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9篇

时间:2022-11-04 11:30:10 浏览量:

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9篇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1 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建设单位:卢龙县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卢龙县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 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9篇

篇一: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p>

 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建设单位: 卢龙县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卢龙县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

 2018 年 6 月

 建

 设

 单

 位: 卢龙县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法

 人

 代

 表:

 2

 编

 制

 单

 位:卢龙县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 法

 人

 代

 表:

 项 目 负 责 人:

 建设单位: 卢龙县城镇建设

 编制单位: 卢龙县城乡管理

  投资有限公司

 综合执法局

  电话:15232348739

 电话: 0335-7111151 传真: /

  传真: / 邮编: 066400

 邮编: 066400 地址: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

 地址: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

 3

 目录 1 项目概况 ............................................................... 1

 2 验收依据 ................................................................ 2

 2.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 2

 2.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 3

 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 ........................ 4

 2.4 其他相关文件。

 .................................................... 4

 3 项目建设情况 ............................................................ 4

 3.1 地理位置及平面布置 ................................................ 4

 3.2 建设内容 .......................................................... 4

 3.3 垃圾预测及库容使用年限 ............................................ 8

 3.4 水源及水平衡 ...................................................... 8

 3.5 生产工艺 .......................................................... 9

 3.6 项目变动情况 ..................................................... 10

 4 环境保护设施 ........................................................... 12

 4.1 污染物治理/处置设施 .............................................. 12

 4.2 其他环境保护设施 ................................................. 20

 4.3 环保设施投资及“三同时”落实情况 ................................. 23

 5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与建议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 ....................... 27

 5.1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与建议 ..................................... 27

 5.2 审批部门审批决定 ................................................. 27

 6 验收执行标准 ........................................................... 29

 6.1 废气 ............................................................. 29

 6.2 废水 ............................................................. 29

 6.3 噪声 ............................................................ 30

 6.4 固体废物 ......................................................... 30

 7 验收监测内容 .......................................................... 30

 4

 7.1 环境保护设施调试运行效果 ......................................... 30

 7.2 环境质量监测 ..................................................... 31

 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32

 8.1 监测分析方法及监测仪器 ........................................... 32

 8.2 人员能力 ......................................................... 36

 8.3 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36

 8.4 气体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36

 8.5 噪声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36

 9 验收监测结果 .......................................................... 37

 9.1 生产工况 ......................................................... 37

 9.2 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 ............................................... 37

 9.3 检测结果分析 ..................................................... 45

 9.4 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 ............................................... 46

 9.5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 47

 10 验收监测结论 ......................................................... 56

 10.1 环保设施调试运行效果 ............................................ 56 10.2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 56 10.3 项目后续监测计划 ................................................ 56 1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 .............................. 58

 1

 1 项目概况 随着卢龙县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不断的增加,现有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给城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影响。为保持城区的市容市貌,从根本上消除生活垃圾的危害,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投资 1700 万元在卢龙县马台子村北 0.51km处建设一座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105 吨的垃圾填埋场。

 本项目于 2007 年 1 月委托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于 2007 年 6 月完成了《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该项目已于 2007 年 6 月 20 日经河北省环境保护局批复(冀环评[2007]196 号)。

 项目审批后,于 2009 年 6 月开工建设,2010 年投入使用。但由于垃圾填埋场选址处于山凹处、沟深坡陡、水电配套设施难以落实以及渗滤液处理工程原选址土地征用未能落实等原因,原工程计划建设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未能按照环评开工建设。根据工程实际,经实地勘查并报经县政府同意,该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拟重新选址于卢龙县县城西南部、达连岗村西侧的卢龙县污水处理厂院内,垃圾渗滤液由罐车拉至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针对以上变更内容,本项目于 2012 年 4 月登记了《卢龙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卢环评登[2012]39 号)。

 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卢龙县马台子村北 0.51km 处,距离卢龙县约 5km。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105 吨,库容量 64.6万 m3 ,使用库容 61.76 万 m 3 ,使用年限约 8 年。本次验收工程总体情况见表 1-1。

  表 表 1 - - 1 工程总体情况 一览表

 2

 项目名称 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性质 新建 建设单位 卢龙县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管理单位 卢龙县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 建设地点 卢龙县马台子村北 0.51km 处 法人代表 - 立项过程 立项部门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备案编号 冀发改投资核字[2007]68 号 备案时间 2007 年 环评报告 编制单位 报告名称 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单位 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 编制时间 2007 年 6 月 环评报告 审批单位 审批部门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原河北省环境保护局)

 审批文号 冀环评[2007]196 号 审批时间 2007 年 6 月 20 日 项目变更 发改文件 审批部门 卢龙县发展改革局 审批文号 卢发改变更[2012]8 号 审批时间 2012 年 4 月 27 日 环评登记表 报告名称 卢龙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编制单位 卢龙县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2 年 4 月 17 日 环评登记表 审批单位 审批部门 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局卢龙县分局 审批文号 卢环评登[2012]39 号 审批时间 2012 年 4 月 17 日 项目开工时间 2009 年 6 月 项目竣工时间 2010 年 项目调试时间 - 验收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卢龙县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 编制时间 2018 年 6 月 验收监测单位 监测单位 秦皇岛润森科技有限公司 监测时间 2018 年 4 月、5 月、6 月

 2 验收依据 2.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 年 9 月 1 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 年 1 月 1 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 月 1 日施行);

 3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 4 月 1 日施行);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 年 10 月 1 日施行); (8)《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 号,2017 年 11 月 20 日)。

 2.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 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0)《地下水质量标准》(DB13/1640-2012); (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12)《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1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5)《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16)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规范建设单位自主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17]1235 号); (1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第 9 号); (18)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指引》的通知(冀环办字函[2017]727 号)

 。

 4

 2.3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 (1)《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2007 年 6 月; (2)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冀环评[2007]196 号),2007 年 6 月 20 日; (3)《卢龙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及批复(卢环评登[2012]39 号)。

 2.4 其他相关文件。

 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的设计资料、工程资料等其它相关资料。

 3 项目建设情况 3.1 地理位置及平面布置 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地点在秦皇岛市卢龙县马台子村北0.51km 处。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 39°85"10.24",东经 118°86"76.32"。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垃圾填埋场工程位于卢龙至石门公路东侧,马台子村北 510m,油粉店南740m 处。项目四周均为空地,平面布置图及周边关系详见附图 2,平面布置情况见附图 3。

 3.2 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 1700 万元,来源为自筹和财政资金。其中,环保投资 984 万元,占总投资 57.88%。本工程规模为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105 吨。

 该项目基本基本情况见表 3-1,环评和批复建设内容与实际建设情况对照情况见表 3-2、表 3-3,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 3-4。

 表 表 3 3- -1 1 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

 项目 环评报告及环评补充报告 建设情况 相符性 项目名称 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项目 卢龙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项目 与环评相符 建设性质 新建 新建 与环评相符 生产规模 日处理生活垃圾 105t 日处理生活垃圾 105t 与环评相符 建设地点 垃圾填埋场工程位于卢龙县马台子北 0.51km 处,距离卢龙县垃圾填埋场工程卢龙县马台子北 0.51km 处,距离卢龙县约建设地点与环评相符,其中

 5

 约 5km,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 39°85"10.24",东经118°86"76.32"。渗滤液工程位于卢龙县污水处理厂院内西侧,厂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9°52"02.37",东经118°51"03.99"。

 5km,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39°85"10.24",东经118°86"76.32"。渗滤液工程位于卢龙县污水处理厂院内西侧,厂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9°52"02.37"东经118°51"03.99"。

 渗滤液处理工程于 2012 年 4月 17 日在秦皇岛市环境保护局卢龙县分局进行环境影响登记表登记(卢环评登[2012]39 号)

  表 表 3 3- -2 2. .1 1

 环评建设内容与实际建设情况对照表(主体工程)

 序号 名称 环评报告 建设情况 相符性 1 场地平整及边坡处理工程 清除地表杂物,对整个场地进行整平,修整边坡。填埋场场底纵向和横向应具有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边坡坡度缓于1:2,每升高 6cm 设锚固平台一处,宽度 3.0m。

 根据《卢龙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书》、《...

