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9篇)

时间:2023-05-01 13:35:02 浏览量:

篇一: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专利名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发明人:杨国忠申请号:CN202010339511.1申请日:20200426公开号:CN112765263A公开日:2021050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运行于底层的区块链网络上,所述区块链网络包括企业录入节点、数据录入节点、信息录入节点、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移动终端。本发明管理系统运行于区块链网络之上,利用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和作为公共账本的特性,使得信息传输更加快速准确,信息跟踪更加及时,并且可以实时并且准确的监管到整个知识产权项目的整个过程,并且通过区块链中各业务节点的加入,达到了信息共享,而通过设置可以进行自检的企业客户端可以对需要的数据进行准确的收集整理,不会出现遗漏情况的出现,而且可以将数据及时反馈至客户本身,保证进度的准确进行。申请人: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10000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研创园团结路99号孵鹰大厦866室国籍:CN代理机构: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代理人:周琼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篇二: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黄孔森梁磊

  摘要:文章将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归纳分析法,在CNKI数据库中区块链技术相关文件进分析,找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趋势和特点,并基于这些特点探求在企业知识管理方面的可行性。区块链本身具有去中心化、自运行和共享性的特点,这在企业知识管理当中,特别是在知识共享领域中契合的程度较高,在整个企业知识管理领域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关键詞:区块链;知识管理;知识图谱

  Keywords:

  blockchain;knowledgemanagement;knowledgemap

  0引言

  自2022年中本聪提出比特币的概念以来,伴随其产生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信息技术,其应用逐渐开始兴起。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智能化、透明化和保密性的特点,在各个行业领域体现了极大的优势,成为推进行业发展乃至促进行业变革的强大助力。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企业而言,特别是大型企业而言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重大的作用。近年来,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众多跨国企业发展的趋势,虽然知识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但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如企业知识难以成为体系、企业员工不愿意分享知识、内部知识难获取、企业知识难存储、忽视外部知识获取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搭建知识管理平台,可以解决这些知识管理问题,推动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

  1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及技术支持

  1.1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基本的特征,意味着区块链不再依赖于中央处理节点,而相对独立,各节点本身就具有存储、传递和使用数据的功能,各节点之间实现数据的分布式记录、管理和更新。[1]由于每个区块链节点都必须遵循同一规则,在整个区块链技术中,没有上下级关系,在运用到企业知识管理当中可以实现平等的知识共享。

  1.2安全性

  知识是企业内部重要的资产,无论是知识的利用还是共享,都要保证其过程的安全性。区块链系统的信息且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后,就会得到永久存储,无法更改。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板高。[2]区块链保证数据安全、不可篡改以及透明性的关键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加密签名机制;二是共识算法。通过这两种实属手段来保证企业知识的安全。

  1.3自治性

  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致的规范和协议,使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记录数据、更新数据,把对个人或机构的信任改成对体系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都将不起作用。[3]区块链的自治性体现在账号所有者对自己账号的绝对管辖权,在用户持有个人私钥,按照区块统一的智能合约进行管理自己的账户,以实现员工匿名平等地将知识进行共享。

  2当前知识管理问题

  2.1知识获取的问题

  2.2企业知识共享的问题

  知识具有抽象性、外部性和高度分散性。知识的外部性使得知识可以低成本共享,而且共享程度越高,带来的利益越多。[5]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共享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员工之间的个人知识共享和企业内部知识对员工的共享。在员工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分享的回报低,且很容易存在“搭便车”的行为,员工个人大多不乐意对知识进行共享,并且由于而个人对自己的知识具有绝对的控制,企业也很难促使员工进行知识共享。

  2.3企业知识创造与学习的问题

  野中郁次郎认为企业的知识创造是企业具有的创造新知识、在组织中扩散新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融入到产品、服务和系统中去的能力。[6]其中交换进行知识是指不同主体所拥有的知识进行交换组合。虽然知识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差别,但可以通过知识的表出化实现两者的转化。在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中需要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但在企业的实际的过程中往往人际关系很多都是竞争关系,员工之间信任感较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员工间的面对面知识交换,不利于企业知识创新。

  3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设想及建议

  3.1区块链技术平台运行流程

  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方面共享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搭建一个私有链企业管理知识管理平台,选取Pow(ProofofWork)作为共识算法,根据知识提供者的被访问量和评奖进行工作证明,给予企业特殊的知识货币。如图1。

  在整个过程中不依赖对于第三方,且可以进行匿名共享,有利于塑造自由知识共享和传递氛围。并以实际物质的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奖励,鼓

  励企业盐工进行知识的创新和分享,保证企业的知识创新的活力。员工对相应知识的获取不需要人工中介,依赖智能合约实现获取,保证平台的低成本运行。

  3.2区块链技术知识管理平台的企业知识管理的建议

  3.2.1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塑造企業知识管理系统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管理平台不应该仅仅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他可以和企业信息、情报等系统融合,构建一个集企业所有信息于一体的大的知识管理平台。通过这种融合的平台,更好的帮助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服务,提高整体的信息利用效率和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

  3.2.2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

  信息急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信息管理技术层出不穷,各种信息管理技术也独具优势和特点。通过将新的信息管理技术和企业的知识管理,甚至整个的信息管理平台相融合,发挥真个技术的优势,势必可以推动整个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个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区块链技术只是新兴信息管理技术的一部分,将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和其他如人工智能、知识地图等技术相结合,积极探索新的技术融合的模式和方法对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将有更多的提升。

  3.2.3共享知识

  在圣吉·彼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广泛重视。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运用只是技术层面,和更多的是依赖于良好的企业知识学习和分享氛围,在集体的学习中提高自身和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篇三: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规划与管理交通科技与管理51浅谈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探究王海虎(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镇江212000)摘 要:区块链技术发展主要得力于比特币的应用,而其在比特币之中具有一定的基础支持。而在传统数据库的管理体系之中,主要由单一机构进行管理,但是对于海量的数据及用户,使得相关数据无法被信任。区块链技术在缺乏三方机构的情况下,进行着可信数据的共享与传输。文章当中笔者首先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基本知识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在供应链管理当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旨在推广区块链技术的大范围使用。关键词:区块链;数据库管理;可信数据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所具有与的供应链早已出现了零散、复杂以及多样化的现象。而这正为供应链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最为重要的便是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如果出现食品污染的清理,对其源头进行追溯可能花费一周或者更长的时间。而且其相关生产商或零售商在这当中必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种不透明的供应链,极易会加大运营成本。为此,文中笔者以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及技术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为供应链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提供文献支持。1 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概述  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主要用于对于全部的交易记录进行的登记。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是分散的分类账簿数据库。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够在区块链网络实现参与,每个设备便可作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了完整获取数据库的副本,节点与共识体系为基础,区块链的维护得力于竞争性计算。不管哪个节点出现问题或者是故障,其他节点依旧能够正常运行,因而缓解了传统模式极易遭受篡改、供给的缺憾。  而供应链主要指的是,从原料到最后用户的获取以及产品的加工流程、相应的信息流。材料以及信息流会沿着供应链继续走向下游,同时也有可能向上游流去。供应链管理,便是对这些活动进行的集合式管理,并对供应链上各组成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实现长远的竞争实力,其管理的工作目标以完善公司及供应链的绩效。2 区块链技术特点  第一,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当中对于存储、验证数据,均通过可信任、分布式存储功能系统得以实现,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中介结构所带来的成本投入,同时区块链技术并非由中心机构所建立的各节点信任联系,而是通过数学算法实现的计算,从而有助于建立可信任的系统体系。  第二,不可篡改。区块链技术将时间维度赋予了数据,区块链当中所含有的数据区块主要依据时间为顺序对数据实现存储,从而形成了无法篡改的数据链。这条数据链有着极强的追溯性、验证性,全部的交易过程都因有“时间戳”,而形成了无法篡改及伪造的实际数据。  第三,共识机制。区块链以共识算法为技术,实现了系统当中所含有的各节点都能够进行验证的区块数据,继而缓解了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这不仅保证了认证的准确性,同时也实现了数据的公开透明。  第四,安全可信。区块链技术,通过非对称技术实现了对于原始数据的加密,其中的账户身份信息均有由此进行加密的,能够可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这样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公开透明,同时也保证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3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探究3.1 整合并反映供应链中全部环节的真实动态信息  区块链所能够建立的平台当中,可包含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物流等所有环节。在此平台之中企业之间可形成联合之势,将所有的运营信息记录在数据链条之中,并对供应链中所有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形成协同化作业。这样,核心企业能够深入掌握供应链当中关于生产、物流等情况的全部信息,从而让供应链的透明度、可视化得到极大的提升,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可快速定位并进行处理。  另外,区块链当中的每笔交易都含有的多个参与者,但是可在三方机构缺席的情况,依旧可以访问并查阅相似的交易记录,因此交易中多方参与者可对交易进行验证并明确交易者的身份。每笔交易都赋予了相应的时间戳,可实时进行相关的信息验证。在透明化的供应链信息背景之下,企业的采购以及库存成本可实现有效的降低,审计工作也逐渐简单化。与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区块链还能够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协调所有的物流运营工作。诸如共享仓的闲置信息,优化车队调度等。制造商、零售商也可实现其库存补给能力的有效提升。著名航运企业马士基,其与IBM开展的战略合作,形成了海关、港口、货运等之间的联盟链,实现了对于全球集装箱运输船信息的动态掌控,预计该技术的应用可为马士基节约大约10亿美元的成本投入。3.2 共享账本增强产品溯源力确保产品质量  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信息拥有模式的转变,由原有的单一拥有者占有信息变成了所有参与者共享整个交易周期的信息。其主要是以信息状态为基础,并非信息传递。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公开发行分类账,分类账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为分散式,不管是那一方都不占据分类账的所有权,也无法依据其意愿对数据进行操控。交易过程中也是通过加密进行的,并且无法转变其性质,因此区块链几乎是无法篡改的。这样一来,便能对产品追溯至原料之间的任一环节。而近日,京东与IBM所进行的合作,便是开发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供应链的溯源,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京东的每个商品有着其唯一的ID。用户在取到货品之后,对ID号进行输入便可实(下转第54页)

