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理论文章6篇图书馆管理理论文章 档案管理学论文范文:浅谈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 档案管理学论文范文:浅谈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 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图书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管理理论文章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图书馆管理理论文章
案管理学论文范文:浅谈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档案管理学论文范文:浅谈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
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档案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建设应该结合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并补充一定的奖励机制。不过在这些方面我馆工作还不够完善。
(二)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虽然目前我馆实现了档案目录的计算机著录及部 12 下一页
目录:
1、正文
2、相关论文
3、相关栏目
4、本文下载
摘要:图书馆档案自开馆以来就存在,并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丰富,它作为图书馆各项工作记录的原始载体,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余杭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一些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存在于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
图书馆档案浓缩了图书馆走过的岁月痕迹,见证了图书馆的一步步成长,编制了图书馆的人文历史,正确对待图书馆档案是对图书馆历史的负责,它对图书馆各个历史时期的客观反映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凭据,对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具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对当下图书馆的建设来说,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不仅能为领导工作决策和对图书馆未来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还能为公共图书馆评估、精神文明单位评比及国家共享工程建设等积累宝贵的原始资料。
一、馆档案管理目前状况
余杭图书馆自成立以来有着近几十年的历史,图书馆档案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涉及了人事档案,业务档案等多个方面的积累,但同时这也为档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档案信息,其管理工作早已经被领导所重视和关注,一是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档案移交、档案整理细则及档案保管与利用等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全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程序。二是我馆积极引进了相关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人才,并对其进行相关业务能力的扩张培训。三是合理的档案管理模式,形成了图书馆
副馆长统筹,以部门副主任为主导,综合档案室专职档案员负责,部门兼职档案员辅助管理的网络的分级管理责任制,将档案管理落实到人,层层负责。四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培训,并加快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一)档案分类情况。经过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探索,我馆不管是在档案数量和档案质量上都有所提高。目前我馆档案分为文书档案、声像档案(光盘、照片)和实物档案(赠品、奖状等)三大类。其中文书档案和图片档案按照现行的《杭州市档案管理条例》进行分类编目管理,并对相关重大活动设立了专卷,光盘档案和实物档案管理起步较晚,因此入藏量还较少,目前主要按年份保管期限划分。
(二)电子档案归档情况。电子档案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有着收集简单、存储方便、便于分类等特点广泛运用于现代的档案管理方面。目前,我国很多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一般采取“双轨制”,即机构文件在进入运转程序时就形成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两种版本,然后管理人员在对两种版本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档案的双套归档。我馆目前现行的电子归档办法就是“双规制”,并且归档时会在纸质档案的卷内目录备注项中注明相应的电子文件的存址,便于查找。
(三)档案备份情况。归档备份能有效的避开文件、纪录、照片等大量信息因为计算机理由而丢失,目前档案除保存在档案员进行日常档案管理的电脑上和相应的电子存储设备上,同时将档案内容定期刻录成光盘作为光盘档案进行保存,以确保档案资料保存万无一
失。
二、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馆正在不断的建设现代档案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繁琐枯燥,但对工作的开展却极为重要。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是衡量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归档,收集,反馈等工作质量的一个标准,它既可以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是科学合理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建设应该结合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并补充一定的奖励机制。不过在这些方面我馆工作还不够完善。
(二)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虽然目前我馆实现了档案目录的计算机著录及部
图书馆档案管理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档案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目录:
1、正文
2、相关论文
3、相关栏目
4、本文下载
分纸质档案电子稿的归档保存,但是在数字化扩张上还有所不足,比如没有很好的将一些有特色可开放、保管期限较长的档案公开化,数字化管理不仅仅在于保存,还在于其数字化传播的运用。
三、档案管理中理由的解决
现代社会已经被数字化和信息化所覆盖,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数字化档案管理显的尤为重要,这不仅仅在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在于其对工作的衍生帮助上。我馆已经有了相对健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程序,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的范围和目标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加大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建设,以此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是相当有作用的。
(一)形成系统的工作评价体系。数字化档案管理会通过网络或者计算机的工作都会非常直观的表现出来,比如对于一份档案有没有归档、备份,有没有进行合理的筛选,这些都会直接呈现出来。可以说现代员工通过对数字化和现代化的知识培训,大多数人对于数字
化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理由在于如何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专人有专事,专事有专责,当员工依靠数字化设备对自己负责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归档之后会形成一个有效的数据,上级负责人可根据全体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设立“优、良、差”的工作分级标准,参考依据可以分为对工作质量的参考,比如对于纸质档案可以从档案是否及时收档、装订是否整齐、分类是否明确、每卷有目录是否完整、立卷是否准确、档案是否全面等,对于数字档案除了上述要求外还可以综合考虑对电子档案业务掌握程度的考核、对出现机器规章时应变能力的考核等等,当然这些考核依据都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员工的基本情况,比如一些年龄大的员工对数字设备学习慢,接受能力差等等,从具体环境中出发,设立一定的奖励措施依靠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应变能力,杜绝消极怠工现象的出现,扭转社会对于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错误认知。
(二)图书馆业务档案细节管理。细节注定成败,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纸质业务档案管理,应统一档案用纸与书写要求和规范,及时修复破损档案,编制有个性和统一的读者活动资料填写格式。(2)对图书馆档案内容,进行规范化的检索标识,对一些常规性的文档应规定统一的标题或著录统一的检索关键词,(3)对业务统计资料的统计项目加以形式和内涵上的界定(4)案卷编排要明确归档时间,同一年度内再按业务部门或理由排列,一般合同、协议按签订年归档,不同年度的业务活动统一归入办结年。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发展的原则。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对档案信息有着鉴选能力,对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
案,对形成时间早、破损严重的档案,对图书馆自身形成的档案要有限选择。其次在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构建中,要有专门的小组研究制定档案数字化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并进行监督实施。然后是制定科学的、严谨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电子文档的安全管理制度。最后是构建具有平滑升级能力、高可靠性、良好性能的信息技术支撑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与图书馆各项业务管理活动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基石。不断的探索新型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加大数字化管理的投入力度,保证图书馆的“历史”延续下去,为现在、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闫玲. 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4):102-103.
