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管理建议10篇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现代文明城市的创建,交通管理是关键。 随着现代城市步伐的加快,交通管理滞后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交通管理建议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现代文明城市的创建, 交通管理是关键。
随着现代城市步伐的加快, 交通管理滞后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特别是大规模的项目建设搞好后, 更要加强管理, 采取相应措施。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分析介绍了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内容、 层次及过程。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管理; 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预测
当前, 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 一个包括道路建设、 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 便捷、 舒适、 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提高现代化水平, 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 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 保证城市交通合理、 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 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一、 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 60~70 年代, 与发达国家相比, 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
尽管如此, 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
这充分说明了 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 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 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 很大的改观, 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 取得了 很好的效果。
如厦门、 大连、 南京、 青岛, 济南、 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 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1. 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 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3. 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二、 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1. 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 人均面积由 2. 8 平方米上升到 6. 6 平方米。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 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 20%的增长速度。
目前全国 32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 有 27 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 轿车、 客车、 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 15%以上。
3. 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 年代中期开始, 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 相继萎缩, 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 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 出现了全面的衰退。
1978~1995 年的 17 年间, 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 2. 5 倍和 2. 8 倍, 公交车辆达到 0. 62 辆/ 千人, 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 12~14公里下降到 5~10 公里, 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
90 年代初, 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 多数大城市从原来 30%下降到 10%以下。
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 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 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 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 加剧了 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
此外, 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 智能化管理系统, 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 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
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 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 前后失调, 投入不小, 而收益不大。
6. 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 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 都鲜明地选择
了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我国城市用地紧张, 人口密度高, 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 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但因为种种原因, 一直没有落实, 城市交通疲于应付, 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三、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1. 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 什么时间管、 怎么管、 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 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 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2) 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3)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4) 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 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
5) 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 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 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 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四、 城市交通的几点措施建议
1. 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加强与公路、 交通、 安监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 形成预防交通事故合力。
2. 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 中小学生及摩托车、 农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加强对客运企业、 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 落实安垒生产责任制, 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4. 全面排查、 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 消除事故黑点。
5. 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 加强公路巡逻监控, 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 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 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 增加路网密度, 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 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 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9. 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 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
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10. 采取交通限制措施, 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 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11. 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 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12. 广开渠道, 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13.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 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五、 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
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 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 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 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 谋取综合效益。
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 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 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 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
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
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 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 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
所谓综合交通体系, 主要包括:①道路。
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 其面积率一般达 20%左右, 设有快、 慢分道, 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 商业区内步行道、 公交优先行车道, 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
②车辆。
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 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 便捷的公共汽、 电车和出租车, 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 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 并具备耗能少, 废气少, 噪音小的性能, 有较高舒适度, 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
③管理。
有严谨的交通法规、 客货运输管理规则、 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篇二: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交通需求管理对策措施江天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江天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 国内城市缓解拥堵的措施介绍 中国城市治理拥堵的经验及对策思路
80年代前后 90年代 2000年后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经历了大约三个阶段
自行车王国的形成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城市交通构成十分简单,公交服务水平极低,机动车数量也相当少。为了解决城市交通不便问题,实行了自行车补贴政策,鼓励市民采用自行车出行,刺激了自行车快速增长
自行车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自行车交通成为主要出行方式自行车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自行车交通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汽车交通的兴起 1994年国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实施,鼓励个人购买汽车 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继续“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改善汽车使用环境,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0%20%40%60%8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私人客车占民用汽车的比例(%) 私人汽车(万辆)
民用汽车保有量(万辆)
私人载客汽车
投入巨资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公共交通(亿元)
道路桥梁(亿元)
公共交通及道路桥梁(亿元)
8交通出行结构向个体转化北京市2003年有车与无车家庭出行方式对比0.0020.0040.0060.00出 行 方 式 比 例 ( % )有车家庭无车家庭有车家庭 6.13 7.03 13.94 2.52 56.98 13.40 无车家庭 16.07 21.92 38.08 3.70 8.17 12.06 步行 自行车 公共交通 出租车 小汽车 其他年份 步行 自行车 公共交通 出租车 摩托车 私家车 其他1986 33.10 44.10 19.20 0.10 0.30 - 0.701997 25.45 57.91 8.19 0.92 2.16 - 0.861999 23.57 40.95 20.95 1.71 5.24 - 1.892001 26.50 41.00 24.40 1.00 2.70 - 1.302002 23.23 43.79 24.74 1.01 2.85 0.42 1.372003 24.74 44.10 24.10 0.47 2.86 0.77 0.442004 19.85 38.66 29.82 1.08 4.06 2.48 1.07年份 范围公共交通 个体机动 慢行交通其他 合计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车 合计社会客车摩托车 合计 自行车 步行 助动车 合计1982 市区 27.73 - 0.04 27.77 0.69 - 0.69 12.49 58.44 - 70.93 0.61 100.001986市域24.10 - 0.15 24.25 2.21 0.18 2.39 31.30 41.30 - 72.60 0.76 100.001995 16.50 0.50 3.00 20.00 5.90 2.00 7.90 38.70 30.40 3.00 72.10 - 100.002004 16.00 2.50 5.20 23.70 11.30 5.20 16.50 25.20 29.20 5.40 59.80 - 100.00南京上海
重视公共交通发展 明确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指明了方向,2012年12月29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 各个城市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加大了公交发展的力度。如北京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确定了“两定,四优先”的总体思路…… 2010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 2011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关于进一步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
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推进 200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135公里 到2006年,10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共23条线路,601公里 到2011年,全国共有13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58条,线路总长度1698.7公里,较2010年增长了15.5%。 全国共15个城市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到2015年前,共规划线路79条,规划线路长度2300公里。10
BRT系统开始建设 北京、杭州、常州、厦门、济南等城市,先后建设开通了BRT系统11
