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7篇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 2008年第4期2006年以来,晋城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决策,全面开展了选聘大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
08 年第 4 期2006 年以来,晋城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决策,全面开展了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总数达 1325 名,使全市65% 的行政村有了大学生“村官”。在此基础上,加强引导和管理,积极探索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和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成效大学生“村官”成为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生力军。沁水县郑庄镇河头村大学生“村官”常江,取得市扶贫基金会和市种子公司的支持,实施了“百户千亩育种扶贫工程”,推广种植玉米种子,人均增收 634 元,成立了晋河农牧合作社,吸引了 200 余户农民入社。阳城县凤城镇大学生“村官”赵陈云以当地盛产的柿子为原料开发出的新型加工食品,闯入了中央 7 套农业栏目举办的“诺基亚致富创意大赛”。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村官”司晋雷,攻克了本村生猪养殖消毒池设计的技术难关,担任了万头猪场的厂长。陵川县潞城镇潞城村“村官”杨江慧办起了养鸡场。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村官张红兵,负责起了 4A 级景区皇城相府的对外宣传和品牌创建工作。许多大学生村官担任了乡村的沼气技术推广员和工程管理员。不少农村干部说“大学生‘村官’不用不知道,一用少不了”。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主动要求多配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成为了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素质的带头人。由大学生“村官”担任管理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蓬勃开展。全市组建起了政策理论、法律知识、致富信息、农业技术等远程教育学习兴趣小组 6000 多个,吸引了 6 万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形成了远程教育 + 学习兴趣小组 + 百姓讲坛、远程教育 + 学习兴趣小组 + 示范基地等模式,有力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用效果。开展了“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农村党员群众同上一堂课”活动,把中央、省、市宣讲、辅导十七大精神的内容制作成课件,统一在远程教育网上播放,大学生“村官” 成了农村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的组织员和辅导员。200 多名大学生村官兼任村里的小学代课教师,有效解决了部分偏远农村师资基础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农村电脑的普及率和使用率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了起来,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更加文明科学。高平市南城办事处庞村的大学生“村官”田莉免费办起了交谊舞培训班,在她的带动下,当地村民养成了早上跳舞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沁水县嘉丰镇王山村“村官”柳晓丽利用自己的医学专长,普及医学知识,免费为村民量血压,检查身体,纠正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受到了群众欢迎。大学生“村官”成为充实乡村干部队伍、改善队伍结构的储备库。
1325 名“村官”中,有 104 名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1218 名担任村委主任助理, 3 名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或支部负责人;有 522 名“村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66 名被列为入党重点培养对象, 30 名被发展为预备党员;今年通过层层选拔,又有9 名大学生“村官”走上了乡镇团委书记的岗位,从整体上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队伍结构的改善,带来了工作新气象。曾在北京打工的大学生崔立军,回到偏僻山坳的沁水县郑庄镇西大村担任支书两年时间,就筹资 30 余万元,使村里 500 多亩几十年浇不到水的地变成了水浇地,并带动村里上了互联网。泽州县周村镇李堰村大学生“村官”吕利梅担任该村党支部负责人以来,深入走访农户,公道处理村务,不仅使一个“乱村”在短时间内走出了困境,而且还带领村民完成了引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吃水难”的问题。在大学生“村官”的影响下,农村干部的发展视野开阔了,科学发展、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意识增强了。农村的广袤天地成为大学生“村官”锻炼成长的实践基地和社会课堂。通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大学生“村官”们切身地感受到了农民群众的质朴、农村工作的辛苦、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关怀,也看到了农关于晋城市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实践与思考□ 冯建平工 作 研 究54
2008 年第 4 期村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对农村的未来有了更加切合实际的思考和打算。泽州县北义城镇东张村“村官”闫凯一到村就制作了《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开展调研,了解村情,发现缺乏科技文化知识和教育基础薄弱是群众反映突出的两个问题,他和村干部商量、研究,成立了东张村农民夜校,在村委办公楼设立了临时教室,白天免费为村里四、五、六年级学生辅导,夜晚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办起了政策法规解读班、市场信息典型经验借鉴班、生活娱乐文化影片欣赏班和科普知识农业技术推广班。梨川镇崔河村“村官”张丽娜,在支书的鼓励和帮助下,从义务为村民维修电器入手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去年过腊八节时,曾经请她维修过电器的群众纷纷给她送来了腊八粥。她说:“你为农民做一点事,他们记得你很深”。现在,她办起了黑板报、帮助村里组建训练女子音乐队、制订村规民约、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工作忙碌而踏实。许多大学生“村官”记起了民情日记,他们感到,在农村这个社会课堂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了一种强烈的关心国家、关注农村、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段经历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启示与思考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用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不能仅仅把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条具体措施来看,而要把这项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中,放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全局中,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中来把握。这么一大批经过校园文化、城市文明熏陶的人到农村去,对播洒现代文明、传播科技知识、改善队伍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高。这项工作在打破人才城乡流动壁垒,整合人才资源的同时,也为人才队伍的锻炼成长开辟了新的渠道,创造了有利机遇,提供了广阔平台,是一项“双赢”的战略工程。选聘大学生“村官”,为拓宽党政干部特别是县乡干部来源找到了新的途径,蓄起了“源头活水”。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干部队伍进口单一、更新不快、缺乏活力的现状值得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队伍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是充实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基层机关干部队伍的一支重要后备力量。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而言,管理就是最大的支持;对大学生“村官”队伍而言,管好才能用好。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必须有正确的引导,“村官”们下到农村,最需要的是关心支持,最担心的是不闻不问。要认真落实“村官”们的各项待遇,给予他们真诚有力的帮助和支持。要因人制宜地坚持抓好“村官”队伍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切实加强管理考核,避免出现戴着“村官”帽子,不到岗、不干事的现象。要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机制,靠科学合理的制度管好这样一支有知识、有活力、有规模的队伍。把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结合起来,先进的生产者 + 先进的传播载体 → 先进文化。文化是发展的资源、动力和环境。远程教育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载体,大学生“村官”则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插上了人才的“翅膀”。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进口、管理和出口机制,让“村官”们来的有条件,干的有舞台,留的有希望,走的有收获。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长远统筹地考虑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工资递增机制;探索完善包括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在内的鼓励 “村官” 自主创业的机制和办法;探索改革村委会选举法,允许户籍不在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委主任的竞选;探索从大学生“村官” 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各级机关单位的途径和办法;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一抓到底,形成一村一名乃至多名大学生“村官”的好局面,建立缺口递补、多需递增的长效机制,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正常流动、逐步壮大。农村需要人才,人才需要锻炼;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人才的成长也必然有一个过程。对待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不应急功近利,关键在认准方向,坚持不懈,探索完善。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使广大知识青年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国情、民情,培养他们热爱社会、关心他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这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作者系中共晋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责编:晓周工 作 研 究55
篇二: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
Nong Jia Can Mou 三农论坛13 2022.2·下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石 续(中共徽县县委党校(徽县行政学校),甘肃徽县,742300)摘 要:本文阐述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多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展开探究。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2)02-0013-03作者简介:石续(1983—),男,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党政党建。0 前言乡村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通过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按照相应的要求确定人才的建设方向,重用贤才,培养和开发更多乡村本土人才,抓好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1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1.1 高效利用农村资源乡村具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不过,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开发和利用。通过加强对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地将乡村人才与丰富的乡村自然资源联系在一起,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从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将乡村闲置资源转化为相应的产业,借助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促进乡村得到更好的发展。1.2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否实现小康主要是看乡村农民的钱袋子,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最基本的就是实现生活富裕,而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也需要围绕农民的生活富裕和增收而进行的。首先,通过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建设,培养一批乡村振兴的带头人,紧抓乡村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其次,对于依靠自身努力而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加注重技术和知识的学习,并且还会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及致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的互相促进,有效地解决乡村人才不足的问题 [1] 。1.3 提升乡村劳动人民的素质乡村人才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的人,并且能够为乡村文化、教育、降级等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与贡献,具有一定的带头作用。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充分利用乡村人才队伍的作用,促进乡村高质量、高效率地发展。