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8篇

时间:2022-10-29 11:20:05 浏览量:

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8篇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案例众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繁琐而辛苦的,班里的数十个孩子谁都难免会有一些举动或扰乱了秩序,或违反了纪律,让你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8篇,供大家参考。

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8篇

篇一: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

生日常行为规范案例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繁琐而辛苦的,班里的数十个孩子谁都难免会有一些举动或扰乱了秩序,或违反了纪律,让你很不满意。作为一个管理者,面对惹你生气的“犯错”学生,狠狠批评、处罚一通,固然很解气,但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觉得班主任对学生的过错应该宽容,在工作中注意教育的艺术,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

  记得一次小练习时,一位学生举手问了我一个问题 英 ,我笑而不答,让他自 英 己思考。没想到就在此 英 时,一个清晰的声音说 英出了问题的答案。循声 英 望去,“犯规”的是一 英 位平时学习相当努力, 英成绩不错的学生。也许 英 正因为她太自信了,话 英 语才会忍不住脱口而出 英 。

 “不明白考试的规则 幽 吗?”我很生气,“没 幽 有人在问你,你却把答 幽案随便说出来,是否应 幽 该扣掉你这一题的分? 幽 ”只见这位学生的脸刹 幽时通红,低下了头不答 幽 。其他的学生听后则面 幽 面相觑,教室中顿时鸦 幽 雀无声,气氛一下子凝 幽 结了。随后的时间里, 幽 那位学生一刻不停地动 幽 着笔,始终未抬过头。

 幽 我知道,刚才那番话已 幽 经像把锤子一样重重地 幽 砸在了她的心上,因为 幽 她是一位重视成绩的学 幽 生,平时偶尔的失误也 幽 会后悔好一阵,更何况 幽 要在这种情况下被扣分 幽 ?其实当时说归说,我 幽 的内心压根儿就没有想 幽 过真要扣除她的分数, 幽 只是一方

 面由于不满, 幽 一方面也是想借这个机 幽 会,给她,也给全班学 幽 生提个醒。

 该交卷子了 幽 ,学生们陆陆续续地把 幽 卷子叠放在了讲台上。

 幽 “啪”!忽然,一张卷 幽 子几乎是被甩在了桌上 幽 。是谁?这么没有礼貌 幽 !抬头一看,又是她。

 幽 怎么,不认识到自己的 幽 错,还……,一股怒火 幽 不由得从我心底升起, 幽 我真想立刻大声地斥责 幽 她!但我强压下了这股 幽 怒气。旁边已有学生在 幽 窃窃私语,看样子他们 幽 也注意到了刚才的一幕 赎 ,正在揣测着她的命运 赎 。我随即清醒地意识到 赎 ,我是老师,我的责任 赎应是引导学生明白道理 赎 ,而不仅仅是让他们为 赎 我的威严所震慑。于是 赎 ,我半开玩笑似地说:

 赎 “扔卷子可是一种不礼 赎 貌的行为,是否也该扣 赎 分?”我的语言和神态 赎 的不一致让大部分学生 赎 的眼神中透露出疑惑和 赎 不解。而她,尴尬了好 赎 一阵才回过神来。这天 赎 一直到下午,平时活泼 赎 爱笑,老围着我打转转 赎 的她几乎一语不发,悄 赎 悄望去,我发现她也常 赎 趁我不注意时在打量着 赎 我。看样子,今天这“ 赎 扣分”的大石头压得她 赎 的心情相当沉重。

 我并 赎 没有多扣她一分。

 第二 赎 天的课上,我借“规矩 赎 ”一词扯开,和学生们 赎 谈论了遵守“小学生守 赎 则”“小学生日常行为 赎 规范”“班规”、“校 赎 规”的重要性,而后, 赎 话题很自然地一路引到 赎 了“考规”上。我诚恳 赎 地告诉学生们:“老师 赎 明白大家都想遵守考场 赎 规则,都要凭自己的本 赎 事获取好成绩,没人想 位 故意作弊或帮助别人作 位 弊,但你们的某些坏习 位 惯,比如不分场合随便 位

 说话,已经成为了你们 位 学习中的绊脚石。这些 位 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不改 位 掉,将来吃亏的肯定将 位 会是你们自己……”她 位 安静地坐在那里,边聚 位 精会神地听着,边像是 位 在思索着什么,渐渐的 位 ,她的脸又红了起来。

 位

 下课了,她来到我身边 位 ,欲言又止,我知道聪 位 明伶俐的她一定有话想 位 说。于是,我走到一个 位 没人的角落,果然,她 位 也跟了过来。“说吧, 位 什么事?”我开门见山 位 。“谢谢老师没扣我的 位 分。”犹豫着,她终于 位 开了口。“还有什么话 位 ,勇敢点索性一起说完 位 。” “我错了,以后 位一定改正。不过,我不 位 是故意的,真的!”“ 位 老师明白。”我接了口 位 ,语气柔和地说,“老 位 师愿意原谅你,但希望 位 这次的事能对你敲响警 位 钟,使你明白,一个好 位 学生不仅仅是指他的成 位 绩,还包含了他良好的 位 行为习惯等很多方面… 位 …” 望着她终于卸去了 位 包袱,蹦蹦跳跳而去的 位 轻松身影,我清楚这一 位 刻,老师的宽容已让她 位 从内心深处产生了改正 位 错误的积极性,而这, 位 也正是我所期待的结果 位 啊!我想:学生们年龄 位 还小,都会犯错。教育 位 注重的不应是错误本身 透 ,而是希望学生们以后 透 会做得更好!那么,找 透 出合适的方法,用适度 透 的宽容,为学生搭一个 透 台阶,给予一次改错的 透 机会,才能真正唤起他 透 们自尊自爱和勇于改错 透 的觉悟!

篇二: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

位 代 码 10476

 学 号 1710282066

  分 类 号 G623.23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 以河南省 M M 小学为例

 专业学位领域 :

 小学教育

 专业学位类别

 :

 教育硕士

 申 请 人

 :

 王洋

 指 导 教 师

 :

 刘冬梅 教授

  二〇一九年五月 万方数据

  Study on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Take M primary school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ducation

 By

 WangYang

 Supervisor: Prof.Liu Dongmei

 May,2019

 万方数据

 I

 摘

 要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违背课堂行为规则和教学要求,影响教师教学、自身或他人学习,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并对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带来负面影响的学生行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使学生受用终生,而课堂是小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获取各种情绪体验的主要场所。小学生出现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影响了课堂课堂秩序和教学效率,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并改正课堂问题行为,既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境,也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本文以河南省 M 小学为例,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该校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该校主要存在上课打闹、交头接耳、看课外书或画画等外显性课堂问题行为和害怕回答问题、发呆走神等内隐性课堂问题行为。研究发现,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课堂管理规则不合理、教师关注点的局限性以及处理方式的失误都会使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或提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比率。同时,由于小学生自身存在认知发展水平有限且不平衡、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自控能力差等特点,也会影响其听课效率,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针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笔者提出了防治策略。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课堂管理规则、增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以及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发现、关注并及时纠正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目标设定、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四个流程来管理自身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学会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管理

  万方数据

  II

 万方数据

 III

 ABSTRACT The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fers to the student behavior that violates the classroom behavior rules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s, affects the teacher"s teaching, himself or herself or others" learning, causes classroom disorder, and negatively affects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tudents. Primary school is a crucial stage for students to grow up, and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habits can make students benefit for a lifetime. The classroom is the main place for pupils to master knowledge, improve their ability and obtain various emotional experiences. The problem behavior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class affect the classroom order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correct the problem behaviors in class is not only the dilemma of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but also the problem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growth process. Taking M primary school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is school by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school mainly exists in class play, whisper, read books or draw outside explicit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 and afraid to answer questions, in a daze absent-minded implicit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 It is found that in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unreasonable classroom management rules, limitations of teachers" concerns and errors in handling methods will lead to students"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s or increas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students"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s.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students" limited and unbalanced cognitive development, lack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per learning attitude and poor self-control, it will also affect their listening efficiency and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 万方数据

