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分析4篇

时间:2022-10-26 17:10:03 浏览量:

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分析4篇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分析 广西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养老保障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与农村居民的现实利益,广西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分析4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分析4篇

篇一: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分析

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养老保障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与农村居民的现实利益,广西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这对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使得单靠家庭养老变得不现实,而1995开始实施的广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上出现了不少问题,西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选题的背景和相关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作了综述。第二章主要对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作了研究。第三章探讨了广西建国以后农村养老保障的三个阶段的历史发展进程,现在的现状是:家庭和土地养老为主要保障方式,“ 五保村”养老处在积极探索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停办业务。究其原因是:广西的农村经济落后,尊老观念弱化,非农化程度加深,政府经济支持不够。第四章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广西模式构建理念上,要求结合广西区情及农村社会经济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制。需要遵循政府承担主体责任、水平适度、循序渐进、公平效率与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构建“ 三层次四支柱” 的适合广西的模式,具体的方式方法是:巩固家庭养老,提升农民经济水平,完善低保制度及五保村建设,构建广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因此必须重新构建广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基金;养老保障

 STU D Y O NTH E CU RR勘汀SITU ATIO N 』心『D CO U N TEI瑚EASU RES O FTH E O LD - AG E SECU TITY IN G U AN G XIRU I认L AREASABSTRACTO l d-age securi tyi n rural areas rel ated tol ong—termdevel opm entandthereal i tyi nterests of rural resi dents,Guangxi m ust sei ze theopportuni tyof“ W esternRegi on Devel opm ent” ,and‘ ‘ TheN orthern H arbor Econom i cZone’ ’ to accel erate thepaceof rural reform , establ i sh andi m provetheruralol d—age securi ty system , w hi chhaspracti caldevel opm entofG uangxi .W i th the econom i c and soci aldevel opm ent,the fam i l ybecom esm al l ,andtheagi ngof thepopul ati oni sgradual l y obvi ous,i ti s unreal i sti csi gni fi cance for thetorel y j ustandi m pl em entofol d—agei nsurance i n rural areas ofG uangxi w hi ch w ascarri ed out from1995,SOw e m ust to rebui l t theol d-age secuti tym odel ofG uangxi ,i norder ofprovi dereference for thegovem m entand rel i eve thedi sturb for the rural resi dents.Thechapterprefacesi gni fi cance of thetopi c,i trevi ew es the tel evantabroad.The secondchapteri s about rel atedconceptsand theori es of thesubjest.The tKrdchaptersecuri ty process of G uangxi .Thecurrentaged’ ’ and“ l and supportforaged” arem ai n formforaged.The vi l l agefor‘ ‘ Fi veguarantees’ ’ fam i l i esareexpl ori ng.Soci al ol d—agedi nsurance havebeenstoppedfor al ongti m e.Thereasongis:The econom i c of ruralofG uangxibackw ard.Theconceptsw eaki ng.The degreeof non—farmhave beenrei nforced.The reason i s:theeconom i c backw ardness i n rural areas ofG uangxi ,tow eakenrespectforthe ol dconcept,the degreeofnon—understandi ng,theG overnm ent has notenoughfi nanci alonfam i l y.Thereare a l ot ofprobl em si n thesystemdesi gnfi rsti stheaboutthebackground andat hom e andtheorytal k about the threestagesofruralol d—agestausi s:“ Fam i l y supportforareasi sofrespcti ngtheol daresupport.Thefi nanci alsupport fromthegovernm enti s3

 notenough.The fourthchapterbui l d theol d.agedm odel ofG uangxi ,w eshoul d thi nk about the si tuati onand the futuredevel opm ent.O pti m i zetheshoul d take the m ai nresponsi bi l i ty, thel evel shoul d beappropri ate,w eshoul d take i tstep by step,w eshoul d uni teand effi ci ency, ri ghtsand fouri s about how to sol ve theprobl em .W henw eresource al l ocati on· rhe 1Tl al npri nci pl esare:Thegovernm entthefai rand obl i gati ons.W henw epi l l ars m odel ,w e shoul d consol i datefor aged", andenhance the econorm c l eveli m provethe assi stance and the vi l l agefor“ fi ve guarantees” fam i l i es,construct the newtypeofconstructGuangxi ,S‘ " three.1evel“ fam i l y supportof farm ers,rural ol d- agei nsurance.Keyw ords:new type ofruralol d-age i nsurance;pensi onfunds;ol d- age securi ty4

