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8篇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林业经济 FORESTRYECONOMICS ·林业与民生· 中国林业扶贫攻坚政策支持难点、成因及对策 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经济FORESTR Y EC ON OMIC S
·林业与民生·
中国林业扶贫攻坚政策支持难点、成因及对策
宁攸 凉 谢 和生 赵 荣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91)
摘 要:林业扶贫开发工作 ,是发挥林业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尽管我国的
林业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仍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文章基于林业扶贫工作实践,对我国
林业扶贫政策展开系统剖析,即:首先分析了我国林业扶贫攻坚政策支持难点与问题,进而探讨了形成原因,
最后提出完善林业扶贫攻坚政策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业扶贫攻坚政策 ;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 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338X (2015)06—0003—04
D ifi
cu lties,C au ses,an d C ou n ter m easu res of C hi n ese F orestry P ov erty
A ll ev iati on P oli cy
N i ng Y ouli ang X i e H esheng Z hao K ong
(R.esearch Insti tute of Forestry Policy and Informati on,Chinese A cademy of Forestry,Beijing 100091)
A bstract :F orestry pov erty alleviation an d dev elopment w ork is one important measure w ith foundation ,w hich
plays key role and promotes the balan ced economi c devel opment betw een regi ons.A lthough w e have made a gr eat
achi evement through these forestry pov erty all ev iati on poli cies,ther e are sti ll some difi
cul ti es and problems on
th ese poli cies,.T he paper an al yzes these di f i culti es an d probl em s,di 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m ,and puts forward
so m e co u n te r m e a su r e s.
K ey W or ds:forestry pov er ty all evi ation poli cy ;difl fi culties;causes;countermeasures
长期 以来 ,农村扶贫政策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
点与焦点领域之一。国内学者如匡远配(2005)、都
阳等(2005)、方黎明等(2007) 、徐月宾等(2007)均
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他们的
研究对象更多的是农村区域的整体扶贫政策,其外
延涵盖农业、林业 、水利等各个部门的扶贫政策;相
比而言,研究单个部门扶贫政策的文献就较少,研
究林业部门扶贫政策的文献就更少。
国内研究林业扶贫政策的代表性文献有 :傅朝
阳等(1997)根据多年的科研工作实践经验,对林业
科技扶贫政策进行探讨 ;刘清华(1 997)与李维长等
(2004)对社 区林业扶贫进行研究 ;韩文洪 (2005) 以
云南省镇雄县杉树乡的林业产业化扶贫为例,剖析
林业产业化建设与山区脱贫的关系,并总结出扶贫
经验做法 ;刘维忠等( 2~o8) 以新疆墨玉县 防风林工
程为例 ,对林业生态工程扶贫模式进行了深入分
析。纵观这些学者的研究文献,他们侧重林业扶贫
单项政策分析,但未能从整体的角度对我国林业扶
贫政策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鉴于此种情况,本文
立足于我国林业扶贫攻坚工作实践 ,分析林业扶贫
攻坚政策支持难点与问题 ,探讨难点形成的原因,
提出完善林业扶贫攻坚政策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1林业扶贫攻坚政策支持难点和问题
多年来 ,林业扶贫 以解决贫 困人 口温饱问题 和
稳定已脱贫人 口为 目标 ,以改善连片生态贫困地 区
生态环境为重点 ,采用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各级政
府扶贫多种形式 ,发挥山区优势 ,增强 当地农 民与
林场职工经营林业 的动力 ,发展林业 生产力 ,增加
林业 产出 ,实现生态与产业共赢 。尽管我 国的林业
扶贫工作取得 了很大成就,但由于贫困区多位于
“老、少、边 、穷” 山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生产生活
条件仍然很差 ,林业扶贫开发工作还面临一些难以
解决 的困难和问题。
收稿 日期 :2015—01—22
作者简介:宁攸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博士。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森林资源与
环境经济。通讯作者 :赵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
与政策。
基金项 目:中国林科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重点 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综合效率评估研究” ( 编号 :
CAFYBB2014QA017) ,国家林业局委托项 目“林业扶贫攻坚及援疆援藏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
3
·林业与民生·
林业经济
2015年第6期
1.1林业扶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
林业扶贫 区多为“老、少 、边 、山、穷”地区 ,面临
着贫 困人 口多 、贫困程度深 ,部分地区 自然条件恶
劣 、生态环 境脆弱 ,经济 发展水平低 、支 柱产业薄
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
诸多困境 和挑战。新 时期 国家提 出了生态林业和
民生林业的发展战略,林业扶贫不仅要解决当地的
生态 问题 ,更要解决当地的民生 问题 ,因此林业扶
贫肩负了这两大使命。在依托林业生态工程 ,改善
生态的同时 ,让当地农 民增收致富是林业扶贫面临
的首要难题。
1.2林业扶贫政策支持针对性不强
林业扶贫攻坚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我国
山区贫困范围和贫困程度依然很大,群众对林业扶
贫政策 的需求依然很强烈 。国家安排 了大量资金
扶持“三农” ,涉农部门的很 多项 目的资金投入均超
过 了 1000万元 。我 国现有 国家级 重点贫 困县 592
个,其中496个分布在山区,这些山区有85%以上的
后备 土地资源大多适于发展林业 ,但国家对这些 片
区缺乏有针对性的林业扶贫政策 ,且片区试点资金
不足 1000万元 ,很难调动相关部 门的积极性 ,难 以
起到整合其他资金的粘合作用(项克强,2008;张辉
等,2012)。
1.3林业扶贫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和长度不足
一
是对林业扶贫产业单个环节的政策支持力
度不够 。贫困区林业产业往往是基础或第一产业 ,
且经济效益相对低 ,林业科技含量不高,需要更多
产业 和科技方 面的扶持性政策 。二是林业扶贫产
业 的价值链短 ,基本停 留于林业 的第一产业环节 。
贵州省贫 困区林业第三产业与全 国先进省份相 比,
差距很大 ,发展水平 明显滞后 ,远远不能适 应 日新
月异 的市场发展要求 。目前 贵州林业第三产业 以
森林旅游为主导,而森林旅游也还处于发展初级阶
段 ,森林旅游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 ,森林公园旅游
基础设施不完备 、森林旅 游服务质量不高 、专业人