目前,由于乡村的产业体系不完善,就业机会比较少,许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且由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缺乏专业的技能,不仅造成劳动力浪费,还无法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而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并且还可以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质 [2] 。2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2.1 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对于乡村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多方力量来推动,不过,在目前的农业系统中,还没有形成较为健全的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以至于无法留住人才。对于乡村人才的培养,不仅无法与乡村人才的接受程度相匹配,还不能与乡村振兴等进行衔接,从而无法满足乡村人民的实际需求,很难将乡村人民自身素质的提升与创业保持同步。同时,对于乡村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考核机制存在偏误,农业科技人员比较热衷于课题的研发以及文章的发布,在成果转化以及推广方面比较欠缺。并且在部分地区,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编制减少,导致推广人员的数量大幅下降,而农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很少深入到农村基层进行实践 [3] 。2.2 乡村人才流失较为严重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快,城乡发展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城市的就业岗位比较多,大量的乡村劳动人员开始涌入城市,对于乡村土地的依赖大幅下降。并且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等都比乡村更为优越,从而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愿意再回到乡村,导致乡村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同时,许多年轻人通过升学走出乡村,之后在城市就业定居,并将户口迁至城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劳动力的流失。Nong Jia Can Mou | 三农论坛14 2022.2 · 下2.3 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较低乡村科技人才、新型农民等各种人才在农村中的比例比较低,并且大多数只有参与短期的培训,没有获得相应的专业职务评定。随着大量劳动力的外流,乡村的青年干部比例也大幅下降,而村民自治也缺乏一定的精英存量,且大多数人的年龄在40岁~60岁。虽然他们在乡村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其自身的学习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等又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学习一些较新的政策和治理方式,很难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 [4]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3.1 理清人才工作思路,明确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首先,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不仅能够反映乡村的经济情况,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引,只有确保思想正确,才能够保证行为的正确。在建设乡村人才队伍过程中,应坚持党的领导,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强化乡村人才工作的使命感,将人才开发放在重要位置,立足当下,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其次,坚持党管人才、与时俱进、德才兼备的基本原则,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加强党的领导,健全人才工作新格局,并结合当地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以及产业发展等,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提升人才的业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加强人才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并加强思想建设,确保人才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构建综合素质水平高的人才队伍。同时,结合当地乡村发展实况,活用政策,大胆创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最后,明确人才队伍建设总目标,深化人才机制改革,优化乡村的发展环境,构建高效化的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队伍。3.2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农民作为乡村发展的主体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大力开发本土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乡村人才不足的情况。首先,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保障其平等发展和受益的权利,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始终将农民素质提升、人才培养等放在第一位,加强教育培训,使其更好地与新时代相适应 [5] 。同时,加强对各种政策的宣讲,通过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一些政策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升其自身的科学素养、经营水平等,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 [6] 。其次,以政府为主导、结合高校和社会的力量进行培养,政府主导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对于高校来说,搭建农业人才培养平台,鼓励开设相关的专业与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同时,以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吸引一些社会专业机构参与到乡村人才培养中。最后,加强乡村职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乡村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人才大多流向城市,而留在农村的建设者却缺乏专业的技能水平,所以,通过开展职业教育,辅助乡村人才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完善乡村职业教育的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手段,打造具有特色的课程;另一方面,增加教育经费,确保经费的来源稳定,并完善职业教育的相关补贴政策,对于顺利完成培训、取得资格认证的人员,可以给予一定的教育补贴,在乡村职业教育中,注重技能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3.3 加强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作为劳动主体,可以在诚实劳动中创造与获得价值,所以,乡村人才应在体力与智力劳动中创造出相应的劳动价值,得到群众以及乡村社会的认可。同时,在新型产业发展中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群众的全面发展,人才作为新兴产业中的重要资源,是快速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力量,乡村人才在诚实劳动中带领农民推动产业融合,并以积极的态投入工作中。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入到乡村的建设中,吸引更多的人才回乡创业,通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资源以及特点等,编制合适的投资建设项目,为其提供相应的创业舞台,鼓励人才发展特色农业。例如,麻沿河镇牡丹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发展中蜂养殖22户660箱(桶),养羊4户180只,养猪5户696头,渔业发展1户2001m 2 ,投放鱼苗400kg;种植苗木红豆杉2户6670m 2 、油牡丹8004m 2 、绿化苗木12673m 2 ,发展根雕盆景制作7户500盆。同时,在产业、资金等方面的帮扶之外,还引导村民转变思维,通过挨家挨户探访与聊天,鼓励农村积极创业,从而使乡村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获得空前高涨,包含了养殖、手工、运输等多个领域,使村里成为多元化产业的聚集地,真正实现了村庄的共同富裕 [7] 。3.4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最关键是人才的引进,要加强人才服务意识,保证能够引进人才、留得住人才,所以通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营造一种良好的乡村振兴以及人才发展的环境。首先,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乡村人才的晋升机制以及激励制度,加强对职称评价制度的完善,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与晋升机会,尤其是在脱贫
| Nong Jia Can Mou 三农论坛15 2022.2·下 攻坚中具有较大贡献的人才,可以打通晋升通道,使乡村人才具有更多的出彩机会。其次,加强乡风文明的建设,促进农民良好品质的形成,不仅要在乡村环境中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还应拒绝一些消极的乡村环境影响,学会辨别其中的落后思想和陋习等,形成一种昂扬向上的良好风气 [8] 。同时,还要严抓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例如麻沿河镇牡丹村,在村庄的主干道种植7公里的花卉,并且发动群众加强畜禽圈养,保持庭院的整洁,提升村容村貌,增加群众的幸福感。最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对乡村人才的表彰力度,重视对农业的传播,充分借助各种资源和手段,营造一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3.5 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依托于人才,应将人才开发放在首位,建设优秀的乡村人才队伍。根据相关政策内容,应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构建长效机制,使大学生能够深入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让他们在乡村接受锻炼,增长见识,展现才华,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促进自我的良好发展。首先,构建机关干部到乡村任职的制度,有效解决村组织人才缺乏的现状,促进干部人才深入基层进行锻炼,并提倡从基层中选拔领导干部,从而激励更多的人才在基层扎根,服务与乡村振兴。其次,充分利用政府的作用,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将一些关系到民生福利的资源引入乡村,使其可以享受到城市相同的服务,例如医疗、教育等,加强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想要促进乡村的改革,就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给予农民更多地扶持,使其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农民有奔头的产业,将乡村打造成宜居的乐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3.6 推动机制改革,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在乡村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打破机制障碍,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精准把握人才队伍的需求,通过对各类人才进行分类梳理,构建长期培机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后备培养机制,构建人才信息库,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人员纳入信息库中,并在每年进行人才统计,了解其发展情况,为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依据。其次,建立完善的人才引用机制。结合乡村人才缺乏的问题,应建立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与高校、研究院等的联系,引进一些农业相关的急需人才,通过聘用、合作等方式将其引入人才队伍中。同时,在人才引进前提下,注重人才的使用,对于岗位紧缺、可以留住人才的岗位,保证专岗专职,对于引留困难的岗位,采取“借用”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相应的支持。最后,制定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及考核机制。完善政治、荣誉激励机制,对人才给予政治信任,提供发展空间,加大培训力度以及表彰奖励力度,开展多样化的评比活动,提升人才的自身素养。完善待遇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薪酬待遇,设立专项奖励金,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在人才评价与考核方面,应完善评价标准,在注重业绩的同时,还应从业务能力、综合素养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并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价,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然后在评价基础上,选拔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其优势,带动乡村的发展。4 结束语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首要的因素,对于乡村振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人才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加强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等,培养出一大批有智慧、懂经营的乡村人才,促进乡村的良好发展。参考文献[1] 王振省,杨加祥,周晶,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盐城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1(4):238-240.[2] 骆雪娇,王玉堂.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0,18(5):54-56.[3] 何春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新农业,2020(17):87-88.[4] 王富忠.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人才机制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20(8):48-50.[5] 陈凤.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5):273-274.[6] 刘路军.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Z1):96-97.[7] 蒲实,孙文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90-93.[8] 张亚玉.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7):150-151.
