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1500字左右3篇我的家风故事1500字左右 我的家风故事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而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风故事1500字左右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我的家风故事1500字左右
家风故事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而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很多名人世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家风家训,而我们家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家风。那么,我的家风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一、不贪小便宜。逢年过节时,亲戚带着礼物到我家拜年,爸爸妈妈每次都会带上更多的礼物回礼,也会给对方的小孩更多的压岁钱。我对此感到不解。妈妈告诉我:“我们不能贪别人的小便宜啊。” 我也从不贪小便宜。后来,我渐渐地发现,贪小便宜的人表面看起来是占了别人不少便宜,但是他这样的行为却会让大家讨厌,人缘也自然就会差了。还有的人因为爱贪小便宜,被骗子所利用,并因此上当受骗,造成终生的悔恨。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记得小学时的一次期末考试,我因为失误,考得不好。回家后爸妈问起了我的成绩,我狡辩称我考的这个分数很高了。他们就问了邻居的孩子,我的谎言就轻易地被破解了。于是,我因为说谎被狠狠教训了一顿。
三、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正直善良的人怀着道德义务感,主动去给他人以无私的帮忙,并从中感到快乐愉快的一种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小时候,我们一家出去玩都是乘坐公交车,每次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主动让座。妈妈看到不能自己去赚钱的乞丐每次都会给
钱。我也常常向需要帮助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
四、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也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爸爸妈妈在父母生病时,都专门请假去照顾,在日常的吃穿上,更是没有亏待过各位老人。每当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作出决定时,爸爸妈妈都会先征求老人们的意见。
树立良好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果每个家庭都有着优良的家风,那么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篇二:我的家风故事1500字左右
好家风好家训小故事作文 4 4 篇篇一
从小我的父母就告诉我:“做人,要懂礼貌,尊重他人,孝顺父母。”“人”字好写,但做人很难。做人必须懂得很多基本的准则和道理,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说到礼貌,我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 上周六是我叔叔结婚的日子。一大早家里就来了很多客人,顿时客厅全都坐满了人。他们有的聊天、有的吃零食、有的谈笑风声,真是热闹非凡!连躲在隔壁房间的我都听得清清楚楚。这时的我正处于纠结的时刻。我的内心发出了两种声音:一个声音在说外面这么多人,我出去了该怎么称呼他们好呢?我该说些什么呢?另一个声音在说如果我一直躲在房间不出去,别人肯定会觉得我不礼貌。我必须要大大方方地走出去和大家打招呼。正在我犹豫的时候,妈妈端着一盆切好的西瓜进来了。她笑着说:“就知道你胆小不敢出去,端着这盆西瓜去送给大家吃,别害怕!要有礼貌。”听了妈妈的话,我大胆地走向客厅,把西瓜放在茶几,笑着说:“大家来吃西瓜吧!这个西瓜好甜的,味道还不错。”有个阿姨说:“依依长大了,真懂礼貌!”听了阿姨的话,我和妈妈相视一笑。
在我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小事还很多,是这些不断累积的优秀家风伴随我成长,让我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篇二
从小妈妈就跟我们讲: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若没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就来讲讲我家的家风---餐桌礼仪。
我妈从小告诉我说,对人要有礼貌,要文明,遇到认识的人要打招呼,还有特别是吃饭的时候。我妈还说,吃饭的时候要坐在餐桌椅上吃,菜还没上齐不能先吃,要等人都到齐了一起吃,有客人在的时候要让客人先动筷子夹了菜,你才能去夹菜,吃饭中途不能上厕所,要上厕所必须在饭前或等至饭后才行。吃饭时不能翘“二郎腿”,特别是有大人的时候,那是对大人不礼貌的行为,要是在我们老家,别人会说你没家教。筷子上不能有饭粒不能有菜,碗里面不翻菜。还不能剩饭菜要知道这可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啊!
