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报道5篇社区报道 社区活动新闻稿范文 社区活动新闻稿范文:社区体检活动新闻稿 为进一步提升大家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报道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社区报道
活动新闻稿范文社区活动新闻稿范文:社区体检活动新闻稿
为进一步提升大家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共和街道总工会联合二三街坊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为退休职工体检活动体检内容包括血压、血糖、心电图、b 超等以了解老职工们的健康改善状况
活动前共和街道总工会通过宣传栏、贴通知等方式大力宣传提高活动知晓率
参加的退休职工十分踊跃体检活动现场很是热闹老职工们排着长队,有看病的、有健康咨询的、有量血压的……大家纷纷称赞总工会为居民做了件大实事
“这个活动太好了要不是今天体检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有些高”韩老先生说
活动现场医生详细询问每一位居民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为他们建立详细的健康信息档案并向他们发放信息卡建立沟通联系渠道
不仅如此活动结束后医生还将针对不同人群的具体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多方位服务
张羊主席表示老职工们曾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年纪大了更应该注重身体健康
大医院检查价格昂贵通过活动让老人们享受体检也是总工会关心关爱老职工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类似的活动今后会经常性的举办
社区活动新闻稿范文:社区科普活动新闻稿
20**年 1 月 11 日丰汇园社区再次联合志愿服务团体“绿色啄木鸟”在社区星光活动室开展了主题为“绿色志愿者”的活动
社区居民共 30 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定于上午 9 点半开始居民们对此次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平时安静的活动室里此时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此次开展的绿色志愿服务是集资源回收利用培训、保险知识普及、健康知识培训、修脚等一体的综合性志愿服务活动而此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们都是来自绿色啄木鸟 10 余人的专业服务团队
此次服务的开展紧密的与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切实的为居民提供服务很受社区居民好评
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丰汇园社区会努力将活动的开展与服务居民紧密结合以解决居民需求为目标以人为本为宗旨开展各类活动
丰汇园社区开展“海尔电器升级服务维修讲座进社区”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由丰汇园社区联合北京海尔公司共同举办活动旨在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海尔公司的相关正规维修服务提醒消费者如何购买放心电器宣传普及消费者家用电器的维修知识以家电维护小窍门同时宣传优质品牌的知名度
活动现场海尔公司的专业人员为居民朋友讲解了如何在家自行清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为居民提供了海尔公司的维修电话很多社区居民都询问海尔冰箱的各种问题公司的专业人员一一为居民进行解答此次活动海尔公司还准备了宣传材料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群众纷纷表示希望能组织更多类似活动宣传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知识
篇二:社区报道
14年第1期( 总第91期) Theoret i c理论观察N o.1.2014O bservati onSeri al N o.91浅谈社区新闻报道如何创新戴芸( 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要】社区新闻是新闻类别中一个新兴的小小细胞,它以前常常被囊扩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之中,但随着新闻报道平民化,能够真实反映千家万户喜怒哀乐的带有很强故事性和贴近性的社区新闻的地位日益突显。社区新闻报道充分体现了本土化的特点,是新媒体冲击下,纸媒自救突围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新闻报道也要应时而变,从标题、内容、角度、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全方面包装,为读者献上一份喜闻乐见的新闻大餐。[关键词】社区新闻;标题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 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234( 2014) 01—0101—02社区新闻是新闻类别中一个新兴的小小细胞,它以前常常被囊扩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之中,但随着新闻报道平民化,能够真实反映千家万户喜怒哀乐的带有很强故事性和贴近性的社区新闻的地位日益突显。社区新闻是指发生在某一社区里与社区居民有关的信息、故事、新闻服务以及新闻活动。社区新闻是服务于居住地社区居民.强调其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新闻。“ 发生在某一社区里的” 限定.将社区新闻与一般的城市新闻或社会新闻区分开来:“ 与社区居民有关的” 限定,将社区新闻与时政类新闻区分开来:“ 信息、故事、新闻服务以及新闻活动” 则扩展了社区新闻的外延.较之传统的新闻样式,社区新闻不仅包括信息、故事,还包括新闻的组织单位或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设有社区新闻版,《南方都市报》、《法制晚报》、《新京报》等报纸都设有2到4个社区新闻版。