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散文6篇

时间:2022-10-29 19:05:06 浏览量:

家风散文6篇家风散文 关于家风传承的散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散文6篇,供大家参考。

家风散文6篇

篇一:家风散文

家风传承的散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 琴 你 饭来之不易之念,靠 溅 勤 郭 奋兴家聚业,讲节 滁 约精 刺 打细算;或本分 特 做人, 滦 不为富动,尽 则 职敬事, 匡 诚信待人。

 泽 以上种种, 卞 在无形中 蚂 影响着家人, 裕 让子女 穗 终身受益,其价 贵 值取 棍 之不尽,用之不竭 峙 。

 效

 良好家风的形成 修 脆 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 翅 虚 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 嗜 , 酿 应该加强教育,反 蝗 复训 错 练,注重养成, 斗 成为每 鲁 个成员的自觉 纶 意识和行 耽 为。

  张 一则要有意识 贾 的去培 沉 育养成。要明白 荧 代代 征 相传的不仅是家财 匙 和 立 地位,更应该有内涵 建 种 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 后 仲 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 贾 痞 下来、传递下去,是 肥 造 突 福当代、惠及后人 惫 的大 耘 事,接力棒在手 彭 ,我自 颓 有责任,让良 耐 好家风薪 倡 火相传,发 佯 扬光大。

 游

 二则 谓 要在家庭中营造 湍 崇尚 滥 学习的气氛。古人 附 讲 依 ,“非学

 无以明志, 周 睬 非学无以广才”,知书 郧 兔 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 性 侄 华。要让家里多一分 激 书 缎 香气,茶余饭后, 泽 看看 庐 书,读读报,谈 见天论事 败 ,让家人从中 华 得到更多 筋 的教化和启 席 迪。当然, 蚜 家庭的学 养 习不同于组织 义 ,不需 扎 要有计划的开展 蜜 什么 荫 活动,但培养家人 员 的 信 读书情趣,在悠静的 暖 埋 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 颜 措 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 邻 梭 境,使人有所收获, 动 有 碱 所感悟。

  三 迭 则长者 搓 要做好传与带 屏 。家长是 宪 塑造孩子的 瞧 无形力量, 下 耳濡目染 芥 影响着孩子世 曳 界观的 瓣 形成,你的穿戴 节 、举 首 止、观点、接人待 溢 物 铬 等,无不对孩子有着 根 类 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 究 蹋 下效,近朱者赤,近墨 窗 缕 者黑,这样的道德应 兆 当 奢 人人都明白。

 帛

 四则 匀 要创造和谐文 御 明的家庭 莹 环境。居家 眨 里外,干净 泪 、明亮、 蔚 整洁、有序。

 行 去朋友 涝 家串门,有的家 稼 庭还 膊 很注意家风家教文 锁 化 监 ,悬挂着激励感人的 珍 温 家训格言,如“积金积 沧 奄 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 站 蔗 宽地莫若宽以待人” 拯 、 孙 “敦行致远,吃亏 蚤 是福 畴 ”、“家和万事 训 兴”等 可 等,让人置身 松 其中,产 欲 生良好的心 殃 理状态,一 斌 种清新雅 宅 致的感受油然 翌 而生。

 毋

 好家风就是 锁 一 径 所好学校,其教育的 眷 蓬 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 特 忻 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 猩 蹭 导,亲切教诲,热情 咱 鼓 送 励,严格要求,无 骨 不影 壤 响着家庭的每个 翅 成员, 誉 并且影响到邻 郧 里和社会 几 。让大家都 展 来关注家庭 琶 文明建设 地 ,给社会留下 迄 一片和 北谐、一片温馨。

 稠

  预

 本文址:wenm 况 庸 i/xinde/sa 蒙 镇 nwen/

篇二:家风散文

故事

 范文一:家风伴我 拿起手机,打开微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原来是小侄孙稚嫩的童声,小家伙还挺厉害的,从“孟母择邻处”到“孔融让梨”都能背得很顺溜。听着这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对于家庭教育,首当其冲应该就是每个家庭家风的传承了吧。良好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润物细无声”,良好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虽然没有明令家风家训,但在日常生活中,老辈们的言传身教,已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为我们的人生指引方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里,一家人却有着太多的快乐和幸福。奶奶的勤俭持家,父母的淳朴实在,哥哥姐姐们的勤劳能干,深深地影响着我。虽然日子艰苦,但一家人还是风雨同舟,走过那段难熬的岁月。

 其实我们一直在提倡和谐社会,不也正是需要“孝心”这股正能量吗 ?百善孝为先!“开饭喽!”一到饭点的时候,孩子们总会先盛两碗饭放到爷爷奶奶的餐位上,因为爷爷奶奶是我们家最需要尊敬和孝顺的人,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有时烧些新样式下

 饭菜的时候,孩子会先让爷爷奶奶尝尝鲜。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产生摩擦,但从不会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给孩子的是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也会讲一些“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这些道理。

 从小事做起,构建一个温馨温暖的和谐家庭。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顾名思义,勤,勤劳;节,节约。对于勤劳,在我们家,年过花甲的爷爷仍不闲着,还去自留地耕地、播种、施肥、收果,给孩子们深深地上了一堂课,任何时候,都不能偷懒。偶尔,我们也会打开抽屉,给孩子们看看老爸珍藏在那的劳模勋章,分享一下荣誉感,让孩子们懂得学习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也需要付出辛勤劳动,不能只贪图和享受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现在发奋发图强,以后才能更有实力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于节约,从点滴抓起,会经常跟孩子叨叨,要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离灯灭,人走水关。也经常在饭桌上提醒孩子们要珍惜我们的每一粒粮食,会跟孩子背背《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除了节电节水节粮外,作为家长,我们也以身作则,不以奢侈为荣,教育孩子不以名牌、大牌来包装自己,衣服鞋帽只要温暖舒适就行,不攀比,不炫富,以平常心态来继承节俭朴

 素的良好家风。

 正直做人,真诚待人。在这开放的年代,形形色色的诱惑无处不在,我们会教孩子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正,什么是邪,和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划清界限,“勿小恶小而为之”,做一个正直的人。也会教育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和人真诚相处,不做亏心事,当别人遇上困难,更要积极主动地帮一把,要有爱心和奉献精神,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捐款等。

