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3篇

时间:2022-10-30 08:20:07 浏览量:

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3篇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技术协作信息人才培养与管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会计领域,会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将向无纸化、智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3篇,供大家参考。

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3篇

篇一: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协作信息人才培养与管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会计领域,会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将向无纸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这也就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提质升级的新需求。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紧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需要,校企携手创新了“一核双翼三阶递进”双师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 张立华 赵玉玲 张宁2016 年教育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强调教师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发展。近年来,学院立足服务龙江夯实国家战略粮仓、农业强省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围绕数字龙江战略规划,对接现代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发展对现代农业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服务的需求,以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引领,以大数据与会计、市场营销、关务与外贸服务、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组建了数字农商运营与管理专业群。作为专业群核心专业之一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紧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需要,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帮助产业支撑新的应用场景,快速更迭的技术与场景,不断产生新的业务和新的管理需求,行业产业的快速变革以及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提质升级的新需求,也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培养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2018 年以来,学院联手用友集团核心成员企业—— —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道公司),创新了“一核双翼三阶递进”双师培养模式,以培育双师型教学团队为核心,以共建产业学院为平台,以专兼职教师为两翼,通过专业共建、基地共建、企业实践、联合攻关等举措,实现教师实践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三阶递进,打造了一支由“注册会计师 + 会计师 +税务师 + 评估师”组成的具有“教学力、科研力、实践力、社会服务力”于一体的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一、共建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为教师成长创设良好环境2012 年,学院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新道公司成为学院战略合作伙伴,2018 年学院与新道公司共建了“农经—新道商学院”,双方遵循“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过程共管、成果共用、多方共赢”的产学合作机制,围绕专业共建、课程开发、师资培育、基地共建共享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学院制定并完善了《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社会服务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和社会服务管理机制,为教师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依托“新道师资研修院”和“新道师资实践基地”提供的课程赋能、信息技术应用、企业实践等师资研修服务,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四年来,专业共有 11 名教师到“新道师资实践基地” (用友集团、用友事业伙伴单位及用友客户企业)参与企业实践,19 名教师通过“新道师资研修院”进行课程赋能,通过企业实践及师资研修,教师及时掌握行业产业新动态、专业新知识、行业新技术、教改新动向和就业新方向,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会计专业团队已成为引领教学信息化改革的领军团队,教师荣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 1 项,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2 项,省级其它大赛获奖 9 项。二、紧密结合新业态新技术,共建专业和基地,为教师成长定准方位学院按照基于新商业新业态变革驱动教学改革、驱动教师素质提升的原则,从打造特色专业入手,精准分析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化和理论提出的新挑战及对会计人才质量的新需求,与新道公司共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云财务会计师方向),校企双方共同研制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合理完善的“理实一体”课程体系,并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了大数据、人工窑 窑

 技术协作信息智能、云计算等相关技术课程,如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处理、云财务智能会计等前沿课程。前沿的课程体系为教师成长定准了方位。专业教师借助“新道师资研修院”,通过线上学课、线下拆课、现场跟课、独立授课、常态约课五个进阶步骤,应用线上研修、线下研修、观摩研修三种培养方式,学习前沿课程,并通过“新道师资实践基地”历练岗位能力。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显著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也获得多方认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获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并成为黑龙江省双高计划专业群骨干成员。基于行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以“云物大智虚移”等新技术为手段,校企共建了 VBSE 财务全景仿真实训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农村财务核算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运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农村财务核算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运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分别获批省级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通过购买或合作开发等形式,引进了 VBSE 财务综合实践平台、财务共享服务实践教学平台、财务数智化教学平台、财务大数据实践教学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平台等多套仿真软件,这些软件平台有效支撑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跨界交叉的课程创新,为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了战略支撑。2021 年,又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1 项,这些一流的实训基地及仿真软件为教师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三阶递进培养,校企共育高水平师资队伍校企专兼职教师队伍紧密融入,按课程模块结对共建,基于“三阶递进双师培养路径”,联合打造了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第一阶段是实践能力提升阶段:邀请企业管理精英和行业专家为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介绍企业先进的管理及运营方式,专任教师通过参加线上线下项目研修、经验分享和课程共建,提升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通过参加企业技术培训和企业岗位实践,教师掌握了企业级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财务大数据应用软件、财务数智化应用软件等先进技术平台的使用,并将实践项目教学化,应用到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通过四年来的历练,专业团队已成为新技术应用的领军团队。第二阶段是服务能力提升阶段:通过企业岗位实践,参与财务共享中心代账实践、用友客户的企业管理实践,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了教师的代理记账、财务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等服务技能。近年来,专任教师参与黑龙江农业投资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搭建项目、用友伙伴公司广告策划实施案例及品牌营销策划项目、牡丹江地区小微企业集中代账等多项社会服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历练和成长,基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团队服务企业达到 30 多家,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省级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5 项,参加“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金奖 1 项,银奖 1 项。第三阶段是创新研发能力提升阶段:专任教师参与用友及新道公司的软件开发项目,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社会服务水平和行业影响力。近年来,专业教师参与了新道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区块链应用创新平台 - 财会方向等软件开发项目;参与了财务数字化应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资源和培训教材的开发工作,并成为考试站点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成员。为解决合作社经营管理过程“看不见、进不去、动不得、难再现”等问题,集成专业团队的教学经验与新道公司的软件开发优势,校企合作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通过再现合作社经营管理真实场景、模拟合作社真实管理业务流程,结合合作社真实的业务单据、管理报表,以智能感知设备、企业管理软件等为教学工具,以合作社典型岗位工作内容、用人标准为培养路径,为学生、合作社成员、农民搭建业务模拟和真岗实操平台,为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有效工具。四、师德为先,落实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第一标准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新的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团队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扎实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在职教师从业行为“十禁止”》等系例文件为抓手,制定了《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依托学院及系部开展的师魂匠心、阅品书香、党史学习教育、师德优秀典型事迹等系列专题教育及师德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团队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引导团队教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例如,通过集中观看黄大年、李保国等师德先进事迹,教师们深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激发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成为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人才培养与管理窑 窑