交通运行控制与管理平台迅速发展 交通运行状态监视、控制、管理系统受到高度关注12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 国内城市缓解拥堵的措施介绍 中国城市治理拥堵的经验及对策思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现代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诸如现代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诸如 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交通环境污染、交通能耗等,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等,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巨大 土地资源紧缺,制约交通可持续发展 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能耗加剧 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城市交通拥堵、空气噪音光污染、能源紧缺、用地紧张问题日益严峻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非重工业城市最主要空气污染源交通噪声污染已经成为非重工业城市最主要噪声污染源城市光化学污染进一步加剧
北京 广州 上海交通拥堵呈现日益蔓延的趋势:东部 西部;特大、大城市 中小城市。 兰州 宜宾 贵阳当前我国特大、大城市普遍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难题。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交通系统日益脆弱,天气、事故很容易造成大范围交通拥堵甚至全城交通系统瘫痪。2010年9月17日,北京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达143条。针对此次大拥堵,温家宝总理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快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1.时间成本交通拥堵成本分析北京:每天堵车时间已由2008年的3.5小时增至现在的5小时。我国50座城市上班途中所花费时间,北京市平均52分钟居首,广州为48分钟,上海为47分钟,深圳为46分钟。——中国科学院《2010年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2.能源经济成本交通拥堵成本分析69.4 92.6132.6136.8142.6228.2273.837512.50%9.10%9.10%7.10%9.10%6.60%4.60%4.6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北京 广州 上海 武汉 重庆 南京 成都 西安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拥堵经济成本(JEC)
占收入比例拥堵所造成的油耗成本:每100万辆车每年损耗25亿人民币
3.空气质量成本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城市大气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尽管排放标准逐渐加强,但由于交通量的快速增加,空气污染将日趋严重,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很多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国城市的大气污染正由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转化。20交通拥堵成本分析北京的PM2.5大概22%以上是机动车排放的
主要城市噪声水平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在我国环境投诉案件中,噪声投诉的比重正逐年提高,在特大城市已经高达40%以上,交通噪声的影响已经从单纯的环境问题逐渐发展成为社会问题,值得关注。4.噪声污染成本交通拥堵成本分析
空气污染降低生活质量能源消耗社会经济损失交通拥堵的危害:2003年:拥堵造成的损失达到2500亿,占GDP的2%。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最新研究得出: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交通拥堵成本分析
交通拥堵日益严峻城市 机动车保有量(万辆)车速 城市 机动车保有量(万辆)车速北京 500 早、晚高峰平均车速仍只有每小时24.2公里和20.1公里,部分干道低至12公里/小时上海 280 静安寺地区早晚高峰时段平均车速14.6公里/小时,人民广场地区早晚高峰时段平均车速12.8公里/小时广州 210 干道高峰平均车速17.3公里/小时南京 132 早高峰平均车速17.6公里/小时、晚高峰14.2 公里/小时成都 200 中心城区高峰时期的平均车速为18公里/小时
交通运行状况 北京:部分干道低至12公里/小时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500万辆、机动车驾驶员为514.4万名。北京市公路总里程为20503公里,每公里道路要承担170.9辆机动车、250.9名机动车驾驶人。早、晚高峰平均车速仍只有每小时24.2公里和20.1公里,部分干道低至12公里/小时。北京城市上班族平均每天在路上的时间: 道路畅通:40.1分钟(单程) 道路拥堵:62.3分钟(单程) 每人每年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要754个小时,相当于31天的时间。
上海:最拥堵路段12.8 公里/小时拥有各类民用车辆小时拥有各类民用车辆280 万辆。上海市79条主要干道以及“三纵三横”道路部分主 要路段在周一至周五早晚高峰时段拥堵仍较突出:静安寺地区早晚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条主要干道以及“三纵三横”道路部分主 要路段在周一至周五早晚高峰时段拥堵仍较突出:静安寺地区早晚高峰时段平均车速14.6 公里/小时,人民广场地区早晚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小时,人民广场地区早晚高峰时段平均车速12.8 公里/ 小 时。 广州:干道高峰平均17.3 公里/小时截至小时截至2009 年6 月,广州的汽车保有量已达120万辆。广州城区主干道高峰期平均车速仅万辆。广州城区主干道高峰期平均车速仅17.3 公里 / 小时。
南京:晚高峰车速14.2 公里/小时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小时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32万辆。地铁施工直接影响区内的汉中路至 中山东路一线车速低于万辆。地铁施工直接影响区内的汉中路至 中山东路一线车速低于10 公里/小时,而城东干道施工区内车速更是低于小时,而城东干道施工区内车速更是低于5 公里/小时。市区其他道路早高峰平均车速为小时。市区其他道路早高峰平均车速为17.6 公里/ 小时、晚高峰为14.2 公里/ 小时。 成都:中心城区高峰时期的平均车速为18 公里/小时成都机动车的保有量就突破了小时成都机动车的保有量就突破了200万。成都中心城区高峰时期的平均车速为万。成都中心城区高峰时期的平均车速为18 公里/小时。
小时。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国际经验 国内城市缓解拥堵的措施介绍 中国城市治理拥堵的经验及对策思路
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民用汽车:从2001年1802万辆上升到了2011年底9356万辆• 私人汽车:由2001年前近771万辆上升到2011年底7327万辆私家车急剧增长,交通出行供需矛盾突出770.787326.791802.049356.32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私人汽车(万辆)
民用汽车保有量(万辆)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标 志 起 点 终点 年限突破100万辆 1949年,2300辆 1997年 48年突破200万辆 1997年 2003年 6年突破300万辆 2003年 2007.5.26 3.8年突破400万辆 2007.5.26, 2009.12.21, 2.6年突破500万辆 2009.12.21 2012.2 2.1年
城市客运输总量增长迅速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GDP development (billion Yuan)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Passenger Transfered (million person-times)GDP developmentPassenger TransferredGDP城市客运总量
城镇化率: 1978:17.8%; 2004:41.8% 2020:57%1998~2020城市机动车出行人次年均增长:9.0%公共交通的发展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需求 北京:445万,1900辆/天; 成都:224万,1500辆/天76%59%58%36%6%8%12%28%20%24%13%29%14%37%37%2% 2%0%7%33%0%10%20%30%40%50%60%70%80%90%100%London Tokyo NY Paris BeijingRail Bus Passenger Car (incl. Taxi) Other (incl. bicycle)
不同国家公共交通分担率比较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布鲁塞尔宁波布拉格巴塞罗那维也纳合肥布加勒斯特大连马德里罗马雅典成都南京天津大伦敦纽约重庆大巴黎伦敦东京北京上海公共交通 小汽车 其他人口城市1800万1000万500万200万100万
北京2011年公交出行比例达42%3362.738.530.32320.318.116.415.11.73.65.70.070.080.111.5 13.826.522.924.127.528.828.928.228.2523.229.832.633.63434.2331.13 2.59.139.8211.83 30204060801001986 2000 2005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其他小汽车公交地铁自行车出租车
交通拥堵原因大致有:一、社会外部因素二、交通供给因素三、交通管理因素四、城市规划因素
1995-2011年全国私人汽车占民用汽车比重情况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交通拥堵原因—社会外部因素0%20%40%60%8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私人客车占民用汽车的比例(%) 私人汽车(万辆)
民用汽车保有量(万辆)
私人载客汽车
图2-4 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图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拥堵原因—社会外部因素051015202530354045505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城镇人口 城镇化率(万人)(%)
土地资源约束 由于土地资源短缺,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是我们的国策,人均建设用地不得突破100m 2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有限的城市建设用地上,将聚集更多的人口,高强度、...
篇三: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
论文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
论文摘要现代文明城市的创建交通管理是关键。随着现代城市步伐的加快交通管理滞后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大规模的项目建设搞好后更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
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一、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 6070 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二、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 2.8 平方米上升到 6.6 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 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 32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 27 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 15以上。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 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 年的 17 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 2.5 倍和 2.8 倍公交车辆达到 0.62 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 1214 公里下降到 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 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 30下降到 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6、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1、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四、城市交通的几点措施建议
1、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公路、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预防交通事故合力。
2、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中小学生及摩托车、农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落实安垒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事故黑点。
5、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公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9、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10、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11、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12、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1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五、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 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EXx4IRTzKDPmJ1mwY8 VWq2ZfeCUTl8 lxTn3Ou7481P avzoGB0GsxoJ BCxHP6x0ECRR JWyO1Q4NUQRe gpvJSUGo99br RdixB1BOTXVk CbERsQpkkIaa AdXjvdI9u7xO i6CTE2A9KA6r FoviKq6837mX TSTqELq5eqjl ELWh7RG0XgU7 hap30pLaKf0m ZKuyK1CO49Ty KP0brmzmyL8d Wm5pV9RZLj7m WHfWT52X7qib ojjXfDoECHSX wNtvitdbHD5Z6 TItIaWg3U0mP uu7vtaFp7a6B 6pDC7Jbd9QBv vvbkmUSM7Vny VgNdqkztChBk ITwAP8GTjCzy yU3d7j4b1EgR wynPRHiDjqSI XHxyFKFIgOeL hLlSdaj3mVDR Lr1STmF72k6q m5LhzNlXJRh5 VGa87OW24VdO Impt9WJwFvgX F13Okf7t9wxD B70dE3lGSwOC YrOn8kqZZ3s5 K7IOOjFMpbi2 WfiBAQ4Jdqps HKlO 5Ne7EuJ6lMsjg2Nx8M GS2eP9zZSTHP 73xrGRxancMb QnYKcbTsku3J LRyU8fRpoMFo mplv0YZe5QEb aewq0PeDzeVp TSR7AXn3YkYn pYrCLPDvDMuU iaoOh1o7JwRX 6RUYdA3q590R XSsaQab6YxOZ iOLWvQTt6K5t ueH2J3OZZMrF 9DhiKLz82vpF oXvef7LDMygl JZnUYpzMX6Nh jkZlKwqyp1Em 8kuS1dsAXvPk YVaDwTih9Duu XasP7hwHL0Lou WKtEC9oKoCpM d2LJWcupzvQl S2qy8PX9mIP8 pTx46ZjN23Ue bxoORyvbu8m9 JqCOfgZKdCU3 fqjPB3iOYBNBa8inNoEggnkFNK hMT91OTljaEV PqQNb7T1nWym xoxnMr5T2rLL vPAyhpP7ZsON GJCdmMWAOhBC QfPrUkTYV4RC xUJy7qD5QZW2 fShfKAxDDxY2 QXdoOqsCrzfH 3Y3YU6lq8MB2 3nDL6DyzwHYa DOgahKAfmPcm 6Pj7Bht3
篇四: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交通秩序管理策略与方法秩序的原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无序”的相对面。按照《辞海》的解释,“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从法理学角度来看,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认为,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序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良好交通秩序一般包括行车有序和停车有序。具体来说就是交通运行中的各行其道,不逆行、不抢行,保障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各自路权,停车管理的按位停车、有序停车。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道路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相关部门都在进行不懈努力。在实际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中,由于规划和建设的部分很难改变,所以保障交通有序的重任主要在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故本文重点讨论公安交通秩序管理的相关策略与方法问题。我国的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秩序处(科)以及基层秩序民警基本职能一般包括:勤务管理、违法查处、组织优化、停车管理、道路施工管理等。截至 2014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有万民警,其中超过一半为道路执勤民警(%),可见秩序管理在公安交通管理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就是交通乱点、堵点和事故黑点,即“三点”问题。
?
交通秩序混乱问题 ?
交通秩序混乱的主要表现为:(1)混合交通条件下,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争道抢行、逆向行驶;(2)机动车超速行驶;(3)非机动车、行人违法横穿;(4)交通参与者不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5)机动车乱停车问题等。造成交通秩序乱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的我国交通参与者文明和守法意识不强,另外也与相关职能部门在道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理念和方法有关。比如停车问题没有解决好,大量的机动车停车占用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导致非机动车和行人走到机动车道;机动车道设计过宽,行人过马路绿灯时间设计不足,或者路口信号设计不合理,使行人过街等待红灯时间过长,诱发行人过街闯红灯的情况。此外,交通秩序乱还与我国的交通安全执法环境有关,针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执法难度大,社会矛盾突出。
交通拥堵问题 ?
