩有机稻,

 去年亩均效益超过 1500 元,是建 社前的 3. 75倍。

 可见, 只要有规模、

 产品优,粮食生产的效益是可以 提高的。

 努 力 完善 土地 流转 的市 场化 交易平台 党 的十 七届 三 中全会 提 出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市场” ,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 项重大突破。农 民的土地权益 只有在市场化的流转 中才能实现 效益最大化 ,才能实现土地资源 的最佳配置 ,从而推进市场农业 的发展 。

 一金坛市在推进土地流转 中,

 市、镇和大部分村都建立了相应 的服务机构,积极为土地市场化 流转进行有效服务,但这些机构 的行政管理色彩较浓,土地市场 化流转机制不完善、市场发育不 充分 ,土地的供求信息、流通渠 道不够通畅, 土地流转的地方性、

 区域性 特征 明显 ,严重影响了土 地流转的市场化进程。

 土地市场化流转 ,关键要有 与之相适应 的中介机构搭建市场 化交易平台,逐步形成较完善的 交易市场。为此,我们建议 :在 市一级探索设立 “农村土地流转 交易中心” , 在镇、 村分别设立 “交 易站” 和 “交易窗 口” ,形成较 完整的交易体系。在这个交易体 系中,重点强化市一级 的职能,

 打牢镇、村两级基础。交易 中介 组织 目前可先与现行的土地流转 服务机构合署办公 、统一运行。

 条件成熟后,再独立 出来,成为 像重庆、湖北那样的社会化中介 交易组织, 实行全程化市场运作。

 土地流转交易组织 的职能 ,

 在过渡期 内,可先与现有服务机 构共 同做好土地供求登记 、信息 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性工作,

 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完善职能。

 当前可积极开展并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信息网络。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 ,建立市、镇、村三级 联网体系, 建好土地流转信息库 ,

 加 大土地供求信息的发布力度 ,

 扩大发布范 围。重要信息可由市 统一发布,积极探索全省乃至全 国联网,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吸引 市外、省外甚至国外资本前来投 资本地农业开发。

 2、积 极开展土地交易 。土地 流转交易行为应逐步过渡到 由交 易组织办理。在健全交易制度、

 完善交易方式、规范交易行为的 基础上 ,采取公开招标、市场竞 价等方式,为委托方择优选择投 资者。同时,还应探索建立土地 评估制度,完善流转土地的价格机 制。通过优质的交易服务,推进土 地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经营。

 3、探索土地信托服务。接受 农 民和土地所有者 的信托,积极 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服务,

 开拓土地流转市场 , 为农民转移、

 转化创造条件。通过信托服务 ,

 探索农 民宅基地 的市场化、商品 化流转方式。农村宅基地通过复 耕开发节约的土地指标 ,可以用 来兴建新型的农村社 区,也可置 换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这样 ,既 能提高集约化用地水平,又能较 好地解决城镇建设中受土地要素 制约的障碍 ,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创新土地流转的推动机制 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的推动 机制, 对于推进土地的有效流转 ,

 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现代农 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些 地方在推进土地流转的实践中,

 探索 出一些好办法、新路子,颇 有创造性。

 是采取综合整治土地资源 方式推动土地流转,培育新兴产 业基地。这种模式是以农业项 目

 建设和招商引资为动力,广泛筹 措农业开发资金,以改善农业生 产条件和培育高标准 的特色、优 质农业产业基地为 目标,引导土 地 向农业项 目、新兴产业流转、

 集 中。对影响连片种植和规模经 营的分散住户,实行拆迁安置优 惠政策 , 动员 自愿向农村( 或集镇 ) 的农 民居住新社 区集 中。对农户 不愿放弃土地的,采取互换等方 一3 1

 式进行调整性流转。金坛市近几 年每年吸纳开发农业的 “ 三资” 超亿元 ,采取综合整治方式流转 集中的土地已达 3. 5万亩。薛埠镇 上阮村先后吸引 21个社会能人前 来投资开发农业项 目。

 目前 已整 治、建设高标准农 田2277 亩、开 发山地 6000 余亩 ,全村近 80% 的 耕地 已流转。现 已建成江南孔雀 园、彩虹生态农业 园、上苑农业 观光园和超群果品、景美 园艺等 十多个新兴产业 和高效农业生产 基地 ,形成 了优质果蔬、花卉苗 木和乡村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土 地开发效益成倍数增长。这种模 式,既有效推进了土地流转,实 现了农村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

 又拓展 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空间,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和农 村繁荣。

 二是试行农村土地股权化 ,

 创新农村 土地管理模式。长期 以 来 ,农村土地的管理、处置权一 直是 由各级政府掌握 ,行使土地 所有权主体职能的村民委员会 ( 或 村民小组 ) 又不具备经济组织的 职能,存在行为不规 范、决策不 民主等诸多问题 ,有 的甚 至侵犯 到农 民 的土 地 权益 。这 种 状 况 ,

 在较大程度上阻遏了土地流转市 场的发育。为此 ,一些地方试行 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

 农 民以流转土地人股成为合作社 成员 ,并 民主制订 “ 章程” 、选 举产生法人治理机构 ,涉及土地 处置、收益分配等重大问题 ,合 作社成员有平等的知情权和决策 权。在这里,农 民的主体地位得 到了充分体现 ,较好地解决 了农 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存在的“错位” 、

