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10篇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宋志伟,王晶,朱旭丽,钟子楠,潘宇,乔艳云(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摘要为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宋志伟,王 晶,朱旭丽,钟子楠,潘 宇,乔艳云 (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摘要 为促进秸秆资源最大化利用,总结了国内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情况,从燃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工业原料化利用和基料化利用几方面,探讨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对我国未来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7)07 -0064 -03Present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SONG Zhi-wei,WANG Jing,ZHU Xu-li et al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Harbin,Heilongjiang 150022)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aximum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was summarized,the technology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in China wa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fuel utilization,fertilizer utilization,feed utilization,industrial raw materials utilization and material utilization,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straw resources in China was prospectedKey words Straw;Resourc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基金项目 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资助项目(2015RAXXJ0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222)。作者简介 宋志伟(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从事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收稿日期 2017 -01 -11我国农作物种类繁多,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秸秆作为农作物的主要副产物数量庞大。据统计,2015 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9.000 亿 t,利用量为7.209 亿 t,秸秆综合利用率为 80.1% [1] 。秸秆中粗纤维含量为 31% ~41%,粗蛋白含量3% ~6%,无氮浸出物含量42%,消化能为7.79 ~10.46 MJ/kg,是一种重要的可利用生物资源[2]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秸秆产量也不断增加,农作物秸秆存在大量剩余现象,且秸秆焚烧、乱堆乱放等现象屡见不鲜,已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虽然已在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和燃料化等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如秸秆的饲料化处理,由于其粗纤维含量高,饲喂过程中的消化、转化率低,使秸秆饲料难以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秸秆的肥料化利用中因原料来源分散,造成收集、运输、储存、发酵等成本偏高,往往需要政府补贴;秸秆燃料化利用技术虽是一种资源化利用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但是仍存在着二次污染、设备投资大及原料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将秸秆作为食用菌基料和工业原料,消耗的秸秆数量十分有限。因此,进一步加大秸秆的利用,既能缓解燃料、饲料、肥料和工业原料日益紧张的现状,又符合国家政策,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笔者综述了国内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旨在为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及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1 国内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1.1 国外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国外比我国更早注意到秸秆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是将农作物秸秆用于能源和还田处理,如图 1 所示,直接用于生活能源焚烧或者还田的秸秆占 66%,是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加工成为建筑材料、蔬菜生产覆盖等材料占19%,加工为饲料喂养家畜占 12%,制作成手工艺品占3% [3] 。此外,在秸秆发电、秸秆汽化、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综合利用方面也有很大进展和突破。图1 国外秸秆综合利用概况Fig.1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in foreign countries美国、西欧、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大部分麦秸和生产籽实的玉米秸秆都用于还田;在澳大利亚秸秆还田覆盖已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4] 。日本、韩国等国家以水稻为主要作物,日本的水稻秸秆大多翻入土层还田,约占68%;日本微生物学家正在研究一种秸秆分解菌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农作物秸秆肥,进一步发挥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5] 。英国的洛桑试验站进行连续试验发现,7 ~8 t/(hm 2 ·a)玉米秸秆翻压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 2. 2% ~2. 4%,而且通过对比试验,秸秆直接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效果明显高于农作物秸秆堆腐后再还田[6] 。秸秆发电技术在欧洲一些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英国、荷兰、丹麦等国家已采用大型秸秆锅炉用于供暖、发电或热电联产,以减少秸秆露天直接燃烧所带来的能量损失。欧美国家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德国环境部于 2001年制定了《生物质能条例》和《生物质发电条例》,并于 2005年对 2 条例进行了修改[7 -8] ,对秸秆沼气、秸秆发电等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方式做了明确的规定。丹麦是世界上首先用秸秆发电的国家,可满足上万户居民的用电和供热需求,而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又无偿地还给农民用作肥料,从而形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7,45(7):64 -66,162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7.07.025成了一个工业与农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圈[9] ;瑞典能源中心采用生物质气化和联合循环发电等先进技术在巴西建成一座装机容量为 20 ~30 MW 的蔗渣发电系统。同时,近年来欧洲等国在生物质液化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德国Choren 工业公司于 2002 年在 Freigerg 建立了大型的生物质液化示范工厂,以木屑和秸秆为原料。该工厂已生产出高品质的生物燃油,达到车用燃油要求。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丹麦、瑞士、芬兰、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十分重视固体成型燃料技术的研发。欧美各国所生产的生物质固体颗粒成型燃料,除了根据订单供给生物质发电厂和供热企业外,还以袋装的方式在市场上销售,为城乡居民家庭提供生活燃料。近年来,利用秸秆等纤维物质制取燃料乙醇的方法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美国、加拿大、瑞典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特别重视秸秆燃料乙醇的研发,技术实用水平已接近产业化要求[10] ;不仅如此,美国还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和回收法》[11] ,把秸秆作为新兴的生物替代燃料,从而转化得到乙醇。20 世纪 20 年代初,人们就开始了秸秆板的研究。1921年美国建成了首家蔗渣纤维板厂。20 世纪 30、40 年代,美国对麦秸生产绝缘板进行了研究。