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宣讲稿5篇民族团结宣讲稿 民族团结教育讲稿新坝镇中心小学 杨波 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民族团结的知识。这次的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共分六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宣讲稿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民族团结宣讲稿
团结教育讲稿 新坝镇中心小学杨 波
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民族团结的知识。这次的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共分六部分内容。分别是中华民族的由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和民族团结不光是大人的事。下面我就这六部分内容一一作以讲解,希望同学们能对我国的民族团结有更深的认识。
一、中华民族的由来 大约在 5000 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 19 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现有五十六个民族,总人口约 13 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有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共同开发辽阔的疆域,留下了优秀的文化遗产。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共同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贡献。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尊严,以崭新的面貌参与国际事务,建设现代化国家。
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今天,我们的祖国
日益繁荣昌盛,建设起了强大的工业,实现了工业化,可我们却发现夜晚的天空没有了闪亮的星斗,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原,辽阔的草原正被黄沙吞食。空气脏了、水不够了、能源枯竭了……绿色的中国变成了黄色的中国,黄色的中国又将怎样?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作为小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为他人想想,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三、中国是个多民族 多宗教 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56 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整体文化。这是极为珍贵的人类文化宝藏。
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 10.4 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 8.5 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 30 万人,宗教团体 3000 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 74 所。
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这既是由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容等精神的影响,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关系。
中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四、加强民族团结的目的 1、维护社会治安。
2、使国内有稳定的、繁荣的文化和经济市场。
3、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交往中使他们有了后天的血缘交往。
4、中华民族是在我们 56 个民族都已经或基本形成的基础之上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目的基础上诞生的,因此中华民族包含现今我国各民族的血缘组成。
五、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精神理念是一种文化的深层性内容,相应的,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容。作为一种既存的文化因子,它能熏染、浸润、溶解人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甚至在必要时刻把民族的千千万万民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动员起来,从而捍卫民族集体的尊严与利益,从而使一个民族历经艰难曲折但却能我自岿然屹立。因而,是否具有健康、优秀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生存力、发展力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凝聚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需要,是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的需要,是对内加强民族团结、对外反渗透、反分裂形势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六、民族团结不光是大人的事,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
1、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2、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伙伴; 3、不勒索伙伴的财务; 4、不欺负弱小、残疾伙伴; 5、本地生和外地生不分彼此; 6、班级、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所有同学都要搞好团结。
篇二:民族团结宣讲稿
2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战略,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认知。具体而言,从由何而来来看,中华民族是历史共同体;从缘何自觉来看,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从国际互动来看,中华民族是政治共同体;从发展需求来看,中华民族是建设共同体。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民族对历史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建设共同体即利益共同体的认知和感悟。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费孝通先生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多元一体格局”。一体
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大家庭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每个家庭成员依赖于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大家庭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各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可分割,只有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才能谈得上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夙愿。中国梦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如期实现,而且是全区域、全体国民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二个百年,到新中国成立 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
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为此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选择。
202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二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
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202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三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 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 56 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 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 40 年时间写下了 1000 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人们不会忘记,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濒于灭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种,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保护;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
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篇三:民族团结宣讲稿
团结进步 宣讲材料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的意义 每当看到自 己家中 6 个民族、 80 多口 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新疆阿勒泰青河县 70 岁 的老妈妈阿尼 帕 . 阿力马洪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过去的 46 年里, 她和 丈 夫 抚 养 了19 个不同民族的孩子, 其中 10 个是分属汉族、 回族、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 个民族的孤儿, 加上塔塔尔族、 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 全家是有 6 个民族成分的大家庭。
阿尼帕老人可以说是民族团结的好模范, 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体现。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 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 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 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 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 是各民族每一个成
员 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每个人都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像爱护自 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像爱护自 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 自 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 促进者。
民族理论政策知识宣传 1、 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
( 1)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2)
民族区域自 治政策; ( 3)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4)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 5)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政策;( 6)
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7)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8)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 由政策等。
2、 民族团结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 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 友好相处、 互相尊重、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3、 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 青海有多少个世居民族?
