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10篇

时间:2022-11-15 12:00:11 浏览量:

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10篇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36行业纵横为进一步规范资源税征收管理,国家税务总局研究制定的《资源税征收管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公告近日发布,自2018年7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10篇,供大家参考。

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10篇

篇一: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行业纵横为进一步规范资源税征收管理,国家税务总局研究制定的《资源税征收管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公告近日发布,自 2018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规程》明确规定,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资源税应税产品,应当依法向开采地或者生产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资源税。《规程》明确了资源税征收中视同销售的范围、运费扣减的条件、代扣代缴的原则、应税产品计税价格确定方法以及规范申报等事项。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规程》的制定主要遵循了三条原则:一是巩固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成果。二是深入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纳税服务。三是增强底线意识,防范资源税纳税和征税风险。《规程》明确了自采自用原矿或精矿计税价格的确定方法。除可依据《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外,新增了按价值构成进行价格确认的方法,即按后续加工非应税产品销售价格,减去后续加工环节成本利润后确定。同时《规程》新增了“按其他合理方法确定”的兜底条款。《规程》明确了运杂费和外购矿的扣减范围及凭据。为公平税负,避免重复征税,使资源税计税依据回归到资源本身的价值上来,《规程》规定对包含在销售收入中的运杂费用或外购矿购进金额进行扣减。同时强调,如扣减的运杂费用明显偏高且无正当理由,主管税务机关可以合理调整计税价格。《规程》规范了资源税减免政策落实方式。明确规定油气田企业直接以其填报的纳税申报表及附表作为资源税减免备案资料即可;其他纳税人按照规定进行资源税减免资料的备案。此外,为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要求,《规程》明确规定,在 2018 年 10 月底前将资源税优惠资料由报送税务机关改为纳税人留存备查,以进一步减轻纳税人报送资料的负担。《规程》规范了资源税代扣代缴。明确规定,“对已纳入开采地正常税务管理或者在销售矿产品时开具增值税发票的纳税人,不再采用代扣代缴的征管方式”。同时,为了规范代扣代缴,《规程》还明确规定“资源税代扣代缴的适用范围应限定在除原油、天然气、煤炭以外的,税源小、零散、不定期开采等难以在采矿地申报缴纳资源税的矿产品”。《规程》完善了部门协作和风险防控措施。强调税务机关要主动与矿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加强资源税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规程》自 2018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煤炭资源税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5 年第 51 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定收购未税矿产品的个体户为资源税扣缴义务人的批复》(国税函〔2000〕733 号)同时废止。《资源税征收管理规程》7 月 1 日起实施优化纳税服务

  防范涉税风险

  避免重复征税基地,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地理国情遥感综合监测技术、地理国情统计与分析技术、典型地理区域和重大工程建设与国情响应分析等地理国情监测领域的相关研究、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三方将共同努力,把“中原中心”建设成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研究领域集学术研究与交流、技术开发与服务、科技成果应用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区域性重要基地。“中原中心”将充分利用省政府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地理国情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创新发展。共同申报或承担国家及河南4 月 3 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就共同组建“地理国情监测中原中心”(以下简称“中原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在当天举行的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座谈会上,本着“优势互补、协调创新、服务中原”的原则,上述三方约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地理国情监测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推进地理国情监测科技进步与成果应用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地理国情监测。据介绍,“中原中心”将以郑州为文 l 赵力文河南将建地理国情监测研究新平台省有关地理国情监测研究领域的重大项目。同时,三方将共建创新平台,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围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三方共建国家级或省部级创新平台,加强人才交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等。当天,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还分别与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易智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文 l 本刊编辑部

篇二: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江地税》

  目

 录 匡庐税语 构建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陈颂东 重要信息 全省地税服务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吕

  莙 王爱红 陈颂东 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殷美根对地税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林国朝 省局余木来巡视员 深入我市督查指导保企业促就业工作

  市局办 省局胡平组长深入我市开展“下农村, 送清风”活动

 邓

 兵 马艳芳

  工作动态 总结经验 巩固成果 扎实推进

  ——市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效能建设工作

  林国朝 市人大财经委经济运行情况调研座谈会在我局召开

 林国朝 全市地税系统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在长春税务学院举办

 黄晓敏

 林国朝 心系企业谋发展 诚信走访显风格 ——市局领导分赴重点企业走访调研

  市局办 省局培训中心冷福斌主任深入我市调研指导

 曹瑞霞 丰纪文 黄

 燕 全市地税系统信息化设备巡检工作顺利结束

 熊思武 瑞昌地税动态监控建筑业税收

  柯尊彪

 李小兰 多措并举 高效控管 ——九江县地税局资源税征管成效显著

 梁启平 调研园地 对基层地税机关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思考

 柯冬梅 征纳之间 畲乡 情缘

 黄

 伟

 何深宝 推行“五制” 构建和谐稽查

 柯尊彪

 李小兰 效能建设

 九江县地税局抓绩效 促提升

  朱遵志

  江

 波

  修水地税查“三员 ” 履职守廉促效能提升

  朱祈成

 占

 伟 阳光下的较量——都昌地税开展共推公选分局副职活动

  方常兴 学习实践活动 深化整改求实效

 破解难题促发展

 ——市局“三个明确” 深入推进整改落实工作

 林国朝 市局开展党员 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胡颖勤 风景线 税官文苑 苏子·赤壁

 甘国良 三溪大峡谷看瀑布

  刘 春 税海短讯 “武宁地税开展党员 奉献日 活动”

 等五则 2009 年 7 月 大事记 封面:

 封底:

 匡庐税语 构建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陈颂东 翻开岁月 履历, 漫溯征程辛劳, 效能建设的音符伴随着 2009 年九江地税人应对危机、 奋起赶超的足迹。

 开门广纳良谏, 诚心履诺整改, 提质提速提效, 如春风化雨, 警醒拖沓者奋起, 催动旧机制鼎新, 营造出“真心换真情、 行风树形象、 诚信塑品牌” 的浓厚氛围。

 在赢得党政部门满意、 纳税人满意、 群众满意的“满园春色” 之时, 更须谨记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既非一日 之功,更不可满足懈怠。

 思为政之要, 效能之识不可减。

 为政之要在于为民, 地税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部门, 言行举止代表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 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把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作为纳税服务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把纳税人的呼声

 作为第一信号, 把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作为第一选择, 把纳税人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 冲破束缚思想观念的桎梏, 打破陈旧的条条框框, 以认识的大提高, 观念的大转变、 思想的大解放, 引 领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

 务民生所需, 效能之举不可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地税机关效能建设要时刻情系民生, 时刻关注纳税人的服务需求, 急纳税人之所急,想纳税人之所想, 解纳税人之所忧。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察民情、 听民声、 集民智, 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 提高行政效能,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强化效能监督考核, 自 觉做到“不让事情在我手里延误、 不让工作在我手里中断、 不让差错在我手里发生、 不让纳税人在我这里不满意、 不让地税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努力构建征纳团结互助、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谋长效之制, 效能之步不可止。

 发展未有穷尽, 效能永不言止。

 效能建设,源于内心, 始于使命, 成于技能, 贵于坚持。“滴水穿石, 日 积月 累”,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

 效能建设也是如此, 往往是旧的问题、 矛盾解决了 , 新的问题、 矛盾又产生了 , 这就要求我们坚决克服厌烦、 应付思想, 破除“一阵风”、“湿地皮” 的窠臼, 居安不忘思危, 荣誉不忘不足, 成绩不忘问题, 时时警醒, 持之以恒。

 征询意见建议做到畅通渠道, 真心诚意, 视民意高于天; 整改问题做到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构建提升机关行政效能的长效机制。

 “举大事, 动众情, 必协众心而后济。

 ”

 机关行政效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大局, 地税人当以振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已任, 举众人之力, 集众人之智。

 力求在发挥职能上有新举措, 在服务水平上有新提高, 在工作作风上有新改进, 努力践行以党风带政风, 以政风促行风, 以行风树形象。

 诚如斯, 效能建设之树, 定会枝繁叶茂, 茁壮成长, 志成参天, 助推动九江地税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重要信息 全省地税服务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 开

  吕 莙 王爱红 陈颂东

  七月 的湖口 , 流金溢彩, 鲜花盛开。

 7月 8日 , 由省局、 省地方税务研究会

 共同组织召开的全省地税服务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我市湖口 县召开。省局副局长曾光明亲临会议并讲话, 省地方税务研究会会长肖 鉴洲, 副会长吴畏、欧阳初祥出席会议。

 九江市委常委、 湖口 县委书记汪泽宇看望与会代表。

 会议之前, 省局局长邓保生在湖口 县地税局呈送的《 “五心五实” 服务, 助推企业发展》 的经验交流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

 “湖口 县地税局的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真正体现了 为企业、 为经济发展出实招、 求实效, 这样的县局越多越好。

 ”

  会议总结了 前阶段全系统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服务企业发展工作, 交流了经验, 研究部署了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系统服务企业保增长促发展工作任务。

 曾光明副局长指出, 这次会议是我省地税部门进一步落实“三保一弘扬”总要求的重要会议, 是对地税部门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前阶段成效的一次检验和总结。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全省各级地税部门要继续充分认识“保增长就是保企业”的重要意义,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 省政府的要求上来, 与省委、省政府和省局的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 继续落实“保企业、 保增长”的各项措施和任务; 要继续加强跟踪管理、 实施跟踪服务, 以“真心、 真情、 真爱”帮助企业共克时艰。

 各级地方税务研究会要进一步加强调研, 不断探索服务企业发展的新经验、 新方法、 新路子, 推动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省地方税务研究会会长肖 鉴洲强调, 各地地方税务研究会要围绕全省地税工作大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不断提高科调研水平, 努力为各级地税部门服务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会上, 市局局长王显和、 湖口 县常务副县长分别致欢迎词, 介绍了 九江地税服务企业发展的做法以及湖口 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湖口 县地税局作了经验交流中心发言, 上饶市局、 吉安市局、 宜春市局直属分局、 石城县局、 抚州市金巢经济开发区局等单位先后作经验介绍。

 会议期间, 与会代表还深入到湖口 金砂湾工业园区进行参观, 先后来到江西九江钢厂、 清华同方江新造船厂码头, 参观生产车间, 实地了 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真诚征询企业意见建议, 并远眺了 在建的龙达粘胶、 华东船业、 天赐高科、江铜集团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 。

 ( 作者单位:

 法规科 湖口 县局 市局办)

 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殷美根对地税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林国朝

 7月 14日 , 中共九江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殷美根在九江市局呈送的《关于今年上半年全市地税部门组织收入工作情况的汇报》 上作出重要批示:

 全市地税部门上半年征管有力, 挖潜有方, 清欠有效, 成绩显著, 特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敬意!

 望你们再接再厉, 再创佳绩, 再立新功。

 为此, 市局专门下发《通知》, 要求全市各级地税部门要把市领导的鼓励化作做好地税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锐意进取, 真抓实干, 务求以更新的眼光, 更宽的视野, 更实的作风, 不断创造新的工作业绩, 全力推进地税工作再上新台阶。

  《通知》 强调, 全市各级地税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 迅速把市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传达到每位干部职工, 深刻领会其精神内涵, 进一步凝聚合力, 激励斗志,切实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地税工作的紧迫感和进取心。

 引 导全体干部职工更加自 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力做好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三篇大文章,更加自 觉地创新服务方式, 拓展服务渠道, 多在主观上想办法, 多在措施上加力度, 多在落实上下功夫, 不断塑造地税队伍的新形象, 展示地税部门的新面貌,开创地税工作的新局面。

 《通知》 要求, 全市各级地税部门:

 一是要立足本职, 服务大局, 确保“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切实做到“三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的要求; 坚定不移地推进效能建设;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服务好重大项目 建设。

 二是更新观念, 转变作风, 不断深化纳税服务工作。

 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 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 的, 不断丰富服务内容、 创新服务手段、 完善服务机制,使纳税服务工作“始于纳税人需求、 终于纳税人满意”, 真正赢得党政部门满意、纳税人满意、 社会各界满意。

 三是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圆满完成好全年地税工作任务, 做到“五个进一步”:

 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 加强管理; 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 优化纳税服务; 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提高工作效能; 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提升素质能力; 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 再创新的业绩。( 作者单位:市局办)

 省局余木来巡视员 深入我市督查指导保企业促就业工作

 7月 21日 -23日 , 以省局余木来巡视员 为组长的省政府保企业促就业政策落实督导组深入九江督查指导保企业促就业政策落实工作。

 市局领导王显和、 段南星先后陪同督导。

 督导期间, 余木来巡视员 一行亲切看望一线地税干部职工, 对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认真贯彻落实保企业促就业政策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表示肯定。他指出, 今年以来,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保一弘扬”的总体要求和省委、 省政府安排部署, 保企业促就业是当前地税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级地税部门要本着对企业“多予少取”的原则, 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确保保企业促就业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各级地税部门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拓展服务渠道,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帮企业谋发展, 助返乡 人员 再就业, 更好的发挥地税职能作用。