《生活日报》在济南同城媒体中,率先创办了社区版,近段时间.还提升为“ 社区报中报” 。从2010年开始.《鹤城晚报北国周末》也开始划出版面.设立了名叫社区江湖的版面,专门报道齐齐哈尔市内发生的社区小故事。该版面自创建以来,就得到了各界读者的广泛关注。在人们津津有味地品读这些喜闻乐见的社区故事的同时.也增强了报纸的地方性和可读性,弘扬了新闻宣传的主旋律。那么.在社区新闻的采编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以期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呢?一、目前社区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社区新闻要想吸引人,必须坚持贴近再贴近的新闻采编原则.同时注重培养创新意识。虽然社区新闻在各地媒体的报道中。已经不再是个新鲜的类别,但仍存在一些老旧枯燥的报道弊端。1.内容老大空泛现在某些新闻报道仍旧固守过去的老传统,无论是报道角度的选择,还是标题词语的运用,都非常空洞。比如经常见诸报端的标题:扎根基层三十载、整治老旧小区面貌、社区居民健康的“ 守护神” 、打造城管工作的新篇章、提升发展速度提高生活质量、爱民助民,情深意重等等,这些标题陈旧空泛.直接导致读者对内容也失去阅读兴趣。2.盲目跟风形式单一一些报纸虽然开辟了社区新闻版面,但只是从社会新闻中摘取一些重要性不强或者指向不明确的稿件,简单归类到社区新闻版面中,没有形成有特色的报道,也没有从栏目的设计.内容的选择上进行明确的区分。这就导致开辟的社区新闻成为社会新闻版的附庸。甚至是社会新闻“ 延长版” 。二、社区新闻报道如何进行创新1.标题创新社区新闻报道的创新.首先应是标题的创新。经常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其实都清楚,报纸虽然天天出版,但新闻的内容不见得个个都是新鲜热辣。一些常规性的报道经常占据着报纸相当大部分的版面。如何让这些报道推陈出新,首先就要从标题上下功夫。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说的是一个好标题往往对于读者阅读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好标题不仅要吸引人,还要含有较大的信息量.是新闻最大价值的那部分事实的浓缩和概括。比如关于城管工作成果的报道。如果只是用诸如“ 打造城管工作新篇章” 这样的空泛标题。很难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但是如果从报道的内容上加以提炼,采用主题是“ 城管变‘ 诚管⋯ ,副题是“ 往日对立者成为和气朋友” 这样指向性[ 收稿日期] 2013—12—28[作者简介]戴芸( 1979--) ,女,吉林梨树人。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学。--——101-——万方数据更明确、谐音制造新意的标题,就有可能让一篇内容平平的稿件变得更能抓住读者眼球珠。再比如报道社区网络建设之类的稿件,如果只是直白地说网络建设怎样怎样效果显著,肯定非常乏味,但如果采用了下面这样一个标题:“ 桩桩民生事一“ 网” 管到底” 来描述城市社区风格化服务锁定居民幸福指数,就会显得大气鲜活有内容。还有像社区居民户外徒步类的报道,采用“ 鹤城驴友越走越精彩” 这样的标题.也非常平易近人。在社区新闻的报道中.私占绿地的现象非常普遍,怎样才能让每一篇报道都变得有特色?起个好标题是关键。这时就要求编采人员能够求新忌同,开动脑筋.采用像“ 开垦” 楼下草坪,业主成“ 菜农” 这样生动有趣的大标题来提升亮点。笔者翻阅各家报纸的社区新闻版时.发现有些社区新闻的标题非常生动鲜活,如:60余本日记写成“ 家春秋” 、“ 义务清洁员” 14年用坏十多把笤帚、下水井不畅居民生活“ 添堵” 、白菜帮大葱叶累坏环卫工、社区建“ 账册” 列清“ 纠纷代价” 、楼门前“ 攒” 出一个垃圾堆⋯ ⋯这些标题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做到了新闻标题的的四求四忌:求实忌空、求小忌大、求新忌平、求异忌同。在标题中灵活多变地利用数字、口语、新兴词、谐音、对仗、对比等多种修辞方式,让标题变得鲜活,贴近百姓生活。2.内容创新综观国内创办了社区新闻版的报纸。笔者发现,社区新闻报道的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社区生活要紧事、社区生活成功经验、社区居民的感人事迹、社区的趣闻轶事。其中,尤以社区的趣闻轶事最受读者欢迎,但琐碎的15f常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有非常有趣的事件发生。怎样才能让社区新闻在千篇一律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中.变得与众不同.新颖有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用在新闻报道中,可理解为,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新闻。新闻事件单一,而新闻角度的变化赋予了新闻更多的展现方式.从而也造就了新闻报道中的异彩纷呈。所以,谈社区新闻内容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也是指角度的创新。比如,有这样一篇报道,《门边“ 一线光” 照暖邻里情》,内容讲述的就是社区居民开灯照亮他人的小事.但作者写得却很有人情味,因为他抓住了一点:事件当事人的年龄——85岁和73岁。文中这样写道——“ 我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里面的大门先打开。给王桂英发个‘ 平安信号’! ” 85岁的马红兰独居了10多年,一直是73岁的邻居王桂英帮忙照顾。马红兰家里的“ 二道门” 早上打开晚间关闭,从大门门缝里透出的一线光亮成了邻居王桂英守望老人的“ 平安信号” ⋯ ⋯再比如,刊登在《千山晚报》上的一篇报道《八旬老太患急症七个“ 孙女” 忙照顾》,一看标题就非常吸引人,但内容其实讲述的只是社区工作人员义务照顾老人的事情——“ 多亏了这些孩子,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 近日.家住立山区滨河街道东环社区的85岁老太郭静芝因突发肠胃炎,病得起不了床,可家里只有一个精神病儿子.根本无法照顾她。社区7个工作人员得知后.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她们排班轮流值日.陪护老人,晚上伺候老人起夜,早上给老人煮粥送到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让老人觉得真是天上掉下来七个“ 孙女” 。