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监管工作调研报告6篇招投标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招标投标行业现状和发展的调研报告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秘书处华东、中南调研组 为了进一步调研我国招标投标行业发展现状,深入探讨目前招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招投标监管工作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招投标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招标投标行业现状和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秘书处华东、中南调研组
为了进一步调研我国招标投标行业发展现状,深入探讨目前招标投标制度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市场各方主体对于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索招标投标行业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健康、科学发展的途径,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秘书处华东调研组于 2010 年 9 月 25 日至 10 月 18 日赴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山东等 7 个省、直辖市,通过座谈讨论和书面问卷两种调研方式,与 170 余家单位就招标投标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调研地区的发展改革部门、招标投标监管部门、有关协会组织以及会员单位等为圆满完成本次调研工作认真反映实际情况,积极建言献策,给予了很好的配合和支持。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调研报告没有全面总结招标投标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根据招标投标调研的基本情况,集中针对招标投标行业中有关招标代理、投标资格审查、评标方法运用、评标专家、虚假招标与串标围标等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五个方面现象、问题、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提出了促进行业健康、科学发展的五项对策建议。尽管报告缺乏系统、深入和重点的分析研究,甚至有片面认识,但是,我们仍然期望对招标投标行业未来科学发展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咨询参考价值,并非常期望所有热心关注行业发展的同仁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对本报告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之得到不断的完善。
一、招标投标行业现状分析
(一)招标代理市场现状
招标代理机构为推动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招标投标制度的广泛、深入运用,招标代理机构的数量规模和服务领域也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招标代理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无序竞争的状况也日趋严重,对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全行业十分关切和忧虑的问题。
1、招标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规模低水平扩张
根据 88 家招标代理服务机构调研反馈的所有制形式统计,国有独资企业比例达26.51%、事业单位达 8.43%、有限和股份制企业达 48.19%、民营企业达 14.46%。许
多招标代理机构尚未完成改制脱钩,与行业主管部门或国有企业集团仍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这一状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招标代理机构依法代理服务的公正和效率。
目前,招标代理机构的数量规模迅速扩张,大约已有 6000 家。其中,规模小的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只有 10 多人,年招标代理标的金额仅几十万元,规模大的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有近 200 多人,全年招标代理金额上亿元。据 88 家招标代理机构提供的有效数据统计,年收入 5000 万元以上的招标代理机构共有 6 家占 14.63%,每家平均完成招标代理标的金额 97.3 亿元,合计占 28.49%;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企业人员的 24.91%,初级职称和无技术职称的人员占 22.9%,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员达 28.75%,5 年以下从业人员达 26%,且职业和岗位流动变换频繁。这些情况说明招标代理机构数量虽然迅速扩张,但是单个规模普遍还比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且从业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职业素质亟待提高。
88 家招标代理机构 2009 年人员构成统计分析
类别 汇总 甲级以下 甲级 比例( %)
— 37.6 37.07 72.5 27.5 52.43 24.85 22.72 25.57 合计 比例( %)
小计 比例( %)
小计 总人数 10 年以上 5 年以上 本科以上 大专及以下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初级和无职称 招标师 2678 — 191 — 2487 987 36.86 52 27.23 935 997 37.23 75 39.27 922 1908 71.25 105 54.98 1803 770 28.75 86 45.03 684 1398 52.2 94 49.21 1304 667 24.91 49 25.65 618 613 22.89 48 25.13 565 653 24.38 17 8.9 636
招标代理机构规模和从业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职业自律意识薄弱的情况严重制约了招标代理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并将制约招标投标行业的长远、持续发展。一些招标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没有任何招标投标专业基础和必要的培训学习就上岗,规则不明,盲目操作,失误不断,编制招标文件依葫芦画瓢,生搬硬
套,漏洞百出;有的招标代理从业人员甚至缺乏诚信守法的基本职业自律意识,无视公共利益和招标人利益,放任和参与串标、围标等违法违规活动。
2、招标代理服务恶性竞争与垄断经营同时并存
调研发现,目前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的低价恶性竞争与垄断经营同时并存,两极分化严重。由于招标代理机构规模的过度扩张和一些招标人“重代理费用,轻服务质量;重结果如意,轻程序合法”的片面要求,造成招标代理市场恶性竞争严重。招标代理收费按国家规定标准可以上下浮动 20%,但是,据调研数据统计,2009 年88 家招标代理机构实际平均收费率约为 0.42%,只有国家标准的 38.5%左右。少数招标代理机构甚至以“零收费”方式竞争招标代理业务,然后,以非法方式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根据 88 家招标代理机构中有效的工程招标代理数据统计, 2009 年比 2007 年的平均年收入增加 28.24%,但是平均盈利率却从 12.90%下降到 12.65%,下降了 0.25%。
88 家招标代理机构 2009 年平均收入情况表 招标代理服务招标标的金额 代理平均收 代理费盈利率 年份
服务类别 费 (万元)
(万元)
工程 2007 货物 服务 工程 2008 货物 服务 工程 2009 货物 服务 681.635 824.796 250.265 734.859 883.836 282.959 874.134 794.109 312.709 138970.7359 230199.8568 68163.1633 155720.0580 224328.0929 68163.5627 241153.3250 197035.0881 32677.9462 0.49 0.36 0.37 0.47 0.39 0.42 0.36 0.40 0.96 12.90% 8.88% 12.69% 12.33% 9.62% 10.31% 12.65% 8.77% 12.53% 费率(%)
(%)
与此同时,某些政府部门、垄断行业或企业集团自己建立一家或少数几家集中招标代理机构,相当于招标人的专职专业化自行招标机构,招标人与代理人关系简单,容易配合,招标代理业务没有市场竞争,其代理服务费用基本按国家标准收取,旱涝保收,但可能影响招标代理的公正性和服务效率、水平的不断提高。
造成招标代理市场恶性竞争和垄断经营同时并存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和地方条块分割市场,开放、公平的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招标代理机构缺乏以招标投标职
业准入资格为基础的统一和严格的准入标准;政府审批市场准入,却管不了市场退出,导致招标代理机构准入容易,退出困难,优者胜不了,劣者淘不了。一方面,新的招标代理机构源源不断进入市场分摊招标代理业务份额,另一方面,已有的招标代理机构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没有提高,招标代理机构处在低水平层次上无限扩张,难以调整结构和优化发展。
招标代理市场的无序竞争状况导致招标代理机构为了维护和晋升资格以及承接代理项目,不得不投入过多资源处理与政府部门及招标人的关系,且企业经营支出不断上升,盈利率不断下降,以致无力也无心关注企业自身建设,企业对专业管理力量和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留不住,职业素质下降,代理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降低,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更为严重的是,招标代理机构依靠不正当方式承揽代理项目和获取费用,必然造成过度迎合和迁就招标人,丧失依法、客观、公正的应有作用,甚至从事串标、围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招标代理机构从事不法行为的根源大多数来自于招标人的非法要求。
3、招标代理服务机构需要向多元化服务发展