才不足、旅游产品单一、品牌效应不明显、经营管理
比较粗放、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等 ,森林公园建设
和森林 生态旅游 业 的发展潜 力还远 没发掘 出来 。
而林业第三产业的其它项 目,如林业生态服务、林
业专业技术服务、林业公共管理服务、林业金融服
务业等则基本没有开展。又如新疆、西藏与青海三
省( 自治 区) 尽管林业 扶贫产业得 到一定程度 的发
展,但林业扶贫产业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要求相差甚远,林农持续增收的潜力还没有充分
发挥。林果产品市场开拓与加工转化能力有待进
4
一
步加强 ,林业产业质量效益急需进一步提升 ,林
业扶贫产业的价值链有待进延长。
1.4林业扶贫资金不足
贫困山区道路 、桥梁 、水 、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需
要资金,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也需要资金,但
由于这些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低 ,资金积累少 ,目前
中央、各级政府扶贫资金难以满足这些地区经济发
展的需要。在国家扶贫资金总量,林业扶贫资金所
占比重非常低。根据{201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
告》,2010年全国扶贫重点县扶贫资金使用总量为
510亿元,其中林业只有 59亿元,仅占11.57%。相
对于贫困县对林业扶贫资金巨大需求而言 ,现有扶
贫资金数量非常有限。
1.5林业扶贫人才缺 乏
绝大多数贫困地 区属于偏远山区,林业科技与
扶贫人才严 重匮乏 ;由于这些地 区离远中心城市 、
交通不发达 ,科研 院所 的科技人才返 回成本很 高 ,
制约 了贫困地 区获取林业科技服务 。贫 困地 区林
农获取林业科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传统流传与经
验积 累 ,知识更 新速度慢 ,难 以接触先进的林业生
产经营技术 。
2林业扶贫攻坚政策支持难点和问题的成因
2.1林业扶贫地区较易返贫
贫困地区多为山区,自然灾害多发 ,返贫现象
严重,进一步加大了林业扶贫政策支持的难度和扶
贫资金需求的缺口,这要求政策设计上要具有持续
性的同时 ,还要具有灵活和应急性 。罗霄山片区的
汝城县 自然条件恶劣 ,因灾致贫返贫现象比较突
出。湖南省汝城县位于南岭山脉 中部和罗霄山脉
南端的交接部 ,四面高山耸立 ,地势险峻 ,境 内高差
1566.6m,条件恶劣 ,群众 的生产生活条件很差 ,尤
其 目前出入境公路不畅,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特别是该县地处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区之一 ,洪涝
灾害每年发生,群众返贫现象严重。2006年遭受
“ 5
.6” 和“7.15”特大洪灾 、2007年 7- 8月 间遭受旱涝
灾害、2008年的冰灾和“6.t3”特大洪灾 ,分别造成直
接经济损失5.64亿元、4.69亿元、20.37亿元、1.27亿
元,经济受到重创 ,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返贫人口增
加7.6万人(何敏雄,2010) 。频繁的自然灾害为林
业产业和林业扶贫工作带来 了一定挑战。
2.2林业产业性质的特殊性
贫困山区林业很多属于基础性产业 ,经济效益
低 。根据胡勇等( 2013) 的论文 ,2011年贵州全省林
业产业总值340亿元,占全国林业总产值3.06万亿
攸凉等:中国林业扶贫攻坚政策支持难点、成因及对策
元的1.11%;全省人均林业产业总值仅 1000元,林业
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不大 ,导致地方及其社会对林
业重视 程度不 足 ,社会 参与林业 发展 的积极性 不
高。且林业产业中营林资产的专用性高、森林经营
经营周期 长 、交 易收益不确 定性大 ,决定 了其交 易
频率低 ,导致 了林业 的交易成本高 ,因此林业扶贫
的见效相对其他产业慢,扶贫比较效率稍低。
2.3扶贫投入结构失衡
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差异,尤其是贫困省区,地方
财力较弱 ,导致扶贫投入结构不均衡 ,进而导致资金
投入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异。例如贵州省 ,由于财力
有限,林业建设主要靠中央投入 ,省级投入相对较
少。由于投人不足 ,林业工程投资标准低 ,林业基础
设施建设滞后 ,林区路 、水 、电、房欠账过多,难以满足
新形势下林业加速发展的需要 (胡勇等 ,2013) 。
2.4市场机制体现不明显
长期以来 ,在林业扶贫各项工作中,政府均发
挥了主导作用。林业扶贫资源的分配主要依赖政
府调节 ,市场 的资源配置功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 ,
导致林 业扶贫资源配置效率不 高。如何在林业扶
贫工作中引进市场机制、优化稀缺资源的配置,是
当前林业扶贫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也正
是由于缺乏有效 的市场机制 ,社会资金进入林业扶
贫项 目的积极性不高 ,林业扶贫资金供给主体单
一
,各级政府不得不成为资金供给的最大主体 ,无
形加大了政府财政负担 。
2.5林业扶贫科技人才激励不足
林 业扶贫科技人才 匮乏 的主要原 因之一就是
人才激励不足,包括工资、待遇等软件和硬件政策
环境 ,导致人力的机会成本高 ,形成了林业扶贫科
技人才短期流动现象严重 ,长期稳定 的林业科技人
才支撑较弱 ,不利于当地开展林业扶贫攻坚的持久
战,直接导致林业扶贫产业科技支撑不足。
2.6制度性障碍制约林业扶贫正常发挥作用
当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林业
宏观调控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和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尚未健全 。林业补贴制度尚未全面实施 ,林权抵押
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林权流转等林改配套政策
等还需要继续完善 ,对于资金、科技人力非常匮乏
的林业扶贫区而言,这些制度性障碍严重制约了林
业扶贫工作效果的发挥。
3改进林业扶贫攻坚政策的对策措施
3.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广大贫困地区地方财力有 限,配套资金常
常难以兑现。为保障林业资金的足额投入与林业
建设的实际效果 ,应加大中央林业资金投入比重 ,
降低地方林业资金配套比重,减轻贫困地区地方财
政压力。
同时 ,应积极为拓宽林业 投融资渠道 ,改变政
府单一投资的格局 ,引导社 会资金投人林 业领域 ,
健全 、发展多元化融资机制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林
业 ,鼓励各类社会化投资 ,包括 民营企业 、社会 团体
和个人投资造林绿化,鼓励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个体承包等形式参与林业建设。进一步明确非公
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
有” 的政策 ,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降低民间资本
进入林业的门槛,在林木税费、林地使用、森林采伐
利用 等方 面制定有利于社会资金进入林业 的政策
措施 ,大力发展林业产权要 素市场 ,规范森林 资源
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3.2加强贫困山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
随着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生态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新
时期贫 困山区林业扶贫 开发 的首要任务是应尽快
从整体上遏制贫困山区生态恶化 的趋势 ,减少 自然
灾害 的危害 ,改善贫 困山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拓
宽生存发展的空间,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提供强大保障。从另一个角度讲,林业重点工程
建设本身就是国家实施的最大的扶贫开发项 目,是
改善生态 、发展经济和实现农 民增收“三赢” 的德政
工程 。
3.3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根据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特点和产
业优势...