 祖辈用行为教导我们怎样做人,传承那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

 家风这个东西是说不尽道不完的,而且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家的家风会被不断充实与更新,这些规矩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去践行,并且代代相传达,千千万万条良好家风的传承才会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范文二:牢记家教 弘扬家风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 40 个年头了,但父亲重视修家谱、立家训、定家规、重家教、树家风言传身教的点点滴滴,却历久弥新,言犹在耳。每次回想,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父亲非常注重“门风”,讲究“过家之道”。因一个大字也不识,只能凭借听闻记忆,用原生态化的土掉渣儿的极其质朴的语言,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和自己的行为示范加以传承,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这里仅从家教一个侧面说起。

 父亲一向在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成人”的教育。他经常念叨“人受教调武艺高”“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坏孩子是惯出来的”、“小时管不好,大时管不了”等等。

 父母膝下共有我们八个孩子,父亲到 52 岁时才有了我这个独生子,当然是如获至宝。父亲担心我以后“过不了日子”“养活不了一家人”,所以谆谆教诲我“锅是铁打的”“勤勤肯肯,吃饭把准;懒惰懒惰,必定挨饿”。父亲每天一大清早就一声吆喝,我立即就得按时早起,打扫卫生或做其它家务,他经常说, “天亮不起,躺不多时”,“早晚都得起,不如早早起”。父亲一生勤苦艰辛,每天清早第一个起床干活或办事,等别人天亮起床开始干活的时候,他已经把别人半天才能干完的活干完了。记得当年赤峰造纸厂曾大量收购干草,父亲每天都是起“鸡不叫的五更”,挑着 100 多斤重的干草走 60 多公里的路程,每天往返一次。俗话说,“远道没轻载”,父亲肩上的扁担如刀,踏在地上的脚如锥,可父亲坚韧的意志如钢。凭着这种意志,我家由小到大,由贫到富。村里的人都说,老齐家的日子是在棉花堆上,人勤家富啊!

 我一直惧怕敬重父亲,只要老远地听到父亲那非常打远儿的洪亮声音,就觉得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似的,不知所措,赶紧反思。有道是,“能敬者必有德”。“敬”从何处来?是由“畏”而生成的。就是父亲常说的,小孩子必须有“怕劲儿”。父亲教育我们注重于细微处养习惯,要懂得“仁恭之礼”。我母亲在九十三岁时还向我讲述父亲从前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父亲是个最认亲

 的人。家里虽贫困,“里表”、“外表”近支远房的各路亲戚都扑着父亲来。亲戚缺钱少粮有困难,父亲总是慷慨大方,“要上尖不给下溜”,且从来也没有讨要过,有的时间长了也就不了了之,成了变相的无偿捐助。父亲在营子中向来与人为善,特别厚道。他说,“十分精明留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在地里干活回来,发现住在前面的人家打土墙时有意往后明显拓展了,把与我家的胡同挤得很窄。有人建议给他推倒,可父亲却说,“现在他雇人打墙挺不容易的,算了吧!”父亲从不与人计较、争高低论短长。抱定了“亏是人吃的”、“吃亏是福”“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信条,教育我们要传承忠厚的“基因”。

 父亲尽管走了,可他的好思想、好作风没有走。我深深懂得我今天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来自于父亲的教育和熏陶。有人说齐显林的书法如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就是他有着做人的规矩,是好家风让他成为一个站得直、立得住的好人,使家风世世代代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范文三:温厚传家久

 说起家风,我家既没有令人动容的特别之处,也没有成文的家训家规,但爷爷和父亲宽厚待人的作风却根植我心,伴我成长。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永远是那个温厚纯良、医术精湛的老中医。

 1988 年,还在上中学的我随父亲回山东老家探亲。当天深夜,一阵急促的拍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镇里的李顺叔忽然发病,人事不省,家人把他抬到了爷爷家。

 爷爷诊完脉后,给他的几处穴位扎上银针,不到一个小时,奇迹出现了,李顺叔慢慢睁开了眼睛。

 爷爷对李婶说:“再给他抓点儿药,吃上七天就没大碍了。” 李婶低着头,手插在衣服口袋里,脸憋得通红,小声道:“大爷,药费我过阵子给行不?” 爷爷笑笑说:“治病要紧,你们也不宽裕,这次就不要钱了。” 李婶一家千恩万谢抹着眼泪走了。看着如释重负的爷爷,我不解地问:“治病救人已是行善积德了,怎么还赔钱送药呢?” 爷爷摸着我的头说:

 “谁家都有个难处,与人为善、宽厚待人,是咱做人的本分。” 爷爷离开我们已经 20 年了。爷爷的追悼会那天,看着十里八乡自发前来吊唁的乡亲们,我似乎读懂了他老人家那句“与人为善、宽厚待人”的真正含义。

 这话也深深体现在父亲身上。

 父亲年轻时来到大庆油田,是一名“老会战”。2001 年,一个下着大雪的傍晚,年近六十的父亲被人搀着一瘸一拐地进了家门。

 搀他的人不停道歉:“太对不住了,路太滑没刹住车……” 原来,父亲在下班路上被一辆长途车撞倒了。

 我责问司机:“不知道应该先上医院做个检查吗?”

 父亲当即严厉制止了我,然后对司机说:“我没啥事儿,赶紧回去吧,家人也在等着你呢。”司机千恩万谢地走了。

 第二天,我们送父亲到医院检查,发现折了一根肋骨。家人都埋怨他,可父亲却说:“多大点儿事啊?人家又不是故意的。” 父祖辈的言传身教朴实无华,却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年国庆长假,我开着新买的车载着妻儿去郊游,路上被一个骑电瓶车的农民工大爷追尾了。他一脸惶恐,翻遍了全身才掏出一沓又碎又皱的零钱,不住地哀求:“小师傅,我就这点儿钱,你看够吗?” 我淡然地说:“不要你的钱了,你走吧,以后骑车注意点儿。” 老人走后,儿子问我:“爸,他走了,咱不就得自己花钱修车了吗?” 我也像当年爷爷和父亲那样,对儿子说:“人家又不是故意的,与人为善,少一些纷争,才能多一些美好。” 如今,我在油田从事党务工作已 20 多年,工作和生活中尽力做好人、做好事,连续多年被评为厂优秀共产党员及模范党务工作者,还先后三次被大庆油田授予“模范党务工作者”称号。我深知,这些都与祖辈父辈教我的做人道理不无关系。

 范文四:我家的书香味

 父亲早年家贫,很早便离开了校园。他一直觉得没上够学,

 没读够书。务农期间,父亲坚持读书、写作,还发表了一些小说、散文作品。大庆油田会战期间,一个建筑公司招工的机会让不到20 岁的父亲离开农村,成为一名建筑工人。参加工作后,父亲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函授大专课程。文化水平的提升,让他的写作更加得心应手。

