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大学生工资7篇

时间:2022-08-31 15:05:07 浏览量:

菲律宾大学生工资7篇菲律宾大学生工资 2017年第3期(总第171期)南洋问题研究SOUTHEASTASIANAFFAIRSNo.32017GeneralSefiaIN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菲律宾大学生工资7篇,供大家参考。

菲律宾大学生工资7篇

篇一:菲律宾大学生工资

17年第3期(总第171期)南洋问题研究SOUTHEAST ASIAN AFFAIRSNo.3 2017General SefiaI No.171菲律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探析熊 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30)摘要:1982年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很快就深陷瓶颈。导致菲律宾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的原因,可总结为两大点七小点:政治动荡、腐败丛生、灾害频繁、政府负债4个结构性因素,以及营商环境、基建设施和收入分配3个非结构性因素,它们阻碍了菲律宾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尽管菲律宾政府采取了不少积极措施改善国内环境.不少国际机构也对其前景预期乐观,但自身薄弱的产业基础以及被摧残了太多年的国内营商环境.仍然牵制了菲律宾跳出“陷阱”;另一方面,亚投行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为菲律宾提供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的帮助和扶持,为菲律宾冲破“中等收入陷阱”牢笼提供新的机遇。关键词:菲律宾:中等收入陷阱;“杜特尔特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56(2017 J 03-0094-1 1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一)问题提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菲律宾曾是亚洲范围内仅次于日本的最发达经济体。在独立初期,由于接收了美国48年殖民统治的宝贵遗产,教育普及提升了人力素质,政治民主安定了社会秩序,加上通货膨胀率一直在5%以下,物价稳定失业率低,因此维持了将近20年经济的稳定成长。但是仅仅30年后,菲律宾却一落千丈位列亚洲经济发达国家的倒数。据世界银行统计,菲律宾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1982—1991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40%,在东盟10国中仅略高于缅甸,且远远低于同期泰国的8.16%、新加坡的7.39%、印尼的6.48%和马来西亚的6.29%,而菲律宾的人均GDP在这10年内甚至出现了年均一1.25%的负增长,在1984年触及一9.81%的谷底。到20世纪末。菲律宾经济仍不景气,GDP增长率更是在1991年为负值(一0.58%),其后两年分别只有0.34%和2.12%。21世纪以来,菲律宾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5%以上,但金融危机又使其在2009年急速降至1.15%。自1982年迈人中等收入国家门槛后的数10年时间里,“中等收入陷阱”如幽灵一般纠缠着菲律宾,当其国内经济稍有起色又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其无力挣脱出“陷阱”。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菲律宾失去蓬勃发展的经济局面,转而陷进如今让大多数国家一筹莫展的中等收收稿日期:2017—04—27基金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海洋经济合作研究”(16JJD790029)作者简介:熊琦,女,湖北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在站人员,经济学博士。·94·万方数据

 入困境?在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当下.菲律宾让经济学家们又开始称道的强劲经济增速是否能让其看到摆脱“陷阱”的希望呢?(二)国内外对菲律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综述国内对菲律宾的学术研究本就缺乏,在“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具体的分析维度上更是寥寥,且多集中在中国和“亚洲四小龙”与拉美地区国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上。在对中国知网的最近检索中(检索最后13期为2017年1月11日),以“菲律宾”和“中等收人”为主题的文章只有两篇(黄继炜,2014;姜文辉,2016)。其中,黄继炜(2014)是以东盟四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并对中国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其研究方法还涉及“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与东盟四国的比较,由于涉及的国家偏多,对每一个案例并没能做更为深入的分析。黄继炜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共享发展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是帮助国家跨越“陷阱”的关键.⋯这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与本文的结论相一致。姜文辉(2016)同样也采取了国别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东亚成功跨越“陷阱”、东盟四国陷入“陷阱”和中国的国际比较.总结出“加快产业升级、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我国外贸结构和加快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是“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人陷阱’的至关重要”o[23国际上关于菲律宾在该主题上的研究也不多,主要关注的机构为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世界银行2015年的工作论文中,Gill等(2015)认为,最初强调物质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索洛增长模型对低收入国家是适用的。但到了21世纪初,由于这些低收入国家慢慢转变成中等收人国家,工资水平也随之上升,导致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无法与中国相抗衡,阻碍了本国经济的增长。随着中国加入WTO,东亚经济体自1974年以来享受到的在纺织服装业上的保护协定(Multi—Fibre Agreement)也于2005年终止了,此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成衣出口值迅速下降。几乎与此同时,强调外生性因素的Lucas—Romer增长模型开始流行起来,但两种模型的混合对处在“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3]这也给未来对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型探索提供了思路。Tran Van no(2013)利用对比东盟中等收人国家的现状与韩国的成功经验,尝试总结了东盟中等收入国家从“中等收入陷阱”跨越到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几大因素,关键在于加强研发能力、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并改善行政体系来为私营部门注入更多活力。M1因此.无论在国内或是国际水平,对菲律宾陷人“中等收入陷阱”的前因后果目前并没有非常集中和具体的分析。不论是鉴于菲律宾与中国复杂的历史关联、特殊的地缘因素以及在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似性,又或是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沿线国家的涵盖范围,研究菲律宾的具体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二、菲律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特征(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及定义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0年之后.世界银行2007年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从历史的角度对东亚国家经济进行了深刻反思,主要包括《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和《危机10年后的状况》,在这两份报告中,“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5 3那么,如何定义一个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普遍的做法是在认定一国是否为中等收入国家的基础上,根据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来对其进行判断。判断一国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目前国内大多文献都采用人均GDP在3000美元与10000美元之间为准,但事实上各国发展水平各年都有差异,且受不同的价格因素影响,因此不同年份划分的阈值也不同。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的标准,低收入、中等偏低·95·万方数据

 收入、中等偏高收人以及高收入这4个区间的阈值分别为926美元、3965美元和11,536美元(见表1)。从表1可知,中等收入最高与最低的阈值之间相差近10倍,且该群体占了全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表1 2015年世界银行对各国和地区发展水平的划分标准~—\指标人口 人均GDP 人均GNI划分标准~—\ (亿) (美元) (美元)高收入(≥11,536美元)11.8719 39.576.860641,366.3339中等收入 54.77744,667.5610 4,865.7314中等偏高收入(3965—11,536美元)25.50337,737.3964 8。113.3324中等偏低收/k(926—3965美元)29.27411,988.2266 2,034.5425低收入(<926美元)6.3829 615.5609 619.6297注:表中数值都进行了四舍五入处理。“人均GNI”定义为按图表集法衡量的人均国民总收入(现价美元)。资料来源:World Bank,%rfd DeveloF,ment Indicators database(WDI),2016.陷人“中等收入陷阱”的判定标志为:(1)比较早进入中等收入国家:(2)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年份持续时间长。除了经济停滞不前,一般还认为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前五大诱因分别为腐败多发、贫富分化、社会动荡、过度城市化和社会公共服务短缺。[6]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是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而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则恰恰相反,是陷入“陷阱”的典型代表,例如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亚洲的菲律宾和泰国等。(二)菲律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特征20世纪50年代,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盟友之一,菲律宾很早就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受到美国的积极扶持。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菲律宾人均GDP在1960年达到254美元,比同年的韩国(156美元)要高出许多,且与马来西亚(235美元)不相上下,-7]一度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甚至当时世界银行曾预测,菲律宾具备了经济快速增长必需的基本条件,不多时日便会加入到先进工业化国家的行列。1982年,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但很快就深陷瓶颈。菲律宾1982年人均GDP(D为741.79美元,直到2006年却仍停留在1,395.21美元,在2010年突破2000美元关口后缓慢增长到2015年达到2,899.38美元,即便按照经济增长势头估计,到2020年菲律宾的人均GDP仍然不超过3000美元。与此同时,2016年菲律宾GDP增长率为6.8%,[81虽然相比2015年的5.9%有所增长,但仍未能达到其2015年初设定的7%一8%的增长目标,并且2015年的增长率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其2012—2014年GDP增速分别为6.68%、7.06%和6.13%)。[9]从世界银行发布的公开数据可知,1965—1982年间菲律宾的人均GDP在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之上,而到了1983年,菲律宾人均GDP开始下降且幅度大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使得在之后的33年间一直处于该水平线之下,并且距离越来越大(见图1)。①按20ZO年不变价格。·96·万方数据

 +菲律宾 +中等偏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一一~东亚与太平洋7000.00∞6000.00005000000040000000300000002000.00(30100000000.000Q87图1 1960—2015年菲律宾与相关地区的人均收入(单位:现价美元)资料来源:World Bank,耽“d Development Indicators,2016.三、菲律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中国经济学家樊纲(2014)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福利陷阱,是工资、福利的提高快于生产力的提高,[1 0]进而推论出如果企业能够提高竞争力,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个伪命题,而进人中等收入阶段并不必然会使企业丧失竞争力,企业只需保证生产力的提高不低于工资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即可。那么可以说,生产率低下是导致国家掉人“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人均GDP水平长期停滞不前,那么具体到菲律宾,阻碍该国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可以总体上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变,包括菲律宾的政治体制和制度等;非结构性因素主要指具体到中微观的企业和产业问题。(一)顶着“民主”的光环实则政治动荡、腐败丛生的体制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必须为生产率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要任务就是要维持政治经济的稳定。然而,对美国政治体制的模仿而得到的民主选举并没有给予菲律宾一个优良的政体。纵观近几十年的历史,菲律宾的政治动荡表现在两个方面:中央政府不稳和分裂势力林立。20世纪80年代和新世纪伊始的两次“人民力量运动”分别导致马科斯独裁政权和埃斯特拉达政府倒台,而菲律宾军方在关键时刻倒戈是两人下台的直接推手。军方的介入让两次“人民力量运动”取得成功,但也让菲律宾政府长期生活在兵变的威胁之下。据统计,在阿基诺夫人当政期间,菲律宾爆发了7次兵变。在阿罗约政府时期,兵变更是成为家常便饭,先后被粉碎的大大小小的兵变图谋就超过200次。在地方上,派别众多的地方分裂势力是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近几十年来,这个东南亚岛国活跃着多股叛军,其中势力最大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摩伊解”,MILF)经过多年发展,其兵力超过了1万人。虽然菲政府一直对它们“或剿或抚”,但至今也没有解决问题。2、长期以来,腐败滋生是菲律宾的一大政治毒瘤。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发展比较研究课题组2013年在对菲律宾的调研后总结出经典的4句:菲律宾是美国的4,JL子、政治是生意而生意是政治、每一位菲律宾官员都有一把可以打开他的钥匙、菲律宾民主在救赎它自己。[11]这4句话一方面透露了美国对菲律宾殖民时期给它带来的深刻烙印。另一方面又映射了菲律宾在“民主”的外衣下真实的家族统治以及腐败的实质。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显示。菲律宾的道德腐败指标在138个经济体中排名102位,2.8分的得分已接近末位水平,并且其比所考察经济体中的其他东盟国家都要更差:泰国97位、缅甸83位、越南64位、老挝54位、文莱34位、马来西亚33位、新加坡第1位。[12]从总体上看,菲律宾社会的腐败现象一定程度上滞缓了其工业化的进程,并增大了其陷在中低等收人国家群体的风险。·97.涟万方数据

 3、菲律宾政府对外负债高、对内税收不足,导致其施行财政预算计划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的财政状况趋于恶化。2016年,菲律宾的财政赤字继续恶化,达到GDP的2.4%,同比高出166.67%,而1988~2016年间政府财政赤字年均占GDP的2.08%,在2002年达到历史最低水平5.3%。[13]菲律宾政府自1998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严重的赤字状态。4、地理位置带来的自然灾害使菲律宾成为一个“高危国家”。菲律宾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台风带的中心位置上,平均每年要遭受大约20次等级不一的台风袭击,而台风导致的泥石流、洪涝等连带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更是惊人。[14]同时。分布在菲律宾全国的活跃地质断层带使菲律宾时常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并且分布在菲律宾境内的13个火山正处于活跃期,随时都有可能喷发,这就使得菲律宾常年遭受着台风、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威胁。联合国每两年发布的“减少灾害风险评估报告”(GAR)显示,灾害对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来说尤其是一个大问题。[15]平均而言,菲律宾每年损失近1000人,而台风是最主要的灾害。同时,菲律宾还经...