政府或行业在传统计划经济年代组建的招标代理机构主要依靠行政授权或强制性规定获得招标代理业务,而不是依靠市场竞争承接招标代理业务。受其影响,目前许多招标代理机构为项目招标人服务的理念及其服务方式仍然有待于转变;同时,受职业素质和恶性竞争两方面的影响,现在招标代理服务往往重程序,轻结果,服务内容单一,缺乏拓展全过程系统服务的能力。招标前不能为招标人策划制定合理的招标方案,招标后无力配合招标人承担合同管理。这些都使招标人和社会公众对招标代理服务的定位、作用及其优越性产生了相当大的误解。
近年来,随着招标项目实施全过程系统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和招标代理业务市场的竞争发展,单一的招标代理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促使招标代理机构开拓其他服务内容,并对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喜的是,现在同时具有工程招标和机电设备国际招标、政府采购以及工程项目评估、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服务资格能力的咨询企业越来越多。据 88 家招标代理机构的有效数据统计,2009 年,同时具有两项以上服务资格能力的企业占了 75%,招标代理服务人员占总人数的 46%,而其他咨询服务人员数量已经超过招标代理人员,达到总人数的54%,而且,其他咨询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经从 2007 年的 36.36%提高到 2009年的 43.26%。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部分招标代理机构业务范围向其他领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对招标代理市场无序竞争的现状失去了信心,继而产生了逐步放弃招标代理服务业务,转向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咨询业务甚至其他高利润行业的意向。这就提示我们,规范招标代理市场秩序对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88 家招标代理机构 2009 年专业人员结构分析
类别 总计 总表 比例( %)
甲级以下 甲级 比例( %)
总计 比例( %)
总计 总人数 5880
614
5266
招标代理人数 2678 46 191 31 2487 47 咨询 368 6 77 13 291 6 其他专业 监理 2219 38 137 22 2082 40 造价 773 13 145 24 628 12 其他 555 9 104 17 451 9
(二)投标资格审查办法运用现状
投标资格审查是招标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要求的首要环节,其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招标投标的效率和成败。实践中普遍运用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
两种投标资格审查办法。根据调研的有效数据统计,工程类招标项目运用资格预审方法占 41.10%、资格后审方法占 58.90%;货物类招标项目运用资格预审方法占35.91%、资格后审方法占 64.09%;服务类招标项目运用资格预审方法占 38.16%、资格后审方法占 61.84%。近期,许多地区和部门为了有效遏制串标、围标现象,工程招标项目运用资格后审方法的比例显著增加。但是,投标资格审查实践中存在的下列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投标资格预审和后审存在的共同问题
(1)投标资格审查缺乏分类的指导性实施细则和技术标准。
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要求投标资格审查中应该公平对待投标申请人。但是,实践中,往往因为缺乏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并及时调整分类招标项目资格审查的实施规则和技术标准,招标主体既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法律界限,又给了其随意设置投标资格条件的空间,以致在各种不正当利益驱动下,投标资格条件设置和评审中各种歧视、排斥和保护潜在投标人的违法违规现象比较严重。
许多政府主管部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纷纷制定出台了一些有关投标资格审查的实施管理办法,由此又形成了一些新的弊端。首先,条块分割的各级政府管理办法不同程度地带有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痕迹,而且各项办法相互不一致,招标人无所适从,同时又导致许多民事行为与民事争议毫无必要地转化成为行政行为和行政争议;其次,政府统一管理办法往往不分项目类别和规模标准,忽视招标项目技术经济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差别,从而降低了投标资格审查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同时,政府现行审批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已经显现出较多弊病,与投标资格审查办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不协调,迫切需要探索改革。
(2)招标投标主体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滞后。目前,因缺乏全面、客观、公开、动态反映投标人的要素资源、技术、管理、业绩、信誉等资格能力的统一信息服务系统,以致投标资格评审往往缺乏来自于市场反馈的真实可靠信息支撑,只能依赖投标申请人自己提供的资料以及资格评审人员的主观随意判断,从而常常失去应有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因评审信息失实,导致投诉处理和调查核实增多,大大增加了投标资格评审的费用和时间。
(3)设置倾向性资格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招标人由于自律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往往在招标文件或投标资格预审文件中设置不符合招标项目实际需要的歧视性或倾向性的资质、业绩条件和技术指标,并据此在资格评审中限制和排斥一部分有竞争能力的潜在投标人,保护本地区、本系统潜在投标人,甚至为中意投标人量身定制投标资格标准。
(4)招标投标行政监督不力。目前,招标投标因受政企关联、监督管理合一、招标监督与合同履行监督分离的体制现状制约以及行政调查处理的力量、方式、手段、信息来源的限制,对招标投标主体各种违法行为惩罚普遍比较软弱,削弱了行政监督的威慑力和约束力,从而导致投标资格审查中伪造虚假资格、业绩、信誉以及串标的现象屡禁不止。
2、投标资格预审存在的问题
投标资格预审可以针对招标项目的特点需要,对投标资格申请人的资质、业绩、人员素质、技术管理水平、财务、信誉等设置科学合理的合格标准,并据此预选投标人,以保证招标投标在具有合格和同等竞争能力的投标人之间竞争,提高招标投标的竞争效率和评标工作效率,避免盲目过度竞争,并降低招标投标的社会成本。但是,投标资格预审实践中还存在下列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1)串标行为有了可乘之机。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通过记名方式公开出售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并公开组织现场...
篇二:招投标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开展具体化常态化监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必须突出政治考量,从政治角度出发查找问题,及时校准偏差。日前,**省**市纪委监委课题组对具体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进行调研。
一、实践探索 (一)聚焦“两个维护”,坚守政治监督根本定位。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紧跟党**部署要求,围绕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达产、打好三大攻坚战、基本民生保障,紧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政治监督,通过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人防系统腐败专项治理、公共资源暨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深挖苗头性、倾向性政治问题,严肃查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坚决不到位,贯彻党**决策部署空泛表态、浮在表面、应景造势等问题。
(二)整合“四项监督”,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统筹开展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加强资源互享、信息互通、工作互动、成果互用,确保政治监督协同高效。切实担起政治责任,把政治监督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全过程、各方面,优先处置反映政治方面的问题线索,切实加大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政治监督员作用,精准发现派驻单位涉及党的政治建设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政治建设的意见建议。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注重用政治眼光发现问题,从政治高度研判问题,对被巡察党组织进行全面政治体检。
(三)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压力层层传导。依托党风政风信息化监督平台,对各乡镇、市直单位落实“两个责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遵守党规党纪、“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落实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精准查找政治偏差,量化评估政治生态状况。聚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监督,坚决纠正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经常、不规范问题。同时,建立“市乡联动、片区协作”工作机制,切实
发挥基层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的组织优势、力量优势,切实把政治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