[2]刘彦.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篇二:图书馆管理理论文章
37436中文摘要中文摘要2l 世纪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渐崛起,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知识管理问题越来越得到各界的重视,~些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知识管理研讨会相继举行。知识管理不仅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变革和管理模式创新,得到了众多企业家认可,而且作为一门正在成长的很有希蔓稳学辩,得戮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知识管理不再局碾于大型企业集厨。现在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组织都在设法从知识管理的一些概念中获益。作为知识资源的管理和服务部门,公共图书馆应在推广和应用知识管理方面走在前沿,将知识创造和传播与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以产生巨大的价值。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起源与内涵入手,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构建了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实篪知识管理韵具体措施,以期在实践中有参考价值。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创新管理AbstractEnteri ngt11e21“ century, 廿Ie revol m i on of sci ence andtechnol ogyi schangm g rapi dl y,i thas becom e a century of know l edge econom y.Know—l edge m anagem emi s becom i ngm ore and m ore i m portant.M eeti ngsab。utknow l edge m anagem enthave been hel d one byone i n the country andw orl dw i de.As aprom i si ng subj ect.i t has attracted m uch m ore attenti on tom any speci aJ i gts and scbol ars.PuN i c l i braryi sam anagi ngandsew i agdepartm emofknow l edgeresource.i t shoul d be i n m e fromof soci etyi nspreadi ngandappl yi ngknow l edgem anagem ent,com bi neknow l edgecreati on andspreadi ngw i tl l i ts w orkfl ow to creategi ant val ue.Thi spaperdi scusses theeconom yand cul turem eam ngw henpubl i c l i brarycarri es outknow l edge m anagem ent,i ts necessi tyandprobabi l i tyi sanfl yzed,them odelofpuni c l i brary know l edge m anagem enti s form ed.and t圭le actual m easl esare al so rm sed.Keyw olds:publ i c l i braryknow l edge m anagem entknow l edge m anagem ent ofpubl i c l i braryknow l edgecrem i onm anagem em.II-
结论绪论1、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作为科学的概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但是,人类对于知识的管理几乎从文字发明以来就开始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西方悠久的哲学思辨,都传承着人类对知识亘古不变的热爱与追求。在我国,随着知识管理概念的引入、渗透,人们逐步认识到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二者在作用力量、理论覆盖面、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商业应用与就业市场方面的差异性,因而采用知识管理理念改造信息管理及其分支学科成为一种趋势。这些动态表观,知识管理正成为情报学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者专家们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尽管目前的研究尚处于自发、零散、无序状态。但它已清楚地向世人表明知识管理正在走近我们,并施加着它的影响。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图书馆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迫使人们不断对图情理论与实践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今天,人们已经不再议论图书馆是否会消亡,而是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应对额技术和颞环境的挑战,如何在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中完成新的使命,实现新的目标。知识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我国目前芷处在改革时期,无论是政府还是其它微观经济主体,对知识的需求十分巨大,图书馆恰恰是提供知识的主体之一。然而,我国图书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大问题就是管理。管理跟不上.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知识的有效供给,影响到社会的有效需求,最终影响到市场经济完善与发展。虽然人们不断在探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找到了.1一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文重点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有关内容。公共图书馆与其它类型图书馆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知识要素供给的主体。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服务对象不同,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政府及市场中的微观经济主体,服务群体广泛,在社会上影响面大,而其它类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影响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馆藏资源不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而其它类型的图书馆的馆藏内容更具体:三是资金来源不同,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相对稳定,而其它图书馆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可见,公共图书馆相对于其它类型图书馆而言更具一般性,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公共图书馆的知识管理问题。2、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本人虽然在公共图书馆工作10年有余,但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对图书馆的管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读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从各位老师那里不断接触到最前沿、最新的信息,使我的视野逐渐开拓,学习心得也越积越多,使我能够从我自己的视角来看待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问题。目前公共图书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资源共享问题,资金问题,制度问题,读者问题,设施问题、技术问题等等。其中最大的问题是“ 人” 的问题。如何挖掘人的潜能,让每个馆员找到合适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让每一本书找到适合它的读者,让每一位读者找到他所需要的书,是新世纪图书馆员所面临的问题。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其次是信息技术和外部环境。只有引进知识管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图书馆的工作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才有了写此论文的想法,这也是我的研究思路。3、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有:( 1) 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在阅读
