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3篇

时间:2022-10-27 10:45:03 浏览量:

小学语文教案3篇小学语文教案 1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教学设计学校:__ 学科:_____语文______ 授课教师:__ ______ 211..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案3篇

篇一:小学语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教 学 设 计 学校:_ _

 学科:_ _ ___ 语文_ _ ____

 授课教师:_ _

 _ _ ____

 2 1 1. .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 60 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3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 60 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4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 60 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 60 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5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昼、夜)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1.2 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6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6.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7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 57 首《四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8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难点】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 1127 年—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字词理解

 9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2.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10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

 诗歌小结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稚子弄冰》。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1 《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 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12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 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13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14 2《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 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送别》;电影《城南旧事》片断及各种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作者林海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冬阳. . 童年. . 骆驼队

 一、导入新课

 15 1、同学们,请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是甚么动物?大家听过这首歌吗?。

 2、多媒体播放《梦驼铃》。

 3、这个画面,也正是作者林海音脑海中无数次浮现的画面。关于作者,你了解些什把你搜集的资料跟大家说说吗? 师课件出示:(人物和文字)这就是本文的作者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5岁时随父母从台湾来到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

 师:后来,回到台湾后,她把自己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请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情况。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并组词)请这一排同学开火车读,如果他读错了,大家给他纠正;读对了,大家跟读一遍,好吗?(强调卸、嚼、傻)

 师:这里还有1个多音字,你会读吗?慢慢地嚼;咀嚼。师:在这两个地方,读音是不一样的。一般单独用的时候,都读“jiao”,但是在“咀嚼”这个词里,要读“jue”。

 16 2、生字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老师再来检查一下课文朗读的情况.别人读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听,发现他读错了及时纠正。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往事? 生:时间顺序。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时间顺序的?生答略。

 师:更确切地说,是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的。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呢? 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向 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 自然段);“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 自然段);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 自然段);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 自然段)。

 师:那课文的15、16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生答)

 师:谁能把作者的这四件童年往事和15、16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师;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生接(主要内容)

 谁再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师:下面我们就...

篇二:小学语文教案

1 、

 ( 多选题

 ) 4 .具有成分省略得句子就是( ( 本题 4 4 、0 0 分) )

  A、

 A.吃过饭,她就去展览馆了。

  B、

  B.雨伞呢?

  C、

 C.得到您得答复,很高兴!

  D、

  D.多美丽得蝴蝶啊!

  E、

 E.太好了!

 学生答案:B,D,E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2 2 、

 ( 单选题

 ) )

 教学活动中,备课常有要“吃透两头”之说,这两头指得就是(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教材与大纲

  B、

 课程标准与教材

  C、

 教材与学生

  D、

 课程标准与学生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4 3 3 、

 ( 单选题

 ) 7 .属于指事字得就是( ( 本题 4 4 、0 0 分) )

  A、

  A.本

 B、

  B.羊

  C、

  C.明

  D、

 D.赏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4 4 4 、

 ( 多选题

 ) 7 .下列各组字中两个字笔画数相同得就是(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A.凹

 册

  B、

  B.制

 但

  C、

 C.湛

 葛

  D、

  D.书

 为

  E、

 E.烟

 放

  学生答案:A,D

 标准答案:ACD 解析:

 得分:2、7 5 5 、

 ( 单选题

 ) )

 17

 .小学生阶段,儿童得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过渡到(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直观动作思维

 B、

 多元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

 D、

 抽象复杂思维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4 6 6 、

 ( 单选题

 ) )

 语文新课程把“听”与“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改为(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口头语言

  B、

 口语训练

 C、

 口语表达

  D、

 口语交际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7 7 、

 ( 单选题

 ) )

 12

 .小学语文教学得中心环节就是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识字教学

 B、

 作文教学

  C、

 阅读教学

  D、

 听话 说话教学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8 8 、

 ( 单选题

 )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得总目标共有十项,后五项侧重(

 )维度。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知识与能力

 B、

 过程与方法

  C、

 情感态度

 D、

 价值观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4 9 9 、

 ( 单选题

 ) )

 14.加点词不属于兼类词得就是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A.说得对|一对枕头

  B、

 B.收到一份通知|已经通知大家了

  C、

 C.态度很端正|端正了态度

  D、

 D.取得了理想得成绩|远大得理想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4 10 、

 ( 多选题

 ) )

 一个完整得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得阶段就是

 (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引入

  B、

 介入

  C、

 展开

  D、

 结束

 学生答案:A,B,D 标准答案:ABD 解析:

 得分:4 11 、

 ( 单选题

 ) )

 9.清政府颁布得标志我国小学制度正式建立得学制就是( )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钦定学堂章程

 B、

 奏定学堂章程

  C、

 壬戌学制

 D、

 学校系统改革案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12 、

 ( 多选题

 ) 17 .根据结构关系,单句可分为

 (

 )

 ( ( 本题4 4 、0 0 分) )

  A、

 A 名词句

 B、

  B 动词句

 C、

  C 形容词句

 D、

  D 主谓句

 E、

 E 非主谓句

  学生答案:D,E 标准答案:DE 解析:

 得分:4 13 、

 ( 单选题

 ) )

 10

 .6 1956 年得《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就是学习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苏联

 B、

 美国

  C、

 日本

  D、

 英国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4

 14 、

 ( 多选题

 ) 3 .加点得疑问代词属于任指用法得就是( ( 本题 4 4 、0 0 分) )

  A、

 A.请问要点儿什么?

  B、

  B.我什么都不想要。

  C、

 C.无论谁,都阻挡不了她前进得步伐。

  D、

  D.您在哪儿找到这宝贝得?

  E、

 E.我们怎么说她都不听。

 学生答案:A,D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15 、

 ( 多选题

 ) 16 .句子得语气一般可分为(

 )几种。( ( 本题 4 4 、0 0 分) )

  A、

  A 陈述

  B、

 B 疑问

  C、

  C 祈使

  D、

  D 感叹

  E、

  E 强调

  学生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解析:

 得分:4 16 、

 ( 单选题

 ) )

 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得语文课程就是从(

 )年开始得。( ( 本题 4 4 、0 0 分) )

  A、

 1904

  B、

 1919

 C、

 1949

  D、

 1978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4 17 、

 ( 多选题

 ) )

 考试得主要功能就是(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促进学习

  B、

 选择

 C、

 排名次

  D、

 反馈

  学生答案:A,C,D 标准答案:ABD 解析:

 得分:0 18、 、

 ( 单选题

 )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得总目标共有十项,后五项侧重(

 )维度。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知识与能力

 B、

 过程与方法

  C、

 情感态度

 D、

 价值观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4 19 、

 ( 单选题

 ) 2 .下列汉字代表得音节中,属于浊辅音声母得就是( ( 本题 4 4 、0 0 分) )

  A、

 A.子

  B、

  B.苗

  C、

 C.去

  D、

 D.科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20 、

 ( 单选题

 ) )

 14

 .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语文不单 独设课,课程内容主要就是(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神学

  B、

 哲学

  C、

 儒家经典

  D、

 伦理道德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4 21、 、

 ( 单选题

 ) )

 15

 .语文作 为学科进入学校课程始自(

 )

 )( ( 本题 题 4 4 、0 0 分) )

  A、

 《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B、

 《钦定学堂章程》

 C、

 《学校系统改革案》

 D、

 《小学校教则与课程表》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22 、

 ( 多选题

 ) 18 .下列句子中紧缩复句就是__。( ( 本题 4 4 、0 0分) )

  A、

 A 只有她,才有资格说这话。

 B、

 B 不问不开口

 C、

  C 她越说越气

 D、

  D 雨过天晴

 E、

  E 她一来就上班

 学生答案:B,C 标准答案:CDE 解析:

 得分:0 23、 、

 ( 多选题

 ) 15 .根据结构关系,单句可分为

 【

 】

 】

 ( ( 本题 题 4 4 、0 0 分) )

  A、

 A 名词句

 B、

  B 动词句

 C、

  C 形容词句

 D、

 D 主谓句

 E、

 E 非主谓句 学生答案:D,E 标准答案:ABCD 解析:

 得分:0 24 、

 ( 单选题

 ) )

 4 4

 、(

 )就是教案得主体部分( ( 本题 4 4 、0 0 分) )

  A、

 教学目标

 B、

 教学重、难点

 C、

 教学过程

 D、

 作业设计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25、 、

 ( 单选题

 ) )

 最早提出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得就是(

 )( ( 本题 4 4 、0 0 分) )

  A、

 蔡元培

  B、

 胡适

 C、

 叶圣陶

  D、

 陶行知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返回

篇三: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 页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1-5 单元三维目标教案 第一单元

 多彩的春天 识字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万、复”等 13 个生字,会写“万、丁”等 5个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看图说话、实地观察春天的过程中学词、识字。

 (2)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学词及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写字。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2 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春天的图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吗?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你喜欢春天里的哪些景色,为什么喜欢。