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以蔗渣、麻秆、棉秆、稻壳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厂曾先后在许多国家有过不同程度的发展。1948 年比利时建立了一条以亚麻秆为原料的刨花板生产线,其产量 1973 年达93 万 m 2 ;1963 年美国建成一家日产 100 m 3 的蔗渣碎料板生产线;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菲律宾采用加拿大技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稻壳板厂[12] 。1.2 国内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较为主要的秸秆就有近 20 种。近期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共同组织各省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全国“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终期评估,结果见图 2。2015 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 10. 400 亿 t,可收集资源量为9.000 亿 t,利用量为7.209 亿 t,秸秆综合利用率为 80.1%。图2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状况Fig.2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s ofstraw in China从“五料化”利用途径来看,秸秆肥料化利用量为3.888 亿 t,占可收集资源量的 43. 2%;秸秆饲料化利用量1. 692 亿 t,占可收集资源量的 18. 8%;秸秆基料化利用量0. 360 亿 t,占可收集资源量的 4. 0%;秸秆燃料化利用量1. 026 亿 t,占可收集资源量的 11. 4%;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量 0.243 亿 t,占可收集资源量的 2. 7% [1] ;秸秆废弃焚烧1. 791 亿 t,占可收集资源量的 19.9%(图2)。许多地区都剩余有大量秸秆,特别是山东、福建、四川、河南、河北等省,秸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这些地区对秸秆的利用仍停留在以饲料、传统生活燃料、还田肥料为主,其利用方式简单粗放、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如何将秸秆变废为宝、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重大课题。2 我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2.1 燃料化利用 我国秸秆资源燃料化利用主要包括秸秆发电、秸秆液化、秸秆气化和秸秆固化几种方式。目前发展迅速且已规模化生产的生物能源产业有生物质发电、纤维素乙醇、沼气和秸秆颗粒燃料。我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从丹麦引进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经过 10 余年的消化吸收,关键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2014 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已经有 29 个省(区、市)建设了生物质能发电项目,2015 年我国生物质发电并网装机总容量为1 031 万 kW;其中,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 530 万 kW,占总量的 50%以上,我国的生物发电总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 2 位,仅次于美国。“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质发电的相关政策将进一步明晰,预计到 2020 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将超过 1 500 万 kW。2014 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达 233. 2 万 t,混配 E10 乙醇汽油约2 140.0 万t,占当年汽油总消费量的近25.0%。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广西 6 省区及湖北、山东、河北、江苏、内蒙古 5 省区的 30 个市试点车用乙醇汽油,实现了乙醇汽油的封闭运行。纤维素乙醇原料丰富,但生产技术难度大,我国目前仍处于产业化验证阶段;纤维素乙醇酶制剂成本高,总糖利用率低,规模化生产中酶制剂成本占总成本的20% ~30%。酶制剂的精制、运输等过程的成本占总成本的 33.3%以上。如何降低酶制剂成本仍是目前纤维素乙醇示范装置经济性考核面临的重大问题。秸秆生物气化是秸秆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而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的技术工程[13]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沼气用户已达4 300 万户,受益人口超过 1. 5 亿人,规模化沼气工程已发展到 10 余万处;2015 年国家支持建设了日产沼气500 m 3 以上的大型农村沼气工程386 个,并支持建设了25 个日产生物天然气 1 万 m 3 以上的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开展建设试点。随着能源问题的日渐突出,沼气提纯制取生物天然气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在广西南宁、山东博兴、内蒙古通辽等地已建成沼气净化提纯制取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但我国沼气净化提纯制取生物天然气正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净化提纯关键技术仍需从国外引进[14] 。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农作物秸秆固5 6 45 卷 7 期 宋志伟等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
化成型技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农作物秸秆及生物质固化成型加工技术和设备,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加工装备[15] 。2002 年中南林学院在国产饲料制粒机的基础上结合瑞典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机技术开发了生物质颗粒成型机及其环保节能灶和取暖炉[16] 。2008 年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成功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环模颗粒成型机,同时在北京大兴区建成了年产 1 万 t 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线[17] 。2012 年淮安市新建 110 条秸秆固化生产线,年消耗秸秆近 30 万 t,生产的秸秆固化燃料“秸秆煤”远销广东、福建、浙江、苏南等地,出现了一批如盱眙国绿、洪泽连弛等为代表的大型和特大型秸秆固化企业,单体年消耗秸秆在 3 万 t 以上。目前,淮安市农作物秸秆正在逐步成为稀缺的生物质资源[18] 。2.2 肥料化利用 秸秆还田就是把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是综合消化利用秸秆的主要途径[2] 。目前,秸秆还田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还田、间接还田和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 3 种方式[19] 。直接还田是秸秆资源利用中最原始的技术,是将作物秸秆和粪便等直接施入土壤或覆盖于农田表面,主要包括覆盖还田、翻压还田和留高茬还田 3 种方式。该传统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19] ,但增肥效果缓慢,有效利用率低;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秸秆直接还田对农田机械要求高,而我国先进的机械设备在农村大量生产秸秆的地方尚未普及;农田秸秆直接还田会吸收土壤中大量水分,在我国一些灌溉条件差的地块会直接影响作物产量[20 -21] 。秸秆本身附着的病虫害菌未经杀灭直接还田,增加了次年农田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了安全隐患,增大了防治难度。总体来看,虽然秸秆直接还田易实施、成本低,但缺乏创新性,利用率低,推广价值不高。农作物秸秆间接还田主要包括堆沤还田、烧灰还田、过腹还田、菇渣还田以及沼渣还田等[22] 。其中,秸秆堆沤还田也称高温堆肥,是解决我国当前有机肥源短缺的主要途径。它是利用夏季高温季节把秸秆堆积,采用厌氧发酵沤制,其特点是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大,劳动强度高,但成本低廉。现已发展到推广应用催腐剂、酵素剂等堆沤秸秆,缩短了沤制时间。烧灰还田是将秸秆焚烧成灰而还田,操作简单方便,碳酸钾含量丰富,但易污染空气,损失大量能源和碳、氮、磷,故一般很少采用。过腹还田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秸秆利用方式。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过腹排粪还田,提高秸秆的经济价值。菇渣还田是指秸秆可作为菇类的培养基料,故将秸秆生产菇类后剩下的菇渣还田,其营养丰富,可减少化肥用量,但菇渣产量少,所消耗的秸秆量有限。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但因其产量少,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也不常用[23] 。间接还田可在一定程度上杀死秸秆中的病虫害,避免秸秆中的病虫感染农作物[24] ;与直接还田...