 督导组先后听取了 市政府及市地税局、 市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 对九江市今年以来实施保企业促就业政策落实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随后, 余木来巡视员 一行先后深入到都昌县、 浔阳区组织召开由企业、 返乡 农民工、 失业人员 参加的座谈会, 听取当地党政及有关部门对落实政策情况的反映, 了 解各地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察看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台帐。督导组一行还进企业, 下车间, 访社区, 分别深入到九江针织集团、 都昌三兴纺织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及浔阳区甘棠街道等社区详细了 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下岗人员 再就业情况, 鼓励他们沉着应对, 化危为机, 加快发展。

  ( 市局办)

 省局胡平组长深入我市开展“下农村, 送清风”活动

 邓兵 马艳芳

 7月 28日 , 省局纪检组长胡平一行冒雨前往武宁县横路乡 上富村, 开展“下农村, 送清风”活动。

 此次活动遵照省纪委“三千纪检干部下农村, 群众贴心人送清风”的部署和要求进行。

 在当地地税干部陪同下, 胡平组长召开村民座谈会, 与乡 、 村干部和村民亲切座谈, 倾听村干部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反映, 了 解上富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村民比较关注的热点、 难点问题。

 胡平组长向村民赠送了 省局纪检组汇编的《“下农村, 送清风”强农惠农政策》 400余册, 宣传了 中央《关于2009

 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和各项惠农政策, 同时走访5户贫困户 , 代表省局向他们捐赠了 慰问金,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搞好生产。

 ( 作者单位:

 省局监察室 武宁县地税局)

  工作动态 总结经验 巩固成果 扎实推进

  ——市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效能建设工作

 林国朝

 7月 23日 , 全市地税系统效能建设工作专题会议( 视频)

 召开。

 市局党组书记、 局长王显和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局党组成员 、 纪检组长胡晓忠主持会议, 市局机关科室负责人在主会场, 各县( 市、 区)

 局局长、 分管领导及基层分...

篇三: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20 年第 3 期一尧河北省绿色税收体系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主要涉及环境保护税尧资源税以及耕地占用税等税种袁河北省绿色税收体系的税种与中央相同袁但一些税种在税率以及征税范围等方面有地方规定遥渊一冤消费税消费税属于中央税袁河北省的具体规定与设置和中央一致遥当前我国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较为广泛袁但未将能耗较高尧污染严重的产品完全囊括在征收范围中遥 2015 年袁我国将电池及涂料列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袁这是国家继成品油消费税上调之后袁对消费税征税范围的又一次野扩容冶遥 这同时也表明了节能减排与注重环保已经成为国家进一步考量税费调整的重要因素遥渊二冤资源税2016 年 7 月 1 日袁我国正式实施了水资源税试点袁河北省也成为我国第一个进行水资源税改革的省份袁河北省很好地调节了全省地下水超采袁引导纳税人节约用水遥 水资源税改革调高了高耗水企业和特种行业的税额标准袁倒逼企业改进技术袁提高用水的效率袁水资源消耗明显减少遥 2017 年尧2018 年河北省的非农用水量同比均呈下降趋势遥 2018 年河北省一次水用量 2236.88 万吨袁 比 2017 年降低了 680.95 万吨遥 至 2018 年年底袁全省 1.73 万户水资源税纳税人累计申报水资源税 40.71 亿元遥 而从总体来看袁河北省 2015要2017年资源税收入分别为 28.36 亿元尧30.20 亿元尧44.98 亿元袁占比分别为 1.4%尧1.51%尧2.04%遥渊三冤环境保护税自 2018 年年初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曳实施以来袁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积极宣传袁线上通过官方网站尧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为纳税人普及环境保护税的申报操作袁线下通过 12366 热线尧办税服务大厅等对环境保护税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袁对纳税人办税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袁实现了排污费到环境保护税的平移过渡遥此外袁通过野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冶袁与环保部门共同开展分类辅导工作袁举办环境保护税业务培训袁确保纳税人顺利完成申报遥在环保税收入方面袁第一季度过后袁河北省环保税申报税款 7.62 亿元袁共减免环保税税款 2.7 亿元袁实际应征 4.92 亿元袁与 2017 年排污费收入同比增长了 25%遥 在河北省各个行业中袁钢铁行业缴纳的环保税税额位居第一遥 环保税的开征为河北省带来了野一降两增三促进冶的环境收益袁即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降低袁环境保护投入以及税收优惠的力度增加袁同时对促进全省企业清洁生产尧集中处理尧循环利用效果显著遥渊四冤耕地占用税2018 年 6 月袁河北省出台了进一步加强耕地占用税的文件袁规定凡市区集中征收两税的单位和房地产交易量大的县渊市尧区冤局袁办税高峰期要增设临时窗口袁税务人员现场值班提供答疑遥 2018 年 12 月袁我国颁布了叶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曳袁 河北省耕地占用税的平均税额为 22.5 元/平方米袁在全国各个省份中处于中等水平遥河北省 2015要2017 年耕地占用税收入分别为 49.37 亿元尧67.24 亿元尧58.50 亿元袁占比分别为 2.55%尧3.77%尧2.66%遥渊五冤车船税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属于地方税袁2011 年我国颁布了叶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曳袁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的前提下袁车船税在全国各省的实施细则存在差异遥 2012 年 1 月 1 日起袁河北省正式施行了叶河北省车船税实施办法曳遥 2007 年施行的叶河北省车船税实施办法曳同时废止遥 2015要2017 年河北省车船税收入为 31.95 亿元尧36.12 亿元尧41.86 亿元袁占河北省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65%尧1.8%尧1.9%遥 车辆购置税属于中央税袁河北省的各项规定与中央保持一致遥完善河北省绿色税收体系的探讨程小博 魏佳乐 张佳音摘要院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袁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袁但同时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袁资源正在逐渐枯竭袁而污染却得不到控制遥 如何改善日渐严峻的环境问题袁进而理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袁便成为当下我国政府进行改革的焦点问题遥 党的十九大也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遥 河北省作为自然资源丰富尧工业企业众多尧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省份急需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袁改善生态环境遥 文章通过分析河北省消费税尧资源税尧环境保护税尧耕地占用税以及车辆购置税与车船税等绿色税种袁找到河北省绿色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袁最终从调整税率设计尧扩大征税范围尧完善与梳理绿色税收优惠政策尧完善绿色税收管理体系尧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遥关键词院河北省曰绿色税收体系曰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院F812.42 文献标识码院A基金项目院2019 年度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遥作者单位院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经 济 纵 横52

 圆园20 年第 3 期二尧河北省绿色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渊一冤部分税种的税制设计不合理1.消费税遥征税范围较小袁税率偏低遥我国消费税下设 15个税目袁其中与自然资源及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包括对木质一次性筷子尧实木地板尧成品油等的征税遥除此以外的税目大多属于奢侈品或限制型消费品遥 河北省高校众多袁外卖行业发展迅速袁塑料一次性餐具早已泛滥袁但是消费税却未将其纳入征税范围袁未能起到限制消费的作用遥其次袁消费税税率偏低袁未能起到限制消费的作用遥例如袁我国成品油的消费税税率为 1.2%~1.52%不等袁 这远远低于欧盟的成品油平均税金 4.48 元/升遥由于河北省的规定与设置和中央一致袁所以在此方面也存在问题遥2.资源税遥 河北省对一些自然资源并未上报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并进行征税遥 例如袁2016 年起袁我国开始进行资源税扩围改革袁中央授权地方政府对森林尧草场尧滩涂等自然资源袁 凡具备征税条件的可上报国务院批准后征收资源税袁同时一些资源税实施细则也由地方自主制定遥但河北省并没有对境内的森林尧草场尧滩涂等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统计与管理以使得其具备征税条件袁这在客观上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随意占用遥3.耕地占用税税率偏低遥 我国的耕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袁各省份每平方米 5~50 元不等袁同时人均耕地低于 0.5 亩的地区袁地方可适当提高适用税额袁但不超过叶税法曳规定税额的 50%遥河北省各地区耕地占用税的适用税额是依据各县渊市尧区冤人均耕地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的遥耕地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袁本身税率设计就偏低袁对小规模纳税人还实行 50%范围内的减税遥较低的耕地占用税税负使得河北省占用尧滥用耕地现象频发遥4.环境保护税征税范围较窄遥 当下我国环境保护税刚刚开征袁征税范围包括大气污染物尧水污染物尧固体废物污染尧噪声污染遥但是袁二氧化碳作为日常污染物袁与环境保护关系极为密切袁却未被纳入环境保护税的征税范围袁这显然不尽合理遥我国 2015 年建立了挥发性有机物收费试点袁后因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停止了试点袁由于对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计算与监测方法还不健全袁所以未将其纳入环境保护税的征税范围遥5.车船税和车辆购置税税制设计不合理遥 首先袁为了简化征管袁车辆购置税的税率统一设置为 10%袁未对不同排放量的汽车设置区别税率袁没有对设置环保装置的车辆制定优惠税率袁不利于低耗能型环保车辆的推广曰其次袁我国目前车船税的计税依据为气缸容量袁但是气缸容量不等于污染排放量袁汽车尾气排放量最终还取决于燃油的使用效率以及是否安装了环保装置袁因此袁车船税的计税依据并不合理遥渊二冤绿色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全面河北省在进行水资源费改税的税收优惠设计时袁主要对免征水资源税的情形作出规定袁但却几乎没有涉及减税的项目遥 现行的优惠政策没有从更新节水设备等角度给予优惠袁只针对取水用途和一些特殊情况遥 这样不利于企业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袁同时还将提高当地企业的负担袁进而使得改革阻力剧增遥渊三冤绿色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1.税务机关面临较大的执法风险遥 顶层设计的不完备会使中基层机关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执法风险袁这会在相当程度上减弱税收政策原本的效果遥 例如袁在实际工作中税务机关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复审袁但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袁即便税务机关发现该企业不符合优惠资格也没有权力终止袁这便会导致税务部门的执法风险升高遥2.税收优惠政策缺乏梳理与整合遥 河北省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进行专门梳理与整合袁导致当下税收政策较为松散袁缺乏归类袁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很难遥 纳税人在日常工作中对环保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加以利用遥 另外袁从绿色税收优惠的具体规定来看袁涉及的税种较多袁却没有进行统一的整理袁有些优惠政策的立法层级也较低袁 这些不足会使税务机关在征收与使用中存在随意性袁进而使相关收入无法满足环保支出的资金需要袁同时对与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也无法完全体现出来遥 综合来看袁河北省乃至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的建设进程是落后于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的袁这便限制了绿色税收对环境的积极作用遥3.绿色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遥 实际工作中绿色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袁纳税人并不了解现行的绿色税收政策袁这就导致制定的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袁也就无从发挥作用遥 税收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也相当于收过头税袁所以这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遥三尧完善河北省绿色税收体系的建议渊一冤完善税制设计1.继续进行消费税扩围袁提高部分应税消费品税率遥 消费税征税范围要随着消费形式以及消费品种类的增加而相应扩大袁要将塑料及纸质一次性餐具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袁达到限制消费的目的遥 同时袁应提升一次性木筷尧成品油的消费税税率遥 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袁消费税改革并非河北省可以主导袁但河北省应根据本省实际问题袁积极研究新制度并向国家税务总局建言献策袁积极参与到消费税改革的实际工作中遥2.继续进行资源税扩围改革袁进一步细化资源税实施细经 济 纵 横53