绪论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知识管理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看到了国内外很多企业实蘸了知识管理并取褥了显著成效。我国公共图书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实施知识管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表率,如深圳南山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他们的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2) 文献查阅、网络浏览等方法。这也是大多数的学术研究经常采用的方法。查阅到了大量文献资料,通读了】30余篇文章,分析、总结、引用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内容。( 3) 综合归纳法。通过对所查到的文献阅读、进行综合归纳,并从本文的角度进行分析。4、研究内容:本文共研究四部分内容,一是论述了知识管理的起源和内涵。知识管理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知识创造财富,知识促进发展,知识推动改革,己成为了人们的共识。知识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主动的因素: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演进,信息成为知识创新的原料,信息技术也因之成为知识管理和创新的工具;知识创新体现在两个层次上,即个人和组织。以个人为基础的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对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其实质就是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创新,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二是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公共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信息的效用性、可以解决信息的稀缺性问题、可以降低信息开发成本、还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以及提高社会风尚。公共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必要的,因为公共图书馆实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施知识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公共图书馆实旌知识管理不仅是必要的,还是可行性的,具体表现在人们观念的转变、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更新、信息需求的变化以及各项技术支持等。三是构建了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人力资源管理,这是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部分:此外,模式还包括知识组织与传播管理、知识营销管理等。最后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措施。公共图书馆应尽快进行知识整合;要构建新的组织结构;要充分运用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中引入CKO 体制;要营造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加强对馆员的培训,芽使之制度化。
第l 耄知识管理与圈书馆知识管理概述第l 章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1.1知识管理的起源与内涵1.1.1知识管理的起源知识管理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如乾隆编写四库全书总目,就属于知识管理范畴,但和现代意义上的知识管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20世纪之前的数千年农业社会和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中,知识虽然是重要的资源,但其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缓慢的、不易察觉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知识创造财富,知识促进发展,知识推动改革,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知识因素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资本供给、劳动( 人力资本) 供给、企业家精神和技术的进步吲。知识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知识的影响、人力资本的作用,这表明,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中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实现生产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存寻找新途径,显性知识易于通过计算机进行存贮和整理,丽隐性知识由于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难以把握,它存贮在生产力的大脑里,是生产力个人知识。隐性知识由于它内容模糊,无法传播,使用中难以觉察,复杂而又自成体系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其纳入企业核心竞争力范畴。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和平台,通过隐性知识的表述转化成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机构或团队的每~成员通过共享知识库来不断学习和成长,这是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pJ。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识管理的出现既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产物,又受到企业和机构内在需求的驱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大。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人才以及人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如何管理好、开发好这些知识资本,是现代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二是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从目前发展趋势看,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竞争平台的改变、竞争速度的改变、竞争能力的改变和竞争资源的改变,这四方面的改变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托的,企业的竞争已经从控制市场、控制原料而转向掌握新思想、新知识和创新成果,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战略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知识资本的增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世界各国来看,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特点是资源耗损速度快,不可再生,在开发时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可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优势是随着资源开发而逐渐递减的。然而以知识资本为生产力要素的企业会随着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会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这对以后的发展会形成累积后续效应,因此,经济的发展是呈优势递增的趋势。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凭借知识资本进行产品研制开发,使企业随着技术深化而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四是知识运营是产品和资本运营成功的基础。企业的产品和资本优势如何持续下去,创新是其基础,企业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不至于在竞争中失败.许多优秀的企业会将一部分利润用于研发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以提高其创新能力;五是企业知识增值需要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随着产品中知识含量的增加,知识资源逐渐成为核心要素,如何开发和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本,就是知识管理的问题;六是信息基础设施为知识管理提供了良好平台。知识管理强调的是网络平台与人和知识资源的有机结合,网络是纽带,它将人和他们所拥有的知识组织整合起来才能给机构的管理带来实效【4J
第l 章知识管理与雹书馆知识管理概述1.1.2知识管理的内涵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经济发展中的知识信息含量高,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 战略资源” 。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拥有先进的智力资本,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焦点问题,由此弓I发了“ 知识管理” 的思想。什么是知识管理呢?按照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 弗拉保罗的说法,“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它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知识管理既着眼于获得显性知识,更着眼于获得隐性知识。因为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体现着雇员的经验【甜。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一般所说的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分类、检索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特殊的要求。图书馆就是典型的信息管理机构。而知识管理型的组织是对外部需求做出迅速反应、通过运用内部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把信息资源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6】。知识管理继承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而不是以物...