  54交通科技与管理3 结论及展望规划与管理根据计算路面值与设计路面值的对比分析可知,根据《暂规》设计的TBM运输通道完全可满足TBM运输路面宽度需求。2.4 运输限界仿真分析2.3节计算分析所得路面宽度,仅为TBM运输车辆车轮轨迹线所占用道路宽度,适用于平坦开阔无遮挡路段。全路堑或半路堑等情况路段,TBM特种构件运输必须满足横向限界的要求。根据运输车辆和TBM设备的主要参数,新建TBM运输通道路基宽度要求7.5m实际上是为满足10m级TBM运输所需的净宽要求,在曲线地段其横向限界还需根据运输轨迹进行增加。本文选用一般行车速度为15km/h,半径R=15m、R=25m和R=50m三种情况,利用Autoturn仿真模拟TBM最宽、最重构件运输实际运行轨迹[6]。本文对川藏铁路施工所用10m级TBM特种构件运输过程中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宽度及限界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及仿真。根据《暂规》进行设计的TBM运输通道完全满足10m级TBM特种构件的运输需求,计算仿真所得实际占用路面宽度及所需限界可为困难条件或既有路改建等情况下道路设计提供依据。本文仅从二维平面角度对TBM运输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进一步研究应综合考虑运输车辆动力特性、轴线挂车车轮转向性等因素。参考文献:[1]Q/C9153-2019,川藏铁路施工道路和施工供电工程勘察设计暂行规定[S].2019.[2]郭迎福,刘亦,刘厚才,等.风机叶片山地运输车辆转弯半径与道路占用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3(4):11-14.[3]赵一鸣.山地风电场场内道路圆曲线半径和路基宽度设计指标研究[J].公路工程,2018,43(2):124-128.[4]郑利,白子建,赵巍.Autoturn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0):64.[5]辛玉华,孙小端.基于AUTOTURN的公路设计车辆最小转弯路径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12):1-2.[6]任腊春,许海楠,柴亮.AutoTURN在西南山地风电场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水电站设计,2019,35(4):23-25.图9 Autoturn运输限界仿真经仿真测算,当15m<R≤25m时,可采用15m条件下的运输限界,横向净宽不小于11.6m;当25m<R≤50m时,可采用25m条件下的运输限界,横向净宽不小于10.2m;当R>50m时,可采用R=50m运输限界,横向净宽不小于9.4m。(上接第51页)现产品的产地、原料、生产等相关信息,并且无法对信息实现篡改。因为产品的身份ID是确定唯一的,如果出现欺诈行为或非法交易,便会立即被检测出来。此外,区块链技术也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率。如果出现问题,区块链技术便可追溯商品的生产全过程,短时间内便可明确哪个部分存在问题,进而制定相关的召回策略。并且,在召回工业品的工作中,区块链所具有的共享账本特性还能够找出存在问题商品的具体批次,从而防止大面积商品召回的情况出现。3.3 打破数据孤岛构建数字资产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由于区块链技术自身所具有的多方面特性(如第2节所述),使其本身便可适用于多方参与的信息平台构建,从而帮助供应链当中各项数据实现公开化、民主化。实现分散数据库的有效整合,同时还可通过加密实现供应链中各企业信息的有效加密。例如,核心企业可通知供应商所需产品,但又无需向其他企业对该供应商的具体信息进行透露。  另外,由于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各企业之间的数据孤岛情况,因此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大数据平台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源。这便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数据存量以及质量的逐步提升,从而充分发挥大数据所具有的作用与价值。与此同时,区块链数据所具有的不可篡改特性也极大强化了数据的可靠性,让企业通过数据实现征信变成了现实,由此又进一步促进了大数据交易结构的构建与繁荣。  在供应链金融中,通过区块链技术所建立的票据平台可与其金融业务实现有效的融合,进而获得票据融资、签发、支付、统计、结算等功能。保证数字票据可在多方见证下,公开进行快速的支付与拆分,传递核心企业的信用至供应链上下游,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比如,Overstock(著名零售商)在企业的债券结算和交易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可大大缩减结算时间至一天,保证了融资效率的同时,实现了无货沽空风险的有效降低。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潮流,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共识机制和安全可信等特点,改变了传统供应链的“中心化”管理模式的布局,解决了传统供应链管理核心企业管理能力不足、系统效率低、供应链数据透明度低、溯源能力差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供应链企业运作效率的提升,实现了对供应链管理新的变革。参考文献:[1]王栋,石欣,陈智雨,等.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空间安全,2018,9(8):8-17.[2]江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策略[J].山西农经,2018(20):93.[3]段涛.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探讨[J].商场现代化,2020(10):46-47.

篇四: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第18卷 第1期2021年  1月中国发明与专利ChinaInvention&PatentVol.18No.1Jan.202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的构建庄楚鑫1戴青云1,2,3曹江中1(1.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65;3.广州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广州

  510665)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共享的速度加快,知识产权的确权、流转和维权过程均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摘 要:如何使用新兴技术解决知识产权面临的确权时间长、产权溯源弱和维权举证难等困境是知识产权领域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追溯和防篡改的特性,在解决上述困境问题上能够发挥其独特优势。本文首先分析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引出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价值体现,其次,从学术界、决策层和产业界对区块链技术与知识产权的研究进行详细梳理,然后,依托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构建新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最后,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未来研究方向。区块链

  知识产权

  全生命周期关键词:

  TP3-05A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引言知识产权是人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以及对该成果所享有的权属。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流转在信息技术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非法复制、使用和传播他人作品等事件屡见不鲜,这无疑增加了权利人对其作品保护的难度。知识产权存在着确权周期长、流通溯源弱和举证维权难等痛点,不能适应权利人实时登记、快速确权和维权的需求,所以,需要一个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溯源和防篡改的环境实现对知识产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区块链技术起源于2008年中本聪学者的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1],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集成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技术的新型应用,具有去中心化、高度可追溯性、去信任化、灵活性、自治性等特点。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和重视,也逐渐被应用到金融、政务、智能制造、供应链以及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上。因此,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新型的知识产权存证保护体系对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1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价值1.1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问题知识产权是表示人的智力劳动所创造或者实现的成果以及对该成果所享有的权属。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而智力成果一般表现为一定的信息,所以,2018B030322016)基金项目:本文受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项目(项目编号:、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穗社规办〔2018〕1号)资助。庄楚鑫(1993—)区块链、知识产权大数据;戴青云(1965—)作者简介:,男,广东汕头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女,湖南常德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大数据、人工智能;曹江中(1976—),男,湖南郴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大数据、机器学习。?60?