 圆园20 年第 3 期则袁并将耕地作为扩围对象袁征收资源税遥 首先袁耕地实际上是一种土地资源袁将耕地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中袁使耕地占用税与资源税整合起来袁统一按资源税进行征税袁使税制结构更加简单遥 同时袁适度提升河北省各地区的耕地占用税税率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耕地滥用现象遥3.对于耕地占用税河北省也应当继续加强征管袁适当提高适用税额遥 虽然河北省当下提升了雄安新区托管的雄县尧容城县尧安新县和廊坊市所辖三河市尧香河县尧大厂回族自治县的适用税额袁但可以看到袁大多城区的适用税额为每平方米 30~35 元袁县域为每平方米 20~25 元袁还有提高的空间袁想要立竿见影必用重典遥4.积极调研尧建言献策袁推进二氧化碳尧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税范围的进程遥 在对二氧化碳征税的开始阶段袁考虑到碳排放企业的接受度袁可以先设计相对低的税率袁同时要尽快研发出对挥发性有机物尧二氧化碳排放量计量和监测的技术手段袁提升税款征收效率遥5.在税率设计尧计税依据设置两个方面逐步完善车辆购置税以及车船税遥 将车船税的计税依据改为排放量和耗油量袁同时实施车辆购置税差别税率袁按排量的大小制定差别税率袁以此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车型遥渊二冤丰富税收优惠政策内容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税的优惠内容较为单一袁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特定取水用途的纳税人袁对其实行免税或不征税的政策遥 要丰富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袁可以借鉴我国企业所得税中的野三免三减半冶的优惠方式袁可以对应税企业更新取水设备尧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袁采取一定时期内给予减税优惠的政策曰同时对采取创新节水措施尧增加取水途径的企业袁应当给予税额减免优惠遥渊三冤梳理河北省绿色税收优惠政策袁完善绿色税收管理体系一方面要进行绿色税收优惠政策的梳理与归类袁将河北省所有的绿色税收优惠政策按税种或业务进行归类袁形成交叉的体系袁整理成册或做成电子读物供纳税人查阅遥 在野金税三期冶软件中也可加入绿色税收政策适用的板块袁将绿色税收优惠政策以软件逻辑的形式嵌入平台中袁以实现对河北省绿色税收政策的梳理袁并能将其串联起来袁共同发挥效力袁从而提高政策效率遥 或者可以在纳税人勾选税收优惠时袁将绿色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加粗并进行一些介绍以及相关政策的跳转袁这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袁还同时进行宣传遥渊四冤完善环保联动机制袁提升全民参与意识对于生态的保护不仅仅是河北省政府与各部门的责任袁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企业尧所有公民一道努力遥 税务机关应把绿色税收的理念播撒在民众中袁让群众明白绿色税收的目的是为所有人民打造一个健康尧环保的生活环境袁这样才能使民众由衷地拥护绿色税收的理念曰对税务部门来说袁在进行绿色税收政策宣传过程中袁只对具体的规定进行宣讲是不够的袁如果能对出台的背景尧目的尧对社会的意义进行解读袁势必会让民众更易理解袁从而使绿色税收更好地发挥其调节作用曰还应当敦促省内大型企业对其集团缴纳环保税的情况进行统计袁深入进行投入资源的评估袁提高环保设备的占比袁从而降低污染排放量曰还可以与税务部门合作共同建设相关的信息平台袁从而加强税务管理遥参考文献院[1]白彦锋袁唐盟袁郭焦锋.绿色税收体系下的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再思考[J].税务研究袁2018渊11冤院11-14.[2]丁芸.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设想[J].税务研究袁2007渊07冤院17-19.[3]郭少华.基于生态环境视角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研究[J].财政监督袁2016渊18冤院77-80.[4]李佳.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J].人民论坛袁2016渊05冤院97-99.[5]吕敏袁齐晓安.我国绿色税收体系改革之我见[J].税务与经济袁2015渊01冤院99-105.[6]徐会超袁张晓杰.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探讨[J].税务研究袁2018渊09冤院101-104.[7]谢红阳.关于绿色税收之机动车辆税收建设的探索[J].经贸实践袁2018渊10冤院134-135.[8]杨磊.全面构建绿色税收体系的探讨[J].税务研究袁2018渊06冤院122-123.[9]周波袁范丛昕.资源税改革相关问题探讨[J].税务研究袁2019渊07冤院23-27.[1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课题组袁傅志华袁程瑜袁许文袁等.在积极推进碳交易的同时择机开征碳税[J].财政研究袁2018渊04冤院2-19.[11]中国人民银行甘孜州中心支行课题组袁杨庆环袁周炜.对完善我国后野营改增冶时代绿色税收制度的思考[J].西南金融袁2018渊02冤院56-62.[12]周凌飞.基于环境保护税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研究[D].上海院上海海关学院袁2018.[13]张丽丽袁黄泽恒袁刘志翔袁等.我国绿色税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现代企业袁2018渊08冤院51-52.经 济 纵 横54

篇四: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钤税语】

 三月 , 在季节里感悟人生

  沏一壶青茶, 在三月斜阳满地的院落, 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静静地聆听落花穿过枝叶的叹息。

 流光辗转, 岁月有痕。

 “南园桃李花落尽, 春风寂寞摇空枝” 。还来不及领略春的风韵, 却再一次与之擦肩而过。

 韶华易逝, 光阴不逮。

 我们匆匆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熙来攘往, 有谁真正去留意路过的风景? 历经坎坷, 苦心劳形, 得到的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 失去的是否又真是无足轻重、 毫不在意的呢?

 古人曾告诫我们: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成败荣辱, 转眼便被岁月风干成过眼烟云; 功名利禄, 也不过是装点人生风景的海市蜃楼。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

 得失之间, 应淡然面对。

 得之坦然, 失之泰然。

 得不忘乎所以, 失不耿耿于怀。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心境开阔, 洒脱, 自然少了世俗的烦恼。

 其实, 人生得失也不过在一念之隔, 佛经说:

 得就是失, 失就是得。

 所以颜回居陋巷, 一箪食, 一瓢饮, 也能得意其中; 秦王兼并六国, 一统天下, 也会失意其中。人生也总是在得失之间一路走来,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

 有所得必有所失, 有所失也必有所得。

 失去太阳, 可以看到满天繁星; 失去春绿, 可以得到秋天累累硕果; 失去青春, 我们换来了成熟稳重。

 只是“如果因失去太阳而哭泣, 那也将失去群星”

 只有睿智地认识得与失, 才能在得失之间找到情感的平衡, 才不会在人生旅途中因形形色色的诱惑而迷失了方向。

 当垂垂老矣, 回首沧桑时, 也便无怨无悔。

 就让三月的春风涤荡我们的灵魂, 让春雨洗涤我们的心灵。

 当芳菲殆尽, 繁华落幕时, 也不会感伤。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荫子满枝” , 得失之间, 其实大自然已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工作动态】

 省局副巡视员 李剑涛一行深入

 新余地税调研 赖萍宜

 毛

 平

  3月6日, 省局副巡视员李剑涛一行深入新余地税调研应用房地产估价技术评估存量房交易申报计税价格工作。

 在观看了 新余地税应用房地产估价技术评估存量房交易申报计税价格试点工作纪录片和听取了 该局的汇报后, 李剑涛副巡视员充分肯定了该局的试点工作成绩, 他指出, 自2009年9月省局和省财政厅选择在新余市开展房地产模拟评税及应用评税技术核定房地产交易环节计税价格试点工作以来, 新余市地税局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截止2012年2月29日, 市城区共发生住宅交易959起, 纳税人申报价格低于评估价格的840起, 最后进入争议程序的仅10起, 争议率为1. 19%, 共缴地方税款1046. 07万元, 按评估值审核后增收地方税款203. 82万元, 增加税款占应纳税款的19. 48%, 占申报税款的24. 18%。

 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积累了珍贵的经验。

 试点工作思路清晰, 方向明确。

 在对市情、 税情进行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及时形成了“总体设计, 分步实施, 因地制宜, 创新特色” 的工作思路。试点工作协调有方, 通力协作。

 争取到了国家税务总局、 省财政厅、 省局和新余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得到了新余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 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 得到了外部软件公司、 中介评估公司、 房地产等部门专家组的指导论证和社会广大纳税人的大力支持。

 试点工作抓住了重点, 突出了特色。

 建立了房地产交易计税价格评估模型和确定了技术标准。

 贴近地区实际,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既有很重要的现实征管意义, 又为下步的房地产税制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试点工作开拓创新, 高度负责。

 充分利用社区的优势, 走出了一条“社区+物业” 的数据采集新模式。

 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 评估数据有效率达93. 4%, 远远高于了专家和

 (作者单位:

 税政三科 办公室)

  师的预期值, 得了到总局专家的认可和赞赏。

 工程《新余日报》 头版头条报道我局工作 毛

 平

  匡

 洪

  3月22日《新余日报》 头版头条报道我局工作---《文明花开耀税徽—记全国文明单位新余市地税局》 , 这是我局宣传工作的又一靓丽成果, 是近年来省市主要媒体第一次在头版头条刊登我局文章。

 2011年, 办公室系统全体人员开动脑筋, 迎难而上, 积极开创宣传工作新局面。

 一是建立和完善宣传工作机制。

 建立了办公室每季例会制度, 修订了《新余市地方税务局机关税务信息和新闻报道工作奖励办法》 , 完善了宣传激励机制。

 二是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

 建立了一支精干的通讯员队伍。

 内部由各单位通讯员、 税收管理员等新闻信息骨干人员组成, 外部由企业财会人员、 企业部门经理组成, 定期进行培训, 提高了队伍素质。

 一年来, 通讯员共发稿800余篇。

 三是创新税收宣传手段。

 采取多视角多角度对各大媒体进行投稿, 针对各报刊

 杂志的特点, 专门研究发掘我局工作亮点。

 据统计, 全系统2011年共有138篇新闻信息稿件被省级以上报刊、 电视台采用(其中国家级10篇、 江西日报6篇、 江西电视台8篇)

 , 新余日报84篇, 新余电视台21篇。

 我局亦先后获得了“全省税收宣传月活动先进单位” , 全市信息报道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2年一季度, 我局加大了对宣传报道工作的推进力度, 先后在各大媒体上稿40余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我局将积极宣传地税机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和谐富裕文明新余发展。

  (作者单位: 办公室)

  服务在一线

 创新在基层 ——市局召开全系统基层分局长座谈会 刘献龙

  “倾听基层心声, 查找存在问题, 创新工作举措” , 3月14日, 市局党组书记、 局长尹小明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市地税系统基层分局长座谈会, 市局党组成员、 总经济师何敏与部分科室负责人和全市地税系统15名基层分局长参与座谈。

 会议围绕新时期如何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创新征管举措, 加强基础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及推进依法行政进行了广泛、 坦诚的交流和探讨, 座谈会的召开, 在基层分局统一了思想, 达成了共识, 为深入开展“服务发展 管理创新 争当排头兵” 主题活动、 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地税服务发展能力的高低体现在征管一线, 管理创新举措的成效体现在窗口基层, 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 就是想听一听大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听一听大家在‘服务发展 管理创新 争当排头兵’ 主题活动中有什么措施。

 请你们在发言中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讲真话、 道实情、 说实事。

 ” 市局党组书记、 局长尹小明一番平易近人的开场白, 活跃了会场气氛。

 大家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大家好, 我是湖泽分局局长艾剑炜, 我们分局所在的镇是资源型的镇, 税源单一, 现在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税源管理的问题, 目前资源税主要由政府代征, 对矿山企业的管理比较吃力, 建议市局能不能制定采掘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

 “是的, 我们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 艾剑炜话音刚落, 会场里就响起了一片赞同声, 大家围绕税源管理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仙女湖九龙分局对矿山企业采取“八环节” 税源监探的方法, 收效明显。

 渝水区袁河分局采取“以老带新、 以新帮老” 及紧紧围绕税源增长点如何想办法加强管理, 全力举措强化个体户税收管理, 加大个体户建帐建制力度, 合理配置征管资源, 税源管理的科学化、 精细化、专业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

 座谈会的气氛越来越高涨。

 大家畅所欲言, 针对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 队伍建设、 基层建设、 廉政建设谈了具体的看法和意见。

 尹小明局长听了大家的汇报后说, 今天是充实的一天, 很高兴大家对服务发展、 税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 队伍建设、 基层建设、 廉政建设等有深入的思考, 达到了召开这次基层分局长座谈会的主要目的, 也是督查“服务发展 管理创新 争当排头兵” 主题活动开展的效果, 对大家的发言深入启发, 也坚定了市局党组下一步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决心。

 尹小明局长最后强调:

 一是要坚持依法治税, 认真抓好组织收入工作。

 深入分析税源变化趋势, 把税源底子掌握清楚, 树立法治理念, 在脑中装上“法治” 的弦并时刻绷紧, 应收尽收, 确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二是要深入开展“服务发展 管理创新 争当排头兵” 活动,出新思路、 出新举措、 出新成效; 三是增强工作责任心。

 在工作中坚决克服粗枝大叶、 浅尝辄止等责任心缺失的现象, 勇于负责、 善于负责, 精益求精, 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是营造团结和谐的共事氛围。

 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多与干部职工谈心交流, 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化解矛盾, 引导干部职工精诚团结、 上下齐心, 共同推动新余地税工作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

 办公室)

  全市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黄余泉

 黄爱平

  为贯彻落实市纪委七届二次全会和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3月30日上午, 市地税局召开全市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总结2011年党风廉政工作, 全面部署2012年主要工作。

 市局党组书记、 局长尹小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尹局长指出, 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

 他强调, 保持党的纯洁性, 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伟大工程。

 从党员干部自身来讲, 要做到政治思想纯正、 群众感情纯真、 工作能力纯熟、 工作作风纯朴、 做人做事纯净, 地税系统的党员干部必须高度重视、 深入学习、 深刻领会、 深化实践。

 尹局长在讲话中讲了三点意见:

