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7篇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 摘要本文以当前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面临国际石油巨头极大冲击和激烈竞争的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为研究对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对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
本文以当前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面临国际石油巨头极大冲击和激烈竞争的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为研究对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影响要素加以分析,并通过对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周期波动和寡头垄断等发展特点和趋势的简要描述,进一步剖析了跨国石油巨头国际竞争中的主要战略措施,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政策和法律力量、石油资源战略、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经营战略四方面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提出了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从经济全球化及其推动因素开始,描述了经济全球化在石油石化工业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分析了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影响;在本章的最后,又特别介绍了在本文分析中涉及应用的发展较为成熟的比较优势论、波特的菱形( 钻石) 理论和W EF、IM D 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等主流国际竞争理论第二章从介绍加入W TO 后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现状开始,通过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与埃克森美孚等跨国石油巨头的各项主要指标的“ 对标” 分析,找出与国际顶级石油公司的现实差距;并以波特的菱形理论为框架,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企业策略、同业竞争等方面剖析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和不足。第三章简要描述了当前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周期波动、寡头垄断和石油利益政治化等几个主要特点;根据跨国石油公司所采用的兼并重组、产业聚焦、低成本和营销组合等主要国际竞争战略,进而提出了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关于产业重组、一体化和与跨国公司在华合资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启示。第四章针对前面分析得出的我国石油石化工业与跨国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差距,从政治和法律力量的选择应用、石油资源的综合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途径,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优化四个大方面,详细阐述了有利于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和改善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国际竞争力;石油石化工业;经济全球化ABSTRACTThe arti cl eanal yzesthe Chi nese O i l and Petrochem i cal Industry, w hi chi s underthe fi ercecom peti ti onandgreat pressurefromthegi antsof O i l andPetrochem i calboth dom esti c and i nternati onal m arkets.It al soanal yzesthe currentcom peti ti vestatusi nof Chi nese O i l andPetrochem i calIndustryandthe vari ouscom peti ti vefactors i n thesi tuati on ofspeedi ng-up gl obal i zati on.By descri bi ngthe trend and characters such asbusi nesscycl esandol i garchi c m onopol yof i nternati onalO i i l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 thew ri tergoesfurtheri nto the m ai nstrategi esof them ul ti nati onalpetrochem i cal gi antsandfi nal l y proposes that,i norder toi m provethe i nternati onalcom peti ti on,Chi neseO i l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 shal lm akeeffortson thefol l ow i ngfouraspects:pol i cyand l aw , oi lresourcestrategy, upgradeofi ndustrystructureandenterpri se perform i ng strategy.The w hol e arti cl e i scom posedof 4parts:Fi rstl y, i tdescri bes how the econom i cgl obal i zati on.affectstheO i landPetrochem i cal i ndustry by starti ngw i th theprocedureof econom i cgl obal i zati onandthe characters of O i l 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Further m ore,thew ri teranal yzesthespeed.upeconom i cgl obal i zati on’ Saffecti onon Chi neseO i l i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Atthe end ofthi spart,the w ri teri ntroducesthe m ai n i nternati onalcom peti ti vetheori esm enti onedi nthi sarti cl e,suchasCom peti ti veAdvantage,D i am ond Theory of Porter, andthe i nternati onalcom peti ti ve· :val uati on systemofW EF, IM D .Secondl y, i t begi nsw i th the si tuati on of Chi neseO i t 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after entry of W TO .By poi nt—tO -poi nt com pari ngthe m ai n stati sti c i ndex of Chi na O i lCom pany, Chi naPetrochem i cal Com panyw i th those ofgl obalM obi l e,the w ri ter fi nds out the di stance i n betw een andby usi ngthe D i am ondTheorygi antssuch as Exxonof Porter, the w ri teranal y艺esthecom peti ti vesi tuati on andshortageof Chi nese O i l andPetrochem i cal Industryfromthe fol l owaspects:producti onfactors,dem andcondi ti ons,rel ati ve i ndustri es andenterpri se strategy, com peti ti oni nthe sam e i ndustryetc.The thi rdpartdescri bes the m ai n characteri sti cs of the m odem i nternati onal O i landPetrochem i cali ndustry, suchasbusi nesscycl es,ol i garchm onopol yandpol i ti cal i zati onofpetrol eumi nterest.Based on the m anagem entbehavi oroftheII
i nternati onalpetrol eum com pani es,theauthor draw s som e concl usi on aboutthei rcom peti ti on strategy, suchasm erge andreorgani zati on,i ndustry focus,CO St l eadershi pandm arketi ng com bi nati on;And thenbri ngforw ards som ethoughtsoni ndustryreorgani zati on,i ntegrati onandj oi ntventuresandcooperati on aboutChi nesepetrochem i cal i ndustry.Baseontheanal ysi sabove,thefi nalpartparti cul arl yexpati atesom ecounterm easure andsuggesti onabout howtOi m provethe i nternati onalcom petenceofChi nesepetrochem i cal i ndustry, fromfouraspect:Sel ecti onandappl i cati onofpol i ti calandl egalforce,i ntegratestrategy ofrude oi l resource,Adj ustm entdi recti on andm ethods ofi ndustry fram ew ork,andopti m i zati onofcorporate m anagem ent strategy.KeyW ords:Internati onalCom petence;O i l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Econom i cG l obal i zati onIIl
目录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 ⋯ ⋯ ⋯ ⋯ ⋯ ⋯ ⋯ ⋯ ⋯ ⋯ ⋯ ⋯ 3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在石油石化工业的表现形式⋯ ⋯ ⋯ ⋯ ⋯ ⋯ ⋯ ⋯ ⋯ ⋯ 3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 ⋯ ⋯ ⋯ ⋯ ⋯ ⋯ ⋯ ⋯ ⋯ ⋯ 5第三节国际竞争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二章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 ⋯ ⋯ ⋯ ⋯ ⋯ ⋯ ⋯ ⋯ ⋯ .14第一节加入W TO 后的中国石油石化工业⋯ ⋯ ⋯ ⋯ ⋯ ⋯ ⋯ ⋯ ⋯ ⋯ ⋯ ⋯ ⋯ ⋯ 14第二节我国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 对标” 分析与现实差距⋯ ⋯ ⋯ ⋯ ⋯ ⋯ 17第三节影响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 ⋯ ⋯ ⋯ ⋯ ⋯ ⋯ ..25第三章世界石油石化竞争态势和跨国公司战略⋯ ⋯ ⋯ ⋯ ⋯ ⋯ ⋯ ⋯ ⋯ ⋯ ⋯ ⋯ ⋯ .28第一节近年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 ⋯ ⋯ ⋯ ⋯ ⋯ 28第二节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的分析⋯ ⋯ ⋯ ⋯ ⋯ ⋯ ⋯ ⋯ ⋯ ⋯ ⋯ ⋯ ⋯ ⋯ ⋯ ⋯ ⋯ ..31第三节跨国公司战略措施的启示⋯ ⋯ ⋯ ⋯ ⋯ ⋯ ⋯ ⋯ ⋯ ⋯ ⋯ ⋯ ⋯ ⋯ ⋯ ⋯ ⋯ ..35第四章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建议⋯ ⋯ ⋯ ⋯ ⋯ ⋯ ⋯ ⋯ ⋯ ⋯ ⋯ .40第一节政治和法律力量的选择应用⋯ ⋯ ⋯ ⋯ ⋯ ⋯ ⋯ ⋯ ⋯ ⋯ ⋯ ⋯ ⋯ ⋯ ⋯ ⋯ ..40第二节石油资源战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43第三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 ⋯ ⋯ ⋯ ⋯ ⋯ ⋯ ⋯ ⋯ ⋯ ⋯ ⋯ ⋯ ⋯ ⋯ ⋯ ⋯ ⋯ .47第四节企业经营战略的优化⋯ ⋯ ⋯ ⋯ ⋯ ⋯ ⋯ ⋯ ⋯ ⋯ ⋯ ⋯ ⋯ ⋯ ⋯ ⋯ ⋯ ⋯ ⋯ .50结论⋯⋯⋯⋯⋯⋯⋯⋯⋯⋯⋯⋯⋯⋯⋯⋯⋯⋯⋯⋯⋯⋯⋯⋯⋯⋯⋯⋯⋯⋯⋯⋯⋯53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后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IV
引言中国石油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命脉产业,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已经和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并愈发地融入到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中。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之下,高速发展,不断进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原油资源严重不足,大量依赖进口,经济安全令人担忧;·一方面中国石化企业“ 走出去” 参与油气资源全球竞争,另一方面是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压力,屡屡受挫:·一方面中国加入W TO 后开放市场,承担了诸多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国际石化产品的倾销与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日趋加剧;·一方面跨国石油巨头大举投资挺进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在华合资合作项目的潜在矛盾和危机愈发显露:·一方面中国民营资本终于涉足并开始大举进军石油石化行业,另一方面其资金、技术、非理性竞争等方面的矛盾急剧恶化;·一方面国际石油巨头加速兼并重组,聚焦核心产业,另一方面中国石化工业重组步伐缓慢,条块分割,核心产业极不突出;·一方面石油石化工业周期波动趋势加剧,另一方面中国石油石化工业投资策略仍欠合理,呈现严重错位;·一方面石油开采炼制等上游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另一方面聚酯、化纤等下游行业过度扩张,亏损严重。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前景如何,我们的竞争力在哪里?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分析的。本人长期从事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工作,对中国石油化工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十分关注,并渴望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但苦于经济理论知识之不足,未有著述。近两年来,有幸参加南京大学EM BA的学习,得以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剖析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本文即以此为动因,借助波特的钻石理论对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自己对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感悟,提出了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思路也希望能引起政1
府高层、行业政策导向和理论界的关注和重视,如能对产业政策调整有所启示,本人将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对这样一个大的论题,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能力有限,虽经多次修改,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专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2
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在石油石化工业的表现形式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动态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全球化、一体化倾向和趋势日益显现。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推动因素“ 经济全球化” 一词最早是尤· 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 ECD) 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借助货物和服务的贸易机制,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流动,越来越互相依赖的过程。从人们比较常用的表达看,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跨越国家边界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从而使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相互渗透、融合和依存的现象。经济全球化有三个主要要素:一是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二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三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为载体,而进行的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分工的演进和市场范围的扩大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形成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个根本动力,全球化能够达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和手段是经济全球化使得劳动分-r-幂H 市场范围的扩大从国家为界扩展到全球范围。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是交通运输能力的显著改善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由于交通运输能力的大幅调高,尤其是运输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远距离供应链和全球化分工制造成为可行。如世界石油运输,1950年世界最大的油轮仅2.5万吨,到1980年最大已达56.3万吨,目前,20.30万吨的油轮成为世界石油运输的主力,这些跨洋运输的海上庞然大物已经成为今天世界石油工业扩张和一体化的最基本条件。3
二、经济全球化在石油石化产业的主要表现1.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是指生产分工体系从一个国家内部为主转向全球范围,即全球生产分工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生产全球化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迅速推进的。目前,全世界70%的对外投资掌握在15000家跨国公司手中,石油石化行业95%的对外投资集中在30家超大型跨国公司手中。跨国投资是衡量生产全球化的主要指标。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在全球50个国家进行勘探或生产作业,今天,进入“ 世界50 0强” 的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几乎都已在华投资建厂,并形成相当的规模。2.市场全球化市场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起点,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国际贸易是衡量市场全...