 后来,父亲被调入公司机关党委,担任过工会主席,晋升为高级政工师后,又调到二级单位任党总支书记。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党员干部,父亲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书成了我们家的宝贝,读书也就成了我们家最重要的事。

 父亲很严肃,我小时候有些怕他。但上学后,我却每天都盼着父亲早些下班,因为他总会给我带课外书回来。母亲没工作,全家仅靠父亲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但父亲买书从不吝啬。记得父亲给我买过一本薄薄的**开本儿童读物,里面全是文言文小故事。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对照文下注解看懂了文中内容。读过这本书之后,上初中开始接触文言文时,我如见了老朋友般亲切,学得很有兴致。

 上小学三年级时,父亲给我买了一套《红楼梦》和一本《新华字典》,让我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书看完了,我也认识了不少字,查字典的好习惯也由此养成。

 我家的书越来越多,开始是书柜摆满了,接着衣柜、电视柜也摆满了。逢年过节,别人家打麻将,我们这个九口之家却总是人手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

 父亲经常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作品,比如《党的生活》就多次刊登过他的文章。他的一篇论文发表后,被北京某著名高校校刊海外版转载,译成了英文;一篇获奖通讯曾被技校的写作教材选中做范文……能像父亲那样把作品变成铅字,曾是我幼时最绚丽的梦。

 我带着梦想成长,经过多年努力,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工作之余,我坚持读书,勤奋练笔,在国家级期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在父亲的影响下,弟弟、妹妹也都酷爱读书,并有作品发表。

 我的女儿出生后,父亲给她起名叫“文煜”,希望她未来能有闪光的文章面世。女儿在学龄前就由父亲教认了 3000 多个常用汉字,读书对她来说毫无障碍。在父亲与我的熏陶下,女儿上小学时就开始在报刊上小试牛刀,不断有文章发表、获奖;读初中时,因在网络上连载小说而拥有众多读者,曾被一个文学网站邀请签约;读高二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她的 36 万字长篇处女作《沉默契约》,后又凭这本书通过了吉林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成为吉林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学生。如今,女儿学习之余正在进行她的新书创作,并申请了微信公众号,每日更新,笔耕不辍…… 岁月流淌,父亲渐渐老去,孩子逐渐成长,不变的只有我家里那氤氲的书香……

篇三:家风散文

工运 2019.10职工文苑 [ 散文]我和老公最近一段时间成了名副其实的同桌。我们两口子专业相似,职业也相似。他大学时候是一枚理科男,学化学专业,后来做了化学老师;而我是一枚工科女,大学时候学化工专业,毕业后到企业里做了化验员,我们的工作都和化学相关。孩子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我们夫妻二人似乎除了上班、回家、吃饭,空闲时间一下多了很多很多。不算大的两室一厅的房子也空旷起来,没了孩子的嬉闹,备感寂寞。于是生活状态又逐渐回到了结婚的那段时间的节奏,上班,吃饭,散步和看书学习。下班回家两人合作炒菜做饭,开着电视听新闻,吃着晚饭说家事。然后慢悠悠地散散步,谈谈孩子,聊聊工作。散步结束,离休息还有一些时间,我们先后坐在桌前看书学习。老公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备课就是学习十九大知识。我在他旁边,要么写写日记看看书,要么也跟着老公一起学习十九大知识。日子虽然算不上浪漫有趣,却觉得温馨友爱。毕竟,成家立业后,两口子还能像学生时代那样一同坐在桌前学习或者工作也非常不容易了。说到学习,自然离不开讨论。有时,老公会和我一起讨论化学作业。高中化学的有机类内容我已经忘记得差不多,可是无机化学一直是我的强项。所以我们多数讨论的就是一些无机化学类的题目。讨论着,努力回忆着,计算着,往往会想起20年前的我。偶尔我也会主动翻看老公手边教科书或者教案。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让我大吃一惊,现在高中的化学必修知识,居然有一小部分是十几年前我们大学里的知识,暗自感慨时代变迁得如此迅猛,感慨知识更新得如此迅速。最近,老公休息了,空闲时间多了起来,每天我再也不用下班后急匆匆地买菜做饭了,过上了饭来张口的好日子,想当然也闲暇了很多。可是晚上我们依旧雷打不动地一同学习十九大知识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然后互相抽背。时间过得很快,电视和手机都被遗忘在一旁,也没有闲情逸致再去看电视剧或者小说了。尤其是在学习背书的时候,我们把手机开到静音或者飞行模式。刚开始的时候,非常不习惯没有手机的学习状态,可是持续坚持一周之后,突然就感觉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了,知识的掌握也异常牢固。这样的感觉不再觉得自己虚度光阴或者浪费时间。而我们则通过夫妻同桌学习,找到了久违的学生时代学习的乐趣,也引发了我对时事政治的兴趣。这样的结果也算是意外收获了吧!□夫妻同桌共学习□杨登莲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家风,好的家风可以伴随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记得自懵懂时,父母长辈在我的耳边常常灌输“与人为善、好人好报”这个道理,这句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做人做事的原则,影响着我的一生。上小学的时候,母亲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常常看见母亲隔三差五地领着几个小学生到家中吃午饭,说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外工作,到傍晚下班才能回家,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时家中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可母亲还是拿出家中不多的细粮白面清油,为这些孩子们烙些葱花饼吃,改善改善生活。母亲吃饭时交代我说,饼烙得不多,不要和这些孩子抢,让他们吃好了好好学习,他们在外工作的父母也放心。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是兵团六建四分公司基层连队的一名普通的砖工班长,又是一位共产党员,同时还在连队里担任工会副主席。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位不善言谈、爱干好事受人尊敬的人。连队里的职工谁家有个生活困难的事找他帮忙,他都二话不说,不是拿出自己的钱马上帮助解决,就是通过工会救助解决,从不让困难职工失望而归。工作休息之余,父亲也不闲着,不是给这家打火墙、砌炉子,就是给那家盖房子、砌院墙,忙完之后从不吃主家一口饭。父亲说,我们兵团人家家日子过得都很苦,我多吃一口,也许明天他们一家老小只能喝稀的果腹了。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记忆犹新,永记心头。工作以后,我时刻谨记“与人为善、乐善好施”这个道理。尽管我当时的工资很低,养活一家都很勉强,但我还是拿出微薄收入的一部分,帮助几位空巢高龄老人,平日里为他们购买米油面、肉鱼蔬菜等生活食品,逢年过节还带上礼品、慰问金上门看望慰问,不图老人任何回报。可这些被我帮助过的空巢高龄老人也有一颗感恩之心,平日里也把自己蒸的馒头、炸的小吃、孩子们送的水果端到我家里让我品尝,逢年过节让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拎着牛奶、鸡蛋、水果到家中看望,让我的心里感到很温暖。多年来,我谨记父母长辈“与人为善、好人好报”的谆谆教诲,在工作生活中,孝老爱亲,敬老爱老护老助老。遇老党员老同志、居民群众、同事和社会上有困难的人,我总会伸出援手帮助,尽一些绵薄之力。多做善事好事,在细微之处给人关心关爱,清正廉洁做好老同志和群众服务工作,用善心善行来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家风传善行□张小勇54

