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支付结算宣传需求调研分析报告4篇银行支付结算宣传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93Practice|行业治理栏目编辑:梁春丽 E-mail:lianglizi505@163.com2020年·第7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支付结算宣传需求调研分析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银行支付结算宣传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Practice|行业治理栏目编辑:梁春丽E-mail:lianglizi505@163.com2020年·第7期移动支付背景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对策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浮梁县支行 荣 琪摘 要: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产生巨大冲击。本文分析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具体影响,并给出了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为商业银行加强支付结算业务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影响分析;对策研究作者简介:
荣 琪(1990-),女,江西景德镇人,工商管理硕士,初级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浮梁县支行,研究方向:支付结算。收稿日期:
2020-01-22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迅速普及,网络建设全面覆盖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Fastdata极数的数据显示,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9.5亿人;2020年2月,微信支付活跃用户8.5亿人,支付宝活跃用户5.2亿人,其占比如图1所示。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高达202.93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一,2018年交易规模达到277.4万亿元,2019达到312万亿元,具体走势如图2所示。图1 2020年2月移动支付活跃用户数????????????????????????????????????????????????????????????????????????????图2 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走势????????????????????????????????????????????????????????中国移动支付在2015年井喷式增长,相比于2014年增长16.5倍,发展非常迅速。移动支付和商业银行的
94Practice|行业治理栏目编辑:梁春丽
E-mail:lianglizi505@163.com2020年·第7期(二)分流效应移动支付在线上及线下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产生了分流效应,一部分客户转而采用第三方支付,并且数量还在持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移动支付交易额突破312万亿元,环比增速12.5%,相比之下,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增长缓慢。2016年10月,“新零售”概念首次被阿里提出,推动了移动支付在线下支付渠道的快速普及。2016-2019年线上电商支付和线下扫码支付的交易规模走势如图4所示。支付结算业务存在交集,其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必然产生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即挤出效应、分流效应和外延风险增加。一、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挑战(一)挤出效应手续费是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主要收入,但移动支付免手续费的特点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造成了巨大冲击,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遭到排挤。以浮梁县某商业银行为例,2013-2016年该银行的手续费收入显著提升,但随着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2016-2019年该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增长停滞,并存在小幅度下降,这与2015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井喷式增长存在必然联系,增长趋势如图3所示。该银行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的走势,是当前商业银行的一个缩影。以移动支付为主的第三方支付不需要经过中国人民银行结算系统,支付结算在系统内部即可完成,具有高效、免费的优点,对商业银行的线上支付造成巨大冲击。此外,随着移动支付线下布局的展开,商业银行在线下支付结算的优势也逐渐被削弱。在这种环境下,商业银行采取降低收费标准等多种措施,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市场,但支付结算的手续费收入也出现继续下滑的趋势。图4 2016Q1-2019Q1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走势在新零售被提出之后,线下支付的规模迅速增长,并超过线上支付规模。移动支付能够在线下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便捷的支付方式吸收了一大批小型个体户的参与;另一方面,是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通过线下支付发红包的形式来吸引客户,获得客户和消费者的青睐,挖掘了一大批潜在客户。(三)外延风险截至2018年,涉及移动支付的企业多达250家,这些企业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但在安全机制上存在诸多漏洞,容易遭到黑客攻击,可能导致客户信息泄露甚至资金丢失等问题的发生。根据《2016年国内银行卡盗刷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网统计银行卡盗刷共7 095次,累计造成客户损失1.83亿元;在明确盗刷渠道的投诉中,65%为快捷支付,而快捷支付中图3 浮梁县某银行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走势