篇二: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
12 年一季度石油及化学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研究分析今年一季度, 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增幅明显回落。市场供给较为充裕, 市场需求转旺, 价格总水平涨幅稳中趋缓; 投资增长活跃; 进出口贸易逐月回升。
但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 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 成本上升压力增大, 企业效益显著下滑, 进出口难度较大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总体判断, 我们认为一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已回落筑底, 未来将会出现企稳回升的转折态势。
一、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
增速明显减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截至 3 月末, 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26647 家(主营收入 2000 万元以上企业), 一季度累计总产值 2.77万亿元, 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13.7%, 同比增长 16.1%, 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 18.2 个百分点。
1~3 月, 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7%, 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 3.3 个百分点, 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15.1%。
一季度, 行业经济走势平缓。
三大板块运行基本平稳。
1~3 月, 化学工业产值 1.5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7%, 增幅较 1~2 月回落 0.7 个百分点, 占全行业产值比
重为 57.2%; 炼油业产值 8078.2 亿元, 增长 13.0%, 增幅比 1~2 月提高 1.1 个百分点, 占比 29.1%; 油气开采业产值 3182.2 亿元, 增长15.4%, 增幅比 1~2 月回落 2 个百分点, 占比 11.5%。
农用化学品、 橡胶制品业保持较快增长。
化学工业中, 一季度农用化学品、 橡胶制品等行业增幅明显较高。
其中, 化肥制造业产值增幅 29.2%, 高出化工产值平均增幅 11.5 个百分点, 占比 11.9%; 农药行业增幅 22.2%, 也明显高于化工平均增幅, 占比 3.4%; 橡胶制品业增长 21.4%, 占比 11.1%。
化工三大领域走势回稳。
一季度, 基础化学原料、 专用化学品和合成材料产值在大幅回落中逐步企稳。
1~3 月, 基础化学原料产值4354.9 亿元, 同比增长 17.2%, 为 3 年来同期最低增幅, 较 1~2 月回落 1.2 个百分点, 其中无机盐增幅较高, 达 25.9%。
专用化学品产值 3399.5 亿元, 同比增长 15.4%, 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逾 30 个百分点, 比 1~2 月加快 1.8 个百分点。
合成材料产值 2883.7 亿元, 增长12.7%, 增幅同比回落 27.5 个百分点, 与 1~2 月持平。
中、 西部地区继续较快增长。
1~3 月, 东部地区产值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7%, 占全国行业总产值的 64.9%; 中部地区产值 51078.2亿元, 增长 21.2%, 占比 18.4%; 西部地区产值 4624.0 亿元, 增幅20.1%, 占比 16.7%。
与 1~2 月相比, 东部地区增速有所加快, 中、
西部地区则有所减缓。
内资企业和非公经济体增长较快。
从注册类型看, 1~3 月, 内资企业产值同比增幅 18.4%, 占比 80.8%; 港澳台资企业增幅 8.1%,占比约 6.8%; 外资企业增长 6.8%, 占比约 12.4%。
从控股看, 1~3月, 非公控股经济体产值同比增长 20.9%, 占比 48.92%。
(二)
主要化工产品增幅回落
一季度, 能源增长总体稳定, 主要化学品总量增速趋缓。
1~3 月, 全国油气生产总当量 8042 万吨, 同比增长 1.7%, 增幅与 1~2 月持平; 主要化学品总量约 1.09 亿吨, 同比增长 9.2%, 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 1.2 个百分点, 比 1~2 月回落 4.2 个百分点。
原油生产下降, 天然气保持增长。
1~3 月, 全国原油产量 5070.4万吨, 同比下降 1.5%。
天然气产量 330.2 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 7.6%,占油气当量比重为 37.0%, 较上年同期提高 4.5 个百分点。
前 3 个月,全国原油加工量 1.15 亿吨, 同比增长 3.1%, 增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 成品油产量(汽、 煤、 柴油合计, 下同)
6915 万吨, 增长 5.5%。
化肥农药增长较快。
1~3 月, 全国化肥产量 (折纯, 下同)
1733.9
万吨, 同比增长 17.5%, 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 11.5 个百分点。
其中,尿素产量 721.2 万吨, 增长 10.6%; 磷肥产量 445.4 万吨, 增长 30.1%;钾肥产量 73.3 万吨, 增长 7.2%。
前 3 个月, 合成氨产量 1316.6 万吨,同比增长 8.1%; 农药原药产量(折 100%)
83.8 万吨, 增幅 20.3%,其中除草剂 37.1 万吨, 增幅达 41.1%。
乙烯下降, 其他重点产品多数趋缓。
前 3 个月, 全国乙烯产量392.4 万吨, 同比下降 0.9%, 3 年来首次下降; 甲醇产量 628.4 万吨,增长 17.5%; 电石产量 471.5 万吨, 增长 13.5%; 化学试剂 223.2 万吨, 增长 19.9%。
(三)
投资增速加快
今年一季度, 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2260.37 亿元, 同比增长 25.9%, 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 8.1 个百分点, 比前 2 月提高 0.4个百分点, 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 5 个百分点, 为 2009 年来最大增速。
化学工业增速加快, 油气开采降幅较大。
1~3 月, 化学工业投资 1679.5 亿元, 同比增长 32.4%, 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 12.8 个百分点, 占全行业投资总额的 74.3%; 石油加工业投资 249.4 亿元, 增幅32.8%, 占比 11.0%; 油气开采业投资 236.1 亿元, 同比下降 15.5%,
降幅比 1~2 月扩大 10 个百分点, 占比 10.4%。
东部地区投资加快, 中、 西部增速有所放缓。
分地区看, 1~3月, 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 28.4%, 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 15 个百分点, 较 1~2 月加快 3.7 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投资增长 39.8%, 较上年同期加快 9.6 个百分点, 比 1~2 月回落 13 个百分点, ; 西部地区投资增长 17.8%, 增速较上年同期减缓 12.5 个百分点, 但比 1~2 月明显加快。
内资增幅较高, 外商投资加快, 港澳台继续下降。
1~3 月, 内资企业投资 2016.14 亿元, 同比增长 28.1%, 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 9.3个百分点, 占全行业投资总额的 89.2%; 港澳台投资 72.67 亿元, 同比下降 10.5%, 占比 3.2%; 外商投资 167.79 亿元, 增长 21.9%, 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 10.7 个百分点, 占比 7.5%。
新开工项目保持较快增长。
1~3 月, 石油和化工行业新开工项目 2372 个, 同比增长 17.7%, 上年同期为负增长。
(四)
对外贸易波动加剧
对外贸易大幅波动, 3 月增幅明显回落。
1~3 月, 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 1592.04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6.3%, 增幅比 1~2 月回落 4 个百分点, 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幅 9 个百分点, 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18.5%。
其中, 进口 1191.53亿美元, 增长 19.5%, 占全国进口总额的 27.8%; 出口 400.51 亿美元,增长 7.8%,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9.3%。
前 3 个月, 累计逆差 791.02 亿美元, 同比扩大 26.4%。
统计显示, 3 月份, 全行业进出口总额增幅9.7%, 较 2 月回落 31.5 个百分点; 其中, 出口下降 1.5%, 是 2009年底以来首次出现。
出口下降的原因, 除国际贸易环境更为严峻外,国内政策调整是主要因素之一。
能源进口保持强劲增长。
1~3 月, 国内进口原油达 7059.6 万吨,同比增长 11.3%; 进口金额 581.25 亿美元, 增长 33.5%, 占行业进口贸易总额的 48.8%。
进口天然气 678.4 万吨, 同比增长 62.2%。
橡胶制品出口增长平稳, 化肥持续下降。
1~3 月, 橡胶制品出口金额 96.0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2.9%, 增幅较 1~2 月加快 1.8 个百分点, 占出口总额的 24.0%。
化肥出口 161.3 万吨(实物量), 同比下降 31.6%, 出口额 6.53 亿美元, 下降 17.0%。
(五)
市场需求总体放缓
能源消费总体趋稳, 主要化学品消费增速回落。
石油、 天然气消费增速趋稳。
1~3 月, 国内石油表观消费量达1.25 亿吨, 同比增长 5.4%, 增速比 1~2 月加快 1.5 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减缓 6.5 个百分点; 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 1.2 亿吨, 增长 5.4%,增幅较 1~2 月回落 0.6 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回落 4.1 个百分点; 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417.3 亿立方米, 增速 16.3%, 与 1~2 月持平, 占石油天然气表观消费总当量的 23.1%, 较上年同期提高 3.4 个百分点。前 3 个月, 成品油表观消费量 6782.1 万吨, 同比增长 5.8%, 增幅较1~2 月回落 0.4 个百分点。
化肥消费大幅增长。
一季度, 全国化肥表观消费量(折纯, 下同)1819.5 万吨, 同比增长 23.5%, 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加快。
其中, 尿素表观消费量 716.0 万吨, 增长 10.3%; 磷肥表观消费量 435.8 万吨,增长 35.0%; 钾肥表观消费量 188.2 万吨, 增长 42.5%; 磷酸一铵(实物量)
表观消费量 318.3 万吨, 增长 24.0%。
基础化学原料消费总体放缓、 合成材料需求有所回升。
1~3 月,乙烯表观消费量 424.9 万吨, 同比增长 1.0%, 比 1~2 月回落 1.4 个百分点, 为 2009 年 9 月以来最低增幅; 甲醇表观消费量 754.3 万吨,增长 15.2%, 增幅比 1~2 月回落 7 个百分点; 硫酸表观消费量 1803.1万吨, 增长 3.5%, 增幅为近年来新低; 烧碱表观消费量 565.5 万吨,增长 3.3%, 增幅比 1~2 月回落 0.4 个百分点。
(六)
效益大幅下滑
一季度, 石油和化工行业效益显著下滑。
利润降幅较大。
据统计, 1~2 月, 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 987.95 亿元, 同比下降 22.0%, 2010 年以来首次下降, 占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 16.3%; 主营业务收入 1.67 万亿元, 增长15.0%, 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 20 个百分点, 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的 13.8%; 资产总计 8.47 万亿元, 增长 25.0%。
成本继续较快上升, 亏损企业亏损额扩大。
1~2 月, 石油和化工行业销售成本 1.38 万亿元, 同比上升 19.6%, 明显高于收入增幅,继续保持较强上升势头; 每 100 元收入成本为 82.85 元, 较上年同期上升 2.84 元; 产成品资金 3075.95 亿元, 同比增长 17.5%, 产成品资金占用率为 18.5%。
1~2 月, 全行业亏损企业 5443 家, 同比增加26.8%, 亏损面为 20.43%, 比上年同期扩大 5.1 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 323.98 亿元, 同比上升 192.7%。
炼油板块亏损。
据统计, 1~2 月, 炼油业累计亏损 92.06 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 142.77 亿元。
二、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
市场需求放缓, 价格低位徘徊
一季度, 国内能源消费增速与上年相比明显减缓, 主要化工产品的消费增幅也在持续回落。
数据表明, 石油增幅虽维持在 5.4%, 但实际消费量还要低得多。
如, 成品油表观量增幅近 6%(不足上年同期 1/2), 却很大部分进入了库存, 据统计, 3 月末国内成品油库存同比增加 11.4%。
一季度, 我国 GDP 增幅 8.1%, 连续第五个季度回落;出口增幅只有 7.6%, 创下新低, 表明国内、 国际两个市场需求均不活跃。
受此影响, 主要化学品价格持续走低。
一季度, 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为 2.2%, 除去通胀因素, 价格实为下降。
(二)
成本居高不下, 效益下降
统计显示, 1~2 月, 石油和化工行业销售成本同比增长 19.6%,高于主营收入增幅 4.6 个百分点。
其中, 化学工业和石油加工业销售成本增幅均为 19.7%, 分别比其主营收入增幅高出 3.3 和 8.1 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 企业的用工、 运输、 能源等费用上涨依然强劲, 对企业成本形成支撑。
在成本压力之下, 企业利润大幅下挫。
1~2 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降幅达 22.0%, 其中化工行业利润降幅达 27.0%。如此大幅波动, 除 2009 年初金融危机爆发时出现过, 历史上尚无先
例。
(三)
一些过剩行业产能释放较快, 竞争加剧
甲醇市场竞争激烈。
一季度甲醇产量逐月 上升, 累计增幅达17.5%; 一季度进口甲醇 128.3 万吨, 占表观消费量的 17%。
内外夹击之下, 今年 1~3 月, 甲醇价格一直徘徊在 2900 元/吨下方, 由于成本上升, 甲醇企业利润微薄。
由于需求疲弱, 聚氯乙烯主要品种市场价格长期在 7000 元/吨下方振荡, 多数企业处于无利状态。
还有 “两碱”, 情形大致相仿。
(四)
部分产品进口压力较大, 出口阻力增加
今年一季度, 我国甲醇、 聚乙烯、 聚氯乙烯、 乙二醇等产品的进口量均保持较高水平; 乙二醇的增幅达到 29.1%, 己内酰胺进口增长更是超过 45%。
我国成为世界化学品市场争夺的主要对象, 一些产品对国内市场形成了很大压力。
另一方面,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阻力也在增大。
除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外, 近期的政策调整也增加了出口难度。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海关总署于 2011 年 12 月 29 日发布的《关于调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2012 年)〉 的公告》 以及 2012 年 1 月 20 日颁布的实施细则《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实施检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从 2012 年
2 月 1 日起, 大宗石化产品进出口检验监管由普通商检升级为法检。此项政策出台, 对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是费用大幅增加, 二是出口周期延长, 三是不合国际惯例。
三、 经济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
欧洲经济企稳, 但仍面临难题。
经合组织 4 月 10 日公布的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报告称, 欧元区经济可能出现拐点, 呈现走势回升的积极迹象。
但是, 债务危机和就业低迷仍然是困扰欧洲经济的两大难题。2 月份, 欧元区整体失业率创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高水平。
经合组织4 月 11 日发布报告称, 经合组织国家 2 月份的整体失业率为 8.2%,和上一个月持平。
美国经济持续复苏, 但动力仍显不足。
3 月 29 日,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 GDP 第三次估测数据(最终修正值)
显示, 2011 年美国 GDP总额为 15.09 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 1.7%, 比 2010 年降低 1.3 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继续复苏步伐, 但近来就业低迷使复苏前景蒙上阴影。
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
今年以来, 金砖四国(中国、 印度、 巴西、
俄罗斯)
经济增长开始出现明显放慢迹象, 这将直接影...
