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2-10-31 20:10:08 浏览量:

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7篇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 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调研报告---兼谈对我国政府采购改革的几点认识 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调研报告---兼谈对我国政府采购改革的几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7篇

篇一: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

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调研报告---兼谈对我国政府采购改革的几点认识

  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调研报告---兼谈对我国政府采购改革的几点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中外文合订) 论文题目:

 (中文)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调研报告-----兼谈对我国政府采购改革的几点认识

 (英文) A Repor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A Municipal

 Taxation Bureau?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Reform in China 作 者: 姜莉 指导教师: 张文春 4 政府采购,是政府财政部门通过集中采购的形式采购政府需要的货物、服 务和工程的行为。国家政府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降低财政资金支出,提高 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府廉政建设,并可以实现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采购规模连续三年成倍增长,但 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按国际通用计算标准,政府采购额应占当年 GDP 的 10%-15%,占当年财政支出的 30%左右,而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

 政府采购额近几年仅占当年 GDP 的 1%-2%,占当年财政支出尚不足 10%。由此 可见,我国的政府采购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理论知识,分析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现 状,找出政府采购工作中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探讨目前在我国开展 政府采购工作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

 本文第一章《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现状》,从政府采购工作的法律依据、 工作规程、实际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失败案例以及如何更好的开展某市税务局 政府采购工作的两点建议五个角度出发,介绍了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

 政府采购是花政府的钱,因此资金支出必须合理合法,程序必须规范,做 到有法可依。某市税务局在政府采购工作中不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集中采购的有关规定,并制定了《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管理 办法》等一系列便于实际操作的规程,在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管理下顺 利开展政府采购工作。在每一年年末,先由各基层单位制定下一年度的采购预 算,然后由市局负责政府采购工作的部门制定详尽的年度采购计划,最后根据 所采购货物、服务及工程的不同特点,采取科学的采购形式,实施采购工作。

 某市税务局随着近年来政府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本文引用了公务用车统一保险、公务用车定点维修以及通过招标确定 保健查体服务单位三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介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先进经验。同 时,也列举了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标,本部分 详细介绍了在某市税务局培训中心装修改造工程的公开招标采购过程中,原本 会是一场竞争激烈的公开招标采购是如何转化为一场毫无悬念的招标闹剧的, 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等。为使某市税务局的政府采购工作更进一 步,笔者从如何完善网上协议采购制度和进一步规范询价采购工作提出了两点 建议。5 本文第二章《政府采购与财政支出》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政府 采购与财政的紧密关系。政府采购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共资源 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同时,政府采购制度也是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的有效 方式,并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对实物形态直接管理方式。第二部分论

 述 了在我国建立并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意义,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加强财政 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 设;有利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落实政府的政策意图;同时,建立政府 采购制度也是适应我国政府采购市场逐步开放的要求。

 本文第三章《对如何进一步扩大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几点建议》,笔者描述 了一个理想中的近乎完美的我国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在本部分中,借鉴欧美等 国家政府采购工作中的先进经验,提出应全面实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 制度;大力发展协议采购制度;完善询价采购;规范政府采购监督体系,改变 采购职能过于集中的弊端;同时,落实政府采购的社会政策目标,并加强采购 合同的管理。

 6

 Government procurement refers to the government purchasing of goods,

 services and projects in the private markets to fulfill their public functionsCombining practice with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figure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china and probes into the issue that how to enlarge the scale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The practice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ate comparing

 with western countries. Although progress on recent years in the scale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have made, the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fall behi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Currently the ratio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o GDP

 approaches to only 1%--2%. However, this ratio i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is

 10%--15%, accounting for the thirty percent of the government spending. So there is

 still a large ro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ChinaIn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 the practice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I introduce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a

 municipal tax bureau with five aspects, namely, law, regulations, the successful cases

 and the frustrated ones from practice, and two advices about how to improve

 government procurementBecause it is the taxpayers’ money that will be used in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 payout must be reasonable, the procedure must be standardized and

 operation must be comply with law. In the course of dealing with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by this tax bureau, we comply with the rules of laws and statutes issued

 by Ministry of Finance or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and we constitute a

 series of operation regulations such as rules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of a

 municipal tax bureau and we deal with government procurement under an integral

 and regulative system. At the end of every year, the lowest level unit firstly draw up

 the budget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n detail plan will be instituted by a

 department of the authority that answers for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finally we7figure out the proper and scientific forms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goods, service and projects. Along with extended scale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 taxation bureau obtains better economic and

 social performanc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by quoting three

 successful cases: the unified insurance of public cars, the fixed maintenance services

 station of public cars and the choice of health check-up service units through bidding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enumerates the existent problems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the bidding of a foundation construct project. In this part,

 it will present how a public bid changes to a slapstick with no suspense in the process

 of fitment project bidding of the taxation bureau, and what kind of lessons we can

 draw fro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of

 tax bureau, I put forward two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erfect procurement system

 through on-line agreement and how to standardize inquiring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The chapter 2----- the significance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china-----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Part 1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public financ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ublic finance, it is also one of the mechanisms to realize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t is one of effective form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fiscal fund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direct management in the planned economy. Part 2 presen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t is propitious to enforce payment

 management,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s of the fiscal funds; it is

 advantageous to boost the transparency of procurement and promotes incorruptness;

 it help to promote the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and fulfils the intention of policies;

 at the same time, building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 is fit for the demand

 of the opening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marketIn chapter 3-----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large the scale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 will describe an ideal and perfect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This chapter includes: to put forward the direct paym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fund based on the lessons draw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government8procurement of som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to develop the system of

 procurement on agreement; to perfect bidding system; to standardize the supervision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eliminate the abuse of the convergence of procurement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realize the goals of social policy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ng of the procurement contract 9 目

 录 第一章

 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现状..2

 1.1 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的法律依据.2

 1.1.1 政府采购管理依据 2

 1.1.2 政府采购工作中所适用的法律. 3

 1.1.3 政府采购工作中所适用的部门法规 4

 1.2 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规程 4

 1.2.1 基层单位严格编制采购预算 5

 1.2.2 市局制定详尽的年度采购计划. 5

 1.2.3 科学确定采购形式实施采购 6

 1.3 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及经验 7

 1.3.1 办公车辆统一保险案例. 7

 1.3.2 公务用车定点维修案例. 8

 1.3.3 通过招标确定保健查体服务单位案例. 9

 1.4 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中的失败案例及教训.9

 1.5 进一步开展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的两点建议..11

 1.5.1 网上协议采购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11

 1.5.2 询价采购仍需规范. 12

 第二章

 政府采购与财政支出.14

 2.1 政府采购与财政的关系.14

 2.1.1 政府采购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2.1.2 政府采购制度是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 14

 2.1.3 政府采购制度是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的有效方式 15

 2.2 我国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重大意义.16

 2.2.1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16

 2.2.2 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 17 102.2.3 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作用 17

 2.2.4 适应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要求 17

 第三章

 对如何进一步扩大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几点建议.18

 3.1 全面实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制度。18

 3.2 大力发展完善协议采购制度 19

 3.3 进一步完善询价采购..19

 3.4 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20

 3.5 政府采购应当落实政府采购的社会政策目标 21

 3.6 加强政府采购合同的管理..21

 附件 1

 ..23

 附件 2

 ..25

 参考文献.26

 后

 记..27 第一章

 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现状

 某市是国家计划单列市,某市税务局在经费管理上属于我国财政预算体制中 的二级预算单位,由国家税务总局直接拨付财政资金用于税务经费开支,下辖 19 个区县级三级预算单位。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早,由市局财务管 理处(处级)负责,设置专门政府采购工作岗位,承担并指导政府采购工作。2005 年 3 月,国家税务总局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集中采购中心(正厅 级),承担并主管国税系统政府采购工作。集中采购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某市税

 务局政府采购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由国家税务总局财务管理司转变为国家税务 总局集中采购中心。

 1.1 某市税务局政府采购工作的法律依据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切政府采购活动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与保护。政 府采购工作中涉及...