95Practice|行业治理栏目编辑:梁春丽
E-mail:lianglizi505@163.com2020年·第7期97%为第三方移动支付盗刷。这说明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还有待提升,但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消费者极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商业银行,从而产生外延风险。二、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对策分析要解决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困境,就需要学习移动支付的优势,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模式。在对市场进行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增加优质金融产品,开发多样的支付模式,从而吸引客户。此外,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强化商业银行间、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移动支付间的合作,建立互联互通的支付结算体系。(一)拓宽支付渠道,推进移动支付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结算服务主要包括投资理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账户管理等业务。当前,商业银行应当完善移动客户端的体验,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完善移动客户端功能,提供诸如社保缴费、水电气缴费、医院挂号等便民服务,沉淀优质客户;推进小额免密免签业务,提升客服小额快速支付的体验;大力优化移动客户端使用体验,丰富移动端功能,从而增强用户黏性。(二)优化增值服务,构建金融生态商业银行优化增值服务,构建金融生态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商业银行的金融增值服务在用户群体中有较好的口碑,建议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金融增值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和资源互通,为客户提供第三方以及银行产品和服务;二是围绕客户“衣、食、住、行、玩”五大需求,以完善的支付平台为基础,力争在公交、综合超市、商场、停车场等生活领域建立支付渠道,打造系统全面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三是深入农村金融、社区金融、商务金融等市场潜力巨大的生产生活金融场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三)加强支付合作,创造新型市场自2016年8月起,央行不再批设支付机构,当前移动支付竞争激烈,支付宝、财付通呈现寡占形式,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多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支付机构备付金100%缴存新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洗牌。商业银行可以抓住机遇,一方面,与支付宝、财付通等核心移动支付机构建立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渠道共享、二维码共通等合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等模式,与有市场前景的中小支付机构进行业务互补。通过与支付机构加强合作,将有利于行业发展,创造崭新的金融和支付市场。三、结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产生巨大冲击,本文分析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指出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冲击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分流效应、和外延风险增加。在分析移动支付优势和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拓宽支付渠道推进移动支付并优化增值服务、构建金融生态以及加强支付合作、创造新型市场3条对策,来加强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以应对移动支付的冲击。
FTT参考文献:[1]刘环政.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2]赵昊燕.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策略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3]王世飞. 移动支付市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15.[4]贺怡昕.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8.[5]刘羽. 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的影响机理及银行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8.[6]麻文奇. 推动移动支付生态圈良性发展的思考[J]. 南方金融,2015(12):87-91.