篇三: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
名移签.,学:@。∑塾会寥脍嚷委:F辩席员绞口主委论文原创性声明。小人jII; mrl,I|Jj:
所* 交的学化论艾, 是术入红导师的指导F , 独妒进}. j. - 研究工作所U 《獬的I戍嫩。
哚迂・{ ・lj. 绛汀I卅引川的I勺窬钋. 小论定4i包含仟何其他个人虫砭集体已乡{ ; :
发& !- 砭撰。
吲』 『l( J作t㈨戊果. :
对本文n 勺研究作…幔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往文中以明确, J。
J弋怀l!jj。
令人’ , ‘£个意"'1、 1纠今声l¨ j的法仆绱粜山术入承机。学眦姗髂z:
割l中…cJ|叼年川1c7¨、学位论文使J目授权声明小人亢个J’ 解t{ II【1人学柯哭保剐、 他川学f 扩论文的规定, 即:
!
≯佼钳十义保倒学位沦爻订m ¨ Il镓jiI’ 等门j1. J!戈10他指定l:
JL 仫f送, Z 论乏I, I( JIU r版相I乡凡顾版, 1, j‘权将’ 学f t论文J{ { J二Il澈利I|『l“|, j少∽复捌玎允许沦乏j韭入’ ’ ≯{ :
交i镧l5甜、 i%j氕铣利气i破禽蒯, 仃l:
义将0乏化论乏的iJ,j‘f ; 编入“天数川!‘逍i J:
l:
金’ 粜, llJ’ I■浆; iJ砭印、 缩印或!L 他力’ j2:
仙:
丫J, 。
≯ft沦文。¨ !位胡:
1, z/批|j碜以: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治理模式随着不同国家和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而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根据结构决定行为导向的内生理论, 我们能认识到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整体的行为发展和各方利益都有重要的影响。
好的治理结构能有效促进公司未来的发展, 反之, 不适合的公司治理模式则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大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 虽然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但由于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干预, 大股东超强控制, 使公司治理大多流于形式, 这也是本文对政府主导型上市公司治理进行完善研究的背景。
在当前经济危机环境下, 政府主导型上市公司由于缺乏实质性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 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 如何通过重组或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来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 是企业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本文首先在分析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 归纳公司治理的主要功能和基本内容, 并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而后以中国石油为例, 对如何完善政府主导型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进行研究。
中国石油做为政府主导型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 虽然在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方面基础较好, 但在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股权结构不合理, 处于控股
股东利益受到损害; 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各职能强控制上市公司, 关联交易频繁; 管理层由集团托代理存在道德风险; 管理层权责不明确, 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为此, 我们结合实际提出完善中国石油公司治理的几点建议:
逐步优化股权结构, 实现国有资本多元化, 从而消除一股独大和大股东超强控制的弊病; 在条件成熟时加快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解决上市和未上市企业的关联交易问题和管理上的“双重体制"问题; 增】
Jll# l,部董事比例,进一步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确保审计委员会工作独立; 推行股票期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将管理层的个人所得与企业的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等等。本文结论:
通过对中国石油的实例研究, 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型上市公司治理模式, 必须是在构建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同时, 结合外部治理机制, 引入利益相关者并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督, 通过国有资本多元化、 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和推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等方式加以完善, 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多法人共同治理转变, 这不仅解决了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大股东超强控制而造成的不平衡问题,而且使利益各方都能相互制衡和相互约束, 使上市公司的决策更合理化和科学化, 使公司朝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关键字:
公司治理结构治理中国石油H
R e se a r c hf o rsta te. . co n tro lledlistedc o m p a n ie s'c o r p o r a teg o v e r n a n c e. ・- ・- ・- - ・- —- T akinga ne x a m p leo fP e tr o C h in aC o m p a n yL im ite dM a jo r:
E M B AS u p erv iso r:
W eiM in gH a iA b str a ctA sw ec o n c e r n e dw ithth ec o r p o r a teg o v ern a n ce, itd e p e n d sw ithd if f eren tco u n tries a n dd if f eren t e c o n o m ic a lp er io d s. F r o mth eE n d o g e n e tie th eo ry ,th estr u c tu r ed e te r m in eth eb eh a v io r- o rien ted , th a tw ea ll k n o wth eC o r p o r a teG o v e r n a n c e isv e r yim p o r ta n ttoac o m p a n y ,itc a nef f ect th ew h o leco m p a n ysta f fa n da lter n a tiv esh a reh o ld s. S u ita bleC o r p o r a teG o v e r n a n c eC a llp r o m p tth eco m p a n yd ev elo p m en t, co n tra rily ,u n su ita ble C o r p o r a teG o v e r n a n c em a y b ed ep ressth eco m p a n y .S ta te- co n tro lledlistedcom paniesa l'em o stlysta te - o w n e dcom paniesw h ich .h a v eb e e nd e v e lo p in gU n d e rcen tra lp la n n in g , a lth o u g hth eyh a v eim p le m e n te dth er e f o r mo fm o d e r nc o r p o r a tesy stem ,b u tbeca u seo f th eserio u s a d m in istra tiv ein terv en tio n ,itisstillv e r yp o p u kth a tb igsh a r eh o ld erco n tro lsth e listedco m p a n ya n d th eirc o r p o r a te g o v e r n a n c eis still su r f a ce. U n d erth e cir cu m sta n ceo f th ec u r r e n te c o n o m ycrisis, beca u seo fth ela cko f r e a U yscien tif ica n def f ectiv ec o r p o r a teg o v ern a n ee, sta te・co n tro lledlistedc o m p a n ie se n c o u n t e rak in do f .d if f icu ltiesind e v e lo p m e n t. T h u sit is n e c e ssa r yf o rthat k in do fc o m p a n ie stoⅡ l
co n sid er th a th o wtore. stru ctu re a n dh o wtoa d ju stth ec o r p o r a teg o v e r n a n c eto d ea lw ithth ee c o n o m ycrisis.B a se do nth ea n a ly sisw iths o n icrep resen ta tiv eth eo riesa n dv ie w s, w eco n clu d em a inf u n ctio na n dba sic c o n te n t a b o u tco rp o ra teg o v er n a n ce, a n dsu m m a r iz em a inch a ra cteristic a bo u tC h in e selistedco m p a n y ’ Sco rp o ra teg o v ern a n cesty le, th enta k in ga ne x a m p leo f P e tr o C h in aC o m p a n yL im ited , w eresea rch h o w toim p r o v eth esta te. co n tro lledco m p a n ies’ co r p o r a te g o v e r n a n c e . A sth ety p ica l e x a m p leo fsta te- co n tro lledlistedco m p a n ie s, P e tr o C h in ae n c o u n te rm a n yp r o b le m sin・c o r p o r a teg o v er n a n ce:
sh a r estr u c tu r eisu n rea so n a b le, co n tro llin gsh a r eh o ld erh a s‘to oh in g hp r o p o r tio n ,m e d iu ma n dsm all sh a reh o ld ers’ b en ef it isd a m a g e d ; G r o u pc o m p a n ya n dlistedco m pa nyh a v em a n yd e p a r tm e n tsw h ic ho v erla p , bigsh a r eh o ld erco n tro l listedc o m p a n y ,r e la te dtra n sa ctio no f teno ccu r s; m a n a g erisa p p o in te db yh ig h erlev el, eth icsriskex ists inentru st; a u th o ritya n dresp o n sibilityo f m a n a g e risn o tclear,stim ulanta n dlim ita tio nm e c h a n ismis short, a ndS OO I LA c c o r d in gtoP etro C h in a ’ Sf a ct, w em a k eso m esu g g estio n sf o re n h a n c in gc o r p o r a teg o v er n a n ce:
to p r o m p tsta te- co n tro lled listco m p a n yb yo p tim iz in gsh a restructure,carry吨outsta teca p ita l d iv ersif ied , f o rm in gstim ula ntm ech a n ism .K e yw o r d s:
C o r p o r a teg o v ern a n ce, stru ctu re, g o v ern a n ce, P a ro C h in aⅣ
2. 4 公司治理的基本内容………………………………………………………12第3章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分析…………3. 1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历程回顾…………………………………………………153. 2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特征…………………………………………. 17第4 章中国石油公司治理概况……………………………………………………………. 214 . 1中国石油基本情况…………………………………………………………. 2l4 . 2中国石油改制历程…………………………………………………………. 224 . 3中国石油治理结构…………………………………………………………. 23第5章中国石油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285. 1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 285. 2被大股东直接控制, 公司内部治理形式胜于实质…………………………305. 3管理层形成机制有缺陷, 存在道德风险……………………………………345. 4独立董事并不独立, 难以发挥作用………………………………………. 35V
V l
1. 1选题背景第1章绪论公司治理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 也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 早在19 9 5年青木昌彦等世界银行专家就断言:
公司治理将成为企业改革的中心议题。
如何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下采用更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 如何在原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对公司结构创新重组; 是公司高层管理和研究学者们都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公司治理这个词, 在国内外都有许多种定义, 比较权威且具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 公司治理结构原则》 中给出的公司治理的定义:
“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公司治理明确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 诸如董事会、 经理层、 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
并且清楚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 是指用以设置公司目标, 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
"一般情况下, 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这主要是针对高层经理人的约束作用; 其次是能形成制衡作用, 这是股东、 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相互制衡与监督作用; 最后是要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这主要是针对公司经理人员而言的, 强有力的激励作用会使高层经理人员更努力的为公司及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我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经济发展更加市场化, 特别是在当今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宏观环境下, 如何使企业顺利度过经济危机难关, 并成长壮大起来, 健全和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近十年来, 我国上市公司连续不断地出现问题, 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其中,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许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出现了问题。
要使我国的资本市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就首当其冲。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很大比
重, 因而国有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
经过多年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逐步演化成现在的政府主导型上市公司, 由于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干预, 大股东超强控制上市公司, 使公司治理大多流于形式。
由于缺乏实质性的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 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如何通过重组或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来顺利度过困难时期, 是政府主导型上市公司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1. 2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市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蔓延, 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对企业来说即是机遇, 也是挑战, 如何抓住这样的机遇, 迎接挑战?这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从大的方面讲, 企业的经营决策、 组织结构、 激励机制、 财务会计、 技术管理、 人力资源、 生产作业等都要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调整, 不仅要分析本行业的各方面情况, 同时也要深刻理解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其它与之有联系的相关行业发展状况, 这样才有利于公司做出科学的决策, 才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上世纪8 0 年代, 公司治理才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被人们所重视。
