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3篇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 山东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旌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间隔或中断15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大潮再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旌的指导意见》 的发布, 标志着间隔或中断15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大潮再次掀起。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成为包括全体事业单位人员在内的全国各界高度关注和期盼的事情。
我们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定义、 特征、 现状、 改革历程的研究, 发现我国社会事业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从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来看, 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 严重阻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以适应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中央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和从事公益服务类三个类别, 本文根据我国分类改革的标准, 从分类改革的角度, 分别对改革中三类事业单位遇到的困难及难点进行分析总结, 提出改革的对策, 并进一步提出了在分类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体制的主体, 根据分类改革的总体部署, 在改革后, 原则上只有这类单位还会继续保留在国家事业单位序列内, 但其职能功能、 组织形式以及管理体制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 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深化公益事业单位改革, 重点从内部治理机制、 外部管理体制和保障、 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对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健康、 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事业单位; 分类改革; 改革方向
山东硕士学位论文A B S T R A C Tn lcrele懿eof‘暂lid iIlg su g g eS tio llSto C l弱sif iedref o mo fp u b lic service吼it” byt:
Ile C P CC en 缸诅C o 删【11itteea 11d tlle S ta teC o u n cil, m a r k st11ereo p eIlin go ft11ep u b licse r v ic eu Ilitsref o m Ⅵ赫ch h a d b e e nin tem 】
讲edf o r 1 5y e a r s. T h eref o n Il o fp u b licserv ice u 11its h a Sa №cted 舭而o n舶ma11Ⅵ赳l【s o flifein clu d iIlga 11p u b licsen , iceu m ts’ p erso 衄e1. W ef o u Ild 也a t a R er m o re廿1a 11 2 0y e a r So fref o m , g rea t p r o g r c ssh a S b e e n m a d e inp u b licsen , ice. H o w ev er, tllep u b licp r o d u c tsa 11d seⅣicesp r o v id edst川c a n n o tm e e ttllede枷ofe c o n o In ic a 11dp o litica lrefom , tllish a Sh a d se r io u SiIIlp a cto ntlleh ea lⅡ 1y d e V e lo p m e n to fp u b licw elf Ia re, tlleref o reth ere is a nu I芎en tn e e d top r o m o te 也ecla S sif iedref o mo fp u b licserv ice l】
nitS iIlo rd ert0sa tis匆m e g ro 、 Ⅳingp u b licd e m a lldf 如m 廿1epu_ blic.C e n tm lP eo p le’ sG ovenlll枷tD iv id e sp u b licseⅣice疵tsin t0 tllreecateg 面es:
uIlitsa S s硼[ 1iIlga d m illis臼m iv e如n ctio n s, u n jtse n g a g e dinp r o d u ctio na 11dbu sillessa ctiV ities, 舭du 11itse n g a g e diIlpublic础n锄s仃a tiV e向nctions. 1H s p a p e ra Ila ly zes锄dsuI】
[ uIl耐zesm ed i伍clllties锄dp r o b le m s, a n d p u tf o r慨lrd so m e so lu tio n , a n da Jso id en tif iedp r o b le m sW tlichm ig h tb e en co 眦terediIlp u b licu llits refo珊.In stitu tio n s e n g a g e dinp u b licseⅣicesy ste mo f t11e m a in in stitu tio n s in C h illa ,a c c o r d in gto tlle o v e r a lla r r a n g e m e n to fcla ssif iedref o n Il, in p rin cip le, o Illysu c hm lits诚Uco n C im le to rem 础1 in tlle n a tio n a l in S tin ltio n sse q u e n c ea R e r t11eref. om l, bu titsm n ctio n s,o 玛a I】
jza tio n a lf o 咖s a Ild tllem a Ila g e m e n t sy ste ma lso n e e d to c h a Ilg e a cco rd illg ly ・T h er ef o r e, o n t11e ba S is o f cla ssif iedrefIom , w esh o u ld f o cu s o n im e m a l a Ild eX tem a lm a n a g e m e n tm ech a Ilism s, a 11dth esW )p o r tin gm e a su r e s tod eep en Ⅱ 1ec12L ssif ied refom ,w h ic hh a Sp r a ctica l si驴ificaIlceto tlle r e f o n llco m p r eh ellS iV ely , im p lem en tth e scien tif icco n c印to f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 th ep r o m o tio n h ea lth y , su sta in a ble d e V e lo p m e n to f o V e r a lle c o n o m ic .2K E YW O ItD :
p u blicserV iceu 11its; cla S sif iedr ef o m l; d ir ectio no f r e f o n n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 o N T E N T SC h in e se A b str a c ts…………………………………………………………………………1A b str a c t……………………………………………………………………………………2C h a p te ro n e In tr o d u c tio n ………………………………………………………………l1. 1 T H Ep u r p o sea 11dSi嘶fic趾ceo fS tlld y . …………………………………………. 11. 2 n le d o m e S tic a Ildf o rei印resea rchr eV iew ………………………………………21. 3 tlle sta Ild a rd d o c u m e n ts a b o u tp u b licserV ice u Ilitrefom ………………………………。