篇二:菲律宾大学生工资

国际贸易与工薪差距 许斌 一、 引言 关于国际贸易对工薪差距(wage inequality)

 影响的研究,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点之一。1本文对这个文献作一个综述。

 在展开讨论之前, 有两点先说明一下。

 首先, 国际贸易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是经济全球化对收入分配影响的一个部分, 后者是一个涵盖面更广的问题。

 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经济全球化还包括国际金融等其它领域, 在本文中不会涉及。

 同样, 工薪差距是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收入分配还包括非工薪收入的分配, 在本文中也不会涉及。

 第二, 对工薪差距的研究吸引了不同领域的众多经济学家。

 本文的综述将偏重国际贸易领域经济学家的研究。

 工薪差距指不同技术水平(或教育程度)

 的劳动者之间工资收入的差距。

 最简单的分类是将一个国家的工人分为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两组。

 用 wH代表该国高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 wL代表该国低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

 这个国家的工薪差距可以用高技术工人平均工资和低技术工人平均工资之比(wH/wL)

 来衡量。

 因为这个比率反映了 高技术能力的超额报酬, 因此又被称为技能溢价(skill premium)。2 至于如何定义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 研究者可以根据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数据可获得性来确定。

 例如, 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工人可定义为大学文凭以上的劳动者, 而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工人可定义为高中(或初中甚至小学)

 文凭以上的劳动者。

 在缺乏教育程度数据的情况下, 高技术工人还可近似地定义为不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non-production workers)

 或者白领工人; 低技术工人则可近似地定义为生产线上的劳动者(production workers)

 或者蓝领工人。

 如果数据充分, 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可以用对工薪差距不同的度量做敏感性分析。

 为什么最近十几年工薪差距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工薪差距在许多国家呈扩大化的趋势。

 先看美国。

 图 1 显示了美国制造业 1967 年至 1996 年非生产性工人工资和生产性工人工资之比所衡量的工薪差距。

 从 1967 年到 1982 年的十五年间, 美国

 1 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和其它国家工薪差距上升趋势的研究最早来自劳动经济学家, 包括 Mincer(1991), Bound and Johnson(1992), Berman, Bound and Griliches(1994)

 等。

 之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吸引了包括 Bhagwati, Baldwin, Davis, Deardorff, Feenstra, Findlay, Jones, Krugman, Leamer, Neary, Rodrik, Trefler 等众多著名的国际贸易学家以及 Wood 等发展经济学家的参与(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他们的文章)。

  2 英语中 technology, technique, skill 在经济术语中代表不同的意义, 但中文一般都译为技术。

 较准确的定义应该是:

 Technology 指投入和产出的技术联系, 它和经济变量(例如要素价格)

 没有关系。

 Technique 是指技术方法, 它和和经济变量相关, 例如劳动密集型生产方法是和低工资相关联的生产方法。

 Skill 是指技术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基本上还是沿用约定俗成的称呼, 将 skilled workers 译为高技术工人。

  2制造业的工薪差距从 1.6 下降到 1.52。

 而从 1982 年到 1996 年的十五年间, 美国制造业的工薪差距从 1.52 上升到 1.72。3作为获取高技能的回报, 高技术工人的工资理应高于低技术工人的工资, 所以工薪差距应该高于 1。4 美国 1982 年前的十五年间工薪差距呈下降趋势,一般被认为对美国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有正面意义。但 1982 年以后美国工薪差距的迅速上升,则被视为是一种负面的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工薪差距的上升趋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发生。表 1 显示了 1978 年至 1988 年 28 个国家的工薪差距变化率。在 9 个高收入国家中有 8 个国家工薪差距上升, 在 11 个中等收入国家中有 8 个国家工薪差距上升, 而在 7 个低收入国家中也有 3 个国家工薪差距上升。

  图 1:

 美国的工薪差距, 1967-1996 1. 51. 551. 61. 65工薪差距1. 71. 7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年份数据来源:

 http://www.nber.org/nberces/nprody96.htm

 为什么工薪差距的上升会让经济学家们联想到国际贸易呢? 因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贸易发生的若干重要变化对各国工薪差距的上升可能产生了影响。

 首先, 各国之间的贸易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了。

 在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

 和代替它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全球贸易谈判以及各国之间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的推动下,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关税水平都呈下降趋势(表 2)。

 虽然非关税贸易壁垒和新型的贸易保护方式呈出不穷, 但总体而言没有能够阻挡住贸易开放程度提高的大势。

 由于通讯运输等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 国家之间

 3 在 Feenstra(2004)

 的研究生国际贸易教科书中, 从有关网站下载数据并画出这张图是一道练习题。

  4 至于应该高多少是一个经济学的规范性问题(涉及价值判断), 本文不作讨论。

  3的开展贸易的技术壁垒也大大下降了。

 图 2 显示世界贸易量占世界 GDP 总量的比重从 1980年代中期以来呈迅速上升趋势。

  表 1:

 工薪差距增长率, 1978-1988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加拿大 8. 4% 委内瑞拉 10. 7% 土耳其 -10. 6% 瑞典 -1. 9% 西班牙 12. 5% 秘鲁 25. 5% 澳大利亚 0. 4% 爱尔兰 4. 6% 哥伦比亚 -8. 8% 丹麦 3. 3% 希腊 -16. 1% 危地马拉 13. 4% 西德 3. 7% 墨西哥 18. 7% 菲律宾 37. 3% 奥地利 9. 6% 葡萄牙 16. 0% 埃及 -10. 3% 英国 9. 7% 塞浦路斯 11. 5% 印度 -0. 2% 芬兰 0. 7% 乌拉圭 -1. 1% 埃塞俄比亚 -13. 0% 意大利 23. 4% 马耳他 1. 2%

  智利 19. 1%

  韩国 -38. 8%

  平均 6. 4% 平均 3. 5% 平均 4. 2% 数据来源:

 Zhu(2005), 表 A.1

 表 2:

 平均关税水平(%), 1982-2004

 低收入国 中等收入国 高收入国 (非 OECD)

 14 高收入国 (OECD)

 10 国家数目 56 86 1982 37. 3 30. 0 9. 8 - 1988 32. 6 21. 6 5. 1 9. 5 1992 35. 9 16. 9 2. 2 8. 4 1996 18. 4 15. 3 7. 2 5. 3 2000 15. 6 13. 6 4. 7 3. 6 2004 12. 7 9. 9 2. 5 3. 6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4除了数量的增长外, 世界贸易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

 首先, 中间产品贸易的比重大大提高了。

 由于贸易壁垒的下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产品生产过程的国际分割程度不断上升, 中间产品的外包活动大大增加。

 例如, 美国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包活动在 1979 年到 1987 年期间年均增长了约 0.7%(Feenstra and Hanson, 1996, 表 6.2)。

 香港向中国大陆的外包活动在 1976 年到 1996 年期间平均增长了约 2.7% (Hsieh and Woo, 2005, 第1676 页)。

 其次,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大大提高了。

 由于亚洲四小龙在二十世纪六十、 七十年代用国际贸易推动经济增长所获得的成功, 发展中国家采取贸易开放政策成为主流。发展中国家贸易占 GDP 的比重从 1980 年的 44%上升到了 2003 年的 55%。在这个阶段,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开放程度实现了惊人了提高, 从 1980年的 22%上升到了 2004 年的 65%。

 不仅是中国, 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开放程度也大大提高了。

 表三列出 7 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贸易自由化的有关数据。5 第三,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结构升级迅速, 不再只是农矿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口国, 而且出口大量的制造业产品,甚至通常由发达国家出口的属于高端产品范畴的制造业产品。6

 图 2:

 世界贸易量占世界 GDP 的比重, 1980-2005 30%35%40%45%50%55%6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年份比重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5 Goldberg and Pavicnik (2007, 表 1)显示这几个国家和地区工薪差距上升和它们的单边贸易自由化在时间上相吻合。

  6 关于世界贸易新特征的描述详见 Krugman (1995)。

  5表 3:

 若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贸易自由化的数据 贸易自由化 贸易量(%GDP)

 平均关税 平均 NTB 出口 进口

 之前 之后 之前 之后 1980 2000 1980 2000 阿根廷 45 12 无数据. 下降 5.1 10.8 6.5 11.4 巴西 58.8 14.4 无数据 下降 9.1 10.9 11.3 12.1 智利 105 10 无数据 下降 22.8 31.8 27.0 30.8 哥伦比亚 50 13 72.2 1.1 16.2 21.9 15.6 20.4 香港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89.9 150.0 90.8 145.3 印度 117 39 82 17 6.1 14.0 9.7 16.6 墨西哥 23.5 11 92 23.2 10.7 31.4 13.0 33.2 数据来源:

 Goldberg and Pavcnik (2007), 表 2

 图 3:

 美国高技术工人的相对供给, 1958-1996 0. 30. 320. 340. 360. 380. 40. 420. 440. 460. 48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yearrelative employee 数据来源:

 http://www.nber.org/nberces/nprody96.htm

 工资是由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共同决定的。

 工薪差距上升是否是由于高技术工人的相对供给不足呢? 数据表明, 高技术工人的相对供给不是下降了, 而是上升了。

 图 3 显示美国高

  6技术工人的相对供给呈上升趋势。7 比较图 1 和图 3, 我们可以推论工薪差距的上升必然源于高技术工人相对需求的上升效应大于相对供给的上升效应。

 除了全球化(包括国际贸易)

 迅猛发展这个大背景外, 最近二十多年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被公认为是收入差距(包括工薪差距)

 扩大的另一个大背景。

 在研究国际贸易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时, 对信息技术革命所起作用的评估是不可或缺的。

 在下面两章中, 我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综述有关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对工薪差距影响的研究文献。

  二、 理论研究 1. 传统国际贸易模型的局限 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工薪差距? 传统的 Heckscher-Ohlin 贸易模型(简称 HO 模型)

 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我们先考虑一个开放的小国。

 所谓小国就是对世界商品价格没有影响力的国家。

 假定世界上的商品可以划分为两类, 技术密集型商品 X(即生产中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投入比率较高的商品)

 和劳动密集型商品 Y (即生产中低技术工人和高技术工人投入比率较高的商品)。

 用*Xp 和*Yp 分别代表 X 和 Y 的世界市场价格。

 假定这个小国的进口壁垒等值于 t, 而且它在贸易开放条件下仍有竞争力生产 X 和 Y 两种商品。

 我们先考虑一个出口X 进口 Y 的发达小国。

 该国的市场均衡可以从下面两个式子中解出:

 *X),(LHXpwwc=

 (1)

 *Y)1 (),(LHYptwwc+= (2)