开创性代表人物是T rick er. R . I, 他在《公司治理》 中首次提到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 公司治理都受到诸多企业界和学者的普遍重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内在需求的必然体现, 也是经济发达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维护股东自己的利益, 股东参加公司治理的意识普遍提高, 特别是作为中小股东的代理者——期. 构投资的兴起, 更加有助于维护这种利益的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 由于机构投资者所持有企业的股份较多, 在退出机制达不到投资者进入之初的愿望时, 投资机构就会逐步将目光转向了企业内部, 由于机构投资者有相当的话语权, 从而对经理主权模式的合理性提出了挑战;( 2)在9 0 年代英美等国上市公司的资深董事、 董事会主席尤其是C E O 的薪酬, 与其公司的业绩相比显得增长过快, 股东对此普遍不满。
当机构投资者兴起2
后, 作为股东代表的机构就拥有了相当的权利, 从而对这样的现状提出了异议,提出如果在一定的时期内, C E O 没有使公司的业绩达到规定的要求, 则有可能被降薪甚至面临下课的危险, 这就引起了一些公司的不稳定和内部斗争。( 3)在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许多企业为了打败竞争对手,或是为了企业国际化, 或是为了优势互补等各方面原因, 会借助于资本市场对同类企业进行并购, 而且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当然, 有些企业兼并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国内联想集团并购美国IB M 的P C 业务部门后, 企业国际化及业绩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同时也有更多并购失败的案例, 如并购后企业文化冲突、业绩下滑等诸多问题随之而来, 企业兼并后的情况各异使得人们对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企业兼并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基于同样原因, 人们对董事会直接监控公司的作用也产生了怀疑, 进而提出了要求改进董事会, 加强公司治理, 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公司治理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后人们才逐步了解公司治理。
19 8 4 年,. . =我国第一家股份公司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股份制试点开始在全国兴起。
19 9 1年,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举措, 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之初就赋予了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重要职责, 在这种特殊制度安排下, 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并且为了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企业在改制上市的过程中基本都采用了国家控股的股权模式。
基于国家控股和国有企业的改制模式,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上表现出政府干预和大股东控制的双重特性, 我们称之为政府主导型上市公司。我国政府主导型上市公司主要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 如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工商银行、 中国中铁、 中国神华等。
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重组整合多家国有企业而形成的, 这就决定了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多级法人运营模式, 即集团公司和多子公司的形式。
具体表现为母公司层面仍是一元产权结构, 由国家独资, 公司治理基本沿袭了传统国有企业模式, 一般是国资委对集团公司派出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 管理层由国资委选派和聘任, 并由国资委予以考核。
在子公司方面, 有上市公司也有未上市公司。
未上市子公司也叫存续公司, 基本是按照集团公司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运行:
上市3
公司虽然建立起了西方式的公司治理机构, 但集团公司对于上市公司有着很强的控制力, 其经理层一般由集团公司直接任命, 或由集团公司管理层直接兼任, 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也大多数由集团公司的人员兼任, 上市公司虽然是多元产权结构, 形式上具有董事会、 监事会、 股东大会的相互制约, 但基本流于形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力)就是众多政府主导型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集团")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于19 9 8 年7 ...
篇四: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
2014 年下半年开始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到 2015年第三季度末,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季度财报显示利润几乎全部“腰斩”,埃克森美孚第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 47%,BP 下降 48. 5%、道达尔下降 69%,斯伦贝谢下降 49%,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同比下降都超过了 46%和 42%,壳牌净亏损 61 亿美元,为 10 年来的最大亏损额。全球石油企业利润几乎与油价同等幅度下跌,我国石油企业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本文试图从油价下跌趋势分析入手,分别从国家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一、本轮国际油价下跌深度和盘整长度分析(一)国际油价下跌幅度分析以石油为代表的全球所有大宗商品价格现在基本全部“腰斩”。但相比本轮商品大牛市的起点 1999 年的10 美元 / 桶和 2008 年的高点 147 美元 / 桶,只是下跌了 34%,按照艾略特 50%的下跌概率,未来或许仍有 16%的下跌空间。这次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去 18 年连续上涨的暴利驱动下的生产投资过剩,当产量的累积和增速严重超过需求增长时,就会出现价格回调,而不完全是经济衰退造成的崩溃。化石能源价格虽然受到替代能源和气候环境等压力,但是不会像上次全球经济危机一样价格一直下跌。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但仍有增量。因此,价格下跌造成这 18 年中一些快速膨胀起来的过剩产能得到消除,在一些高成本低效率石油公司倒闭后,供应会有所减少,届时供需仍会达到新的平衡,价格就会企稳。最新数据表明,国际油价在 2016年 1月15日大幅下跌,收盘跌破 30 美元,为 12 年以来的低点,相比 2008 年 7 月的最高点 147 美元 / 桶,跌幅高达约79. 6%。(二)国际油价低位盘整时间分析1.低油价的标准。如果油价是短期下跌后马上反弹,石油公司一般会选择坚守策略;如果油价长期低于成本,石油公司则要面临转型和战略调整问题。因此,油价在低位的盘整时间长短决定了石油公司的方向和出路。由于全球石油峰值的临近,生产成本较上世纪有所提升,因此,现在所谓的低油价就是低于全球平均生产成本 40-50 美元 / 桶,国际油价低于 20-30 美元 / 桶,就会造成全球石油行业的大面积亏损,如果低于 20 美元 /桶,石油生产就会因无法补偿边际生产成本而停产。2.技术进步导致的成本和价格降低是不可逆的。石油技术的进步是永久的,是拉低成本的长期因素,石油技术的进步带来成本的降低是不可逆的。如果核电反应堆可以随时终止反应的技术能够在工业上应用成功、石墨烯快速充电材料的工业化得以推广,由柴薪 - 煤炭 -石油 - 核电等新能源替代石油的时代就到了,这就使得石油价格几乎不可能再回到 2008 年的高点,反而有可能回到 1998年的 10美元 / 桶低点。3.短期因素不影响中期价格走势。油价在低位的盘整时间,最悲观的有高盛预测的 15 年,也有很多咨询公司乐观地预测为 1-2 年,当然后一种观点广受石油公司经理人的期待和欢迎,因此他们提出了“抱团取暖度严冬”的口号。这种观点不切实际,作为石油行业的专业人士应客观看待,油价恢复除了无法预知的突发因素外,起码要使上述页岩气、供应、消费和美元四个因素实现平衡。新闻报道将一些突发、偶然事件和政治事件也包括在内,如希腊问题、叙利亚因素、库存、汇率、飓风等,如果仅仅把这些因素当作投机者炒作当日或当周的期货合约的依据是可以的,它们只是起到了一些脉冲作用,无法判断大势,事件平复后国际油价将恢复原状。4.短期无法化解中期影响因素。在本次油价下跌的核心要素中,美国恢复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最容易改变的短期因素。第二个是全球石油需求问题,期望世界经济张新文 高新伟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石油企业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内容提要:伴随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石油企业利润巨幅缩水,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油价下跌趋势及其原因,指出国际油价短期几乎不可能稳步反弹,接着研究了油价下跌对石油企业的影响。最后,分别从国家和企业层面提出低油价时代的政策建议:我国石油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和市场化改革的契机,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化解风险。建议石油生产企业进行资产并购和内部挖潜,强强联合实现完整业务,降本增效;石油技术服务企业应优化商业模式,梳理内部流程,整合业务价值链,扩大多任务业务和智力投入业务,减少资本投入业务。关键词:国际油价下跌 石油企业 “一带一路”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3CX04028B)资助。市场篇1552015 年第 12 期·总第 378 期快速恢复不切实际,除非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是技术革命和理念更新,虽然带来了成本降低和服务业发展,但是拉动经济总体效果仍待发挥,对石油需求快速增长也不可能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第三是供应变化,这次油价下跌导致大部分石油公司亏损,一些高成本、低效率的石油公司可能会淘汰出局,从而以减少石油的供应和投资来恢复石油价格。如果在一年内油价重新站上 70 美元 / 桶,新兴能源公司和页岩气企业完全有可能起死回生,基本起不到打击的效果。OPEC也不可能限产恢复价格。非 OPEC国家俄罗斯由于国家财政对石油的依赖,也难以减产,美国计划将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产业,从而实现奥巴马提出的能源独立。因此,石油供应大幅度减少也不可能。总体来看,世界各国均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消化过剩产能,达到供需基本平衡,因此,短期内油价恢复可能性很小。综上所述,石油供应增加和需求萎缩也是中期因素,平衡与化解中期因素一般需要 5 年以上,但油价不会一直停留在低位。二、国际油价下跌对石油企业的影响分析(一)降低石油企业利润水平国际油价下跌对于石油上游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利润大幅度下滑,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利润下滑都超过了40%,几乎与油价下跌同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对国际 11 家大型综合石油公司统计,全部石油公司上游利润占比现在下降至 37%;石油价格下跌对炼油行业影响比较大,一旦跌到底部进入盘整期,炼油企业由于原料进价较低反而可以盈利;由于这次油价下跌过程中我国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价差下调幅度远小于油价下跌幅度。因此,零售环节在低油价状态下业绩下滑最小。(二)拉低企业石油投资规模国际油价下跌,全球石油投资大幅度减少。例如,1986-1996年十年低油价期间钻井平台数累计不超过以往年份一年的平均数,年均投资额不到 7400 亿美元。2014 年下半年,钻井数连续下滑,正在运行的钻机由2015 年年初的 7000 台下降到第三季度的 5000 台,钻井工作量下降到了 10 年来的最低水平。对能源服务企业来说,由于上游投资额度和范围缩小,可以施工服务的市场总量大幅度萎缩,石油一体化公司要首先保障自己的服务公司业务,只有那些自己无法完成的业务才被迫转包给优秀的专业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开发。因此,这些公司的业务量大幅度缩小,导致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大面积裁减员工,2014 年分别裁减了 9000 人和 7000 人,2015年又开始裁减 5000 人,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也进行了合并。如果是短期下跌,这些国际公司不会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裁减员工。(三)油价下跌影响面广且差异显著油价下跌对于整个石油生产的上下游企业均有较大影响,各个企业因为在生产链条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受到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中国的三大石油公司由于内部资产结构差异导致所受到油价下跌的影响不同,中海油几乎只有上游产业,利润拐点随油价直线变化。因此,其受国际油价影响最大。中石油偏重上游,受油价影响较大,中石化偏重下游,受油价下跌影响最小。对于炼化行业,油价上涨、下跌和盘整三种情况的影响是不同的。油价上涨,在原料采购过程中即可盈利;油价下跌,利润必然下跌;如果处于低位盘整,则利润稳定,相对于高油价时期反而有比较好的利润,太高的油价因为定价机制要求企业承担部分责任,而低油价则没有任何限制和要求,因此低油价阶段反而可能盈利。三、国际油价下跌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的战略调整对策建议(一)国家层面1.尽快完善成品油价格管理体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国家,工业的增长使得能源需求和对外依存度同步上升,油价下跌利大于弊。我国应该抓住现在低油价时期改革阻力变小的好时机,化解各部门的阻力,抓紧进行煤电、煤炭、煤化工、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协调改革,以热值和转换效率及技术难度或市场价值协同定价,协调协同定价策略。在未来低油价持续时间较长的条件下,必须调整过去 6 年基于高油价制定的石油价格政策,借鉴美国在低油价时期调低矿区使用费和开采税的经验,缓冲与石油企业相关联的一大批企业负面连锁反应,减缓对经济的负面刺激,尽快制定低油价下的石油资源和价格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构建和利用能源互联网的积极性。加快石油矿权改革,提升石油企业资源产值最大化的积极性,从而推进石油行业上游市场化改革。在成品油价格走低的情况下,结合中国的雾霾天气问题,针对不同等级和质量的油品,征收不同的硫税、碳税等环境税,促进炼化企业进行油品升级改造,避免劣质油品靠低质低价驱逐优质油品和天然气的消费,利用油品环境税收引导雾霾气候治理问题。政府应由原先价格的制定者转变为监督者,进一步公开成品油价格的决策程序、计算公式及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挂钩与联动的方式;逐步放开天然气定价权,交由市场决定。构建统一、独立、专业化的监管机构,形成职责明确、公开公正、透明高效的石油市场监管格局。2.借助“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契机推动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将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能源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沿线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新丝·行业扫描·156
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行业是石油行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石油行业必然有更多的机会和市场前景,能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海外投资、技术入股、合作开发、贷款换油、收购优质资产或公司等多种渠道积极参与全球油气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化解自己在国内的困难局面,输出过剩装备和人员,优化资产结构,为中国提供安全可靠的油气进口来源,也为国内其他产业走出去带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更为我国“走出去”整体战略做出贡献。现在中石化已经在中亚地区有了几个运营多年的大项目,积累了管理经验,培育了人才队伍,具备带动国内相关石油服务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能力。3.借助油气市场化改革契机推进混合制。国家最近正在大力推动石油企业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除了传统的自然垄断属性的管道业务外,其它业务都在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民营和社会资本,压缩利益集团空间,加强对核心权力的透明监管,提高竞争和经营效率,为油价反弹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油气行业改革面临的阻力一直非常大,现在处于低油价的困难时期,以往的既得利益已经弱化甚至亏损,充分利用这次油价下跌倒逼能源企业改革的机会。中国石化在销售业务上已经在混合所有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剥离部分非主体资产过程中由社会资本接盘,石油企业也可以为社会资本提供石油相关技术服务,供需双方的并存才能构成市场交易主体。原来油价比较高时,石油公司的利润空间比较大,会将其部分石油服务业务直接交给其关联企业甚至关系企业。但是,当油价下跌时,我国石油公司自己的利润都不能得到保障,因此,会切断相关的关联交易,将服务业务面向全社会招标,促使其关联公司和社会工程承包公司进行公平竞争,凭各自的竞争实力来获得石油服务项目。4.利用金融市场对冲风险。利用金融市场的衍生品工具对冲油价风险一直是资源和能源公司常用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美国,一般情况下,油气生产商通过购买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对冲油价波动。在 2015年 1月份的美国原油期货和期权市场中,石油生产商及其他非金融企业净空头仓位从 2014 年 8 月的 1500 万桶升至逾7700万桶,企业参与对冲业务的倾向性显著增强。我国石油公司也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经验,尝试利用金融市场对冲油价下跌风险,利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全球分散风险。争取早日推出我国的石油期货,为国内中小投资者参与人民币交易石油提供机会,在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改革的条件下,吸引全球石油投资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交易和人民币结算业务,借机提升国际石油市场上我国的话语权和人民币的影响力。(二)企业层面1.利用低油价契机在全球范围优化资产结构。在石油价格持续暴跌中,因为资金、运营等问题,以及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经济发展疲软,国外的小型油田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油田区块,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油气田区块的市场价值也在极度缩水,部分石油生产国家和企业正在寻找出路,低价出售油气田区块及公司的资产。当前是收购兼并被低油价拖进低谷的企业资产的最好时机,购买竞标一批新的油气区块,进行油气资源战略储备,寻求我国石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为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出售获得资金,剥离大量劣质资产,然后在国际上购买低价油气资产,实现资产优质化。最不可取的减少亏损的办法就是减少投资,尤其是新型技术和能源矿产资源的投资,如果这样做,能源公司前景将黯淡无光。2.石油技术服务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第一,重新梳理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价值链整合和精细化管理,重点服务多用户业务、对相同业务尽可能协调到相近时间进行成批处理。第二,增加油藏解释及数据处理业务,精简业务结构,减少资本性投入,增加智力和劳动力投入,能租的尽量不投资,只找核心技术进行投资,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结合。借助于垂直整合减少竞争,通过强强联合实现完整业务。第三,...