篇四:家风散文

7 周刊理论博览 | 教师论坛一、明家训家训是指一个家族或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做人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普通百姓家的家训常常是口口相传,约定俗成,成为家族或家里人共同遵守的原则,对家庭成员起着约束、鞭策、激励作用,潜移默化。比如孝顺、勤劳、节俭等。一些名门望族,其家训往往以书面形式流传,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或列于门庭。家训之外,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刘备给儿子刘禅的家训。很多同学家族或家庭,没有成文的家训,写这类作文就需要我们认真回忆家族或家庭美德、成功之处,爸爸妈妈立身处世、持家立业、读书学习、交朋处友方面的表现,对孩子的教导,从日常生活所体现的优良家风中,进行提炼,用文字的形式加以表述。比如某家族,虽出身农民,通过读书走出去的人很多,大多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即便坚守故土的老一辈的人,仍热心耕种,鼓励子孙读书上进。我们就可以将其家风概括为耕读二字。百年义渡万其珍一家,为报答大沙河村民收留之恩,四代人百年如一日,义务为大沙河两岸村民义渡,那么,他们家的家训就可提炼为:感恩、诚信。二、明主题 “传承优良家训家风,共建生态文明家园”是征文的主题,阐述了“传承优良家训家风”的目的,是为了“共建生态文明家园”。“传承”是个动词。传,传递,这里是传授的意思。承,托着,接着,这里是继承的意思。传承,指家训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传承”的是“优良的家训家风”,也就是说“优良的家训家风”是怎样具体指导我们立身处世、行事做人,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益处,怎样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生活习惯的。传承,当然有个过程,即认同、接受、内化于行、进一步发展。怎样传承,这是作文的重心,要写具体,写生动。“生态”既指自然生态,也指社会生态、家庭生态。“家”是做小的“国”,“家”是“国”的最小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注意“家园”,其外延比“家庭”要广,还指家乡。家庭生态好,比如家庭成员好学上进,善良诚信等,家庭就往往和谐、幸福。每一个家庭都和谐文明,那么,乡村必定和谐文明,也就能增进社会的和谐文明。小河有水大河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作文的落脚点,是“共建生态文明家园”。让“传承优良家训家风”与“共建生态文明家园”有机联系起来,是写作者需要重视,且要多动脑筋的地方。三、明写法主题自然不是作文题目,题目要我们自拟,文章要通过良好家训家风传承的描述,让读者直观到家庭、家园的文明、和谐、美好,令人向往。谁传承?首选当然是自我。拓展一下思路,写作的空间会更大。比如孝老敬亲的陈丹丹、愚公支书王光国、深藏功名的陈富清,以他们的口吻来写,自然也是可以的。愚公支书王光国,父亲也是支书,经常教导他的,就是贴心为村民做好事。正是在这一训导下,王光国从当上支书的那一天起,心里时刻装的就是老百姓的事、老百姓的利益,才激励他像愚公一样,用几年的时间,用原始的劳动工具,带领店子坪村村民在悬崖上开凿出一条通往外界的“天路”,造福店子坪村父老乡亲和子孙后代。选用历史名人,本来就有《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等,广为流传。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家训是他们放飞梦想的翅膀,像司马迁、文天祥、岳飞等,当然也能写出新意来。选用历史人物,就要考虑怎样和“共建生态文明家园”建立联系,也就是说,要从他们家训的传承中,获得“共建生态文明家园”的有益启迪,古为今用。人有家训家风,那么,动植物有没有?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小猫小狗就是家庭的成员,这样去思考,或许也能找到新的角度。可以着眼于它们在怎样的家训鞭策下,助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但要把动植物的行为和人类联系起来,反映现实生活。写这类文章,容易流于干巴巴的叙述,内容空泛。因此,要避免这种失误,解决的方法,就是将家训渗透到一言一行、所做的事情中,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选用蕴含家训的典型的材料(自己做的事,事情能体现家训的积极影响)和细节,进行叙述描写,通过呈现生活画面来表达中心。要注意写出波折。通过这次作文,在对优良家风的回顾和对家训的提炼中,也希望同学们能受到一次有益的人生教益,助力同学们健康成长。1. 优秀作文:晒晒我的家教建始县实验中学八(2)班贾斯琪所谓家教 不过一直是父母从小到大的言传身教,然后潜移默化的让我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铭记在心。但是,道理知道了这么多,我这刚开始十几年的人生路却依然走得很苦,因为我并不会运用这些道理,直到 ——那天下午,我和妈妈在超市里买完东西出来后,转身就走进了一家蛋糕店。待我在里面好一番挑挑选选以后,我们走去收银台买单。排在我们前面的是一个小男孩,他小手紧紧攥着一张十元的钞票,神色紧张地望着收银员,“估计是第一次独自来买东西的吧!”我小声地嘀咕道。“10 块 2 !”收银员职业化的声音响起。“可……可是我只有十块钱!”男孩可怜巴巴地绞着手指,为难不已。“那你在两样中选择一样,放回架子上,再换一样便宜点儿的吧。”说着,收银员将手里拿着扫码的两个面包递还给了小男孩手中。男孩默默伸出小手接了过去,小小的嘴抿成了一条线,淡淡的眉毛为难地绞成了“川”字型,一会儿抬抬左手看看上面的面包,一会儿又抬起右手瞧一瞧。正在他犹豫不绝之际,一道声音响起:“他还差“传承优良家训家风,共建生态文明家园”主题作文导练湖北省建始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  曾传华两角钱是吧?我替他付了吧!小孩子一个人出来买东西,我们能帮就帮吧!”“啊咧?这不是我妈的声音吗?!”我在心中嘀咕了一句,睁大眼睛看着我妈妈的进一步动作 ——妈妈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让他把10块钱递给了收银员,然后从包里摸出来一个五角的硬币,也跟着递了过去。收银员接过了这五角钱,然后熟练的找了三角回来。“把钱找给这位阿姨吧!”小男孩清脆的声音响起,彼时紧皱地眉,此时已经舒展了开来,彼时那紧抿得唇,此时也裂了开来。小男孩抱着两个面包,一蹦一跳地出了蛋糕店,还不忘回头俏皮地给我妈道声谢:“谢谢阿姨!”我妈笑着点了点头,接着付完款的我们也走出了蛋糕店。“我以前买东西怎么不见得遇到这种好人啊!”我感叹。“有的时候遇到这种没带足钱的小孩子,咱们能帮就帮,而且这样的小孩子还懂得什么叫做感恩。”妈妈又开始教育我了,“我现在多帮助一下他们,指不定什么时候你需要帮助时他们碰巧在场还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呢!”对于妈妈的前半句话,我深表认同,因为“助人为乐”这种东西,是极好的美德。但后半句话,我暂时不置可否。这个小小的插曲,很快就被我遗忘了。某个星期六下午,我乘公交出去办事,办完事以后回家的路上,却发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我上公交车刷公交卡时,一声无比尴尬的提示音响起:“余额不足,请投币。”我当时恨不得一口老血喷出,这底子掉得也太大了吧!正当我满身上下搜寻零钱,进退维谷的时候,宛如“救世主”一般的声音响起:“我帮你刷吧!”随后“滴!滴!”两声响起,待我反映过来后,急忙向他连声道谢!站定后,我仔细打量着他,what ?这不是我妈上次借了两角钱买面包的小男孩吗?哎呀我滴妈!这世界也太小了吧!!下车后,我回家给我妈讲了这件事,我妈深有感触,还说什么以后要做更多的善事来积德。真得是无巧不成书,我妈给我的家教关键时刻真的是救命法宝啊!点评:将“助人行善”视为家教,用两个小故事进行精彩的演绎,在看似巧合中,巧妙地表达主题。按思想的变化组织材料,先写对母亲言传身教(家教)的将信将疑,然后描述自己得到帮助对家教的再认识,最后表达对家教的认同,一波三折,内容生动。适当地运用网络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2. 优秀作文:晒晒我的家训建始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向璟峤三个“自”,一生随。—— 题记