41. 4 T h e 仃试no f 廿10 u g h ta Ild m etllo d o fIb sea r ch ……………………………………6C h a p te rT ⅣoT h ep 抛cessa n dp r o b le m so fp u b licse n r ic e u n it ref bm ……………82. 1 T h e o V e Ⅳie w a b o u tp u b licse r v ic e u n it…………………………………………82. 2 n ep r o c e sso fp u b licseⅣice u 11it ref o m ………………………………122. 3 tlleex istiIlg p r o b le m so fp u b licservice吼it ref o n n …………………………. . 13C h a p te rT h 心eT h e sta n d a r d a n dd 瓶cu l够o fcla ssm ed 托f o mo fp u b licse n r ic eu n it…………………………………………………………………………………………………………………173. 1 111enecess埘o fcla ssifiedref o mo f p u b licseⅣiceu Ilit…………………一173. 2 T h eg u id in gid eo lo g ya n dba sicp rin cip les o f p u b licseⅣice u n it re矗跏瞪n…………. 183. 3 T h e o v era ll锄dp h a se g o a l o f p u b licserv ice u11it r e f o m l………………………193. 4 T h ecla S sif ied stalld 砌ofp u b licse r v ic e m tref o n n ……………………. 193. 5 T h e r e f o r m d ir e c tio n a n dd im cu ltyo fp u b licse r V ic e u n ita ssu m in gth ea d m in istra tiv e n m ctio n s…………………………………………………………………………. …………203. 6 T h e r ef o n n d irectio n a n dd i伍cu lt)ro fp u b licservice眦itE n g a g e dinp r o d u ctio na n d b u sin ess a ctiv ities………………………………………………………………………………………233. 7 T h e ref 0衄d irectio na n dd i伍cu ltyo fp u b licse r v ic e uI】
jtE n g a g e dinp u b licservice……………………………………………………………………………………………………………. . 25C h a p te rF o u rT h e P r o b le m s o fcla ssif ied r e f o r m o fp u b licsen , ice u n it……………304. 1 h a n d le a ll k in d s o frela tio n sh ip s P r o p e r lyto e n s u r e th escientiflc, jus, andr e a so n a b le cla ssif ica tio n ……………………………………………………………………………………. . 3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2S 心a jg h te no u t tllerela tio n sllipb etv v leentlleg o V e m m e n ta rldp u b licse r v ic e u nit. . 314. 3 C o m bin ed 谢tIl t11e ref. omo fthe础n“s眦iV esy stem , b u ildm ep u b IicseⅣicem a n a g e m e n t sy sy temw llich h a S m u ltiV a ria tep a n icip a tio n ……………………………………324. 4P a ya tten tio ntoref o mco st to a V o id 廿lerisk s………………………………………………34C h a p te rF iV eD e e p e n in gth er e f o n no fp u b U cseI弋, ice u n it…………………………………. . 355. 1 T h eesta b lish m en to f m o d e mp u b licseⅣicesy stem ……………………………. . 355. 2 7 n lep r 0 V e m e n to f p u b licse r v ic e u m to feX tem a lm 柚a g e m e n t sy stem …………. 365. 3n eoptiIIli蒯iono f p u b licseⅣiceu 11it o fin tem a l9 0 V e m 趾cem ech a llism ……365. 41ksu p p o r tiIlgm e a su r e so fp u b licsen , ice u 血P u blic inS titlJtio ns ref. o肌………37R e f b r e n c e s………………………………………………………………………………4 0A C K N o W L E G E M E N T S ……………………………………………………………4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导论1. 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的机构组织类别, 是我国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它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尤其是在教育、 科技、 文化、 卫生等行业进行的改革实践,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作为第二大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担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 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传统事业单位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准确, 政事不分、 事企不分, 自身发展能力不强; 一些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不合理, 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 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公益服务供给措施不完善, 监督管理不到位, 法人主体地位缺失, 自主权形同虚设等等。
在国有企业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深入开展并取得不错进展的今天,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就显得十分的迫切。
因为,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所有改革的前期和基础。
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有利于建设服务型、 高效型、 人民满意型的新型政府,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的完善、 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更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体系。