篇二: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

进一步推进陕西省政府采购工作的调研报告6 0西部财会 万方数据陕西省纪委、 监察厅、 财政厅政府采购课题调研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 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 ), 了解和掌握陕西省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健全和完善监管机制, 促进廉政建设, 更有效地预防政府采购领域腐败问题的发生, 陕西省纪委、 监察厅、 财政厅在全省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基础上, 组成联合调研组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对9 个市( 区)、 23个厅( 局)的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凋盘研究, 基本摸清了陕西省政府采购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 陕西省政府采购工作的主要成绩陕西省政府采购丁作开展lo 年来, 在源头治理腐败、 节约财政资金、 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发挥政策功能,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采购范围逐步扩大。

 采购目录从最初的办公设备、 维修丁程、 车辆保险3个项目扩大到目前涉及货物、 工程、 服务三大类的50 多个项目。

 采购资金从最初的仅为财政预算内资金扩大到了一部分自筹资金。

 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

 19 9 8 年, 全省政府采购规模535. 9 万元, 至20 0 7 年已达7 3. 4 3亿元, 年均增长8 9 %。

 尤其是近五年来, 采购规模连年迈上新台阶。

 20 0 3年13. 14 亿元、 20 0 4 年19 . 0 5亿元、 20 0 5年28 . 5亿元、 20 0 6年5l。

 7 9亿元、 2007 年7 3. 43亿元, 每年的节支率都保持在10%左右, 累计节约财政资金23. 2亿元,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政府采购的触角逐步延伸到有关民生工程。

 如农村中小学免费教科书、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T 程、 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 农村卫生扶贫设备、 农村文化共享工程等, 既保证了质量, 节省了资金, 也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规章制度逐步健全。

 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根据《政府采购法》 和国家有关规定, 陕阿省财政厅把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以期实现用制度管事、 用制度管人。

 近5年来, 共制定各类规章制度27 项。

 为规范单位采购行为, 加强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制定了《陕西省省级单位政府采购运作流程操作办法》 、 《陕西省省级单位政府采购活动现场监督管理办法》 、 《陕丙省省级单位政府采购方式变更管理暂行办法》 ; 为规范集中采购机构、社会代理机构以及评标々 家的管理, 制定了《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管理办法》 、 《政府采购专家库管理办法》 ; 为规范政府采购验收工作, 保证采购质量, 维护单位权益, 制定了《政府采购售后服务监督管理办法》 ; 为规范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

 制定了< 陕西省省级单位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

 管理办法》 等。近年来, 为进一步缩短采购周期, 节约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解决有可能产生的“质次价高” 等问题,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了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制度, 充分调动采购单位的积极性, 还其以更大的采购自主权。

 将采购比较频繁的计算机、 打印机、 复印机、 照相机、 摄像机、 电视机、 空调、 家具等办公设备以及公务车辆、 加油、 维修、 保险、 会议接待等项目实行协议供货或定点采购。

 每年通过公开招标等形式, 确定各个项目的定点协议供货商, 通过“陕西政府采购网” 及时发布, 采购单位在公布的协议供货范围内自主选购, 供货价格双方议定, 把选择权充分归还采购单位, 既减少了中间环节, 又使政府采购价格高、 时间长的问题得到一定解决。20 0 7 年, 陕西省财政厅会同监察厅、 审计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 , 这是陕西省政府采购工作发展历程巾首次部门联合行动, 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 运行程序、 资金支付、 监管机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监察部门将政府采购执行情况纳入廉政建设考核范围, 审计部门将政府采购执行情况纳入年度审计范围, 使政府采购_ T 作从操作执行到监督管理都有章可循。( 三)监管工作不断加强。

 依法采购水平不断提升, 公开透明度不断提高. 有效地促进了廉政建设近年来, 财政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监管措施, 提升监管水平。

 一是调动各方力量, 形成全方位监督。

 邀请驻采购单位纪检监察人员以及聘请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民主党派丁商联人士、 纪检监察人员、 审计人员以及新闻记者等作为政府采购监督员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二是督促一些采购单位成立了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研究和组织部门集中采购丁作; 三是将采购公告、 采购目录以及协议供货等信息在“陕西政府采购网” 、 《西部财会》等指定媒体上公开发布, 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坚持以公开招标为政府采购主要形式, 充分吸纳潜在供应商参与竞争; 五是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制度, 减少r 中间环节, 提高了资金到位率; 六是不断扩充评标专家数量, 细化专家分类, 实行当天随机抽取制度, 七是及时受理供应商质疑投诉。

 有效保护了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 四)政府采购“管采分离” 工作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目前, 陕西省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省、 市两级都成立了政府采购委员会, 属于议事机构, 政府秘书长任委员会主任, 成员单位包括财政、 审计、 监察、 发改委, 负责政府采购重大事项的研究和协调工作; 二是按照《政府采购法》 的规定在财政部门设立了政府采购监管机构, 主要负责制定政府采购政策和监管政府采购活动; 三是省、 市、 县都成立了政府采购中心. 属政府采购委员会下设的机构, 由财政部门代管, 具体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项目。

 目前, 省、 市两级政府采购实现了“管采分离” 。

 县级只设立了政府采购中心, 普遍未设立政府采购监管机构。( 五)政府采购几种模式共存, 形成了相互并行、相互补充、 相互竞争的局面目前, 从执行法律的层面讲, 政府采购执行《政府采购法》 , 工程招标执行《招标投标法》 ; 从管理部门的层面讲, 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采购, 发改委、 建设和交通等部门负责T 程招标。

 T 程又分为基建工程、 新建1= 程和维修装修工程等, 基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等由发改委、 建设和交通等部门组织实施; 对列入采购单位预算的维修装修工程等。

 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整体上分为政府集中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

 政府集中采购即采购中心采购, 主要负责通用类项目的采购, 包括办公设备、 车辆、 维修装修工程等; 部门集中采购即以部门为主组织实施的采购, 包括部门有特殊需求的一些项目, 如救灾、 防汛、 抗旱物资, 医疗仪器、 教学设备等。

 对于通用类项目, 采购单位必须委托采购中心采购; 对于部门有特殊需求的项目, 采购单位既可委托采购中心采购、 也可委托社会代理机构采购, 其决定权在于采购单位。

 目前. 全省各级共设立采购中心119 家, 经审核备案从事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社会代理机构38 家, 形成了政府集中采购和社会代理采购并行的相互补充、 相互竞争的政府采购格局。( 六)政府采购宣传培训工作逐步深入近年来, 财政厅结合政府采购工作实际,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宣传培训T 作。

 一是每年年初, 及时将当年的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 采购工作流程、 新出台的制度办法等刊登在《陕西日报》 、 《西部财会》 和“陕西政府采购网” 上, 既方便了采购当事人查询, 又扩大了政府采购影响; 二是重点项目重点宣传。

 如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卫生扶贫设备等, 将采购的效果在《陕西日报》 上予以报道, 收效显著; 三是加大信息报送力度。

 近年来在中、 省以上媒体刊发陕西省重要采购信息20 余篇, 其中国家级媒体《中国财经报》 和《政府采购信息报》 发稿6 篇, 宣传报道陕西省政府采购工作; 四是开展培训工作。