篇二:银行支付结算宣传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ⅩⅩ农商银行ⅩⅩ支行的调研报告 一、 调研企业概况 2014 年 7 月 8 号, 我对的ⅩⅩ农商银行ⅩⅩ支行进行了调查研究, 目的是对现在银行的发展状况、 所开展的业务情况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解, 从中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得知识, 同时也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下面我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一下简单的探讨。
ⅩⅩ农商银行前身是始建于 1952 年、 至今已有六十年发展历史的ⅩⅩ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Ⅹ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ⅩⅩ农商银行” )
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截止至 2014 年拥有注册资本 19 亿元, 下辖 1 个总行营业部和 107家支行, 是ⅩⅩ历史最悠久、 营业网点最多、 服务面最广、 盈利能力突出的本土法人银行,也是ⅩⅩ最大的涉农贷款银行和拥有中小企业客户最多的银行, 资本充足率、 资本利润率等监管指标均居国内银行业优秀行列。
曾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农村金融机构, 自 2007 年以来已连续 6 年为“ⅩⅩ纳税贡献百强企业” 。
据调查了解, ⅩⅩ农商银行ⅩⅩ支行成立于 2013 年, 地处居民住宅要道的交口处,所以周围居民较多。
除国家法定假日外, 平时照常营业, 每天的营业时间为上午的 8 点 30到下午的 5 点。
该银行业务的经营范围:
吸收人民币公众存款;
发放人民币短期、 中期和长期贷款;
办理国内结算;
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代理发行、 代理兑付、 承销政府债券;
买卖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
从事同业拆借;
从事银行卡业务(借记卡)
;
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提供保管箱服务;
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主要的业务是存取款和对公业务, 使用的结算方式为日清月结, 每日结算。
最常使用的银行卡分为:
贷计卡(无须存款, 可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
、 借计卡(储蓄卡, 不能透支)
、
准贷计卡(消费前预存一定款额, 享有一定透支额度)
。
一般使用银行卡办理的业务有:取现金、 单位代发工资、 普通刷卡消费、 网上支付、 缴费(电话、 手机及其他公共事业费)
、转帐、 个人理财(购买基金、 股票、 外汇)
。
据知情人透露, ⅩⅩ农商银行ⅩⅩ支行的员工约为 20 人左右, 人员会有调动, 但具体调动时间不确定, 需要根据其他农商行支行的实际情况来定。
员工的福利跟每个人的贡献和效应挂钩。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居民的个人财富急剧膨胀, 相应地投资意愿以及现代理财观念逐步增强, 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
同时,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外资银行纷至沓来, 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但与国外银行相比,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 存在着多种因素制约理财产品的发展与创新。
本文针对ⅩⅩ农商银行ⅩⅩ支行现状, 调查其基础商业经营活动, 从中发现问题, 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改善措施。
二、 调研的主要对象 此次的调研主要参考对象(主要根据基础业务类和客户服务类选取了两个方面)
:
1. 个人金融部(基础业务类)
指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提供的存款、 贷款、 支付结算等服务, 也就是柜面服务, 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个人负债业务, 包括本外币储蓄等各种存款业务和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业务。
(2)
个人贷款业务, 是指银行为个人提供的短期和长期借款业务。
主要包括权利凭证质押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 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 个人住房装修贷款、 个人助学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 个人医疗贷款、 个人旅游贷款、 个人额度贷款等等。
(3)
个人支付结算业务, 主要指银行依托活期存款帐户, 利用结算工具, 为个人客户提供除存取款之外的消费、 转账、 汇款等结算服务, 实现客户的货币资金转移和清算。
(4)
代理业务指银行利用自己的营业网点、 结算网络等资源, 为客户提供各种代理、分销或理财服务, 包括:
代扣代缴居民日常生活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代理企事业单位为其职工发放工资等代收代付业务。
(5)
电子银行业务, 指银行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方便、 快捷的自助服务, 包括网上银行、 电话银行、 手机银行、 电视银行、 自助银行、 atm(cdm)
、 pos 等。
(6)
个人投资理财业务, 是指银行对特定客户提供的量身订做的、 更为合理有效地管理其资产负债和其他金融事务等更深层次金融服务。
包括合理安排开支、 合理投资、 购买保险、 购置住宅等不动产及其他私人财务问题。
2. 营业部大堂经理(客户服务类)
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
银行前台的各项工作以及银行的各项理财产品、 担保贷款业务、 银行卡、 信用卡的各种详细情况, 处理银行客户数据与对客户进行及时回访, 同时也担当银行的日常安保工作, 当然只限于维持大堂秩序。
(2)
引导客户, 为客户介绍理财产品, 解决客户与银行有关的问题。
参与银行厅堂销售的各项布置与客户营销。
(3)
指引客户填写各种表格回单, 帮助柜台疏导客户。
进行银行高端产品对 VIP 客户的针对性推广等。
(4)
处理银行客户数据, 完成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或者办理各种功能性银行卡后的数据录入和数据分类工作。