篇三:图书馆管理理论文章
商文化纵横淡校囚书馆管理模式■ 丁振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与方式要与时俱进,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手段。通过引入先进的“ 以人为本” ,人性化管理模式,使高校图书馆的j I:作更E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为高校的教学科研r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图书馆是信息知识集散地。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的基础和支柱。图书馆运行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研究T作,可以说图书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一所高校水平。那什么是图书馆一r作顺畅高效的关键?答案就是管理。在这个问题上图书馆同其他类型的组织是一样的,一个组织只有管理水平提高了。它的运行才会良好,才会有效率。文章就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做一下粗浅的分析。既然管理对一个组织来说至关蕈要,那么就先要弄清楚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高校图书馆现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因此图书馆长就是图书馆的管理丰体,再由馆长选拔任命相关的各部负责人,组成一个图书馆馆内的管理层,普通馆员及读者是管理的客体,这样一个完整的管理链条就基本形成了。怎样才能让被管理者乐于接受管理并积极执行管理者的意图呢?那就只有采取现今通行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人性化管理。1.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黄宗忠先生在其《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指出:“ 管理事要是对人的高效能的管理。” “ 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 谭祥金先生的《图书馆管理综论》则指出“ 人员是图书馆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员的素质决定图书馆1=作的效率和质餐,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前途。” 在追求人性解放的年代,人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自由、需要和发展。图书馆是以人为蕾体的,他们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作为被管理者的馆员抗拒管理或对管理理念方法有抵触情绪,那么纵使管理者有天大的抱负和理想也只是纸一卜谈兵,无从谈起。图书馆的T作也一定不会做好。因此“ 重视人” 是管理者必须要有的意识,只有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才能使被管理者在心理h愿意接受管理,行动卜积极去执行管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各项:【作有序开展,才能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2.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关键——馆长。图书馆的工作是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来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俗话说群龙不町无首,馆长是图书馆内的最高领导,所以馆长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是最蘑要的一个因素。馆长决定着一所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方向。如果我们在探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忽视了“ 馆长” 这个问题,那么所有的图括馆管理珲念就只会是理念本身,而没有实际意义。馆长自身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谦虚谨慎的l :作态度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超的管理艺术,引领图书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馆长作为一个团队管理核心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能会有人会觉得这样是否对图书馆长的要求太高了?其实不然。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馆长.这些都是必备的条件,没有这些就谈不上能管理好一所图书馆,图书馆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3.实行人性化管理的途径。( 1) 人性化管理的根基是要尊重人,重视人,讲平等。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一r作中应当以人为中心,强调“ 馆员至上” 的理念。因为管理者所有的预期最后都是要由馆员来完成。要尊重馆员作为个体的人正常的需要和行为,应该尊重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不应因为馆员的某种缺陷或某种行为而对其采取轻视甚至是歧视的态度。图书馆基层馆员人数众多,性别、年龄、性格、学历及职称等方面干差万别,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应该能做到莺视每一名员T,在应该享有的权利方面做到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理由区别对待。人的能力各有不同.人尽其才,各就各位,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1-才是用人之道,才是管理之道。( 21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民主机制。在馆里的重要决策。岗位聘任,职称评定乃至日常琐碎工作等方面都应该广泛听取馆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依据大多数人的意愿来做最终决定。要努力构建实实在在的,长效的民主机制。而切不可装样子,走形式。如果管理者征求了馆员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又是合理可行的,但之后却根本不研究,不解决,不采纳,那就是伪民主,馆员就会对管理者丧失信任感,认一15—万方数据文化纵横谈为提不提建议都一样,{事务,这将会对图书馆的(3)从点滴做起,体驯解馆员的思想动态,解决较特殊,例如开馆时间比针友如门幽r胙.*晤掘的了比应帮助馆员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例如是否可以设立舒适温馨的休息室,引入一些简单町行的锻炼器具,让馆员们能有一个放松调节的环境。晚班的馆员下班比较晚,交通不便,是不是町以开通小班车将馆员送回家,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安全。如果管理者能做好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会让馆员们能够感受到温情,关怀,就会把图书馆当做第二个家,_丁作起来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管理者要经常下基层,主动了解馆员在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并给予适当帮助。在晋升和培训的机会,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借此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才能顺民心,得民意,才真正能体现出人本精神。虽然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但只要管理者心系图书馆人传播文化,造福人类的使命,心系群众,在管理工作中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就会给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插上一对腾飞的翅膀,进而为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参考文献:f1】程焕文,王蕾.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U】.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作者简介:丁振波(1971-),男,吉林吉林人,副译审,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员。)社哆乎垫乎眵乎哆淖蜉淖蜱津曲萨曲水啦蹲哆净曲社哆浮哆水哆蹲驴孕曲孚弘馥蜉淖蛆粤哆溥哆津啦孚啦乎哆淖曲净哆净蟑出辨濞蚋孕啦乎皇莹淖哆淖哆淳啦溥呈莹净担啦啦溥蜱净9咐蛐硝ti,搏哆淖蛆淳啦( 上接第13页)他们看来,理性是一种“ 自然的光亮” ,他们就是要用这种理性之光去启迪人类,使之从中世纪神学的非理性的迷梦中醒悟过来。因此启蒙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莺:i ! Il 理性,突出理性的作用。