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8篇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 学校代码:10327 学号:1120150550 硕士学位论文 当前我国优良家风的建设问题研究 学 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 业: 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
校代码:10327学 号:1120150550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当前我国优良家风的建设问题研究
学
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研 究 方 向:
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姓
名:
汤
薇
指 导 教 师:
李玉琴
完 成 日 期 :
2018 年 3 月
答 辩 日 期:
2018 年 5 月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PRESENT CHINESE FAMILY EXCELLENT TRADITION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Master of Marxism
BY Tang Wei
Supervised by Professor Li Yuqin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y 2018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I 摘
要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正所谓“家风正而民风淳”,“民风淳而国风清”。优良家风不仅对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家庭和睦关系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影响着社会大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近年来,伴随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变革、社会的变迁,尤其是城镇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格局、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家风的影响日渐式微。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当前,家风建设既是筑就中国精神的灵魂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话题。大力推进优良家风建设工作,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本文在综合借鉴国内外有关家风、传统家风、当前优良家风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家风的科学内涵、优良家风的理念,客观分析当前我国优良家风建设的意义;以习近平的家风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优良家风为理论基础,以实际调查为依据,全面揭示当前我国优良家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确基本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改善传承方式、打造“五位一体”的联动合力机制等四个层面,提出推进当前我国优良家风建设的基本路径。
优良家风对人的成长特别是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启蒙意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对于文化建设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长足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优良家风建设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本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传统家风;优良家风;建设问题
II ABSTRACT
Family sty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 critical factor which influences social atmosphere. As the saying puts, "Family style is swift and folk customs are rampant," and "the folk customs are ambiguous and the national customs are clear." A kind family style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ividual’s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sitive family relationship, but also affects th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life patterns and family structures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and the impact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tyles have gradually vanishe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hanges in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especially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gainst such a backdrop,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emphasized at the Spring Festival gathering in 2015: "No matter how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times and no matter how much variation have occurred in the life patter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family-building, family-oriented, home-based education and family styles."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home styles is not only the soul project of Chinese spirit, but also the eternal topic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Vigorously advancing the work of building kind family styles is a historical important task for promo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s also the key to nurtur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family style, traditional family style and current excellent family traits,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family style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kind family styles, and objectively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family styles in our country. Building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Xi Jinping’s family styl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traditions and actual investigations, this paper fully reveal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current excellent family styles and proposed basic paths for advancing China’s agreeable family atmosphere from four levels of clearly defining basic principles, strengthening connotative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he inheritance methods and creating a “five in one” force mechanism at present. A kind family style exerts an enlightening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people, especiall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ople"s moral character.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II socialist core values,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harmony and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 of a country"s long-term development. How to c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kind family styl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has both temporal spirit and practicalness.
KEY WORDS:Traditional family style;Kind family style ;Construction
IV
目
录
摘
要 .............................................................. I
A A 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2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5 1.2.3 文献述评 ............................................... 6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6 1.3.1 研究思路 ............................................... 6 1.3.2 主要内容 ............................................... 7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8 1.4.1 研究方法 ............................................... 8 1.4.2 创新之处 ............................................... 8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9
2.1 家风的基本内涵............................................... 9 2.1.1 家风的概念界定 ......................................... 9 2.1.2 家风的历史发展 ........................................ 10 2.1.3 家风的本质特点 ........................................ 12 2.1.4 家风的主要类型 ........................................ 13 2.2 优良家风的一般概述.......................................... 14 2.2.1 优良家风概念 .......................................... 15 2.2.2 优良家风内容 .......................................... 15 2.2.3 优良家风特点 .......................................... 18 2.2.4 优良家风标准 .......................................... 19 2.3 当前我国优良家风建设的意义.................................. 20 2.3.1 有助于个体良好品性的滋养与塑造 ........................ 20 2.3.2 有助于家庭美德的构建与弘扬 ............................ 21
V 2.3.3 有助于和谐社会风尚的营造与推进 ........................ 21 2.3.4 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21 2.3.5 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 22 2.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2.4.1 习近平家风思想 ........................................ 22 2.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4 2.4.3 中国传统优良家风 ...................................... 24 第三章
当前我国优良家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 26
3.1 当前我国优良家风建设的现状调查.............................. 26 3.1.1 调查目的 .............................................. 26 3.1.2 调查内容 .............................................. 26 3.1.3 样本说明 .............................................. 26 3.1.4 结果分析 .............................................. 28 3.2 当前我国优良家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9 3.2.1 优良家风建设的主动性不够 .............................. 29 3.2.2 优良家风内容的丰富性不足 .............................. 30 3.2.3 优良家风传承的连续性不强 .............................. 31 3.2.4 优良家风教育的实效性减弱 .............................. 32 3.2.5 优良家风建设的稳固性欠缺 .............................. 33 3.3 当前我国优良家风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33 3.3.1 优良家风建设重视不够 .................................. 33 3.3.2 家风内涵与时俱进不足 .................................. 34 3.3.3 家风建设主体缺位严重 .................................. 35 3.3.4 家庭教育观念方法不当 .................................. 35 3.3.5 家风建设缺乏系统合力 .................................. 36 第四章
加强当前我国优良家风建设的基本路径 ......................... 38
4.1 明确当前优良家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38 4.1.1 坚持以自家固有家风为依托 .............................. 38 4.1.2 坚持以优秀传统家风为根本 .............................. 38 4.1.3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 39 4.2 加强当前优良家风内涵建设.................................... 39 4.2.1 承继优秀传统 .......................................... 39 4.2.2 体现时代要求 .......................................... 40 4.2.3 面向未来发展 .......................................... 41
VI 4.3 改善当前优良家风的传承方式.................................. 41 4.3.1 坚持风化传承与引导传承相结合 .......................... 41 4.3.2 坚持有形传承与无形传承相结合 .......................... 42 4.3.3 坚持直接传承与间接传承相结合 .......................... 42 4.3.4 坚持家庭...