作为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平台, 事业单位在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出发, 认识意义、 把握内涵, 同时要加强分类改革的责任感、 使命感和紧迫感,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 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本文在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即将或已然全面推开的背景下, 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定义、 特征、 现状、 改革的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困难等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我国分类改革的指导思想、 目标、 原则、 标准, 从分类改革的角度, 分别对改革中三类事业单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遇到的困难及难点进行分析总结, 提出改革的对策, 并进一步提出了在分类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体制的主体, 根据分类改革的总体部署, 在改革后, 原则上只有这类单位还会继续保留在国家事业单位序列内,但其职能功能、 组织形式以及管理体制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 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对公益事业单位改革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 对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国经济全面、 健康、 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 1国外研究现状1. 2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国际的视角看,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一中国特有的社会组织,所以, 在国外没有直接的对应物, 也没有专门的针对与中国事业单位直接对等的研究对象, 更没有对我国事业单位问题的系统详细研究。
虽然当前国外没有直接的研究对应物, 但某些研究领域的对象与内容又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研究命题内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 如公共组织与政府改革领域的研究, 第三部门与非营利组织领域的研究等。例如:
公共组织是社会组织中一种重要的类型, 长期以来, 人们把它定义为对公共衬益产生巨大影响的组织, 布劳和斯科特在对组织分类时提出了“公益组织” 和“商业存在” 的区别, 认为“公益组织为服务, 商业存在则仅为其所有者谋利” 。
①海尔・G .瑞尼对公私组织进行了界定, 把公共组织定义为“为政府所有, 由政府提供资金, 因而也有政府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组织” 。
@ 以上的研究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有一定盼借鉴作用。1. 2. 2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 众多政府官员和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为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方面。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第十一届。
【美】
彼得・M . 布劳, w . 理查德・斯科特. 正规组织:
一种比较方法【M 】
. 夏明忠译注.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6:
50.圆【美】
海尔・G 瑞尼. 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 第2版)【M 】
. 王孙禺, 达飞译注一E 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0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提出, “要适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 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 对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要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 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要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 要整合资源, 强化公益属性, 加强政府监管。
同时, 配套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财政政策。
"∞( 2)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方针方面。
李曙光在《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中提出,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总方针应该是在明确政府、 企业、 公共服务机构定位和对现有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推进事业单位市场化, 使其具有竞争性。
如:己承担重要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 应明确地转变为政府部门; 对于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单位, 可以由国家财政拨款进行养护, 限定其不得进行营利活动, 或者进行股份制改造:
公益性较弱的事业单位, 应将其推向市场。
圆( 3)关于事业单位结构调整方面。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范恒山认为中国事业分类单位的改革应该大力调整事业单位结构。
总的调整思路是:
其一, 能够撤销的,在做好相关善后工作的基础上坚决撤销。
其二, 承担着政府职能且不宜撤销的, 应明确转变为政府部门。
其三, 把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减少到最必要的限度, 通过合并、重组进行整合。
其四, 有市场前途的事业单位可通过招标拍卖的方式, 让渡给其他投资者。
③( 4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方面。
中央编办的张雅林博士提出, 根据目前事业单位在我国政治、 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功能, 在机构编制上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种类型:行政执行类、 社会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
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承担不同性质的任务,实施不同的改革思路, 并具有不同的经费供给渠道, 以及财务、 人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④( 5)关于事业单位六种主体模式。
景朝阳博士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法律对策》 中从法律角度对事业单位进行了分类, 共分为六种主体模式:
一是享有公共管理权力的法人; 二是承担社会性职能的非营利财团法人; 三是承担社会性职能的非营利社团法人; 四是非营利性企业; 五是由非国有社会力量举办的提供某种社会服务的民①《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0 0 8 年3月 11日.②李曙光.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阴. 中国改革, 2004 ( 06).③范恒山.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调整思路【E B /0L 】
. 人民网h n p :
//th eo Ⅸp eo p Ie. com . cn /G B /4 10 38 /39 519 9 4 . h tm l④张雅林. 公益服务的体制创新【M 】
.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
15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办非企业单位; 六是商事主体性质的企业法人。
①以上官员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事业单位分类进行了探讨, 为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了众多有价值、 有意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方案。