目前我国的所有大中城市几乎都存在交通拥堵问题,而且有向小城市蔓延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机动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出现“道路越建越多,交通越来越挤”的现象[1]。除了机动车保有量大、城市结构布局不合理、道路网密度不足等结构性因素外,在实际管理方面,造成交通拥堵还存在以下几点重要原因:(1)缺乏合理的交通结构引导理念。城市交通一味被动满足小汽
车的通行需求,导致小汽车的过度使用,公共交通发展缓慢,绿色出行的理念难以实现。(2)停车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机动车占道停车、乱停车,加剧了道路的拥堵。(3)在交通组织渠化、信号灯配时等方面不够科学和精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不能仅一味增加道路设施的建设,而应运用智能交通管理手段,充分挖掘现有道路网资源,对路网交通流进行科学地调节、疏导,达到合理均分交通压力,提高通行能力。(4)交通违法现象突出,造成交通秩序混乱,诱发交通拥堵。(5)交通事故处理不及时导致交通拥堵。当城市局部交通出现有违常规的异常拥堵时,一般都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
交通安全问题 ?
我国城市交通事故数量占全部交通事故数量的比例超过 40%,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与公路相比,城市道路具有交通要素密集、交通环境多变、交通流冲突点多等特征,尽管运行速度相对公路较低,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率低,但事故数量还是比较突出,事故造成的拥堵等间接损失较大。根据 2010~2014 年全国 36 个大城市交通事故统计结果看,机动车违法是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主体,占比超过80%。从机动车违法情况看,未按规定让行(占%)在机动车违法引起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中占比最高,无证驾驶(%)和酒后驾驶(%)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名,其次是违反交通
信号(3%)、超速行驶(%)和逆行(%),见图 1。上述违法成因占全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引发原因的三分之一[2]。因此,城市道路预防交通事故的主阵地仍然是交通秩序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路权,重点打击无证、酒后、闯红灯、超速和逆行等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保障路权 ?
路权是交通参与者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在道路上进行交通活动的权利,包括出行权、通行权、先行权和道路占用权;按类型又分为空间路权和时间路权。空间路权是允许通行的流向及允许使用的路面范围,右侧行驶、分道行驶是空间路权的具体体现。时间路权是允许通过的时间及允许通过的先后顺序,红灯停,绿灯行及各类让行规定是时间路权的具体体现[3]。要保证交通运行的有序,即各行其道、依次行驶、依法让行和有序停放,首先要明确交通参与者的路权,而且还得让交通参与者看懂路权,不能出现法律空白和歧义。路权一般用交通设施作有形表述,用法规规定作无形补充。所以必须用完善合理的交通设施对路权做出有形表述,这里的交通设施主要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及各类物理隔离设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逐步树立“设施管理”的思路,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类交通设施,充分发挥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隔离护栏、电子警察等交通设施对交通流和交通参与者的引导、限制和约束作用,减
轻民警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能[4]。
以人为本 ?
道路交通管理的对象归根到底是“人”,这里的“人”包括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以及行人。那么经常讲的“以人为本”究竟应该以哪些人为本?任何一项交通管理措施不可能达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比如允许道路两侧停车,有利于机动车驾驶人,却侵犯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权;设置公交专用道,有利于公交乘车人,却使小客车驾驶人饱受拥堵之苦;一条中心隔离的宽阔主干道,机动车享受畅通的快感,却可能让一个行动不便的行人绕行几百米过马路。因此,以人为本的策略在实践中要因地制宜,不同性质的道路要以不同人群作为优先对象。长距离跨境功能的快速路和主干路,要优先考虑大部分通勤功能的机动车驾驶人,速度和效率优先,谨慎设置出入口。商业区、住宅区等以次干路、支路为主的道路,要优先考虑非机动车、行人、乘车人的通行权和先行权,其次考虑机动车的停放等。当道路条件所限,交通参与者需求矛盾突出的时候,以人为本应当以照顾多数人、弱势群体为基本原则。决定通行效率高低的不是单位时间内通过了多少辆车,而是单位时间运送了多少人或货物。当机动车拥堵严重的时候,应当公交优先。所说的弱势群体一般指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者经常一方面在宣传绿色出行,另一方面却允许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通行和停放,让
行人在路口等待更多的时间过马路,“礼让”机动车,这都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冲突。可喜的是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和执法,比如杭州市和南京市开展的机动车让斑马线的行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机动车驾驶人存在抱怨,我国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确我国的交通参与者在文明程度和守法意识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的一些人出国后,在国内养成的一些不良交通习惯很快得到纠正,主动走斑马线,不会闯红灯,这是因为那里形成的交通环境是人人守法,使人们由规范的从众行为,逐步养成习惯。因此,抓好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行为管理也是当前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的重点。
交通组织精细化 ?
在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上,交通秩序管理部门主要策略是使路网压力均分,分散矛盾,在采取禁限措施时运用渐变原则,即调配时、调车道、调流向、调车种的顺序;在交叉口渠化设计方面精细化,分秒必争,寸土必争。很多交叉口的行人闯红灯现象,是由于在信号灯设置上不够合理,一般以机动车的流量数据来进行配时,造成信号周期很长,却忽视了行人等待过马路的心理忍耐极限。图 2 为天津市一个南北向道路宽,东西向道路窄的三相位信号控制的交叉口,第一相位南北直行绿灯 90s,第二相位南北左转绿灯 36s,只有
第三相位东西向变绿灯时,东西向行人才可以过马路,行人等待红灯的时间是 126s,超过了一般行人心理忍耐极限 90s,因此造成现实状况是当第二相位开始的时候,东西向的行人就开始过马路,出现大量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此时如果管理部门一味增派警力纠正行人违法行为,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原来的信号设计不够合理,在第二相位南北向放左转机动车的时候,图 2 中东北角和西南角的行人过街前半段是不受影响的,此时如果将这两个方向的行人信号灯改为绿灯,在第二相位的 36s 时间内通过路口的一半,到达安全岛位置等候,第三相位开始继续完成二次过街就能够提高通行效率,减少行人等候时间,减少违法现象的发生。
科学精确地使用警力 ?
在设计上,做到以人为本、保障路权、实现精细化设计,此后就需要通过严格执法、加强管理来保障良好交通秩序。我国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随处可见,而交警警力不足情况却很突出。一方面要重视电子警察系统建设,加大了非现场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时段,科学合理安排警力,打击重点违法行为。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重点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影响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机动车违法停车问题,以及违反出行权和通行权规定的车种禁限、方向禁限等。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违法行为包括超速、酒后驾驶、违反信号、涉牌涉证等。具体治理方法如下:(1)
超速、违反信号等违法行为主要通过电子警察摄录查处。(2)违法停车、车辆违反禁限规定的违法行为一般通过秩序民警进行现场执法,时段分配上应在平峰时进行,重点是对干路的巡查纠违。(3)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一般通过集中警力、统一行动加以整治,时间一般在晚上 8~10 点或深夜 11 点至凌晨,在行动中要布控得当,战术合理,宣传威慑与严厉惩处相结合,以求最大实效。(4)涉牌车辆违法查处难度较大,如果出动大量路面警察执勤不仅费力,而且效果不佳。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再现嫌疑车辆的行驶轨迹,使用查缉布控系统,在合理的时间和地点用警,精确打击。
城市交通的无序、事故和拥堵都与交通秩序管理有关。在深入分析城市交通无序、拥堵及事故成因的基础上,转变交通秩序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提升整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在宏观策略上保障路权,以人为本,优化道路设计,严格执法。在具体方法上根据不同道路性质,科学运用各类交通管理设施规范交通参与者行为,做到各行其道;在交叉口渠化和配时设计方面进一步优化,充分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利益;在执法方面重点打击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根据不同违法行为特点,采用不同的执法策略,并提出分时警务及大数据精确打击等警务方法。当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内容,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
合,以及全体交通参与者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的提高。本文仅从公安交通秩序管理部门的职能出发,提出了一些解决交通乱点、堵点和事故黑点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借鉴。
作者:姜文龙 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1]张东旭.城市交通拥堵的分析与对策研究:首届全国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125-130. ?
[2]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大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研究报告之二[R].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102-104. ?
[3]翟忠民等.道路交通实战案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83-108. ?
[4]王岩等.城市化背景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首届全国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120-124. ?