篇二: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
芳收稿日期 :2020-11-13作者简介 :徐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The New OrientNo. 6,2020General No. 2492020 年第 6 期总第 249 期摘 要 :对党忠诚作为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突出强调做到思想忠诚、政治忠诚和行动忠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于培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幸福家庭以及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通过坚持言传身教、长期学习、抓住关键节点等方式,切实把对党忠诚纳入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去。关键词 :对党忠诚;家教;家风;作风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00X(2020)06-0083-06新时代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党忠诚是对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要求,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共产党人做到“两个维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和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重要方式,也是强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创建和谐家园的必要举措。因此,必须深刻认识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共产党人的时代政治课题。一、对党忠诚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党员干部要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铁,政治坚定、绝对忠诚,清正廉洁、担当负责,自觉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一)对党忠诚就是要思想忠诚“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对党忠诚首要的就是要思想忠诚。从不少被查处的领导干部83
《新东方》2020 年第 6 期① 姜怡:《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9 年 3 月 18 日。的忏悔中可以看出,对党不忠,最根本的是信念的坍塌,是思想的不忠诚。“而党员干部只有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忠诚,才能明辨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增强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意识和能力”① 。因此,思想上对党忠诚是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基本前提,党员干部自身思想不忠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便与党的思想政治主张相背离,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便无从谈起。而思想忠诚就是要做到思想自觉统一。党员干部思想上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通过强化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信念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同时,党员干部要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在加强理论武装的基础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言论敢于“亮剑”发声,真正做到思想上的忠诚如一。(二)对党忠诚就是要政治忠诚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政治忠诚,要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员干部自身传递至所有家庭成员。党员干部自身政治不忠诚,就会被权力、金钱等侵蚀而腐败变质,不仅有害于个人成长,同时也会将家庭带入困境。把对党的政治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仅是政治上的要求,更是党员干部自身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政治忠诚关键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以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做到坚决拥护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确保在思想政治上和工作实践中方向不迷失、道路不跑偏。要时刻牢记入党初心,不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始终如一地积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各方面和任何时候都做到对组织忠诚、对同志表里如一、对群众言行一致。(三)对党忠诚就是要行动忠诚对党忠诚不是虚的,不是简单的口号和形式化的宣誓,而是要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善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通过自身的行动忠诚,无形之中已为自身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做出了榜样。对党忠诚落实到行动中,就是要做到勤于作为、肯下功夫。党员干部要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在各种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勤于作为、肯下苦功,既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又要扎根于新时代的新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二是要善于作为、勇于担当。新时代,干事创业正逢其时,当前既有日益清朗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又逢全面深化改革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的关键时刻,时代呼唤共产党人要善于用真才实干扛事干事,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因此,对党忠诚在行动上就是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彰显共产党人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操守,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信仰的坚守,对人民的热爱。二、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意义重大对党忠诚是对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治品格要求,有利于党员干部个人发展和家庭建设,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因此,新时代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家教家风建设历来是中国家庭和中国教育84
①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6 年 12 月 16 日。② 黄金龙:《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路径探微》,《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 年第 1 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历史上诸多名人雅士在这方面作出了示范。比如,刘备教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诫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梁焘告诫子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典范,这些名人雅士均以自身的求学为官经历告诫后世子孙为学、为人、持家、理政之理。新时代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首先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且其所培养的不仅仅是家庭成员,更包括党员干部自己。一方面,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家人之间在思想言论、道德观念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同的思想价值理念主导下形成的家庭家教家风往往各不相同。例如,重利益的价值引导一般会形成利益至上的家风;重诚信的价值引导大多会形成一诺千金的诚信家庭;而在对党忠诚的价值理念引导下形成的必然是拥护党的领导、勇于担当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和谐家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一个个拥护党的领导、爱岗敬业、果毅担当的新时代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其中。另一方面,个人与家庭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党员干部通过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自身家庭建设成拥护党的领导、对党忠诚的新时代家庭,既为保持自身对党忠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更为抵御权力、金钱、美色等诱惑提供稳固的后方,有助于党员干部轻装上阵。通过对诸多落马官员家庭情况的分析发现,不少官员的腐败往往是由于家庭成员被拉拢腐蚀所致。可见,对党忠诚的家庭不仅不会拖党员干部的后腿,而且还可为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提供坚强后盾和有效监督,确保党员干部能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美满幸福家庭的现实需要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① 这为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而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就是把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党的优良传统导入了家庭建设之中,将修身、齐家落到了实处。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家庭不讲政治、不讲规矩、违规违纪,不忠于党、不忠于人民,虽可一时敛财聚富、奢靡享乐,但最终家庭破碎,甚至人亡家散。因此,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就是要在突出对党忠诚的家庭教育下,将家人塑造成知廉、倡廉、守廉的“贤配偶”,就是要巩固好“大后方”,就是要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家庭环境,构筑牢固的拒腐防变家庭防线。
② 而通过建设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能够有效保障家人平安及家庭和谐美满。(三)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党领导的坚持,离不开对党的忠诚。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通过牢固树立共产新时代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85
《新东方》2020 年第 6 期① 吕春阳:《“治国者必先齐其家”—— — 浅析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 2017 年度文献研究个人课题成果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年版, 955 。② 冉彪:《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课参考》 2019 年第 15 期。③ 向贤彪:《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解放军报》 2019 年 8 月 8 日。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符合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有这些都要求坚持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保持对党忠诚,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会偏离正确道路,偏离人民群众的选择,无法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伟大作品。因此,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厚植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四)是实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可见,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助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中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一方面,通过将对党忠诚与家庭生活、个人事业及未来发展紧密融合,用党的理论指导家庭建设及个人发展,从而推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及中华民族整体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良好家风可以支撑好的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这就表明,要让人们在家风的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家风成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和精神源泉 ① ,从而凝聚起中华民族行稳致远、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力量。三、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需有谋略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之处,在于其影响的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因此,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必须讲究谋略,切忌纯粹的思想灌输。(一)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需坚持言传身教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坚持言传身教。一方面,要坚持言传。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家长甚或党员干部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不扎实,对“四史”学习研究不系统深入,对时事政治了解掌握不及时全面。因此,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做到理论与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深入剖析对党忠诚的深刻意义,对配偶、子女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使对党忠诚的精神、要求深深刻印在家庭成员思想深处。另一方面,要坚持身教。党员干部自身要时刻以“两个维护”为基本点,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履行党员义务; “要用高尚的人生目标追求去引领家庭建设的正确方向;要用纯洁的道德力量去支撑每一个家庭成员立足新时代、建功新时代”② ;在工作实践中要率先垂范、立身为旗,为子女作出爱党、信党、为党、护党的榜样示范,从而让红色基因灌注血脉,确保对党忠诚的品格世代不变。
③(二)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需86
① 莫兰:《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意义重大》,《中国妇女报》 2019 年 7 月 11 日。坚持长期学习入党是一辈子的事情,爱党是终身的课题。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需要党员干部坚持长期学习。一方面,要坚持理论学习。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学习要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党员干部唯有坚持理论学习,才能时刻在思想、政治、行动各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对党忠诚。另一方面,要坚持思想上的熏陶和指导。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就是要坚持让家人持续接受先进思想理论的熏陶,通过思想文化的潜移默化,帮助家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家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效推动家庭成员牢记党的恩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党...