 附件2: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侵权行为。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愿意承担由本声明而引起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锻嗡嗍知彳年乡月上>日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广西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研究生签名:旋属日期:矽吵年多月哆日导师签日期:矽哆年/月冲日I’

 1.导论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的农村工作角度和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以及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城乡差距加大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显得更为重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 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明确将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广西必需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广西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这对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等4项重要指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将有力地推动广西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它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n1。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广西深化农村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对解决广西的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广西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广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广西区党委九届六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围绕着把广西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战略目标,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把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上,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在经济发展中,要把民生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而在众多的民生问题中,涉及到全区3090万的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农民的

 切身利益,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到农村的长治久安。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正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协调城乡发展,为农村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第三,实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广西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必要措施。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规定,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以上时,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65岁及以上的为445万人,占9.5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26个百分点,而农村的老龄化状况比整体状况更严重,初步估计超过10%。而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的一代在未来十五年左右进入老龄阶段,人口老龄化状况将更加严重。要妥善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广西必须尽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第四,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能够保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广西的顺利落实。千百年来,“ 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在广西农村地区根深蒂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94万人,占38.54%,其中壮族人口为1518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4.57%,占常住人口的32.60%,计划生育政策在推行过程中遭遇到很大的阻力。除了观念上的因素外,归根结底是因为广西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对农民晚年生活的保障。一直以来,占全区人口66.38%的农村居民被排斥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外,1995年开始实施的县级农村养老保险方案已经宣告失败,农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不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很难将计划生育贯彻落实的。因此,广西应该尽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把广大农民纳入社会化养老制度中来,解除农民养老的顾虑,以保证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贯彻落实。如何解决广西农村社会的养老问题,是一个未解的重大难题,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因此,对广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理论研究,探索~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适应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最终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把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2

 1.2农村养老保障研究综述1.2.1国外农村养老保障的理论及实践“ 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社会保险的发展来看,对农业人口实行的社会保障一般要滞后于工业人口。主要是因为,社会保障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工业"n1由于不存在城乡二元分割,所以各国在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的时候,也没有单列农村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起了相应的涉及农业人口的养老保障制度,总括起来有以下几重类型: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以英国、瑞典为代表,其理论基础为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等发表的《社会保险和有关服务》报告。“ 该报告提出了社会保障的三大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将实施范围从贫困阶层扩大到所有公民;二是政府统一管理原则,通过国家收入再分配实施社会保障;三是根据需要的全面保障原则。’ ’口1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典,其对全体公民实施全民性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公共津贴,建立起了“ 从摇篮到坟墓’ ’ 的保障,被称作“ 福利国家的橱窗” 。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以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该模式强调权利义务对等,保险费用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负担,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在日本,“ 1961年国民年金正式实施,日本进入了“ 国民皆年金” 的时代,实现了“ 恩给” 到“ 国民皆年金” 的转变。1971年农民年金制度正式建立起来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充实、扩展,实现了双层年金结构:第一层次为国民年金制度,是全体国民强制性加入的基础养老金,确保了“ 国民皆年金” ,基础养老金为公助性保障,主要体现了公平性;第二层次为农民根据自己土地经营、收入状况自愿参加的互助性保障,是国民年金的重要补充,农民年金被定性为政策性年金,缩小了农民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年金水平的差距"H 1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公积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由劳资双方共同支付,记入个人名下,政府确保偿付和支付利息的个人储蓄积累形式。新加坡是该制度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制度要求“ 每个雇员,不论是否为本国公民,凡在新加坡有薪金收入的,都必须参加;并从1992年7月1日起要求自雇人士也必须参加其中。"啼1农民以自雇身份加入公积金制度,从而实现了社会保障对农业人口的覆盖。1.2.2国内研究现状农村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速度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老龄化逐渐凸显。国家把三农问题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来抓,在农村...