记得有一次,是妈妈炒的菜,是我最爱吃的辣椒炒肉,我当然不会吃辣椒的啦,只是两只眼睛直直的看着盘子里的肉,所以妈妈每次都说我是“肉食动物”,我也已经习惯了,谁叫我这么爱吃肉呢。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了,菜也上齐了后就只听见筷子和盘子打架的声音了,这个动作引起了妈妈的注意,只听见妈妈轻轻的“嗯”了一声,我便马上停下了手上的动作,那可是我们家人的“执法长老”,不听话可是要挨打的呀,不过我总是记不住。
这就是我们家的优秀家风---餐桌礼仪,看上去只是很小很小的礼节,妈妈说里面可是有大学问。
篇三
我出生在教师世家,从祖父吕瑞往下排,老少四代有十人当过教师。爷爷在庄河“昌隆义”大户人家教私塾,家训自然离不开“四书五经”。爷爷过世太早,伯父和父亲继承了儒家思想,在教学之余,便用孔子和《论语》的思想来教育儿女子孙。孔子宗尚仁、义、礼、知、信和温、良、恭、俭、让,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有封建糟粕,应当批判剔除;但他在做人,为学,从政等方面的论说,精华的格言、警句,仍不乏有益于社会的内涵。我的兄弟姐妹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童年时,因为家贫,常穿带补丁的衣裳上学,冬天还要穿“乌拉”鞋(猪皮缝的,里边楦草的鞋子)。在同学中间显得格外寒碜。回家就哭着、闹着向妈妈要好衣服、好鞋子穿。父亲就把我拉过来说:“孔夫子讲,读书人追求的是做人的道理,总是认为破衣糙食是可耻的事儿,不足以和他谈论大道理”(论语《里仁》第四:“土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讲孔子学生颜回苦学的故事来教育我:颜回居在贫民窟中,用竹筒盛饭,用瓢饮水(没有水碗),别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 《雍也》第六:“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来想想,是这么个理儿,穿小“乌拉”上学也不以为耻,就发愤读书,在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我 14 岁那年,哥哥参加人民解放军,爹爹行医,家里地没人种,我只好辍学在家种地,铲地、扶犁都会。闲暇时,总爱和农家小朋友下“五福棋”玩,爹爹看我学业荒疏,又引孔子的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子罕》第九)来开导
我,爹爹说:“做人要向圣人学,你种地是暂时的,你要立志学习,不能再贪玩了。听村上人说军属可以享受代耕,那时你就可以上学了,不能再贪玩。咱家有的是书,你要抓住古人诗文、数学两门,不懂就问我。《礼记》上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读书人的愿望,你应该怀抱这样的理想。”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爹爹年青时,曾做教师,是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先生,口碑极佳。日本鬼子侵占东三省,爹爹反对教日语而弃教学中医,但他对子女的教育依然是那样认真仔细,不厌其烦。爹爹时常叫几个孩子和他一起干农活,一般是拔草间菜。这时他的兴致,就出小账让我们算。什么“鸡兔同笼”,“蜗牛上树”、“行程问题”等等。他对家庭教学喜形于色,不是等你去问他,总是带启发式先来问你。譬如“树高一丈,蜗牛日上三尺夜退二尺,问几天可以上到树顶?”这自然是小儿科,但需脑筋急转弯。妹妹抢着答:“九天。”爹爹说:“你的脑筋还没转过弯来,最后一天,蜗牛已经上到树顶了,上了三尺等于一天,你让它退回二尺干什么?所以多算了一天。又让我列个公式,我想:蜗牛日上三尺夜退二尺,等于一天只上一尺;最后上三尺,等于一天。我列出公式:10-3+1=8,爹爹会心地笑了。爹爹这种“诲人不倦”地教学方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点点滴滴,潜易默化影响了我,我后来在庄河高中教书,我对学生的辅导也能见缝插针,诲人不倦。记得 1977 年恢复高考前夕,几年前的(庄河)高中毕业生,一帮一帮地,前来找我辅导语文,白天上课,晚上专场给他们补课,批改作文。有一天,我患病实在不能起身,就躺在土炕上为全宝武(当年考在“东财大”)辅导古文,全宝武半蹲半跪在地上记着笔记,
倾心谛听,36 年过去了,那场面依然历历在目。我是从来不收辅导费的。
“劝君莫打枝头鸟”
14 岁以前,我也淘气,夏天里,好到粳池坝边摸青蛙,有一次,用柳条串了十几只青蛙拿到爹爹面前显摆,自以为摸给鸭子吃,爹爹会表扬我,谁知,却遭到爹爹的严厉斥责:“你臭美呀,是不是?把你也串起来,好不好?”稍顷,父亲消了消气说:“青蛙有益于人类呀,它吃害虫,保护庄稼。一只青蛙每年可吃掉一万多只害虫,青蛙一般可活五年,能消灭五~六万只害虫呢!白居易诗云:„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鸟儿也是益禽,青蛙和它一样,都是人们消灭害虫的好帮手。住了一会儿,爹爹讲故事给我听:孔子周游列国,与弟子过一道山梁,见到雌野鸡在飞就说:“时哉,时哉!”孔子是赞叹野鸡得其时的,反衬自己生不逢时,子路(孔子弟子)理解错了,以为老师要尝时鲜,就打来一只野鸡烧成菜,端给孔子吃,孔子不高兴,只是闻了几闻,就起身走了[《乡党》第十:子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共,通供;作,起身)]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能爱护鸟,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爱护青蛙一类小动物呢?这年冬天,屯里猎户用网捕到一对小狐狸,战战兢兢地,爹爹不忍见其被残杀,用钱买下来放到狐狸洞里。哥哥和我放晚学去狐狸洞为其送食喂养。也真怪,我们到达洞口,只要敲敲瓢缽,狐狸就会到洞口把瓢缽叨到洞里去吃,吃完再把瓢缽送回来。
