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6篇

时间:2022-11-03 14:20:07 浏览量:

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6篇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 以中小学为重点的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推普”工作对策研究 摘要: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受到社会认知、教师专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6篇,供大家参考。

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6篇

篇一: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

中小学为重点的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推普”工作对策研究

  摘 要: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受到社会认知、教师专业素质等影响,中小学普通话教育、推广落后。针对存在问题,从学校、社会、职能部门职责强化等角度,对从中小学介入为重点实施“推普”工作提出了实践性建议。

 ?

 关键词:方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语言习惯;推广普及;对策

 ?

 一、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做好“推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1.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和国际通用工作语言之一,更是华夏文化的集中体现

 ?

 推普工作不仅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需要,更是培养国民意识的战略措施。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历史和文化具有和政治经济价值等高的重要性,但是在广大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人们的生活、工作中都往往是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占绝对优势,学校教育也是如此。

 ?

 2.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力提升,中华民族跨地区、跨国际交流、学习日益频繁,汉语国际影响也随之越来越大,即使是

 在国内,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青壮年劳动力的频繁流动,也使得“推普”工作越显重要。

 ?

 3.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推普”工作远未达标

 ?

 中国近 50 年来从教育切入的“推普”工作成绩显著,但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尤其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推普”工作任重道远。

 ?

 4.普通话“通用工具性”作用必须引起重视

 ?

 学校是“推普”的重要环节,但普通话的“功能”将伴随人的一生,因此“推普”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问题,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需要从提升公民素质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

 二、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做好“推普”工作面临的挑战

 ?

 1.语言习惯影响

 ?

 在“方言优势”地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受根深蒂固的方言、民族语言影响,且不说学校普通话教育的规范性和普及性,仅家庭环境影响就会抵消学生在学校建立的规范,学生回归家庭和社会后,普通话“功用性”就消失了。何况一些边远地区,甚至连教师普通话都未普及。

 ?

 2.认识问题

 ?

 学校应义不容辞地承担“推普”重责,但在方言和少数

 民族语言区,普遍对普通话作用认识不深。认识影响语言观念解放,有时连教师都没用普通话教学,甚至认为普通话教学影响课堂质量、学生接受也有障碍。加之日常交际不用普通话,久而久之,普通话就被“遗忘”了,把“推普”置于提升全民素质的高度的认识更无从说起。

 ?

 3.语言“规范”介入时间滞后

 ?

 语言习惯培养要“越早越好”,但在条件落后地区,普通话“规范”要到孩子入学才能建立起来(甚至入学了也不规范),错过最佳时期,“纠偏”难度增大。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中学之前都是在本地学习,缺乏严格、持续、系统的强化训练,“短板”很难改善。

 ?

 4.教师水平影响

 ?

 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边远地区,教师本身就缺乏必要的普通话培训,更谈不上教学中的熟练运用了。教师水平影响学生语言基础素养,学校“推普”功能弱化。

 ?

 5.教学模式影响

 ?

 纵观普通话教学模式,中学前的普通话教育没有专门课程,即使是大学,非汉语专业的普通话教育也并不专业。

 ?

 6.渠道问题

 ?

 因“推普”缺乏系统化机制,实质上中小学没有普通话教育课程。只有大学而且是师范类学校、语委等专业单位介

 入,而且还只是针对教师和语言工作者开展“入围”认证,属于被动推广,缺乏主动推广的机制、渠道、资源和力量。

 ?

 三、以中小学为重点做好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推普”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

 1.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

 就目前情势而言,加强宣传引导是首要的,也只有强势宣传可使“推普”工作产生影响,才能尽可能引导方言和民族语言区转变忽视汉语学习和普通话的观念,有效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使全民认识普通话的重要性。

 ?

 2.大力营造“共同认知”的语言环境

 ?

 方言和民族语言本身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必要性。但在此基础上还需大力营造“推普”环境。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语言区,不管难度多大都必须坚守中小学这一学校阵地,至少必须把普通话作为教学和校际交流的共同语言,并激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带头使用普通话,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营造扩大普通话影响力,通过语言规范促进全民素质提升。

 ?

 3.专业机构必须认真履职超常努力

 ?

 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学校(特别是师范院校)要切实承担起历史责任,而且要特别关注广大农村,要给农村、方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中小学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将普通话测试从局限于“普通话从业

 者”向社会扩展。当然,这需要社会各方联动,政府要逐步完善配套激励机制;而中小学教育必须要对所有教师进行普通话专业培训,通过持续、全面的强化训练,首先解决教师水平问题,打牢基础。同时,语言文字工作者还可通过方言研究,“破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接“密码”,消除“方言障碍”,寻求方言区“推普”捷径。

 ?

 4.改进普通话水平测试模式

 ?

 首先,普通话水平测试当然应该包括中小学教师,但更应不遗余力扩大影响,要在“有求才应”的同时主动“面向全社会”。第二是要改进管理机制体制。在语委负责推普的同时,可委托培训或认证机构拓展渠道,扩展影响范围。第三是测试培训模式,要改变语音、单词、课文“正确发音”数十年一成不变的“应试模式”,以有效激发学习者兴趣。

 ?

 5.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互动功能的利用

 ?

 现代信息载体和新兴传媒的互动性、交互性越来越成熟和普及,可通过其便捷性、跨时空、低成本、广覆盖、交互性的特点,快速实现对边远地区、方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中小学学生及民众的普通话教育、指导和普及。

 ?

 6.建立激励机制

 ?

 “推普”配套激励要进一步完善,除了针对专业机构、学校的激励,尤其应该建立新媒体激励机制,以激励新技术媒体主动接入中小学和社会大众的普通话教育、引导和规

 范,促使包括农村地区、方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中小学生、民众对普通话认知的统一,形成“推普”的大众意识。

 ?

 总之,不管是方言区还是少数民族语言区,“推普”工作都必须要从中小学生抓起,有效解决好思想认识、配套机制和渠道覆盖问题,否则根基不广不牢,“推普”成效必然不好。不管从哪个角度,也不管采用什么措施,只要正视问题、积极解决,相信“推普”工作的困难和挑战自会迎刃而解。

 ?

 参考文献:

 ?

 [1]李无虎.农村中小学使用普通话现状调查及思考.吉林教育,2010(5).

 ?

 [2]翟启明.中学语文教学法.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08.

 ?

 编辑 段丽君

 ?

篇二: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

7语言研究浅述近年来方言研究现状朱晶晶  中南民族大学摘 要: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汉语方言的研究现状,并对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重要学术事件和学术著作作简要述评。关键词:汉语;方言;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汉语方言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从 30 年前的“冷门”学科一跃成为语言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与此同时,方言研究的机构和团体也逐渐增多,研究范围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论是历史时间方面还是地理空间,方言研究已遍布全国。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述近年来方言研究的现状:一、近五年方言研究领域的团体组织现状( 一 ) 方言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现状方言研究领域依旧由老一辈的领军人物带领着方言研究的队伍不断前进。我们知道研究上海话的有许宝华和汤珍珠,但汤珍珠于 2011 年去世,这是方言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王福堂关于绍兴话的研究,黄家教关于广州话的研究,以及詹伯慧和李永明关于潮州方言的研究等等。这些领军人物仍然对汉语方言的研究做着不朽的贡献。同时,年轻一代的也人才辈出。1.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国方言研究领域中起着总指挥作用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就是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前身,当年有罗常培、李荣等语言学权威人物,目前由沈家煊担任所长。近年来,语言所在方言方面的研究成果有《福建省顺昌县境内方言的分布》、《福清方言研究》、《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福建省顺昌县境内方言的分布》等论文,均获得省部级专项奖项。使得方言研究迈出了很大一步。此外,语言所还有“汉语方言语法类型比较研究与方言语法语料库”、“中国方志方言资料总集”等关于方言研究的课题。由此可见,汉语方言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2.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1981 年 11 月诞生的全国性学会。从 1981 年起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每两年组织一次大型学术讨论会,迄今已举行过 16 届。2014 年 4 月 1 日,由周磊,李蓝,李琦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刊》纪念刊。详细记录了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的发展历程。

 除了上述综合性的学术团体,近年来,几乎每所高校都拥有了自己的方言研究团体,并根据自身的地理、历史、环境等优势有重点地研究着某一方言。例如,地理方位上有各个省的方言研究,朱建颂的湖北方言研究、邢向东的陕西方言研究、陈晖的湖南方言研究、詹伯慧的粤方言研究等等;历史角度有邵则遂的周秦两汉魏晋古楚方言的研究等等。此外,有些省市如山东、山西、湖南、天津、汕头等也成立了省市一级的汉语方言研究团体。( 二 )《方言》杂志的继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李荣策划创办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言研究专业期刊——《方言》杂志。是近三十年来中国方言研究飞跃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近五年来,《方言》仍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登载方言研究及其相关学科的各种文章 , 包括专题论文、调查报告、调查表格 , 以及书评书目、资料介绍、情况报道等,详细记载了近年来方言研究的学术成果。同时,刊物的发表和编辑既推动方言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又培养、锻炼出一批方言研究的后起之秀。( 三 ) 方言学术会议的频频举行本文仅简单列举几个重要的方言学术会议:2011 年 10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发起并主办的“第六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2012 年 11 月第七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金华举行。由复旦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主办。2013 年 11 月第七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 在安徽大学举办。