篇二: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分析

农村养老现状调查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摘要:青州市在迈入 21 世纪的同时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 2011 年底农村老龄年龄不小于 60 岁人口总数占到了青州市人口总数的 11.3%因而关注老年人养老势在必行。我们的调查旨在弄清青州市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和各种模式下老龄人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 了解养老模式的差异和不同年代的农民养老意识的差异 从而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养老状况提供借鉴。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调查小组走访青州市统计局、老龄委和民政局了解到相关的人口数据和出台的养老政策 并走访青州市黄楼镇敬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和弥河镇、 王坟镇等十个乡镇的一些老年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采访其中年子女了解他们对现阶段赡养老人和未来自身养老的看法从而得出关于农村养老现状的相关结论。

 农村现行养老模式大体分为两种 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 而居住在敬老院的绝大多数为孤寡老人居住在家中的老人 95%以上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独居者甚少。尽管有新农保、高龄补贴和农村合作医疗等惠农政策子女仍旧觉得养老压力较大看病难、看病贵成为最大的压力来源。

 通过着重比较了两代人的养老观念 我们发现社会养老仍旧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绝大多数人倾向于与子女同住。

 此次调查主要意义在于 我们所了解到的状况将为青州市未来改善养老院生活条件、 完善农村养老体制尽到绵薄之力 有助于我们了解农民养老思想 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养老水平提供一定借鉴。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呼吁社会关爱老人呼吁在关注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关注其精神需求。

 摘要不要太长精简一下 关键词老龄化

 青州市农村养老

 居家养老

  社会养老 1 引言 从老龄委得来的资料显示 农村老年人口的数目在不断增大而就我们小组同学所见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孤寡老人生活困难衣食不足空巢老人精神孤独渴望亲情。而子女大多习惯了这样的现象并没有对老人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使子女意识到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了解两代人的代沟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我们认为此次的社会实践课题有现实意义。

 这次调研的创新之处在于 我们不仅仅着眼于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自己老年生活的看法我们也调查研究现正处于中年的农民关于养老的相关看法。另外我们更加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通过这些比较和了解希望为从村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方向借鉴更希望可以借此呼吁社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

 2 条件背景 2.1 经济状况 近几年来青州市的经济总量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 其中2008 年与 2009 年的全市生产总值(GDP)分别达到了 263.5 亿元与 303.6 亿元。青州市以举办"七博会"等各届花博会为契机在发展壮大花卉产业的同时发展以谭坊镇西瓜、弥河镇银瓜高柳镇、何官镇蔬菜为主业的农业产业在技术上给予农民无偿支持服务资金上鼓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积极扶持全市形成了西南山区生态旅游、山果基地东部花卉基地北部蔬菜基地的农业发展大格局。全市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突破 8000 元大关达8035 元远远超出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 2000 元。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与农民人均收入的大幅提升对于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最为有力的物质保障。

 2.2 政策保障 2.2.1 养老保险 青州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为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潍坊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青州市研究出台了《青州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从 2011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参保范围、缴费年龄、缴费标准、养老保险待遇等方面。其中养老保险待遇规定年满 60 周岁、按规定缴费且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1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全部账户积累总额除以 139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 55 元(我市启动时暂执行 30 元年底前达到 55 元)。新农保实施时已年满 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不需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按规定参保缴费。

 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新农保参保 35万人,完成参保计划的95%,收缴新农保基金 6675万元,为 10 万名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养老金。