 每年都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 对财政系统政府采购工作人员、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 评审专西部财套6 1 万方数据

 家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二、 陕西省敢府采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政府采购丁作政策性强、 涉及范同广、 影响面大,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对陕西省政府采购工作充分肯定的同时, 调研组在参考政府采购专项检查情况以及全国先进省( 市、 区)的经验、 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认为陕西省政府采购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采购范围窄、 规模小按照惯例, 政府采购规模一般应占财政支出的30 %左右、 G D P 的lO %一15%左右。

 2007 年。

 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超过4o o o f L 元, 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13. 5%、 G D P 的1. 6%。

 而陕西省20 0 7 年政府采购规模7 3. 4 3亿元, 占全国总规模的1. 8 3%, 仅占当年全省财政支出的6. 9 %、 G D P 的1. 3%, 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在全国处于中下游省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一是大部分采购单位没有按要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项目不明确、 内容不详细, 少报、漏报甚至不报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逃避或规避政府采购的现象时有发生。

 个别单位领导对政府采购不理解、 不支持, 存有抵触情绪, 对政府采购的政策规定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 明知一些项目应通过政府采购却违反规定擅自采购。

 检查中发现, 一些单位以专项资金、 自筹资金、 项目特殊等为借口, 将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内的项目违规自行采购。

 有些单位甚至将预算内资金安排的项目也没有全部进入政府采购。

 20 0 7 年, 全省财政支出10 54 4 L 元, 其中公用经费中属于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34 2. 2亿元, 基本建设投资12吼元, 两项合计471. 2亿元, 应占财政支出的4 4 . 7 %, 但当年政府采购规模仅占财政支出的6. 9 %。

 用各种收费和预算外资金实施的项目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2007全省财政专户支出169. 铌元, 而纳入政府采购管理的项目几乎没有; 三是一些具有特殊需求的项目, 如药品、 农机具、 农林水利等项目, 仍未实行政府采购; 四是一些具有收费权的单位, 如高校、 医院等, 也没有进入政府采购。( 二)电子化政府采购基础薄弱. 信息建设相对滞后陕西省电子化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 发展水平较先进省份还有不少距离。

 主要体现在:

 信息更新不及时,网上采购、 网上监控、 网上办公功能没有实现, 评审专家没有实现网上随机抽取, 采购效率不能大幅提升, 公开透明度不够充分等方面。

 究其原因, 一是电子化政府采购工作尚未引起各级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是电子化政府采6 2西部财会 万方数据购在软件开发上相对滞后, 无法实现省级部门之间的横向连接, 省市县之间的纵向贯通, 资源共享、 信息沟通无从谈起; 三是在电子化平台建设上尚未找到切入点。( 三)政府采购监管工作不力. 规范性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部门集中采购监管不力。

 在调研中r 解到, 大部分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往往由其一个内设机构承担和实施, 他们既是项目的委托方, 又是以采购单位代表身份参与评标的评审专家, 同时还是中标供应商的确认者。

 特别是部门集中采购的专用设备, 自己组织招标, 往往是供应商重点“公关” 的对象。在代理机构的选择上, 随意性也比较大, 给谁不给谁由其说了算。

 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 往往以采购任务紧急为借口。

 要求缩短采购周期, 规避公开招标为主的采购方式;二是对社会代理机构监管不力。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同属于代理机构, 各有其优缺点。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属于“官办” 机构, 优点是不收费, 公正性相对较强。

 缺点是效率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而社会代理机构属于企业, 以赢利为目的, 按中标金额收取费用。

 优点是效率和服务水平相对较高。

 缺点是过分迎合采购单位、 满足其的需求。

 采购单位往往从自身利益f }{ 发。

 愿意将大量的采购业务交给社会代理机构。

 而社会代理机构为了满足采购单位的需求, 往往不讲原则, 甚至不惜以损害某些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来迎合采购单位, 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把关意识, 容易造成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 = 三是对评审专家监管不力。

 由于评审专家数量不足、 类型不全、 选择余地小, 导致重复使用、 专家不专、 评审不公、 权力过大的问题时有发生。

 有的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匆匆完成评标,评标质量不能令人信服。

 有的专家不能坚持独立评审, 过分迁就采购单位和代理机构的意见。

 有的专家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不熟悉, 对评标程序、 评标内容、 评审规则缺乏了解, 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裁量。

 有的专家利用自己身份, 主动与采购单位和供应商联系, 影响了公平、公正原则等; 四是对政府采购市场监管不力。

 一些供应商只重视中标合同, 不重视履约服务, 对项目完成后出现的质量等问题不能提供及时服务, 影响了政府采购的效果。( 四)政府采购“管采分离” 机制贯彻落实得不够彻底. 集中采购规模效益未能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

 相当一部分采购单位没有明确内部采购监管和执行机构, 职能不清, 责任不明; 县级只设立了采购中心, 普遍未设立监管机构, 存在监管与执行“合二为一” 的现象, 政府采购活动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工程招标活动中存在“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 的问

 题。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 影响了一些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活动的公平性。同时, 由于受财力有限、 采购总规模小以及采购单位规避政府采购以及代理业务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全省政府集中采购规模普遍较小, 县级尤其更小。

 还未体现出政府集中采购的优势。( 五)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尚未形成合力, 处罚难度大《政府采购法》 赋予了纪检监察、 审计和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下作中的职责, 但陕西省目前尚未建立协调统一的政府采购丁作机制, 部门之...

篇三: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

报告:

 当前政府购买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局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指出: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荆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14年制发了《市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意见》。2016年,为推进和规范市本级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工作,明确并细化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公布市本级 2017 年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通知》,公布了市本级 2017 年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近年来,笔者在参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重点对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开展了审计调查,发现当前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在推进落实中存在一些问题,需加以重视解决。

 一、基本情况 目前,市级政府购买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购买中介及专业机构专业技术服务,主要是审计、财政等部门聘请中介和专业机构,进行审计、投资评审、绩效评价等专业技术工作。二是城市维护项目实行购买服务,主要是对垃圾和污水处理、市政设施维护等项目,按

 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行公开招标。三是购买后勤保障服务。取消工勤编制和长期聘用人员,鼓励单位实行“花钱买服务”的办法解决机关后勤保障和部分岗位人手短缺问题。四是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五是推行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在分类改革基础上推进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按照编办核定的购买工作量,重新核定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经费,编入其主管部门预算,由主管部门按购买服务方式执行。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推进相对缓慢。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凡是政府事务性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原则上都应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但 2014 年以来市本级真正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事项只有基本公共服务和辅助性服务部分事项。2016 年,对 37 家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调查发现,只有 3 家单位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整体进展与政策要求、社会期待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部分单位对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理解不足。通过对37 家单位走访调查发现,部分单位单纯认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可以解决单位经费不足,并以此作为增加财政经费的理由,有的单位将政府购买服务与政府采购混为一团,有的甚至不知道政府购买服务政策。

 三是未按要求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 2016 年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2016年省直和市、州、直管市、林区所有部门都要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但审计调查了解到,2016 年各预算单位并未按要求将政府购买服务预算与部门预算一起布置、一起编制、一起审核、一起公开,当年仅由财政代编政府购买服务事项预算。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全面了解全市的政府购买服务事项,为实施全覆盖监管造成困扰。