(四)主动靠前监督,及时有效校正政治偏差。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主动监督、靠前监督,克服把政治监督局限于事后查处上,推进监督关口前移。把政治监督融入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健全谈话函询抽查核实等制度,提高谈话函询质量,有效维护政治监督严肃性。对监督检查发现的一般性问题及时通过谈话提醒、警示谈话、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等方式咬耳扯袖,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及时纠正政治偏差。针对巡察监督、派驻监督发现的政治问题,以钉钉子精神督促指导相关地区部门单位及时抓好整改,深化政治监督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高度不够。对强化政治监督理解不透彻、不深入,政治监督泛化、简单化,认为政治监督抽象,没有具体内容,笼统地认为政治监督就是从政治上进行监督,仅仅把政治监督等同于发现和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没有做到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来看待,定位不精准、把握不到位。
(二)方式方法不足。政治监督的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听汇报、找谈话、看台账、搞测评等常规途径,精准查找问题线索的能力不足,有效解决政治立场问题研究不够,政治生态画像不够精准。同时,受限于信息化、技术化水平,“四项监督”统筹衔接不够,缺乏协作配合,没有扭住关键点,发现问题不及时、不全面。
(三)甄别能力不强。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政治敏锐性不高、鉴别力不够,没有从深层次区分政治问题和工作问题,开展监督习惯就事论事,看不到背后隐藏的政治问题,较少发现和提出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线索,查处和通报力度不大。
三、对策建议 (一)把握政治监督方向。把督促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实际,坚持把政治监督融入管党治党全局考虑,紧跟党**关于当前形势的最新判断和最新部署要求,围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
济社会发展,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强监督保障执行,推动各级党组织抓紧抓实抓细抗疫情、稳经济、谋发展各项工作,督促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
(二)延伸政治监督触角。探索“四项监督”统筹衔接的有效途径,有效发挥好各个政治监督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找准政治监督切入点和着力点,透过业务看政治,从细微中发现业务问题背后隐藏的政治风险、政治隐患,及时纠正政治偏差。压实“两个责任”,将开展政治监督内容细化为具体条目,融入责任清单,督促各级党委(党组)落实好《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推动三个责任贯通协同一体落实。
(三)精准甄别政治问题。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与政治监督相关的业务培训、学习交流,把监督什么、如何监督作为学习的重点任务,不断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思维和大局视野,切实增强开展政治监督的思想自觉和能力水平。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融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问责追责、巡视巡察等各方面和全过程,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和斗争本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精准识别政治问题、纠正政治偏差能力。
深化政治监督效果。加强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强化以案促改政治效果,认真分析发案原因、深挖违纪人员思想根源,深刻剖析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政治立场动摇的根本原因,以案为鉴,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深化政治监督效果。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深挖腐败背后的政治根源,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督促各级党组织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培育良好党内政治生态。
篇三:招投标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投标工作调研报告范本当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建筑行业日渐繁荣建筑市场竞争也渐趋激烈随着有形建筑市场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工程招投标已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但是在近年来在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频频发生违法行为使招投标这一“阳光作业”出现了“暗箱操作”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工程在招投标阶段“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剥夺了潜在投标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给一些腐败的分子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沃土建筑市场经过多次整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违规行为从公开到隐蔽从个别人“一锤定音”到整个招投标过程不正当的“系列操作”形成了程序上貌似合法而实质上渗透着腐败这种状况不予以整治危害性更大将使建筑市场处于非良性竞争状态严重危害行业的健康发展且毒害党风和社会风气据有关资料介绍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发生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例 85%的发生在工程的招投标承揽阶段由此可见工程招投标日益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部位为此经过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渑池实际我们对当前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当前招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在招投标程序上找漏洞
1、用招标书赚钱招标单位工程招标投标单位购买标书就要付给招标单位一定数额的所谓工本费并明确规定不论中标与否一概不退个别地方投标者甚至还要付给地方建筑主管部门一定数额的所费
建筑管理费这样如果参加投标企业较多有关单位就会有一笔较为可观的收入
2
招标文件上暗做手脚量身定做制定倾向性条款为意向的投标单位开绿灯;或是提高招标资格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以利其意向投标单位;或是要求参加投标企业提供巨额保证金以巨额保证金吓退不知内幕的潜在对手
3、订立不合理合同按照有关规定签定符合要求的表面合同应付有关部门检查背地里又按事先约定与承包商签订了一份具有真正的约束力的实际合同把利润较大的部分回收另行分包或订立苛刻条款签订合同的单位如不答应招标单位这种“不合理合同”就无法获得此项工程承包商只好委曲求全
(二)在操作空间上找机会
1、出圈企业重复来如招标单位或招投标管理部门有意让某企业中标将工程划为几个标段招标其中第一标段某投标企业在开标公布标底时已高标出圈招标单位或招投标管理部门又可操纵评委以复核报价等非招标程序让其中标
2、明招暗定招标单位或招投标管理部门经过资格预审确定几家投标单位组织了庞大的团队对拟参加投标单位进行考察个别投标单位兴师动众热情接待花费大量钱财而实际上在考察前招标单位或招投标管理部门就已经确定了一家意向单位并根据意向单位的企业
特点就获奖情况、报价及施工技术方案等关键要素为其设置评标程序及评标办法
3、肢解项目标段按照规定造价 50 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必须招标 50 万元以下的工程可直接发包有些单位为了逃避招投标程序经常把造价 50 万元以上的工程进行分拆或肢解从而达到指定施工单位的目的而招投标管理部门在审核报建单位的工程造价时只根据报建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备案缺少严格的审核把关
(三)在监督过程中上钻空子
1、“公开评标”不公开在招标过程中不是在竞标单位报价之后、评委评标前公布经审定的标底而是评委评标后宣布中标者时才公布标底使各投标单位弄不清楚这是评标前已审定的标底呢还是在评标过程中已调整过的标底
2、假借资质参与竞争《招投标法》明确规定不得假借资质或以他人名义参与招投标报名但在实际报名和资格审查过程中招投标中心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审核过程中也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致使假借资质、以他人名义报名的现象时有发生
3、后续监管无人负责当前招投标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一种重场内管理、轻后续监督的现象后续监管不到位既有思想上不重视、人手不足的原因更有体制上的原因施工队伍的年检和日常管理属建设主管部门因此招投标办和建设主管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使得招投标管理的后续监督工作出现真空一些本可以通过后续检查
发现的问题比如借资质的问题如非法转包、擅自变更合同等等未能得到及时的揭露和纠正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招投标领域产生腐败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的考验以权谋私违规参与招投标活动二是招标投标的法制还不完善《招标投标法》对招标投标的一些环节缺乏强制性规定尤其对资格预审和评标等关键环节规定过粗标底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明确存在一些可以人为调控的因素如利用资格预审排斥其他潜在投标人入围利用评标办法中的人为因素操纵评标结果或控制中标单位三是业主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招标投标法》给予业主的权力过大对其缺少责任约束和追究制度四是工程招标投标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的人员配备不足使招标投标监管难以到位五是招标投标管理、监督体制没有理顺我国现行招标投标管理体制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管由多个部门负责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容易引发矛盾和相互推卸责任造成监管不力六是招投标市场不够健全规范招投标市场的信息服务、场所服务、集中办公服务等基本功能还不健全相关的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些都制约了招投标市场对遏制腐败行为作用的发挥七是立法有缺陷投机者为了小团体利益或个人目的钻法律和规定的空子甚至是受贿搞不正当竞争但主要的、关键的原因还是竞标人的不良行为在起作用
