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思考2篇

时间:2022-11-18 12:15:08 浏览量:

如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思考2篇如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浅谈如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摘要:要想把学校办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思考2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思考2篇

篇一:如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如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摘要:要想把学校办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和实现学校和各项管理目标,学校才能越办越好。

  关键词: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Abstract: If want to do the school we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al teaching, mus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teaching body, fully arouse The teacher’ s enthusiasm, only in this way, could finish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the school and every management, the school could do better and better .

  Key words: transfer;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enthusiasm

 要想把学校办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挖掘教师的工作潜力,使全校教职工形成一股合力,同心同德,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

 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想达到目标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管理者要表现出优良的工作作风

  1.1 要有说服力——能起到表率作用

  作为领导者如何才有说服力,仅凭嘴皮吹牛是不行的,也是万万不可的。

 要有说服力,就必须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雷厉风行、 言行一致,给全体教职工做出表率。

 (1)领导者要有振兴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效的政治责任感,这种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建立在管理者对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的充分认识基础上的。

 为此,领导者要具备锐意进取的创新和教育意识,要敢于负责任,不怕挫折和失败。

 只要是有益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就应该坚持,并为之奋斗到底。

 (2)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品质,在决策时,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为此,领导者必须做到深入实际,尊重科学,不唯上,不唯书,不拘于成法,不囿于旧见。

 要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不隐瞒。

 现代领导观念强调榜样的作用,认为领导就是榜样。

 孔子曰:“己身正,不令而行;已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要求领导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2 要有征服力——领导要有“公心”

  作为领导,在工作中,一切都要为全体教职工作想、 从学校的利益出发。

 不谋私利,要公开、 民主的开展管理工作,让教职工看到学校领导公正廉洁,时刻都在为大家着想,他们在工作中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热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调动起来。

 分配的工作就会自觉承担并努力地去完成。

 这样的领导集体才会令人折服,才有征服力。

 1.3 要有战斗力——善于团结

  首先领导集体要团结一心,各负其责。

 为学校、 为全体教职工说实话、 办实事,排忧解难,提供热情帮助。

 教职工才无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的领导群体和教职工群体才有战斗力。

 1.4 要有魅力——加强领导艺术

  领导者要加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其领导艺术,使领导者在教师心目中具有吸引力。

 这样的领导才会有魅力。

 2 要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高教师积极性,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合格证。

 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干群关系,领导起主要作用。

 有一句古话叫:“文人相轻”,这句话带有贬意,简单说,就是“文人”之间是相互看不起的。

 其实不然,相互间非常崇拜的也很多,之所以“看不起”是有原因

 的。

 教师群体可以说都是些知识分子,是有文化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念、 见地和为人处事之原则,如果一个“文人”做事处事非常浮夸,不做实事或做事没有原则,是肯定要被其他“文人”所轻的。

 其实绝大部分教师特别重感情,重平等,自尊心也很强。

 这就要求领导者在调控干群关系上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重视情感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和教师达到情感融洽,才能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1 平易近人——是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前提

  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把教师看成是自己工作的合作者,是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只有信任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才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2 淡化角色——是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关键

  事实上,学校的领导者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出身,曾经或者现在仍是一名教师,不过同时还兼有领导者的身份而已,不要总将自己看成是领导居高临下,不可一世的样子。

 因此,在同教师的交往中要注意淡化角色差距,或者说在不同的场合要进行角色转换。

 要设身处地为教职工着想,促进关系融洽。

 使教师把学校看成是温馨的地方,把领导看成可信赖的人,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2.3 情感投资——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

  根据管理心理学解释,情感投资,就是以沟通思想和情感为内容的管理过程。

 人们在支配自己的言行时很大程度上是情感因素在起作用。

 特别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通常保持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情感平衡——你体贴我,我也体贴你;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不理我,我也懒得理你;你不冷不热,我敬鬼神而远之。

 这种情感平衡有良性、 恶性、 中性的,维持着这种人际关系。

 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善于抓住表达感情的一切契机、 注入浓厚的情感色彩,营造良性的情感平衡。

 这种情感投资好说不好做,总之要做到适时、 对路,切忌画蛇添足。

 3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对学校工作而言,就是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要办好学校,应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否则学校的各项工作便会混乱无序。

 3.1 在制定这些制度方面,应做到科学、 合理、 可操作

  一方面所定的规章制度应以鼓励教职工、 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目的。

 另一方面应兼顾不同部门、 岗位群体的工作特点,协调各方面的职、 权、 利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制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因此应在制订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做到科学合理、 合法。

 将基本完善的规章制度交学校教代会通过,再颁布实施。

 3.2 在执行这些制度方面,要保证“法”的权威性

  令行禁止,切不可因事而废,更不能因人而废,也就是执行必须坚决果断。

 遇到难题,领导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维护治校之“法”的表态。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全体员工的人际关系及完善健全的各项制度,是办好管理好一所学校的基础。

 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完成和实现学校和各项管理目标,学校才能越办越好。

篇二:如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管理的永恒主题六合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 弛201 2年1 1 月1 日

  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干什么的? 好教师的标准有哪些? 如何评价和激励教师?

