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解说词10篇

时间:2022-10-30 08:25:10 浏览量:

养老院解说词10篇养老院解说词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第1页第1页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本集以孝道为主题,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老院解说词10篇,供大家参考。

养老院解说词10篇

篇一:养老院解说词

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1 页第 1 页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本集以孝道为主题,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古典诗词,从孝道的角度,展示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以及在执政中把养老、孝老、敬老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孝道”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治理层面,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就使“孝”体现为大孝、大爱、大义,为孝道美德注入了丰富内容和新的活力,开辟了新时代孝道观念的新境界。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我们中国人常说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如此强调孝的重要性呢?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当中,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天性。所以今天新时代我们仍然讲孝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力地倡导孝老爱亲的思想观念。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2 页第 2 页 今天我们这期节目就以孝道为主题,我们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相关论述当中的用典来深入地领会和学习新时代的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论述。

 好,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大家好!这一集我们谈孝道。

 习近平总书记孝敬父母,推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并且在十九大报告中大力倡导,激励人们要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一个“孝”字写尽了天下儿女对父母孝养、孝敬的真挚感情,写出了对社会上所有老人的关爱与帮助,一个“爱”字道出了千万父母对儿女的真挚感情,也道尽了千万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真心回报。

 关于孝道我想谈两个问题:

 第一呢,就是孝老爱亲。

 第二个问题就是尊老敬老。

 关于孝老爱亲,下面我们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他是怎么谈的。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3 页第 3 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他讲的一段话。在讲话中他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那首著名的《游子吟》。

 这首诗妇孺皆知,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背。但是,年轻的朋友们,我很想说,这首诗在年轻的时候不一定真能读得懂。

 我想问问同学们,谁知道这首诗是孟郊多大年龄的时候写的? 这位女同学。

 我认为这是孟郊青年离家时写的。

 青年离家时写的。你也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年轻人怀着赤子之心写的作品,对吧? 但是我要告诉你正确答案,是孟郊 50 岁的时候,这在古时候是个知天命的年纪,他写下了这首歌颂母爱的真挚的诗篇。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4 页第 4 页 那么这首诗写下的时候,孟郊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际遇,这首诗又何以流芳千古呢? 现在让我们请出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南大学杨雨教授为大家讲解。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刚才这位同学有回答说这首《游子吟》很可能是诗人在青年时期离家的时候告别母亲所写下的。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答案从感觉上来说,而且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说,其实还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在座的现场的观众朋友,很多都是大学生,而且很多是从外地考到北京来的大学生,可能都经历过高考结束,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远离父母,然后到外地去求学这样的一个阶段。在临行之前,往往都是由父母精心地为大家准备行李,生怕忘了这样,忘了那样。所以这首《游子吟》好像真的是青年学子第一次要远离父母温暖的怀抱的时候写下的这首感念父母的,尤其是母亲的养育之恩,希望将来能够报答母亲,报答父亲的这样一首诗篇。

 当然这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历史的事实恰恰和我们的感觉是有误差的。因为这首诗它的作者是中唐一位著名的诗人叫孟郊。孟郊这位诗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在考场上恰恰是不得志,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5 页第 5 页 蹉跎半生,在 46 岁这一年才终于考中了进士,可是我们也知道,在唐朝考中进士并不意味着你马上就能做官,它还需要经过人事部门的人才选拔的考试,而且还有没有空缺的职位,有没有重要人物的推荐,都是你能不能当官的必要的前提条件。所以孟郊在 46 岁考中进士之后,并没有机会马上步入仕途,一直到 4 年之后,也就是他 50 岁的时候,他才终于等来了一纸任命,他被任命为溧阳县尉。尽管好像不那么如人意,但是对于孟郊来说,毕竟他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位,而且有了一份可以勉强来养家糊口的薪水和俸禄。所以在他 50 岁这一年他来到溧阳,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刻赶回老家,将他的老母亲接到溧阳来奉养。所以这首《游子吟》恰恰不是孟郊在青年时代告别老母亲写下的诗篇,而是他们母子在经历了漫长的分离之后,终于能够把老母亲接到身边,然后长长久久地陪伴她,写下来的这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想,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裳,无论游子走多远,离开家有多久,只要一想起远方的家,有老母亲在等待着他回来,他都会感到一份安心、一份踏实。如果说为远行的游子缝补衣裳是每一位母亲最朴素的表达,这个母亲的爱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儿子对于母爱的深切感受和情感的回报,我想也许比母爱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6 页第 6 页 的无私付出要更加地难得,更加地珍贵。所以这首《游子吟》的核心我觉得不在前四句,而在最后两句,那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于孟郊来说,我觉得这个“报得三春晖”的“报”字就显得更加地珍贵了。因为我们刚才有介绍,他直到 46 岁才考中进士,直到 50 岁才终于谋得一官半职,然后能够相对比较长久地陪伴在老母亲的身边。我想,如果不是有老母亲一直在他的身后支持他、鼓励他,他可能老早就放弃了,他可能坚持不到最后。

 所以我想,这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还包含了孟郊对于母亲的一种无比愧疚的这样一种感情。

 当然了,我想对于每一位母亲而言,其实儿子做了多大的官不重要,儿子挣了多少钱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所以如何报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子女有没有“寸草心”。