 第一, 认真学习贯彻领导重要讲话精神, 大力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

 突出加强“四项建设” :

 加强思想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 加强廉政建设。

 第二, 紧密联系实际, 全面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举措。

 一是不断深化廉政教育, 形成廉政“大宣教” 的工作格局, 坚持在理念意识上促进地税干部廉洁自律。

 二是不断完善源头治理, 形成关口“大前移” 的共识共为, 坚持在体制机制上推进地税干部廉洁自律。

 三是不断加强监督检查, 形成工作“大覆盖” 的有效模式, 坚持在执行落实上确保地税干部廉洁自律。

 第三, 扎实开展工作, 努力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

 一是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 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面抓好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落实。

 二是要扎实开展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整治。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治活动的各项部署, 切实解决“庸、 懒、 散, 假、 浮、 蛮, 私、 奢、 贪等九个字的问题,切实通过治庸提高能力、 治懒提高效率、 治散以正风气。

 三是要切实加强监督和严明工作纪律。要认真落实地税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 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 巡视、 审计工作等监督制度。

 四是要要不断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

 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刻苦学习,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责任意识、 服务意识, 贴近中心、 服务大局,

 忠诚于党, 做反腐倡廉的表率。

  会议由市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胡振宇主持。

 会上, 市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赵跃垦宣读了《新余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表彰2011年度全市地税系统发展提升年活动先进个人的决定》 , 市局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胡萍作了工作报告, 总结了2011年党风廉政工作, 全面部署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市局在家领导出席会议。

 县(区)

 局班子成员、 监察室主任、 基层分局长、 办税厅主任; 市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直属各单位、 仙女湖区局和经济开发区局副主任科员、副股级以上干部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 市局党组书记、 局长尹小明与县区局和直属各单位一把手签订了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综合治理责任状。

 (作者单位:

 监察室)

  全市地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召开 敖荣义

 谢

 宁

  3月30日上午, 全市地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在市局召开。

 会议传达贯彻了省局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 总结了全市地税系统近年来的依法行政工作, 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依法行政工作任务。

  何敏总经济师在会议上做了工作报告, 肯定了近年来依法行政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 也指出了不足, 同时, 对下一阶段的依法行政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

 最后, 市局党组书记、 局长尹小明做了重要讲话。

 尹局长就依法行政工作提了三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是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深刻领会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谈到认识上, 尹局长指出: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题中之意, 是地税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优化纳税服务, 保障纳税人权益的必需举措。

 二是明确任务、 突出重点, 努力提高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尹局长要求, 下一步依法行政工作重点主要在“四个坚持、 四个着力” 上下功夫:

 即坚持与时俱进, 着力在培养法治观念上下功夫; 坚持统筹兼顾, 着力在重点突破上下功夫; 坚持创新驱动, 着力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 坚持稳步推进,着力在成效巩固上下功夫。

 三是凝心聚力、 克难奋进, 切实提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方法和保障。

 尹局长强调要做到“三个必须” :

 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必须以组织为保证、 必须标本兼治、 必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尹局长的讲话, 为全市地税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依法行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

 法规...

篇五: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南 大 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 文中 特别加以标注引 用 的内 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 以明 确方式标明 。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 的法律后果由 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

  日 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 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 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 打“√”)

  作者签名 :

 日 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

 日 期:

 年

 月

  日

 硕士学位论文

 II

 摘

 要 自 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

 自 然资源中的不可再生资源, 具有储量一定性和可耗竭性的特点。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 21 世纪, 如何在既满足当代人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前提下, 保持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是目 前倍受到关注的课题。

 资源税作为政府的政策调控工具, 在资源税制度不合理性日 益凸显下, 资源税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本文运用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 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 研究了 资源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跨代际配置的影响。

 在经济增长的框架下, 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把不可再生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投入要素, 构建世代交叠模型, 以此考察了资源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探讨了 平衡增长路径上, 资源税对资源跨代际配置的影响。

 进一步, 本文以优化方法为手段, 对理论模型进行优化, 分别从竞争均衡和社会福利两方面, 全面的探讨分析了 系统内 资源税对资源跨代际配置的影响, 并得出 了 以下结论:

 均衡增长路径上, 影响资源消耗率的并非资源税率水平,而是取决于资源税率的变动率; 提高资源税率不一定会抑制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而当生产力高度发达、 市场高度完善、 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高度重视时, 资源税率降低得越快、 均衡增长路径上、 经济增长率越高、 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越低, 更具有借鉴意义; 从社会福利的角 度, 通过最大化所有世代的两期效用 之和, 分析最优资源配置的问题, 发现当将资源税收补贴使用 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时, 所得出 的资源税最优变动率为正, 即资源税呈现不断递增的情形,并根据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利用 和资源税现状以及模型结果, 估算得出 未来 30 年左右, 我国最优资源税率为 6%~8%。

 最后通过以上的理论探讨与分析, 本文分别从资源税改革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 两方面提出 了 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改革资源税, 应在短期与长期上采取不同的税收调整政策; 改变计征方式; 提高技术水平, 有效地、 节约地利用 不可再生资源; 大力开发利用 新能源, 替代不可再生资源。

 关键词:

 资源税; 不可再生资源; 资源跨代际配置; 可持续发展

 资源税对不可再生资源跨代际配置的影响研究

 III Abstract Natural resource is the essential material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human survival and living because without natural resource human being could not survive and develop. As the amount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is constant, the stock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 declines over time.

 Nowaday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ow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nonrenewable resources with the aim that satisfied the need of both current generation and the future generations has become a highly concerned issue. since resource tax is a means of macroeconomic control, with the irrational resource tax system, people have greatly expected a reform of it. 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resource tax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n the balanced growth path i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economics that use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s essential input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n, we change some assumptions imposed on the model to study the social planner’s optimization problem. We focus on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as well as the social welfare.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on the balanced growth path, what matters for the intergene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not the level of the ad valorem tax, but its rate of change; to increase resource tax do not always constrain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non-renewable resources.

 when market and productivity is highly developed,it is better that the tax on resource use keeps declining over time to slower exhaustion of the nonrenewable resources stock. hence in this case,slower decline in nonrenewable resources use on the balanced growth path, that is good for economic growth;when we change some assumptions, and study the social planner’s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ocial welfare,we find that the optimal tax increases if the government gives partial revenue from resource tax to the people who use substitution for nonrenewable resources.what’s mor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 utilisation and resource tax system and based onthe computed results of model,we estimate the optimal level of resource tax of China in the next 30 years.

 Finally, we have made some political suggestions as follows:to reform the resource tax and make different adjustment policies 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to

 硕士学位论文

 IV use the ad valorem tax;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make use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more efficiently and conserve;to develop and use new energy sources, and substitute new energy sources for nonrenewable resources.

 Key Words: Resource tax; Nonrenewable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gener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资源税对不可再生资源跨代际配置的影响研究

 V 目

  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 授权书 ................................................... I 摘

 要 ........................................................................................................................ II Abstract .....................................................................................................................III 插图索引

 ................................................................................................................. VII 附表索引

 ................................................................................................................ VIII 第 1 章

 绪

 论 ......................................................................................................... 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 2 1.2.1 资源税研究综述 ................................................................................2 1.2.2 引 入不可再生资源的世代交叠模型研究综述 ..................................6 1.3 研究内容 .............................................................................................................. 8 1.4 本文创新点 .......................................................................................................... 9 第 2 章

 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利用 和资源税状况分析 .............................................. 10 2.1 不可再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10 2.1.1 不可再生资源的界定 ....................................................................... 10 2.2.2 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0 2.2 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现状 ......................................................................... 11 2.3 我国资源税的发展及其对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影响 ..................................... 15 第 3 章

 资源税对不可再生资源跨代际配置影响的 OLG 模型 ............................ 18 3.1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 18 3.2 引 入资源税的 OLG 模型 .................................................................................. 19 3.2.1 消费者效用 最大化问 题 ................................................................... 19 3.2.2 厂商利润最大化问题 ...................................................................... 20 3.2.3 不可再生资源约束 .......................................................................... 21 3.2.4 政府预算平衡 .................................................................................. 22 3.2.5 竞争均衡 .......................................................................................... 22 3.3 模型求解和分析 ................................................................................................ 23 第 4 章 引 入社会计划者的不可再生资源代际配置模型 ........................................ 27 4.1 模型 .................................................................................................................... 27

 硕士学位论文

 VI 4.2 稳态分析 ............................................................................................................ 28 4.3 计划者调控分析 ................................................................................................ 30 4.4 我国资源税率最优水平估算 ............................................................................. 31 第 5 章

 政策建议 .................................................................................................... 33 结

 论 ....................................................................................................................... 36 参考文献 ................................................................................................................... 38 致

 谢 ....................................................................................................................... 42

 资源税对不可再生资源跨代际配置的影响研究

 VII 插图索引

 图 2.1

 2010 年能源消耗结构图 ............................................................................. 13

 硕士学位论文

 VIII 附表索引

 表 2.1

 2010 年我国部分矿产储量 ......................................................................... 12 表 2.2

 2001 年-2010 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及增长速度 ........................................ 14 表 2.3

 2001 年-2010 年全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及增长速度 ...

篇六: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资源税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征管对策

  今年以来,XX 新区地税局坚持以加强税源管理为抓手,以优化纳税服务为手段,以组织收入为目的的工作思路,从加强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入手,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实现了资源税收入的快速增长。截止今年5 月底,资源税累计入库 191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16万元,增长 175%。

  今年 6 月,我局安排有关业务人员前往山西省、河南省煤炭企业进行资源税税收工作调研,在借鉴他们好的征管经验的前提下,就我区资源税管理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思考。

 一、我区资源税征管现状

  我区的矿产品主要是煤炭、粘土、石灰石三类。其他如页岩等非金属矿,企业还未取得采矿许可证,还未进行开采。辖区内共有 25 户注册登记的煤炭企业,多是私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我区二乡一镇,储量约为 90890.84 万吨。粘土主要分布在 XX 区芦草沟乡,共有 16 户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从事砖瓦用粘土开采。目前辖区内 24 户煤炭企业正在进行改扩建整合,计划明年整合成 7 户年生产能力为 45 万吨的国有企业。煤炭是我区资源税的主要税源,占全区资源税收入的 98%以上,因此煤炭资源税的征管工作是我区资源税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

  煤炭企业缴纳的地方各税主要是资源税和企业所得税。

 目前,我局在资源税征收管理工作中,对一些生产经营规模较大,财务会计制度健全的企业,由企业自行申报缴纳,年终查帐征收。我区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大部分企业财务核算不建全,XX 年根据自治区地税局稽查局对我局辖区内的煤炭企业税收征管提出的整改意见,制定《XX 新区煤炭企业管理办法》,确定征收方式,即:煤炭企业根据税务机关确认的征收方式按其当月产量和实际收入申报应纳税款,同时将本月开具的增值税发票等有关凭证一并报我局备查,我局按月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通过申报增值税数据分析煤炭行业销售收入,是否少缴资源税、城建税及其附加和所得税。同时要求煤炭企业申报税款时要提供国税缴纳的增值税申报数据,通过数据的挖掘与整理,进行分析比对,从中发现地方各税是否少缴,或者到国税局调取纳税资料进行比对,通过分析比对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减少税收流失的风险。

 二、目前资源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核算不健全,计税依据获取难。煤炭开采大部分属地下作业,生产时间、投入生产的工作数量、每班产量难以监控。煤炭生产企业因地质条件、矿井深度不一,材料耗电量与其产量之间存在诸多不可比因素,多数煤炭全靠人工推算,误差较大,产量不准,尤其是个体小煤矿,生产工艺设备简陋,没有有效的称重系统监控,销售市场化,税务机关更是难以准确掌握生产经营情况。我区煤炭企业除神华能源

 有限公司为国有企业外,大多是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以公司形式注册的一般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各投资人及投资方相互监督的作用,财务管理相对规范一些,私营企业都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不真实,很难准确掌握其收入和费用,致使税务机关难以准确掌握计税依据。即使一些煤矿有财务专职会计人员,有原始凭证资料,例如煤炭工人工资表、每班或每日的出煤统计册等资料,但出于利益的驱动,藏匿或者销毁现象比较突出,销售情况难以掌握,征税证据难以确认。

  小煤矿企业纳税意识不强,偷税现象依然存在。我局辖区内的煤炭生产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同时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的企业只有电厂和部分财务制度健全的工业企业外,其他小规模私营企业和单位不作进项税抵扣,如大量用煤企业各热力公司因免增值税,部分企业也用普通发票作账无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大部分煤炭企业财务核算不够健全,结算方式简单,产品多销售给个人二手转卖,并以现金结算为主,煤炭企业在区外代开票附占一定比例,现金收入或在区外代开销售发票不入账,税务部门较难准确掌握其收入和费用,造成煤炭企业偷逃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税务机关很难查实。