 2.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看病难一直是农村养老的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青州市大力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根据青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印发的 《青州市 2011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2011 年农民缴纳标准为每人 50 元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 200 元 以后每年参照上年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情况调整筹资标准 并且政府将对农村五保户、贫困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医疗救助。除此以外政府还将福利彩票留成基金的 5和社会捐助资金建立"大病救助"基金用于正常报销补偿后负担仍然过重并致贫的农户补偿。而补偿标准也有了大幅提高 1、在定点村卫生所、卫生院发生的门诊可补偿费用按 40%补偿其中实行零加成的基本药物提高到 50%每人每年封顶线 200 元。

 2、在一级及以上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可补偿费用 设定不同的起付线和补偿比例。

 1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 100 元起付线以上部分报销 80%其中实行零加成的基本药物提高到 90%。

 2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 400元401-5000 元部分报销 70%5001-10000 元部分报销 75%10001 元以上部分报销 80%。

 3上转到青州市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 1000 元起付线以上部分报销 50%。

 除此以外还有精神病、中医药费用、合法住院分娩等各项其他费用补偿总封顶线达到 10 万元。

 3 精神文化 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农村养老事业中愈来愈引发关注和急需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 青州全市的文化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已连续多年被评为 “全国文化先进县”文化站、文化大院建设整体推进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开展了中国青州 东夷文化艺术节、新春文化艺术节、花博会文化艺术节等“十大文化品牌”活动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晚会等专题文艺晚会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开设声乐、舞蹈、二胡等辅导项目十余项培养了大量各类文化、文艺人才。同时也针对养老事业开展了大量精神文化活动成功承办了第三届中华孝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论坛暨孝老爱亲大讲堂 建设了全国首家孝文化教育园和王坟镇侯王村孝文化广场 并成功举办了两届青州 王坟孝文化艺术节和晨宇杯第二届“孝感青州市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 组织老年门球和台球等各项比赛 举行各种歌舞晚会和京剧晚会等。

 4 调研现状 经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 青州市的农村养老主要分为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两部分。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仍居住在自己家中其中包括单独居住跟随某一固定子女居住以及轮流居住在各个子女家中 主要靠子女供养和自己多年的积蓄生活。社会养老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集中供养主要是老人住在公立敬老院分散供养是政府救济三无老人无儿无女无经济收入无工作能力 给其资金资助。以下本文将主要从发展规模、 生活状况以及子女或社会各界的看法三个方面对两种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具体描述。

 4.1 居家养老模式 4.1.1 发展规模 根据我们从青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得到的数据青州市现有老年人口144579 人其中农村老年人口 10337 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 71.5%占农村总人口的 16.2% 是全市养老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这其中居家养老的老人占据了绝大部分根据我们的初步估计达到了 95%以上。

 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抽取了十个不同乡镇的农村进行了走访调研 各村的情况基本一致在有一百户左右家庭的村庄中 进入敬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的老人基本不会超过五户。其原因主要在于参与社会养老的老年人基本上是无儿无女无经济收入无工作能力的三无老人 还有一小部分只有女儿的老人和子女忙于工作或常年在外无暇照顾的老人。而且在农村人们的观念仍比较保守他们普遍认为送老人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因此出于自身名誉及社会舆论考虑子女通常不会选择送老人去敬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当然部分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偏低老人生活状况远不如居家生活也是重要原因。

 4.1.2 生活状况 随着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没有太大太严重的问题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大部分老人生活地比较富足。大部分老人的收入主要来自子女的供养在农村子女一般会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和老人及自己生日等重要日子给老人零花钱。

 当然零花钱的多少取决于子女的经济实力、孝敬程度以及村风建设等各个方面。还有一部分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自己从事一些工作为自己赚取一部分收入 但这部分老人较少所占比例大概有 10%左右。除此以外政府部门对于农村养老也有一些补贴扶助政策根据青州市出台的《青州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60 周岁的老年人每月均可获得 55 元的基本养老金90 周岁至 99 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高龄补贴 50 元在重阳老人节各级领导还会走访看望老人们百岁老人每年可以拿到四千元以上的长寿补贴金及各种慰问品。

