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7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 1818慈母慈母情深1818慈母慈母情深情深情深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课文 噢慈祥的母亲是儿女们的太阳噢为了我们燃尽青春之光她头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
18 慈母慈母情深18 18 慈母慈母情深情深情深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课文噢 慈祥的母亲是儿女们的太阳噢 为了 我们燃尽青春之光她头顶堆满白雪腰弯成一道山梁她每天摇着经筒一心为儿女们祈祷吉祥慈祥的亲啊 慈祥的母亲啊 妈妈 慈祥的母亲我是你用生命生命写下的历史
梁晓声梁晓声:
男, 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
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父亲》 , 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 、 《白桦树皮灯罩》 、《死神》 , 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 , 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从复旦到北影》 、 《雪城》 。
2. 写作背景:
请同学们通过以下资料及文中“饥饿对于普通人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 一句推测一下1963年的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况。• 国家档案解密的原始资料,《五九年至六二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 一九五九年全国十七个省级地区, 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522万人。522万人。• 一九六O年全国二十八个省级地区, 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1155万人。• 一九六一年全国各地区, 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1327万人。• 一九六二全国各地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751 万8000人。• 全国十二个县在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间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人口超过一百万人以上。合计3755万8000人
这就是当时的孩子1963年普通人的生活的仍极其贫困
阅读提示:1、 用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 事? “鼻子一酸” 是一种怎样的感觉?2、 阅读课文, 细细品读句子,课文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 读到感动的句子或场景划一划, 在旁边写下感受。(描写母亲的工作环境, 外貌, 动作,语言的句子)
阅读后, 你知道课文内容了 吗?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 那里的噪声()
,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
当知道我是要钱买书, 母亲用()
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酸, ()
着钱跑了出去。)
。
于是, 我)
。
我鼻子一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 走到那个角落, 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着, 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着, 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灯泡烤着我的脸。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 走到那个角落, 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
背直起来了 , 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 , 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罩上方,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 , 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 , 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
背直起来了 ,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返回
母亲说完, 立刻又 坐了下去, 立刻又弯曲了背, 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 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陷入了忙碌……立刻又立刻又母亲说完, 立刻又 坐了下去, 立刻又弯曲了背, 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 立刻又
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用龟(jū n)裂的手指数着。指数着。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用龟(jū n)裂的手
贫穷
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用龟(jū n)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 大声 对那个女人说: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 大声 对那个女人说:
“我
小练笔:小练笔:我鼻子一酸,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着钱跑了出去着钱跑了出去, 我在着钱跑了出去, 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母亲说:
“ “……”攥攥我在我在……”
《纸船》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 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有的被海浪打湿, 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沾在船头上
•同学们, 母亲是多么辛苦啊, 我们能给母亲送上一句什么祝福亲送上一句什么祝福呢?
“ “谁言寸草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得三春晖。
” ”献给献给全天下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全天下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篇二: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件
目录
18 慈母情深
19 父爱之舟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 透了”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习作:我想对您说
语文园地六
18 慈母情深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 慈母情深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8
慈母情深
18 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初 读课文,扫清障碍
pò
yì
tuí
rèn
zào
魄
抑
颓
纫
噪
褐
惫
耽
兜
龟
权
hè
bèi
dān
dōu
jūn
quán 学认字
18 慈母情深 不足二百米的厂房,四壁潮湿 颓 败。
“颓”韵母是ui ,不是 是iu。
。
18 慈母情深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 惫 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惫”韵母是 ei ,不是 ie 。它是一个形声字,备+心=惫。
18 慈母情深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龟”是多音字,在“龟裂”一次中读“jūn ”,这个词是“皮肤因干燥而开裂”的意思。当“龟”表示“乌龟”的意思时,读“guī ”。
18 慈母情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魄”的偏旁是“白”,组词为:魄力;“魂”的偏旁是“云”,组词为:灵魂。注意区分。
18 慈母情深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褐”的偏旁是“衤”,组词为褐色;“渴”的偏旁是“氵”,组词为渴望;“喝”的偏旁是“口”,组词为喝水。要注意区分。
18 慈母情深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抑”是压制的意思,压抑的意思就是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18 慈母情深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纫”形声字,纟是形旁表义;“刃”是声旁表音。这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忆:纟+刃=纫。
18 慈母情深 指导书写“脊”
点、提、撇、点写在竖中线两侧。
是竖,不是撇。
学写字
18 慈母情深 指导书写“抑”
不要写成“卯”。
学写字
18 慈母情深 指导书写“酸”
是“酉”不是“西”。
学写字
18 慈母情深 指导书写“碌”和“噪”
三横距离均等。
三个“口”上宽下窄,“木”的横长托住“品”。
学写字
18 慈母情深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温馨提示:先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再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
整体感知
18 慈母情深
思考并交流:课文段落多、内容长,如果给课文划分层次,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 1 ——5 5 自然段讲的是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第6 6 —— 34 自然段讲的是向母亲要钱的经过。第 35 —— 38 自然段讲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
18 慈母情深
为什么会这样给课文划分层次?你的根据是什么?