  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复杂,产量难以控制。近年来,在资源税征管工作中,我局对财务不健全、不规范,难以控

 管的企业,我局积极采取措施与当地政府、矿管、安监、公安等部门取得联系,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经公安局、煤炭局提供的核定煤矿企业火工器材的用量及火工器材使用办法、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煤矿企业动用储量、供电部门提供的生产用电量及吨/煤耗电量、煤矿企业提供的生产人员发放工资及吨/煤单位工资等信息数据,综合测算出各煤矿企业实际生产能力,掌握煤炭企业的产量。但是在具体操作时,由于每个煤矿的实际情况不同,还是很难达到准确的测算标准。由于政府的政策性停产和煤矿事故停产,或是煤炭企业提高了采煤方法和技术,改进了生产工艺,难以准确核实煤炭企业产量,因此在政策执行和具体征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征管力量不足,税收征管水平不高。由于我局基层一线执法人员较少,在资源税管理工作中很难做到全面的监督管理,“疏于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对煤炭税收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来源于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资料,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煤炭生产经营变动和应收应付帐款变动等情况未能反映,信息的参考度不高,致使管理的针对性不强。目前,征收环节只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进行逻辑审核,管理环节只对纳税人的涉税事务进行管理,稽查环节只对违法嫌疑的纳税人进行查处,而对纳税人的申报和涉税事务进行经常性、实质性的调查分析工作投入精力不够,从而导致

 对煤炭行业部分企业的税收征管水平不高。

  与国税部门协作不充分。由于国地税信息沟通不及时,资料传递滞后,对于国税局查补的税款,查补部分应补缴地方各税未能及时入库。

 三、鉴于以上征管难题提出如下征管对策

  建立健全协税护税体系。由于煤炭企业开采地分散,行业专业性强,要真正管理资源税,仅依靠税务机关的力量,不仅征收成本高,而且很难控管。为此,我局积极与 XX 区政府联系,及时向区政府汇报资源税征管情况,按照 XX 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力度的有关精神,加强煤炭企业重组的税收征管力度,今年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我局辖区的 24 户企业正在进行改扩建整合,计划明年整合成 7 户年生产能力为 45 万吨的国有企业,形成规模的企业财务健全,易于征管。同时积极争取国税、公安、国土资源、矿管、电力、工商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建立完善综合治税体系,及时获取矿山企业开办、生产、销售、变动、关闭等方面的信息,防止漏征漏管情况的出现,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的力量,双管齐下形成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

  创新管理理念,科学核定税额。近年来,我局针对财务不健全、不规范,难以控管的企业,在销量和自用量难以准确掌握的情况下,一是首先参照用电量、用炸药量等参数,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税数量作为征收资源税的依据。其次,煤

 炭企业根据税务机关确认的征收方式按其当月产量和实际收入申报应纳税款,我局按月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通过申报增值税数据分析煤炭行业销售收入,是否少缴资源税、城建税及其附加和所得税。二是对于粘土等矿产资源很难从源头上核算产量,如建安企业使用的砂石,砖厂使用的粘土,准确核算其所用砂石量、粘土量比较难,砖瓦企业只核算其购买的粘土价款和费用,并不核算粘土的耗电量,对此种情况,采用倒推办法,按砖瓦的产量倒推出企业耗用粘土量,以产定量计征税款;对水泥生产,按生产每吨水泥所耗用的石灰石计算应扣未扣资源税。

  运用监控系统,实现源泉控管。为解决煤炭生产实际产量难以掌握和征管难度大的问题,我局已申请 XX 区政府对全区煤炭企业使用“远程矿业产量监控系统”,煤矿的出煤井口安装称重设备和数据处理装置,将出进煤数量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税务机关监控,实现煤矿产量的完全监控,达到对源头控制的目的,彻底解决煤炭行业的税收管理问题。

  户籍管理,实施税源动态管理。对每个煤炭企业建立税务管理底册,由税收管理员登记填写纳税人基本情况,建立健全纳税人应纳地方各税税种认定表,对矿产资源企业实行“户籍式”管理,分户建立税源底册,建立纳煤炭企业下井人员工资登记台账及提取维简费和安全费台账,税收管理员每月对煤炭企业进行一次实地检查,从中了解每个煤炭企业

 生产量、煤炭企业的注销、变更情况,掌握煤炭企业是否在注销和变更行为中进行财产的转让。每季度对纳税人纳税辅导情况进行登记,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核实数据、更新补充,掌握第一手资料,实施动态管理。

 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为了掌握煤炭企业税源管理情况,我局矿区税务所每月收集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涉税信息资料,设计出分析性复核工作底稿,管理员每月对重点企业主营收入、主营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对、形成成本、产销量分析表,使生产量和销售量和纳税情况在图文中一目了然,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对分析发现的情况疑点问题,基层税务所专门到相关单位调查了解煤炭企业的生产情况,与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税务约谈,对约谈结果形成评估,并依法及时进行评定处理。通过评估,及时发现税收漏洞以及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为税务检查提供价值依据。

篇七: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辉 ,潘 峰,宫勇琦 :开征地热资源税的可行性研究 开征地热资源税的可行性研究 — —以山东省为例 武 辉 ,潘 峰2,宫勇琦。

 (1.山东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财经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3.山东省乳 山市 财政局 ,山东 乳山 264500) 摘 要: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而地热资源具有经济价值高、开发潜能广等特征。合 理利用地热资源是缓解资源约束、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将地热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管理 、充分 发挥资源税对地热资源的使用调节作用,既是实现地热资源有效利用 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深化资源 税改革。文章基于我国及 山东省地热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将地热纳入 资源税征收管理 范 围的可行性及法律依据 ;对开征地热资源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征管体制、税源管理、税费关系等角 度提 出政策建议 ,以期实现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热资源 ;资源税改革 ;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 :F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29X(2016)04—0096—07 0 引 言 为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 ,合理运用资源税赋予的省级权限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维持资源可持续开采 ,本 文在对我国及山东省地热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 ,对地热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 了分析论证 。

 l 我国地热资源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 ,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煤炭 、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 ,传统能源与环境 的矛盾 日益 突出,清洁能 源 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随着勘探水平 的提高和应用技术 的进步 ,地热资源的经济价值 Et渐凸显。地热资源 具有可再生 、无污染 、开采成本低的特殊优势 ,可广泛应用于发 电、供 暖、旅游 、医疗 、养殖 、种植等多个领域 ,对 缓解能源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根据预测 ,到 22世纪 ,地热资源的利用率将 占全球能源总量 的 30% ~80%。

 1.1 我国地热资源基本特征 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我国具备蕴藏优质地热资源的地质条件,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可 修 回日期 :2016-04—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过程理论的会计准则监管模式研究”(12YJA630078)。

 作者简介:武辉 ,女,山东潍坊人,博士,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公共财税政策、会计理论与财务管理,Eam— il:wuhui313198@163.eom;潘峰,男 ,山东济南人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公共财税制度;宫勇琦,男,山 东乳山人,山东省乳山市财政局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 、财税政策。

 96

 武 辉 ,潘 峰 ,宫勇琦 :开征地热资源税 的可行性研究 是深化资源税改革 、充实地方财力的必然要求。

 2.1 有利于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使用 地热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 I 生,但由于再生条件苛刻 、再生周期长 ,地热资源实质上属于一种耗竭性资源。

 因此,在开采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要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寻找地热开发、地热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结 合点就尤其重要。将地热资源纳入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充分利用税收的导 向作用和调节职能 ,以价格机制为 杠杆,在地热资源产品价格中体现利用资源的外部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成本,可真实地反映地热资源的价值,促 进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避免抑制乱采 、滥用地热资源的行为。

 2.2 有利于深化资源税 改革 资源税改革是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 内容 ,是构建生态环境税制的关键一环。

 白 1984年我国 开征资源税起 ,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生态意识 的提高 ,资源税制历经多次改革。现行资源税制存在的 问题之一就是征税范 围过窄 ,“绿化”程度较低 ,许多急需保护 的 自然资源不在资源税调节范 围之内 ,造成 了 大量 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 ,导致严重 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目前 ,我 国对开采和使用地热资源的企 业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其他附征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且地方政府多与企业采取协议收费的形式 ,造成税 收流失 。征收地热资源税 ,符合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的改革趋势 ,有利于资源税制的不断完善 ,提高了资源税 收入 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 ,也为资源税 的进一步“扩围”提供实践经验。

 2.3 有 利于充实地方财政收入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结构性减税 已经成为财税领域 的共识 ,加 之“营改增”的全面推开,这些都增加 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匹配财权与事权 、事权和支出责任之问的关系 ,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加快完善地方税 体系建设 ,迫在眉睫。将地热资源纳入 资源税征税范 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地方税收收入 ,弥补 “营改 增”和结构性减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 响,减缓地方财政压力。我 国不少省市地热资源的开发刚刚起步 ,随 着国家、地方能源结构调整和对环保重视程度的增加,地热资源开采和使用规模将逐步扩大。现阶段探讨开 征地热资源税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这将是地方政府未来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

 3 我国地热资源税费管理现状 3.1 我国部分省市的征收管理情况 截至 目前 ,全国共有 8个省以及辽宁省的 2个市 已经开征地下水资源税 ,其他省份暂未开征 j。海南省 在 1996年就已将矿泉水 、地热水 、地下水纳人 资源税征税范围 ,其 中矿泉水 每立方米 3元 ,地热水 每立方米 0.8元 ,地下水每立方米 0.6元。云南省从 1998年对地热水开征资源税。湖南省从 1999年对地热水开征资 源税 ,每吨 1元。福建省从 2000年对地热水开征资源税 ,每吨 0.5元。重庆市从 2002年开始对地下水(温泉 水 )、矿泉水征收资源税 。辽宁锦州市从 2006年 9月开征地下水 、矿泉水资源税 ,每立方米 1元 。四川I省从 2010年对地热水开征资源税 ,每 吨 3元 。甘肃省于 2013年开始开征地下水资源税。从 目前看 ,开征地热资 源税增加 了地方财政收入 ,抑制了破坏性开采和浪费 ,缓解了 日益突出的能源短缺 问题 ,保护了生态环境 ,但 也存在税源数据缺失 、征管困难等问题。

 3.2 山东省地热资源开采及使用情况 山东省地热资源丰富 ,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 1 237亿吨 ,其中主要是 90℃ 以下的低温地热。由于温 度适宜 、低碳环保 、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且与煤炭等能源相 比,开采便利 、成本较低 ,地热资源被广 泛用于供暖 、浴疗保健 、旅游 、种植 、养殖等方面 。山东省地热资源分布于全省 l7个地市 ,但地区间差异性较 98

 2016年第 28卷第4期 侄 学报 大 ,开发利用情况不均衡 ,其中有 4个地市就 占了全省地热开采量的 1/2(数据均来 自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 东省地方税务局等相关部门)。

 目前 ,山东省 1/3的地市地热资源使用管理比较规范 ,皆由各地政府明文规定 ,企业或个人开采地热资源 需先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 ,由国土资源部门把关审核,再发放《地热开采许可证》,并安装流量表统计地 热开采水量,每开采 1立方米按 O.5—2元交纳资源补偿费。以 2013年为例,全省开采地热资源 2 292万吨, 其 中供暖 、养殖等低利润 、低附加值行业开采使用 2 063万吨 ,占地热开采总量 的 90%,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263.8万元 ,其 中仅 3个地市就征收了 229-3万元 ,合计 占到全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 86.92%,主要原因是大部 分地市虽有 明文规定 ,但 由于监管及执行不力 ,使地热开采存在不规范、未审批先开采的状况 ,导致国土部门 对开采量难 以准确 、及时地进行统计 ,同时部分地区采取协议征收的方式征收资源补偿费。2014年 ,矿产资 源补偿费征收了256.66万元。除去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外,还有其他附征费,现全部为水务费,2013年征收325.9 万 元 ,其 中 1个 市 就 征 收 319.3万 元 ,占 比达 98%, 2014年征收 3170.7万元 ,收 取标准 为0.6 立方米。具 体见表 1。

 表 1 山东省地热开采及使用情况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征收地热资源税,符合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的改革趋势,有利于资源税制改革的不 断完善。地热资源税征收的关键是理顺资源税费关系,规范政府收入行为。虽然各种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了地方财政收人 ,但也明显存在收费项 目多 、费重税轻 、税费结 构不合理 、重复征收等问题。地热资源税的征 收可以借鉴诸如煤炭等资源税的征收改革经验 ,以清费为前提 ,理顺资源税费关系 ,完善资源税 制,实现依法 征税 ,规范财税秩序 ,提升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质量 。

