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征文(散文)3篇

时间:2022-10-28 16:10:05 浏览量:

校庆征文(散文)3篇校庆征文(散文) 我的大学志愿生涯外国语学院邓雅丽志愿者工作是我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伴随着我的一生。 所谓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庆征文(散文)3篇,供大家参考。

校庆征文(散文)3篇

篇一:校庆征文(散文)

大学志愿生涯 外国语学院 邓雅丽 志愿者工作是我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将伴随着我的一生。

 所谓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为一名志愿者, 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快乐。

 一、 在青协的日 子 在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已经一年了, 青协就像我的另外一个的家, 义务工作就是我最大的荣誉。

 在这一年中我们去过两次民航小区幼儿园, 在那里我们挥洒着汗水擦栏杆、 挂旗帜、 除草、 提水......当我们精疲力尽的时候, 看到孩子们稚嫩的面孔, 看到他们甜美的笑容, 我的双腿就不再劳累, 而自己的心情更加愉悦了, 看到他们笑, 你会情不自禁的跟着笑。

 心仿佛一直沐浴在温暖之中,收获的感激令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另外, 还有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学们, 他们带给了我最美的友谊和最多的快乐。

 与其说我们是外院的同学, 是青协的干事, 还不如说我们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是一个有着共同兴趣( 志愿服务)

 的团队。

 每学期我们应该都会招募新人, 有人留下, 也有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我想告诉所有即将成为志愿者的, 所有想加入青协的同学, 现实不会像理想那么完美。

 但是投入努力之后现实并不是真的距离理想那么遥远。

 对于志愿者, 只有不断吸收新人并且留住新人, 让他们成长为骨干志愿者, 我们的志愿服务才能影响更多人, 才能蓬勃地发展下去。

 二、 中法班毕业典礼接待服务工作

 2011 年 5 月 25 日 , 因中法班毕业典礼缺少接待服务者, 故校国际处将

 目 光投向了我们外院的本科生, 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跟随着几位大四的学姐和学长开始了接待工作。

 第一次, 我明白原来志愿服务工作不是那么简单。

 早上八点多钟, 我们按要求穿戴好, 整齐地站在会场的门口, 随时准备好接待。

 但其中的要求之一就是:

 要为贵宾佩戴胸花, 而事先我们并不知道哪些是是贵宾, 哪些是普通的人, 唯一知道的就是外国嘉宾全部给佩戴。

 后来, 我们找到一个小窍门, 凡是一群人簇拥的, 肯定是贵宾。

 其实, 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这次服务接待工作, 整整四个小时, 我们穿着高跟鞋走来走去, 给两位校长穿学士服, 给递发证书......脚磨出了泡, 疲惫不堪, 但我们确实收获了很多很多。

  吃饭时, 当吴校长和空客总裁给我们服务者敬酒的一瞬间, 当他们对我们的工作表示赞扬时, 我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们感受到志愿工作的欢乐, 即使那可能只是一个肯定的微笑。

 三、 校庆六十周年 2011 年 9 月 17 日 —— 一个激动人心的日 子, 一个热血澎湃的日 子,六十年弦歌依旧, 六十载风雨历程。

 这一天, 是中航大校庆六十周年的辉煌日 子。

 为了在全校师生当中营造参与校庆,分享校庆,增强我们的主人翁意识,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始招募学生志愿者。

 从最初的心理测试、 现场面试, 到后来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训, 我非常荣幸的成为校庆志愿者中的一分子——光荣的“一对一”嘉宾接待组校庆服务

 者。

 说实话, 一开始我有一点紧张, 因为当我们穿上中航大的志愿者服的那一刻, 就代表了学校的对外形象。

 正是这种责任感, 给我一种无形的压力。

 但当我看到年迈的老校友们在见到老同学后激动地握手, 拥抱时, 这种紧张感就逐渐消失了, 留下的只有一阵阵温馨。

 我们微笑着站在旁边看着他们, 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 我们真的为他们的重逢而感到高兴。