是根据起因 、 经过 、 结果来划分的 。
18 慈母情深
划分层次之后,你现在会怎么概括课文的内容?能不能说得更充分?
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 《 青年近卫军 》 ,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
18 慈母情深
归纳方法: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给课文划分层次,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8 慈母情深
默读课文第1 1 —5 5 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作者想买一本一块五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互动课堂
18 慈母情深
“一块多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能买什么?做什么?
一元多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买到 15 斤大米、 1.5 斤猪肉、 20 个烧饼。
60 年代的米价是0.125 元一斤, 10 块钱可以买到整整 80 斤大米。大黄鱼是5 5 毛钱一斤, 10 块钱可以买到 20 斤。猪肉是6 6 毛6 6 一斤, 10 块钱可以买 15 斤。小学学费只要6 6 块钱,一双中档皮鞋只要七块六毛八。
18 慈母情深
梁晓声《母亲》片段: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一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18 慈母情深
通过预习,我了解到当时一元钱是一家人几天的生活费。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所以我“犹豫、不忍心”。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18 慈母情深
我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第 29 自然段中还写到母亲从衣兜里掏出的是“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也可以看出母亲挣钱、攒钱的不容易。
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
18 慈母情深
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能看出“我”非常想拥有一本 《 青年近卫军 》 ,所以“我”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
但我想有一本 《 青年近卫军 》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18 慈母情深 交流总结,归纳方法
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8 慈母情深 一、选择题。
“我”最终买到书了吗(
)
A. 买到了
B. 没有买到
C. 只买了罐头
课堂演练
A A
18 慈母情深
1.“ 失魂落魄”的
“魄”读pò ,还可以组词“魂魄”。(
)
2.“ 龟裂”的 “龟”读 guī , 不 读 jūn 。(
)
√
×
二、判断对错。
18 慈母情深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噪声
脊背
眼神
疲惫劳累
震耳欲聋
弯曲瘦弱
字词听写
18 慈母情深
默读课文,梳理场景。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18 慈母情深
小组交流阅读感受:最触动你的场景、细节有哪些?
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给“我”
18 慈母情深
默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读了这几段,你又有怎样的体会? 品读“初到厂房”
18 慈母情深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这里写的是厂房的狭小、闷热。
18 慈母情深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这里写的是工作环境的嘈杂。
18 慈母情深
不足 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 潮湿颓败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
对比我们的教室,想象一下“不足二百米”的地方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实在是太挤了。
18 慈母情深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夏天最热的时候,窗户不能开,每个人的头上还有一盏发热的灯泡,还没有空调。这像蒸笼一样的环境,让我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差。
18 慈母情深
从课文的前5 5 个自然的中我知道了母亲挣钱不容易,可是没有想到她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来工作。这使得“我”非常震惊。
18 慈母情深
总结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
18 慈母情深
默读第10——19自然段(寻找母亲的场景),边读边想:“我”看到、听到了什么?心情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8 慈母情深
‚妈——‛
‚妈——‛
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是什么样的?