 技术协作信息人才培养与管理(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秀教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每门专业课程均需要结合课程特点融入思政元素,授课计划中写明思政目标及思政素材或案例名称,教案及教学课件中写明思政素材或案例的具体内容,将诚信守约、守正创新的会计职业道德,崇尚法制、坚守底线的法制法律意识,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国三农”情怀,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劳动精神,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投身美丽龙江建设的家国情怀等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会计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建立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进行师德考核,畅通师德失范举报投诉通道,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多措并举,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五、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邀请企业高管及行业专家融入教师队伍,实行按课程模块结对共建,主要实践类课程均由一名专任教师和一名企业专家共同授课。近三年,企业高管及行业专家承担了我院企业岗位认知、VBSE 财务综合实训、财务数智化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训、财务大数据分析等 6 门课程的教学,累计线上教学 248学时,线下校内教学 320 学时,线下校外教学 80 学时。校企专兼职教师队伍紧密融合,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建设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校企联合打造了高水平结构化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助推了专业办学水平的提升,专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平均在 95%以上。专业影响力不断攀升,建有省级精品课程 2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 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 门;校企共建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1 个,专业团队入选中国高校财务共享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黑龙江省数字财经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专业拥有黑龙江省级教学名师 1人、省农委学科带头人 1 人、会计领军人才 1 人、团队拥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经济师等“双师型”教师比例为 91.4%。2020 年以来,专业紧跟行业产业变革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与新道公司合作开展“1+X”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培养社会紧缺的财务数字化人才。团队教师积极参与证书培训资源和教材开发等各项试点改革工作,精准把握证书考核要点;在训练过程中,X 证书小组逐步总结出了“演” “练”“考” “评”实践训练体系,实现了“1+X”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连续 4 次 380 人 100%的通过率。在“以证促学、以证促教、课证融通、课岗融通”的氛围中,实现了学生的优质就业。2021 年,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成果被中国财经报以题为“X 证书助力学生实现优质就业”进行报道。新道公司连续两年授予学院优秀试点院校和示范性考试站点,专业团队连续两年被授予优秀教学团队,5 名教师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 “1+X”试点成果被授予优秀教学成果。六、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农业职业院校,学院一直秉承“立足乡村办学、倾心农职教育、零距离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依托数字农商运营与管理专业群不断创新服务“三农...