 然而 仍有极少数的老人仍要为吃饱穿暖而担心他们的子女或者经济实力太差或者极不孝顺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是特别罕见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毕竟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严重的甚至会触犯法律子女要承受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道德谴责甚至法律责任。

 4.1.3 精神生活 居家养老的老人在精神上一般自足、幸福。由于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眼前有很多子孙逢年过节有不少晚辈亲戚来看望拜访 而且可以每日与邻里的老人同村的老人见面、聊家常他们一般不会感到特别孤独。与社会养老的老人相比居家养老的老人明显比较自足、安逸、幸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普遍偏少 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

 文化基础设施太少各类文化活动匮乏而老人的参与积极性又未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虽然全市曾多次举办东夷文化艺术节、新春文化艺术节、花博会文化艺术节 以及送戏下乡、 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活动 但是覆盖面并不广 尤其是农村往往很难覆盖到 而且大多数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并不喜欢出行太远去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同时 我们注意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有女儿的老人普遍比没有女儿的老人过的富足、幸福女儿多的普遍比女儿少的过的富足幸福。这也许是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现在的普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女儿本身比儿子更孝顺、更贴心一点而在家庭当中女性一般掌管钱财而她们对自己的父母一般比对公婆更为孝顺甚至有人戏言这是个“丈母娘时代” 。

 4.1.4 子女观点 与此同时 我们还走访了许多中年子女向他们询问对于供养父母以及将来自身养老的问题。提及对父母的供养 绝大部分的子女认为自己应当承担主要赡养责任但也有低于 5%的子女认为自己对父母无太多赡养责任大部分的子女认为应该多陪陪父母但也有 25%左右的子女认为只要给了父母足够的生活费解决其温饱问题就足够了当谈到父母的精神生活时大部分的子女对此表示茫然只有不超过 20%的子女表示会跟父母一起看电视、逛庙会、看花博会等。

 当谈到自己将来如何养老时 有一半人表示会跟子女一起居住 有 25%左右的人选择将来独自居住 10%左右的人表示愿意考虑进各种公立或私立社会养老机构仍有一部分人表示要视将来子女及家庭的发展情况而定。值得注意的是当谈到将来的养老资金来源时 有六七成中年子女表示会为自己储蓄足够的养老金 其中只有女儿的人所占的比例更大一些 而很大一部分有儿子的人则表示比较无奈因为既要帮儿子成家立业又要为自己储蓄养老金压力比较大在少数认为应当主要由子女赡养自己的人中一部分认为这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一部分则认为自己已经为子女付出了太多几乎用完了所有的积蓄单靠自己肯定没有办法拥有一个富足、幸福的晚年。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将会更注重这方面多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要比父辈们过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他们都表示最希望的还是子女孝顺能够多陪陪自己。

 4.2 养老院模式 4.2.1 发展规模

  青市入住各类养老院的农村老年人约有 1500 人左右仅占青州市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 1.5%。

 五保老人为公立敬老院主要人群。根据青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计2010年底 青州市农村五保老人共计 1871 位 对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养...

篇三: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分析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比较而言呈现落后状态, 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了促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的对策,旨在惠及更多的百姓。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现状 问题 对策

  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近现代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 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太小、 保障水平与覆盖面比较低、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缺失等,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促进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一、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我国的农村居民一直都采用家庭养老方式, 在我国进行土地改革之前, 土地收入是农民养老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土地资源有限, 人均土地占有量较少, 加上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土地都被工业或者房地产建设占用, 因此农民不再具有土地所有权, 导致农民养老金的来源受到一定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建设经过了几个阶段, 发展至今, 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仍然比较缓慢, 与农民老龄化现状完全不匹配。

 当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不能对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完善, 则会导致社会发展失衡, 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 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当前最常用的是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 其中对我国养老保险的筹资原则进行了规定, 即以个人缴费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给予政策支持。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一直践行这一原则,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由于地方政府的压

 力较大, 为了节约开支往往会缩小补助的比例, 使得农民成为养老保险的缴费主体, 对农民而言十分不公平, 也不利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的实现。