  2021年第1期庄楚鑫,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的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正是信息本身[2]。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数据共享速度的加快,知识产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知识产权确权周期长。以发明专利的确权为例,权利人从提交申请材料到最后授权一般需要两到三年,即使是符合优先审查的条件,发明专利授权的时间也需要一年左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存证保护体系,对每件知识产权作品打上唯一性标签,实时记载和追溯作品的流通信息,不仅能为产权人提供侵权证据,也能为产权人提供新的知识变现途径。三是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验证。合理设计知识产权确权智能合约,完成知识产权内容的自动检索,合二是知识产权流通溯源弱。信息化时代,公众对于信息的获取十分容易,对他人知识产权作品进行非法复制、使用和传播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但知识产权监管手段少,且尚未有较好的方法解决知识产权流转的实时监控和溯源。三是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载体呈现信息化和私密性等特性,侵权行为难以被发现,侵权证据容易被篡改和销毁,以及知识产权事后维权的方式,加大了维权举证的难度。1.2区块链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价值体现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区块首尾相连的方式形成的链式结构。区块链的主要特性包括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追溯以及防篡改等。首先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数据的验证、存储以及传输等过程都是基于分布式系统结构,采用纯数学方法建立节点间的信任关系[3];其次是去信任化,区块链网络节点之间无需建立信任也能实现点对点的交易,整个账本的信息公开透明;第三是可追溯,区块链记录了每一笔交易的输入输出,通过链式结构可以追溯其本源;最后,是不可篡改,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拥有共同的账本信息,链式结构和默克尔树结构确保了链上数据的不可篡改和真实性[4]。区块链的技术特性,能够解决知识产权领域的确权周期长、流通溯源弱和举证维权难等问题,实现规范、可信任、可追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自由开放的共享账本。由于区块链技术是通过记账的方式实现对参与者行为的永久记录,打破了传统知识产权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方式。因此,区块链的开放性使得所有参与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完成知识产权的上链登记,实现知识产权的“存在性证明”,协助权利人完成创新想法的实时保护。二是实现知识产权溯源的区块链体系。通过搭建约自动反馈内容的相似度,协助产权人审查创新成果的唯一性,减少审查员进行知识产权内容匹配的工作量。2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研究区块链技术对知识产权领域具有潜在革新性,能够激发知识产权保护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学术界、决策层和产业界对国内区块链+知识产权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偏重于应用层面研究。学术界已将区块链+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已有部分研究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下开始聚焦如何提升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系统隐私保护和性能提升,以满足知识产权系统的隐私保护、存储性能好和高吞吐量的需求。在实际应用方面,区块链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有着天然的联系,有望解决传统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聚焦于实际应用上,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解决传统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中确权时间长、产权溯源弱和维权举证难等问题[5-7]。王春霈[8]针对知识产权登记过程繁琐、保护力度不足以及侵权行为难界定的缺点,采用公有链技术实现透明公开、覆盖面广、无中心化机构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有效地保护了原创作品的价值。在隐私保护方面,区块链是一个开放式账本,能够为权利人实现存在性证明,但同时也带来隐私保护问题。因此,何英[9]针对区块链无隐私保护的问题,通过改进事务处理流程,设计基于单向散列的隐私保护方案,实现最大程度的隐私保护。翟社平等[10]通过对环签名技术进行改进,实现不损害存证数据证明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对创作者身份隐私的保护。付杨等[11]通过深度学习实现数字版权关键信息的提取并存储到区块链网络中,确保了视频版权信息的隐私性。在存储性能方面,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能够实现数据的永久性存储,但面对知识产权海量数据,网络内各节点存储负担大。?61?

  庄楚鑫,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的构建2021年第1期因此,尹伊君[12]通过纠删码算法分片后再将信息存储到各个节点中,单独节点不拥有完整的文件数据,该方式存储可以提高系统的存储能力。张明聪[13]提出了基于纠删码的区块链存储拓展方案并设计一种新的信息存储方案,减少共识开销,提高信息存储能力。这两种方式均是将文件进行分片,每个节点只存储部分分段,减少了节点对于存储资源的需求,也保障了数据的安全。而付杨等[11]则通过结合深度学习实现对版权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存储,降低区块链数据的冗余度,提高存储性能。在共识算法方面,共识算法与区块链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延迟等核心指标有直接关系,应用方案能否真正落地取决于其效率是否满足产业需求。因此,翟社平等[10]针对PBFT算法存在主节点选取随意和系统开销随节点增多而增大的问题,在PBFT算法中引入奖惩机制,通过参考节点信用值来选取主节点和共识节点,以提升算法效率。陈子豪等[14]通过省略PBFT算法过程中的确认阶段,减少网络通信次数,使得数据上链共识过程速度得到了提升。总之,学界认为,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特性,可以作为知识产权系统底层实现方案。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和可追溯性能够为知识产权破解登记受限的困境,实现知识产权流通的实时监控,降低作恶动机。因此,区块链可以为知识产权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决策层对区块链产业未来的布局进行谋划,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与应用。2016年,国务院出台《“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将区块链技术纳入规划中;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知识产权重点支持产业目录》,找准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发展中的发力点,高效分配知识产权资源;2020年,广东省制定《广东省培育区块链与量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推动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版权等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落地一批典型应用示范项目;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积极探索区块链在数字产权交易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总之,区块链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国家与各省市均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知识产?62?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知识产权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强对侵权行为的在线识别、实时监测和源头追溯,加强智能化和专业化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建设。产业界开始陆续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其他的领域进行尝试,特别是在知识产权领域,国内众多企业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产业应用尝试。深圳优权天成科技有限公司构建“有权网”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深圳市乘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制Ridelp乘法网区块链存证产品;百度公司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原创图片服务平台“图腾”;阿里巴巴构建“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平台;新华智云构建媒体大脑版权区块链;百度智能云尝试区块链音视频版权保护;火链科技建设“IPTM时间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纸贵科技开发基于区块链的版权存证平台,将版权、合同等信息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版权登记和保护的问题。产业界的实践应用表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领域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重塑互联网时代下知识产权规则体系,还能增强知识产权应用场景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总之,产业界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一站式企业级知识产权管理方案,重点解决知识产权确权、知识产权交易和知识产权维权三大场景,为原创作品提供全链条式的管理和保护,构建知识产权新业态。综上所述,通过学术界的探索、决策层的谋划以及产业界的有效尝试,表明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开放性、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特性,能够破解知识产权领域面临的确权时间长、产权溯源弱和维权举证难等困境,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的构建基于文献的研究和产业的应用,知识产权领域的区块链应用的核心在于利用智能合约自动化完成知识产权登记、确权、流通和侵权追溯等功能。因此,本文建议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构建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架构,具体如图1所示。架构的功能将解决以下需求。

  2021年第1期庄楚鑫,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的构建(1)针对知识产权确权时间长的问题,系统拟采用深度学习/智能合约完成区块写入前先进行链上数据相似度检测,协助审查员快速完成对知识产权的确权。(2)针对知识产权流通溯源弱的问题,系统拟采用重新构建产权链模型以及通过智能合约为知识产权作品打上唯一性标签的方法,对知识产权确权、流通和转化全流程进行实时监管。(3)针对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的问题,系统拟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对知识产权上链存证和存在性证明,并将知识产权非敏感信息公开透明。另外,将设置维权合约,通过文字或图片检索工具检索是否存在被侵权的可能,协助权利人进行维权。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架构将以去中心化架构为基础,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等构成,对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进行存证和保护管理。数据层由区块头信息、链上链下产权信息等组成,主要是对知识产权信息完成上链存证和生成数字化证明。网络层由P2P网络组成,为知识产权系统搭建分布式的网络。共识层拟采用PBFT共识算法,并根据知识产权机制合理设置主节点和共识节点,完成对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一致快速共识。激励层拟将通过积分形式激励网络内各节点进行知识产权的侵权举报和自主维权,拓展产权维护的方式。合约层由产权登记、确权、交易、维权、监控、身份认证和隐私保护等,为知识产权管理实现全流程的存证和实时的信息监控。应用层是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产权登记、确权、流通和保护四大功能。本文构建的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能够实现知识产权登记、确权、流通和保护在应用层面达成统一,通过底层分布式架构将各个过程连接在一起,推动知识产权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集中化管理与保护。但是,从实际知识产权应用落地的角度出发,知识产权领域的区块链应用还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数据复杂性。知识产权数据多样,对于非数字化的作品应该如何完成上链存证和保护。

  图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63?