18 慈母情深
‚妈——‛
‚妈——‛
“我”重复两声“妈——”的呼唤,语气中应该是带有疑惑的。因为在那么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还带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找到哪个是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的时候没有那么确定。
18 慈母情深
第16自然段中的“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说“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18 慈母情深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看见的和感受到的,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母亲工作有多么辛苦。
18 慈母情深
结合第16——19自然段,说一说:“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能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18 慈母情深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这几个分开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母亲长时间俯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的状态。“我”当时的心情是震惊的、心疼的。
18 慈母情深
结合“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的“凑”这个动词,体会一下下文写到的“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18 慈母情深
作者写“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而不是“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帮上”,是因为在阴暗、狭小、嘈杂的厂房中,刺眼的灯泡下,要不断地辨认才能确认哪个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
18 慈母情深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如此瘦弱、疲惫,到确认后的震惊、心疼,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18 慈母情深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20——29自然段(向母亲要钱的场景),思考:母子会见一问一答特别简短的对话,你对完之后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18 慈母情深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的问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时十分紧张忙碌的状态。
“我”的回答中有省略号,表示说话吞吞吐吐的。
18 慈母情深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对辛苦工作的母亲的心疼让“我”不忍心要钱,但想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迟疑和懊悔的。
18 慈母情深 读下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8 慈母情深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这说明母亲兜里装的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这个词能让我们想想到母亲工作的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的不容易,能体会到这时的“我”心情是愧疚的。
18 慈母情深
朗读第30——32自然段。小组合作分别扮演“我”、母亲和女工,演一演,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女工的抱怨和责备,让“我”进一步感受到母亲养育儿女的不易,这时“我”的内心是愧疚不安的。
18 慈母情深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把钱给我,从“塞”这个字能看出母亲是毫不犹豫的。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她还这么支持“我”读书,“我”感受到了母亲无私的爱。
18 慈母情深
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自己内心有什么感触?反复出现的三个“立刻”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的状态……
18 慈母情深
这几个“立刻”表示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的钱相比,更能体现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
篇三: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
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 六 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舐犊之情”这个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母爱、父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场景描写来体会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和宽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掌握多音字,掌握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默读课文,掌握文中描绘的场景,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3.想象每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4.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出来。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5.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内学习交流。
6.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7.体会父母的爱,培养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掌握多音字“挣、龟”。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场景。
3.学会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
教学难点
1.想象每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2.体会父母的爱,培养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措施
1.突出重点,简化程序。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学中出示关于父亲、母亲的图片或视频、音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2.重视课本内外的联系,联系实际生活,拓宽学习渠道,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交流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体现,体会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3.教学中应各有侧重。《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应侧重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场景,体会“慈母情深”体现在哪些地方;品味反复出现的词句,思考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类似的经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父爱之舟》这篇课文应侧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出现的几个场景,体会父爱的具体表现;联系“舟”这一线索,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略读课文应侧重引导学生把握父亲和母亲的不同看法,以及巴迪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这件事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课时安排
《慈母情深》2 课时 《父爱之舟》2 课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 课时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1 课时 习作:我想对您说 1 课时 语文园地 1 课时
篇四: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