 四是承接方式单一。城市维护项目、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等采购方式主要以直接委托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为主,竞争性采购较少。如某部门 4 个政府购买项目中,只有中心城区道路、桥梁、管网维修维护项目 2215.77 万元实行了公开招投标,桥梁检测 20 万元、护城河生态补水 50 万元分别采取询价、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五是推行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效果不明显。在对 2 家公益二类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单位了解到,改革试点效果并不明显。如 1 家人员超编,实行购买服务后,人员经费缺口严重,目前工作经费缺口部分由主管部门调剂解决,部分挤占专项资金、部分挤占在编人员养老金,并未形成“以钱养事”的改革效果。另 1 家反映其目前并未与主管部门签订购买服务合同,财政对该单位基本工资和公用经费予以了一定保障,但缺口仍然较大,影响了工作的

 正常开展,未达到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的改革初衷。

 三、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笔者分析后认为,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政府转变职能、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改革不到位。作为购买主体的行政机关和行政类事业单位,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意愿不强,作为承接主体的社会组织、企业提供服务的力量不足或参与机会不多,缺乏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机制和环境,制约着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进程。二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政策理解走样。各地、各部门对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有一个了解、掌握、熟悉并运用的过程,需要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三是各购买主体购买机制、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未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采取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择优确定承接主体,签订购买合同。四是事业单位配套改革不到位。实行购买服务后事业单位按购买费用安排经费预算,经费来源减少,收支矛盾加大。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配套改革,对事业单位经费缺口、个人利益、体制机制作出改革安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购买服务改革的推进。

 对此,笔者建议:

 一是健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及制度。建立同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政府购买服务的配套机制,按照《财政部、中央编办关于做好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的意见》要求,财政、机构编制等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程序,形成统筹协调机制,制定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配套改革措施,周密部署,顺利组织好相关改革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管理。根据政府职能转变、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事业单位及财政支出方式改革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明确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目录清单。同时,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

 三是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预算应与部门预算一起布置、一起编制、一起审核、一起公开。

 四是规范采购程序和合同执行。购买主体要健全购买机制,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择优确定承接主体,签订购买合同并严格执行。与政府购买服务相关的采购限额标准、公开招标数额标准、采购方式审核、信息公开等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篇四: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

政府采购监管调研报告

 政府采购是规范财政支出、 节约财政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国自《政府采购法》 实施以来, 政府采购得到长足发展, 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亟待解决。

 最近, 我们围绕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和问责制度建设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 对当前政府采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 近年来我省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 四川省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 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全省政府采购仅 45. 53 亿元, 达到 133. 44 亿元。

 底, 全省政府采购规模实际完成 190 亿元, 节约率 7. 9%。

 与此同时, 各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运作程序, 推动政府采购有序进行。

 健全规章制度。

 先后研究出台了《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委员会工作规程(暂行)》、《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抽取暂行办法》、《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处理暂行办法》 等 20 多个规范性文件。

 各市州结合实际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 如 《成都市市级协议供货管理办法 (试行)》、 《广元市市级政府采购工作规程》、 《巴中市市级政府采购询价采购工作规程》等。

 完善监管体系。

 省、 市、 县三级普遍建立了政府采购中心, 在采购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下具体实施政府采购事项, 基本形成了管采分离、 机构分设、 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监管体系。

 全省建立了纪检监察、 财政、 审计等部门的联合协调监督机制, 通过专项检查、 举报受理等方式加强了日常监管。

 一些地区还通过在采购过程中推行电子化监控摄像技术手段, 报送《政府采购项目信息记录表》, 对采购过程实行全程动态监管。

 规范采购运行。

 正式启用四川政府采购网作为全省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平台, 承担全省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专家管理系统和代理机构管理系统, 研发了政府采购电子评标系统, 建立了全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 目前全省入库专家共 2200 余名, 基本实现了省内跨地区、 跨部门政府采购资源共享。

 二、 当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相应法规缺少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制度, 执行中还存在一些政策的空白点。

 比如现有法规对政府采购各参与主体的职能定位比较原则,政府采购审批管理的权限和职责不明确, 容易导致多头管理、 各行其是等现象发生。

 对于委托代理采购、 部门集中采购等也是有原则性的规定, 但对什么是部门集中采购、 部门集中采购是否需要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 缺乏明确规定,给实际监管带来难度。

 采购运作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

 一是集中采购中心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由谁管理,对谁负责, 缺乏明确规定, 一定程度存在既当裁判员, 又当运动员现象。

 二是由于政府采购预算约束刚性不足, 预算编制支出项目细化不够, 通用性的办公用品没有集中统一配置标准, 容易造成政府采购随意性较大, 每次采购规模小、 效率低, 节约财政资金的潜力有待深化。

 三是评审专家库虽已初步建立, 但数量少、门类不齐、 总体资质水平偏低。

 尤其市州一级评审专家较为缺乏, 有的市州进入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的仅 20 余人。

 大多数专家为兼职, 一些还兼任了企业顾问,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标的科学、 合理、 权威, 容易导致专家倾向性评标以及专家评审采购的物品质次价高等现象。

 监督管理不够严密。

 目前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比较偏重于事后监督, 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比如部分供应商采取陪标串标等各种手段影响评审结果, 甚至与采购人串通进行幕后交易等。

 采购单位在编制采购技术参数时故意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竞争, 招标文件明显倾向特定供应商, 存在指定性和排他性倾向。

 相关信息透明度不够高。

 目前政府采购中还存在信息公开不够, 透明度不高, 社会公众不知晓, 相关当事人不明了 等问题, 这就可能导致采购人指定品牌、 代理机构干预评审、 评标专家受利益驱动、 供应商相互勾结搞串标陪标、 政府官员与企业搞权钱交易等问题的发生。

 责任追究不够到位。

 虽然相关的法规规章明确了政府采购中的各种违法行为, 但对违法行为的认定、 违法的责任、 处分的档次等缺乏具体实施细则, 可操作性不强。

 依据现有的相关规定, 问责对象主要是针对直接责任人, 对主要负责人决策失误, 领导不力, 管理不到位, 不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 由于缺乏相应的问责规定, 因此较难实施问责。

 在问责方式方面, 对政府采购相关机构中属于公务员的问责方式主要限于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 很少运用组织处理等措施。

 三、 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与问责的对策思考 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采购中的问题, 必须坚持制度规范与监管问责并重,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和问责机制。

 建立信息化运行机制。

 搭建以采购管理、 电子采购、 决策支持三大模块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基本框架, 采购程序、 采购过程、 采购结果都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全社会公开, 确保政府采购在公开、 公平、 公正透明的前提下实现竞争, 真正做到以公开促公正、 以阳光防腐败。

 一是推行电子化采购。

 建立供应商名录库和政府采购商品价格信息库, 商品价格全部上网公开, 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一律实行网上竞价。

 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专家库。

 整合全国范围内的专家资源, 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随机抽取, 管用分离, 资源共享, 网络互通。

 建立专家工作档案, 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清除不合格专家。

 三是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平台。

 规范采购信息发布的程序、 格式和范围, 依托采购网站, 在网上专家管理和抽取基础上,实现网上询价, 网上招投标和网上评标。

 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

 逐步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 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一是严格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

 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的编制与部门预算统一编制, 统一汇总, 统一审查, 统一批复, 由采购中心根据预算和计划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期分批集中统一采购, 以形成政府采购规模效益。

 二是严格实行部门采购资金集中直接支付。

 在支付中心设立政府采购专户, 根据采购结果通过专户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

 三是推行技术参数格式化。

 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 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和功能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设备采购参数数据库, 杜绝指定性和倾向性。