  庄楚鑫,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的构建2021年第1期第二,数据安全性。区块链是一个开放式的分布式数据库,无法证明数据本身是否可信,即数据源的可信问题。因此,如何确保上链的知识产权作品信息是原创作品是一个难点问题。第三,数据隐私性。如何在不泄露知识产权作品敏感信息的前提下,完成产权内容相似度的匹配。第四,链的可拓展性。链与链、链与实际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相对孤立,交互协议处于初期,使得区块链难以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第五,人工操作与智能合约合理配置。利用智能合约能够完成部分流程,但知识产权授权和监管仍需审查员来合理操作。因此,如何平衡智能合约干预与人工干预的业务边界是关键的问题。4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方向根据对文献的研究以及应用落地的探索,目前区块链应用于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以模型架构和实际应用落地为主,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本文认为,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第一,共识算法。采用分片技术、引入可信硬件等手段,合理优化共识算法协议本身,提升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系统共识效率和提高吞吐量。第二,跨链对接。实现链与链,链与实际应用系统,合约之间数据对接,破解知识产权链孤岛问题。第三,隐私保护。引入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算法等机制,采用混合方式或通道技术,对权利人以及知识产权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保护的同时,完成核心内容相似度的匹配。第四,密钥管理。采用更安全的钱包设计或基于硬件的私钥保护,完成对权利人密钥使用和管理。第五,链模型构建。传统区块链模型基于金融领域设计,其区块参数并非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因此,链模型重新塑造和仿真更有助于知识产权应用发展。参考文献:[1]Nakamoto,S.2008.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Availableonline:https://bitcoin.org/bitcoin.?64?pdf,AccessedonJan30,2018.[2]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04):481-494.[4]邵奇峰,金澈清,张召,等.区块链技术:架构及进展[J].计算机学报,2018,41(05):969-988.[5]LINJ,LONGW,ZHANGA,etal.UsingBlockchainandIoTTechnologiestoEnhanceIntellectualPropertyProtection[C]//Proceedingsofthe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rowdScienceandEngineering.2019:44-49.[6]OUYANGY,ZHENGX,LUX,etal.CopyrightProtectionApplicationBasedonBlockchainTechnology[C]//2019IEEEIntlConfonParallel&DistributedProcessingwithApplications,BigData&CloudComputing,SustainableComputing&Communications,SocialComputing&Networking(ISPA/BDCloud/SocialCom/SustainCom).IEEE,2019:1271-1274.[7]杨冰清.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校园版权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辽宁大学,2020.[8]王春霈.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9]何英.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登记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9.[10]翟社平,陈思吉,汪一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存证系统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0,56(19):13-21.[11]付杨,王景中,杨洵,等.基于区块链的视频版权存储架构[J].计算机系统应用,2020,29(08):58-66.[12]尹伊君.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内容版权登记与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9.[13]张明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作品内容存储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9.[14]陈子豪,李强,甘俊,等.VCChain:联盟式音视频版权区块链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11):1939-1948.责任编辑马忠荣

  2021年第1期庄楚鑫,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的构建ConstructionofBlockchain-BasedIntellectualPropertyFullLife-CycleManagementModelZHUANGChuxin1,DAIQingyun1,2,3,CAOJiangzhong1(1.SchoolofInformationEngineering,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2.KeyLaboratoryofIntellectualPropertyBigDataofGuangdongProvince,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65;3.GuangzhouIntellectualPropertyResearchandServiceCenter,Guangzhou510665)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echnologyandthespeedofknowledgesharing,therearemanyproblemswiththeprocessofidentifying,transferringanddefendinginintellectualproperty(IP).ItisahotresearchtopicinthefieldofIPtofindouthowtouseemergingtechnologiestosolvethedifficultiesofIP,suchasthelongtimetosecuretheproperty,theweaknessofpropertytraceabilityandthedifficultofprovingtheproperty.Blockchainhasthecharacteristicofdecentralization,trustlessness,traceabilityandanti-tampering,whichcanplayauniqueadvantageinsolvingtheabovedilemmas.ThispaperfirstlyanalyzestheproblemsinIP,andelicittheembodimentofthevalueofblockchaininIP.Secondly,itanalyzesindetailtheresearchonblockchainandIPfromacademic,decision-makingandindustry,andthenbuildsanewtypeoffulllife-cyclemanagementmodelofIPbasedonblockchainbyrelyingonacademicresearchandindustrialapplications.FinallythefutureresearchdirectionofIPbasedonblockchainisproposed.Keywords:blockchain;intellectualproperty;fulllife-cycle?65?

篇五: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新技术,区块链在知识产权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它可以让知识产权的注册、授权、追踪、保护、回溯、评估都变得更为容易,还可以为激励知识财产的生产提供有利的工具。

  1.知识产权注册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以及商标等。这几类知识产权在性质上存在着不少区别。著作权通常可以自动产生,不必经过任何登记或审查程序;而专利和商标则需要经过审查注册登记后才受到保护。

  区块链在保护著作权过程中的应用场景是比较直观的。著作权的权利主体可以在完成著作后,就通过区块链给作品加盖时间戳。由于区块链的开放性,全体使用者都可以比较容易地查找作品的最初创作者,从而确认其权利。同时,由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因此可以完整地记录作品创作和转让的全过程,从而可以保证其有效回溯。

  相对来说,目前区块链对专利和商标保护的应用所受的限制要多一些。由于专利和商标需要经过审核登记才能得到保护,因此基于区块链的时间戳目前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而不能直接用来主张权利。不过,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依然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如果未来对于工业产权的审核和注册程序简化放松了,基于区块链的注册很可能成为注册工业产权的重要形式。在这种背景下,区块链在保护工业产权中的作用将会充分体现出来。

  2.知识产权的授权

  用理论上讲,产权是一组权利,各种权利可以分开实施。但在过去,由于技术上的复杂性,事实上很难对知识产权中的某项权利分开授权。以著作权为例,传统的著作权通常为两种极端,一端是“保留所有权利”,另一端则是“不保留任何权利”(即公有领域,publicdomain)。目前,已有一些组织致力于对传统的著作权进行改进,让创作者可以“保留部分权利”。例如,非营利组织“知识共享”(CreativeCommons)就尝试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授权形式及条款组合,创作者可与大众分享创作,授予其他人再散布的权利,却又能保留其他某些权利。

  区块链技术将大大便利知识产权的分开授权。借助以太坊(Ethereum)等底层系统,人们可以在区块链上很便利地记录某项知识产权的授权状况,并通过智能合约对其加以保证。

  3.保密协议管理

  保密协议是经常被用到的知识产权管理工具。合作的各方通过保密协议的签署,来建立可信的伙伴关系。不过,保密协议的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很多时候它需要各企业间的法务部门不断磋商,往复交换相关文件,从而产生很巨大的交易成本。而如果应用区块链技术,问题就会简单很多,人们可以很容易查找到某项保密协议是否被签署。这会让交易成本下降很多,也会让企业节约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4.知识产权使用控制