 “虚位” 现象。金坛市已有 28 个 村成立 了土地股份合作社 ,入社 农户 5194 户 、土地 2. 34 万亩 ,涉 及土地流转、开发等经济业务 ,

 均 由合作社代 表全体成员签订协 议并行使 主权。农村土地股份合 作社产权清晰、职权 明确、管理 科学 ,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与 农 民 的土地 承 包权 找 到 了一 个 最 佳 的结合点,既不改变农地集体 所有制 的性质 ,又从根本上保障 了农 民的土地权益。土地股权化 将农 民手 中 “ 沉睡” 的土地资源 转变成为 “活化” 的资本 ,有效 推进了土地流转市场 的发育 ,促 进了农 地的市场化流转。同时 ,

 也为改革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 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可靠保 障。

 农村劳动力 的转移是土地顺利流 转 的前提条件 ,而土地流转又是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两 者互相促进 ,互为发展。当前,

 因农村劳动力转移缺乏完善 的社 会保 障制度,使得农 民还不能排 除恋地 、惜地 的情结,不得不将 土地作 为生存、就业的保 障,不 愿将手中的土地流转出去。因此 ,

 加快土地流转的首要问题 ,是要 解决农 民尤其是农村转移劳动力 的社会保障 问题。根据一些地方 的实践和启示 ,我们建议,可积 极探索 、 逐步试行如下一些办法:

 1、在广泛推行 “新农保” 的基础 上,试行以土地流转收益换取农 民养老保障的办法,在分配土地 流转收益时, 同时考虑建立 “失地” 农民的养老保障基金;2、对进城 务工且有 固定收入的转移农 民,

 探索试行 “ 承包地换社保 ,宅基 地换住房” 的办法 ,让他们尽快 享受与城市职工 同等的社会保 障 待遇,加快融人城市的步伐 ;3、

 逐步建立健全城、镇农 民工的社 会养老制度 ,对流动性较大的农 民工允许按年积累社会养老基金。

 通 过 这 些办 法 ,逐 步 弱化 土 地 的 社会保障功能 ,加快农村劳动力 的转移 ,从而推动农村 土地 的顺 利流转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 课题组 成 员 :赵小 河忠 赵银庆 尹 留 单位 :中共金坛市委农村工作 办 公 室 、常州 金 坛 市农 村 经 济研 究会 )

篇四: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学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数众多,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也是其收入和财富的重要来源。

 《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农村的和谐与稳定,特别是2005 年以后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推行,农民对土地越来越珍惜。

 但是,目前农业发展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

 农户分散经营模式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的社会化程度低,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进程缓慢。中央连续 11 年以 “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关于加强 “三农”工作的指导方针, 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富农的政策,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解决好农[1]自 2004 年以来,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报告明确提出, 到2020 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

 胡书记的报告为 “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的三农一号文件又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全面推广和使用农业机械,改变我国分散式的经营局面, 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在各地发展都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正确引导土地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是一项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安徽亳州市谯城区的土地流转为例, 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做一简单分析, 希望能对农村土地流转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一、 谯城区土地流转的现状2012 年 11 月 29 日至 30 日,本课题组成员在亳州市谯城区进行了为期 2 天的调研活动,被调研的单位为谯城区农委、赵桥乡、大杨镇、十八里镇、十河镇等单位。

 总体评价是:

 情况良好,前景乐观。

 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

 本区的土地流转形式有出租、转包、互换、入股本区土地流转主要以出租为主, 其次是转包, 存在小范围的互换形式, 合作入股的也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孔令仙肥 230059;2.安徽行政学院 政法社文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059 )1刘艳2(1.安徽行政学院 社会与公共管理系, 安徽 合摘要: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推行,土地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也随之改变。

 谯城区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其土地流转很普遍,在安徽乃至全国也比较有代表性。

 我们课题组通过调研与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土地的流转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部分问题颇具典型意义。

 文章披露了 前往农村基层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应对措施。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措施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54 (2013)04-0054-04收稿日期:2013-03-2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规范土地流转中政府行为的法律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 编号:11CFX029)作者简介:

 孔令仙 (1977— ),女,硕士,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系法律教研室讲师,从事刑法研究;刘艳 (1978— ),女,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政法社文教研部副教授,从事民法学研究。渤海大报哲学社会科学054054

 渤海大学学学报二○二○一三年第四期期多,其他的流转形式基本没有。

 由于流转价格比较高,所以本区农户流转的积极性比较高。(二)

 流转价格比较高也较为合理本区土地流转价格采用的是浮动制, 这是本课题组成员在安徽境内进行 4 场调研中获得的最重要的信息,也是与另外 3 区的显著区别。今年本区的流转价格基本在 1000 元/亩的水平,是以 900-1000 斤小麦的价格为保护价予以确定的。

 这种土地流转价格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利于调动农户流转的积极性, 农民的收入比较稳定且较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

 这种流转价格确定机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三)

 流转大户的经营以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为主,收入相对有保证,基本能实现农户与流转大户双赢的目的土地流转到大户后,大多种植经济作物,如药材、果树、大豆等。