篇三: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村干部是指近年来,通过政府选聘到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干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新生特殊群体。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站在全局高度做出的一项正确决策,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抓基层的战略性的工作。大学生村干部到农村任职,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大学生村干部是党培养和储存基层一线人才的重要来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庞大生力军。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作为新生事物,是一项边实践边探索边提升的工程。随着这项工程的逐步推进,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也日益增多,亟待解决。其中,大学生村干部的角色定位模糊、社会融入过程缓慢、未来出路困惑大等问题尤为突出。怎样妥善解决这些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村干部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大学生村干部自身的多方努力。政府部门要多策并举完善大学生村干部身份制度,推动大学生村干部的社会融入过程,多方联动构建大学生村干部整体工作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干部在基层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真正重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心关爱、关怀、关注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成才。做好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及时总结经验,研究探索大学生村干部的监督管理、教育培训、干事创业、前途出路等方面的举措,认真对待、解决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仅要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舞台、创造条件,还要注重拓宽出口、规范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激励他们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既要加强对他们的使用、培养,规范管理、严格要求,还要挖掘、培养、宣传大学生村干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为其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把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关键词:大学生村干部,问题,对策ABSTRACTCol l ege-G raduate Vi l l age O ffi ci al ( CG VO ) refersto hi redcol l ege graduatesfor rural areas throughthegovernm enti n recentyears.Col l egestudents ofvi l l agecadres are aspeci al group devel opedi n Chi na" sneweconom i c and soci al si tuati on.H i ri ng col l ege graduatesto rural areas i s aw i se deci si on m adebytheparty standi ng hi ghl yandit i s afoundati on and basi cstrategi cw orki nl ong term .Col l ege graduates w orki ngas vi l l age offi ci al scal li m provethe overal lqual i tyof thegrassroots organi zati on, consol i datethepartyi n the countrysi debasi cregi m eandspeed upthe constructi on of newsoci al i stcountrysi de process.Col l ege-Graduate vi l l ageoffi ci ali s ani m portantsource of tal ent trai nedbythepartyand i t canstorage grassroots.Iti s thehugepow erhouseto construct the soci al newcountrysi de.Col l ege· Graduate Vi l l ageO ffi ci al ,asnewbei ngs,i sanengi neeri ng practi ci ngandascendi ng.Astheproj ecti sprom oted gradual l y.m oreand m oreprom i nent probl em s appearand needsol vi ng.Am ongthem ,the rol e ofcol l ege.graduate vi l l ageoffi ci ali sfuzzy,soci al i ntegrati oni s sl ow ,andthe future confusi on i squi te outstandi ng.H owtoproperl ysol vethe soci al fromal l w al ks of care and concemcom m oni s notonl yrel ated to thecol l egestudents ofvi l l agecadres" vi tal i nterests,al sorel ates to the w hol esoci ety’ S stabi l i tyanddevel opm ent.Theprobl em s m etby thecol l ege—graduate vi l l age offi ci alneeds the com bi ned efforts of thegovernm ent, the soci ety,and col l egestudents them sel ves.G overnm entarcsupposedtoi m prove col l egestudents’ vi l l agecadresi denti ty system ,and prom otethe soci ali ntegrati oni ncol l egestudents ofvi l l agecadresprocess.vari ous l i nkageto construct uni versi tystudents’ overal l j obm echani smofvi l l age cadres,and stri ve to m akecol l egestudents ofvi l l agecadresat thegl ass-rootsl evel forl i vi ng, w el l done,fl owto111
m ove;Partycom m i tteesatal l l evel s and theorgani zati on departm ent shoul dpayattenti on tocol l egestudents ofvi l l agecadres’ exi sti ng probl em ,dol ove,c剐℃,and focus 011 thegrow thofcol l egestudents ofvi l l agecadres.W e shoul d sum m ari ze theexperi ence,expl oreof thesupervi si onand adm i ni strati on of thecol l egestudents ofvi l l agecadres,educati ontrai ni ng, starti nganundertaki ngand otheraspectsof the m easures tosol ve theprobl em sanddi ffi cul ty.W earesupposednotonl yto bui l d the set and create condi ti ons for thembut al sopayattenti on to broaden theexport, standardexi t m echani sm ,establ i shandperfectthe m echani smofrew ardi ng, andsti m ul ate themservi ce,servi cerural farm ers.W e shoul d notonl y strengthenthei r use,trai ni ng,andstandardi zedm anagem ent, requi re stri ctl y,butal sotrai n,prom otethevi l l agecadres em ergi ngfromtheprocessofcol l egestudents’ advancedtype,tocreate agoodsoci al envi ronm ent andpubl i c opi ni onenvi ronm entfor i tsgrow i ng Success,and take thecol l egestudents as aregul arour w ork tograsp,em phasi zeand m ake som e achi evem ent.KEYW O RDS:Col l ege-Graduate Vi l l ageO ffi ci al ,Probl em ,Counterm easuresIV
导论一、研究缘由导论大学生村干部是通过政府选聘,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校毕业生。我国的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是近些年来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解决“ 三农"问题、缓解城市大学生就业压力,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快速全面开展的发展过程。截止2008年,全国共有28个省市启动“ 大学生村干部"计划,我国的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进入了规模发展的全面、系统建设时期。①大学生村干部到农村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积极为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建设农村作出贡献,缓解了国家在解决“ 三农” 问题中出现的人才短缺现象,改善了党的基层干部队伍人才结构,提高了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同时,大学生村干部自身也得以锻炼和提高,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然而,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也日益增多,亟待解决。这不仅关系到此项工作能否开展下去,而且关系到大学生村干部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此,笔者以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大学生村干部为对象,结合收集的各地有关大学生村干部的信息,力图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信息收集的方法,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做以较全面、系统的探讨和思考,以期为政府和组织部门能提供可行的借鉴,为进一步有效推动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对策支撑。二、研究现状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是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也愈来愈多,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一是研究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实施的背景和意义。在这部分文章中,主要探讨大学生。程救。刘军t‘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 前沿》,2010年第4期.第75页.