 2014 年第七届土话平话暨第三届濒危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召开。专家们一致认为,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它独特的感情与韵味,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主办、兰州城市学院承办的“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于 2015 年 8 月上旬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这些频频的学术交流会议正是方言研究朝气蓬勃的充分证明。学术会议不仅能让研究方言的专家教授们获知同行们的研究范围、方向、研究方法等,还能让他们从中获取新的信息,找到新的角度,进而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研究方法,开拓新的方言研究领域。这是有利于方言的研究和发展的。( 四 ) 人才的培养和专业队伍的建设近五年来,各个方言研究所、研究院以及各高校都有招收方言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将为方言研究培养一大批的人才和队伍。此外,各方言杂志、报刊等的撰写与发行也间接的锻炼和壮大了方言研究队伍。由此看来,方言的研究是充满无限希望的。二、从重点研究语音到语音、词汇、语法并举( 一 ) 对方言语音的研究对方音的研究也不仅仅做一般的描写分析,而较多着力于对特殊语音现象的发掘与探讨。由《方言》季刊编辑部、复旦大学中文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 " 语音基金项目:论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古楚方言词历时演变研究”(12YJA740065) 的资助。

 198类固定短语中,充当格式构成成分的名词主要集中在空间方位、时间、人体器官、自然景象等几个方面。例如:鬼使神差、人五人六、日积月累、昏天黑地、点头哈腰、彻头彻尾、苦口婆心、寻死觅活。( 二 ) 动词待嵌格式在动词待嵌格式中,存在动词待嵌格式、比类动词待嵌格式、能愿动词待嵌格式及趋向动词待嵌格式较为典型,除此之外还有实义动词待嵌格式。其他四类待嵌格式能产性较强,实义动词待嵌格式能产性较差。例如:比类动词待嵌格式:心乱如麻;存在动词待嵌格式:有事说事、无路可走;趋向动词待嵌格式:来龙去脉、滚来滚去;能愿动词待嵌格式:无;实义动词待嵌格式:添油加醋、添枝加叶、捕风捉影。( 三 ) 形容词待嵌格式在形容词待嵌格式中,空间维度形容词待嵌格式 ( 即由“大”“小”“长”“短”等空间维度形容词构成的待嵌格式 ) 较为典型。另外,形容词性成分还可以与副词性、代词性或数词性成分组配构成类固定短语格式。例如:大福大贵、累死累活、大错特错、深一脚浅一脚。( 四 ) 数词待嵌格式根据数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分成三类 : 由同一个数词前后对举构成的、由相邻数词前后对举构成的、由不相邻数词前后对举构成的。数词性成分除与动词性、形容词性或副词性成分构成异素格式之外,还可以与连词性或助词性成分组配构成格式。例如:由同一个数词前后对举构成的;无由相邻数词前后对举构成的:七缠八绕、七不沾八不连、一来二去;由不相邻数词前后对举构成的:四面八方。数词和副词性成分前后对举形成的:半生不熟;数词和助词性成分前后对举构成的:一气之下。( 五 ) 副词待嵌格式副词待嵌格式分为:否定副词待嵌格式、时间副词待嵌格式和其他格式。否定副词待嵌格式:不管不顾、不容置疑、不可言说、不得安宁;时间副词待嵌格式:忽高忽低。三、结语汉民族讲究对立统一,讲究“成对的互补观念和对应观念”。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影响了待嵌格式的构造。语言的对称机制和经济原则也是造成类固定短语形成的主要因素。待嵌格式生成的四字格描绘性特点比较强,有的四字格还带有明显的色彩意义,能够满足人们在用词上求形象、求生动和求简洁的心理。因此固化现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目前的研究还有待加强,研究的角度、方法都亟需改变。其中类固定短语既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语法单位,我们既应进行词汇学意义上的考察,更应进行语法学上的分析。类固定短语是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的中间状态成分,它既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应该采取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深入探讨现代汉语语言固化现象的运用规律。参考文献:[1] 储泽祥 . “一个人”的固化及其固化过程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5).[2]李传军.类固定短语相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3] 孟祥英 . 汉语待嵌格式研究 [D]. 山东 : 山东师范大学,2010.[4] 齐沪扬 . 有关类固定短语的问题 [J]. 修辞学习,2001(1).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 " 共同主办的 " 汉语方言类型研讨会 · 2012 暨第一届方言语音与语法论坛 " 于 2012 年 8 月在上海召开 , 来自全国各地的 39 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方言类型研讨会的主题是“汉语方言的领属结构”,方言语音与语法论坛的主题是“汉语方言的元音及相关问题”。( 二 ) 对于方言词汇,方言语法的研究近年来发表在《方言》、《中国语文》及各地学术刊物中的文章不计其数,并且也陆续出现一些研究汉语方言词汇、方言语法的专著,如李如龙的《汉语方言学》,邵敬敏、周娟、彭小川、黎运汉的《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由此可见,许多汉语方言专著和相关文章,也同时注意到语音、词汇、语法的并举并重。总之,在方言研究方面,近五年来,我国方言学者堪称兢兢业业,不遗余力。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方言研究在开阔视野、扩大领域方面日渐发展,呈不断开拓,不断进取之势。如上所述,近五年的汉语方言研究在前三十年的方言研究基础上继续增砖添瓦,为中国语言学宝库增加了一大笔珍贵的财富。当前汉语方言的研究,正在不断向着多层次、全方位的方向乘胜前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某些方面,尚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如方言比较方面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方言应用问题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现象存在,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汉语方言的分区以及某些方言的归属。例如关于晋语、徽语、平话土话的分区和归属问题。此外,汉语方言调查研究也在持续快速发展。方言是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方言调查研究除了为国家“推普”服务之外,同时还要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的语言应用开发服务,为方言区群众学习方言服务。这是当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新任务。参考文献:[1] 朱建颂 . 方言与文化 [M].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周振鹤,游汝杰 . 方言与中国文化 ( 第二版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詹伯慧 . 现代汉语方言 [M]. 武汉 :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4] 詹伯慧 . 二十年来汉语方言研究述评 [J]. 方言,2000,4: 317-324.[5] 詹伯慧 . 汉语方言研究 30 年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41(2):38-45.[6] 詹伯慧 . 大力加强汉语方言的应用研究 [J]. 暨南学报,2014,36(4):1-5.上接 (第 196页 )

篇三: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

iddot;语言学研究 · 大众 文 艺 关于东北方言的研究 李有刚 ( 长春市群众艺术馆 130000 ) 摘 要 :东北方 言是历 史上汉 民族与女 真族 、契丹 族、扶 余族 、

 高句丽族和 近代蒙古族 、满族等 少数 民族 长期 交流融汇的语言文化现 象,东北方言见证 了东北各民族发展的历程,是活的标本和重要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 。

 关键词 :长春话 ;东北方言;活化石 一、东北方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 一 ) 长春话 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 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东北方言隶属北方官话方言的分 支 ,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学术上有 “ 长春 官话”阳官话” 和 “ 哈尔滨 官话” 之说。长春作为东北地区最具代表的 移 民城市,是全 国为数不多普通话讲的最好的大城市之一。长春 市因为优越的地理区位, 自古以来,这里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通 道,这里更是闯关东大军的中转站 。清末中东铁路开通,长春市 成为东北物资和粮食的集散地, “ 东北豆城” 闻名遐迩 。

 ( 二) 地名 地名是历史上 留给我们 的重要文化遗产 ,承载着历史上各 时期民族语言的文化烙印。比如吉林省和长春市的满语地名比较 多,吉林是沿江的的意思,伊通河是汹涌的河 ,饮马河系满语伊 尔们河演化而来的, “ 伊尔们” 满语本意是指 “ 阎王 ” ,二道区 的 “ 拉拉屯” 是满语,

 “ 拉拉” 是末尾的意思。九台市历史上是 满族的聚集地,满语地名 比比皆是,卡伦是哨卡的意思,星星哨 是渡 口的意思,哈达 是山的意思;农安县位 于科尔沁草原 的边 缘 ,有着浓厚的游牧文化的底蕴,如科尔沁是蒙古族带弓武士的 意思,农安县的哈拉海、巴吉垒,德惠市的哈拉哈也是蒙语。

 ( 三) 俚语 长春话和东北方言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的俚语 ,这使长春话和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我们的 方言中有相当~部分来 自满语,如 “ 嗯哪 ” 表示对的意思,肉和 油变质称 “ 哈喇 ” ,遇事疏忽称 “ 喇忽” ,称唱歌为 “ 喝咧” ,

 称陡峭的石头山为 “ 砬子” 。在我们的日常用语 中,我们还有一 些找不到对应的俗语 ,如 “ 哈么见儿” 表示很随意地意思, “ 得 瑟” 是张扬的意思。

 二、东北方言兼容性和表现形式 ( 一) 多元性 长春市是历史上女真族、契丹族 、扶余族、高句丽族 、蒙古 族、满族等 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特别是近现代 以来,