 本地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基地,不少大户都种植了药材,有白芍、白术、白芷、牡丹、桔梗等, 本课题组有幸参观了坐落于十河镇大周村的香港朗生药业有限公司的白芍GAP 基地,规模非常宏大。

 另有部分大户种植蔬菜和麦子。二、 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土地的流转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仍然很强。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处于发展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如土地流转的自发性、 无序性, 甚至出现侵权的现象,部分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这些现象在本次调研中也有体现。

 表现如下:(一)

 流转关系不稳定全国各地的土地流转均存在随意性大、稳定性弱的特点,这点在谯城区也比较突出。

 随着国家富农惠农政策的推行, 农户的负担大大减轻, 农户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 纷纷要地, 原先流转土地的农户为了得到更高的流转费用, 违约提前收回土地,不遵守合同的约定,流转大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同时部分流转大户因为经营不善, 效益很低, 又要支付高额的流转费用,几乎没有收益甚至出现亏本的现象, 要提前退户;部分农户为了得到更多的补偿,出现占用公共用地及路、沟、渠道等现象; 集体组织内部成员对以前部分农户开垦的荒山荒地纷纷想主张权利、分享收益;因土地承包 30 年不变,很多地方普遍存在有地无人种和有人无地种的情况。可见,土地流转关系极不稳定。(二)

 流转程序不规范且流转形式比较单一按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土地流转是需要履行相关程序的,要签订流转合同, 但很多地方的土地流转都是以口头协议进行。

 谯城区的土地流转,同样存在着程序不规范的问题。

 一是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多都是通过熟人介绍, 以私下协议的口头方式进行, 不签订合同, 直接将土地流转给邻居或亲属,很少到集体组织办理相关手续,发生纠纷后因没有法律依据,致使权利难以保证,问题难以解决。

 二是部分土地流转是通过书面合同进行的,但因农户没有意识到流转合同的重要性,导致合同内容过于简单,发生纠纷后难以决断。

 三是部分村民私自开垦的荒山荒地, 因耕种了多年,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占有关系,但未与村集体组织签订承包合同,权利难以保障,想以先占原则占有开荒地,但其他村民不愿意,往往发生纠纷。

 由于土地流转程序的不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矛盾多,易激化,难解决。

 因此,基层组织的工作比较难做。(三)

 部分流转大户的效益难以提高, 流转的积极性受挫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期, 大多数地方承包土地是按照高、中、低产田分类平均发包给农户的,导致每户的土地面积小,地块分散不连片。

 加之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当作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担心土地流转出去以后收不回来。

 特别是部分老年农户虽已没有体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 宁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导致流转大户难以形成连片地,影响了防虫治病和机械化操作,制约了农业的现代化。

 以致规模经营达不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影响了大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四)

 五保户的田地引发哄抢事件[2]五保是指:

 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 (孤儿为保教)

 。

 五保对象针对的是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 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渤海大学报一三年第四055055

 渤海大学学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按照法律的规定,该五保户去世后, 田地应该由集体组织收归集体所有。

 但依照当地习俗,五保户的田地往往落入发丧者手中,造成土地流转的无序竞争,引发争抢和冲突事件,这是本区比较头疼的事。三、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农民主要依赖于土地, 如何发挥土地的价值,盘活农村土地,让农民增收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几点防范措施:(一)

 思想动员与宣传2012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规定, 农村土地流转,不能改变土地的性质,不得损害农民的利益,不得变更土地的用途。

 即农村土地流转后,呈现 “三权分离”的态势,经营权归受让方,承包权归承包农户,所有权属于集体。

 流转后的土地仍然只能用于发展农业, 不能用作房地产开发等其他用途,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流转的权益。

 在流转中要做到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让农户了解土地流转后, 土地的性质、收益、用途不会发生改变。

 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适度规模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进行广泛的宣传与动员,让农户充分了解中央的土地政策和流转的意义。

 积极引导农户流转土地, 为顺利进行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二)

 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严格依法办事针对大量的口头协议、 私下流转以及哄抢五保户田地所造成的矛盾冲突, 土地流转的规范化运行势在必行。

 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 7、10、21、23、25 条的规定,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期限和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流转后双方应签订书面流转合同, 合同的内容应包括:

 双方的姓名、住所;土地的位置、面积和用途;流转的期限和方式以及流转的价款;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

 合同一式四份,分别由流转双方、发包方和乡 (镇)

 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持有。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 任何人不得侵犯。

 严格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可杜绝土地流转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减少纠纷的发生。(三)

 推进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拓宽土地流转的渠道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曾表示, 支持农民以各种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可是目前各地的土地流转已形成瓶颈之势, 土地流转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

 必须对土地流转形式进行制度创新。在所调研的谯城区,其土地流转形式很单一,以出租为主。

 由于各地地貌、地势不同,土地流转的方式也应体现地方特色,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推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以下几种模式值得借鉴。1. “股份+合作”的经营方式。

 这是山东宁阳县的土地流转新举措, 村集体按照 “群众自 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组建合作社。合作社挂靠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 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

 分配收益时,先支付土地保底收益每股 700 元,然后,在留足公积金、风险金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2.承包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

 这是重庆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进行的探索,创造了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即农民放弃农村土地经营权, 享受城市社保; 放弃农村宅基地,在城里获得一套住房。

 这种新举措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转移的稳定性, 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3.家庭农场。今年三农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 “家庭农场”的政策。