当前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村干部计划的实施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成效及它的积极意义。很多文章政治性突出,尤其是各级政府和组织部门撰写的文章,大多数都在渲染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干出的成绩,过度扩大政府和组织部门推行这项计划的政治意义,不愿或者不敢正面接触、挖掘这项工作已经遇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的事实。二是探讨目前大学生村干部政策的运行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意见。如中共安海县委组织部景仁勤、章曙东《对选聘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就江苏苏中地区某县大学生村干部政策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当年选聘的78名大学生村干部已经有50多名离开了工作岗位的原因,提出改变现状的新举措。如熊明霜的《以政策和制度稳定队伍一一开江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现状与对策》;①邓晓海的《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干部存在问题及对策》。圆三是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中某一单项问题进行细节的分析与研究的。如项伟的《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问题研究》,探讨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问题,@ 王鑫芳的《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融入问题一基于长株潭地区的实证研究》致力于探讨如何让大学生村官更好更快融入农村社会。④还有文章研究大学生村干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大学生村干部与党的队伍建设的关系,诸如此类的、不同角度的研究文章数量比较大,但普遍存在研究对象单一的现象。四是从构建机制层面探索大学生村干部的长效工作机制。这些研究中,注重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机制、奖惩机制。杨雪萍的《对河南省实施“ 大学生村干部"的制度探索》,@ 《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以成都温江区“ 一村一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为例》。综观这些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多样、涉及面比较广,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开展背景、意义、单项问题、机制的构建均有研究。这些研究角度多、内容丰富,对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实施和这项工作的持续发展提出了科学建议,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村干部政策和这项计划的运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有益的借鉴。然而,在研究总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些研究还存在比较具体化、不系统、不全面的现象。不少研究仍停留在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意义和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效果。熊明霜:‘ 以政策和制度稳定队伍一开江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现状与对策" ,‘ 四川党的建设" ( 农村版) 。2010年第l 期.第22页.蕾邓晓海:‘ 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干部存在问题及对策"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第63页.· 项伟:‘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问题研究)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o王鑫芳:‘ 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融入问题—薹于长株潭地区的实证研究>,湖南师大学位论文,2010年.· 杨雪萍:‘ 对河南省实旖“ 大学生村干部” 的制度探索) ,‘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年第18期,第57页.2
导论上,很少触及这项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或者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去研究这一问题,缺少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突出问题的研究和论证,未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笔者在基层组织部门从事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三年之余,从日常工作接触到的信息和实地调查的角度出发,运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挖掘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求把此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以力图做到对相关背景知识做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大学生村干部的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料,并且根据本人在从事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掌握的相关材料和实践,认真加以借鉴,以使得本文能严谨进行。’.( 二) 调查分析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两种方式,充分了解、把握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在实践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大学生村干部为研究范例,通过详细的数据对部分大学生村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任职目的、家人的支持度、未来打算和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实证调查法是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会避免因主观因素进行研究所导致的失误。本文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以实证调查为依据,真实反映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 比较分析法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是大范围的全国性的工作,但在执行这项政策时有必要和各省市特殊情况相结合,各省市的做法、面临的问题、经验及对策也可以互相借鉴。笔者在分析思考对策中,参考了各省市的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对策和做法。3
第一章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第一章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大学生村干部,简单地说就是近年来通过政府正式发文、选拔到农村担任村支书助理、村主任助理职务或其他“ 两委"职务的工作者的高校毕业生①,有些地方也称其为大学生“ 村官"。我国大学生村干部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圆新世纪,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篇四: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为进一步推动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形成“择优选聘、精心培养、合理流动”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文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在基层锻炼干部、在基层选拔干部”的意见精神,紧紧 膊 围绕我镇经济更好更快 永 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 湛 大局,把大学生村官队 垄 伍建设与加强基层年轻 乓 干部培养、促进基层组 排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 址 “基层一线出干部、从 惑 基层一线选干部”的干 滔 部培养使用导向,着力 腥 打造一支“下得去、用 表 得上、留得住”的高素 凄 质大学生村干部队伍, 碱 加快建设富强、和谐新 晦 超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 洞 保证和人才支撑。
二、 趾 工作原则
加强大学 毅 生村官队伍建设,必须 约 把握和坚持三个原则:
铸 一是竞争择优原则。在 骑 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 书 养、管理等过程中,要 夯 始终贯彻和体现竞争择 佑 优的原则,通过公开竞 窘 争发现人才,使各方面 牟 都出色的大学生村官脱 垒 颖而出。二是能进能出 布 原则。大学生村官队伍 迎 要保持竞争力和活力, 哆 必须畅通出口,做到既 章能进又能出,使整支队 菇 伍合理流动并保证一定 值 的质量。三是群众公认 欠 原则。大学生村官工作 宰 在基层,服务于群众, 莹 其表现群众最有发言权 瑚 ,因此,评价使用大学 龚 生村官必须坚持群众公 喷 认的原则。
三、措施办 巧 法 明确五项任务
镇 寓 村要经常给大学生村官 诛 压担子、交任务、帮助 矿 他们确定合适的项目和 边 任务,鼓励他们充分发 裤 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农 勉 村创业,使他们在实践 亏 中经受锻炼、大胆创新 曾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平 越 台,切实履行“五大员 禄 职责”,实现自身价值 剃 。
1、当好政策的 亲 宣传员。大学生村官在 豢 校期间接受过系统的文 躲 化知识教育,理论基础 欠 比较好。他们利用自身 肖 优势,在农村积极宣传 荆 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界 采取集中召开会议、入 杖 户个别辅导、发放宣传 请 资料等形式,充分利用 绽 黑板报、宣传栏、远程 甥 教育等载体,把宣讲党 姬 的政策与农村实际结合 蹄 起来。
2、当好农 疑 村信息员。将他们纳入 饿 信息员队伍,让他们组 域成信息联络队、政策宣 贿 传队,及时向镇党建办 庸 报送各自村工作动态和 刊 各村情况。大学生村官 键 要主动收集符合农村发 酋 展实际、农民迫切需求 鞍 的,通过网上下载 屠 、播放光盘等方式将需 氧 要的致富信息提供给农 阅 村党员群众。
3、 渭 当好远程教育指导员。
凑 发挥大学生村官优势, 舜 协助所在村的远程教育 鹊 站点管理员做好远程教 荷 育工作,落实站点日常 犀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上 凸 报制度。镇党建办定期 疾 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集 煎 中学习培训,培训内容 供 主要包括远程教育基本 蛀 知识、设备操作技能、 矣 设备维护、管理经验等 吉 ,使他们在工作中边学 飘 习、边熟悉,切实提高 台 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 穴 能力。同时,让他们担 亭 任各自所在村的远程教 稿 育指导员,帮助党员群 绎 众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庶 和学习远程教育。
庶
4、当好农村矛盾 呆 调解员。让大学生村官 房 发扬“草帽干部”精神 誉 ,深入田间地头,了解 眉 农村矛盾纠纷的“热点 娥 、难点”问题,有针对 幌 性地对村委会与村民、 月 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矛盾 孙 纠纷
进行排查,将矛盾 印 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 搅 一方的安定。
、 永 当好村级资料管理员。
怂 大学生村官要主动做好 吹 各村电子化工作,所有 蚜 文、协议书都要输入 例 电脑,进行分类存档, 弱 使用时可以随时从电脑 阜 里调取,传送时采用邮 崔 发送的方式,提高办 旅事效率。
建立五项制度 屹
1、着眼于强化纪 谊 律,实行一日一记录。
蛔 坚持大学生村官驻村工 刻 作制,每位村官要认真 债 撰写《工作日志》,要 拯 求每天将当日工作情况 胸 及体会、感受记录下来 嚎 。月底,由村主要干部 王 签署证明意见,村两委 方 主要领导签署评鉴意见 设 。镇党建办随时调阅工 瞩 作日志,并将之作为年 咬 底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衅 。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 砚 村官深入群众、了解民 睁 情,也便于村镇两级掌 晤 握工作动态、加强纪律 嘱 监督。
2、着眼于 赊 推进工作,实行一月一 挤 例会。坚持大学和村官 晋目标工作制。每年年初 币 ,镇党委结合各村实际 盖 帮助每位大学生村官制 嗣 定年度工作总体目标, 芽 各村再结合本村年度任 淳 务帮助大学生村官将工 援 作目标细化分解。镇党 抚 委每月坚持召开一次大 扔 学生村官工作例会,及 原 时了解每位大学生村官 蚌 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思想 煎 、学习状况,并帮助他 悟 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 缮 困难和问题,对下一步 柒 的工作重点做出安排部 传 署。每月的例会,村两 你 委主要负责人和抓组织 壁 副支书都要参加。
宪 3、着眼于提升能力, 勉 实行一季一总结。大学 怀 生村官每季度进行一次 冕 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段 同时上报镇党建办。这 妥 个总结,必须充分体现 推 大学生村官的个人特色 睬 ,既可以是对季度工作 保 的全面总结,也可以是 蕴 对某一项重点工作的调 义 研总结,要求态度要认 诛 真负责,内容要具体详 酱 实,既要谈工作,也要 抒 谈思想、认识、体会。
助 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抓 巡 组织副支书要对每一份 炮 总