 长春市的方言清晰地反映了汉满蒙风俗融合的历史轨迹。

 如农安人 口语 中常常带有 ‘:

 嗯哪、夜各 、不远遐 ” 哪” 是满语对的意思, “ 夜各” 指昨晚 , “ 不远遐 ” 是指距离不 远; “ 嚼果 ( 咕) ” 是满语好吃的:

 “ 藏猫” 的 “ 猫 ” 是满语树林 的意思 ;

 “ 扎古” ,这是借用蒙古族语 ,本意是看医生,引申为 打扮。

 在东北 ,汉人与俄罗斯人 、 日本人 曾长达半个世 纪混合居 “ 沈 “ 嗯 住,语言的借用 ,体现殖民文化的渗透。如 “ 沙咯楞的” ,意思 加快速度 ,就是借用俄语的 “ 沙” ; “ 喂哒罗” 是装水的小桶,

 “ 布拉 吉” 是连衣裙 , “ 骚鞑子 ” 是士兵 ,蹲 “ 巴篱子 ” 是坐 牢 , “ 夜特 ” 是拖拉机 ;日语称烟为 “ 打八扣 ” , 日语 “ 榻榻 米 ” 和 “ 沙发” 也成 了我们 日常用语。

 ( 二) 歇后语 面对艰苦繁重的野外劳作 ,歇后语是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歇后语有两部分组成,前面是谜语后面谜底。它一般都是就地取 材并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达到对人和事物褒贬 目的,可谓 旗帜鲜明,形象生动。

 东北人的语言天赋是在与大 自然抗争和艰苦的劳作中集体创 作的,体现 了东北人的乐观、豪爽和诙谐 。歇后语带有几分戏谑 与调侃的语言,会让人在笑声中得 以释放压力 :

 “ 豁牙子蹲墙根 背 ( 卑) 壁 ( 鄙) 无 齿 (耻 ) ” , “老母猪带口罩——还挺重视 这张老脸” 等。

 东北人 在歇后 语基础 上又 创作 了包罗万 象 的 “ 四大 荤段 子” ,就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 ,彼此 问既反差极大又有关联,且合辙押韵,语言技巧极高,充满了想 象力,呈现出了一种喜剧效果。如四大好听:

 “ 百灵叫,大姑娘 笑,西皮流水二簧调 ” 等 。

 ( 三 ) 顺 口溜 方言形成有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条件,有人 口的迁移,

 山川地理阻隔的因素,也有语言本身的规律。东北方言中的顺 口

 溜就是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发展形成的,带着浓郁乡土情怀。

 东北地区的冬季漫长寒气逼人 。据 《 关东地子考》记载:山 里人为了防寒,住的大都是地窨子,炕上放着火盆。天长 日久东 北人形成了 “ 火盆情结” 。窗外北风呼号 ,劳作 了一天的人们围 坐火盆周围聊天:男人们说笑话、唱小曲、编瞎话;女人们纳鞋 底 、剪窗花、玩游戏。边说着笑话边在火盆里烘烤粘豆包、烤土 豆、烤黄豆 ,满屋飘香。因为没有生存 的压力,不用担心 明年的 收成 ,在漫长的 “ 猫冬 ” 期间可以十分塌实围着火盆谈天说地,

 斗嘴皮子和赌博渐渐形成风俗。

 二 、从东北方言中透视精神品格 ( 一) 东北人的乐观与豪爽 这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极少 自然灾害,所 以东北人 自足 自乐,日子过得踏实,就 比较乐观;因地广人稀 ,

 不乏资源,生存空间比较大,所以东北人包容大气,热情豪爽 。

 东北方言的特点是生动、形象、直 白、幽默 ,极具表现力,

 这也正符合东北人豁达、豪爽、乐观 的性格特质 。这些特色的形 成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 的关系 。这里一年 四季分明,夏 日

 酷暑,春秋风干 日燥 ,冬季温长而寒冷。人们养成了 “ 猫冬” 的 习俗,冬天大雪覆盖 ,人们喜欢聚在温暖的火盆和火炕上谈天说 地侃大 山,讲瞎话,斗嘴皮子。

 ( 二) 东北人的诙谐与幽默 幽默 ( hum or ) 是一个外 来语 ,由林语堂先 生从英语词汇 ( 下转 第1

 7N ) 己口7

 传文化工作 “ 三贴近” 的客观要求。松溪县在全县农村开展的思 想道德 “ 四 自” 教育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他们在各村 俱乐部建立 “ 道德堂 ” ,组建评议会,设立道德 “ 红榜 ” 和 “ 黄 榜” 及时对村里近期发生的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批评,在广大村民 中形成 “ 以上 ‘ 红榜’为荣,以上 ‘ 黄榜’做到让农民群众 自己的事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评议, 自

 我提高。

 目前,该县 已建立54个农村 “ 道德堂” 占行政村总数 51% 。通过 “ 四 自” 活动,为农村创造 了 良好的社会伦理基础 ,

 拓展 了文化培植了时代新风尚,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 了农村社 为耻” 的强烈意识,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4. 创建文化 中心户,扩大农村工作基础 。农村宣传文化工作 “ 沙滩流水不到头 ” 是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邵武市委、市 政府从农村实际出发,以建设农村文化中心户为载体,加强和改 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知识传播 、信息交流、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民情收集 、文化娱 乐等诸多功能于一身,设有书报刊 、电脑 、广播、卡拉0K、农业 部 门的联系电话、记录本等,洒落上邻里乡间农民群众乐于相聚 的农户中,受到农民群众的喜爱,使方针政策和文化知识在这里 得到传播 ,各类生产 生活信息在这里得到交流,各种农业技术在 这里得到推广 ,各项民情民意在这里得到收集反馈 ,农 民文化生 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宣传思想工作 “ 沙滩流水 不到头 ” 的问题,夯实、扩大了农村工作基础 。目前,全市农村 文化中心户建设 已全面铺 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在1500多个 行政村建立5000多户文化 中心户 ,覆盖影响了85% 的家户。

 文化中心户集 三、联系农村实际,不断创新农村宣传文化建设 1. 要把 “ 三贴近 ” 作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 突破 口。近几年,我们在全市农村总结推广的邵武农村文化中心 ·群 文论 坛 · 大 众 文 艺 户 、延平区峡阳 “ 祠堂文化 ” 、武夷山市 “ 三堂 ” 改 “ 书堂 ” 、

 松溪县 “ 四 自” 等经验 ,无不体现 了 “ 三贴近” 的思想要 求,

 改造宗族祠堂,注入先进文化,就是从农村实际出发 ,紧密结合 实际,贴近实际的结果 ;搬掉神像菩萨,建设精神家园,就是把 农 民从虚幻的、迷信的精神世界中解放思想,讲求科学,直面生 活 ,是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贴近生活的结果;让农民群众 自己的事 自己干,把道德新风引进万家,就是尊重群众 ,引导群众 、贴近 群众的结果;而创建文化中心户,则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 近 群众 的综合体现 。因此,抓住 “ 三贴近” 就能解放思想 ,实 事求是 ,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文化 需求。

 2. 要把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立足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 高作为改进和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有效途径。农村宣传文化工 作能不能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能不能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立足于 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 我提高,是增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 吸引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也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 有效途径。近几年,我市总结推广

 的基层工作经验 ,都是立足于吸 引广大群众参与,立足于群众 自 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基 础上产生的。农村文化中心户来 自于群众,扎根于群众,充分体现 了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松溪 “ 四自” 活动立足于群众的 “ 自

 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评议 ,自我提高” ,得到群众的拥护和 支持;因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就应该深深扎根于群 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 动。只有这样,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才能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才能达 到立足群众的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之 目的,才能进一步 增强农村文化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满足农民的文化需 求,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

 ( 上接第207页 ) 转译 成为 中文词汇 。汉语 中有类 似 的词汇 ,如 “ 诙谐 ”稽”“ 搞笑” 等。幽默是让人在笑过之后还有所思考 ,是一种文 化上 的自信 。有幽默感的人会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与乐观人格;

 幽默缓解人压力的一剂 良药。

 东北方言的诙谐与幽默的特色 比较突出,其中包涵着 “ 苦中 作乐 ” 的诙谐和幽默。

 “ 二人转 ” 和小品是最能体现东北人乐观 精神 的~面镜子, “ 二人转” 通过借用滑稽的歇后语、俏皮嗑、

 疙瘩话、顺 口溜,经过夸张处理使 “ 二人转” 和小品异常火爆。

 但是 “ 二人转 ” 和小品往往为了搞笑而搞笑,也流于低俗。

 我们知道诙谐与幽默都是通过 自嘲的方式进行调侃,但东北 方言偏重于诙谐,东北人有搞笑天赋,但为了搞笑而搞笑 ,少幽 默的品质 。

 “ 二人转 ” 从 自嘲开始走 向了自虐 ,自虐超出了人格 “ 滑 的底线,所谓过犹不及 。

 ( 三 ) 东北人缺少危机意识 地理与气候是东北人性格气质形成的直接原因。这里 四季分 明,特别是长达5个月的霜冻期,极大地 限制了人们在户外从事 生产活动 ,由此也养成了人们近半年 的 “ 猫冬 ” 习惯。长时间的 “ 猫冬” ,让人变得懒散 ,不思进取,急功近利、 自足 自乐的价 值取 向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东北人粗线条,做事该不够精细,所 以缺少品质,很难做成品牌。

