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调研文章7篇五水共治调研文章 县低端木业产业整治工作调研报告县低端木业产业整治工作调研报告发表时间:2015-11-118:18:58 经济组委员约谈会调研材料 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水共治调研文章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五水共治调研文章
端木业产业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县低端木业产业整治工作调研报告发表时间:2015-11-1 18:18:58经济组委员约谈会调研材料
县低端木业产业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2015 年 9 月 24 日
根据此次经济组委员约谈会“深入推进传统行业中低端产能专项整治”课题要求,我组专门围绕全县低端木业产业整治开展了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我县小木业整体现状及试点整治情况
(一)整体现状。我县木业行业集聚区主要在魏塘街道南北暑和常秀、干窑范径、开发区枫南,以及 320 国道两侧,据统计,2014 年初我县各类木制品企业 700 多家,全行业规上工业产值超 100 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 13%。但我县低端小木业行业发展弊端和问题不断暴露,违法用地、违章搭建现象严重,且产出率低,还存在如消防安全、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整治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愈加明显,为此,2014 年 4 月我县专门出台《嘉善县依法治理木制品企业突出问题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方案》,成立全县依法治理木制品企业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局,并且纳入经信、环保、国土等10 余个职能部门及各镇(街道)、作为成员单位。该《方案》明确重点突出小木业行业的区域性火灾隐患、两违建筑、污染环境等问题整治,并且细分木业两违整治、木业火灾隐患整治、木业安全生产整治、木业废气整治、木业废水整治、木业无照经营、木业税收稽查、木业用工检查等多个专项行动。
(二)试点情况。为了有效推动全县低端木业产业整体面上整治,我县专门将南北暑作为试点区域进行先行推进,并专门制定《魏塘街道南北暑区域小木业专项整治方案》,设定消防整治、安全生产、市场监管、淘汰锅炉、废
进整治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全盘规划,不仅要对目前整治区块的合理规划,也要有全县层面上的衔接规划。
(二)行业整治成效方面。从前期试点整改情况来看,一方面,少数企业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整改动作,但还不够积极主动,处于半观望等待状态。设定整改时间点,对未整改的企业进行处罚也是影响整治成效的关键,但具体处罚措施还需研究。另一方面,我县低端小木业行业均是小作坊、小生产户,淘汰的数量可观,但质量不高,腾退出来的土地面积小,且部分是房前屋后或者是租用土地,难以有效利用。另外,拆除的土地面积不大,往往只有 5亩、10 亩,且多数是无证用地,难以满足新项目的用地需要,整治的成效无形中打了折扣。
三、推进全县低端小木业行业整治的工作建议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不仅要政府层面出谋划策,花大力气,而且还要借势借力,依靠全社会共同推动平稳有序开展。我县低端小木业行业数量多,分片区域也多,整治要求高,难度系数也高。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要推动全县整治工作有效开展,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要切实发挥全县依法治理木制品企业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动形成职能合力,各镇(街道)要分别制定本区域木制品企业突出问题依法治理的工作方案,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指导配合,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对于试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归纳总结,分析推进的难点和重点,做好全盘、事前的科学规划,尤其是公共消防通道和蒸汽管网铺设等重点环节,避免走弯路、错路,确保整治成效。
(二)进一步营造整治氛围。还需进一步加大社会舆论宣传的力度,尤其是现在“五水共
治”、“三改一拆”社会效应那么好,要利用这股“东风”宣传全县低端小木业行业发展的局限性和环境危害性,提高县域认知度和群众认可度。同时,还要积极宣传我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用社会声势减少实际推进阻力。另外,还要积极督促企业树立大局观念,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并且政府要妥善处置淘汰工作中涉及的职工安置等问题,配合做好职工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和劳动关系衔接等工作,实现涉及企业“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
(三)进一步挖掘有效举措。从此次调研及南北暑试点情况来看,低端小木业行业整治阻力和难度还较大,还要继续挖掘有效的整改措施,重点根据国家、省等上级有关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进一步有效做好全县低端小木业行业整治的统筹规划、政策制订、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如要强化要素倒逼,根据我县工业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对木业行业中的 C 类企业,采取差别化的土地使用税等措施予以倒逼提升,促使企业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措施,加快转型升级,对重点治理的木制品企业,加强信贷监管和金融管理,对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的企业,采取限贷及禁贷措施;在电力迎峰期间,将低小散木制品企业作为限控电对象。通过提高低效木制品企业的违法成本和存续成本,促使低端低效企业主动退出或淘汰转移。
经济组委员约谈会调研材料 2
加快村级园区整治 助推低端产能淘汰
2015 年 9 月 24 日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一度遍地开花,“村村冒烟、户户点火”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发展模式为嘉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1995 年起为促进乡镇工业经济集聚,我县全面建设乡镇工业园区,实现了乡镇工业园区全覆盖。到 2014 年底,全县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 73.75 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 46.53 平方公里,进区企业 4650 家,基本实现了主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园区集聚化发展。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小企业、小作坊由于受到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仍旧分散的布局在各村级工业园区,这部分企业、作坊都有着低端产能的显著特点,就是“效益低、规模小、布局散”。通过对低端产能的前期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的低端产能分布在各村级工业园区,因此我们认为,要做好低端产能整治这篇文章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抓好村级工业园区整治。
我们先后到魏塘、干窑等地进行了走访,并到经信、国土等部门进行调研。据国土局初步统计,全县共有 20000 多亩工业用地分布在各村级工业园区内,收益低,且一半以上是违章用地。通过对村级工业园区整治试点干窑镇长丰村的调研发现,该村一期整治范围内共有235 亩的违章用地,涉及 33 个主体,其中大部分企业属于小管桩(方桩)、小五金等亟待整治淘汰的低端行业。这些村级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违法占地、违章搭建、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投诉日益增多,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违法建筑导致的消防、居住、生产、环境安全等隐患,直接影响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县、镇两级政府也已经认识村级工业园区整治的必要性,于今年 5 月份,确定长丰村为村级工业园区整治试点,采用成片拆除的方式进行土地复垦,盘活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再利用。目标是通过村级园区整治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行业整治等重点工作,推动村级经济实现二次跨越发展,整治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整治出环境改善新面貌、整治出村级经济新格局、整治出农民致富新篇章。
干窑镇在长丰村工业园区的整治过程中也碰到了工作推进难、资金压力大、政策支持少等问题,参与部门也是以政策咨询建议为主,没有真正形成合力进行攻坚。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加大村级工业园区的整治提升力度,切实改变农村状况,让更多.
篇二:五水共治调研文章
共 浙 江 省 委 组 织 部中共浙江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浙群组办发〔 2014〕 26 号
关于印发文成县黄坦镇《划出“十条红线” 严格党员管理》 调查报告的通知
各市、 县( 市、 区)
委组织部、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各督导组:
经省委领导同意, 现将 《划出“十条红线”
严格党员管理——关于文成县黄坦镇疏通党员 队伍出口 情况的调查报告》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结合实际,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借鉴推广,充分吸收黄坦镇的经验做法, 组织广大农村党员 认真对照党员 标准、 对照党员 “红线”、 对照“身边最美党员 ”, 查找自 身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 认真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 结合先锋指数考评, 抓好民主评议党员 工作,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党员 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 在推动落实“五水共治”、 “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中 共浙江省 委党 的 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 年 5 月 12 日
划出“十条红线”
严格党员管理 ——关于文成县黄坦镇疏通党员 队伍出口 情况的调查报告
4 月 10 日 , 省委夏宝龙书记在文成县黄坦镇调研时, 对该镇划出“十条红线”、 严格党员 管理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要求认真总结,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广运用。
4 月 15 日 至 16 日 ,省委组织部、 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组赴黄坦镇蹲点调研。
有关调查情况和工作建议如下:
一、 划出“十条红线”, 给农村党员立规矩、 对不合格党员敲警钟 黄坦镇下辖 6 个社区、 45 个行政村, 其中少数民族村 7 个。全镇共有基层党组织 93 个, 党员 1837 名 , 其中农村党员 1541人。
针对当前少数党员 理想信念不坚定, 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特别是有的党员 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 少数党员 甚至不讲社会公德,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明里暗里阻挠中心工作推进等情况, 黄坦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积极借鉴省内外经验, 以党员 先锋指数考评管理为抓手, 结合温州 市实施的“红色细胞工程”,2013 年 9 月 起对党员 划出“十条红线”, 严格党员 队伍管理, 有力推进了 农村基层党员 队伍建设。
1、 立出规矩, 亮明底线。