18 8. . 《 慈 母 情 深 》 教 学 设 计【 授 课 时 间 】202 年 月 日【 授 课 内 容 】第六单元 第 18 课:《慈母情深》【 授 课 教 师 】【 教 材 分 析 】《慈母情深》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母亲》。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展的缘由。“我”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愿望难以实现,对于书的强烈渴望还是让“我”走进了母亲工作的小厂。第二部分(第 6~34自然段)写出了“我”向母亲要钱的经过。在小工厂里,“我”看到了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即使挣钱如此艰难,当“我”提出要买一本书的时候,母亲依然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第三部分(第 35~38 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我拿到钱没有买书,却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但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书。此时,作者买书不再是简单的出于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出于对为人子的责任和对母亲的感恩。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比如对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描写,将一连串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画面却十分清晰、刻骨铭心,表达了“我”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同样,母亲给“我”钱之后的几个动作,连续使用了几个“立刻”,表明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快、节奏快,写出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第七自然段出现的(反复出现七八十这个数字,勾勒出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如:七八十台破缝第1页,共69页纫机、七八十个女人、七八十只灯泡。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逼仄的屋子里缝纫机、人货物一个挨一个;母亲弯曲着极其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神情专注;“我”发现母亲后,一脸的惊讶和痛苦,直观形象地再现了“我”在工厂找母亲的场景。【 学 情 分 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自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从文章中找出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但对这些描写进行感悟有一定困难。学生对母爱有所体验,学习时进一步体验那深沉的爱。教学中,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感受人物精神品质,初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文章主旨。【 教 学 目 标 】1.认识“魄、抑”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 个字,会写“连续、广播” 等 20 个词语。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 学 重 难 点 】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 学 准 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了解 20 世纪 60 年代的时代背景,知道那时一元钱能买什么;认识文中提到的“收音机、棉胶鞋帮、缝纫机、毛票”等物品;搜集梁晓声的有关资料。【 教 学 课 时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2页,共69页
第 3 页第 第 1 1 课 时【 课 时 目 标 】1.认识“魄、抑”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 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 20 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 学 过 程 】( 一 )
激 情 导 入 , 揭 示 课 题1.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第六单元导语页的图片)引导: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课件出示:舐犊情深 老牛舐犊 骨肉至亲 情深似海 血浓于水(2)导入:今天我们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舐犊情深。(课件出示单元导语)引读: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齐读)(课件出示阅读要素)引读: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齐读)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深”字用红色粉笔写)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描绘画面。(1)引导:看到“慈母”两个字,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母亲的形象?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预设一:我会想起孟郊的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第3页,共69页
预设二:我会想起孟子的母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2)过渡:那么作者笔下慈母情深的画面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设计意图】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课前通过看导语页,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揭示课题环节,先读“慈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联系生活,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
初 读 课 文 , 整 体 感 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或读不准的字词标注出来。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一件什么事。2.检查预习,疏通字词。(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失魂落魄 辞退 颓败 忙碌 耽误 酷暑 噪声 压抑 震耳欲聋 脊背 衣兜龟裂 权利 鼻子一酸①检查认读情况,注意:“辞、噪”都是平舌音;“龟”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 jūn,不读ɡuī。②易写错的字:“抑”右边是“卬”,不要写成“卯”;“酷、酸”左边都是“酉”,不是“西”;“脊”上面不是“火”。(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3)出示填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起因:“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经过: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第4页,共69页
发现母亲极其瘦弱。知道“我”是要钱买书后,母亲用她那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然后立刻又陷入忙碌状态。·结果:“我”鼻子一酸,拿着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一顿,但母亲又给“我”凑足钱买了《青年近卫军》。①指名读文填空。②随机指导重点词语的理解。预设一:理解“龟裂”,出示图片:课件出示:预设二:了解《青年近卫军》,它是 20 世纪 60 年代时曾风靡全国的小说,作者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该小说讲述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4)师小结: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引导质疑:读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预设:为什么仅仅只是“一元多钱”,“我”却认为是“这么多钱”?为什么“我”想要那本书想得失魂落魄,却不敢向母亲要钱买呢?为什么母亲会在那样的环境下工作呢?【设计意图】从本课学生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和多音字入手,检查预习情况,再以填空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本文主要内容的掌握,巧妙渗透了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第5页,共69页
容的学法指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充分质疑,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学而导,使课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后面的内容更感兴趣。( 三 )
课 堂 小 结 , 布 置 作 业1.回顾小结,引发期待。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知道了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家庭、那样的书价和“我”是那样渴望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满怀着对书的渴望,作者走进母亲工作的地方,他看到了怎样的工作环境和怎样的母亲?他又有着怎样的心情?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2.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读写词语,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词的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第 第 2 2 课 时【 课 时 目 标 】1.默读课文,借助文字,想象场景,从细节中感受“慈母情深”。2.通过朗读和感悟,体会对比、反复的手法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并练习运用。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 学 过 程 】( 一 )