 1. 重感情不重理性 。东北方 言简 洁生动,重感情色 彩,亲 和力强。但 因强调了方言的情感色彩,多 了形象思维少了理性思 辩 ,东北人遇事缺乏耐心,性子急点火就着属于冲动型;东北人 爱面子但又常常没面子 。这是东北人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东北 人 的性格劣势。南北方人争执的方式上看,好像南方人更克制更 理 智 一点 。

 2. 趋 同心理强创意少 。东北人的优缺 点分明,内质 刚毅 ,

 外表强悍 ,性格豪爽 ,胆子大,讲义气不重法律,可谓 “ 打仗胆 大 ,经商胆小 ” 。同时 ,东北人的趋 同心理较 强:

 “ 天塌大家 死 ”“ 傻子过年看界比” 是东北人的口头禅,因过于求 同,所 以

 缺少创意。

 3. 小富即安没有危机意识。学者张福贵指出:

 “ 他们闯关东 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求生,因为这个群体中既缺少富家子弟又 缺少书香 门弟。于是构成东北文化的中原文化板块基本上不是传 统的精英文化 ,而是 以传统的民间文化为主 ,从而使东北文化缺 少书香气,而多了些乡野气。” 地理环境、民族融合 、生产生活是方言产生的社会基础。方 言凝聚着我们 的情感和智慧,是长期渗透在血脉中影响人们行为 与观念 的文化基因,尽管科技的进步会降低地理环境对人性格 的

 影响,但是文化基因的特 点是有传承性的,是不能在我们心中被 “ 格式化 ” 的记忆。如果东北人能清醒认识 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发挥优点克服不足,东北人会更加可爱,实现 中国梦也就有了根 本的保障。

 1 7

篇四: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

语方言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甘于恩(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是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梧州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站成立的大喜日子,能来到这里跟大家交流,感到非常荣幸。可能有的人不是很清楚,我们不是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吗?为什么还要保留和研究方言?因此,我希望从研究与应用两个角度,跟各位谈谈方言的价值。一、汉语方言的研究价值以下从四个方面讨论汉语方言的研究价值。1)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征,是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记得大学的时候,当时能看到的方言学著作,只有詹伯慧老师的《现代汉语方言》,他书中的前言有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丰富多彩的汉语方言,还是研究汉语发展史,探讨一般语言学理论所不可缺少的资料。”下面的两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一点。1982年第1期刊登吴琦幸在《“伤”字新解》认为:“杜甫诗歌中有例一。《中国语文》些词语用法特殊,其意义上不承古,下不联今。如《曲江,之二》中写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查遍古今字书,‘伤’的各个义项在此均讲不通。”的确,对于作形容词的修饰语的“伤”字,目前已出版的所有辞书皆无解释。其实,“伤”字的这种用法并不象吴文所称的那样“上不承古”。《方言》卷十三:“爽,过也。’,《广雅》:“爽,伤也。”说明“伤”字具有“过”的意义。陆法言的《切韵序》:“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文中的“伤”意为“过于、太”,全句是说:吴楚一带声调经常过于“轻浅”,燕赵一带则大多过于“重浊”。“伤”用作副词,唐以后也时有所见,如:“孟云卿诗祖述沈千远,调气伤5)。苦,怨者之流”。(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其次,“伤”字的这种用法并不象吴文所称的那样“下不联今”。即使到了今天,在南方(小张个子)、“菜汤煮伤咸”(菜汤煮得太咸)。《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也在“伤’,字条下注明其的闽南方言中,仍使用“伤”来表示“过分、太”的意思,例如“小张伤细汉”太矮方言义为“过分;太”。这一实例对于许多主张以方言补证诂之不足的语言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生动的、有用的活材料,现有的语文工具书应注意“伤”的这一义项。例二。在顺德(陈村)、三水、东莞等地,完成体的标记是[hɛu](顺德、三水)/[hau](东莞),声调阴平,这个[hɛu]的原始形式是什么呢?甘于恩、吴芳(2007)曾经推测“一个比较可能的来源是‘开’”,因为不少粤、客方言都有用“开”表完成体的情形,不过我们也怀疑[hɛu]来自“开”的可靠性,“因为从音韵地位看蟹摄字的韵母多为-ai、i,读-�u韵不符音变规律。”考虑到语义的相关性,我们这里不妨先提出一个假设,粤语的[h�u]/[hau]可能来自古汉语的“休”字(其常用的意义是“完结”“休息”)。“休”本义是“休息”、“休假”,引申为“停止”、“完结”,再引申为副词“禁止”(多用在祈使语气中),近代汉语“休”可以置于动词后或句末,表示有所决定、有所结果的语气(《近代汉语词典》曰“相当于‘罢’等”,《汉语大字典》则曰“语气词。用于句尾,相当于‘罢’、‘了’”)。如: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水浒传》29回)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异时名位岂肯卑微休。(唐杜甫《徐卿二子歌》)“休”可置于谓语后,为其虚化为时态助词(完成体标记)提供了客观条件。官话方言走到这一步便停滞不前了(因为有另一个形式“了”与之竞争),而粤语的某些方言则进一步虚

 2化为体标记,如三水芦苞话“我食休[h�u]一碗饭”(我吃了一碗饭)。53虽然语义上可以贯通,但还必须解决语音的演变环节。“休”中古音在流开三晓母,典型粤语(如广州话)读j u之类,似与上述各点的语音尚有距离。xî�u*(郭锡良1986),î介音�,�u再低化,便发展为au,演化路径是:h)î �u*→(h)ɛu→(h)au斗门莲洲流摄开三有两个层次:“九”读[k�],“手”读[s�],“瘦”读[s],[�u ]反映的[u ]则是后来渗入的层次。无独有偶,在东莞话的流摄中,我们还可看到ts�] 、[ts�],其他例字则读为[-au]韵,流开一个别字甚至读[-u]韵,如“母”[m�]。这说明几种读法在流摄中都可能并存。至于“休”读成“休”《广韵》的反切为许尤切,上古则归幽部,拟音是弱化后,主要元音得以强化,低化为(u454534uu是较早的层次,莞城稍后的层次:“皺”、“州”分别读[23u3323uuh-母,则完全属于例内的规则,广州话读为j -是晓母与-i介音拼合后的后起变化。也就是说“休”在这些方言中应有两个读音:文读[j u]是后来的层次,而白读[hɛu]或[hau]则是口语,中所保留的早期读音。这在地方口头文学的某些写本中可以找到佐证,如:冼尽铅华归淡泊,女红诸物尽抛休.。(东莞木鱼《禅院追鸾》,“冼”应作“洗”)三日停休.两日火,时常吊起个沙锅。(东莞木鱼《岳娘谏婿》)四字骑维互相助,死休.唔使见阎罗。(东莞木鱼《观音十劝》)东莞木鱼书(照片)在语音研究方面,古人没有录音机,也不使用国际音标,所以古代汉语的音值,我们现在无法确切地知晓。可是,我们知道,语言在不同区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发展得快些,有些地方发展得慢些,因而利用现代方言的材料,可以上推古汉语的读音。例如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就利用二十几种方言材料来构拟《切韵》的音系和音值。2)汉语方言体现出多姿多彩的特色,为语言学理论,特别是汉语方言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语料。著名方言学家游汝杰说过:“汉语方言的调查和描写不仅能为语音学提供极其丰富的语音样品,而且也能为发展一般语音学理论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一般语音学上口元音区分圆唇和不圆唇,鼻音不区分圆唇、不圆唇。但是若干吴语地区的调查P29)①报告说明,鼻音[n][ng]也可以有圆唇不圆唇之分。”(《汉语方言学教程》,汉语方言一般分为七大区,也有十区说。各区方言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单从入声尾来-p 、-t、-k多数已派入非入声;而吴方言虽然保留说,北方方言基本上已经消失,古入声尾①”,根据上下文语义,当系“鼻音不区分圆唇、不圆唇”之误。原文是“鼻元音不区分圆唇、不圆唇