 在上面两个式子中,) (⋅Xc和) (⋅Y c是 X 和 Y 的单位成本函数。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等于它所面对的市场价格, 从而经济利润为零。

 等式(2)

 表示这个发达小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等值于 t 的贸易保护, 使进口的 Y 的售价为∗Y+pt)1 (, 这也是国内企业所面临的价格。

 等式(1)

 和等式(2)

 可以在图 4 中用 X0X0线和 Y0Y0线来表示。

 因为 X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所以 X0X0线较 Y0Y0线为平坦。8 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就是该国均衡状态下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的工资。

 当这个国家降低贸易壁垒时, Y0Y0左移至 Y1Y1, 均衡点从0E 变为1 E 。

 图 4 显示贸易开放使得该国的工薪差距从L0H0/ww上升到L1H1/ww。

  7 这个趋势同样存在于其它发达国家。

 见 Katz and Autor(1999)。

  8 数学上可以得出 XX 线的切线斜率等于 X 产业低技术工人和高技术工人投入数量的比率。

  7图 4:

 贸易开放对工资的作用(开放的发达小国)

  从图 4 获得的结论是著名的 Stolper-Samuelson 定理(简称 SS 定理)

 的推论。

 SS 定理是关于贸易开放如何影响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的。

 SS 定理可以表述为:

 贸易开放通过提高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 使丰裕要素的实际收入提高, 稀缺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高技术工人是丰裕要素, 低技术工人是稀缺要素, 因而 SS 定理可以推出贸易开放对发达国家工薪差距的影响是提高工薪差距。9 能不能用 SS 定理作为解释 1980 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工薪差距上升的理论依据? 一个理论模型是否适合用来解释实际现象, 不仅要求它的直接推论和实际相符, 而且要求它的相关推论也和实际相符。

 SS 定理的直接推论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相符的, 即贸易开放会导致工薪差距上升。

 在导出这个直接推论时, SS 定理同时隐含着几个相关推论。

 第一个相关推论是,贸易开放会降低发达国家所有产业的技术密集度。

 从图 4 可以看到, 当均衡点从0E 变为1 E时, 均衡点所对应的 XX 线的切线斜率和 YY 线的切线斜率都变平坦了。

 从数学上讲 XX 线的切线斜率等于 X 产业技术密集度的倒数, 而 YY 线的切线斜率等于 Y 产业技术密集度的倒数。

 所以贸易开放会使这个发达国家的两个产业都降低其技术密集度。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

 当贸易开放使高技术工人变得更贵时, 企业会想办法替代掉一部分高技术工人,因而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之比)

 会下降。

 但数据表明, 在 1980 年代后发

 9

 数据表明, 美国低技术工人的实际工资在 1980 年代以来处于下降趋势。...

篇三:菲律宾大学生工资

荣世界工资研究 刘植荣 先到部队服役后上军校在军校任教赴法留学。离开部队曾任天津一企业集团人亊教育部部长 网络公司绊理 丐界银行非洲一项目办公室主任。

 讲英语、 法语 在 《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等报刊収表文章200 余篇出版10 余本书 2010-02-10 17:11 我考察了丐界最富癿欧洲那里不从课本上所了解癿资本主义判若两个社会——国家财富惠及每个百姓低收入群体享叐数百种福利有癿城市公交克贶政府为市民克贶提供自行车百姓丌再为生老病死担忧。

 我也考察了丐界最穷癿非洲那里不我想象癿原始不野蛮判若两个社会——有 32 个国家癿最低收入超过中国一些国家虽然贫穷但人民即也安居乐业。

 我更了解社会主义中国——这些年来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中国目前存在癿严重分配丌公带来诸如暴力、偷盗抢劫、自杀、绋架等许多社会问题由二百姓癿收入过低导致国民贩买力丌足难以使绊济持久繁荣。

 我注意到一些官员到国外考察回来叧讲外国公务员工资如何之高、福利如何之好叧字丌提外国百姓癿工资是中国癿 40 倍、外国百姓癿福利比公务员多得多。

 中国官员忙着让自己癿工资不国际接轨把百姓癿工资进进甩在了后面。

 二是我系统研究了丐界 183 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 3 个地区欠梵蒂冈、巴 勒斯坦、吆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斐济、几内亚、朝鲜、马其顿、莫桑比兊、瑙鲁、卡塔尔、索马里、锡釐和列支敦士登 15 个国家癿工资制度其目癿是让 人民了解真相供决策者参考。

 为了便二网络转播本文省略注解和研究分析过程及图表。数据来源为丐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釐组织、亚洲银行、非洲银行、国际劳联、欧盟、绊吅组织、各国统计局及劳工部引用数据除注明外均为最新数据。为了便二比较货币均换算成人民币元。

 一、最低工资标准不最低年收入 丐界多数国家用法律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幵根据绊济状况定期戒丌定期调整。

 在规定最低工资癿国家中 60%癿国家叧规定一个标准40%癿国家对丌同工种规定丌同最低工资标准 为了便二比较在有丌同癿最低工资时本文叧采用最低癿数据。

 1规定最低月工资。这样癿国家最多如卢森堡 16420 元/

 月冰岛 14993 元/月 比利时 14407 元/月荷兮 13820 元/月奥地利 10000 元/月安道尔 8979 元/月塞浦路斯 7890 元/月希腊 7400 元/月西班牙 7280 元/月以色列 6853 元/月戒平均工资癿 47.5%马耳他 6300 元/月斯洛文尼亚 5890 元/月葡萄牙 5250 元/月捷兊 3060 元/月斯洛伐兊 2960 元/月土耳其2860 元/月波兮 2810 元/月爱沙尼亚 2780 元/月匈牙利 2700元/月拉托维亚 2540 元/月立陶宛 2320 元/月智利 2310 元/月阿根廷 2232 元/月俄罗斯 1921 元/月巴西 1790 元/月罗马尼亚 1530 元/月伊朗 1518 元/月阿尔及利亚 1500 元/月秘鲁 1298 元/月 保加利亚 1230 元/月 加蓬 1200 元/月 科姕特 960元/月刚果 810 元/月 巴基斯坦 486 元/月利比里亚 442 元/月喀麦隆 424 元/月柬埔寨 392 元/月越南 320 元/月。

 2规定最低小时工资。这样癿国家有德国 81.5 元/小时西部和 65.8 元/小时东部新西兮 60.80 元/小时日本 60.29 元/小时 加拿大 54.45 元/小时 美国 50.75 元/小时 韩国 24 元/小时马绉尔 14 元/小时。

 3同时规定最低小时工资戒日工资以及最低月工资戒最低周工资。

 这样癿国家有摩纳哥 92.61 元/小时戒 14046 元/月 法国 88.20元/小时戒 13377 元/月爱尔兮 86.5 元/小时戒 14620 元/月安道尔是 71.80 元 /小时戒 8979 元/月英国 64.66 元/小时戒 10100元/月澳大利亚 87.29 元/小时戒 3317 元/周荷兮 646 元/日戒3228 元/周戒 13986 元/月。

 4规定最低工资癿同时规定强制性奖釐。有几个国家除了法律规定最低工资外还强制支付年终奖釐和生活津贴如马耳他 1424元/周+2703 元年终奖+2420 元年生活津贴。

 5法律丌规定最低工资由劳资双斱协议规定。一些工会组织较好癿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绊过多年 癿斗争整体工资水平较高国家无需再用法律癿形式规定最低工资 工资标准通过劳劢吅同癿斱式规定但有个公认癿标准如瑞典 22700 元/月瑞士 20838 元/月非熟练工和 26374 元/月熟练工奥地利 11667 元/月。

 6由二各国政府对领最低工资癿人给予减克税和多种福利这样领叏最低工资癿人癿年收入实际要高出工资很多因此分析各国领叏最低工资者癿年收入能更准确地反映其收入情况。

 丐界 183 个国家和地区癿最低收入平均为 41535 元排在前 20名癿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 兮、加拿大和美国外都集中在欧洲。这些国家是从高到低挪姕 339132 元/年芬兮 240000 元/年瑞典 223200 元/年冰岛 208396 元/年爱尔兮 185353 元/年

 摩纳哥 168550 元/年丹麦 158991 元/年德国 142128 元/年卢森堡 141379 元/年荷兮 134421 元/年澳大利亚 133203 元/年比利时 131992 元/年法国 122941 元/年新西兮 117117 元/年 加拿大113638元 /年 圣马力诺111097元/年 意大利110265元/年瑞士 108577 元/年安道尔 107748 元/年美国 105560元/年。

 中国最低年收入为 6120 元丌到丐界平均值癿 15%排在 158位倒数第 26 位最低收入排名在中国之后癿 25 个国家有 14 个在非洲8 个在亚洲大洋洲、美国和欧洲各有一个国家。

 事、衡量最低工资癿三个指标 衡量最低工资癿指标有 3 个第一个是最低工资不人均 GDP 癿比率用二解释国家劳劢力癿价值第事个是最低工资不平均工资癿比率用二解释分配公平情况第三个是最低工资癿增长率用二解释国家对低收入群体癿兰注情况。

 最低工资不人均 GDP 癿比值丐界平均为 58%中国比较熟悉癿国家癿数据是埃塞俄比亚 127%刚果釐 125%阿富汗 113%巴基斯坦 110%印度 106%芬兮 66%尼日利亚 66%摩洛哥64%喀麦隆 63%新西兮 62% 瑞典 61%丹麦 61%孙加拉61% 古巴 60% 伊朗 59% 菲律宾 59% 蒙古 56% 比利时 52%澳大利亚 51%法国 51%德国 45%希 腊 44%挪姕 43%葡萄牙 42%加拿大 41%意大利 40%韩国 37%瑞士 36%美国 32%日本 32%英国 28%。中国是 25%丐界排 第 158 位。值得注意癿是有 25 个国家多数是非洲国家是高债务国其最低工资超过人均 GDP。

 丐界各国平均工资数据丌全本报告采用绊吅组织癿数据。绊吅组织 24 国最低工资不平均工资癿 比值平均为 50%由高到低排名为瑞士 83%瑞典 76%芬兮 73%挪姕 71%爱尔兮 60%丹麦 58%德国 58%意大利 54%波兮 52%葡萄牙 51%希腊 50%法国 49%比利时 46%澳大利亚 45%荷兮 45%西班牙 45%卢森堡 41%韩国 37%澳大利亚 36% 捷兊 36%日本 35%英国 30%美国 30%匈牙利 29%。24 国平均工资占人均 GDP 癿 81%最低工资不人均 GDP 癿比值是 41%。

 中国平均工资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癿数据中国最低工资是平均工资癿 21%。

 収展中国家平均工资占人均 GDP 癿比重高二収达国家一般在

 110%左右。

 在 2001 至 2007 年间最低工资年增长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収达国家为 3.8% 収展中国家为 6.5% 丐界平均为 5.7%。

 在 1995年至 2007 年间丐界人均 GDP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平均工资增加0.75 个百分点。

 三、社会财富分配不贫富差距 财富分配主要考察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状况也就是社会财富癿流向用占社会总收入癿百分比来表达。本节对有数据2005 年数据癿 134 个国家迚行分析。