篇二: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1 -县林业局驻村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的要求,2018 年我局作为 XX 村后盾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共 12 人,其中驻村书记 3 人,派驻沙塘镇马村、平塘村、伍团村、富旺村,蒲塘镇西寨村,高峰镇罗平村、大兴村,卖酒镇通流、竹沙村等扶贫工作。现对我局驻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 全县扶贫工作部署之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二、深入调查,摸清贫困村底数 沙塘镇马村位于兴业县沙塘镇西北面,距离沙塘镇政府 10公里,区域面积 3.19 平方公里。马村有 9 个自然村,19 个村民小组。全村有 670 户,3280 人,全村耕地面积 131 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05 公顷,林地面积 1 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0.59亩。全村贫困户 146 户 668 人,贫困发生率是 20%。
马村有 1 个村民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建成投产后每年 10-25 万元利润收入。马村住房达标率是 2%,还有 20 户没有达标,主要通过危房改造 18 户、修缮 2 户。移民搬迁 2 户:
- 2 -
马奕伟、陈尊山。马村参合率是 98%。
马村村无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马村有 670 户没接通自来水,主要因为是路途远,连接管道长。马村 20 户以上村屯已全部通 3.5 米的砂石路,村委会或行政村中心学校连接上级路网,路面宽度达 3.5 米以上。马村全部农户已通电。马村公共服务设施已有办公场所、宣传栏、篮球场、文化室(农家书屋)或戏台,通无线网络宽带),缺一个群众文化中心,村民活动健身场所。马村都有电视或电脑或智能手机。马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是 380,已参保人数是 380,参保率是 100%,60 岁以上(含)参保老年人 100%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补贴标准每人每月 90 元。
马村小额信贷授信评级 66 户,获得小额信贷贷款的贫困户有 66 户,委托企业经营的有 27 户,主要委托广西利维重工、兴业双城建材、兴业县耀邦牧业有限公司、葵阳国海石场等企业经营管理,自主经营 39 户,主要发展皮鞋厂,种植砂糖橘、包菜,养禽畜等项目。
三、帮扶成效情况 在我局的帮扶下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2017 年 18 人获得“雨露计划”补助。马村有 58 户 234 人享受低保,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2017 年 11 月已达“两不愁三保障”123 户 573 人。6
- 3 -
人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与帮扶引导购买了小汽车,利用小汽车做一些小生意,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有 30 户贫困户通过扶持生产扶贫小额信贷种植莲藕。增加收入,每年每户可增收 6000元。马村两户 2 人申请易地扶贫搬迁,已获得审批通过并且入住。6 户获得危改、5 户修缮、4 户加建。通过帮扶动员,贫困户中196 人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马村 2017 年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全村 148 户贫困户,可以从合作社里得到分红。2017 年脱贫 135 户,625 人,贫困发生率降到 0.006%。
三、帮扶措施 (一)积极推进扶贫培训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首先是围绕“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和“自治区 2017 年一号文件”精神,就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组织学习。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把技术培训作为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有效手段,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受帮扶村贫困家庭未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加强对贫困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拓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借助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等平台,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或在当地发展种养业,努力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转移就业。
- 4 -
(二)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真帮扶,不走过场活动。
1、入户多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脱贫工作。从思想上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我局驻马村扶贫工作队认真仔细地指导帮助好帮扶人完成好各项帮扶工作。马村第一书记亲自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对贫困户的收入、读书、住房、用水、用电医疗等情况了解于心,尽力对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清清楚楚。对贫困户需要什么、缺什么了解清楚,使我们的帮扶工作,帮之有力、帮之有效。不但要在物质上帮助贫困户,最重要的是使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强大信心,脱贫后不再返贫,走向小康富裕的道路,这也是我党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基本宗旨。以动员外出务工、扶持种养、资助读书、入股合作社分红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摆脱困难,脱贫致富。
2.发放了 2017 年的帮扶手册.帮扶联系卡,同时对帮扶人进行填写于帮扶工作的培训,并完成帮扶手册、帮扶联系卡的填写上墙。
3. 扶贫工作队认真完成镇扶贫办安排的各项工作。有问题人口调查,数据汇总,产业扶贫项目的申报,马村合作社申请成立的工作。
4. 2 月 16 日由县林业局组织,马村第一书记同马村村干部、
- 5 -
马村贫困户代表,村民代表到兴业县大平山农富产品产业园区进行了学习,参观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讲解及现场。马村村干部、马村贫困户代表、村民代表都对食用菌的种植十分感兴趣有意向要种植。之后又到山心镇、城隍镇食用菌种植基地调研。经村两委商定,马村贫困户统一决定马村村民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2017 种植 1500 平方米大棚食用菌,现已完成大棚建设,开始生产食用菌,初建成效。
5、建设完成马村扶贫工作室,贫困户村级档案。建设完成马村扶贫工作室,贫困户村级档案。林业局扶贫工作队对马村贫困户资料,马村村集体资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归档。已经完成贫困户村集体的档案材料的归档,每个贫困户的资料数据一目了然,更能体现精准扶贫的严肃性准确性,随时对每一个贫困户的情况调阅,作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为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6、进行扶贫帮困。2017 年我局资助马村村委两万元扶贫工作资金,向马村所有的贫困户捐赠春耕化肥,慰问了马村贫困党员。
(三)加大涉林扶贫项目的开发 我局结合林业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农村能源项目及林下经济项目争取项目开展扶贫工作资金 100 多万,建设惠农林业项目:
- 6 -
2017 年,涉及扶贫领域的能源项目共 3 个,涉及 4 个贫困村,项目由自治区财政投入,共投资 68 万元,分别是沙塘镇富旺村吴科年猪场沼气化处理项目 30 万元、石南镇旧病沼气池修复改造项目 28 万元和沙塘镇富旺村料塘队太阳能路灯项目 10 万元,项目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受惠人口 880 多人。
2018 年涉及扶贫领域的项目 3 个,涉及 3 个贫困村,项目由自治区财政投入,共投资 50 万元,分别是兴业县建泰种养专业合作社养猪场农村有机垃圾沼气化处理项目 30 万元、石南镇南乡村黄塘自然村太阳能路灯项目 10 万元和山心镇要古村要古自然村太阳能路灯项目 10 万元,目前三个项目正在办理自合同进行招投标。项目完成后,将受惠人口 315 人。
2017 年我县林下经济主要产业是林下养鸡,主要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饲养模式。2017 年全县建成两个“产业富民”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分别是“广西春茂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林下无抗饲养桂凤 2 号三黄鸡示范基地”及“兴业县裕辉养殖有限公司林下生态养殖三黄鸡示范基地”。全县共有林下养鸡户 6625 户,参与林下养殖人员达 21200 人,林下经济产值达 151230 万元,养户直接增收 22684.5 万元;2018 年 1-4 月全县林下经济产值53320 万元。直接带动了一部分贫困户参与养殖及一部分贫困人员参与到林下经济劳务中来。
- 7 -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打算 我局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村现有贫困人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县、乡两级财政困难,村级集体经济簿弱,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太多,经常失联无法核定其务工生活情况;由于部分贫困户因自身懒惰导致贫困,其他因病因灾致贫群众意见较大;下步,我们将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制订帮扶措施。
第一、以整村推进为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专项扶贫资金建立一些基础实施,发展规模化企业等完善基础实施建设,并壮大村集体经济。
第二、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继续推进实施扶贫小额贷款,大力发展产业。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在良种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扶持行业协会等方面做好工作。
第三、加大政策扶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加强惠农政策的扶持,采取项目扶持、能人包扶、党员干部包扶等形式,实施脱贫工作。
第四、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力度。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
- 8 -
就业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贫困地劳动力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第五、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要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到我村,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篇三: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态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总体目标要求,统筹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以林业精准扶贫工作为目标,始终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抓生态实现长效扶贫,抓产业实现就地扶贫,抓项目实现精准扶贫,推动林业精准脱贫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政策指导精准、技术服务精准。通过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参与林业工程建设、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等方式,促进适宜林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林业意愿的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一、及早谋划促进精准脱贫目标实现 生态脱贫工作繁冗复杂,关系到每一位贫困户,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打算积极探索更能适应脱贫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举措,围绕林业生态精准脱贫主旋律,打赢脱贫攻坚战。