 在规范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推行统一的招标文件范本。

 四是推行部门办公用房装修、 办公设备等公用设施标准化配置。

 积极引入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对通用设备建立一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采购指标体系,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 增设协议和定点供货渠道, 由全省统一组织实施, 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动态化监控机制。

 切实强化对政府采购的全程监督和动态监督。

 一是建立政府采购的预算预审执行考评检查的全过程管理制度。

 监管部门要提前介入, 关口前移, 对政府采购实行全方位、 全过程监管。

 二是建立评标结果后续审查机制。

 不仅要监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质量, 还要把商品的售后服务和合同履行情况等纳入监督视野。

 三是纪检监察、 财政、 审计等部门要从自身职能出发找准监督着力点。

 财政部门主要着眼于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 审计部门重在采购资金的使用,纪检监察部门主要从工作人员执行相关工作纪律条规的角度开展监督。

 建立制度化约束机制。

 在宏观层面, 建议加快对《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的研究修改, 尽快出台对《政府采购法》 的司法解释, 进一步明确采购代理机构的法律定位。

 在微观层面, 要针对政府采购运作中的一些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设计制度规定。

 一是建立采购项目责任人制度。

 采购代理机构对每个采购项目都应确定一名责任人, 授权其在职责范围内全面负责该项目的采购事宜, 并承担相应责任。项目责任人实行任职资格考试制度, 持证上岗。

 二是建立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业务考核制度。

 由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围绕采购价格、 节支效果、 采购质量、 采购效率以及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制度情况, 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 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三是建立评审专家回避制度。

 明确规定专家在被抽取参加政府采购评审中, 如发现或知道与采购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 有义务主动提出并实行回避。

 建立刚性化问责机制。

 坚持用权必问责, 问责必到人, 切实强化政府采购各参与人的责任意识, 确保其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一是明确承担责任的主体。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 采购单位、 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及其责任人员以及供应商、 评审专家等参与政府采购的部门和人员, 都是政府采购的责任主体, 根据其在政府采购中担当的不同职责, 都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是明确问责方式。

 政府采购既涉及行政层级的内部管理, 又涉及政府相关部门与市场主体的行政监管, 同时还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交易, 因此其问责方式也是多样的, 既要采用相应的行政手段、 纪律手段和法律手段, 也要重视综合运用通报批评、 停职、 辞职等组织处理手段以及罚款、 吊销营业执照、 暂停或取消执业资格、 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等经济处罚手段。

篇五: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

写好一篇采购调研报告 经营部采购处 1 基础理论 1.1 采购调研的定义  定义 1:采购调研是对数据和事实进行系统的收集、分类和分析,以便做出更好的采购决策。

  定义 2:对与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数据和事实进行系统的收集、记录和分析。

  由此可见,采购调研是需要数据和事实作为支撑的一项系统性的调查活动。

 1.2 采购调研的三个要素 采购调研的三个要素是:论据、论点、结论,分别对应鱼骨图的鱼肉、鱼骨、鱼头,下面是一幅鱼骨图。

  1.2.1 鱼肉(即论据)

  数据:数据只是一条条简单的采购数据库里的代码。

  事实:事实只是一个个孤立的不相干的事件,例如:炼钢厂反映齿式联轴器有磨秃的现象。轧钢厂反映万向轴的花键易磨损。

 1.2.2 鱼骨(即论点)

  如何将简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各种事实从中发掘出真相,这是市场调研人员的实质工作,也是市场调研的精髓部分。

  应该说,市场调研不是简单的数据和事实堆砌,而是透过采购人员的专业视角,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条条论点,汇聚并最终形成类似“鱼骨图”状的结构

 1.2.3 鱼头( 即结论)

  任何采购调研都是进行某种程度的深入调查,得出结论,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采购的效率和效益,并最终形成竞争优势。

  论据要详实,论点要鲜明,结论要有指向。

 1.3 采购调研的规模 1.3.1 企业级  小规模:简单,为获取某一特定应用的合理价格而进行的调研,如子公司为招标而进行的调研。

  中等规模:限定在一定部门和范围内的有限调研,如目前的集中采购调研,只局限在钢铁板块。

  大规模:集中采购市场调研,特征:跨部门、跨区域甚至是跨行业的整合集团采购资源的市场调研,如跨钢铁、资源、造船、机电等板块的采购调研。

 1.3.2 国家级 大规模的,为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采购以获得最佳效益而进行的调研 1.4 采购调研的最终目的:

 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采购的效率和效益,并最终形成竞争优势 2 高质量的采购调研报告的特征 2.1 可信度要高,可信度是调研报告的“灵魂”。

 报告是调研过程的表现形式,没有深入调研写不出高质量的报告。目前,子公司调研报告中在可信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1 某些数据可信度差,或者有明显错误 2.1.2 调研人“心态”没有摆正,有故意的倾向性 2.1.3 鱼肉(数据与事实)少,一般直接下结论 2.1.4 别字多,语句毛病多,逻辑不清,层次不清,可读性差 2.1.5 初选供应商优劣势分析不透彻,原因:

  供应商信息基本是供应商提供,或粘贴网站内容,缺乏独立深入调查  内外部市场调查不清,对供应商认识深度不够 2.2 观点要明确,切莫含糊其辞  应在采购调研报告中提出明确的观点,切勿大段地堆砌文字而不进行分析。

  要在报告中敢于亮明自己的观点。

 2.3 鱼肉、鱼骨、鱼头均要有,而且比例要恰当,布局要合理  一篇报告应有论据、论点和结论,缺乏其中任何一项,都不是一份完整的报告。

  三者比例、布局要恰当。在局部上,应罗列详实的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后形成一条条论点;总体上,论点也是分层级的,应布局好论点的逻辑和层次关系。

 2.4 简炼,尽量用图表来表述,对比直观,一目了然  应用文中应尽量采用图表结构说明论点,避免使用大段文字  表格对比直观,可从图表中可尽快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2.5 注意排版效果,做到赏心+ 悦目  赏心:一篇报告要有实质性内容。

  悦目:报告是给别人看的,版面应使人看得舒服。

 3 透彻理解《招标采购管理制度》 目前,子公司的所有招标都是依照《招标采购管理制度》来执行的,它对采购调研做了清晰地定位。

 《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如下内容:

 3.1 市场调查应涵盖内部和外部市场调查两部分内容  现实情况是调查人员不理解内部调查该做什么,所以只是罗列出一些简单的数据或事实,可以说内部调查几乎为零;  外部市场调查不透彻,只粘贴了一大堆供应商资料。

 3.2 《市场调查报告》只能推荐初选供应商,不得选定入围供应商 现实情况是,调查人员在《报告》中直接指定了入围供应商,供应商调研部分基本就是入围供应商调研,所做分析是入围供应商的优劣势分析。

 3.3 入围供应商应由招标项目小组根据《市场调查报告》和《入围供应商选择评价表》来确定,至少入围供应商应由招标项目小组根据《市场调查报告》和《入围供应商选择评价表》来确定,至少 3 家。

 这一条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

 3.4 《入围供应商选择评价表》的打分依据是什么? 《入围供应商选择评价表》的打分内容,要求对供应商有透彻的了解。招标项目小组可通过 3 个渠道了解初选供应商:

  与供应商举行技术交流。

  《市场调查报告》中应包含《初选供应商基本信息表》,将大篇幅的初选供应商信息列表,这样对比更直观。

  调研报告中对初选供应商所做的优劣势分析。

 4 透彻理解《市场调查报告模板》 4.1 一、概况 4.1.1 调查时间、参加调查人员、调查方式、调查内容 4.1.2 重点关注:调查内容的表述应与后续的内容一致,应简炼 4.2 二、本公司拟招标物资使用情况 实质是内部调研,存在的问题:

 • 内部调研太笼统,缺乏数据和事实的支撑,实质是没有深入的内部调研,凭感觉。

 • 技术标准及技术要求:容易忽略国家强制性要求,或国家权威机构的通知要求。

 • 年消耗量:一般大概估计。正确的做法是调取采购系统的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

 • 价格:内容丰富,应理解成相同或相似产品的历史采购价格,不同子公司之间的价格差异(价格对标)。

 • 供应商:现有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可放在初选供应商表格中。

 • 使用寿命、使用情况、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情况涉及到具体使用单位,集中采购的做法供参考。

 4.2.1 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标准及技术要求 重点关注:相关标准及特殊要求 · 强制性准入许可 举例:制动器作为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已列入特种设备目录,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强制性行政许

 可准入制度。为加强起重机械安全监察工作,规范起重机械型式试验,提高试验工作质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 373 号)和《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 13 号),制定《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程(试行)》。由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对制动器进行型式试验,通过型式试验的,视为生产商生产的该型号的制动器,其设计、生产、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准予在市场销售。

 · 国家权威部门颁布的相关通知 举例:2007 年 7 月 23 日,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以质检办《关于冶金起重机械整治工作有关意见的通知》,其中包括:1、在用非冶金起重机械用于吊运熔融金属整治要求;2、新出厂安装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要求。

 4.2.2 目前我公司年消耗量 · 通用性物资:调取采购系统最近2~3年的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

 · 非通用性物资:根据历史采购数据预估。

 · 从未采购过多物资:预估。

 集中采购调研的做法供参考:对调研物资进行分类,按类对近2~3年的入库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得出统计总表,描述总体的采购状况;根据分项列表,对重点采购的品种进行分析 4.2.3 价格 · 本公司历史采购价格。注意:保持数据完整性。

 · 其他子公司采购价格(价格对标)。

 · 其他子公司历史上虽无采购记录,但有长协价格,亦可参考。

 · 外部厂家采购价格(可选)。

 4.2.4 供应商 · 列表说明本公司该项物资现有供应商的供应情况,包括年份、型号、数量、金额等 · 列表说明其他钢铁子公司该项物资主流供应商的供应情况,包括年份、型号、数量、金额等 · 现有供应商质量、价格、交货及服务情况(要求列表分析)

 4.2.5 使用寿命、使用情况、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情况 这部分是内部市场调研的重点,可参考目前集中采购调研的一些做法。

 4.3 三、外部供应市场情况 4.3.1 市场供需情况(市场竞争态势、应用领域、行业发展情况)

 每种产品具有自己的市场供需特征,可以关注:

 · 市场竞争态势,例如:制动器行业完全是买方市场,该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 应用领域,例如:制动器主要应用在钢铁行业中,尤其是天车、转炉倾动机构、推钢机、卷扬机等。

 · 行业发展情况,例如:制动器产业不断升级,风电领域需求增长带来新的机会,等等。

 4.3.2 主要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构成情况 · 了解主要原材料及其供应渠道,以及物资的成本构成及大致比例。

 · 原材料现行市场价格,加工工序价格。

 · 运输费用、包装费用、税率等。

 4.3.3 同行业使用情况 同行业使用情况:其他钢厂应用调研物资的使用情况。

 4.4 四、供应商情况 4.4.1 供应商区域分布情况及分销渠道 · 供应商的区域分布一般有自己的特点,特别要注意本地及附近的供应商的分布情况。例如:制动器的供应商主要分布在河南焦作、江西丰城一带,其他地域的分布可做简单介绍。

 · 分销渠道:是直销还是代理商,还是两者兼有?是办事处还是分公司?销售费用分摊?如何激励销售人员?高出规定的销售价格的部分如何处理? 4.4.2 初选供应商在行业中地位(含在《初选供应商基本信息表》中)

 参考附件:

 初选供应商基本信息表。

 4.4.3 初选供应商优势及劣势分析 《招标采购管理制度》中第二条规定:坚持“质、量、价、时”综合平衡的原则。质、量、价、时含义分别是质量、数量、价格、交货期。交货期可扩展为服务。

  · 制度要求对初选供应商应了解装备水平、供应能力、合作愿望、营销网络、运输、原材料采购渠道及成本、区域优势、利润空间等方面,实质是对“质、量、价、时”的全方位考察。

 · 对初选供应商所做的优劣势分析,要围绕质量、数量、价格、服务四个方面来展开。

 · 还有一点容易忽略:初选供应商的产品与现有产品之间的互换性。

 5 内部市场调研(仅供参考)

 5.1 采购数据的分类、整理、统计 5.1.1 从采购系统中提取数据:多种方法,一网打尽 分为合同数据和入库数据两种,一般以入库数据为准。不办理入库的项目,可以以合同数据为准。例如:铁岭市东油钻采设备厂提供的万向联轴器及配件,在 K3 系统中有多种物料名称出现,此时应调取该厂的合同数据。

 质量 数量 价格 服务(包括交货期)

 供应能力 装备水平 原材料采购渠道及成本 运输 营销网络 区域优势 利润空间 合作愿望

 5.1.2 删除多余数据,统一称呼,加注附加信息 5.1.3 对“规格型号”进行产品分类 5.1.4 非标类型应尽量转换为标准型号 5.1.5 根据分析的需要,统计最近 2 ~3 年的数据 · 分类项目太多时,应进行合并 · 某些重点产品,为了分析的方便,可以列得更细 5.2 采购数据的分析 5.2.1 根据统计总表,描述总体的采购状况;根据分项列表,对重点的分项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统计总表,描述总体的采购状况;根据分项列表,对重点的分项内容进行分析 5.2.2 最近 2 ~3 年内部供应商的统计分析 · 区分专业和非专业供应商,区分生产商与贸易商 · 关注专业生产商对我方需求产品的覆盖范围:子公司和产品规格型号 5.2.3 判断是否有消耗异常 • 从连续若干年年入库统计总表的差异,判断异常(子公司供应处相关业务人员核实)

 • 从入库量、在线量、支领量计算出消耗量,判断异常(电话或实地访问消耗量部位的点检人员,核实消耗异常的原因)

 5.2.4 价格对标 数据来源:与原材料价格关系密切的,要调取合同数据,如电缆、钢丝绳;与原材料价格关系不密切的,要调取入库数据,如电器。

 内部对标:可以从子公司供应处相关业务人员核实,从供应商处印证。

  不同子公司同一时间段价格对标  同一子公司不同时期价格对标  无长协价格的子公司采购价格与有长协价格的子公司的长协价格进行对比 外部对标 5.3 现场人员访问 5.3.1 电话或实地访问消耗量部位的点检人员,核实消耗异常的原因 生产一线的员工很少与供应商打交道,对产品质量或性能感受深刻,评价中肯。另外,询问的点多一些,不真实的反馈的机率就大大降低了 5.3.2 调取现场点检记录,根据在线时间的差异判断不同品牌产品质量的差异 这种方法对比不同供应商的产品时,比较有效。前提:点检记录真实。

 5.3.3 重点单位的实地走访,一定会有意外收获 5.3.4 子公司供应处相关业务人员核实 · 服务态度 · 供货周期 · 产品质量 · 价格水平 5.3.5 调取子公司供应处的质量走访记录 历史沉淀下来的供应商质量记录