  IV

 Aiming at the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strategy. Teachers can choose a variety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make reasonable classroom management rules, enhance the attention to problem students, and take appropriate handling methods to find, pay attention to and correct students"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 in a timely mann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students can manage their own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s through four processes of goal setting, self-supervision, self-evaluation and self-reinforcement, and learn to control and restrain their ow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consciousl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s , Classroom management

  万方数据

 V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 I ABSTRACT ................................................................. III 目录 ..................................................................... V 1.1 问题提出 .......................................................... 1 1.1.1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 1 1.1.2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关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 1 1.1.3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关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 ............ 1

 1.2 研究意义 .......................................................... 2 1.2.1 理论意义 .................................................... 2 1.2.2 实践意义 .................................................... 2

 1.3 核心概念界定 ...................................................... 2 1.3.1 问题行为 .................................................... 2 1.3.2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 3 1.4 文献综述 .......................................................... 4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4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6 1.4.3 研究述评 .................................................... 8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8 1.5.1 研究思路 .................................................... 8 1.5.2 研究方法 .................................................... 9 1.6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9 1.6.1 研究重点 .................................................... 9 1.6.2 研究难点 .................................................... 9 1.6.3 研究创新之处 ............................................... 10

 第二章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 ...................................... 11 万方数据

  VI

 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11 2.1.1 调查目的 ................................................... 11 2.1.2 调查对象 ................................................... 11 2.1.3 调查内容 ................................................... 11 2.1.4 调查方法 ................................................... 11 2.1.5 调查实施 ................................................... 12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12 2.2.1 关于外显性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结果 ........................... 12

 2.2.2 关于内隐性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结果 ........................... 20 第三章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 25

 3.1 教师因素 ......................................................... 25 3.1.1 教学方法不恰当 ............................................. 25 3.1.2 课堂管理规则不合理 ......................................... 26 3.1.3 教师关注点有局限 ........................................... 27 3.1.4 教师处理方式失当 ........................................... 28 3.2 学生因素 ......................................................... 28 3.2.1 认知发展水平差异 ........................................... 29 3.2.2 学习兴趣缺乏 ............................................... 29 3.2.3 学习态度不端正 ............................................. 29 3.2.4 自我控制能力缺失 ........................................... 29

 第四章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防治策略 ........................................ 31

 4.1 教师层面 ......................................................... 31 4.1.1 选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 ..................................... 31 4.1.2 制定合理的课堂管理规则 ..................................... 32 4.1.3 增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 ....................................... 33 4.1.4 采用恰当的处理方式 ......................................... 34 4.2 学生层面 ......................................................... 35 4.2.1 目标设定 ................................................... 35 万方数据

 VII

 4.2.2 自我监控 ................................................... 36 4.2.3 自我评价 ................................................... 36 4.2.4 自我强化 ................................................... 37 结语 ..................................................................... 39

 参考文献 ................................................................. 41

 附录 ..................................................................... 45

 附录 A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45 附录 B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47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 50 致谢 ..................................................................... 51 独创性声明 ............................................................... 53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53

 万方数据

  8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1.1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现代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继承和传递人类社会知识文化经验的双边活动1 。这样的教育活动离不开课堂这一教学场所。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中以合作者与帮助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但是,小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个体,自我管控能力有限,在课堂中难免出现一些影响自身、同学或教师的问题行为,打破课堂原有教学秩序,影响教学目标达成。本文通过对河南省 M 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的揭示,在此基础之上寻找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并以此提出合理的防治策略,可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达成教学目标。

 1.1.2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关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小培养。由于小学...

篇三: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

偏差行为辅导案例分析 喜 喜 欢 出 手 的 顽 童

 ———攻击与破坏行为辅导实例分析

  梓门中心学校

  彭欣欣

 一、

  情况介绍 1 、个案基本情况

 李某,男

 十一岁,我班学生 2、性格特点 该生脾气暴躁,高傲自大,过分自信,对人不和悦,攻击性强,喜欢争强好胜,常因小事跟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情绪有时也不稳定,时常与同学打架,破坏纪律。

 3、问题行为 (1)控制不住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东张西望,做小动作。

 (2)攻击性行为:驾驭人的欲望强,当别人不服他时,他就出口伤人,甚至大打出手。

 (3)性格孤独冷僻固执: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造成敌对;特别是打架,欺负弱小的行为令人生厌,因而知心朋友不多。

 4、个案背景资料 (1)体格爱好:身材高大,长得壮实,爱运动。

 (2)

 家庭情况:

 父母主要采取权威管教方式,对李某要求严格,但缺少方法。

 (3)学习生活:经常因小事与人争吵,在学校没什么朋友,学习成绩不理想,语文成绩相对较好些。

 (4)社会生活:

 因性格倔犟,攻击性强,在校我行我素,没什么朋友,回家后常独自活动。

 二、分析与诊断 1、情绪不稳定:李某上课不专心,故成绩差,尤其控制不住自己,好与人争斗,缺乏忍让精神。

 2、人际关系紧张:因性格暴躁,加上经常大打出手,令其他同学讨厌而产生疏离感。

 3、过于自信:凭借身强力壮,以势压人,以为别人都得听他的。

 4、家庭管教不当:在教育方法上过于简单,缺少沟通。

 三、辅导方法

  针对该生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这些方法对他进行辅导:

 1、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建议改变教育方法,多与孩子沟通。

 2、启发自我认识:当李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我对他不公开处罚,而是通过耐心启发和诱导,以说理方式让他知道那些行为是不良的,不仅对自己没好处,且可能伤害很多人及造成不良的后果。

 3、改变环境:调整座位,我在他的周围尽量安排性格温和,成绩好的同学,并要求他写观察日记,要他描写其他同学的性格特点,从而找到模仿学习的榜样。

 4、发挥其特长:通过体育活动和 比赛发挥他的运动特长,树立他在班集体中的形象。

 5、学习上严格要求:我是语文老师,该生刚好语文成绩较好,我在课堂上常出些难题考他,使他经受挫折锻炼,正确对待自己,克服盲目自信情绪,激发他的进取精神。

 6、组织活动:组织集体活动,让他担任一定的职务,引导他主动与同学交朋友,克服易冲动的缺点。

 四、辅导效果 一个多学期过去了,经过我多方面的努力,我班这个学生的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对人对事比较和悦,基本不再动不动就打人。人际关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我相信在我继续的努力下,他一定会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四: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

学生异常行为案例分析(14 个)

 欢迎借鉴参阅,下面是优悦小生精心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资料,下载后可以自行删除、添加、修改等编辑,您的努力学习必定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例 案例 1 :

 老师您好,有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我家孩子今年 7 岁,刚上小学。是女孩。长得十分可爱,可就是脾气实在让我们受不了。因为我们父母工做比较忙,孩子现在是交给婆婆和公公带的。可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孩子了,现在在长辈面前不讲礼貌,在学校无法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想要什么得不到满足,她甚至还会发狠打人和咬人……公公婆婆实在是太溺爱了,有求必应,都 7 岁了,我发现他越来越懒了,穿衣,吃饭,睡觉,上厕所还都依赖爷爷奶奶。可是我们的工作实在很忙,总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求回答!