  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企业经常需要对某些特定的合作者开放某些重要资料。这些资料可能涉及到重要的商业秘密,因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企业会希望将资料的开放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完全杜绝未经许可的复制行为。这在过去是很难做到的,但区块链技术

  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这一目的。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容易追踪出访问过资料的人员信息,也可以在全网范围内甄别出资料是否有被复制。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对于资料的使用控制。

  5.增强知识产权的可追踪性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十分便利地对某项知识产权从产生开始的交易状况进行回溯追踪。这一功能可以帮助确认知识产权在当前以及历史的归属和变更,在遭遇产权转让和归属纠纷时提供有力的证据。

  6.实现知识产权的引用的可回溯

  每一项知识都是在之前知识的基础上创造的,因此每一项知识产权都会有其引用的前序知识产权。引用的可回溯性不仅有助于人们在使用某项知识产权时可以更容易知道其来龙去脉,而且在遭遇某些知识产权纠纷时可以起到重要的证据作用。

  7.帮助评估知识产权的质量

  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经常要涉及到对知识产权质量的评估。以专利质量的评估为例:传统上,专利的引用状况是评价专利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引用本专利的专利的质量可能良莠不齐,因此这种评估方法很可能造成误判。现在,有不少方法对引用率评估法进行了修正。例如,一些研究中借鉴了Pagerank算法来评估专利质量。这种算法根据引用专利的质量对引用状况进行加权,通过“不动点定理”导出对专利质量的评价指标。虽然这种方法相对于引用率评估法有很大的改进,但它在评估某项专利时,需要所有该专利的引用和被引用状况。传统上,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但在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后,由于每项专利的引用和

  被引用状况都是向全网络公开的,因此就很容易被获得。在与一些计算技术相结合后,对于专利质量的评估将变得十分容易。

  8.回馈机制

  借助区块链以及基于区块链的虚拟货币,可以构建相应的回馈机制,对创造、分享有价值知识和创意的参与人给予必要的激励。一方面,区块链可以很容易地追踪出全网络中每个参与者的具体贡献状况,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作提供回馈激励的根据。另一方面,对于某一些项目,参与者可以发行代币的方式来为项目进行融资,融得的资金中的一部分可以用作对有贡献的参与人的激励。

  以上就是区块链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汇桔网不断追求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与知识产权行业深度融合,凭借一流的运营管理团队,强大的资金、专业、渠道等资源优势,汇聚政府、高校、金融机构等战略合作伙伴及众多知商企业,结成了广泛的知识产权“用权”产业联盟,协助企业实现商标、专利、版权的买卖、许可、合作,让企业有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实现知识产权产业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篇六: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知识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郑阳;杜荣

  【期刊名称】《出版科学》

  【年(卷),期】2018(026)003【摘

  要】Notethattheemergenceofblockchaintechnologyprovidesaone-stopserviceforknowledgeassetsmanagementinWeb2.0.Clarifiesthewholeprocessofblockchain-basedknowledgeassetsregistration-copyrightauthentication-assettransaction-infringementtrackingbasedontheanalysisoftheblockchainknowledgeserviceplatformsinChina,theUnitedStatesandEurope,aimingatprovidingfurtherguidanceonthelandingapplicationsofblockchaintechnologyintherelevantfields.%指出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Web2.0时代的数字知识资产管理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在对中国、美国和欧洲区块链数字知识资产管理平台分析的基础上,厘清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包含数字知识资产的注册—版权认证—资产交易—侵权追踪的全过程,旨在促进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知识资产管理领域的进一步落地应用.

  【总页数】8页(P97-104)

  【作

  者】郑阳;杜荣

  【作者单位】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奎恩商学院,都柏林,TX9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126【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3【相关文献】

  1.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数字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余其凤;陈振标;刘敏榕

  2.区块链技术在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展望[J],樊龙华

  3.区块链技术在电网资产数字存证管理中的运用[J],黄朝芬;刘叶;张继英

  4.区块链技术在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展望[J],樊龙华

  5.档案工作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在"广域数字档案馆体系"中的应用"课题思考[J],王国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七: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产业研究|