 5.4 子公司长协分析 5.4.1 长协价格的对比 5.4.2 产品质量对比 · 微观:相同部位、相似环境,在线时间的比较 · 宏观:相同部位、相似环境,在线量和消耗量的对比 5.5 内部供应商调研 5.5.1 基本信息 5.5.2 诚信度 5.5.3 产品质量 · 广泛听取现场人员意见 · 消耗异常的分析 5.5.4 供货周期、服务水平 5.6 关键 5.6.1 历史和现在的总体供应状况 · 年采购数量、金额,说明采购规模 · 采购的种类及相应的数量、金额,特别要突出重点采购品种 5.6.2 现有供应商的质量状况和诚信度 5.6.3 不同供应商之间的产品互换性

篇六: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

经济

 商业 2.0

 159 政府采购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调研与建议 祖余良 (大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我国部分地区财政发展紧张,政府对于小微企业自身发展能够提供帮助,但在这个过程中小微企业也需要面临挑战,并顺应时代发展作出合理改变。本文先系统地分析了政府采购促进下小微企业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政府采购的现状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各行业小微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地位。

 关键词:政府;采购;小微企业

 一、政府采购促进下小微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法规政策的落实力度不足 虽然我国已经对于政府采购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制定了相关规定,具体内容记录在《政府采购法》当中。实际上上述法规已经较为完善,不仅在经济方面具有扶持作用,在环保等概念上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而言,只要保障相关概念和法规的落实力度,都能够享受到政府福利的带来的经营便利。

 但是在实际落实时,部分地区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帮助,依旧停留在开会讨论、表彰活动等层面,显然没有建立能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长期工作机制。此外,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部分小微企业了解程度不足,并没有在社会上形成真正的共识。归根结底,部分法规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因此大量小微企业并没有享受到政府采购等政策带来的福利。

 (二)小微企业守法意识不足 小微企业政府采购意识需要尽快矫正是显而易见的[1] 。实际上很多行业的市场中都掺杂这政府采购的活动,竞争十分激烈。部分小微企业为了在此种市场环境下寻求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投标的方式获得更有利的竞争条件,这难免导致部分实际上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不惜铤而走险。面对此种情况,政府需要着力帮助小微企业提升守法意识,维护市场秩序。

 (三)小微企业诚信度难以控制 我国整体的诚信体系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因此部分小微企业的诚信度难以把控。为获得利润,很多小微企业会无视公平竞争原则,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与政府合作的机会。还有部分企业认为利益不高,即便得到了标书也不去应标,长此以往,企业的信誉形象所剩无几。面对此种情况,政府需要注意引导,且在寻找合作对象时,应将对方的诚信程度作为主要参考因素,纠正市场上失信的不良风气。

 (四)政府采购处理工作跟不上 我国针对政府采购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建立了很多监管部门,但实际上没有构建统一的监管工作机制。因此大量监管部门各自为政,实际的处理和监督效果不好,最终导致采购市场秩序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如:部分地区对于市场上的不当行为知情不报,监督部门认识不到自身责任,视而不见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便收到投诉进行处理,最后的处置也不能改善实际情况。

 二、政府采购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发现现有法律法规中的问题后,行业内工作人员就要积极完善,为政府采购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目标提供持续推动力和相应的制度保障。具体工作中,应先明确政府采购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则、标准以及相关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框架之后,合理划分采购范围,并派遣监督部门维持竞标投标秩序。

 同时还要注意实行更加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督制度。从法律法规制定的角度入手,政策的制定应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即便是扶持也要注意市场环境的规范程度。尤其是秩序的维护,工作人员应注意分辨市场上是否存在大型企业成立子公司抢夺小微企业资源的情况,一经发现应尽快提出整改。此外可以从小微企业的角度出发,创新监管方式,有居心不良的企业在市场中扰乱秩序。

 (二)增强小微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小微企业可以针对自身发展的短板加强建设力度,最终提升发展和竞争能力。

 一方面是小微企业可以主动加强自身管理力度,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素质,保障在政府采购环境下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小微企业应避免使用家族管理模式经营,再根据自身市场发展方向,构建行之有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案,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应全面了解政府的扶持政策,配合政策的落实,逐渐改变自身经营困难的不利局面。

 此外,主动提升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小微企业还要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投标活动,构建良好采购秩序之后,加强对于招标竞标知识技巧的学习。在竞争过程中,应始终坚守行业规范,避免扰乱市场。

 (三)提高政府采购政策的落实程度 为切实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将招标的要求适当降低,为小微企业创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如:政府可以引导小微企业在网络上注册,以便第一时间获得政府采购信息,也可以使用商场直购的方式直接将采购工作面向小微企业展开,从源头上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竞争条件。同时政府应严格监督市场,为小微企业扫清障碍。

 (四)树立小微企业的正面形象 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良好的诚信度是小微企业不可或缺的形象[2] 。政府可以加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首先提升造价成本,即建立相应的民事赔偿制度。其次是落实政府采购市场退出机制,即对于破坏行业规范,产生失信行为的企业处以驱逐出市场的处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限制其进入市场的时间。最后是对于多次守信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各行业小微企业都能够树立正面形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政府采购下,小微企业只需要做出配合与努力,就能够得到更多经济效益。具体的发展还需要抓住机会,树立自身正面的诚信形象,并着力增强在市场上的经济地位。政府方面也要注意采购政策的具体落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展开,最终为小微企业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晨.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影响因素及驱动政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0. [2]黄秀亮.政府采购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调研与建议[J].财政科学,2020(05):102-113+130.

 。

 。. .。

 。

篇七: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采购工作调研报告

 2008 年**市政府采购工作, 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采购程序, 继续加大对采购各方的监督管理力度, 进一步增强采购工作的透明度, 坚决制止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为重点, 认真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一、 **市政府采购的现状

 (一)

 领导重视, 健全机构。

 建立一把手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采、管机构分设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 。

 分别设立采购办、 采购中心, 配备能力强、 业务精的工作人员, 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采购事项集体研究, 公开招标。

  (二)

 加强了 政府采购计划, 扩大采购范围, 加大了 监督检查力度。

 不断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编制工作, 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 按《目录》 要求, 对范围内的政府采购项目做到应采尽采。

 做到事前有计划, 事中有监督, 事后有成果; 做到程序规范, 验收严格, 资料完备。2008 年度完成采购预算 3441. 43 万元, 完成采购金额 3107. 53 万元, 节约资金 333. 9 万元, 节约率 9. 7%。

 2008 年 4 月, **市将未纳入政府采购的市公安局、 市检察院、 市法院、 市总工会和市属各乡

 (镇) 政府纳入政府采购。

  开展了 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

 主要对各单位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依法实施采购的情况, 是否存在规避政府采购行为; 采购代理机构财务开支情况, 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现象等十个方面进行自查和抽查。

  在自查自纠阶段, 共收到 125 个单位的自查自纠报告。

 通过对自查自纠

 报表统计, 全市 2006 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总额为 3530 万元, 当年实际执行政府采购总额为 3219 万元, 节约资金为 311 万元, 节约率为 10% , 分散自行采购的为 343 万元; 2007 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总额为 1968 万元, 实际为 1856 万元, 节约资金为 112 万元, 节约率为 6%, 分散自行采购的为570 万元。

 在重点检查工作阶段, 我们选取了**市教育局、 卫生局、 国土局及政府采购中心等 28 个单位为重点检查对象, 重点检查面为 23%, 各单位对检查出的采购无计划、 随意性采购、 规避政府采购等问题都能严肃对待, 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认真解决, 确保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不走过场, 切实收到实效。

  (三)

 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得到加强, 完善了 内部制约制度, 管采分离管理体制得到落实。

 政府采购法实施后, 财政部门就采购预算、 招标投标、评审专家、 供应商投诉、 节能环保等方面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

