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请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谈谈你对哈萨克族游牧文化发展、变化的认识篇二:请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谈谈你对哈萨克族游牧文化发展、变化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述哈萨克族游牧文化
作者:安娜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2期
摘要:文章以哈萨克族游牧文化为代表。探讨了游牧的定义及其类型,以及学者游牧文化范式。简单的阐述了哈萨克族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也有其自身独特的游牧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哈萨克族游牧文化的其中包括:地域类型、宗教、生活方式及禁忌等。
关键词:游牧文化;哈萨克族
一、理论来源
(一)游牧的定义
学界对游牧的定义并不统一,作为一种社会类型,游牧社会可被看做依赖于家畜与空间移动或游牧的协调共存,(Dyson-Hudson1980)或被看作移居者对于带有族性相异的社区或国家的多样适应性反应。“纯游牧”理论认为移居民与外部市场是游牧研究的理论前提。反对者认为这种假设忽略了游牧与定居社会之间的内部关系。
(二)游牧类型
从类型学角度来讲,游牧一般分为两大类:狩猎采集型,草原游牧型。按照巴菲尔德的《游牧的抉择》(1993)一书的分类,现世界上存在着五个主要游牧地带:1.横贯非洲大陆的撒哈拉沙漠以至非洲大裂谷一线的东非热带草原。2.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3.地中海沿岸经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至中亚山区一线。4.从黑海延伸至蒙古的欧亚大陆草原。5.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山区高原。
20世纪80年代,林耀华等一些学者重新重视对经济文化类型的探究。他们认为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及分布情况大体为:
第一种类型组是采集渔猎型。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东北角地区。
这一类型组包括两种经济文化类型:以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族为代表的山林采集狩猎型和以赫哲族为代表的河谷采集渔捞型等。
第二种类型组是畜牧型。主要分布于我国东起大兴安岭西北麓,西到准噶尔盆地西缘,南到横断山脉中断的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地带。这一类型包括四种经济文化类型:以鄂温克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