 家庭农场是农民家庭通过租赁、承包或者经营自有土地,以家庭劳动力为生产者的农业经营形式,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目前,在浙江、上海和湖北有一些家庭农场的试点。

 从试点的情况看,家庭农场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以及小农经济的弊端,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但家庭农场是刚兴起的新型土地经营主体,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中央层面尚未对其做明确定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由于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扶持, 缺乏更新设备和改善基础设施的资金,也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租地规模,使家庭农场主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如何让这一新举措更加完善、 更有生命力是目前三农工作发展的方向。(四)

 加大对土地流转的奖励扶持1.加大补贴力度。对参与土地流转的龙头企业、流转大户、农户予以一定数额的补贴。

 谯城区给每位大户流转补贴是 10 元/亩,农户没有补渤海大报哲学社会科学056056

 渤海大学学学报二○二○一三年第四期期贴,这种支持力度太小了,不足以激发大户和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建议采取铜陵的方式每亩补贴 50 元、特色农业每亩补贴 60 元、农户每亩补助 25 元, 提高补贴的标准, 促进大户和农户的流转热情。

 这样做可以壮大规模经营的范围,使土地流转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2.增加政策和信贷支持。赋予流转大户流转经营权以融资手段。《农村土地承包法》和 《物权法》并未将农村土地经营权列入抵押物范围,办理土地承包权抵押贷款银行存在法律风险, 流转大户想以流转经营权为担保在银行获得贷款很难,大户的经营资金难以及时到位。

 另外,在农村土地流转中, 一旦经营不善, 不能保证收益, 无法偿还贷款, 大户将丧失流转经营权, 发生土地的再次流转, 很多农户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他们也不同意将流转经营权进行抵押。

 缺少了信贷与金融的支持, 土地流转的资金难以保证,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和大户的积极性,延缓了农业现代化的速度。

 如赋予大户流转经营权以担保的功能,则大户经营资金有了保障,[3]少了后顾之忧。3.建立土地流转的保障保险制度。农民是现代社会的弱势群体,除了农村合作医疗外,没有任何的保险。

 大多数农民之所以不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是因为土地是他们生存的唯一保障,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生存之本。

 这种想法约束了农民的个人发展空间, 也制约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如果国家能够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问题, 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解决农...

篇五: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书记在 XX 年县委 X 届 X 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 XX 年县委 X 届 X 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 XX 年县委 X 届 X 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听取了县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审议讨论了全县“十三五”规划《纲要》,XX 同志对今年经济工作作了安排,与会同志进行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鼓舞干劲的目的。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再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贯彻中省市会促进农业产业化,维护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 ∫ 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 菱 正确领导下,阜宁县三灶镇 肾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裂变 铈 、带动、突破”的发展思路 焱 ,从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入手 耕 ,从增强群众致富能力着眼 ざ ,土地调整不仅力度大、效 姆 果好,而且彰显出规模经营 谏 优势,既保护了农民土地权 窒 益,又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 羿 。XX 年,全镇流转土地 1 苇 8200 亩,占全镇耕地面  积的 25%,其中建成党员 些 干部创业示范基地 1 个,航 ㄤ天育种基地 1 个,“一有三 苈 缺”户种植基地 2 个。所有 罐 流转出来的土地亩纯收入均 聱 由过去的 500 元左右,提 阴 高到现在的3000 元以上 烟 ,有劳力务工的农户有的亩  收入高达万元。为全

 镇农业 尤 增效,农民增收产生了明显 朱 的示范效应。

 一、三灶镇 哚 土地流转的特点 一是速度 劳 比较快。前两年,三灶镇土 艉 地流转面积仅有6000 多 此 亩,不到耕地面积的 10% 祺 ,而且其中一大部分是农户 辩 自发流转。近年来,随着各 荣 项扶持政策的落实,特别是 该 县委县政府《关于激励农村 芋 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 阼 富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  策文件的出台,以及农村中 蟆 心村建设、国土项目等工程 蛑 的推进,使得全镇农村土地 胜 流转速度不断加快。原来一 喂 些工作后进的村组干部群众  ,也都积极参与进来要求流 菅 转土地。XX 年,全镇 18 訾 个村居村村组组有土地流转 甜 出来。

 二是规模比较大。

 辎 过去土地流转一般大都是一 奈 户、二户流转出去,请另一 缇 户代收代种,没有形成规模  效应。XX 年,三灶镇成立 冻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把 20 毅 4 国道和中心河沿线作为流  转主要区域,吸引各种资本 缂 投入,一下子就形成了两个 示范带,不仅有了规模,而 С 且形成了市场。

 三是效益 祆 比较好。XX 年我们推广三 穑 种种植模式,有毛豆、辣椒 摊 ,有药芹、水萝卜,有黄瓜 弥 、草莓等。多的亩收入超过 攵万元,如航空育种基地,少  的也有 3000 元以上,有  不少群众种了大棚就感到日 С 子好过了。

 二、三灶镇引 胜 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 ┋ 做法 一是算好三笔账。首 é 先算好直接收入账。实行土 z 地规模流转,能够改变一家 薷 一户零散种养的格局,既可 轻 参股合作,又可务工挣钱。