 4 开征地热资源税 的法律依据 4.1 相关的法律依据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的七大类税目,未列开采地下水应征缴资源税。但《中华人民 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所附的《矿产资源分类细目》中规定,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等属于矿产资 源中的“水气矿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 域开采本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资源税。地下水 可归于《资源税税 目税率 明细表》中的第四类 “其他非金属矿原矿”,具体为财政部《资源税税 目税率明细表》 四中的第 (十一)未列举名称的其他非金属矿原矿。据此 ,从税法上讲 ,地热资源可纳入资源税征收范 围,列 人其 中的一个税 目—— “其他非金属矿原矿 ”。

 4.2 所赋予的省级权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财政部未列举名称且未确定具体适用税率的其他非金 属矿原矿和有色金属矿原矿 ,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 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 案。”据此规定,省级政府有权限按照“其他非金属矿原矿”征收标准开征地热资源税。

 5 开征地热资源税面临 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5.1 面临的 问题

 武 辉,潘 峰 ,宫勇琦 :开征地热资源税的可行性研究 5.1.1 主管部门数据不清,征管信息不对称 目前 ,国土部门通过推广安装流量监控 系统等方式 ,对地热资源的分布 、储量和开采有 了一 定的总体 了 解,但是征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依然存在。首先,国土资源部门掌握的地热资源统计数据存在不准确、不全 面、缺乏统一勘探规划的问题,不能准确掌握地热开采情况,从而影响地热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其次,税务部 门并不掌握地热资源和开发利用企业的基本情况,在没有实现政府 内部信息共享 的情况下 ,必然会增加税务 部门的征管难度 ,影响地热资源税的征管水平。最后 ,多数地方地热矿产资源补偿费存在协议征收的情况 ,存 在地方利益保护 ,可能导致开征地热资源税后课税数量信息不易采集的难题。

 5.1.2 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管理难度较大 从调研的情况看 ,多数地热资源开发企业 以地热为宣传或卖点 ,实施多种经营的模式,对地热资源经营开 发并未单独核算 ,对使地热资源应纳税 的概念模糊 ,这也增加 了核算计税依据和税收征管 的难度 。同时 ,供 暖 、养殖行业的利润率较浴疗保健行业差距较大 ,开征后可能存在税负不公 、降低供暖、养殖行业使用地热资 源的积极性 ,但如果实行 区别征收,又存在法律依据缺失的问题 。

 5.1.3 各地发展不均衡 ,地热资源税地区收入差距大 一方面,我国地热资源分布不均,且地热资源的温度、质量等条件差异较大,这会导致地热资源丰富地区 的税收收入较高,而地热资源分布较少的地区则税收收入较低。另一方面,各地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也呈现 不均衡的状况,部分地区存在对地热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 、资源开发不足的现象 ,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 化程度低 ,难 以将丰富的地热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和财政来源 ,开征后可能出现地区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

 5.1.4 存在“政府俘获”现象 ,改革 阻力大 “政府俘获”是寻租 的一种高级形式 ,指利益集 团通过利益输送 、政治游说等方式 ,迫使政府制定 为利益 集团带来更高经济利润的政策的行为。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涉及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开征地热资源税也会 影响到某些企业 、政府等部门的切身利益。若将地热资源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 ,以资源税替代 目前的矿产资 源补偿费 、水务费,将资源税收入全部上缴财政 ,势必会损害某些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既得利益,因此改革会面 临一定阻力 。

 5.1.5 税费结构不合理,收费随意性大 全国除了8省2市试点开征地下水资源税外,各地方政府还收取名 目繁杂的费用,如矿产资源补偿费、水 务费等其他附征费 ,形成了规费收入远远大于税收收入 的现象。同时 ,大量具有资源 占用性质的收费属于政 府主管部门收费,涉及国土 、环保 、水利等多个部门,各地地热资源收取的规费并 不统一 ,存在巧立名 目、暗箱 操作的现象 ,收费随意性大 ,税费关系严重失衡。

 5.2 政 策建议 5.2.1 积极运用税收政策的引导扶持功能 ,促进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将地热资源纳人资源税征税范围,关键问题之一在于税率的设计 。目前资源税税 负在产品价格中所占比 重较低 ,资源税 的政策 目标难以实现 j。通过测算 ,建议 当前可按照供暖 、养殖 0.5 立方米 、浴疗保健 等其 他用途 3 立方米的标准征收 ,这样既可以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又能兼顾行业利润和政策导 向问题 ,有利 于 优化能源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产业升级 。同时 ,为了保护和促进地热资源的合理开采与高效利用 ,鼓励 新技术的运用和资源型企业 自主创新 ,应制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积极采用节能减排 新技术和地 热回 灌量达到一定标准的纳税人 ,予以一定税收优惠。加强税种间的配合 ,更好地实现资源税对地热资源开发利 用的调节作用。例如,从增值税角度考虑,可以对地热资源的初级产品实行低税率,对生产有利于地热...

篇八: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7卷第3期2011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J ournal ofChi feng U ni versi ty( N aturalSci enceEdi ti on)V01.27 N o.3M ar.2011我国资源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江纯(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摘要:资源税费制度不合理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现行资源税制状况,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资源税若干对策建议.关键词:资源税;问题;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 1)03-0062—021资源税制度的发展现状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纳税数量课征的一种税.1984年,我国开征了资源税.当时只对开采天然气、石油、煤炭的企业开征,并且按照销售利润率超过12%的利润部分征税。1994年,我国对原有资源税进行了改革,形成了现行的资源税.规定不再按超额利润征税,而按矿产品销售量征税,并且为每一个课税矿区规定了适用税率.其征税对象为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并且把征税范围扩大为7个税目: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原矿、黑色金属原矿、有色金属原矿、盐.1994年征收的资源税一直沿用了十几年没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家又快了资源税改革步伐,2003年以来中国陆续调高了一些省、市的煤炭资源税的单位税额,授权部分省、市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如2006年又开征了被称为“ 石油暴利税” 的石油特别收益金.目前,资源税还处在进一步改革之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经济飞速发展和资源日益紧张之间的矛盾加深,现行资源税已经越来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了.2资源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资源税条例实施已有多年,且仍在发挥作用,但是南于资源产品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经济外部性问题不断显现,其征税功能已然不能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资源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资源税课税范嗣窄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仅限F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和盐等7个税目,课税对象仅2.I限于矿产资源,而对于大部分的非矿藏品资源没有征税.其征税范围远远小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其他具有生态环境价值的森林、草原、水、河流、湖泊、地热、草场、滩涂等所有资源均征税.征税范围狭窄会带来诸多弊端,如难以遏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而且不能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资源税调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2.2资源税计税依据不合理我国现行的资源税条例是采用从量定额征收的,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税率确定机制.现行税率标准与资源的稀缺性、效用性、地质条件、区位运输条件等因素没有建立起必然的依存条件.应纳税额与价格变化相脱离,外部的价格无论怎么调整都对其都没有影响,国家并不会因为资源税价格上涨而多收到税.在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无法获得相应的收益.资源税不能随着资源开发的内在和外在条件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税率缺乏对价格变化的弹性机制,致使税收的适应性较差,不仅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盲目与过度开采,而且不利于激励企业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围境内开采本条例规定的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人,就其销售或自用资源产品的数量征收资源税.鉴于这一规定,资源税的课税对象仅为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销售和自用部分,而对积压或、库存的部分不进行征税.并且矿产资源的回采率非常低,这样容易导致开采者的滥采,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嫌贫爱富的“ 吃菜心” 现象十分普遍.企业和个人对资源的无序和大量开采,造成资源的积压和浪费,破坏丫开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诱发更多新的次生灾害.2.3资源税单位税额过低税率是国家和纳税人之问经济利益分配的调万方数据

 节方式,是税收的中心环节.过低的资源税单位税额导致资源税制在能发挥作用的有限空间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作用.虽然在此期间国家也调整了部分资源的单位税额,但是我同资源税税率还是明湿过低.一方面,由于资源在市场中价格由劣等资源的价格决定,这种以劣等资源作为基础设定的幅度单位税额,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劣等资源与优等资源的级差收益.造成了资源的盲目和过度开采,并且资源掠夺和浪费现象严重;另一方面,资源税的不变税率导致企业应纳税款与资源的利用效率无关、与资源开采会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无关,无法实现资源税保护资源的目标.2.4资源税管理体制不科学资源税名义上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但是我围现行资源税除海洋石油资源税完全归中央外,其他的资源税归地方政府所有.这种分配格局尽管促进了地方政府财力有序增长,但也存在着其不合理之处.它不利于中央对于地方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除海洋石油资源外资源税由地方政府征收使用,中央对地方资源开发项目的调控权利有限.在此管理机制的指导下,虽然起到了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发展了当地经济的作用,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资源的Et益耗竭,资源税管理机制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的要求.3改革资源税的对策建议3.1扩大资源税的课征范围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制度覆盖的征税范围很小,基本上只包括矿产资源,征税范围远小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资源税,世界各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嗣不仅包括矿产资源,还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等.由于这些资源是许多国家对国有或者虽不是国有但对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资源,这对我国资源税征收范围的调整有借鉴作用.我国应该首先考虑将水资源逐步纳入征税范围,并且取消水资源补偿费,要征收水资源税,由于水资源非常之短缺,而且随着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征收水资源税必不可少.我国应按照影响环境程度设置税率,治理并约束环境污染行为,遏制环境逐渐恶化的形势.随着水资源税征收的稳步进行,我们可以逐渐对土地、森林、草原、山岭、滩涂等其他的源征收资源税.3.2改变资源说的征税依据实行“ 从量定额” 与“ 从价定率” 并存的征收形式.许多人认为资源税应改“ 从量定额” 征收为“ 从价定率” 征收,对此笔者不完全赞同,因为现行的从量定额征收办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冈为税收与价格脱钩,无法实现价税的联动作用,无法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从价定率征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资源过量使用.但从价定率征收也存在一些缺陷,假如资源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时,从价定率计税方式会导致资源税收入的降低,造成困家利益受损.因此笔者建议从量定额征收与从价定率征收并存,我们对市场价格涨价趋势明显的资源产品可按销售收入进行从价定率征收,而对于市场价格变化不大的资源产品可沿用从量定额的征收办法.另外,用开采量或销售收入作为征税依据.从资源税征收实践来看,还是沿用目前的一贯做法,对实行从量法的应以资源产品的开采量作为征税依据,而对实行从价法的应以资源产品的销售收入作为征税依据.3.3使资源税单位税额合理化我国目前资源税费普遍偏低,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税率必须要进行调整.资源税税率水平的确定,既要坚持合理征收的原则,又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对于资源税范同内的应税税目,应根据其稀缺程度、人类的依存程度、其替代品以及自身的开采成本,还有该行业利润等因素来确定单位税额.同时依照资源本身的优劣和资源地理位置分布的差异向从事资源开发的企业按照高低不同的税额进行征收.对那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征收重税,通过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和提高税额来引领企业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同时将税额与资源回采率联系起来,把资源回采率作为确定税额标准的重要的指标,节约资源,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3.4完善资源税管理体制资源税应该由名义上的共享税改为名符其实的共享税.由于现行的资源税只有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所有,其他的资源税均归地方所有,不利于中央对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应该改为统一由国税局征收,然后采用中央和地方按收入总额分成的方法分配,具体分成比例则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参考文献:[ 1] 杨人伟.资源税费制度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 .环境经济杂志.2005( 5) .C27安体富。蒋震.我国资源税现存问题与改革建议.涉外税务,2008( 5) .[3)史旭.论我国资源税的发展状况和改革方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4]张捷.我国资源税改革设计Ⅱ】.税务研究,2007(1 1):45.[5]徐9444.我国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的研究综述D】.经济研参考,2008( 48) :40-44.[ 6] 吴睿鸫.资源税改革应让老百姓分享收益【N l 中国经济时报.2007—4—17.万方数据

篇九: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15 卷第 2 期2013 年 4 月资源与产业RESOURCES & INDUSTRIESVol. 15 No. 2Apr. 2013http:

 //www. resourcesindustries. net. cnzycy@ cugb. edu. cn收稿日期:

 2012 - 03 - 08; 修订日期:

 2012 - 11 - 05; 责任编辑:

 段丽萍。基金项目 :

 国土资源部 2010 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项目 资助 ( B2067 - 2010)

 ;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项目 ( S061 -2011)

 。* 通讯作者:

 吕宾( E-mail:lvbin4601@ 163. com)引用格式 :

 吕宾, 李刚, 范振林. 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与征收调整研究:

 以稀土、 铜为例 [J] . 资源与产业, 2013, 15( 2)

 :

 68 - 72Lü Bin, Li Gang, Fan Zhenlin. A case study on REE and copper:

 resource compensation fee rate andconfiscation adjustment[J] . Resources & Industries, 2013, 15( 2)

 :

 68 - 72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与征收调整研究— — —以稀土、 铜为例吕宾1,2,*, 李刚2, 范振林2( 1.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 2.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101149)摘要:

 矿产资源税费政策是体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 也是当前矿产资源领域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

 现行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存在较多问题, 如补偿费费率偏低、 费率固定不变、 征收管理方式粗放等,不能适应矿产资源经济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费率设计与征收管理不适应发展需要, 助长了资源过度开发和无序竞争。

 以相关项目研究为依托, 在内蒙古、 江西等地矿山调研的基础上, 以稀土、 铜为例, 提出了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方案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细化方案, 并对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关键词:

 补偿费; 费率; 征收; 稀土; 铜中图分类号:

 F2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 - 2464 ( 2013)

 02 - 0068 - 05A CASE STUDY ON REE AND COPPER:

 RESOURCE COMPENSATION FEERATE AND CONFISCATION ADJUSTMENTL Bin1, 2,*, LI Gang2, FAN Zhen-lin2( 1. School of the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2.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s Economy, Beijing 101149, China)Abstract:

 Resource tax and fee policy means resources are used by payment, and a hot reform point in resourcesdomain. The current resource compensation system has issues such as a low and fixed rate, a primitive confiscationmeans, which can not catch up with the resource economy. Especially the rate plan and confiscation management helpan over mining and disordered competi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REE and copper mines investigation in InnerMongolia and Jiangxi, presents an adjustment rate plan and detailed confiscation plan, and evaluates the possibleimpact.Key words:

 compensation fee; fee rate; confiscation; REE; copper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国家凭借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依法向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的费用,体现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

 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建立于 1994 年, 执行到现在出现了诸多问题:

 补偿费费率偏低, 资源廉价使用; 费率固定不变, 没有与资源利用水平相结合; 征收管理方式粗放, 不适应工作实际需要等, 导致资源所有者权益不能充分体现, 矿山企业成本构成不完善, 资

 第 2 期吕宾等:

 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与征收调整研究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扭曲, 助长资源过度开发和无序竞争, 加剧了经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压力[1 - 2]。矿产资源税费政策改革研究是当前资源环境管理研[3], 开展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与究领域的重要方面费率调整研究, 有利于促进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4], 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财产权益, 切实保革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利用。1稀土等矿种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方案1. 1研究思路通过参考国外权利金费率和全国规模以上采选[5], 提出我国相关矿种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水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的两种方案建议, 然后依据方案一与方案二确定费率调整范围, 根据行业企业特征, 分析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 最后参考影响分析结果, 提出特定矿种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方案。1. 2费率调整方案一 ( 参考国外权利金费率进行调整)从全球范围来看, 大多数国家实行以权利金为核心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 权利金是对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征收的一种税, 为矿业部门所特有。

 由于世界大部分国家规定矿产资源国家所有, 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 在让渡矿产资源使用权时应享有补偿, 这是国家征收权利金的基本依据。

 从各个国家的权利金制度和实践来看, 权利金征收形成多样, 包括从量、 从价、 按税前利润征收等。

 即便从价计征, 各国权利金费率标准也有所不同, 有时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同一矿种的权利金费率也相差较大。

 但总体来说, 能源矿种费率较高, 多数国家石油、 天然气权利金费率在 10% ~20% 之间, 如美国1 /6 ( 海上)

 和 1 /8 ( 内陆)

 、 马来西亚 16. 7% 、 巴基斯坦 10% 、 法国 12. 5% 、 挪威 8% ~ 20% 、 沙特阿拉伯 8% ~ 20% ; 有色金属则 相对较低, 多 在4% ~ 8% 之间[6]。根据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在经济与法权性质上与国际通行权利金基本相似, 两者在征收宗旨、 调整对象、 征收依据、 征收的经济本质方面基本一致。

 因此,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可参照国外权利金。

 参照国外实践, 为促进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建议能源矿产 ( 煤炭、 油气)

 费率调整区间为 10% ~20% ; 黄金、 稀土、 钨、 锡、 锑、 钼等保护性矿种的费率调整区间为 5% ~ 10% 。1. 3费率调整方案二 ( 参考全国规模以上采选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水平进行调整)1. 3. 1测算公式为确保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方案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本方案以某矿种的矿山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扣除矿业投资平均回报率的超额部分作为测算对象, 其中, 矿业投资平均回报率以全国规模以上采选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准。某矿种资源补偿费目标费率 = ( 某矿种矿山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 - 全国规模以上采选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 该矿种原资源补偿费费率, 其中,企业销售利润率 = 利润总额 ÷ 销售收入 × 100% 。1. 3. 2测算依据1)

 体现行业特殊性。

 2003—2009 年, 全国规模以上采选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高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0. 5% ~ 1. 15% ( 表 1)

 。

 因此, 参考全国规模以上采选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水平进行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 增强了调整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体现采选业行业企业的特点。2)

 不应直接影响矿山 企业生产费用 和成本。用销售利润率来测算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的调整空间, 不会直接影响矿山企业生产费用和成本, 符合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参与资源收益分配的要求。表 1全国规模以上采选企业和工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比较%年份全国规模以上采选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差额20036. 525. 820. 7020046. 906. 040. 8620057. 115. 961. 1520067. 356. 221. 1320077. 706. 790. 9120087. 266. 111. 1520096. 876. 370. 50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96

 资 源 与 产 业2013 年3)

 考虑企业风险收益。

 以超过矿业投资平均报酬的超额部分来测算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调整空间, 不仅可以确保某矿种矿山投资者获得矿业投资平均回报率, 还给不同矿种矿山企业获得风险报酬预留了空间, 使矿产资源补偿费调整方案更具说服力, 对下游产业和宏观经济影响冲击更小。1. 3. 3费率测算结果轻稀土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区间为 4% ~8% ; 重稀土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区间为 5% ~10% ; 金矿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区间为 5% ~ 11% ;锡矿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区间为 4% ~ 10% ; 锑矿资源补偿费费率区间为 3% ~4% ; 钼矿资源补偿费费率区间为 4% ~ 12% ; 钨矿资源补偿费费率区间为 4% ~ 12% ; 煤矿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区间为3% ~7% ; 油气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为 12. 5% 。1. 4费率调整对企业影响分析 ( 以稀土为例)1. 4. 1轻稀土生产企业从 2011 年 4 月 1 日 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调整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 调整后轻稀土60 元/t; 中重稀土 30 元/t。

 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资源税调整对北方矿的产品也就是镧、 铈、 镨、 钕等影响不大, 不影响补偿费费率调整。

 如白云鄂博矿稀土矿是铁矿副产品, 随铁矿一起开采, 对其成本影响不大。

 而对于四川 稀土矿, 1 t 精矿所增加的资源税成本大约为 700 元左右。对不同经济类型影响分析:

 2009 年, 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已低于全国规模以上采选业企业平均水平, 国有企业则较高。

 有限公司虽然销售收入规模较大, 但效益一般, 若费率调整为8% , 导致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接近于零。对不同矿山规模影响分析:

 从 2009 年数据来看, 小型矿山数量多, 销售收入总额大, 且销售利润率较高。

 当费率调整为 8% , 小型矿山销售利润率基本与全国规模以上采选业企业平均相当, 对行业影响较小。统计数据显示, 2011 年 2 月 份, 中国稀土金属出口价格平均水平已经突破 10 万美元/t, 与一年前相比飙升了 9 倍之多。

 考虑到 2010 年稀土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效益较好, 综合费率调整对各种经济类型和不同矿山规模影响, 建议轻稀土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为 8% , 以加快小矿关闭和中型矿山的技术改造; 推进经济效益较差的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兼并和重组。1. 4. 2重稀土生产企业从 2011 年 4 月 1 日 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调整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 中重稀土 30元/t。

 由于南方离子矿本身价格较高, 对南方矿的铽、 镝、 铕等影响有限。

 同时, 受价格上涨影响,重稀土生产企业普遍生产效益较好。

 鉴于重稀土重要战略地位, 今后其价格可能会保持在高位运行,企业盈利前景较为乐观。

 考虑到我国重稀土长期过度开采, 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 为推动资源保护,将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应通过提高稀土资源补偿费费率来保护稀土资源, 建议重稀土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为 12% 。2铜资源补偿费征收调整方案 ( 以江西德兴市铜矿为例)2. 1补偿费征收计价系数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江西省是我国的铜矿资源大省, 其铜矿有两大类:

 1)

 采、 选联合企业; 2)

 采、 选、 冶一条龙企[7]。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的难点在于确定第二类业企业的铜精矿计价系数。

 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为例, 其作为采、 选、 冶一条龙企业, 生产的最终产品是电解铜, 但是其下属的德兴铜矿、 永平铜矿、武山铜矿、 银山铜矿和东同铜矿等矿山作为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 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铜精矿, 然后提供给贵溪冶炼厂冶炼, 实行内 部调拨价、 统一核算。

 鉴于此, 其铜矿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的 “矿产品” 应是铜精矿, 而其铜精矿销售价格是内部调拨价, 比市场价格偏低, 故其铜精矿的内部价不能作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的铜精矿销售收入的计价标准, 如何计量当时当地的铜精矿市场平均价是一个难点。江西德兴市铜矿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方式借鉴的是省国税局制定的 《江西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调整江西铜业公司内 部调拨铜精矿计、 扣税价格的通知》 ( 赣国税发 [ 1995] 595 号)

 。

 文件规定:

 江西铜业公司内部调拨铜精矿, 以铜业公司提供的 1993年电解铜平均销售价格和各矿调拨的铜精矿平均价格为基准价, 从 1995 年起以后年度按电解铜销售07

 第 2 期吕宾等:

 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与征收调整研究价格比基准价的增减比例, 乘以各矿精矿的基准价, 计算求出调拨铜精矿的计、 扣税价格。

 按照公式所计, 德兴市各铜矿向江铜公司提供的精矿价格与电解铜价格的折价系数为德兴铜矿 0. 627 3、 永平铜 矿 0. 624 9、 银 山 铜 矿 0. 612 7、 东 乡 铜 矿0. 623 6、 武山铜矿 0. 612 7。

 近年来铜价持续高位,目前的计价依据已不适应当前发展要求, 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者权益的有效维护。铜精矿内部划拨价带来的问题是:

 1)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实现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利的具体措施, 只要动用矿产资源就必须按照规定足额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虽然江铜的管理模式与一般企业不同, 各矿山是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公司直接管理矿山的生产计划、 原料采购、 资金拨付、 产品调拨, 矿山只负责组织完成生产任务, 相当于一个生产车间。

 但是其下属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 必须按照市场价足额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内部价无法体现国家矿产资源所有的真实价值。

 2)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矿产资源需求加大, 供需矛盾凸显, 导致矿产品价格长期高位运行, 如电解铜价格最高达每吨 8 万多元, 铜精矿价格平均在每吨 5万元上下波动。

 江铜的内部划拨价已经明显与现阶段市场价格不符, 且差异较大, 不能用来计量补偿费的计费价格。2. 2德兴市铜矿计价系数调整测算2. 2. 1建议计价系数调整为 0. 8根据国内外铜精矿产销量与价格形势以及国内其他地区铜精矿价格的分析, 可以基本判断:

 国内铜精矿 ( 金属)

 产量在 90 万 t 左右, 国内电解铜产量持续走高, 消费量出 现跨越式增长。

 现阶段( 2007 年 1 月 —2010 年 11 月 )

 国内电解铜月 均价格最高为 69 625 元/t, 最低为 26 836 元/t, 平均为53 601 元/t, 并且电解铜价格有持续上涨趋势。借鉴其他地区做法 ( 表 2)

 , 我们建议江西德兴铜矿铜精矿的计价系数调整为 0. 8。2. 2. 2...