篇二: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章项目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阜阳市秸秆饲料加工处理与利用工程项目 1.1.2 建设性质:
新建 1.1.3 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法人代表:
××× 项目单位:
×××有限责任公司 1.1.4 建设地点:
安徽省阜阳市××区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阜阳市工程咨询设计研究院 资格证书号:
工咨乙 11420070035 1.1.6 建设规模:
年产 5 万吨生物颗粒饲料。
占地面积 60 亩, 建筑面积14220 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 5000 万元人民币。
1.1.7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如下:
秸秆垛→粉碎车间→膨化车间→好氧处理→预混车间→厌氧微贮车间、造粒包装车间→化验室→精料库→成品库。
1.1.8 主要建设内容 (1)
主要工程:
土建工程
主要工程建设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 m2 备注 1 工厂 2100
2 生产车间 1800
3 原材料库 300
4 化验室 120
5 成品库 600
6 宿舍楼 6000
7 锅炉房 300
8 办公楼 1600
9 浴池 500
10 食堂 400
11 变电间 120
12 水塔 120
13 机修间 200
14 门卫室 60
总计 14220
(2)
设备购置 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加压锅炉 3 台
膨化反应球 3 套
搅拌机 6 台
包装机 6 台
压力机 6 台
大型粉碎机 9 台
好氧处理机 3 台
烘干机
6 台
造粒机 6 台
地磅 6 台
化验设备 3 套
高压冲水机 6 台
秸秆粉碎填埋机 6 台 含高压线、 电线等 50 千瓦变压器 3 套
4. 5 千瓦电机 9 台
13 千瓦发电机组 3 套
13 千瓦电机 6 台
3 千瓦潜水泵 9 台
1. 5 千瓦电机 9 台
脉冲除尘器 3 台 型号为 BLMQ 运输车辆 6 辆
1.1.9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建设项目总投资 5000 万,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500 万, 流动资金 1500万。
1.1.10 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5000 万元。
其中申报中央、 省财政扶持资金 3000 万元,公司自筹资金 2000 万元。
1.1.11 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周期 2 年, 第三年投产。
1.1.12 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年产牛、 羊、 猪、 兔系列生物饲料 5 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 8000 万元,实现利润 1000 万元, 上缴国家税金 400 万元。
社会效益:
带动周边地区养殖户 2 万户, 逐步形成 20 万头猪、 10 万只兔的养殖基地。
基地每户每年增加收入 1500 元。
1.2 结论与建议 1.2.1 综合评价 阜阳市秸秆饲料加工处理与利用工程项目, 投资方向符合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符合阜阳市畜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具有明显的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优势。
它不仅可以带动项目区畜禽生产总量,
而且可以带动周围农户走“公司+示范场+农产” 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该项目采用的技术,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适用性、 可靠性; 其经济效益明显, 社会、 生态效益也有很大成效, 还款能力较强, 且无较大风险。
项目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和沼气良性循环, 还可进一步优化农田生态条件, 实现粮、 牧、 果、 草协调立体发展。
1.2.2 结论及意见 该项目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 号)
的具体体现。
该项目建设符合投资方向、 投资规模的申报条件。
立项理由和依据充分, 具有投资建设的紧迫性、 必要性和重要性; 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已具备; 建设规模和内容真实、 可靠、 可行; 项目资金安排合理; 项目运行机构建全, 职责分工明确;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科学、 合理; 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机制可行; 项目建成后取得的经济、 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选项合理, 定位准确, 条件具备, 技术成熟, 效益较好, 方案切实可行, 可组织专家评估立项。
1.2.3 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项目建设过程中, 因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 设备安装运行、 企业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使项目建设周期拖长或项目使用期不能正常生产。
建议:
阜阳市的饲料加工, 很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饲料加工管理方法。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应特别注重引进先进的饲料配方管理体系。
要注重建立、 建全销售队伍和营销网络, 想方设法开辟市场, 创造更好的效益。
本项目购置的一套化验室设备, 可由技术依托部门提供或指定品牌。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1.3.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 号)
1.3.3《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 年)》
1.3.4 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委托书。
1.3.5 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关于扶持多种经营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
1.3.6《中华人民共和国小企业促进法》
1.3.7 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对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关于加开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
我国秸秆数量大、 品种多、 分布广, 每年秸秆产量近 7 亿吨。
长期以来, 秸秆是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生活原料、 牲口饲料和有机肥料, 少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
近年来, 随着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 加上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 经济性差, 产业程度低等原因,开始出现了地区性、 季节性、 结构性的秸秆过剩, 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沿海经济发达的部分地区, 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 不仅浪费资源、 污染环境, 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
阜阳市多次召开会议, 出台优惠政策, 着力利用秸秆资源, 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培育龙头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
2.1.2 阜阳市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 阜阳地处黄淮海平原, 在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 淮河一线的交界处, 地势平坦, 四季分明, 雨量适中, 光照充足, 适宜各类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繁育。
阜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决定了这里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畜牧业。
现在的阜阳有许多全国重要的农业、 畜牧业基地。
一些基地已成为具有示范功能的品牌。
阜阳全市现有 846.2 万亩耕地, 932.8 万人,其中, 乡村人口 826 万人, 是国家农业利用外资治理区, 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区, 全国重要商品粮, 生猪, 肉牛, 山羊生产基地。