 (二)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支持不够。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 社会保障一般都是由政府筹资, 从而实现资源再分配。

 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则主要是由农民筹资, 大多数的保险基金都来源于农民, 因此并不能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2. 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不够。

 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对于城市而言还比较落后, 很多农民的生活支出与收入的比例较大, 由于生活比较拮据,因此购买养老保险的能力较低。

 与此同时, 由于传统家庭的养老观念在农民的思想中还比较顽固, 很多农民的思想不能快速转变, 因此导致很多农民不能完全理解各种养老保险政策的内涵, 对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的信任程度也不高。

 3. 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缺失。

 尽管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 但是当前发布的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较少,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使得很多地方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已经不能完全按照现有的政策方案进行, 导致很多地区都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 我国养老保险的整体管理效率较低。

 二、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

  由于当前很多农村养老金的来源依旧是农民, 农民自身的生活水平并不高, 导致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贡献较低。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改革农村养老金的来源, 加强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农民个人存入款作为个人养老账户的主要来源,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因此政府应该要推行更多的优惠政策,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让利、 让税等, 提升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信任度以及满意度。

 对于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 则可以通过政府结合社会力量筹集农村养老金, 对农民的生活进行保障。

 (二)

 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养老保险的认识

  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 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 从而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政府应该扮演重要的宣传角色, 为农民讲解各种农村保险的好处、 内涵等, 也可以借助媒

 体的力量, 对养老保险的各种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让农民能够明白社会养老保险对于个人保障的重要性, 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中。

 (三)

 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

  虽然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实际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工伤保险条例、 医疗保险条例、 失业保险条例等, 都是当前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对农民养老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较少, 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立法规范。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促进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 比如对于养老金的继承, 可以在《继承法》 中提及养老金继承的范围、法律责任等内容。

 同时要做到农民养老保险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 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有法可依。

 三、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不断改革, 农民养老保险最初的来源是土地收入,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土地收入变得越来越少, 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大。

 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支持不够、 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不足等,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 集中在法律法规的完善、 加大政府支持等方面, 改革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 促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郝新蔷, 黄颖, 孟宇微, 王坤, 李澍奇, 孙瑾.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0)

 .

 [2]许丁.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J]. 南昌大学, 2012(02)

 .

 [3]左菁.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河北法学, 2007(09)

 .

 [4]鲁晓明.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9)

 .

 作者简介:

 孙流(1976-), 女, 汉族, 本科, 经济师。

篇四: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分析

·农业·农民 2021.1B栏目编辑:王河涛 投稿邮箱:hexiesannong@126.comShehui zhili社会治理任婷瑛乡 村 振 兴 背 景 下农 村 养 老 问 题 与 对 策 探 究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农村人的养老问题,采取相应举措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本文在系统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基本内涵的基础上, 主要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适当的解决建议。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养老;信息平台;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来的, 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应对养老问题的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将新一轮我国农村养老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也为我国不断壮大养老产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以及破解养老发展难题提供了战略保障。

 本文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出发,在全面而详细审核我国农村养老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基本养老问题, 并提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解决对策, 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我国农村养老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步伐。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养老长期以来, 有关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对农村养老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农村养老服务研究也有新的趋势,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养老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上。(一)基本内涵关于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将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政府、家庭、社区等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 以此保障这些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

 关于对农村养老的界定,相关研究学者将其定义为“由社区、机构以及家庭等三部分构成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的具体事务主要涉及基本日常生活需要、心理咨询、文化教育、旅游休闲、法律传播等内容。(二)理论基础农村养老问题是一项关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学科的问题,其中研究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涉及利益主体多、敏感性较强,因此必须借助相应的理论指导才能有效保障研究的顺利进展。首先是福利经济学理论。

 自由、正义、幸福等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国民收入则是经济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民收入总量越大并且收入越平均那么福利就越大, 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其目的就是进一步缩小社会成员收入的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次是社会公平理论。