通过“规章找、 党员 议、 群众听”,镇党委研究明确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定为不合格党员 :( 1)
理想信念动摇, 抵制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或不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 编造或传播政治谣言及有其他歪曲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行, 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 ( 2)
“三不党员 ”, 即无正当理由连续 6 个月 不参加组织生活, 或不交纳党费, 或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的; ( 3)
在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袖手旁观或临阵脱逃, 或因工作失职, 给国家、 集体或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的;( 4)
被公安、 检察等机关立案查处, 或醉酒驾驶被查处的;( 5)
思想作风不正派, 长期搞不团结的;( 6)
组织煽动群众集体上访闹事, 参与无理上访, 或为无理上访提供资金、交通便利的;( 7)
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群众, 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或恶意拖欠国家、 集体、 民间资金的;( 8)
弄虚作假, 骗取荣誉和待遇, 产生恶劣影响的;( 9)
从事封建迷信活动, 或为封建迷信组织等提供信息、 资金、 场所, 经教育不改的;( 10)
道德败坏, 不赡养父母, 不抚养子女, 虐待家庭成员 , 参与“黄赌毒”, 党员 形象不佳的和其它不符合党员 标准的行为。
同时, 引 入定量评价, 建立不合格党员 评价标准, 使“十条红线”成为从严管理党员 队伍的“高压线”。
2、 宣传讲透, 落实到人。
镇党委首先使广大党员 群众知晓“十条红线”, 按照“上墙上门上广播、 入耳入眼入大脑”的要求, 逢会必讲、 每月 宣传, 利用党建宣传栏、 网站等及时公布, 安排党
员 干部入户 宣传, 组织各村党员 签订遵守“十条红线”承诺书, 开展党员 学习体会交流, 并设立意见收集箱和网上专栏为群众参与搭建平台。
对长期外出的党员 , 由村支部成员 联系、 分工包干,及时传达到人, 确保宣传发动参与 全覆盖。
有的党员 说:
“以前觉得都是违反计划生育会被一票否定, 现在出来这么多硬杠杠,真的应该好好想想以后该怎么当好一名 合格的党员 。
” 3、 考评先行, 查准核实。
在镇党委领导下, 依托农村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和年度评议等, 以村支部为单位, 采取个人自评、 党支部评议、 党委审定的“两评一审”办法, 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认定, 力求事实清楚、 客观公正。
认定工作一般在 1 个月 内完成。
为谨防“误伤”、 “误出”, 镇党委提出要“六个区别对待”,如把偶尔初犯、 一时一事的过失与一贯表现差、 长期落后、 不求进取区别对待, 把一时思想跟不上与不学习、 不接受教育、 经常在群众中散布消极错误言论区别对待等, 准确评定党员 现实表现。
对初步认定为不合格党员 的, 按规定上报县委组织部进行预审把关, 防止个别基层党组织借“十条红线”之名 、 行打压报复之实, 确保“十条红线”真正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从反馈情况看, 目前该镇认定的 20 名 不合格党员 均服从党委审定意见, 没有一人上访或提出申诉。
4、 立足教育, 限期整转。
坚持把思想教育贯穿疏通出口 全过程, 既“刮毒”也“疗伤”, 扎实做好分类处置、 分层整转工作。对虽触及“十条红线”, 但情节较轻、 影响较小、 确有悔改的不合
格党员 , 村党支部和镇党委均安排人员 找其谈心谈话, 指定优秀党员 干部进行结对帮扶。
对所在村情况比较复杂的, 一般分期分批将这些党员 的组织关系 迁移到镇党委专门 成立的学习 教育支部, 强化学习教育, 全程跟踪帮教, 并对整转情况进行记录。
已经实现整转的, 不作劝退除名 处理, 保留其党籍。
2013 年, 黄坦镇成功转化 8 名不合格党员。
5、 触碰底线, 坚决处理。
劝退除名 不合格党员 不下指标、不定比例, 但态度坚决、 工作到位。
镇党委明确, 对情节较重、认识态度较差或无决心改正的不合格党员 , 在征求纪检部门 意见后, 一律予以劝其退党或党内除名 处置; 对在镇学习 教育支部整改 3 个月 后, 表现仍然很差的, 予以除名 。
同时, 妥善做好被处置党员 的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跟踪走访, 谈心谈话等方式, 教育引 导被处置党员 放下思想包袱, 正确对待组织处理。对因违法犯罪该处理未处理的, 及时办理出 党手续。
2013 年以来, 该镇劝退除名 不合格党员 3 名 , 另 有 8 名 正准备启 动除名程序。
二、 “十条红线”记得住能操作, 对激发党员活力、 破解党员教育管理难题作用明显 黄坦镇划 出 的“十条红线”, 给农村党员 架设了 一条“高压线”, 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清醒认识到“不违反党纪国法不等于不要组织处理”, 有利于增强党员 党性、 促进党员 作用发挥、 夯实基层基础, 对于我省继续深化疏通党员 出 口 试点有重要借鉴意
义。
1、 “十条红线”直观明了 易懂, 农村党员 群众好接受、 能对照、 可监督。
“十条红线”紧贴农村实际, 有文化没文化都搞得清楚, 也好操作, 如反对不赡养父母、 虐待家庭成员 , 反对从事封建迷信活动, 反对参与“黄赌毒”等, 便于党员 对照、 群众监督、组织处置, 有效克服了 有关规定过于宽泛、 标准不硬、 难于对号入座的问题。
该镇培头村支部书记钟松夏说:
“以前党员 大会很难超过半数, 对党员 不到会没什么好对策。
‘十条红线’就是‘尚方宝剑’, 现在到会人数一般都在九成以上, 会议效果好多了 。
” 2、 “十条红线”突出 重点难点, 为加强党员 日 常管理提供了新办法。
近年来, 党员 教育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如有的党员 在党不信党, 信鬼神不信马列, 信算命先生不信组织和同志;有的流动党员 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 离党离心, 等等, 成为党员队伍中的“坏细胞”。
文成县委书记汪驰说:
“深入实施‘红色细胞工程’、 抓好‘十条红线’, 就得把‘坏细胞’逐个清理出去, 保证‘好细胞’有更好的生态环境。
”从实践探索看, “十条红线”为基层党组织如何清理这些“坏细胞”提供了 有效抓手, 农村党员 的理想信念教育更有针对性, 组织纪律观念明显增强。
目 前, 该镇 95%以上的流动党员 办理了 流动证, 26 名 “三失”党员 主动回到党组织。
如党员 王某, 原来与家人一起信仰基督教, “十条红线”划出后, 经教育主动退离了 基督教。
3、 “十条红线”抓警示促教育, 有效激发了 党员 队伍整体活
力。
文成县委常委、 组织部长徐清雨说, “文成要做好控制增量、激活存量、 做好减量三篇文章, 给党员 加加压, 打一剂‘强心针’。只 有进出有序畅通, 才能保持党员 队伍的先进性。
”“十条红线”通过对不合格党员 “亮红牌”, 打破了 党籍管理“保险箱”, 起到了处理一个、 教育一批、 警示一片的作用。
正如该镇党委书记所说,“一年下来, 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 有 20 名 , 占全镇农村党员 的1.3%, 虽然比例不高, 但足以激励后进了 。
” 4、 “十条红线”注重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 有效破解了 基层操作难问题。
通过划定“十条红线”, 为组织处置不合格党员 提供制度依据, 解决了 不合格党员 认定难的问题。
通过全镇统一部署、营造浓厚氛围, 解决了 个别支部书记怕得罪人、 工作启动难的问题。
通过设立镇学习教育支部、 迁移党员 组织关系, 解决了 个别支部党员 大会表决难的问题。
通过上级党委预审把关, 解决了 处置不合格党员 执行难的问题。
“十条红线”的实施, 在该镇所辖 45个村都有不小的震动。
有 1 名 平时较少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 说,“上头的作风一点不含糊, 这次肯定是动真格的, 今后一定要注意起来。
” 5、 “十条红线”直指党员 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 有效推动了中心工作的落实。
将不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 贻误和影响党的重要工作、 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等纳入“十条红线”之中, 成为当前基层党委政府抓好“五水共治”、 “三改一拆”、 美丽乡 村建设等重点工程、 中心工作的一柄利剑。
通过“十条红线”, 广大农
村党员 干部主动积极参与支持中心工作, 退缩逃避、 反对抵触的少了 , 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如在保护珊溪水库水源地安全、整治养殖污染时, 全镇党员 带头签字、 带头自 拆、 带头捐款, 一举拆除 20 多万平方米养殖场, 募集 380 多万元治水资金, 提前3 年半完成任务, 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彰显了 农村党员 强烈的大局观。
三、 结合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 总结推广“十条红线”做法,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畅通党员 队伍出口 的目 的, 是让“进的人”和“在的人”都能按党员 标准严格要求自 己。
这项工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 当前要结合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 总结完善好“十条红线”做法, 在对照检查、 开展批评、 整改落实中推广运用。
1、 根据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 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疏通党员 出口 试点, 总结完善黄坦镇“十条红线”做法, 适时介绍给各地学习借鉴, 进一步细化不合格党员 认定标准, 规范操作程序, 健全完善疏通党员 队伍出口 的具体办法。
2、 指导各地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 结合今年先锋指数考评, 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中 组织广大农村党员 认真对照党员 标准, 对照“十条红线”, 查找自 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全面开展民主评议工作。
通过民主评议, 选树“身边最美党员 ”, 评出不合格党员 , 让广大党员 真正受到教育、 得到提高。
3、 指导各地认真抓好不合格党员 教育转化工作, 对不合格
党员 进行分类登记, 落实“一人一策”帮扶措施, 强化思想教育,促进不合格党员 限期整转。
对不能改正的, 要按程序除名 , 通过处置少数, 警醒一批、 教育一批。
4、 结合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工作, 指导各地认真借鉴“十条红线”做法, 进一步总结已有做法和成功经验, 建立健全从严处置与教育管理相结合、 组织处置与党纪处分相衔接、 处置不合格党员 与 其他出 党方式相配套的疏通党员 出 口 经常性工作机制。
报送: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纪委、 中组部、 中宣部, 中央督导组, 省领导, 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中共浙江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5 月 13 日印发
XZ7qI!9sK$btM&cvN(exP)gyR+hAS1jCU2lDW4mFX6oHZ7qI!9sK$btM&cvN(exP)gyR+hAS1j CU2lDW4nFX6oHZ7qI!9sK$btM&cvN(exP)gyR+hAS1j CU2lDW4nFX6oHZ7qI!9sK$btM&cvN(exP)gyR+iAS1j CU2lDW4nFX6oHZ7qI!9sK$btM&cvN(exP)gyR+iAS1j CU2lDW4nFX6oHZ7qI!9sK$btM&cvN(exP)gyR+iAS1j CU2lDW4nFX6oHZ7 qI!9sK$btM&dvN(exP)gyR+iAS1jCU2lDW4nFX6oHZ7qI!9sK$btM&dvN(exP)gyR+iAS1jCU2lDW4nFX6oHZ8qI!9sK$btM&dvN(exP)gyR+iAS1j CU2lDW4nFX6oHZ8 qI!9sK$btM&dvN(exP)gyR+iAS1jCU3lDW4nFX6oHZ8qI!9sK$btM&dvN(exP)gyR+iAS1jCU3lDW4nFX6oHZ8qI!9sK$btM&dvN(exP)gyR+iAS1j CU3lDW4nFX6oHZ8 qI!9sK$btM&dvN(exP-gyR+iAS1jCU3lDW4nFX6oHZ8qI!9sK$btM&dvN(exP-gyR+iAS1jCU3lDW4nFX6oHZ8qI!9sK%btM&dvN(exP-gyR+iAS1jCU3lDW4nFX6oHZ8qI!9sK%byQ+hAS0jBU2kDV4mFX5oGZ7 pI#9rK$atL&cuN*ewP)fyQ+hAS0jBU2kDV4mFX5oGZ7pI#9rK$atL&cvN*ewP)fyQ+hAS0jBU2kDV4mFX5oGZ7pI#9rK$atL&c...