篇五: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现代城市交通管理问题及措施 李洪佳 (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摘要】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管理是关键。随着现代城市步伐的加快,交通阻塞、交通事 故频发等问题不断加剧。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滞后、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
题 日益显现,种种这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更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措施。
【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管理 管理措施 【 中图分类号】U49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09—5549 (2011)吉林 长春130012) 1
0—0080—02 当前,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
机动车增长迅猛,缓解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问题一项长期 而艰巨的任务。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 路。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 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我国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和城市交通管 理体制改革 (一 )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
上世纪8o年代 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城市交通问题也很严重。这 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 的 问题 。
1. 管理模式不一致,职能划分不统一。我国城市总体上 呈现 “ 传统的分部门、多头管理” , “ 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 管理” 和 “ 一城一交综合管理” 三种模式并存的情况。一方 面各城市交通主管机构名称各异,即便是名称一致,但实际 职能差距巨大。另一方面,各个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管理的隶 属关系不一,城市公交和城市出租的管理在各个城市分别属 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这种模式各异体系混乱的情况导致城市 管理区域分割、部门分割和各自为政,无法真正形成有效的 管理体系。
2. 运行机制不协调,职责划分不清,管理混乱。由于 管理体制不一致,大致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管理混乱等现 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城市交通行政管理职能 的深入研究和科学界定,导致交通行政管理的条块之间、行 政层级之间存在着较大程度上的事权不清、关系不顺;各管 理机构之间职能分工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由于 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市场管理的混乱。多数城市的城市 规划、道路建设和维护、公交运营、道路交通管理和公路 建设、轨道交通的管理职能分别属于建设、公安、交通等部 门。
3. 管理政策不统一,矛盾和冲突普遍。多头管理体制导 致交通市场管理尺度不一、依据不一,直接影响着交通市场 法制化建设进程和政府的依法行政。目前,各类城市交通管 理机构对城市交通市场实施管理的法理依据分别为各政府主 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和文件,相互之间冲突和矛盾普遍,导致 交通管理的混乱,也影响了政府的威信。
4. 管理方式不科学,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多数城市的交 通行政管理体制主要以管理为中心,为管理而管理。管理部 门众多,机构重复。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导致人财物资源 一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交通行政管理体系各组成部分之 间的内在联系。
5. 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失社会公平。交通管理部门自己 是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者。交通行政复 议和行政诉讼大都设立于交通管理部门内部,因此,交通管 理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无法保证 自身的执法公正,
对大众而言,监督是不透明的,公平必然遭致怀疑。
(二) 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十七大关于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和加快发展综合交通体系的要求,每个城市应整合成立一个 综合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全面履行城市的交通管理职能,强 化规划决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运营管理、组织协调、
应急管理等职能,实现管理制度更加完备、管理方式更加科 学、管理行为更为规范。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的交通资源使 用效率,促进各种运输形成公平有序竞争、合理分工、配合 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二、城市交通实际问题的建议措施 城市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 日益严重。交通问题已 经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解决城市交通 问题 建议措施如下:
1. 交通需求管理。这是根本方法,因为道路建设再多,
都不能赶上车辆增长的速度,只有通过对车辆对道路需求的 管理才能够解决交通的问题,典型方法为高额停车收费、单 双号通行、单行线、专用线、限行等。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增加 “ 新 加坡” ——高架桥。
3. 合理完善交通网络。对城市交通路网进行合理规划和 建设。
4. 完善交通管理控制。对一些堵塞严重的交叉口进行改 造,对车辆的出行进行路况信息的发布,可以改变交通流在 城市路网中的不合理发布。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 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5.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一种人均使用道路资 源最小的交通方式,高速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是解决城市交 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6. 提高现代市民交通意识,鼓励私家车不高峰出行,自
觉规定非驾车日等。
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趋势 (一) 道路交通紧张,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道路交通紧张状况 El趋严重,已经 (转79页 ) 责任编辑:张丽 李洪佳 ( 1982一)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城市问题研究与 管理 。
躲 圈 爨 嗯
篓 l总 第 3 2 O 期■■■■幽 I
颈” 。目前吉林省高速公路还没有通到每个地级市,虽然我 省十二五计划中已经确定要加强高速公路建设,但是,建设 周期很长,不能短时间发挥作用。而我省最重要的流通物资 农产品和化工料都主要依靠公路和铁路运往省外市场。但铁 路运力有限,因此,近年来,公路运输开始分担远距离运 输, . 但运输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实现快速响应能力 和经济运输方式。
四、解决办法 (一) 政府协同机制 由于应急物流是社会功能的体现,往往需要整个社会的 参与。对于紧急状态下的突发性 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政 府作为指挥机构,应对各种国际国内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和调 用。结合具体的工作,建立健全部门分类、灾害分级、分工负 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物流管理体制。采取一切措施协调、
疏导或消除不利于灾害处理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
(二)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物资储备是应急物流的保证 ,政府一定要认识到物资 储备的重要性。只有有效地准备,才能够有效地处理突发事 件,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应急 物资送到灾区,保障人民的安全,我省应建立一个国家级救 灾物资储备仓库 ,补充我省在应急物资仓储方面的不足。同 时在救灾物资方面多储备一些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专门物 资,并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来调拨。
(三) 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 吉林省严重缺乏应急物流专业人才,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我省高等教育中物流管理专业开办较晚,仅有的 几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大专院校也只是刚刚起步,理论基础 不扎实,实践应用不强,没有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是培养物流人才的瓶颈。而专业 的应急物流人才更是稀 缺。因此,政府应加强与高校合作,适当给予在校学生更多 接触应急物流管理实践的学习和工作机会,培养更多更优秀 的应急物流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由于专业人才的短 缺,在紧急事件中没有专业队伍的尴尬。
(四) 资金的保障 总体来看 ,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较少的资金投 入是吉林省应急物流系统资金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 时,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比如大型 应急物资储备仓库 的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平台的搭建、专 项数据的收集和定期更新等等,都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因 此,要想发展与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我们必须加大应急物流资 金的投入,同时吸收民间资本介入,制定出适合吉林省省 情、有地方特点的应急物流系统,为全省人民服务。
(上接8O页 ) 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道路的增长远远落后 于机动车交通需求的增长,并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因 此,为缓解交通供求矛盾。公共交通优先的高效利用成为必 然选择。
“ 中国技术政策” 蓝皮书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城市 公共交通,以公共汽车为主。特大城市发展有轨电车、高架 和地铁。形成多样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
公共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在资源占用、能源消耗、污染 排放、死亡率方面的比较:
1. 每平方米每小时运载人数多少为标准衡量道路的使用 率,公共汽 ( 电) 车是小汽车的10~15倍,是中巴车的4~6 倍,是 自行车的16倍。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公共汽车与中 巴车、小汽车相 比分别节约土地资源1/ 2、3/ 4,节约投资 1/ 3、5/ 6,节约建筑材料2/ 3、4/ 5。
2. 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 4% ,电 车为3. 4% ~4% ,地铁为5% 。如果采用个体小汽车出行的人有 1% 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节省燃油将达N o. 8亿 升 。
3. 公共交通在高峰时段每人每公里排放的一氧化碳、碳 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三项污染物,分别是小汽车的l 7. 1% 、
6 . 1%、 17. 4%。
4. 以每亿人公里死亡率来考量,轨道交通为0. 035,公 共汽车为O. 07,小汽车为O. 7,摩托车和机动车为13. 8。如 果以轨道交通为1,则公共汽车、小汽车、摩托车和脚踏车 依次为2、20、394。
(二)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及措施 l _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是交通管理中最典型的需求管 理策略。在城市公交系统中,与其他交通方式比,公交是人 均占用道路面积最少、消耗能源最低、产生噪音、废气污染 最轻的交通工具,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有利于缓解 城市交通紧张压力,而且符合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包括:对公交的扶持政策,对其他方 式的限制。在交通政策方面 ,主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政 策、限制和控制非公共交通车辆的通行等政策,制定和完善 城市公共交通法规、条例,为城市公交企业提供一个较好的 外部经营环境;在交通工程方面,主要探索公共交通专用车 道和换乘枢纽站设置;在经济政策上,资金和财力的政策扶 持是城市公交发展的保障。在对其他交通方式的限制上,主 要对私人交通车辆的限制,通过~系列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 限制其使用。
2. 措施。
( 1) 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合理布局站点,使公 交线网与主要客流基本一致,减少公交空白区域,建设公交 网络和完备交通设施。
( 2) 大容量轨道交通 。确立大容量轨道交通在城市交 通中的主要作用 。改善公交综合服务,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 交通体系。
( 3) 道路交通管理。可采取公交专用车道,主要交通 岔口设立高架桥,公交优先通行等。
(4) 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外部措施,优化交通 管理机制。
【 参考文献】
【 1】
尤建新. 现代城市管理 【 2】
沈亚平. 市政管理【 M ].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 5】
陆化普 . 解析城市交通[M】
. 北京:
中国水利 电力出版 社 , 200 } .
[4】
毛保华, 郭继孚, 陈金川, 刘爽. 城市综合交通结构演变 的实证研 究[M 】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O1
1.
M ].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5.
嬲 困 爨 晾
篇六: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道路交通管理LOGOwww.themegallery.com1交通管理的目的:交通堵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跟不上交通需求增长的速度, 道路交通设施运输能力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交通管理设施和管理水平落后, 交通结构不合理;设管水平落后交交通管理的目的——缓解阻塞。
How to? 道路交通建设。 交通需求管理——控制出行量 交通系统管理——控制出行量在空间、 时间上的分布www.themegallery.com2结构
著名的关于交通拥挤当斯定律(Downs Law)可表述为:
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 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www.themegallery.com3
交通管理分类:行政管理 交通法规制定、 执法、 驾驶培训、 车辆管理、 道路管理、事故处理等;技术管理技术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T D M , 管理交通“源” ; 交通系统管理——T S M , 管理交通“流” ;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 T M S (IT S 的一部分)www.themegallery.com4
www.themegallery.com5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1. 优先发展策略 优先发展占用道路资源少、节能、 环保、 运输效率高的交通方式;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HOV2. 限制发展 限制运输效率低、 能耗高、 污染大的交通方式; (在某些条件下限制)
小汽车、 摩托车、 自行车、 中巴;www.themegallery.com6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3. 禁止出行策略特定路段、 特定时段禁止某种车型的行驶。单双号通行、 某些路口禁止左转等;4 经济杠杆4. 经济杠杆通过经济杠杆调整出行分布或减少出行总量;www.themegallery.com7拥挤收费(伦敦、 新加坡)
、 车牌拍卖(新加坡、上海)
、 提高停车费用(日本等很多国家)
交通系统管理策略:通过交通规划与管理, 调整、 均衡交通流时空分布,提高运输网络的效率。1.