但是事业单位改革各地情况各不相同可谓纷繁复杂, 因此改革任重而道远。1. 3事业单位改革的规范性文件随着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深入, 中央和地方制定了相关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范性文件。
19 9 6年,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按照“政事不分"的弊端, 确立了“政事分开” 的原则, 提出“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 按照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益性质对其进行了分类:
一是公益性、 福利性事业单位( 占7 0 9 6), 二是生产经营性或开发性事业单位( 占25%), 三是其他类事业单位( 含行政延伸性、 机关副属性事业单位)。
④但是这种分类尚未建立以职能为基础的事业单位分类框架。
20 0 1年, 中央编织机构委员会办公室专门组织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分类管理调研组", 设计出新的分类体系:
一类是承担政府行政行为或为政府行政性行为提供保障事...
篇二: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
容提要继国有企业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之后, 事业单位改革作为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起了 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我们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现状的研究,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探索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路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尽管二十年来的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 一定成效, 但是传统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的弊端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严重束缚了 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对近年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分析, 立足通化市事业单位现状, 我们认为,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按照职能标准对事业单位进行合理分类; 二是明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三是按照不同的事业单位类别有针对性的确定和实施改革方法;四是制定完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 分配制度、 未聘人员安置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配套措施。
目
录
引
言 .......................................................................................................................... 1 一、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必要性分析 .............................................................................. 4 (一)
事业单位的概述............................................................................................... 4 (二)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历程................................................................................... 7 (三)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的问题............................................................................... 8 (四)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势在必行......................................................................... 10 (五)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理论的提出及发展..........................................................11 二、 事业单位的分类方法及试点综述 ........................................................................ 14 (一)
我国当前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4 (二)
事业单位合理分类的原则和标准................................................................. 18 (三)
各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初步尝试............................................................. 20 三、 通化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策略分析 .................................................................... 25 (一)
通化市事业单位改革概况............................................................................. 25 (二)
通化市事业单位系统分类方法..................................................................... 28 (三)
通化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设想..................................................................... 31 四、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 38 (一)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38 (二)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40 (三)
制定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关配套措施................................................. 42 结
论 ........................................................................................................................ 49 参考文献 ........................................................................................................................ 50 后
记 ........................................................................................................................ 53 中文摘要 .........................................................................................................................54 英文摘要.........................................................................................................................56