 ㄜ 与此同时,由于规模化、组  织化程度的提高,将使劳动 蛱 生产率得到提升,进而促进 菌 收入的增加。其次算好间接 ┑ 收入账。投资者实施规模种 哥 养后,除其本身要对沟、渠 矽 、路、涵、闸等基础设施进 盛 行投入外,还可通过规模项 弪 目争取扶持资金,而土地平 靠 整、基础建设是投资者带不 窠 走的不动产,最终受益的无 鲠 疑是流出方的农户。最后算 媸 好发展收入账。规模化、集 实 约化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大势 薷 所趋,必由之路。创新流转 唔 机制,加快流转步伐,是我 黎 们提高土地效益、增加经济 尕收入的有效途径,早流转早 淇 收益、快流转快受益。通过 吱 流转,周边的群众不仅可以 朱 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 謇 可以搭载投资者的市场产销 展 快车。通过和群众算账、对  比,不少农户对流转的认识  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个支持 锓 土地流转、盼望早日流转的 橥 氛围已在全镇形成。

 二是 铗 创新三个机制。首先是出租 龛 型流转机制。在不改变土地 延 承包政策,不改变土地用途  的前提下,由村按照一定的 价格从农户手中转包过来, 迁 然后再以一定的价格统一出 Δ 租给种养规模投资者。为保 胼 证农户的既得利益,我们在 翻 合同条款中明确界定:投资 窀 者必须优先使用土地流出户 缕 劳力。目前,

 三灶镇出租型 2 流转土地已达 1500 亩。

  其次是委托型流转机制。针  对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但 鲷 已分包给农户种植的土地, 沈在不改变土地权属,不改变  收益对象的前提下,由土地 形 权属部门和收益者委托镇村 垂 予以流转,如一些林地水面 嗲 等。最后是股份型流转机制 W 。农户以土地入股,和投资 耘 者合作兴办规模种养项目, 廖 不仅能够减小单体承担的市 哳 场风险,而且可以牢固利益 殂 联接的链条。目前,三灶镇  以股份形式流转的土地已达 香 3000 亩,其中九灶村南 拒 美北对虾养殖基地 800 亩 瘫 ,目前正和投资商洽谈 50 糙 0 亩股份制的稻田养殖泥鳅 毹 项目。

 三是搞好三个服务 毡 。首先是激励服务。设立土 欷 地流转风险资金,XX 年年 胚 底,三灶镇拿出 30 万元专 乐 项资金,专门用于土地流转  ,凡土地流转后,因自然灾  害等因素造成流转方损失, 帆 由政府进行补助,确保流转 多 土地群众利益。从多层面鼓 辞 励农民流转土地,鼓励大户 倘 发展规模种养。其次是载体 羔 服务。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农 觐 民愿意,关键是要有大户或 粟 客商这一承载平台。为此, 青 我们坚持把土地流转和招商 酤 引资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全 烤 镇党员干部注重引进高科技 拐 、高水平、高质量农业产业 鲟 化项目,三灶镇航天育种基 尉 地就是由上海财经大学博士 实 生周建波夫妇创办的。最后 烷 是协调服务。一方面,做好 芡 农户的思想工作,对成片流 醑 转范围内个别不愿流转的农 垣 户,采取“以田换田,级差 讳 多补”的办法保证成片流转  。另一方面,流转一片土地 鲦 ,落实一名三套班子领导, 撷 率领一个工作

 班子,全程跟 ㄠ 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了生 ゆ 产中的矛盾和困难,保证了 璨 流转一片成功一片,既让群 谰 众放心,又让投资者满意。

 三、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  突出问题 一是农村土地所 办 有权不够清楚。我国农村土  地为集体所有,在实践中表 鹞 现为镇、村和村民小组三级 寇 所有的格局,但各自权利和 Ё 边界不清晰,导致农地所有 羚 权权界不清。容易出现多头 泣 管理、多方干预的问题。由  于没有界定所有权的权限范 办 围,有的村、组可能会对土 吵 地随意处置,诸如会为了某  些利益而随意挪用农地,会 夜 因为人口的变动而对土地进 砍 行调整,特别是在土地作为 煅 主要生活保障的地方,这种 旆 调整更为频繁。农户在对土 赖 地做出转让决策时感到不确 畛 定,土地转入者也感到不放 愆 心。

 二是流转行为不够规 羊 范。有的地方土地流转以口 偶 头协议为主,即使签订书面 嫣 合同,也大多条款不规范, 乔 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 誊 责任等内容不够明确。农户 抖 自行参与流转的,大多不报 噤 村集体备案,村不加干预, 她 也不进行登记。特别是前几 谘 年推进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け 权流转手续不够完备,程序 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即使 陶 签订了书面合同,也有许多 迦 合同未对承包经营权流转期 概 限和违约责任等做出明确的 跹 约定,留下纠纷隐患。

 三 笄 是流转价格制定不够科学。

 锞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土地

 市 蝌 场发育和物价上涨,土地的 V 远期价值难以准确评估,由 阋 于以前土地流转价格低,签 雄 订的流转时间长,合同不够 范 规范,有些流转土地农户现  在看到人家经营好,收益多 悛 ,产生不平衡心理,导致了 垩 一些土地承包的矛盾和纠纷 胥 。