篇三:五水共治调研文章
21年5月第37卷 第3期May.2021Vol.37,NO.3治 理 现 代 化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Studies“五微共享、五联共治”: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 以南京建邺区江心洲街道为例向春玲1 ,吴闫2 ,龙昊廷 1(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91;2.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北京 100029)摘 要:基层党建在构建符合城市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南京市江心洲街道抓住“中新国际生态科技岛”建设的机遇,创造性地进行了具有江心洲特色的“五微共享、五联共治”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探索。系统阐述“五微” “五联”的基本内涵,总结出其在职能定位、结构优化、机制整合和赋权保障方面的经验做法,并进一步探索现代化社区建设中党建智能化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启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关键词:村改居;社区治理;党建引领;五微五联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3-0079-09收稿日期:2021-02-0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的社会治理理论研究”(批准号:17VZL005)作者简介:向春玲,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社会建设、新型城镇化;吴闫,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龙昊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构建符合城市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村改居社区居民如何尽快实现身份转换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转换,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建设、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基层自治组织如何有效地重建社区共同体并实现基层的有序有效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居民为中心,南京市江心洲街道党工委抓住建设“中新国际生态科技岛”的历史机遇,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江心洲特色的“五微共享、五联共治”的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径,有效解决了农村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型的新问题,也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一、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新的挑战和风险也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79治理现代化 2021年第3期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是位于长江中心的一个小岛,总面积约 15.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万余人,是南京市欠发达的农村地区。2009年,在江苏省南京市重视生态与经济全方位建设的背景下,南京市政府与新加坡合作,联合开发“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江心洲迎来了发展国际性社区的新机遇,展开了都市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新实践。2011年,江心洲开始全岛征地拆迁,在就地城镇化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岛内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和社会保障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但在“一般农村—新城市区—国际城市”三级跳式的巨变中,面临着村民身份转换、社区空间转换和社区重构三大困境[1] 。江心洲街道党工委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居民为中心,以创新基层党建为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微共享,五联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一)五微共享:开创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径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就是针对当前我国信息的碎片化、条块化、人力和运行成本高、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的新要求。[2] 为了积极应对和探索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南京市建邺区充分发展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数字党建平台,进一步打造了由“微平台” “微心愿” “微实事” “微行动” “微星光”五大功能板块组成的“五微共享社区”。具体来讲,就是社区把惠民资源、政策信息整合发布在“微平台”上,群众可以通过发布“微心愿”表达诉求,社区通过发起“微行动”提供集中服务,通过“微实事”公布为民办实事的项目,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同时,通过参与服务情况的大数据为评先评优提供依据,形成党员、群众的“微星光”,以点带面,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3]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党群互融互促的工作方式,既能够精准获知群众的需求,又能够及时整合社会资源、满足群众的需求,形成了一个规范的服务流程,使解决民生问题更加高效和便捷,使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呈现出良好的秩序,进而使社会治理更加规范化。1. “微平台”开辟党组织网上工作的“新阵地”。现代信息技术为“五微”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微平台”主要是依托线上网站“建邺党建”与公众号“五微共享社区”两大载体,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方便群众了解身边各类民生服务。在“微平台”上, “区—街道—社区”三级层面的党组织定期推送新闻动态、时事政策、志愿服务、民生实事等内容。每个社区通过“微平台”搭建具有各自特色的信息交流平台,并在平台上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服务群众,区和街道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集成。
“微平台”搭建起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形成了信息链接的纽带。上线近3年来,“五微”平台现有注册用户及关注人数达17万人,共发布原创党建信息 10 000 余条,开展服务行动 4000 余次,为群众实现“微心愿”超过90万条。[3]2. “微心愿”开启居民表达诉求的“快车道”。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从提供大众化服务转向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微心愿”通过“线上发布、线上认领、线下服务”的方式,让社区居民通过“微平台”发布“微心愿”,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大到社区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任何诉求都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而志愿者、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社区党组织等多元主体对社区居民的心愿按层级主动认领,以助其实现心愿。例如,江心洲街道居民赵汉玉患病住院,田里 7000 多斤蔬菜无暇售卖。他有一个“微心愿” — —希望有爱心人士帮助他卖掉这些蔬菜,洲岛家园社区党支部认领了这个“微心愿”,社区党支部牵头联系了13家单位食堂前去购买,社区工作人员也纷纷出力,仅5天时间,7000多斤蔬菜全部卖完。[3]3. “微实事”搭建实施惠民工程的“投票箱”。基层治理创新应以发展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微实事”就是社区通过“微平台”发布社区党组织所要办理的各种民生项目。这些项目由社区居民在“网上议事会议”进行民主协商,根据投票评出轻重缓急的项目,对呼声高的项目尽快给予解决;对呼声低的项目则专门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会诊”,确保社区居民的现实问题能够有效解决。例如,社区张女士在接受访谈时说道:
“社区居委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网上组织讨论社区存在的问题,比如晾晒被单、小区石凳安装防腐木条等,社区干80
· 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 ·部了解情况后都会反映上去,并及时反馈和解决。”①4. “微行动”绘制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路线图”。人民群众是最广泛、最活跃的社会治理主体。
“微行动”就是通过在“微平台”发布全区的党组织活动,让党员志愿者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地点定位有选择地参加任何一项活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区居民的行动中来,进而构建涵盖政策宣传、医疗健康、家政清洁、扶老护幼、解难纾困、文化体育、矛盾调处、治安巡逻等功能的多主体行动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规范化。
“微行动”吸收了多元主体参与,尤其是专业化、规范化的社会组织的参与,成功优化了社会服务供给,也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5. “微星光”打造汇集先进模范的“光荣榜”。德治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身边榜样的示范效应引导更多群众参与社区自治,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微星光”可以说是“五微”平台建设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2017年,建邺区制定出台了“五微”平台使用积分规则和评先评优办法,通过“微星光”评选出“榜样人物”,为鼓舞社区党员和居民志愿者参与社区自治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洲岛家园社区就曾评选于女士为“服务之星”,于女士在社区市场开设摊位,专为辖区居住人员提供缝纫等服务,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针对辖区残疾人和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服务,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居民贡献绵薄之力,她说, “获得社区居民认可是我最大的幸福。”①(二)五联共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传统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村民向居民转变、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是村改居社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南京市建邺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精准剖析社区居民需求,以服务基层群众为目标,主动贴近居民,找准居民的问题难点、积极化解居民之间存在的矛盾。通过居民协商自治的法治化手段,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基层社区治理,以“党建引领、理念先行、社团带动、居民参与”为工作主线,积极探索出了决策联议、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困难联帮的“五联工作法”,提升了社区的服务质量,推动了就地城镇化。所谓“五联工作法”,实质上就是利用“五微”数字党建平台,通过实际服务工作探索出的服务基层群众的方法。“五微”实现了服务的精准对接, “五联”则是社区党支部结合辖区实际,整合并优化配置资源服务居民。
“五联工作法”重点在“联”,联合社区治理的主体,包括社区、物业、社区居民、共建单位等,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根据就地城镇化的实际情况,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维持社区治安,真正把服务社区居民落到实处。1. “决策联议”落实社会治理民主协商原则。自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洲岛家园社区党组织针对居民难以适应现代社区物业管理方式的问题,逐渐探索出一套“决策联议”机制,形成了“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居民自治”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格局。即以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矛盾协调会、社区党建评议会和社区党员服务站构成的“三会一站”制度为抓手,搭建社区收集民声民意的平台,充分凝聚党员力量,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联系整合相关辖区单位,一事一议协调解决社区管理服务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决策联议”的帮助下,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小区物业费收缴率高达99%,全面杜绝了私搭乱建、占用公共空间等现象。[4]2. “活动联办”落实社区治理共治原则。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也是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5](P198)“活动联办”是指社区党组织与区域外有关单位合作,组织居民文体队伍参与社区活动,不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工作方法。面对社区群众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需求,江心洲街道社区党组织一方面引入同一屋檐下、蒙正公益、四月天等专业社会组织,与各社区结对实施失地农民适应服务、空巢独居老人托底关爱等社会服务项目,弥补社区自身服务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与南京艺术学院等区域外有关单位合作,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居民吴女士说:
“去年我还在卖葡萄,今天却在这里享受艺术。”通过“活动联办”,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① 资料来源于2019年4月江心洲调研居民访谈。81
治理现代化 2021年第3期得到满足,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有效推动了社区整合。3. “资源联用”落实党组织整合资源原则。要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效应,就要充分调动城市基层各类组织、各类群体的积极性,整合各方面力量资源,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6]“资源联用”是党建“五联工作法”中整合资源的有效办法。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能够积极协调区域内相关部门,针对社区治理的潜在难题,结合工作职能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例如,让社区民警直接入驻小区,帮助加强门禁管理并向居民传授如何防范诈骗的知识,协调区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协调工商、教育等部门清查取缔小区内的非法连家店和办学点等;另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还积极探索新途径,联合其他党组织在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等方面解决社区治理难题。4. “服务联做”落实社会治理党建引领要求。党员干部的榜样力量对于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有重要作用。
“服务联做”就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志愿者组织为纽带,广泛吸收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把为民服务落实在细微之处,成功解决了江心洲就地城镇化之后党组织涣散、党员带头作用不强的困扰。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洲岛家园社区组建了“亮眼看洲岛”光明卫士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小区360多名老人开展白内障筛查,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并开设卫生服务室,免费为小区居民进行血糖检测。在...