作者从社区工作人员的性别和人数人手,用比喻的方法,使这样一篇常规报道变得很不“ 常规” 。还有这样一篇报道,同样刊登在《千山晚报》上,文章的标题就非常吸引人——《山楂树下有个“ 老年论坛” 》,细读下去发现,内容更是鲜活有趣:苗圃社区有一棵跟小区老楼房同龄的山楂树,今年已有“ 32岁” ,每到上午八九点钟,社~102一区里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就开始到这里“ 上班” ,他们围在树下畅谈,不聊家长里短、不打麻将,而是聊一些国际时事、热点新闻等。同山楂树一样,老人们已经在这里生活30多年.他们对这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除了关心天下大事,老人们还格外在意社区的环境、设施和安全。日前,记者见到了这棵山楂树和树下的这群老人⋯ ⋯ 报道很好地从热映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借鉴角度,抓住新闻事件的发生地点,着力渲染潮流性和可读性,使这样一篇报道老年生活的文章吸引了更多的受众群。3.形式创新社区新闻从形式上创新.就要注重加强互动性和服务性这两个特点。人们能从网上瞬间了解天下大事,却无法瞬间了解身边发生的小事,而身边的小事往往更牵动人心。报纸要做好内容,就要做细服务。社区新闻版要当好社区的“ 意见领袖” 。可以利用专栏的形式,对涉及切身利益的社区公共事务.搭起参与平台。抓住居民的关注点,在社区公共事务上巧妙设置.在对一件事情的持续讨论的过程中.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报纸上聚合,报纸的吸引力也水涨船高。同时,也为当地政府部门决策公共事务提供重要参考。(1)信息的交互性。对于都市类媒体来说.社区新闻由于其民生视角的特点,更贴近百姓,然而仅仅贴近还是不够的.社区新闻更需要读者的直接参与,有效实现与读者的互动。首先社区新闻线索的获得,就需要居民的参与;新闻经过报道后.也需要读者继续参与新闻事件的评论、互动及后续新闻线索的提供,从而丰富报道内容,实现其延续性。同时,在新信息传播态势下,网络的业主论坛、微博等也成为跟读者互动、让更多不同层次的读者参与进来的一种新方式。例如,在鹤城晚报( 2013.10.29) B1版中,刊登的“ 麻辣会客厅” 这个专栏,当期设置的话题是“ 物业费” 。这个问题不新鲜,但非常实用。你缴物业费了吗?物业费怎么缴才合理?常常是许多社区居民老生常谈还谈不明白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记者多次采访中,常常遇到业主因为拖欠物业费而难以得到有效服务的情况,物业单位有物业单位的观点,业主也有业主的立场,单从某一方的角度来报道都不对.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苦衷,那么何不一一晒出来,让读者做个公评人?既能真实反映群众的心声,又能在争论中引发相关部门的关注,使各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也提高了报纸的贴近性和影响力。( 2) 生活的服务性。社区新闻还具有服务性的特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生活经验,组织一些进社区活动。不仅能很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提升报纸在社区的影响力。比如,为了给社区提供更加细致的信息指导服务.可以不定期策划一些服务专题:如《餐饮指南》、《毕业》、《婚礼》、《旅游》等。报纸上都是本地居民感兴趣的信息,报纸自然就和居民交上了朋友。[参考[1]王僖,赵文竹,王帅军,王金龙.社区新闻的概念及特征[J ].青年记者.[2]陈凯.走进美国社区报——小的是美好的(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3] 张晋升,钟之静.社区新闻的生成背景与采访模式[J ].中国报业,2007(12):55~58.文献][ 责任编辑:谭蕊]万方数据
浅谈社区新闻报道如何创新浅谈社区新闻报道如何创新作者:戴芸作者单位: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刊名:理论观察英文刊名:Theory Observe年,卷(期):
参考文献(3条)参考文献(3条)2014(1) 1.王僖;赵文竹;王帅军;王金龙 社区新闻的概念及特征2.陈凯 走进美国社区报--小的是美好的 20113.张晋升;钟之静 社区新闻的生成背景与采访模式 2007(12)
引用本文格式:戴芸 浅谈社区新闻报道如何创新[期刊论文]-理论观察 2014(1)
篇三:社区报道
xxx 社区 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本月 xxx 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在 xxx 社区派发垃圾分类相关宣传册,吸引很多附近村民前来了解学习。
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不仅会对城市环境构成危害,还会损害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如何处理好垃圾分类和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是意见利国利民的事。处理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全国各个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段时间从街道到社区都积极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目的事让每一个居民都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和增强居民低碳环保的理念。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得到的广大居民的欢迎和赞许,同时提升广大居民垃圾分类的效率,达到了预期效果。
xxx 社区
x xxx 社区 垃圾分类宣传 为了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有效开展,改善辖区的环境卫生,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工作,2022 年 2 月 19 日上午,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针对个别分类较差的居民,通过上门讲解形式进行讲解与答疑。讲解主要内容为:垃圾分类的目的及意义、垃圾分类主要分类及如何投放、认识垃圾分类的标识。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我社区将持续加大宣传,提高居民认识率和参与率,通过以点带面,逐步让辖区内的居民都能参与并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