阜阳地处我国东部的中纬度地带,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 气候温暖,雨量适中, 光照充足, 物种资源丰富。
主要农产品有粮、 棉、 油、 各类瓜菜; 猪、 牛、 羊、 禽等, 2007 年粮食总产为 422.31 万吨, 油料总产 7.64
万吨, 棉花总产 1.77 万吨。
有了雄厚的粮食基础做保障, 阜阳的畜牧养殖业也兴旺发达, 全年生猪出栏 422.8 万头, 黄牛出栏 53.9 万头, 山羊出栏 293.9 万只, 家禽出栏 3855 万只, 禽蛋总量 10.9 万吨, 肉类总产 51.1万吨, 水产品总产 9.5 万吨。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种植业结构更趋市场化; 二是主要农产品品质进一步优化; 三是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明显, 继续实施了十个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工程。
全市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北部优质强劲小麦; 沿淮优质稻米; 北部优质高蛋白大豆; 西南部优质芝麻; 颍上淀粉型红芋; 界首马铃薯; 太和中药材为重点的优质农产品产区。
随着农产品产量的逐年攀升, 阜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新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30 万亩, 巩固和完善了一批农业标准示范区。
全市初步建立示范区 437 个, 其中, 种植业 286 个, 规模达79 万亩, 进一步强化了示范功能。
阜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年秸秆量 611.3 万吨。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实施, 将推动草食家畜生产的发展, 带动畜牧业结构的优化,不但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而且成为保护环境、 改善生态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
扩大饲料来源, 促进食草畜牧业大幅增产 秸秆养畜项目的实施, 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广大农区的饲料来源, 使得在没有草原的地区大量饲养牛羊等草食畜不再是梦想。农区的某些省份如河南、 河北、 安徽、 山东等, 在短短几年内就超过四大牧区, 成为全国主要的牛羊生产基地。2006 年, 全国牛肉产量达到 750.0 万 t, 羊肉产量 469.7万 t, 分别是 l 997 年的 1.70 倍和 2.21 倍。
2006 年全国牛羊肉产量占肉类
总产量的比重达到 l5.15%. 比 1997 年的 12.41%又增加了 2.74 个百分点。据统计, 2003 年 323 个秸秆养牛示范县占全国县级行政单元总数的11.3%, 162 个秸秆养羊示范县占全国县级行政单元总数的 5.7%, 其牛羊肉产量已占全国牛羊肉总产量的 40%左右。
(二)
节约饲料用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根据农业部的统汁, 全国农作物秸秆饲用处理利用率由 1997 年11.35%提高到 2000 年的 15.8%和 2005 年的 17.7%。
2005 年全国青贮秸秆 1.75 亿 t(鲜重), 氨化(含微贮)秸秆 5300 万 t, 两项折算节约饲料粮 4700多万吨, 为缓解我国粮食供需矛盾、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预计到 2010 年全国秸秆青贮数量将达到 2.5 亿 t(鲜重), 氨化数量达到 6000万 t。
(三)
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农民增收
牛羊生产大发展. 推动了屠宰业、 肉类加工业、 皮革加工业, 还有骨、血、 角等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加工产品运销业的发展, 为社会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 不仅使农民增收, 也为地方财政增加了收入。
全国第一养牛大县安徽蒙城县, 与养牛业相关的年财政收入高达 6000 万元, 占县财政收入的 1/6。
另据农业部对北部及中部十几个省所作调查, 农民养一头肉牛年收益约 1000 元, 养一头奶牛年收益约 2000 元, 养一只肉羊年收益 100 元上下。
这就是说, 养 1 只肉羊与种 l 亩(≈667 m2)粮收入相当,养一头肉牛相当于种 10 亩粮、 养一头奶牛至少相当于种 20 亩粮的收入。可见, 秸秆养畜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
改善大气环境,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秸秆饲用量的增加, 一是大大减轻了焚烧秸秆所引起的大气污染, 二
是通过大量秸秆过腹还田, 减少了化肥用量, 达到了改良土壤、 促进农业增产、 减轻面源污染的效果。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该项目建设, 可以促进农业有效资源的开发利用, 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项目实施后, 通过发展秸秆饲料加工处理与利用工程, 可带动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开发这一巨大的天然宝库, 有利于加强农业地位, 实现优化环境, 发展经济的目标, 促进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 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的转化。
2.3.2 将秸秆作为饲料我省已有很好的经验。
特别是利用科技成果将秸秆处理后转化成生物饲料。
秸秆作为牲畜饲料过腹还田, 不仅促进畜牧业发展, 还能为农田提供大量的优质肥料, 增加了土壤的畜水保肥能力, 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可以拉长秸秆过腹还田的生态产业链条, 通过物质的重复利用, 使秸秆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3.1 市场分析 3.1.1 拟建项目市场状况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稳步发展, 养殖户对饲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高质量的生物秸秆草粉饲料在国际市场非常受欢迎, 其价格一般比粮食饲料低 30%以上。
我国属农业大国, 秸秆资源非常丰富, 秸秆草粉生物饲料在国际上声誉一直很好, 出口肯定会逐年增加。
据阜阳市市场调查, 近年来本地粮食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价格在4000 元/吨左右徘徊, 而秸秆生物饲料的价格仅在 2000 元/ 吨左右。
预测在不久的将来, 高品质的秸秆生物饲料将以明显的价格优势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3.1.2 产品市场竞争分析 我国加入 WTO 后, 国际市场对畜禽动物制品的要求将更为严格。
利用秸秆生物饲养的畜禽抗病性好, 无药物残留, 其肉质是高档次放心绿色食品。
因此, 近几年来, 西欧国家、 港澳及独联体、 中东、 海湾等地区都纷纷从亚洲、 中国进品秸秆草粉生物饲料。
我国高档秸秆草粉饲料价格低廉, 平均每公斤比国外同类产品低 50%左右, 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所以说, 秸秆生物饲料的生产在国内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3.1.3 市场供求状况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富含
胆固醇、 低脂肪的草食动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因此, 利用秸秆、 天然树叶、 野草等绿色原料正适合其需要。
目前人类饮食结构正在由营养型转化为保健型, 利用秸秆生物饲料生产的猪、 牛、 羊、 兔、 鹅等内质更加鲜嫩, 这种绿色环保食品一直供不应求。
根据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及市场分析结果可以预测,生物饲料及其产品属绿色环保型, 无论在国内或是国外,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市场都十分广阔。
3.2 建设规模 本项目位于阜阳市××区, 厂区占地 60 亩, 总建筑面积 14220 平方米, 年生产及销售 5 万吨秸秆生物饲料。
3.3 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土建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 m2 备注 1 工厂 2100
2 生产车间 1800
3 原材料库 300
4 化验室 120
5 成品库 600
6 宿舍楼 6000
7 锅炉房 300
8 办公楼 1600
9 浴池 500
10 食堂 400
11 变电间 120
12 水塔 120
13 机修间 200
14 门卫室 60
总计 14220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 项目选址原则与要求 (1)
交通通讯便利, 电力供应充足, 地理条件符合项目特点。
(2)
专业基础、 群众基础及各种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具体见附件。
(3)
按照带...