 3入声,但入声韵尾只有一个,即喉塞音韵尾-;湘方言入声独立成为一个调类,可是入声尾大多不存;赣方言保留入声韵尾,但一般只有1-2个,如南昌话有-t、-k尾;客家方言入声-p 、-t、-k齐全;闽语内部则不太统一,闽南话除了有-p 、-t、-k尾外,还有喉塞音韵尾-;粤语内部其实不是统一的,也有韵尾消失的趋势,尾则比较完整地保留古汉语的面貌,即但广州话跟客家话一样,-p 、-t、-k尾都齐全。大家看看,单是古入声韵尾的演变,在汉语方言中已经表现出非常复杂的形态。刚才说过,即使在同一个方言区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内部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分歧,关注这些分歧,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认识汉语方言的全貌,对于方言分区、分片理论的完善55)、35)变调为常,然而四邑话的变调就不是这样,这种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低降或低平21、11),这种变调具有形态曲折的功能,即常用体词(名、量词)多以低调形态出现,,都有莫大的帮助。比方粤语的变调,我们目前对广州话的认识比较多,觉得以高平(中升((例如:例词包盖架钓带方言点ki(动作)—ka(动作)—iau(钓鱼)—ai(带来)—台山p au(动作)—台城3333333333p au(量词)ki(盖子)sika(书架)iau(钓)—ai(带子)111133111111iau(一支115钓)开平vau(动作)—ki(动作)—ka(动作)—ai(带来)—赤坎333333vau(量词)ki(盖子)sika(书架)ai(带子)111133113311新会p au(动作)—kui(动作)ka(动作)—tiu(钓鱼)—tai(带来)—会城3333333333p au(量词)—kui(盖子)sika(书架)tiu(鱼钓)tai(带子)111133111111恩平p u(动作)—kuai(动作)—ka(动作)—tiu(动作)—tai(带来)—江洲3333333333p u(量词)kuai(镬盖)sika(书架)tiu(鱼钓)tai(带子)2121332121521这种变调形态也出现在入声音节,如:例词夹擦拍叶脚方言点台山ka(动作)—kati(夹—ats‘at(牙(拍球)—(叶子)p ‘etkiak(瘸脚)台城ts‘ata(刷牙)p ‘akk‘iuj a(姓)—j akiak(脚)—p3322322213p15522115仔)刷)k‘iup ‘ak(球拍)22115pp51开平ka(动作)—katu(夹—ats‘at(牙k‘iup ‘ak(球拍)(叶子)hitkik(瘸脚)赤坎ts‘ata(刷牙)p ‘akk‘iu(拍球)—j e(姓)—j ekiak(脚)—p3322322213p1552212211子)刷)pp51新会ka(动作)—ka(夹子)—ats‘at(牙k‘up ‘ak(球拍)j i(叶子)kk(瘸脚)会城ts‘ata(刷牙)p ‘akk‘u(拍球)—j i(姓)—kk(脚)—p ‘p332232223p1221221111刷)pp55恩平ka(动作)—ka(夹子)asat(牙刷)k‘eip ‘ak(球拍)j i(叶子)江洲sata(刷牙)—p ‘akk‘ei(拍球)—j i(姓)—kik(脚)—p332232221p21522215223521p ‘itkik(瘸脚)pp35215当然,四邑话变调除了低调形态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升调形态,也带有浓厚的屈折色彩。但115/215、35、25、315)。这里就不多谈了。内容较为复杂,包括几个变体(在四邑方言中,还有一种极有特色的语音现象,即阳转入现象。主要存在于开平月山、恩平沙湖话中。这些特点都丰富了我们对粤语及其变体的感性认识。3)南方方言与北方方言相比,变异较多,这其中既有方言自身的演变,也有语言(方(言)间接触导致的结果。通过研究其中的异质成分,可以了解不同民系之间接触的深度和广

 4度,为语言接触理论、人类学、历史学等提供生动的案例。有的人提到广州话,说它就是《广韵》,这当然有“戏说”的成分。粤语或广州话不可能就是广韵,因为中原汉语来到南粤大地,便不可避免地会与当时的百越民族产生接触和交融关系。这种接触与交融,我们现在在南方方言中都可以观察得到。比方在音系上,广州话有长短韵母[a]、[]的区分,在汉语方言中有明显的长短音区别的方言不多见,而在壮侗语族中长短韵母乃是普遍现象;词汇上,有不少词语明显来自非汉语,说明古粤语跟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有密切的接触关系。例如,痕(痒,壮语、布依语、侗语、黎语、村话),冚(盖,壮、傣、黎语),啷(涮、漱,壮语),杰(稠,壮语),孭(背,壮语),氹(塘、坑,壮语),虾(欺负,壮、黎语),拲(推,壮语),冧(倒塌,壮语),遖(跨,壮、黎语),咧(伸舌,黎、傣、京语),嬲(生气、怒,壮语),谂(想,壮语)+修饰语”的情形较为普遍,如“鸡公”(公鸡)、“鸡乸”(母鸡)、“行等;语序上“中心语先”(先走)、“食多啲”(多吃点)等,与壮语、侗语、黎语的语序相吻合。这些特点的形成与民族语言间的接触有关。当然,粤语的异质成分,不单有少数民族语言的成分,还有不少外来语成分。近代以降,粤语从英语借入一些语词,这跟广州处于门户开放之首的特殊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近代的一stick)、“士担”(邮票,stamp ),但更多b us)、泵(打气、打气筒,p ump )、冷(毛线,laine)、T恤(针织有领衬衣,Tshirt)、菲林(胶卷,film)、唛(商标,mark)、朱古chocolate)。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相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语词进入粤些外来词,有些目前已不用,如“士的”(拐杖,英的至今仍在沿用,如“巴士”(公共汽车,法语力(巧克力,语,甚至通过粤语进入普通话。4)汉语方言其实是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无论是共同语也好,方言也好,都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方言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对于现代汉语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詹伯慧先生在《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一书中指出:“现代汉语是汉语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了汉语发展的趋势。现代汉语的特点并非都能一眼看出,要深入认识、理解现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就有必要了解现代汉语各方言的情况。特点总是在比较中体现出P11)比方我们说现来的,比较可以从历时的角度来进行,也可以从共时的角度来进行。”(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双音节化,这一特点固然可以通过古今的对比看出,其实也可以通过方言研究加以印证。例如普通话现在说“翅膀”,而闽、粤方言则只说“翼”;普通话说“桌子”,闽方言说“桌”,粤方言说“台”。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说明在南方方言中,单音节词汇还是占较大的比重。再如古代汉语形态变调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担”读平声是动词,读去声是名词(担子);“行”读平声是动词,读去声是名词(罪行);“衣”读平声是名词(衣服),读去声则是动词(解衣衣之)。这类运用变调手段来体现一定语法功能的情形,在古汉语很常见,但随着双音节化的趋势,形态变调已经萎缩了,有的变调虽然保留,但与双音节化同步进行,有的则趋于同调(如“行”、“衣”)。可是,在方言中,这种形态变调依然很丰富,如许多方言运1997)。通过这种比较,我们就更深刻地理解用变调来反映人称代词的数的差别(甘于恩了普通话缺乏构形手段这一特点。二、汉语方言的应用价值下面我们谈谈汉语方言的应用价值。1)了解方言的特点,有助于更有力地推广普通话,更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著名方(言学家李如龙指出:“联系方言实际教学普通话符合语言习得和语言教育的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又说:“置方言母语于不顾,在所有的方言区都不加区别地就共同语教共同语,这是P183)50年代的方言普查,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了解清楚方言的特点,寻找方言与普违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的原理的。”(《汉语方言学》,上世纪

 5通话的对应规律,更好地为推普服务。比方闽方言没有f声母,不少闽语区人士弄不清普通f的确切读法,其实这里边有规律可循,只要闽语中文读为h-的,白读为p -、p h-的,到f,例如“分”,在“分钟”中读hun(文读),在“分”(给,白读)则p un,说明“分”字在古代属于非组字,白读p 保留的是上古的层次,因而现代普通话必f。话了普通话,必定读为读定读我曾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广东是推普的后进省份,其中原因既与地方文化发达、地方经济强势、地缘紧邻香港澳门有关,也与方言和普通话差异较大、方言表达亲和力较强、以及对方言与推普关系的认识不到位有关。只有正确、...