篇三: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
研究Research on Cultural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现状与路径分析一、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的现状●对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不论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低,中国家庭普遍都对家庭家教家风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且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越重视。同时 , 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家庭家教家风是解决社会道德缺失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好家庭家风家教建设才能维持社会和谐。●家庭关系和谐、家庭幸福指数较高文 / 赵爽家庭的主要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与老人的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关系的和谐直接影响着家庭幸福指数,同时也对家教家风产生深远影响。夫妻关系和谐、与老人关系亲密、老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指数较高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更有方法,家风代际传承也表现得更良好。●家庭教育的方式、手段和内容丰富多样在传统的家庭分工中,母亲承担着主要的家庭教育责任。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靠父母言传身教和学校教育。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单元,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石,不仅对个体生命的成长意义重大,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教作为家庭的重要活动,对家庭成员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形成优良家风的必要条件,而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家庭的价值传承和文化品格。关键词:家庭;家教;家风中图分类号:D649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1.02.00314 / 2021.2的方式、手段和内容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数量占总家庭数量的97.33%,子女不仅能得到父母的教育,也能进一步得到祖辈的教育,认知丰富性增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平等、学会倾听、有效沟通的教育方式得到家长的认可。虽然知识教育仍被家长所重视,但被调查者更加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家教手段也更加多元化,参与亲子互动活动和利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成为重要家教手段。●家风传承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焦点是传统美德传统美德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虽然现阶段家风传承方式和内容发生了现代性变迁,但焦点依然是传统美德。家庭里传承下来的尊老爱幼、孝顺父母、诚实做人、勤俭持家和自立自强等传统美德占据主流,与人为善、艰苦奋斗、乐善好施等品质受到推崇。这说明,虽然家风传承在各个家庭中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但传统美德依然是家教家风的核心。二、当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家庭稳定性降低,家庭观念与意识遭受负面冲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婚恋观念、家庭结构、家庭观念、男女家庭地位等发生了较大改变。这些变化虽然是社会转型升级的反映,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婚姻稳定度下降,离婚率攀升,等等。另外,受不良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家庭生活中出现了诸如“重抚养、轻赡养”等道德失范行为,对传统家教家风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对良好家教家风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优良家风传承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编写家谱、家训的习惯在逐渐消失,家庭文化生活日趋单调。例如,长春市妇联提供的 问 卷 调 查 显 示,80.5% 的家庭没有家谱,87.79% 的家庭没有家训。此外,年轻人独立性日渐增强,淡化了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改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困境之一是缺乏教育方法,也是城乡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没有方法,普遍感到焦虑和迷茫,没有读过或很少读过有关教育子女的书籍。具体表在三个方面。其一,过于注重成才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成才教育依旧是大部分家长关注的主要内容。在家庭教育上只是就事论事,满足当前教育,把提升子女的学习努力程度作为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其二,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冲突较为严重。当前67.26% 的家庭教育由母亲负责,父亲在家教家风中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其三,城乡家教家风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在农村,家长获取家教知识的渠道和亲子互动方式更为传统且有限,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而相比农村,城市家长的家教方式则比较多元。其四,家教观念显露出多重矛盾,对孩子期望过高、重知轻能、重智轻德、隔代溺爱等现象相当突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方法和机制有待改进传统社会中的家教家风建设是在家族的干预下进行的。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传统的宗族社会逐步瓦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外部干预力量也随之消失,修缮宗祠、续修族谱、家族联谊等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基本陷于停滞状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处于自发的、无组织的状态。与此同时,政府在此方面也没有更多推陈出新的举措。一方面,在工作方法上,缺少工作评价体系和标准,以及工作的激励表彰和奖罚机制,导致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工作机制上不够完善,例如,文明办、教育局、妇联等围绕各自工作重点提供服务,在职责交叉领域尚未形成常态化的领导协调机制。●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外部支持不足当前,我国家庭家教家风长春市委党校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ANGCHUN MUNICIPAL COMMITTEE152021.2 /
文化研究Research on Cultural建设服务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据调查,78.16% 的家庭没有参加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或讲座。另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外部支持不足还表现为相关制度不健全,人财物以及部分硬件设施保障不足,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不规范等情况。例如,由于基层妇联组织力量有限、家庭教育专业人员较少导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水平不能满足地区居民需求就是上述情况之一。三、广大群众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新需求新期盼●对培育优良家风的外部条件提出更高要求在培育优良家风的外部条件中,营造和优化世风的呼声最高。家风是世风的组成单元,世风是家风的整合与放大。根据调研访谈和观察结果显示,很多调查对象对当前的家风状况评价不高,反映了当下我国面临的家德家风困境,同时说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营造和优化世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急速变迁,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正面临着巨大冲击。因此,要高度关注当下不良世风对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侵蚀,积极推进社会风尚的改善。●对政府、学校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居民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提高。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学校、社区通过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指导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长春市通过“五好家庭”创建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群众普遍意识到家庭教育服务不仅是妇联、学校的事,也是全社会的责任,社区应当成为承担这一责任的重要载体。●对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家教家风建设中的组合作用更加重视当前,家庭、学校、社会联系愈发紧密,单靠家庭的力量很难进行良好的家风建设。将一些优秀的家风家训教育内容融入学校的德育之中,将家庭、学校与社会配合作为传承优良家风的有效途径,例如,一些新闻媒体正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现代化气息、能够传播优秀家风文化的节目和网站。这种现象表明,人民群众对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打造优秀家风文化教育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主要内容首先,建立健全有利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注重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权利,促进家庭和谐健康发展。其次,明确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例如,可与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传统,把东北历史文化、抗联精神、工业文化等融入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增强家庭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再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应坚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既要一脉相承,又要随时代和时势的变化、发展而与时俱进。●稳固和谐家庭,引领家庭优化家教方法和谐家庭的构建与稳固,包括家庭结构的优化、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以及家庭幸福感、满足感的提升等内容,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家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一切工作都要以稳固和谐家庭为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同时,要引领家庭优化家教方法。其一,引导家长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二,在品德教育方法上,要培养家长借助情感注入法、知行结合法等教育方法的能力,通过家庭成员间平等、信任地交流和沟通,提升家教的效果。其三,引导家长拓展家庭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例如通过家庭野外训练等活动,使用灵活的家庭教育方式,丰富家庭教育内容,使家庭教育生活化、生动化。●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组织工作机制16 / 2021.2