篇三: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国牛业科 学 2014 , 4O(2) :57— 6O
China Cattle Science 专 论 张掖市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权 金 鹏 , 甘 辉 林 “ , 顾 新 民 , 马垭 杰 , 宋福 超 。
( 1. 甘肃省 张掖市草原工作站 , 甘肃 张掖 734000 ; 2. 甘肃省张掖市草原 防火 办 , 甘肃 张掖 734000; 3. 甘肃 省 张掖市世行项 目办 , 甘肃 张掖 734000) 摘 素 , 通过采取 引进 玉米秸秆青贮发酵促进剂等微生物制剂 , 集成 配套和示范推广玉米秸秆饲 料化 利 用一体 化技 术 , 成 功 实践 并探 索建立 了“ 示 范 带动 整 体 开发 模 式 、 合 作社 专业 化 运行 模式、定单运行模式、 一点对 多源的秸秆收集贮运模式、 技术承包服务模式、 循环利用模式、
行政 业 务双轨 管 理模 式 、 校 地合 作模 式” 等八 个 玉 米秸 秆 饲 料化 利 用和 高效运 行 模 式 , 实现 了玉米秸秆饲料营养品质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初 步形成 以玉米秸秆 青贮为主链 的较为成 熟 的农作 物秸 秆饲 料化 利 用技 术体 系。
关键 词 :
玉米 秸杆 ; 饲料 ; 运 行模 式 ; 实践 中图分类号 :
s8—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001— 9111( 2014) 02— 0057— 04 要 :
本 文立足 张掖 市 玉米秸 秆 资 源的 自然禀赋 , 针 对制 约 玉米 秸秆饲 料化 利 用 的瓶 颈 因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作物秸秆数量大 、 种 类多 、 分 布广 , 每 年 秸 秆 产量 7 亿 t 左 右 , 以玉 米 产 生秸秆数量最大, 其次为小麦 、 水稻。其 中, 30 作 燃 料 , 25 用作饲 料 , 2 料, 6
~7 直接还 田, 还有 35 理利用。据粗略统计 , 全 国焚烧 的秸秆约 占总储量 的 3O
, 由此 带 来 严 重 空 气 污 染 , 已成 为 一 个 社 会 问题 。与此同时 , 秸秆作为一种资源, 其应用前景广 阔 , 其 综合 利 用也成 为 政府 、 企业 和 科技 人 员 的一 项 崭新课题 。目前很多发达 国家通过科 技创新 , 为农 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找到了多种用 途, 除传统 的将秸秆粉碎还田作有机肥料外 , 还有秸秆饲料 、 秸 秆 汽 化 、 秸 秆 发 电 、 秸秆 乙醇 、 秸 秆建 材等 新产 品 。
近几 年来 , 国家 组 织产 、 学 、 研 等 有 关 部 门进 行 多年有益的探索 , 采用物理 、 化学 、 微生物等手段进 行 处 理 , 不 断 开辟新 的应 用方 式 , 使 秸秆 利 用 率有 所 提高。
自 1992 年国务院在全 国农区重点省实施秸 秆养畜示范项 目以来 , 围绕 国家牛羊 肉和牛奶的主 产 区 已形成 了 中原 、 东 北 、 华 北 秸 秆 养 畜 示 范带 , 秸 秆青贮 、 氨化和微贮等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取 得 了 巨大 的 经济 、 社 会 和生 态效 益 。实 践 证 明 , 充 分利用秸秆养畜、 过腹还 田, 实行农牧结合 , 形成节 粮型畜牧业结构 , 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 的畜牧业发 用 ~3 作 为工 副 业 生产 原 剩余秸杆 未被合 展道路。通过推广秸秆养畜、 过腹还田项 目, 可以较 大 幅度增 加 牛 、 羊 肉产 量 , 丰 富 菜 篮 子 市 场 , 改 善 人 民群众的膳食结构 ; 可 以节约饲料用粮 , 缓解粮食供 需 矛 盾 。
同时提 高 了秸 秆 资源 的利 用率 。
1 张掖市玉米 秸秆饲料化开发利用现状 1. 1秸 秆资 源现 状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 中部 , 是甘肃省重要 的商 品粮基地之一 , 属典型的绿洲农业灌溉 区, 自然条件 优越 , 宜农宜牧 , 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 。全市 农作物 种植 面积 19. 2 万 hm , 其 中麦类 5. 77 万 hm。
, 玉米 7 万 hm , 油料 0. 862 万 m , 薯类及其它 农 作 物 3. 02 万 hm。
, 优质 牧 草 3. 33 万 hm。
, 年产 各 类 农 作物 秸 秆 232 万 t ( 风 干重 ) , 年 产 优 质 牧 草 6O
万 t , 每年 可用 于 养畜 的饲 草达 292 万 t 。
1. 2 玉 米秸 秆资 源利 用现 状 2011 年, 张掖市种植大 田玉米 0. 96 万 hm , 制 种玉米 6. 61 万 hm , 全市年产玉米秸秆 116. 79 万 t ( 风 干重 ) , 玉 米芯 29. 86 万 t , 全 年 可利 用 玉 米 秸 秆 资源 量达 146. 65 万 t( 风 干重 ) 。全 市农作 物 秸秆 经 青 贮 、 氨 化 、 微 贮 、 草 产 品 加工 等 利 用 量 为 121 万 t ,
秸 秆 饲料化 加 工 利用 率 36. 3 全 市秸 秆饲 料 化利 用 主要 以玉 米 、 小 麦 、 大 麦秸 秆 为 。从 利 用 品种 来看 ,
收稿 日期 :
2013- 12- 03基金 项 目:
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 目《 张掖市玉米秸 秆饲料化利用关键技术集成 与试验示范》 GNc x 一 2011-14 作者 简介 :
权金鹏 ( 1973一 ) , 男 , 甘肃省甘州 区人 , 高级畜牧师 , 主要从事草原 畜牧 技术推广及草食畜牧业技术研发工作 。
* 通讯作者 :
甘辉林 ( 1984一 ) , 男 , 甘肃省 山丹县 人 , 助理 畜牧 师 , 主要从事草业技 术推广工作 。
修 回日期 :
2014一 Ol 一 16
58 中国牛业科 学 第 40 卷 主 , 占利用 量 的 67. 6 秸 秆饲 料 资源 比较丰 富 的甘州 、 临泽 、 高 台三县 区为 主 , 占利用量的 82. 6 。全市现拥有各类农作物秸 秆收 获加 工设备 49 752 台( 套 ) , 青 贮 窖 池 总容 量 达 到 195 万 1 TI。
, 节 粮型 畜牧业 发 展基 础 较好 。从 加 工 时段 来看 , 主 要 集 中在 小 麦 、 玉 米 等 农 作 物 收 获 的 夏 、 秋两季 , 特别是 9 月至 l 1 月是秸秆饲料化利用 的黄金季 节 。
由于 人们 对秸 秆转 化利 用 的认 识 不 足 和加工技术落后 , 每年将大量玉米秸秆在 田间就地 焚烧 , 或作为燃料, 或堆积在 田间地头废弃 闲置 , 造 成 巨大 的资 源浪 费 , 既 污染 环境 , 又成 为 发 生火 灾 的 隐患 。
1. 3畜牧 业发展 现 状 张掖具有悠久的畜牧业发展的历史和传统 , 早 在 2100 多年前 , 这里就是北方少数 民族的牧场 , 改 革开放以来, 经过 3O多年 的发展, 畜牧业实现 了由
家庭副业向农村支柱产业跨越 , 实现 了由追求数量 型向质量型的跨越, 畜牧产业发展取得 了突飞猛进 的成就 , 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 经济 的支柱产业和 促农 增 收的最 重 要 的增 长 极 。
目前 , 初 步 形 成 了较 为合理的畜产 品区域规划 , 特别是 肉牛产业初步形 成 比较优 势 明显 , 初 具规 模与 标 准化 养殖 发 展势 头 ,
全 市牛 、 羊 产 业 发 展 保 持 了 较 高 水 平 , 是 国 家 级 肉
牛 、 肉羊繁育与产品供应基地 和活畜储备基地 。同 时 , 我市六县区均进入了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行列 。
2012 年 , 全市畜禽饲养量达到 1
730 万头只, 其中草 食畜饲养量 达 495 万 头/ 只, 畜牧业总产值 达 37. 8 亿 元 , 占农业 总产 值 的 24 。从 利 用 区域 来 看 , 主 要 以
。
2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制约 因素 据调查 , 我 市农 村 群众 对 玉 米 秸 秆 的利 用 主 要 采 用 两种 方 式 :