。
一是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制度。完善扶贫方案和工作措施,根据贫困户的实际,帮助贫困户筛选项目,逐项抓好落实,做到底子清、数字准确。
二是落实贫困户转聘生态护林员政策。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公开、公正、公平筛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考核管理,落实补助政策,使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
三是建立产业基地。依托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扶持万隆锦锈在李馥乡集中连片建花椒基地 2 万亩,该基地涉及李馥乡灯塔村、高硐村、凤凰村 3 个贫困村,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进园务增加务工收入。
。
四是发展特色产业。依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退耕还林等项目,在汇东白蜡村、水口大田村、李馥灯塔村、万寿灵感村、报恩金竹村和静边春光村等 130 个贫困村集中连片发展核桃、蚕桑、柑桔、水产等 1.58 万亩。
五是开展农技服务。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省畜牧总站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建立新品种研发、科技研发、技术培训基地,引进农林渔牧新技术,引导种养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选派 260 名农技人员进驻 130 个贫困村,采取驻村蹲点、集中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
六是创新扶持方式。对有劳动能力、一定资金和种养殖技能的贫困农户,采取“公司+村党支部+贫困户”和“公司+带头人+贫困户”两种模式,有效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难题。
七是完善扶贫档案资料管理。固定专人负责,认真做好扶贫资料的收集整理,特别注重扶贫过程的记录、影像资料,文字、图表一致,及时整理归档,做到档案资料完整健全。
二、生态保护扶贫工作积极稳步推进
。
一是生态公益林补偿帮扶。大力实施生态效益政策扶贫工程,确保贫困户真正得到实惠。生态公益林补偿受益贫困村 97 个,
面积 83172.6 亩,年补助款 122.6796 万元。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乡村,实现长效扶贫、就地扶贫、精准扶贫。
二是产业扶贫成效。截止目前,全县 130 个贫困村累计建成特色经果林示范基地 15800 亩(花椒 3500 亩、核桃 5000 亩、柑桔 7000 亩、桑园 300 亩),全县 130 名农技员协助编制贫困村产业发展方案 130 个,指导落实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13609个,覆盖人数达 37039 人,累计培训贫困户 198280 人次,赠送种子 82248 公斤、物资 150.35 吨、种苗 221 万株、慰问金 174800元,助力引进项目 32 个,项目投资规模达 2460 万元。全县 130个贫困村累计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39 个、业主 90 个,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 75 个(共有社员 8642 名、涉及贫困户 1816 户、贫困人口 5106 人)、家庭农场 13 个(带动贫困户 221 户、583 人)、种养大户 256 户(带动贫困户 1330 户、4096 人)大力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扶持培育万隆锦锈在李馥乡集中连片建花椒基地 2 万亩,该基地涉及李馥乡灯塔村、高硐村、凤凰村等 3 个贫困村,带动当地农民进园务增加务工收入,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
三是退耕还林补助帮扶。退耕还林补助受益贫困村 69 个,补助面积 16767.02 亩,年补助资金 209.59 万元。
四是生态护林员帮扶。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护林员资金,将贫困户转聘专职护林员,落实政策资金补助 136.8 万元,落实生态护林帮扶。辖区内有森林的101个贫困村,森林面积为94349亩,
根据森林资源分布和贫困村森林资源面积,结合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安排生态护林员 380 名,平均管护面积为 250 亩,管护林种为国家和集体公益林。使贫困群众获得管护工资,帮助其脱贫。
三、发挥科技优势 加快推进林业精准扶贫 我县先后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新品种研发、科技研发、技术培训等基地,引进了多项农林新技术,并选派 130 名农技员,进驻 130 个贫困村农户开展全程技术服务,采取驻村蹲点、集中培训、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多种方式,从规划选址、良种引进、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一是坚持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施策的工作方针,遴选了多个门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技术服务团,持续深入地开展林业科技定点、定人帮扶。
二是进一步发挥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广泛宣传和推广林业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科学素养。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方式,培训对象主要是有发展林业意愿的贫困人员,通过培训掌握发展林业产业技术和技能,帮助贫困户脱贫。
篇四: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16 年林业局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一 4 月 7 日,市林业局召开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了市委文清书记对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市政府冷新生市长在全市结对帮扶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就林业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会上,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明哲对林业系统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全市林业系统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高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结对帮扶作为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结合林业工作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排除困难、主动作为,切实把这项工作扎实开展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为确保林业系统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市林业局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工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把林业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快发展赣南油茶、毛竹、花卉苗木等林业特色富民产业,千方百计拓宽困难群众就业渠道和增收致富空间上来,充分发挥林业工作富民作用。一是深入开展精准扶贫产业调研。组织局领导带队,围绕精准扶贫开展产业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座谈讨论、个别交流等方式,深入各县(市、区)的林业产业种植基地、加工企业和种植户,就林业产业精准扶贫等情况作了全面调研,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赣州市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赣州市扶持农村贫困户发展高效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工作方案》、《赣州市扶持农村贫困户发展毛竹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林业精准扶贫专项工作方案。二是制定和出台帮扶政策。认真谋划,组织编制了《江西省赣州市国家精准扶贫油茶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提出完成油茶产业示范区建设任务 100 万亩,帮扶贫困农户50140 户、覆盖贫困人口 200560 人的产业扶贫目标;制定下发了《市、县两级林业局局长挂点建设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实施方案》,采取“五个一”的措施,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进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全市实际,代市政府草拟《关于扎实推进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扶持,完善机制,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力争把我市油茶产业建设成为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生态富民产业,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三是强化结对帮扶工作措施。充分利用“三送”工作服务群众的优势,扎实开展结对帮扶。组织驻村“三送”工作队对帮扶贫困户开展调查摸底,把结对帮扶挂点村于都县黄麟乡黄龙村等 3 个村 114 户扶贫对象的情况摸清、摸准、摸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建立登记台账;多方筹集扶贫资金。按照班子成员每人结对帮扶 3 户贫困户,科级及以下干部结对帮扶 2 户标准,筹集专项帮扶资金,确保结对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2016 年林业局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二
1 月 8 日至 9 日,国家林业局科学研究院所长陈绍志率国家林业局定点扶贫调研组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调研精准扶贫、生态脱贫、绿色产业脱贫等工作开展情况。罗城县县长潘秋琳,副县长覃周民,以及区市县乡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人先后到宝坛乡拉郎村金洞屯,进村入户调查林业扶贫情况,通过查看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村委干部交流,了解工作推进落实情况。随后到四把镇水源毛葡萄基地、东门镇猕猴桃产业基地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我县毛葡萄产业、猕猴桃产业基地生态产业、绿色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据悉,目前罗城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 295 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4.2%,有林地面积 151.9 万亩,其中,衫木林面积 85.9 万亩,松林面积 17.9 万亩,速生丰产林面积 62.5 万亩,经济林面积 6 万亩,公益林面积 143 万亩,全县森林蓄积量 1142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5%,林业生产总值 16.5 亿元。但是林农收入并不高,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2%,林业收入与林地资源的现状极不协调,丰富的森林资源没能更好地发挥其潜在的优势,林业扶贫空间仍然广阔。