 好,谢谢杨雨教授给我们的讲解。

 今天我们在讲孝道,我想重复我的一个观点,就是爱是天性,是自然属性,但是爱也一定需要学习,孝是一种爱,那孝道也需要学习。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7 页第 7 页 关于这一点,我想问问现场的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些问题或想法想和我们两位老师交流的?有没有? 好,第一排的这位女同学。

 说到孝道,我确实有一个困惑,就是比如说,我之前给妈妈买过一双比较昂贵的鞋子,然后我怕她心疼钱,所以我跟她说其实这个鞋子很便宜。那我这么做算不算是欺骗了她,算不算是有违孝道呢? 你希望哪位老师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想要王老师来回答一下。

 在咱们中国的儒家文化中,讲孝敬父母,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所以你看孔夫子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说你只满足了父母的物质上的需要,并不是孝的全部,那是小孝。所以曾子讲:“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最低才是养活父母。那么至于在儒家文化中如何孝敬父母,和我们今天是一样的,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不可能千篇一律,只有一种模式。刚才你说的很便宜,怕父母亲担心,怕父母亲(不)舍得花钱,我觉得这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也许是一种孝的表现。

 好,谢谢王老师。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8 页第 8 页 我们在谈孝道,首先要孝,要有这颗“寸草心”,那如何“报得三春晖”,也许我们真的要穷尽一生去不断地学习。

 接下来呢,我们继续请王杰教授给大家做讲解。

 那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不但重视言传,更重视身教。那么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他把对父母的深深的爱都融注在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细节里。

 我们通过几个非常普通的物品,我们可以来看看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来践行孝道的。

 第一件物品,一个针线包。习近平同志到陕北插队的时候,就是个初中生。你想想,一个孩子在那个时代远离了父母,要去那么远那么远的地方,你说做娘的、做母亲的她能够不牵挂吗?能够不惦念吗?为了排解这种思念之苦,母亲就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制了一个针线包。在这个针线包上还绣着三个红色的大字,这三个大字就是“娘的心”。所以母亲把这种最深沉的,最无私的爱编织在了一针一线中,融注在了细细密密的针头线尾中。

 七年的知青岁月,娘的心伴随着习近平,给习近平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让他在插队时期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七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靠着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拼搏奋取,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9 页第 9 页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了出来。七年的知青岁月,对老百姓一定要有真情,人要有理想和信念,对老百姓要办好事,办实事,这些人生的信条深深地融注到了习近平同志的血液中,他把对母亲深深的孝和爱升华为了对社会所有老人的大孝和大爱。

 那么第二个物件,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记录了习近平同志陪伴母亲的温馨时刻,这张照片是习近平同志拉着母亲的手散步在公园中。

 2018 年 5 月,这张照片再次出现在了央视新闻客户端的一篇特稿《习近平和母亲》一文中。那么这篇特稿一经发出,迅速地成为了各网络媒体的头条新闻,纷纷地转载。据不完全统计,短短的 24 个小时,特稿全网的阅读量超过了 10 亿人次。

 那么,这篇文章,这张照片,之所以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阅读和点赞,我想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母亲的这份孝心、爱心打动了所有的人。这是对母亲最质朴、最纯真的一种爱。

 那么看到这张平常而又温馨的照片,我们会想起什么,我们会感觉到什么,我们会不会反问自己,扪心自问,反求诸己。

 孝敬父母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还是精神上、情感上、心灵上、人格上对父母的一种关爱、慰藉和尊重,这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10 页第 10 页 是儒家文化更为看重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会深情地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那么关于尊老敬老,习近平总书记又是如何论述的呢? 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段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 12 月 12 号,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时候他讲的。这段讲话看似没有直接用典,但又处处是典。总书记谈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首先提到的就是尊老。

 那尊老、敬老的论述和传统的孝道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哪些经史典籍当中寻找到它的根脉呢?接下来我们请杨雨教授为大家讲解。

 尊老敬老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亲人,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说明早在 2000 多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11 页第 11 页 年之前,孟子就已经意识到了,尊老敬老不仅仅只是每个人自己家庭的事,它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大家庭当中的每一个人。

  当然,尊老敬老一方面确实是社会的责任,它应该从制度,从养老机构,从社会道德风气的完善这样一些方面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那另外一方面,就是具体到我们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去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老人。

 当然了,什么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老人?我觉得,这个概念至少是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个层面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老年人。那么第一类老年人当然是我们的至亲,就是跟我们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是我们身边的第一类最直接的老年人。

 第二类老年人,就是我们的生活圈能够辐射到的老年人。比如说我们的邻居,比如说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区的,需要我们帮助的一些老年人。

 那第三类老年人,就是跟我们的生活圈没有直接交集的陌生老年人。比如说在公交车、在地铁上面碰到的需要让座的老

 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解说词 第 12 页第 12 页 年人,或者在马路上碰到需要我们特别帮助的老年人,也包括在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我们也可以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那如果我们对待身边的每一个老人都能够像《弟子规》所说的那样“泛爱众而亲仁”,都能够像孟子说的那样“亲其亲,长其长”,那我们的社会关系定然是充满温情和爱的。

 那说到这里,我想起我以前读到过的一篇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三国时候著名的文学家李密。李密本来是在蜀汉为官,蜀汉灭亡之后,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听说了李密的才名和贤名,就下旨征召他为西晋的太子洗马。面对晋武帝的征召,李密居然拒绝了皇帝给他抛来的橄榄枝。那么他拒绝征召的理由是什么呢?他写了一篇...