一 种 是 挖 坑 青 贮 , 另 一 种 是 收集 堆 垛 , 用时将 秸秆 切 碎 或 粉 碎 直 接 饲 喂 。除 青 贮 氨 化 外, 大量秸秆长期堆放不但发霉变质 , 而且营养价值 大幅降低 , 牛羊采食后极易患肠 胃道疾病。同时近 年来 , 因人工工价上涨 , 秸秆的收获搬运、 生产加工、
储存利用等成本加大, 阻碍了玉米秸秆的收获利用 ,
造成了农作物秸秆的严重浪 费, 而且 也制约 了牛羊 等草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究其原 因:
①是 大部 分母牛养殖户和一些小规模育肥户 , 因青贮 玉米需 劳动力多、 时间长 , 受成本和人力 因素影响大多不愿 青 贮 ; ② 是 大 部 分 农 户 玉 米 种 植 面 积 不 足 0. 67 hm。
, 这部 分 农 户 养 牛 大 多 为 1~ 2 头 母 牛 或 不 养 牛 , 青贮不划算 , 造成了秸秆 的闲置和浪费 。然而规 模养牛户玉米种植 面积却不能满足养牛需要 , 但要 购买 秸秆 和搬 运 、 整理 、 青贮秸 秆 又需 大量 的人力 和 资 金 ; ③ 是玉 米 秸秆 青 贮 的 季 节也 正 好 是 秋 收 的大 忙 时节 , 收 获玉 米 和青 贮 玉 米 秸 秆 在农 时 和人 力 上 形 成 了相互 制 约 的矛 盾 ; ④ 是 农 民希望 的 能 与秸 秆 青 贮 饲料 配套 的 玉米 联 合 收 获 机 械 、 工 业 化 生产 秸 秆饲 料 的成 套 加工 机 械 还 不 成熟 ; ⑤ 是 秸 秆综 合 利 用机械相对秸秆数量还处在低水平 , 特别是玉米秸 秆收获加工机械, 如秸秆联合收获机、 饲料加工机等 的保 有量 较少 ; ⑥ 是 现有 的机 具 设 备 与 一 家 一 户 的 秸秆收集方式存在着冲突, 影 响了配套机械设备和 相应规模化的生产。传统观念 的影响、 落后养殖方 式 的制 约 、 现代 化 收获加 工机 械设 备 的不 足 、 过高 的 成本费用等等都制约着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的 推 广普 及 。
3 目的与意义 为 了有效地解决秸秆远 距离运输 、 长期安全储 存 、 生 产成本 高 、 加 工利 用率 低和 杜绝 潜 在火 灾 隐患 等问题 , 我市 通 过 引 进玉 米 秸 秆 青 贮 发酵 促 进 剂 等 微生物 制剂 , 组 装 集 成并 示 范 推 广 玉 米秸 秆 机 械 化 收获加 工 、 袋 装 青 贮 、 包 膜 青 贮 、 青 贮 窖 青 贮 、 黄 贮 、
微贮 、 堆贮 、 生物发酵等一体化技术 , 以大幅度降低 青贮成本 、 改善饲料适 口性 、 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 值 和转化 利用 率 。通 过 采 取 举 办 青 贮 工 作 现 场会 、
技术 骨干集 中培 训 、 秸 秆 收获加 工 机械 现 场演 示 、 实 地操作技能比赛等形 式, 帮助农 民群众现场解决秸 秆 饲料化 利用 中遇 到 的关 键 技 术 难 题 , 促 进 秸 秆 饲 料化 技术 的推 广 普 及 , 为 建立 适 合 张掖 市 农 作 物 秸 秆 高效 利用 的模式 探索 出一 条新路 子 。
4秸 秆饲料化利用模式 的探 索与 实践 当前 , 我市普遍推广的青贮 、 氨化、 微贮 技术存 在 自身 难 以解 决 的缺 陷 。在 秸秆 饲料 化 利 用 主产 区 的甘州 、 临泽 、 高 台三 县 区 , 玉 米 秸 秆 氨 化仅 作 为对 青 贮技 术 的一个 补 充 , 可 将 干 玉 米 秸秆 微 生 物发 酵 处理 作 为 主攻 方 向 , 引 进 利 用 Sila-M ax200 、 郑 州 益 加益 、 西安 新天 地 等 国内外 优 质 生 物 菌剂 制 作 玉 米 秸秆 微贮 饲料 , 从 而 克服秸 秆饲 料粗 纤 维含 量 高 、 发 酵质 量差 的缺 陷 。针 对我 市制 种玉 米秸 秆 收 获 时大 部分植株已黄枯 , 且此时正值农 民秋 收最忙之际 , 待 玉 米秸秆 收获 时 其 营 养成 分 已大 量 流 失 , 影 响 黄 贮 饲料 质量 的实 际 , 依 托 合 作社 和 龙 头企 业 引 导 农 牧 民适 时机械 化 收获 玉 米 秸 秆 , 突 击 调制 青 贮 ( 黄 贮 ) 饲料, 大力推行全株玉米戴穗青贮 , 全面推广普及秸 秆揉丝和过瘤 胃蛋 白利用技术, 合理搭 配粗精饲料
第 2 期 权金鹏 , 等 :
张掖市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9
及矿质饲料 , 实现玉米秸秆饲料营养 品质和利用效 率 的最大化, 成功实践并建立 了玉米秸秆饲料化利 用 和 高效 运行 模式 。
4. 1
示 范带 动整体 开 发模 式 按照示范引导、 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整体推动 的原则, 整合财力 、 物力 、 人力在玉米秸秆资源丰富 的 乡村建 立 玉米 秸 秆 饲 料 化 利 用 整 村 推 进 示 范 点 ,
以点 带面 推 动秸秆 饲料 化利 用 技术 的 推广 普及 。对 示 范 点经 营户 , 按 照农 机 具 购 买 资 金 示 范 点 经 营 户 投资 5O%、 国家农机补贴 30 筹资方式 , 由经营户 自行购置 自走式全喂人型青贮 料收获机 1 台、 青贮饲料 圆捆加工机组 1 套, 按照商 业化运作的方式 自主经营 , 以整村推进 的方式组织 玉米 秸秆 机械 化 收获加 工 。对示 范 点进 行 玉 米秸 秆 机 械 化 收 获 的 农 户 给予 10 元/ hm。的 补 助 , 对 进 行 玉米 秸秆 打 捆 包 裹 (袋 装 ) 青 贮 的农 户 给 予 20 元/ t 的 补助 。购 机 农 户 在 示 范 点 再 以每 亩 低 于 市 场 价 10 元进 行 玉米秸 秆 机 械化 收 获 , 以此来 激发 农 户 进 行 玉 米秸 秆机 械化 收 获加 工 的积极性 。
4. 2合 作社 专 业化运 行模 式 在推进玉米秸秆 收获加工机械化 过程中, 畜牧 和农机部 门通力合作 , 通过筛选引进 国内各类玉米 秸秆收获加工机械 , 广泛组织开展玉米秸秆机械化 收获技术和机具推广演示活动, 扶持引导农机大户 购置 各类 玉 米 秸 秆 收 获 加 工 机 械 , 培 育 组 建 “ 金 土 地 ”等秸 秆收 获 加 工农 机 专业 合 作 社 和 玉 米 秸 秆 收 割队、 收集贮运队、 加工调制队等专业 化服务队伍 ,
引导开展玉米 机收跨 区作 业、 订 单作业 和“ 收、 运、
贮”一条龙作业, 以及玉米秸秆收割 、 专业运输 、 铡草 青贮等多层次的专业化技术服务, 充分展示和发挥 玉米秸 秆 机械 化 收获 的优势 。并 积 极利 用 各种 媒 介 扩 大影 响力 和覆 盖 面 , 最 大 化 地 激 发 农 民对 玉 米 秸 秆 收获 机械 的 投 资热 情 和 利 用 需 求 , 有 效 地 解 决 了 玉米 秸秆 收 获加 工 与 “ 三秋 ” 农 忙季 节 争 时 间 、 争 人 力 的矛盾 , 强化了农机结合 , 提高了玉米秸秆收获和 利用 效率 。
4. 3定 单运 行模 式 以甘州区前进奶牛专业合作社 、 临泽雪莲乳业 有 限责任公 司和华 瑞农 牧业 有 限责 任公 司等龙 头 企 业为依托 , 推行“ 场户联结、 订单种植、 合 同收购 、 全 株青贮” 的定单运行模式 , 以合同的方式约定全株玉 米种 植 和秸 秆收 购 , 切 实 保 护 农 民种 植 利 ...
篇四: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市玉米秸秆饲料化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郭丽娜, 李三禄, 闫晓波*( 执笔人), 徐建峰, 黄建伟, 王 瑨( 平凉市牛产业开发办公室, 甘肃 平凉7 4 4 0 0 0)[ 中图分类号] S 8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6 7 0 4( 2 0 1 3)