在 1 月 9 日召开的反馈会上,调研组对罗城县在扶贫方面勇于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调研组指出,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对罗城的定点扶贫作为自身工作职责和政治责任,此次调研的目的就是从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等方面,在调查摸清贫困人
口情况、广泛征求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结合罗城县情实际和需要,有针对性地从资金、项目、政策、人才等方面向罗城县倾斜,开展有效的精准扶贫工作。
对今后如何做好林业扶贫工作,调研组要求,要落实具体责任人,明确工作机制,做好对接工作,确保在 1 月底前做好林业定点扶贫规划;要尽快确定主导特色产业,以便在政策上给与倾斜;要尽快做好抽样户数调查工作,县乡各有关部门加大配合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摸底调查工作。
2016 年林业局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三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县林业局采取四项措施全面完成对龙山镇芒麦村的精准扶贫调研工作。一是领导高度重视。6 月 26日全县扶贫工作调研会议召开后,县级挂钩领导政协副主席闫双芹召集县林业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调研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并亲自带队深入龙山镇芒麦村与村“三委”研究部署有关工作。二是人员到位。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 9 名工作人员,由局长亲自挂帅进驻芒麦村开展遍访贫困户访谈。三是精准掌握贫困状况。通过进村入户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访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面了解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准确掌握致贫原因和扶贫需求。四是精准落实帮扶措施。通过全面了解村情概况及贫困现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易等情况,形成专题调研
报告,提出了脱贫的具体对策和建议。芒麦村全村总户数 903 户,总人口 2959 人(含非农人口),全村建卡登记的贫困户共有 403 户 1092人,低保户 202 户 558 人,五保人口 12 人,残疾人 75 人。根据本次调研,该村脱贫 15 户 40 人,返贫 19 户 80 人,现有贫困户 407户,贫困人口 1132 人,比建卡登记增加贫困户 4 户,贫困人口增加40 人;急需帮扶解决的项目共有 37 件,其中:人畜饮水工程 1 件,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0 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7 件,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5 件,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6 件,生态保护建设项目 1 件,旅游开发项目 1 件,阿昌文化保护挖掘项目 1 件,农田深度滑坡治理工程 1 件,产业发展 2 件,小学附属设施及校园绿化美化工程 1 件,新农村提升改造工程 1 件。
2016 年林业局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岳池县委、岳池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岳委[2014]99 号精神,切实做好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识别,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议,就进一步搞好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安排。全镇 26 个驻村干部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等村委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充分识别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低保户与五保户,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有针对性地落实扶贫政策、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加快我镇扶贫
攻坚进程意义重大。要求各村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建档对象,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现就我镇 2014 年到户产业项目帮扶落实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完成情况 花园镇位于岳池县城东北部,距县城 2.5km,有省道仪北路、国道广南高速公路、县道万红路、双响路纵横贯穿而过。全镇辖 1 个社区 26 个行政村,148 个村民小组。2013 年末全镇总人口 28300 人,总户数 7860 户。2014 年,县扶贫办分配我镇贫困人口总数为 640户,1798 人,实际录入 1798 人。我镇根据县扶贫办定的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并按照年人均纯收入 2736 元以下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 640 户,贫困人口数 1798 人,其中:产业扶贫到户项目 17 个行政村,共有 165 户,382 人,2014 年实施项目的有 101 户,277人;另有 9 个整体推进扶贫的贫困村 475 户,贫困户 1416 人。2014年、2015 年我镇均没有基础设施扶贫项目。
(二)建立健全档案资料
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镇有电子档案。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党政办、镇纪委、财政所、农技推广站、镇包村干部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建 26 个驻村工作组,分为 4 个工作片区,分别进驻 26 个行政村,协助开展入户调查等项工作。三是落实了工作经费,镇财政安排工作经费 10000 元,做到了机构、领导、人员、资金、责任五落实。
(二)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县扶贫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与要求,经镇党委和政府召开会议充分讨论研究,制定了《花园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实施方案》,提出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具体任务,建立健全了镇政府领导,相关部门配合,乡政府负责,村两委会具体落实的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机制。
(三)层层落实,部署周密 2014 年 9 月 25 日召开了全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部署会暨培训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全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确保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把 26 个行政村成立了 4 个工作片区,分别由镇 7 名副职领导任组长,26 名镇驻村干部为成员的指导小组、指导所属各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为成员的民主评议小组,确保了我镇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四)规范程序,识别公开民主。
为确保此项取得实效,做到有章可循,和民政沟通,衔接民政部门的低保和五保数据,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 坚持分片负责、分类指导;坚持严格程序,公开公正的四项基本工作原则,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我们结合“两项制度”,严把“报—查—评—审—批”五个环节,把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和老弱病残等明显弱势群体人员的家庭优先纳入贫困人口范畴,然后根据调查收入低于新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对拟定贫困户由村民主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对拟定的贫困户进行最少不低于 7 天的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
正评议、公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组织抽调的调查组人员在包村领导带领下迅速进村入社到户,按照“入户调查,村组评议,镇审核”原则,达到摸排全面,调查详实,登记准确,定性合理,全面实行阳光识别确认,确保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甄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五)广泛宣传,培训到位 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相关政策。积极采取“以会代训、全程参与”的方式,着力抓好了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基本知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召开村民小组会议,为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基于农村广大贫困群众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差,特别是一些特困群众不识字和白天忙农活的实际,各村成立宣传小组,上门逐户面对面宣传讲解,帮助广大群众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使他们真正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贫困户识别期间,我镇举办各级培训班 8 期共 624 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的干部共 26 人,向广大农民朋友发放宣传资料 3000 份,极大地推动了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工作积极稳妥进行。
(六)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按照《关于开展四千干部齐下乡、三万农户奔小康活动的实施意见》岳委办发[2014]9 号文件的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县府办和财政局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选派领导、干部等一共 72 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县帮扶单位主要领导为队长,镇主要领导为副队长,县帮扶单位一般干部和镇驻村干部为成员的26 个扶贫工作队,按照“321”的帮扶模式,结对帮扶 2014 年产业到户项目 17 个村 101 户,277 人,9 个整体推进扶贫村 475 户 1416人的贫困户,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 “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 9 个整体推进扶贫村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七)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2014 年,县扶贫办分配给我镇产业到户任务共 101 户,277 人,扶贫资金 20.2 万元。按照 17 个村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选择最需要扶持的对象优先实施产业到户项目,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必须由本人实施项目;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精神病患...