篇二: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助推茶叶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程冬青(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    安徽安庆   246600 )摘要: 为有效促进职业学校专业办学能力的提升,为社会更好更快地培养实用专业技能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乃是职业学校专业办学的重中之重.职业学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借力校企合作企业专业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推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快速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关键词: 校企合作    双师型教师    专业技能    案例   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为促进全县茶叶发展,自2010 年起,开办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在专业开办伊始,学校即与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茶叶企业)积极开展多方位校企合作.近年来,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学校茶叶专业师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培养了大量茶业专业人才,为推进岳西茶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展现校企合作对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成果并总结经验,现将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助力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双师型发展概述如下.一、校企合作培养茶叶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背景和政策岳西县是个纯山区县,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于发展茶叶生产.“十一五”期间,岳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 13.1 万亩,获国家无公害认证茶园 12.5 万亩,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百个优质茶区之一,“岳西翠兰”被农业部评为十大新名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和茶叶精加工、精包装项目,实现全县茶园无公害生产,面积达 15 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茶园 5 万亩,有机茶园 1 万亩,建设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 1.5 万亩,改造茶叶加工厂 200 座,新建标准茶厂 50 座,建设翠兰大市场,年产干茶4000 吨,年综合产值超过 5 亿元;“十三五”又提出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打造全国高端饮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推进茶叶加工、茶食品生产和茶文化等项目.如今茶叶经济已成为岳西县的支柱产业,其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坚实的基础作用.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因此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势在必行.茶产业的发展需大量的茶叶专业人才,作为职业中学,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岳西县茶产业培养茶叶专业人才也就成为必然和必需.岳西县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面向市场人才需求、专业设置和培养培训方式灵活的职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校企联合、校校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力争将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培训模式和方法,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培训,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主动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合作,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加快先进技术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和政府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及时开办了茶 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为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 为符合实际 需要的应用 型人才,学校与 安 徽 翠 兰 投 资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在 师 资、课程、教学、实训多方面 开展深入合 作,尤其是在茶9

 2020 年 1 月上   第 1 期   (总第 41 期)叶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上依托企业的专业优势和力量.二、助力“双师型”教师建设主要措施(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师资共建合作模式学校开办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和市场“量身定做”而培养服务、生产、管理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使茶叶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快速提升,适应专业教学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规划和学校师资培养计划,依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经双方协商,2010 年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与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协议书.在协议上,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突出的亮点在于:1. 成立校企共建专业委员会.成立以学校领导、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领导、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委员的校企共建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探讨和组织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事宜.2. 企业利用专业人才优势为学校专业教师技能提升提供培训.每年企业为学校教师开办 1~2 期技能培训班.3. 企业选派高技能专家、技术能手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公司每年安排 1~2 名专业人员到学校授课.如前期安排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子华(茶叶专家)为学生讲授专业课和茶文化,另请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姜含春为茶叶班学生开展茶叶营销知识讲座;安排公司下属合作茶厂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师生手工制茶实训等.4. 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师资培训方案、师资专业成长评价考核方案等.(二)企业为学校专业发展、专业教师技能提升提供多向服务安庆大别山科技学校与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是全面的、全程的.从招生、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教授、实习实训、技能考核等环节公司均不同程度参与.在课程设置上,翠兰公司专门与台湾一茶叶集团在大陆所设天福茶业有限公司联系,组织学校教导、教研、实训部门人员、茶叶专业教师到天福茶业有限公司创办的福建漳浦茶学院、茶博物馆、茶叶公司、茶厂进行考察学习.学校在茶叶实训室建设上听取公司专家的意见和提出的方案,建起了手工制茶室、茶叶审评室、茶艺表演室等,添置了一批茶叶专业实训设备;教师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均由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安排到公司下属各茶厂进行.(三)畅通渠道,资源共享,实现教师专业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学校与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得益于双方建立了渠道畅通、资源共享的机制.学校在师资培养、技术技能、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上依托公司,公司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型茶事活动上依托学校.翠兰公司在赶制全国两会指定用茶“岳西翠兰”国宾礼茶时,学校安排茶叶专业教师带领茶叶班学生承担茶叶检验包装任务;公司重大茶事活动时,也由茶叶教师带领茶叶班学生参与接待和进行茶艺表演展示等.双方畅通渠道,资源共享,为双方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共建共享中专业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四)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助力技能大赛在参加国家、省、市茶叶技能大赛中依托公司制茶专家、能手的培训指导,专业教师逐步掌握了手工制茶技能,形成了以余方清、程冬青、王祝华为核心的手工制茶指导教师团队.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手工制茶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在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茶叶专家的支持下,茶叶专业双师型教师协助学校成功承办和举办各级技能大赛.学校于 2013 年协助岳西县农委成功承办第三届大别山区名优茶传统工艺制作大赛暨第五届岳西翠兰茶王大赛;成功承办 2014 年安庆市第十届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赛项竞赛;2016年协助县农委成功举办第九届大别山映山红文化月(安徽

推荐访问: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队伍建设 师资 典型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