 丐界最富癿 20%癿群体收入平均占社会总收入癿 47%这个比率越低贫富差距越小社会越 和谐。比率最低癿 20 个国家是从低到高:阿塞拜疆 30%斯洛伐兊 35%日本 36%丹麦 36%捷兊 36%瑞典 37%白俄罗斯 37%芬兮 37%德国 37%挪姕 37%乌兊兮 37%韩国 38%兊罗地亚 38%奥地利 38%保加利亚 38%塞尔维亚 38%匈牙利 39%荷兮 39%埃塞俄比亚 39斯洛文尼亚 39%。超过 47%癿国家绝大多数是非洲和南美洲国家。所有工业化国家这一数值均低二丐界平均值没有列迚上述20 个 国家癿工业化国家是 加拿大 40% 法国 40% 澳大利亚 41%瑞士 41%比利时 41%希腊 42%爱尔兮 42%意大利 42%西班牙 42%新 西兮 44%英国 44%俄罗斯 44%美国 46%葡萄牙 46%。中国为 48%高二丐界平均值一个百分点在 134 个国家中排第 81 位。

 丐界最穷癿 20%癿群体收入平均占社会总收入癿 6%这个比率越高贫富差距越小社会越和 谐。最高癿 20 个国家是由高到低阿塞拜疆 13%日本 11%捷兊 10%芬兮 10%挪姕 10%孙加拉 9%埃塞俄比亚 9%瑞典 9%巴基斯坦 9%乌兊兮 9%埃及 9%布隆迪 9%斯洛伐兊 9%白俄罗斯 9%兊罗地亚 9%保加利亚 9% 奥地利 9% 亚美尼亚 9% 德国 9% 比利时 9%。

 低二 6%癿国家绝大多数是非洲和南美洲国家。中国为 5.7%低二丐界平均值 0.3 个百分点在 134 个国家中排第 88 位。西斱工业化国家除美国外都高二 中国美国为 5.4%。

 中国财政部癿统计数字显示 中国 10%癿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癿 45%丐界这一数值 是 31.7%最低收入 10%癿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癿 1.4%丐界这一数值是 2.5%。最富癿 10%占社会财富超过 45%癿国家叧有 4 个国家卲哥 伦比亚 45.9%海地47.8%博茨瓦纳 51%和纳米比亚 65%最穷癿 10%占社会财富低二 1.4%癿叧有 17 个国家卲纳米比亚 1.3%危地马 拉 1.3%南

 非 1.3%博茨瓦纳 1.3%阿根廷 1.2%厄瓜多尔 1.2%巴拉圭1.1%巴西 1.1%萨尔瓦多 1%莱索托 1%海地 0.9%巴拿马0.8%哥伦比亚 0.8%洪都拉斯 0.7%安哥拉 0.6%纳米比亚0.6%玱利维亚 0.5%。以上数字表明如果叧考察城市收 入状况中国是丐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癿几个国家之一。

 丐界用吆尼系数来描述一个国家癿贫富差距吆尼系数在 0.2 以下叨高度平等社会在 0.2 到 0.4 之间叨低度丌平等社会在 0.4 以上叨高度丌平等社会。

 2005 年丐界 134 个国家吆尼系数平均为 0.40中国为 0.42在 134 个国家中排 名第 83 位所有工业化国家癿吆尼系数均低不中国丹麦 0.25日本 0.25瑞典 0.25挪姕 0.26芬兮 0.27德国 0.28奥地利 0.29荷兮 0.31韩国 0.32加拿大 0.33法国 0.33比利时 0.33瑞士 0.34爱尔兮 0.34希腊 0.34西班牙 0.35 澳大利亚 0.35英国 0.36意大利 0.36美国 0.41。排在中国后面癿 51 个国家多数是非洲和南美国家。

 2007 年丐界平均家庭消贶占人均 GDP 癿 61%中国这一数字为 34%约是丐界水平癿一半。

 丐界通常把日生活支出 1.25 美元划为赤贫线2 美元划为贫困线2005 年中国在赤贫线及以下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癿 20%在贫困线及以下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癿 49%。中国在丐界属二贫穷国家。

 五、丐界工资研究绌论 通过对丐界 183 个国家和地区工资制度癿研究得出癿绌论如下 1最低工资是人均 GDP 癿 58% 建立科学癿工资制度其基础是确定吅适最低工资最低工资癿参照系是人均 GDP最低工资是人均 GDP 癿 58%。最低工资一旦确定自然就形成了全国从业人员癿平均工资平均工资一般是最低工资癿 2 倍。

 最低工资须每年调整调整幅度参照 GDP 癿增幅戒消贶者物价指数。

 法国最低工资从 2001 年 8 月癿 66.7 元/小时调整到 2009 年7 月癿 88.20 元/小时 平均每年增长 4.03%。

 注 法国工时从 2005年 6 月由每月 169 小时调整为 151.67 小时。相比之下法国公务员癿工资增长缓慢巴黎公务员癿最低工资从 2001 年 8 月癿11650 元/月增长到 2009 年 12 月癿 13870 元/月平均每年增长2.38%。中级公务员平均总收入从 1992 年 1 月到 2009 年 12 月

 平均每年增长 1.52%. 2公务员工资是最低工资癿 2 倍 可对比性工资制度被丐界多数国家所采纳尤其是工业化国家任何人癿工资都有可比性不人均 GDP 比不最低工资比不平均工资比。丐界各国中国除外都为所有吃皇粮癿公职人员依市场机制制定统一标准癿工资制度实行同工同酬白领和蓝领工资 差别丌可过大公务员工资丌得超过私营企业工资。美国法律规定公务员无权自己给自己涨工资必须绊过人民癿代表机构批准公务员工资标准参照私企丏丌 得高二同类地区私企同等职别职工工资公务员工资每年癿微调增幅丌得超过工资成本指数 公务员工资癿涨幅必须小二私企 公务员癿任何工资发劢必须报人民癿 代表机构批准幵迚行公示公示在先加薪在后所有公务员癿工资必须透明幵丏所有公民随时可以查阅公务员癿工资标准。

 丐界多数国家癿工资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癿思想劳劢强度大和劳劢环境恶劣...

篇四:菲律宾大学生工资

回归中的教育回报率与工资曲线

 邢春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 100871

  详细信息:

 作

 者:

 邢春冰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畅春新园 2#257 (100871)

 电子邮箱:

 xingchunbing@gsm. pku. edu. cn 电

 话:

 136-9306-1761, 62051247

 分位回归中的教育回报率与工资曲线

 内 容提要:

 利用 CHNS 数据, 本文分别估计了 不同所有制内 不同分位数的工资方程。

 不同所有制的工资决定在不同的年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国有部门和民营部门之间。

 1991 年, 国有部门的教育回报率比较显著, 而且低分位回归得到的教育回报率高于高分位回归的结果。

 1997 年, 民营部门的教育回报率最为引 人注意。

 首先其平均教育回报率高于国有部门, 其次, 民营部门中高分位回归得到的教育回报率更高一些。

  一、 介绍 从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到人力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回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劳动者的能力不同、 家庭背景不同或者所处的劳动力市场不同, 会使得相同的人力资本得到不同的回报; 同时相同数量的人力资本在质量上也可能相差甚远, 因此没有理由相信同样数量1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把人们的目光从“平均”的教育水平能够为不同的人带来相同的回报。教育回报率吸引到回报率的“分布”。

 但是前面提到的这些因素在回归分析中都难以控制和观测。

 在多数情况下, 它们被放入残差项中, 而残差项的存在使得样本处于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

 由此引出一个相关的问题, 如果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条件均值, 或者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关心的是某一特定群体, 问题该如何处理呢? 一种做法是按照研究者关心的指标对样本直接进行划分。

 比如, 我们可以将收入进行排序, 然后分别对不同的收入组进行分析。

 如果我们更加关心收入最低的 10%人口, 就可以对这些人的样本单独进行分析。

 这虽然是一种较为通用的做法, 但是在了解收入决定机制之前就对收入进行划分似乎过于武断。

 比如, 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图 1 中的 B 点)

 可能并不属于整个收入分布中最低的 10%部分,却完全有可能属于大学毕业生中最低的 10%; 一个初中毕业生也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而处在所有初中毕业生收入分布中较低的位置(如图 1 中 A 点的位置)。

 问题的关键在于, 尽管 A和 B 的绝对收入水平不属于同一个子样本(比如收入最低的 10%人口), 但他们却分别属于各自教育水平中收入最低的 10%人口, 而这可能是因为相同的原因造成的(不考虑运气)。这种情况下, 考虑收入的条件分布似乎比直接对样本进行划分更有意义。2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处于条件分布不同位置的收入水平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呢?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 本文使用了分位回归的方法。

 直观上讲, 分位回归估计的是处于条件分布的某个分位点的样本如何受到各个变量的影响。

 这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不同特征劳

 1 比如同为大学毕业生, 重点大学的教育质量要高于普通本科。

 2 将样本进行划分然后做 OLS 与分位回归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同在于, 后者实际上用到了所有的样本, 而前者只是用到了划分后的子样本。

 动者的收入水平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关心的特征是一些无法观测和控制的变量, 但是残差项中确实包含了 对于理解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非常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家庭背景、 个人能力、 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Log 工资图 1

  直接对样本划分和考虑条件分布的区别

 本文利用 CHNS 数据分析了 1991、 1993 和 1997 年的工资决定。

 以往利用本套数据进行OLS 回归的结果表明, 教育水平的工资回报率接近于零(主要针对农村地区, 如魏众 2004,

 陈玉宇、 邢春冰 2004), 本文则重点研究在工资分布的不同分位点, 人力资本回报率是否一致。

 此外, 本文同时分析了农村与城市地区的教育回报。

 本文另外一个与其他文献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制度背景, 将基于分位回归的工资方程估计与不同的所有制联系在一起。

 具体的讲, 由于企业所有制的不同, 其内3本文将整个样本按照国有、 小型集体、 大型集体和私营分为部的工资决定机制也不尽相同。四个小的样本, 分别估计其不同分位点处的工资方程。

 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充分的认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结果表明, 1991 年国有部门低分位回归中教育的回报率比较高, 但是到了 1997 年, 这个规律消失了。

 其次, 1997 年的结果表明, 对于私营经济而言, 高分位回归中的教育的回报率远远高于低分位回归; 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教育回报率差异主要表现在高分位回归当中, 而且最集中的体现在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之间。

 此外由工资方程得到的工资曲线表明国有部门中高分位处的样本工资增长慢于低分位处的样本, 尽管民营部门在不同年份以及在城乡 之间表现的规律不尽相同, 仍然有证据表明民营部门的情况与国有部门刚好相反。

 本文为此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下面一节简单介绍了本文所用到的分位回归方法; 第三节介绍了数据和模型设定; 第四节报告了估计的结果; 第五节给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 最后总结全文。

 二、

 分位回归 分位回归的基本想法是由 Koenker 和 Bassett(1978)

 引入经济学分析的。

 与线性回归一样, 分位回归关心的也是因变量 y 在给定自变量 x 基础上的条件分布。

 不同的是在线性回归

 3 很多研究关注不同所有制部门工资决定机制的差异及其对工资分布的影响。

 如陈弋等(2005)、 邢春冰(2005)、 李实和丁赛(2003)、 赖德胜(1998, 2001)、 Dong and Bowles(2002)

 以及 Zhao(2001, 2002)等, 但通过分位回归来探讨此问题的尝试还比较少。

 10% 10% 高中大学A10%10% B初中OLS 10% Percentile

 中, 我们假定条件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条件分布的均值——是 x 的线性函数, 即 OLS回归试图拟合一个条件期望的线性方程。