 解析:首先,不能因为工作忙就完全忽略孩子的教育。父母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能把教育权完全交给长辈们。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等孩子长大了,或者祖辈离世了,你们再想介入孩子的成长,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就非常困难。“现在你没有付出,将来可能就要加倍的付出。” 第二,多跟你的公公婆婆谈一谈,统一一下教育观点。双方应该先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再探讨出相应的教育方式,然后明确分工,严格执行,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上的分歧,维护父母的威信!

 第三,适当地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7 岁前的孩子,只要给予相应的鼓励,还是很愿意做一些事的,如果现在不给她做,她就永远没法尝试。如:让孩子给下班回家的父母端一杯水,吃饭前帮忙摆凳子,碗筷…… 最重要的,是你要下定决心,去执行,去坚持!不然等孩子慢慢长大了,叛逆期的时候,那就相当不好办了。

 例 案例 2 :

 您好,我家孩子今年 11 岁,上五年级了。前一段时间开家长会,老师反映孩子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于是他爸爸在家监督他了几天。发现孩子做作业老是磨蹭的不得了,爸爸都气得打孩子屁股了。关于孩子为什么磨蹭,以及孩子磨蹭怎么办? 解析:我先举个例子:小孩从出生开始就在度过窗口期,从走路开始,说话、吃饭、写字等等,都是在这期间内完成。如果被破坏,比如出生后就蒙上眼睛,学习走路的时候强迫他始终坐在椅子上,或

  2 者躺在床上。该学习说话的时候,堵住他的耳朵,再或者是,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做完一件事的时候,家长的疏于管教,那么可能某些东西就再也学不会了。这就好像那些狼孩、猪孩,他们因为从小没有和人类在一起生活,在他们的窗口期内他们没有学到人类应有的生活模式,也没有学会人类的语言,所以即使他们后来回到人类社会也没有办法再学会人类的生活模式了。

 不要认为上面的例子是危言耸听。和上面的家长一样,除去一些天性使然的成分,你们在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一定有忽略孩子的这一部分的教育问题。下面我提几点建议,看看有没有效果。

 1.打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可以相应奖励和惩罚(如:在一个小时内写完作业可以看一会电视。写不完则不能够看电视。当然这个同样需要坚守你的底线,不能因为一次的同情,或者经不住孩子的死缠烂打坏了规矩。坏一次规矩,孩子心中就会存在侥幸,那样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过来的)

 2.话术。不要认为话术只存在政界商界的谈判。本身教育孩子也是在斗智斗勇(如:利用孩子攀比的心理,跟孩子说:“看,我刚刚碰到你同学小明的妈妈了,小明的作业只用了半个小时,这回他妈妈带她看电影去了。但是切记不要说成带有比较性质的话式:“看,小明多么多么优秀,你怎么怎么不行之类的……”)

 3.从爱好或其他入手。孩子写作业磨蹭。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外,本质就是没有良好的习惯。所以最好利用他的爱好去培养去持续,高效地完成一件事(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回家以后可以先让他认真的画一幅画,不论好坏,第一让孩子静下心来,第二可以慢慢培养他的习惯。当然,这也不能过于极端,如果给孩子报一堆兴趣班……那么得到的效果则会相反)

 例 案例 3 :

 老师您好!我家孩子是男孩,今年 12 岁,上小学六年级。成绩中上。上周经不起请求给他配了一部小米手机。据我了解他们班上同学有三分之一都配了手机。可是我还是不放心,他现在没事总是捧着个手机看。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学习,接触一些不良信息。该不该给他收回来,或者控制……我现在有些后悔。怎么办? 解析:既然已经买了,就不要收回来,或者总是限制他。这样只会激起孩子的叛逆。让你的教育更加艰难。这就是我之前说的原则问题,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在做决定前考虑清楚,并且坚持原则。同理,既然已经买了,你再去阻拦他,限制他。比如没收回来,或者只能在家里用,或者天天跟他唠叨,要少玩手机……只会激起他的叛逆之心。

  3 手机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精神鸦片”,连成年人都很难控制,时不时地看一看,吃饭时看,睡觉时看,开车时看,工作时看……何况孩子。但是谁也阻止不了这个社会的风潮“倒行逆施”将手机化有为无。你能做的,只是接受现实,并且适应它,利用它更好的教育孩子。下面说几点建议:

 1.和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加强对这类事情的教育,与时俱进,制定相关的班规。

 2.利用聊天软件如:微信,QQ。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有些话当面不好说,可以在聊天软件上说。有些精品的故事,文章也可以推送给孩子。

 3.手机确实是他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小学六年级打开它,确实早了点。在生活和接触中,渗透给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让他坚守自己的原则至关重要。

 例 案例 4 :

 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影响其他孩子,老师让家长去学校陪读,不然就带回家。我很心烦,不知道怎么办。前几天听家委会的家长告诉我的,还问我给老师送礼了没有,他们都送了……不知道老师是不是暗示我要送礼。

 解析:先说说你的担忧: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教师这个职业圈子相对封闭,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都相对单纯,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沾的不多。你给他礼物他可能会收下,也会稍微关注一些你的孩子。但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就算他是在暗示你给他好处,其他家长也都心知肚明。以大部分人的思维,谁会去出这个头。你要么下决心把他扳倒,让他无法对你的孩子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要么接受现实,和他搞好关系。

 再说说孩子的问题:你有着百分之八十家长都同时存在的问题。没有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只不过你的问题体现得更早。参考昨天我在文章里说的如下:

 1.关于习惯。12 岁以前,去花时间和孩子相处吧,通过陪伴,在生活中渗透给孩子好的习惯。不是教,是渗透。

 2.关于沟通。一定要平等,你做一件错事,是希望领导把你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顿,再拿出一堆比你优秀的人做比较。还是好好跟你说:“哥们这回你失误了……你应该多考虑考虑,怎么去做……” 3.关于原则,在习惯养成阶段,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要因为经不起孩子的死缠烂打,放弃原则。放弃一次,就等于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侥幸的种子……你就被看透啦。

 4.所谓坚持。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理论。所以就看你想怎样,

  4 能不能坚持。

 例 案例 5 :

 七岁的小孩竟然拿了大人 100 块钱,怎么教育?怎么办? 解析:首先,问题要重视,千万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如果你不想把孩子养成一个没有主见,自卑的傻子!先要弄清楚原因。七岁的孩子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这么做的。而这并不能说明孩子本质差,道德不好。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对不起,实在帮不了你。构成问题很可能是以下的几点原因。

 1.孩子上了小学,班里的同学对某些东西有攀比行为。这需要和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就攀比之类的事情在班里进行普及教育。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当然教育方式最好不要说教,而是旁敲侧击的鼓励某些孩子,拾金不昧,诚实守信之类的话题来引导。

 2.学校周边商店的“诱导”,小孩很有可能去了学校附近的某些商店,看上了喜欢的“东西”而又明白家长不会满足,从而做了这件事。现在的商人都不傻,一般不会故意引诱孩子犯错。所以你大可以去这些商店问一问,和他们做朋友,多多“关照”你的孩子,同时也好更清楚的了解孩子。

 3.以上两种情况大多会同时存在。所以重要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家长如何去处理。

 例 案例 6 :

 你好,我是一个七岁小学生的妈妈,今天他们的班主任找我谈话了,说你的儿子看上去很忧郁,我心里很着急。我该怎么办? 解析:很多问题都是在“变化”的时候出现的。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变化”点。孩子的适应能力参差不齐。加上可能在小时候,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造成了孩子对小学生活不适应,恐惧…… 1.依然要和老师沟通,在班里多鼓励孩子的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小学生大都比较“势力”,老师表扬多了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能够得到一定缓解。

 2.你多抽时间陪陪孩子,但不是出问题以后。大人们总不能平等的和孩子沟通,常在出现问题以后,集中时间去突击解决问题。这样治标不治本!当你们以为孩子好了,一切恢复正常以后。孩子会特别失落,想办法引起你们的关注……于是经常性的出问题,你要不想折腾,就试试。

 3.多花点时间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比如:画画,音乐……但是千万不要给报一堆兴趣班。这就和你要每天兼职打好几份工似的。

  5

 例 案例 7 :

 您好!