篇二: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X 镇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生活饮用水安全、重点场所卫生、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工作情况的评估报告

  X 镇人民政府:

 7 月 1 日,根据你镇《关于申报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的请示》,县卫生健康局专家组依据《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标准》及《国家卫生乡镇(县城)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对你镇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生活饮用水安全、重点场所卫生、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估,形成以下意见:

 一、指标完成情况 ( 一) 生活饮用水安全 1.X 镇集镇自来水厂等集中供水单位取得了卫生许可证。

 2.X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落实到位,检测结果每天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监测经费纳入了政府预算。有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有应急设备,开展了应急演练。

 ( 二) 重点场所卫生 1.美容理发店、旅店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手续齐全有效,经营资格合法,室内外环境整洁,硬件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率达 100%。

 2.学校和托幼机构教室、食堂、饮用水设施、宿舍、

 厕所等教学和生活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开展了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设立了卫生室,配备有兼职保健教师。开展了健康学校创建活动,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 100%,学校自来水普及率 100%。

 3.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场所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开展了健康企业、健康单位建设和职工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X%以上。近三年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 三)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 1.能够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控措施得力,近三年未发生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

 2.医疗机构能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按照职责建立感染控制和疫情登记报告制度,疫情报告及时,传染病门诊日志登记齐全,无疫情漏报现象,应急体系运行良好;预检分诊制度落实到位,积极开展了艾滋病、结核病、人禽流感、霍乱、疟疾、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规范诊治腹泻病人、发热呼吸道病人。

 3.能够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接种单位条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全面完成了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任务,全面落实托幼机构、

 学校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居住期限 3 个月以上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 95%以上,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 95%以上,安全接种率达100%。

 4.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无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

 5.乡卫生院、村卫生室达到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求。

 6.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立了健康步道、健康食堂(餐厅)、健康主题公园,推广减盐控油的慢性病防控措施。完善了严重精神障碍救治工作网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 80%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1.《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健康步道、健康食堂(餐厅)、健康主题公园等健康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整改意见 1.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管理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普及卫生健康法律法规知识。

 2.进一步加强健康阵地建设,完善健康步道、健康食堂、健康广场等健康设施。

 3.进一步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着力开展健康企

 业、健康单位建设活动。

 四、评估结论 县卫生健康局专家组认为,X 镇创建国家卫生乡镇饮用水安全、重点场所卫生、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工作推进到位,主要指标和各项必备条件达到《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标准》要求。

  X 年 7 月 20 日

篇三: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立法后评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XX 年法工委在常委会办公室、市人大环资委的支持配合下,开展了《XX 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立法后评估。

 一、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

 《XX 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 XX 年 9 月 14 日经 XX 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XX 年 12 月 2 日 XX 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自 XX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是我市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的制定并出台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条例》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为我市 XX 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大美 XX”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为促进我市地方性法规的有效实施,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根据 XX 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办法》《立法项目委托管理办法》,报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由法工委牵头,于 XX 年 7 月启动了《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为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7 月初,法工委向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送《关于提供<XX 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方评估有关资料的函》,督促实施主管部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同时,制定《条例》评估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了评估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步骤等。经主任会议同意,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条例》实施主管部门自查评估和社会公众参与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法工委委托 XX 大学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开展专业评估,形成第三方评估报告。在评估工作期间,法工委与第三方机构主动沟通对接,协调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问卷调研,组织召开有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办事处、社区、物业公司、市民代表等参加的立法后评估的调研座谈会,就《条例》的实施情况及其主要问题、《条例》修改完善的对策建议等内容,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方评估机构 XX 大学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专门成立了评估工作小组,采用文献查阅、专题座谈、专项论证、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调研方式,深入市和区县(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等基层组织,广泛

 听取和征集各方面意见,形成了评估报告初稿。并多次征求法工委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评估报告。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本系统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评估调研活动,多次与法工委进行讨论研究和修改完善,也将《条例》实施情况报告报送法工委。(评估机构《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条例》实施情况报告附后)

 二、对《条例》文本质量和实施效果的基本评价

 第三方机构 XX 大学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接受评估任务后,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扎实开展工作,广泛调查研究,从合法性、合理性、技术性、可操作性、时效性等五个方面,对《条例》的文本质量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条例》作为我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经过组织实施和评估检验,总体认为:立法质量较高,符合法制统一原则,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条例》实施三年以来,通过广泛深入学习宣传、扎实推进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方式方法、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我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在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提供的数据,XX 年至 XX 年三年里,年度立案数

 从 XX 年的 1193 件提升到 XX 年的 2039 件,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 31.6%,平均每天立案 5.59 起,且案件结案率较高,三年分别为 99.66%、99.77%、99.8%,结案率逐年提高。处罚金额上,在《条例》实施第一年,为深入宣传《条例》,推行首次免罚,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全市城管系统罚款金额仅为 46.5 万元,从 2018 年起,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行严管重罚,处罚金额逐年提高,到 XX 年达到 132.7 万元,树立了《条例》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的权威。《条例》的实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较好地实现了立法目的。

 同时,《条例》的文本和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对《条例》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二是乱扔槟榔渣、烟蒂等破坏市容市貌行为和影响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难以彻底杜绝。三是条例的配套制度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条例的有效实施。四是条例个别条款规则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和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建议督促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条例》学习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条例》的学习宣传纳入全市“七五”普法重要内容,按照“谁

 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严格落实执法部门的普法责任,通过增印发放《条例》,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条例》贯彻实施的浓厚氛围。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配套措施。建议督促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条例》的规定,结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工作实际,确定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的范围,增强执法的精准度和针对性。督促主管市容环境卫生的行政部门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督促市、县两级主管市容环境卫生的行政部门制定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监督机制。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督促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工作监督机制,扎实开展好对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落实《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和工作落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条例》在各县(市、区)和基层落地落实、发挥作用。

 四是进一步加强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采取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听取工作汇报、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在市本级开展贯彻实施《条例》情况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同时,指导督促县(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适时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推动《条例》落到实处。

 五是建议将立法后评估有关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书面报告,并印送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立法咨询专家。

 作为承担立法任务的具体工作机构,法工委将充分运用本次立法评估成果,与相关委室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适时启动《条例》修改工作。同时建立立法后评估的长效机制,将立法后评估工作作为立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予以规范,努力将我市的立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篇四: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xx 自治县区域卫生健康领域卫生风险评估报告

 各医疗卫生健康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根据上级下达的卫生健康执法年度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对我县卫生健康领域风险进行了全面摸排和研判,并结合举报投诉、行政处罚、监督抽检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我县卫生健康领域执法监督的风险进行评估。

 一、风险评估内容与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于 20xx 年 06 月 04 日开展,采用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等各领域卫生监督员共 9 人参与会商。

 评估信息来源:双随机监督执法中发现、日常监督检查及专项检查中发现,智慧卫监系统、浙江省卫生监督管理系统、行政处罚系统等各大数据分析。

 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经监督人员会商讨论,确定区域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学校卫生(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饮用水卫生、返学期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非法医疗美容、放射卫生等。

 二、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 (一)学校卫生(校园健康行动)风险评估 1.基本情况 我县中小学校 26 所,托幼机构 16 所,学校卫生事关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健康浙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风险分析 综合分析收集的信息,初步判定短期发生校园疫情的可能性为“低”,发生后果严重性为“中”,综合判定风险等级为“低等风险”,应予以“一般关注”。

 3.风险防范措施 (1)开展对学校传染病、常见病等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

 (2)履行学校卫生监督职责,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

 (3)做好国家部署的其他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4)督促学校做好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二)饮用水卫生风险评估 1.基本情况 我县饮用水类型多样,城区主要为市政供水,乡镇主要为乡镇供水,村级供水主要是村级水站或自备设施供水。目前有集中式供水 2 家、二次供水 4 家,另外还有农村饮用水 100 吨以上千吨以下 32 家(未达到办理许可证条件),有 6 家已完成小型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改造工程(人员均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配备了水质在线监测及水质检测实验室)。对于城区内的市政供水,除定期开展社区水质抽检公示外,供排水供水还定期在县政府网站上公示水质检测信息。尚有 26 家供水设施工艺流程简单,供水设施消毒管理制度不健全,供管水人员卫生知识薄弱,不能按时对水质消毒和监测。根据 20xx 年疾控中心上半年景宁县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报告,农村饮用水合格样品份数为 41 份,合格率 97.6%;城市饮用水合格率 100%。

 2.评估结果 综合我县各方面情况,认为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除市政供水)发生的可能性为“中”,综合判定风险等级为“中风险”,应予以关注。

 3.风险管理措施 (1)加强有证单位的监管和检测。

 (2)对供水 100 吨以上的各乡镇水厂,督促水利部门对其余 26 家乡镇小型集中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根据申请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办证条件的 6 家小型水厂,陆续发放卫生许可证,按规定进行监管。

 (3)对位于乡镇村的学校、托幼机构,建议各校有条件的,应及时接入乡镇供水管网;条件不足的,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开水。不得饮用未烧开的水或生水。

 (三)医疗卫生风险评估 1.基本情况 我县医疗机构 109 家,健康体检机构 1 家,少数医疗机构存在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不及时等违法行为。诊疗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部分草药(摊)店、游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违法开展诊疗活动;部分生活美容场所非法开展医疗美容行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扰乱市场秩序。

 2.风险分析 综合判定风险等级为“中高等风险”,应予以“密切关注”。

 3.风险管理措施 (1)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依托自查自律系统开展自查,及时规范提交自查报告,通过自查及时发现存在的违法行为,积极整改,有效规范医疗机构依法执业。

 (2)建立完善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制度,开展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价;同时以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为切入点,开展规范病历书写专项检查,推进医疗质量管理,排除风险隐患。

 (3)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结合双随机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4)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医疗美容力度,定期回访既往非法行医点,加强生活美容馆的排查力度,及时处置非法行医相关的投诉举报,发现非法行医行为予以立案处罚,保障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四)传染病风险评估 1.传染病疫情防控 我国新冠肺炎呈现零星爆发,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常态化。部分医疗机构未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存在预检分诊点工作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擅自离岗;就诊患者身份信息、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填写不完整;医护人员不熟悉转诊流程和疫情报告制度;未按规定进行院感防控、医废处置等问题,存在疫情反弹和其他传染病暴发的风险。