篇五: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湖南是一个多山地区,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分布在林区,林业资源既是山区贫困农民最大的财富,也是脱贫致富最大的希望。近年来,湖南省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充分发挥林业行业优势,着力推进生态公益性岗位扶贫、生态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生态建设工程扶贫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夯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省生态扶贫和问题整改工作。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扶贫中,林业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湖南林业系统积极落实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部署,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着力推进生态修复、发展生态产业、实施生态补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脱贫效果和惠民成果。本期策划,我们联合湖南省林业局规划计财处共同聚焦林业精准扶贫。文 / 谭浩
吴林世脱贫的重要讲话精神、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和扶贫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反腐败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目标标准,坚持精准方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群体,强化责任落实,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各相关县市区政府制定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对各项任务进行了责任细化,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汇报以及省财政部门衔接,对 51 个贫困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和 343.5 万公顷禁伐商品林优先提高补偿补助标准。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一是争取指标。2018 年新增生态护林 员 指 标 5000 人,2019 年 在全省已达到 1.9 万名生态护林员的情况下,积极向国家林草局反应全省生态护林的新形势新需求,争取到国家新增 1.4 万名生态护林员指标。二是落实选聘。截止 2019 年 6 月,51 个贫困县已完成国家选聘生态护林员指标19000 人,落实率 100%。三是开展调研。深入永顺、石门等县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调研,编者按——湖南省林业局开展生态扶贫综述发挥 优势
10AE FORESTRY
AND
ECOLOGY 本期策划
发现全省 232.33 万公顷森林与湿地以及石漠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地区亟待健全生态护林员制度。四是加强管理。制定了《2019 年度湖南林业脱贫攻坚绩效评估计分细则》,组织 51 个贫困县对 2016 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工作开展“回头看”,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生态惠民政策。一是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大力实施中央预算内长(珠)防林、中央财政造林补助和森林抚育补助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2019 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 17.32 万公顷,封山育林 10 万公顷。其中,51 个贫困县完成人工造林约 8.6 万公顷,占全省人工造林面积的 49.57% ;封山育林 5.9万公顷,占全省封山育林面积的 58.93% ;11 个深度贫困县完成人工造林 1.93 万公顷,封山育林约 2 万公顷。制定出台《湖南省国有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规定(试行)》,在深度贫困县的 4 个国有林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面积 800 公顷。二是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和资金投入。2019 年,全省累计完成林业中央投资 9.08 亿元,地方投资 17.89 亿元,实现林业总产值 1656.61 亿元 ;按照省政府统筹资金的要求,整合中央和省级林业专项资金 75579 万元,切块下达给 51 个贫困县。2019年重点防护林建设全省新增资金2500 万,安排给 11 个深度贫困县 400 万,占总额的 16% ;造林补贴全省新增资金全部向深度贫困县倾斜,为总额的 100%。三是加强对深度贫困县项目申报扶持和业务指导。优先申报南山国家公园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城步县金童山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林业建设项目,目前均已获批。11 个深度贫困县油茶产业合作社已有 262个,带动脱贫人口 71468 人,户均增收 1800 元,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就地脱贫。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油茶、竹木加工、森林旅游与康养、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打造四个千亿产业,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其中,油茶产业方面,完成投资 11.9 亿元,新造油茶林 2.71 万公顷,低改2.87 万公顷,累计带动 37.2 万户贫困户增收,每户平均获得油茶项目资金支持 1825 元。截至目前,51 个贫困县油茶面积达54.75 万公顷。竹木加工方面,2018 年新认定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 121 家,其中 24 家为竹木加工企业。森林旅游与康养方面,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优质旅游资源开展森林和湿地旅游,推进 9 个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辐射 100 多个乡镇 1000 多个村,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8 万个。林下经济方面,重点推进贫困地区 22 个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一县一特一品”发展。9 月 23 日,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黎咸兴(前左一)和湖南省林业局局长胡长清(前左二)在吉首市矮寨坡头金秋梨种植基地视察生态扶贫成就。8 月 29 日,湖南省林业局在安仁县召开省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察情况反馈会。11AE 本期策划 FORESTRY
AND
ECOLOGY
沅陵,湖南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这里“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林业用地 45.67 万公顷,居全省第一,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林业十强县。“美得让人心痛”的沅陵,也是国家重点扶贫攻坚县,曾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穷得让人心痛”。靠山吃山。但近年来,沅陵有了新“吃法” — 力推生态扶贫,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靠山吃山”新“吃法” 文 / 李夏涛
周祖军靖州县的茯苓、新化县的黄精、会同县的魔芋、慈利县的杜仲、宜章县的松脂、新宁县的铁皮石斛等产业渐成规模,帮助贫困林农创业增收。2018 年,51个贫困县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999 亿元,占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的 45%。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是大多数贫困人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最具增收潜力的脱贫资源。下一步,湖南省林业局将积极对接政策与规划,找准工作对接点、着力点,以项目承载投资,以服务推动脱贫。一是用好生态护林员政策。严格执行生态护林员政策,充分发挥现有 1.9 万名生态护林员的生态保护与扶贫的双赢效果 ;完善选聘管理制度,做好新增 1.4万名指标的分配 ;积极探索将生态护林员与原有的公益林护林员、天然商品林管护护林员、村镇防火员等进行整合试点,形成全省统一的护林员管理机制,并将管护范围覆盖湿地、石漠化地区等重点保护的生态区域。二是壮大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发展油茶、竹木加工、森林旅游和康养、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扶持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林业龙头产业项目,引导林农组建特色林业产业合作社,支持林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长中短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林农的获得感,稳定脱贫成果。三是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排查核实,全面排查,严惩严治,对生态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和民生的问题实行“零容忍”,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 并形成长效机制。四是加强林业科技扶持。加强林业科技推广的信息服务和培训指导,针对贫困林农开展林业政策、病虫害防治、林业种植等技术服务和政策宣传,提高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科技能力水平。以“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平台,推动林业专家精准服务51个贫困县。湖南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了生态护林员培训12AE FORESTRY
AND
ECOLOGY 本期策划
篇六: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l期脱贫工作研究林业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彭华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2600)摘要:脱贫致富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林业在脱贫事业中具有天然优势和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林业,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助推我国新时期脱贫事业的必然选择。关键词:精准脱贫;林业DOI:10.3969/j.issn.2095—2880.2019.01.010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8亿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战略高度,把脱贫工作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我国全面减贫事业取得巨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人全面小康社会。”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这一庄严承诺,作出了精准脱贫的新战略部署。消除贫困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意志,成为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300多万人。目前,我国距离消除绝对贫网已经不远,截至2018年,我国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的9 89 9万人减少到1660万人。但也要看到,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脱贫致富将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成败。贫困地区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所突破,关键要看有什么思路。要从根本上摆脱贫网,必须结合实际、找准出路、重点突破,找到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核心是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贫困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林业在脱贫事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一、实现脱贫必须把山区林业作为主战场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林区。