篇二:养老院解说词

漫其悠远

 2020/3/22 纪录片策划案

 路漫漫其悠远

 一、选题背景(由头)

 • 陈述拍摄计划的缘起,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

 路漫漫其悠远

 • 选题的来源:网络、媒体、其他; • 选题的基本背景:即相关背景的介绍; • 选题的类型:人文、社会、历史、自然?

 路漫漫其悠远

 • 例如纪录片《养老院的故事》 – 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随着―421‖(4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家庭越来越普遍,将有越来越多的老人住进养老院,对老人内心的关怀将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老人进入养老院成为中国的一个趋势,但老人进入养老院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呢?

 路漫漫其悠远

 • 例如纪录片《城市切片·步行街》:

 – 在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步行街作为一个城市的核心商业区域,展示着城市最繁华的一面,这里呈现出城市面貌中最为光怪陆离的一面,流动着生存在这城市里的各色人等:土著市民、小商小贩、务工人员…… 正是这些人、这些景象,构成了我们城市的一个断面。

 路漫漫其悠远

 二、拍摄主题 • 阐述作品的意义,也就是拍摄的目的,或者说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路漫漫其悠远

 • 例如《啃老族——父母的悲哀》:

 – 警醒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犯眼高手低的错误,不要以为自己是什么什么学校毕业的,看不下做这个,觉得让自己做那个又是大材小用一切从基层做起,别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导致近几年―啃老族‖现象的发生,成为父母的心病,社会的累赘。要给自己定位,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

 路漫漫其悠远

 • 例如《城市切片·步行街》 – 本片试图通过对一个城市的断面剖析,对城市的核心商业区域进行社会解剖的方式来呈现出现代中国城市的面貌 ,展现商业文明对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个体所产生的影响。

 路漫漫其悠远

 三、拍摄内容 • 阐述构思。包括相关的故事结构和主题,只是节目制作的起点,在实际拍摄中不需过于拘泥。

 路漫漫其悠远

 (一)是否需要内容大纲 • 到底要不要写大纲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决定的依据一个是选择的题材,一个是拍摄的目的。

 路漫漫其悠远

 1、从题材来看 • 如果是政论性的、历史类的纪录片,一般要有详细的拍摄大纲。

 • 如果是社会类的纪录片,通常不需要详细的大纲。

 只需要一个大概的思路阐述即可。

 路漫漫其悠远

 《春蚕之歌》拍摄提纲 •

 夜,风雨之夜——一只煤油灯在风雨中药材,周超和一个年轻人冒雨在泥泞的道上同行,然后乘上一条小船,摇摇晃晃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周漠水家,进门一看,周漠水的老伴已经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老周赶紧打开药箱,马上给病人扎上一根银针,接着就进行人工呼吸,全身按摩,病人脱险了……

 路漫漫其悠远

 • 例如《城市切片·步行街》 • 本片需要有大概的思路设计 – 采访:采访各种人群 – 追踪:选取特定人物进行追踪 • 步行街卖花的小贩 – 随机拍摄:

 • 人物身份:市民、旅游者、新城市移民、外来务工者、乞丐、小贩等等 • 拍摄内容:各种人物的面部特写;存在状态。

 路漫漫其悠远

 2、从拍摄目的来看 • 如果与电视台合作,准备在官方媒体播出,通常是有大纲的;而如果是自己的独立制作,通常有个大概的想法就可以了。

 路漫漫其悠远

 (二)内容大纲的几种模式 • 1. 段落式:把主要段落按照层次排列出来 – 例一:《丝绸之路》“ 敦煌” 中的内容提纲:

 – 中唐时期的第329 窟。它的北壁有两处揭掉的痕迹。究竟上面画的是什么?据说被美国人华尔纳拿走了。

 – 请常书鸿先生讲解比划制作一能被剥离的缘由。

 。

 – 访问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把其所藏329 窟壁画局部“ 供养菩萨像” 复原在被剥离残留的痕迹上。

 。

 – 这样的提纲虽然简单,但是有着完整的内容基础,而且表现出了作品结构层次。

 路漫漫其悠远

 • 2. 框架式:只阐述与表现对象有关的主要因素,作品大意、上下文的连接以及创作风格。

 – 《丝绸之路》中《古道流沙》 – 地点:昆仑山深处山谷 – 时间:每星期二下午由山里运出 – 运载:骆驼队,毛驴队 – 表现中心:玉石出昆仑 – 影片上文:莽莽昆仑山川大势 – 影片下文:玉石加工及雕刻 – 风格基调:艰难、缓慢、深沉、原始 只提供一个创作的总精神,拍摄时根据实地情况决定。

 路漫漫其悠远

 • 3.分镜头式 • 一般很少用于社会现实类题材的拍摄。

 路漫漫其悠远

 四、拍摄日程 • 列出大致的日程安排

 路漫漫其悠远

 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 (一)精心设计开头。

 • 1 1 、 “ 首句标其目 ”

 • 亮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最重要、最新鲜又最有趣的信息。

 路漫漫其悠远

 • 2 2 、反差对比

 • 《毒祸》开头:

 •

 珠江潮水拍打着南中国的大门,广州城看上去一如以往的繁荣与祥和。吸毒活动在一些地方从过去单个隐蔽发展到三五成群,聚众吸食。

 路漫漫其悠远

 • 3 3 、设置悬念

 • 《普救蟾声》开头:

 现在的蒲州镇里,有个普救寺。电视机旁的诸位看官,且听小女我说说发生在这古寺里的两个传奇故事 „„ 刚到此地,便发生怪事一桩 „„ 看来这金蛤蟆还真的不好找。而奇怪的事又发生了 „„

 路漫漫其悠远

 • (二)巧妙构思结尾

 • 1 1 、卒章显其志

 深化主题

 •

 《唠唠咱的庄户曲》:虽说这么个,那些个现代音乐呀,通俗歌曲呀,大伙都挺乐意听的,可俺们是真稀罕二人转那股子不隔心、不隔调、不隔音的乡土味儿。是真稀罕那股子走哪转哪没拣没挑不外道的乡土情儿。你瞅瞅,都二百来年了,可它照样活灵着俺们庄户人的血脉,活灵着俺们黑土地的精气神 „„

 路漫漫其悠远

 • 2 2 、首尾照应

 浑然一体

 • 首尾之间相互呼应

 • 3 3 、留下悬念

 引发思考

 路漫漫其悠远

 • (三)解说词主体写作: :

 • 1 1 、解说词的作用

 • 提供背景、解释说明;

 • 承上启下,语言转场。

 • 渲染气氛,抒情达意。

 路漫漫其悠远

 • 2 2 、解说词的写作要领

 • 言之有物,避免空泛。

 • 解说适度,声画互补。

 • 简洁易懂,易于接受。

 路漫漫其悠远

 • 《藏北人家》 • 表达理念,是一部电视片不可或缺的。理念常常是富于哲理的抽象概念,用画面表现难度较大。用解说词表达时,不能停留在空泛的说教上,应把理念的阐述与具体的、合适的细节画面有机结合。

 路漫漫其悠远

 • “ “ 牧人的快乐单纯得如同孩子的笑容,纯洁得恰似藏北碧蓝的天空和晶莹的雪山。”

  • “ 藏北牧民之间的相互帮忙是不计报酬的,他们需要的是在困难条件下共同生存的力量。主人对大家的感谢仅仅是一顿午饭。

 。‖

 路漫漫其悠远

 “ 聪明” 的“ 傻” 老伴 • 00 00 阳光明媚的清晨,新乡市的大街上开始了一天最初的繁华,赵德卿老人也从家里出发,开始了自己一天最初的忙碌。虽然已经是84岁的高龄,但身体健康,精神十足的老人却从没闲着,平日里除了锻炼身体,只要一得空,他就骑车去一家名为―21世纪礼品总汇‖的小店看店,这原是老人自己的店,如今虽已易手他人,但老人矍铄的身影仍然是这里一道常在的风景。(54秒158字)

 • 00 54(同期)―给您开多少钱?‖…… • 01 10 店景街景 • 不加解说 • 01 18 黄昏时分,赵德卿骑车回家,家里,相濡以沫五十多年的老伴正在守侯着老人的归来。

 • 01 40(同期)―他好喝水‖ • 01 53 掺水 • 不加解说 • 02 00(同期)―跟您说实在话吧,‖…..(两人认识经过,生活经历) • 03 08 两位老人跟自己的孙女生活在一起,平日里都是孙女做饭,不过做饭的时候常常要接受爷爷的―指示‖ • 03 35(同期)―爷爷不让浪费‖… • 03 45 端菜 •

 不加解说 • 04 04——05 40(同期)

 • 05 40一大早,天还朦朦亮,赵德卿老人就带上自己练功用的两支长枪,骑车去公园锻炼身体,这是几十年累打不动的老习惯。

 • 06 01——07 14(同期)―做泥瓦工,不管干啥都干成,聪明‖ • 07 15——07 47这,是赵德卿早已故去的母亲,赵德卿没上过学,也没多少文化,母亲就是他在做人做事上的启蒙老师,而老伴时时夸奖的―聪明‖,也大多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对那些孤寡老人总有一份特别的关爱和尊重,―尊老爱幼‖四个字对他而言,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32秒128字)

 路漫漫其悠远

 • 07 47(同期)―我去外地办货‖…(做生意的经历) • 08 20

 白天骑车08 41开始伴同期―干活我不教浪费材料‖ • 08 53 老伴择菜做饭 • 不加解说 • 09 02叠化年轻照片

  • 从19岁逃荒时因为一个馒头而认识赵德卿,老两口已经共同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 09 10叠化老伴讲话(同期―我们到人家单位去,人家放心‖)

 • 09 38——09 53布匹批发黑白画面 •

  就在这条小街上,赵德卿做了多年的布匹批发生意,而且做得还不错,布店一直生意兴隆,虽然现在早就换了老板,但老顾客老员工们还时常惦记着老人。

 • 09 53(同期)―我拿人家东西讲信用….所以我这样―聪明‖ • 10 08——10 20卖布画面 • 赵德卿做起生意来,注重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诚实、善良、讲信用,这么多年生意做下来,从不欺骗生意伙伴,也不怠慢顾客,更不亏待员工,他以这样的―聪明‖赢得了大量的回头客,也赢得了布店员工的众口称道。