三、解决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实施有效监督一是健全监管机构加大工作力度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要充实力量认真履行职能针对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管,堵塞漏洞二是明确责任加强工程监管要进一步明确招投标办与建管部门的责任对招投标工作涉及最多的建设工程实施“两场联动”监督即招投标市场与建筑管理市场协调动作跟踪管理严防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出现转包、违法分包、违规变更设计等违法违规问题三是加强执法监察严查违法违规问题监察部门要实施驻场监督对招投标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要依纪依法从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以有力的执法监察保证招投标活动的规范运作
2、加强招投标中心建设规范招投标运作一是加强对招投标中心工作人员的法纪教育注重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其廉洁自律的意识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二是加强招投标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修定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人员管理调整充实专家评委库改进评标定标办法严格场内交易活动的程序使中心成为招标投标活动的有效载体
3、实行工程项目廉政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等组成廉政业绩评价小组对工程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廉政业绩情况进行调查评价主要考察廉政建设的职能机构是否建全监督制约机制是否有效有无贪污、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纪录等建立廉政档案并与其它业绩和资质评定挂钩考察结果作为招投标时评价投标方资格的依据对通过送礼行贿等到不正当手段揽取工程项
目的单位或个人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准参加有关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以从源头上净化工程建设市场环境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4、健全规章制度净化招投标市场一是建立对业主行为的监督制度对必须招标而未招标、将工程肢解发包等行为要严肃查处二建立信用档案完善廉政准入制度对有假借资质、违规挂靠、违规转包以及在招投标活动中有其它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人员列入黑名单使这些企业或人员在市场准入时受到限制以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廉政准入管理;三是建立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通过加强企业年检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注册等管理手段对达不到规定要求以及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坚决依法予以降级或清出建筑市场
5、把握好评委抽取及评审过程的环节评标专家人员作为招投标活动当事人对保证招投标活动能否公平、公正、公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招标活动能否顺利结束也在于评委的公正与否评标人员的集中过程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尽量缩短可能泄露专家名单的时间防止在人员集中时出现评标人员和投标单位联系串通的现象;评审过程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评委按照评标办法对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业主和项目代理人员及现场监督人员均不能对评委施加任何影响
6、加大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力度在严厉查处有关人员利用招投标受贿索贿的同时突出打击那些利用行贿等手段进行不不当竞标的单位和人员充分发挥职务犯罪预防机构的作用协调各职能部门
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建立起预防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此外应积极组织对《建筑法》、《招投标法》的宣传和培训结合个案预防对招投标从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全程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通过审查、评价、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健全事前、事中、事后预防制度努力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犯罪推进建筑市场法制化管理
招投标是市场竞争的一个环节具体实施贯穿整个市场管理全过程因此,各个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工程、建筑市场的管理,做好服务协同作战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篇四:招投标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公积金存款实行 招投标管理调研报告 ◎ 何欣华 长期以来,住房公积金存储的资金实行低利率政策 ,资金运作方式依靠行政资源 览置,远离市场规则,缺乏相关激励机制,成为商业银行竞相争取的长期低成本资金。造成管理机构资金分散运营,增值收益偏低,银行间无序竞争,廉政风险和监管难度 扣大。为破解住房公积金资金运作这一难题,按照201 4年初全省建设工作会议有关 精神及厅调研计划,2014年3 月底 ~4 月初,组织有关人员赴长沙和深圳两市住房公 积金管理 中心进行考察调研 ,同时对有关商业银行和住房公积金管理 中心进行书面调 研,对中央财政资金招标有关办法以及省财政资金商业银行存储的一些做法进行学习 借鉴,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实际综合分析,研究商讨,吸收了省级财政、人 民银行、 银监局等监管部门的意见,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 住 房公 积金存 款管理现状 ( 一 ) 住房公积金存款持续增加,资金量大 全省住房公积金存款余额201 4年与201 0年相比,四年间翻 了一番多,由21 9.7亿 元增加到 542.2亿元,增长 246.79%( 见图1 ) 。从存款总量看,加大对住房公积金存款 的管理 已成为监 管工作不可 回避 的 问题。
图l 陕西省住房公积金存款增长趋势图
( 二 ) 住房公积金存款 比例 高 住房公积金存款总量在持续增加的同时,存款 占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的比例也出 现上升势头。近 5年来,存款比例一直固化在50%以上。2014年未,住房公积金存款 占 到资金余额的56.85%( 见图2) 。
图2 陕西省住房公积金存款 比例变化趋势图 ( 三 ) 住房公积金存款银行和账户数量过多 2014年末,全省住房公积金系统受委托银行的数量最多为l 8家,最少为4家。独 立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最多的西安为379个,最少的杨凌也有 1 0个,合计达 780个。如 果将子账户包括在 内,总共达 1 l 85个。各住房公积金管委会的分散决策,造成受委托 银行数量与 “ 一个城 市不得超过两家” 的要求明显不符 ( 见表 1 ) 。
表 1 陕西省住房公积金委托银行数量及其资金账户一览表 委托银行数 银行账户数 ( 个 ) 序号 行政区域 ( 家 ) 无子账户的账户数 有子账户的账户数 1 西安 18 379 143 2 咸阳 12 85 39 3 铜川 7 19 9 4 宝鸡 l O 47 63 5 f胃南 5 14 136 6 商洛 6 34 92 7 安康 6 27 8 汉 中 6 557 9 延安 6 95 l 12 10 榆林 6 70 34 l 1 杨凌 4 10 合计 86 780 1l85 ( 四) 住房公积金存款利息对增值收益的影响明显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 中的一半以上来 自于存款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对全省住 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一些管理机构存款利率达不到最高值, 使全省增值收益率始终徘徊在 2%左右,影响了收益最大化。
( 五 ) 住房公积金存款管理过分依赖于行政手段 住房公积金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从程序上 由管理中心申请 ,住房公积金管委会 审议批准。实际上都由地方行政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决定,行政干预大,住房公积金保 值增值、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 “发挥市场配 置 资源 的决定 性作用” 这 一深化 改革 的总体 要求极 不适 应。