xxx 社区
全面提高分类意识
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员工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全面提升小区管理水平,2022 年 2 月 18 日下午,在物业办公室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培训活动。物业公司 15 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上,物业经理给每位参加培训的员工详细讲解了人类与垃圾的过去、人类与垃圾的现在、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四分类的做法、分类工作的紧迫性和思考等内容,同时也和在场的人员探讨了如何处理垃圾过程中的疑难点。现场采用问答结合、现场演示、观看课件的形式,讲解垃圾污染对环境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会上大家积极踊跃回答问题,都能共同参与进来。
此次培训加强了广大员工对垃圾分类重要性及必要性的深刻认识,为今后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人类既是垃圾围城受害者,也是制造者。为促进垃圾分类建设,我们要从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文化建设三管齐下,发挥高校垃圾管理优势,做好垃圾分类的发动者和实践者,积极高效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为了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让我们一起踊跃地加入垃圾分类的队伍中吧!
生活垃圾分类,最容易碰到的误区:
1.纸巾特别是使用过的纸巾,不属于可回收垃圾,属于其他垃圾。
2.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碗、一次性筷子等不属于可回收垃圾,属于其他垃圾。
3.充电电池、纽扣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一次性碱性干电池(市民常用的 5 号、7 号电池)属于其他垃圾。
x xxx 社区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2022 年 2 月份 xxx 社区因疫情原因,组织相关防疫工作人员进行了如何处理隔离人员垃圾相关方面工作的培训,并对居民做好了宣传。
在培训中防疫工作人员学习了如何处理隔离了人员的垃圾流程,首先工作人员与隔离人员取得联系,穿好防护服带好消杀物品前往隔离人员家中,在开门前先做好消毒工作,在隔离人员把垃圾交给工作人员后,工作人员继续采用鹅式扎紧垃圾袋并做好消杀,然后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堆放场所并通知街道进行专人收运。
村委会同时也对辖区的居民做好宣传不要靠近隔离人员垃圾堆放点,并且宣传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普及。
xxx 社区 2021 年 2 月 21 日
x xxx 社区 2 2022 年 年 2 2 月垃圾分类宣传
进入到 2 月份我们迎来了中国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节后本社区立即调整工作状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垃圾分类工作中,本月社区继续为强分单位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垃圾分类工作的注意事项,让强分单位深入了解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垃圾分类,做好强分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
本月本社区为辖区内口腔诊所宣传讲解垃圾分类,同时监督口腔门诊垃圾分类的工作落实情况,并为口腔门诊员工进一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继续运用举例说明、互动提问的等形式让口腔门诊员工加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让每一位员工懂得垃圾分类,学以致用充分掌握,把垃圾分类知识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本社区将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开展更多有特色、有意义的宣传活动,让辖区内的居民和强分单位更多的了解垃圾分类,并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xxx 社区 2022 年 2 月 21 日
x xxx 社区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为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近日,xxx 社区开展“用心参与垃圾分类 共同呵护绿色家园”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志愿者们辖区向居民发放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手册》,让大家通过阅读对分类知识有初步了解。由社区工作人员结合手册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分类方法、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处置等环保知识,使居民有效地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不仅增强了辖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而且促使社区更多的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