  TheIndustrialStudy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研究杨欣1,2,3 曾珍香1,3 魏津瑜41.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天津 3004012.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天津 3003803.天津市汉拓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天津 3004624.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 300384基金项目: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项目编号:19JCTPJC60800)。摘要: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制造以及服务型制造等新兴制造业模式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目前这些模式均存在着网络集中化和第三方信任运营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以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关键词:区块链;工业云;体系架构中图分类号:TP393.09;TP31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34-0051-03一、引言在20世纪,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被认为是重塑全球制造业企业所必需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快速融入制造业,催生了物联网制造新模式,向云计算制造业又迈进了一步。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利用物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平台,可以根据终端用户需求,安排制造资源,是一种新型的、面向服务的制造模式。因此,按需提供服务是工业互联网模式的主要优势。然而,工业互联网模式主要使用集中的网络进行交互,并让第三方进行管理,这种集中式网络不仅降低了工业互联网模式的运行效率,同时也带来了不可扩展以及通信模型老化等缺陷,从而使系统产生更多的漏洞。另一方面,在制造业中,一些设备位于不安全的环境中,很容易被黑客篡改。同时,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集中的数据库,上传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安全漏洞。这就意味着,这种基于集中式的系统支持制造企业中的小型物联网网络,无法满足未来制造业生态系统中巨大物联网的紧急需求。鉴于此,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去中心化的账本,还是一种简单的点对点网络,这一概念是由中本聪在2008年提出的。区块链技术开发了一种分布式的数字交易账本,使得信息数据可以在网络节点之间共享,而不是存储在中央服务器上。因此,区块链技术能够为新的制造模式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的体系架构可以为工业互联网模式提供一个安全、创新的数据共享解决方案,并完全支持并可实现可伸缩、灵活和分布式的网络,以避免在集中式系统架构中所出现的问题。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中先进的数据加密算法,本文提出的体系架构可以提供标准和协议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并且解决安全性和身份问题。二、相关概念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数据结构,它可以保存网络成员之间传递和共享的任何信息。区块链创建了安全可靠的新型对等通信平台,每个块由其哈希值标识,并与另一个块连接,以生成链。因此,每个块基于哈希值与其他块连接,提高了区块链的安全性。事实上,任何可以访问区块链网络的成员都可以读取它并计算出在网络上交换的数据的状态。因此,链中的一个块携带一个事务列表和一个哈希值到前一个块的散列。区块链网络存在三种类型,即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其中,公有链是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人或节点均可以访问,并将事务发送到网络上,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人或节点都可以参与数据一致性检验的过程。公有链的主要缺点是公开,但并不意味着不安全。相反,它是安全的,其安全性基于密码技术。公有链被认为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其中比特币是公有链成功应用的一个案例。所谓的联盟链是指,在这种类型中部分是私有的。比如,若干个制造行业成员创建了一个区块链网络来实现成员之间的通信,每个成员必须控制一个节点,为了进行块验证,至少一半以上成员必须对该块进行评估。预选了一组节点来控制系统中的一致性检验过程。读取区块的权利可能是公共的,也可能仅限于参与者,还有一些混合的路径,比如将块的根哈希与API一起公开。在私有链中,授权集中到一个组织中,读取授权可能是公共的,也可能是随机的。私有链主要应用在审计、数据库管理等领域。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试图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工业应用,以利用该技术的优势。例如,Li等人研究了基于区块的跨企业知识和服务交互框架,他们使用区块链网络通过边缘计算在企业之间进行知识交互。Sikorski等人提出了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通信,并MODERNBUSINESS现代商业51TheIndustrialStudy|产业研究通过理论证明说明了区块链技术在电网系统中如何应用。Tian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对供应链中的农业食品进行跟踪,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该系统能够防止欺诈、篡改以及伪造信息。Oliveir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的新型分散物流平台。区块链和物联网被用作基本构建块,能够创建一个可信的和集成的平台,以完全分散的方式管理物流操作。Liang等人使用区块链来集成医疗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他们提出了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医疗数据共享解决方案,利用分散的数据管理、通道形成方案以及增强的身份管理系统和会员服务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因此,区块链技术具有安全性、不可逆性、可分布性、透明性和准确性等优点。该技术利用比特币的挖掘和交易,构造比特币的数据结构,加密交易信息的传输。系统中的数据块由节点通过维护功能进行维护,其中没有集中的管理机构,每个节点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该技术适用于存储需要识别和验证的数据。它使参与者能够按照事件的顺序以及事务的当前状态建立分散的共识。权力下放的好处是不需要权利的集中管理,而且有关各方之间的信任仍然保持。它支持在不受信任的环境中自主、安全地交换数据。一旦信息被验证并添加到区块链中,它将被永久存储。区块链的开放性和不可变性确保了高透明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可行的。此外,它还提供了高流动性且更准确的记录和所有权透明度。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的。由于缺乏高速网络、传感器、智能设备等高科技信息和设备,物联网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随着21世纪RFID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物联网能够为基于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云计算的新型工业系统的开发和制造提供良好的机会。因此,它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该技术的大量应用,在这一领域进行了许多技术研究。如今,物联网是被称为工业互联网的新制造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模式定义为在现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并支持云计算、物联网和面向服务的技术,开发和建模的新范式。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将制造资源和能力转移到服务中,定义以智能统一的方式管理和运行的制造服务,实现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充分配置和社会化。近年来,无论是工业界还是学术界,工业互联网模式一直是大量研究和应用的主要焦点,包括架构、平台、框架、模型和应用等领域。其中,Hu等人定义了工业互联网模式的概念,并确定工业互联网模式与网格制造之间的关系。Xu通过将云计算迁移到工业互联网模式,提出了基于四层的工业互联网模式架构。Tao等人定义了工业互联网模式的一个典型特征,并介绍了该IT结构在制造业中的关键特征。Lihui和Vincent通过考虑多任务加工,开发了基于云的分布式工艺规划应用。Ocatavian等人关注于车间级别,52现代商业MODERNBUSINESSVatankhah通过模型驱动架构为柔性制造系统设计基于云的制造执行系统。工业互联网模式给制造业带来了很多优势。但在工业环境中使用集中式网络来实现这种体系结构,集中式网络具有灵活性、效率、可用性、安全性和可伸缩性。最近,许多研究指出,分布式网络是改善制造系统中集中式网络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例如Skulj等人开发了用于工业互联网模式的分散网络架构,该架构基于服务提供商使用的自主工作系统。但是所提出的体系结构受到了标准化和实现协议的影响。因此,这一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学术空白,亟待解决。在本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模式的面向制造业的可信安全分布式网络和服务共享方法。三、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架构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模式的系统架构,用于安全分布式的服务共享,以及最终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可信连接。该体系架构由资源层、感知层、制造服务提供者层、基础设施层和应用层五个主要层组成。(一)资源层这是物理制造资源,也是制造层的能力。该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两部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由机器、机器人和物质处理系统组成。软件资源由计算模型、低级控制软件、数据采集软件等组成。制造能力是由资源、人(或组织)和知识构成的,反映了其在相关制造资源和知识的支持下完成制造任务或实验的能力。这一层的主要目的是为最终用户提供制造服务,例如机加工服务。(二)感知层该层负责感知物理制造资源和虚拟化等,它遵循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该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物联网在网络内建立连接,并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各种制造资源和能力的整体连接。(三)制造服务提供者层这一层不仅负责提供服务,而且还有两个主要职责:首先,它负责将数据类型更改为哈希值并存储在生成的块上。其次,它负责与区块链网络建立连接,区块链网络存在于后续层。这一层的一个关键组件是区块链客户端,它负责连接到网络并监视节点和块。通过间接方式与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和最终用户进行通信的可能性和分布式系统就是从这一层开始的,这也是工业互联网和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区别。在提出的体系结构中,区块链客户端建立了与其他部分的对等通信,开始将数据格式改为哈希数据,并将哈希数据封装到区块链网络上创建的块中进行网络广播。(四)基础设施层它负责提供支持不同层的基础设施,这包括两个部分: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网络。工业互联网负责为制造系统和客户的运营提供核心功能和服务,包括知识管理、云数据存储和云服务。这部分

  可以由多个工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组成。另一方面,区块链网络是基于联盟链开发的,负责在终端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之间开发对等网络,以及在云基础设施提供商之间开发安全协作平台。它由两个类型节点组成,控制器/验证节点和请求/响应节点。因此提出工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扮演控制器节点和终端用户扮演请求节点系统上,所以多个工业互联网服务协作和合作一起开发和管理区块链网络不考虑第三部分和每个工业互联网服务负责会员验证和网络维护,提高平台的安全性,也负责自己的数据共享和存储,降低整个系统的复杂性。(五)应用层负责提供不同的具体应用接口和相关的终端交互设备。应用程序可以分为两部分,即PLC应用程序和终端用户应用程序。两个都是使用区块链网络和云环境提供服务的web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的主要任务是为每个用户创建一个钱包,例如最终用户通过web应用程序创建钱包,并根据钱包号连接到区块链网络,以便发送请求或使用服务。在服务请求连接的情况下是短时间的,因为短时间的连接提高了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延迟。最终用户连接到区块链网络并使用服务后,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服务模式:云上服务和云下服务。云上服务完全在工业互联网服务提供的云平台控制之下,使用区块链网络与终端用户连接。这些服务主要涉及计算资源。云下服务意味着一些制造任务应该由位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之外的人工或物理资源执行,工业互联网平台位于系统的内部。最终用户需要通过web应用程序创建钱包,并向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送一个服务请求。终端用户使用区块链网络生成的特定钱包号进行请求服务,创建钱包后,终端用户提供了请求服务的详细信息,基于此信息创建区块并在区块链网络上进行广播。在这一步中,最终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智能联系的第一个规则是通过考虑最终用户关于服务的信息(如质量和到期日期)而开发的。为了提高平台的安全性,生成了一种最终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数据传输的黑色对称加密方法。对称加密是计算机密码学的一种形式,它使用一个单一的加密密钥来伪装电子消息。最终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联系是短时间内连接,提高了系统延迟,这意味着发送请求后通过区块链网络到达最终用户,最终用户自动断开连接到服务提供者接受请求并将其发送服务给最终用户,但最终用户可以监控其请求客人的系统,但不能改变或添加新的数据系统。四、总结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制造业模式给制造业带来了诸多优势,但目前所有的模式都存在着集中化的产业网络和第三方信任运营等问题。本文提出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体系架构有效提高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产业研究|

  TheIndustrialStudy参考文献:[1]王赞强,方新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制造的P2P协同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20,36(02):91-94.[2]吉旭,党亚固,周利,戴一阳.化学工业多尺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模式——互联化工[J].化工进展,2020(08):2927-2936.[3]王强,刘长春,周保茹.基于区块链的制造服务可信交易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25(12):3247-3257.[4]杜兰,陈琳琳,戴丽丽,张丽,沈雅婷.基于区块链的云制造平台系统架构模型[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38(01):101-105.[5]董蓉,苑明海,周灼.基于区块链的云制造信息数据记录技术[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9,29(05):97-101.[6]李久胜,赵丽丽,孔德彭,代绍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浙江“智慧制造”平台建设构想[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2):90-92.[7]陈蕾,周艳秋.区块链发展态势、安全风险防范与顶层制度设计[J].改革,2020(05):44-57.[8]郭庆来,王博弘,田年丰,孙宏斌,温柏坚.能源互联网数据交易:架构与关键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20,35(11):2285-2295.[9]王洋,于君.区块链技术行业运营模式及产业发展研究[J].调研世界,2020(06):55-60.[10]刘辉.区块链的存储供给研究及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06):103-110.[11]张奥,白晓颖.区块链隐私保护研究与实践综述[J].软件学报,2020,31(05):1406-1434.[12]林艳,关瑜婷.区块链创业生态系统构成与运行机理[J].理论探讨,2020(03):171-176.[13]付永贵,朱建明.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库访问控制机制设计[J].通信学报,2020,41(05):130-140.[14]裴庆祺,马得林,张乐平.区块链与社会治理的数字化重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114-122.作者简介:1.杨欣,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副教授,天津市汉拓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技术总监,研究方向:工业互联网。2.曾珍香,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汉拓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技术总监,研究方向:工业互联网。3.魏津瑜,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智能制造。MODERNBUSINESS现代商业53