二、自由主义精神“ 启蒙” 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因而,“ 自由” 也是启蒙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自由的精神是指以自由为理想、为价值,并自愿为之实践、追求和奋斗的精神。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由并非广义上的指人不受外界强制二自觉自愿做事的能力或状态,而是指人们在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念或理想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启蒙时代自由的精神主要表现在:自然法为自然学权利学说;契约论、人们主权说和权力制约说;财产自由,思想自由与个人主义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把自由理解为自然法则自然权力。美国独立战争也把自由作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是其丰硕的成果。三、批判主义精神启蒙运动的时代,也是个人主义精神崛起和批判意识张扬的时代,这时的批判精神首先表现为怀疑的精神。主要受笛卡儿哲学中怀疑精神的影响。这种普遍怀疑的思想既是批判一切陈腐观念的有力武器又是非常简便地扫除一切妨碍人的思维和探索真理的方法。启蒙思想家批判的重点是宗教批判。伏尔泰认为宗教迷信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最大敌人他说:第一个上帝是遇到了第一个傻瓜的第一个流氓所创造出来的。他还无情的揭露了教权主义的罪恶。孟德斯鸠也尖锐地指出,宗教教义和信条是荒诞无稽和矛盾百出的。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无情批判是启蒙思想家批判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批判精神的重要体现。盂德斯鸠认为专制制度是一种完全的君主一个人独断专行藐视任何法律的国家制度。卢梭也得出结论:暴君町以不是专制主,但专制主则永远都是暴君。所以这些都成为鼓舞广大人们起来同专制主义作坚决斗争的力量。启蒙思想是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极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并且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从而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1】昊于廑,济世荣.世界史近现代史编【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汤· 因比.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M 】.上海人们出版社,2002.【3】孟节省,林雪厚.西方文化漫谈【M 】.红旗出版社,2002.一16一( 作者简介:郑晓宇,李顺金均为十堰市柳林中学教师。)万方数据
篇四:图书馆管理理论文章
/p>引言 1. 1
图书管理系统的现状 国际上图书管理系统前景看好, 而国内的在线图书, 数量上也有了新的增长。
数字图书, 各高校的电子图书室等在线图书的出现, 证明了在线图书管理系统的前景。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以惊人的发展速度, 迅速在各领域运用, 教育也面临信息技术的挑战。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已引起了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这一概念以来, 全球开展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实践已近十几个年头。
我国图书馆报界、 IT 业界自 1995 年左右开始对这一领域跟踪研究, 1998 年开始全面升温, 迄今无论是在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 还是理论研究、 关键技术准备方面, 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资源服务器型、 服务研究型和联合建设型。
虽然, 从严格意义上讲, 资源服务型不能算是数字图书馆, 但它的网上信息服务目前已在大多数图书馆开展, 是现阶段我国图书馆情报界提供网上数字服务的主要形式。
1. 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 这证实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
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
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 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
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 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
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 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 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 现金, 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 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
根据调查得知, 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 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 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 超过限定借书时
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 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 手抄进行。
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 容易出错; 由于数据繁多, 容易丢失, 且不易查找。
总的来说, 缺乏系统, 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
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 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 没有发挥它的效力, 资源闲置比较突出, 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 工作量大, 出错率高, 出错后不易更改。
图书馆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 由于信息比较多, 图书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乱而复杂; 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阅证上, 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 如要再进行查询, 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 查找了, 造成查询费时、 费力。
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图书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
基于这些问题, 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 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 系统化, 程序化, 避免图书馆的随意性, 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能够及时、 准确、 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随着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 图书数量也相应的增加, 有关图书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 面对着庞大的信息量, 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导致图书馆管理上的混乱,人力与物力过多浪费, 图书馆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使图书馆的负担过重, 影响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和控制管理, 因此, 必须制定一套合理、 有效、 规范和实用的图书管理系统, 对图书资料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系统开发的总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 规范化和自动化, 实现对图书资料的集中统一的管理。
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图书信息的检索、 图书借阅管理、 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等各种功能, 实现图书管理的快捷、 高效。
2 相关技术介绍 本次设计首先通过查阅资料对图书领域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 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来的可能增加的需求。
然后按照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需求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实施、 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2. 1 ASP. NET 简介 ASP. NET 是统一的 Web 应用程序平台, 它提供了为建立和部署企业级 Web 应用
程序所必需的服务。
ASP. NET 为能够面向任何浏览器或设备的更安全的、 更强的可升级性、 更稳定的应用程序提供了新的编程模型和基础结构。