xxx 社区 2022 年 2 月 21 日
x xxx 社区 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xxx 社区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在工作中工作宣传垃圾分类活动,主要宣传对象为社区工作人员及各个队妇女队长。
妇女主任组织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首先介绍了垃圾分类有关规定,要求各个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村工作人员形象,把垃圾分类政策落到实处,并学习好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所有工作人员,学习了如何分类垃圾,怎样正确投放,为村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xxx 社区 2022 年 2 月 21 日
x xxx 社区 垃圾分类宣传信息 为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让垃圾分类融入居民的生活,2 月 18 日, xxx 社区网格员引导居民从日常小事开始,社区网格员通过张贴宣传挂图、入户发放宣传页、以及为来社区办事居民进行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推进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通过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进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社区居民不断提高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社区网格员们将继续加大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居民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垃圾分类深入贯彻到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共同营造绿色环保生活。呼吁居民用双手捡回绿色,用行动创建美丽家园
x xxx 社区 垃圾分类宣传
宣传活动中,社区人员和志愿者通过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彩页及现场解答的形式,向居民群众介绍了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优点,如何将报纸、残枝落叶、灯泡、废油漆、过期药品等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以及垃圾不分类的危害等知识。
使大家充分认识垃圾分类的方法以及必要性和重要性。居民张大姐笑着告诉记者:“通过多次的宣传,我对垃圾分类知识都了然于心,以后我不仅要自己做好垃圾分类,还要向家人和朋友以及周围的邻居宣传,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共同创建文明、温馨、优美的绿色家园而努力。” 家庭是社区基本构建单位,我们的活动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切入点来开展,努力提高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垃圾分类工作走进千家万户,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xxx 社区
2022 年 2 月 11 日
x xxx 社区 2 2 月垃圾分类宣传信息
为巩固村民意识,加深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xxx 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商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商铺人员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详细的讲解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怎么分类,分类后如何处理等相关问题,鼓励商铺从自身做起,坚持做好垃圾分类,努力带动身边的人。
通过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加深了商铺人员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促使辖区内商铺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实践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不断提高商铺人员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xxx 社区
2022 年 2 月 11 日。
篇四:社区报道
社 区, 以“百姓眼”写新闻 浅谈加强社 区新闻报道 ——口王 ( 南阳晚报 , 河南锐 南阳473000 ) “社 区新 闻” 目前在 国内还没有一个成文的界 定 , 但近年 来 国内众多媒体对社 区新 闻报道可 以看 出, 它与社会新 闻的主要 区别在于它的新闻源或新闻现场是在居民小区里, 大多是普通 人眼皮子底下的 日常琐事, 或每 日生活中新鲜的、 不平凡的经 历。
它是发生在社区里的社会新闻, 是社会新闻不断发展、 报道 领域进 一步延伸的体现。从报道 内涵上来看 , 是 用平民视 角关 注百姓生存状态, 其报道代表着老百姓的视野和情怀等。
社区新闻就是植根于普通百姓的身边事, 报道社区居民生 活 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 , 笔者认 为, 社 区新 闻报道的 内容应 以贴 近百姓为己任。
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应该多样化, 政策信息、 起 居服务 、 购物、 娱 乐、 健康 、 婚姻 、 家庭等家长里短 , 都可 以成 为
报道点, 特别是事关老百姓吃穿住用行等家常事更应成为社区
新 闻 关 注 的话 题 。
2011年年初, 《 南阳晚报》重新调整地方新闻版,增加了