篇十: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书2017年4月第2期第30卷(总第154期)湖 南 税 务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Journal of Hunan Taxation CollegeVol.30No.2Apr.2017资源税改革政策效应分析———基于贵州省矿产企业近年相关数据 *□  贵州地税法律法规骨干人才班第四调研组摘要:从资源税改革后产生的各种宏观与微观效应入手,分析改革对矿产资源开采企业总体税负以及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贵州省内矿产企业近年相关数据分析,比较从量计征与从价计征的税费差异,进而针对资源税改革产生的效应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关键词:资源税改革;效应分析;贵州矿产中图分类号:

 F810.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4614- (2017 )

 02-0010-05一、贵州省矿产资源及资源税改革基本情况(一)贵州省矿产资源基本情况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在长期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如今贵州分布广泛、类别较全、矿种丰富的矿产资源格局。通过地质勘查研究,已发现贵州省矿产达 110 种以上(含亚矿种),涉及此次资源税改革主要矿产品保有储量情况如下表(表1 )。(二)贵州省资源税改革基本情况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财税〔2016 〕 53 号)规定,本次改革涉及我省的主要内容为矿产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列举名称的21种资源品目和未列举名称的其他金属矿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未列举名称的其他非金属矿产品,授权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计征方式。按照总体上不增加企业税费负担的原则,将全部资源品目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平移进资源税,涉及全省 2015 年资源税12.33亿元,矿产资源补偿费2.25亿元。根据往年征收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历史数据统计,纳入我省改革品目的矿产品共20种。属于财税〔2016 〕 53号文件列举名称的重点改革品目有10种,其中:铁矿、金矿、铝土矿、铅锌矿、石灰石、表 1  贵州资源税改革涉及主要矿产品保有储量情况序号 税目 计量单位 保有储量123456金属矿铁矿(精矿)

 吨12.53 亿吨金矿(金锭)

 吨344.49 吨铝土矿(原矿)

 吨8.37 亿吨铅锌矿(精矿)

 吨66.57 亿吨锰矿(原矿)

 吨3.88 亿吨锑矿(精矿)

 吨3.23 亿吨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非金属矿石灰石(原矿)

 吨47.78 亿吨硫铁矿(精矿)

 吨9.16 亿吨磷矿(原矿)

 吨37.68 亿吨萤石(精矿)

 吨328.6 万吨煤层(成)气(原矿)

 立方米矿泉水(原矿)

 吨重晶石(原矿)

 吨1.12 亿吨玉石(原矿)

 吨2.21 万吨页岩(原矿)

 吨1.17亿吨板岩(原矿)

 立方米17.6万立方米大理石(原矿)

 立方米92万立方米硅石(原矿)

 吨192.73万吨粘土、砂石(原矿)

 立方米地热水(原矿)硫铁矿、磷矿、萤石、煤层(成)气,资源税按规定由从量定额计征改为从价定率计征;粘土、砂石仍实行从量定额计征。属于未列举名称授权由省级政府确定0 1* 收稿日期:

 2017-3-6    作者简介:本文系长沙税务干部学院贵州地税法律法规骨干人才班第四调研组论文,调研组成员:张景玲、付开相、张启福、张洪、杨洪武、谌春穆、董均祥、柳春燕、王富强、王盛、龙明满

 计征方式的改革品目有10种,其中:锰矿、锑矿、矿泉水、重晶石、玉石、页岩、板岩、大理石、硅石实行从价计征改革。同时,将地热水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按照便利征管原则,实行从量定额计征。二、资源税改革效应分析(一)宏观效应1.促进产业结构重整。贵州省一直以来矿产资源产业结构规模较小,开采较零散,导致开采效益较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上议事日程。此次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之后,使资源税通过“价内税”的形式转嫁到矿产品价格中去,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销售量下降,影响生产利润。另外,随着市场行情的好转,矿产品价格的随之上涨,会使相关矿产企业缴纳更多的资源税,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进一步缩小了利润空间。与此同时,矿产企业兼并重组、企业集团化生产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从而优化了产业结构。在调研的过程中,对同一种矿产品不同企业就会反映出不同的情况,如磷矿,开采品位较高的企业(就贵州而言,开磷集团开采的磷矿品味相对较高,简称 K企业),由于矿山原矿品味较高,开采出来的矿产品销售价格就相对高,获利就相对较高,对一些较低品味的矿产品的开发利用就会不重视。而对于开采品位较低的企业(翁福集团开采的磷矿品味相对较低,简称 O企业),由于之前他们重视低品味的矿产品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科技方面投入较大,且开采矿产品销售价格低,但由于开采利用率较高,即使在经济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也能让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此次资源税的改革给两类企业带业的效应就截然不同, K企业认为税负较改革前增加了,而 O企业认为税负较改革前降低了,在此,我们假设,如果 K企业固守原来的思想不变,不重视低品味的矿产品的开发利用,在开采成本恒定的情况下,资源税的改革就会让他们生产经营更为困难,甚至无法经营。所以,这次资源税的改革会倒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方式。2.平衡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加之中西部地区经济基数小,加上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支持,表面上经济增长速度较东部地区快。事实上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此次资源税改革,对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作为能源开采地及输出地,之前的开采模式(杀鸡取卵式)使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且资源税税额低,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无法补偿。此次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提高了资源税的税额,使得中西部资源大省财政收入增加(虽然此次改革的一个原则是不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多数企业表示,这仅仅是体现在经济较为低迷的时期,矿产品销售价格较低的情况。待经济形势好转之后,其税负远高于改革之前,意味着当地财税收入将会大幅提升)。而对于资源输入的东部地区来说,将增加东部地区企业的生产成本,间接影响当地的财政收入,很大程度上对平衡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对地方财政收入积极的影响。资源税改革之前,由于资源税收入较低,各地为了弥补矿产开采给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各种各样的如矿产资源补偿费、环境治理费等10余种收费强加给矿产开采企业,而政府对这些收费的使用却缺乏监管。此次资源税改革,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如前面分析),而且规范了其财政收入来源,也为国家有关部门更好地实行监督管理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地方政府投资、转移支付的能力,有利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改善“民生”项目的开展,使当地居民分享到了部分资源收益,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政府投资、转移支付,进一步缩小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4.利于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市场化”。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并且较为集中,而东部地区的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但是,中西部地区却未很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发展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一方面,我国产业格局是以东部地区深层次加工为主,中西部地区资源供给为主,就产业链而言,中西部地区是东部地区的上游企业,仅限于矿产资源的原始输出,或初级加工输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又以高价从东部地区购进加工产品、制成品。矿产品的高附加值不在资源生产地。此外,由于我国之前资源税制的种种弊端,较低的资源税率,使作为初始生产要素的矿产资源价格低廉,可以说,经济发展落后的中、西部用低廉的优势资源产品,成就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发达的东部地区却未能有效反哺资源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因此,对中西部而言,资源税改革使作为初始生产要素的矿产资源价格与市场需求真正地结合,通过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要素生产者,其地位得到了提高,在面对需1 1

 求旺盛的局面时,其议价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使矿产资源的真实价值得到了公平公正的反映,也真正体现了资源的“稀缺性”,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5.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资源税改革将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作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资源税改革后,资源税将真正发挥补偿社会成本、恢复生态环境作用。社会公共基础设施较缺乏,尤其是与资源利用配套的基础设施更是薄弱。因此,以此次的资源税改革将会进一步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提供重要契机。(二)微观效应1.对资源开采企业的影响。从此次资源税改革来看,多数矿产品资源税税率提高,企业的税负增加,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根据税收杠杆原理,成本的增加会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促进企业在开采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等。(1 )税负负担影响,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抽样对一些典型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下表(表2 )是其中几个企业2014年到2016年8月资源税及矿产资源补偿费比对表:表2        2014年到2016年8月资源税及矿产资源补偿费比对表 单位:万元  抽样调查企业名称资源品目年度销售量(吨)吨均价格(元/吨)资 源 税 费合计 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吨均税费瓮安县磷化有限责任公司 磷矿2014年87 192  1556 1274  282 17.972015年115  184 2066  1709 357  17.942016年 1-6 月55 151 948 807 141  17.082016 年 7-8 月 23  159  244  244 0 10.40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磷矿2014 年 480  167  8817  7234  1583  18.382015 年 545  169  11544  8211  3333  21.182016 年 1-6 月 302  167  5221  4428  793  17.272016 年 7-8 月 101  167  1046  1046 0 10.32中国铝业遵义氧化铝有限公司铝2014 年 37  232  845  735  110  23.002015 年 31  163  705  613  92  23.002016 年 1-6 月 11  191  259  226  34  23.022016 年 7-8 月7 158 65 65 0 8.99   从上表数据不难看出,几户企业在资源税改革后税负情况均大幅度降底了的,企业反映,在目前经济形势下,税负的降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疑雪中送炭。待经济形势好转后,矿产品销售价格会逐步提高,相应的税负也较改革之前会有所升高,但这也是与市经济是相适应的,是改革需要达的效果之一。但对于不同类别矿产品开采企业,资源税的增减情况也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类别的矿产品,品位不一,税负增减情况也不一样。具体表现如下:对于 A 矿产品,在资源税改革之前,吨均资源税为一个恒量P元/吨,资源补偿费为 Q 元/吨,则应缴纳税费为P+Q 元/吨,在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后,设税率为t% ,矿产品价格为 X元/吨,则在 X×t%>P+Q 时,对于纳税人而言,税负增加,未减轻纳税人负担;在 X×t%=P+Q 时,对于纳税人而言,税负不变,纳税人负担不变;在 X×t%<P+Q 时,对于纳税人而言,税负降低,减轻纳税人负担;对于同一矿产品,t% 是一致的,销售价格越高税负就越高,以贵州磷矿为例,资源税改革前,资源税为 15 元/吨,资源补偿费为 4 元/吨,开磷集团磷矿石属品位较高的矿石,市场价在270元/吨,从价计征资源税税率吨均税负大于从量计征的税费,而瓮福(集团)开采的磷矿石品位较低,磷矿石在150元/吨,从价计征资源税税率吨均税负则小于从量计征的税费。(2 )企业生产的影响: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从量计征中无论资源品位如何,税负水平“一刀切”的情况,鼓励企业对品位较低的废矿的重新采选,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灵活。实行从价计征后对企业低品位的矿石开采形成实质利好,为企业分矿产品级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愿意将低品位的矿石开采出来,有利于企业实行分级开采、销售,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开采和利用。对于矿产品位较低的企业来说,企业负担得到减轻。当资源价格上涨、企业效益提高时相应增加税收,当价格下跌、效益降低时企业少纳税。这是对矿产资源先天禀赋较差的企业的一种保护。2 1

 2.对资源消耗企业的影响。目前来说,由于资源税改革推进时间较短,下游产业还未受到资源税改革的直接影响。但勿需质疑,由于资源消耗性企业在资源需求方面是刚性的,因此资源税税负的增加必然会转移下游产业,转移部份或者全部到资源消耗企业,而成本的增加会使矿产资源消耗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全面细致的成本管理控制等方式来实现对资源的节约,某种程度上达到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而资源税税负的降低也会不同程度的减轻下游企业的负担。3. 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居民个人的消费习惯取决于所需产品的“性价比”。相同作用的产品,价格越低的越受消费欢迎(除开追求品牌因素)。此次资源税改革改变会使相关矿产品及相关下游产品价格有所提高,如果其它的清洁能源或者其它替代品价格与之接近甚至还低,那么该种矿产品及相关下游产品的市场占用率会大幅降低。4. 资源税改革能去产能、去库存,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去产能、去库存,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此次资源税的改革,其实就是从税制角度来施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通过税收杠杆作用,引导市场向供需的平衡发展,去产能、去库存,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资源税改革发挥着积极作用。(三)贵州相关矿产资源税改革前收入与下一步预测对比到9月份已是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第二个征收期,通过调研发现,多数矿产品资源税以目前的价格来说税负有所下降,如铝土矿、磷矿(较低品位的,如翁福磷矿),硫铁矿、石灰石等,但一些矿产品资源税又有所上升,如金矿、铅锌矿等,这其中又分相同矿产品的不同品位,如高品位的磷矿,在开阳磷矿这边品位较高,销售价格相对就高,从价计征后相应的税负就较高。总体来说,专门税收方面,税负是上升了,但由于此次资源税改革是建立在“清费立税”的基础之上,故加上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相关行政收费,总体税负是降低了的。综上,如果专门税收方面,按表 3  贵州省资源税改革前后收入影响测算表序号税   目资源税原征收标准(元/吨)矿补费费率2015 年销量(吨、万吨、万立方米)2015 年均价(元)2015 年资源税(万元)2015 年矿补费(万元)四年平均税费负担率现行税率计税销售额(万元)现行税率预计收入(万元)现行税率预计收入增减额(万元)全省合计123326.96 22340.24 134470.06-11197.14123456金 属 矿铁矿(精矿)23  0.02 61.94  274.09  433.00  339.54 5.69% 3% 20372.56  611.18-161.36金矿(金锭)8 0.04  6.68 236570000 1136.00  3394.37 4.35% 4% 157910.48 6316.42  1786.05铝土矿(原矿)20  0.02 496.05  180.00  9921.00  640.32 12.49% 8% 89289.00  7143.12-3418.20铅锌矿(精矿)

 14  0.02 18.40  230.00  257.53 84.62  2.95% 3% 5500.11  165.00 -177.14锰矿(原矿)6  0.02 95.46  332.00  572.74 453.60 3.71%3.5% 31691.61  1109.21  82.87锑矿(精矿)0.8  0.02 11.58 29492.48  9.26  9.22  2.00% 2% 29492.48  589.85 571.37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非 金 属 矿石灰石(原矿)3 0.02 10006.00 50.00  30018.00 2959.70 11.33% 6% 500300.00 30018.00 -2959.70硫铁矿(精矿)1  0.02 26.85  160.00 26.85  27.73  3.74%2.5% 1386.00 34.65 -19.93磷矿(原矿)15  0.02 2033.80 236.00 30507.00 9599.54 ...

推荐访问:资源税管理调研文章 调研 资源税 文章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