 我想,身为志愿者的我们的职责也就是这样吧; 尽自己的一份薄力,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来宾们, 让他们都能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 用我们最灿烂的微笑换他们满意的一句回答。

 志愿者很平凡, 平凡的面孔, 平凡的制服; 志愿者不平凡, 不平凡的内心, 不平凡的精神。

 志愿者是快乐的凡人, 而我正是其中一名快乐者, 所谓乐在其中。

 校庆过后, 我希望我们的服务, 是校庆的一大亮点; 我们的微笑, 是中航大最好的名片;

 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我的青春将在这里留下足迹, 那将是我点点滴滴不尽的回忆。

 再次恭祝学校六十华诞, 祝中航大的明天更美好!

篇二:校庆征文(散文)

征文

 校庆征文

  昨天今天明天 岁月之轮滚滚向前,刚刚送走炎炎的夏日,我们又欢欣鼓舞的迎来了竹林实验校五岁的生日。我们有太多值得庆祝的理由了,我太多要倾诉的语言了。我以“竹林”为荣,更以“竹林”为耀。

 永远记得 201X 年,“重庆竹林实验校”成立了。从此一个创造者的大舞台带领我们青年教师进入新的世纪,从此重庆竹林实验校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从破旧的老学校到两校合并,到投资千万的新校园,从一个农村学校到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学校,竹林实验校正迈开大步不断向前进发。

 打开记忆的闸门,涌入往事的长河,最难忘的就是那老校园——仅仅只有几排土房,课堂只有几张破旧的桌子,时不时的课堂上还发出吱吱的响声,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小操场,一无所有,风来尘土飞扬。教学工具及其简单——一本课本、一只粉笔、一块用水泥抹的坑坑洼洼的四个角不见的小黑板,虽这样,但我们是那样认真、快乐。

 今天,当你步入竹林实验校的校园,看到的是另外一幅景象。高大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绿色的校园,美丽的校园,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年轻的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全新的竹林实验校。作为竹林人,我骄傲!我自豪!清晨,当你踏着春秋天的脚步缓缓步入校园时,你立刻会被校园内的美景所吸引,而那朗朗的诵读声,也一定会让你驻足倾听。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五年时间转瞬即逝,我亲眼目睹了学校发

 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时时谨记:

 为人师,为人范,用爱心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努力培养出一批批合格加特长的合格人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更加坚信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正确引导下,竹林实验校的明天会更加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第二篇:

 校庆征文 我的大学志愿生涯 外国语学院 邓雅丽 志愿者工作是我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伴随着我的一生。所谓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快乐。

 一、在青协的日子 在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已经一年了,青协就像我的另外一个的家,义务工作就是我最大的荣誉。

 在这一年中我们去过两次民航小区幼儿园,在那里我们挥洒着汗水擦栏杆、挂旗帜、除草、提水脚磨出了泡,疲惫不堪,但我们确实收获了很多很多。

 吃饭时,当吴校长和空客总裁给我们服务者敬酒的一瞬间,当他们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扬时,我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们感受到志愿工作的欢乐,即使那可能只是一个肯定的微笑。

 三、校庆六十周年

 201X 年 9 月 17 日—— 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一个热血澎湃的日子,六十年弦歌依旧,六十载风雨历程。这一天,是中航大校庆六十周年的辉煌日子。

 为了在全校师生当中营造参与校庆,分享校庆,增强我们的主人翁意识,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始招募学生志愿者。

 从最初的心理测试、现场面试,到后来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训,我非常荣幸的成为校庆志愿者中的一分子——光荣的“一对一”嘉宾接待组校庆服务 者。说实话,一开始我有一点紧张,因为当我们穿上中航大的志愿者服的那一刻,就代表了学校的对外形象。正是这种责任感,给我一种无形的压力。

 但当我看到年迈的老校友们在见到老同学后激动地握手,拥抱时,这种紧张感就逐渐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一阵阵温馨。我们微笑着站在旁边看着他们,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我们真的为他们的重逢而感到高兴。我想,身为志愿者的我们的职责也就是这样吧;尽自己的一份薄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来宾们,让他们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用我们最灿烂的微笑换他们满意的一句回答。

 志愿者很平凡,平凡的面孔,平凡的制服;志愿者不平凡,不平凡的内心,不平凡的精神。志愿者是快乐的凡人,而我正是其中一名快乐者,所谓乐在其中。

 校庆过后,我希望我们的服务,是校庆的一大亮点;我们的微笑,是中航大最好的名片;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我的青春将在这里留下足迹,那将是我点点滴滴不尽的回忆。

 再次恭祝学校六十华诞,祝中航大的明天更美好!