 三是农村社会服务和保 蒲 障体系不够健全。土地流转 拥 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经 迦 之路,合理、规范的流转过 揶 程需要法律、法规的指导服  务,然而这方面的服务体系 怡 还没有建立。我国农村的社 忑 会保障制度仍很不健全,农 镌 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实际 皙 上是由承包土地来承担的, 薛 土地社会保障功能逐渐显化 黥 并扩大。因此,只要不是通 踣 过征用、“农转非”政策规 缑 定和由集体收回承包地等情  况,农民在没有一个稳定、 j 长期的非农就业岗位前不会 裹 自愿放弃其所承包的土地。

  而有较稳定的非农工作的农 络 民,因自己的农民身份担心  未来政策的多变和从事非农  业收入不稳定等原因,为给 侨 自己留条后路也不轻易放弃  土地承包权。土地的这种社 犸 会保障功能必然影响农业规 粳 模经营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 皖 高。此外,土地保障功能也  降低了农业劳动力外出就业 榍 的动力,对土地使用权的流 趸 转形成制约。

 四是农民对 凹 加快土地流转认识不够到位 翅 。首先,随着国家“三农”  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村  土地越来越俏。原本由于农 晤 田要交农业税,种粮效益低 虑 下,导致部分农户不愿种

 田 逮 而出现退包弃田现象。XX 爿 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后, 驰 农民在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楣 的同时,不但不再缴纳农业 亭 税,还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 滤 种粮直补、良种、农资等补  贴,补贴还越来越大,种田 淖 已完全没有负担,也一定程 呻 度上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

  其次,人多地少,农民种种  吃吃的观念根深蒂固。再次 肴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 逾 展,农村土地价值不断显现  ,加上一些历史积累的矛盾 魅 因素,因而在连片土地经营 臁 权流转过程中,时常出现因 挢 个别农户不配合而导致该片 敝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无法进 钺 行的现象。最后,由于农业 副 经营存在自然和市场的双重 遭 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 钅 业的投资规模,参与连片开 榛 发的土地需求不足,也制约 硅 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四、搞好农村土地流转,维 兴 护群众土地权益的思考和建 芸议 第一,健全县、镇、村 唯 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当 嚼 前,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 寸 大都尚未建立完善,土地承 笠 包经营权流转信息还很闭塞 镔 ,主要通过各级政府来运作 鲛 ,市场配置的作用还未得到 璺 很好发挥。因此,必须加紧 嵬 组建规范化的农村土地流转 蕾 服务中心,建议各县建立由 瑭 农办、国土、交通、农林、 舔 规划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土 仙 地流转管理领导小组,统一 蛤协调、监管土地流转工作。

 猷 县里依托农办建立全县土地 靶 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政策法 臬 规咨询、流转规范程序制订  、流转总

 量统计等工作。各 摸 镇依托经管站建立农村土地 颦 流转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做 憎 好规范管理、土地的集中连 ╁ 片整理、基础设施改善,同 戆 时搞好信息发布、合同鉴证 溶 、档案管理和动态监测等工 胩 作;各村依托村经济合作社 首 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所,做好 任 流转土地的审查、登记管理  和代表农户与大户、企业签 厍 订合同等工作。土地股份合  作社要及时进行工商登记。

 蜣

 第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转 噻 规范机制。各级政府要充分 坡 认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严 忏 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 忘 ”原则流转土地。在土地流  转中突出四个规范,即规范 奋 流转主体、规范流转合同、 炽 规范流转市场、规范流转监 阳 管。在流转合同中,要将土 掩 地流转的主体、对象、范围 ヘ 、原则、形式、程序和监督 忏 管理都作系统明确规定。农  户之间无偿转让、零星转包 蹈 的,不一定要签订合同,但 鹩 是要到村登记备案。较大规 癃 模或涉及主体较多的流转, 谣 必须要求签订合同,进行合 喇 同的登记、鉴证,并做好档 ︾ 案台账管理工作。流转双方 陋 达成初步意向后,首先由土 奥 地流出方向村经济合作组织 ц 提出申请,村合作经济组织 阑 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对流转 阚 土地的四至、面积、权属等 檫 进行审查,做出准予或不准 R 流转的答复;流转申请通过 韵 审查的,由土地流出方与流 篡 入方签订规范合同,村合作 仃 经济组织进行登记备案,再 颊 到镇农经站或合同管理委员 秉 会鉴证;对流转土地面积较 类 大、涉及农户较多的土地流 倜 转项目,镇村要对经营主体 翘 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项 懦 目可行性进行调查。

 达到一 热 定流转规模的要报县级以上 瘁 农业承包合同主管部门备案  。

 第三,制订科学的土地 内 流转价格体系。对土地流转 楹 的转包费、转让费和租金等 坟 应由农户与受让方或承租方 狯 协商确定,流转价格实行“ 燠 实物计价、货币估算”的办 泸 法,建议建立土地流转价格 蠓 同大米等实物价格增长挂钩 审 的动态机制,以实物形式确 蒗 定土地流转价格,以货币形 烦 式结算支付,并确定每亩的 洋 保底租金,确保土地流出农 帮 民在物价上涨时多得益,在 郡 物价下降时有保障。

 第四 橐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激励办  法。农民自觉参与农村土地 弦 的流转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 洮场发育起步阶段离不开政府 采 的扶持,各项扶持政策尽可 荑 能的延长时间,给进入市场  流转土地的农民以实实在在  的好处,促进土地规范流转 读 。同时,要积极引导各类组  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使 坪 土地更多地流向农业企业、 缡 工商企业、科技人员、专业 焊 大户等,不断拓展土地流转 擗 的渠道。此外,在农村土地 蓓 流转面积较大的镇村要成立 ┙ 劳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 渖向高效规模农业基地派工, 底 让所有流出土地农民有相对 莘 均等的打工挣钱学技术的机  会,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械

 第五,加强对土地流转工 蚂 作的组织领导...