引
言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机构组织类别, 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 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组成部分, 也是各类人才资源的重要聚集地。
目前, 我国有各类事业单位近 130 万个, 正式职工 2913 万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908. 4 万人, 专业技术人员占事业单位正式职工总数的 65. 5%, 占全国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8. 8%。1 作为第二大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是我国教育、 科研、 文化、 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力量, 担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然而,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框架下建立起来的, 存在着性质模糊、 量多面广、 职能混杂、 责任边界不清、 分布不均衡和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逐渐暴露出的问题, 严重束缚了自身的发展, 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根据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为了 解决事业单位的弊端, 国家逐步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 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和人事制度等, 并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 积累了 丰富的改革经验。但是, 相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而言, 事业单位改革还相对滞后, 不能满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事业单位改革的滞后性制约了 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严重缺失, 缺少健全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财政负担沉重等等一系列问题。
一些事业单位职能混乱、 政事不分、 事企不分等现象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这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传统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的弊端和改革中的各种问题渐渐暴露出来, 政府与学
1 《稳步推进中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 《中 国 人 事 报 》, 2007-10-19。
1
术界开始重新审视我国的事业单位,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的事业单位改革模式, 提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结合事业单位的性质及生存环境、 发展状况对其重新界定, 根据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 并按照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办法进行改革管理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论点。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范恒山建议, 应从总体上收缩事业单位的规模。
在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 甄别的基础上, 能够撤消的要坚决撤消, 其他的应视具体情况转为政府部门、 企业或市场中介机构, 应把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减少到最低必要的程度。
同时, 应在事业单位中建立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 竞争性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1李曙光认为,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总方针应该是在明确政府、 企业、 公共服务机构定位和对现有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推进事业单位市场化, 使其具有竞争性。
如:
已承担重要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 应明确地转变为政府部门; 对于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单位, 可以由国家财政拨款进行养护, 限定其不得进行营利活动, 或者进行股份制改造; 公益性较弱的事业单位, 应将其推向市场。2 2002 年, 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 规划的建议》 中提出:“继续推进政企分开、 政资分开、 政事分开、 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世界银行课题组针对中国事业单位的研究报告中也明确指出, 中国的事业单位应该分类规范。
2006 年, 中央编办《关于事业单位的分类及相关改革的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 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了 初步的思路, 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 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 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 并选择浙江、 山西和重庆三省市作为试点地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已成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和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对事业单位进行合理分类, 并根据类别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进行有效改革成为当前人事工作者和学界同仁积极探索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1范恒山: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调整思路》, 《宁波市北伦区政府公告》, 2004(09)。
2李曙光: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 《中国改革》, 2004(06)。
2
通化市是地处边陲的一个老工业城市, 既有其政治、 经济上的特定地位, 同时对吉林省事业单位改革全局具有一般的代表意义。
在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即将全面推行的背景下, 本文立足通化市事业单位现状, 力图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改革所处的背景环境、 承担的任务、 可行措施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各方面的分析, 探索通化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可行路径, 并进一步提出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旨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的事业单位布局,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也为正处于探索中的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快速发展。
3
一、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必要性分析