 第三篇:

 校庆征文 六十年历练,一甲子辉煌 金秋十月,序属三秋,丹桂飘香,值此菊桂之华年,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安徽科技学院的六十华诞。

 六十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若白驹过隙般的一瞬,然则,六十年的时间,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却是那么的悠长。我们走过艰辛,走过辉煌,曾经在困境中追求突破,在璀璨中砥砺斗志。回顾六十年风雨历程,我们感慨万千:

 母校的办学条件正在逐年改善,校舍在不断扩建,教学设施、实验设备不断前沿化,风雨操场、塑胶跑道也即将竣工;母校的师资力量也在稳步提高,一批批充满活力及热血的创新型人才为我校的师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母校的教学业绩一再创新高,一次又一次得到教育厅的肯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各界所认可。

 回眸甲子之间,卓然不凡。安徽科技学院走过了脚踏实地、诲人不倦的六十年,走过了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六十年。六十年来,安科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打造了安徽科技学院昨日的辉煌;用知识和智慧,挺起了安徽科技学院学院今日的脊梁;用博爱和文明,积淀了安徽科技学院丰厚的底蕴;用豪情和壮志,书写了安徽科技学院壮丽的篇章。真可谓:

 耕耘共收获一色,奋斗与成绩齐飞。

 弹指六十年,桃李芬芳。每一个心灵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一个梦想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安徽科技学院是一片智慧的沃土,一盏

 不灭的烛灯,一个璀璨的星际。在这一片属于梦想的天空,充盈的阳光和希望,为无数心灵托起飞翔的翅膀。作为知识的神圣殿堂,她致力于文化的传播,人格的塑造。她崇尚奋斗,激励着莘莘学子们不断探索、不断拼搏,她更是以“敬业、垂范、实践、创新”为校训,以纯正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务实的学风熏陶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知识之花在这里盛开,人格魅力在这里绽放,学子们的未来也由这里而开启。杨冰甘愿育后浪,为成白手创基业,苗娟小岗创业扬先锋六十年璀璨,聚焦多少远眺的目光;六十年雄视,生长无数辉煌的学子。

 风雨六十年,情愫绵绵。我们不会忘记,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六十年风雨历程中对安徽科技学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我们不会忘记,在安徽科技学院这块沃土辛勤耕耘过的每一位教职员工;我们不会忘记,在安徽科技学院留下青春印迹的每一位校友。

 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年桃李芬芳。

 身为安科人,我深刻感受到了安科的魅力!十顷圣地,桃李竞艳;师琴湖畔,书声朗朗;东有力行求知,西有新知躬行。教学楼内,勤奋刻苦之身影常在;图书馆里,求学深思之步伐不绝;实验室中,创新建设之光环不灭,运动场上,匆匆健儿之汗水不断。春风化雨花千树,硕果累累傲金秋。学校秉承“敬业、垂范、实践、创新”的校训,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先后被授予先进高校、先进集体、文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是的,今天我们因安徽科技学院而感到骄傲,而明天我们要让安徽科技学院因曾经有过我们而感到欣慰。我们要以满腔的热血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去实现自身的价值,绽放自己的青春,施展自己的才华,用切实的行动为母校增光添彩。伟大而可敬的安徽科技学院,是

 她启迪着我们扬帆远航,是她承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她指引着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六十年的沧桑历程,她赢得了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无数精英。

 六十年校庆,召唤着我们去传承,去创新。让我们以六十年校庆为契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聚精会神抓质量、脚踏实地谋发展。然则吾辈须得砥志而成才,以扬我安科之佳绩伟业,谱写安科之壮丽乐章!