 2.预防接种 我县开展预防接种医疗机构有 20 家,设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 2 个,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未按规定对疫苗进行人工温度监测、不良反应登记记录不完整,场所内常规消毒记录不规范、医疗废物暂存间无明显标识等问题,存在疫苗存储不安全、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3.医疗废物 我县二级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处置实现 100%全程在线监管。村卫生室

 医废集中处置存在缺少专用车辆和工具,医废信息登记不够规范的问题,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未按规定设置暂存间、未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密闭容器内、个人防护不到位等违法行为,目前已立案处罚 2起。存在医废处置人员被感染、医废流失、污染环境的风险。

 4.口腔诊疗 我县开展口腔诊疗的医疗机构 8 家。存在未按规定对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或灭菌、保存的行为,口腔诊疗中使用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用频繁,器械清洗、消毒或灭菌、保存不到位,极易造成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

 5.风险分析 综合分析传染病爆发的可能性为“中”,风险的潜在公共卫生影响为“中”,综合判定风险等级为“中高等风险”,应予以“密切关注”。

 6.风险管理措施 (1)全面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提高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意识,督促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督促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按规定开展预检分诊、转诊、疫情报告、院内防控、医废处置等工作,保障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2)强化疫苗专项检查。开展预防接种专项检查,重点关注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机构执法检查,严格疫苗监管,规范流通、接种环节管理,保障疫苗接种安全。

 (3)开展医疗废物跨部门联合检查、专项检查、在线非现场检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处置医废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深入推进村卫生室医废“小箱进大箱”智能监管处置和民营医院医疗废物接入智慧平台,实现100%全程在线监管,规范医疗机构医废收集、转运、储存等工作,杜绝医废流失隐患。

 (4)加强对口腔诊疗机构的监管,加快推进口腔诊疗机构智能监管平台建设,实现辖区内口腔诊疗机构“互联网+监管”平台全覆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或灭菌、保存等环节标准化在线监督执法。有效防止口腔诊疗器械引起的交叉感染,规范口腔诊疗机构执法执业行为。

 (五)职业卫生监管现状 1.基本情况 辖区内共有职业卫生监管单位 26 家,其中职业危害程度为严重的企业 4 家,涉及工业铸造、建材生产加工等行业。其余 22 家均为职业危害程度一般,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粉尘。主要风险为:部分企业负责人

 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不到位,未开展劳动者的岗前、岗中、离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易出现劳动纠纷风险;部分企业职业防护不到位,未配备符合要求的职业健康防护用品;部分企业劳动者受年龄、文化程度等限制,未能熟悉掌握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在劳动生产中,未佩戴或未正确佩戴个人职业防护用品,长期处于粉尘接触状态,存在较大的职业病防治风险。

 辖区内共有 1 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结合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职工的法律意识不强,加上目前我县企业偏少, 1 家机构的承接能力已能满足本地体检现状的需求。但因人员调配等问题,县人民医院尚未开展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辖区内无职业诊断机构。

 2.风险分析 综合分析收集的信息,初步判定短期发生职业病的可能性为“中”,发生后果严重性为“中”,综合判定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应予以“密切关注”。

 3.风险管理措施 (1)开展企业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同时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贯。通过《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病防治主体意识,提高劳动者的个人职业防护意识。

 (2)继续推进尘毒专项等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对非煤矿山、建材、冶金等行业开展监督检查。通过专项执法行动,突出重点单位,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要求限期整改的用人单位,及时组织“回头看”监督检查。

 (3)督促人民医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六)放射卫生监管风险评估报告 1.放射卫生监管现状 目前我县放射卫生机构 5 家,根据检查发现,放射卫生风险主要是:部分医疗机构未按规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知识培训;部分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及配套实施不完善、防护用品设备的使用及日常维护不符合要求;未及时更新、维护放射工作人员信息系统。

 2.风险分析 综合分析收集的信息,判定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应予以“密切关注”。

 3.风险防范措施 (1)开展调查摸底,完善辖区放射诊疗机构基本信息,及时对新办证单位及新招的放射人员信息进行录入放射工作人员系统。

 (2)结合双随机监督执法工作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单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出具意见书,督促整改,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法严肃查处。

 (3)开展放射卫生宣传、强化医疗机构内部培训,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并做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等工作。

 (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国际疫情 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 7 月末至 8 月初持续攀升。截至 8 月 16 日,累计确诊超过 2 亿例,累计死亡4379411 例,病亡率 2.12%,与 7 月(2.10%)相比基本持平。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排名前 5 位的国家是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法国,其中美国报告病例数持续高位。

 2.国内疫情 7 月 20 日以来,国内共有 7 起不同来源的境外输入引发本土疫情。本轮疫情特点:一是短期输入 7 起独立境外输入疫情,面临多点多源复杂的疫情防控局面。二、均为 Delta 变异毒株引起,Delta 变异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的特点,增加了本轮疫情防控的难度。三、本轮疫情首先爆发于机场和医院,导致扩散面广、速度快;南京禄口机场保洁员感染后,通过感染旅客将疫情输出其他省份,已波及全国 13 省 37 市;郑州六院通过家庭成员和住院陪护向外扩散,已波及全省 6 个地市。四、人群聚集场所对疫情起到放大作用,如南京禄口机场感染的早期病例多为游客,在张家界魅力湘西表演场所、常德游船等旅游场所引发暴发疫情,同时武汉建筑工地、扬州麻将馆等特殊场所也成为本次疫情的暴发地。

 3.浙江省疫情 截至 8 月 16 日,浙江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1417 例(其中境外输入 198 例)。

 4.丽水市疫情 截至 8 月 16 日,丽水市连续 14 个多月无新增本土感染者报告。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35 例(境外输入 18例),无症状感染者 13 例(境外输入 11 例)。其中 7 月 31 日丽水开发区发现一例喀麦隆入境的无症状感染者,

 系全程管控入境,对社区影响不大。该人 8 月 4 日核酸检测阴性。

 5.疫苗接种情况 截至 8 月 16 日,全国新冠肺炎疫苗累计接种 175778 万剂次,位居全球第一。xxxx 自治县 18 周岁以上成人一针接种率 91.30%,全程接种率 80.06%,12 至 17 岁人群接种 8450 剂次。

 6.病毒变异情况 根据 WHO 的定义,目前有 4 种 VOC(Alpha、Beta、Gamma 和 Delta)、4 种 VOI 变异株(Iota、Eta、Kappa 和 Lambda)以及 13 种需进一步监测预警的变异株。

 Delta 变异株为目前全球流行优势毒株;除 B.1.617.2 以外, 进化形成三个亚分支 AY.1 和 AY.2(均含有 K417N)和 AY.3。我国目前的输入新冠病毒涉及全部 4 种VOC和全部4种VOI,近2个月以Delta变异株的输入为主,占输入病例有效基因组序列总数的74%(517/694)。

 20xx 年至今,我国累计发生 16 起由输入 VOC 变异株引起的本土疫情或关联本土病例,且近期的本土疫情均由输入 Delta (B.1.617.2)引起。

 7.景宁县重点场所监测情况 全县自 2020 年 6 月 13 日开始监测重点场所和重点食品,截至 20xx 年 8 月 16 日,景宁县累计监测采集食品、市场环境、重点人群标本,分别采集 1736 份,2871 份,3206 份,除今年 1 月 31 日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 5 份(涉疫奶枣)外,其余均为阴性。

 8.风险分析 国外疫情持续高位,国内疫情出现多点并发、大幅反弹态势,疫情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蔓延至我县的风险可能。目前,我县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感染者输入但不能快速识别管控而导致继发传播,其中尤以医疗机构和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风险较高,未来的 1-2 周非常关键。保持良好的监测和反应能力,仍可有效发现和及时控制本土传播。

 8 月份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如下:

 公共卫生影响分析:社会的关注度高。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低

 公共卫生影响:高 信息可靠程度:高 风险等级和关注程度:高/重点关注 不确定分析:鉴于...