(一)
事业单位的概述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法人组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整个社会组织基本由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和企业共同构成。
事业单位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形态之一, 具有与行政单位和企业不同的性质、 目标、 地位、 功能和运做形式。
在国外, 类似于事业单位的机构, 称为“非政府组织” (NGO), 或 “非营利机构” (NPO)。而我国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定义和外延并不规范, 也没有清晰的界定其公益目 标及社会职能, 究竟如何定义“事业单位”, 众说纷纭。
1、 事业单位的涵义 认清事业单位的涵义和特点对于合理划分事业单位范围, 界定事业单位职能,明确事业单位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基本定位, 实现政事分开, 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绝大多数都是政府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投资设立的, 是计划经济的产物。1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事业单位” 已经做为社会组织而存在,《宪法》 和《民法通则》 都明确的将其划归为社会组织。
上世纪 60 年代,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定义和规范事业单位的文件草案, 如:
1963 年国家编制委员会《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 (草案) 中对事业单位的定义是:
“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 促进社会福利, 满足人民文化、 教育、 卫生等需要, 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
国家编制委员会于 1965 年制定的《关于划分国家机关、 事业、 企业编制界限的意见》 (草案) 则定义为:
“凡是直接从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文化生活等服务活动, 产生的价值不能用货币表现, 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单位, 列为国家事业单位编制”。
这些文件并没有正式颁发, 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缺少专门的法律规定,
1李曙光: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 《中国改革》, 2004(6) 。
4
人们基本以此为依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 社会公益事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并蓬勃发展起来。
事业单位的范围不断扩大, 涉及领域日趋广泛, 举办主体日趋多元化, 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界线也逐渐模糊。
上个世纪 90 年代, 国家开始对事业单位进行法律意义上的严格定义与规范, 旨在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监督。
1998 年国务院发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004 年修订), 明确规定:
“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 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 科技、 文化、 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1这是首个专门规范事业单位的行政法规。
此外, 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第 10 条规定: “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不以营利为目 的的教育机构、 科学研究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 社会公共文化机构、 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2以“公益性” 为核心,从职能上对事业单位进行了划分。
许多学者也针对“事业单位” 这个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争议性概念提出了 各自的观点。
如:
中编办四司副司长张雅林认为它是“依法成立的,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的服务组织。”3成思危教授则认为:“事业单位是国家兴办并由国家管理的按照国家计划运行的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非生产活动, 人员列入国家编制需要国家财政供养的单位。”4等等。
2、 事业单位的特征 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 企业和其他组织相比, 具有自身的特征。
主要体现在:
第一, 从机构性质上, 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 ...
篇三: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
17 年第 6 期·总第 276 期【社会关注】事业单位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张 冰(哈尔滨商业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 要] 从事业单位编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重要问题出发,探索事业单位取消编制以后的影响,在分析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关键词]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编制管理[中图分类号] D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3283(2017)06 -0145 -02[作者简介]张冰(1992 - ),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理论与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已逐渐成为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活动的主要载体,其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各省市不断探索事业单位编制改革,不断改进编制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事业单位的相关概念(一)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我国国家机关操办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事业单位在我国独具特色,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演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事业单位自身也在持续变化。(二)事业单位编制事业单位编制受国家机关的领导,不进行相关经济核算,不直接参与社会物质生产和商品流通,相关单位的全部经费主要由国家预算分发。狭义的事业单位编制是指整个事业单位的人数总定额,以及各类相关人员在整个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广义的事业单位编制是指事业单位各种相关职能的范围。二、事业单位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现状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行政管理处于“龙头”地位。在目前体制下,事业单位编制受到严格限制,只能引进核心人才。(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方面缺少统筹协调。很多机构部门性质相同,工作内容相似,既没有合并又不互相合作,逐渐演变成各自为营的状态,人数越来越膨胀;二是结构配置不当,管理负担过重,大城市聚集了过多的事业单位,不利于地方事业单位发展;三是事业单位中人员比例严重失衡,人员臃肿,组织人员配置极其不当。