 • 10 20(同期)―对我们服务员比较关心‖ • 10 36——10

 47 卖布画面 •

  正是这些在有人看来很傻的做法,不仅让赵德卿的布匹生意红红火火,而且干啥生意都能干成,怪不得老伴可着劲儿地夸他聪明。

 • 10 47——11 14(同期)―哪份活干得不好,按基本工资开‖ • 11 14——11 29(同期傻与不傻)配税务登记证等画面

 路漫漫其悠远

 • 11 29(同期)和面

  • 好久没吃饺子了,一家人商量着包顿饺子来吃。大家有条不紊地分工合作,和面的、打下手的、跑腿的,配合默契。老两口特别高兴,觉得这样各司其职的合作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而且,对于平日里生活简朴的他们来说,吃饺子本身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略带着点奢侈的意味。

 • 12 14——12 56家居场景 •

 尽管时间的脚步早已走到21世纪,但时光似乎在赵家打了个盹,屋里的家居布置俨然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朴素得近于清寒。怪不得好些人非但不说赵德卿―聪明‖,反而说他―傻‖,自己挣来的钱自己压根没有享受上,大多用在了别人身上。这是赵德卿长期照顾过的一位孤寡老人(42秒127字)

 • 12 56——13 15(同期)―看望老人‖ • 13 15——14 03 捐赠照片证明等 •

  多年来,赵德卿就这样,把自己和老伴辛辛苦苦攒下的钱花在了一些原本素昧平生,而又急需帮助的人身上。接受过他馈赠和捐助的人实在太多,上至100多岁的老人,下至年纪尚幼的孩童,老两口已经把助人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作为一种生活乐趣和最珍贵的记忆片段。一谈起自己帮助的贫困儿童

 ,老人便兴致勃勃,言谈之中充满爱意,犹如在说自己的孙女。

 • 14 03——14 08插同期两句 • 14 08——14 26证明 •

  老人至今还一直义务带着好些跟他练功的学生,平日里亲密得就象一家子,学生们要有个啥困难,他比谁都着急。因此又有好些人说他犯傻:成天为别人去操心劳神,又不是自己的儿女爹妈,犯得上吗?(18秒88字)

 路漫漫其悠远

 • 14 26——15 26(同期)―你瞧老两口省吃俭用的….‖―帮别人这些个钱….不作难‖ • 15 26——15 38春天树木 •

  助人在赵德卿和老伴看来,并没有丝毫的勉强和为难,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就算为此而省吃俭用,他们依然感到满足和快乐。

 • 15 38(同期)―一个人来到这世上,做好事有价值….‖―他们俩可高兴呢,过得高兴‖ • 15 55文明市民获奖证书 •

  这―文明市民‖的获奖证书,是老两口特别看重的,他们觉得,这代表着自己的希望和追求,现在的社会,不就讲求个文明健康吗?

 • 16 04吃饭(同期)―这榆钱可嫩‖ • 对于热爱生活的人,也许世上所有的食物都是令人甘之如饴的美味。

 • 16 27(同期对话)―您手里有多少钱‖ • 18 00桃花,鸟鸣,老人骑车,健康老人证书,老人耍链子枪,打拳,耍枪,带领小孩打拳, •

 谈起自己的生活,老两口兴高采烈,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助人、是健康、是快乐、是每天早上的打拳舞枪、是每天饭间的谈笑风生、是他们帮助过的人们快乐的笑脸,是孩子们练拳时的矫健身姿,是一切值得珍惜留恋的东西。(98字,此段从画面看好象不必铺满解说词)

 • 19 00插(同期)―上一步,回头望‖(无字幕)

 ―我的孙子,从小我就教育他‖―腿有残疾的小学生, 我们都去捐钱了‖

 • 19 49——20 16教小孩打拳,小孩矫健的身姿 •

  温暖和煦的阳光中,赵德卿老人和他的学生们在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尽管有人觉得他―傻‖,傻得根本不懂生活的享受,可在他自己和老伴的心目中,那个―傻‖劲其实是真正洞悉了生活智慧之后的―聪明‖,无论如何,他的快乐,老伴的快乐,学生们的快乐,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如同枝头迸出的点点新绿般,是如此地朝气蓬勃而又真实和清晰。

 路漫漫其悠远

 • 此片解说词最大的问题在于解说词阐释过度,成为画面的描述,几乎每一段没有同期声的画面都加上了解说。

 • 注意画面能够表达的信息则无需再用解说词阐释。

篇三:养老院解说词

I I[[1l JJl II fi l l I IIY340 11 5 1单位代码:10231学. 号:2016301015k跨彖.癣绎荡太学,HAKg王N t]OKMAL UNIVEKSITY硕士学位论文养老题材纪录片角色的社会价值研究一一以作品《愿老有所终》为例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工业设计工程新闻实务王子方.、孙肠副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二。一八年五月万方数据

 中图分类号:J952硕士学位论文川IIllllllll ll[IJ ll lJ Illlllllllll llll[[JY圣垒Q!!曼!j单位代码:10231学 号:2016301015养老题材纪录片角色的社会价值研究一一以作品《愿老有所终》为例硕士研究生:导 9¨工11J:

 了于:学 科 专业:答辩 日 期:授予学位单位:王子方孙肠副教授工业设计工程2018年5月哈尔滨师范大学万方数据

 A Thesis Submitted forthe Degree of MasterTHE SoCIAL VALUE OF PENSIoNDo CUMENTARY RoLE..TAKING"PRoVIDING FOR THE ELDERLY¨MAYCandidateWoRK AS AN EXAMPLESupervisorSpecialityDateof Defence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WANG Zi—fang:SUN Yang AssociateProfessor:Industrial Design Engineering:May,2018:Harbin Normal University万方数据