 每当我因学习成绩好而引以自豪时,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读书可能是你将来的出路,但是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重自理自强,这才是决定你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自重最近我们全家都迷上了《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

 周刊 228理论博览 | 散文随笔剧。人物形象生动、富有现实意义,正是这部反腐剧的迷人之处。某一晚,我们在一起看这部剧。高小琴顶着浓妆,用甜得发嗲的声音,勾搭已有家室的祁同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娇艳贱货”的形象。她拉着祁同伟的手,“深情款款”地说:“你不能跟我一起走吗?”看到这里,久未发言的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看这个高小琴,随便招惹别人,一点都不尊重自己的人格,果然臭名昭著。”在发表观点之后,他顺势给我上了一课:“特别是女孩子,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能行为轻浮,做出有损自己人格的事。要学会自重,这是第一步。”凭着他的这一番话,我对第一个“自”有了更深的印象。自理我是那种外表光鲜但内地里却“肮脏不堪”的人。有时候手里拿的东西刚放下就不知影踪,因为我所在的地方实在太乱了。一天起床后,爸爸到我的卧室里转了一圈。他一脸沉重道:“把你的屋子收拾好。”我赶忙跑进云,现场堪比“狗窝”。床上到处散落着衣服,未经折叠的被子凌乱不堪,地上拖鞋、棉鞋、皮鞋东一只西一只地摆放着。你们应该都能想到我当时尴尬的内心和爸爸极力压制的愤怒。我马上动手。首先将我的衣服叠好,放进衣柜、然后整理床铺……整理过程中,爸爸一直站在房间里看我怎么做。打扫完后整个卧室焕然一新。爸爸这才问我:“看着是不是舒服多了?”我点头。“那以后就不要让我再提醒你学会自理。”他带着略有好转的神色离开了房间。从那以后,我便开始慎重对待第二个“自”。自强考试结束了,看着出乎意外的成绩,我不免有些怅然。惨了,再这么掉名次,我还有什么自信的资格?爸爸也看出了我的不如意,借着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武媚娘传奇》,调侃道:“武则天当皇帝后就像个男人,花木兰打仗的时候比男人还威风。”我不明所以,他为什么突然说这些。“我觉得你应该和她们一样。”他继续说。“你是说我要像个男人?”我更加莫名其妙。“我的意思是你不能被一些磕磕绊绊打倒,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自信。相信我,锻炼一颗强大的心,你会变得更威风。自强嘛,就是这么简单。”听完爸爸的话,简直“胜读十年书”。这第三个“自”,我还在努力实现中,但愿能早日学会!三“自”伴我成长,这是我的家训,我的座右铭。点评:把家训概括为“三自”—— 自重、自理、自强,纲举目张,思路明晰。板块组合,横式结构,内容具体充实。题记开头,点明题旨;结尾点睛,重申题旨。扣题紧密、灵活,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圆润。自重是本,其余是标,认识深刻。叙事不枝不蔓,主旨鲜明、突出。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突然的就开始想念我的同学们了,突然感觉是昨天才进的校门,然后今天就将要离开学校,坐在家里面过着中考后轻松且无聊的日子。琢磨着哪天弄只小狗来养一下,才发现这个问题我从初一的时候就开始考虑,无数次的下定决心然后无数次的被老妈否定掉。转眼之间初中三年就这么逝去了,三年,发生了很多的事,也认识了很多的人,太多太多了,全堆在脑子里,很想全部把它们记下来,但是想想这是不可能的。第一,太多了,而我们家电脑内存太小了;第二是我的确没有那个本事把一大堆的事情有条不紊的记下来,而且还要保证没有记漏记错。有时我就在想,像我这样一个马虎得可以一个月掉两个手机,加号抄下来成减号还大言不惭的对老师说没问题这次考试可以满贯的人,会不会在老到牙齿都掉光――不,哪怕是老到开始有鱼尾纹的时候是不是还可以清晰的记得我的初中生活,还有我的前前后后五十多个同学,以及我的老师们。我记得刚刚到这所钟祥市河西片最好的初级中学时,我穿着一身运动服,兴奋的与我们寝室的同志们打招呼,然后去军训。我记得我们寝室那时是一起到食堂打饭的,饭菜花样品种很多,都有点挑花眼了,我想吃鸡蛋,也想吃炸大鸡腿,还有这个,还有那个,但是我的胃并不允许我这样做,哈哈,一时间竟难以决断。而且食堂里也没有传说中的开联欢会的苍蝇们,所以我们的食欲都还是很好的。我们吃三块五的饭,饱饱的,但是到了初三,我们吃五块五的饭同样的也是意犹未尽,不知道是我们的胃变大了还是食堂的饭勺变小了,这是一个不解之谜。学校很漂亮,就像一个生态园,其实就是一些花坛加一些小土堆,但是数量之多也是看着非常壮观的。关于这个生态园,还发生过一些个有趣的小事情。例,据说有一个初一的老师在“生态园”迷路了,打电话叫来保安大哥才把他带出去。这个老师后来说:“我再也不去那了”。这件事被我们当成笑话说了好久,后来想想其实是很不对的,学校也应该物尽其用把它印在宣传册上,以此来表现其“生态园”之壮观。这是我们寝室讨论的结果。再来说到我们寝室,真的是只能用不同凡响来形容,一群不平凡的人。都是懒人。学校给每个寝室的大窗户都装上了网格的防盗栏,而我们就把袜子晾在上面,可真方便,每每生活老师来到我们寝室都会说:“唉,怎么把袜子晾在这儿?要有人来参观像什么话?”我们呢,也无所谓了,随便老师怎么说,雷打不动,还美其名曰“袜墙”。这是懒。还有我们的疯。我们会在晚上熄灯后还聊到很晚,我们聊学校,聊同学,聊老师,聊 NBA,聊超女……往往到了兴奋的地方就手舞足蹈的还声嘶力竭,常让生活老师头疼不已,最终的结果就是每天的纪律分就这样被扣掉。所以我们寝室总是与“批评”联系在一起,偶有不得批评我们总是会说怎么这么神奇,是不是老师把分算错了。后来班主任看不下去了,终于找我们谈话了,无奈我们寝室 6 个人都是学习顶呱呱的,班主任也没有太凶的骂我们,只是跟我们讲道理,学习成绩只是一方面,遵守纪律,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一个...