结进行批阅,并在下 遥 次的月例会上进行点评 愿 ,好的进行表扬,并在 孤 大学生村官中交流学习 衅 ;差的提出意见,修改 狙 后重新上报。
4、 叹 着眼于解决问题,实行 纯 半年一汇报。镇党建办 宪 每半年组织大学生村官 需 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或者 夜 组织召开一次经验交流 狭会,总结经验、解决问 瑰 题、推动工作。先由组 郊 织部分批召集汇报会, 叹 大学生村官逐个汇报工 究 作,要求既要谈成绩, 扎 也要谈问题。如果发现 胁 问题较多或者问题具有 派 普遍性,就挑选一部分 靖 代表召开座谈会,村两 椒 委主要负责人和抓组织 责 副支书参加,针对存在 瑶 的问题研究对策和措施 慧 。
、着眼于激发 吹 活力,实行年终一考核 亮 。每年底,由党建办对 吭 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年 钡 度综合考核。考核采取 检 百分制,既有考核组的 带 总体评价,也有乡村两 衙 级的日常评价;既有工 艺 作述职,也有实地考察 挂 、个别谈话;既有镇村 疫 的民主测评,也有村官 乍 之间的互评。考核要评 严 出优秀、称职、基本称 乔 职、不称职四个档次, 短 计入本人档案。镇党委 帐 按照考评的分值依序排 函 队,考核结果作为大学 哲 生村干部续聘、奖惩、 行 晋升的主要依据。
采取 蝴 五项措施
1、加强 掣 组织领导,抓好落实。
列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 贴 既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 毅 要工作又是一项长期必 札 须坚持的工作任务,是 挠 我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 貌 础性工程,各村要从讲 隆 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 鸽 发,把这项工作作为重 艳 要工作来抓,切实承担 驾 起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 赶 的主体职责。党建办要 烷 负责做好牵头抓总工作 差 ,宣传办要加强工作宣 魏 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 类 围。
2、实施培训 胶 。对选聘的高校毕业生 钥 开展岗前培训、业务培 习 训。一是岗前培训。主 韧 要内容是党的方针政策 晋 及农村、社区管理的基 怒 本知识和基层工作方法 俐 ,以集中听、听基层 奋 干部介绍、交流发言、 倚 参观等形式,使大学生 袖 村官了解镇情村情,找 剃 准新
定位、适应新角色 钟 。二是业务培训。每年 憾 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围绕 昔 我镇经济发展特点进行 酶 专项业务的培训,帮助 机 大学生村官开阔视野、 垢 拓展思路。开展学历培 氢 训和资格考试培训,使 涝 大学生村官提高学历, 吉 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 掘 证书,提升专业素质和 趟服务社会工作的水平。
攀 加强党纪政纪、法律法 瞩 规、规章制度教育,确 贿 保大学生村官清正廉洁 地 。
3、实行考核激 妙 励。把大学生村官纳入 秩 村和村两委专职干部考 喇 核范围,进行德、能、 诱 勤、绩、廉、学等方面 栅 的年度考核。根据年终 直 考核结果,镇党委每年 匪 表彰一批优秀大学生村 氯 官,对工作实绩突出、 邵 发展有潜力的到村任职 役 大学生,鼓励他们参加 蜒村“两委”换届选举, 季 及时将他们推上基层领 剔 导岗位,在培养考察农 翠 村积极入党分子时,优 镶 先考虑大学生村干部。
词
4、结对帮扶。开 扶 展干群式结对、朋友式 恰 结对、师徒式结对、师 稚 生式结对的“四位一体 烬 ”结对帮扶活动,形成 取 大学生村官“一对一” 征 帮扶的长效机制。一是 贪 干群式结对。村两委领 性 导班子成员以定期约谈 摇 、下村工作时谈话等方 栏 式,对大学生村官结对 捅 帮扶,定期了解掌握大 蜕 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 端 工作情况,加强思想引 盐 导和工作指导。二是朋 刹 友式结对。村干部与大 蹬 学生村官以交朋友形式 员 结对,与大学生村官一 披 起调研、解决群众实际 令 困难等方式,进行结对 爷 帮扶,指导其掌握基层 恿 工作方法,了解镇村中 艳 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 吧 作。三是师徒式结对。
燥 村干部以师带徒形式与 莱 大学生村官结对,以带 周 领大学生村官参与群众 忻矛盾调解等方式,进行 歧 结对帮扶,帮助大学生 钠 村官树立群众观念,了 阉 解熟悉村情民意,提高 迟 解决基层矛盾纠纷能力 佛 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媚 能力。四是师生式结对 用 。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 慈 专业选择相应的镇优秀 爱 专业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连 ,以师生形式进行结对 骏 帮扶,进一步提升其专 评 业水平。
、引导 断 干事创业。一是开展大 重 学生村官“创业创新、 陈 扎根基层”活动。以设 蝴 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 恬 资金,组织参观考察外 扣 地村办企业、种养殖基 谴 地等形式,支持大学生 盂 村官因地制宜,带领群 允 众创办新的发展项目和 餐 经济实体,激发在基层 艇 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鱼 。二是在大学生村官中 莎 开展“争先创优、服务 愚 群众”活动。鼓励大学 忻 生村官积极参与“网格 肄 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溪 工作,争当社会工作示 影 范工作者,利用医学、 讥 教育、法律等专业知识 巢 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币 三是开展定期专业辅导 董 活动。引导大学生村官 禹 发挥专业优势,以印发 蝇 材料、上门辅导等方式 圾 ,对农民开展科技、文 轨 化、法律、金融、种养 养 殖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食 ,帮助农民解放思想, 原 培训技术技能,提高创 压 业致富本领。
篇五: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是必备要素和重要资源,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努力打造一支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队伍。
一、人才资源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资源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根本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首要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
展的总战略,涉及面广,头绪繁杂,需要解决的难题多,但其中首要的是“人”。
首先,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其次,振兴需要人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但更需要农民的参与,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谋划者、实施者和参与者,让广大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将乡村振兴变成广大农民共同的责任和要求,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最后,振兴成果属于人民。乡村振兴 20 字方针中,共同富裕是根本,农民必须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受益者。
(二)乡村振兴五个具体路径中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 用
乡村振兴五个具体路径中,人才振兴占据重要地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
在产业兴旺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电商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产业兴旺最迫切需要的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求视野开阔,有独到的眼光,有
高度的三农情怀,爱农业,懂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其主要特征,就是总书记定义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农业科技人才,包括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撑的科研人员。
农村电商人才,也是亟须的特殊人才。在生态宜居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环境治理人才和景观设计人才。在乡风文明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文化传播人才。在治理有效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乡村管理人才。其中的核心,是村支委和村委会干部队伍。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具备较好的自治、法治、德治觉悟和能力。在生活富裕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教育方面和医疗方面的人才。
农村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才类型很多。以上十个方面的人才,应该是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其中有些人才,是要根植于农业农村内部,而另外一些人才,则不可能来自于农业农村内部,而主要是来自于农业农村外部的支持,例如科研人员、环境治理人员、景观设计人员等。
(三)乡村振兴必须正视人力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才从哪里来?目前,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还在以每年 1 个百分点左右上升。
但是,即使到 2030 年城镇化率达到 70%,我国农村也还有 4亿多人。似乎乡村不缺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社会行业比较受益的差距,当前的现实是“70 后不愿种田,80 后不会种田,90 后不谈种田”、“老人农业”现象严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目前有 1500 余万名新型职业农民,2017 年,全国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 100 万人以上。但是,总体而言,助推乡村振兴的农村优质人才仍然不足。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各级政府务必在抓关键、兴产业、聚人气、建机制、定政策上下功夫,着力从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三农”铁军队伍,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内在支撑力。
(一)抓关键,选优建强用好乡村干部队伍
1.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坚持“从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优先考虑长期在乡镇工作、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年龄结构。二是坚持按编制员额及时补充人员。在辖区乡镇范围内对乡镇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新招录人员时注重结构优化,可以设置专业限制,实现由重管理
型人才向管理型和技术型并重的转变。对艰苦边远乡镇可降低进入門槛。三是建立关爱激励机制。关注乡镇干部的成长进步,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建立交通、通讯补贴,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干头。
2.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在选好“村官”上下工夫。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乡、村应成立实用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村级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以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为基本标准,按照“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办法,把熟悉党务工作和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青年吸收到村级班子中,推行村级班子年轻化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倡交叉任职。拓展选人范围,鼓励本地乡土人才和外出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离退休干部中优秀人才回村任职。从县、乡机关中选派德才兼备、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担任村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为“村官”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在育好“村官”上下工夫。注重学以致用,自觉服务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评判作为推进工作的动力、改进工作的方向、树立形象的标尺。第三要在用好“村官”上下工夫。积极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村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激发村干部工作活力。建立“村官”工资制。将村干部工资与县、乡国家正式干部工资一样按月及时发放,并逐步予以晋升。一是建立
“村官”晋级制。二是建立卸任干部补贴制。在解决好现任村干部待遇的同时,要认真摸底,严格核实,对卸任村干部给予适当的补贴,解除现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兴产业,积极引导培育致富带头人