(5)
客户回访工作, 在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成功之后电话告知客户做一个继续追踪,以及在理财产品推出之前协助告知一些重要客户。
三、 调研的作用 根据以上两个——柜面服务和大堂服务的日常工作中, 得到相关的从业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
柜面的操作:
由于基层网点操作员责任心性不强。
警惕性不高, 专业水平低, 违反规定操作, 而产生许多风险隐患。
如:
未按规定使用印、 押、 证, 对重要物品领取和交回未及时登记; 内部往来业务核算及对账不合规, 报单给客户自带. 无登记签收手续且入账不及时等。
大堂服务:
由于服务竞争激烈, 服务对象复杂, 服务设施不适应形势要求, 产生了许多风险隐患。
如不法分子利用 ATM 作案, 偷看客户密码, 掉包换卡. 假冒银行名义张贴公告, 窃取客户资金; 营业时间以外的客户挂失、 紧急止付没有明确操作规程, 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不规范, 后台仅根据客户一个电话便办理止付, 操作很不规范, 容易引起纠纷。
四、 调研总结 一项新业务推出, 部分柜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业务处理风险增大; 有的行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后不进行具体的业务人员培训, 或者培训内容大打折扣, 造成操作人员对新业务不熟悉。
潜藏着风险隐患。
有的行前台人员变动频繁, 新入行人员没有及时进行培训, 业务
不熟练。
有的业务部门举办新业务培训班, 未通知审计检查部门参加同步进行学习, 影响监督效果。
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的内部控制框架和经验做法, 逐渐将真正意义上的内控理念、 理论和方法引入经营管理中, 开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把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自律和自我约束的一种管理手段及技术加以运用,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但要做的大量工作还很多, 管理体系仍不完善。
要防范和化解基层商业银行风险点, 就必须认识风险、 研究风险、 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
要抓住风险点, 逐个剖析, 搞清原因, 采取措施, 对症下药, 把风险之火扑灭在“摇篮” 之中。
银行风险具有隐蔽性、 职务性、 突发性和破坏性。
隐蔽时使人不知不觉, 突发时让人措手不及。
要掌握银行风险的分布状态、 特征及走向,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必须加强对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 要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培训, 使其熟悉岗位要求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提高风险意识, 把规章制度要求落到实处, 对一些违规行为能够及时纠正、 制止, 真正起到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的作用。
要加强对后台监督和检查人员的培训, 努力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 专业的、 权威的执规检查队伍。
对全体员工要进行多岗培训, 鼓励员工一人多证, 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业务岗位的需要。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能够及时发现管理、 经营中的薄弱环节, 并制定具体的制度措施和办法, 就能够堵塞管理漏洞, 化解风险的发生, 促进正常工作的开展和业务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反之, 必将制约业务的健康发展, 形成管理无序、 经营混乱的局面, 并带来经济、物质、 形象上的损失。
通过这次对ⅩⅩ农商银行ⅩⅩ支行和一些客户的调查了解, 发现银行在一些细节上做的还不够完善。
银行工作人员是服务的提供者, 在与客户关系上起主要作用, 银行工作人员只有在业务知识、 技能技术、 自身修养、 服务艺术等方面全面提高素质, 才能保证银行的服务质量。
当然, 我们承认很多类似的基层商业银行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完善的管理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 艰苦的探索过程. 但我们相信, 经过各方努力, 在不久的将来, 基层商业银行肯定会出现“办事有标准、 操作有制度、 岗位有制衡、 过程有监控、 违规有处罚” 的规范管理局面, 成为银行稳健经营的坚强保障。
篇三:银行支付结算宣传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银行分行支付结算工作总结ⅩⅩ年度, 在市人行及上级行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 经全体共同努力, 我行支付结算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类系统安全运行, 现将Ⅹ Ⅹ 年度支付结算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全行支付结算工作顺利开展 我行行领导历来重视会计工作, 尤其是支付结算工作,对支付结算方面的每次重大活动均亲自参与。
为确保支付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行构建了以管理部门为中点的管理体系, 上至行领导, 下至网点的委派主管, 从而确保了ⅩⅩ年度支付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各项并举, 有声有色地开展支付结算工作 1、 上传下达, 层层培训, 提高支付结算工作质量 ⅩⅩ年度,xxx 省分行组织了一次支付结算业务培训 ( 邀请省人民银行专家),xx 人行中支组织了一次账户管理培训,我行在此基础上组织了二次支付结算业务培训( 账户管理、人行支付结算会议转培训); 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 我行对支付结算工作相关制度文件、 指导书等所有资料及时上传下达, 确保了支付结算制度执行的时效性。