想起来,这些都是 60 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我在父亲长期的儒教过程中渐次长大,慢慢地接受了孔子,他的做人之道、为学之道、从政之道,论述得相当精辟、具体,切实可行,许多都是有益的教诲。他的学说,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这也成为“孔子学院”凤靡全球的缘由,成语词典里,像见贤思齐、温故知新、当仁不让、杀身成仁、发愤忘食、温良恭俭让等上百条成语皆出自《论语》,《论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篇四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磨牙(亳州俗语,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
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现在,我已经步入初中,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篇三:我的家风故事1500字左右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 3 篇 篇 与 家风故事征文 四篇 篇我的家风故事征文 3 3 篇
【篇一】
我出生在一个铁路家庭,祖上三代都在铁路工作。
我的曾祖父解放前是一名火车司机。由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铁路运输也受到他们控制。曾祖父因日本人的逼迫,每日过度劳累,身体渐渐削弱,但精神上的责任感、保家卫国的使命感是永远压不垮的。正是在曾祖父精神的感召下,我的祖父和他的三个兄弟,也相继进入到铁路工作,成为了火车司机。
我的祖父为人忠厚正直、头脑聪明,深受师傅喜爱。由于工作勤奋、学习刻苦很快掌握了开机车的本领,从此有了在当时来说比较高的收入。1938 年和奶奶结婚成家了,当时奶奶的舅舅是天津地下党组织的一员,只要遇到经费不足的情况,便会到我祖父家寻求帮助,祖父一家总是倾囊相助。1949 年渡江战役打响前解放军南下,祖父把家里的房子腾出来让给战士们住,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革命事业中
去。解放后他当选了天津市劳动模范,也成为天津铁路工人中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在随后的工作中,他更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爱岗敬业,经过党组织的考察,祖父凭借过硬的工作本领和严明的纪律作风光荣的成为了毛主席专列的司机长。
我的父辈在家庭的影响下,谨遵教诲,认真工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共和国同龄的父亲是家里的长子,从小立志参军报国。1968 年,在天津某军工厂工作的父亲,由于工作表现良好,如愿地成为了人民解放军海军雷达某团的战士。在海南服役期间,正值抗美援越战争,他所在的部队屡次受命坚守海防前哨。一次部队获得了一台雷达探测设备,这台设备对于当时的雷达兵来说从未见过,但父亲凭借曾经当工人时的技术,借助图纸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对这台设备的了解和操作。随后,他把自己的研究所得传授给其他战士们,使大家很快掌握了这个“新武器”。
当兵期间,来自大城市的父亲,同时也是倍受祖辈疼爱的这个长子孙,面对海南岛上恶劣的天气、食物匮乏的生活条件,从不怕苦叫累。作为班长的他,带领战士们练就过硬本领,射击、投弹、雷达探测等样样名列前茅。除此以外,在每周的训练项目中还有攀登五指山,一些身体瘦弱的战士吃不消爬不动了,他就帮着背水壶,带干粮。他把“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在连队屡次立功,
连续两年被评为部队的“五好战士”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以后,他卸下光环回到了父辈工作的铁路战线,成为北京铁路局的一名普通职工。我曾问过父亲,“部队好,还是单位好?”父亲笑着说:“只要你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信念,无论在哪儿干,都是好。” 在父辈的影响下,我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铁路第七小学(现更名为新程小学)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在工作中,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带领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曾多次在全国、市、区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教师、市级“三八”红旗手、市十佳班主任、区首批百名学科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2010 年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 年当选为区第十一届党代表。
我将秉承爱岗敬业的家风继续努力向前,引领我的学生、我的孩子将她传承下去。
【篇二】
时光匆匆而逝,不知不觉间我也初为人母了,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的我,每每下班回到家中,看到鬓角斑白的父母细心的照料孩子,或换尿布、或喂辅食、或抱出去晒太阳,亦或哄睡觉,为我操劳半辈子的父母还在为我的下一代默默付出,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父母给予的不仅是生命和养育成人,影响更大的是让不懂事的我感到厌烦的谆谆教诲。读书时,父母总是说:“要好好学习”,虽然那时耳朵都听出了茧子,但我依旧践行着,继而考上了大学还读了硕士,这在今天尤其是城市看来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十几年前的一个无名小县城来说还是一件挺让人高兴的事情。工作了,父母依旧嘱咐说:“为人要诚实正直,做事要踏实稳重,要尽自己所能做好本职工作”。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生活的真谛,虽然我听着不以为然,但我依旧践行着,赢得了朋友、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还记得那一年报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一边工作一边复习,是跨专业报考,一整年五点起、十一点睡、节假日不间断的苦行僧般的刻苦付出,最终却因几分之差与读博的机会失之交臂。那时的我除了痛苦就是痛哭,哭的昏天暗地,父母打来关切的电话:“虽然没考上,但是没有白学,知识有长进,学习的过程一样是宝贵的经历,把能力用在工作上一样会出成绩。” 话语朴实无华,却句句真知灼见。经过点拨我很快恢复了平静,生活原本如此,起点只有一个,但收获却并不唯一。