篇五: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
本文以当前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面临国际石油巨头极大冲击和激烈竞争的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为研究对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影响要素加以分析,并通过对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周期波动和寡头垄断等发展特点和趋势的简要描述,进一步剖析了跨国石油巨头国际竞争中的主要战略措施,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政策和法律力量、石油资源战略、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经营战略四方面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提出了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从经济全球化及其推动因素开始,描述了经济全球化在石油石化工业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分析了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影响;在本章的最后,又特别介绍了在本文分析中涉及应用的发展较为成熟的比较优势论、波特的菱形( 钻石) 理论和W EF、IM D 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等主流国际竞争理论第二章从介绍加入W TO 后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现状开始,通过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与埃克森美孚等跨国石油巨头的各项主要指标的“ 对标” 分析,找出与国际顶级石油公司的现实差距;并以波特的菱形理论为框架,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企业策略、同业竞争等方面剖析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和不足。第三章简要描述了当前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周期波动、寡头垄断和石油利益政治化等几个主要特点;根据跨国石油公司所采用的兼并重组、产业聚焦、低成本和营销组合等主要国际竞争战略,进而提出了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关于产业重组、一体化和与跨国公司在华合资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启示。第四章针对前面分析得出的我国石油石化工业与跨国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差距,从政治和法律力量的选择应用、石油资源的综合战略、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途径,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优化四个大方面,详细阐述了有利于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和改善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国际竞争力;石油石化工业;经济全球化ABSTRACTThe arti cl eanal yzesthe Chi nese O i l and Petrochem i cal Industry, w hi chi s underthe fi ercecom peti ti onandgreat pressurefromthegi antsof O i l andPetrochem i calboth dom esti c and i nternati onal m arkets.It al soanal yzesthe currentcom peti ti vestatusi nof Chi nese O i l andPetrochem i calIndustryandthe vari ouscom peti ti vefactors i n thesi tuati on ofspeedi ng-up gl obal i zati on.By descri bi ngthe trend and characters such asbusi nesscycl esandol i garchi c m onopol yof i nternati onalO i i l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 thew ri tergoesfurtheri nto the m ai nstrategi esof them ul ti nati onalpetrochem i cal gi antsandfi nal l y proposes that,i norder toi m provethe i nternati onalcom peti ti on,Chi neseO i l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 shal lm akeeffortson thefol l ow i ngfouraspects:pol i cyand l aw , oi lresourcestrategy, upgradeofi ndustrystructureandenterpri se perform i ng strategy.The w hol e arti cl e i scom posedof 4parts:Fi rstl y, i tdescri bes how the econom i cgl obal i zati on.affectstheO i landPetrochem i cal i ndustry by starti ngw i th theprocedureof econom i cgl obal i zati onandthe characters of O i l 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Further m ore,thew ri teranal yzesthespeed.upeconom i cgl obal i zati on’ Saffecti onon Chi neseO i l i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Atthe end ofthi spart,the w ri teri ntroducesthe m ai n i nternati onalcom peti ti vetheori esm enti onedi nthi sarti cl e,suchasCom peti ti veAdvantage,D i am ond Theory of Porter, andthe i nternati onalcom peti ti ve· :val uati on systemofW EF, IM D .Secondl y, i t begi nsw i th the si tuati on of Chi neseO i t 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after entry of W TO .By poi nt—tO -poi nt com pari ngthe m ai n stati sti c i ndex of Chi na O i lCom pany, Chi naPetrochem i cal Com panyw i th those ofgl obalM obi l e,the w ri ter fi nds out the di stance i n betw een andby usi ngthe D i am ondTheorygi antssuch as Exxonof Porter, the w ri teranal y艺esthecom peti ti vesi tuati on andshortageof Chi nese O i l andPetrochem i cal Industryfromthe fol l owaspects:producti onfactors,dem andcondi ti ons,rel ati ve i ndustri es andenterpri se strategy, com peti ti oni nthe sam e i ndustryetc.The thi rdpartdescri bes the m ai n characteri sti cs of the m odem i nternati onal O i landPetrochem i cali ndustry, suchasbusi nesscycl es,ol i garchm onopol yandpol i ti cal i zati onofpetrol eumi nterest.Based on the m anagem entbehavi oroftheII
i nternati onalpetrol eum com pani es,theauthor draw s som e concl usi on aboutthei rcom peti ti on strategy, suchasm erge andreorgani zati on,i ndustry focus,CO St l eadershi pandm arketi ng com bi nati on;And thenbri ngforw ards som ethoughtsoni ndustryreorgani zati on,i ntegrati onandj oi ntventuresandcooperati on aboutChi nesepetrochem i cal i ndustry.Baseontheanal ysi sabove,thefi nalpartparti cul arl yexpati atesom ecounterm easure andsuggesti onabout howtOi m provethe i nternati onalcom petenceofChi nesepetrochem i cal i ndustry, fromfouraspect:Sel ecti onandappl i cati onofpol i ti calandl egalforce,i ntegratestrategy ofrude oi l resource,Adj ustm entdi recti on andm ethods ofi ndustry fram ew ork,andopti m i zati onofcorporate m anagem ent strategy.KeyW ords:Internati onalCom petence;O i land Petrochem i calIndustry:Econom i cG l obal i zati onIIl
目录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 ⋯ ⋯ ⋯ ⋯ ⋯ ⋯ ⋯ ⋯ ⋯ ⋯ ⋯ ⋯ 3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在石油石化工业的表现形式⋯ ⋯ ⋯ ⋯ ⋯ ⋯ ⋯ ⋯ ⋯ ⋯ 3第二节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 ⋯ ⋯ ⋯ ⋯ ⋯ ⋯ ⋯ ⋯ ⋯ ⋯ 5第三节国际竞争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二章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 ⋯ ⋯ ⋯ ⋯ ⋯ ⋯ ⋯ ⋯ ⋯ .14第一节加入W TO 后的中国石油石化工业⋯ ⋯ ⋯ ⋯ ⋯ ⋯ ⋯ ⋯ ⋯ ⋯ ⋯ ⋯ ⋯ ⋯ 14第二节我国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 对标” 分析与现实差距⋯ ⋯ ⋯ ⋯ ⋯ ⋯ 17第三节影响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 ⋯ ⋯ ⋯ ⋯ ⋯ ⋯ ..25第三章世界石油石化竞争态势和跨国公司战略⋯ ⋯ ⋯ ⋯ ⋯ ⋯ ⋯ ⋯ ⋯ ⋯ ⋯ ⋯ ⋯ .28第一节近年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 ⋯ ⋯ ⋯ ⋯ ⋯ 28第二节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的分析⋯ ⋯ ⋯ ⋯ ⋯ ⋯ ⋯ ⋯ ⋯ ⋯ ⋯ ⋯ ⋯ ⋯ ⋯ ⋯ ⋯ ..31第三节跨国公司战略措施的启示⋯ ⋯ ⋯ ⋯ ⋯ ⋯ ⋯ ⋯ ⋯ ⋯ ⋯ ⋯ ⋯ ⋯ ⋯ ⋯ ⋯ ..35第四章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建议⋯ ⋯ ⋯ ⋯ ⋯ ⋯ ⋯ ⋯ ⋯ ⋯ ⋯ .40第一节政治和法律力量的选择应用⋯ ⋯ ⋯ ⋯ ⋯ ⋯ ⋯ ⋯ ⋯ ⋯ ⋯ ⋯ ⋯ ⋯ ⋯ ⋯ ..40第二节石油资源战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43第三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 ⋯ ⋯ ⋯ ⋯ ⋯ ⋯ ⋯ ⋯ ⋯ ⋯ ⋯ ⋯ ⋯ ⋯ ⋯ ⋯ ⋯ .47第四节企业经营战略的优化⋯ ⋯ ⋯ ⋯ ⋯ ⋯ ⋯ ⋯ ⋯ ⋯ ⋯ ⋯ ⋯ ⋯ ⋯ ⋯ ⋯ ⋯ ⋯ .50结论⋯⋯⋯⋯⋯⋯⋯⋯⋯⋯⋯⋯⋯⋯⋯⋯⋯⋯⋯⋯⋯⋯⋯⋯⋯⋯⋯⋯⋯⋯⋯⋯⋯53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后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IV
引言中国石油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命脉产业,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已经和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并愈发地融入到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中。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全球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之下,高速发展,不断进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原油资源严重不足,大量依赖进口,经济安全令人担忧;·一方面中国石化企业“ 走出去” 参与油气资源全球竞争,另一方面是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压力,屡屡受挫:·一方面中国加入W TO 后开放市场,承担了诸多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国际石化产品的倾销与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日趋加剧;·一方面跨国石油巨头大举投资挺进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在华合资合作项目的潜在矛盾和危机愈发显露:·一方面中国民营资本终于涉足并开始大举进军石油石化行业,另一方面其资金、技术、非理性竞争等方面的矛盾急剧恶化;·一方面国际石油巨头加速兼并重组,聚焦核心产业,另一方面中国石化工业重组步伐缓慢,条块分割,核心产业极不突出;·一方面石油石化工业周期波动趋势加剧,另一方面中国石油石化工业投资策略仍欠合理,呈现严重错位;·一方面石油开采炼制等上游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另一方面聚酯、化纤等下游行业过度扩张,亏损严重。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前景如何,我们的竞争力在哪里?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分析的。本人长期从事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工作,对中国石油化工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十分关注,并渴望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但苦于经济理论知识之不足,未有著述。近两年来,有幸参加南京大学EM BA的学习,得以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剖析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本文即以此为动因,借助波特的钻石理论对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自己对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感悟,提出了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思路也希望能引起政1
府高层、行业政策导向和理论界的关注和重视,如能对产业政策调整有所启示,本人将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对这样一个大的论题,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能力有限,虽经多次修改,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专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2
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国际竞争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及其在石油石化工业的表现形式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动态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全球化、一体化倾向和趋势日益显现。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推动因素“ 经济全球化” 一词最早是尤· 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 ECD) 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借助货物和服务的贸易机制,通过资本和技术的流动,越来越互相依赖的过程。从人们比较常用的表达看,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跨越国家边界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从而使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相互渗透、融合和依存的现象。经济全球化有三个主要要素:一是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二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三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为载体,而进行的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分工的演进和市场范围的扩大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形成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个根本动力,全球化能够达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和手段是经济全球化使得劳动分-r-幂H 市场范围的扩大从国家为界扩展到全球范围。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是交通运输能力的显著改善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由于交通运输能力的大幅调高,尤其是运输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远距离供应链和全球化分工制造成为可行。如世界石油运输,1950年世界最大的油轮仅2.5万吨,到1980年最大已达56.3万吨,目前,20.30万吨的油轮成为世界石油运输的主力,这些跨洋运输的海上庞然大物已经成为今天世界石油工业扩张和一体化的最基本条件。3