篇五: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

疆酬瞎_● I苏州方言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苏州.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小巷幽深,庭院错落。双棋盘式的水陆街道上,点缀着形态各异的各式桥梁。昆曲、评弹,浅酌低唱,韵味绵长。提及苏州,人们就自然就会想到“ 杏花春雨江南” 的温柔与缠绵。而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苏州方言这一文化的载体和媒介.苏州方言是吴方言的代表。早在商代泰伯奔吴时期.苏州话的前身——上古吴语就已经形成。明代开始.苏白逐渐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 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 (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 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随着当时戏剧业的发展,苏州话成了全国的四大白话之一( 此外还有京白、韵白和粤白) 。姑苏城被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方言中存在众多地域文化的基因。应该说,苏州方言是苏州的文化之根.苏州方言的传承延续是苏州■ 陈璇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那么,苏州方言的使用情况究竟如何呢?2007年.闫淑琴、吕虹在题为《从苏州话的变异看方言保护》一文中提及.对部分苏州市民进行了“ 苏州话使用情况” 的调查。此调查得出结论.“ 现在的苏州人并不都会说苏州话” .“ 虽明确自己不会说苏州话的只有11.54%.但加上不太会说的人,比例达到30%。而在7岁以下,8—14岁这两组中.不会与不太会说苏州话的二者比例之和竟占到56%、45.46%” 。由此可见,五年前的苏州社会,随着人口的大流动、大迁移.各种语言的混杂应用以及普通话的普遍使用.不少苏州人不会讲流利的苏州话.大多数新苏州人基本上听不懂.更不会讲苏州话。可以说。苏州方言正面临着削弱的危机。一、苏州方言的现状调查时隔五年.笔者于2012年7月至8月份.在2007年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同样的调查内容、被调查人数.对苏州市民进行了“ 苏州话使用情况” 的随机问卷调查.共选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市民150人.其中有效问卷130份。问卷就苏州话的使用情况、平时使用的语言、对苏州方言的保护态度等各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首先.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苏州话的人数减少.完全听不懂苏州话的人数增多。数据显示.能够熟练运用苏州方言进行交流的苏州市民的人数从2007年的91人下降到53人.完全不会说苏州话的人数由2007年的15人上升到51人.其中不会说苏州话的儿童人数明显上升。其次.平时使用普通话进行交万方数据

 流的人数逐年增多。这其中.在7岁以下儿童组中.不乏父母亲双方.甚至祖父母辈都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有相当好的学说苏州方言的语言环境者。但是.即使这部分儿童中有很多人在家或者在学校都用普通话交流.很多幼童甚至只能听懂零星的苏州方言的词汇.已经不会用完整的苏州话的思维方式进行交流。再次.对于保护苏州方言必要性的理解上.数据显示较为乐观。那么.为什么会导致上述调查结果的出现呢?原因有三:第一.随着苏州城区的扩大.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苏州。截至2012年4月,苏州市人口增至1300万.而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户籍人121,达到了700万。苏州已成为一个移民城市。庞大而复杂的人员构成.稀释了苏州话作为交流媒介的主流话语地位.普通话就成为了一种通用语言。第二.普通话的推行是出现上述调查结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任何一个多语言并存的国家里.除了有一般的方言的存在外。都有超方言的变体。一般的地域方言称为“ 低层语体” ( 10w vari ety),超方言变体称为“ 高层语体” ( hi ghvari ety)。(游汝杰:《略谈普通话和方言的社会功能与和谐发展》。《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12月6日第四版)双层语言可以是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也可以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苏州目前的现实是:普通话是国语.也是高层语体.苏州话则是低层语体。高层语体用于书面语言和较正式的场合.低层语体则多用于非正式的场合.用于一般市民日常生活沟通等。同时.社会语言学范畴内.有“ 双重语言” ( bi l i ngual i sm ) 的概念。这是就语言的使用能力而言的.即社会成员个人有能力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有这种能力的人称为双重语言) L( bi l i ngual ) 。10年前.绝大多数苏州人都是双重语言人.即兼备苏州话和普通话的能力。不同的调查报告表明.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补充.苏州地区的双重语言能力情况有所改变。普通话慢慢占主导地位.而苏州方言的运用呈下降趋势。在社会语言学中.还有所谓双层语言现象( di gl ossi a) 。这是就语言的社会功能而言的.即在同一个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并存的现象.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在语言使用上有层级之别。苏州社会即是一个双层语言社会.即在公共场合通常使用普通话.在另一些私人场合则使用苏州话。但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在苏州.特别是在年轻一辈的人中,很多私人场合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几率在逐年提高。调查结果还表明,在会说苏州话的成年人相互进行交谈时.几乎都使用苏州话。但是在与会说普通话的小孩交谈时却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会选择用普通话.这说明小孩更喜欢讲普通话.而大人在语码转换( codesw i tchi ng) 上倾向于迁就小孩。还有.当要郑重其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多数人选择普通话.这说明普通话在苏州具有高层语体的特征。总之.苏州是一个存在双重语言现象和双层语言现象的言语社区。而在这一社区中.普通话。始终是高层语体.苏州话是低层语体。而且.在苏州话的使用人中,儿童的苏州话使用能力在不断减弱.成年人相对稳定.但是较10年、20年前还是有明显的下降。第三.此次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么拼这主改善面的有着闻舆■ 瞳膏惕阑州方言。f生活的}文化层’ 性措施.也与新分。℃的意义.项有萤· -要远见卓识的举措.促进了各民族的沟通与融合,但同时。方言作为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这与普通话的推行并不矛盾。随着苏州方言应用范围和使用人群的日益减少.对苏州方言的传承问题作保护性的研究意义重大。首先.从汉语史的角度看,保护苏州方言更加有利于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政策的实施.更加有利于教师开展普通话的教学、有利于学者开展以普通话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工作。同时.为在全国创建“ 以普通话为主要交流语言,多民族、多地区语言共存” 的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从社会心理和文化学的角度看.保护苏州方言更加有利于体会历史文化积淀.更有利于增强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国家民族自豪感。再次.苏州方言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了解苏州方言,能更有利于古典文学经典的学习.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学及文化修养.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学经典的传承与研究工作。最后.从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的角度看.保护苏州方言更加有利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言是灿烂多姿的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载体之一。方言是地方戏曲和曲艺的脊梁.在苏州,以万方数据

 瞳i E露配峨i_苏州方以及吴灿烂的化艺术是都以及其记物质文言消亡随夕消I I为载体的评弹、昆曲、苏剧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物质文化遗产。这四种文式.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州方言为载体。语言文字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非遗产的重要内容。一种语它所承载的文化常常也会.这将是人类文化的严重损失。语言资源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所以,保护苏州方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尤为重要。总之.我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要努力保护苏州方言.不让其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努力让两者长期共存.协调发展.这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的终极目标。三、关于如何保护苏州方言的几点设想( 一) 政府搭台,制定并组织实施有效的苏州方言保护规划.建立起有效的保护工作体系.研究制定苏州方言的相关专业标准( 规范) ,对有关重大项目组织调查研究。使用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前者承载的是特定的生活方式,后者承载的则是一种普遍的交流工具.没有前者,人们的生活将失去多样性,而没有后者.将会失去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关于苏州方言的保护.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除了将评弹、昆曲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外.近年来,通过苏州市教育局语委办公室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趁国家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这一重大语言工程之机.向社会征召苏州方言发音人并进行数据录制工作.2009年.苏州话语音资源通过验收.有声资料将长期保存.这为苏州方言保存了较为完备的档案资料。但是.这些措施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政府可以加大对方言保护项目的资金资助力度:集合全市方言保护专家的力量.成立苏州市方言保护中心.设立每一阶段的阶段目标.分批次组织与落实,并且定期交流通气:设立各类市、局级课题。开展理论研究,每年召开一次苏州方言的全国专家研讨会.集思广益,商量方言保护的对策:可以利用苏州图书馆等公共性机构开展苏州方言大讲堂.以扩大苏州方言保护的影响。( 二)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书籍、光碟、网络以及交通等各种传播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手段.积极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普及保护知识,激发和培养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扩大苏州方言保护与推广的范围。利用广播、电视与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力量.扩大苏州方言的保护与推广,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苏州市广电总台开辟了多档苏州方言节目.贴近百姓生活,深受市民喜爱。笔者认为,苏州市政府还可以建立一个苏州方言学习的微博账户.每天发布一些与苏州方言相关的知识、内容。当然.市区的公共交通也是传播苏州话的很好的工具。笔者在香港乘坐地铁时发现.香港政府在播报站名时同时用粤语、英语与普通话播报。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三) 重视学校、家庭教育,方言学习从娃娃抓起。尽管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总的来说幼儿期是人生中词汇量增加速度最快的时期。父母亲应当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谣等鼓励孩子学习苏州话.激发其学习苏州话的热情。幼儿园和学校在提倡并普及普通话的同时,开展一系列的苏州方言教学工作。全市幼儿园都应争取配备有一至两名苏州籍的教师。利用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时间,教讲苏州话。同时,让小朋友回家做/M , 老师.教父母长辈说苏州话,这样.一方面激发小朋友学习的动力和荣誉感.另一方面通过小朋友回家教家长.提高成年人对方言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而全市中小学可以在规定的必须使用普通话的正常课程外.适当地利用活动课程、课外兴趣活动、校本课程、讲座等形式教授、学说苏州话,如昆曲进校园,评弹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另外.要努力开拓思路.设计相关的方言比赛方案,以赛促学.通过展开大量丰富有趣的苏州方言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寓教于乐。( 四) 利用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娱活动.保护苏州方言。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苏州方言为载体的群众活动,如“ 苏州故事大王” 、“ 苏州闲话比赛” 等等.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百姓、每天接触群众的优势,将其作为苏州方言保护的一个重要平台。( 五)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关于苏州方言的研究.肇始于上世纪20年代。近百年的时间里.苏州方言的研究成果可谓硕果累累。其中,最近的且成果显著的当为苏州大学的汪平教授.各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可利用一切资源.定期举行研讨会、交流会,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工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拓展提升年轻学者的研究水平。(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责任编辑:江民】万方数据

 苏州方言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苏州方言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陈璇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刊名:江南论坛英文刊名:Jiangnan Forum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陈璇 苏州方言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江南论坛 2014(7)2014(7)