父母,这每个人或许都会扮演的角色,对子女和家庭都是无所获求的付出,甚至是对孙辈的默默奉献。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如今已为人母的我感知更为真切,也更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对我的养育,更是对我成人的教育。如
今家庭幸福,工作稳定的我无不受益于父母那些曾让不懂事的我认为的无味唠叨。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洒在父母及抱着的宝宝的身上,显得格外温馨;父母那微驼的背及斑白的鬓角,也显得格外刺眼。感恩父母的养育,受益父母的教诲,如今他们已经渐渐老去,感慨之余,庆幸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没有过多的叛逆,没有对父母的过多的内疚与个人的悔恨。我能够做到的就是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幸福、开心的晚年,把父母对子女的教诲传授给我的孩子,让朴实的家风代代传承,培养一个又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组建一个又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无数安定幸福的小家必定成就繁荣强盛的大国,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篇三】
家风是一种家庭文化,良好的家风可以使人积极向上,我们就是在家风的影响下走出来的。看到很多关于家风的文章,也激起了我对家风总结的想法。可掂起笔却发现:胸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如何落下。可能源于自己不善总结,也可能源于自己文字功底薄弱吧,总觉得任何一个词汇都不能对我们的家风给以准确的表达。下面我就从勤俭、勤劳、勤奋几个方面对我们家的家风进行简单介绍。
勤俭
勤俭也许不算是我们家特有的家风,但是我却有着深刻印象。我家位于河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面,父亲在当地政府工作,母亲在家务农。在我的生活中,父母常常告诫我们:要知道锅是铁打的,要学会节俭,该花的钱不要省,不该花的钱要学会省着用。父亲从来都没有为自己买过一双皮鞋,买过一件高档的衣服;母亲也总是拾我们穿过的旧鞋子穿。事实上 90 年以后,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父母完全有经济能力为自己添置新衣服,但他们为了省钱供给我们几个上学,一直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勤劳 我们经常听父母讲起以前的日子,当时父亲在一百里外的外乡上班,母亲带着我两个哥哥在老家种地。由于父亲常年不经常在家,工资少又难以补贴家用,母亲带着我们几个的日子过的异常艰难。母亲为了改善经济家庭状况,在家养猪、养鸡,靠卖猪仔和鸡蛋供给我们上学。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在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干农活、做家务。尽管现在父母跟随我们进了城,到了该享福的年纪,但他们却依然在围着一家子的生活忙碌着。
勤奋 我们能够通过上学走出农门,走进大都市,完全是受父母的启发和鼓励。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父亲先后经历了县立高中、师范学校撤销之后,又通过自学才考上了中专。父
亲曲折的求学历程告诉我们: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自强不息勤奋努力。在家干农活的间歇,母亲常告诫我们:要勤奋努力,才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才能走出大山;只要我们努力,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给我们上学。正是父亲求学历程的启发和母亲的鼓励下,才使得我们通过勤奋努力走出了大山。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们在做人做事、人格塑造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由于外出求学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了, 但父母对我们影响一直都在。正像人们说的: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我们也正是在父母勤俭、勤劳、勤奋家风的影响下,才走出大山,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
家风故事征文 四 篇
【篇一】
俗语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一个幸福之家形成的基础,是一个和睦家庭发展的根源,它是一所好的学校,是一种无言的教育,触动感悟着我们的心灵。
我有一个幸福和睦的三口之家,我、丈夫和可爱的女儿。成家后,我的母亲常对我说:“作为妻子,你除了要在生活上关心丈夫、更要在工作上支持丈夫,为家庭付出,家庭才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我牢记母亲的教导,在家庭生活中,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婚后,我和丈夫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好在由于工作性质都属于政法系统,所以工作之余回到家中我们有更多的交流,我们时常会为了一个法律问题从疑惑、到“争执”、到讨论,到最后达成共识,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我想,这就是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家风。