篇五: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六: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 测 报 告萍环监测[2017]第 S006 号项目名称:莲花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Ⅰ期Ⅰ区 )委托单位:莲花县城市管理局萍乡市环境监测站二 O 一七年五月

 项 目 名 称:莲花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承 担 单 位:萍乡市环境监测站项目负责人 :彭 维 (验监)证字第 201143034报 告 编 写:

 (验监)证字第 201143034审核(一审):

 (验监)证字第 200617106审核(二审):

 (验监)证字第 201143033审定/签发:

 (验监)证字第 200509038萍乡市环境监测站地址:萍乡市建设东路 588 号邮编:337000电话:0799-6778239传真:0799-6778239网址:http://www.pxems.comE_mail:pxhjjc@sohu.com联系人:廖 冲 彭 维

 目 录1、前言··························································································12、验收监测依据··············································································23、建设项目工程概况········································································24、环境影响评价意见及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 105、验收监测评价标准······································································ 146、验收监测内容············································································ 177、验收监测结果及评价··································································· 228、环境管理检查············································································ 289、公众意见调查············································································ 2910、验收监测结论及建议··································································32附 图附图 1 、厂区平面及噪声、地下水监测点位图附图 2 、地形图附图 3 、场区照片附 件附件 1、 、《关于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初审意见》(萍乡环境保护局,萍环督字【2010】65 号,2010 年 5 月 4 日)附件 2、 、《关于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江西省环境保护厅,赣环评字【2010】199 号,2015 年 5 月 14 日)附件 3、 、《关于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批复》(萍乡环境保护局,萍环字【2009】128 号,2009 年 9 月 30 日)附件 4 、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包路线图测量报告附件 5 、关于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试运行申请附件 6 、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安全应急预案附件 7、 、《关于莲花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Ⅰ期Ⅰ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的批复》(萍乡市环境保护局,萍环评字〔2016〕150 号,2016 年 12 月 6 日)附件 8 、公众意见调查表附件 9 、公众意见调查名单汇总表

 萍环监字(2017)第 S006 号 第 1页共 38 页1. 前言莲花县位于萍乡市东南部、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北麓,东北与安福县接壤,东南与永新县毗邻,西南与湖南省茶陵县、攸县相连,北面与芦溪县交界。南北长约 58 公里,东西宽约 38 公里,地处东径113°46′—114°09′、北纬 26°57′—27°27′,“七分半山一分半田,一分水面和庄园”是对莲花地貌轮廓的总体概括。全县辖 8 个乡、5 个镇、1 个垦殖场,2 个居委会,157 个行政村,总人口 24.9 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琴亭镇,距省会南昌市 330 公里,距萍乡市区 74 公里。根据统计资料所示,2008 年莲花县中心城区人口 5.84 万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60 吨/天; 2010 年城镇人口 7 万人,至 2020 年城市人口 10万人。莲花县城区的生活垃圾原采用露天堆放方式处置,由于没有配套建设防渗和渗滤液处理等设施,该简易堆放场已对区域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该简易填埋场已接近服务年限。因此,建设规范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场,一方面可以解决长期以来生活垃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未来若干年莲花县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置问题。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环境下,莲花县政府决定在县城北郊新建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投资 4225 万元,工程占地面积 14.61ha,总库容 77.8 万 m 3 ,使用年限 18 年。萍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于 2009 年 10 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萍乡市环境保护局于 2010 年 5 月 4 日向省环保厅上报了“关于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初审意见”(萍环督字[2010]65 号),江西省环保厅于 2010 年 5 月 14 日下达了“关于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赣环评字[2010]199号)。该项目于 2010 年 11 月开工建设。于 2015 年 11 月向市环保局申请验收。根据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要求,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工作由萍乡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在接受该项目委托

 萍环监字(2017)第 S006 号 第 2页共 38 页后, 2016 年 6 月,萍乡市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对该公司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环保设施的配置、运行情况进行了现场踏勘,同年 11 月完成本项目的验收监测方案。萍乡市环境保护局于 2016 年 12 月 6 日下达了“关于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Ⅰ期Ⅰ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的批复”(萍环评字〔2016〕150 号)。我站于 2017 年 2 月 23-24 日,3 月 27 日,4月 5-6 日,5 月 20-22 日对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了现场监测,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处理,编制了本验收监测报告。2. 验收监测依据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依据见表 1。依据 文件名称 文号( 发文/ 编制日期) 发文/ 编制单位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9]第 253 号令 国务院《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2001]第 13 号令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工程批文关于对《莲花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赣环评字[2010]199 号 江西省环保厅工程环保设施建设文件《莲花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9 年 10 月萍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依据《关于对莲花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批复》萍环字[2009]128 号 萍乡市环保局3. 建设项目工程概括项目为新建工程,属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非生产公益性环境保护工程。本项目位于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乡马脑下(六市乡黄桥村、海潭村和高洲乡上塘村交界处),319国道东北侧,地理坐标:E113°54'22" ,N27°20'07" 。3.1 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表 表 1 1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依据一览表

 萍环监字(2017)第 S006 号 第 3页共 38 页2、建设单位:莲花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指挥部3、建设地点:场址为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乡马脑下(六市乡黄桥村、海潭村和高洲乡上塘村交界处),319 国道东北侧,地理坐标:E113°54'22" ,N27°20'07" 。4、建设性质:新建,属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非生产公益性环境保护工程5、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 4222.4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4192.15 万元。6、职工定员及工作制度: 工作定员 29 人,其中生产人员 26 人。填埋场年工作天数为 365 天,其中取土作业为 1 班/d,8h/班;渗滤液处理作业为 3 班/日,8h/班;管理及服务机构作业为 1 班制。3.2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 总占地面积约 14.61 公顷,总库容 77.8 万 m 3 ,可填埋垃圾总量为 70 万吨,分Ⅰ、Ⅱ、Ⅲ期建设。填埋场起始处理规模为 70t/d,2011 年~2020 年处理规模按 5%递增,2021~2028 年的处理规模按 3%递增,服务年限为 18 年。2、建设内容:项目拟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下表表 表 2 项目组成一览表名称内容及规模环评 实际填埋库区填埋Ⅰ期(Ⅰ区)占地面积:2.08 万 m 2 ,库容:13.5 万 m 3 ,使用年限为 4.5 年占地面积:约 1.8 万 m 2 ,库容:约 10.8 万 m 3 ,使用年限为 4.5 年填埋Ⅱ期占地面积:2.72 万 m 2 ,库容:31.7 万 m 3 ,使用年限为 8 年未建填埋Ⅲ期占地面积:1.28 万 m 2 ,库容:32.6 万 m 3 ,使用年限为 5.5 年未建垃圾坝填埋Ⅰ区垃圾分区坝:最大坝高 5.0m,坝顶宽5.0m,上下游边坡 1:2;填埋Ⅱ区垃圾分区坝:最大坝高 6.5m,坝顶宽5.0m,上下游边坡 1:2;填埋Ⅲ区垃圾分区坝:最大坝高 10 m,坝顶宽6.0m,上下游边坡 1:2填埋Ⅰ区垃圾分区坝:最大坝高 5.0m,坝顶宽5.0m,上下游边坡 1:2;防渗工程 水平防渗设计 水平防渗设计渗滤液收集系统及输送管道1条D=315(280)mm主盲沟、支盲沟、均按40~50m间距设置次盲沟,直径为1m竖向石笼井1条D=315(280)mm主盲沟、支盲沟、均按40~50m间距设置次盲沟,直径为1m竖向石笼井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布置24座沼气石笼竖井,间距50m,并在导气井上安装点火器目前Ⅰ期Ⅰ区工程布置8座沼气石笼竖井,间距50m,未在导气井上安装点火器场区道路场外道路长度为 1735.2 米,场内道路长度为 292米场外道路长度为 1735.2 米,场内道路长度为 292米

 萍环监字(2017)第 S006 号 第 4页共 38 页截污沟 排水沟约 3350 米,截水沟 300 米 排水沟约 3350 米,截水沟 300 米供配电距管理中心约300m处市网10kV架空线“T”接至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设置一台 50kVA,10/0.4kV 杆上变压器,在渗滤液处理站设置一台 200kVA,10/0.4kV 杆上变压器。在渗滤液处理站设置一台 120kVA,10/0.4kV 杆上变压器。给排水要求由附近村落自建自来水供应系统供水,供水量为 41.11m 3 /d;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污水排水量为 60m 3 /d(包括处理后外排的渗滤液、冲洗杂用水等)。由附近海潭村自建自来水供应系统供水,供水量为41.11m 3 /d;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污水排水量为 60m 3 /d(包括处理后外排的渗滤液、冲洗杂用水等)。冲、洒水设施 1辆喷药、洒水车 人工喷药、洒水渗滤液收集及处理设施新建渗滤液调节池一个,有效容积为 8000m 3 ;新建渗滤液处理站一座,占地约 3000m 2 ,采用“厌氧+MBR+RO”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 50m 3 /d新建渗滤液调节池一个,有效容积为 8000m 3 ;新建渗滤液处理站一座,占地约 3000m 2 ,采用“厌氧+MBR+RO”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 60m 3 /d清污分流系统库区四周截洪沟、排水边沟、场内平台排水设施、地下水导排沟等。新建两套独立的排放系统,一套用于排放场区清洁下水(场外径流),一套用于排放污水(渗滤液)库区四周截洪沟、排水边沟、场内平台排水设施、地下水导排沟等。新建两套独立的排放系统,一套用于排放场区清洁下水(场外径流),一套用于排放污水(渗滤液)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环评建议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套,设计处理量为 10m 3 /d。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套,设计处理量为 10m 3 /d监测井本底监测井 1 座、污染扩散监测井 2 座、污染监测井 2 座、排水监测井一座,平均深度为 15m本底监测井 1 座、污染扩散监测井 2 座、污染监测井 2 座、排水监测井一座,平均深度为 15m填埋设备 若 干 若 干场地绿化 - 约 8 亩管理区 占地面积约 2.45 亩 占地面积约 2.45 亩3.3 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情况见表3。表 表 3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用量一览表原、辅材料年用量环评 实际生活垃圾 3.8 万 t/a 3.8 万 t/a活性炭毡 4.0kg/a 无布袋 25.0m 2 无3.4 厂区平面布置及车间组成本项目总占地面积 14.61 万 m 2 。在符合操作流程要求前提下,结合厂址环境、地形、气象等条件,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和节约投资等要求,全面合理地布置厂区的建筑物、运输线路及绿化设施。厂区按功能分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和办公生活区。填埋区位于场区北侧,由垃圾主坝、副坝、自然山坡围合而成,用地 6.08 万平方米。生活办公区位于场区西南侧,由办公楼、食堂、单身宿舍、停车位等组成,场地平基标高 464.5 m。渗滤液收集池及渗滤液处理站等生产性建(构)筑物位于场区中部,渗滤液调节池紧靠垃圾主坝南面布置,渗滤液处理站布置在渗滤液调节池南面,地形较平坦。办公楼等非生产性建筑物

 萍环监字(2017)第 S006 号 第 5页共 38 页专用管道生活垃圾填埋单元 摊铺碾压 覆土 消毒灭虫自卸汽车备料场自卸汽车挖掘设备粘土截洪沟地表径流天然水体调节池渗滤液渗滤液处理站场区外自然排水沟黄桥小河填埋废气污泥噪声布置在厂区的西南方向,厂区正门面临公路。3.5 主要生产设备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清单见表 4,表 表 4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3.6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简介序号 名称环评 ...