在原有工作经验和组织机制基础上,首先要进一步创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强化载体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继续树立代表新时代家庭观的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等典型,形成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大力推动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指导服务体系。探寻开展巾帼家政服务、巾帼健康服务、婚姻家庭服务、困境家庭服务等活动的方式方法。创新常态化工作平台、开发数字化服务产品。利用好新媒体、融媒体等平台,使互联网成为开展工作的有效工具。建立家庭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壮大服务队伍,培育和扶持相关社会组织,继续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再次要建立健全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包括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实施推进和督查落实等环节的领导、决策、执行、监督工作机制。同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协同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媒体等方面力量共同致力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良好局面。●加强外部条件支持,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外部环境是实现和谐家庭、合理家教以及构筑良好家风的重要条件。加强外部条件支持,包括营造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和优良的世风、提供经济物质保障、确保法律法规政策支撑等方面。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家事法律法规改革,要重视宣传先进文化以应对来自世界多元文化的挑战,要构建优良家庭生态,促进人与人之间、社会结构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等多方面的和谐。同时,应积极举办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或讲座,依托城乡社区创办公益性专业早教机构,引导学校和社区举办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在家教家风建设中的合作机制以传承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在家教家风建设中形成合力,促进全社会弘扬良好家风。一是明确家风建设的目标,总结新时期家风建设的内容。既要继承传统的中华民族美德,又要与时俱进吸纳新时代形成的新道德。家风建设的内容可以让家庭、家族和社区共同来制定,政府、学校或社会组织应对家风内容进行把关。二是利用节日宣传组织家风建设,吸引更多社区和家庭参与到家风建设中来。例如,长春市各级妇联利用元旦、春节、母亲节、儿童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共读家风故事、共绘家风图景、共筑家风文化等主题活动,为更多家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三是学校、妇联以及村社组织要在家风建设中加强配合。学校、妇联可以分别从孩子、母亲的角度对家庭进行家风建设指导,明确家风建设的目标与方式。农村的村民自治组织与城市的社区组织应该把家风建设纳入到管理范围,进行督查与评比,促进家风建设。作者简介赵爽,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应急管理。责任编辑 张巩长春市委党校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ANGCHUN MUNICIPAL COMMITTEE172021.2 /
篇四: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
区家庭文明家教家风建设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精神,xx 年以来,xx 区妇联把家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突出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细胞的建设,以强化家庭教育为抓手,“寻找最美家庭”为载体,关爱服务为支撑,农村家庭文明创建为重点,积极探索培育优良家风美德的有效途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建设活动,营造了家庭文明建设氛围,为促进 xx 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做法及成效 (一)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文明素养
我区针对家庭教育缺位、错位等问题,开展了“母亲课堂进龙乡”系列讲座,就婚姻家庭幸福理念、隔代教育家教知识、夫妻亲子沟通技巧等涉及家庭幸福的相关课题,组织设计了“孝爱亲和廉”家庭教育课程,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骨干讲师,通过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影片赏析、游戏互动等形式,持续深入全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学校,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同时,区妇联依托各社区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教意识、科学家教以及关注学生安全、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的宣讲,并通过实地督导、定期走访、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社区家长学校切实发挥家庭教育阵地作用,引领辖区家庭参与全民阅读和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提升家庭成员素质。在传统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区妇联创新建立了家庭教育新模式,支持并指导桃花山家长学校在广大家长中物色了一批学习愿望强烈、乐于奉献的家长,成立了一个公益读书组织——琢玉读书会,带动家长陪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跟孩子一起同阅读,共成长,读书会活动到目前已经举办了 80 余期,丰富了各家庭的周末生活,增进了亲子感情,家庭幸福指数得到提升;建立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家风家教微课堂微信矩阵,吸纳家庭教育讲师、幸福使者、各乡镇街道妇联骨干和广大家长朋友等各类人群,线上发布家风家教、亲子教育等
知识,与线下同步传播优良家风家教、传承家庭美德,助推xx 文明新风。
(二)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激发家庭正能量 我区把“寻找最美家庭”纳入全区开展的“城市因我而文明”系列实践活动,作为家庭文化建设重点,在城乡村社区广泛宣传“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目的、意义,通过发动妇女和家庭踊跃自荐、相互推荐、群众评议等生动活泼的方式,积极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吸引群众,切实把“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扎根到最基层、深入到每户家庭之中,在各村社区“妇女之家”,开展了议良好文明家风、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等活动,开辟专栏晒出自己的全家福 x 余幅,开展家风家训展示、评议会 x 场,征集“好家风好家训”x 条,举办最美家庭故事会 x 场,建立“最美家庭”光荣榜 xx 个,层层挖掘选树了“最美家庭”典型 x 余户,扩大了家庭的参与率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使家庭美德传遍我区的大街小巷,让更多的群众受到感化和教育。区妇联大力选树家庭典型,深度挖掘获得全国、省、市“最美家庭”及提名的 x 户先进典型承载的精神力量,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家庭,对挖掘和选树出的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刘子开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周治芳家庭的先进事迹在省、市、区
级媒体进行多次宣传报道,其中周治芳家庭的家庭教育先进事迹在四川省电视台第七频道栏目播出,弘扬并放大家庭中的正能量,使“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在参与中接受家庭美德教育,以家庭美德建设促进社会美德建设,以家庭的小和谐促进社会的大和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三)精准开展关爱服务,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我区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家庭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动员社会力量和巾帼志愿者队伍通过爱心捐助、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关爱帮扶贫困妇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尽力帮助贫困家庭。坚持每年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开展“情暖妇幼”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为贫困妇女、困境儿童送去慰问金或慰问物品;每年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体检,积极争取专项救助资金,对符合条件的 xx名“两癌”贫困妇女实施救助,缓解患病妇女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开展“让爱回家·守护成长”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创业就业招聘培训系列活动,重点为妇女群众提供个性职业指导,提供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帮助更多的妇女实现居家就业,陪伴在孩子身边;实施“春蕾计划”,积极募集资金,资助贫困女学生完成学业,缓解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难问题。区级妇联建立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各乡镇街道妇联依托群工办、司法所和“大调解办”,
村(社区)妇联依托妇女之家,受理和调解涉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问题,积极做好疏导、调解工作,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村社区妇联积极运用好“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等阵地,在学习上、生活上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帮助和服务;运用“妇女之家”“姐妹讲堂”开展“巾帼维权大讲堂”“送法进校园”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反家暴、儿童防性侵等妇女儿童维权知识。区妇联在 xx 区法院建立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从源头上为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协同检察院、法院有效打击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四)重点开展农村家庭文明建设,培育好风气好习惯 我区着力于改变农村贫困家庭精神面貌,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了“创五好幸福家庭·建四好美丽新村”好习惯好风气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向全区农村妇女姐妹发出了“讲文明树新风向我看齐、讲卫生保护环境向我看齐、讲规矩遵守纪律向我看齐、讲自尊勤劳致富向我看齐”的倡议书,组织幸福使者深入乡镇村组院落发送“倡议书”,宣讲好家风好家教、文明礼仪、禁毒防艾防邪等知识,引导群众革除陋习、移风易俗、发展生产;依托“妇女之家”,通过院坝会、现场会、分享会等形式,以“夫妻和睦、尊老孝老”等为主题,以农村妇女就业创业需求为目标,因地制宜讲授卫生健
康、科学家教、种养殖技术、家政服务等知识,提升农村妇女和家庭的文化素养和实用技能;指导乡镇村妇联利用各种节日,依托村文艺队伍和骨干,组织开展群众演出活动、家庭才艺展示、农村广场坝坝舞等,带领姐妹“从牌桌走向广场”;指导村妇联筛选妇女党员和热心妇女组建“妈妈劝导小分队”,上门手把手教贫困妇女整理房间、打扫卫生,走村入户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清除乱堆乱放,清掏绿篱绿带,冲洗房前屋后等村容村貌整治行动,积极开展化解邻里矛盾、调解家庭纠纷等志愿服务;为鼓励村民遵纪守法、勤奋勤劳、孝敬父母、助人为乐、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指导村级组织开展以“居住环境好”“生活习惯好”“家庭风气好”“邻里关系好”“勤劳致富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家庭”评选,以示范带动更多的村民对标先进,向善向上,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全区农村贫困家庭住上好房子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农村家庭好习惯好风气,农村群众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文明新风尚不断形成。
二、思考及启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和谐,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国家才会长治久安。深化家庭建设,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长期的工作持久抓实抓深。