2、 加大考核力度, 确保支付结算质量的稳步提高 为进一步落实我行支付结算工作, 我行将所辖网点的支付结算质量纳入网点的会计基础工作考核, 定期组织考核,实时通报; 与此同时, 配合会计检查工作, 督促网点改进支付结算的工作环境。
通过考核、 通报、 检查、 督促落实, 我行ⅩⅩ年度支付结算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ⅩⅩ年度大额支付系统的查询查复及时回复率达到 100%。
3、 积极配合改革, 做好支付结算宣传工作 ⅩⅩ年度,根据人民银行及总分行要求,我行积极组织,妥善安排, 层层培训, 组织了人民币反假及电子商业汇票集中宣传活动。
同时, 在人行及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 对单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集中管理、 同城票据集中交换等进一步优化, 支付结算工作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4、 加大营销力度, 改善用卡环境 我行高度重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 将银行卡的新增和消费交易额纳入网点考核指标,ⅩⅩ年初,全行上下密切联动,抓好旺季营销,ⅩⅩ年我行新增发卡 xxx 张 ( 其中借记卡 xxx张, 贷记卡 xxx 张), 全年实现交易额达 xxxx 万元( 其中借记卡 xxx 万元, 贷记卡 xxx 万元)。
另一方面, 我行加大了自助设备投入和设备维护检查的力度, 改善用卡环境, 依托网点转型, 抓好柜面发卡工作。
三、 2011 年度工作思路
2011 年度, 我行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支付结算工作, 确保支付结算工作安全高效地运行。
一方面, 做好上传下达、培训等工作, 加大检查、 考核力度。
另一方面, 进一步做好市场营销工作, 加大营销力度, 增加发卡量, 进一步改善用卡环境, 确保支付结算工作安全高效运行。
Xxx 分行
篇四:银行支付结算宣传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市公司银行业
招商银行(600036)
风险控制较好,业绩稳定增长 增持 维持不变 2004年 7月 7日
公司研究/调研报告 市 场 数 据 :
基 础 数 据 :
2003年 末
注:“息率”以最近一年已公布分红计算
相 关 研 究 :
《招商银行深度研究》 2003年 3月 12日
《招商银行公司点评》 2003年 4月 28日
2003年 2月 18日
分析师 励雅敏 (8621) 63295888×438 liyamin@sw108.com
联系人 程晓昀 (8621)63295888-406 chengxiaoyun@sw108.com
地址:上海市南京东路 99号 电话:(8621)63295888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http://www.sw108.com 盈 利 预 测 :
单位:万元、元、%、倍
注 :“ 市盈率”是指目前股价除以各年业绩
投 资 要 点 :
? 央行的窗口指导和招行自身的谨慎措施使 5月贷款增量明显减少,6月增量略有回升,预计未来几月将在较低水平上保持稳定,全年增幅为 23%。增速下降对收入影响的时滞期约为一年。
? 招行信用贷款较多,四大限制类行业贷款较少,风险控制体系较完善。基于经济波动是正常、短期的判断,我们认为银行会出现少量不良资产。
? 招行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一季度末下降至 16.94%,但该比重依然是上市银行中最高的。相对较好的是,招行 02年后新购债券占比较少,中短期定息债和浮息债的占比较多。债券的平均久期不到 2年。
? 发行 35亿元次级债务后,公司资本充足率按照新的计算口径已经达到 8%。公司计划于下半年发行可计入附属资本的 65亿元可转债。我们预计可转债发行完成后招行在 2004年末的资本充足率约为 9%,公司在 2006年将有融资需求。
? 招行中间业务发展迅猛,中间业务的发展使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 预计公司 04年和 05年可实现净利润增幅约 30%和 25%。基于中期看好宏观经济的基础,及升息存在基准利差扩大的可能,我们认为 04年静态市盈率 20倍、市净率 2.94倍,估值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的招行已经进入可逐步投资的区间。
一年内股价与大盘对比走势:
收盘价(元)
8.72 一年内最高/最低(元)
10.47/7.42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 1438/3365 市净率 3.27 息率(分红/股价)
%
0.105 流通 A股市值(亿元)
156.78 每股净资产(元)
3.2 资本充足率% 9.49 总股本/流通 A股(亿股)
68.48/18 流通 B股/H股(亿股)
/
主营业务收入 增长率 净利润
增长率 每股收益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市盈率 2002A 1179614 12.42 173427 21.18 0.30 35.35 10.82 29.06 2003A 1624633 37.73 222991 28.58 0.39 38.34 12.21 22.36 2004E 2135936 31.47 291117 30.55 0.43 37.81 14.36 20.28 2005E 2658327 24.46 368916 26.72 0.54 38.29 16.12 16.15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调研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11.紧缩政策在 5月份较为显著 出于抢占市场份额、有利全年利润实现及预期紧缩政策将至的考虑,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在一季度加大了放贷力度,贷款余额较2003年底增长 11.19%,较 2003年同期增长 43.27%。
2004年一季度,招商银行新增贷款 269亿元,贷款余额较 2003年底增长 8.74%,较 2003年同期增长48.11%。公司计划于2004年新增贷款700亿元,一季度实现的贷款增量约占计划总增量的 38%。由于招商银行一季度的贷款增速在银行业排名第二(第一为民生银行),在央行发行的 500亿元定向债券中,招商被要求购买 50亿元。
央行的窗口指导和招行自身的谨慎措施使5月贷款增量明显减少,6月增量略有回升,预计未来几月将在较低水平上保持稳定,从而达到公司全年700亿元的贷款增量计划(计划增幅为 23%)。从目前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银行业贷款期限分析,增速下降对收入影响的时滞期为一年。由于2003年和 2004年一季度贷款增速较快,为 2004年利息收入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但 04年增速的减缓将影响到 05年收入的增速。