篇五:家风散文

家教 薪火相传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家教的重要论述和“要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精神和区关工委 2021年工作要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指示,现在我理论联系实际作《家风家教

 薪火相传》交流讲话,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弘扬良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

 一、 家风家教是无价宝。

 同学们,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家风”“家教”的意思。

 “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

 “家教”,传统意义上的家教是指家长在家庭内部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即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影响和教育。主要是道德,礼节方面的教育和长辈对晚辈的人生经验分享,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其能健康的成长。

 不难看出,家风家教有很多相同点,但也有差别。优良的家风家教,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前途、命运、事业的成败。

 下面我们再了解一下两个伟大人物的家风故事和一个一般庶民

 的家风故事 (一)毛泽东的家风故事

 毛泽东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教育子女方面也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其中“吃苦、求知、进步、向上”,就是毛泽东教育后代最基本的准则。应当说,教育子女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毛主席为世人做出了光辉典范。他的家风是一面镜子,他要求子女吃苦耐劳、勤于求知奋斗的家风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反思。

 “能吃苦,是毛泽东的家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的子女都是在苦水里泡大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子女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子女能吃苦,戒骄奢。不受腐败气息的影响,不走“一代英雄一代衰”的老路。比照毛泽东的严格要求,我们一般群众差远了。玉不琢 不成器。温室里的花朵如何都经受不住风雨的折磨,吃不了苦,怎么能担当重任。

 “求知,进步,向上,是毛泽东的家训”。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认为只有不断求知,进步,向上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比照毛泽东,我们差远了,对学习抓得不严,很少时间用来读书学习,更不用说督促子女学习了。

 (二)、习近平的家风故事

 习氏家风,是家、国关系最好的注脚。习近平在好家风熏陶下长大。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作为高级干部子弟的习近平,能享受较好的

 生活待遇是理所应当的。

 事实却恰恰相反。你能想象吗?小时候的习近平常和弟弟一起穿姐姐们剩下的衣服,甚至花布鞋!

 在父亲习仲勋眼里,家里大事小事都要为一件事让路。《习仲勋传》有这样的记述。一次,习近平的母亲齐心对孩子们说:“家中的小事不能影响工作”。习仲勋听到后却严厉地说:“大事也不能影响工作”。

 国事大过天!

 以身教则从。正因父亲的言传身教,习近平将工作看得重如泰山。即使是 88 岁大寿,中国人很重视的“米”寿。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也因工作未能回家为父亲祝寿。

 习近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习近平提到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究,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习近平在信中说,“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习近平为女儿取名明泽。寓意为“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他们对女儿的期许,也是他们质朴家风的写照。

 (三)一个庶民的家风故事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虽然大字不识一箩筐,但都勤劳善良,忠厚老实,讲礼仪,重文化,重节俭,言行处处为我们兄妹五个树立了榜

 样,传承了良好的家教家风,使我受益终身, 讲礼仪。小时候,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尊重长辈,不得直呼其名,他说:“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重文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极端匮乏。父母勤扒苦做,省吃俭用供我们兄妹上学。我排行老大,为了支持我学习,父母把他们结婚时外婆家赔的嫁妆“佐理箱”和桐木箱子腾出来给我做书桌和书箱,改变了之前用床当桌子看书写作业的尴尬。

 岁月沧桑,星转斗移,如今近八十年的这些物件,成了老古董,我仍保存完好,视为传家之宝。

 重节俭。母亲经常告诉我:“惜饭有饭吃,惜衣有衣穿,细水才能长流”她以自己言行把唐代诗人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诠释的淋漓尽致。好传统沿袭至今。我今年 76 岁了,早已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至今剩饭剩菜舍不得倒,下顿热热再吃,做到了舌尖“光盘”行动。晚辈们的衣服、被褥“下岗”了,拿回家后,我让他们重新上岗“再就业”。

 父母还教会了我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对我人生品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二老先后离世几十年了,殷切教诲如在眼前,永世不忘。

 二、 为国育才理所应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

 也是国家的“家”。习近平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我读高中,正值“文化大革命”一度全国性工人不上班,工厂不产烟,学生停课“闹革命”,真正上课不到一年,读的书少。高中毕业后 1969 年结婚,育有一子两女。他(她)们托共产党的福,赶上了太平盛世,国家重视教育。先后都是从县实验小学毕业考取镇重点初中。儿子张竹青刻苦用功,初中毕业升入襄樊市师范(现##市职业技术学院),当时国家对中专毕业生实行统招统分政策,18 岁被分配到襄北农场当司法警察,管劳改犯。他庚续家风家教,对工作认真负责,追求上进,被组织培养提拔为副中队长、中队长。上世纪 90 年代初,襄北农场更名为襄北监狱,由农业企业转为工业企业,他升任副监区长、党总支委员,为副处级干部。他媳妇与他是师范同届同学,现供职于襄樊市松鹤路小学,业务职称“小学高级教师”。我孙子名叫张黎,自幼在樊城上学,先后在市三十二中和##四中读初中和高中。2011 年考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全省仅 26 名)人文与传播学院,2015 年本科毕业考取了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2017 年毕业。2018 年 6 月,天津市残联面向全国公开招两名干部,3000 多学子报名考试,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用。由于工作出色,敢于担当、任劳任怨,于今年6 月加入了党组织。