节点交通管理策略1)
交叉口类型;2)
交叉口管理方式(进口拓宽并渠化、 信号配时优化)
;3)
交叉口转向限制(减少冲突点)
;www.themegallery.com82.
干线交通管理策略优化干线范围内的时空资源, 优化干线运行效率;单行线、 公交专用线等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规划:道路交通组织, 是指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 综合运用交通工程规划、 法规限制、 行政管理等措施, 对道路上运行的交通流实施疏导、 指挥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www.themegallery.com9
交通组织的目的: 交通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对道路上运行的交通流量、流向和流速的合理组织与控制, 最大限度的挖掘道路潜力(不是通过新建道路)
, 在时间上削峰填谷, 在空间上控密补稀。www.themegallery.com1 0
交通组织的内容:宏观交通组织:
平衡城市的交通供给与需求, 避免供需倒置。
通过政策、 法规引导交通发展, 以扩大交通供给和控制交通需求为手段, 平衡交通供需www.themegallery.com1 1中观交通组织:
时间上削峰填谷, 空间上控密补稀, 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分交通压力微观交通组织:
时间上分秒必争, 空间上寸土必争, 减少交叉口处的冲突点。
宏观交通组织:宏观交通组织是平衡交通供需关系, 通常的做法是在政策上“对提倡的出行方式给予优先, 对不提倡的出行方式给出路不给方便”1.交通需求控制控制建筑容积率, 防止城市土地超强度开发, 防止发生供需型交通拥堵。2.以静制动(代表城市:
日本东京)3.公交优先(代表城市:
巴西库里蒂巴)4.经济调控(代表城市:
新加坡)www.themegallery.com1 2
中观交通组织:中观交通组织的对象不是单个的路段或交叉口,而是某一区域, 中观交通组织主要解决区域交通流量分布不均的问题中观交通组织常用的方法有交通分离中观交通组织常用的方法有交通分离、 单向交通、通行限制、 专用车道等单向交通www.themegallery.com1 3
交通分离:道路交通分离, 是指采用科学的交通管理手段, 对不同方向、 不同车种、 不同特点的交通流在时间或空间上进行分离的交通流在时间或空间上进行分离, 使道路上的各种车辆、 行人各行其道, 按顺序行驶。使道www.themegallery.com1 4
道路交通分离的种类 :(一)按分离的具体措施分类法规分离。
它是指在道路上没有采用任何物体,只是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对不同的交通体实现的交通分离。交通分离。www.themegallery.com1 5物体分离。
它是指道路上通过某种工程设施对交通进行分离, 其中又可分为可逾越和不可逾越两种。
(二)按分离的形式分类空间分离。
它是交通分离最理想的形式。
是指各种不同的交通形态, 在不同的道路平面或在同一道路平面内, 用道路工程设施或交通管理工程设施分隔行驶, 以减少不同性质和不同方工程设施分隔行驶, 以减少不同性质和不同方向的交通流的相互干扰。www.themegallery.com1 6时间分离。
它是指在同一道路空间, 各种交通形态使用不同的时间通行, 以减少道路上集中的交通负荷。
道路交通流量均分:(一)道路交通拥挤的机理交通拥挤, 是指一定时间内的交通需求(一定时间内想要通过某道路的车辆总数)超过某道路的交通容量(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总数)时, 超过部分的交通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www.themegallery.com1 7
我国规定:
在公路路段上, 车辆受阻排队长度分别超过2千米、 3千米为阻塞和严重阻塞。
在城市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 车辆 3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为阻塞; 5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为严重阻塞。www.themegallery.com1 8
(二) 道路交通流量均分的概念道路交通流量均分, 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条件, 控制和调节交通流量, 使整个路网的流量从件, 控制和调节交通流量, 使整个路网的流量从时间或空间上进行均衡分布的一种交通组织方法。www.themegallery.com1 9
道路交通流量均分的具体方法:交通流量量均分的方法时间性交通流量均分错峰上班制弹性上班制推行轮休制车种禁限车种禁限www.themegallery.com20空间性交通流量均分利用环路、 旁路、 干路吸引交通流量设置可变车道调整交通流量禁止车辆转向用可变标志诱导交通流单向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交通信号设备 人行横道信号灯 车道信号灯 方向指示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 闪光警告信号灯www.themegallery.com21交通标志交通标线
交通信号设备:人行信号灯的显示方式www.themegallery.com22
信号灯的操纵方式:人工控制定时自动调节电子计算机和传感系统控制www.themegallery.com23
交通标志:交通标志是用图形、 符号、 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 用于交通管理的设施。主标志 警告标志 禁令标志 指示标志 指路标志 旅游区标志 道路施工安全标志www.themegallery.com24
交通标志的构造:标志板支架柱式悬臂式门式附着式www.themegallery.com25
当前, 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 一个包括道路建设、 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 便捷、 舒适、 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提高现代化水平, 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 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www.themegallery.com26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 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 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一、 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 与发达国家相比, 城市机动车的6070年代, 与发达国家相比, 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
尽管如此, 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 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www.themegallery.com27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厦门、 大连、 南京、青岛, 济南、 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成效, 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www.themegallery.com28优秀管理水平。1、 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 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3、 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二、 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1、 道路容量严重不足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 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较快, 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 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汽车增长速度过快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 客车、 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www.themegallery.com29
3、 公共交通日趋萎缩80年代中期开始, 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 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 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 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 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 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 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 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
90年代初, 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 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www.themegallery.com30
4、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 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 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 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 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
此外, 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 智能化管理系统, 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www.themegallery.com31
5、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 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 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
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 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 前后失调, 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www.themegallery.com32
6、 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 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 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我国城市用地紧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我国城市用地紧张, 人口密度高, 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 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但因为种种原因, 一直没有落实, 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www.themegallery.com33
三、 城市交通的几点措施建议 :1、 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加强与公路、交通、 安监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 形成预防交通事故合力。2、 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 中小学生及摩托车、农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 加强对客运企业、 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 落实安垒生产责任制, 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www.themegallery.com34
4、 全面排查、 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 消除事故黑点。5、 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 加强公路巡逻监控, 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6、 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 建立大6、 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 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7、 增加路网密度, 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8、 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 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www.themegallery.com35
9、 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 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
优化公交运行条件。10、 采取交通限制措施, 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 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11、 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 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12、 广开渠道, 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13、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 提高全民交通意识。www.themegallery.com36
四、 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
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 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 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 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挥现有的实用技术, 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
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 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 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 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
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
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 两者相辅相成。www.themegallery.com37
总体目标应该是, 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
所谓综合交通体系, 主要包括:
①道路。
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 设有快、 慢分道, 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 商业区内步行道、 公交优先行车道, 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
②车辆。
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 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 电车和出租车, 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 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 并具备耗能少, 废气少, 噪音小的性能, 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
③管理。
有严谨的交通法规、 客货运输管理规则、 交通设施管理规范。www.themegallery.com38
总结:对于交通来说, “堵” 是一个难题, ...