 谨以此文贺我安科之六十诞辰!

 本篇系:

 09 电气 (2)班 毛海 第四篇:

 校庆征文范文 我和我的一中生来仿佛就与一中有一种不解之缘。家就在原来的老一中旁边,从小就看着一中的校园长大,在我之前家中已走出两位一中人。

 我曾无数次在一中校园外走过,每当将目光投的时候心中都好像充入了无限的力量。在我的心中您总是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是一种拼搏的激情与书卷的淡雅交织在一起的美好。母亲的初中与高中都曾在一中度过,或许是受妈妈的影响,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要努力,我一定要走进一中——这所我梦想中的学府,而不仅仅是走近。初三在很多人为报考挠头时,我很自然的在报考高中一栏中填入“一中”两个字,而这一切似乎早已被注定。

 终于我骄傲的成为了一名一中学生。虽然进入一中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在这里的每天都让我感到充实快乐。优秀博学的教师队伍,勤奋刻苦的莘莘学子,最优越的教学设施,最精彩的校园生活。课堂上我们慎学笃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生活中我们激情四射,为青春高声呐喊。这一切都是一名当代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从入学到现在,学习上我不断的提高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向梦想挺进。其实我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从小到大没有在大型活动中展现过自己。可进入高中后,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在学校纪念一 二.九大型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登上了小报告厅的舞台,成功的出演了话剧《红岩》。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登台,相信它会给我的一生留下浓重的一笔和永久的美好。而这机会是老师、是学校所给予我的。感谢您我的老师,感谢您我的一中。

 如今您即将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在这里作为您的孩子我要衷心的对您说一句“生日快乐!”您为我注入金色的理想,您给予我腾飞的力量。我会努力飞翔的,相信我,我一定会为一中的下个百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

 校庆征文 春风化雨六十载 金秋九月再相聚 ——纪念哈工程六十年校庆 六十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六十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六十载春风化雨,六十载桃李芬芳。庆典,是一声嘹亮的集结号,在校园、在学子的心中激越、高亢。今天,我们相聚松花江畔,感受着松花江的宽广和胸怀;今天,我们相聚在军工圣殿,感受着当年

 的神圣和庄严;今天,我们相聚在军号声中,感受着校庆庆典的宏大和肃穆。

 沧桑回眸,峥嵘六秩。一九五 三,陈赓大将临危受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一夜之间拔地而起,也就是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委,毛泽东主席为学院成立颁发训词。一九七零,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它各系、部的部分教职工为基础,建成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一九七八,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一九九 四,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是首批入选国家“211 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二零零一,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风雨同舟,共铸辉煌。哈工程大学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在“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201X 年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 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是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为国防系统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 10 万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一大批人已经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省部级领导、院士,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精英和管理精英,为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相关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是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之一,是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及核能开发利用的一支重要依托力量。现已形成了以“三海一核”为核心,工程、材料、信息、理学、

 管理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科学研究体系,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强大的技术储备,其中水下机器人技术、水声工程技术、船舶控制技术、舰船导航技术、舰船动力技术、水动力分析技术等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60 年来,哈工程大学坚持和发扬“哈军工精神”,凝炼了“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形成了“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学校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当前,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紧紧围绕“三海一核”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五大转型升级工程,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与内涵式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学校里那流云间的青檐碧瓦见证着昨天工程学子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开拓创业艰苦奋斗,成为各行各业建设祖国的钢筋脊梁;流云间的青檐碧瓦见证着昨天工程学子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奋发有为,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和青春的梦想。工程学子永远不会忘记临危受命的紧迫和他们身上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他们用热血和青春诠释着对母校、对国家的热爱。工程学子们的拳拳爱校之心,镌刻在校园的石碑上,生长在枝繁叶茂的树梢上,铭记在师生记忆的心坎上,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工程学子继续谱写着校园的华彩乐 章。他们用智慧的火花把胜利的荣光照亮在一个个实践创新的赛场。挥洒的热汗、自信的呐喊汇成一首首丰收的歌谣在神州、在异国土地的领奖台上凯旋高唱!六十载杏坛卓绩在工程学府里百花吐艳、

 香飘四方。六十载风雨兼程,工程学子攻坚克难,在进取中展露锋芒,在创新中挺起胸膛,在开拓中再创辉煌。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 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这充满激情的校园里,我们手握春光烂漫的年华,编织着人生的七彩之梦。

 六十年的风雨兼程,母校几经沧桑,虽历经军工解体,但奋发图强,赢得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培养了数万计的各类人才。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们相信,母校的六十年华诞将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和再创辉煌的新起...