ASP. NET 为 Web 应用程序提供了默认的授权和身份验证方案, 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要很容易地添加、 删除或替换这些方案。
通过简单地将必要的文件复制到服务器上, ASP. NET 应用程序即可以部署到该服务器上, 不需要重新启动服务器,甚至在部署或替换运行的已编译代码时也不需要重新启动。
ASP. NET 是运行在服务器上的已编译代码。
与传统的 Active Server Pages (ASP)不同, ASP. NET 能利用早期绑定、 实时(JIT) 编译、 本机优化和全新的缓存服务来提高性能。
详细信息。
根据应用程序的需要, ASP. NET 可以缓存页数据、 页的一部分或整个页。
缓存的项目可以依赖于缓存中的文件或其他项目, 或者可以根据过期策略进行刷新。
ASP. NET 在内部使用 Unicode 以表示请求和响应数据, 可以为每台计算机、 每个目录和每页配置国际化设置。
ASP. NET 支持任何设备上的任何浏览器。
开发人员使用与用于传统的桌面浏览器相同的编程技术来处理新的移动设备。
ASP. NET 被设计成可扩展的、 具有特别专有的功能来提高群集的、 多处理器环境的性能。
除此之外, Internet 信息服务(IIS) 和 ASP. NET 运行时密切监视和管理进程, 以便在一个进程出现异常时, 可在该位置创建新的进程使应用程序继续处理请求。
ASP. NET 提供了 跟踪服务, 该服务可在应用程序级别和页面级别调试过程中启用。
可以选择查看页面的信息, 或者使用应用程序级别的跟踪查看工具查看信息。
在开发和应用程序处于生产状态时, ASP. NET 支持使用. NET Framework 调试工具进行本地和远程调试。
当应用程序处于生产状态时, 跟踪语句能够留在产品代码中而不会影响性能。
与. NET Framework 集成。
因为 ASP. NET 是. NET Framework 的一部分, 整个平台的功能和灵活性对 Web 应用程序都是可用的。
也可从 Web 上流畅地访问. NET 类库以及消息和数据访问解决方案。
ASP 和 ASP. NET 可并行运行在 IIS Web 服务器上而互不冲突; 不会发生因安装ASP. NET 而导致现有 ASP 应用程序崩溃的可能。
ASP. NET 仅处理具有. aspx 文件扩展名的文件。
具有. asp 文件扩展名的文件继续由 ASP 引擎来处理。
然而, 应该注意的是会话状态和应用程序状态并不在 ASP 和 ASP. NET 页面之间共享。
ASP. NET 启用了分
布式应用程序的两个功能:
Web 窗体和 XML Web 服务。
相同的配置和调试基本结构支持这两种功能。
2. 2 数据库 Access Access 是 微 软 公 司 推 出 的 基 于 Windows 的 桌 面 关 系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 RDBMS, 即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是 Office 系列应用软件之一。
它 提供了 表、 查询、 窗体、 报表、 页、 宏、 模块 7 种用来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对象; 提供了 多种向 导、 生成器、 模板, 把数据存储、 数据查询、 界面设计、 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 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 方便, 也使得普通用户 不必编写代码, 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
Access 能够存取 Access/Jet、 Microsoft SQL Server、 Oracle(甲骨文软件公司) , 或者任何 ODBC 兼容数据库内的资料。
熟练的软件设计师和资料分析师利用它 来开发应用软件, 而一些不熟练的程序员 和非程序员 的"进阶用户 "则能使用它来开发简单的应用软件。
Access 具有很多优点:
存储方式简单 易于维护管理、 界面友好 易操作、 集成环境 处理多种数据信息、 支持广泛 易于扩展 弹性较大等。
总之, Access 是一个既可以只用来存放数据的数据库, 也可以作为一个客户 端开发工具来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即可以开发方便易用的小型软件, 也可以用来开发大型的应用系统。
2. 3 C#简介 C sharp(又被简称为"C#") 是微软公司 在 2006 年 6 月 发布的一种新的编程语言, 并定于在微软职业开发者论坛(PDC) 上登台 亮相 . C#是微软公司 研究 员Anders Hejlsberg 的最新成果. C#看起来与 Java 有着惊人的相似; 它包括了 诸如单一继承, 界面, 与 Java 几乎同样的语法, 和编译成中间代码再运行的过程. 但是C#与 Java 有着明显的不同, 它 借鉴了 Delphi 的一个特点, 与 COM(组件对象模型)是直接集成的, 而且它 是微软公司 . NET windows 网 络框架的主角 。
C#拥有比C, C++或者 Java 更广泛的数据类型. 这些类型是 bool,
byte,
ubyte,
short,
ushort,
int,
uint,
long,
ulong,
float,
double, 和 decimal. 象 Java 一样,所有这些类型都有一个固定的大小. 又象 C 和 C++一样, 每个数据类型都有有符号和无符号两种类型. 与 Java 相同的是, 一个字符变量包含的是一个 16 位的Unicode 字符. C#新的数据类型是 decimal 数据类型, 对于货币数据, 它能存放 28
位 10 进制数字
3 系统设计 3. 1 系统设计目标 本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主要面向于现今广大图书馆工作单位的图书管理员在对图书及用户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应用系统, 通过图书管理员的管理实现图书管理、 读者管理、 借阅情况查询、 图书借还等功能, 这样以来当读者登录系统后即可实现图书检索还可以实现对图书的借阅、 归还等功能。
系统充分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图书馆检索系统特点, 使系统在既符合应用系统相关要求的同时又满足图书馆单位个性化的需求。
可以方便灵活的使用本系统为读者服务。
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图书馆的数据和信息系统化、 程序化的组织管理, 将以往低效、 功能简单的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图书馆检索系统合起来发展成为依靠计算机自动化技术来进行图书馆管理、 图书信息检索、 图书借阅等操作合为一体的高级管理软件。
通过对此系统的实施、 运行, 管理从而方便、 快捷、 准确地进行读者借还、 图书信息检索以及图书管理, 此外通过查看图书借阅排行榜即可了解到本馆各类书籍的受欢迎程度, 为读者以提供良好的信息帮助供其进行参考, 以便能提高该系统在图书馆系统中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的质量。
3. 2
系统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期的第一个阶段, 也是关系到软件开发成败的关键步骤。
准确、 完整和规范化的软件需求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关键。
它的重要性在于让用户完全清楚对软件系统的确切要求, 它不是确定系统怎样完成它的工作, 而仅仅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
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 准确、 清晰、 具体的要求。
反复的调查和研究, 了解数据库的组织的详细情况, 了解管理的业务流程等系统需求,它对于设计好概念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管理系统可以将我们的管理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使工作更轻松。
而需求分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设计的好坏。
(1)
管理员对功能的需求:
注册读者的查询、 删除、 添加 图书的查询、 删除、 新增
借阅情况的查询 (2)
读者对功能的需求:
普通读者能够注册 普通读者对图书的浏览 图书的查询 图书的借阅和归还 系统的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
1)
运用 ASP. NET 技术开发系统界面, 用 ACCESS 完成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表的设计的设计。
2)
界面美观、 简洁, 易于操作, 清楚体现其功能。
3)
系统要求稳定, 功能要基本满足在线图书馆的需要。
4)
毕业论文严格按学校的要求撰写。
5)
系统要求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3. 3 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主要实现对图书馆信息的管理, 主要功能为管理有关读者, 书籍, 借阅和管理者的信息等。
本系统结构分为读者信息管理模块, 书籍信息管理模块, 借阅信息管理模块, 管理者信息管理模块。
读者信息管理部分有两方面的功能, 可以浏览读者的信息, 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维护。
书籍信息管理可以浏览书籍的信息, 可以对书籍信息进行维护。
借阅信息管理可以显示当前数据库中书籍借阅情况, 可以对借阅信息进行维护。
管理者信息管理可以显示数据库中管理者的情况, 可以对管理者信息进行维护。
可见, 本系统并不复杂,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关键字对数据库进行查询。
3. 4 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
Windows XP 开发技术:
ASP.NET 数 据 库::
Microsoft Access 2003
开发工具:
Microsoft Access 2003、 Visual Studio 2005 等 3. 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由图书管首页模块、 读者注册/登录模块、 读者借书/还书模块、图书管理模块、 读者管理模块, 如图 3. 1 系统功能模块图。
各功能模块详细介绍如下:
图书馆首页模块:
登录之后可以浏览本图书馆内的所有图书 读者注册/登录模块:
读者必须通过注册之后才能登录到图书借阅页面进行图书的查询和借阅 读者借书还书模块:
读者通过查询找到需要借阅的图书并借阅和归还 图书管理模块:
管理者登录之后可以对读书进行查询、 删除和添加 读者管理模...