 如果我们考虑的不是 y 的条件均值, 而是条件中位数, 并且假定 y 的条件中位数是 x 的线性函数, 这就是中位数回归, 也叫做 50%分位回归。原则上讲, 我们可以以任何 y 的条件分布分位数 p 来代替中位数, 来构造 p 分位回归。

 由于上面的基本想法, 分位回归至少有如下两个优点4。

 首先, 通过对不同的分位数进行回归, 我们可以对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进行分析。

 对于本文而言, 给定教育水平(同时控制5, 工资的(条件)

 分布反映了其他没有被观测到的特征。

 由于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其他因素)度上与教育存在互补性(如能力和家庭背景), 我们没有足够的理由要求教育回报率在工资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是一样的, 分位回归正好可以对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进行分析。

 同时,通过分位回归, 我们可以考察是否存在异方差——如果条件分布的形状随着解释变量而变化, 不同分位点分位回归的系数也将不同(见 Koenker 和 Bassett 1982)。

 其次, 如同中值对于异常值的敏感程度小于均值一样, 分位数对于异常值的敏感程度也远远小于均值。

 分位回归只受到是否存在异常值的影响, 而与其具体位置无关(当然是在给定大于还是小于某个分位数的情况下)。

 因此, 分位回归是稳健性质强于 OLS 的回归技术之一6。

 分位回归是对中值回归的拓展。

 中值回归的估计基于这样的想法:

 如果绝对离差为距离的话, 中值是距离数据最近的点, 即中值最小化绝对离差之和(Least Absolute Distance 即LAD)。

 中值线性回归的参数就是向量 β , 它使得下面式子最小化:

 """11(0.5 1())()nniiβiiβiiβiiyxyxyx==−=−≤−∑∑。

  (1)

 一般的, 对于任何一个 p 分位回归的估计而言, 可以通过最小化上式右面方程的一般形式而得到:

 ""1ˆargmin(1())()niiβiiβipyxyxβ==−≤−∑。

  (2)

 由于分位回归的特性, 它在近来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Buchinsky(1994)

 利用分位回归细致全面的分析了美国 1963-1987 年工资结构的变化。

 指出教育和经验在不同分位点的回报率是不同的(总的来讲, 低分位数处的教育回报率要低于高分位数处的教育回报率,经验的情况则相反), 但是它们的时间变化趋势相似。

 Buchinsky(1998)

 利用同样的数据分析了女性劳动力的情况。

 结果表明, 尽管对于低技能的女性劳动力来讲, 工资结构变化主要发生在收入的底层(the tottom of the wage distribution), 对于熟练女工来说, 工资分布的两头都发生了变化。

 结果导致高中毕业生的工资不平等下降; 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不平等增加。

 此外, Eide和 Showalter (1999)应用分位回归估计了收入的代际流动问题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结果表明, 儿子收入在低分位数处的流动性要小, 而且教育在儿子收入条件分布低分位数处的作用更大。

 最近, 分位回归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不同的数据和问题。

 例如,Sakellariou(2004a, 2004b)

 分析了菲律宾和新加坡工资的性别差异; Skoufias(2003)

 分析

 4 分位回归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分位点并不受数据单调变换的影响。

 例如, y 的对数的条件中值等于 y 的条件中值的对数。

 5 也就是说, 我们在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关于 y 的分布都是指条件分布。

 即使没有特别指出, 读者也应该注意。

 6 标准的稳健回归通常是通过赋予异常值较小的权重来处理异常值。

 具体的, 如果回归得到的残差较大, 在下一次的回归中就赋予较小的权重, 不断重复这样的步骤至收敛。

 这样的回归方法需要估计残差的范围以便识别出异常值, 而前者的估计对于异方差又比较敏感。

 而分位回归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了转轨中的罗马尼亚的工资结构。

 Ravallion 和 Jalan(1998)

 分析了中国农村长期和短期贫困的决定因素。

 Knight 和 Song (2003)

 则应用分位回归分析了中国城镇地区的工资收入不平等。

 三、

 数据与模型 (一)

 数据 本文利用的是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所做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CNHS)

 数据。

 该调查给出了 1989、 1991、 1993 和 1997 年中国农村与城市中 3000 多个家庭户中个人工资、人力资本以及其他反映家庭背景的数据。

 本文则分别选取了 CHNS1991、 1993 和 1997 年中拥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作为样本, 并将其所在单位的性质分为国有(SOE)、 大型集体(LCE, Large Collective)、 小型集体(SCE, Small Collective) 7以及私营部门(PRI), 划分的方法与前面一章相同。

 由于 1993 年的结果往往介于 1991 年和 1993 年之间, 为了便于叙述和比较, 没有在正文部分, 关于工资和教育水平的描述统计见附表 1, 这里只是借助于洛伦兹曲线考察不同所有制内部工资分布的差异(见图 2)。

  UNIT_1 UNIT_2 UNIT_3 UNIT_4Cum. Pop. Prop..00094101 Cum. Pop. Prop. UNIT_1 UNIT_3 UNIT_2 UNIT_4.001351101 Cum. Pop. Prop. UNIT_1 UNIT_3 UNIT_2 UNIT_4.0013191.0001741 Cum. Pop. Prop. UNIT_1 UNIT_3 UNIT_2 UNIT_4.0022011.0000221 图 2

 工资分布的洛伦兹曲线 注:

 UNIT_1、 UNIT_2、 UNIT_3 和 UNIT_4, 分别代表国有部门、 小型集体部门、 大型集体部门和民营部门的洛伦兹曲线。

  1991 年城市地区的工资分布中, 国有部门和大型集体部门的洛伦兹曲线最接近对角线且两条曲线基本重合, 表明国有部门和大型集体部门内部的工资最缺乏差异; 民营部门的洛伦

 7 本文不区分小型集体企业和乡 镇企业, 实际乡 镇企业是小型集体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大型集体企业则是指县级以上集体所拥有的企业。

 A: 1991 城市B: 1991 农村 C: 1997 城市 D: 1997 农村

 兹曲线距离对角线最远, 表明其内部的工资差异最大; 小型集体部门则位于民营部门和国有及大型集体部门之间。

 农村的情况与城市相同。

 1997 年, 国有部门和大型集体部门的工资分布仍然是城市中最缺乏差异的, 不同的是, 大型集体部门似乎比国有部门更加缺乏差异。

 此外, 民营部门的工资分布仍然是差异最大的。

 与城市不同的是, 农村中大型集体部门和民营部门的洛伦兹曲线的距离对角线最远, 而且两者基本重合; 而国有部门的工资分布仍然是最缺乏差异的。

 总的来讲, 工资分布的差异与所有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利用分位回归考察不同所有制部门的工资决定。

 (二)

 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不同所有制内部的工资决定, 我们首先分别估计总体劳动力市场以及各种所有制企业内部的工资方程, 模型是最基本的 Mincer 方程。

 01232sisssisssilwgEduExprExpruα=βββ++++,

  (3)

 其中 s 代表不同的所有制企业(1,2,3,4s =分别代表国有企业、 小型集体企业、 大型集体企业以及私营企业); Edu 代表教育水平, Expr 和2Expr 分别为经验和经验平方。

 下标i指第i 个样本;slwg 是在第 s 种企业中的工资, 只有实际在该种部门工作的人才能观测到在该部门的工资水平。

 接下来为了控制更多的因素, 我们估计了方程(4), X 控制了性别、 地区以及职业等因素。

 01232sisssissssisilwgEduExprExprXuα=βββγ+++++

  (4)

 四、

 实证结果 (一)

 教育回报率 1. 基本结果 教育回报率是我们主要关心的变量, 所以本节首先报告教育的系数。

 表...

篇五:菲律宾大学生工资

背井离乡这是我们成长的方式 ——菲佣上海生存现状调查 卢 山2009-12-10 文汇报 题记

  不知从何时起上海悄然出现了一批黑皮肤、小个子、眼窝深邃的菲律宾人。每逢周末她们一早就从上海的各个角落出发先到教堂做礼拜然后在大型超市门前集合下午去麦当劳“歇脚” 她们不点任何吃的只是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呱啦呱啦” 说着旁人听不懂的话„„

  她们就是蛰居在上海的菲佣。20 来岁出国谋生 “回家”的期限是“赚钱供完所有的孩子大学毕业” 喜辛辣又怕浪费于是爱上了上海街边的“麻辣烫” 与主人分桌吃饭但仍怀揣“远大梦想”  “在上海买套公寓” 、 “移民美国”„„只不过她们常常会间歇性地从上海“消失”一阵归来时一切辛勤劳动可能又要从头开始。

  尽管如此上海菲佣的规模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扩大。

 上海的繁华不属于她们——“国际家政员”的上海经历

  12 月 5 日清晨记者收到一条手机短信 “早安女士你现在好么我到上海了” 。终于 “消失”了一个多月的克罗伊回来了

  10 月 31 日是西方的万圣节 克罗伊登上返回家乡马尼拉的班机并非为了探亲而是旅行签证过期多日不得不回国重新申请。

  2 从公务员到上海菲佣

  第一次在静安寺的“涌泉”旁见到克罗伊29 岁的她不管对方年龄大小一律称呼别人为“女士” 、 “先生” 她说这是工作中养成的习惯——对主人表示尊重。很难想见这位颇具“保姆职业操守”的菲佣曾是一名菲律宾政府机关的公务员。

  “在大学里学了四年的农业科技 就是研究怎么让蔬菜生长得更好。

 ”克罗伊尽量用直白的语言向记者解释她的专业。毕业后她进入马尼拉市政府的农业办公室工作但没多久她辞职了 “菲律宾国内的工资太低了我现在在上海的工资是那时的 4 倍 ”

  2005 年克罗伊在国内接受了两年“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便远走黎巴嫩。在一个躲避炮火的避难所她结识了一对美国夫妇开始了菲佣生涯月工资 300 美元。和克罗伊一样菲佣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有的在出国前还接受过菲律宾政府出资开办的育婴、烹饪、早教等家政培训这让她们备受涉外家庭的欢迎成为国际家政业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如今这些足迹遍布世界的“国际家政员”悄然登陆上海。

 “上海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对菲佣需求量大。和香港比上海的生活成本较低。

 ”今年 25 岁的葛瑞斯告诉记者她在菲律宾读完大学就一心想来上海做菲佣如今在上海已经待了两年。

  2008 年黎巴嫩的美国夫妇回国含泪告别主人的克罗伊也来到了上海找工作。

  在上海的菲佣圈里流传着一个“一元钱求职法” 。原来在上海

  3 的外国人集聚区都可找到专门出售进口食品、蔬果、调料的“城市超市”  超市进口处有一块求职招贴板。“只要付一元钱买一张专用纸写上求职信息就行。

 ”久而久之这块求职招贴板成为涉外家庭招聘保姆和保姆求职的“中介板” 。

  去年 8 月在克罗伊张贴求职广告的第二天她就接到一位驻沪领事的电话成为“大使家庭”的“住家保姆” 。

 “每天五点半起床喝一杯咖啡就开始干活。

 ”每天早上 7 点前克罗伊要做好早餐并给男主人熨烫衬衣。主人出门后她一天的工作就是整理三层的复式房、照看两个孩子。

 “晚上 9 点睡觉。不过如果主人家举办派对、聚餐就得在旁等候差遣待客人走后要收拾餐桌。

 ”

  在虹桥的古北地区和浦东的碧云社区附近除了“住家保姆” 还有一群“兼职保姆” 由于没找到全职工作她们只能在附近租房。今年 8 月随着那位领事被调往韩国工作 “失业”的克罗伊也成为其中一员。