 我的女儿婷婷新学期刚刚上初三,我一直很关注她的成长。小学的时候,她性格、成绩各方面都很好。但是上初中以来,我发现她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表。最开始的时候是爱买漂亮衣服穿,拍写真照,做指甲,打耳洞,这些我都由着她。后来就开始化妆,而且越画越浓。每天早上上学前都花一个多小时在整理妆容,14 岁的小姑娘,看起来都像 20 多岁。我真的很担心,她太注重外表了,影响到学习。更让我担心的是,我很怕她轻浮起来,不懂得保护自己,走上弯路。说她不听,话重一点就跟我吵架。我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解析:首先,既然她已经不听你的话了,而且说重一点就吵架。你认为你还能通过说教改变你女儿的态度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如果你看过我以前的推送,肯定会觉得我的观点过于另类,过于偏向孩子,觉得家长的担心是没必要的。这也是大错特错!

 我认为:孩子该管!但不是什么都管。你必须确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并坚持这个原则,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给孩子自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连婴儿都会对美有所触动。这是人性!十四岁的孩子爱美很正常,但现在的社会资讯太过于丰富……而似白纸般素雅的美,又如何抵挡得住绚丽多彩的渲染呢? 当然你在这里是有过错的。首先在少儿时期,认为孩子听话,性格成绩都不错,而缺失了一些对审美的培养。其次,在她一步步变化的过程中,写真姑且不说。染指甲,打耳洞,这本身就是与她年龄不相符的行为,你或许有过担忧,却没有干预……在她的潜意识里,或许觉得你在这方面对她没有要求,所以一再对你的教育底线进行试探,造成了现在的结果。你若强加阻拦,既然已经发生,给你几点建议:

 1.慢慢消除子女对家长的对立看法。

 2.为子女建立自信心,告诉她:无须打扮,你本来就很美!

 3.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例 案例 8 :

 我儿子今年 6 岁半,平时在家胆子很大,一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小朋友很霸道,强势,他就总被吓得大哭,不敢说话。我在的时候他稍微胆子大一点。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表达自己,自尊心特强,老师说他脸皮特薄,没有自信。可是,在家里的时候和我们犟嘴,出去就什么都不敢了?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引导孩子!

 解析:孩子之所以在家是“小霸王”,在外又变成了“受气包”,这两种角色的转变也正折射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弊端。

  6

 在家庭环境里如果父母是“保姆型”的,大事小情都要包办代替,并且无原则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律满足,当孩子做了违反原则的事情,父母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包庇,父母的行为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一名“两面人”,在家倔强、任性、爱使小性子,在外面就是害羞、胆怯、无能力。

 父母认为对孩子的“宽宏大量”就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也正是父母这种错误的爱,让孩子在家中有恃无恐,做事无原则,自我,不能够体谅别人的感受;另一方面父母的代替,让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当事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自信心下降。

 所以,当孩子离开了家庭熟悉的环境之后,面对陌生的群体,不熟悉的环境,就会自然而然的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让孩子不愿意接触外界,害怕与陌生人相处。并非别的孩子强势、霸道,而是自己的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当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会采取逃避的形式或者是哭来表达自己。

 建议家长:

 1.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 家庭环境里,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困难”,以此来锻炼孩子。六岁半的孩子,按照正常的心理发展规律,正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的年龄,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尝试,给孩子创造动手、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而不是替孩子去做。比如:六岁半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穿衣、起床、洗漱,上完厕所能自己擦屁股,自己整理所需物品,书包、文具之类的;能够自己洗一些小物件,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倒垃圾、拖地、收拾碗筷、洗碗等。

 2.遇事多问孩子为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做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是要问一下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如何处理,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忽略了孩子的想法,也不要认为孩子的想法太幼稚,当你告诉孩子怎么做的时候,也失去了一次训练孩子思维的好机会,时间久了,孩子就不想去思考,对父母也形成了依赖的心理。

 问孩子为什么,能够锻炼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善于表达自己,能够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孩子慢慢地就能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会让孩子有勇气面对陌生的环境,...

篇五: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

dquo;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立项号:

 DYYJ2012001 主 持 人:

 饶勋章 研究成员:

 郭玉红、 陈丽华、 田 袁、 卢菊云、 张春艳、 彭芝兰

  易游珍、 向祖兴、 向素娟、 杨雪梅、 阳东升、 张晓群

  宿 云、 陈赛武

 我校申报的“十二五” 课题《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策略研究》经州教委审批, 正式立项, 课题批准号:

 DYYJ2012001。

 2012 年 5 月份开展研究,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认真研究, 取得了一些经验,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课题研究即将结题之际, 现就课题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 研究概况 问题的提出:

 2012 年 2 月 20 日, 湖南娄底三中一学生晚自习期间坠楼死亡; 2012 年 2月 27 日, 湖南邵阳二中一高一男生因被怀疑偷窃跳楼身亡; 2012 年 2 月 28 日,北京育英中学一高二女生跳楼, 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2012 年 2 月 29 日, 中国传媒大学研一学生从 47 号楼跳下, 当场死亡。

 接连发生的学生跳楼惨剧着实让人痛心疾首, 引人深思: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懂得珍惜生命? 我们自以为很成功的教育到底缺失了 什么? 一个有着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刚强的民族, 一代儿童少年的心理遭遇能力以及面对艰苦和挫折的态度, 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础素质。

 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一直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占主导地位, 存在着重智轻德、 重表(身体)

 轻里(心理)

 的现象, 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社会的发展、 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 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 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 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

 另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 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 很少经历过艰巨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

 对其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

 育, 培养其耐挫能力, 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鉴于以上,我们提出《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策略研究》 的课题。

 现状分析:

 国内部分:

 2002 年以前, 江苏海安县教育局教科室对小学生耐挫能力进行研究, 认为从交往指导的角度看, 必须顺应青少年儿童交往心理发展的规律, 以师生交往、亲子交往为重点, 要高度重视交往中的情感投入,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并提高其自我接纳水平。

 上海闵行区浦江二小探索在农村地区, 如何形成从课内到课外,家庭、 学校、 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 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

 泉州第二实验小学认为, 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要认真贯彻《小学德育纲要》, 要通过说理和强化训练相结合的手段, 在以往研究学生认知风格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的基础, 继续深入地在道德教育领域开展这类研究和探索. 继续深入对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的研究,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要通过课堂教学, 组织活动, 开设心理讲座, 以及提供心理咨询等途径进行。

 龙游县实验小学则以四、 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探究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003-2011 年, 上海桥头小学杜娟主持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实践研究》 对语文学科中学生抗挫折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途径。

 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资源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素材, 梳理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合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资源。

 彭晓宇;《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许丽蓉《浅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等较系统的探索了体育学科中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国外部分:

 著名心理学家 K· 勒温对需要与挫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个体的需要若得不到满足, 就会出现紧张、 焦虑等心理状态, 从而使心理失去平稳, 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 即挫折感。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H· 沙利文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典型代表 C· 罗杰斯对文化和社会条件对个体的挫折的产生及其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他们重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个体行为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认为挫折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向上意识”、“自我实现” 受到压抑的缘故。

 为避免挫折产生, 他们主张自我的整合和调节作用, 强调个体的自尊以及以未来的乐观态度, 提出要通过自尊、 乐观以及集体和他人的关心、 尊重来防止挫折。

 综上所述, 国外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 成果丰富。

 但大多限于表现形式、对策方法的研究。

 由于语言不同, 国外的语文教学内容和中国不一致, 将国外类似的研究成果照搬过来也并不适宜。

 综上所述, 国内在这一领域成果较为丰富, 但是针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城区

 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成果不多, 特别是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当前时期对西部不发达地区小学生挫折教育的研究成果不多。