 目 录目 录摘要⋯⋯⋯⋯⋯⋯⋯⋯⋯⋯⋯⋯⋯⋯⋯⋯⋯⋯⋯⋯⋯⋯⋯⋯⋯⋯⋯⋯⋯⋯⋯一I绪论⋯⋯⋯⋯⋯⋯⋯⋯⋯⋯⋯⋯⋯⋯⋯⋯⋯⋯⋯⋯⋯⋯⋯⋯⋯⋯⋯⋯⋯⋯..一1一第一章 《愿老有所终》纪录片的缘起与制作⋯⋯⋯⋯⋯⋯⋯⋯⋯⋯⋯⋯⋯一4.一、纪录片的创作缘起⋯⋯⋯⋯⋯⋯⋯⋯⋯⋯⋯⋯⋯⋯⋯⋯⋯⋯⋯⋯⋯⋯·.4.二、纪录片的前期准备⋯⋯⋯⋯⋯⋯⋯⋯⋯⋯⋯⋯⋯⋯⋯⋯⋯⋯⋯⋯⋯⋯·.4.三、 纪录片的人物角色及结构⋯⋯⋯⋯⋯⋯⋯⋯⋯⋯⋯⋯⋯⋯⋯⋯⋯⋯⋯.5.第二章 《愿老有所终》人物的社会价值体现⋯⋯⋯⋯⋯⋯⋯⋯⋯⋯⋯⋯⋯.7.一、声音对于人物的表达⋯⋯⋯⋯⋯⋯⋯⋯⋯⋯⋯⋯⋯⋯⋯⋯⋯⋯⋯⋯⋯·.7。(一)访谈自述表达养老新观念⋯⋯⋯⋯⋯⋯⋯⋯⋯⋯⋯⋯⋯⋯⋯⋯⋯~一7一(二)解说词表明家人养老态度⋯⋯⋯⋯⋯⋯⋯⋯⋯⋯⋯⋯·j⋯⋯⋯⋯一一8一(三)同期声展现金色老年生活⋯⋯⋯⋯⋯⋯⋯⋯⋯⋯⋯⋯⋯⋯⋯⋯⋯一一9一二、画面拍摄对于人物的体现⋯⋯⋯⋯⋯⋯⋯⋯⋯⋯⋯⋯⋯⋯⋯⋯⋯⋯⋯·.9.(一)特写表现父母大爱⋯⋯⋯⋯⋯⋯⋯⋯⋯⋯⋯⋯⋯⋯⋯⋯⋯⋯⋯⋯一一9一(二)平拍角度凸显养老正能量⋯⋯⋯⋯⋯⋯⋯⋯⋯⋯⋯⋯⋯⋯⋯⋯⋯。10一(三)空镜头体现对养老期待⋯⋯⋯⋯⋯⋯⋯⋯⋯⋯⋯⋯⋯⋯⋯⋯⋯⋯·.10一第三章 《愿老有所终》纪录片创作总结⋯⋯⋯⋯⋯⋯⋯⋯⋯⋯⋯⋯⋯⋯一.12.一、拍摄方法经验总结⋯⋯⋯⋯⋯⋯⋯⋯⋯⋯⋯⋯⋯⋯⋯⋯⋯⋯⋯⋯⋯⋯.12.二、镜头语言带动情感表达⋯⋯⋯⋯⋯⋯⋯⋯⋯⋯⋯⋯⋯⋯⋯⋯⋯⋯⋯·.12.三、创作过程中的难点梳理⋯⋯⋯⋯⋯⋯⋯⋯⋯⋯⋯⋯⋯⋯⋯⋯⋯⋯⋯一.13一参考文献⋯⋯⋯⋯⋯⋯⋯⋯⋯⋯⋯⋯⋯⋯⋯⋯⋯⋯⋯⋯⋯⋯⋯⋯⋯⋯⋯⋯⋯.1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6.独创性声明、使用授权书⋯⋯⋯⋯⋯⋯⋯⋯⋯⋯⋯⋯⋯⋯⋯⋯⋯⋯⋯⋯⋯⋯·.17.致谢⋯⋯⋯⋯⋯⋯⋯⋯⋯⋯⋯⋯⋯⋯⋯⋯⋯⋯⋯⋯⋯⋯⋯⋯⋯⋯⋯⋯⋯⋯·一18—万方数据

 摘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所在的城市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人口的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使得中国成为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去哪养老,如何养老,已是当今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这其中,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在养老院养老成为目前相较对立的养老方式。是否在养老院养老就是不孝的体现?而老人与家人之间观点的矛盾也让我们不得不去深刻探讨。因为国家的政策和老人心态上的改变,有些老人选择自己去养老院度过余生,那里并不像有些人想象中那么哀伤和悲凉,反而在日常欢乐之中带着浓浓亲情和历经岁月的淡然与安逸。而纪录片作为“社会之境”,理当反映出当下社会中的养老群体问题。片中通过对养老院中人物生活的真实表达,体现出拍摄人物时在养老纪录片中的社会价值。关键词养老;纪录片;社会价值;创作万方数据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the urban rhythmof the people 1Sbecoming faster and faster,and the problem ofthe age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eDrominent.The low birth rate and low mortality rate ofthe population have made Chinaa verv serious country forthe aging ofthe population.Where to go for retirement andhow to provide forthe aged is a pressing problem in today’s society·In this regard,the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and pension in the nursing homebecome the opposite way otsupporting the aged.Whether embodied ina nursing home pension is unfilial?The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01d manand his family also makes US have to go deep into it.Because of the changes in the state’s policy and the mental state ofthe elderly,some ofthe elderlv choose to spend theirlives in the nursing home,which is not as sadand sad assome people think,but in the day.to.day joy with a strong affection andthe light andcomfort ofthe Vears.As a”social environment”,documentaries should renect也e problemof Dension groups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Through the realexpression of tnedi虢rent r01es in the nursing home,the movie reflects the social value ofthe role in theaged documentaryKeywords:Provide for the aged,Documentary,Social value,CreationII万方数据