篇四:五水共治调研文章
17 年 2 月 Special Zone Economy 特区经济长三角经济观察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近年来,由于填海造地、过度捕捞等原因造成的海洋资源枯竭,使得渔民“失海”及其安置问题日益突出。学者在如何安置失海渔民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如闵建等( 2009 )
[1] 对建立失海渔民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就业保障、利益补偿、权益保障、社会保障四项机制切实保障失海渔民民生问题;郑庆杰( 2011 )
[2] 提出要发挥社会支持中介的作用,采取市场、合作、公共服务等多元途径并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促进失海渔民精神物质上的双重转型;李艳霞( 2013 )
[3] 则针对“失海”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中国“失海”渔民转产转业的具体支持路径。
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至今针对渔民的具体安置对策和保障措施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作为渔业大国,而渔民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民生问题理应受到关注,但至今大多数失海渔民的生活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此问题在浙江也普遍存在。
2014 年浙江针对东海过度捕捞问题展开了“一打三整治”行动,其成效明显但也使得失海问题更加复杂。
因此,本文以宁波桐照村为例,具体剖析了渔民失海成因、政府及村组织现行措施的不足并提出了政策优化方案,以期在“一打三整治”背景下引起政府对失海渔民安置问题的关注并为政府未来的行动提供决策参考。宁波市桐照村隶属于浙江省奉化莼湖镇,全村初始由桐照农业村、 桐照渔业村两个自然村组成, 2003 年合并为一个自然村。桐照村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是奉化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渔村,是浙江省最大的渔村。
全村总共 16000 人, 其中外来人口 6000 人,95% 以上的人从事渔业, 89% 的全村经济收入来自于海洋,渔业和加工业是桐照的主要经济, 而外海捕捞是该经济的重中之重,2008 年村级经济收入 202.9 万元,补助收入 134.3 万元,人均收入 9016 元。
桐照境内海岸线 10 公里,浅海资源为 4000 亩,可养殖滩涂面积为 1650 亩。
村内渔船数量众多,其中拖网 300 多艘,刺网 96 艘,渔获运输船 29 艘,外海捕捞船 80 艘,另有外籍挂靠桐照村渔船 116 艘, 并有 500 吨级渔业码头和一级群众渔港,被称为“中国第一渔村”。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情况造成海洋渔摘 要 : 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造成的海洋资源枯竭使得桐照村渔民“失海”问题日益严重。
基于此,本文对桐照村渔民失海情况和村内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分析了这些措施在解决失海渔民实际生活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四个政策优化方向以期为切实解决“一打三整治”背景下以桐照村为例的失海渔民安置问题提供参考。关键词 : 过度捕捞;失海;渔民;安置;政策优化;宁波中图分类号 :328.89 ; F326.4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0714 ( 2017 )
02-0029-04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 Lost Sea Fishermen ” and Policy Optimization of Tongzhao in NingboNi Shan(School of business, Ningbo University , 315211,Ningbo,Zhejiang,China)Abstract :Due to overfishing and other reasons, the deple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leads to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s of the lost sea fishermen of Tongzhao. Based on this, we did research on situations about lose seafishermen and implement measure of Tongzhao. Then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at these measuresi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lost sea fishermen ’ s real life.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four policy optimization direc-tions in order to give reference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about lost sea fishermen ’ resettlement, which isin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remediation and take Tongzhao for example.Keywords :overfishing;lost sea;fishermen;resettlement;policy optimization;Ningbo宁波市桐照村“失海”渔民安置调查及政策优化□ 倪珊( 宁波大学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9
特区经济 Special Zone Economy 2017 年 2 月业资源逐步枯竭,以渔业为经济支柱的桐照村内,越来越多的渔民面临着“失海”问题。
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在桐照村进行实地调研,探讨渔民安置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出路,提出政策优化方案,为失海渔民安置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二、失海原因与制约因素分析1. 过度捕捞中国一直是个海洋大国,渔业资源丰富。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捕鱼方式、非法捕捞行为等造成了海洋资源的透支,根据《中国渔业年鉴》公布的数据,从 1986 年到 1996 年近海捕捞量从430 万吨增长至 1153 吨,平均每年以 10.4% 的速率增长,这 10 年可谓是中国近海捕捞业发展最迅猛的时期。
但其实从 1994 年近海捕捞量达到 926 万吨以来,过度捕捞已经持续至今。宁波桐照村作为渔业大村, 主要依靠东海渔业资源进行生产,但是近年来“东海无鱼”现象也愈发严重,据《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称,东海记录生物物种有 760 种,然而 1997-2000 年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东海只剩下 620 种,海洋生物物种的种类减少 30% 。
东海因过度捕捞加上海洋污染使得渔业资源衰退导致渔民无鱼可捕,生产力的过剩致使部分专业度不足的渔民被迫上岸,而生产不景气造成收入减少也使得一些渔民放弃继续从事渔业生产,但又迫于长久单一的劳作和自身素质的限制导致其上岸后也无法顺利从事新工作。
“失海”现象由此加剧。2. “一打三整治”政策的实施所谓“一打三整治”是指,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指用于渔业生产经营活动,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全面开展渔船 “船证不符”(指船舶实际主尺度、主机功率等与相应证书记载内容不一致)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一定程度避免违规作业渔船对资源的不当侵占。浙江省为有效压减严重过剩的海洋捕捞强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振兴浙江渔场,自 2014 年开始,开展渔场“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争取在三年内力转“东海无鱼”的尴尬境地。
宁波响应省政府号召积极加入行动并与象山、宁海和奉化等沿海地区县(市)区签订了开展“一打三整治”行动责任状,截止 2015 年年底,奉化莼湖镇共分别为被取缔的 221艘涉渔“三无”船舶、 484 艘纳管自备船舶建立档案,工作成绩显著, 桐照村作为莼湖镇内的渔业大村也是这一行动的重要支持者。“一打三整治”政策在治理过度捕捞问题修复振兴东海渔场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但是这一政策同时也使得部分依赖地笼网等传统捕鱼方式进行生产的渔民因海洋环境建设修复的需要,且处于在“一打三整治”范围内而不得不退出渔业生产。这部份渔民一般都没有其他生产技能,导致转产转产转业困难,缺乏经济收入。这同样造成了“失海”渔民的增生。3. 柴油价格下降及补贴下调过去,柴油价贵在进行回收变卖后也有利可图。
因此桐照村内会有村民进行主动申请,进行废油回收再利用,渔船休渔期回港排油造成海洋污染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但近年来国家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渔民不能再自行进行废油回收和处理;此外柴油价格下降渐渐变得无利可图,所以原先变卖废油的人也不再愿意进行这项工作。
这导致休渔期时,大批渔船回港复修,船数量多废油排放量大,政府之前没有相关经验还未得出妥善有效的处理办法并且苦于大批废油无处倒放,因此问题难以及时解决,极易造成近海废油扩散,形成海洋污染。污染及易导致海域内的鱼类资源难以继续生产,进一步加重资源枯竭问题,从而致使更多渔民被迫失海上岸。另外,过去柴油补贴政策惠及渔民,普通渔民本身收入有限,国家这部分补贴在弥补渔民生产成本,提高渔民补贴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具有极大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家柴油补贴的下调及资源枯竭带来的渔业本身就不景气的打击,许多渔民因捕鱼收入减少或亏本,最终不得不选择另谋生计,成为“失海”渔民。4. 渔民自身条件限制目前大多数失海渔民都是世代捕鱼的单一技能群体,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在渔业技术发展的今天许多渔民的传统捕鱼技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渔船生活,这种不适极易淘汰部分渔民。另外,桐照村除外来的青年船工,传统渔民普遍趋于老龄化,身体素质也不适合继续进行长期的海上捕鱼生活,这也会导致老年“失海”渔民的产生。
由于长期捕鱼造成其他技能的缺失以及在资金、知识等方面的劣势使得上岸渔民在其他岗位上的发展竞争力也明显处于弱势,所以一旦失海基本等同于失业,这对渔民家庭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三、现行措施与存在问题分析1. 主要措施① 积极组织培训转产转业。政府组织船上船长、大副、轮机长等起到重要作用的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提高他们在专业知识上的积累, 在捕捞过程中以更加高效伤害更低的方式进行作业;另一方面,可以在培训时传授有关节约资源的知识,使他们树立起保护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并在作业渔区起到带头作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打击过度捕捞行为的队伍中来。② 鼓励改变经济结构。
发展近海养殖和水产加工业。
根据渔民对海洋的熟悉度对症下药,发展养殖、水产品加工业等渔业相关产业,一方面,减轻渔民缺乏技能难转产难转业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带动渔村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步改变单一产业模式。发展电商。
发展“互联网 + 渔业”,利用桐照村作为“中国第一渔村”的声誉和先天的渔业资源,通过电商将渔业资源输向全国各地,加大渔村产品的知名度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旅游业。因地制宜,借助海岛独有风光发展旅游观光业,30
2017 年 2 月 Special Zone Economy 特区经济带动渔村第三产业和周边产业的发展,加大旅游创收,改善渔民生活条件。③ 有针对性参加社会保险。
渔民不同于农民,失海后除国家普惠性政策难以享受其他保险和补助,也没有耕地可供种植。
政府争取渔民专项保险并实际应用, 对渔民生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 2015 年起奉化渔民开始享受了职工保险,与失地农民一样开始具有社会保障。但在这之前渔民除国民同等享受的保障外无法进入任何一种保障体系内, 在 2015 年社会保险开始实施后桐照村内甚至 73 岁的老人也去买社保, 虽然保障金额不高但对渔民的物质和精神都有一定的安抚作用。而桐照村村委也一直在为本村渔民向国家征求更多的福利保障。2. 存在问题① 渔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尽管近两年来渔民可参与的社会保险在某些地区得到认可和实行, 但未在大范围内实现覆盖,绝大多数的失海渔民仍然享受不到这一政策的惠民性。桐照村内也仍然有部分渔民没有认识到这一保险的重要性,因此在政策宣传、实际应用方面还得继续加强。另外,针对渔民的专项保险还未成立,渔民不同于农民,我国农民失地之后国家一般通过有偿转让、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以及实施就业安置等方式对农民进行补偿,而渔民自身没有耕地,在海域和滩涂的使用上也只有共用权,因此失海后只能够通过自身力量来解决各种问题。
他们在社会保障上的权利还留有大面积的空白。② 转产转业促进措施针对性不强。虽然桐照村也在积极组织渔民培训,以期为渔民上岸后的转产转业提供帮助,但是由于失海渔民年龄、学历、技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平铺式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不到所有有需要的渔民,缺乏针对性。
除此之外,培训班比较单一、与渔业相关性高,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知识普及和相关技能提升方面作用不够突出,这使得渔民在转产转业方面依然错在较多的困惑甚至无业可转。因此需要针对失海渔民的具体特点进行学员分类,有层次有重点地因材施教。③ 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到位。
一方面,桐照村内已签订的岛屿建设旅游项目长期搁置,开发进度停滞不前。
政府有意向发展旅游渔业,但是项目投资人频换,旅游开发始终处于建设中的状态,经济并无大的起色;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力度不足。桐照村作为传统的古渔村,渔业文化丰富,但政府并为妥善利用传统渔业文化的价值,在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上投入缺乏,旅游相关产业的建设不够明显,导致能够为经济产生贡献的盈利点过少,造成政府即使大力投入也收效甚微的结果,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有限,结构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镇政府及村委会应根据桐照村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旅游村发展规划,加快开发步伐,加快建设配套设施,早日发挥第三产业对渔村经济的拉动作用。四、失海渔民安置路径与政策优化1. 科学发展渔区多元产业经济科学发展渔区产业经济, 为失海渔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首先,鼓励发展水产品加工和养殖业,实现水产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从集市贩卖向电商继续发展,在向全国输送海产品的同时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由于渔民的技能单一可能无法立刻实现创业目标,因此政府需要大力支持渔村个体户、家庭作坊、集体经济的发展,以点带面,逐步改变产业结构; 最后, 海洋旅游业就是一个带动作用比较强的产业,集行、食、住、游、娱、购于一体的综合配套过程,可以提供大量潜在岗位 [4] ,而且其作为服务业在改善渔村单一经济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桐照村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理景观优势和渔业文化背景,借助“中国第一渔村”的称号制定合理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并寻找合适的旅游开发商,以政企合作的方式建设旅游项目,如渔家乐、渔业文化...