(一)注重家庭教育是深化家庭建设的前提
“家教做基础才能产生家风,家风好才能产生好的家庭。”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培育文明风尚、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区妇联坚持从小处着手,注重家庭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养,开展家庭文明建设,让广大群众意识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终身老师,意识到自身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或问题,意识到原生家庭环境、夫妻关系等对孩子的影响,帮助广大家长自觉积极主动承担相应职责,帮助广大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动员群众参与是深化家庭建设的基础 家庭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才能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区妇联顺应广大妇女群众的需求,始终立足于基层发动,依托最基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等,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宣传标语,利用文化娱乐活动、专题培训讲座、开展评比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和 QQ 群、家风家教微信矩阵等宣传平台,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家庭建设相关活动,扩大群众的参与面,提高群众的参与率,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突出了家庭建设的群众性。
(三)创新思路举措是深化家庭建设的法宝 家庭建设是一项传统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崭新的、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适应新任务、新要求、新发展,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新载体,才能激发出新的活力。区妇联通过创新整合部门职能,创新宣传手段,调动各方资源,把家庭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大局之中,推出幸福家庭建设行动,激发家庭活力,凝聚社会正能量,为广大家庭的幸福,为 xx 的和谐文明贡献了力量。
篇五: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
研究Educational research │新商务周刊
170 传统家风家教研究 文/杜全国 蒲小英,四川省档案学校
基金项目:雅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YA2017029:传统家风家教研究
文章摘要: 本文从小处着眼,从家庭成员在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走访并选取雅安市六县两区内的典型家族案例,从家庭家族的活动开展,全面客观真实地描述家风家教对人才培养的影响,阐述的良好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建设内容,强调了教育对良好家风家教传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家风家教;中职教育;教学研究
2017 年 4 月至 9 月,团队通过对雅安地区及周边市县中职学生家庭及当地望族家庭的走访,从父辈受教育程度、父辈受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观念、家族发展水平、子女就业等方面详细考察了家风家教的重要性[1] ,以及家庭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对地方传统家风家教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
1 良好的家风家教传统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家风家教的传承,从较早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袁采的《袁氏世范》,再到朱用纯的《朱柏庐治家格言》,都深刻体现出了传统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以致家族人文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民间保存下来的家风家教资料多以家训的形式存在。如《王氏家训》:“吾家王氏、首重孝悌,忠义勤俭、谨信亲睦;耕桑之外,渔樵畜牧;读书明理、不强求仕;仕行兼济,止以远耻;世道竞急,习技业贾,自强不息,敦庞之俗;潜德丘园,嘉惠草木,研经求知,圣贤可及。美哉我庄,崂峰苍苍,海水洋洋,祖宗聿皇,子孙永昌!”《宋氏家训》:“先国后家,心胸开阔。先公后私,光明磊落。先人后己,先老后少。以孝为先,根深叶茂。仁者爱人,襟怀坦白。博爱众生,笑口常开。父慈子孝,兄宽弟忍。夫倡以和,妇随以顺。长幼以序,交友以信。贫要守分,富休骄吝。处事容忍,处世谦和。济危扶困,人人有责。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起心动念,永无邪恶。忠厚诚实,饱读诗书。遵纪守法,和谐相处。严以律己,居官清正。宽以待人,廉洁奉公……子孙后代,永远奉行。”《杜氏家训》:“固本守业崇节俭,光大门楣报国家。自见自知显聪明,克终自胜方自强。律己慎独洁身好,恬淡释然境界高。立志修身首孝悌,意欲治国先家齐。孺子求学少年时,立身行道天下志。淡泊修心勤克己,宁静练达少欲私。子孙强身与健魄,病体羸弱怎报国。丰衣足食多末盛,贫贱忧戚玉汝成。博采众长自有神,身兼数艺不压身。文容万物章有意,意蕴高远境清丽。身为士子重读书,勿迷妻子恋仕途。”《蒲氏家训》、《杨氏家训》、《李氏家规家训》、《刘氏族谱家规》、《张氏家规家训》凡此等等。
2 家风家教现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家教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家教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家教,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作为社会的人,都需要处理或简单、或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的给予---温暖与友爱。家是社会集体的最小组成单位,家风家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王氏家训》中“首重孝悌、忠义勤俭、读书明理、自强不息、研经求知。”《宋氏家训》中“先国后家,光明磊落,以孝为先,处世谦和,诸恶莫做,饱读诗书,遵纪守法。”《杜氏家训》中“律己慎独洁身好,立志修身首孝悌,意欲治国先家齐,立身行道天下志,身为士子重读书。”无不强调良好家风家教的养成,要“读书明理、研经求知,饱读诗书,身为士子重读书”就是鲜明的写照。
传统家风家教是家庭成员在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再如四川省雅安杜氏家族与广安杜氏家族,就时有往;广安杜氏家族与重庆杜氏宗亲联谊会之间,时常有商业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族亲活动互助。四川省广安杜氏家族,每年至少有春节团拜会、清明祭祖、学子工程三大类活动;其中,春节团拜会有年前看望慰问族内家庭生活贫困的族亲以帮助其顺利度过年关,年后德高望重的老人,咨询家族家风家教的建设意见和建议;清明祭祖,是家族活动中声势最浩大的,基本是每两年在老祠堂举办一次,农家大院族亲共谋,150 余桌宴席之前都有由族长议事组筹划的浓重祭祖仪式,身居全国各地的族人闻风齐聚,有些族亲能够借此寻找到数十年前失散的兄弟姐妹,家族凝聚力日渐显著,良好家风广为传播,宗族正能量影响更加深远;学子工程,基本贯穿全年,凡有志愿,不论捐资多少,资助宗亲中家族经济困难且立志学习的学生或奖励每年高考考上重点本科的高中毕业生及即将入学的研究生。与此同时,族长议事组还协调处理宗亲家族内的家庭及家族间关系、妯娌关系、邻里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宗亲之间的团结。雅安王氏家族、蒲氏家族、杨氏家族、李氏家族、刘氏家族、张氏家族、任氏家族等,多有类似活动,活动形式、时间和规模各异,但无一不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团结向善,充分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家风家教良好,对家族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巨大,反之则贻害无穷。团队在走访考察中,从不同侧面感受到,良好的家风家教在传承过程中,需要有宗亲的团结和支持;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间,宗亲同仁之间的纽带联系可能会因为社会经济阶层分化,各家族内部交往世俗化,甚至家族成员之间感情淡漠,漠视家风家教的教育影响,以至于轻视文化素养的提高、唯经济实力至上,严重阻碍家族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溺爱有本质的不同;溺爱在一定程度上是重视教育提升、后代品质提高,追求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期待一切向上的过分关爱。而良好的家风家教传 下转第 172 页 万方数据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新商务周刊
172 2.3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财务管理教学的数据库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这一举措,是财务管理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最显著的特点应该就是信息技术为创建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数据库提供了最直接的技术支持。建立资源丰富的数据库之后,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充分里借助网络的手段利用财务管理数据库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不仅使教师上课的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带来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相比于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说,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都有了全新的转变,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程进行在线的学习和资料查阅,可以自己独立在财务管理数据库中查找相关的案例,然后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且不需要老师重新布置作业,学生在学习之余,就可以利用电子作业系统来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考察,测试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方便、快捷、高效。与此同时,财务管理的教师也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在财务管理数据库中查找典型的财务管理案例,以供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亲近,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得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2.4 塑造自由、开放的财务管理教学环境 现代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形式,绝不是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之中,教师应为学生塑造更加自由和开放的财务管理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将搜集和整理好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素材放置到一个相对开放的财务管理平台上去。然后只需要告诉学生如何搜索进入到财务管理的教学平台中,对于学习内容相关的素材和资料进行下载和共享等操作。学习案例找好之后,学生就可以对其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探讨了,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会指导和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保证学习进度的高效进行。有了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教学的技术支撑,教师在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整合以及各种教学信息的管理上就更加地方便和快捷。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可以利用到更加富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理财活动中去。