 我的大女儿@华,1992 年从宜@高等医专(现@大学)临床医

 学毕业。供职于##区惠民医院,2016 年被提拔为内科主任,2017年被评为全区十佳医生。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她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积极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为患者进行配血试验,为患者得到规范安全的输血治疗提供了保障,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先进工作者”。我的大女婿杨峰,现为##区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级)、内科主任。他们的女儿杨以恒,今年从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医学毕业,考取了中国沈阳医科大学研究生。

 我的小女儿@1995年从##高等师专毕业, (现湖北文理学院),现任##区二中英语老师,职称是“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湖北省英语优质课教师称号。2018年,他任高三年级三个班的英语老师,所教的学生英语成绩高于他班,当年高考外语满分为 150 分,她教的学生考了 144 分,名列##第一名。我的二女婿梁锐也是区二中英语老师,职称为“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该校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2019 年起任副校长、党委委员。他们的儿子梁启明 2020年也考取了武汉科技大学,现读大二。

 简而言之,我们一家培养了两名国家干部(儿子和孙子)两个大专生(两个女儿)。他们都是各自单位的中坚力量,为国家效力。知情者有人说我们教子有方;有人说我们是书香门第;还有人说我们家庭教育为社会家庭教育树立了榜样。

 我于 2005 年退休后,被镇政府聘用,继续发挥余热,加之对子女教育较好,得到了本单位同事们看重,2017 年被##市委组织

 部、市委老干部局授予全市“十佳风范长者”提名人。

 三、 立志报国,发奋读书。

 我们大家常说中国梦的内涵,但把中国梦的内涵说完整,恐怕不多。它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要实现中国梦,全国人民匹夫有责,但作为青少年的在校学生更是责无旁贷。习总书记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这么快,没有文化知识怎么行呢?为了激励同学们的学习劲头,我给大家讲一则名人故事和一则身边的故事。

 (一)范仲淹艰苦求学。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人。他早年丧父,因为家庭贫困,母亲只好带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给山东淄州常山县的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姓朱。稍大一些,范仲淹开始读书,他十分刻苦,几次到附近山上的寺庙寄宿读书,给那里的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他每天只煮一锅粥,待粥凉了凝固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儿,就着一点切碎的咸菜,吃完便继续读书。这就是“断齑画粥”的来历。

 生活虽苦,但范仲淹毫不介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就这样过了三年,寺庙里的藏书都被他读完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范仲淹惊愕地发现,自己原是无锡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为了自立自强,他决定外出求学,待将来成家立业,在接母亲回家奉养。于是他收拾了衣物。带上琴剑,不顾朱家的阻拦,流着眼泪辞别了母亲,外出求学去了。

 23岁的范仲淹来到应天府书院读书,他十分珍惜这个学习机会,昼夜攻读,不知疲倦。范仲淹的一个同学见他常年吃粥,便给他带了一些美味食物,谁知范仲淹一口不尝,直到人家问起来,他才道歉说:“我已经安于“断齑画粥”的生活,担心享受了您的美食,日后就咽不下清粥和咸菜了”。

 范仲淹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了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中学语文课文中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即是他的杰作。

 (二)身边的故事

 ##同学今年 22 岁,现今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她家住在原万里达运输公司,父母都是粮管所下岗职工,##从小在双南小学读书,她从小学就树立了“学习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正确思想,学习刻苦用功,认真领会老师的讲课内容。按时完成作业,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从不囫囵吞枣,下课了,她走出教室,说笑蹦跳,比谁都玩得有劲。老师说她进教室踌躇满志,出教室意气风发。既会学,又会玩,12 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第四初级中学。学习更加努力,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在成绩面前从不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被誉为年级学霸。天道酬勤,15 岁那年考上了湖北省重点高中——##四中。

 ##四中是鄂西北乃至全湖北省有名的学校,能在这所学校读书的确不容易,我们全镇在那些年能录取到##四中、五中也就七八个同学,她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高考榜上有名,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她说,大二学年课程非常多。自己课业压力变得更加

 艰难,经历过深夜一个人蹲在教室楼道暖片旁背书,直到大门被锁,绕道扛着北京的大风回宿舍;也经历过多门硬核课程轮番期末轰炸,在卫生间默声崩溃,擦干眼泪,振奋精神继续苦读,苦背。

 淡淡书香溢满园,莘莘学子拓征程。##在人大四年里,加入了校报记者团、新闻周报社、院学生会组织部,当选班级班长。跟随学院调研团前往@调研,被推荐加入@高校学生记者团,赴南方集体采访,获市级奖励。成为@记者十佳校园记者,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内保资格,顺利保送为#大学研究生。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主要任务就是学知识,要真正理解“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唯有苦读”这句话,继承你们的家风家教,把它转为实际行动。

 最后我送给同学们八句话:好少年,能吃苦,苦中有乐真幸福,莫争吃穿比条件,豪杰多能忍寒暑。好少年,记清楚,祖逖早睡闻鸡舞,少小立下雄心志,风雨铸就钢铁骨。

 谢谢大家!

 2021.10.14.

篇六:家风散文

孝道的散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孝道的散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孝道代表着一个人的品质。有哪些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篇 1:孝道"百善孝为先"。孝是给父母端上的...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孝道代表着一个人的品质。有哪些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 1:孝道

 "百善孝为先"。孝是给父母端上的一杯茶,孝是对父母的一句问候,孝是陪伴父母的每一刻。孝,其实就是生活中,我们为父母做的点点滴滴。孝乃为人之本。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 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尊守的行为。

 从小,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的。随着时间慢慢长大的我,为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心里特别的开心;没次听奶奶夸我的按摩手法非常棒,力度拿捏的刚刚好,心里就特别的美啊!守礼仪、尊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由古至今都是如此。

 古时有汉文帝刘恒,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 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古人如此之爱父母,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我们虽

 不能"恣蚊饱血",但我们总能"扇枕温衾";我们虽不能"鹿乳奉亲"、"卧冰求鲤",但我们总能为父母端上一杯茶。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它"唱"出了父母心中流露出的寂寞之情。应该多陪陪父母,让父母感受到他们的儿女在身边,很安全。这是孝。因为这样的话,他们才会有安全感。每个老人家都像小孩一般,让家人疼爱、关心,不想孤单。

 要记住:常回家看看!父母需要你们的陪伴。陪伴,可能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但对父母也是珍贵的,那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孝的表达!