 一、 教师是什么教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 凡是能给别人某种较长时期有效影响的人, 都可称之为师。韩愈说的“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的“师” , 就是广义而言的。

 狭义的“教师” 是就学校教师而言的,是指在学校范围内, 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施加积极影响为职业的专业人员。我国《教师法》 :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 是特指以教育学生为职业的人。

 “以教育学生为职业” 包括两层含义: 教师的专门职责是教育学生, 把学生教育好。 把教育学生作为保障生活, 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舞台。

 二、 教师干什么教师的基本职责是:

 教书育人 教好功课,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以身 作则、 为人师表。

 关于教师职业的隐喻分析 蜡烛论。

 “教师是蜡烛, 奉献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别人。

 ” 工程师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园丁论。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 桶 论。

 “教师要给别人一碗水, 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

 ”

 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自己 ;作为自然人, 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发展,既不必“悲天悯人” , 也不要“自我怜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 充实自己。

 事实上工程师的工作要受材料的限制, 而学生作为人的变化则是多样的。教师的工作不能完全被规范, 应给予创造和想象的空间。师生相互交往中会生成新型的人格,而不是统一规格的产品。

 园丁论: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合理之处重视学生的生长性、 差异性和教育的过程性。承认学生有自己既定的认知结构。隐含着学生发展阶段的不变性 。反映了一种静态的学习观。在忽视教师形成性作用的同时, 又没有意识到教师的作用其实又是十分有限的(教育可能具有的负面影响)。不足之处

 教育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过程,在发展阶段的过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修复的。学生的学习是与教师、 教学资源以及其他学生的互动中建构出来的, 新的知识可以随机进入,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事实上

 肯定: 强调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学科知识的有效的传递(很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 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教师不应该让学生依赖自己, 期待着学生的回报。教师只是一个协调者。一个内心充实的教师, 不需要用学生的回报来填补自己内心的不足。事实上

 教师新喻: 教师是介绍人, 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 教师是打火机(而不是火柴)

 , 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 教师是领头羊(而不是牧羊)

 , 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大草原; 教师是味精, 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餐。

 三、 什么 样的教师是好教师?

 在美国美国《时代》 周刊的归纳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 曾收集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 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 中喜欢怎样的老师。

 据此, 他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

  友善的态度。

 “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 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

 “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 耐性。

 “她绝不会放弃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 兴趣广泛。

 “她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 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 良好的仪表。

 “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很舒畅。

 ” 公正。

 “她会给予你应得到的, 没有丝毫偏差。

 ”

  幽默感。

 “每天她会带回来少许的欢乐, 使课堂不致单调。

 ” 良好的品性。

 “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 不过我从未见过。

 ” 对个人的关注。

 “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 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

  伸缩性。

 “当她发觉自己有错, 她会说出来, 并会尝试其方法。

 ” 宽容。

 “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 将来也是这样。

 ” 有方法。

 “忽然间, 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 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

 在德国 具有健康的体魄, 能胜任繁忙的教育和教学任务; 具有敬业精神, 热爱自己的职业, 热爱自己的学生;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善于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 不使教学环境搞得使学生像老鼠看到猫一样害怕; 热爱自己执教的学科, 因自己的执教而感到欢欣鼓舞, 了解它的重要性和意义;

  对自己的执教学科很有信心, 很有把握, 了解它的难点、 关系、 系统、 方法等; 懂得学习, 了解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不同的个人进行学习、思考和记忆, 懂得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 具有民主精神, 不仅认识到在教师之间应该民主, 而且在师生之间也应该讲民主; 具有良好的师德, 具有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日 本 对自身:

 教师应有良好的、 健康适度的生活习惯, 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 生活有节制,有良好的教养……。 对他人:

 具有人类之爱, 并具有慈善、 体谅、亲切、 温暖、 感谢心与同情心……。 对自然:

 热爱自然、 敬畏自然, 尊重生命并努力克服人类的弱点。 个人与团体:

 明确团体中个人的义务与责任,通过个人的努力提高团体的质量; 具有公德,遵纪守法, 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日本学者的研究研究者被研究者品质次序上正午二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4588名)大竹诚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698名)光安文夫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1567名)1教育热心理解学生教学方法好2教学易懂亲切、 平易近人各方面都很热心3开朗能信任学生平易近人4公开公正喜欢运动5理解学生教得清楚开朗快乐6亲切开朗公正7平易近人感情真挚脑子好8有趣教育热心知识丰富9不发脾气守时、 不懒惰讲话对学生有益10幽默活泼照顾学生11直爽教学有趣兴趣广12与学生一直活动知识丰富有实力13活泼责任心强有钻研心14擅长运动认真亲切15多与同学讲话教学水平高整洁16有学问一丝不苟身体健康17言语明了品格高尚黑板字漂亮18健谈有信仰言语明了19疼爱学生文雅年轻