  这一次 “一元钱求职法”不像前一次那么灵验克罗伊说这与马来西亚保姆进驻上海有关 “她们也会说英语工资压得比我们低。

 ”

  很快克罗伊搬进了虹梅路上的一幢 7 层楼高的老式民宅和 5个菲佣姐妹“群租” 2400 元的房租每个人分担 400 元。

 带六只烤鸡回马尼拉

  现在 克罗伊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找到一个 “住家保姆” 岗位

  4 “这样可以节约每月 400 元的房租 ” 菲佣 5000-10000 元的工资在上海不算低但她们坚持“能省则省” 把钱都寄回家。

  于是喜辛辣的葛瑞斯出现在街边的“麻辣烫” 聊慰久违的乡味。她最大娱乐就是“走路” 从古北走到中山公园然后再走回来。

 不过偶尔她们也会“奢侈”一把。平日基本以蔬菜为主的克罗伊在回国前突然“开荤” 买了六只鸡回家。

 “把它们烤熟了带回马尼拉菲律宾的鸡肉太贵了。

 ”克罗伊说在菲律宾一只鸡的价格是上海的两倍。每次回家她都尽可能地在行李箱里多塞一些鸡肉、牛肉。回上海时又带了满满一箱子的菲律宾草莓酱和咖啡粉买些面包几个月的早餐就解决了。

  菲佣在上海的生活圈很小 朋友基本都是菲佣 大多相识于教堂。每周日她们会从四面八方出发相约徐家汇住在闵行、浦东的菲佣则结伴拼出租车。这让她们很快形成一个“圈子” 。

 “世界真的很小很多人在香港做菲佣时就遇到过现在在上海又遇到了 ”

  “圈子”更像是一个“信息集散地” 。来上海 5 年的菲佣安娜至今记得9 月中旬获悉家乡遭遇热带风暴袭击45 万多人流离失所后的焦急。

 “那时和家乡通讯一度中断我们在上海的姐妹们一有家乡的消息就互通有无。

 ”

  渐渐地古北家乐福成了祷告后的集散地她们渴望一周一次的信息交换还能说说家乡话。她们总是站在超市门前聊天天冷了就转场到一楼的麦当劳里不点任何吃的十几个人围着三四个桌子“我们除了说话还是说话。

 ”

  5

  因为这样一个小圈子让克罗伊至今认为自己住的虹梅路就是上海的市中心。她没去过人民广场、南京西路、淮海路上海的繁华并不属于她 她的目标就是 “早点挣足够的钱 早点回家与亲人团聚” 。

 尽管如此克罗伊和其他菲佣都知道上海有条“便宜路”——七浦路因为它的拼音和英语 CHEAP便宜很像。克罗伊曾在虹梅路上的国际珍珠城买了件 120 元的睡衣被姐妹们嘲笑很久 “她们跟我说七浦路上同样的款式只要 20 元。

 ”

  当然无论是克罗伊、葛瑞斯还是安娜她们更多的时候还是蛰居在古北、碧云等地区。

 “那里外国人多大家都说英语到处都有英语标牌这让我感觉安全。

 ”

 “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

 菲佣已成菲律宾全球化劳力的中流砥柱

  12 月 8 日马尼拉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入口处人流如织熙熙攘攘。在衣着光鲜的圣诞度假团与行色匆匆的国际旅行者之中混杂着一批又一批菲律宾女子她们的穿着算不上入时举止也有些拘束而大包小包的行李显示她们做好了“出远门”的准备。

  相似的一幕 日复一日地在马尼拉和菲律宾其他城市的国际机场上演。据菲律宾海外就业署的统计数字每天都有近 3000 名菲律宾人出国打工谋生其中有一半多将从事家政服务也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菲佣” 。经济危机的寒潮迪拜刮来的冷风亲人的拥抱和泪水都挡不住她们闯世界的脚步。

  6 菲律宾的“新国家英雄”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曾说过 “菲佣是新国家英雄。

 ”这句话言简意赅点出了菲佣对菲律宾这个国家的贡献和所拥有的社会地位。

  上世纪 70 年代末由于菲律宾面临着国内经济异常不景气和社会剧烈动荡的双重困境为了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机会马科斯政府决定开启国门允许国民赴海外打工大力推动以菲佣和国际海员为主体的劳务出口。从此 “菲佣”逐渐成为国际劳务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并遍地生根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 193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雇用了菲佣人数多达 300 多万。她们以辛勤的劳动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成为了家政行业中知名品牌也是菲律宾这个劳动力输出大国的“名片” 。

  时至今日 菲佣和其他菲海外劳工已共同构成了菲律宾一条重要的经济命脉。2008 年海外菲劳汇款总额达到 164 亿美元占该国GDP 的 10%。正如菲律宾金融专家所言过去 20 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历经了数个周期但菲劳汇款却一直保持着增长。时下当菲律宾国内各产业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困难重重之时 唯有菲劳汇款仍给这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一丝亮色2009 年预计将实现 4%的增长率。

  由于菲佣对国家贡献良多历任菲律宾总统都对他们褒奖有加。1988 年前总统阿基诺夫人访问香港时曾表示 “在菲国内还有 200 多万人失业的情况下菲佣的辛勤劳动应该得到尊敬如果没有她们我们会比较困难。

 ”现任总统阿罗约曾说包括菲佣在内的海外劳工是菲律宾“新时代全球化劳动力中的中流砥柱” 也是“菲律宾最伟

  7 大的输出” 。

 从 1995 年起 菲政府把每年 6 月 7 日定为 “海外劳工日” 。每逢圣诞前夕总统都会率领内阁成员到机场举行隆重仪式迎接海外归来的菲佣和其他劳工。当地媒体也认为在外辛苦一年的菲佣用一个人的收入养活了至少五个家庭成员 回家的她们完全有资格享受红地毯的待遇。

 打造金字招牌的三招

  菲佣为何能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问起菲律宾人 他们随意掰着指头就能说出好几条。首先是英语交流能力强这得益于菲律宾实行的双语教育。菲佣们大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是她们与世界各地的雇主家庭沟通的天然优势。其次是文化程度高绝大部分走出国门的菲佣至少拥有高中或大专学历大学毕业生也不在少数因为在菲律宾从事家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大学生当菲佣“不跌份” 。不少菲佣还从事过护士、教师等职业具有照顾婴幼儿护理老弱病人的一技之长。

 第三 菲佣大多是天主教徒 具有友爱善良、 吃苦耐劳、谦和礼貌、责任心强的群体特征以及豁达乐观、善于忍让的热带民族特性而菲律宾近四百多年深受西班牙、美国等外来文化影响也使得菲佣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并融入异域文化与陌生环境。另外菲佣普遍有讲卫生、早睡早起的生活好习惯这也是受雇主欢迎的优点之一。

  当然仅仅拥有这些尚不足以把菲佣打造成世界家政的金字招牌。在菲佣走俏全球的背后菲律宾政府和相关就业机构实在是花费

  8 了不少心血最有效的莫过于以下三招。

  第一招是以培训保持竞争力。在菲律宾各中学女校和近 3000 所大专院校中一律把家政学列为必修课而在此基础上的专业培训则更加系统和完善。这个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条由劳务中介公司、技能培训学校以及认证中心等构成的完整的商业链。

 目前在菲律宾技能培训和开发部门登记的培训中心多达 4000 多个经海外就业管理署认证的私人劳务中介公司也数量繁多。在这个成熟的体系下菲佣出国工作前都要进行 1-3 个月的上岗培训 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和语言文化培训两大类。其中在培训学校接受 216 个小时技能培训是成为合格菲佣的“硬杠杠” 内容涵盖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的使用、洗熨衣物、清理房间、烹饪和照顾老人与孩子等。语言和文化课则要求受训者学会用目的地通行语言与当地人进行简单交流 并对当地的地理、 宗教、烹饪风格、着装要求、社会行为准则等有所了解。培训结束后一些人还会被安排到当地外国裔的家里进行实习 并由这些雇主为其开具一份评估报告 实习期间的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工资起点。

  为进一步提高菲佣竞争力2006 年菲律宾政府又推出了“超级菲佣”计划训练内容包括急救及突发事件的应变技能等意欲打造十八般技艺样样精通的“超级女佣” 。当地媒体称菲律宾从此有了不仅能看孩子也能把孩子从火中救出来的女佣。

  第二招是别具特色的“推销”手段。在“酒好也怕巷子深”的今日 许多专营菲佣输出的劳务中介公司一旦看重某位具有优秀潜力的

  9 学员从培训阶段起就会为她策划、拍摄几套自我推荐的短片让她在十几分钟时间内尽情展示各类看家本领。

 这些短片随后被刻录成光盘 通过中介公司的营销渠道递到某位中东、 香港或美国雇主的手中。通过短片 雇主能够直观、 全面地了解这位菲佣的形象、 素质与能力。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菲佣顺利获得海外工作合同的机会 也能增强中介公司的信用以及雇主用工的信心可谓实现“三赢”的推广方案。

  第三招是强力的政策扶持与保护。

 菲律宾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海外劳工的管理和保护。1995 年 6 月菲国会通过旨在保护海外劳工权益的“8042 号法案” 明文规定只向承认或保护菲律宾劳工权利的国家或地区派遣劳工 这些国家或地区必须有保护外国劳工权益的相关法律且是劳工保护的多边或双边协定的签字国。当然菲政府对劳工的保护绝不是停留纸面上。2003 年香港特区政府曾宣布将菲佣最低工资减少 11%阿罗约总统便立即发表声明抗议“这一不公平的政策” 命令菲政府有关部门暂停处理一切有关菲佣的合同甚至威胁要停止向香港输出菲佣。

 针对近年来海外年轻菲佣自杀或出逃案例有增加的趋势菲外交部还于 2008 年要求劳工部将女佣最低年龄从目前的 23 岁调高至 30 岁以尽可能减少她们遭雇主虐待的可能性。

 (本报马尼拉 12 月 9 日专电)

篇六:菲律宾大学生工资

012 年世界各国人均月薪工资收入排行榜 作者:

 PHBang

  来源:

 综合

  时间:

 2013 年 10 月 09 日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了全球 72 个国家月薪排行榜, 中国大陆只名列 57 位, 平均中国人均月薪 656 美元。

 香港和澳门分别排在 30 和 52 位。

 而排在第一位的国家是卢森堡, 平均月薪 4089 美元。

  如果世界是一个大工厂, 每个人都凭自己的劳动价值领取工资, 那么你现在的收入大概能在其中排第几?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 近日首次公布以“购买力平价法” 计算得出的全球列入统计的 72 个国家薪资购买力, 根据这份榜单, 人均收入购买力最高的国家是卢森堡,唯一超级大国美国退居至第 4 位, 而中国内地排名为第 57。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榜单只统计了各国的工薪阶层收入, 农民、 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的收入均不列入统计。

 比的不是净收入, 是全球购买力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 近日报道, 全世界劳动者的总收入每年接近 70 万亿美元, 而全世界如今差不多有 70 亿人, 按照这个算法, 世界的人均年薪应该是 1 万美元——但实际上,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份工作, 且 70 亿人口中有相当比例是儿童, 这个算法显然不够准确。

 ILO 经济学家做了如下计算:

 首先, 收集列入统计的每个国家各个领域平均工资, 再与该国的劳动者人数相乘, 得出各国的总收入数额后, 将所有列入统计的国家的总收入相加, 除以全球劳动者人数, 以此计算出世界人均月收入应为 1480 美元, 也就是一年接近 1. 8 万美元。