篇八: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概念,而在知识产权管理的领域中,区块链技术被视为一种有巨大潜力的创新。这篇文章将探讨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如何利用区块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现有的区块链知识产权管理案例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第一部分: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应用潜力

  在知识产权管理行业中,区块链技术被视作一种具有潜力的解决方案。如今,数字媒体的无限复制和共享能力变得越来越容易,这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一个可靠的去中心化验证平台对于知识产权拥有者和创造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区块链技术依靠共识算法和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了去中心化的数据记录和验证。这有助于打破传统知识产权管理的中心化模式,因为传统模式无法防止中间人滥用数据、篡改数据等非法行为。与此类似,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电影工作室把其电影上传到区块链上,则这些信息就被记录在区块链账本上。每一个这个网络中的节点都保留有此项内容的完整副本,一旦有人试图共享电影,就会得到节点的拒绝,因为没有权利将内容分发到其他节点。这个过程不像传统的中心化版权保护机制中龙虎斗,所以可靠性更高,而且实际上节点是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进行共识验证,起到了保护数据的作用。

  第二部分:现有区块链知识产权管理案例

  区块链技术已然进入了知识产权管理的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举例而言,现在有许多区块链平台提供去中心化的版权保护和交易,下面两家便是其中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企业。

  1)Ascribe

  One更好地称其为

  Ascribe,并尽其所能加速数字内容(如照片、音乐、文本、软件等)的版权管理。这个平台允许作者将其作品上传到平台上,而其以加密哈希的方式存储于区块链中。在内容被认证文件处理库中的节点节上下线并确认该内容属于该作者之后,版权的使用权就被锁定并能够转让。如果有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

  下出售了您的照片,您就可以将Ascribe上的区块链证书用作法律依据。

  2)RightsLedger

  另一个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司是

  RightsLedger。该平台的目标是发展一种更具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的原始数字媒体版权市场。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该平台可以跟踪数字媒体的使用和消费,从而为数字媒体的用户和出版商提供高效的原始交易。

  第三部分:未来的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一项颠覆性的想法是,在区块链上注册虚拟财产获得所有权,并实现对数字媒体的更广泛使用。这在将来将大翻倍生单方面便捷且透明的转让过程。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有助于追踪诸如AI、IoT和VR等新兴科技的知识产权。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知识产权权益部分被忽视或遗漏,从而伴随麻烦的现实空洞。区块链有能力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为知识产权拥有者提供更多可能解决问题的步骤,从而可以取代传统的中心机构和媒介的方式。

  结语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推出,其应用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潜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对于一个数据拥有者来说,它提供了更多的去中心化选择来保护其信息,同时提供了更高的可信度。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中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篇九: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2021.08网络信息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刘昉(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摘要:区块链技术能够为不同领域多方协作提供支撑,通过独特的数据管理与技术设计,釆用去中心化数据库,方便数

  据管理。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网络安全领域与加密领域方面,如在崩溃恢复、身份

  认证、隐私保护、数据保护、攻击防御方面,区块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区块链技术的运行成本比较高,诸多的应用依然处于发展研究阶段。区块链技术属于一种新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还未成熟。目前,区块链的效果与用途可能

  存在炒作夸大的情形,如何更好的应用区块链实现技术优化,是当前仍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关键词:网络与信息安全;区块链技术;具体应用Specific

  applicati

  on

  of

  block

  chai

  n

  tech

  no

  logy

  inn

  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Liu

  Fang(Gui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Kaili

  Guizhou,

  556000)Absrtact:

  blockchain

  technology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multi-party

  cooperation

  in

  different

  fields.

  Through

  unique

  data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design,

  it

  adopts

  decentralized

  database

  to

  facilitate

  data

  manageme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also

  has

  unique

  advanteges

  in

  solv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encryption,

  such

  as

  crash

  recovery,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data

  protection,

  attack

  defense,

  blockchain

  plays

  an

  importarrt

  role.

  However,

  at

  present,

  the

  operation

  cos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high,

  and

  many

  applications

  are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Blockchain

  technology

  is

  a

  new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all

  aspects

  is

  not

  mature.

  At

  present,

  the

  effect

  and

  use

  of

  blockchain

  may

  be

  exaggerated.

  How

  to

  better

  use

  blockchain

  to

  realize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is

  st订1a

  topic

  that

  needs

  in-depth

  study.Keywords;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blockchain

  technology;

  specific

  application1区块链概念区块链指在可以防伪造、防篡改,拥有可追溯的特性,以

  2区块链的核心技术2.1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执行的特殊协议,其功

  能主要体现在验证、提供、执行合约,能够通过程序算法代替

  透明与可信的规则构建数据结构。对等的网络环境使事务管

  理更加方便、快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处理模式。

  区块链概念源于2008年中本聪所著的《比特币:一种点对

  点的线电子现金系统》。区块链可以通过独特的数据管理模

  人执行与仲裁合同。智能合约也可以帮助区块链达到去中心

  化的标准。在安全交易、不可逆转、可追溯方面可以不用依赖

  式与技术设计,为多个领域的协作提供支撑。区块链具有匿

  第三方。名性、去信任、网络开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网络开放性

  是指区块链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形成太大的限制,因此,加入

  区块链的每个人都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去信任是指区块链

  2.2隐私保护当前,区块链技术对于数据的传输、储存是透明、公开

  的。会选择一连串无意义的数字,使其作为组织个人代号,以

  此来达到匿名的目的。根据代号的表面信息,黑客难以通过

  代号寻找对象的真实身份,但是,这种类型的保护无法体现

  完美效果。采用一些方式方法还是可以查到交易或账户的关

  是由诸多节点构成的区块组合而成,区块链要求相对比较自

  由,目前,区块链应用可以不受第三方管理器与中央管理器

  的约束,实现去信任的特点。区块链的抗干扰性非常强,同时

  也具有一定的匿名性,与其关联的只有公共钥匙地址,因此

  能够很好地确保用户信息的保密性。用户在区块链中交易不

  需使用真实身份。不可篡改性是指区块链中的虚拟货币具有

  联性。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环签名、混币、零知识、同态加密

  等方式实现隐私保护。唯一性特点,这些货币会由相应技术实施保密处理,确保货

  币信息不可被篡改。2.

  3加密算法在区块链应用中,主要用到了非对称加密算法与哈希算

  法。这是两种比较常用的密码学算法。哈希算法中一些比较

  申耳测说ELECTRONIC

  TEST63J

  网络信患工程长的字符串也可以被缩写为比较短小的固定字符串,该算法

  效率高,并具有确定性,可以更好地实现去中心化的计算,保

  护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对输入的敏感性比较强。在确认个

  人交易完整性及构建区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非对称

  加密技术应用中,加密与解密不会使用相同的密钥,会通过

  私有密钥、公开密钥两种方式解密。在交换信息时,可以通过

  一方的私钥或公钥对信息进行加密,而在解密时,也需要对

  应的私钥或公钥。在区块链应用中,可以应用非对称加密实

  现数字签名,同时也可以进行数字加密。2.

  4网络协议p2p协议是区块链技术通常会应用到的一种协议,每一

  个节点都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与对等地位,并形成网络结构。

  该协议既可以作为接受资源的载体,也可以为客户提供资

  源。p2p协议网络结构的节点之间并无层次之分,呈现出扁

  平化的拓扑结构。各种区块链技术都有独特的p2p网络协议。2.

  5数据储存在区块链应用中,从创建期时期开始的所有交易信息都

  可以清晰地记录下来,并按照时间顺序逐步生成链的形态,形成链表。区块由区块头、区块体储存,区块头中有多项特征

  值,同时也记录了相邻两个区块的时间戳、哈希值。在区块体

  中,记录了区块存储的交易数据及交易数量。2.