二 、住房公积金存款管理 面临的形势 ( 一 ) 金 融市场进 一步开放 多年来,住房公积金存贷款一直执行着全国统一的利率政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 的开放,执行多年的统一利率政策即将成为历史。201 2年6月,央行 《关于下调金融机 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通知 》,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至 基准利率的1.1 倍;201 4年 1 1 月,又将此扩大至 1.2倍,同时不再公布5年期定期存 款利率。201 5年2月,又将利率上浮空间扩大到 1.3倍 ;201 5年 5月,又将存款利率上 浮空间扩大到 1.5倍 ( 见表 2) 。金融机构 自主定价的空间进一步扩大,标志着存款利 率向市场化迈 出了一大步。今年 ,央行 “将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改革 所 需基础 条件 的成 熟程度 ,继续有序推进存 款利率 市场 化” ,推 出面 向企 业和个人 的大 额存单。大量理财产品不断涌入金融市场 ,必将快速推动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随着 利率市场化的步步临近,住房公积金运营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表 2 近年来全国存款利率政策一览表 时期 存款利率上浮空间 相关政策 2012 年 6 月 至基准利率的 1.1倍 2014 年 11月 至基准利率的 1.2 倍 央行不再公布 5 年期存款利率 2015 年 2 月 至基准利率的 1.3倍 不再限制贷款利率 2015 年 5 月 至基 准利 率的 1.5倍 ( 二 ) 住房金 融市场 竞争加剧 面对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 ,商业银行在住房按揭方面也在积极寻求对策,与住房公 积金贷款展开竞争。尤其是央行于201 5年 5月 1 1 日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后,
对住房公积金金融业务、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已经开始显现。中国建设银行率先推 出个 人住房贷款利率七折试点,各家银行随即纷纷效仿,不断挤压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发展 空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存 、贷款利率方面的优势将不再明显,资金运营面临着 双 重压 力 ( 见表 3 )。
( 三 ) 存款招标管理将成为行业趋势 借助于招投标方式改变目前住房公积金存款低利率的做法,将成为住房公积金寻 求生存空间、保持发展优势、预防资金运行风险、提升资金运营效益的唯一途径。为此,
住 建部 已经酝酿在 全 国行 业通过公 开招投标 的方式 ,确定住 房公积金存 款利 率及 其开 户银行 ,并要求各地管理 中心积极探索试 点,以确保在市场利率机制下实现住房公积 金运营的合理收益。因此,与委托银行协商确定存款利率将成为住房公积金运营中面 临的一种新常态。目前,一些省份都在抢先试水,力图走在全国前列。
( 四) 住房公积金存款所引发的腐败案件屡禁不止 近年来 ,全 国因公 积金存 款 管理 出现 的腐败 案件 时有发 生。陕西省 虽然在 此方面 加大 了监管力度 ,但由于属地管理,分散决策,全省 “ 一盘棋” 难以落实,一些风险难
表 3 住房公积金面临的利率市场化形势比较表 比较项 目 期限 年利率 比较说明 银行给公积金中心 活期 ( 占40%) 0.35% 1年定期 ( 占60%) 2.25% 住房公积金中心在银行的存款平 存款利率 均利率只有 1.49%的年收益。
加权平均利率 1.4 9% 当年缴存 ( 占20 ) 0-35% 住房公积金中心给职工个人支付 的平均利率为 1.55%,存款倒挂 公积金中心给职工 上年结转 ( 占80%) 1.85% 0. 06 个百分点。所以,只有选择 公积金存款利率 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或者放贷, 加权平均利率 1. 55% 才可以解决倒挂问题。
活期 0-35% 不上浮 。
上 浮 10% 为 2.475%,高于公积金 定期 1年 2.25% 付给职工平均利率 1.55%,0.925 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个百分点 。
上浮 10%为 3.85%,高于公积金 定期 3 年 3. 50% 付给职工平均利率 2. 3个百 分点 。
公积金存款转为定期 3 年,利率 5 年以内 3. 25% 上 浮 30%, 可获 利率 4.55%,高 住房公积金贷款 于5 年期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 0.8 个 百分 点 。所 以,导致 了公 积金 5 年 以上 3. 75% 存款大量增加。
最 低 打 7折 后 为 3.955%,与公 积 金贷款利率仅相差 0.205 个百分 商业住房贷款 5 年以上 5. 65% 点, 导致一些客户放弃了公积金 贷款,造成公积金存款增加。
以彻底消除,给行业监管造成一定压力。个别管理 中心负责人在确定住房公积金存款 时直接或变相收受银行好处,或者进行利益交换,严重损害管理机构利益,最终陷入 违反法纪泥潭不可 自拔。在曾经发生的5起案件 中( 见表4 ) ,有3起与银行揽储直接有 关,占到案件数量的60%。
表 4 陕西省住房公积金系统近年来发生的案件梳理 序号 时间 案由 涉案单位 银行关系 l 2004 芷 挪用 省中心 ( 西安中心省直分中心 ) 银行提供方便 2 2012 正 受贿 西安中心西铁分中心 银行涉嫌行贿 3 2012正 挪用 商洛中心丹凤管理部 银行提供方便 4 2013焦 受贿 西安 中心 银行涉嫌行贿 5 2014年 受贿 铜川中心 银行涉嫌行贿 ( 五 ) 住房公积金存款招投标管理 住房公积金行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存款招投标管理的重要意义 ,但真正实行公开招
投标管理的城市并不多。目前只有铜J i】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在定期存款方面进行过招标 试点,安康市中心 目前也在积极筹备 ,争取在今年 内试行。住房公积金受委托银行的 招标选定 ,全省 目前暂无任何一个城市开展。
铜川市 中心在 自行摸索中先行试点。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标书制作比 较简略,招标 内容不够详细具体,虽然程序公开公正透明,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因为中 标的单位全都是农村信用社,引起其他金融机构的无端猜疑。
安康市中心在铜川I做法的基础上,加大了前期调研等准备工作。召开 了工、建 、农、 中、邮储银行和信用社六家金融机构协商通气会,进行分析和论证 ,对可能遇到的问 题做到未雨绸缪,统一认识。目前 已取得各金融机构的广泛支持,具体细节正在优化 完善之 中。其他城 市 目前 尚无进行 此项工作 的计划 。
如何制 定标 书 、如何 确定标 的 、如何进行评 议 、如何保证 招投标 的客观公 正等等 , 对 尚处在探 索 阶段 的陕西省来说 ,都是 一个个 需要学 习、研究和解决 的问题。
三、外省住房公 积金招投标实施情况 ( 一 ) 长沙 :政府 主导的招标模 式 1.参与公积金存款竞标的银行为政策规定的金融机构和地方银行。2009年 以前, 长沙市参与住房公积金归集业务的银行包括信用社在 内共有 14家,业务极为分散,银 行间不正当竞争、行政资源的介入、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带来 相当难度。为此,长沙市中心从资金安全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的角度 出发,于2009年 开始启动住房公积金委托银行招标工作。目的在于排除干扰 ,调动银行参与住房公积 金 归集 的积极性。通过 筛选 ,确定 了工行 、建行 、农行 、交行 、长沙银行和 农村信用社 6 家金融机构进行招标试点。长沙市参与竞标的金融机构以国有控股银行和地方银行为 主,农村信用社作为参与市属各县住房公积金归集业务的金融机构 ,以占据县域住房 公积金业务的优势和 自身实力,跻身其 中是长沙的一大特点。
2.住房公积金存款招标纳入政府统一采购序列。长沙市的具体做法是招标工作纳 入市政府统一采购招标序列,由政府采购中心选择招标评委,参与评标 的成员包括住 房公积金专家以及人民银行 、市纪委等有关部门人员。标书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为主制定后,交由市招标办密封保管。标书 内容包括利率、手续费、责权利、服务等。
招标工作结合每年对受委托银行的考核,每 四年进行一次。
( 二 ) 深圳 :自主招标 模式 深圳 市住房公积金 管理工作启 动于2010年 ,从 一开始就开展 受委托 银行 的招标管 理。主要原 因是 市住房公 积金管理 中心 成立后 ,政府只给政 策 ,没有开办经 费,更没有 基础设 施建 设配套资金 。面对 办公场 所 、服务 大厅 、信 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 的 巨额资 金压力,他们于机构成立当年就进行了住房公积金受委托银行的招标工作。主要特点是:
1.自行组 织招标 工作 。深圳 市住房公 积金委托银 行的招投标 工作 由深J:
J rI市住房公 积金 中心负责组织,邀请国家住建部以及省、市财政、审计、纪检委等部 门的领导和专 家参与,评标专家从市财政专家库中随机抽选 ,现场评议,现场揭标。
2.确定 竞标银行资格。按照近五年资产规模在 700亿元以上、连续三年无亏损经 营、市内营业网点在5家以上、安全风险在 l 00%以上的标准,经过筛选权衡 ,首选总 部设在深圳的银行和国有股份制银行优先参与竞标,共有7家,分别是中国银行、建设 银行 、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 ( 见表 5) 。
3.合理制定评价体 系。采取 委托 专业机构制定 方案 的方 式,制定 出综合评 标法。包 括技术标和商务标两部分。其中,技术标 占80%( 包括 1O%的综合能力,20%的服务能力,
50%的承诺和合作构想 ),商务标 占207o( 包括利率、手续费率等 )。指标评价体系较为 完善 、合理 ( 见表 6 ) 。
表5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存款竞标银行条件及其结果 招标项 目名称 竞标机构条件 符合条件的竞标银行名称 近 5 年资产规模 ≥700 亿元 中国银行 招商银行 住房公积金受委托银 连续 3 年无亏损 建设银行 平安银行 行招标项目 市内营业网点≥5 家 工商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安全风险≥ 100% 交通银行 表6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存款招标综合评价体系指标表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分值 ( %) 分值合计 ( %) 综合能力 10 技术标准 服务能力 20 80 承诺和合作构想 50 商务标 利率和手续费 20 20 分值合计 100 10O 4.科学确定招 标程序 。深圳 市住房公积金 委托银行 招标程序 经市政府 同意 ,利用 建设工程招投标平台,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 中心为招标主体进行。程序包括公告、解答、 准备、递交标书、现场评标、开标等环节。程序科学合理、公开透明。
5.广泛筛选评标专家。评标专家组成有住房公积金专家3人,财政、人行、银监等 部门共9人,均从财政专家库中随机抽签确定。人员对住房公积金运营普遍 比较知晓, 代表性强,技术专家比重高。
6.现场开标签订协议。经过专家评议,现场开标,并签订委托协议。协议内容包括 银行的责任、义务、权力、负责专柜、对接部 门、对住房公积金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基础 设施 建设 的任务等细 节。协议签订 后 ,每 年对银 行进行考 核 ,按照量 化指标 系数确定 下 一年是 否继续委托 。
( 三 ) 两市做 法的利弊分析 1.积极 意义 ...