0 3 - 0 0 3 7 - 0 2 草食畜牧业是甘肃省“ 十二五” 期间重点扶持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 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 顶凌覆膜技术等旱作农业生产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 全省以玉米、 小麦为主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丰富的秸秆资源已成为促进草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为旱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 地处黄河主要支流泾河、 渭河上游, 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适宜多种牧草生长, 具有发展以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全市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等实用技术,积极探索适宜于当地的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全力推进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工作上水平、 上层次。目前, 全市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6 7 0 0h m玉米秸秆2 0 0万t以上, 秸秆饲用率达7 0%以上,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已成为我市发展肉牛养殖的重要饲草料来源, 我市秸秆饲料化利用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2 0 0 9年, 省委、 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全省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现场座谈会议, 大力推广了我市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在全省树立了典型和样板。2, 年产1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可行性平凉市是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养牛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当地农户有秸秆喂牛的习惯, 但由于受传统观念、 思想认识的影响, 在广大农区大量秸秆被闲置、 腐烂、 燃烧, 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据估算, 若将全市2 0 0多万t玉米秸秆资源全部转化利用, 可满足近4 0万头肉牛一年的饲草料需求。此外,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具有营养丰富、 适口性好、 消化率较高等特点, 是牛、 羊等反刍家畜的理想粗饲料。因此, 依托我市丰富的秸秆资源, 应用以青贮发酵技术为核心的秸秆饲料化技术,生产优质秸秆青贮饲料是切实[ 收稿日期] 2 0 1 2 - 1 0 - 0 9[ 作者简介] 郭丽娜( 1 9 8 4-)
, 女, 甘肃平凉人, 本科, 助理畜牧师, 主要从事肉牛产业开发和管理工作。 *[ 通讯作者] 闫晓波, 9 4 6 5 5 3 3 7@q q . c o m可行的, 开发前景广阔。2 玉米秸秆饲料化开发和利用现状2. 1 玉米秸秆青贮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 我市坚持将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转变肉牛饲喂方式、 提升产业水平的有力抓手, 尤其是自2 0 0 8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 、 甘肃省出台了《 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以来, 不断加大对技术培训、 基础设施等重点环节的扶持力度, 通过扶持秸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提高了全市秸秆饲料生产能力和水平, 有力地夯实了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基础; 采取直接补贴、 等多种方式, 购置秸秆打捆、 铡切、 揉丝、 粉碎、 压块、 加工等机械设备, 提高了秸秆饲料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至2 0 1 1年底, 全市青贮氨化窖( 池)
总容积达2 2 0万m点7 4 8个, 大中型秸秆饲料加工机械3 0 8 5余台( 套)
, 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 3 0万t以上。2. 2 玉米秸秆饲料化开发和利用成果3, 扶持组建青( 微)
贮服务队和流动加工2. 2. 1 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 针对农户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等现状, 围绕秸秆青贮、 机具操作等关键环节, 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近几年, 通过举办培训班、 发放技术资料、 现场咨询指导等方式, 普及推广秸秆青贮技术。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 5 0场( 次)
、 培训农民2 5 0 0 0多人( 次)
、 发放青贮科普资料4 3 0 0 0多份, 使广大农户真正理解了玉米秸秆青贮意义, 基本掌握了玉米秸秆青贮原理及方法, 真实体会到秸秆饲料生产带来的切身利益。2. 2. 2 创新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 根据全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情况和肉牛饲养结构的特点, 探索创新了适宜于我市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一是龙头带动模式。即由大型养殖企业牵头, 出资购置秸秆加工机具, 政府实施定额补助, 组建青贮服务队或加工点,配套建设青贮设施, 二是整村推进模式。依托新农村建设、 扶贫开发等项目, 对重点养牛村、 规模养殖大户补助青贮窖建设资金, 补贴配置秸秆加工机械, 使秸秆利用形成整村推进的局面。三是协会牵头模式。由养殖协会、 政府或项目扶持, 组建秸秆青贮加工服务队,统一收购秸秆、 统一组织加工、 统一按需供应, 费用各73畜牧兽医杂志 第3 2卷 第3期 2 0 1 3年
自分摊。四是大户联合模式。由项目扶持, 组织养牛大户联合组建秸秆青贮加工点, 建设青贮窖, 开展秸秆加工服务, 在保障自己养牛需要的基础上, 向散养户提供饲草料供应服务。2. 2. 3 建立以肉牛为轴心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依靠我市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 推广秸秆综合开发利用, 走资源可循环利用的道路。通过积极探索, 初步建立了了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纽带, 以肉牛养殖为轴心, 以“ 全膜玉米—秸秆青贮—肉牛养殖—牛粪制沼( 有机肥生产)
—沼渣( 有机肥)
还田” 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通过绿色循环农业模式的带动, 全市建成1 1 0 5 8口沼气池( 1 0m沼气 3 8 7 万 m2 7 6 3. 1 8t标准煤; 建成平凉市西开牧业清真肉食加工厂有机肥生产线( 年产2 0万t)
和平凉红牛繁育中心有机肥生产线( 年产5 0 0 0t)
。3)