篇五:图书馆管理理论文章
/p>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开发知识价值的工具和保障, 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内在动力。
因而知识管理成为一种备受社会推崇的管理思潮。
这种态势巩固了知识作为社会战略资源的地位, 增强了社会开发利用知识的信心。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 满足组织要求, 解决组织的环境问题, 从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 规划、 控制、 集成、 利用的一种战略。
从狭义上讲, 指对信息加以管理, 信息是被管理的对象; 广义还包括与信息有关的人、 机构、 设备、 环境等。
信息管理的目标有效满足信息需求, 并通过资源的配置来实现其目标。
而知识管理则是组织开发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来推动社会知识的创造和传播过程,通过知识共享, 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 与信息管理相比, 知识管理在管理对象、 管理方式和技术以及管理目标上均有所拓展和改进。
1 .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1 )
知识创新管理。
发展图书馆学必须进行知识创新, 因创新思维对图书馆学进行学科更新和重建。数字图书馆根植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土壤, 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全新的图书馆形态, 是有与传统图书馆完全不同的理念追求, 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要有效地从事数字图书馆实践, 必然要求相应的理论指导。
因此,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展图书馆学研究, 发展和创新图书馆学便成为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尽管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 但其还未走向成熟。
在当前充满变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学面临着学科更新和重建的艰巨任务。
图书馆员立足于丰富多彩的数字图书馆实践, 通过捕捉, 发现实践中的问题, 对其加以创造性的研究, 为发展和完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增砖添瓦。
从事知识创新是图书馆员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的重要使命。
(2)
知识应用管理。
图书馆不仅应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开发, 而且要重视知识需求与应用, 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信息的功能与效益。
国际互联网虽然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速、 便捷的信息通道, 但是用户需要的信息却不能自动到达手中。
因此, 图书馆应开展基于信息网的知识服务。
1 .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
知识管理天下论文的实现必须以恰当而先进的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 其运行也必须以信息技术框架为基础。
知识管理涉及的信息技术主要有:
因特网、 存贮结构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 元数据技术、数据获取与收集技术、 传播技术、 通讯信息技术、 推拉技术、 检索技术、 共享技术、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多维度分析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等。
2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 是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
知识服务的对象往往是决策机构, 科学研究课题组成研究者个人, 它以信息的搜寻、 组织、 分析、 重组的知识和能力
为基础, 根据用户的知识和环境, 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知识服务的特点是:
①知识服务是基于专业化、 个性化、 时效性的服务。
②知识服务是围绕增值和创新目标的服务。
③知识服务是利用现代设备对用户提供快捷、 准确的服务。
2.1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1 )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挑战。
信息网络的普及、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使信息获取日益方便、 快捷和大众化。
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各类网络化信息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萌生、 成长起来。
图书馆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
图书馆收集、 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服务的基本职能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高低的首要条件。
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
(2)
网络冲破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
网络是一个十分自由、 广阔的空间, 一个理想的存取和利用信息的空间, 它越来越多的吸引个人和企业涉足网络信息服务业, 与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展开竞争。在网络环境下, 用户借助网络可以很从容、 很有余地选择信息机构。
网络使图书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它已由“文献中心”演变成“用户中心”, 而且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逐步边缘化, 图书馆的“中介”地位和“专业”作用也受到挑战。
2.2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对策。
(1 )
图书馆知识服务精品化。
知识经济时代, 专业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 尤其是从事高科技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用户, 他们已不再满足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识服务, 而是需要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
这就需要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 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 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 形成重要的“知识精品”, 供其使用。
(2)
建立丰富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信息数据库。
图书馆要进行高质量的知识服务, 必须建立丰富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 才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各种需求。
①建立管藏书目数据库。
②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
③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
④建立馆藏文献信息开发数据库。
总之, 21 世纪将是图书馆形成社会知识中心的世纪。
图书馆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有效发挥知识导航的功能, 成为馆内服务与网上服务相结合的高度现代化的知识网络。
在数字化领域, 图书馆将更加重视知识管理, 在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图书馆将进一步展示其知识管理的功能。
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心移向网络, 开发网上信息的描述、 管理和服务技术。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更多的特色资源和常用资源数字化,通过元数据的应用和普及,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研究, 使之更加有序化, 最终形成知识库, 供用户使用。
作为知识宝库的图书馆, 其传统的服务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满足不了现代客户的多种需求,其服务必将从传统的文献服务转化为知识造取与存储、 知识重组与再生产、 知识配送与输出为内容的知识服务。
篇六:图书馆管理理论文章
现代图书馆知识管理 论文摘要: 文章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 介绍了 知识管理的概念、 特点, 阐述了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实现。论文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它致力于将组织内个体的智力资产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 竞争力和创造力, 以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共享。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日 益重要, 也对作为知识管理基础与保障的图书馆工作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 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 是对图书馆传统管理的拓展和深化。
把知识管理引 入图书馆, 使图书馆快速适应即将面临的全球化竞争环境, 而实现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又一次超越。
1 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概念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于企业管理, 属于管理科学衍生的一种新型理念, 确切定义目 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界定, 解释多种多样。
美国经济学博士 YogeshMalhotra 认为: “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 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 针对组织适应性、 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
本质上, 它包含了 组织的发展过程, 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造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结合。
”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 认为, 知识管理是为了 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 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应该是组织的一种有意识采取的策略, 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内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
法拉普罗(CarlFrappuolo) 说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我国学者郑丽莉认为:“知识管理是把有关企业的人才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 市场分析及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协调统一起来, 继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从而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经营效果。
”
在上述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中, 一般认为 YogeshMalhotra 博士的观点较为科学而准确, 因为它比较完整地概括了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目 的、 内容和手段,揭示了 知识管理的实质。