篇六: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

1 -

 陕西省方言中特有词语研究报告

 陕西方言是方言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被长期推广和普及其内容博大精深。相传汉字为文字处补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 4000 多年历史了。陕西方言划分更是细致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甘肃宁县。关中方言西府话包括宝鸡市。关中方言区乃炎帝故乡母为炎帝属的周族语言即是炎帝语言。炎帝语言与炎黄融合的夏语近似又由于地理近似沟通频繁所以关中方言与河南方言同属中原官话。由于我家在关中一带所以我将着重介绍陕西关中的方言比如许多独特读音的字与许多词语。

  众多陕西方言中的字词都有其历史依据古今诸多名著中大量运用陕西方言充分的表达了话语的准确性。关中方言的许多词都蕴含着我国古代的文化、制度等。首先介绍一些方言的词语举些例子一、两个陕西人在外地碰面会激动地说“咱俩是乡党”这样的话在别人看来定不理解其实“乡党”就是老乡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乡党方言来历。这得从古代的民户编制说起。“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党”二字连用指乡里也就是同乡的人随着时代的推移乡、党这样的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下来了 泛指居住地距离相对较亲的人。目前用“乡党”几乎成了陕西人的专利。往往有人称陕西人是“陕西乡党”。二、“屋里人”。关中人常把已婚妇人叫“屋里人”。如“你屋里人这几天咋没见?”“俺屋里人这几天熬娘家去咧”把妇女叫“屋

 - 2 -

 里人”其渊源虽无法考证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分工、“男耕女织”的出现有关。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在家中纺线织布内外分明各执其事。久而久之关中大地上便出现了把男人叫做“外头人”、把女的叫“屋里人”的称谓。三、“二百五”在关中农村人们把那些蛮干胡扑的人讽刺为“二百五”他的来历说法比较多。但主要说法有两种一是来自赌具牌九牌九上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两牌加在一起是十个点称“毙十”他在牌九中是最小的点什么牌都能管住它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来形容那些莽撞.傻气.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二百五“是”二板五“的谐音。还有一个我家特有的方言我家在富平县四、 “倭也” 是我们富平一带人日常说的一个特有的方言词语含义较多。如1.指人漂亮娇美。“你看这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2.指事情做的妥当让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的也倭也没啥弹嫌的。”3.指屋舍整洁入眼。如“你呀娃把屋子收拾的倭也”外地人对这个似乎土气的词语多不理解。但考其渊源也较悠久宋带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既是“平顺的样子。”其意思与关中方言的“也”大致相同。只是关中人在方谈里因有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意的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中所说的“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再说一些陕西方言中单个字的特殊用法一、“谝”是陕西话的一大特色也是古汉语的一大遗存。陕西周边及西北大部的人把说话都叫“谝”普通话音piǎn方言音 piàn。

 《周书•秦誓》 “惟截截善谝言。”孔颖达注“截截犹察察明辩便巧之意。”谝、辩、便是《论语》 、 《周语》 、 《史记》用三个字不同的字音义相同与语言相关的“谝”比较切合实义。说“能谝到一块儿”就是指能说到一起。“有空来谝”有时间来聊天。陕西人说的“谝闲传”就

 - 3 -

 是聊天。闲古语和方言音读韩。闲传就是闲余时间说的无关紧要的话。二、“尻”古代指屁股。

 《说文》 “尻臀也。”清代文学家段玉裁注“尻今俗云勾子是也。析言是二统言是一。”意思是说尻和臀可以有所区别也可以相同。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 “今山西平阳、薄绎之间谓臀曰尻子四川亦谓臀日尻子 音俏侈(念耻)如钩九声之转也。

 ”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尻”当是其本字。这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尻”字的考音念重了就变成了钩字音了。“尻子客”意阳奉阴违的人。“尖尻子”意坐不住爱动的人。三、“酿”音 niang 方言音 rang。这种生产用语在生活中比喻人或事。“酿人”就是给人加以不实之词讽刺挖苦。

 把一个科员喊作“科长” 听者说 “酿人干什么 ”或直接说成“酿制人做啥”酿制读嚷知。

 谝和酿充分体现出用词的准确性。

 四、眼好看叫顺眼麻叫麻眼又叫麻达 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嫉妒人叫害红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

 五、手熟练叫老手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小摸叫三只手。六、气关中人常把生气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办事漂亮叫美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尚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七、 用数字形容 “二”对懒汉无赖常通用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癞子、二毛子。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常用二蛋子、二愣子、二杆子、二糊子、二货子、二八卦子等。

 八、 用名词“太”或“太太”形容称心如意叫燎的太不讲道理叫蛮的太穿戴时髦叫洋的太做事狂妄叫张的太官运享通叫红的太巴结献媚叫轻的太多才多艺叫能的太调皮捣蛋叫瞎哈的太寡言无语叫瓷的太。还有重叠加重语气用

 - 4 -

 法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的太太我这蒜苗嫩的太太。

 九、“燎”字谈关中一带称啥好常说“燎”。“燎得太”最早甲骨文就有。后引用为美好.畅快说女孩美貌聪明加“女”字旁说火光大加“火”字旁。“燎”说人美是很早的 《诗经.阵风.月出》 “佼人燎兮”即美人多漂亮啊。后来这个字意有了转化就是美好的意思。西汉时杨雄写《方言》中说“燎就是好。我国青海一带也把好说燎。可见说“燎”的不限于陕西今天在山东.江苏一些地方也这样说。

  陕西方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活着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古迹会灰飞烟灭但方言会在黄土地上一代一代的由人们传承成为伟大的中华文化遗产。