一是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依托本地的优势资源,用好用足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动员优秀大学生、经济能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二是发挥合作社作用。鼓励和支持致富能人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采取“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形式吸收农户入社,实现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多赢的局面。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结合农村党员大培训、党员集中活动日、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培训,提高农村党员、致富能人的实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引领致富能力。
(三)聚人气,建好保障型人才队伍
加强乡村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卫生事业质量,是乡村引得进、留得住人才的重要保障。
1.建好医疗人才队伍。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特岗计划;每年在高校毕业生毕业之际,主动组团到高等院校联系引进乡村急需专业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定期组织乡村医疗人才提供到县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学习实训,提高
他们的医疗水平。同时,强化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卫生医疗硬件环境。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老年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贴标准。解决村医的养老、医疗保险。同时要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化解乡村医生执业风险,不断改善乡村医生从业环境。
2.建好教育人才队伍。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特岗计划;通过考核招聘等方式引进乡村教育所需的全科教师。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
( 四)建机制,鼓励人才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1.增强县级涉农人才服务乡村的动力。一是优化人员结构。要严把人员进入关,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县区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 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 80%。二是建立健全激勵机制。增加涉农部门经费投入,让农技人员有钱从事专业工作。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对农技推广实行合同制管理,根据承担任务的情况以及后期评估的成效给予专门资助;同时,建立农技人
员服务乡村目标责任制。
2.从制度上体现基层导向。一是从职称上体现。对乡村人才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放宽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额限制,评审时以实际业绩为主,放宽论文、论著、成果等条件要求。坚持评聘分离,保持职称的持续激励作用。二是从发展上体现。市、县部门补充新人原则上面向乡村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遴选,让乡村人才看到希望,定期安排乡村人才提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级对口单位学习实训,提升职业成就感和获得感。
3.实施乡村人才专项计划。一是整合人社、教育、农口、商务等部门培训资源。实施乡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各类人才,实现特色农业干起来、群众带起来、乡村富起来的目标。二是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员到乡村兼职挂职、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基地共建和离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专家教授、企业家、技能人才等为乡村提供精准服务。三是开展教育、卫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乡。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三区人才计划,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行动计划,促进人才向乡村、向艰苦地区流动。
4.解决乡村人才的实际困难。加大投入,改善乡村生活、工作条件。建设人才周转房,适当发放交通补贴、生活补贴,
帮助乡村人才降低生活、工作成本。提高评先评优指标分配比例,增加乡村人才评先评优机会。建立市、县、乡领导联系乡村人才制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困难,让其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优制度,确保书记发挥引领作用
完善和优化农村第一书记制度,是开发乡村人力资源的“火种”,也为乡村治理核心力量提供了后备人才资源的“活水”。
第一,要优化基层治理环境。当地基层政府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提供条件,确保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增强他们的担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为书记发挥第一个人能力和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打下基础。
第二,要因地制宜。选派第一书记时,除考虑候选人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外,更要考虑所派村庄的短板和需求,以确定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书记的个人优势更适合哪种类型的村庄。
第三,要处理好权力关系。第一书记作为外来领导权力,其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得到村庄内生权力的配合与支持,“指导不领导、参与不干预、支持不包办”,双方应多沟通协商,尽量达成共识,密切协作配合,有效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第四,要整合乡村内外人才结构。第一书记应扬长避短,带领村官发挥建强基层组织、完善“两委”工作制度的作用,有责任成为发挥新乡贤作用的引领者,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促进乡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篇六: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
/ 2015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村(社区)干部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与群众打交道,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其战斗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根基。
如何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打造一支过硬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已经成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
近期,靖江市委组织部与市委党校、农工办组成联合课题组,围绕靖江市在村(社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 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等四个方面开展了专题调研, 就如何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一、靖江市在加强和改进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探索1. 统筹发放报酬。
全市普遍以镇(街道、园区、办事处)为单位制定了村(社区)干部经济报酬标准。
经济报酬一般由基本报酬、 考核报酬等构成。
从 2011 年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全部由市委农工办统一核定,市财政打卡发放,主要来源于专项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村党组织书记每半年打卡一次,社区党组织书记逐月打卡。
考核报酬由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根据村(社区)
规模、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费随事转”工作经费和党组织书记工作表现等研究确定, 原则上不低于基本报酬的 1/3 。
2014 年,全市现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由原来的每月 1000 元, 提高到每月1500 元。
其他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每月达到 1200 元,考核报酬则按系数发放。2. 强化激励机制。
对原有的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激励政策进行完善,研究出台实施办法,建立动态激励机制,按照“进班子、变身份、给待遇”的思路,将选拔优秀村(社区)
党组织书记入编调整为参照执行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及保险等待遇,合理调整评比标准、选拔周期和名额配置, 进一步激发村 (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活力。
对特别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适时选拔进镇(街道、园区、办事处)领导班子。
2010 年至今,先后选拔 16 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专项事业编制, 9 名村(社区)主要负责人进入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
定期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一步拓宽村干部晋升渠道。3. 提高保障水平。
市委市政府在 2005 年就出台了《关于村级干部实施养老保险的意见》,为村(社区)正职干部缴纳养老保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调动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将参保对象逐步覆盖到其他村(社区)干部,保险种类也扩大到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保险缴费一般由个人和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按规定比例承担, 个别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社区),保险缴费由个人、村(社区)集体、镇(街道、园区、办事处)
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部分镇(街道、园区、办事处)还为村(社区)“两委” 班子成员缴纳了住房公积金。
同时,积极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最低标准的有关要求, 对曾经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职务的离任村干部,每人每月增发 60 元生活补贴。二、目前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1. 干部队伍梯队化建设有待加加强和改进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 以靖江市为例■ 丁月琴 成 喆 宋晓栋党的建设20
9 / 2015强,村(社区)普遍存在后继乏人现象。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难觅接班人。
目前靖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普遍年龄偏大。
二是村(社区)后备干部素质参差不齐。
受村(社区)工作条件限制和传统思想束缚, 很多本村本社区的高校毕业生、 致富能人等人才不愿回乡从事基层工作。
三是大学生村官留不住。
从 2008 年开始,靖江已先后选聘 800 多名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工作。
受聘期和工作条件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村官不能安心扎根农村, 而是在工作之余忙着参加各类考试,寻求更好的就业渠道。2. 村(社区)工作经济报酬水平相对比较低, 增幅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根据市委农工办的统计,靖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收入平均达到 4 万左右,其他村(社区)干部按系数递减,基本在 2 — 3 万的水平,低于人社部公布的江苏省 2014 年平均工资超过 5 万元的标准。
这导致了部分村(社区)干部心态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村(社区)工作的积极性。3. 考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
目前,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都对村(社区)干部制定了相应的考评考核制度。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 对于考核奖惩的具体指标也未能细化。
加上现在考核全部采取民主评议形式,不少村(社区)干部怕考核失分、怕丢选票,平时做工作不敢顶真碰硬, 态度相对比较消极。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一)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和上升通道,吸引人才扎根基层1. 多渠道引进人才。
要改变现有较为单一的选人用人方式, 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等限制,多渠道引进人才。
特别是要注重从以下人群中吸收新鲜血液。
一是选拔村 (社区)“能人”。