 2、老师带你们亲眼看一看那美丽的春天,想去吗?(出示春景图)

 3、看图说话: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说一说。这幅春景图上的景物,你知道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吗?请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描写春天的词语。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3 页 二、阅读课文,自主识字 1、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先读准字音,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

 (1)你读我听,评价指导。

 (2)你读我找(找词卡,找字卡)。

 3、小组汇报。

 (1)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①提示易读错的字并正音。注意韵母发音。

 ②"冰、丁、争、鸣" (注意后鼻韵母发音,注意声母读音)。

 ③"苏、争" (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4 页 (3)游戏巩固:"送字宝宝回家"(把字贴在黑板上与音节相对应的位置)。

 (4)分析字形结构,记字:你记住了哪些字?用的什么方法? 如:部件加减法:百=一+白;万=方-`;歌=哥+欠;偏旁联想法:“冰”“泉”与水有关;“鸣”是叫的意思,与“口”有关。

 4、联系生活识字。这些生字你以前见过吗?在哪儿见过? 5、看画面贴词语(出示春天画面,贴上相应的词语)。理解运用词语,并运用词语说话。

 (1)提出要求。

 (2)学生讨论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学生发表看法,并粘贴。

 (3)再仔细看图,说一段连贯的话,并用上图上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5 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导入:上节课,我们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词语。

 3、引导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二、观察图片,学习词语 1、学习“百鸟争鸣”。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连贯地描述一下这热闹的场景吗?你认为文中的哪个词语概括的是这个场面?(引出“百鸟争鸣”)

 2、学习“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等词。

 (1)出示词卡,齐读、领读、个别读。

 (2)看图想一想:春天,暖暖的太阳照在冰雪上,冰雪融化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3)读词语,将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4)依次学习其他词语。(方法同上)

 3、看画贴词语(出示春天画面,贴上相应的词语)。理解并运用词语说话。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6 页 (1)提出要求。

 (2)学生讨论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学生发表看法,并粘贴。

 (3)再仔细看图,说一段连贯的话,并用上图上的词语。

 三、理解运用,指导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小组合作,达到"四会"(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实际运用。

 (3)用字说话,看谁用得多。(其目的是运用)

 2、学生合作,指导写字。

 (1)学生再次观察字的结构,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让学生认真观察。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开。

 “丁”的“亅”写在竖中线上。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7 页 “万”字的笔顺是横、横折钩、撇,“横折钩”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第一笔“一”要写得长一点。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知道应该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气息。

 板书设计:

 识字 1

 春天 春回大地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美丽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烈日炎炎 见闻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 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醒、雷”等 8 个生字;会写“说、话”等 6个生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8 页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和上下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春天里自然界的事物发生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恰当地运用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图画导入。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看吗?出示春柳图。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用上你喜欢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吗? 2、春天来了,你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板书"柳树醒了")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9 页 3、播放柳树变化的课件,学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诵,让学生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学生说一说,柳树有了什么变化?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用圆圈圈出不认识的字。

 2、借助拼音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朋友呢?大声读给同桌听。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要求会认的字记住字音;要求会写的字掌握音、形、义,且会运用。)教师提示方法:

 (1)比较偏旁识字:枝梳 梢 (2)形近字比较:(耍-要)

 (3)理解意思识字: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

 (4)熟字加偏旁:酉+星=醒

 车+欠=软 (5)编顺口溜、字谜。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0 页 四、检查指导,巩固识字 (1)同桌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

 (2)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比如:"醒"是后鼻音;"澡"是平舌音;"枝、树、梢、耍"是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4)读词卡。(教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雷雨树枝树梢软和梳洗玩耍苏醒 (5)汇报课后"我会写"中的字,读音、记形、组词、造句。

 (6)用"有"和"友"组词、造句。

 五、检查朗读,感受课文 1、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谈一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六、师生合作,探讨写字 1、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特点。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1 页 2、学生观察"说、话"两个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示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这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得高一些,靠右一些,与"横折提"的"折"对齐。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相应指导。

 5、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节课的生字朋友,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请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认读上节课学过的字:"雷、澡、软、梢、梳、醒、耍、枝"。

 2、开火车形式读词。

 打雷雷雨树枝树梢软和梳洗玩耍苏醒引导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们把生字朋友放回课文中,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加流利。学生自由读课文。

 4、快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2 页 这首小诗共有几小节?读后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研读探究,理解背诵 1、学习第一节。(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背诵)