篇七: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 年第 1 期申小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一一一以 L 市为例林志聪,梁锦芳(广州大学松回学院,广州 511370) 摘要:交通系统是中小城市经济社 会 发展的重要命脉, 直 接影响着中小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罔中小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问题愈发明显,交通管理压力剧增。通过对 L 市交通管理现状进行个案分析可以发现,公共交通种类单一和覆盖面较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后、交通规划欠科学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
基于对中小城市交通管理存在问题深层原因的剖析,从树 立正 确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加大对民众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城市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大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构建多元主体治理格局等方面入手,试图进一步探明完善中小城市交通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交通系统中图分类号 :F299.2 文献标志码 :A一、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深入推进,城市成长速度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城市病",其中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众多"城市病"最突出的症状。我国中小城市普遍陷入"未富先堵"或"交通的发展跟不上城市的发展"的窘境。中小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城市交通又是中小城市赖以生存和持续运行的命脉,因此,深入分析中小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表征及成因,进而探讨中小城市交通治理之道,成为当前研究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笔者试图通过对 L市交通管理进行研究,归纳总结管理经验,提炼可复制推广的管理策略,为进一步完善中小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参考建议。根据《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 对城市规模的划分,将城区常住人口在 100 万人以下的城市划分为中小城市。本文研究对象是 L市,截止到 2016 年底,其城区常住人口约为 55 万人山,属于中小城市规模范畴。
L 市是广东省西部的地级市,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同时也是交通问题收稿日期: 2019-09-04 文章编号: 1008-6021 (2019) 01-00 19-05 较为突显的中小城市,因此,选取 L 市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关于交通管理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但绝大多数的文献都聚焦于大城市。目前学界对中小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 二 .个视角:一是从专业技术改进的角度来研究中小城市交通管理问题 [2 3] ; 二是从公共管理视角 [ 1 飞 三 是以某一中小城市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具体中小城市的剖析,总结中小城市交通管理的普遍规律 [ 叫。学界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中小城市交通管理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缺乏以综合性、系统性的视角来探讨中小城市交通管理问题,也鲜有学者引人治理理念从多元主体治理的角度来探讨中小城市交通管理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引人治理理念,构建中小城市交通的多元主体治理框架,以期进 一 步探究中小城市交通管理的路径。二、中小城市交通管理现状(一 )L 市交通管理现状L 市自 1988 年撤县成为广东省的地级市以来,基金项目: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管理研究" (项目编 号 :2016WQNCX180) 作者简介:林志聪 (1986-) ,男,广东阳江人,讲师,硕士 。
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管理、社会治理 。19 万方数据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 0 19 年第 1 期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机动车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据相关数据统计,到 2016 年底城区常住人口约为 55 万人,汽车保有量达到 31 万辆 [ 1 ]这就意味着约平均每 2 人就拥有一辆汽车。汽车保有量巨大给当前并不完 善 的城市交通网络带来不小的压力。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市交通秩序 .L 市政府出台了(( L 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 L 市市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在"十二五"期间,交通建设与治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在基础建设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罔定投资金额约 100 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投资增长了 67.5 % .投资增长率创历史新高;此外 .L市的公路通车里程有明显的增长,到 2016 年底已达到 1 533 公里 [1] L 市区大体上形成了主骨架分明、支路较发达、干支相连的公路网络。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出台了(( L 市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办法 ))(( L 市基本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 》 等政策,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中小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主要表征改革开放以来,在内外因素的剌激下,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区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之交通管理理念偏差及管理方法欠科学,导致中小城市交通问题日渐突显。主要表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公共交通种类单一、覆盖面较窄相比大城市居民出行来说,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具有范围小、距离短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普遍依赖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个体交通,而对公共交通的需求较弱。这对于以需求驱动的公共产品供给而言,居民对公共交通需求较弱会导致政府长期缺乏对公共交通发展的关注。随着中小城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 空 间加快扩张,居民出行半径逐步大幅增加,步行、骑车等慢出行方式难以完全满足居民日常的出行需求,而中小城市单薄的公共交通系统未能及时承担起居民出行的重任,导致了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出行需求与政府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不足之间存在的矛盾愈发突出。L 市与其他中小城市出现了较为相似的问题。尽管 L 市近年来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有较大增长,但由于公共交通建设起步晚、底子薄,使得公共交通相20 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交通种类单一,不能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目前市区公共交通系统以公共汽车为主,出租汽车为辅,尚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出租汽车数量少、收费高、运营不规范等原因,已逐渐被边缘化。而公共汽车提供的出行服务远远未能满足市民快速增长的多样化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系统覆盖面较小。目前 .L 市市区公共汽车数量和运行线路较少,居民等待时间较长。根据 L 市交通运输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 L 市拥有公交车辆 255 台、公交运营线路 14 条、公交线路长度 361 公里,公汽站场 1 个,公交站点共 399 个,中心城区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为5.0 标台,这一数据离"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标台数指标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值 12 标台" 川 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此外,公共汽 车 数量和运行线路不足 直接 造成公共交通通达率及区域覆盖率偏低。相关数据显示 .L 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仅为 1 5% ,公共交通站点 500 米覆盖率是 75% [ 町 ,与 2 0 11 年交通运输部下发的 《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 》中要求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 40 % 以 上""公交站 500 米覆盖率达到 90% 以上"的指标存在 一定的差距。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中小城市政府缺乏对城市整体交通发展的系统战略,导致城市的交通基础相对薄弱。
L 市近年来虽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较大成就,但是由于长期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积弱",导致交通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城市公路网需进 一步 大力编织 。
市区范围内的高速公路运输通道仅有东西和南北向各一条,连通外界的高速公路数量明显较少,"外通内连"的高速公路 骨架尚未建成。其次,普通干线公路等级低。
L 市交通"十芒五"规划中指出, "L 市二级以上的公路比重仅占1 0 .1 % . 在 21 个地市中排到了第 18 位" 。
可见 .L 市公路中占有过大比重的公路 是 低等级公路,并且存在不合理的技术等级结构。最后,道路交通辅助设施不完善。
L 市部分路口信号灯 是早期建 设的,没有得到及时改进,因信号灯故障问题造成交通混乱时有发生。中小城市快速成长伴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城市要想进 一 步发展势必需要 寻求更多 的发展用地。因此,向周边郊区扩张成为城市发展的"常规模式"但万方数据
林志聪,等:中小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一一以 L 市为例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远远眼不上城市的扩张,最终导致新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满足居民生活生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大大制约了新区的发展 。3. 交通规划欠科学交通规划是完善交通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 。目前,中小城市交通管理普遍存在交通规划不科学的问题 。第 一 ,规划缺乏全局性 。
中小城市新开发的区域不断扩大,但是新区的规划与老区的规划存在脱节的情况,导致新旧区交通衔接性差。第二,规划缺乏前瞻性 。
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动车的数量大增,城市的交通规划 应 具有前瞻性,以回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否则将会导致城市交通出现结构性问题 。
例如, L 市对停车场所建设规划就缺乏前瞻性,较早建设的人民广场、大型商场等场所几乎都没有建设停车场,导致市区内停车较为困难,车主常常在路边违章停车。随着机动车数量的猛增,加之外来车辆的增多,停车难的问题会越来越突显 。
另外,某些路段如建设路,在通行范围划出停车位,使原本不宽阔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致使通行力大大降低。第三,规划缺乏合理性 。
中小城市因公共交通路线往往存在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使得本来公交线路就少的中小城市的公交运载能力显得更弱,市民的出行体验持续下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公共交通路线规划设计上, 57% 的市民认为不合理 川。
可见, L 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中小城市交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发展理念存在偏差近年来,宜居城市和绿色城市发展理念不断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进程,不少城市开始反思在城市空间中构建一种优雅从容的"慢生活"慢行交通系统正是实现慢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慢行系统提倡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从而达到缓解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等问题的目的 。
中小城市面积小,居民主要活动区集中在市 区 ,出行半径小,发展慢行交通系统无疑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最佳选择 。
但很多中小城市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发达的城市交通体系应该集中力 量 发展机动车交通系统,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集中财力物力拓展机动车道,甚至不少中小城市建起了纵横交错的高架桥,但是却忽视了城市慢行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
从众多中外城市交通建设成功案例来看,打造多样化、立体化、快慢结合的城市交通体系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正确发展理念。由于中小城市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了政府在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与决策,以及相关发展措施的落实,最终会导致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失衡。(二)对居民交通行为规范意识的引导不足城市交通的"主角"是城市居民,居民交通行为规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秩序及效率。居民交通行为规范意识的形成及提升实质上是社会化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就是个体要学习他将参与其中的各种具体社会的知识、规范、价值观念和技能,, [ 11 ] 。
从社会化机制的教化理论来分析,人的社会性不是内生的,需要外部输人。而交通行为规范意识作为一种理念性公共产品,市场难以有效提供,这就需要政府承担起供给职责,有针对性地对民众进行交通行为规范意识的宣传教育。但实际上,中小城市政府对居民交通行为规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往往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等,导致宣传教育效果不佳 。
此外 , 中小城市之间的异质性较强,这就决定了对居民的交通行为规范意识的宣传教育需要基于本地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其他中小城市及大城市的做法 。(二)传统一元主体的管理模式随着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靠过去政府部门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地回应 交 通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 。
一元主体管理模式倾向于运用行政强制的手段对资源进行分配,以及对违规者进行惩处,这种强制管理方式一方面过于强势,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它忽视了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在管理过程中难以整合各方力 量 ,形成合力 。
因此,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势在必行。从由政府一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由政府、社会、市场和民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是解决纷繁复杂的交通管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公共交通的投入不足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此类产品供给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交由私人提供,但是由于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普遍具有较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 其 具有技资成本高、收益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私人难以有效供给。因此,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往往依赖于财政的持续投入。对于财政相对紧张的中小城市来说,财政的足量投入21 万方数据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 019 茸第 l 期存在现实的困难。如 L 市发布的 ((L 市 基本 公共交通服务均 等化综 合改 革试点方 案 (201 3 -2015) )) 指出,"市区计划增加路线,购置新能源公共汽车 169 辆"但最后却因未能落实购置车辆资金,导致 2015 年底都未能落实,延缓了城 市公共 交通的发展速度。除此之外, L 市公交辅助设施、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停车保养场建设,以及公益服务性亏损和补偿机制等均未得到贯彻落实,从侧面可以说明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是不足的 。虽然 近年来 L 市...