篇六: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

  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征是土地集约化、资源多元化、产业园区化、产品商品化。土地是要素中的要素,必须要更进一步激活,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更为持久的内在潜力和发展动力。如何在坚持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一个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农业、政研室、试验办等单位干部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1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全县辖 7 镇、1 个街道办,200 个行政村,1106 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 10.6 万,农户数 2.37 万户,外出农户 11434 户、41160 人,占农户和农业人口的 48.25%、38.83%,农村劳动力 61347 人,其中外出劳动力 27169人,占 44.29%。总土地面积 3781 平方公里,农耕地 47.6 万亩,全县有苹果面积 22 万亩,蔬菜 2.3 万亩,大棚 4117 座,弓棚 8419 座,2015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0973 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县委、县政府引导群众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前,我县土地流转以以租代转、代耕代种为主。流转形式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入股、代耕代种等;流转期限以中短期流转较普遍,苹果种植 15―25 年,大棚蔬菜 3―8 年,玉米、马铃薯、谷子等农作物 2―3 年,苗木和养殖业 3―8 年;流转价格总体较低,川地 300―600 元,梯田 50―200 元,坡地 40―100 元;流转对象大多都属于文化层次较高的技术娴熟人员,都有经营与管理经验;流转土地主要用于发展大棚蔬菜、山地苹果、种植农作物、育苗和养殖;流转程序有口头协商,有合同流转。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 7.96 万亩,占农耕地面积的 16.72%。口头协商流转 5.02 万亩,合同流转 2.94 万亩,主要是口头协商流转(也称炕头协议、代耕代种)。通过转包方式流转 4.57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57.41%;通过出租方式流转 3.29 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41.33%,互换等其他流转 1000 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1.26%。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虽然起步较晚、进度较慢、面积较小,但也对加速县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 农村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

 2.1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规模经营。围绕我县农业产业“253222”(20 万亩果、50 万头猪、30 万只羊、20 万只鸡、2 万亩菜、20 万亩粮)发展目标,加大土地流转引导力度,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如金丁镇胡新庄社区 2011 年以来流转土地 3000 多亩,建成蔬菜大棚 2050 座、弓棚 1080 座,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顺宁镇保娃沟门社区流转土地 870 亩,

 建成大棚 208 座、弓棚 800 座。如杏河镇阳渠行政村郝家沟村小组 2013年 24 户 242 亩山地苹果园出租给大学生村官高磊,建成高标准苹果园,边咀农民李启军承包本村和中庄村果树 315 亩,真真成为新型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靠果业致富。旦八镇何家洼行政村西沟村小组有 27 户,128 人,有耕地 704 亩,果树面积就有 601 亩,有 15 户都举家外出,果树没人管理,在镇村的引导下,14 户农民将 124 亩 2008 年栽植的果园流转出租给宜川英旺乡的韩仁祖,每亩 200 元流转 20 年,一次性付清,今年 3 月签订了流转合同。安塞个体经营户韩伟常年外出务工做生意,他看到包果园能长期稳定挣钱的商机,流转了永宁镇高洼村 363 亩果园,流转 25 年,每亩 58 元,一年一付。再如金丁镇谢湾村村民 78 果园流转给宜川人喜宏,每亩 80 元期限 22 年,前 5 年付一半,15 年前全部付清。谢湾村在村组干部的引领下,果园管理整体比较好,有一块 2007 年的 80 亩示范园,由于管理到位,果树长势好,外地人 120 万元要流转村民都不愿意,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只要农民有信心,投入到位,技术到位,没有管不好的园子。

 2.2 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科技推广运用,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在流转土地的同时,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使先进农业技术广泛运用于蔬菜、苹果、养殖等产业之中,切实提高了每亩土地单产的产出率。如金丁镇胡新庄社区居民胡新对,土地流转前种植玉米,年收入 1200 元,除去种子、农资投入 400 元左右,现金收入 800 元。而流转后每亩土地可建大棚 1 座,每棚毛收入 3 万余元,除去投资,每棚蔬菜利润可达 2.3 万元左右。流转后比流转前翻了 20 倍左右。再如新金丁赵石洼村流转川台地197 亩,原来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平均每亩地收入现金 1050 元;2011