 社会公平要求保障社会成员的合理需求和正当利益, 社会保障主要以“法”的形式,通过调节和弥补市场缺陷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分担”的原则保障年老群体是重要体现。

 最后是制度变迁理论。

 从一种制度安排转变为另一种制度安排就是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要求在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下, 对其中一部分人提高福利的同时不降低其他人的收益, 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在最大限度内达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的良好秩序。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人口老龄化是 21 世纪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处于 60 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 65 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据科学预测,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 30%。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农村的生活环境较为恶劣,老年人以体力劳动为主、身体状况差、收入较低,因此“未富先老”将成为农村地区的突出现象。养老的重点和核心都在农村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养老的突破口。

 然而,中国农村养老制度相对落后、养老服务设施配备不足、保障标准较低,经济养老现象依然较为突出。

 另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在资金15万方数据

 农村·农业·农民 2021.1B投入、场地、人员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也存在较大的解决难度。

 基于此,中国养老问题的解决重心应放在农村地区。三、 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时代思考“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稳定和安居乐业, 从乡村振兴的研究视角出发,不断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点, 同时也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举措, 以下基本措施是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时代性思考。(一)加强对农村地区养老信息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智慧养老主要就是利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起全面的面向家庭、 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等的信息服务平台, 从而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便利化的养老基础服务。

 专业化的养老信息平台主要用于记录老年人的全面身体信息,比如身体状况、年龄、子女情况等, 这有助于管理机构全面了解老年人群体的基本信息。

 与此同时,在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断下降的同时,将智慧养老服务与健康产业相结合, 为老年人提供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测、健康咨询服务和养生服务,推进“线上 + 线下”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基本事项:将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养老模式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政府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养老网络服务平台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服务设施建设的精准性和反馈的及时性, 促进老年人群体利益诉求的完整表达。(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农村医疗配套服务设施方面, 构建全面的医疗信息网络系统、将应急救助服务延伸到每家每户,确保实时守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针对农村地区建设不同层级的药店、 医疗诊所、 康复理疗等多种医疗服务场所,以此满足老年人群体的不同医疗需求;质优价廉的养老机构比如养老院依然是农村养老建设的薄弱之处,当地政府部门应结合其发展现状,通过划拨专项资金、加大对养老院的资金建设投入,同时允许特许、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对养老机构的运营进行一系列的补贴政策。

 在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积极为老年人配备食堂超市、银行、快递服务站等基础服务设施,尽量保证老年人群体水、电、网等设施的全面覆盖;在安全保障设施建设方面, 在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及时增添轮椅、拐杖等工具,同时在有利出口及时增加安全通道等,以此保障老年人在紧急状态下的安全疏散。(三)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首先是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下的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主要产生于乡村治理和养老困境的双重压力之下,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村集体和相关组织以及个人多方面,村民自治是它的本质所在。

 该养老模式可以具体划分为群众自发式的互助养老模式、 能人带动型的互助养老模式以及干部领导下的养老模式, 在政府的介入下该养老模式逐渐转变为较为规范性的养老模式。

 其次是居家养老模式。

 该模式主要由社会组织和村集体组织实施,村民个人缴费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其服务内容包含理发、体检、日常走访、紧急救助等多种事项。

 最后是针对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

 一些地区结合老年医学、社会工作以及护理学等三个专业学科,广泛聚焦空巢老人的居住地区, 主要向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文体娱乐、以养护专业等服务。

 总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与良好家风,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持续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提升农村老人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四、结 语综上所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 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乡村振兴战略” 的提出便是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细化, 同时这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举措。面对农村的基本养老问题,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对农村地区养老信息平台的建设, 积极推进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等措施,有助于把我国农村养老事业建设得更加有成效。参考文献:[1]曲顺兰,王雪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研究新趋势[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02):26-35.[2]杜鹏,王永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应对[J].河北学刊,2019(04):172-184.[3]卫微微.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 基于晋南两村的调查[D].太原:山西大学,2019,06.

 (作者系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S hehui zhili 社会治理16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分析 养老 现状分析 农村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