本村(社区)的“能人”,大多在创业、 营销与技术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或资源, 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能够服众,做群众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是培养复员退伍军人。
复员退伍军人经过部队锤炼,组织纪律观念强,身体条件好,能吃苦耐劳,对村(社区)的繁琐工作适应性也很强, 也愿意扎根本村本社区。
三是培养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思维活跃,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富有创造力。
四是建立选拔优秀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的常态化机制。
目前,靖江市的后备干部锻炼培养还是停留在市管后备干部到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挂职锻炼, 群众工作团成员虽然也有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机关干部和村(社区)干部,但是基本还是停留在原有岗位,更多的是发挥联络作用,没有真正放到新的岗位去锻炼。
将镇(街道、园区、办事处)机关干部放到新的村(社区)干部岗位上去培养锻炼, 能够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基层一线,了解民情。
因此,要着眼于建立常态化机制,定期选派镇(街道、园区、 办事处)
后备干部脱产到村(社区)任职,并明确分管工作和任职年限,制定相应的考评激励机制,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个别工作长期落后、 矛盾比较突出、 没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村(社区),可从市级机关部门(单位)选派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或 “第一书记”,以帮助解决问题、发展经济。2. 拓宽成长上升通道。
一是探索实行公开招聘。
要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资历、职业等界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拿出一定数量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岗位,直接面向在职村(社区)干部和社会公开招聘。
对于录取人员,给予相应待遇,健全考核体系,对于年度考核均合格的在任职期满后可以续聘。
通过这样的举措, 给更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普通村(社区)干部以施展才华的平台, 给愿意扎根基层的优秀人才以进入村(社区)工作的机会。
二是加大轮岗交流力度。
村(社区)工作有其地域局限性,很多村(社区)干部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容易产生惰性,同时也不易于挖掘其潜力。
要积极探索开展以村(社区)“两委”副职干部为主的不定期轮岗交流, 让他们到不同的村(社区)工作,既能让其多方面得到锻炼, 也能为其提供更多的上升机会。3. 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要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 毕业回乡的大专中专毕业生培养成党员, 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 (社区)干部。
要采取村(社区)党组织推荐、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党(工)委考察、审批等办法,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提高村(社区)干部收入1. 健全保障机制, 提高经济待遇水平。
一是建立基本报酬逐年递增机制。
要逐步提高村级转移支付,提高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保障水平。
积极探索根据村(社区)“两委”正职任职年限按比例上浮基本报酬的做法。
如任现职时间 5 年以上的基本报酬上浮 10% , 8 年以上的上浮到 15%, 以 后 每 增 加 3 年 再 上 浮10% 。
对于村(社区)“两委”其他干部,在规定职数以内的,可以由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负担基本报党的建设21
9 / 2015酬,各村(社区)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配套。
二要构建合理的考核报酬体系。
按照优绩优酬原则,根据各村(社区)工作完成情况,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各项中心任务完成等情况, 按年终考核结果确定村(社区)干部考核报酬。
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原则上只负责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的考核,其他村(社区)干部由村(社区)“两委” 结合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确定相应系数,并按系数进行发放。
对于考核报酬,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可以设立上下限,不明确具体金额。
三要探索村(社区)干部享受“五险一金”制度。
在落实“五险”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通过镇村两级加大财政投入,努力实现村(社区)干部享受住房公积金全覆盖。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造血功能”。
一是落实奖励措施。
对于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给予政策上的适当倾斜, 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扶持。
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可提取集体经济收入年净增长部分的20% 作为经济效益报酬发放给村(社区)干部。
效益报酬分配方案必须由村(社区)“两委”班子会议讨论后,经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审核同意,报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等部门备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
二是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
要立足地理位置、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发展速度各不相同的实际, 鼓励村 (社区)采取“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办法,发展村(社区)集体经济,实现自身“造血”。
这方面靖江市已经有很多村(社区)做出了较好的成绩。
如靖江市的新桥镇德胜村, 通过土地流转“借鸡生蛋”,打造“德胜村”现代农业品牌;江阴 - 靖江工业园区五星村以沿江开发为契机, 利用废弃土地和零散地块“筑巢引凤”,陆续建起百余间门面房, 引来超市、餐饮、小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进驻; 城南园区北六村通过组建投资公司和物业股份合作社等实现滚动式发展; 西来镇丰产村通过盘活江边滩涂以及村里废弃地块, 填土平整后建设成化工企业区, 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等等。
要充分总结先进村(社区)的发展经验,引导更多的村(社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挖掘各类发展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开发、盘活资产、土地经营、招商引资、服务创收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努力走上自身“造血”的良性发展之路。(三)完善教育培训常态化机制,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能力水平一是摸清干部需求, 提高培训针对性。
要改变过去大而全、只“配菜”不“点菜”的培训形式,针对村(社区)干部的工作实际需要,让他们自己“点菜”,需什么、补什么,确保学以致用。二是创新方式方法, 提高培训实效性。
目前靖江市村(社区)干部培训基本是以集中听课、 以会代训为主。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分散自学、 实践锻炼、 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 并积极探索网络远程教学听课、手机短信和 APP 推送相关政策、理论知识,对村(社区)干部开展在职学历、 岗位素质、 任职资格等培训,加强村(社区)干部的能力素质教育。三是强化职业教育, 提高培训目的性。
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奖励力度,定期组织社会工作师考试培训,鼓励和支持村(社区)干部报考社会工作师。
同时,将持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村(社区)新进人员和后备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四)
严格考核, 定期评优评先,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一是加大考核力度, 打造优良队伍。
在坚持和完善原有的民主测评、实绩考核等制度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严格实绩考核,落实奖惩措施。
要加大考核力度,采取责任包干的方式,将压力层层传递,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与镇(街道、园区、办事处)党(工)委在年初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 负责本村本社区干部的管理, 考核情况与年终考评相挂钩。二是强化评优评先, 形成良性竞争。
要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村(社区)干部,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表彰。
通过表扬宣传先进,在村(社区)干部队伍中掀起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对于当年考核优秀的村(社区)干部适当上浮其考核报酬, 对于连续几年考核优秀等次的村(社区)干部,由所在镇(街道、园区、办事处)一次性给予奖金奖励,有条件的村(社区)可以进行配套。
考核等级要作为村(社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五)因地制宜,优化队伍结构,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受职数和村(社区)自身经济实力限制,目前各村(社区)干部数量差距较大、干部素质也参差不齐。
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有的村(社区)人手短缺、有的村(社区)队伍臃肿、干部无事可做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要根据村(社区)的工作实际和人口数量,配优配强队伍,并实行定岗定责。(作者单位:丁月琴 中共靖江市委农工办;成喆 中共靖江市委党校;宋晓栋 中共靖江市委组织部)【责任编辑:长弓】党的建设22
篇七: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
日 期: 2010- 07- 24作者简介: 钟江顺 ( 1979- ), 男, 浙江富阳人,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 杭州师范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杭州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以建德市为例钟江顺, 陈刚刚, 宋世福, 张觅(浙江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8)摘要: 选拔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 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做出 的又一 重大战 略决策, 对三农问题 的解决和基层党政干部的培养都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通过对建德市大学生村官 在农村现状的调查发现,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发挥了 积极的作 用 , 但在日 常 管理、 培训培 养、 成长成 才等方面 存在的 问题, 值得组织部门引 起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途径和手段加以改善、 解决。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现状调查; 思考中图分类号: D6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 4129(2010) 04- 0005- 04Investigation and R eflection on Status ofHangzhou Little V illageO fficial Take Jiande City as an ExampleZHONG Jiangshun, CHEN Ganggang, SONG Shifu, ZHANG M i(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8)Abstract : The selection of little village officialwho w illwork in village and community is anothermajor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 ittee for bu 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 which hasi 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solving the three agriculturalproblems and developing grassroots party and governm ent officials. Through status investigation of littlevillage official in rural areas of Jiande C it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little village official has playedpositive role in every ruralwork, but prob lems in the dailymanagemen, t training and cu ltivating, grow th andbecom ing talent and etc .are worth close attention from organization sectors and tak ing effective ways andmethods for i mprove m en.tKeywords : little village officia;l status investigation;reflection前 言杭州从 2007年开始已经连续组织招聘了三届大学生村官到村 (社区 )任职, 2007年和 2008年共招聘了 1566人, 占杭州社区和行政村总量的 53%以上。