忆 旧 引 新 , 揭 示 目 标师: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慈母情深》,了解到“我”想买一本《青第6页,共69页
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满怀着对书的渴望,“我”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这位母亲的慈爱之心和舐犊之爱吧。【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忆旧引新,再次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本节课要落实的教学目标。。( 二 )
走 进 场 景 , 体 会 艰 辛1.走进场景,了解母亲工作的地方。引导: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挣钱的那个地方。那是什么样的地方?课件出示: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2.仔细读这一段话,你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怎么样?生自由读,谈体会。(小,吵,热)预设:厂房不足二百平方米,与生活中的小型会议室、室内篮球场相比,这么小的空间里摆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还有七八十个女人和堆积如山的货物,我体会到厂房的狭小。3.课件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真切感受缝纫机转动时发出的那种震耳欲聋的声响。师:静静地聆听,这是什么声音?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将这个声音放大七八十倍,在这样的噪声下你有什么感受?师:什么样的描写让你们有这样的感受?聚焦这段文字,对于作者的写法,你有什么发现?第7页,共69页
预设:我发现“七八十”这个词在这里反复出现了多次。4.调动体验,体会反复的写法,指导朗读。引导:狭小的空间,不能开窗,七八十只灯泡照射着,七八十个人身体散发的热量,“我”体会到酷热难挡的滋味。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觉得怎么样?(难受,受不了,想逃离……)可母亲却在这样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工作,母亲怎么受得了?你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辛苦,难挨……)5.师小结:这就是慈母的心,这就是慈母的情。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场景越压抑,越闷热,越嘈杂,就越能体现——“慈母情深”。【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内容包含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又能调动多种情感体验。这个部分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感受厂房的狭小;播放音频、视频来直接冲击感官,感受环境的嘈杂;调动生活体验,感受狭小屋子里酷热难挡的痛苦。这样以多种形式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三 )
走 近 母 亲 , 感 受 深 情1.关注细节,体会心情。课件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妈——”“妈——”生默读思考:(1)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再次读出了空间的狭小,读出了这里很昏暗,白天都要开着灯,从一个“烤”字中再次读出了热,从“极其瘦弱”中读出了母亲的瘦弱……第8页,共69页
(2)作者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仔细体会一下。(在那样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都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不能完全确定那是母亲,语气中带有疑惑。)2.品读细节,感受形象。师:“我”看到的母亲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1)生反复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从中读出了什么?(2)师引导分析:①背直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背?(弯曲的背,僵硬的背,麻木的背……)想象一下:以前母亲的背在“我”心里是怎样的?(挺拔的,笔直的……)现在为什么这样了?(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②转过身来了,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脸?(疲惫的、粗糙的、苍老的脸……)在“我”心里,母亲的脸应该是怎样的?(红润的,光洁的,白皙的……)为什么会这样?(读“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③母亲的眼睛望着“我”,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眼睛?(疲惫的、无神的、布满血丝的眼睛……)在“我”心里,母亲的眼睛应该是怎样的?(明亮的,有神的,清澈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3)对比阅读。课件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比较体会:把课文中三个“我的母亲”去掉前两个,比较着读一读,说第9页,共69页
说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体会?(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心疼母亲,心里难受……)(4)练习朗读:带着自己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然后指名读一读,共同评议。(5)分角色读好“我”与母亲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课件出示:“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师: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预设一:对话时“我”的犹豫和母亲的毫不迟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话中的省略号,表现出“我”说话时吞吞吐吐,犹犹豫豫;母亲恰恰相反,说话时简单干脆,因为她正在干活,没时间闲聊。预设二:“我”不忍心向母亲要钱,但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些迟疑和懊悔的。3.感受母爱的无私。引导:母亲在那样的环境里艰辛地工作,可听说“我”是要钱买书,而且是一大笔钱,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么说的?(1)出示课文片段。课件出示:第10页,共69页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①小声读片段,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读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即使家境贫穷,母亲也十分支持“我”看书。)②关键词理解:“揉得皱皱的、龟裂、塞”等词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写?(“揉得皱皱的”说明钱攒了很久,而且母亲工作...
篇五: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
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6. 将相和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顶是〔〕 A.身材瘦削.的弟弟正在削.铅笔。
B.不要强.求她,也不要勉强.她去做这件事。
C.我们今天的方案是到公园里去划.船。
2.以下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B.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C.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D.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3.对以下句子主要内容的概括最适宜的一项为哪一项〔
〕 菌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容许,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A.相如对秦王的行为感到生气。
B.秦王不同意为赵王击缶。
C.相如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
D.秦王为赵王击缶。
4.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_____战国时,秦国很强大,_______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廉价。
A.因为……所以…… B.只要……就……
C.虽然……但是…… D.无论……都…… 5.词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是〔
〕 A.气急败坏
举世闻名
诡计多端 B.足智多谋
得意忘形
处心积虑 C.深谋远虑
壮志豪情
兴高采烈 6.以下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生出珍珠似的白点。
B.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拖鞋挽裤。
C.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害怕。〞 D.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里布〞的石头呢!