篇五:五水共治调研文章
建筑,第 33 卷,第 5 期,2016 年 5 月Zhejiang Construction,Vol. 33,No. 5,May 2016收稿日期:2016 -02 -26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534968)作者简介:单银丽(1980—),女,河南扶沟人,讲师,从事园林园艺植物应用方面研究等。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类现状调研及应用研究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Study on theAquatic Plant Species of Watercourse in Hangzhou city单银丽,沈 莹SHAN Yinli,SHEN Ying(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摘 要:在对杭州西溪、西湖、湘湖、运河和河道等五大水系 12 个调查点的水生植物种类与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杭州城市河道各类水生植物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措施和建议。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生植物;河道水景;景观优化中图分类号:TV85;Q948. 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 -3707(2016)05 -0047 -04水生植物是营造园林水景最为重要的造景材料,以其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点缀水面和岸边,并形成水中倒影,使水面和水体变得生动活泼,增强了水体的美感;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净化和改善水质,成为城市生态水景设计的必需元素[1] 。随着浙江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园林水景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更加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水生植物资源,优化生态配置,营造河道生态水景。1 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类现状调查1. 1 调研对象本次调查对象具体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和水湿生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生长在淡水深处的土壤中或自然漂浮在水中的植物,有时包括沼泽中出现的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水生植物可分成挺水、浮叶、漂浮、沉水四种类型。湿生植物:是指水陆交替地段分布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地表常年浅层积水、季节性积水或土壌过湿的环境中,是水生和陆生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 [2] 。水湿生植物:在实际应用中,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经常一起出现,并被统称为水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 [3] 。水湿生木本植物:它是指在水分过剩环境中,包括水中、沼泽或岸边潮湿地带能够正常生长的木本植物[3] 。1. 2 调研地点2015 年 6—12 月,结合杭州城市河道分布与建设现状,对杭州西溪、西湖、湘湖、运河和河道共五大水系选取典型河道试点进行实地调研,分别选择了西溪湿地、五常港、余杭塘河、电厂热水河、上塘河、东河、长桥溪、杭州花圃、大浦河、珊瑚沙河、下沙 5号渠、下沙高沙渠等 12 个调查点开展实地抽样调查。DOI:10.15874/j.cnki.cn33-1102/tu.2016.05.012表 1 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调查样地概况样本水域 样本位置 调查范围 水体形式 驳岸形式 光照条件 水质条件西溪湿地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南侧,紫金港路以西约 200 m 2 自然式缓水水域土驳岸 光照较充足 较差五常港 杭州文一西路北侧,崇义路以东 五常港桥两侧各 60 m 缓水河道 土石驳岸 光照充足 一般余杭塘河杭州余杭塘路南侧,古墩路以东,丰潭路以西丰潭桥以西河道两边各 100 m缓水河道,水流量大 景石驳岸 光照充足 一般电厂热水河 杭州石祥路北侧,沈半路以西沈家桥以北河道两边各 100 m缓水河道,水流量大 土石驳岸 光照充足 偏差上塘河杭州临丁路与秋石快速路路口西北方西侧河道 100 m河道水流相对较急,水流量大土石驳岸 光照充足水质差,污染严重东河杭州体育场路与凤起路之间,建国路以西,岳家湾以东,游船码头以北河道两边 50 m 水流较缓西侧石砌驳岸,东侧土石驳岸光照充足 一般长桥溪玉皇山路以西,南山路以南,杭州丝绸博物馆附近溪流两侧 50 m 急水溪流草坡 光照充足 好杭州花圃杭州花圃公园以内,盆景园展区以东水域面积约 400 m 2 自然式池塘 土石驳岸光照充足 好大浦河 杭州萧山区政府旁南面 河道两侧 100 m 硬驳岸缓水河道 石砌驳岸 半阴条件 一般珊瑚沙河杭州转塘江涵路以北,枫桦路以东河道两侧 100 m 缓水河道直立石砌驳岸 光照充足 好下沙 5 号渠杭州下沙 5 号大街与 6 号大街交叉口西北侧河道两侧 100 m 缓水河道直立石砌驳岸 光照充足 一般下沙高沙渠 杭州下沙通达南路东侧 河道两侧 100 m 缓水河道土石驳岸与松木桩驳岸混合光照充足秋冬水体发黑、水质差;春夏相对较好2 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应用种类调查分析2. 1 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应用种类调查通过对西溪湿地、五常港、余杭塘河、电厂热水河、上塘河、东河、长桥溪、杭州花圃、大浦河、珊瑚沙河、下沙 5 号渠、下沙高沙渠共 12 个调查点开展实地抽样调查,共调查得到 134 种水生植物种类,其中挺水植物 41 种、浮叶植物 8 种、漂浮植物 5 种、沉水植物 8 种、湿生草本植物 37 种、水湿生木本植物 35种。调查结果如下:1)挺水植物有荷花、芦竹、花叶芦竹、菰、芦苇、花叶芦苇、再力花、千屈菜、空心莲子草、鸢尾、路易斯安那鸢尾、香蒲、黄菖蒲、石菖蒲、花菖蒲、金叶黄菖蒲、水烛、水芹、香菇草、慈姑、欧洲大慈姑、泽泻、水蕨、三白草、水田碎米荠、溪荪、玉蝉花、紫芋、象耳芋、野芋、水葱、花叶水葱、风车草、砖子苗、灯心草、野灯心草、梭鱼草、白花梭鱼草、旱伞草、野茭白、水罂粟。2)浮叶植物有萍蓬草、睡莲、芡实、荇菜、泉生眼子菜、竹叶眼子菜、菱角、黄花水龙。3)漂浮植物有凤眼莲、大漂、水鳖、满江红、浮萍。4)沉水植物有金鱼藻、黑藻、苦草、菹草、尖叶眼子菜、穗花狐尾藻、轮叶狐尾藻、黄花狸藻。5)湿生草本植物有红蓼、半枝莲、兰花三七、书带草、萱草、吉祥草、水鬼蕉、洋水仙、水生美人蕉、紫叶美人蕉、花叶美人蕉、‘金脉’美人蕉、千屈菜、芭蕉、狼尾草、芒、斑叶芒、五节芒、细叶芒斑茅、蒲苇、矮蒲苇、金线蒲、薏苡、大狼杷草、鳢肠、海芋、盒子草、姜花、鱼腥草、火炭母、金线草、野荞麦、虎耳草、接骨草、蓝蝴蝶、大吴风草、常春藤。6)水湿生木本植物有垂柳、南川柳、榔榆、枫杨、云南黄馨、金钟花、金森女贞、小蜡、池杉、落羽杉、水杉、水松、日本柳杉、紫藤、木槿、木芙蓉、湿地松、琼花荚蒾、香樟、夹竹桃、乌桕、棕榈、柿树、无刺枸骨、南天竹、桃、红叶石楠、棣棠、红花继木、紫萼杜鹃、夏鹃、葡枝亮叶忍冬、茶梅、石榴。2. 2 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类应用特点分析2. 2. 1 物种丰富多样杭州城市河道调查样点范围内应用的水生植物已有 134 种,隶属于 50 科 78 属,种类较多的科主要有禾本科、鸢尾科、天南星科、睡莲科、蓼科、美人蕉科、杨柳科、杉科等。其中挺水植物应用最多,有 20科 26 属 41 种,成为营造杭州水体景观和衔接水陆景观的重要素材;而漂浮植物则因其繁殖速度过快8 4 浙 江 建 筑 2016 年 第 33 卷
且难以控制,往往容易引起生态问题而应用的最少,只有 5 科 5 属 5 种;沉水植物和湿生木本分别在净化水质和丰富层次、稳定群落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追求生态美与园林艺术美的趋势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 2. 2 以原生种为主应用杭州市河道景观绿化应用的水生植物除睡莲和荷花品种外,大多属于杭州地区的原生种。它们具有来源方便、栽种成活率高、适合营造杭州地方特色等优点,能很好的适应杭州地区的气候条件,植物生长更为健壮,养护管理更为方便低碳,是营造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方向。2. 2. 3 注重水湿生木本植物应用鉴于水湿生木本植物在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上的作用,杭州城市河道在水景营建中,越来越多的以各种配置手法引入水湿生木本植物。杭州城市河道主要应用的水湿生木本有 35 种,隶属于 21 科 29属,占总数的 26. 1%。虽然种类并不十分丰富,但很多种类的应用频度较高,如频度最高的是垂柳,其次为水杉、池杉和木芙蓉等。水湿生木本在杭州城市河道水景组成中,除了起到增加生物量、稳定植物群落,为鸟类、水生动物提供更加良好的栖息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扮演着景观构造的角色。它在姿态、体量、质感等方面都与水生草本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营建水景背景,增加立面层次和景深,强化植物空间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2. 2. 4 合理引进新品种及变种随着杭州城市河道景观的调整、提升,新的水生植物种类(品种)被不断引进并应用于景区。传统的睡莲、荷花、菖蒲、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等种类已不能满足园林建设求新求变的需要,一些新的优良品种被陆续应用于杭州城市河道景观,虽然数量不多,应用频度也不高,但在观赏价值、展度、适应性等方面都表现较好,如路易斯安那鸢尾,不仅品种丰富、花型美观、花色多样,而且在杭州地区表现为常绿,非常适合在水生植物配置中作为中层材料应用。花叶变种和一些栽培品种在丰富植物群落色彩,营造多样性和有特色的水生植物景观,提升明亮度,增加花型花色等观赏价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发现,目前杭州城市河道应用的花叶变种主要有花叶芦竹、花叶芦苇、花叶水葱、“金脉”美人蕉、花叶美人蕉和金叶黄菖蒲等。