篇八: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4卷第17期2 0 0 8年6月山SH AN XI西建筑ARCH l TECTU REVoI.34 N o.17J un.2008文章编号:1009.6825{2008)17.0300—02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思考声胜摘要:针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需求,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与应急能力,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拥堵,安全中图分类号:U 491.4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社会运作体制的转变和政府职能的转换,随着以小汽车进入家庭为重要标志的机动化交通时代的来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明显,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及城巾.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此外,随着人们对道路交通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出r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综合信息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控与服务,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与应急能力,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1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1.1设施不足、技术落后许多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没有完全达到国标的要6) 土基为黏性土时,沥青路面开裂有减轻的趋势。7) 对沥青路面进行预锯缝处理。对于沥青路面的预锯缝对防止和减少温缩裂缝是否有效的问题,目前国内尚有不同的看法。我国东北地区的辽宁省、黑龙江省都曾经采取预锯缝开裂是相同的。所以采用预锯缝措施必须慎重。4.3从L-r-角度分析1) 允分碾压路面,压实度达98%以上,施工结束时的残余空隙率应小于6%。2) 取样钻芯的孔应仔细回填,不致留下缺陷。3) 采用收缩系数小、低温不易开裂的标线漆。4) 做好接缝,避免冷接缝,做好与排水井等人工构造物的接头。沥青路面的低温收缩裂缝是寒冷地区特有的,是目前世界上尚未解决的一种道路病害。它的产生不仅破坏了路面的连续性、整体性及美观,而且会从裂缝处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ILd时纵向无限长的沥青面层开裂后,j £承载模式转变为有限尺寸板,冬季面层模量较高,承受重复车轮荷载时,开裂后的路面可能折断成更小尺寸的板,并发牛龟网裂。随着裂缝逐年加宽,边缘折断破碎,促使路面平整度降低,严重危及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另外,温度裂缝对将Cause andpreventi onof thel ow -tem perature cracki ngof theasphal t pavem entCH EN ZhU O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国标的道路交通语言体系,因而不能对交通实施有效的组织和引导。道路交义广I基本上都采用信号灯控制,除了少数使用“ 绿波带” 控制外,其余的都是采用单点定周期式信号灯,尤其是相邻路口之间不能提供有效的协调控制。1.2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交通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影响交通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交通执法人员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没有经过系统的交通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缺乏现代交通管理的科学知识,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先进的科学技能,使得部分高科技产品不能充分发挥效能。1.3交通安全宣传缺乏力度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法规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酒后驾车、超来加铺层的影响不容忽视,否则病害将继续,直至重修,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5结语实际上按照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要求,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相对偏厚,目前采用的半刚性基层收缩性都比较小,施_[ 工艺水平有很大提高,所以新建半刚性沥青路面上出现的裂缝绝大多数是沥青路面本身产生的温度裂缝。如何提高沥青面层的防裂性能、改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品质应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参考文献:[1]管建军.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J ].山西建筑,2007,33(24):280—281.[2]宋福春,才华,于铃,等.沥青路面非线性瞬态温度场的分析[ J ]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19(4):58—60.[3]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刘春波,董秀梅.沥青路面的裂缝预防及措施[ J ]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2):32—34.Abstract:Thepaper anal yzes the crack Yeason of theasphal t pavem ent,anal yzes the crack stres.s of theasphal t pavem ent,studi es the i nfl uenc—i ngfactors of the l ow -tem perature cracki ngof the越sphal t pavem ent,puts forw ard thepreventi onm e& sures of thelow —tem perature cracki ngoftheasphal t pavem ent,tO i m provetheanti cracki ng abi l i tyof theasphal t pavem ent,andtoprol ong the, scI%ri ce l i fe of theasphal t pavem ent.Keyw ords:asphal t pavem ent,l ow -tem peraturecracki ng,tem perature fati guecrack,i nfl uenci ngfactors收稿日期:2008.03.04作者简介:卢胜( 1981.) ,男,助理工程师,重庆市设计院,重庆400015万方数据第34卷第17期2 0 0 8年6月卢胜: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思考载、超速等严重危害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随处可见。交通法规还不完善,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广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认同,加之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使得双方的矛盾十分突出,交通违章处罚还处在较低的管理水平上,导致交通安全宣传缺乏力度,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问题的措施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强化交通需求管理2.12.1.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优先,是20世纪60年代最早由法国巴黎提出的,其后很快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得以推行,在至今40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办法。1) 大力发展公共汽车。公共汽车承担着城市公共客运的主要任务,要在稳步增加线路、延长营运里程、扩大站点覆盖面的基础上,优化路网结构和运力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和多样化交通需求。在管理上,可合理设置公共汽车优先车道、专用车道、路口专用线、专用街道、单向优先专用道等,调整公共汽车与其他社会车辆的路权使用分配关系,提高公共汽车运营速度和道路资源利用率。2) 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的特大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予以优先支持。3) 适度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是利用现代化大容量专用公共交通车辆,在专用的道路空间快速运行的公共交通方式,具有与轨道交通相近的运量大、快捷、安全等特性,且建设周期短,造价和运营成本相对低廉。具备条件的城市应结合路网改造,凶地制宜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并处理好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和配合。2.1.2合理限制私人汽车私人汽车在城市交通中是一种效率最低的出行方式,也是造成交通管理困难的一大原因。这可以通过价格措施和法规措施两方面来加以限制,如提高车辆拥有税、车辆定额配给、停车场需求、车辆的保养与维护、燃料税和过路费等费用,采取禁行、限制左右转、划设禁驶禁停区、实行单向交通等手段,提高私人汽车的出行成本来达到限制车辆拥有的目的。2.1.3区域收费区域收费是针对指定区域内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进行收费,对于最拥堵地区采取最高的收费标准,经过合理选择路线和时间的驾驶员可以避免高额收费。由于驾驶员避开了高收费的拥堵地区,因此减少了繁忙道路上的交通量。区域收费制可分为线路收费制度、增补特许制度和电子化道路收费系统。其中电子化道路收费系统是最先进的区域收费系统,它依靠全部自动化的车辆检测和收费的先进方法,通过设置检测装置和区别各时段的收费标准,可以在最繁忙的道路收取最高的费用,同时对非拥堵道路不进行收费。2.1.4其他手段鼓励非高峰时间利用道路,鼓励利用交通流量小的道路,鼓励共乘,实行单双日运营,错时上下班制度等方式进行交通需求管理,以分散交通压力,缓解拥堵状况。2.2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交通科技含量新型的管理机制应该增强路面管理的机动性,提高处理各种交通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交通警察应沿着路口流动管理,随时纠正违章驾驶,解决交通事故,还应根据交通流量大小,科学调配警力,实行弹性上岗,使高峰时段保持最多警力数,保证最大幅度的畅通效果;平峰时段保持最佳警力数,保证最好的秩序效果;低峰时段内保持最少的警力数,保证最佳的安全效果。另外,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交通科技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提高交通的机动性、安全性、有序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3强化交通宣传教育,推进交通管理的社会化、法制化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各级部门重视人民群众的交通法规普及教育,并在机关、学校、部队、工厂甚至闲散人员中健全管理组织,特别突出驾驶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把宣传教育和严格管理的触角延伸至社会的每个角落,消灭教育和管理盲区,适时开展非机动车交通秩序的专项整治,以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守法意识。3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问题成为各部门必须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新世纪将会为交通管理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和人文基础,这也使交通管理思想有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当交通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政治文化的活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社会进步的杠杆时,交通管理对运行工具及其方式的调整和创新就成为把握管理和效率、效率和成本、成本和水平、水平和现象的关键。而要建立和完善新世纪的交通管理模式,必须针对自身的交通现状,不断以“ 畅通、便捷、高效” 为标准,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指挥,追求有建树的创新,从而使交通管理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参考文献:[ 1] 姜天喜.论日本等国城市交通管理[ J ] .西北大学学报,2002(2):60.61.[ 2] 刘江鸿.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J ] .城市规划,2002(3):44—45.张雪梅,温志刚.交通需求管理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作用[J ].辽宁警专学报,2001(5):56—58.高红建,蔡锦忠,王先梅.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 ].山西建筑,2007,33(17):41—42.[3][4]Thi nki ngof the traffi cm anagem entof the urban roadLUShengAbstract:Accordi ngto the dem and of therapi d devel opm ent of the.soci al e( D n@ 11y on the traffi crnanagdnent of the urban road,theauthoranal yzes them ai nprobl emof the traffi cm anagexnent of the urbanroad.putsforw ard them easl _l I岱andsuggesti onsof thedevel opm ent of thetraffi c m anagem ent of the urban road,tOi m provetheoperati oneffi ci encyand the em ergency capabi l i ty of the urban traffi c and tOsol veprob—l 锄s of the traffi cm anagem ent of the urban road.Keyw ords:urbanroad,traffi c m anagem ent,j arn,safety万方数据
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思考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思考作者:卢胜, LU Sheng作者单位:重庆市设计院,重庆,400015刊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2008,34(17)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4条)参考文献(4条)2次 1.姜天喜 论日本等国城市交通管理[期刊论文]-西北大学学报 2002(02)2.刘江鸿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2(03)3.张雪梅.温志刚 交通需求管理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作用[期刊论文]-辽宁警专学报 2001(05)4.高红建.蔡锦忠.王先梅 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17)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 裴玉龙.张亚平.马骥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 200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述了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内容、层次及过程,论述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其相应交通需求模型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最后以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和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为例分析介绍了中国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实践成果.2.学位论文 肖胜 城市道路路段交通管理对其通行能力影响研究 2008
为了解决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很多城市使用了较为先进的交通管理手段,而目前的路段通行能力研究没有跟上,现行的通行能力计算中忽略了交通管理这一影响因素,致使城市道路设计时缺少依据,容易造成了整体通行能力有余,局部通行能力不足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首先对现行通行能力计算的不足进行讨论,对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包括道路条件、交通条件、交通管理条件及环境条件四个。接着试图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找出计算交通管理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大小的方法,并改善现行的交通管理方案,试图提高路段通行能力,从而为选取适当的交通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改善现行通行能力计算中忽略交通管理这一因素的算法,提出在目前的交通管理水平下,必须考虑交通管理这一影响因素,并给出计算其影响大小的实例。论文第2、3章首先分析与通行能力相关的一些概念和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为下文实例路段通行能力计算作出了铺垫。第4章归纳分析了路段交通管理方式并提出实例分析前的交通调查方案。第5章对现状路段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并计算出现状交通管理影响因素的大小,后又对实施建议后的路段通行能力及交通管理影...