篇五:招投标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招标代理机构专题调研情况报告 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专题调研情况报告 建设部建筑市场司调研组《招标投标法》实施 7 年多来,全国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招投标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各地代理机构发展不平衡、运行不规范等问题。XX年 6 月建筑市场司印发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调研的通知》,在全国范围进行了一次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调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通知》的要求, 帐 组织了本地区招标代理 淀 调研工作,并上报本地 基 区招标代理工作书面调 袒 研报告。建筑市场司也 拱 组织了两个调研组,分 中 别赴安徽、贵州、陕西 木 三省,召开了有市场相 泡 关主体参加的十余次座 嘻 谈会,直接掌握第一手 或 材料。现根据实地调研 牟 情况,结合各地上报材 红 料,将此次工程招标代 欧 理工作调研情况汇总如 坏 下:
一、全国工程招标 曾 代理工作基本情况 招标 鳞 代理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猿
2000 年《招标 疮 投标法》的颁布实施, 艘 为招标代理机构发展提 耶 供了契机,之后《工程 炯 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 搞 资格认定办法》的出台 出 ,更进一步明确了招标 沪 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的具 杉 体办法。在此基础上, 剪 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 译 况,制定了本行政区域 搐 内一系列规范招标代理 攒 机构发展的相关
文件。
谗 到目前为止,全国约有 笔 13 个省制定了有关招 序 标代理机构的管理规定 简 ,地方有关招标代理机 挚 构规范性文件与国家法 镁 律法规相配套,对规范 刁 招标代理行为,促进其 烹 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 欲 障。
工程招标代理机构 励 发展情况
据此次调 探 研上报材料统计,截至 把 XX 年 5 月 31 日,全 坛 国内 25 个省、自治区 调 、直辖市共有招标代理 纲 机构 4802 家,其中 戎 甲级 786 家,乙级 2 衣 026 家,暂定级 19 舟 90 家,即建设部认定 旨 的甲级招标代理机构占 唬 全部代理机构数量的 1 景 6%,省级建设行政主 掘 管部门认定的乙级和暂 倚 定级招标代理机构占全 瞻 部代理机构数量的 84 淌 %。
1.机构数量情况 氢
从表中可以看出, 塞 东部地区在招标代理机 友 构数量、每家企业年均 鸳 工程招标代理项目个数 屏 上均超过中部和西部地 砚区,东部地区招标代理 炊 市场发育相对较快,全 解 国范围内平均每家代理 姻 机构每年约承揽项代理 棒 项目,平均每家代理机 频构每年能承揽的业务量 趟 较少。
2.人员情况
挖
这些招标代理机构中 闽 共有从业人员 7361 磨 0 人,其中具有中级以 刽 上职称的专职人员共 6 宅 0698 人,占从业人 溉 员的%;具有工程建设 脑 类注册执业资格人员 3 甜 2021 人,占从业人 制 员的%;在具有工程建 晓 设类注册执业资格人员 尿 中具有注册造
价师执业 西 资格人员 20548 人 膜 ,占从业人员的%。据 恋 统计,在专职人员中超 壬 过 3/4 的专职人员具 手 备了中级以上职称,近 渣 一半人具有工程建设类 昂 执业资格,这些人员熟 墒 悉工程建设行业业务, 多 具备了承担工程建设招 勾 投标代理的基本条件。
哆
3.资质情况
在 4 焚 802 家招标代理机构 蚌 中,单一从事招标代理 锚 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共 涵 1261 家,占招标代 展 理机构总数的%,兼营 摄 其他工程业务的招标代 锗 理机构共 3541 家, 肢 占招标代理机构总数的 战 %,其中:造价兼代理 姚 机构数量占具有其他建 仪 设类资质机构总数的% 糊 ;设计、监理、房地产 浓 评估等企业在保留了原 乍设计院、监理公司、会 峭 计事务所等单位资质基 徐 础上,新增加了招标代 棒 理业务,从整体来看, 鞠 绝大多数省市工程招标 质代理机构逐步由单一业 驭 务向综合业务方向发展 成 。
招标代理机构从事招 柑 标代理业务情况
根 宜 据 25 个省、自治区、 赎 直辖市上报数据统计, 驯 XX 年至XX 年 5 月底 睁 ,新开工工程项目共 3 督 60056 个,中标金 费 额共亿元。其中:实行 糊 招标代理项目共 341 阅 647 个,占总新开工 蛋工程项目的%,显示新 芋 开工程中实行招标代理 诣 的比例较高,招标代理 茹 制度得到市场的普遍认 阀 可;进入有形建筑市场 哉 交易的项目 27366 抛 3 个,占实行招标代理 波 项目的%,实行招标代 宣 理的项目中,进入有形 盂 建筑市场交易比例较高 泽 ;房屋和
市政工程占全 涛 部实行招标代理工程项 由 目的%,是所有行业中 珐实行招标代理比例最高 筏 的。
招标代理机构收费 歉 情况
XX 年至 XX 咬 年 5 月,招标代理机构 杭 营业收入合计 7500 瞥7669 万元,应收招 凯 标代理服务费 1428 酚 486 万元,实际收取 吱招标代理服务费 108 纤 5888 万元,占应收 奄 招标代理服务费的%。
挟 XX 年至 XX 年 5 月, 瘸 招标代理机构实际收取 证 招标代理服务费占应收 价 招标代理服务费的比例 湿 分别为%、%、%、% 勉 ,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偿 压价现象有所抬头。
旨
XX 年至 XX 年 5 月 嘘 底,全国代理收入占营 蛔 业收入的比例在 2%左 榴 右浮动,招标代理收入 泵 占企业营业收入比例较 睬 低。
有关招标代理机构 漳 举报投诉处理情况
芯 XX 年至 XX 年 5 月底 霸 ,各地反映招标代理机 织 构的举报投诉共 209 葛 件,投诉主要涉及问题 靠 包括:对评标结果有疑 讯 异,业绩、证件造假, 人 超越资质代理、未在政 孽 府专家库抽取专家等方 凰 面。
二、工程招标 普 代理机构在招标投标活 郝 动中发挥的作用
推 餐 进了工程建设管理方式 剖 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 垄
工程招标代理机构 营 是在《招标投标法》颁 伞 布之后应运而生的新事 下 物,它的引入,弥补了 巩 我国传统的临时“筹建 鼠组”、“指挥部”等工 忆 程建设管理模式中存在 涛 的弊端,有助于招标经 咬 验的积累。工程招标代 肚 理制度的推行,加快了 署 我
国工程建设管理方式 贱 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 宁 转变的步伐,建立了工 果 程建设各方主体之间相 颖 互协作,相互制约、相 襟 互促进的工程管理运行 牢 机制,推进了我国工程 疹 建设组织实施方式的改 俺 革。
降低了工程造价, 措 提高了投资效益
招 脊 标代理制在房屋建筑和 癣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得 余 到普遍施行,在交通、 哦 铁道、水利、电力、机 秧 电、冶金等领域也不同 鼻 程度实行,尤其是在 X 瞩 X 奥运场馆、三峡工程 撕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 甚 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和 非 大中型建设项目上,工 眩 程招标代理制发挥了较 艳 好的作用,推进了项目 沛 顺利施行。
保证了招投 耶 标活动及相关文件的合 裹 法性
作为一支专业 挽 机构,招标代理机构能 写 够在满足招标合理要求 缉 的前提下,按照招投标 炔 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丹 力争使招投标过程中主 档 要环节与法律法规的要 绽 求不冲突,并保证招投 谚 标活动及相关文件的合 汽 法性,维护招投标活