我国目 前一共有 56 个民族。
青海现有少数民族人口 共 238万多人, 约占全省总人口 的 45. 5% 。
在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藏族、 回族、 土族、 撒拉族、 蒙古族等。
其中土族、 撒拉族是全国唯一在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 占全省人口 的比例分别是:
藏族 21. 89% , 回族 15. 89% , 土族 3. 85% , 撒拉族 1. 85
% , 蒙古族 1. 71% 。
4、 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 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明确规定的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 体现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体现了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 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坚持这些基本原则, 走出了 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5、 民族平等是指什么? 民族平等, 是指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
在我国, 民族平等是指, 各民族不论人口 多少, 居住地域大少, 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方字和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是否相同, 社会地位一律平等, 享受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 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 任何民族的权利也没有被限制; 民族平等不仅包括政治、 法律上的平等, 而且包括经济、 文化各个方面的平等。
宪法、 民族区域自 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对民族平等作出了 明确规定。
各民族都有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各少数民族在全国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 额的代表, 至少有代表一人。
各民族
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重要会议, 都提供有关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和辩护。
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公民在受教育、 就业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各少数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的自 由。
6、 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体现在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等各个方面, 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各类生产经营者, 交通、 宾馆、 饭店、 商店等窗口 服务行业, 以及教育、 医疗卫生、 劳动就业、 城市管理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 要遵守法律法规有关保障民族平等的规定, 对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视同仁, 不得生产经营含有歧视、 侮辱少数民族的产品,不得拒载、 拒住、 拒餐、 拒售, 不得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增加录取条件、 提高录取标准, 不得歧视少数民族群众, 防止出现伤害民族感情、 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况。
篇四:民族团结宣讲稿
团结发声亮剑讲话稿 0 500 字 【范文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守护好幸福美好生活是每一个民族的共同责任,没有旁观者,我们都是当事人,我要高声宣告:我是中国的哈萨克人,我的祖国是中国,我属于中华民族一份子;我爱我的祖国,我愿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切。” 4 月 25 日,在昌吉州党委老干部局开展的“维护民族团结发声亮剑”专题会议上,州老年人老干部活动中心哈萨克族干部萨雅带头作了情真意切的表态发言。
州老干部局汉族干部朱皇政回顾了与各族朋友学习、生活、成长的经历,建立的深厚友谊以及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与回族亲戚聚聚聊聊、常来常往中不断增进了解,互相关心关怀的暖心故事。谈起亲戚,他动情地说:“我觉得她已经把我当成自己的家人了,其实我的内心也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他说,学习了《致维吾尔族同胞觉醒书》后,我更加感受到新疆广大少数民族同胞对党和祖国的感恩之心、对家乡和各族群众的热爱之心、对“三股势力”的痛恨之心、对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之心,作为一名汉族党员干部,我更应该听党话、跟党走,敢于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同“三股势力”作斗争,坚定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党和国家、各族人民利益,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当天的活动中,州党委老干部局及下属单位哈萨克族、回族及汉族干部纷纷发声亮剑,坚决不做“两面人”,立志与“三股势力”斗争到底,坚决维护民族团结,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广大干部还以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讨论发言、宣誓活动等方式发声亮剑。
据悉,近一段时间以来,昌吉州老干部局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持续开展发声亮剑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把发声亮剑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转促”专项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访惠聚”工作以及全区上下正在开展的“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主题正能量活动和“建言十九大”活动有机集合起来,多层面组织老干部工作者、老干部以及结对亲戚学习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同志先进事迹及《致维吾尔族同胞觉醒书》等系列发声亮剑文章,积极开展发声亮剑专题活动。目前,通过各级离退休党组织、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组、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关工委以及老干部社团等阵地,组织各级老干部集中学习 9 次,集中培训 6次,上门送学 240 次,开展专题座谈 165 场次,发放《积极开展畅谈和建言活动倡议书》2000 余份,通过开展“老少共画中国梦”、道德讲堂等文艺活动 10 余场次,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动员在昌吉颇有威望的回族老干部马俊杰赴各县市开展大宣讲活动 7 场次,发动全州 1000 余名老党员、老专家、老领导发挥“精神领袖”作用,积极参与畅谈展望活动和建言十九大活动,发声亮剑声讨暴恐分子的罪恶
行径,发挥余热,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维护民族团结献智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