 年土地整体流转后,共建大棚 130 座(标准棚),棚均收入 2.2 万元,每亩土地实现现金收入 13198 元。

 2.3 土地流转方便了基础设施集中配套。“十一五”以来我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恶劣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但农业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分散,虽然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收效微薄。通过土地流转,特别是在园区建设中,使农业产业集中布设、规模经营,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一次建设长期利用,解决了农民最期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4 土地流转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建设产业园区能解决城乡居民收入问题。杏河镇将农业产业布局和移民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实施了杨渠郝家沟、沙渠杨家沟设施农业园区。金丁镇、顺宁镇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建设,在胡新庄社区和保娃沟门社区发展棚栽业,为搬迁户解决了就业和增收问题。金丁镇胡新庄社区居民胡新国,承包经营大棚 3 棚,销售蔬菜收入 9 万元,人均仅大棚一项增加收入13200 元。社区居民胡宗权 2011 年承包大棚 13 棚,销售收入 28 万元,除去投资收入 11 万元。再如杏河镇牛寨居民牛静昌外出务工,将梯田地 15亩按每年每亩 60 元全部流转出去,加上务工工资,人均年现金收入 10180元。顺宁保娃沟门张志民从 8 户农民手中流转土地 21.7 亩,承包期 10 年,每年每亩 600 元,投资 104 万元建设羊子育肥场。通过身边的增收范例,部分农民认识到了土地流转的好处,也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正真成为农村居民的一项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3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

 3.1 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工业在县域内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从中得到了比较丰厚的征占补偿,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二是部分农民政策认识问题,认为流转了土地怕以后得不到土地;土地流转只是流转了经营权,承包权不变是农户的。三是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民更加珍惜土地。四是农民认为目前的土地流转价格不高。

 3.2 农村“4050”人员转移就业难,农民收入不够稳定。由于我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部分涌入城镇,或从事打工或进城供孩子上学。同时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不稳定,缺乏稳定的生活来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收入仍是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

 3.3 被流转土地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较低。一是农户之间经济收入差异,利益目标不一致,难以形成连片流转。二是农业经营主体偏少偏弱,真正能够带动土地规模流转的农业经营主体较少。三是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

 3.4 受地域条件影响,土地流转工作进展不平衡。靠近城镇的川台地和交通便利的山地基本农田好流转,偏僻、交通闭塞的山岭地、拐沟村土地难以流转。

 3.5 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一方面,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不完善。一些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考虑过多,怕引起新的矛盾纠纷,对土地流转重视不够、引导不力,服务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没有建立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大部分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状态,很难形成公平高效、信息完备的土地流转市场。

 4 做好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4.1 明确原则、注重宣传,准确认识土地流转

 结合国家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我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坚持“政府引导、平等协商、农民自愿、依法有偿”原则,以优化配置土地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实行相对集中、规模经营。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县开展的“千名干部下基层,两联三包抓扶贫”活动机遇,加强对农民群众教育引导。一是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等农村政策法规,使干部群众树立土地流转、资源盘活、收益提高的新理念。二是充分利用县内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民身边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流转、愿意流转、主动流转、放心流转。三是引导农民提高对农村土地的组织化程度认识,增强集中土地、运作土地的能力,促进农业向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4.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开土地流转。紧紧围绕“兴果、扩菜、强畜、精粮”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大力实施 16 条苹果产业带、6 个棚栽业集中区、26 个千只养羊场和 24 个千亩杂粮丰产方,高标准发展现代农业。一要科学规划农业板块,进一步弥补完善和优化农业产业远期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提高农业产业收入。二要大力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探索推广家庭农场经营

 模式,用前沿的理念、高端的技术、先进的经验、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程度,打造一流的川道设施农业、山地果业、适宜地带畜牧养殖业园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三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出发点,稳步推开土地流转。对布设产业带的土地先行流转;对撂荒地进行整合流转;对新整理的沟道、滩涂集体土地整块(片)流转。把我县丰富的山地梯田、半山坡地、沟道坝地资源利用起来。四是继续加强县乡果业、蔬菜、畜牧机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一流的种(养)殖、防疫、生产、包装、销售等项服务。五是鼓励县保险机构发展农业产业保单,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六是要建设大型冷藏储备库。解决瓜果蔬菜的短期储藏问题。

 4.3 规范程序、完善机制,切实抓好土地流转。一是加大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为土地流转提供法律、信息服务,做好协调工作。二是镇、村两级要积极引导,全过程参与土地流转工作环节,及时办理流转备案,并建立流转情况档案库,及时准确记载和报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对流转合同及有关文件、文本、资料等都要归档并妥善保管并配合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三是县农业、农经部门统一指导并制定流转合同样式,并建立土地流转数据档案库。四是建立以土地信托合作社为主要模式,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并存的流转机制。成熟一块、流转一块、发展一片、造福一方。五是发展壮大与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专业合作社,如蔬菜专业合作社、苹果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小杂粮专业合作社等,真正发挥产业合作组织作用,把农业产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推向市场。六是要形成既允许龙头企

 业、农业大户流转经营,也允许家庭农场、社会自然人流转经营的多种产业经营格局。

 4.4 政策激励、培育市场,正确引导土地流转。积极支持农村土地向社会各界、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村及农业企业等流转,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基地。同时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对流转土地进行补贴,对于参与流转发展农业产业的大户(包括龙头企业)涉农金融机构给予适当的贷款扶持;土地流转合同公证费由县司法部门全部减免。同时还要建立完备的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要在县、镇(中心社区、街道办)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提供流转中介服务。使广大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准确获取可靠信息,为达成流转创造条件。

 作者简介:曹耀忠,男,志丹县农业经营管理站,农艺师职称。

推荐访问: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流转 农村土地 思考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