篇三:校庆征文(散文)

学 院 80 周 年 校 庆 征 文 范 文

 学 院 校 庆 80 年 征 文 :

 在 南 医 的 这 些 年

  物 换 星 移 , 时 序 更 替 。

 八 十 年 , 似 长 , 亦 短 !作 为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78 级的 一 名 普 通 毕 业 生 ,同 时 作 为 南 医 大 分 析 测 试 中 心 的 一 员 ,值 此 校 庆 华 年 ,作 为 见 证 学 校 科 研 公 共 仪 器 平 台 并 与 其 一 起 成 长 的 我 , 从 我 的 小 角 度 来 看母 校 的 大 发 展 。

  教 育 和 科 研 是 人 类 文 明 得 以 传 承 的 重 要 途 径 ,它 能 以 浓 缩 的 形 式 重 演人 类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中 走 过 的 认 识 世 界 的 过 程 ;这 就 预 示 着 以 教 育 和 科 研 带动 文 明 的 进 步 必 不 可 少 , 作 为 学 校 的 科 研 共 享 平 台 , 我 们 经 历 几 十 年 的 建设 ,取 得 了 巨 大 的 进 步 与 发 展 。1963 年 ,前 辈 们 凭 借 一 台 国 产 电 子 显 微 镜 ,成 立 了 电 子 显 微 镜 室 (我 们 的 前 身 ), 1982 年 沐 浴 着 改 革 的 春 风 , 带 着 青 春的 梦 想 和 对 前 程 的 憧 憬 , 我 留 校 来 到 电 镜 室 工 作 。

 当 时 电 镜 室 有 一 台 透 射电 镜 , 一 台 扫 描 电 镜 , 一 台 万 能 显 微 镜 , 资 产 约 二 百 余 万 , 这 些 设 备 在 八十 年 代 初 期 的 我 们 学 校 乃 至 华 东 地 区 也 是 人 人 羡 慕 的 高 精 尖 设 备 。

 受 当 时实 验 技 术 方 法 的 局 限 , 用 电 镜 来 观 察 微 观 世 界 的 变 化 是 基 础 和 临 床 科 研 的唯 一 手 段 ,文 革 十 年 ,百 废 待 兴 ;重 新 走 进 校 园 的 学 子 更 加 珍 惜 来 之 不 易 的学 习 机 会 , 他 们 勤 奋 、 刻 苦 、 钻 研 , 电 镜 室 作 为 公 共 科 研 平 台 为 保 障 科 研也 昼 夜 不 停 的 开 放 , 每 年 服 务 学 校 科 研 及 研 究 生 几 百 人 次 , 承 担 课 题 十 几项 。

 在 这 浓 郁 的 科 研 氛 围 下 , 我 跟 随 前 辈 们 学 习 电 镜 技 术 , 学 习 先 进 的 科研 手 段 和 理 念 , 前 辈 们 的 最 大 心 愿 就 是 建 立 一 个 为 科 研 提 供 技 术 支 撑 的 综合 性 公 共 平 台 , 并 且 一 直 为 此 努 力 着 。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改 革 的 深 入 ,国 家 对 教 育 科 研 的 投 入 不 断 增 加 ,学校 承 担 了 大 量 的 科 研 项 目 , 研 究 生 招 生 呈 倍 数 增 长 , 原 有 的 公 共 仪 器 平 台已 不 能 满 足 科 研 发 展 的 需 要 ,从 2000 年 开 始 ,学 校 加 大 了 科 研 硬 件 的 投 入 ,实 验 室 大 型 仪 器 设 备 逐 步 增 加 , 公 共 仪 器 平 台 由 单 一 电 镜 技 术 平 台 , 发 展到 拥 有 流 式 细 胞 仪 技 术 ,激 光 共 聚 焦 显 微 镜 技 术 ,DNA 测 序 技 术 ,超 速 离心 技 术 、双 向 电 泳 技 术 ,液 质 联 用 蛋 白 质 谱 分 析 技 术 等 多 种 实 验 技 术 平 台 ,

