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时间:2022-09-18 08:25: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供大家参考。

辛亥革命

 

  八上历史学科课堂导学提纲

 姓名

  班级

 小组

  第 8 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 识记兴中会、 同盟会的成立;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 清帝退位。

 2、 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

 【重点难点】

 重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难点:

 辛亥革命的评价 【导学流程】

 ☆了解感知 知识点一: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1. 创 建兴 中 会:_______________创 建中 国 第 一个革命团体—__________, 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的口 号。

 2. 成立同盟会:

 ______年 8 月 , 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者, 在__________成立, 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革命纲领。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___________政党。

 3. 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___________发刊词 中 ,把同 盟 会的 革 命纲 领 概括为______、 _____、 ____三大主义, 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是孙中 山 领导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1894 年 __________在知识点二:

 武昌起义

 1、 ______年 10 月 10 日 , 革命党人在湖北______首先发动武装起义, 占领武汉三镇_______、 _______、 ______, 起义取得了 初步胜利。

 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 历2、 武昌起义得到全国的积极响应, 一 个月 内 就有十多 个省宣布独立, 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3、 ______年元旦, _________在______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___________宣告正式成立。

  知识点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王朝 260 多 年的___________, 结束了 中 国 2000 多 年的_________________, 建立 了 亚 洲 第 一 个____________________, 推 动 了 历 史的 进步。

 2、 辛亥革命也是一次___________,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 由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北洋军阀 ___________窃取了 。

 ☆深入学习

 (1)

 这是哪个组织的政治纲领?

 (2)

 该纲领提出的斗争目标是什么?

 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___________。☆迁移运用 (3)

 根据材料判断这个组织的性质是什么?

  (4)

 后来, 这个纲领被孙中山先生阐发为“三民主义”, 是哪三大主义? 三民主义与该政治纲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达标测评 1、 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

 A. 强学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兴中会

 D. 中国国民党 2、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

 A. 江西南昌

 B. 湖南长沙

  C. 日本东京

 D. 英国伦敦 3、 孙中山 先生受世人敬仰, 其丰功伟绩有(

 )

 建立中国同盟会

  提出三民主义 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  B. ④ C. ④ D. ④ 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中, 正确的有

  发生在 1910 年 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A. B.④ C.④ D.④ 5、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 他主张(

 )

 A. 驱除鞋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6、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

  )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改变了社会性质 C 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 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7、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 都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8、 下列刊物中, 反映 20 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 《国闻报》

  B. 《时务报》

 C. 《民报》

 D. 《新青年》

 (

  )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