  6共识机制共识机制应用了分布式计算技术,使群体与组织之间

  可以形成共识。并没有设置指挥中心对多方进行协调。因此,

  需要通过共识机制解决怎样实施同步数据等问题,通常会将

  Paxos算法、PBFT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oS权益证明、PoW工作量证明、dBFT授权拜占庭容错算法、DPoS委托权

  益证明作为共识机制。2.7分片区块链是比较大的数据库,将其分为更快、更小、更易管

  理的部分,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种概念,可以提高性能,并达

  到扩容的目的。在区块链网络中,可结合分片思想,在大任务

  中划分小任务,使这些小任务具有并行处理的特性,提升数

  据处理的性能,为各个节点提供分摊网络工作的机会。结合

  多个网络设备,使其平行处理转账功能。这样,多项交易可以

  在同时得到验证与处理。2.8跨链区块链网络是比较独立的网络,链与链之间存在高度的异构化,数据信息难以实现相互连通。不同的区块链网络难

  以进行协作,这对区块链发展造成了阻碍与限制。区块链技

  术可以解决不同链条的功能状态与资产情况,使信息可以交

  换,解决了区块链之间因无法沟通造成信息孤岛问题,同时,

  增强了区块链的可拓展性。3区块链技术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3.

  1保护边缘计算机设备边缘计算的网络环境与网络体系非常庞杂,如果通过增

  |

  64,2021.08加网络隔离设备的方式保护、隔离,以分散方式布局边缘计

  算设备,这会增加工作量与成本压力。然而,如果没有实施防

  护,如受到攻击或入侵,病毒会通过边缘计算设备渗透于整

  个网络。如边缘计算终端设备缺少身份认证体系,攻击者可

  以利用这一弊端,在边缘计算终端设备中接入恶意病毒、恶

  意终端传播、恶意软件或病毒造成网络瘫痪,这也会影响人

  们的生活。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这类问题,为边缘计算、终端设备配置控制功能、数字证书,使其具备复制权限,并为

  其营造良好的运算空间与存储环境。构建身份认证体系,使

  边缘计算终端设备的运行更加真实、可靠。只有通过身份验

  证才能进行边缘计算,并上传数据,大大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2支持更安全的DNS架构区块链具有极强的不被篡改性,只要交易己经确认,则

  难以更改。以这种性能为基础,可以详细记录域名与IP地

  址的对应关系,并实施相关操作,形成有效的交易记录。并在

  整个网络中形成共识,不可篡改,更好地保存域名、服务器信

  息。与传统的中心化域名服务器相比,域名服务器与区块链

  具有去中心化的作用,从而保证其安全性。更好地进行域名

  管理,规避服务器缓存投毒。3.3缓解DD0S攻击DD0S攻击是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发起攻击的黑客

  会形成攻击平台,联合多台计算机,通过合法请求发动攻击,

  使目标网站的资源被快速消耗,无法供应正常的服务。在区

  块链技术的应用中,被攻击对象可以加入到分布式网络中,从而有效缓解DD0S攻击。也可以出租额外宽带,为流量负载

  的网络提供充足的支持。3.

  4隐私保护区块链技术具有匿名性、可追溯性,其结构属于分布式

  结构,这些性能都可以达到提高安全性、保护隐私的目的。区

  块链用户可将数据随机分布,在分布式账本中,黑客无法通

  过攻击单一节点获取用户数据,从而减少数据泄漏的可能

  性。区块链的可追溯性比较强,所有音乐数据相关的信息都

  会被清晰地记录,并难以被篡改。比如,数据分析、流通、釆

  集、计算、交易等等内容,当用户需要时,都可追溯,交易主体

  可以通过匿名方式进行交易。区块链的数据节点数据是基于

  地址,不会深究个人身份,从而妥善地保护了个人隐私信息。3.5与PKI结合,增强安全性公钥基础设施PKI是标准加密技术的基础,第三方认证

  机构CA具有中心化、受信任的特点,并可以激活/发放、存储

  用户证书,而这个过程也存在一定的信息泄漏隐患。如第三

  方认证机构受到黑客攻击,黑客会将自己伪造成CA,渗透到

  加密通信中,骗取用户身份信息.区块链技术能够对用户信

  息进行多种加密,实施非对称加密技术,根据密钥对对方身

  份进行鉴别=如无法通过信息验证,则难以被添加到区块链

  中。去中心化管理模式能够保障数字证书的安全性,且不易

  被篡改。(下转第62页)甲耳测说ELECTRONIC

  TEST

  网络信患工程在故障树的不同位置发生同一事件,通过使用布尔代数进行

  2021.08障树技术中的位置关系的所带来的影响程度。排列组合,由此才能够推算出顶部事件发生的概率,反之,将

  导致定性及定量分析呈现错误数据。4结语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其在为社会、企业等带来无

  限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数据的安全风险系数。在降低信

  息数据安全风险工作中,需要立足与组织内部环境与外部环

  境两种视角,在基础设备建设、信息数据安全分析、信息数据

  安全管理、数据可信程度、相关制度条例、行业规范、自身隐

  私意识多种方面釆用相对解决方案,为信息安全提供安全、可靠的存储环境。参考文献[1]

  赵昌洲.大数据时代信息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20(33):91-93.图2故障树实例[2]

  刘慧慧.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11):49-51+54.3.

  3推算故障树技术事件重要度在故障树分析技术中,底部事件不具备顶部事件的重要

  [3]

  陈德.云计算环境下用户数据保护风险因素[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20):251-252.性,为准确分析底部事件对顶部事件产生的影响,有必要对

  底部事件带入重要概念并给出对应的定量分析描述。底部事

  件定量分析包括概率事件重要性、组织结构重要性、相关概

  率重要性以及各级性,其中概率事件重要性与组织结构重要

  ⑷

  张艳丰,王羽西,邹凯,等.基于模糊DANP的智慧城市

  信息安全风险要素识别与管理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

  与实践,2020,43(10):144-150.⑸李洪波.大数据应用模式及安全风险研究[J],中阿科技论

  坛(中英文),2020(10):118-121.性尤为重要。概率事件重要性是指对基本事件产生概率对顶

  部事件造成的影响程度;组织结构重要性则是基本事件在故

  (上接第64页)3.

  6数据保护以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分布式账本可以结合应用权限、控

  制加密等各种技术,确保数据具有可用性,满足信息机密性,

  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区块链实施了完全加密技术,因此,在传

  整副本,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可靠性,并使数据更繁杂,增强网

  络的容错性。当某一节点受到攻击时,其他节点不会受到侵

  害,从而能够更好、更及时的进行崩溃恢复。输过程中,这些数据不会被任何未授权的用户访问。与传统签

  名方式相比,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为文件签名,可以最大限度

  参考文献[1]

  上官璐洁.试析区块链技术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12):62-64.保护数据,避免伪造,使攻击者无处下手。区块链技术是一条

  完整的存储链条,其中逐渐被加入新的环节,而且,区块链在

  新的环境中也可以记录前一环的数据特征值,因此,可以通

  过对前后两环特征值的验证判断原始数据是否遭到篡改。[2]

  孙凤毛.区块链技术及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7):65-66.⑶纪蒙.试论区块链技术及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

  [J].计算机产晶与流通,2018(02):132-133.⑷许晓燕.区块链技术构建网络信息安全架构[J].科技

  风,2018(26):94-95.3.

  7崩溃恢复在传统数据库中,所有数据都存储于中心位置。而区块

  链数据分布与对等节点之间,每个用户都可以拥有数据的完

  (上接第124页)技术难度成本低低较低较低高高犊高较高较高高较高于48V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高参考文献[1]

  电子发烧友网工程师.48V系统概念、起源及优缺点,5总结本文通过48V轻混系统从结构布置、原理、现状和趋势

  www.elecfans.com.[2]

  周铁军,沽捉"汽车48V系统".www.360doc.com.几个方面进行相关浅析,并给出不同构型48V系统的优劣,对

  |

  62申耳测说

推荐访问: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应用 区块 管理平台 知识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