篇九: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2 消费导刊·2018 年第 40 期商业管理研究 管理论坛·Management Forum1 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在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城市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不修几条地铁,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是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需要与时俱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是否畅通无阻,是否能够高效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否能够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进一步探讨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2.1 轨道线路、客流激增,运营管理难度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在给大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日益激增的线路和客流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郑州为例,2017 年已经开通的线路就有两条,在城区形成东西南北十字线贯通之势。根据某轨道交通官网给出的数据,2017 年日均客流量已经达到 67 万人次。仅上半年,1 号线共开行列车达到 69270 列,运行图兑现率99.99%,运营里程 243 万列公里;2 号线及城郊线开行列车 55572 列,运行图兑现率 99.99%,运营里程 159 万列公里;线网客运量 12121.2 万人次,日均客运量673402 人次。对比 2016 年线网累计客运量同期增长 162%。4 月 28 日单日客流量再创新高,达 96.7 万人次。结合郑州市对轨道交通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运营管理的难度会随着线路不断开通逐步增加。2.2 网络化运营,使管理趋于复杂很多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早,运营线路已经从单线运营向网络化运营转变,以北京市为例,这几年来相继建成通车轨道交通线路共有 15 条。这些线路的通车使北京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从原来的 2 条增加到 17 条,2014 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 527 公里。根据北京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2015 年 4 月 22 日发布的关于《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报告(2007-2016)》,北京市预新增5个建设项目,包括16号线、海淀山后线、8 号线三期、燕房线和新机场线,调整后新增线路里程 89 公里,截至到 2016 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 664 公里。城市轨道正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联通着城市的各个角落,为旅客的出行换乘提供着便利,但是与此同时造成的现状就是网络化运营越来越趋于复杂化。其本身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如果网络运营一个点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对其他各个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3.1 引进竞争机制,合理开展竞争,实现规划与管理的统一纵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难发现,不同的城市所采用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是不同的,管理模式多样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标准缺乏统一性,管理制度的使用范围也非常的有限,无法实现全面管理,而做好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协调规范化管理,就要适当的引进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促进规划管理工作的统一化得以实现,同时针对社会积极参与,要做好引导工作,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经营机制,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顺利发展。针对当前地铁经营呈现垄断的局面,我国的地铁公司要通过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打破当前的垄断局面,充分利用好地铁的各项资源,实现本公司盈利能力的有效提升,促进服务质量的改善,进而拓宽公司的资金来源,逐步将民间资本引入到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中来,以促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3.2 强化城市轨道运输工具的管理城市轨道运输工具主要包括地铁和轻轨。在列车的管理中,安全以及准点是运营管理的关键,因为列车的运营面临的对象是乘客,所以其服务水平也是乘客评价列车运行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城市轨道运输工具的管理中,需要注重行车组织的管理,包括对列车运行计划的编制、调度指挥、应急事件处理等;其次加强对客运服务的管理,包括换乘车站组织、站台屏蔽门、自动扶梯、售检票系统以及乘客投诉等方面的管理。3.3 坚持票价制定具备科学化票价的制定,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对票价进行制定时,必须要坚持综合性,确保票价制定的科学化,进而促进投资多元化得以实现,并做好票款的收入工作,尽可能的保证我国轨道交通票价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能够实现投资者期待的合理回报,也能够通过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对轨道交通投资回报机制予以巩固和发展,促进回报机制更具科学化,更具系统化,通过优化回报机制,保障回报得以良好实现,无形中拓宽了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渠道,进而促进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良性循环体系的确立和完成。3.4 健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规章制度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管理中缺乏有效的依据,因此急需对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营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定期的调研以及对地方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了解,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同时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章和标准的编制。同时还需要做好试运行以及试运营的规章制度管理,在新路线中需要边施工、边调试、边运营,及时发现轨道交通运行以及运营中的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结束语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城市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和发展是否稳定和安全,为此,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研究。参考文献:[1]周利锋.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J].民营科技,2014(2):118.[2]任 红波.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 [J].都 市快轨交通,2014(1):4 - 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杨滨菀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在现代化城市轨道的运营管理中,交通车站的管理面临着复杂化、管理难、效率低、路况不佳等情况。为改变这一不良现状,本文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轨道相关理论,对城轨运营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做参考依据。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消费导刊40.indd
142 2018/12/13
17:33:01万方数据
篇十:城市交通管理建议
3商品与质量SHANGPINYUZHILIANG交通·交通与路桥商品消费研究1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截至 2017 年底,全国内地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共 33个,开通线路 150 多条,运营里程超过 4500 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初步统计 2017 年完成客运量 185.3 亿人次,同比增长 14.8%。自1969 年北京开通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用不到 50 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发达国家 150 年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在引领和支撑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大城市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按照《“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 2020 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预计达到 6000 公里。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问题2.1 管理标准存在差异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毕竟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在管理标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行业管理标准的差异。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对轨道交通的管理也就存在很大差异。首先这种差异容易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这使得轨道的各个部分难以进行统一管理,各个部分必须分开进行;其次就是会影响到轨道交通的应急问题的处理。此外,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差异性会使得各个部分之间存在隔阂,阻碍统一管理网络的形成,并且容易造成行业发展的不平衡。2.2 管理制度不健全就目前来看,虽然轨道交通在我国已经具备相当不错的技术经验,但是其管理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具体来讲,主要是检修及维护方面还存在问题。大多数部门还停留在出现问题后进行补救的阶段,没有做好轨道交通的检修、隐患排查工作。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迅速,兴建也十分迅速,但是其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其发展的速度。2.3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除了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的问题,在管理人员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交通的很大一部分是存在于地下的,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发现。所以轨道交通的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就会产生很直接的影响。我国目前还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不曾经过系统的学习,而是靠经验来展开工作的。此外,也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态度上存在问题,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3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3.1 明确职责分工,构建综合治理体系城市轨道交通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的复杂系统工程,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含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轨道、通风空调、火灾自动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电扶梯等多个子系统,涵盖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其安全运行涉及交通运输、发展改革、公安、住建、安监等多个部门。为此,《意见》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三定”职责和《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下,进一步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管理体制机制,指导地方交通运输部门监督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做好反恐防范、安检、治安防范和消防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公安部负责会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拟订城市轨道交通反恐、防暴、治安、内部保卫、消防安全等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并监督实施;监督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做好进站安检、治安防范、消防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履行有关安全工作职责。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负总责,建立高效衔接、运行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2 确立基本政策,坚持投资多元化、规划一体化、开发综合化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管理水平,在针对新项目开展建设工程时,对综合一体化的规划进行实施,对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实际经验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并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资源的综合性利用率和开发水平,尤其是针对沿线地区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要逐步将衍生之源划入到项目开发企业中,促进开发工作的综合性得以实现,同时针对经营模式的选择,要相互结合,择优选择,进一步扩大地铁建设项目的盈利空间,促进管理工作和经营活动开展的多元化发展。3.3 抓住关键环节,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在技术管理、行车组织、调度指挥、维护维修、事故调查、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性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对于日常安全故障处置和分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等也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和措施。设施设备方面,存在型式不一、品牌繁杂,兼容性、系统性不强,系统运行不稳定、新线与老线之间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等问题,给使用、管理和维护带来风险隐患。为此,《意见》提出,完善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第三方评估制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建立健全行业运营服务指标体系和统计分析制度、服务质量考评制度。制定关键设施设备运营准入技术条件,推动产品定型,建立质量公开和追溯机制,加强全面质量监管。针对当前部分新开通城市从业人员缺乏经验、技能素质不高等问题,《意见》提出,完善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完善列车驾驶员职业准入制度,规范和强化行车值班员、行车调度员等重点岗位职业水平评价,建立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不良记录名单制度。参考文献:[1] 徐虎 .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 [D]. 兰州交通大学 ,2016.[2] 余晴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9(09):220-22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丁玉婷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提出了要明确职责分工,构建综合治理体系,实现规划与管理的统一;确立基本政策,坚持投资多元化、规划一体化、开发综合化;抓住关键环节,加强运营安全管理等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分析;优化建议商品与质量20.indd
113 2018/7/16
19:14:43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