 划清了 政府采购办与政府采购中心工作职责。

 政府采购办主要对政府采购计划、 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集中采购限额标准、 政府采购信息、 评审专家、 合同供应商资质备案、 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 检查和管理, 负责受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投诉事项和行政复议、 处理政府采购行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主要是接受采购人委托, 独立组织实施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以内及“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以外、 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 工程和服务项目的采购; 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布采购信息和采购结果; 组织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 评标活动; 根据采购人委托的权限组织签订或代理签订采购合同并督促合同履行; 做好政府采购的档案管理工作; 制定集中采购机构内部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

 制。

  (四)

 政府采购行为和程序得到规范。

 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过程中, 对选择招标适用方法、 供应商自由参加投标活动、 招投标人员之间利害关系回避、 采购名、 优、 特、 环保产品及招投标过程监督等方面, 都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 执行。

 对我市采购数量较大且较分散的商品, 如办公自动化用品, 由于产品标准统一, 大部分采用最低评标价法, 即以最低报价的投标人为中标供应商; 在公开招标过程中, 对货物项目的价格权值, 一般也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

 强化了 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购意识, 不断提高采购监管、 操作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的工作, 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领域。

 我们要在强化队伍建设的同时, 抓好制度建设, 规范采购程序。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部门、 集中采购机构、 采购人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

 按照《政府采购》 和《行政许可证法》 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采购中心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 加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使用工作; 维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 对供应商的质疑和投诉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及时答复和处理。

 为政府采购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 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全、 意识不强

  许多采购单位未按预算管理要求将政府采购项目 全部编入部门预算, 年度执行中追加政府采购预算的现象比较突出, 普遍存在漏编采购预算、 超

 采购预算或无预算采购的问题, 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 实际操作计划性较差。

 一些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采购计划代替政府采购预算, 什么时候需就要什么采购, 年初预算时采购项目

  [1] [2] 没在列入预算, 很难体现集中采购的计划性和规模效应和实现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全。

  (二)

 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不顺, “管采分离” 停留在表面。《政府采购办法》 第十三条、 第六十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 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管理职责”、“采购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 关系”。

 政府集中采购中心和采购办同设在财政部门, 作为财政内设机构的相关科室, 同归一个上级领导, 不利于监督。

  (三)

 采购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

 由于政府采购所涉及范围广, 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繁杂, 客观上需要配备专业化的采购人员。

 实践中采购中心的人员由于职业局限, 没有能力对这些非常专业的要求做出判断, 即便实行了 政府采购专家咨询制度, 也由于多方面的限制, 采购中心难以全面聘请到所有专业的专家, 而且即便是聘请到专家也无法全程参与采购项目整个实施过程, 对采购行为做出及时、 具体的指导。

  (四)

 供应商选择面窄。

 目 前政府采购机关确定的定点供应商太少, 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无法实现通过竞争机制节约政府采购资金的目的。

 而且各供应商的实力也存在明显差异, 缺乏有效的竞争。

 在一些采购频率比较高的项目 (如电脑、 汽车、 办公家具等), 参与竞标时经常出现一些“老面孔”, 极易形成“供应垄断” 和“日久生情”。

 表现在:

 1、 由于个别供应

 商在同类项目 中“屡屡中标”, 从而影响了 其他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

 2、 容易使参加竞标的供应商暗中联合, 抬高价格。

 3、 一些相互熟悉的本地竞标商, 为了转移市场竞争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最终达到“多赢”的目的。

 4、 外地供应商因费用总是不愿进入。

  (五)

 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缓慢。

 在规范采购行为, 提高采购公开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方面, 对采取协议供货、 定点采购等集中采购组织形式应实施电子化操作, 实现网上公告、 网上下载文件、 网上投标等功能, 方便了采购单位和供应商。

  (六)

 大量工程项目未实行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

 “政府采购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 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 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法规定, 除政府采购建设工程项目执行招标投标法外, 其他采购项目应当实行政府采购。

 但在实际操作中, 存在大量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以外项目并没有实行政府采购的现象。

  (七)

 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较困难。

 机构的不合理设置, 加之在制定采购政策时, 制定者和实施者均为同一主管部门, 而政府监察部门仅对采购的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 无法对政府采购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 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的建议及对策

  (一)

 强化意识, 更新观念。

 一是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应把政府采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经常关注, 专题研究。

 二是政府采购加强采购预算的规范管理。

 三是不断提高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工

 作的认识, 切实解决、 消除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有效排除干扰和阻力, 切实为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

 规范运作, 提高效益。

 一是完善政府采购的范围、 目 录、 方法、程序和门槛价。

 二是要提高政府采购干部队伍的素质, 加强廉政建设。

 建立采购评审专家库, 全方位提升采购质量。

 三是运用网络技术, 缩短采购周期, 提高采购效益。

  (三)

 健全制度, 强化管理。

 一是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强化资金控制。

 二是完善操作制度, 强化规范运作, 预防采购风险。

 三是健全采购机构内部监督机制。

 四是完善核算制度, 强化财务管理。

 五是建立规范的保证金制度, 强化风险意识, 把政府采购风险降到最低线。

 六是建立采购质量反馈信息制度, 提高采购服务质量, 便于对采购结果进行考核。

 七是公布招标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四)

 拓宽采购范围与规范运行相结合。

 一是将政府投入的基本建设和公共工程类项目纳入政府采购领域; 二是政府采购项目向小额商品延伸,对招标限额以下的小额采购项目如办公用品等实行采购卡制度, 采购单位持卡在招标确定的商场采购所需商品, 获得资金的规模效益。

  (五)

 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 培育一支政府采购专业化队伍。

 政府采购部门应通过加强采购人员的业务培训, 使政府采购人员不仅懂得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知识, 还应掌握有关招投标、 合同、 采购管理的知识, 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

 利用信息技术, 加快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建设。

 结合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进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建设, 逐步建立包括供应商、 咨询评审

 专家、 商品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库, 发布信息公告, 增强服务功能; 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的信息网络建设, 以实现采购管理各环节通畅、 运行功能完善、 操作交易公开统一、 全过程监控和网络安全可靠为目标, 集采购单位、 代理机构、 评审专家、 供应商和管理监督部门电子系统为一体, 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 逐步实现政府采购业务管理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操作, 以提高采购效率, 降低采购成本。

  (七)

 坚持惩防并举, 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的内部、 外部监督机制。

 明晰管理机构与操作机构职能, 不断完善“机构分设、 政事分开、 独立运行、相互制约” 的工作机制, 真正实现管理、 采购、 支付相互分离、 相互监督。实行采购代理制度或将采管分设在两个管理单位, 实现“裁判员” 和“运动员” 分开。

 建立事前预算约束、 事中动态监控和事后监督处罚的监督体系, 采购前在媒体公布采购项目, 采购后要公布结果, 接受社会的监督。加大政府采购的管理力度, 严把重复购置关。

 建立政府采购情况报告制度,接受人大的监督。

 充分发挥财政、 纪检、 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责, 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对代理机构、 供应商和评审专家不良行为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 制定政府采购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处罚办法, 加大对采购当事人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制定政府采购供应商监督管理办法, 实施政府采购市场禁入制度, 推进政府采购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加大违法违规采购行为的处理力度, 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随着政府采购工作改革的深入开展, 各级各部门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自觉性逐步增强, 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积极性日益高涨。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不

 仅强化了 财政支出管理,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而且有效遏制了 过去单位采购中的不规范的行为,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的发生, 为**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荐访问:政府采购的调研报告 政府采购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