时代的发展,通常带来的是各行各业的改革风潮。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网络数字化的大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即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首次应用。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各个高校应该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采用现代的教学理论,深入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潜在优势,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为社会培育拥有较高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晓宁,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1-25. [2]苗丹,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内江科技,2016-10-25. [3]王菁洁,解读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7-08-07. 【作者简介】
李国庆(1977—),湖南祁阳人,本科,解放军三七一中心医院财经处,研究方向:财务信息化。
上接第 170 页 承出现偏差,则可能导致家庭乃至家族成员的道德品格、人文情操及人际关系交往的困难,值得族亲的深思熟虑。
3 家风家教建设 良好的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家庭父母长辈的重视和言传身教、环境的潜移默化有关,也受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影响一般相对稳定,但所受教育的影响是相对容易控制的方面,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受教育水平普遍显著提高的情况下的中学教育阶段的影响,更应该关注的是中职教育。从传统的教育分化来看,中职生源普遍被披上“差”的外衣,一方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2] ,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多种机会,同时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渠道得以畅通。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民族地区要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的要求出发,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3] 。因此,学校的教育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尤其要重视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广泛的,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和专业人才引进,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良好家风家教的传承,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美丽雅安、生态强市”建设服务。
自有《颜氏家训》记载的传统家风家教以来,良好的家风家教无不散发出恒久的正能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家风家教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
2016 年 12 月 12 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盛赞代表们的事迹“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充满感情地“点赞”他们“都是好样的”!这,即是对良好家风家教传承和建设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论家庭教育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新商务周刊》2017 第 7 期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
[3]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作者简介】
杜全国,高级讲师,四川省档案学校; 蒲小英,讲师,四川省档案学校。
万方数据
篇六: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等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现将实施方案公布如下: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为重点,强化党员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突出少年儿童品德教育关键,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以优良家教家风带动新时代民风社风。
二、工作目标
持续不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家庭家教家风的引导教育,力争通过 3 至 5 年努力,县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协调联动、千万家庭尽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家庭家教家风工作体系更加完善,支持新时代家庭观要求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更加健全,爱国爱家、孝亲敬老、勤劳致富、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家庭家教家风建
设在县域治理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三、工作原则
1. 坚持教育引导原则。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
2. 坚持统筹联动原则。要统筹县委机关、政府部门、立法机构、社会组织的力量,统筹推进 “学、选、传、抓、立”五位一体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
3. 坚持示范带头原则。要突出“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把家风建设纳入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力传承、弘扬家庭的优良家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活动内容
全县各单位要通过宣传发动、选树典型、评选表彰、传承弘扬四个方面深入开展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
(一)开展学习教育专题研讨。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放在重要位置,列入各级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列入县委党校教学安排,列入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内容,通过学习研讨,进一步增强党
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县各级党组织要面向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广大人民群众刊播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通过各种媒介宣传优良家风,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做到建设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结合地域特点策划落实举措。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本实施方案,紧密结合属地地域特点、民风社风、家训家风,制定本级党组织关于开展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落实举措,要聚焦发挥家庭德育功能、聚焦社会法治功能,要体现出活动日常化、载体具体化、场景生活化,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确保落实举措能够起到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
(三)广泛开辟家教家风建设阵地。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家风建设载体化。要引导社区、乡镇以议家教、传家训、比家风为主要形式,常态化开展好家风家规征集、家风家训讲坛、晒家风家训、诵读国学经典、书香家庭建设等活动。要注重家风主题馆所阵地建设,将人物事迹、典型事件、舆论话题元素融入公共馆所等项目建设,在基层村民委员会办公地及家族祠堂等处设置“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台;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设集参观、展示、体验、学习功能于一体的家风教育基地,增强廉洁家风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四)抓好人物先进典型选树工作。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抓住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发现举荐“爱国、孝敬、勤劳、廉洁、感恩”的感人事迹,每半年开展“五好家庭”“道德模范”“敬老爱幼”“时代好人”推选工作,要组织召开先进典型表彰大会,大力宣传弘扬良好家风建设模范事迹,突出表彰对象的荣誉感、自豪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加强道德修养、弘扬社会正气,努力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氛围。
(五)组织开展传家训、扬家风、晒美德活动。
县委每年组织开展“传家训、扬家风、晒美德”活动,总结我县开展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情况,展示我县党风政风民风。同时通过谈认识、谈体会、谈措施、谈先进等,考核评价各级党组织开展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成效。
五、活动要求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是我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全县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党组织书记要亲自抓;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抓分管领域重要工作。
2.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纪委监
委机关、妇联、团县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要对本次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及时刊播各单位在开展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的特色做法、亮点工作以及先进人物事迹。
3. 注重结合,务求实效。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将家庭家教家风教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从革命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从优秀文化中凝聚思想共识,深化正面事迹引导、反面案例警示,引导推动红色廉洁基因、廉洁家风理念深入人心、见诸行动,涵养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及新时代民风社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民族的子孙世代传承,秉持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家教,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
家和万事兴,齐力共断金。俗语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夫妻恩爱、母子情深、父子情重,小敬老、老爱小、尊老爱幼,严教子孙。家是我们的根基,只有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隆,事事顺利。《菜根谭》中说道: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
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严守廉洁家训,树立良好家风,传递廉洁基因,要坚持以德治家、以廉保家、以俭兴家,崇尚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教育子女自强自立,告诫亲属自尊自爱,大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家庭成为家人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加油站”。
风正民心顺,气正聚民心。家风优则作风优,家风正则党风正,家风纯则政风纯,家风清则社风清。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幸福生活的港湾,也是反腐倡廉的一道重要防线,
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模范地遵守党纪和国法,坚守从政道德,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正确对待权力和责任,养成在监督环境中工作、在纪法轨道上用权的习惯;要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构筑起不想腐