比如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一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集中连片地区,以及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州、云南怒江州等“三区三州”地区,都是我国传统的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率发生较高。截至2018年2月,我国共有贫困县585个,大部分分布在这些“老少边穷”地区。从总体来看,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9.1%,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不足15%,85%以上的后备土地资源大多适于发展林业。所以,脱贫重点在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发展难点在山区,林业林区是脱贫主战场。要实现山区贫困人口脱贫,必须着眼于山区资源的潜力,特别是要着眼于林地资源的潜力,向林地要效益,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借助林业优势,实施生态脱贫,实施精准脱贫,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主政时,就走出了一条通收稿日期:20 J9—02—20作者简介:彭华福(1970一),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程师,硕士一44—万方数据《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l期 脱贫工作研究过林业振兴闽东的路子。他首次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也就是著名的“三库”理论。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贫困落后的闽东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宁德模式”。这一模式是充分发挥林业优势、实现中国特色脱贫的典范,为林业助推脱贫致富蹬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二、林业在脱贫事业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林业既是一项基础产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林业横跨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是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体,同时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在脱贫事业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一)林业是实现生态脱贫的主体脱贫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中央明确提出,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从实际来看,不少贫困地区不仅经济发展落后,而且生态环境也面临严重威胁。由于这些地方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大,毁林开垦的事时有发生,生态逐步恶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在这些地区,必须加快资源恢复和保护,努力提高生态承载力。特别是有些地区还是大江大河的源头,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但生态系统又极为脆弱,更需要实施严格保护。林业作为陆地生态建设的主体,在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只有充分发挥林业在这些地区的优势和作用,才能确保青山长青、绿水长流,有效地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二)林业是促进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林业涵盖第一、二、三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既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吸收资本技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都具有突出的优势。广大山区生物资源丰富,是生物资源的基因库。每一个物种资源,都可以开发形成新的产业,从而形成优势产业群,创造大批的就业岗位。以油茶、核桃为例,根据统计,2015年,我国油茶、核桃种植面积已分别达6000万亩、8100万亩,木本油料产业产值已达2000多亿元。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盛果期每亩产值都在3000元以上,按照年均收入低于3747元的贫困标准,人均种植1亩以上油茶或核桃可实现脱贫,而且长期受益。因此,加快林业发展,是充分释放贫困地区发展潜力的好路子,能够有效发展壮大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使贫困地区走出贫困、按时脱帽。(三)林业是实施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主要原因是都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劳动技能缺乏。这些地方大部分地广人稀,人均林地占有量高。目前,这些林地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除了一些生态效益外,几乎没有经济效益,造成了国土空间的巨大浪费。但这也是贫困地区的最大优势,意味着巨大的地理空间和林地资源,可以依托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这些特色产业门槛不高,可以独户发展,也可以因地制宜形成不同产业村、产业户,还可以联合成片,做到优势互补,长期受益,共同发展。例如:贵州天柱的油茶、麻江的蓝浆果和黑树莓等都成了当地苗族、侗族同胞的“致富果”和“摇钱树”。黄平县太子参种植户家家收入l万元以上。荔波县“世界自然遗产地”申报成功后,生态旅游从业人员跃升至上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33亿元。水城县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农民“观光马队”,带动周边农户300余人就业。因此,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四)林业是脱贫致富的长期动力林业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一个特色产业。很多特色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由特定的资源禀赋、环境条件、气温条件决定的,而不仅仅是因为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寡。“橘生淮南则藕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类的衣食和医药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特别是在人们日益崇尚自然、注重养生的背景下,林产品以其特殊的用途和纯天然特性而备受青睐。目前,我国可开发利用的树种达到1000多种,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如黄酮、紫杉醇等树木提取物,因一45—万方数据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l期 脱贫工作研究其在医学临床上的特殊疗效,价格已远高于黄金。许多贫困地区并不缺乏资源,也不仅仅是缺乏技术和资金。如果能够找到适合发展的林业产业,并且保持其纯天然特性和传统工艺,产品的价格和销路将不是问题。另外,许多贫困地区的自然景观独一无二,随着扶贫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将逐步改善,旅游观光人员必将大幅度增加,森林旅游等产业将不断壮大,为贫困地区发展创造新的持续增长点。三、林业助推脱贫的主要对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林业生态脱贫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开展林业脱贫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他提出了“五个一批”脱贫工程,要求“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进一步指明了发挥林业优势、助推脱贫致富的方向和重点。(一)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实施生态治理脱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绿化苗木培育,既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推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又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要着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推进生态治理脱贫,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更大的倾斜。要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将任务优先安排给有需求的贫困户,多渠道增加他们的收入。要大力推进绿化苗木培育,确定合适的树种,为增加林业收人、发挥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奠定良好基础。(二)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实施生态保护脱贫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和奖励制度,大幅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加大贫困地区的生态补偿投入力度。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生态保护脱贫的要求,充分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推动部分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要抓紧制定完善生态护林员扶贫方案,将任务精准落实到贫困户、贫困人口,明确管护的公益林面积、范围和补偿标准,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要加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建——46——设,努力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创造一些管理和公益性岗位。(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实施生态产业脱贫林业产业中,有许多特色的绿色产业,比如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花卉苗木。要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这些产业,增加就业增收门路,不断提高贫困人口收人。要有针对性地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充分挖掘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和旅游人家,提高贫困地区森林旅游档次,通过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发展。要大力支持林产品加工发展带一产、促三产,通过互联网+,实现一二三产业、线上线下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实惠。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村合作组织开展木本油料加工和销售,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面。要进一步探索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多种经营模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加工业,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四)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实施生态技术脱贫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充实基层机构和队伍,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要坚持扶贫先扶智,加大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培训力度,大力培训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加大科技和资金支持,针对贫困地区林情特点,大力研发和推广林木优良种、集约栽培、林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利用等产业的实用关键技术。积极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搞好“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办好试验基地,使科技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林业收入、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总之,林业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在服务生态和经济建设中具有天然优势和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林业,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助推我国新时期脱贫事业的必然选择。