  能 够 为 学 校 科 研 和 研 究 生 实 验 提 供 较 完 善 的 技 术 服 务 , 成 为 为 全 校 科 研 提供 技 术 支 撑 的 综 合 性 大 型 仪 器 共 享 平 台 。

  2010 年 11 月 ,学 校 根 据 实 验 室 已 具 备 的 多 种 专 业 仪 器 、技 术 和 功 能 ,将 原 电 镜 室 更 名 为 分 析 测 试 中 心 。

 至 此 , 中 心 资 产 由 二 百 余 万 增 至 三 千 余万 , 全 年 服 务 研 究 生 也 由 几 百 人 次 增 至 五 千 多 人 次 。

 中 心 的 所 有 仪 器 实 行网 络 化 管 理 , 实 现 了 仪 器 使 用 网 上 注 册 预 约 、 经 费 预 存 自 动 结 算 、 实 验 信息 网 络 存 储 等 功 能 。

 同 时 , 分 析 测 试 中 心 实 施 了 一 系 列 切 实 可 行 的 管 理 制度 , 建 立 了 理 论 教 学 、 实 验 教 学 和 科 学 研 究 互 通 结 合 的 实 验 教 师 队 伍 , 以及 业 务 熟 练 、相 对 稳 定 、素 质 高 的 实 验 技 术 队 伍 。从 82 年 留 校 至 今 ,我 已在 母 校 工 作 了 三 十 二 年 ,完 成 了 前 辈 们 的 夙 愿 ,见 证 了 仪 器 平 台 “从 无 到 有 ,从 少 到 多 ,由 简 单 到 精 细 、从 模 仿 到 创 造 ”的 发 展 。忆 往 昔 ,看 今 朝 ,感 慨万 千 , 我 们 为 母 校 取 得 的 成 就 感 到 骄 傲 和 自 豪 。

  八 十 年 风 雨 浸 润 流 岚 岁 月 , 积 淀 下 沉 沉 履 步 ;八 十 年 峥 嵘 穿 透 纯 净 书声 , 抒 写 出 精 彩 华 章 ;锲 而 不 舍 , 仪 器 平 台 为 学 校 科 研 镂 金 刻 石 ;上 下 求 索 ,仪 器 平 台 不 断 进 步 , 正 以 前 所 未 有 的 速 度 和 动 力 发 展 着 , 我 们 坚 信 明 天 一定 会 更 美 好 !

  海 不 辞 水 ,故 能 成 其 大 。八 十 年 来 ,无 数 的 学 生 如 小 河 般 汇 入 南 京 医科 大 学 这 片 海 洋 , 在 这 里 , 我 们 茁 壮 成 长 。

 八 十 年 桃 李 芬 芳 、 薪 火 相 承 ,南 医 培 育 出 了 各 行 各 业 的 无 数 英 才 , 他 们 铭 记 着 “博 学 至 精 , 明 德 至 善 ”的校 训 精 神 ,以 超 强 的 生 命 力 和 创 造 力 成 长 。作 为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曾 经 的 学 子 ,我 相 信 ,无 论 我 们 走 多 远 ,飞 多 高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永 远 是 我 们 心 灵 的 归 宿 。回 首 往 昔 ,我 们 骄 傲 ;展 望 未 来 ,我 们 憧 憬 。往 事 如 歌 ,未 来 如 诗 ,如 椽 大笔 写 不 完 激 情 岁 月 , 千 言 万 语 抒 不 尽 满 腔 深 情 !

推荐访问:校庆征文(散文) 校庆 征文 散文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