二、填空题 7.将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攻无不〔___________〕
战无不〔___________〕
理〔___________〕气壮
同心〔___________〕力
无〔___________〕之宝
负〔___________〕请罪
完〔___________〕归赵
〔___________〕口不提 8.多音字组词。
相 xiāng〔_______〕 xiàng〔_______〕
划 huá〔_______〕 huà〔_______〕 强 qiáng〔_______〕 qiǎng〔_______〕
9.近义词。
称赞〔______〕 允许〔______〕
推辞〔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 10.结合课文内容,用四字词语为下面的图片命名,并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我发现三个故事相对独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发生的原因。我能按照事情开展的顺序把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故事复述出来。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看我七十二变!〔一字多义〕。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背;〔2〕仗恃,依靠;〔3〕遭受;〔4〕具有;〔5〕欠钱;〔6〕败,跟》胜〞相反;〔7〕违背,背弃 》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将相和》选段,完成习题。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
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2.》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我们可用成语》___〞来概括秦王喜欢和氏壁的程度。
13.》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这样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4.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蔺相如这样要求的原因是〔
〕。
A.和氏壁是无价之宝,必须举行隆重典礼。
B.想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15.这段话是对蔺相如___、_______〔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课外阅读。
阻用赵括 公元前 26 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即位。
公元前 260 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lǚ
lǔ〕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秦军间.〔jiān jiàn〕谍说:》秦军所厌恶.〔wù è〕忌讳的,就是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因此就让赵括取代了廉颇当将军。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似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yīng yìng〕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后来,赵括果然惨败,赵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
16.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7.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______〞画出赵括惨败的原因。
19.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关于赵括用兵的故事,历史上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C 6.C 7.克
胜
直
协
价
荆
璧
绝
8.相同
丞相
划船
比划
强大
强迫
9.夸赞
准许
推掉
物归原主
10.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例如:负荆请罪
廉颇不服蔺相如
蔺相如顾全大局,回避廉颇
廉颇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和好
11.F
贝
2
〔1〕
〔6〕
〔5〕
12.爱不释手 13.把和氏壁要回来 14.B 15.
语言
动作
机智、勇敢
16.lǚ√
jiàn√
wù√
yìng√
17.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18.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19.相如是一个忠心爱国、目光长远、敢于进谏的人。
20.纸上谈兵。
篇六: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 六 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及反思 《慈母情深》课堂练习及答案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 《父爱之舟》课堂练习及答案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练习及答案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习作:我想对你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及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3 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介绍作者。
梁晓声(1949──)
《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
皮灯罩》、《黑纽扣》。
3.采用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
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句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2.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三、小组交流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到全班来说说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四 1.老师非常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让课文中的
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为什么?先读书思考,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然后我们交流。
2.学生读书准备后交流。
3.谁先说说电视剧的开头? 4.生边答师边指导朗读,引导体会对母亲及母亲对我浓厚的情感。
五、是啊!挣钱不易,毅然给钱,两相对比,足见慈母情深!分组朗读全文。注意集中表现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
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
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集中表现了慈母深情,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强烈的热爱母亲的情感。强调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六、总结: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