 严格来说, 这里使用的美元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美元” , 而是被称为“购买力平价法货币”(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llars) , 但它们在价值(购买力) 上是相当的, 也就是说, 各国的人均收入被转化为以美元购买力为基准价值的数值; 这里所说的人均月收入, 其实是这一收入在美国的购买力。

 “如果有人在中国的月收入是 1500 元人民币, 如果拿到银行去, 只能兑换到 200 美元, ”ILO 经济学家帕特里克· 贝尔瑟解释, “但在中国人们可以用 1500 元买到的商品, 其价值在美国折算成美元的话, 则相当于 400 美元。

 ”这就是 ILO 此次首次公布的数据的真正意义。

 “工资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参照”

 对一些人来说, 1480 美元的月收入不算小数目, 但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 2美元。

 事实上, ILO 的这组数据并不尽善尽美, 首先, 它无法统计全球的所有国家的收入状况, 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其次, 列入统计的仅是工资收入,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名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 则没有被纳入统计范围内。

 在发达国家, 九成劳动者都是工薪阶层, 但在发展中国家, 这一比率要低得多。

 南亚仅有四分之一劳动者是领工资的, 其他不少是个体户或农民。

 贝尔瑟认为, ILO 的工资数据仍有相当大的意义, “毕竟工资是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参照” 。

 “它会告诉你, 世界上其他人月底能拿到多少收入, 他们的经济状况跟你比起来怎么样, 他们有能力购买什么, 可以多久出去旅游一次, 可能承受什么价位的住房, 这些跟人均 GDP比起来, 其实是更有含金量的信息。

 ”

 贝尔瑟指出, 全球工资水平其实仍相当低, “事实上世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是比较低的,尽管一些地方十分繁荣” 。

 2012 年世界各国人均月薪工资收入排行榜(2)

 作者:

 PHBang

  来源:

 综合

  时间:

 2013 年 10 月 09 日

 你的薪资收入在全球范围排第几?

 世界平均工资 1480 美元 1.

 卢森堡 4089 美元 2.

 挪威 3678 美元 3.

 奥地利 3437 美元 4.

 美国 3263 美元 5.

 英国 3065 美元 6.

 比利时 3035 美元 7.

 瑞典 3023 美元 8.

 爱尔兰 2997 美元 9.

 芬兰 2925 美元 10.

 韩国 2903 美元 11.

 法国 2886 美元 12.

 加拿大 2724 美元 13.

 德国 2720 美元 14.

 新加坡 2616 美元 15.

 澳大利亚 2610 美元

  16.

 塞浦路斯 2605 美元 17.

 日本 2522 美元 18.

 意大利 2445 美元 19.

 冰岛 2431 美元 20.

 西班牙 2352 美元 30. 中国香港 1545 美元 52.

 中国澳门 758 美元 57.

 中国内地 656 美元 68. 吉尔吉斯斯坦 336 美元 69.

 印度 295 美元 70.

 菲律宾 279 美元 71.

 巴基斯坦 256 美元 72.

 塔吉克斯坦 227 美元 2012 年中国各省区市地方财政收入排行榜 作者:

 PHBang

  来源:

 综合

  时间:

 2013 年 05 月 08 日

  2012 年全国财政收入 117210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2. 8%, 增速比上年回落 12. 2 个百分点。

 其中, 地方本级收入 61077 亿元, 同比增长 16. 2%, 比上年回落 12. 9 个百分点。

 广东、 江苏、 山东的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以 6228. 2 亿元(13%)

 、 5860. 69 亿元(13. 8%)

 、4059. 43 亿元(17. 5%)

 在全国排前三位。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在全国排前三位的是贵州(31. 2%)

 、 江西(30. 2%)

 、 新疆(26. 2%)

 。

 2012 年全国各省市区地方财政收入排名 排名 地区 总量(亿元)

 增长(%)

 全国 61 077 1 6.2

  排名 地区 总量(亿元)

 增长(%)

 1

 广东 6228.2 1 3 2 江苏 5860.69 1 3..8 3 山东 4059.43 1 7.5 4 上海 3743.71 9.2 5 浙江 3441 .2 9.2 6 北京 331 4.9 1 0.3 7 辽宁 31 03.7 1 7.4 8 四川 2382.07 1 6.5 9 河北 2084.2 20 1 0 河南 2040.6 1 8.5 1 1 湖北 1 823 1 9.4 1 2 安徽 1 792.7 22.5 1 3 福建 1 776.21 1 8.3 1 4 湖南 1 776 1 7.1 1 5 天津 1 760.02 21 1 6 重庆 1 705.1 1 4.6 1 7 黑龙江 1 629.95 0.6 1 8 陕西 1 600.69 24.9 1 9 内蒙古 1 552.75 1 4.5 20 山西 1 51 6.4 25 21 江西 1 371 .9 30.2 22 云南 1 337.98 20.4 23 广西 1 1 65.98 23 24 吉林 1 041 .3 22.5 25 贵州 1 01 4.05 31 .2 26 新疆 909.1 26.2 27 甘肃 520.9 1 9.7 28 海南 409.44 20.4 29 宁夏 264.04 20

  排名 地区 总量(亿元)

 增长(%)

 30 青海 1 86.4 22.8 31 西藏

  46

 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名 作者:

 PHBang

  来源:

 综合

  时间:

 2013 年 05 月 08 日

 2012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65 元, 同比名义增长 12. 6,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 6%。

 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917 元, 同比名义增长 13. 5%,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0. 7%。

 上海、 北京、 浙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名前三位, 分别为 40188元(10. 9%)

 、 36469 元(10. 8%)

 、 34550 元(11. 6%)

 ; 上海、 北京、 浙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名前三位, 分别为 17401(11. 2%)

 、 16476 元(11. 8%)

 、 14552 元(11. 3%)

 。新疆(17%)

 、 甘肃(15%)

 、 海南(13. 9%)

 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国排前三位。

 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最快, 为 18. 4%; 青海排在其次, 为 16. 4%; 贵州排第三位, 为 16%。

 2012年全国各省(市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表 排名 地区 绝对量(元) 增长(%)

  全国 24565 1 2.6 1

 上海 401 88 1 0.9 2 北京 36469 1 0.8 3 浙江 34550 1 1 .6 4 江苏 32519 1 2.2 5 广东 30226.7 1 2.4 6 天津 29626 1 0.1 7 福建 28055.2 1 2.6 8 山东 25755 1 3 9 辽宁 23223 1 3.5 1 0 内蒙古 231 50 1 3.4 1 1 重庆 22968 1 3.4

  排名 地区 绝对量(元) 增长(%) 1 2 湖南 21 319 1 3.1 1 3 广西 21 243 1 2.7 1 4 云南 21 075 1 3.5 1 5 安徽 21 024.2 1 3 1 6 海南 20918 1 3.9 1 7 湖北 20840 1 3.4 1 8 陕西 20734 1 3.6 1 9 河北 20543 1 2.3 20 四川 20307 1 3.5 21 山西 20300 1 2 22 吉林 20208 1 3.6 23 河南 20000 1 2.4 24 江西 1 9860 1 3.5 25 宁夏 1 9831 .4 1 2.8 26 贵州 1 8700.5 1 3.4 27 新疆 1 81 51 1 7 28 西藏 1 8056 1 1 .5 29 黑龙江 1 7759.8 1 3.1 30 青海 1 7566.3 1 2.6 31 甘肃 1 7237 1 5

 2012年全国各省(市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表 排名 地区 绝对量(元) 增长(%)

  全国 791 7 1 3.5 1

 上海 1 7401 1 1 .2 2 北京 1 6476 1 1 .8 3 浙江 1 4552 1 1 .3 4 天津 1 3537 1 3.8 5 江苏 1 2202 1 2.9

  排名 地区 绝对量(元) 增长(%) 6 广东 1 0542.8 1 2.5 7 福建 9967.2 1 3.5 8 山东 9446 1 3.2 9 辽宁 9384 1 3.1 1 0 黑龙江 8603.9 1 3.3 1 1 吉林 8598 1 4.5 1 2 河北 8081 1 3.5 1 3 湖北 7852 1 3.8 1 4 江西 7828 1 3.6 1 5 内蒙古 761 1 1 4.6 1 6 河南 7524.9 1 3.9 1 7 湖南 7440 1 3.3 1 8 海南 7408 1 4.9 1 9 重庆 7383 1 3.9 20 安徽 71 60.5 1 4.9 21 四川 7001 1 4.2 22 新疆 6442 1 8.4 23 山西 6330 1 3 24 宁夏 61 80.3 1 4.2 25 广西 6008 1 4.8 26 陕西 5763 1 4.6 27 西藏 5645 1 5.1 28 云南 541 7 1 4.7 29 青海 5364.4 1 6.4 30 贵州 4800 1 6 31 甘肃 4495 1 5

篇七:菲律宾大学生工资

middot;民族与文化· 《东南亚》 2000年第 3—4 期海外菲律宾女佣吴 青 梅劳务输出是菲律宾对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目前菲律宾已成为亚洲劳务输出规模最大的国家 , 菲律宾劳工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1974 年, 海外菲律宾劳工仅有 3.5万人, 1991 年, 出国劳工已增到 70 万人 , 遍布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汇回国内的外汇达20 亿美元。从 70年代中期开始, 菲律宾政府就制定鼓励劳务输出的政策 , 并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加以调整 、 完善 。1992 年 , 菲律宾政府授权 287 家招募机构, 183 家承包公司和 207家海外派出机构 , 共 677 个机构从事劳务输出活动 。目前 , 菲律宾已形成一个强大的劳务输出体系 , 劳务输出目前在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 已超过传统的椰子产品出口和服装、 电子类产品的出口 , 成为菲律宾外汇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在菲律宾海外劳工中 , 菲律宾女佣占有极大的比例。早在 80 年代后期 , 菲律宾每年平均有 8.2万人申请出国当女佣 。当时 , 在亚洲各地的菲律宾妇女总数超过 30 万 , 最多的地方是中东, 尤其是沙特阿拉伯 、 科威特这些盛产石油的国家 , 菲律宾女佣人数超过 20 万 ,其次是香港 , 有 3.5 万 , 台北 2.5 万, 连小小的新加坡也有约 2 万菲律宾女佣。遥远的巴黎、 伦敦也能见到菲律宾女佣的身影。海外菲律宾女佣这一课题可以从很多视角加以探讨和研究 。本文试就海外菲律宾女佣大规模形成的原因及对菲律宾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存在问题作一些分析。菲律宾女佣海外大军形成的原因经济问题即菲律宾经济相对菲律宾女佣服务国落后而且国内贫富差距悬殊是菲律宾女佣海外大军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战前, 长期作为西班牙、 美国殖民地的菲律宾 , 为满足殖民国的需要 , 经济发展片面 、 畸形、 迟缓 、 落后, 而且经济命脉由殖民国长期操纵。战后 , 在美国的扶助、 支持下 , 菲律宾政府先后制定、 实施新的经济发展计划 , 力图使经济快速发展。在 50 年代末、 70 年代中期, 菲律宾经济一度增长迅猛 , 在其余时期, 菲律宾经济增长缓慢 , 有时停滞不前 。1984年 、 1985 年、 1992 年出现负增长。目前 , 遭受金融危机打击之后的菲律宾, 经济处于低迷徘徊状态。菲律宾经济发展中存在两大障碍, 一是能源不足 , 电力不足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 经常停电直接影响采矿、 建筑 、 制造业等重要生产部门 。电65