2.信用贷款较多,四大限制类行业贷款较少 宏观政策的紧缩必将带来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伴随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是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历史经验和贷款期限结构表明不良贷款在经济波动后半年至两年将有所体现。但究竟不良贷款将增加多少,不良贷款率会上升多少,目前是难以进行测算的。如果经济波动的幅度在正常的范围内,历经的期限是短期的,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打击程度就有限;而如果经济波动是中长期的、实质性的,对资产质量的打击就很值得关注。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认为波动是正常的、短期的。
当然,即便是正常的短期的波动,银行也会出现少量的不良资产,短期波动考验银行管理水平。表 1和表 2比较了上市银行的贷款期限结构和贷款性质结构。一般而言,短期贷款的风险程度低于中长期贷款,抵押质押贷款的风险程度低于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对限制类行业贷款的风险程度高于非限制类行业。截至2004年一季度末,招商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 26.49%,在上市银行中处于中等水平。截至 2003年末,招商银行的贷款中以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居多,与其他上市银行相比,信用贷款比例较大,这与招商银行规模相对较大,给优质客户贷款比例较高有关。
截至 2004年一季度末,招商银行对四大限制类贷款比例为 7.73%。相对于行业约 20%较低,也是上市银行中比例最小的一家,没有对电石、铁合金行业的贷款。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调研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2除了房地产贷款外,三类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低。房地产贷款中产生的不良贷款主要为 2000年之前发放的历史遗留问题,2000年之后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 0.23%。公司正在参照宏观调控的精神调整贷款结构,贷款进一步向通讯及能源行业倾斜,请投资者重点关注这些领域的风险。
表 1:上市银行贷款期限结构(1Q2004)
招商 浦发 民生 华夏 深发展 短期贷款 50.91% 66.18% 51.27% 63.96% 51.54% 进出口押汇 2.88% 0.68% 0.95% 0.80% 1.48% 贴现 19.72% 9.39% 8.02% 8.96% 26.98% 中长期贷款 26.49% 23.76% 39.77% 26.29% 20.00% 资料来源:根据各家银行季报整理 表 2:上市银行贷款性质结构(2003)
招商 浦发 民生 华夏 深发展 信用贷款 25.46% 17.40% 23.73% 2.43% 12.48% 保证贷款 47.58% 50.06% 45.06% 58.39% 32.44% 抵押贷款 21.09% 26.31% 21.64% 26.48% 19.01% 质押贷款 5.86% 6.22% 9.57% 12.70% 36.07% 资料来源:根据各家银行年报整理 表 3:招商银行对四大限制类行业贷款比例(2003)
余额 占比 不良贷款率 钢铁 2003年 677,786 2.23% 0.15%
1Q2004 771,586 2.33%
电解铝 2003年 71,553 0.24% 0.00%
1Q2004 85,353 0.26%
水泥 2003年 115,175 0.38% 0.00%
1Q2004 144,175 0.44%
房地产 2003年 1,489,052 4.89% 8.86%
1Q2004 1,557,052 4.70%
小计 2003年 2,353,566 7.74% 9.01%
1Q2004 2,558,166 7.73%
资料来源: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调研数据 与量化的指标相比,包括贷款审批和监督流程在内的非量化的风险控制体系更为重要。经过调研和比较,我们认为招商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在国内银行业中是相当不错的。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调研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33.升息背景下的债券投资 一季度末,招商银行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由 2003年末的 18.17%下降到16.94%,但该比重依然是上市银行中最高的。
图 1:上市银行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1Q2004)
资料来源:根据各家银行季报整理 相对比较好的是,招商银行自 2002年以来对新增债券投资规模进行了适当控制,新购债券的占比较少(表 4),相对购入成本较低。公司提高了中短期定息债和浮息债的占比,严格控制中长期债券投资余额。目前,公司浮息债券的占比为 43%,3年以内中短期固定利率债券占比为33%,5年以上固定利率债券占比为6.6%,债券的平均久期不到 2年。
表 4:上市银行长期债券购入时段
招商 浦发 民生 华夏 深发展 2001年前 43.82% 47.77% 12.62% 25.83% 34.18% 2001年 26.83% 25.27% 15.96% 24.27% 25.62% 2002年 13.44% 15.29% 12.96% 38.81% 24.06% 2003年 15.91% 11.67% 58.46% 11.08% 16.14% 资料来源:根据各家银行年报整理 表 5:中信国债指数 时间 指数点位 截至 2004年 4月 29日的涨跌幅 2000 1042.09 1.28% 2001 1105.09 -4.49% 2002 1153.8 -8.52% 2003 1151.84 -8.37% 2004-4-29 1055.47
表 6:招商银行债券投资情况(2003年末)
债券投资 余额 收益率 持续期 人民币(亿元)