丈夫在检察系统工作十年,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下,现在转隶为一名纪检监察人。不管是作为一名检察干警,还是纪检监察人,他在工作岗位上的点点滴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还记得在检察院反贪一线,无数个夜晚,连续几个双休,甚至是法定节假日,他们都在和嫌疑人斗智斗勇,积极投身于反腐前线。丈夫办理的都是职务犯罪案件,他时时刻刻都在叮嘱我,在工作中、生活中一定要时时刻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行动上的廉洁,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结婚头一年,他仍然忙碌在反贪岗位,继续过着出差、加班、甚至熬夜的生活,我怀着身孕,下班回到家时常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对着宝宝胎教。那时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陪我,
更不能花费多的时间去经营我们的家,但每当我看着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强睁着干涩的双眼,我明白了,那是他心底的选择,那是他坚守的岗位,那是他热爱的事业。那时的我也即将成为母亲,回想起母亲对我说的话,我知道,我一定要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各种角色,当好贤内助,也让我们即将出生的宝宝能感受到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去年 9 月,根据组织安排,丈夫将去参加湖北省纪委组织的第三期反腐铁军特训营。这对他来说,是很好的锻炼,也将成为自己人生中宝贵的经历。但这次需封闭培训两三个月,丈夫放心不下年幼的女儿和家庭,他对我说:“平时我工作繁忙,为这个家付出的不多,现在即将出去培训两三个月,你一个人又上班又照顾女儿,我心存愧意。”此刻,母亲对我的教导在耳边萦绕,我对丈夫说:“这次培训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你放心去吧,家里和孩子我会照顾好的。”我做出决定的那刻,四岁的女儿在旁边也蹦跳着说:“爸爸,你去培训,我在家会乖乖听妈妈的话,你不忘初心,但别忘了给我带好吃的哟。”四岁的女儿能说出这样感动的话,我想,良好的家风的确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在今后与丈夫、女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需要好家风来熏陶和引导,以好家风带动家庭和睦,这样我们才会在人生旅途中走的更正,走的更远。
【篇二】
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无一不体现着家庭文明的重要性。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承。
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家风是文化和品德修养的言传身教,家规是智慧和为人处事的潜移默化。
我的家庭传统而普通,虽然父母识字不多、文化不多,不会给我和哥哥讲大道理,但在我成长的记忆中,爸妈用自己的点滴行为影响并教育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幸福成长。从我懂事起,父母对我讲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读小学的时候,妈妈总是说你学习和我们生活是一样的,我和你爸爸不努力,又怎么能给你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总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所以你们读书也要认真、踏实。工作以后,每当遇到困难,就打电话给爸爸妈妈,爸妈说你的工作如果没有辛苦、困难,怎么可能会成功,如果不是我和你爸爸努力,怎么会有现在的生活,所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努力怎么会有收获,踏实做
人,立事先立人。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一直谨记爸妈的“苦口良药”,踏实做人,勤恳做事。
随着工作后,父母更多说的是在外面工作、生活,要尊老爱幼、团结同事、乐于助人,特别是有老百姓找你们的时候,不要给人家脸色看,要把事情处理好。做事情,要考虑周全,一定要谨慎、认真、低调、谦虚,多向前辈学习,不会多请教。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宽厚忍让、谦和低调,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冲动。回想过去到现在,每当工作、生活遇到困难、瓶颈,爸妈的一字一句无疑成为我坚强的后盾,如果不是父母的教诲和坚守,我又如何能走到今天这样的平台上,又怎么能将自己的知识回馈社会呢。
勤恳做事、踏实做人,谨言慎行、宽厚忍让——短短的十六个字深深烙在我心里,当我一个人到他乡求学、异地工作后,我才慢慢领悟到它的能量,是它给予我无形的力量、坚韧的毅力、不懈的坚持,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篇三】
平时,在与身边同事谈论家庭防腐倡廉问题时,绝大多数一般党员干部都认为,自己手中无权,想腐败都没有机会,家庭成员就更与腐败沾不上边,还谈哪门子家风教育、家庭防腐倡廉?
应当肯定,大多数一般...
推荐访问:我的家风故事1500字左右 家风 字左右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