的思想堤坝,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懂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并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由人民赋予的,是属于人民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允许为个人和家庭成员谋私利;要把端正家风与树立良好的党风联系起来,身怀党和国家利益,心存人民群众疾苦,严格要求子女,树立良好家风,真正做一个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好党员、好公仆。
篇七: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
《文化产业》半月刊C ultural industries随着社会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家风家训家教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现代社会中,传统家风家训家教资源究竟如何应用?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一、传统家风家训及家教的应用原则(一)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统家风家训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包含着中国人的道德文化特质,形成了特殊的中华文化传统。现代社会中传统家风家训家教的应用,必须要正确认识传统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提倡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当代民众只有充分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作用,才能对传统家风家训家教进行价值剖析及道德选择[1] 。(二)必须服从于现代伦理建设传统家风家训家教中的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合于现代伦理关系准则。所以,传统家风家训的应用有一个过程,要把握其中一些观念的差别,科学推动整个应用过程。要营建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促使每个公民用现代伦理关系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对传统家风家训进行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感[2] 。(三)强化法制,扩大宣传政府要出台保障家风家训传承与弘扬的制度和传统家风家训及家教的应用研究◎余美芳 吴佳伟(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家风家训家教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现代社会中,传统家风家训家教资源究竟如何应用?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根据社会和时代的特点提出现代社会传统家风家训应用原则、机制及路径选择。【关键词】传统家风家训家教 文明建设 应用原则【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9)22-38-02 【收稿日期】2019-10-29【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7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SJB1852)。【作者简介】余美芳(1982- ),女,汉族,浙江衢州人,硕士,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吴佳伟(1983- ),男,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传播。法规,让传统家风家训的传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新媒体时代,对家风家训的弘扬要富有时代气息,把门户网站打造成宣传的主阵地,同时在交互性强的社会软件和移动设备上大力推广。这种媒体推广应该是延续性的、内涵性的,不能停留在家风家训推广的表面,不能沦为“面子工程”。二、传统家风家训及家教的应用机制在现代社会文明建设中发挥传统家风、家训及家教的独特作用,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构建长效、实用的应用机制,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一)形成研究与决策机制国家和政府层面,应出台系统性的指导文件、条例等,形成相应的理论支撑,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决策机制。各级宣传和教育部门是研究、宣传和实施的主体。在行使职能时,要结合实际制订、优选和实施方案;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并对实施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二)构建价值认同机制实现价值认同要经历从思想到行为、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价值观认同的过程大致分为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它是一个认知——内化——外化的相互转化、循环发展的过程。建立“三层次、循环式”家风家训家教认同机制,需要进行392019 年 11 月下第 22 期总第 143 期文化传承积极引导和外部灌输,需要结合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理论指导和实践转化,将优良传统落实落细[3] 。(三)建立分层分段式培养机制一个人从幼儿期、学前期、义务教育阶段到成人阶段,都处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环境之中。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进行分层、分段、系统的教育培养,让传统家风家训家教优良传统,逐渐入脑入心入行。(四)建立多元评价与激励机制应从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建立评价标准与考核机制。父母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将家庭的家风、家训,通过家庭教育的形式,传递给下一代。依据老师的反馈来规范家庭教育方式。村委、居委会要积极推荐有着优良家风家训家教的家庭(成员),经网络宣传和媒体报道形成正面评价,用道德模范的力量助推优良家风家训家教的形成,最终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4] 。三、传统家风家训及家教的应用路径(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传统的家风家训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肩负着传承的重任;同时,传承传统家风家训,也需要核心价值观引领。(二)开辟多种教育形式要在思想教育中推动优秀家风家训资源传播。对于未成年来说,家长可以带他们一起寻家训、立家训、传家训。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德育建设中加入家风家训内容,促进他们接受家风家训的熏陶。对于大学生来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大学教师可以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增加优秀的家风家训故事,将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媒体新闻以及口口相传,对于他们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媒体新闻需要积极传播家风家训正能量。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要与党风廉政教育结合在一起。(三)推动优秀家风家训传播现代社会中传统家风家训的应用,需要有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优秀的家风家训需要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需要社会树立先进典型。例如刘伟、余美芳家庭事迹,起源于单位的一次文明家庭申报,单位的职工代表走进他们家,看到他们对老人的细致照顾,都深受感动。刘伟、余美芳的事迹经新闻媒体宣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促使更多人传播优秀家风家训。[ 参考文献 ][1] 颜之推著 , 梁明 , 余正平译 . 颜氏家训 [M].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01.[2] 曾国藩 . 曾国藩家书 [M]. 长春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3] 申家字 . 传统家风家训对大学生道德文化自觉养成的作用探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4):54-55.[4] 蓝露云 . 传统家训中诚信思想融入高校诚信教育的路径研究 [D]. 广西大学 ,2018.
篇八: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
18年第4期(总第163期)Joum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rtege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4,2018Genera.No.163当前我国家风家教建设的伦理意蕴及对策研究李文珂(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110034)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我国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风家教建设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热门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而家风问题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具体说,家风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的组成部分。对家风家教问题的现状研究,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及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目前的家风家教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对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优良家风传承不够、政策舆论引导欠缺。功利化导向严重等。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其中创新性的提出注重修家谱等家风传承行为,对家长进行“职业教育”,家教主体缺失下学校教师补位等对策。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家风;家教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8)04-0001—03The Study on the Ethical Implication and Strategy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Family Tradi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LI Wen-ke(School of Marxism,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 1 0034,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tradi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has been a hot topic with our country‘8 vigorous advo-cac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itizen quality.Chairman Xi said:”Ou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root and soul of ournation."The issue of family tradition is root in the soi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study of family tradi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ismeaningful for inherit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Howev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s not optimistic and in troubled,such as,the inadequate inheritance of the fine family tradi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ethics and the lack of guidance from policy publicopinion.the spreading ovei皿ow utilitarian.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eries practical solutions aimed at those problems and proposes cre—atively some practical actions about refreshing pedigrees,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parents and the teachers’location aimedat lackingmain body offamily education and SO on.