 因此, 我们提出《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策略研究》 的课题, 在西部地区中弥补一定的空白, 具有其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可操作之处。

 课题界定:

 挫折:

 是 “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 遇到了障碍或干扰, 导致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挫折教育:

 根本实质就是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让小孩在不断碰到失败, 感受失败, 克服失败的过程中, 逐渐养成心胸开阔、 灵活勇敢、 坚毅顽强对抗挫折的品质。

 失范行为:

 教育规范是制约和控制学校成员个人行为合理性的重要途径。

 凡是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 不协调甚至是冲突的行为, 都是失范行为。

 它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策略:

 本课题中的“策略” 就是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心胸开阔、 灵活勇敢、 坚毅顽强对抗挫折的品质, 形成良好个人品质和行为规范” 目标, 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 并且,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 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

  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 竞争是残酷的, 优胜劣汰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潜规则。

 在他们的成长路程上必将会遇到更多的障碍, 而绝不会是一帆风顺和“百事可乐” 的。

 正所谓“人生逆境, 十有八九”, 无论谁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

 巴尔扎克说过, 挫折就像一块石头, 对害怕他们的人是一块绊脚石, 对于健康的人是一块垫脚石让人看得更高更远, 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因此, 为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能够经受挫折, 做勇于开拓创新的强者, 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现在做起,让孩子走出温室, 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 多给孩子几块“垫脚石”。

 所以挫折教育的意义, 是把挫折的消极心理影响和有害的行为转变成积极的有益行为, 让孩子明白, 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 要想过得快乐和欢欣, 首先要把失败、 不幸、 挫折和痛苦读懂, 受挫一次, 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 失误一次, 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级; 不幸一次, 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分; 磨难一次, 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挫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把“绊脚石” 踏在脚底下, 成为“垫脚石”。

 开展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策略研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研究。

 孟子曾经说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

 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可见, 挫折是一种财富。

 愿我们开展的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策略研究能够帮助所有的孩子尽早成材, 生活得更好!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我校决定将进行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的课题研究, 我们首先查阅了相关书籍资料, 学习别人的经验, 研究本校的学生, 从中寻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耐挫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失范学生的行为管理, 我校进行的德育教育的专门课程, 以及在教学活动、 德育教育等活动中渗透抗挫折教育与学生失范行为管理, 切合实际, 便于操作。

 课题的研究目 标:

 “探索西部城区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策略” 研究过程中的策略, 形成积极有效的挫折教育教学体系, 培养城区小学生正确的认识挫折、 对待挫折、 克服挫折的能力, 促进小学生行为的规范、 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其人格。

 是本课题的目标。

 促使学生在生活上自理、 行为上自律、 心态上自控、 情感上自悦, 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人际交往方面, 培养学生活泼、 开朗的性格, 遇事沉着冷静, 充满自信的高贵品质, 提高了人际交往、 合作的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学会了在平等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 以诚待人, 友好相处, 能摆脱对父母、 他人的依耐性, 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 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使学生在成才过程不断在失败中修炼自我、 挖掘自我、 超越自我。

 从而激发迎接挑战、 战胜挫折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内容:

 抓好学生行为规范, 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树立学生行为典型, 让身边的人学习。

 教师和家长可以适当树立一个典型,让学生向典型学习, 提高学生素质。

 改善学生的失范行为, 让学生做一个有道德、 有纪律、 有文化、 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课题的研究方法、 实施步骤:

 从 2012 年 5 月开始正式展开研究。

 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兼用调查法、案例法等。

 整个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12 年 5 月――2012 年 9 月)

 ⑴学习教育学、 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 收集有关完善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资料。

 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成立课题组, 举行开题会。

 ⑶对学生进行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问卷调查, 前测, 为心理辅导确定重点, 并在学校定期组织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实践活动方案。

 2、 实施阶段(2012 年 10 月――2014 年 4 月)

 ⑴实验教师依据研究方案, 设计编写心理活动课案例、 反思、 日志和论文。

 ⑵自拍或选择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教育的视听教材。

 ⑶记录研究过程, 采集课题有关数据, 收集课题资料。

 ⑷开展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教育活动。

 ⑸利用“家长学校”, 定期对家长进行过程培训和跟踪培训。

 ⑹定期召开“教研论坛”, 组织实验教师交流实验体会, 推广实验初步成果。

 3、 总结阶段(2014 年 5 月――2014 年 6 月)

 ⑴通过研讨、 座谈、 问卷、 测评等形式广泛收集课题信息, 对课题进行后测和终结性评价, 完善课题档案。

 ⑵完成本方案“研究内容” 中规定的各项研究项目, 写出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

 ⑶完善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案例论文集, 争取能够发表和刊载。

  课题的实施步骤:

 课题从 2012 年 5 月开始正式展开研究。

 整个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2 年 5 月――2012 年 9 月), 实施阶段(2012 年 10 月――2014 年 4 月),总结阶段(2014 年 5 月――2014 年 6 月)。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 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1、 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管理平台, 渗透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策略与研究。

 以学校组织的活动有:“6. 26” 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孝父母、 敬老师、 爱学校” 讲故事、 演讲比赛活动, “弘扬雷锋精神、 倡树文明新风” 宣传教育活,每年一次的家长培训活动, 2014 秋季安全教育活动, 2014 秋季主题教育活动等,以及多方面进行“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策略研究” 的宣传和教育,让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为学校、 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 并通过学校建立的多种教育平台给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失范行为管理,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学生品德教育, 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和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对活动为载体,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失范行为管理, 努力营造学校、 社会和家庭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氛围, 扩大课题的宣传力度和深远影响。

 2、 班级和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 确立班级组织各项主题活动为课题教育的良好契机, 本课题的几位教师都是班主任, 每期以这几个班的班队活动为载体,

 进行小学生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班队活动, 如:

 田袁老师组织的 403 班 “共享阳光, 快乐成长” 班级中队主题队活动, 卢菊云老师 603 班“阳光总在风雨后”挫折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郭玉红老师 102 班德育主题班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对学生们的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学校和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并以这三个班为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 强化学生的挫折教育与失范行为管理的研究, 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分析, 这三个班的学生在意志品质力方面尤为突出,学生遵纪懂事, 勤奋向上, 尊老爱幼, 成绩优于其他班级, 本课题在这三个班取得的成绩, 课题成果也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肯定和支持, 许多班队活动在学校其他班级得到推广和应用。

 3、 本课题组的教师来自于我校各个领域, 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和失范行为管理可以进行了多方位、 立体化的教育和影响。

 老师们在学习和生活中, 对身边的家长和学生的深入了解, 教育和辅导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通过典型孩子的辅导和教育,用帮助孩子写快乐成长习作等形式, 让孩子的成长健康快乐, 达到教育的目的。本课题组教师共辅导学生...