《 南阳街区》 版, 每一期都是记者对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等家常事 作为话题进行 重点报道 。例如 , 2011年 五六月份 , 又到 了瓜果 大量上市的季节, 市民到哪里买瓜 , 瓜农应该去哪里卖瓜成为 百姓关注的热点。为此, 《 南阳晚报》 记者一路打探 , 以{ 4-夏宛 城区新辟 13 个“季节性”瓜果市场 , 4 个小商品临时市场》 为题 进行 了详 细报道 , 为市民和瓜农提供 了生活依 据。吃水用 电问
题至关重要, 为此《 南阳晚报》 开展 了记者进社区, 设立社 区记 者站的活动, 每个社区居民遇到水电等 日常问题, 晚报记者就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 为 百姓解忧。
社区新闻的报道内容应更具故事性, 社区新闻写的都是身 边人身边事, 讲述的是社区老百姓的故事, 写生活原生态, 记录 生活流程 , 以故事引人, 以情感动人。新闻报道事实, 情感打动 读者。写老百姓身上的感人事, 让老百姓诉诸情感也是社区新 闻的一大卖点。在这个浮躁与功利的时代 , 人们的眼睛更 多地 “ 向上看” , 而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很难引起注意。《 南阳晚报· 南
阳街 区》 开设的“社区热心人”及“身边的雷锋” 两个栏 目正是从 人文 出发 , 强调人文 关怀和 平民视 角 , 为读 者营造一 个温情脉 脉的人 文关怀 。
两个专栏开办以来, 报 道 了一大批平 民形 象。
如 2011年 5 月 4 日报道 :
退休后仍 然“ 闲不住” , 多次为社 区义务 做好事的 82 岁的慢大爷; 照顾 85 岁的婆婆, 还时常帮忙照料 邻居家另一位老人的孝顺媳妇田春芳; 帮助别人, 收获快乐, 爱 管闲事的七旬老太太赵书珍等。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人物 , 却有 着最真最朴实的责任心和热心肠,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 通过 后, 他捡了些发霉的谷种, 扯了几根瘌瘌 的秧苗, 放在手心仔细地察看。
他不时地 摇头, 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要发展生产, 就必须高度 重视科学技术,笔者抓住了精彩细节描 写 , 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使人物有血 有肉, 充满了“ 现场感” , 稿件刊发后, 给 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不做有心 人. 没有去现场仔细观察, 那么这些细节 是很难抓住的 。
运用人 物语 言, 烘托现 场气氛。
现场 短新闻要把读者带到现场,如果只是简 单的忠于事实本身,原封不动地照搬照 抄,不注意人物语言的归纳、提炼和取 舍, 那么写出的稿件就成了“流水账” , 既 不能发挥现场短新闻的优势 ,也得不到 应有的社会效果。
例如, 笔者写《 退车记》
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在认领单车的人 群中, 一位四十多岁的农民, 蹲着身子,
抚摸着一辆丢掉踏板的永久牌载重车,
用手指细心地刮着沾在车号码上的黄泥 120 中国地市报人2012 /07 期 巴,渐渐地使打有钢印的数字露 了出 来。
” “好家伙, 就是这个!”这里不. f又现场 感很强, 而且, 人物的语言也运用得恰到 好处 。因为 ,群众语 言是群众情感 的流 露,是群众心愿的反映。这短短的一句 话 ,道出了这位农民发自肺腑的言语。
既淳朴, 又亲切, 而且较好地烘托了现场 气氛 。
人物语 言是 千姿百 态, 丰 富多彩 的。
它取之不竭, 用之不尽, 是笔者写好 、 写 活新闻的无穷源泉。《 李部长搬兵》 中有 这么一段对话 :
“ 心直 口快 的顾仁陶打趣 地说‘李部长你是吃墨水的人 , 就帮我们 解个难吧’ 。李部长面带愧色, 不好意思 地回答说 :
‘ 老顾, 你放心 , 我搞不清楚,
会有人搞得清楚的’ 。
”几句简单的对话,
不仅表现了人物的个性。而且使人们感 受到共产党的干部与农民群众水乳交融 的情感,表现了我们党的干部尊重科学 技术以及不懂就学 , 不懂就问, 拜科技人 员为师, 实事求是的好作风。同时, 也体 现了我们党的干部虚心接受群众批评 ,
乐为农 民办实事 的精神。
突 出主题 , 短 小精焊 。
采写现场短新 闻, 无论什么题材 , 不管是反映成绩 、 传 播信息、 报道动态或者批评缺点, 都必须 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切记不能画蛇添 足 。提倡写 “短文” , 决不提倡写“ 空文” ,
“ 长”而 “空”不好 , “短 ”, “空 ”不行 。现场 短新 闻要 “短 ” , 更要 “ 实” , 要有思想 , 有 人物 , 有场景 , 有形象 , 有很高 的含“金 ” 量 。
要有实实在在的新 闻价值 , 没有新 闻 价值的现场短新闻, 尽管用凝练的文笔,
绘声绘色地写作 , 也犹如空中彩虹, 只可 观赏, 却没有价值。笔者采写的《 李部长 搬兵》 、 《 退车记》 就是遵循上面这些方法 写成的 。
新闻宣传需要改革 ,采写现场短新 闻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只要我们和群众 打成一片,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采 集扎实的新闻素材, 那么 , 我们的现场新 闻就会反映出时代的心声。●
记 者的笔端娓娓道来 , 的确令人 感动 。
综观《 南阳晚报· 南阳街区》 版 , 社区新 闻的内容十分贴近 居 民生活, 社 区新 闻往往反 映的是 家长里短 , 街谈巷议 的 内容 。
写法上也更具人情味。运用本地方言的表达方式, 生动讲述市 民身 边的奇闻趣事。
那么, 如何才能写好社区新闻呢? 实践表明, 要想写好社区
新闻必须沉下去, 深入社区, 走到社区居民身边, 以百姓视角看 问题分析问题 。
表面上看, 社区的事情小得不能再小, 事实上, 社 区无小 事。如何以小见大写出有分量的社区新闻? 这就要求记者通过 平时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到与众不同,
处处 留意并且通过 总结使它产生被报道的价值。
物业公司对小区的管理历 来是居 民关注的热点 问题 , 然而 现 实生活 中, 很 多物业公 司争抢地盘 , 一看不赚钱 , 往往 不顾居 民的生活, 说撤就撤。
这在南阳市区的众多小区里十分普遍。
如果 发生这种事情, 遭殃的只能是老百姓。
这时, 若是有一名热心人出
来主事是多少人的期盼。现实生活中,的确不乏这样的热心人。
2011年 8 月31 日, 《 南阳晚报》社区记者就从基层社 区采访了