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family tradition;family education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春团拜会上充分阐述了家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或以收养关风家教的重要性之后,2016年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关于家风家教的广泛讨论和研究。2016年年底,我国评选出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家庭、家教、家风,呼吁大家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可见,家庭文明建设已提上日程,而其核心就是每个家庭的家风家教问题。一、家风家教的传统伦理意蕴及其现实意义(一)家风家教的传统伦理意蕴系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这个有机整体的“细胞”。家庭具有繁衍、消费、教育等多种社会职能。家教,即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由家长(主要指父母和家庭中的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对培养人(主要指孩子和家庭中的未成年人)的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活动。家风,即家庭风尚,是一个家庭、以至家族长久以来形成的、为家庭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观。家风内容多为涉及伦理道德方面的准则。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就不乏各种优秀家风传世,收稿日期:2018-03-26作者简介:李文珂(1993——),女,河南省安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伦理学,公民道德建设。万方数据岳母刺字岳飞的“精忠报国”、诸葛亮告诫儿子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浦江郑氏的廉俭孝义家风等等。这些优秀家风,经过世代的传承,早已不是一家一户独有的价值观,而成为被广大人民所认同、接纳并效仿的榜样,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和民族精神里。可以说,“家风作为家庭的伦理文化,不仅是家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传统文化、体现中国人精神的重要载体。”(二)家风家教建设的现实意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更好的发展。家风家教建设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家风家教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质家风家教建设可以健全家庭成员的人格,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自由发展,从而使家庭得以不断的全面发展。2.促进国民素质提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家教建设提高了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的道德素质,就是提高了社会每个成员的道德素质,长此以往,国民素质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3.助力社会主义发展国民素质的极大提升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极好地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具有了更加充分现实可能性。尤其是我国全面实行“二孩政策”之后,传统的“2—2—1”的家庭模式遭受冲击,未来家庭模式将会更加多样化,家庭成员的增多也会导致家庭矛盾的增多,家教家风建设更加刻不容缓,其意义也更为深重。二、当前我国家风家教建设的对策研究(一)深挖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优秀家风内涵,并与时代相结合应深挖中国传统伦理中优秀家风的丰富内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家风家教的引导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家风的相关性。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爱国”在我国优秀传统家风中随处可见:岳母为从军抗击侵略者的岳飞绣“精忠报国”;陆游病重时嘱托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紧密结合,使家长在跟孩子们口耳相传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时也春风化雨般的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二)制定国家政策、制度、规范,加强保障政策、制度、规范对家庭教育科学化是一种强有力的保障。可以将家长视为一种职业,对其进行“职业教育”。在不消耗过多社会资源的情况下,让家长“培训上岗”。不需要额外设置特殊的机构和岗位,利用现有资源完全可以做到。比如说,在新手父母的各个阶段可制定如下规范:1.结婚前:夫妻双方进行婚前检查、领取结婚证、准生证时,政府负责这些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发给新手夫妻一些为人父母需要做好哪些身体、精神准备的小册子。一2—2.结婚后怀孕时:女性怀孕后的每次产检时、以及分娩前后,医院的医生或者护士应该对新手父母进行一定的教育,教育他们如何教育0—3岁的婴儿。人力资源紧张的医院可在妇产科和病房里的电视上滚动播放宣传教育片。3.生育后: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以后,对家长的教育工作应该交由学校的德育处老师或者班主任。毕竟教育工作者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比学生家长丰富。未来科技水平若是可以达到,也可以给家长们设置网络课程,要求家长们每年学习一定的课程。这些可以与每个人的诚信档案挂钩,做不到的家长要按失信处理酌情扣分等等。总之,一定要把家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样一来,既可以促使家长对孩子们的家风家教科学化,又可以提升家长自身的道德素质。(三)政府应鼓励重修家谱、重塑家祠、修订家训的家风文化传承行为重修家谱有利于人民寻找到自己的根,增强广大人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重塑家祠有利于缅怀祖先,时刻不忘祖先殷切教诲,修订家训有利于家族成员的团结一心,以及优良家风的稳定的传承。这些都有利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传承优良家风。(四)抵制功利主义的不良影响抵制家风家教建设中功利主义的不良影响,主要涉及到社会媒体、学校、教师、家长等教育媒介或主体。1.社会媒体首先,应该不断拓宽优秀家风的宣传途径,扩大优秀家风的影响力。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优良风气。除了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之外,要格外重视新媒体的宣传,随着手机的极大普及,微博微信被广泛阅读,应注重新媒体渠道的优良家风家教的引导。其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家风的指导下,各电视台应制作一些优质育儿节目、道德素质养成节目或者影视作品等,提高优秀家风的影响力度。最后,媒体应该树立优秀家风家教的典型人物,宣扬优秀家风家教的典型事例,注重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多树立榜样,让大多数人在榜样身上做参照对比,发现自身不足,以榜样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才能促使社会广大家长向优秀家风践行者学习,切实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也要树立一些反面典型,让家长们避开家风教育的误区。2.学校家庭家风教育中,家长作为教育主体一方教育欠缺,甚至双方教育都欠缺现象严重时,学校要担负起家风家教的责任。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德育老师,对孩子们的精神状况和道德行为进行引导。3.教师在学生日常课业中体现出优良家风的内容。课堂及课后作业可以充分与优良家风家教和优秀品德相融合,二者并不冲突。使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净化了心灵,提高了自身道德素质。4.学校与家庭配合万方数据
学校与家庭应该紧密配合,不能相互推诿。这种配合应依据社会事务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责任调节方式。人们在实施具体事务时应该遵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将其放在特定的现实状况中按照其本身的规律采用相应的责任调节方式。比如说,老师在学校就应该对学生的安全和教育负责。但是在学校以外的地方比如饭店遇到学生,就没有过多的义务去为学生负责。5.家长家长应转变传统的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家长们越来越注重未成年学生的智育,一心只盼望孩子们成才,却对孩子们的德育漠不关心。这是一种功利化的错误教育观念。家长们应该更加注重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均衡发展。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促进家风家教的良性发展。(五)提高家庭教育主体素质1.家长应注重自身学习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对未成年人进行家风教育,才能更高地提升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进而提升全社会的道德素质,从良好的家风转变成良好的世风。2.家长应时刻注意自身行为规范性,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行动是最好的教育。只有让未成年人看到家长言行如一,未成年人才能真正地相信,接纳优良家风的教育。如果家长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口头教育的很好,自己却不按照道德标准做的话,未成年人更不会接纳,甚至会逆反。3.在对未成年人进行家风教育时,要多关注生活细节。从细节教育人手,讲求正确的引导方法,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熟视无睹,争取做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滋养,让孩子们内心优秀道德的种子逐渐地成长为参天大树。4.家长进行家风教育,要注重礼仪习惯的培养。礼仪虽然是优秀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但是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所以,注重正确的礼仪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优良家风的内化、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六)高校应该重视家风家教的相关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完成或者学科门类的划分,将极大的推动关于家风家教的科学研究、理论构建和实际践行。家风家教涉及的学科知识广泛,家风家教多见诸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和历史故事。涉及到了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笔者认为,家风家教研究应归属于伦理学学科。因为家教其本质是对人进行优良道德教育的行为,归属于教育伦理学的范畴最为合适。而家风则是家教这一行为逐渐积累的结果。若能明确这一划分,必定会有更多专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从而产生出更多优秀研究成果,对家风家教建设具体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参考文献:[1】钱焕琦.教育伦理学[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梁明月.家校德育责任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贾馥茗.教育伦理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赵庆杰.家庭与伦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5]-r]、兰英,卢婉婷.家风家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Ⅱ】.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0—83.[6】张琳,陈延斌."-3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Ⅱ】.中州学刊,2016(8):98—104.阴黄东桂,颜文梅.家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路径o】.哲学研无2016(2):132—136.【8】刘霞.家风中的伦理认同与公民教育Ⅱ1.南京社会科学,2015(4):115-120.[9】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5/c1024-28953393 html.口编辑/张世红一3一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家教家风传承建设研究 家风 传承 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