 次序教师品质初一2026人初二612人初三1777人1教学方法好7886852知识广博71.990.888.13耐心温和75.678.5774实事求是, 严格要求57.562.261.15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59.958.653.76对人对事公平合理52.442.844.47负责任、 守信用33.832.836.48说到做到362424.49有政治头脑, 关心国家大事18.813.416.210讲文明, 守纪律14.48.110.6在中国:

 中学生喜欢的教师品质(人次% )

 四、 教师的评价和激励 1. 教师评价的意义教师评价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就作出判断和评定的过程。教师评价在教师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用来作为人员晋升、 工作反馈、 岗位调整、 解聘等的依据, 可以籍此了解教师的工作能力, 也可以用来设计有效的培训计划。

 2.教师评价的内容 教师评价的内容:

 一是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二是师德状况, 三是其工作行为态度。 至少应当从三个维度来考察评价教师的表现。一是从教育者的角度; 二是从学习者的角度;三是从创造者的角度考察。

 3.教师评价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显性与隐性的关系显性工作主要有教师的出勤、 任课节数、 所教班级的成绩、 发表文章数量、 参加进修情况等等。

 隐性工作主要指对学生的日常品德教育、 心灵陶冶;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想的引导、 品德的熏陶等等。 定量与定性的关系 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4.教师的激励

 5. 教师管理新方法 1. 方向引导——引导教师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实施素质教育

 (1 )

 要引导教师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精髓- -“两全一主动” , 即面向全体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2 )

 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质量观和人才观;(3 )

 严格执行国家的教学计划和要求;(4 )

 把素质教育的目 标落在实处,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方向管理的重点是将教师引导到“减负、增效”上来, 关键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2. 促进发展:

 组织教师结对帮带, 严格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

  “青蓝工程” 、 “名师工程” 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而教师学历过关、 教学基本功过关以及“双过硬” (教学、 科研)

 则是造就一支合格教师队伍的三个主要环节。 学校管理者要组织教师新老结对帮带, 对青年教师进行“三字一话” 和教学基本功训练。 上好过关课、 研究课、 示范课, 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 还要适当给中青年教师压担子, 搭台子, 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使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提高。 要注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培养一批有独特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的“名师” 。

 3. 适度竞争:

 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和谐竞争”(1 )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竞争观;(2 )

 明确竞争规则, 做到公平竞争、 和谐竞争;(3 )

 加强教研组管理和备课组建设;(4 )

 改革教师工作成绩评估方法, 奖优评模, 鼓励先进;(5 )

 提供教师继续学习机会。

 4. 常规管理:

 培育教师的遵章守纪意识, 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 培养更多的有个性、 有特长的学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有更多的教师成为有个性、一专多能的人。 然而在发展教师个性的同时, 切不可忽视教师的常规管理。 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教、 依法治校, 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教师管理制度。 在新形势下, 加强教师的时间管理、 集体办公、教学环节和各种教育活动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

 引导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学习;(2 )

 组织教师加强对教育对象的研究, 把握其身心特点;(3 )

 总结教改实践经验, 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4 )

 开展课题科研;(5 )

 将课题成果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修改、 完善、 推广。

 5. 成就激励:

 鼓励教师建功立业,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道路

 (1 )

 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2 )

 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克服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的心理, 埋头打牢基础;(3 )

 教育引导教师克服盲干、 蛮干现象, 遵循教学规律, 由“教书型” 向“学者型” 、 科研型” 转变。(4 )

 建立教师成就档案, 对于在教育教学上干出成绩的教师, 在评先选模、 晋职晋级等方面给予倾斜, 并注意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

 6. 倡导民主:

 开通教师表达心声渠道, 热情鼓励其参与管理

 (1 )

 管理者要转变观念, 克服领导比教师高明的思想, 树立教师是学校主人的观点;(2 )

 努力创设民主管理的氛围, 即管理者要平易近人, 虚心听取合理化建议, 从善如流;(3 )

 定期召开教代会, 重大事情要教代会研究通过;(4 )

 要设立校长信箱, 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广开信息渠道, 鼓励教师参与管理。

  不要问:

 自己得到些什么? 应该问:

 自己付出过什么? 不要问:

 自己的地位如何? 应该问:

 自己的心地如何? 不要问:

 自己有甚么信仰? 应该问:

 自己有甚么善行? 不要问:

 自己是否有学问? 应该问:

 自己是否有行动? 不要问:

 自己会怎样离世? 应该问:

 自己怎样生活过?

  知道你在做什么 事; 热爱你所做的事;相信你所做的事———成功就这么 简单。

推荐访问:如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教职工 调动 工作积极性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