人员素质提升缓慢,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很不合理;四是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法律条文体系仍需要完善。我国目前还没有《事业单位编制法》,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上、法律与权利义务上没有对应的法律约束,导致在申报和审批过程中形成了无法可依的情况。从上述情况来看,目前事业单位编制结构已经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应是未来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三、事业单位改革后的影响及存在问题(一)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的影响取消事业单位编制是对事业单位改革的一种创新,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直接利益,会对事业单位管理产生多方面影响。取消编制能够提升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体制,促进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对人员的管理模式由定向限制名额向财政控制模式转变,走科学管理的路子;促进单位用人机制更加自主、灵活,促进事业单位引进、输出人才与自身的发展相适应;推动事业单位从“固定用人”模式转变为“合同用人”模式,同时从“身份管理”模式转变为“岗位管理”模式。取消编制是目前事业单位变革的重中之重,破除了身份地位障碍,在统一开放的平台展现自身才能,易于找到合适的岗位,增添内生动力,促进未来的事业发展。(二)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存在的问题多年来,群众一贯认为编制是“铁饭碗”,没有编制的工作就是临时工,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很多人对取消编制存在抵触心理,深怕影响自身利益,导致编制取消工作落实困难。另一方面,没有事业单位编制,会导致政府5 4 12017 年第 6 期·总第 276 期部门的约束力下降,部分单位工作内容和流畅缺少监管,在人员聘用过程中,由于制度并不完善,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岗位出现“世袭制”现象。受到旧体制的限制,解聘在编人员程序非常复杂,易使产生内部矛盾,导致“新人”缺乏安全感,主观上认为自己在单位享受的福利待遇与原在编人员不同,给单位带来了很大不稳定因素。四、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后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第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积极响应,树立正确思想,增加对编制改革工作的紧迫感。认识到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工作是服务改革开放大局,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惠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应深刻领会改革内涵,疏导单位人员抵制情绪,顺利推进编制取消工作。第二,改革后,应合理设置岗位,编办要严格审查,科学引导,聘任过程要做到严肃认真,促进岗位设定的标准化管理。第三,改革后要设立科学合理的工资结构,合理调整收入水平,科学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建立聘任考核制,加快人才流动效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疾病问题,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后顾之忧。[参考文献][1]么瀚捷. 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改革研究[D]. 东北大学,2005.[2]郭潇雅. 编制改革利弊谈[J]. 中国医院院长,2016(6):40 -43.[3]薛惠芳. 浅谈编制改革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人才,2016(2):16 -18.[4]白海琦. 我国政府编制管理现状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6):76 -77.[5]毛小北. 取消编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创新之举[N]. 中国产经新闻 2016 -08 -17.[6]郭文婧. 取消编制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中继[N]. 企业家日报,2016 -02 -01.[7]黄蓉芳. 我国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湖南大学,2012.[8]苏剑一. 以积极心态应对事业编制改革[J]. 中国卫生人才,2016(9):8 -9.Abstract: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important problems,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anceled institu-tion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s,make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may solve these problems.Key words:institutions;cancellation;preparation;management(责任编辑:顾晓滨 蓝亮)(上接第 123 页)外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理论与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技能欠缺。此外,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缺少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2. 不端正的学习与科研态度。许多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学历而获得比本科生更大的就业优势,同时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攻读研究生的定位偏差使得这些学生读研期间普遍抱有“对付”心态,不会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科研工作上,这与国家投入大量教育资源培养研究生的目标背道而驰。此外,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奖学金数额较大,而学生间课程成绩差别较小,能够拉开评奖学金分数的主要靠科研成果,但奖学金制度对参评学生的科研成果层次要求较低,导致一些学生为得奖学金而投机,虽然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工作,但急功近利地盲目追求科研热点,只求数量而没有质量地堆砌论文,很难出真正的科研成果。3. 投入时间和精力有限。虽然近几年一些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将原本 2 年和 2. 5 年的研究生培养周期延长到 2. 5 年和 3 年,但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导致攻读研究生期间不是在准备就业就是提前就业。一部分学生从考上研究生后就开始兼职工作,导致其正常研究生课程都无法保证时间,甚至一些学生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二年即提前就业,没有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专业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由于学生就业和考博与学业成绩和科研水平基本无关,学生也不会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和提高专业论文和毕业论文质量,只要查重、盲审和答辩环节能够顺利通过即可。(责任编辑:顾晓滨)6 4 1
推荐访问: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 事业单位 改革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