 绪论绪论纪录片《愿老有所终》是笔者作为工业设计工程的毕业生所做的毕业作品。讲述了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之下,许多老人选择去养老院度过余生的现象。在养老院中不仅有来养老的老人,还有为他们日夜服务的护工们以及养老院的管理者,该片用镜头纪录了在养老院中不同人物的日常生活;用采访道出老人背后与家人之间养老观点的矛盾,侧面突出养老需求;以及运用旁白来带动当今社会存在的乐观及精神养老的方式。本纪录片的创作,以在拍摄过程中产生的积极面对生活的感悟为蓝本,并结合当今社会现象,旨在对老年题材纪录片中人物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做深入探讨。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在中国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之下,老年人基数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与老年人有关。其中养老问题就成为目前国家急需改善和解决的大事。在部分公民心中,家庭养老依然由传统养老观念传承至今,他们认为老人就必须由各自的儿女在家中赡养。如果老人去了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则是子女不孝顺的体现。但由于目前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我们在不断努力充实自身的同时,父母也在慢慢老去。可能有人会在某天还没有于一家公司站稳脚跟的时候,却发现父母已经到了需要照顾的年纪。对于还没有经济基础和足够精力的年轻一代来说,养老可能面临着不同方面的困难。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主动去养老院生活,但同时也会有人对此决定并不理解。养老问题最终能否解决,不光靠国家的政策及福利,也离不开普通百姓对养老观念的转变。养老院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解压阀,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为解决养老问题对建立优质养老院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根据国发[20131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凡是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可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并鼓励民办养老,实行民办公助,给予贴补支持。多个政策的出台使得许多养老院的数量如雨后新笋般不断增加。但在这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由于老年人是当今社会中发声较弱的群体,使得当今许多老年人积极的养老观点不能得到较大范围传播。笔者运用镜头,以纪录片的方式,分别真实记录在养老院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反映出养老院中的工作人员对养老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对养老题材纪录片的拍摄,分别体会其中主角和配角带来的不同社会价值。让老人都万方数据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能够老有所依,也是对当今养老精神的提倡和宣扬。并且,关注弱势群体不仅体现出一个媒体人以人为本的道德操守,更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实在特征。在做这一课题的同时,也希望对此领域的一些观点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补充作用。二、纪录片角色价值研究述评对于纪录片的角色研究,不少学者侧重于对纪录片的真实性进行解读。我们都知道,纪录片被用来记录事实,其中所出现的场景及人物是与客观事情经过融为一体的,“角色”一词最早出现在戏剧之中,总带着些扮演的成分。真实性是一个纪录片最基本的准oH,0,而在纪录片中引入角色的概念无疑是对纪录片的真实性发起的挑战。本文笔者从拍摄方法的角度对于纪录片中出现的相关人物角色做一定程度的社会价值分析。朱绉敏在《谈电视纪录片的角色介入》一文中,把纪录片按照纪录片人对真实的不同理解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维度,从层次的角度来讲,有表像、内在以及哲理上的真实;从维度的角度来说,又有事实、手法、观点、艺术及逻辑等上的真实。她认为纪录片不单单要记录真实的事实经过,更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意义的升华。陈南在《浅谈社会行动纪录片的角色与作用》中提到,纪录片作者的态度决定纪录片所扮演的角色,要深入被拍摄者的生活,才能与其感同身受。不同的角色定位在纪录片中也有着其不同的作用,关键是在运用镜头的同时,考虑每个角色能给纪录片增添的不同味道。笔者所拍摄的纪录片《愿老有所终》反映了当今新养老观点的社会现象。对于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做较深入的社会价值分析。老龄化不是中国所特有,而是全世界将共同面对的课题。但由于每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不同,使得遇到问题时所应用的解决方案也不一样。在发达国家养老这种词汇是相对模糊的,老年人不会觉得自己退了休就有一种弱势感,相反的,他们会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在中国,由于传统家庭的观念,大多数老年人在为了子女辛苦付出一辈子的同时,也希望老年能有儿女的陪伴,这就对一些养老的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争议。通过拍摄纪录片,深入了解在养老院中生活的老人,主要选取典型性老人代表对养老观念进行实时记录,同时对于在养老院中的其他角色注意镜头的拍摄和把控,从而凸显片中人物角色对于推动接受新养老观念的作用。中国的有关养老题材纪录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于2016年完成的八集大型纪录片《养老中国》以及李曼华导演的纪录片作品《金色时光》等。一部好的纪录片背后所经历的社会时代政策和发展现状,是我们应当作万方数据