3 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类应用存在的不足3. 1 冬绿水生植物少,冬季景观萧条水生植物冬绿种类较少,往往使冬季水面一览无余,毫无层次可言,加上多数植物在冬季落叶枯萎,造成水面飘满枯枝残叶,整个水景萧条。据调查,杭州城市河道现有冬绿型的水生植物共 37 种,占整个应用种类的 27. 6%。其中,水湿生木本相对较多,为 16 种,但均为较常见的水生植物,观赏价值一般;其次是挺水类和湿生草本,分别为 9 种和 8种,除了水芹、书带草、吉祥草、蒲苇、矮蒲苇外,其他观赏价值较高的如路易斯安那鸢尾、洋水仙、旱伞草、金线蒲、虎耳草等,应用频度都很低。3. 2 生物侵害问题日益凸显在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的应用中其生态净化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潜在的生物侵害问题也露出端倪。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中国已有 380 种入侵植物,其中水生外来入侵植物有 19种,包括空心莲子草、互花米草、大米草、凤眼莲(水葫芦)、豚草等,它们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而排挤乡土种,或与乡土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扼杀乡土种,或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的生长繁殖,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导致物种濒危或灭绝 [4] 。杭州河道景观中已显现出具有生物侵害的水生植物远不止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很多本地物种,如满江红、凤眼莲、水鳖、菹草、浮萍、水烛、香蒲、萍蓬草、狐尾藻、香菇草、水芹、黄花水龙等也因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往往容易占领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空间,成为单一优势种,进而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食物链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3. 3 常用种类过于集中,景观效果雷同调查发现,杭州城市河道应用频度高达 100%的水生植物有睡莲、黄菖蒲、垂柳 3 种;应用频度在60%到 100% 之间的有金鱼藥、萍蓬草、芦竹、花汁芦竹、菰、水葱、再力花、菖蒲、千屈菜、梭鱼草、水生美人蕉、慈姑、吉祥草、水杉、池杉、红叶石楠、南天竹、茶梅等。对部分种类过于频繁的应用和配置方式的相似性,使得河道水生植物景观雷同,缺少特色。4 杭州城市河道景观优化对策建议4. 1 合理利用水生植物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要配置出自然和谐、生机盎然的河道水生植物9 4第 5 期 单银丽等: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类现状调研及应用研究
景观,需要设计者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如体量、姿态、质感、叶形叶色、花型花色、花期等,运用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平衡、韵律与节奏等植物造景原理进行配置,充分体现植物个体美和群体美,营造诗情画意般的意境。相对稳定的水体环境为水生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部分水生植物繁殖迅速,需要园林设计者从思想上重视水生植物相生相克原理,应充分了解各种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并适时对群落演替进行监测,必要时进行人工干预,防止因单一优势种的出现造成其他物种消失 [5] 。4. 2 积极研究推广优良水生植物品种野生水生植物具有自然、野趣的景观特质,符合现代人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的心理需求。在景观营造方面,它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园林要素相结合,能较好的反应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园林风格,体现当地的植物特色和文化内涵。野生水生植物可从当地的自然生境中直接获取,具有来源方便,成本低廉,引种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除此之外,不断引进国内外优良水生植物,加强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观测,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生植物种类,并推广应用,是丰富本地区水生植物资源,促进杭州城市河道水生植物景观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其实,随着园艺行业的发展,各种园艺品种不断涌现,尤其是各种色叶品种的出现,如花叶芦苇、花叶芦竹、金叶黄菖蒲、花叶美人蕉等,金脉美人蕉等等,能增添群落色彩,丰富景观层次,值得推广应用 [5] 。4. 3 重视水生植物的生态效益人们对水生植物生态价值认识越来越深入,近年来也营建了不少具有生态功能的园林水景。在净化水质方面,沉水植物应用是较为热门的一个方向。在应用时,首先要了解水体的污染源和不同沉水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吸收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目前杭州城市河道应用较多的沉水植物主要有金鱼藻、黑藻、苦草、菹草、尖叶眼子菜、穗花狐尾藻等。对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综合考虑,合理配比,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这样既可使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完美发挥,还能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可谓一举两得。而城市河道由于驳岸形式和水位等因素的限制,常釆用植物浮岛形式,栽种狐尾藻、香菇草、水葫芦、水生美人蕉、姜花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
篇六:五水共治调研文章
118 ・ 《 生态经济 》 第 36 卷第 3 期 ( 2020 年 3 月 )Ecological
Economy,
Vol.
36,
No.
3
(March
2020)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特征与形成
机制研究— — 以浙江湖州为例付洪良 , 周建华( 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 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 :
生态产业化将乡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 通过生态产业化带动乡村振兴 。
以浙江湖州为例 ,
梳理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演变与特征 , 揭示了生态产业化形成餉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 。
研究表明 , 乡村生
态产业化沿着生态资源治理与保护阶段 、 农家乐发展阶段 、 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升级演进 ; 通过生态资源治理与
保护 、 美丽乡村建设 、 发展现代农业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生态资源的累积 , 形成以自然生态资源 、 美丽乡村 、
现代农业和田园综合体带动的四种乡村生态产业化模式 。
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形成主要是政府行为 、 生态资
源 、 区位条件 、 农民生态意识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关键词 :
乡村生态产业化 ; 发展特征 ; 形成机制 ; 浙江湖州中图分类号 :
F062.6 ;
F3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4407(2020)03-118-06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y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Huzhou,
Zhejiang
ProvinceFU
Hongliang,
ZHOU
Jianhua(School
of
Busines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Zhejiang
313000,
China)Abstract: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can
transform
the
advantages
of
r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into
industrial
advantages,
and
it
can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Hu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y
in
Huzhou,
reveals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y
has
been
evolved
and
upgraded
along
the
way
from
the
stages
of
improvement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agritainment
stage
to
the
rural
tourism
stage.
And
many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boost
the
accumula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and
protection
of
nat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agriculture.