掠
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 翱 益和招标投标活动的顺 晋 利进行,提高了招投标 郸 工作效率,且通过招标 吃 代理实践经验积累,业 数 务能力得到磨练,企业 袭 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 弹 ,促进了招投标文件质 颈 量的不断提高,更进一 鸵 步保证了招投标活动及 秆 相关文件的合法性。
查
三、当前招标代理机 澳 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 壹 因分析 招标代理机构代 柿 理行为不规范
1. 枚 个别招标代理机构背离 霹 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热 有的招标代理机构过分 则 迎合业主意愿,如暗中 骂 为业主规避招标、肢解 咯 发包工程等违法、违规 伪 行为出谋划策。还有的 坡 招标代理机构无原则的 栈 迁就业主的不正当要求 乔 ,不能站在中间立场严 坚 格执行法律、法规的有 菠 关规定。
2.招标 券 代理服务收费普遍较低 秧 。按照国家规定,招标 邀代理收费可以在国家标 炊 准上下浮动 20%,但 遭 这次调查统计显示,实 锅 收费用平均为国家收费 造 标准的 60%左右,甚 歇 至个别企业为承揽该项 互 目中的其他项目管理业 殷 务,以“零收费”方式 匈 抢占招标代理市场。
仆
3.部分招标代理机 穷 构存在乱收费现象。除 萄 国家规定的招标代理费 劣 外,还出现了对投标人 冷 收取的名目繁多的其他 没收费,如投标报名费、 苹 资格预审费、招标文件 镜 购臵费等其他收费,且 萍 收费过高,没有统一收 撼 费标准,完全由招标代 旺理机构自己决定,少则 妹 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唉 加重了投标单位经济负 釉 担。
部分招标代理 沛 机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掠 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 嗽 提高
目前招标代理 戴 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逮 ,部分人员没有经过招 此 标投标法律法规、工程 景 招投标业务程序的培训 麻 和学习,不具备从事工 峰 程招标代理工作的综合 诊 素质;部分人员为赶进 殊 度、节省时间,忽视各 殖 类工程招标文件的差异 怨 性,
在编制招标文件时 方 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 啡 ,甚至部分内容基本雷 板 同。
部分企业存在超资 茵 质范围和挂靠现象
磨 目前市场上部分代理机 脊 构存在超越资质证书范 实 围从事代理活动现象, 鹅 有的乙级和暂定级资质 释 超越法规规定的范围承 整 接任务;有的出借、出 彰 卖、
转让资格证书 继 、图章或允许他人以挂 皖 靠方式承揽业务,放松 坝 管理,扰乱市场,这种 懈 现象在驻外省市设立的 抗 分支机构中较为突出。
跟
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以 滑 下五种原因造成:
针 一是部分招标代理机构 麓 未实现改制脱钩。目前 剐 ,一些地方和部门仍有 纺 招标代理机构与行政主 轧 管部门有隶属关系或其 肺 他利益关系,尚未实现 矛 改制脱钩。这类现象的 享 存在,破坏了公平竞争 盆 的市场秩序,影响了招 磁 标代理任务的优化配臵 赞 ,不利于招标代理市场 帕 的健康发展,便于领导 井 干部利用职权直接干预 躯 插手招标代理活动,谋 缺 取非法利益,使招标代 浮 理机构背离公平、公正 腾 的原则。
二是招标 喻 代理机构竞争激烈。按 臀 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瞩 凡是符合条件的招标代 漆 理机构均可获得相应的 铡 资质证书,没有数量限 八 制。当前,部分地区招 脏 标代理机构数量增长较 募 快,超出本地区固定资 钨 产投资规模增长速度, 体 在资格复审前难以将不 椒 符合条件的企业清出市 崖 场,以致出现部分
地区 柔 “僧多粥少”的现象。
旋
三是招标代理市场 秘 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从 暂 全国看,招标代理信用 跃 数据的采集、处理、发 穴 布平台的建设仍处于起 栈步阶段,各省、市间信 缓 用数据达不到互通、互 峙 查、互用和互认,社会 疹 公众查不到企业的诚信 枕 守法信息和不良行为记 炊录,“诚信者彰、失信 州 者惩”的机制不够健全 弘 ,社会失信成本太低, 酣 以致部分企业为了追逐 峪 利益,大胆违背诚信, 湛 产生了一些失信行为, 认 如弄虚作假、出借资格 咋 证书等。
四是招标 淹 代理机构缺乏行业自律 询 的约束。招标代理机构 杜 的培育和发展,在行业 辞 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 酿 行政力量的支持是十分 践 重要的。但是随着行业 伤 的发展,仅有行政的约 请 束还远远不够,还需充 她 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卸 。行业自律通过制定行 傲 规行约,职业道德准则 只 、职业标准准则等规章 葛 制度对行业内企业产生 元 约束效力。目前招标代 醒 理机构正缺乏行业自律 格 的约束,企业在进行自 肢 律时没有可遵循的依据 惯 ,无法站在行业的高度 懂 来思考进行自我管理, 勋 自我约束,自我促进, 胆 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广 。
五是招标代理机 拆 构多头监管,部门分割 碍 。按照《招标投标法》 屑 的规定,工程建设项目 谈 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由建 白 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驭 这里的工程既
包括 惯 房屋建筑工程,也包括 芍 铁道、水利和交通等专 耳 业工程,既包括国有投 虑 资的工程,也包括私人 冈 投资的工程。
但是,调 厘 研中大家也反映,一些 蔗 部门在没有法律依据的 沾 情况下,另行设立了招 扎 标代理机构资格,造成 簇 招标代理资格认定的重 程 复和交叉认定,既增加 菊 了企业的负担,又造成 奈 招标代理市场的分割, 咒 影响统一、开放市场的 魂 形成。
四、下一步规范 讥 发展的建议 进一步完善 正 工程招标代理管理的政 渊 策法规
完善招标代 锌 理政策法规体系是培育 饲 和发展招标代理市场的 脸 重要内容,是规范招标 润 代理活动的重要前提和 诀 法律基础。要进一步完 架 善招标代理的管理办法 搏 ,出台招标代理管理实 犬 施细则,提出招标代理 喻 机构动态监管的可操作 仙 性意见,规定实施市场 佑 清出的条件,明确招标 靡 代理机构不良行为的种 与 种表现和综合评价指标 呻 体系,使得在对不良行 瘴 为的定性和行政处罚方 亿 面有充分的依据,并细 慌 化招标代理违法违规相 唤 应的处罚条款,利于加 楚 强管理,通过相关政策 骆 法规的健全完善,弥补 藩 漏洞,依法加强招标代 汲 理机构的管理,推进招 扳 标代理行业健康有序发 手 展。
培育和完善招 在 标代理市场,促进代理 镜 机构优胜劣汰
培育 哮 和完善招标代理市场, 殃 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 拾 企业共同努力。在保证 汁 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前 梁 提下,招标代理机构数 希 量增加的同时,要更加 贮 注重机构质量的提高, 夷 应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 康 业绩的评估和考核,加 帚 大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 棚 培训和法律意识的强化 吟 ,提高企业自律和诚实 倪 守
信意识,推动招标代 庸 理机构整体实力的提升 减 ,并充分利用市场调节 面 ...