这样 一个社 区好心人 , 南 阳市 区一 个小 区物业撤 离后 , 小区无 人管, 73 岁的蒋恩赐主动请缨 当起 了小区的“大 管家” 。这位老 人却刚刚做完大手术, 走路还弯着腰 , 却为小区的事情忙前跑 后奔波了一年多。
在他的管理下, 小区面貌一举扭转, 环境质量 大大改善。事儿虽小, 可是其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却不可估量。
著名作家舒庆春说过, “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就是最亲近的 文字” 。
换 句话说 , 世界上最好的新闻 , 就是最亲近 的新 闻。
根据 新 闻接近性原 则, 新 闻兴趣和地理 距 离之 间成反 比关 系, 也就 是说人们最为关注的其实是他眼皮底下的事情, 或者说与他生 活息息相 关的事情。
从这 个角度来说 , 作 为社会 新 闻延伸 的社 区新 闻, 更贴近 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社 区是新 闻的原产 区, 为了追 求新 闻的鲜活性 , 记者必须亲 自走到居 民区中 , 走到居民 家中, 零距 离地搜 集第一手资料。■
记者当行走一生 口李 (阜新日报社, 辽宁 澍 阜新123000) “要让新 闻鲜活起 来。”这确 实是媒体很值得在 实践 e e-~ ,z 真 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在地市级的报纸上, 新闻消息能否鲜活起 来, 从根本上说 , 它取决于新 闻记者获得 的新闻事实是否新 鲜。要获得新鲜的新闻事实, 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 感和深入扎 实的采访作风 。
把 新 闻消息写得 鲜 活一些 , 应做到 “五 字诀 ” :
认准一 个“苦 ” 字 , 落脚一 个“ 民” 字 , 做到 一个“ 实” 字, 突出一个“ 新” 字, 咬定一个“ 学” 字。更要有工作激情和真 情。
笔者之 所以提 出:
“记 者 当行 走一生。” 是 因为 , 当下新 闻 生产中出现采访不扎实、 作风漂浮现象, 有的记者待在办公室 或家中, 只是打开电脑, 通过鼠标复制粘贴拼凑写稿件。
有的顶 多再打一个电话, 向采访对象要点材料, 然后, 照着网上搜来的 现成稿件做 点技 术处理 , 换个时 间、 地点 、 人物 , 就传给 编辑 部 了。
从而出现了:
一篇报道见报了, 可采访对象却不认识“ 写稿” 的人。
人们打开报纸, 便会看到有些报纸内容几乎一样, 好像一 个妈妈生的 多胞胎 , 看到谁都是一个 面孔——报 纸“ 同质化 ”。
新闻界有句行话说 :
“脚板底下出新闻” , 新闻是用“脚”写 出来的, 新闻是“ 踩” 出来的 , 新闻是 “跑” 出来的。意思是说 , 新 闻不是关在屋里冥思苦 想出来的 , 也不是人家送 上门来的 。
“行走”是记者整个新闻生命的“呼吸”与“ 阳光” 。
有调查显 示, 在全 国主要 新闻奖项 中获 奖的作品大都采 集于基 层 , 报 道 于新 闻现场 。
作 为新 闻工作者的楷模 , 范长江、 邵飘萍、 邹韬奋、
穆青、 罗开富、 魏巍等新闻界前辈, 仍是绝大多数从业者专业精 神 的范例 。
范长江不到祖 国的西北地 区, 就写不 出《 中国的西北 角》 。罗开富如 果不重走长征路 , 恐怕写不出让读者如临其境 的 现场报道。
魏巍说 :
“在朝鲜的每一天, 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 于是, 他从众多的感人材 料 中选择 了松 骨峰 战斗 、勇救朝鲜儿童和战士吃一 口炒面、 就 口雪等三个最令他动情的典型事例 , 写成 了著名通讯《 谁是 最可爱的人》 , 整整感动了新中国几代人。
先辈们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除了他们具有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 高深的理论功底外, 就在于他们善于不断地汲取 社会发展的新鲜营养, 而这离不开永不停息的“行走” 。“行走” 是记者新 闻生涯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 。
一进入信息 时代 , 网络 发达 了, 报社记 者写稿似乎也容 易 多
了、 舒服极 了。正 因为采访、 写作等条件 的改善 , 现在“走” 字似 乎也被人们忽略 了. 六七百里的路程 , 运 用便捷 的交通工具 , 可 以“ 一 日还” ; 六七百字的稿件 , 借 助传真 、 互联 网等先进手段 ,
可以“即就章”。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 只有深入基层, 才能体验到 生活的真谛; 只有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才能写出好文章; 只有用 鲜活质朴的群众语言反映百姓心声, 才能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 映人 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 。
度 时期 , 有 这样 的思潮很盛行 :
经济报道 “ 宜浅不 宜深” ,
深了就容 易走进理论化的窠臼 , 这种理念 显然低估 了受众的水 平和价值 需求。
深入调研 , 是记者不容忽视 的职业精神 , 反映 了
记者工作的特性, 更形象地把鲜活新闻的特点反映出来。
“ 感人·, 2 2者, 莫先乎情” , 要写出动人的新闻作品, 就要带 着感情去观察、 思考、 写作。记者必须带着感情去观察客观事 物, 捕捉到能表情达意的新闻事实。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 事实 不动人, 怎么可能写得动人? 记者应该凭借 自已的新闻敏感, 满 一20" 12 / 07 期中国地市报人 12 1
篇五:社区报道
庆祝“三八妇女节”报道稿三月,春意浓浓的日子,三月,如花绽放的日子。今天带来了社区庆祝“三八妇女节”报道稿,欢迎阅读。
乍暖还寒中,阳光明媚时,江苏东路社区党支部、“访惠聚”工作组于 3 月 3 日上午在辖区开展以“分享健康快乐巾帼绽放美丽”为主题的三八妇女节联谊活动。为进一步做好辖区女性健康教育工作,丰富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妇女儿童的文化生活,弘扬广大女性居民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四自”精神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本期活动得到了二工片区管委会计生办及辖区各民族女性同胞的大力支持,辖区居民代表、楼栋长代表、社区在职女性工作人员共计 60 余人参加。