 篇 2:孝道与道理谁该服从谁

 自从网络进入寻常百姓家后,尽管有"特色"束缚,可是仍阻挡不了国人对于传统观念的反思。只是几千年的封建桎梏,已经让国人的灵魂成为权贵阶层操纵的木偶,"爱什么"、"恨什么"都得奉旨。有网络观念认为,传统的儒家学说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因素。激进者,为之叫好;保守者,奋起痛斥;学者们,纠偏说要扬弃传统文化。叫好的说不明白为什么好,痛斥的也讲不清楚哪里不好,倡导扬弃的,也没有弄清楚哪些应该"扬",哪些应该"弃"。

 "孝道"初觉深奥,深究便模糊,鉴别起来便简单了,就两个字"听话"。哪怕长辈胡搅蛮缠,你若不从也将遭到世人的指指点点。长辈的阅历丰富,他们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可是阅历产生的经验,是具有时效性的。然而,能够如此清醒认识的父母着实不多。在国人的意识里,为人子者,就要一辈子都必须听命于父母。哪怕作晚辈的指出长辈的过失,也是大逆不道。叫什么"子不言父过"。甚至作晚辈的若遇到同样的事,做法与长辈相反,

 都会被质疑是对长辈的大不敬。

 中国的教育缺乏社会性。其实教育的对象不只是孩子,整个社会的成员都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育。而我们的社会,除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都处于没有具体明确目的,没有具体程序,没有具体执行群体的"三没"状态。缺少家庭主妇教育,缺少老人教育,缺少家长教育。

 细节决定结果,西人的观念恰恰明晰了孩子成长的细节与家长的责任。洋人"前三十年"的主动教育,决定了西方近现代社会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优势。西人家庭教育孩子,就绝不只是"听话"那么简单,更不允许暴力强迫孩子接受家长的观念。而是在孩子儿时就通过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培养孩子的鉴别能力。西方社会的感恩观念,要孩子作为一个受益的个体公平地回报。孩子明确感恩对于自己有什么现实意义,懂得感恩的社会意义(参阅:《凡间诗话》话感恩)。说白了就是让孩子清楚,一个感恩的社会大家都是受益者;而中式感恩观念,忽略感恩观念的社会属性,目光只盯在施恩与感恩的个体互动上。这就是"大感恩观"与"狭隘的感恩观"之间的区别。

 大多数的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百依百顺的孝子,会象木偶一样任由父母支配。这同中国社会道德思维一样,通俗地说是一种只重愿望不重结果的意淫。所以中国的父母大多对子女的孝道满意度普遍不高,最终只能用"舐犊之情"自欺欺人,不敢验证子女的孝道能否符合自己的期许,害怕可能要面对的子女不孝的现实。

 作为一家人,儿女婚姻很有必要征求父母的意见。可是父母没有决定权。然而,中国的父母利用年轻人自立能力上的缺陷,常常以断绝经济支持为

 要挟,迫使孩子在婚姻方面就范。这在当今人类民主文明时代,仍然是华人世界的愚昧标志。有少许为追求自由爱情意欲挣脱家庭束缚的,母亲就会祭出杀手锏以死相要挟,那种"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你翅膀硬了,就不要这个妈了,我不活了......"的鬼话,是汉语里最无耻的要挟。完全不在意儿女的感觉,儿女在这样的父母意识里就象养的宠物,在意的只是宠物带给他们的感觉。"宠物"是没有资格谈感觉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观念直接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准,一个流行愚昧家庭观念的社会,是没有发展潜力可言的。"听话"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的。中国的孝道,若仍不能接受民主理念,的确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注释"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你小的时候,别人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对你高看一眼;能你长大了发迹了,父亲也老了,别人会看在你的面子上恭敬令尊。这话既有人生无常的意味,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

 篇 3:让孝道洒满学生心灵

 人的生命受之于父母,孝顺父母是人的本性,而且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孟子有句名言:"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对学生而言,立德树人,最好先培养其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让孝道洒满学生心灵。

 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之花,至今仍然流传下来很多耳熟能详的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 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

 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 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洒满学生心灵,是对学生最美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小学会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善待至亲,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做一个讲孝道,懂仁义,明事理的人,把中华孝道文化和孝行美德传承下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孝道文化开始被人们漠视、遗忘、冷落,将孝顺父母抛掷脑后。尤其学生鲜有人心存善念,感恩父母,代之以离经叛道;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不懂爱惜父母的血汗钱,互相盲目攀比,大肆挥霍,花父母的钱如流水,毫无羞耻之心;更有甚者稍不满足,对父母横加指责,有的还爆粗口;有的学生不爱和父母交流,更听不进去父母的好言规劝;有的更是连父母年龄、生日都不知道,从没想过给父母送生日礼物,而一味向父母索要自己的生日礼物;有的学生没给父母洗过一次衣服或脚;有的对父母的善意批评,无动于衷,置若罔闻,仍然我行我素,让父母黯然伤神。总之,现在部分学生心中没有了父母,唯有自己,只想伸手索取,不想回馈父母;不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鲁迅曾说过:"不孝顺的人是世界上最可耻的人。"但我们不能把不孝顺完全归咎于学生。我们认真反思其原因,我们热衷的教育什么时候开始,让孝道文化远离了校园,走出了学生教材,远离了课堂,最终也远离了学生心灵。当学校教师两眼紧紧盯住学生分数的时候,急功近利的思想就蒙住了我们的慧眼,也冰封我们聪慧的心,而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忽视了做人的本性——孝道教育,即使偶尔也喊几句响亮的口号。如今我们的老师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孝子,家长中又有多少人是孝顺的典范,有多少家庭的家风中还传承着孝道。空穴老人,伤心父母成了一道时代灰色风景。

 也许学生从家里得到孝道的熏陶少,在学校里受到孝顺的教诲少,那么怎么能指望学生们都是小孝星,孝顺美德少年呢!有了孝顺的缺憾,没有好的孝顺氛围,那么学生身上自然少了孝顺的美感。立德树人,行孝育人,让孝道文化真正走进家庭,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灵,家长和教师责无旁贷。种下善的种子,收获善的果实,播种孝心的种子,自然也会收获孝心的果实。因此,只有教师具有孝德,才能让孝道装满学生心灵,孝道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要素,正如古语所云:"百事孝为先。"

 猜你喜欢:

 1.关于孝道的优美散文

 2.描写孝道的经典散文欣赏

 3.孝道感想散文

 4.关于孝道感恩的文章

 5.有关孝的优秀散文欣赏

推荐访问:家风散文 家风 散文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