 力危机使菲律宾国民经济 1992 年损失 12.8 亿美元, 相当于菲律宾国民生产总值的 1%。1999 年12 月10 日晚 , 包括首都马尼拉在内的整个吕宋岛发生重大停电事故, 占全国54%的人口受到影响。二是外债问题 , 菲律宾外债长期居高不下 , 1986 年 , 菲律宾外债 28亿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94.6%, 1990 年菲律宾外债达 30.4 亿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65.4%。80 年代 , 菲律宾每年还外债本息 30—40亿美元 。较为落后的经济无法为普通百姓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物质保障,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菲律宾劳动妇女不得不到海外寻找机会 。在菲律宾, 城乡差距 、 贫富差距相当悬殊 。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60%以上 , 全国劳动力的 50%从事农业 , 但菲律宾农村经济长期落后。菲律宾中部大岛三描和东部海岛 , 每年遭受10 多次太平洋暴风雨的袭击, 民生凋敝 , 这些地方因此成为菲律宾女佣的主要来源 。在高薪阶层的收入越来越高的同时 , 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影响甚微。就在马尼拉一些繁华地段 , 流浪者的棚屋排满了街道两侧 , 1996 年 11 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马尼拉召开时 , 想向外国首脑展示菲律宾美好形象的政府官员对这些棚屋甚为恼火却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 , 许多女佣是迫于生计 , 不得不背井离乡 , 出国寻找出路 。贫困人口的大量存在使菲律宾女佣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经济落后和贫富差距悬殊使菲律宾的劳动力价格极其低廉 , 尽管海外女佣每月的工资在服务国是相当低的但却是国内的 10—20 倍, 由此可见菲律宾国内劳动力的廉价。美国人贝丝·戴·罗慕洛曾有过这样的回忆 “对于有钱人家而言 , 马尼拉的生活是很快乐的, 因为这里的劳动力很便宜 。我每月支付给我的司机 50美元。他的小弟弟照管院子 , 工资是他的一半 。如果他们不干了 , 必定会有一长串的申请者等着接替他们 。他们从农村来, 那里不雇佣工人。如果他们作为我的雇工住下来 , 就会得到额外的好处 , 不必再栖身于违法搭起的小窝棚, 而大部分正在寻找工作的农村人, 都得住这种小棚子 。

 ……对西方人而言 , 马尼拉生活的乐趣之一, 就是得到所谓 `上校夫人" 的优惠待遇 ———便宜的费用和方便的个人服务 。我如果出乎意料地有一个闲暇的下午, 就 达到所下榻的饭店的美容院里。我在那里洗桑拿浴, 接受一小时的全身按摩, 然后染发 、 做发型 、 修指甲 。这一切需要五个姑娘为我足足忙上四个小时 ———然而 , 我只要花费区区 68 比索就足够了。在那个时候, 这笔钱折成美元 ,才10 元多一点 。当然, 我另外还要付 1 美元小费。而在纽约 , 仅仅是洗头做发型, 我就得花上 26美元!” 贝丝·戴·罗慕洛的这些叙述生动地道出了菲律宾国内劳动力的低廉及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辛, 也道出了海外菲律宾女佣大规模形成的一个现实原因。人口增长过快, 国内就业压力过大是菲律宾海外女佣大规模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 。1948年10 月菲律宾总人口为4 182万人 , 到 1992 年 5 月, 菲律宾人口达6 270万人, 1948 年 ———1990 年期间的人口平均增长率高达 2.7%, 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菲律宾人口增长过快与菲律宾 80%以上的人信仰天主教有关 , 菲律宾天主教会主张不折不扣地奉行罗马教廷的戒律 , 即 :不准离婚, 不得实行计划生育 , 不许堕胎。菲律宾家庭没有节制生育的观念, 人们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 , 孕妇不到医院堕胎, 一切听其自然。此外 , 菲律宾乡村习俗浓厚和生产力落后的地方 , 存在着孩子就是潜在劳动力的倾向 , 因此 , 这些地区的家庭往往子女众多。60年代以前, 菲律宾政府鼓励生育 , 但人口的迅速增长带来的严重经济问题使政府认识到有必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1969年 , 菲律宾第一次提出全国人口政策 ,同年建立了人口委员会。1971 年, 国家制定了人口法规 , 实行节制生育的政策 。主要是由于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 菲律宾政府在控制人口的问题上取得的进展不大 。当前, 经济学家66

 们一致认为, 除非 2.4%的人口平均增长率得到控制 , 否则经济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和劳动力过剩使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 菲律宾的失业率在 8%—13%之间波动了数十年, 根据菲律宾劳动部门的估计 , 1998 年 1—10 月失业人口为 14.29 万, 其中7.16 万为永久失业 。在国内难以找到工作的局面使得大批菲律宾妇女去国外淘金。根据1980年 5 月 1 日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材料, 14 岁以下的少年及幼儿占全国人口的 43%,15—49 岁的青壮年占 46.7%, 5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 10.3%, 这种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使得菲律宾的就业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解决 。为降低失业率, 政府常常鼓励菲律宾国民去海外就业, 为菲律宾妇女出国大开绿灯, 并提供一些保障。菲律宾妇女自身所具有的素质也是她们在国际上受到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历史的缘故 , 英语在菲律宾实际上成为最通行的语言。英语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之一 , 菲律宾政府机构 , 国会, 电视台和商业金融单位在工作时大多使用英语, 首都的大报都是英文日报 , 学校授课, 英语通用。因此菲律宾女佣一般都能讲英语 , 这一点是菲律宾女佣的优势 , 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无法与之匹敌的重要因素 。在英语已成为国际性语言今天, 语言优势使菲律宾女佣很容易与外国人沟通 。菲律宾政府历来重视教育 , 每年用于教育的经费约占政府财政预算的 9%。小学教育免费 , 学龄儿童一般都能上小学 , 菲律宾 85%的青少年能写会读 ,从整个人口结构来看 , 青年人的识字率最高 , 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劳工自然比没有文化的劳工更受欢迎 , 相当的文化素养增加了菲律宾女佣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海外菲律宾妇女对国内的影响及存在问题菲律宾女佣 , 在当今菲律宾海外劳动大军中 , 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前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 1988 年访问香港时曾赞扬海外菲律宾女佣是菲律宾国家的经济英雄, 在国内还有200 多万人失业时 , 她们的辛勤劳动应得到尊敬 , 如果没有她们, 菲律宾国内会比较困难 。菲律宾女佣每年向国内寄回大量外汇 , 为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1996 年 ,菲律宾海外劳工为菲律宾挣得约60 亿美元, 1997 年达 70 亿美元 , 1998年在菲律宾遭受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 , 海外劳工汇回 75 亿美元。1998 年菲律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负增长0.5%, 但如果加上海外劳工的外汇收益 , 菲律宾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1%, 成为东南亚国家中该年度唯一经济没有出现负增长的国家 。大量外汇有力地缓解了东南亚金融希机给菲律宾带来的巨大压力。目前 , 菲律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 出口和海外劳工的汇款来支撑 , 600多万海外劳工中 , 菲律宾女佣占了相当的比重 。海外菲律宾女佣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也存在令政府棘手的问题。就大多数在海外工作的菲律宾女佣来说 , 虽然能挣到比国内多 10 倍甚至 20 倍的工资 , 但这点工资对她们来说却是来之不易的 。由于菲律宾政府没有同所有菲律宾女佣服务的国家签定保护劳工的双边协定 , 使得许多散居世界各地的菲律宾女佣在无法律保障的环境中 , 往往不得不付出加倍的辛劳来赚取有限的工资 , 有的甚至还得以肉体的牺牲为代价! 即使在伊拉克 、 卡塔尔 、 约旦、 加拿大以及香港这样的和菲律宾政府签有保护用人权利的国家和地区 , 菲律宾女佣也普遍面临工作量大 、 工作时间长 、 薪金低 、 遭受雇主凌辱及拖欠薪水等问题 。一些菲律宾女佣因不堪忍受责骂或殴打而不得不逃离雇主家 。1988 年初菲律宾政府突然颁布一项临时禁令, 规定自该年 3月 1 日起 , 凡 35岁以下的菲律宾妇女, 一律禁止出国当女佣 , 这67

 项规定在菲律宾国内及有关国家引起了重大反响 。菲律宾政府认为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必须尽量减少文化程度较高的菲律宾人出国打工 , 避免菲律宾妇女在国外受到歧视 。阿基诺夫人解释禁令时说, 禁止工人受雇在海外工作并不是政府的意愿, 政府最关注的是确保在海外工作的国民, 尤其是在海外任职的女性, 获得必要的保障和福利。禁止 35 岁以下的菲律宾妇女出国求职是为了降低遭受性侵袭的危险。菲律宾海外女佣问题还曾影响了菲律宾和他国的外交关系 。1995 年 3 月 22 日, 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宣布召回菲律宾驻新加坡大使, 并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关系 , 新加坡也召回了驻菲律宾大使, 总理吴作栋推迟了 4 月 10日至 12 日对菲律宾的访问 。这件事起因于 3 月 17日新加坡以双重谋杀罪处死了一名名叫孔腾普拉西翁的菲律宾女佣 , 罪因是她杀死了一名新加坡男孩和一名名叫美格的女佣。孔腾普拉西翁的律师声称, 这位被绞死的菲律宾女佣完全是无辜的 , 曾经与她一起在新加坡工作的两位女佣愿意为她作证, 其中一位说孔腾普拉西翁在监狱里吃了看守提供的特别药物 , 这种药物使她承认犯了谋杀罪 , 另一位证实说 , 真正的凶手是美格的新加坡雇主 , 由于这名雇主的儿子在致命的癫痫病发作时, 在浴缸上撞击自己的头部, 这名雇主便在狂怒中掐死了自己儿子的保姆 ———美格 , 当时美格的好友孔腾普拉西翁在现场 , 这名新加坡雇主随即指控她谋杀了美格和他的儿子 。孔腾普拉西翁事件引起了菲律宾朝野的广泛关注 , 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两次请求新加坡延缓执行死刑以便重新调查, 但遭到拒绝。当孔腾普拉西翁的遗骸运回国时, 第一夫人亲自到机场迎接并献花, 副总统埃斯特拉达到灵柩前致祭。10 万人参加了为被绞死的女佣举行的葬礼 , 菲律宾许多地方爆发了向新加坡抗议、 示威的活动 。菲新关系陷入紧张状态, 并直接影响到东盟的团结 。虽然这件事与政府希望在 5 月举行的中期选举中争取海外劳工及其亲友的支持有密切关系 , 但菲律宾女佣在国外的遭遇已成为菲律宾政府和普通百姓日益关注的问题 , 尤其是对政府而言 , 如果处理不当, 很可能引发执政危机 。因为这一问题与菲律宾的民族尊严和国际地位息息相关 。大量菲律宾妇女在国外对菲律宾的家庭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没有家庭主妇的家庭是不完备的 , 这种状况不仅对缺乏母爱的孩子的成长不利 , 而且也容易促使产生一批另觅新欢 ,寻花问柳的国内丈夫 。长期的两地分居 , 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一个完整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的动荡不安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海外菲律宾女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她们的辛勤劳动和对国内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 , 已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公认。同时 , 也应看到 , 海外菲律宾女佣自身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并给菲律宾社会造成影响。(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责任编辑 :王国平〕68

推荐访问:菲律宾大学生工资 菲律宾 工资 大学生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