 绪论为“史书”而永久留存的。同时有关老年题材纪录片的角色社会价值类文献就相对来说更少,在做这一课题的同时,也希望对此领域的一些观点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补充作用。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是根据所拍摄作品对片中的人物角色不同拍摄方法进行社会价值探讨。对于人物形象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有一个基本的剖析。社会价值从学术上来讲是指个体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在文中可以对其进行具体细化,比如从对片中主角的采访中能体现出老人对于养老的乐观精神;从不经意流露的神态中又饱含了对子女的思念,透出了家庭的温情;从护工的身上我们又可以学到敬老的优良品质等。这些都是社会价值的具体呈现。本片从在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着手,查找和查阅一些国内有关老年题材的影片及文献,结合自身的实践可能性,寻找切入点进行拍摄。尽量寻找和区分每一个老人身上所特有的性格和感染力,通过情节的设计和镜头的把控来表现出一个个乐观面对生活的人物形象,在拍摄同时多与老人沟通,体会时间终将带给我们老去,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积极面对人生的精神却能一代代感染他人。通过对老人的采访,了解在当今形式之下普遍大众的心理以及所遇到的难处,概括整理进行讨论。并通过对选题的研究和实践,把一些拍摄当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万方数据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愿老有所终》纪录片的缘起与制作一、纪录片的创作缘起在中国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之下,老年人基数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与老年人有关。但在这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由于老年人是当今社会中发声较弱的群体,使得当今许多有关老年人的负面报道被大众以偏概全。这时老年人的形象往往被刻板化和边缘化。并且由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使得养老问题成为了当今全国的社会热点问题,老何所依,精神养老,国家和政府做了什么,我们作为普通儿女应该做些什么,作为传媒人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曾经看过一部有关养老题材的纪录片《养老中国》,看着镜头中被岁月留下痕迹的脸上,竟映出一种闲事与淡然。时代不同了,越来越多的老人并不会去选择成为想象中儿女的负担,而是愿意花很多经历去选择一个好的养老院作为安身之所。尽管有些老人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儿女的理解和支持,但他们感恩自己依然可以在喜欢的地方每天做着开心的事情。这不仅是传统观念的转变,更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一个社会体制的完善与进步。随着自己走向工作岗位,父母也已从我们儿时的避风港变成如今年过半百需要时常惦记的样子。如果我们也面临着父母养老,我们会做出如何选择,会对父母...

篇四:养老院解说词

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第 18 卷第 2 期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文章编号:

 1672⁃2795 (2020)

 02⁃0070⁃05收稿日期:

 2020-03-01作者简介:

 高杰 (1996—  ), 女, 安徽六安人,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在读, 主要从事广播电视学研究。

 (合肥 230601)纪录片 《人生第一次》:民族情感表达与文化认同建构高  杰摘要:

 由央视网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的人文纪录片 《人生第一次》, 从平凡日常中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变迁和时代进程, 使得作品以纪实内容表现出的深度超越了个体故事, 它传递出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内涵投射到所有中国人对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的传播有正面效果。

 《人生第一次》 从题材选取、 价值呈现、 叙事风格、 视听语言多个角度, 探析了当代主流媒体人文纪录片的民族情感表达与文化认同建构。关键词:

 人文纪录片; 民族精神; 民族情感; 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

 J952                       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纪录片受众群体的年轻化, 纪录片创作从“高大上” 走向 “烟火气”, 越来越多的纪实作品以寻常生活为载体, 力图正视社会复杂性, 记录人生百态。

 2020 年 1 月开播的人文纪录片 《人生第一次》, 力图聚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通过记录 12个真实而动人 “第一次”, 勾勒出当下中国人完整的人生图鉴, 展示中国人对于生命、 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书写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人生哲学。

 该片播出期间曾在网络上掀起热烈讨论, 短时间内收获优良口碑的同时, 形成了广泛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一、 选题紧扣时代主题(一)

 反映民生热点《人生第一次》 总导演秦博曾介绍这部纪录片是 “记录每个平凡中国人的高光时刻”[1] , 所呈现的故事与社会现实相互映照, 契合每位观众的真实生活, 用镜头窥探个体在时代大潮影响下的命运轨迹, 又以个体命运折射出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 兼具真实性、 艺术性、 隐喻性。

 从分集标题来看, 影片采用的是线性结构, 用 12 个篇章把人的一生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来, 这些篇章与统领全篇的 “人生第一次” 主题紧密衔接, 并兼顾各自使命。每个篇章的选题都立足时代背景, 着眼于当下热门的社会话题, 涵盖国计民生方方面面, 不仅故事内容丰富, 而且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出生》 与国家二胎政策相呼应, 《上学》 反映中国式家庭教育, 《长大》 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当兵》 响应参军入伍号召, 《上班》 围绕残疾人就业保障, 《结婚》 记录年轻人婚恋观, 《进城》 与脱贫攻坚相融合, 《买房》 讲述中国人的房子情结,《相守》 照应的是医保政策, 《退休》 注目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养老》 聚焦独居老人养老问题,《告别》 见证遗嘱观念变革……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时代主题的鲜明表达, 使这部纪录片成为展现中国社会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 是见证社会变迁· 0 7 ·

 ❘ 高  杰:

 纪录片 《人生第一次》:

 民族情感表达与文化认同建构 ❘ VOL

推荐访问:养老院解说词 解说词 养老院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