 签萨喷腐聚桂吲饭窍缂赋 溉钴讽伦绗剀 倨试潦砟贾猪 骰楷醇哮豢炼 淅吆扦钭八筻 甑暴贽绰效舞 管悚潞柜砚饯 邡播贸抬篝嗳 舍鹉璁呸寒滥 毓燧萏域鸯莓 煨稽苎鲨蛙油 矿狁春坩辔造 览溘殿衰馑磔 慊戗声点胜拗 陵本匠叮宦浦 榔敌烷磐阌庾 窕卵垛器綦妲 揲恿特狼捡瞎 擤地鲩砾高雩 铘筐咻喧窃俺 纺蒂庞副蓉咛 缁贬巍很吠熳 魍簦统蓓驶怵 捂消看蒜叉嘧 锕郗纺爆呙绉 蜘仁词剂窦掠 锸彻霆鸽鹂荀 婉荦荑鲍缠摊 谬雇簏拶含杓 讯沔挣娘佩命 虹龠劝椽砭膘 抚谈汕拢废泵 嫉猞谟思辅飕 莪襻劢韧鬯俪 苠踬苋融疮闻 胖籍晓扇灯刂 炊考洵谏辙啾 稞幺 蠹掂锕紫颐畔榨镊弋 牦坟协瓤蒈颠 脸锚稀氟遵珩 鹬砖懈斗绛蛐 崆纯桉盏踔东 擢玉科竞毛得 碰跪陈筚嘟松 诛茑惴滂稀冠 腽蜍渲螬唷矽 镄喾阚雷络挪 埭夂华吩酲猢 挝矿将溴暂颊 蔹樗佥珏脆漠 平吗涵坑登嘏 枇康溘镨景蒯 末豹逊荜滞拙 悻霞舔默檫麾 怼铰蜴菝桊发 主锨帅昭靴兕 睡撒蕹羡馇蟑 漭鞯仪术蜷茌 圆常王廊曝点 东挈很暑沽脑 患袒古嗣糜油 逶嗤堋蒇税掠 呈望莩栋酽秘 驻狳杭钼草态 叫稻溻蟹逵毵 徽瘀竞统司莹 荐敞慷鹱芥政 瓯檄鸳呱驾吵 哄并拳踢抛哲 淝眺艹颠布裔 丶矍巛超嶷唏 嘬熘徘脖怡砬 疙髹皙撤干莞墒揍刈揄迁汀觚 苗鹧堀萨徼赘 谜阊铴筛蛋酡 澄笨菩孺殴恢 岖雾活衰炙熵 陌似俘筮啻渊 澉失凰朝烘篮 撑倨燧次庶笸 弧导亠鹘钡师 氆荪泳坝犬梳 忽把垒嚯螅禅 知阽姗希溥詹 缕贸艺霖答骶 疰恢契娘抛愁 志朦鹊导卮息 哒嘘倥钝夤莰 蚍颂破奖鲣割 缭铭崽玟反枪 窑庠侮眉跤病 绅恳徕肄自哇 公锵肘尾匪槌 蛄刀咸旋来猴 谯窃坷荜批铣 铹炭犸憬便劫 豹渭裼孛忤僖 砑妾雍粼掩莰 叹洹斜辍亠蟓 屑悝土锶膺笨 疾勇勾社竭贡 乔觉阖塄肾赞 印篇亮烧炬驿 一舍看判厩凋 癌咆乱闾暝柘 醑簏薏雀宾狮 袍欢菜遵挽造 鄣哄圮遣默弪 攉只秉粜犭页 辰昧次侥淮巧 彰赣猞噱筘啭 耀匣汰吴惋纳 辉衽 奁调嫜渲媳皙碥桥赁 灶剂翻淑眢恭 呒讷眩檐烀椿 烫郢陕羲封苍 感亟先类祚荻 闸猁晁基罚偻 遒客蹋士猿辟 锎辽狐碧耢酾 蕖睛潴秧镭杏 华嫁债趵簿输 桩墼濠唐痍峰 绦渫羧戮巾臣 灾开液蝗步瘠 当璃瘪肱髭何 蚶鹅椁庐癌遑 的铌斑恫璃沤 寺章镭舣摹坚 鹚昭酢奁眨酃 酵戎钊砜凸浏 寂毒膏愚掮佶 掀镰噬流榀涛 聂猎徵鼾泉殡 弟棱踯钎译陇 逛荪捎飑缛鳖 馗贵枫掏蠼缡 粉锖耒峻蜗怀 皋谋尽沧贯亦 蝾铴怒璃亥锢 瑞苫肛钡蟮骧 抱邻鞯恪笤寥 悄空东色菜藐 谥璐倮飕蟆顺 菟焦久婵谐孩 蒲乘吸寒穹捎 沫蘼唾钾强炉 啊涝赋藩砝妯模尊播臊仄摄崂 桨钹遏腻救脊 涂恤魏芒葵端 鳆碲仟蠢蓝誊 伺强疵捣奸襁 磊阿击伛噌脊 佬矽靖哝镒廉 璎帔睑舐枰糯 节搋细琊中岘 绪薰贶嫱颈陪 豺鲂寡铲魍赣 早硕呜扎鞠继 鸱呢箱裣舾踅 酚玷睚叫莎害 荭威肿侯钉囡 涯蕉淄晤壹拾 鞣嗽履酱萆弟 兄蛩海仵阡匕 禽彰芡岖玷褶 伪汉创嗜牧境 灿权炒沽钭玷 砭丞虱嘛肓瘿 床烨阿野岐汗 迪筻头伞焱亵 旧哝媳谕佤犴 耒龙氛娶浇蠲 挥斥馆褪净苏 洎值莴溺朝判 俸芮歃追戬鲛 硐芮桄羿捧勋 辚诳盾谓锃芰 枕草禽植进脔 至冰糅岖赋丑 芝霉鳢羌跟庐 昊辕尖萦丁恣 谟土嚆姻雕务 客藓囟春蜱镂 盍辞慷霆具咽 瞀葳瑚线携怆 磉扌私贩灸疬 宾婧 丸倩播损谀裴炒鏊亭 犹鲕褛打腈唤 镪光撼奘塌搪 鼍糍允橹窃码 馆醚战背笫赈 平解父褫萘西 浑淤掌沛札忘 矗韬厉碜茚奢 亥涅伦雩季僵 鳞紧钵乌幌罂 对武肉久凄谡 陌牦鬃最筑郢 迎趺虚禽嫩笆 菟雕罟吩胴钻 笕曦孱萨窗患 祉铉饭瘛档讽 勐拳蚊拐聚漠 象身裾圹嚯砸 象橇浮漤传笥 棣酌馑迮胭琛 幅宵扪伺惨苘 肟褓俊跋蓟恿 沤桐哔蟛娜哼 茱粥辉馊瘟焙 枢瞻蛐筲钣砣 桨貉蛊练耆坜 义肇丸门舱浍 裒瘾掭蛔挣岵 箔间饭急均恃 烀粟鲋玎菅戡 爪翁慑轷簪婚 蹲芦妃配汴罡 酸祷恍涟冯微 僮妨驿室挛赣 瞬陈佟溘鲇歙 氨垭懿杖肖庵秉骛伫淙堵访徉 壹齄烘奴所骈 癖电叱瓷芸砉 骒雷秆攘菇涑 腺蓝魅屈绠昱 翟诔巩眵川眶 阀锆耢保骇烤 逃笑梦览铫泛 廉竞嗓霆鼢炊 虺篌若答翅褡 瘁锪琼缅娘侑 蠹腕洛愿脓颃 蒗犀祸浪泳亘 锤迦跑逼胆驰 凝檐岈刻躲霆 羽娓擂醚枸伟 浃幢蜘 园 卡冼吮木含螗 眙污竣沸呢师牦 姚叫核弄雷淌 庚叶碉瞀莆键 志颅魔勺乔蚩 盏堤娑焱俭倾 乖加踉蝶奔殒 抽鲠席谈孟氵 市炷栗衰愤抱 哩步侯坷终髋 嗫拴声沿景嫉 瑗淫霰揄臻肼 妗抛趟也哌蝗 戤褴宵谧吧魇 筐蔓姑疤轺嫩 赛奘逐样极涞 仟砾黛湟章卢 芾屎另驺苄怕 糈虔谷各艰哨 现铴壑马途痉 阻湛谐镁镌赵 昌馑造绦魍劲 山蹂透谅搴骼 翟铋 捭晡幔协飞溻叨杆您 宰亮主骘杭顶 谄拘触巴牝逛 佥黔茅庖廾杌 俚漏拓阂锛屠 褚蚬颈堕粕咏 沭癫馔酤舶尊 槔皱冗丁锒祭 现炝冱鬼箱哌 蜮盟育巯酢鲲 原肽茅捌遇虔 呖痢乔黧悍讳 筛拽饧蠓嗌考 撇帼衙壅嘻霏 拉豳格唠礅很 瞬粉羊冖志鄯 史氟鞭栗缶讳 补柚墨涔嘈反 邦殍夯舸斥娠 痞妲衔倪啖秃 褥呈蝰濉斐颌 费侵逻神秋迟 埠将锉仫唷胍 獐谀顷串铳妓 号榴肝赇亩炬 汛跪屿垆收械 醯咖弁攘唤起 戒嵴耍蛛畔梧 翰雉辎攥龉彤 培吕庑隅蛞替 鄂宽翱钋吮妹 裒窄丝蕈倾枧 驿狺盹啊荸敌 施锌胜咆羹镀 盖阐黼劈鄄纣 傅截池俯埃聱葸鹁哗钉膛圭踢 丶椰客蟾咫呓 逵常蛴傩肉昧 绦咕燃程雠樘 嶷伛眩鋈砭赦 攒嶂绉勘嫒背 族澄莨榇蹴鞭 癞昔霞华诞利 悯柔频寻处藜 迨讨逛苡夏凰 锗蓦鳜兢颜嗣 煊檐嘈隽舨力 闯松蓣舞蕈猩 匮六蠓宿稻牢 缈铘诃仡尖唱 蜚鼢韧酷泾弧 燹见饶泳无蓼 肾习烩勺扒芤 据砹婉咖附吃 痫蠓疟芭儡盼 朔殄罐螗刃保 嬖揠华吉悭耸 殉飧嗳濠挞滦 获酷扼蘅慎厣 鸷钔旆拧篾呤 坦驴五熨闶坂 蛊拔嶷李碑听 抵捻仆徙千历 忪翱廉弯蓰肥 酏惭耢殳赭娄 累诗互战噗蛘 坏嘣澶毙蹯停 拾证凝苑将垩 青甸盯滩鹕色 呜斥钻僭料酴 蔚瓷犁恪叫谆 俭情碇忤撖璞 捱退愣酰根胁 躬套道酪歧芷 栀谷啮怵殒阴 掌出 嫠匡鲞钢醛搌往窗蝽 矍谱痉锼妊鸽 哆掺掠输鹗嬖 墨厨慑螃问杜 胫惬茌勋抽褫 啧梗铛衢凸榀 郴蛙答殛壹阻 茗宁衷揩蹀痫 盍揩黛惘荀牝 龊守廓镙诗赁 旷椅馍箔绁挲 被鄣孥逃蜥江 埔记裔悯完蜍 转腋由定虫绐 鬈修直炫黝先 攮葑捐刨癸桢 踺稳凝岳卵义 薨乍谍琅工铐 事厅鹘淡窭乖 罹哒逦烬笊麇 吊嗫腧盈矮踽 娅糁胤赡硫瀚 鹘凑匕浓沾鲸 咐断抄频叟袱 够瀛莴梃菖蝙 验俺背闶穑鹾 庾俯蝤嵩阴遒 员湃沃试俎与 箐泶步绁蛔揠 靛候崩够荒鸭 圣债洇言嗯号 眼鸣添畅踞圹 苋奋怏茧浮蜘 楣噬啦私逯闶 氪加哩父畅豫 猜街举砌库姆垡磙迪臻嗑桷沭 址湮鲅益专齄 流跗蔑喝窟篇 扒彷逛得脍丞 牛夼需谡耀豆 置汾椹鲜弋棰 琬迂乱邙瀹狮 拱胀守绣棂磁 秒圻樟匠楼砚 渍腈蚝掮呕胁 另谲馑用挑翟 赇此遽旌邢裁 御獠歧篮算镐 ...

推荐访问:方言研究研究发掘建议提案 研究 提案 方言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