篇六: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

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6 年 4 期

 265 德育案例——中学生不良行为案例分析 苏金坡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和平牧场中学,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培养人才的艰辛。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不良社会现象和诱惑充斥在我们身边。因此对于正在读书学习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做社会有用的人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初中学生的班主任,责任更加重大。这个时期是学生性格与思想多变时期,可塑性强,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无比重要。

 关键词:德育案例;初中生心理;叛逆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04-0265-01

 1 学生个案的基本情况 孙某某,男,初三学生。刚上初一的时候,好动,小毛病多,但还能管得住自己,比较聪明,知道学习。到了初三年级,各种不良行为显露出来。不爱学习,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老师讲课;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即使完成作业,质量也很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平时说话总带脏字,不注意文明礼貌。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最严重的问题是打架斗殴,屡教不改,缺乏自我批评的意念。

 2 个案平时表现情况 (1)学习方面:他平时喜欢玩篮球,上课没有精神,注意力没办法集中。放学极少带书包回家,不能较好地完成家庭作业,作业经常抄袭或者不交,交的作业质量也差,敷衍了事。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差,有厌学情绪。

 (2)行为方面:经常犯错误,不遵守纪律,行为较散漫。平时喜欢拉帮结伙,和同学相处不够和睦,矛盾多;课堂上总爱插话,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东西;值日经常迟到,没有集体责任感,敷衍塞责。不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指正。

 (3)性格方面:比较外向,做事容易冲动;有叛逆心理,与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紧张。

 (4)文明礼貌方面:说话必带脏字,用语粗俗,不讲文明礼貌。

 3 个案对象的生活背景及情况分析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及家访了解,我认为他的不良行为问题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家庭生活情况:

 该生从小娇生惯养,又是家里的独苗,致使父母家人过于溺爱,过于放纵,凡事随心所欲,不服管教。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习惯。家里开了一家洗车行,母亲每天从早忙到晚,没有多少时间和孩子相处,疏于了对孩子的管教。

 (2)教师教育情况:

 该生叛逆性强,不易交流,难于沟通,反抗心理强烈,所以经常不服教育,爱耍性子。时时刻刻喜欢同学的关注,以己为大,只要有同学不服从自己的意愿,就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经常打骂同学,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还沉迷于网络,不爱学习,失去了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3)朋友交往情况:身边朋友很多,讲哥们义气,经常聚众打架斗殴,吸烟喝酒。平时总一起相约出去玩耍,受外界不良诱惑较多。

 (4)社会环境情况: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该生平时接触的人多是社会闲散人员,素质差,不良习惯多,从而导致个人养成了很多的不良行为。

 4 个案辅导策略与教育过程: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不能选择自己教育的学生,但我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好这类事情,那么这类学生在班级里可能会越来越多,这样下去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纪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只要找到突破口,能因材施教,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针对这位学生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辅导策略:

 (1)通过心灵的交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和社会现实的实际出发,进行因地制宜的教育,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既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份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教育,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以帮助学生纠正个人的不良行为,从而能有效的学习文化知识和健康快乐的成长,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宗旨。

 (2)通过集体的力量帮助他融入集体中。

 环境能塑造人。同学之间相对比较容易相处,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3)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支持和配合。

 我经常到家里和他的父母沟通,让家长明白营造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家长要时时刻刻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品德教育。

 (4)捕捉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有人说:“班主任是三月的阳光,融化坚冰、驱散阴霾,赶走苦闷与彷徨;班主任是成荫的绿柳,撑起一方天地,遮挡狂风暴雨,送来丝丝阴凉;班主任是沙漠里的一汪清泉,让垂死的灵魂重新欢歌、让枯萎的生命再次枝繁叶茂,让悲伤绝望者重拾生活的勇气……是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鲜活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变换不同的角色,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5 教育效果反馈及反思 通过与该生的平等对话和友好交流,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家长的配合和辅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该生改掉了上课插嘴、做小动作的毛病,注意力集中了,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也提高了。不再打架斗殴了,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懂得团结同学,讲文明、讲礼貌,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不再懒惰,放纵自己,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我们所有师生真为他感到高兴。我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

 6 个案总结 我们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只有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才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只有与孩子们心贴心,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深入的了解他们思想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学校和老师三位一体的教育结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孩子的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至今我已经从事了十三年平凡而伟大的班主任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征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难,而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更难,需要我们在辛勤的工作中坚守自己的责任,在坚守中甘于奉献,但是我无怨无悔,责任使我们的教育人生富有色彩,奉献使我们的教育人生更有意义,十三年,我努力探求教育的真谛,努力成为学生的慈师、真心的朋友,并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实施自己的班主任理念:像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像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这些希望的种子;像茂盛的叶子,用那强有力的身躯呵护着学生,为他们遮风挡雨,给学生希望和梦想。

 参考文献 [1]杨平,朱海.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6):18-20. [2]王鸿君.浅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4(51):106-107.

篇七: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

266 期 2014年 1月(中) 竹敏毛 ‘

 The Science E 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J anuary 2014(B) 普通高中学生行为规范现状案例分析 赵芸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72— 7894(201

 4 )02— 01

 79— 02 摘 式, 是我们在 学校 学生管理工作 中的重要 内容 , 而在 学校 工 作 中又更多是以行为规范为准则来进行 学生相应 的行 为管

 理 ,但 我们 也不得不考虑现有 的行为 规范是否就能够适 应

 于现在 学生的现实实际 ,又是否 能够在 我们的学生行为 管

 理 中发挥 它本 应有的效用。本文从笔者所在 的高 中选取 了

 这样 一个案例作 为对 于现有普通高 中学生品德 行为现状 的

 分析入 口, 以行为 规范为思考 的切入点 , 予 以思考 和反 思,

 以期 以此为现实基础 能够对 于此相关 的普通高 中学生行为

 规范的构建 有所 启迪 。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

 品德行为

 A

 C ase - based A na ly sis on the C urrent S ituation of S tu-

 dents。S ta ndard of B eha vior in C om mon Senior H igh 要 品德行 为作 为学生 内隐道德价值 观的重要 外显形 行为规范

 S chool s / / Z hao Y un A bstr a ct M oral behavi or。as an important expl icit form of stu—

 dents’ moral val ue,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 f

 student manage—

 ment work of a schoo1. While in school work, we use standard of beha vi or to manage the behavior of students. B ut now we have to consi der whether it can suit the rea l itv and play the role which it should be.In this paper.a case from the wri ter’S seni or high school i s chosen to be the break through of the analysis, from t h e perspe ctive of standard of behavior, hoping to be an inspi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eni or hi gh school students’ standard of be—

 havi or.

 K ey wor ds common senior hi school students; moral behavior;

 standard 0f behavi or 本案例缘于在班级中的一件极其普通的事,却意外为 关于班主任对学生行为规范进行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契 机, 事情是这样:

 班级要组建学习小组作为班级学科学习的 重要团体 , 以求促进团体内个体学习, 予以激励。本着由个 体 自由选择的原则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自行结组 , 很巧合 , 此 案例主角被落在了最后一轮 , 被排除在各小组之外, 除了她 之外, 还有两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平时又恰恰是班级内班主 任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象 , 就此话题 , 班主任借此机 会开展了一个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同学中的 位写一段话送给他, 就是这每个人的一段话 , 深深触动了 即使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十几年的班主任老师,写此案例就 缘于这样一次活动。本文旨在从案例分析人手 , 思索现今普 通高中现有行为规范构建的有关问题。

 1 个案基本资料 何, 女, 家境一般 , 初二之前成绩一直不错, 之后与校外 人员交往, 正是由于与校外人员的交往, 学习成绩也开始一 一落千丈, 又因为与校外不 良人员的交往 , 遭到强暴 , 开始 自

 暴 自弃。为此不断转校,但仍然保持与校外社会人员的交 往 , 经常出入酒吧、 迪厅、 溜冰场等娱乐场所, 其母劝说无 效 , 为了看管孩子防止发生意外 , 甚至跟随孩子一起出入此 类场所, 因为何较早地接触社会 , 身边甚至有吸毒 、 偷窃等 违法行为的人 , 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 又未受到及时合理 的引导, 所以其价值观也受到了相应的冲击 , 以致现在基本 背离了大众主流价值观 ,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对人对事的 看法和方式方法,这也成为其现今行为合理性辩驳的重要 依据。学习方面, 在所在班级, 成绩很差, 但是即使与校外联 系频繁 , 经常迟到, 却依然坚持在校学习, 不像类似孩子会 选择最终退学或者短期休学, 反而其 自身学习欲望很强, 从 个人经历来看,她认为作为女生想要具有魅力更应该要充 实自己, 多读书、 多学习。