篇七: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一 验收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名称 卫生院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名称建设项目性质 ■新建 (补办环评)□改扩建 □技改建设地点主要产品名称 /设计规模 年诊疗人次约为 4.38 万人,设置病床 66 床实际规模 年诊疗人次约为 4.38 万人,设置病床 66 床环评时间 开工日期投入使用时间 现场监测时间环评报告表审批部门环评报告表审批部门环评报告表编制单位环评报告表编制单位环保设施设计单位环保设施设计单位环保设施施工单位环保设施施工单位投资总概算 1078 万元 环保投资总概算 50 万元 比例 4.6%实际总投资 1078 万元 实际环保投资 50 万元 比例 4.6%验收监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82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国环规环评[2017]4 号)《关于发布&lt;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gt;的公告》;3、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第 9 号《关于发布&lt;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gt;的公告》;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HJ794-2016);5、《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湖北昌荣环保咨询有限公司(2019 年 8 月);6、《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夷陵区分局关于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

 2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夷环审[2019]97 号),2019 年10 月 11 日;7、湖北华信中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检测报告》。验收监测评价标准、标号、级别 、限值一、质量标准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区域大气环境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数据见表 1-1。表 表 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序号 标准名称 污染 物名称 取样时间二级 标准 浓度 限值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 2 )年平均 60ug/m 324 小时平均 150ug/m 31 小时平均 500ug/m 32 二氧化氮(NO x )年平均 40ug/m 324 小时平均 80ug/m 31 小时平均 200ug/m 33 PM 10年平均 70ug/m 324 小时平均 150ug/m 34 一氧化碳(CO)24 小时平均 4mg/m 31 小时平均 10mg/m 35 臭氧(O 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160ug/m 31 小时平均 200ug/m 36 PM 2.524 小时平均 35ug/m 31 小时平均 75ug/m 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纳污水体为黄柏河,属Ⅲ类水环境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详见表 1-2。表 表 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pH 值除外)标准名称 标准类别 污染 物名称 标准 浓度 限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pH 值 6-9COD ≤20BOD 5 ≤4NH 3 -N ≤1.0

 3总磷 ≤0.2石油类 ≤0.053 、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声环境功能区,详见下表 1-3。表 表 1-3 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单位:dB(A)标准名称适用类别标准限值参数名称 限值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等效声级LeqdB(A)昼间 60dB(A)夜间 50dB(A)二、污染物排放标准1 、废气项目运营期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药剂,预处理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异味,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2 、废水项目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一起经卫生院内预处理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接管废水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 2 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预处理标准限值,NH 3 -N、TP 参照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C 级标准;接管废水经污水管网进入黄花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排入外环境的废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 A 标准,详见表 1-4。3 、噪声项目运营期间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详见表 1-4。4 、固体废物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2013 修正)要求;医疗废物应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80 号)、《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

 4范》(环发[2003]206 号)中的相关规定。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污泥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 4 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详见表 1-4。表 表 1-4 项目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要素分类标准名称 适用类别污染物 名 称 浓度限值 评价对象废水《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 2pH 6-9接管废水COD ≤250mg/LBOD 5 ≤100mg/LSS ≤60mg/L粪大肠菌群 ≤5000 MPN/L余氯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 2-8 mg/L《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C 级NH3-N ≤25mg/LTP ≤5mg/L《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pH 6-9排入外环境废水COD ≤50mg/LBOD 5 ≤10mg/LNH 3 -N ≤5mg/LSS ≤10mg/LTP ≤0.5mg/L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 Leq dB(A)昼 60dB (A)夜 50dB (A)厂界固废《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 /医疗废物《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 4粪大肠菌群数 ≤100 MPN/g污水处理设施污泥蛔虫卵死亡率 >95%

 5总量控制指标本单位废水经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排入黄花镇污水处理厂,环评中核算COD和氨氮的接管总量为3.8982t/a和0.3837t/a,经本次验收核算COD和氨氮的接管总量为2.36t/a和0.0207t/a,污染物总量指标均满足环评提出的总量控制指标,COD和氨氮的排放总量直接纳入黄花镇污水处理厂的总量范围内。

 6表二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一、工程基本情况1 、工程概况建设性质:新建(补办环评)建设地点:夷陵区黄花镇汉川路 109 号建设单位: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院黄花镇卫生院始建于 1965 年,位于夷陵区黄花镇川汉路 109 号,现总占地面积3613.4m 2 ,总建筑面积 8823m 2 ,住院部有病房 28 间,共有床位 66 张,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70 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4 层门诊综合楼一栋、4 层住院楼一栋,其中门诊综合楼一层设有理疗室、B 超室、检验室、抢救室、候诊室、全科震诊断室、犬伤门诊、中医科、放射科、药房等。门诊综合楼二层设有住院病房、妇产科、公共卫生科等。门诊综合三层设有行政办公室、住院病房、党员活动中心等。门诊综合楼四层设有行政办公室、住院病房等。2019 年 8 月,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院委托湖北昌荣环保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同年 10 月,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夷陵区分局以夷环审[2019]97 号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本次验收范围为 4 层门诊综合楼一栋、4 层住院楼一栋及配套建设医疗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及给排水、供电、消防、绿化等公共设施。项目目前已投产,截止 2020 年 12 月,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院现有职工 70 人,病床 66 张,设置理疗室、B 超室、检验室、抢救室、候诊室、全科震诊断室、犬伤门诊、中医科、放射科、药房妇产科、公共卫生科等业务科室。不包含放射性及 X 光射线装置,已具备验收条件。根据国家“三同时”管理制度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有关规定,本单位于 2020年 12 月开展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现编制完成了《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卫生院对照《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内容,对项目建设情况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验收检查,核实项目建成情况及环保设施建设情况,编制了验收监测方案,同时委托检测公司于 2021年 1 月 18 日至 1 月 19 日对项目进行了现场监测,并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监测有关规定与技术要求,最终

 7编制完成了《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2 、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现总占地面积 3613.4m 2 ,总建筑面积 8823m 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详见下表。表 表 2-1 项目建设内容及变更情况一览表工程类别 环评建设内容 实际建设内容变化情况变化情况主体工程门诊综合楼建筑一层设有理疗室、B 超室、检验室、抢救室、候诊室、全科震诊断室、犬伤门诊、中医科、放射科、药房等建筑一层设有理疗室、B 超室、检验室、抢救室、候诊室、全科震诊断室、犬伤门诊、中医科、放射科、药房等无建筑二层设有住院病房、妇产科、公共卫生科等。建筑二层设有住院病房、妇产科、公共卫生科等。建筑三层设有行政办公室、住院病房、党员活动中心等。建筑三层设有行政办公室、住院病房、党员活动中心等。建筑四层设有行政办公室、住院病房等。建筑四层设有行政办公室、住院病房等。住院楼 共 4 层,建筑面积 4200m 2 共 4 层,建筑面积 4200m 2公用工程给水 由市政公用设施供水 由市政供水管网供水 无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入雨水管网;生活废水与医疗废水一起经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黄花镇污水处理厂。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入雨水管网;生活废水与医疗废水一起经预处理池处理后,排入黄花镇污水处理厂。无供电 由乡镇电网供电 由乡镇电网供电 无供暖 采用分体空调供暖 采用分体空调供暖 无环保工程废气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药剂,预处理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异味,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药剂,预处理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异味,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无废水雨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生活废水与医疗废水一起经预处理池(位于住院楼后,规模 60m 3 /d)处理后,排入黄花镇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生活废水与医疗废水一起经预处理池(位于住院楼后,规模 60m 3 /d)处理后,排入黄花镇污水处理厂。无噪声t 通风设施采用墙壁隔音、距离衰减及绿化衰减。采取隔声、减震措施;加强设备维护和生产管理无固废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医疗废物分类存放于专用包装物中,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间(位于住院楼旁,40m 2 )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预处理池污泥定期清掏后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已设置危废管理台账及 1 个 40m 2的危废暂存间,医疗废物分类存放于专用包装物中,暂存于医疗废物暂存间(位于住院楼旁,40m 2 ),交由湖北七朵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外运处置,处置协议见附件;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项目固废均得到妥善处置。无