二、经济全球化在石油石化产业的主要表现1.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是指生产分工体系从一个国家内部为主转向全球范围,即全球生产分工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生产全球化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迅速推进的。目前,全世界70%的对外投资掌握在15000家跨国公司手中,石油石化行业95%的对外投资集中在30家超大型跨国公司手中。跨国投资是衡量生产全球化的主要指标。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在全球50个国家进行勘探或生产作业,今天,进入“ 世界50 0强” 的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几乎都已在华投资建厂,并形成相当的规模。2.市场全球化市场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起点,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国际贸易是衡量市场全...
篇六: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石油和美孚石油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基于当前经济危机下的中石油姓名:许舒敏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会计学指导教师:
杜兴强20090401
摘要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或某个时点的基本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
正确理解和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有助于企业认识过去、 评价现在和把握未来。
本文选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石油")这一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作为研究对象, 对该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石油资源作为战略性资源, 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系到国家安全。近年来, 中国原油进口量逐年递增, 供需矛盾凸显, 石油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中石油作为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 担负着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性。
因此, 良好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体现出优秀中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贯彻中国石油战略, 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需要。中石油连续五年被评为“亚洲最盈利公司"。
但是本文从一个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的角度通过分析, 运用着财务指标、 杜邦分析来评价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资产的营运效率、 资产周转率、 现金流量以及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等, 发现中石油的主要薄弱环节( 比起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 是中石油在盈利增长不佳的情况下, 资产的扩张还比较大, 而且对整体资产的经营效率偏低, 另外中石油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足, 却并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所带来的J下效应。最后, 作者剖析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局限和不足。
本文仅以公开的财务报表信息为研究依据, 作者未能到公司实地调研。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中石油
A b str a c tF in a n c ia l sta tem en ta n a ly sis o f ac o m p a n yC a n ref lect a n d e v a lu a te th eco m p a n y ’ Sb a sic f in a n cia lp o sitio n , o p e r a tin gr esu lts a n dc a sh f lo wp o sitio n d u r in gap a r ticu la rp e r io do ftim e. A ccu r a teu sa g ea n du n d ersta n d in go fin f o r m a tio n f r o m th ef in a n cia l sta tem en ts w illh e lpa ssist inf a m ilia rizin gw ith th eco m p a n y ’ Sp a stsitu a tio n ,e v a lu a tin go f th e c u r r e n t c o n d itio n a n dg r a sp in gh o ld o f its f u tu re o p era tio n s.A c c u r a te f in a n cia l r e c o r d s a r en e c e ssa r ytok e e ptr a c ko f f in a n cia lw a r n in g sig n a lssu c h a sin o r d in a te ly h ig h ex p en ses, h ig hlev els o fd e b t o r ap o o rr eco r d o fc o lle c tin gb ills. P u b licco m p a n ieso f ten h a v esp e cif ic p r o ced u r esf o rg a th e r in g ,v e r if y in ga n dr e p o r tin gf in a n cia l inform a tion. T hisp a p e rh a s selected listedc o m p a n y - P e tr o C h in aC o . L td . ( h erein a f terr e f e r r e d toa sP T R )a sth ec o m p a n yf o rca sestu d ya n a ly sis, w h ileu sin gE x x o n M o b ilC o rp . 'SF in a n cia l statem ents a s aco m p a riso n , a n dP T R ’ S f in a n cia lsitu a tio n is th ena n a ly z ed , w ithsu g g e stio n sp u tf o rw a rd .O il, b e in gastr a teg icr e s o u r c e is ak e yf a cto r th a t h a s a n ef f ect o n th e so cia l a n de c o n o m icd e v e lo p m e n tsa n da lsoan a tio n ’ Ssecu r ity . Inr e c e n ty e a r s, C h in a ’ Sc r u d eo ilim p o r tsh a v e b e e nin c r e a sin ga n dth e d if f eren ces b etw eenth esu p p lya n dd em a n do fc r u d e o il isa m p lif y in g . T h isissu eh a sb e c o m eo n eo fth em a in bo ttlen eck sr estr ictin gC h in a ’ S so cia l a n d e c o n o m ic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 a s o n eo fth ela rg esto ilc o m p a n yinC h in a , P T Rsh o u ldp r o te c tth ese c u r ityo fC h in a ’ S o ilsa f ety . H en ce, ag o o df in a n cia lsta tem en tsa n a ly sisw illh e lpr ef lect o n P T R ’ Sp erf o rm a n ces, p ro v id in gin v e sto r s a n dp o ten tia lin v e sto r sf r o md if f eren tm a r k e tsw ithaso u n da n a ly sis.P T Rw a sfa m ed a s o n e o f ” A sia 's m o stp r o f ita b le co m p a n ies” f o rco n secu tiv elyf iv ey e a r s p e r io d . B u tth isp a p e r ,f r o mase c o n d a r yU S erp o in to fv ie w o n f in a n cia lstatem ents, m ad e u se d o fD u p o n t A n a ly sis, f in a n c ia l r a tio s, cr ed it ca p a cities, ca shf lo wc y c le se tc . toc a r r yo u t th isstu d ya n d h a s d isco v er ed th a t P T Rh a v e se v e r a lseg m en tsth a t a r er ela tiv ely w e a k e r ( a s c o m p a r e dto th e w o r ld ’ Sb ig g e st p e tr o le u mco m p a n y , E x x o n M o b ilC o rp . )is th a t, u n d erw e a kp r o f itg r o w th circu m sta n ces, a ssetse x p a n sio nisr ela tiv ely b iga s o v era ll bu sin essef f icien cy sta y s lo w . M o r e o v e r ,w ithP T R ’ S sh o rt—term cr ed itc a p a c ity b e in g in a d eq u a te,itsh o w s th a t P T Rm a yn o t b e
m a k in gf u ll u s eo f f in a n cia lle v e r a g e . F o llo w in g , su g g e stio n sto issu e s th a t P T Rsh o u ldlo o k o u t f o rw ill b ed iscu ssed .L a stly , d u eto lim ita tio n s f a cedd u r in gth e r e se a r c h a n da n a ly sis p ro cess,f in a n cia l d a ta a r e o b ta in e d v iao p e nm e d iam a yf a c e in a c c u r a c ie su pto ac e r ta inex ten t.K e yW o rd s:
F in a n cia l S ta te m e n tA n a ly sis; F in a n cia lIn d ic a to r s; P e tr o C h in a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 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 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 试行)》 。另外, 该学位论文为()课题( 组)的研究成果, 获得()课题( 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 在()实验室完成。
( 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 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 可以不作特别声明。
)声明人( 签名):刀D 勺年e月 5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 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 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 借阅。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 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 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采用影印、 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年月日解密, 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2. 不保密, 适用上述授权。(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或填上相应内容。
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 未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
此声明栏不填写的, 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 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 签名):∞研年0 6 B p弓日
l绪论1绪论1. 1选题背景及意义石油, 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 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是国家安全、 繁荣的关键和文明的基础。
自20 世纪6 0 年代以来, 已成为推动现代工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根据国际能源署( E IA —E n e r g yIn f o rm a tio n A d m in istra tio n )公布的报告,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从6 0 年代的35. 8 %上升到19 7 2年的4 6 %, 进入2l世纪, 石油的比重已是占到整个能源消费结构的一半以上。
∞至从世界经济对石油依赖程度的加深, 石油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对的共同问题。
由于石油是一种天然和有限的、 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政治动荡的中东地区, 随着世界石油供需情况的变化, 供需冲突将会更加明显, 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石油是“经济的血液” , 是一种重要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 石油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石油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和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并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而中国也由以往的石油出口国转变为主要的石油进口大国, 石油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
根据国家信息中, 心20 0 8 年12月 发布的报告, 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经增至高达55%。
国际能源机构( IE A —In te r n a tio n E n e r g y A g e n c y )预计, 中国至U 20 lo 年以后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头号能源消费国。
可以说, 石油作为战略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能只是以经济利益来衡量。
∞中国过去五年的经济增长平均都超过或接近10 %, 客观上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
各行各业基本上都离不开石油:
中国买车人数不断增加, 需要更多的汽油柴油来满足这些车辆的“胃口” ; 许多行业的动力燃料依然是石油的制成品, 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 离不开这些“黑色的粮食” ; 随着乘飞机的人数增加, 飞机数①油企信通嘲h ttp:
//w w w . inf o petro . C O rn. cn/d isserta tio n/view . a sp?id = 9023& cid - - 6@ 油企信通明h ttp:
//w w w . inf o petro . cA )in. cn/d isserta tio n/view . a sp?id - - 9023& cid - = 6
当前经济危机下的中石油之路——幕于中石油和荚_ 孚石油公id 的财务比较分析目也在剧增, 对于喷气燃料需求倍增; 想少一些摩擦, 多一些润滑, 少不了润滑油; 石油还是制造化肥、 其他基础的工业原料等的原料, 随着这些产业的兴旺发展, 中国对于石油的欠缺越来越大。原油价格在20 0 8 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 价格在七月 上旬达到了14 5. 29 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点, 而此后价格却急转直下, 并在金融危机爆发所带来的众多负面消息的接连打击下, 一度跌至33. 8 7 美元/桶的低点, 跌幅高达7 6. 7 %。相应地, 受益于油价的大幅度上涨, 国际石油公司在20 0 8 年上半年的盈利能力大幅度的提高; 由于国内成品油实行价格管制, 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国内石油石化巨头的盈利能力被大幅度削弱, 而自9 月 份以来, 受益于原油价格的快速下跌, 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幅度较小, 下调时间缓慢, 中石油与中石化等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图1. 1一石油价格( 2 0 0 8 年1月 至2 0 0 9 年4 月 )N Y M E X C r u d eO ilF u t u r e s舛, 3讲∞08 oi蜩峨f2∞8 08i28f2008'O 啪, 2008A p r . 1. 20 0 0 ・A p t. 14 . 20 0 912/2§ t20080 3P 0 2/20 0 9W lt%* tt“. —“_ t c口H ・■■^目■‘Ⅲ●●, 舯挣, 44t!资料米源:
W T R G E co n o m ics, 20 0 9 年4 )- ]②进入20 0 9 年, 国际会融危机仍在继续恶化, 并继续影响实体经济, 国际原油价格也仍在低位徘徊。
20 0 9 年2月 19 同, 政府通过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尽管这个规划只是大纲性质的纲要, 没有具体实施的细节, 但直接作用的产业比较明①油企信通网h ttp :
//w w w . in f o p etro . eo ln . cn /d isserta tio n /view . a sp ?id = 9023& ci- d = 6回W T R GE c o n o m ic s, h ttp :
//w w w . w tr g . c o m /d a ily /c r u d e o ilp r ic e . h tm l
1绪论确, 除了要完善能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推动炼油和乙烯的布局和技改之外,对成品油的储备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明确了政府要加大政策帮助、 完善税收政策和加大对石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20 0 9 年1月 , 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 传出好消息。
作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巨头, 中石油的发展对于中国其他企业的“走出去” 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作用,也是中国“走出去” 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为此, 本文将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以当前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动态为背景, 以国际石油巨头美孚公司作为参照企业, 全面分析中国石油的财务状况。
以便能对中国石油在财务上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从而有效的提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1. 2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采用由外而内、 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思路及案例研究的方法, 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及所处行业动态, 接着对比参照企业对目标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财务分析。
最后, 对公司进行投资评价, 并指出公司在发展中存在所面对的问题, 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1. 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 3. 1财务分析的含义、 种类与作用财务分析, 是指利用会计资料及和它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 通过计算财务指标, 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 评价, 为财务决策、 财务诊断、 咨询、 评估、 监督、 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财务报表分析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 财务报表分析涉及的知识具有综合性, 它是在企业经济分析、 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和审计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 - f 3综合性学问。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判断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比较来分析,观察经营活动的数量及其差异、 趋势、 结构比重、 比率等方面的变化, 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 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判断, 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再做出评价和预测。
财务报表分析的全过程也就是通过比较分析, 评判企业的财务质量,
当前经济危机下的中机油之路——基于中石油和炎. 乎. 石油公id 的财务比较分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成绩做出判断、 推理、 评价和预测的过程。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 被称为企业“一瞬间的快照” 。
它有多种称呼, 如平衡表( B a la n c eS h eet)、 财务报表( S ta tem en to f F in a n cia lP o sitio n )、 财务情况表( S ta tem en to f F in a n c ia lC o n d itio n )等等。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 这一基本恒等式, 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 把企业在一定同期的资产、 负债等项目编制而成的, 以此来说明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 负担的长短期债务及所有者拥有的权益。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 资金营运能力等财务状况。利润表( P r o f it&L o ssS ta tem en t), 又称收益表、 损益表, 各国称呼不一样,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成果的动态报表。
除企业利润的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外, 一般地说企业的利润主要由营业利润、 投资损益和营业外收支损益几个部分构成。
在很长一段时间, 损益是财务报表重点, 这反映了使用者对收益信息的极大关注。
通过利润可以考证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 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 预测企业利润的发展趋势。现金流量表( C a shf lo wS ta tem ent)是依据“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 净额” 这基本等式而对公司的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反映。
准确地说,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一种, 它揭示了企业资产、 负债、 净资产变动的原因, 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了补充和说明的作用, 是连接这两大报表的桥梁。
它提供了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以便于报表使用者更容易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并以此预测企业未来现金量, 尤其有助于对企业整个财务状况做出客观评价。
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不同, 现余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制。
∞报表附注是为了方便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 编制依据、 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做的解释。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财务状况以文字为主, 结合会计报表中的有关数字、 指标而做出的书面说明报告。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T h e D u p o n tA n a ly sis)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创而得名。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实用的财务分析体系, 以评价企业业绩最具综合性和代表①M in b io le,E . 八, “A cco u n tin gP r in c ip le s 11” , ID GB o o kW o r ld w id eIn c. , Y ea r20 0 0 .
l绪论性的指标——权益利润率( R O E )为起点, 利用各个主要的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协议进行综合体系分析评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 财务分析十分必要。
从服务对象看, 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而且对企业外部投资决策、 贷款决策、 购销决策等有着...
篇七: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
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中原油田为例姓名:王林昌申请学位级别:
博士专业:
环境规划与管理指导教师:
袁守启20090601
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以中原油田为例摘要随着国内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开发, 对环境产生复杂多样的影响。
论文首先简要分析石油开发产生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并分析产生环境影响的原因; 然后具体结合中原油用, 进行现场取样分析、 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 测试了石油开发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浓度, 分析了石油开发对水体、 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其次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单因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石油开发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最后从政府、 社会公众和石油企业三个层面, 提出了减缓石油开发产生环境影响所采取的若干对策,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论文系统阐述了石油开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及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发现石油开发产生环境影响, 与石油企业的理性行为, 追求利润和石油产量的最大化, 环境资源的市场配置失灵、 政府失灵、 公众的环保意识淡漠等因素有较大关系。具体以中原油田为例, 通过现场采样、 野外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等方法, 针对石油开发对地表水、 地下水、 土壤、 植被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测研究; 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就石油开发对地表水、 地下水及土壤产生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中原油田区域的金堤河和徒骇河进行取样测试分析, 发现丰水期和枯水期, 某些石油污染物已超标。
其中金堤河的五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低于地面V 类标准; 徒骇河的丰水期和枯水期, 河水均劣于地面水V 类标准; 对油区村庄饮水井的地下水水质进行取样化验, 发现地下水中C 1‘、 C O D 和石油类等多项污染因子严重超标。
认为石油开发对油区水体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采油井场附近和土油池内的土壤进行取样测试, 发现土壤中石油类含量随采样点距井台的距离增加而降低, 土油池中各土层中石油类含量与采油井的开发时问长短几乎没有关系; 室内土柱模拟原油淋滤实验结果表明, 石油类污染物在
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 石油类在土壤中的迁移渗透缓慢, 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土壤的板结, 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钻井液淋滤实验得到了钻井废液中重金属的在土壤中的迁移、 转化规律, 发现钻井废液中总铬在土壤的迁移速度较快, 铅的迁移速度较慢, 发现石油开发对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较小。利用室内盆栽实验和野外调查的方法, 分析研究石油开发对植被的影响。
石油类污染物对小麦的出苗率、 株高、 穗长影响较大; 石油类污染物对玉米、 大豆和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均有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棉花种子; 通过野外调查选择油井附近的苹果树和对照点没有污染的苹果树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石油开发对果树的叶片衰老指数、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苹果的营养成分等影响较小。从政府、 公众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应对石油开发产生环境影响的具体措施:
①政府健全石油开发的环保法制建设, 在石油资源开发市场中实施许可证制度, 开源节流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费量, 缴纳环境履约保证金和推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等经济手段, 以规范石油企业的开发。
②通过加强环境教育的方式, 提高公众的参与环保意识, 公众通过环境信息公开、 参加社会环保组织、 法律手段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 向政府和企业表达自己的意愿。
③石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考虑公众的要求, 严格按照政府的环保法律、 法规制定开发生产环保计划, 建立并有效运行H S E 管理体系, 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清洁生产、 污染控制技术。
希望通过以上措施, 能够有效减缓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石油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石油开发; 环境影响; 模糊综合评价; 清洁生产
T h eS tu d yo nIm p a c to fO ilD e v e lo p m e n to nth e E n v ir o n m e n ta n d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 sT a k in gZ h o n g y u a nO il F ieldf o re x a m p leA b str a c tT h ela rg e—sca le e x p lo r a tio na n dd e v e lo p m e n to f o ilb r in gv a r io u s a d v e r seim p a ctsO il enviro nm ent. T h ep o llu tio nr e s o u r c e s a n dp o llu ta n ts, th e im p a c tso nen v iro n m en td u r in go ild e v e lo p m e n tw e r eb r ie f lyin tr o d u c e df irstlyin th is d isserta tio n .T h e n , th r o u g h sa m p le sta k in gIn —S itu , f ield in v e stig a tio n , in d o o r sim u la tio nex p er im en t, th e ty p e s a n dc o n c e n tr a tio no f m a inp o llu ta n tsw a sm ea su red , a n dth eim p a cts o nw a te r ,so ila n dv e g e ta tio nW a sa n a ly z e d . T h ee v a lu a tio n m e th o d W a sesta blish ed , a n dth eim p a c tso n e n v ir o n m e n t w e r e e v a lu a te db y u sin gS in g le—F a cto rm e th o da n dF u z z yC o m p r e h e n siv em e th o d . F in a lly ,so m eco u n te r m e a su r e sto r e d u c eth eim p a c tsw e r ep u tf o r w a r d f r o m th r e ew a y s, g o v e r n m e n t, th e p u b lica n d o ilen terp rises, f o rf u r th err e d u c in gth eim p a c ts. T h em a in w o r k a n d c o n c lu sio n s a reb elo w :T h er e se a r c h illu stra tes th e s o u r c eo fp o llu ta n tsa n denvironm entalim p a c tsf r o mth e o ild e v e lo p m e n tp r o cess. Itr e v e a ls th e r ea so n s o fenvironm entalim p a ctsw h ic hn o to n lyth er a tio n a lityo fo ilen terp risea n dth e a imtom a x im iz a tio no fp ro f ita n do ilp r o d u c tio n , b u ta lso h a s ag r e a t r e la tio n sh ipw ith th e en v ir o n m en t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c o n f ig u r a tio no fth e m a r k e tf a ilu re, g o v ern m en tf a ilu r ea n dla ck o fa w a r e n e ss o fth eenvironm ent.B y ta k in g Z h o n g y u a no il f ield a s th ee x a m p le , p a p e rd o resea rch o n o ild e v e lo p m e n to n su r f a c ew a ter , g r o u n d w a ter ,so il, v eg eta tio n im p a c t th r o u g ho n —sitesa m p lin g , f ieldsu r v e ya n din d o o r sim u la tio ne x p e r im e n t; A n a ly z eth eim p a c to fo ild e v e lo p m e n t b ysin g le—f a cto r p o llu tio nin d e x m e th o d . F u z z y c o m p r e h e n siv ee v a lu a tio nm e th o d w ill b ea p p lie dto th e o ild e v e lo p m e n t p r o c e ssinth eenvironm entalim p a c ta sse ssm e n t,P a p e rr e v e a l th a tp e tr o le u mD e v e lo p m e n tm a yc a u s ese r io u sp o llu tio no fsu rf a ce