So
far,
four
kinds
of
distinct
pattern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y
have
been
formed: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driven
by
nat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driven
by
beautiful
countryside,
driven
by
modem
agriculture
and
driven
by
rural
complex.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y
in
Huzhou
is
mainly
from
the
outcome
of
the
interactions
of
government
behaviors,
ecological
resources,
location
conditions,
farmers "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Key
words: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formation
mechanism;
Huzhou
of
Zhejiang
Province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 乡村振兴是化解我
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
根本解决方式 。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个发展目标 , 即乡
村产业振兴 、 人才振兴 、 文化振兴 、 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其中 , 乡村产业振兴是动能 , 生态振兴是基础 。
近几年,
我国乡村普遍更为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 生态意识
有一定的提高 , 但生态产业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 造成
低效发展 、 资源浪费 。
因此 , 研究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
特征与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
以湖州市为例 ” ( 16@ZH005 )
; 湖州师范
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兴旺促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
( SNF18006 )
; 湖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高标准打
造湖州生态样板城市的对策研究 ” ( 19hzghy040 )第一作者简介 :
付洪良 ( 1977- )
, 男 , 江西黎川人 , 博士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与农业经济 。
E-mail:
mrfhl@126.com通讯作者简介 :
周建华 ( 1966- )
, 男 , 黑龙江甘南人 , 博士 , 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 。
E-mail:
zhoujh@zjhu.edu.cn
付洪良等 :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
119
•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基础是生态资源 。
生态资源是指能
够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的自然资产和以自然生态过程为基
础的人工生态系统 [ 11 »生态资产是生态资源的市场价值体
现 , 是形成生态产品的基础 , 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更高层次
的需求结果 。
" 生态产品 ” 一词出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 报告
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要求 。
广义的生态产品即
包含健康 、 绿色的物质产品 , 又包括优良的生态环境 , 而
狭义的生态产品仅指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內 , 本文也使用
狭义的生态产品概念 。
生态产品分为纯自然要素形成和专
业性的社会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两种 , 它成为与物质产品 、
文化产品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类产品叫对我国
现阶段乡村而言 , 生态产业化本质是将良好的自然生态资
源 、 美丽乡村以及现代农业中的生态资源产品化 , 形成以
提供生态产品的产业部门 , 从而实现生态资产的市场价值 。自 “ 两山理论 ” 提出后 , 生态资源被作为一种要素或
产品备受重视 , 生态产业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 4 ] o 生态产业化表明 “ 绿水青山 ” 与*"金山银山 ” 之间存
在内在逻辑一致性 , 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可用经济理论
解释 [ 5) ,且通过生态资源价值化与市场化方式实现转化问 。
生态优势作为一种后发优势 , 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坚守*"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 念 , 通过生态产业化 , 发展""绿水
青山 ” 内生性和外生性产业 , 实现绿色脱贫叫因此 , 创
新 , 绿水青山 ” 转换为 《 金山银山 ” 的实现机制和路径对贫
困地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冏 。
同时 , 通过保护和提升生态
环境 , 构建有利于实现生态价值的路径与机制叫有助于
实现生态产业化 。
现实中地区之间生态产品供给不均衡 ,
要推动区际生态产品有效供给 ㈣ 。
浙江省尤其是湖州乡
村生态产业化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 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
效果 , 也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何 , 备受各界关注 , 因
而在有关生态产业的研究中常被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当前乡村生态产业的实践如火如荼 , 相比之下 , 乡
村生态产业化有关的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 , 已有大多研
究也仅在分析阐述其重要性和意义 , 但这为乡村生态产
业化深入地 、 系统地研究奠定基础 。
本文以湖州的实践
为例 , 阐述了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演变及其特征 , 乡村
生态产业化的空间特征与发展模式 , 论证了生态产业化
形成的影响因素 , 揭示了乡村生态产业化形成机制 。1 调研对象与数据来源1.1 湖州概况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 , 是 “ 两山理论 ” 的诞生地 ,
“ 美丽乡村 ” 发源地 , 也是我国首个设区市生态文明示范
区 。
自然资源丰富 , 北临太湖 , 西依天目山 , 西南部是
山区丘陵地形 , 东部是平原水乡 , 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
生态资源比较丰富 ,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 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1.2 数据来源湖州市乡村生态产业化形成影响因素缺乏专业的统
计数据 , 因此 , 在市农业局和农办的支持下 , 以村为单位 ,
通过问卷调查 、 实地走访和深度访谈三种方式获取第一
手资料 。
一是问卷调查 , 借助对口管理部门向 5 个区县
50 个乡村发放调查问卷 , 通过村支书或者村干部了解该
村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发展形成过程 、 影响因素 、 存在的
问题等 。
二是实地调研 , 走访 20 个乡村 , 实地观察乡
村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 , 向村民了解其发展过程和作用
因素 。
三是深度访谈 , 向农业局和市农办对口管理干部
以及学者 、 市民和游客做了
30 份访谈记录 , 了解其对
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形成发展的看法与建议 。2 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演变与特征湖州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 两山理论 ” 发展思
想 , 通过政府主导的生态环境治理 , 提升生态资源质量 ,
将乡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 从而使乡村生态
产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产业部门 。
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
在实践中摸索向前发展 , 以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为基础 ,
经历了由 “ 农家乐 ” 到 “ 乡村旅游 ” 发展阶段 , 并正向更高
层次的 “ 乡村生活 ” 阶段发展 。2.1 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基础 :
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曾几何时 , 湖州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 乡村
垃圾乱丢 、 到处成堆 , 脏水随处可见 , 农村给人 “ 脏 、 乱 、
差 ” 的破败印象 , 这与湖州农村经济增长较快 , 农民收入
水平较高的发展现状极不匹配 。
为改善和提升乡村生产 、
生活环境 , 从 2003 年开始 , 湖州积极落实浙江省提出的
“ 千村示范 、 万村整治 ” 工程 , 对乡村环境进行治理 , 随
着该工程的深入推进 , 许多乡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 。
之后 , 又通过实施*"四边三化 ”
“ 五水共治 ” ,
以及"治水 、 治气 、 治土 、 治矿 ” 等治理行动 , 进一步改
善了乡村自然生态环境 。
而 “ 美丽湖州 ” 的提出 , 将生态
环境治理 、 保护与提升扩大到了全市范围 。
通过一系列
的生态环境治理 , 湖州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人居环境得
到全面提升 。
十六年来 , 通过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湖州乡村生态资源质量不断改善和提升 , 生态资源总量
持续增长 , 这为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 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初期 :
农家乐发展阶段湖州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 内生出农家乐产
业 , 这是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的第一阶段 。
农家乐是早
・ 120 ・ 《 生态经济 》 第 36 卷第 3 期 ( 2020 年 3 月 )
Ecological
Economy,
Vol.
36,
No.
3
(March
2020)期的旅游休闲形式 , 主要由农户个体经营 , 在为游客提
供美丽的自然风光 , 清新空气 , 轻松的自然环境基础上 ,
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或者由游客直接体验农事活
动 , 进行直接销售农产品 , 满足游客的需要 。
湖州的农
家乐始于 1998 年 , 起源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安吉 ,
因深受市场欢迎 , 在湖州快速发展 。
安吉 、 德清和长兴
县的山区 , 农家乐遍地开花 , 并在很多自然生态环境良
好的山区形成集群效应 , 如安吉山川乡和报福镇 、 长兴
顾渚村和金山村 、 以及德清县以莫干山为中心的农家乐
集群 。
有些村依托农家乐 , 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 , 如长
兴水口乡的农家乐 。
2005 年 , 全省第一次农家乐现场会
在安吉县召开 , 安吉县也成为全国首个农家乐标准体系
建设的样本 。
农家乐的发展 , 促进了乡村生态产业的发
展 , 村民意识到乡村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 , 同时农
村产业结构逐渐调整 , 生态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 生态
产业收入也较快增长 。
农家乐的发展使原本偏僻的贫困
的乡村快速走出贫困 , 成为新农村的示范村 、 样板村 。2.3 湖州生态产业化成长 :
乡村旅游发展阶段乡村生态产业发展初期 , 农家乐深受市场欢迎 , 其
经营主体 ( 农户 )
获得较好的收益 , 因而吸引了大量工商
资本投资于乡村生态产业 , 这些社会资本利用优势的 、
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或者专业化培育的生态资源, 以设
立生态农庄 、 生态景区 、 度假区等为经营对象 , 将以 “ 吃 ”
为特征的农家乐提升到以 “ 吃 、 住 、 玩 ” 为特征的乡村
休闲旅游 , 从而促进了湖州生态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 乡
村生态产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 即乡村旅游发展阶段 。
乡
村旅游发展阶段以生态景区 、 美丽乡村 、 生态农庄等为
载体 , 将农林牧渔产业链中的加工 、 销售以及吃 、 住有
效链接 , 不仅能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观 、 田园风光 , 还可
以享受健康的饮食 、 舒服的睡眠 。
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
已建成了一批以生态景区 、 度假山庄或者现代农庄为特
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 可以满足高 、 中端和大众不同
消费层次的产品和服务 , 如德清县莫干山镇 “ 洋家乐 ” ;
吴兴区妙西镇集运动休闲和农业观光于一体的 “ 特色小
镇 ” ; 安吉县山川乡打造"村域 ” 生态景区 ; 长兴县水口
乡的 “ 上海村 ” 以及南潯区的 “ 江南水乡 ” 特色农庄等 。
湖
...