 83、 、 项目主要设备经现场核实,该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安装情况详见下表。表 表 2-2 项目设备 及变更情况 一览表序号 设备名称 环评中数量 实际数量 变化量1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 台 1 台 0 台2中医经络健康仪 1 台 1 台 0 台3迅铃呼叫器 1 台 1 台 0 台4蒸汽灭菌器 1 台 1 台 0 台5输液泵 1 台 1 台 0 台6喉镜 1 台 1 台 0 台7尿液分析仪 1 台 1 台 0 台8骨钻 1 台 1 台 0 台9 电脑中频电疗仪5 台 5 台0 台10 婴幼儿智能体检仪1 台 1 台0 台11 药品阴凉柜1 个 1 个0 个12 CR 成像系统1 台 1 台0 台由上表可知,项目实际医疗设备与环评医疗设备相比无变化。4、 、 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本次验收不涉及放射科相关内容。本单位医疗服务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见图 2-1。

 9图 图 2-1 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主要污染工序表 表 2-3 项目污染产生工序一览表序号 类别 污染源 所产生的污染物1 废水 医疗废水、生活污水 COD、BOD 5 、SS、氨氮2 废气 预处理池 氨、硫化氢等3 噪声 水泵、风机、配电设备组 等效 A 声级(Leq)4 固废医疗废物药物废物、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和污水处理装置污泥等办公生活 生活垃圾5、 、 项目定员及 工作 制度卫生院实有 70 人,全年 365 天,实行昼夜 24 小时工作制,实际工作人员与环评设计人员相比无变化。6 、项目 投资根据环评可知总投资 1078 万元,其中本项目环保投资为 50 万元,环保投资比例4.6%。根据实际考察实际总投资 1078 万元,其中本项目环保投资为 50 万元,环保投资比例 4.6%。二、地理位置及平面布置

 10项目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川汉路 109 号,项目西侧 10m 为 5 户居民,北侧 20m为汉川路,南侧 30m 为黄花小学。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项目平面布置见附图 3。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域内无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也无县级以上风景旅游区和重点环境保护区,详见下表 2-4。表 表 2-4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 方位 最近距离 规模 保护级别居民点 西侧 10m 5 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 2 类标准黄花小学 南侧 30m 全校师生三、项目变动情况本项目环评设计建设内容与实际建设无变化。

 11三 表三 主要污染源及防治措施一、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处理和排放1、 、 废水项目医疗废水及生活废水产生量为 44.4m 3 /d,废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数、氨氮、SS、化学需氧量、BOD 等。医疗废水及生活废水经预处理池处理后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预处理标准限值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排入黄花镇污水处理厂。具体处理工艺见图 3-1。图 图 3-1 预处理池处理流程图二氧化氯投加器 预处理池

 12污水井 雨水井图 图 3-2 预处理池情况经核实,项目医疗及生活用水量为55.5m 3 /d(20257.5m 3 /a),损耗量按20%计算,损耗量为11.1m 3 /d(4051.5m 3 /a),则医疗及生活废水排放量为44.4m 3 /d(16206m 3 /a),项目水平...

篇八: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2020 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 文明城市 )

 工作情况的 申请 报告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XX 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 XX,南屏 XX,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美丽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全市辖 XX 县 X 区和 X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 2.72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380 万。2011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647.48 亿元,财政总收入 64.5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3.55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17019 元,农民人均收入 5283 元。XX 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景色十分秀丽,风光迷人,气候温润,森林覆盖率达 52%,有 4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 6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素有“汉家发祥地”、“西北小江南”、“秦巴聚宝盆”之美称。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富裕 XXXX 百姓的主题,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努力把XXXX 建设成为陕甘川毗邻地区的经济强市、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全面进

 步,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XXXX 相继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 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一系列称号。

 创建卫生城市是 XXXX 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个性魅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2005 年 10 月,我市开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2009 年 3 月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同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巩固和提高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开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6 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爱卫会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市上下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创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容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目前,我市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 10 个条件基本达到:

 一是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健全,工作管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完善; 二是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 94%; 三是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 85%; 四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 36.8%,绿地率为31.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 9.15 平方米;

 五是 2011 年空气 API 指数≤100 的天数达到 344天,优良率 94.2%; 六是我市每年 4 月和 9 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消杀活动,鼠、蚊、蝇、蟑螂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 七是 3 年来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八是中心城区内无烟草广告; 九是近 3 年我市中心城区无院内感染引发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无甲、乙类传染病疫情; 十是根据我市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居民对环境卫生状况的满意率达到了 90.5%。

 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紧扣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健全组织机构,细化分解任务,理顺管理体制,狠抓责任落实,坚持人人创卫、科学创卫、和谐创卫,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建立创卫工作的强力推进机制 为了保障创卫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着力建立了三项保障机制。一是强有力的指挥决策机制。及时调整充实了创建工作指挥部领导及成员,加强了办公室工作力量,统筹协调、督办、指挥全市的创卫工作。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三县区和市级各部门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有力地推动了创卫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实际听取汇报,督促检查,研究决定

 创卫重大事项;分管领导根据工作分工,认真履行领导责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决涉及创卫工作的各项具体问题。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也经常听取工作汇报,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地进行视察检查,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各县区、各部门也加强了对创卫工作的领导,创卫各项工作落得实、抓得紧。二是科学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每年定期召开创卫工作推进及动员大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全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始终保持了创卫工作热度不降,力度不减。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市委、市政府与中心城区 106 个责任县区和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明确了创建任务、完成时限和奖惩措施,全面夯实了创建工作责任。实施了包联责任制,将城区街道办事处、各重点路段的创建任务包联给 103 个市直部门和中省驻汉单位,明确包联牵头部门、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责任制。三是严格的工作考核机制。坚持把创卫工作列入县区和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定下发了《XXXX 市创建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和《XXXX 市创建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先后 12次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和量化考评,对工作优秀的县区、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较差的县区、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责任不实、工作不力的 4 家单位

 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采取经常性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专项督查和阶段督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不间断地检查督办,掌握工作动态,推动工作落实。

 二、广泛宣传,营造全民共建的浓厚工作氛围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既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聚集民众的智慧和力量、动员全市上下齐行动,众志成诚打好攻坚战。一是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市级各新闻单位,XXXX 电视台、XXXX 广播电台、XXXX 日报持续多年开辟了创卫动态、领导访谈、创建大家谈等专栏,有针对性地对交通秩序、市容环境、垃圾清扫、占道经营等工作连续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度报道,营造了创建工作的舆论环境。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以创卫为主题的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活动蓬勃开展,演出达 200 多场。在城市出入口、道路什字、广场等地设置 100 多面固定广告牌,组织开展汽车站、高客站、公交车等窗口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力。举行了“十佳创建家庭”、“巾帼文明岗”、“十佳创建员工”评选活动,开展了共迎世园会“环保活动”和“同走文明路,礼让斑马线”交通知识法规宣传活动,营造了高潮迭起的创卫工作氛围。三是强化创卫知识宣传。在主要街道、广场设立大型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 27

 个,在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都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内容。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利用市民学校,开展了创卫知识测验、演讲赛和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创卫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加大投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我们以城市建设管理为重点,用经营城市的理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不断加快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先后投入约 25 亿元,相继完成天汉大道新桥、南郑大道、汉南大道、城市东出入口道路、十天高速公路引道、江南南路等道路建设和莲湖路什字排涝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对兴汉路、西环路、天台路、南一环、友爱路等 9 条城市道路进行了改造,改造道路全长18 公里。目前,正在实施的龙岗大桥、西汉高速东连接线、XXXX 体育运动中心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二是基本完成便民惠民工程建设。分二期建成的日处理 10万吨污水能力的污水处理厂累计完成投资 2.4 亿元,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一级 B 排放标准。投资 9215 万元的江北垃圾处理场和江南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 600 吨。投资 1.39 亿元建成投运的 XXXX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年处理医疗危废 1.9 万吨。近 3 年累计改造公厕 20 座,新建公厕 38 座,套建公厕 31 座,单位公厕对外开放

 28 座,中心城区建成区公厕总数达 129 座,基本达到了布局合理,数量达标的要求。加大农村改厕力度,中心城区 0—5 公里范围内改厕 2.4 万座。新建、改建市场 25 个,在建市场 3 个,蔬菜便民小超市达到 50 个,城市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大为改观。三是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围绕创建最佳宜居环境的目标,采取规划建绿、道路增绿、依法治绿、科学护绿的措施,强化城市绿化建设。完成了中心城区东、北出入口道路及绿化建设,在主要路段实施了大树进城工程,共栽植胸径大于 15 ㎝的树木 16560 株。建成区级以上园林式单位106 个、园林式居住区 41 个,整个城市呈现出四季常绿、生机盎然的崭新面貌。在亮化、美化工程方面,完善了主要街道的亮化安装,重视背街小巷的亮化工作,基本形成了以主、次干道功能性照明为主,公园、广场、绿地以装饰性为主的景观亮化格局。在“一江两岸”城市东客厅建成以音乐喷泉为主的高规格、高水平的系统亮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