七、拓展
课后题: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抽生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表达热爱母亲的感情。
八、作业 1. 感情朗读。
2. 背诵《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反思:
1. 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个性的悟读为手段,通过展示文章重点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物(母亲)的伟大、无私形象。
2. 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有多种方法。首先是文章开头的衬托,然后就是直接描写,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来体现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方面,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效果较好。
美中不足的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不多,因此,对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慈母情深》课堂练习 字词模块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攥.着(zhuàn zuàn)
数.落(shǔ shù) 震耳欲.聋(yǜ yù)
扫.视(sǎo shǎo)
乐.曲(lè yuè)
失魂落魄.(pò pè) 二、给多音字组词。
ɡuī
zhuǎn
qǔ
龟
转
曲 jūn
zhuàn
qū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如:(瘦弱)的脊背 (
)的母亲
(
)地扫视 (
)的手指
(
)地攥着 (
)地望着
(
)的眼神 四、填字组词。
捕(
)捉(
)
良(
)益(
) (
)魂(
)魄
震(
)欲(
) 千(
)万(
)
提(
)吊(
)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疲乏。(
) 2.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 3.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 4.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
句子模块 六、选择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声音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转折 1.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 2.“妈——”(
) 3.他等了十分钟——他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 七、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0 分) A.瘦弱的母亲
B.贫苦的母亲
C.辛劳的母亲
D.通情达理的母亲 1.当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 3.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从 上 面 的 描 写 中 可 以 体 会 到 作 者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下面各句分别运用了哪种方法?(12 分) 1.妈妈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
望着我。(
) 4.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5.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 6.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 读写模块 九、课外阅读。
母亲的谎言 我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不爱吃鱼,那时候吃鱼的日子并不多,偶尔有一次,母亲总是先把最好的挑给爷爷、奶奶,然后再给我们姐弟几个分,母亲自己却一点也不吃。当把鱼肉放进母亲碗中时,母亲总是说她不爱吃鱼,再放回去。于是我从小就记住了母亲不爱吃鱼,以后吃鱼时也从没给母亲留过。
几十年过去了,鱼已经成为餐桌上的家常菜,有一次母亲来我家,给我做了一条很大的鲤鱼,我知道母亲不吃鱼,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母亲坐在一旁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告诫我:“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吃完你去上班吧,家里我来收拾。” 我刚走不远,想起忘带办公室的钥匙,又急忙返回家中,发现母亲正津津有味地吃鱼,我很吃惊地问:“娘,您不是不爱吃鱼吗?”母亲面带善意地笑着说:“过去鱼是稀罕物,家里有老有小的,我哪能忍心去吃?现在再不吃,眼看着就要浪费了,好东西谁不爱吃呀。”我突然明白了几十年来母亲的一片苦心,看着眼前的白发亲娘,只觉得鼻子酸酸的,眼泪像泉水般拥满眼窝,嗓子里的东西堵得我透不过气来,我强忍泪水,急忙转身走了出去。
一路上,我任泪水流个痛快,减轻一下我心头的压力。小时候吃鱼时,母亲坐在一旁看着时的那十足的笑容,历历在目。为什么就没想到母亲是不舍得吃呢? 1.请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其中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2.联系短文内容,说一说,母亲在“吃鱼”的事情上前后做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的谎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我任泪水流个痛快,减轻一下我心头的压力”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作者回到家中,会和母亲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母亲又会有怎样的反应?把以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母亲是无私的、伟大的,你想对作者的母亲乃至所有的母亲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生活中,如何把自己对母亲的爱表达出来呢?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一写吧!
1 . 当 母 亲 嘱 咐 我 上 学 路 上 要 小 心 的 时 候 , 我 会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母 亲 节 到 了 , 我 发 自 内 心 地 祝 愿 母 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放 学 回 家 , 母 亲 远 远 地 看 着 我 时 , 我 想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zuàn shǔ yù sǎo yuè pò 二、略 三、慈祥 呆呆 龟裂 紧紧 吃惊 疲惫 四、风 影 师 友 失 落 耳 聋 山 水 心
胆 五、1.疲惫 2.失魂落魄 3.震耳欲聋 4.龟裂 六、1.B 2.A 3.C 七、1.D 2.C 3.A 4.B 母亲深深的爱和敬意 八、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外貌描写 4.心理描写 5.心理描写 6.语言描写 九、1.我突然明白了几十年来母亲的一片苦心,看着眼前的白发亲娘,只觉得鼻子酸酸的,眼泪像泉水般拥满眼窝,嗓子里的东西堵得我透不过气来,我强忍泪水,急忙转身走了出去。
泪水 泉水 2.母亲开始说不爱吃鱼,是舍
不得吃,后来爱吃鱼是怕浪费。
3.母亲的谎言是善意的,是一种无私的爱。
4.为不了解母亲而后悔难过,认为自己太不孝顺,想通过流眼泪,减轻自己的难过和心中的悔恨。
5.要点提示:注意要以情感人,用自己的语言来打动读者。
十、提示:1.谢谢您,母亲!我会小心的。
2.母亲节快乐!