其实, 知识管理还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 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 加工、 存储、 传播和应用的管理。
广义的知识管理则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 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涉及知识组织、 知识设施、 知识资产、 知识活动、 知识人员 等全方位、 全过程的管理。
2 知识管理的特点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有着自 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2. 1 管理理念方面
知识管理以人的能力为核心, 重视人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这一点与以往任何以物为本的其他管理形式都有显著不同。
2. 2 管理目 标和策略方面
知识管理以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推动知识创新为直接目 标, 以建立知识
创新体系为基本策略, 因此, 创新性是其管理行为与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
2. 3 管理范围及重点方面
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但以隐性知识管理为重点,注重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实现并加快显性、 隐性知识的转化与流动, 最终达成知识的创新。
这与以显性知识为主要对象和内容的传统管理具有明显的区别。
2. 4 组织结构方面
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管理” 的学习型组织模式, 这种新型的组织结构减少了 管理环节, 提高了 对外部环境的应变速度和效率。
这一点与以往其他管理形式所采取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模式截然不同。
2. 5 在管理方式和技术方面
知识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打破了 传统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 使信息交流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进行, 为知识信息的共享提供了 更为便利和有效的途径。
因此, 知识管理中的技术性是其自 身特点。
具体就图书馆知识管理而言, 其特征主要有三: 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知识创新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最终目 标; 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工具。
3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种信息、 各种知识妻素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组织、 开发和运营, 以实现知识创新、 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 1 知识创新管理
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管理三个方面。
理论创新管理就是追踪国内外图书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丰富和扩展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 这将有利于图书馆学科的充实、 更新与提高。
技术创 新管理就是对由与 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 统的管理。
具体体现在对图书馆自 动化发展的创新研究, 图书馆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图书分类法的使用状况及其更新研究以及编目 工作的研究等一系列图书馆工作技术的创新管理。
组织创新管理就是通过优化图书馆的业务职能部门与工作流程,建立一套符合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来支持和加强知识管理活动。
在这一体系中, 一是要设立知识主管来负责知识管理活动, 制定管理计划和协调各种知识活动。
二是要成立知识流专门领导小组来完成与知识管理活动有关的任务。
3. 2 知识组织管理
知识组织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加工、 整理, 将蕴藏在信息中有价值的部分挖掘出来, 通过反复的整序和加工, 使固化知识得以活化, 进而建立动态有效的知识库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和用户 需求的化,图书馆传统的以文献单元为基础的信息组织, 已无法满足用户 特定的(即个性化的)知识信息需求, 因此, 图书馆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 即由原来的信息组织转向知识组织, 通过知识组织和知识服务建立其“专业” 地位和市场。
在工作实践中,图书馆应通过对用户 需求的分析, 根据问题和问题环境确定用户 的需求, 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加工、 析取和重组形成符合用户 需要的知识产品, 并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用户 需求的变化动态地、 连续地提供知识产品, 为用户 解决其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从而实现自 身在社会知识创新、 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链条上的独特价值。
3. 3 知识传播管理
知识的有效传播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通常情
况下, 知识创新者并不是知识使用者,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知识使用者很难直接从知识创新者手中获取新知识。
因此, 图书馆可以充当知识的二传手, 利用多种媒介和渠道来传播各种新知识, 让新技术、 新知识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4 知识应用管理
知识应用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最终目 标和实现形式, 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信息的功能与效益, 只有进行知识应用才能实现真正的知识创新, 因此,知识应用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
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为企业、 政府、社会团体、 科研机构提供多样化、 深层次、 全方位的服务, 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应用型产品, 建立数字图书馆。
3. 5 智力资源管理
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隐性知识如个人的经验、 技巧、 情感、 行为等抽象信息所实施的管理, 它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源管理。
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 人不是与其他管理要素或对象一样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来加以管理和控制的资源客体, 而是具有精神文化属性的主体。
知识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资源是掌握知识的人才, 人才竞争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
因此, 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应制定一系列具体可行的人事管理制度, 包括人员 聘用、 岗位培训、 奖惩激励等制度, 充分调动图书馆员 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培养知识型馆员 为目 标, 重视对馆员 的业务培训和终身教育, 以此不断提高馆员 的科技知识水平及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并且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 积极引 导和发挥馆员 的智慧潜能, 把开发馆员 头脑中的知识资源作为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全面提高馆员 的素质和定位人的价值就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3. 6 知识服务管理
图书馆知识服务, 是图书馆联结社会的纽带, 也是其达到自 己最终目 标的重要手段。
图书馆服务与发展的历史表明, 图书馆的价值完全建立在为用户 、社会提供的服务之上。
图书馆知识组织与开发成果的最终体现也必然是为社会提供的知识服务。
通过这项管理, 图书馆应以增值的知识资源、 创新的知识成果,为用户 、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 满足用户 的知识信息需求, 帮助用户 将外在的显性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隐性知识, 参与用户 利用知识实现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服务管理的主要形式包括: 知识信息导航、 知识信息咨询、 知识信息评价、 知识营销等。
4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实现
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
在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 它们是知识发掘、 存储、 传播、 共享等方面的基础。
例如, 在由信息向知识的转化处理上, 可利用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 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取信息中的隐含知识;在知识的存储与传播上, 可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 新型检索技术、 智能代理、 搜索引 擎及网络技术等, 以保证知识的充分共享。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 传统图书馆的基本运作方式、 处理对象和方法都发生了 深刻变化。
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逐步数字化和社会资源的馆藏化, 使传统图书馆正在向现代化图书馆过渡, 数字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正在形成。
网络环境改变了 图书馆以往的服务模式,使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建、 共知、 共享成为现实。
总之,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提供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有力工具, 图书馆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及其支持设施的投人, 以形成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构架。
此外,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馆员 的培训, 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关键因素。图书馆应该特别重视馆员 的职业培训, 要积极发展并大胆改革知识管理教育, 培养大批基础厚、 口 径宽、 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 以适应知识管理的需要。
5 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知识信息的管理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
图书馆应立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积极引 进并探索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要从自 身的实际和特点出发, 学习和借鉴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经验,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充实和完善, 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图书馆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