(责任编辑赵晶)(下转第53页)万方数据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The Social Needs of SkiUs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A SurVey on 1 52 KeyAgricultural aIId Forestry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C^en施nof口n(Guangdong Eco—engineering Polytechnic College)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taff recmiters in l 52 key leading agd—forestry enterprises inGuangdong PmVince,it wa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agri—forestry ente叩rises nowfaVor the dual pmfessional(f0卜elgn 1anguage +majors) composite skill application talent.In addition to Valuing their profbssional knowledgeand skills,it also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its social prac“cal experience,gender,ide0109ical and moral charac-ter,and self—leaming ability.It issuggested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dopt the skiU trainingmode of“Endish+major direction”in English teaching.Pay attention t0 strengthening of practice trainingin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to stren昏hen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ay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prof色ssion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to strength-en their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leam Endish independently.Key words:agri—forestry enterprises,skilled personnel,foreign language ability<>●<>●<>●<>●<>●<>●<>●<>●<>●<>●<>●<>●<>●<>●<>●<>●<>●<>●<>●<>●<>●<>●<>●<>●<>●<>●<>●<>●<>●<>●<>●<>●<>●<>●<>●<>●<>●<>●<>●<>●<>●<>●<>●<>●<>●(上接第46页)Research on theRole and Countemeasures of FOrestry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Peng Hu咖(State Academy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Abstract:At present,Getting rid of povert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and task. FoI.estry has natural adVanta—ges and plays important ml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Developing forestry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promotingthe constm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I—round way and che inevi cable choice of poVeny alleViation in thenew period.Key word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forestry一53—万方数据
篇七: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XX 县林业局生态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汇报各位领导:
现将我县生态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XX 省林业厅、XX 省财政厅和 XX 省扶贫办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
聘工作的通知》和《XX 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关于落实生态保护脱贫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支持农村贫困户通过参加森林资源管护实现就业脱贫,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的有机结合,我局在全县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
自 2016 年 9 月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以来,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得到了扶贫办、财政局和各乡镇的大力支持。县林业局负责人员多次到到乡镇督促指导,各乡镇按要求做好了护林员统计表,并对资金发放做了安排。我局还对各乡镇下发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档案管理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在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下做好选聘工作。
一、基本情况 此次生态护林员全部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公益林护林员全县有 201 名 ,生态护林员有 1218 名, 两种护林员管理渠道和护林范围没有交叉。通过各乡镇反应,希望加
大生态管护费资金的投入,以确保惠及每一位建档立卡护贫困户。
二、贫困护林员待遇情况 按照上级下达政策,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全县共雇佣贫困户生态护林员 XXX 人。并按平均每人每年 XXXX 元标准发放工资,每年共发放贫困护林员工资XXX 万元。(资金未发放,因于 2016 年 11 月起开始雇佣,按管护合同应于 2017 年 11 月合同到期。)
三、其他生态扶贫情况 1、直接参与造林绿化,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鼓励和支持有绿化经验或者村中致富能人带动,以重点村为单位,辐射周边村户,在全县 XXX 个贫困村中抽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建绿化工程队,依法承包造林绿化工程,直接参与每年的造林绿化,大幅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2、积极争取政策倾斜,申领退耕还林补贴。根据已经出台的第二轮退耕还林政策,我县次耕地及荒山荒地均不符合退耕还林条件。针对坝上地区土地产出低,有近万亩次耕地、3 万亩荒山荒地不能发挥作用,致使农村外出人口多,产生了更多的撂荒地。因此我县将积极争取更多政策倾斜、放宽条件,力争能够列入第二轮退耕还林项目中,使更多的贫困户符合退耕补贴领取标准。
3、优先办理扶贫项目占地,侧重提高占地补偿。按照省下发的《关于重点支持张承坝上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推进方案》要求,对符合征占用林地政策的光伏项目实行即审即办。同时依托光伏扶贫项目,为贫困农户争取更多的占地补偿。
篇八: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局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县林业局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年,我局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把帮扶工作当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结合政府工作的特点,动真情、谋良策、出实招、办实事,扎扎实实开展对口帮扶活动。主要工作开展如下: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成立帮扶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抽调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深入开展联系帮扶点调查研究。局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扶贫村建设工作,多次召集有关方面的同志听取情况介绍,研究帮扶措施,制订帮扶规划,并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到帮扶村,协调落实措施,检查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帮助村“两委”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落实帮扶责任。坚持将对口帮扶扶贫新村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对口抓,层层落实好帮扶工作责任制,把帮扶工作的目标细化具体到科室和人,各负其责,确保了帮扶的落实。四是明确帮扶目标。为突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政府工作部门特点和帮扶村的实际,制定了帮扶规划和联系乡镇村结对共建帮扶工作方案,明确了帮扶的总体目标、共建形式、具体措施,奠定了帮扶工作基础。
二、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扶贫帮困工作是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长治久安固根基、人民群众得实惠”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开展好这项工作对于维护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班子、机关各部门(单位)、全体党员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周密安排,把落实扶贫帮困工作的各项任务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真抓实干,把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
三、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一是建立贫困对象档案,将贫困对象的管理工作纳入扶贫帮困工作重点工作,及时动态掌握贫困对象人数及相关情况;
二是机关各部门(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扶贫帮困工作的宣传报道,努力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范围,扩大扶贫帮困工作的影响面,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弱势群体。
四、真抓实干,讲求实效
扶贫帮困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部门(单位)及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针对本部门(单位)本人联系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和办法,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从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入手,真正使扶贫帮困工作取得实效。
**县林业局组织精准扶贫工作组深入到**村、***村、***村,对***户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入户调查。
通过入户走访,党员干部与“结对”帮扶对象深切交谈,详细了解帮扶对象家庭基本情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以及帮扶需求等,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建档立卡工作,根据每户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好基础。
下一阶段工作重点:一是深入剖析致贫因素,为每户贫困户尤其是特困户量身制定脱贫方案,分阶段进行扶贫解困工作;
二是着眼当前问题,对有病能医治、无房居住、儿童入学问题应第一时间解决,力争政府的补贴补助的支持。三是立足于长远发展,针对尚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引导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从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种植、政策补助、林业技术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
推荐访问:关于林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扶贫 林业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