 四、综合整治,努力改 善城市环境卫生面貌 始终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创建活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突出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全力治脏。认真落实《XXXX 市中心城区市容容貌标准》,将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目标责任

 考核。新购 4 台清扫车,增添垃圾转运车 10 辆,并在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上将主要大街和背街小巷有效结合划段,主要大街保洁时间增长,机械化清扫水平逐步提高,背街小巷实行定人定岗固化责任制,城市道路卫生状况保持良好。二是重拳治乱。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治理占道经营,开展市容专项整治活动 700 多次,累计清理取缔占道经营 2.5 万余起。同时设立临时便民摊点 500 个,规范季节性摊点 300 个,制定了临时便民摊点管理标准,把方便市民生活与确保市容整洁有机结合起来。在户外广告牌匾整治中,共更换设置门店牌匾3.37 万平方米,拆除 1.93 万平方米,同时利用社区文化墙设信息广告宣传栏 12 处,满足市民生活需要。通过建立完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抓好“两点一线”、签订责任书等措施,从源头上狠抓了建筑垃圾的整治。以建筑立面整治为抓手,整治沿街各类建设立面 30 万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加大违章临建拆除力度,拆除到期临建 2.2 万平方米。开展交通秩序整顿,查扣一批非法营运车辆,划出停车泊位 2500 多处,取缔有碍交通的车辆停放点 13 处,施划道路交通标线 62.7 万延米,较好地解决了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三是彻底治差。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真正使环境整治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同时,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创建知识教育,让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推动一个片区,一个片区带动一个城市,最终实现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建工作氛围。

 五、标本兼治,全面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全市环境质量指数持续呈现良好态势,2011 年市区 API 指数小于 100 的天数达到 344 天,超出创建标准 27.1 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汉江城区段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85%。中心城区环境噪声年均值 51.7 分贝,烟尘控制区达标覆盖率为 96%,以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一是集中开展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持续实施以整治烟尘、油烟和噪声为主要内容的“洁净工程”和“安静工程”。对中心城区的锅炉烟尘污染、餐饮企业和烧烤摊点油烟污染进行了集中整治,有 433台套工业锅炉、茶浴炉完成了烟尘治理,396 家餐饮企业和饮食门店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575 套燃煤烧烤炉具更换为环保型无烟炉具,完成率分别达到 95%、85%和 99%。对有烟尘、油烟污染的项目和门店划定建设区域,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了此类项目的环境准入。持续开展夏秋两季秸杆禁烧,有力地保障了市区环境空气质

 量。开展了工业、建筑施工、文化娱乐、五金加工等噪声污染整治,集中解决了一批噪音扰民问题。二是巩固提高城区工业污染治理。狠抓污染减排项目的实施,关停了小建材、小化工、小造纸生产线 10 条,完成了青啤 XXXX 分公司、汉烟二厂等企业锅炉烟尘胎硫治理工程,实施了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和医药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技改工程。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 10.7%和 8.6%,完成省上下达减排任务的 120.6%和122.5%。三是推进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和评估,编制《XXXX 市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方案。取缔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企业,消除了污染隐患。严格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水源地水质进行每月一次监测。四是加强放射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严格实行辐射放射排污许可证制度,全市放射源应用单位和射线类装置应用单位均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全市规模以上医院和中心城区较大规模门诊医疗废物全部送交医废中心集中无害化处置。市、县级医院都建立了医疗废水处理设施,中心城区完成了 8 家医院的污水治理工程。近年来,我市未发生生态破坏和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六、 关注健康,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创卫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我们努力健全体制,规范管理,确保公共服务、公共卫生达到标准要求。一是全面开展健康教育。紧紧围绕疾病防治工作,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增强公众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和技能。市政府及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各社区都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社区网络覆盖率达 90%以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 80%以上。市、县(区)疾控中心均设有健康教育所(科),设备配置齐全,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

篇九: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国家卫生城市资料建档指南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料建档指南

 一般单位建档指南

 (适用于市区所有单位)

  一、 基本情况

 单位设置情况、 人数、 职责及主要工作情况等。

 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性质、 辖属单位情况、 职工人数、 承担的职责、 开展的主要工作等情况。

  二、 组织管理

 (一)

 爱国卫生、 创卫领导组织(文件)

 及专兼职卫生负责人名单。

 包括单位爱国卫生(创卫)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分工及负责人、 专兼职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红头正式文件。

  (二)

 爱国卫生工作会议纪要或记录。

 每次召开(部署)

 爱国卫生、 创卫工作会议有纪要或记录(每年不少于 6 次, 内容要具体)。

  (三)

 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开支依据。

 用于开展爱国卫生、 创卫各项工作费用开支的发票复印件。

  三、 工作计划、 总结

 (一)

 爱国卫生工作(包括创卫)

 计划。

 单位年度整个爱国卫生工作(包括创卫)

 安排, 开展的具体工作、 达到的目标要求、 采取的措施、 完成的时限。

  (二)

 爱国卫生工作(包括创卫)

 总结。

 单位年度整个爱国卫生工作(包括创卫)

 开展情况, 每项工作采取的措施、 取得的效果、 完成的情况。

 要求措施要具体, 尽量用数据描述。

  四、 卫生管理

 (一)

 卫生工作制度。

 爱国卫生(创卫)

 工作制度、 室内外卫生管理制度及卫生检查、 评比、 奖惩等制度。

  (二)

 室内外环境卫生责任制规定及岗位职责等资料。

  (三)

 卫生检查、 评比、 奖惩记录。

  (四)

 公厕管理制度及管理责任人员名单。

  五、 食堂卫生管理

 (一)

 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公用物品消毒制度、 卫生清扫制度、卫生检查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等制度。

  (二)“三证” 及人员培训、 考核资料。

  (三)

 索证记录。

 所购置的食品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检验报告等资料。

  (四)

 监测资料。

 餐具、 茶具及相关用具监测资料。

  (五)

 消毒制度及消毒记录。

  六、 宿舍卫生管理

 (一)

 宿舍卫生制度。

  (二)

 宿舍及宿舍区卫生责任制度及落实情况资料。

  (三)

 宿舍卫生检查评比资料。

  七、 健康教育

 (一)

 健康教育组织(文件)。

 单位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分工、 职责)

 红头正式文件。

  (二)

 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总结。

 根据单位、 行业特点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包括卫生防病、 健康文明行为、 除四害、 控烟等健康教育工作安排, 各项工作开展达到的具体要求、 采取的措施、 达到的效果。

  (三)

 健康教育宣传栏或黑板报等设施设置情况, 内容更换记录或照片。

 卫生宣传栏、 墙报设置不少于 3 平方米, 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及时更换宣传内容, 每年不少于 6 次, 每次宣传内容要有书面记录或照片, 并保存建档。

  (四)

 各类健康教育资料(包括相册)。

 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资料。

  (五)

 健康教育器材一览表及实物。

 健康教育器材包括照相机、 电视机、 VCD播放机、 录音机等。

  (六)

 控烟制度、 标志及争创控烟先进单位资料。

 单位建立对职工、 公共场所(会议室等)

 控烟的相关规定, 办公公共区域有控烟标志等。

 开展控烟先进单位和先进科室、 车间等活动资料。

  (七)

 职工健康体检档案及女工保健资料。

  (八)

 职工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资料。

 有职工健康教育知识及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等资料。

  八、 除“四害”

  (一)

 除“四害” 工作领导组织及投药员名单。

 单位除四害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成员、 分工及单位负责人、 联络员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红头正式文件。

 投药员名单、 每次投药记录。

  (二)

 除“四害” 工作制度。

 包括建立除四害责任制, 计划、 总结、 除四害防病宣传教育、 室内外卫生管理等内容资料。

  (三)“四害” 孳生地治理资料。

 包括宣传动员、 卫生基础设施完善、 环境治理及垃圾、 粪便、 废弃物管理、 道路的清扫、 保洁管理、 厕所、 建筑工地的管理等资料。

  (四)“四害” 消杀活动记录。

 包括外环境、 室内及食堂、 宿舍每次消杀人员的姓名、 时间、 场所、 面积、 药物名称、 用药数量等记录资料。

  (五)“四害” 防护、 消杀设备配置情况资料。

  (六)

 除“四害” 经费支出依据。

 购置除四害药品、 器械等支出费用票据复印件资料。

  重点单位建档指南

 (下列重点单位在按照一般单位建档指南建立本单位资料档案外, 另需建立下列资料档案)

  一、 市、 区创卫办

 (一)

 基本情况

 1、 城区地图、 上年度统计年鉴、“十一五”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 辖区概况:

 地理地貌、 气候水文、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

  3、 创卫工作报告。

  4、 创卫技术报告。

  5、 创卫工作专题汇报录像片。

  6、 城中村及城乡 结合部卫生专项工作报告。

  7、 辖区内单位基本情况(名称、 地址、 电话、 负责人及联系人电话)