对第一批村官来说, 三年期限即将届满, 他们在农村工作的如何? 组织部门对他们的管理、培训和培养如何? 今年上半年, 课题组对建德市的第一、二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现状进行了 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5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年第 4期专题研究
一、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现状此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工作内容、福利待遇、绩效考核、 管理规范、培训培养、 成长成才、 职业规划等。
调查显示,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 )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国家选拔农村工作人才的战略, 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 从中央到省市地方都非常重视。
但从大学生选择做村官初衷的调查情况 ( 64% 的人是冲着考研加分、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 60% 的人是为了 缓解目 前的就业压力, 77% 的人选择了届满后考公务员, 不足 39%的人打算延期服务农村, 28%的人是为了 自己的理想抱负服务三农 )可以看出, 他们中大多数人本身 没有扎根农村、 立足在农村发展的长远打算, 导致在实际农村工作开展过程中稍遇挫折就出现浅尝辄止的情况, 更有甚者刚到任就后悔当初选择。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大学生村官政策目 的与大学生村官们选择目 的存在差距, 政府宣传部门还需加强对村官政策的全面宣传, 对任职村官加大培训教育。村官们在农村实际工作的内容显示: 62% 的人在村里的工作是值班, 96% 的人做文字输入, 81%的人整理档案, 而真正参与村里大事的如村项目规划讨论的只有 32% 。
大部分仅是扮演
文秘 ! 的角色, 并非象有关媒体宣传和他们自己设想的那么美好, 期望值过高与现实情况的鲜明对比, 导致他们工作热情度不高, 影响他们对村官工作的正确认识。(二 )政策要求与实际运作相对滞后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 从当年新选聘录用的高校毕业生中确定的中组部选聘人员, 是中共正式党员的, 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 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 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 是共青团员的, 可以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 副书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 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 可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组织领导职务。
!从调查的 84名村官在农村的实际岗位安排情况来看 (含兼职 ): 85% 担任村主任助理, 69% 担任团支部副书记, 11% 担任团支部书记, 4% 担任书记助理, 大部分村官都有一些职务, 但还有 15% 左右的村官没有在相关岗位任职, 缺失了干事、 做事的平台, 这与上级组织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有一定出入。
村官 !到村任职时占64%的人在村级大会上进行宣布, 近 86% 的人有聘书或乡镇的正式文件, 基本上可以认为乡镇和村对 村官 !任职的重视程度不统一, 这也影响了村官们今后工作的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要下得去、待得住、 干得好、流得动、长得大, 这跟他们的能力水平和工作平台密不可分。
调查显示, 村官们任前均由组织部门统一组织培训, 但任职第一年里不到 50%的人有过乡镇组织的培训, 日常 88%的人是通过 QQ 交流, 不足 30% 的人参加过相关培训。
日 常培训交流的不足,对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培养、知识更新和成长影响很大。
在信息化、 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杭州还没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网络交流平台和属于村官们学习的网站。
另外, 调查也反映出村官们的福利待遇没有达到
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仅能维持自身 日 常简单的开销, 对他们有很多不稳定的影响, 导致思想不安定, 工作积极性不高。杭州大学生村官招聘从 2007年到 2010年已有三批, 第一批村官三年届满后的结果必将成为社会探讨的热点课题。
村官们通过招考、升学和留任, 将有大部分面临第二次择业。
从届满后打算的调查来看, 有 25% 的人选择了创业, 11%的人选择了 另找工作, 对这两部分人来说, 可能自己已有打算和规划, 但对招考和升学不成的大部分村官来说, 未来存在的问题会更大。
调查中也发现, 村官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这些方面的关注度和有效资源远低于在校大学生, 而这些对届满村官们的第二次择业指导凸显重要, 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村官培养政策的贯彻成效。(三 )考评内容与现实绩效很难对接目 前建德市对大学生村官尚未形成完整的考核制度, 即部分乡 镇对
村官 !考评借以民主测评和6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年第 4期专题研究
党员
三评!来实现, 而大部份乡 镇采用公务员干部考核办法
德、能、 勤、 绩、 廉!五方面对工作情况进行考评。
这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际内容如值班考勤、会议考勤、 民情日 记记录考核、 计划总结撰写考核、 调研文章考核、 创业立项考核、 组织培训等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考核及信息报送的实质内容很难进行区分。
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量化 (数字化 )考评制度、细则, 有利于组织部门的考察培养和更好的为大学生村官成才成长服务。二、建议与思考为了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流得动, 提高他们在当地干部群众中的满意度。
我们必须从农村工作实际出发, 从大学生村官现实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 强化管理、 规范培训、加强指导, 通过实实在在的基层锻炼增长才干、服务农村, 从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成才率, 把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成为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党政机关培养与储备来自 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一 )强化管理、搭建平台, 细化考核, 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提供机会为了使大学生村官进得来、 留得住、用得好, 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 关键在于管理。
从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由乡 镇和村借助产业发展、 农村民主管理、 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载体, 让村官们牵头发展一项主导产业, 建设一项新农村建设工程、办理一项信访案件等, 明确他们的岗位职责和主要任务, 通过出题目、 提要求, 交任务、 压担子提供村官们的办事平台, 创造条件让其参与村级事务的一些领导和管理, 比如主持村
两委会!、参与村民矛盾调解、参加招商引资等, 让他们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得到锤炼。
另一方面, 加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机制, 通过村官小组等团队建设来加强日常工作的自 我管理和自我造血能力。考核是一把双刃剑, 需要细化、量化。
这一方面能够促进大学生村官形成
学、比、赶、超 !的良好互动机制和提供组织选拔人才依据, 另一方面, 考核内容不能真实反映工作实际将达不到考核目 的也会引起村官抱怨, 不利于 以评促建!。
目 前建德市大学生村官考核方法和内容太笼统、 太含糊, 不适应大学生村官考核的具体实际, 应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 日 常动态和主要任务, 突出考核可比性。
一是考核内容看得见、具体化。
如组织引导帮扶、民情日 记、 定期汇报、 信息报送、 培训进步、 任务执行和活动出勤等。
二是考核目 标摸得着、可量化。
如作述职报告, 包括其政治素养、 思想状态、 工作业绩 (调研报告、 项目引进、 创业项目 运行和村民帮扶情况等 )和目 标总结等内容, 并根据不同等级可以定级加分, 数字化。
三是考核部门多样性、公正化。
围绕产业发展、 农村民主管理、基层党建等工作载体, 坚持实行县委组织部、乡 镇党委和村委联合考核, 附加
信任投票 !方式, 让群众来评价大学生村官, 考核过程中注重政策透明、 群众监督, 看他们是否真正融入了群众, 是否扎实开展了 工作, 是否赢得了群众满意。(二 )规范培训、推动交流, 深化培养, 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提供保障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像农民侍弄禾苗那样精心细致。
毕竟把大学生派下去, 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起来。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条件不成熟, 如
虽然有学历相对较高, 接受能力强等优势。
但由于实践工作经验缺乏, 人情世故历练少 (调查显示, 67. 5%村官是学校毕业后直接招聘到村里工作的 ) !, 故应注重对他们的培训、培养。一是强化帮带培训机制。
坚持领导联系制度与师徒帮带制度相结合, 实行当地县 (市 )级领导及乡 镇领导联系和村委会干部
师徒帮带制度 !, 通过当地领导干部联系和基层一线干部手把手的传、帮、带, 让大学生村官熟悉当地情况, 了解风土人情, 融入村民, 积累农村工作经验, 增强解决农村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达到在较短时间内转变角色。
二是坚持
乡 土化 !培训与
驻村培训 !相结合, 积极开展岗前培训, 组织大学生村官集中学习农村政策、农村法律法规、农业产业化知识、 农村实用技术、村务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和工作方法; 结合当地乡、 镇、村实际, 采取到先进村进行
驻村7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年第 4期专题研究
培训 !, 到社区
实地见习 !, 请经验丰富的农村和社区工作者传授工作经验, 请大学生
村官 !先进典型介绍体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二是提高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才率。
组织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培养,切不可
一派了之 !。
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所在村 (社区 )实际情况和大学生自 身特点, 给村官们安排一定的职务, 如村主任助理、团支部副书记、 村书记助理、村支部委员等进行实岗培养, 在安排工作时, 尽量考虑他们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方面的因素, 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让他们单独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 培养他们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提高他们在干部群众中的
满意率 !。
根据年度考核和平时工作表现, 挑选优秀分子充实到重要工作岗位加以锻炼, 表现突出的应提拔到村和社区领导班子中来。(三 )加强指导、优化服务, 引 导创业, 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坚持引导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培养与创新创业指导的和谐统一, 加强指导, 优化服务, 做好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的文章。
要让大学生村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带头创新、 主动创业, 以实际行动影响农民, 促进农民致富观念的转变, 提高他们在当地干部和村民心目 中的满意度, 让他们真正在所驻村拥有一种归属感, 在工作中拥有一种成就感、 认同感。
一是树立、 推广典型。
例如加大对建德市 4名大学生村官种植蓝莓创业的扶持力度, 把它培育成杭州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典型, 在全市加以宣传和推广。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官走自主创业之路, 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道路。
二是完善落实政策。
∀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 (试行 ) #的适用对象要从城市向农村延伸, 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向大学生村官延伸, 对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 符合条件的给予资金扶持。
同时, 大学生村官创业的, 要在工商、税收、项目 ...
推荐访问: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建设的思考 队伍建设 思考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