篇七:五水共治调研文章
5卷第4期V01.35 No.4水利经济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2017年7月Jul.2017DOI:10.3880/j.issn。1003~9511.2017.04。009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居民支付意愿研究——以江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为例陈绍军,任毅,曹志杰(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要:通过对世界银行贷款江西省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实际调研,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居民支付意愿现状,以及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应对之策,以稳定并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居民支付意愿,为污水处理项目的可持续运营提供支持。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支付意愿;江西省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51l(2017)04—0046—05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在逐步发展的同时,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日益增加,生活污水排放所产生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截止2015年末全国只有11.4%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农村地区目前仍主要依靠原有的简陋排水管道排放污水,而系统的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严重缺失¨J。从城、镇、村各自数据来看,2015年末我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 943座,排水管道长54.0万km,污水处理率达91.90%;县城共有污水处理厂1 599座,排水管道长16.8万km,污水处理率85.22%。由此可以发现,城市、县城与农村之间的污水处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这既是国家发展政策倾斜的结果,也是农村本身污水处理建设难度大、范围广、所需资金投人多的原因。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对农村污水的处理,2015年,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L2 J。笔者参与调研的“世界银行贷款江西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及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包含了农村污水处理的建设;此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需要对其受益群体进行社会影响评价,其中包含了居民支付意愿调查。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污水处理的支付意愿与供水的支付意愿相差很大,是公众参与与自我需求间的一种权衡结果。虽然我国农村整体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但是上海、江苏等多个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已经率先开始了农村污水处理的探索和试验旧J,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家也开始提倡各地政府利用各种资金和机会进行农村污水处理的建设,其中世界银行贷款便是其中的一种。“环境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是特定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的产物”H o。笔者认为,生活污水的直接产生者——农村居民,在污水处理中的参与对污水处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参与到污水处理的后期运营和维护资金的聚集中,即缴纳污水处理费”J。本文支付意愿的调查结果会对已建和将要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费的收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项目简介1.1背景“世界银行贷款江西省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是“世界银行贷款江西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及农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BRK008)作者简介:陈绍军(1965~),女,教授,主要从事移民社会学、人口与社会评价等研究。E—mail:shaojun—Chen@126.corn通信作者:任毅(1995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移民社会学研究。E-mail:793809706@qq.corn·46·水利经济,2017,35(4)E—mail:jj@hhu.edu.cn http://www.hehaiqikan.cn电话/传真:025—83786350万方数据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中的子项目,项目的申请是由于江西省“十三五规划”的推动。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和营造健康的水环境,从而打造现代农业强省,将农村供水及污水治理作为首要任务,目标是2020年底全省自来水供应覆盖农村人口的90%左右,而县级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级以下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江西省申请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世界银行贷款江西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及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取“以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中、长期发展规划为目标”的原则,通过新建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道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1.2调研方式2016年12月对江西省修水县、永新县和南丰县下属的5个乡镇9个社区/村委会进行实地调研,鉴于调研地区部分居民文化水平较低,为增加样本普及率和代表性,主要以座谈会及深度访谈,辅以问卷的方法了解农村污水处理中居民的支付意愿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本次调研共计回收104份有效问卷。1.3受访者基本信息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见表1。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1.4支付意愿分布a.性别与支付意愿。性别与支付意愿统计见表2。表2性别与支付意愿(月)统计人男性和女性在各自的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支付意愿,分别为76.2%和78.0%,总体来说支付意愿积极性占比达到了76.9%,但仍有23.1%的人群对支付意愿表现为消极性。b.年龄与支付意愿。年龄与支付意愿统计见表3。表3年龄与支付意愿(月)统计人18~28岁 29-40岁 41~65岁 65岁以上支付金额————————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2元以下2~5元6~10元11~15元15~20元20元以上合计95179O310 4321222l10在29~40岁年龄段的人群,支付意愿的消极性相对更大一些,占34.5%;18—28岁年龄段的人群支付意愿的消极性较小,占11.1%,积极性较大,占88.9%;41~65岁支付意愿的积极性占84.3%;65岁以上支付意愿的积极性占66.7%。c.职业与支付意愿。职业与支付意愿统计见表4。表4职业与支付意愿(月)统计人农民 自由职业者务工人员 个体经营户支付金额————————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2元以下72—5元66~10元1211一15元1016~20元220元以上2合计39 1350420l212由于农民、自由职业者、务工人员、个体经营户在受访职业中占比较大,所以只列出这4类职业的支付意愿分布情况。4类职业中,人数较多的农民群体的支付意愿积极性处于中游部分,占75%;而支付意愿消极性最大的为个体经营户,积极性为63.2%;自由职业者支付意愿积极性为90.O%;务工人员支付意愿积极性为80.0%。·47·水利经济,2017,35(4)E—mail:矗@hhu.edu.cn h印://www.如ho畸流口n.cn电话/传真:025—83786350万方数据
d.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统计见表5。表5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月)统计 人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中专 大专及以上支付金额——————————是否是否是否 是 否 是 否2元以下2~5元6~10元11~15元16~20元20元以上合计7 8 46 5O9 7 64 5 22 l O1 1 14 29 5 27 ¨ 13 4 O受教育程度为文盲的支付意愿消极性在其群体中占比较大,为30.8%;受过教育的人群支付意愿积极性均较高,小学程度为85.3%;初中程度为71.1%;高中/中专程度为76.5%,大专及以上为100%。e.家庭收人与支付意愿。家庭收人与支付意愿统计见表6。家庭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支付意愿消极性相比最大,为33.3%;6000元以上的群体表现出极高的支付意愿积极性,为100%;1 001—3 000元和3 001~6 000元支付意愿积极性分别为76.6%和76.5%。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居民支付意愿现状分析农村居民对于生活污水的支付意愿一直以来被建构为“差不多都同意”的状态,这既是政府管理层面自上而下的一种笼统理解,也是对支付意愿“最后一公里”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在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居民支付意愿研究时,不能只看到整体上的一种概念,而应将目光重新聚集到居民中的不同群体之中,尤其是对支付意愿有抵触心理的人群之中,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生活污水处理的人文效益。提升,对于生活污水的支付意愿无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还是职业,均呈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是仍有部分人群对生活污水处理的支付表示抵触,占比达到23.1%,其中性别类别中各性别支付意愿消极性比例相当,分别达23.8%和22.0%;年龄类别中,29~40岁年龄段人群,支付意愿的消极性相对来说更大一些,18—28岁年龄段人群支付意愿的消极性较小,积极性较大;职业类别中,人数较多的农民群体支付意愿积极性处于中游部分,而支付意愿消极性最大的为个体经营户群体;受教育程度类别中,文盲群体的支付意愿消极性在其群体中占比较大;在收人水平类别中,家庭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支付意愿消极性相比较而言最大,6 000元以上的群体表现出极高的支付意愿积极性。2.2支付意愿金额10元/月以下最受支持,15元/月为其临界点本次调研将支付意愿金额度设置为2元以下、2—5元、6~10元、11~15元、16~20元、20元以上6个档次。结果发现,10形月以下累积占比达到72.4%,最受居民的支持,15形月为支付意愿金额的临界点,大于15形月时支付意愿急剧下降。支付意愿金额占比见表7。表7支付意愿金额占比2.3居民基本特征差异对支付意愿影响较小,对支付意愿金额明确性影响较大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在各自的群体中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支付意愿积极性,分别为76.2%和78.0%,但是男性对于支付意愿金额明确较为分散,2.1整体呈现较高的积极性,但抵触群体仍存在 女性却较为明确地将支付意愿金额集中在6—10大部分农村居民都能认识到当地生活污水排放元/月;年龄方面,41—65岁的群体也将支付意愿金给村内环境带来的危害,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 额集中在6—10形月;职业方面,农民的支付意愿表6家庭收入与支付意愿(月)统计人支付金额1 ooo元以下100l~3000元 3001~6000元6001~10000元 10001~20000元否 否否 是 否 是 否43120O17 02O10OO3 O·48。2017,35(4) E—mail:矗@hhu.edu.Cn^印://unvw.hehaiqikan.cn电话/传真:025—83786350 水利经济, , ()一:矗@. .^印:.电话/传真一是一96o。o2拍 是一,6屹u。。弘是一2Ol32O8一嘶一一~~撇 一一~一一~~万方数据
金额度集中在6—10形月和11~15形月,但是自由职业者和务工人员的支付意愿金额度集中在2—5形月;受教育程度方面,支付意愿金额度明确较为分散,文化程度对支付意愿金额度的明确影响较小;家庭收入方面,1 001~3000形月的家庭对支付意愿金额度的明确性最大,集中在6~10形月和11—15形月两个层次。2.4支付意愿金额度从众和越少越好心理普遍存在在污水处理费方面,许多居民认为污水处理项目涉及村内的大部分人,他们觉得“别人交多少,我也交多少”,只要大家交一样的钱就没有大的问题。污水处理项目本身对于村内的发展、环境整治来说是好事,对村集体和居民都有利,居民基本上愿意负担污水处理费用。但是支付意愿金额越少越好的心理也存在于许多居民之中。在访谈中发现,有的居民认为污水处理本来就应该是政府的事,是政府的义务,是公益性工程,是不应该收费的,居民应该免费享受这种服务。2.5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概念认知不完整一般意义上,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炊事废水(淘米洗菜用水、泔水等)、洗衣、洗浴和厕所污水、家养蓄禽粪便、废水等”∞j。但是长期的农村乡土社会使得农村居民形成了一定的废水利用习惯,如将生活洗涤污水在自家门前进行随倒处理,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会造成太大的污染,对道路和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且这种处理方式还会对地面的灰尘具有加湿的作用,使得地面更加干净,空气更加湿润。农村居民对生活污水的概念范围较窄,他们可以认识到臭水、废水等对村内环境造成了污染,但是忽略了他们的一些废水利用习惯也是对村内环境的一种慢性污染,这种认知不完整的情况影响了他们生活污水处理的支付意愿。2.6支付意愿中的城乡差距论对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居民希望可以和城镇同质,即建设好的设施可以稳定、有效地服务居民,但是在污水处理的支付上,则希望可以缴纳比城镇更少的污水处理费用。他们认为城镇和农村在经济上存在收入不均的现实,污水处理费方面若能比城镇更低,可以适当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居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拥有更强烈的敏感性,更容易把握支付意愿的金额。从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女性和41—65岁年龄群这两个群体在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家庭生计和经济支出,对某种事物的可支出度和收益度有更好的透视性,他们的支付意愿和金额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讲,更加接近实际和科学。3.2村内社会网络强度及传统生活习惯在农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熟人关系网络,居民各自的社会网络对其生产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社会网络较强的个体对村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强,对村内的生活环境关注度更大;而社会网络较弱的个体会有一种边缘感,从而更愿意关注自己的生活。这样社会网络的强度会通过对个体心灵的影响而作用于外界,影响环境保护中的污水处理支付意愿。另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的生活节奏,使得居民已形成一套使用时间较长的污水排放方式,这样的生活习惯使得一些居民在短时间内不太愿意接受科学的污水处理方式,从而影响支付意愿。3.3垃圾处理费等多种收费形式的存在在生活污水处理纳入城乡发展之前,生活垃圾的处理已初具雏形。在访谈中发现,居民认为已经收取了生活垃圾处理费,就不应该再收取污水处理费。这样的想法阻碍了生活污水处理费用的缴纳。多种形式的收费使得农村居民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既是因为政府收费概念宣传不到位,也是政府目前收费形式不统一、多种形式并存的结果。3.4历史项目遗留效应影响居民对新项目的态度项目区大部分居民对污水处理都有着积极意愿取向,他们明白污水处理会对自己的生活以及村内的环境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是在访谈中得知,在村内曾经也开展过一些其他项目工程,有很多因为质量或者手续问题导致项目烂尾,居民担心污水处理项目也会像这些历史项目一样,最终无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