 分类统计清单。

 分类统计如分区、 街道、 社区(居委会)、 机关企事业单位、 学校、 医

 院、 商场、 食品生产经营、 公共场所(五小)、 市场、 建筑工地等清单。

  8、 辖区内城中村、 城郊村、 旧居民区分布图及基本情况(名称、 地址、 电话、负责人或联系人电话)

 清单。

  (二)

 组织管理

 1、 创卫领导组织成立(调整)

 文件, 创卫办内部设置情况及组成人员、 岗位职责、 设备配置清单。

  2、 创卫领导组织成员部门职责分工文件及考核奖惩办法、 考核奖惩记录。

  3、 创卫办经费落实凭证。

  4、 政府研究创卫工作的会议纪要或记录。

  5、 主要领导人、 分管领导人创卫会议、 创卫活动有关文件、 纪要或记录。

  6、 创卫领导组织会议纪要或记录。

  7、 辖区创卫领导组织网络、 负责人及组成人员名册、 创卫工作联系人员名册及联系电话清单。

  (三)

 综合工作

 1、 党委、 政府关于创卫工作的决定、 创卫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2、 创卫专项整治方案及整治工作记录资料。

  3、 创卫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文件、 资料。

  4、 创卫工作督查方案、 考核记录、 工作通报、 工作简报等资料。

  5、 创卫工作会议文件、 领导讲话、 会议签到等资料。

  6、 各职能部门创卫工作方案, 目标责任制落实文件, 目标任务考核资料。

  7、 迎接省爱卫会指导、 调研、 考核资料及考核结论。

  8、 迎接全国爱卫会指导、 调研、 暗访检查资料及结论。

  9、 创卫工作活动音、 像资料。

  10、 创卫工作自我考核、 自我评价方案和考核评价记录、 结论。

  11、 创卫工作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规定或制度、 考核奖惩、 责任追究记录。

  12、 创卫工作宣传方案、 宣传资料及音像资料。

  13、 创卫投诉、 咨询渠道凭证, 投诉咨询制度, 投诉受理记录, 投诉调查处理记录及处理情况反馈资料, 媒体上反映群众投诉问题的报道。

  14、 创卫工作满意度调查方案、 调查记录及调查统计分析资料。

  (四)三区(原《指引》 调整的内容)

  1、 城中村、 城郊村、 旧居民区、 小街巷改造政策文件、 改造计划、 改造进展情况及所有城中村、 城郊村、 旧居民区、 小街巷环卫现状(是否物业管理、 道路是否硬化、 是否配置密闭垃圾收集设施、 楼房垃圾道封闭及旱厕改造情况)

 清单。

 2、 违章饲养畜禽专项治理文件、 资料。

  每年工作有计划、 有总结。

  二、 市、 区爱卫办

 (一)

 基本情况

 创卫爱国卫生组织管理专项工作报告。

  (二)

 组织管理

 1、 爱卫会组织成立(调整)

 文件, 编委爱卫办机构设置文件。

  2、 爱卫会成员部门职责分工文件。

  3、 爱卫会会议、 活动的记录、 纪要。

  4、 爱卫办工作经费和除“四害”、 改水、 改厕等专项经费预(决)

 算及拨付到位的财务证明。

  5、 爱卫办办公设备清单。

  6、 辖区(市到街办, 区到居委会, 包括主要部门、 单位)

 爱卫会组织文件及人员名单。

  (三)

 综合工作

 1、 政府研究爱国卫生(创卫)

 工作的会议纪要或记录(每年至少两次)。

  2、 爱国卫生(创卫)

 工作纳入本市经济发展规划的文件或依据。

  3、 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关于爱国卫生(创卫)

 工作的讲话及工作调研、检查、 参加活动的文件、 简报、 新闻报道等记录。

  4、 爱国卫生(创卫)

 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 考核的文件或依据。

  5、 人大或政府制定的爱国卫生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6、 爱国卫生工作规划。

  7、 爱国卫生工作年度计划、 总结。

  8、 爱卫会成员部门爱国卫生年度计划、 总结。

  9、 病媒生物防制、 农村改水改厕、 创建活动、 健康教育、 爱国卫生活动月等

 日常爱国卫生工作的部署、 检查、 考评、 总结、 奖励等文件和资料。

  10、 受理群众卫生投诉渠道的依据、 投诉问题的处理记录及结果反馈资料。

  11、 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度抽样调查方案及统计资料。

  每年工作有计划、 有总结。

  三、 城市管理执法局

 (一)

 基本情况

 1、 创卫市容环境卫生专项工作报告。

  2、 本系统创卫工作方案、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实施情况记录。

  (二)

 法制建设

 1、 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制订的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2、 有关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建设管理的规范性、 技术性文件。

  3、 有关市容秩序行政许可事项有关文件和资料。

  4、 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文件, 市容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文件,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范性文件, 城市道路、 人行道冲洗、 清洗有关规定或文件。

  5、 制定并落实市容卫生秩序责任事故追究制度的资料。

  (三)

 机构建设

 1、 编委环卫机构、 市容秩序管理机构设置文件。

  2、 财政部门下达的市容秩序管理经费文件, 财务报表。

  3、 环卫管理机构内部设置情况、 人员名册及岗位职责。

  4、 环卫经费文件及年度财务报表。

  5、 市政部门下达的环卫设施建设项目经费文件。

  (四)

 环卫规划

 1、 环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文件或依据。

  2、 市容、 环卫、 城市绿化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文件依据。

  3、 近中期市容、 环卫专项规划, 城市绿化专项规划(包括专家评审人员签到单、 评审结论), 人大或政府有关批准市容环卫、 城市绿化规划的文件。

  4、 城乡 一体化环卫(或垃圾处理)

 专项规划。

  5、 政府有关市容环卫年度工作目标、 专题会议纪要、 检查通报等。

  6、 环卫行政许可事项审批、 验收资料。

  7、 人大或政府批准的城市容貌标准实施细则或办法。

  (五)

 规章制度

 1、 公厕管理、 保洁、 消杀制度。

  2、 垃圾转运站管理、 保洁、 消杀制度。

  3、 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

  4、 环卫清扫保洁制度, 环卫车辆管理制度, 市容环境卫生检查制度等。

  5、 政府或物价部门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市容环卫市场化、 产业化有关政策。

  (六)

 环境卫生管理

 1、 城市道路维护管理规定, 城市道路维护管理计划, 城市道路挖掘审批文件,财政部门关于城市道路维护经费下达计划文件。

  2、 城市下水管网分布图及下水管道、 窖井、 管线清淤制度、 作业记录。

  3、 城市亮化工程规划, 城市亮化工程管理、 维护制度, 城市亮化工程管理、维护人员一览表。

  4、 城市清扫保洁道路分布图(包括任务量、 机扫路线、 保洁等级划分)。

  5、 现有各类环卫车辆类型、 规格、 购买时间清单。

  6、 城市清扫保洁、 垃圾收集清运、 粪池清挖季管理制度及工作记录。

  7、 城市清扫车辆、 洒水车辆、 冲洗车辆作业制度、 运行路线图及作业记录。

  8、 垃圾转运站、 垃圾收集设施、 公共厕所(等级分类)

 分布图、 主体照片。

  9、 环卫车辆清洗场地现状图。

  10、 垃圾收集设施、 果皮箱检修、 更新、 清洗记录。

  11、 城市化粪池审批、 验收清单。

  12、 城中村、 城效村垃圾托管代运协议及垃圾代管托运工作记录。

  13、 城市保洁面积统计、 机扫面积统计、 垃圾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数量统计资料。

  (七)

 粪便、 垃圾处理场(厂)

 管理

 1、“二场(厂)” 的选址意见书、 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文地质报告、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计划批文、 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工程监理报告、 竣工工验收报告。

  2、 粪便、 垃圾进场(厂)

 计量统计表、 作业记录。

  3、 处理效果监测点分布图及监测评价资料。

  4、 城市污水管网分布图及相关证明材料。

  (八)

 绿化管理

 1、 人大或政府批准的园林绿化管理规章。

  2、 城市绿地、 公园分布图。

  3、 城市绿线管理制度, 城市绿化行政审批、 验收制度及审批、 验收记录。

  4、 城市绿化统计资料。

  (九)

 公共水域卫生管理

 1、 公共水域管理机构设置文件或依据。

  2、 公共水域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3、 公共水域清理、 保洁作业记录。

  (十)

 市容管理

 1、 城管工作计划、 总结。

  2、 城管责任制度及实施、 考核情况资料。

  3、 城市管理、 综合整治执法(包括乱搭乱建、 乱摆摊点、 乱到垃圾、 乱堆乱放、 乱贴乱画、 占道经营、 广告设置、 门头字号)

 管理等日常城管工作办法、 制度、 措施文件及工作记录、 统计资料。

  4、 创卫专项治理(包括城中村、 旧居民区、 城乡 结合部市容秩序专项治理、占道经营专项治理、 乱摆摊点专项治理、 户外广告专项治理等)

 工作方案、 工作记录、 效果评价等资料。

  5、 早夜市、 摊点群和露天烧烤设置分布图及规范管...

推荐访问:卫生城市评估验收报告 验收 评估 卫生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