w a te rb yth ea n a ly siso fw a te rsa m p le sf r o mJin d i f iv er a n dT u h a i r iv erinZ h o n g y u a no ilf ie ld . D u r in gth ew e tp e r io da n dd r ys e a s o no fJin d i r iv era n dT u h a ir iv e r ,n o n eo fth e f iv em o n ito r in gse c tio n sto r e a c h th eg r o u n dw a te rq u a litysta n d a r d C la ss V . Inv ie wo fth eg r o u n d w a te rn e a rth ev illa g e sin o il f ieldq u a litysa m plingte stsw h ic hC 1‘、C O Da n d o th e rp etrl p o llu tio nf a cto r so u tw e ig hth e sta n d a rd lev elser io u sly , o ild e v e lo p m e n th a sb r o u g h tm u c hm o r eg r o u n d w a te rp o llu tio n .B yin v e stig a tin gth e so il n ea rth ew e ll a n do ilta n k s, o il m a te r ia ls in th esa m plingso il w h ic hh a v en or e la tio n sh ipw ith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tim eo fp r o d u c tio nw e ll b e c o m em o r e less w ith th ein c r e a sin go fth e d ista n ce betw een th esa m p lep o in ta n dth e w e llp la tf o rm . T h ro u g hth e in ter io r so il c o lu m nle a c h in ge x p e r im e n tso fc r u d eo il, th ela wo fo ilp o llu ta n ts tra n sf errin gin to th e so il h a s b e e n stu d ie dth a tsp e e do ftra nsf erringa n din f iltra tin gse e m sq u ite slo w lya n dm a yc a u s e so ilc o m p a c tio na n dc h a n g eth ep h y sic a lstr u c tu r e o f th e so il in c e r ta incircu m sta n ce. T h ro u g hth e so il c o lu m nle a c h in g e x p e r im e n tsim u la tedf lu id s, th ela w o fh e a v ym eta ltr a n sf e r r in ga n din f iltra tin gin to th e so il h a sb e e n stu d ie dth a t th esp e e do ftr a n sf e r r in gin to th e so ilse e m s f a st f o rC h r o m iu ma n d lo wf o r le a d a n da s aresu lt o ild e v e lo p m e n tw ill n o tc a u s eh e a v ym eta lp o llu tio no fso il en v iro n m en t.C o m p a r a tiv e a n a ly siso fo ild e v e lo p m e n to nth eim p a c to fv e g e ta tio nisa p p lie db yth e u s eo fin d o o rp o t e x p e r im e n ta n df ieldsu r v e y stu d y . O il p o llu ta n tsn o to n lyim p a c tw h e a tem er g en ce, p la n t h e ig h t, p a n ic le le n g thb u ta lso th eg er m in a tio nr a te s o fc o r n , so y b e a r la n d c o tto n se e d w h ic h is th eim p a cte d m o stly . T h ro u g hf ieldco m p a r a tiv e a n a ly sisb e tw e e na p p letr e e s n e a r w e lls a n d th o se w ith o u tp o llu tio n ,in d e x o f le a f sen escen ce o ff ru ittr e e s, a p p lele a fc h lo r o p h y llc o n te n t a n d n u tr ien tco m p o sitio na r eim p a cte d slig htlyb yth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oil.S p e c if icm e a su r e s f o rth e en v iro n m en ta l im p a c to fo ild e v e lo p m e n tsh o u ld b eissu e dsy stem a tica lly f r o m th ep ersp ectiv e o f th eg o v ern m en ta n d th ep u blic.( D G o v em m en t sh o u ldim p r o v eth eleg a l sy ste mo fo ild ev elo p m en t, im p lem en tth ep er m it sy ste ma b o u te x p lo r a tio na n dd e v e lo p m e n to fp e tr o le u mr e s o u r c e sa n dc a r r yo u t e c o n o m ic in stru m en ts su c h a s en v ir o n m en ta lp erf o rm a n ceb o n d sa n dp a y m e n to fen v ir o n m en ta lr e sp o n sib ilitytoim p le m e n tc o m p u lso r yin su r a n cein o r d er to r e g u la te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th eo ilco m p a n ies。( g )E n h a n cep u b lica w a r e n e sso fen v ir o n m en ta lp r o te c tio n b y str e n g th e n in genvironm entale d u c m io n . P e o p le sa f e g u a r dth eir o w nr ig h tsa n din terests o fth eenvironm ent a n de x p r e ssth eirw ish e s tog o v e r n m e n ta n den ter p r isesin v ie w o f th e environm ental in f o r m a tio nd isc lo su r e , ta k in g p a rtinenvironm entalp r o te c tio n o rg a n iza tio n sa n du sin g leg a l m ea n s. ③O ilc o m p a n ie sinth e o ild e v e lo p m e n tw o u ldc o m p lyw ith th ep r o v isio n so f v a r io u s en v ir o n m en ta lp r o te c tio nla w s a n dr e g u lm io n s, se t u pth e ef f ectiv eo p e r a tio no fH S Em a n a g em en tsy stem , u sep o llu tio nc o n tr o lte c h n o lo g ytoim p le m e n tclea n erp r o d u c tio nin o r d e rtoef f ectiv elyslo w d o w n o ild e v e lo p m e n t im p a ctso n th e e n v ir o n m e n t a n d r ea liz e th esu sta in a b led e v e lo p m e n to fth e o ild ev elo p m en ta n de c o lo g ic a lenvironm ent.K e y w o r d s:
o il d e v e lo p m e n t; e n v ir o n m e n ta l im p a c t; f u z z y c o m p r e h e n siv ee v a lu a tio n ; c le a n e rp r o d u c tio n
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 注:
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 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互槲昌签字日期:
2。
07年占月, 严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舰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王耕昌签字日期:
7口1年易月, f日导师签字:答字日期∥ 厂“月『咱/
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一以中原油田为例0 前言0. 1问题的提出石油, 顾名思义, 就是石头里产生的油。
石头里真的会产油吗?实际上, 就像煤、 铁、 铜、 金等矿藏一样, 石油也是一种产生于地壳的矿藏, 无非它是以一种流体形态赋存于地下。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石油” 这一科学命名的人是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 1031. 109 5), 他在其名著《梦溪笔谈》 中写道:
“郎延( 今陕北一带)境内有石油, 旧说高奴出脂水, 即此也。
” 他还曾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
国外直至1556年才由德国人乔治・拜耳首先提出石油( P etro leu m )词, 在拉丁文中,P etro 指岩石, O leu m 指油脂, 合在一起, 即石中之油。
这词的提出比沈括晚了500多年。18 59 年, 人们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采用现代开采技术打出第一口现代意义的油井后, 由于具有热量高、 运输方便等特点。
石油工业成为19 世纪发展起来的重要的行业。
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和内燃机的技术的突飞猛进, 石油以其不可思议的力量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角落,因此可以认为20 世纪是人类的石油时代。
。
在21世纪除非发现新的替代能源,否则, 石油对全球经济还会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价格变动还会引起通货膨胀或紧缩, 即推动经济发展或导致衰退。
2二战后的几次全球性经济危机都与石油供应的减少有关, 19 7 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酿成了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
319 7 8 年重要产油国伊朗政局变动后, 石油减产造成了战后又一次全球性经济萧条。
19 9 7 年至19 9 9 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直接诱因之一是石油价格猛涨。
4一般而言, 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愈快, 该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就愈高。而人均石油消费水平愈高, 国民生产总值也愈高。
如在20 世纪50 年代, 美国的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4 . 1%, 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4 . 9 %, 而同期的日本石l张尚坤. 山东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研究:
【博士论文】
.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2006年2冯跃威. 石油博弈[ M 】
.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
41~89.3B e n ja m inS h w a d r a n . M id d leE a sto ilcrisis sin c el9 7 3[ M 1. W estv ie w P ress. 19 8 64W a n gT . S o u r c in gso lu tio n s too ilsh o r ta g e c h a lle n g einA sia nd e v e lo p in g cou ntries【J】
. C hinaO il&G a s. 200I, 8( I)
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一以中原油田为例油消费年均增长率为33. 7 %, 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则高达15. 8%。
5另外, 随着石油消费量的急剧上升, 石油及相关产品产量的快速增加, 从而导致与之直接相关的钻井、 机械、 汽车工业、 石化设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虽然是发现和利用石油最早的国家之一, 但是石油工业真正的发展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19 4 9 年新中国成立时, 我国石油年产量仅为12x 10 4 吨。在建国后相当长时期内, 中国为脱去贫油的帽子, 采取的是“石油大会战” 等有半军事性质的高度计划管理生产模式, 在当时的情况, 根本就不可能考虑石油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 20 0 7 年石油年产量已经达到1. 87 亿吨。
尽管如此, 当前国内的石油产量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我国的石油、 天然气资源, 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 3%和4 . 3%。6中国既是一个位居世界第五位的产油大国, 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
7 中国从19 9 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石油消费急剧增长。
20 0 7 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 36亿吨, 进口原油1. 63亿吨, 8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6. 05%。9 我国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和加工原材料的产业其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6, 石油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22%的份额。
1020 0 7 年世界原油市场价格曾达到14 7 美元/桶。
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走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能源一经济发展模型” 的测算, 对O E C D 国家而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油价每桶上涨10 美元并保持一年, G D P 的增长率将下降0 . 4 %,- - 0 . 5%。
对于非O E C D 国家的影响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对于我国而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石油价格每桶上涨10 美元将使我国G D P 的增长率下降O . 7 %, 如果油价持续上涨, G D P 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将加快。
11二o o 七年党的“十七” 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在优化结构、 提高效益、 降低能耗、 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实现5 20 0 5中国行业年度报告系列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6王筠. 吉林省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研究:
【博士论文】
. K 春:
吉林大学, 20 0 5720 0 5中国行业年度报告系列之一一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8秦晓. 中国能源运输业的发展与未来战略【J】
. 中国能源, 2008, 30( 4):
29- ,33920 0 7 年中国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均创历史新高. http:
//w w w . china . com . cn/econom ic/tx t/2008- O l/31/co n ten t 9 6 2 338 4 . h tm10楚泽涵, 任平等. 碧水蓝天T 程一石油环境保护【M 】
. 北京:
石油一r业}H 版社. 2006年.11刘佩成. 国际油价暴涨的原因、 走势及战略对策阴. 当代缸油石化, 20 0 4 ( 11):
19- 232
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一以中原油田为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 20 年比20 0 0 年翻两番” 。...
推荐访问:石油企业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的经济研究 经济危机 经济研究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