感恩在怀。活动在“老公夸老婆”的环节中拉开了序幕,在主持人的介绍下,住在无锡二巷 82 号 307 室的买买提和爱人热比古丽站到了我们中间,买买提说到他和爱人都是辖区的保洁员,平时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陪爱人过节,也未曾说过感激的话,借助今天社区提供的平台想对爱人说声谢谢,感谢
她一直以来对他和孩子的关怀以及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同样辖区民语系流动户的阿布力皮孜说道:他住在西二巷 123 号 204 室已经快 3 年了,老婆也是辖区的一名保洁员,由于昨晚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原本说好一同来参加活动的妻子未能出席活动,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非常辛苦。在言语中能感受到这位年轻小伙儿对于妻子的爱,他哽咽了一下说:“感谢妻子为这个小家庭做出的一切牺
牲,在异地能给他和孩子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家,虽然妻子在上班,但我想祝她、祝天下所有的母亲、所有的女同志们三八妇女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朴实的话语,真挚的眼神,这些男士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他们对妻子的感激与爱意。
展示美。社区工作者马宁的一首《红豆》将活动气氛推向了热潮,他用歌声将这份喜悦与关怀延续下去,随着优美的歌声我们的活动也进入此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由辖区“爱上靓装美容店”老板蔡宜云女士为在座的女性朋友讲解相关美容、化妆等相关知识。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参与率她还特意邀请居民互动,上台为大家现场演示了一次化妆技巧,专业的讲解及现场演绎得到了在场的流动户女性居民的一致好评。
传播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妇科主任胡晓云医师作为特邀嘉宾也参与到了我们的庆三八活动中。她的“女性健康讲座”作为今天活动的第三环节,将在座的所有女性同胞带到了大家最为关心的女性健康、女性保健讲座中。胡主任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少女阶段、中年女性、老年妇女为三个分界线充分讲解了女人在不同年龄段身体变化、自我调节及注意事项。特别是女性保健(妇检)及老年保健等知识点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医生与居民之间进行了互动,胡主任对大家极为关心的问题做了及时讲解,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居民在活动后纷纷索要胡主任的电话,希望能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这一举动再次证明了我们的活动带给广大居民的便利与意义。
保障美。开展“撑起法律保护伞”——对 3 月 1 日起实施的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进行广泛宣传,帮助广大居民群众了解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今天的三八妇女节联谊活动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一首《我只在乎你》中结束,大家在活动中相识、一起分享科学健康、快乐美丽的心得。我们相信这只是开始,坚信在辖区所有居民的共同参与下,社区的女性健康教育工作会越做越好!此次活动寓教于乐,为建设和谐、文明社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银发老人们头上都戴着一朵朵鲜艳的小红花,你说我笑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3 月 8 日,泰都社区妇联在海龙山福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了主题为“快乐三八节,巾帼喜乐会”的联欢活动,社区居民及志愿者 90 余人参加。
据了解,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泰都社区给每位居民发放了一朵小红花,不知是哪位居民开了头,将红花戴在了发间,之后大家纷纷效仿。佩戴红花、手持绿扇的居民李素莲笑着说:“太喜庆了,比我结婚时还美。”现场欢笑声不断,头戴红花的妇女们纷纷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拍照,留下这珍贵的回忆。
联欢会上的精彩游戏也是欢乐纷呈。“真好玩,没想到我们还能玩个年轻人的游戏,真不错很有意思,回去我也和家人玩一下。”参加“萝卜蹲”游戏的居民肖秀敏高兴地告诉记者。活动最
后,社区志愿者带来了慢舞《枉凝眉》、广场舞《月光下的凤尾竹》节目,展示了社区妇女的风采。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丰富辖区女性居民节日文化生活,文化路社区于 3 月 7 日在社区活动室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社区的工作人员及 30 多名居民欢聚一场,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齐心协力夹气球跑、踩气球、猜谜语、抢凳子等趣味体育运动,活动中,她们个个精神抖擞,奋勇争先,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比赛现场欢笑声、鼓掌声、喝彩声、加油声不断,到处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本次“庆三八”文艺汇演既丰富了社区妇女的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又拉近了社区与居民间的距离,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也充分展示了社区新时代女性的风采,弘扬了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三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