 (1)自由读文,这一节告诉了你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小柳树醒了?小柳树是怎么醒的? (2)同桌读,你读我听。想一想,说一说,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话呢? (3)比赛读。(读出惊喜)

 (4)背诵课文。(多种形式背诵)

 (5)总结本节课的阅读方法。

 ①边读边思考;②想一想,说一说;③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二节。

 (1)师生共忆学习第二节的方法。

 ①边读边思考;②想一想,说一说;③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3 页 (2)学生自学后,小组内及全班交流,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轻声读,说一说谁给柳树洗澡了?想一想柳枝为什么软了? (3)看录像《春景图》,学生在情景中感受柳枝变得更美了。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

 (5)熟读成诵,表演背诵。

 3、学习第三至第六节:

 (1)自由读,说说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指派组长汇报)

 (2)各小组提出问题,老师学生整理问题,达成共识。

 ①柳梢为什么绿了? ②春燕跟柳树捉迷藏,小柳絮怎么飞了? ③想一想,说一说,柳树是怎样跟小朋友玩耍的?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4 页 (3)引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可以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演一演等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①学生汇报"柳梢为什么绿了?"这个问题的理解时,引导学生从"春风给柳树梳头"一句体会,春风轻柔地为柳枝涂上绿色。让学生带着情感读第三节。

 ②学生汇报对"柳絮怎么飞了?"这个问题的理解时,引导学生掌握柳絮特点,可以用实物演示,学生观察,品读体会第四节。

 ③学生汇报对"小朋友们是怎样跟柳树玩耍的"这个问题的理解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玩耍的画面。

 ④有感情地朗读。请小朋友们用快乐的心情,多读几遍最后一小节,在读中加深体会。

 ⑤背诵课文。

 三、小组比赛,背诵全文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评一评谁背得好。

 四、巩固复习,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5 页 1、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仿照课文的方法,作一首小诗。

 3、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编儿歌、画画、唱歌、跳舞等)

 板书设计:

 1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柳树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软了 春风

 梳头

 柳梢

 绿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飞了 柳树

 玩耍

 小朋友 长高了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2

 春雨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线、论”等 11 个生字,会写“红、绿”等 6 个字。

 2、过程与方法: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认知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在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变化的同时,产生积累词语的愿望。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6 页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

 1、学生在下春雨的日子里观察春雨及大自然的变化。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见过下雨吗?见过哪个季节的雨?每个季节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2、板书课题:你们见到过有色彩的雨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春雨的色彩》。(板书课题:春雨的色彩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7 页 二、教师范读,感知课文 1、导语:你们想不想听这个童话故事啊? 2、播放配乐课件:教师范读,学生边看边听。

 3、学生交流感受。

 三、朗读课文,自主识字 1、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朗读课文,用圆圈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用" "线画出课后"我会写"栏目中的字,用多种办法记住"我会写"栏目中每个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且会用它们组词、造句。

 (1)学生自学,学习生字,正确朗读。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互相检查。

 四、汇报研读,指导提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

 (2)同桌互读,指导纠正。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8 页 (3)指名读文,评价指导。

 (4)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 认读生字"线",并组词。(三拼音注意三拼音节读音,不要丢了介母)

 请你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雨还像什么? (5)你们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谁能读一读?(指导朗读)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同桌互读,指导纠正,认读"欢""论"字。

 (2)指名读文,评价指导。

 (3)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有问题要问吗? 提示:① "大家"指的是谁?②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在句中识字)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句中找答案。

 (2)交流问题的答案,检查巩固生字。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19 页 读字:趣

 题

 底

 颜 读词:有趣问题 到底 颜色 字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偏旁:"题-颜";换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题" (3)指导朗读,读好疑问句。

 体会"到底"一词的意思,并造句。

 指导朗读。

 4、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①认读生字"淋、洒、滴、油",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②学会课后"我会写"栏目中的字。先结合课文理解字义,再联系生活组词、造句。

 (2)学生汇报,师生研讨。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20 页 (4)朗读课文,师生评价,随机指导,达到正确认读。

 五、观察发现,范写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我会写"栏目中的字。

 (1)观察字形,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 (2)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实际运用的? (3)用字说话,看谁用得多。(其目的是:运用)

 2、指导写字。

 (1)认真观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出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之处。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思考写时应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让学生认真观察,重点指导。

 单人旁:"撇"要直,不能弯;"竖"为"垂露竖",要正直、出尖。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第 21 页 绞丝旁:第二个"撇折"的"撇"不能伸得太长,"折"要往上挑,整个"绞丝旁"应...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小学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