756.6 2.74% 1.910.00%5.00%10.00%15.00%20.00%招商 浦发 民生 华夏 深发展2003年1Q2004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调研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4外币(亿美元)
20.3 2.99% 1.79资料来源: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调研数据 截至一季度末,招商银行持有长期债券的比重为 92.55%。如果长期债券依然是以成本法计价,则银行帐面将不体现亏损。如果计价方法改变为市价成本孰低法,则银行将出现帐面亏损,初步估计损失的程度会影响招行拨备前利润10%至 20%。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得到债券方法将改变的确切消息。
4.资本充足率及融资需求 2003年末,招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 9.49%,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17%。2004年 3月 1日,银监会颁布并实施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后,包括招行在内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按新口径计算有所下降,补充资本金成为当务之急。
2004年上半年,招行分两次向保险公司发行了35亿元次级债务,资本充足率按照新的计算口径已经达到 8%。为了支持银行未来的扩张和发展,公司计划于2004年下半年发行 65亿元可转债进一步补充资本金。经过与银监会的协商,银监会初步认可拟发行的可转债可计入附属资本。
虽然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要求商业银行最迟在 2007年 1月 1日达到新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但招商银行准备从现在起便开始执行。我们预计可转债发行完成的招行在2004年末的资本充足率约为9%,公司在 2006年将有融资需求。
5.中间业务的发展使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在分业经营的模式下,我国银行业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收入,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相对而言,招商银行是上市银行中手续费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并且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 2:上市银行收入构成比较(2003)
2.70%2.36%1.14%2.13%4.88%0%10%20%30%40%50%60%70%80%90%100%招商 浦发 民生 华夏 深发展其他营业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收益手续费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利息收入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调研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5资料来源:根据各家银行年报整理 公司计划于2004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36%。2004年 1至 5月,公司在信用卡、国际结算、网上及网络银行、基金代理等业务方面已经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在宏观政策紧缩的环境下,中间业务的发展使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表 7: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情况
2004年 1-5月 2003年累计 发卡量(万张)
25.18 64.54 刷卡消费金额(亿元)
45.6 32.62 透支余额(亿元)
12.8 8.96 利息收入(万元)
3600 1688 手续费收入(万元)
5000 2933 年费收入(万元)
4200 6036 资料来源: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调研数据
6.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随着宏观紧缩政策的实施,招行的规模增速将呈现减缓的趋势。约一年的滞后期后,收入增速也将趋缓,但银行的拨备计提压力正在逐步减小。招商银行在前两年高速扩张时期加速了资产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呆账准备金覆盖率逐年提高。因此,在不出现大量不良资产的前提下,我们预计公司2004年和 2005年可实现利润的稳步增长,分别到达净利润增幅约 30%和 25%。
图 3:招商银行资产质量和呆账准备金覆盖情况
资料来源: 根据招商银行年报整理
02000000400000060000008000000100000001200000014000000160000002001年 2002年 2003年单位:千元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不良贷款-五级分类 利息回收率不良贷款率-五级分类 覆盖率-五级分类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调研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6表 8:招商银行盈利预测表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一、营业收入 8,667,393 9,569,321 13,586,052 18,167,028 22,752,479 利息收入 6,482,660 7,909,067 11,397,078 15,386,055 19,232,569 金融机构往来收入 1,588,426 950,347 1,069,091 1,229,455 1,413,873 手续费收入 406,958 532,971 793,520 1,110,928 1,555,299 汇兑收益 133,398 176,936 326,363 440,590 550,738 其他营业收入 55,951 0 0 0 0 ...
推荐访问:银行支付结算宣传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结算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