3.您快回家吧,已经很晚了,您要多注意身体。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 12 个生字,会写“蚕、考”等 14 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 12 个生字,会写“蚕、考”等 14 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
篇七: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
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内容总述
1.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亲送“我”上学、带“我”投考学校这一重点主要写了“我”的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父亲卖了茧子给“我”买枇杷吃、父亲送 “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父亲带 “我”赶庙会及给 “我”做万花筒、父亲背“我”去上学、父亲送“我”到校及替“我”铺好床、父亲送 “我”离开家乡去报考无锡师范和上学。记录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从平凡的小事中表现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场景并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理解父母之爱。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篇章页上呈现了诗句般的人文导语“舔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本单元的 3 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
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 1 )
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 含的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慈母情深》一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使“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在角落工作的妈妈“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瘦弱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辛劳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这些地方突出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地敬意与无比地热爱。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是一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学习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父爱之舟》一文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谨严。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连贯。往事潜入梦中,说明往事难忘,更深刻地表现出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至此点明题目,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博格。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文章的作者巴迪在童年的时候创作
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却得到了父亲和母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形象的描述了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联系十分密切较容易理解,不过也有一些含义深刻但具有启发性的语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感悟。本篇课文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并感受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爱。
(2 2 )
学习书面表达,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感受到父母的爱,表达出对父母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进行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运用恰当的词句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前两个学段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之中,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潜移默化,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在高年级段,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更有效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深化阅读,强化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途径有很多,应加强课前的阅读和课后的阅读。在自主阅读中,重点指导批注。学生在课前阅读的预习中应该留下思考的痕迹,把写得特别好,感受特别深的地方画下来加上批注,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批注的思路可以从内容、情感、表达方法等方面入手,可以写我从这一语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我觉得哪个词用得好,这句话采用了什么写法等。批注是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的一种有效途径。批注式阅读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
2.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是把握全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关键、重要之处,体会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可以避免教师琐碎的提问。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抓关键词句、抓文题文眼、运用教材资源等几个切入点入手。
3.落实读写训练点。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要注重朗读感悟。读是基础,感才是重点。教材中常有一些课文描写留有一定的空白,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3.把握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从课文内容的学习来看,精读在于咬文嚼字,细琢细磨,对重要的语句和情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做到透彻理解与感悟,揣摩文章的写法;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但精读和略读都是新知,都要读懂。从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出发,精读课文还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重视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即学生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自主阅读,教学时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至于略读课文该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
4.系统教学单元组课文。教学每一单元课文之后,我们还可以把这一组课文系统地进行梳理,找一找这几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作者的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强化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同时也为习作打下基础。本单元课文都是有感染力的记叙文,写法上都是抓住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刻画,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四个方面来描写的,这是写好写人记事这一类文章的重要的习作技巧,可引导学生好好回顾其中的精彩语句,再次感受写法。
5.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8 慈 母情深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外貌、语言等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2 课时 把 握 课 文 内容,注重把握细节,通过细节描写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
母亲的情感。
沉的母爱。
19 父 爱之舟
1.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2.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2 课时
熟 读 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事件内容,从小事中领悟人物的情感。
20*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描写人物语言句子的体会,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1 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把握人物语言描写,体会爱的不 同 表 达 方式。
口 语 交际
1.口语交际是以“父母之爱”为内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加讨论,敢于1 课时
通 过 具 体事例感受父母的爱。
勇于发言,清楚表达,做到文明有礼。
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习作
会写题为“我想对您说”的书信。重点是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1 课时
掌握书信的格式。用具体的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语 文 园地
1.体会父母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
2.学习文章的几种结尾方法。
3.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4.以“第一次”为主题,写片段。
4.积累名句。
1 课时
学 习 习 作中几种结尾的方法。体会场景 描 写 的 作用。学习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增 加 积累。
推荐访问: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课文内容 上册 五年级 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