 2 行为现状特征 2. 1 令人“侧目” 的女孩 何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课, 大多时间在玩手机 , 课 下大多时间使用手机与校外人员通话。具体表现为:

 喜穿奇 装异服, 佩戴夸张首饰, 在穿着上较为夸张, 甚至于每天更 换三四套衣着 , 浓妆艳抹, 班主任也经常就穿着发型问题找 其谈话 ; 厌学、 迟到、 编造各种理由请假; 吸烟、 喝酒, 常去酒 吧 、 迪厅等娱乐场所 ; 与父母关系冷淡 , 也不喜欢参加班集 体活动。班级内, 同学们也不喜欢她, 认为她招摇、 艳俗、 “社 会习气”太浓, 与学生群体格格不入 , 令人“侧 目” , 何 自身也 不愿融入班级集体, 更多与校外社会人员保持交往 , 并深受 其影响。但是值得提及的一点是, 何本身还是比较乐观并且 乐于与班主任教师认真交流 自己的想法的,正是有这样的 交流, 才使得我们能够对这样一位同学眼中的“ 异类”有一 个真正直观的了解。

 2. 2 原来她认为这是“ 青春的美” , 理所应当

 过早接触社会的何,在一些恶俗媒体和社会不良青年 的影响下 , 扭曲了对“美”的理解 , 认为穿奇装异服、 浓妆艳 抹, 女人吸着烟, 品着优雅的香槟酒 , 就是时尚的、 个性的 美。出入酒吧、 迪厅、 溜冰场 , 这样一个环境使得其迷失其 中。后来 , 何也说过, 其实, 这种场合去得多了, 也觉得烦 , 觉 得太吵, 围在身边的人, 层次太低。可是, 不去的话, 在班级 内又觉得 自己和同学格格不入,在学校里得不到关注和认 可 , 所以只好一次又一次和他们来往 , 去各种娱乐场所。在 她的周记当中有着这样一段话:

 “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何为错, 用钱多, 那是个 人追求, 穿着也是, 貌似影响不到同学 , 如果您怕影响不好,

 我可以做到在同学面前不表露出来 , 至于我的价值观、 人生 观, 与同学们不同难道就是错 , 未免太过荒谬。” 作者简介:

 赵芸( 1989一) , 女, 安徽宣城人, 安徽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学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

 179

 基础教育 “我一朋友开赌场 , 他谈到所谓的法律 , 说不过是过节 去给市领导送点礼, 就是法律了。” 这就是这个孩子对于社会一面看法,过早地接触社会 和看到的社会阴暗面, 从而形成 自己所谓的“ 价值观” , 具有 同龄人所不具备的她所谓的“成熟” , 因此表现于其外表的 也自然是夸张打扮 、 浓妆艳抹, 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3 同学看法 班主任开展的此次活动 ,让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位同 学写一段话送给他 , 三位同学收到的字条数量大致一致, 或 长或短, 各抒己见, 却真挚动人。

 以下是对于同学纸条部分内容选择性的一些摘抄 , 集 中明确地反映了学生对于其的一些基本看法和态度 :

 “无论家境如何, 无论 自身条件如何, 作为一名高中生 ,

 更作为一名女生, 十八九岁的年纪, 何必将 自己伪装 , 隐藏 在浓浓的妆容之下? 如此的青春年华, 如此灿烂的阳光 , 何 不让自己做一个明媚的女子? 外面的世界再美再诱人, 也不 是现在的我们可以涉足的时候。” “你在咱们班不受欢迎, 我觉得你应该知道, 但你知道 你不受欢迎的原因么?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 但我想 对你说 , 我不太喜欢你 , 你私底下根本就不像一个学生 , 确 实 , 你很时尚, 烫发, 涂指甲油 , 穿的暴露只有你能做的到,

 你像个社会女青年 , 可是抱歉, 我最不愿接近的就是像社会 上那些混混一样的人, 女孩子都需要洁身 自爱, 懂么? ” “作为一名学生, 我觉得你有必要有一个良好的学生形 象, 要注意 H 常的打扮和行为 , 穿一些比较符合你年龄的衣 服, 不宜过分成熟。以前看过你穿普普通通的学生装 , 其实 我觉得那样的你, 比现在更加好看, 你觉得呢? 你每天都换 不同的服饰, 虽然都会引来别人的关注说很漂亮, 而在同学 们的眼里这并没有什么, 心里想的只是你是一个坏学生 , 没 有学生的样子。” 学生们对于何的看法集中在两个方面,—个是其异于 群体的妆扮, 同学们表示反感, 认为作为学生不应该如此 ;

 另一方面 , 则是对于手机使用的看法, 认为何这样过度地使 用手机用于通话以及娱乐对于学习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这是同学们对于何的看法 ,但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这大多数 学生群体对于本群体在着装和手机使用等上的态度和合理 定位 。

 4 个案反思 对为普通高中学生行为规范研究,案例里的个案与其 说是具有不良行为的个体, 但就研究价值而言, 不如说是多 类普通高中学生个体行为规范问题的集合体,集中体现了 在现有社会和学校背景之下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的基本现 状。就本案例来说 , 在何身上, 更多体现的则是, 在新的社会 背景、社会问题的冲击下,普通高中学生所遭遇的各种问 题 , 诸如手机的使用 , 穿着的过度社会化问题 , 妆扮的过于 成熟化等。当然我们也看到毕竟此类现象的学生只是少数,

 更多的学生对此现象持否定态度的,这也正是规范制定的 重要参考之一。

 4. 1 行 为规范究竟需规范些什 么? 从《 中学生守则》 、 《 中学生行为准则》 到各类各级学校 的校规校纪, 都旨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规范, 大到校训 校风, 细到每 日常规, 都是对于学生自身行为的规范, 那么 规范的内容设计就应该针对于学生实时实地的现有行为状 况, 从学生现有问题出发 , 而不是简单的以我们认为学生该 如何而制定, 应该从社会背景出发, 正如金老师在回顾他多 年班主任工作中所说到的,现在的学生管理中出现了很多 180 当年都不曾出现的新问题 、 新状况, 这些并不是原有的行为 规范能够予以解决的。

 同时, 我们也看到在上面案例陈述中, 这是何对于自身 的一个看法 , 从她个人的经历和想法出发, 认为理所应当,

 我们更多的该看到的是, 所谓行为规范, 所针对的对象自然 是中学生, 那么作为这样一个群体 , 所考虑的自然其作为学 生群体所必须具备和遵从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单单从个体 考虑, 更应该从其学生身份所考虑, 何更多的考虑从 自身来 看, 而未将其作为学生群体一员去考虑, 认为自己的穿着以 及行为并不会影响其他学生 ,其实这样一个个体的存在对 于班级其他同学来说还是有影响的,虽然学生普遍表现出 对于何的反感, 但对于他人的影响依然存在。

 4. 2 既然规范。

 尺度何在? 依据何在? 学校规章制度的最终意义不在于规范本身 ,而在于其 所能发挥的效用。效用的有效发挥, 内容是基础, 同时重要 的也在于规章是如何被解读、 被执行的, 学生行为规范也是 如此, 对于学生个体 , 他们会将行为规范更多的看作是对于 其自身行为的约束和管教, 更多的时候是被告知如何去做,

 而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做到怎样的程度才算符合要求,

 这都是新的行为规范所需要明确的,而不是简单的内容的 拟定。

 正如这样一个细节:

 在班主任与何的交谈时, 谈及穿着 时, 班主任教师拿出了学校的学生手册, 告诉何, 你看, 学生 手册的第一条就是穿着朴素 , 你做到了么? 何说, 每条都做 到的岂不是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学生更多被告知应该如何去做和必须这样去做 ,而通常不 被告知理 由, 即使一些理由就我们看来浅显易懂, 但对于学 生可能并不如此, 从他 自身想法出发可能他依然无法理解 ,

 对于行为手册本身也是持有否定态度 ,这是规范在制定过 程中所必须明确解决的, 即规范的依据何来, 尺度何在。拿 案例来说, 这样一个活动的开展, 目的在于让个案知道班级 学生对于他们的看法,从大多数人的角度去让他们知道班 级同学眼中的他是否就是他 自己眼中那个他,从这样的落 差差异当中去寻找和明白一个中学生真正应该具备的行为 特征 。

 4. 3 意义所在:

 不仅在于规范之时。

 更在于规范之后 学生现有行为是多重因素作用之下的结果 ,但是从一 定程度上看 , 至少从本案例看, 可以看出何这样一个行为更 多是 由于外界社会因素影响, 对于班主任的劝说和沟通 , 何 也做了一定的改变, 但是这样的改变是出自其自身么 , 正如 班主任老师经常问到的那句“你自己也是那么想的么” 。

 这样一个行为规范的制定,最终 目的不是在于以这样 的规范模式去要求每一位学生,规范毕竟还是外在于个体 的条条框框,规范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在硬性的要求之下学 生行为的改善,这种改善可能只是停留于和被迫于学校管 理的需要, 而不是其对于自身的明确认清, 所以才会说规范 的意义更应该从简单的管制最终过渡到教化, 要实现的是,

 以规范为契机, 行为改善为表现, 学生自身正确价值观的树 立和转变, 由行为规范的他律走到 自律。当然, 从实际情况 来看 , 这需要学生工作从事者 , 花费大量的细心、 耐心去努 力 参考文献 [1] 社会学习心理学[M]. 班杜拉, 郭占基, 译.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8.

 [2] 崔春华. 自在与规 范[D]. 上海:

 华东 师范大学, 2009.

 编辑李少华

篇八: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

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去年,我接任了五 3 班的班主任,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班已经换了两位班主任和两位任课老师,我已经是第三任班主任了。这个班由于问题学生多,课堂纪律不好,任课老师反映大,我接任后,通过与任课老师的交流,学生的接触和家访,发现这个班不仅学习成绩与同年级平衡班差距大,而且后进生面广,压力还是很大。

 二、案例描述

 第一天接任这个班,上课铃声响了。当我走进教室时,还有十几位同学没到。随后,随着时间的间隔,在陆续的“报告声”和不断的开门声中,两分钟后,总算到齐了,开始上课了,一节课下来,强调纪律有七八次,最多的一位提醒了三次。同时我暗暗观察任课老师,每次上下课教师脸上看不到一种幸福感。但同时我也惊喜的发现,班里有十几个同学不仅学习好,行为表现突出,而且有几个男生工作能力强,威信高。

 三、案例分析

 通过一星期的接触,冷静的分析。发现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缺乏规范的养成,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卫生习惯,听课习惯等,自由散漫严重,有些违规违纪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了,他们感觉不到。二是班级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气不足,凝聚力不强,一些班干部 团员起不到“领头羊”的作用。三是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后进生面广。同时我也认识到要带好这样的班级,必须从常规抓起,抓反复,反复抓,矫正部分同学的不良行为,用新的管理模式来吸引学生,把“挚爱”

 和“严教”组成一个统一体,即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严”,是“忽悠不过的”。又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真爱,真心诚意的要他们好。因此,我认真制定了班级管理的计划和目标。首先学规范,抓规范。从仪表仪容开始,其次树立班级正气,培养班级“领头羊”。最后,搭建平台,通过活动增强凝聚力,转化后进生。以循序渐进的达到“班风学风转好,学习成绩提高”的管理教学目标。

 四、具体做法

 学规范,制定班规班约

  利用班会课《小学生守则》,根据班级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重点性的学。特别是学课堂规则,课间文明休息规则等。对照规则每人寻找问题进行整改。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约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约束对象不仅是全班学生,还包括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例如:上课铃一响,我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要求学生做到不在学校吃早饭。无论遇到何种情况,我都坚持吃好早饭来学校,用自己的人格、身教来影响学生。

 在行规养成教育阶段,做到腿勤、嘴勤、反复讲、反复抓。由于学生自控能力,意志力等差异,往往开始总有部分学生出现违规违约。这是很正常的,这时我想方设法给予矫正,例如:我把“规范在我心,时常伴我行”板书在黑板的正上方,时刻提醒。我班有一位韩辉同学,自控能力差,似乎有“多动症”,我先让班干部聘任他当班级的行为规范监管员。由于戴上了“高帽子”,他更加会受到同学的监督,因此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渐渐的,他违规违约的次数减少了,上课也坐得住了,也不随便讲话了。

 在行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行规测试,让学生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不断的训练、评价、整改、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抓典型,树正气,培养班级“领头羊”

 创情景,促学风,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创设平台,增强班级凝聚力

 凝聚力是集体中人心的聚合力,班集体的凝聚力越大其成员越能自觉的遵守集体的规范,朝着班级的目标前进。而凝聚力的培养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必须创设一些平台,通过组织一些富有特色的班队活动是增强学生凝聚力的有效途径。针对本班的实际,我抓住契机创设平台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同学之间架起了桥梁,他们由相容,相助、到相亲、相爱。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的意识,参与的意识,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五)让每个学生能够抬起头来向前走

 面对班级的问题学生,如果班主任只习惯于孤军奋战,不注意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不注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是收不到很好的效益的。因此,我首先了解他们的成因,针对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方法转化。在转化中,我始终坚守:爱心、耐心、恒心和真心,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从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我坚信爱心的震撼远比惩罚的作用更强烈。转化问题学生,我始终做到以下几点。

  1.用爱心去塑造偏离我们的心灵

  我们班丁行同学,由于长期的行为偏差,教室里不仅坐不住,而且还

 养成了很多陋习。为了让他多学习,我是动足了脑筋,先是买字帖让他练字,鼓励他练好字也是一种本领,再是找一些趣味的书籍让他看,一天换一本。为了让他也学到一点知识,我特聘请他当批改老师,让他和我一起批改同学的默写作业,通过批改他至少掌握了一些知识。为了提高他的自信心,利用班会课让他演讲:“我的幸福与大家分享”。后来我了解到他是一个孝子,而且非常爱他的妈妈,我就抓住契机利用他的孝心引导他“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激励他。并把这句话贴在课桌上,成为克制他自控力的法宝。让他一看到它就想起妈妈的叮嘱。

 2.加强心理疏导,不把心理教育德育化

 本届我所接任的班里,有几个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他们不与同学交往,孤独、孤僻。有的心理闭锁,有的自卑、抑郁。经我和他们谈话沟通发现都是由于自身对学习期望值和现实脱节而造成的忧虑。这时我避开用德育的方法来谈学习,这样会适得其反。我时常带着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到体育训练场地参加阳光体育训练,青青的草坪,空旷的跑道,让他们远离烦琐的学习场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劳动中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宣泄出来。慢慢的通过搭建一些平台让他们自我疏导,在劳动和训练中他们忘记烦恼,渐渐的融入到同学中去,矫正了他们的心理障碍。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班级接任以来,在各任课老师的齐心协作下,目前,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不管是整体成绩还是各级各类活动比赛比以前都有大的进步,后进生转化效果明显,有目共睹。

推荐访问:学生行为管理案例研究 案例 研究 学生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