篇六:招投标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专项监督工作的调研报告 (2009 年)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专项监督工作调研方案的总体要求,松江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专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专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就全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情况开展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情况报告。
一、专项监督工作的调研概况 2009 年 7 月 7 日,松江区人大常委会第 27 次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由常委会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制定《关于松江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专项监督工作调研方案》。7 月中上旬,专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赴区建交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就我区在建的住宅建设工程及重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作了专题调研。7 月 23 日,区人大常委会第 28 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区人民政府对我区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并由专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关于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讨论意见》。7 月下旬,专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主任会议各方提出的意见建议,形成《关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专项监督工作的调研报告》。
二、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松江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管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在建住宅工程和重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基本受控,趋于稳定。目前,全区在建住宅工程项目共计 69 项,建筑面积为 292 万平方米,工程造价达 458293 万元,单位工程 1286 个。其中,保障性住宅占 2个项目,单位工程有 78 个。
1、严格准入,认真做好工程建设事前关口治理。近年来,我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标方式严格把关,狠抓工程建设事前关口治理工作。一是把好“入门关”。在“三个更加注重”建筑领域试点工作中,创新性地将各镇、街道(园区)等总投资 100 万元及以上的各类投资项目均纳入施工公开招投标管理范围。对应招未招项目均予以查处。二是把好“资格关”。无论是招投标项目还是直接发包项目,均严格按照承包单位的资质及项目经理的资格登记范围予以承接工程。三是把好“评标关”。一方面,改进评标专家的通知方法,由计算机随机抽取并语音通话,加强了入选评标专家的保密性,增强了评标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建立了一支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社会监督员队伍,参与招投标过程中重要环节的监督,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面。
2、依法行政,加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改变传统监管模式,在建设工地检查方式、安全质量监管方式、违规查处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力求实效,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到位。一是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在对建筑工地监管上改变了传统做法,大胆创新,做到“三
个改变”。改变工地巡查方式,由单一的预约式检查变为日常巡查、随机抽查和到位检查相结合;改变安全监管方式,由以往的划片一组监管转变为多组随机编排的交叉监管;改变查处方式,实行查处分离制度。二是在强化责任主体上下功夫。在加强工程实物安全质量监管的同时,设定现场监督标准动作,并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不断增强参建各方主体的核心责任。三是在信息技术上下功夫。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安全管理。如:在本区域实施建筑工地短信群发系统,提高预警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出现故障及时报警提示,并具有“黑匣子”功能,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查找事故原由;针对吊篮停层不准确、事故频发的状况,直接把摄像头装到吊篮进料口上方,有效地解决了施工人员的视觉盲区问题。同时,切实强化由原先的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的转变,积极防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进入生产领域;对违规项目,依据法律法规,做到该停则停,该罚则罚;对情节严重的,一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据统计,自 2007 年以来,我区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共计 180 例,单位 182 家。特别对“六无”工程予以重拳出击、巨额处罚。
3、创新管理,探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网络体系。根据以往我区建筑工地安全事故的特点,针对性地出台了《松江区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自《规定》实施以来,相比 2005、2006 年发生的 9 起钢结构高处坠落死亡事故而言,近两年来仅发生 1 起死亡事故,极大地减少了此类事故的发生。2006 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
了各镇、街道(园区)建筑业农民工服务分中心,积极维护农民工利益。同时,为了弥补建筑监管力量的不足,充分利用这支队伍的力量,在 2007 年建立了建设工程协管员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协管员对建筑工地的巡查,把事后被动管理变为事前主动管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现场,做到全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巡查基本全覆盖。
4、突出重点,及时开展在建工程质量安全检查。“6•27”莲花河畔景苑楼房倒覆事故发生后,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反应敏捷,行动迅速,以此为戒,积极开展在建工程的质量安全检查。一是通过媒体,要求各建设项目参建各方进行自查自纠;二是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文明世博专项整治,加强宣传,增强在建工程建设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区建交委会同区安监局,联合对一些在建的重点工程、住宅房项目进行抽查,及时排摸安全隐患;四是对在建的工业、民用建筑安装项目,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施工质量安全检查。
三、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建设工程质量总体安全状况还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参建各方主体履职不力。主要表现在:建设单位存在着违规操作,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扣减安全费用,包括盲目压价或不按规定支付安全费用,导致施工企业安全经费严重不足,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设施不能有效落实;压缩合理工期,使工人因长期加班疲劳作业而引发事故;转嫁责任,建设单位利用其
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把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转嫁到施工企业头上,规避监管部门的监督。施工单位主要存在违法分包或转包;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经费、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一线工人缺乏安全保护意识等情况。监理单位主要问题在于其性质为中介机构,业务管理属市行业协会,与地方监管部门的工作难以无缝对接。同时还存在着部分监理不到位,部分监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致使施工现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2、工程中标办法存在缺陷。我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招投标以“经评审合理价最低中标”为招标原则,造成有的项目投标人低价竞标,中标后由于标价过低、资金不到位、拖欠工程款等客观原因,在压缩各项费用支出时,特别挤压安全费用支出。有的项目承包商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刻意扣减安全费用投入,致使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安全设施陈旧,作业人员缺乏防护用品,施工现场存在事故隐患。个别企业为了争得投标加分,集中力量突击创优,甚至出现转移其它工地的安全投入等情况,造成同一企业不同工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反差极大。
3、安监队伍与任务不匹配。目前,我区重点产业开工建设项目有 100 余个,全区安全质量受监的建筑工地有 500 余个,而据统计,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员人均监督面积达 166 万平方米/年,人均月监督工地数达 140 个。这就存在着安全监督任务与安全监督队伍力量的严重不匹配。加之,开工建设中的项目,如:深坑宾馆、轨道交通 9 号线南延伸、佘山华侨城等项目均被列为市、区重点项目,其
施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风险源集聚、监督任务重。这些高、大、精、深的监督任务与监督人员结构也不相匹配。
4、区镇两级管理体系缺乏。一方面各镇、街道(园区)的部分领导质量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注重抓项目建设的时间节点,忽视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各镇、街道(园区)有的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规模较小,建设资金偏紧,部分建设方未办理法定建设程序擅自施工,而建设工程所属的镇、街道(园区)也没有专门的部门对其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致使村镇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
四、几点建议 建设工程质量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连,事关重大。为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上海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提出如下建议:
1、对市、区重点项目、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生产,人命关天!”的思想认识,真正树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必须要从严遏制“六无”工程。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把关工程量和工程周期的问题,决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随意压缩工程周期。
2、针对当前政府性投资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各自为政”、随意“挂靠”等问题,应对各级招投标管理机构加强业务指导,积极
改革和完善评标、定标办法等措施,遏制“串标、围标、陪标”等现象。
3、鉴于我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招投标以“经评审合理价最低中标”为招标原则的现状,建议区人民政府加强研究,重新审视其合理性、可操性。同时,建议市建交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区县建交委的工作业务指导。
4、针对监理单位难以独立、公正、有效地履行质量安全监理职责,市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力度,使监理单位真正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行使监督控制权,对工程质量安全承担监督责任。
5、根据目前的建设总量和质量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现状,建议要科学地配备质量监督人员,拟定规范的操作办法,可推行差异化的监管模式,把最优质的监管资源投入到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监控上。
推荐访问:招投标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招投标 调研报告 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