, 年产3, 相 当 于 新 开 发 农 村 能 源 资 源2. 2. 4 开展秸秆饲料化试验研究 近年来, 加强与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畜牧兽医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 充分利用其技术、 智力等优势, 加快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提升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去年, 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 在平凉市天源农牧有限公司开展了秸秆饲料化及平凉红牛品质育肥试验研究。通过开展试验测定和建立基础数据库, 系统的掌握和研究了青贮发酵过程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为改善青贮饲料的品质提供了依据。经测定, 通 过 1 8 0 d 育 肥, 平 凉 红 牛 结 束 体 重 达5 2 0k g, 育肥期内平均日增重1. 2 7k g/d, 屠宰率5 8. 1 9%, 效益达1 3 0 0元/头。3 存在的主要问题3. 1 农户思想意识淡薄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长期以来, 我市广大农户倾向于将黄贮作为肉牛养殖的粗饲料, 总量达到9 0%左右, 而玉米全株青贮饲料加工总量较少, 还未被农户普遍接受。同时, 大多数农户还未系统的掌握科学青贮的原理及方法, 操作不规范, 特别是在饲喂过程中, 青贮饲料开窖后封闭不严, 导致二次发酵, 造成霉变腐烂现象时有发生, 影响了青贮饲料的品质和利用率。3. 2 青贮饲料短缺由于我市东西跨度大, 肉牛养殖数量、 传统习惯、 自然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 致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生产规模、 利用模式等发展不够平衡。崆峒、 泾川、 灵台、 崇信、 华亭五县( 区)
肉牛养殖总量较大, 玉米秸秆饲料供给能力相对不足; 庄浪、 静宁两县肉牛饲养总量较少, 而玉米种植面积大, 玉米秸秆青贮的商品化开发模式尚未形成, 只是为满足本地肉牛养殖的需要, 致使大量秸秆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影响了秸秆青贮和肉牛养殖的协调发展。3. 3 秸秆饲料化利用配套( 体系)
尚未形成玉米秸秆青贮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 全市仅有的几家饲草料加工开发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 经济实力不强, 产加销衔接不紧密, 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具备加工草捆、 草块、 草颗粒、 草粉等饲草料产品的条件, 但缺乏规模化生产的周转资金。4 对策与建议4. 1 强化宣传指导利用现场指导、 举办培训班、 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方式, 大力宣传推广玉米带穗青贮、 添加发酵促进剂青贮技术, 以点带面, 在全市培育几个玉米秸秆青贮规模化生产的示范乡、 示范村、 示范场, 树起一批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的典型和样板, 让农民看到效益, 感到实惠, 主动参与进来, 切实把玉米秸秆青贮工作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推动全市秸秆饲料规模化生产。4. 2 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 着力解决青贮秸秆养畜资金缺口, 切实加大秸秆青贮工作的投入,做到“ 应贮尽贮” 。多方筹集资金, 购置青贮设备、 修建青贮窖( 池)
、 培训技术人员, 提高全市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水平。同时, 因地制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出台农机具补贴、 青贮窖( 池)
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切实缓解规模养殖场资金短缺的问题, 最大限度地保障玉米秸秆青贮工作顺利开展。4. 3 加强技术研发根据我市秸秆饲料化开发利用现状, 通过“ 政府主导、 龙头参与、 社会投资” 等方式, 组建集秸秆饲料研发、 质量检测、 规模生产于一体的秸秆饲料化科研中心, 开发具有较高科技水平和农民易于接受的新型秸秆饲料加工技术和方法, 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不断提升我市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科技水平。4. 4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和层次的有效抓手, 积极扶持天丰、 正丰等秸秆饲料化加工龙头企业, 引导其开展订单生产、 精深加工, 按市场化需要开发新产品, 加大饲草料仓储建设, 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不断提高生产加工能力,努力提高生产效益。以全市五个肉牛产业大县为重点, 积极探索, 创新模式, 扶持组建青贮饲料行业协会、 专业合作组织, 建立秸秆饲料化、 产业化生产多元发展的新机制, 促进全市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生产向专业化、 规模化、 社会化方向发展。83J o u r n a l o f 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V e t e r i n a r y M e d i c i n e V o l . 3 2 N o . 3 2 0 1 3
篇五: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1- 目 录 第 1 章 项目总论 ......................................................................1 1.1 项目提要 ..................................................................... 1 1.2 结论与建议 ................................................................. 3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6 第 2 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 2.1 项目建设背景 ............................................................. 7 2.2 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 8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8 2.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9 第 3 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2 3.1 市场分析 ................................................................... 12 3.2 建设规模 ................................................................... 13 第 4 章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14 4.1 建设单位概况 ........................................................... 14 4.2 研发能力 ................................................................... 14 4.3 企业财务现状 ........................................................... 15 第 5 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17 5.1 项目选址原则与要求 ............................................... 18 5.2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状况 ........................................... 18 5.3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 20 第 6 章 工艺技术方案和公司管理方案 ................................23 6.1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 23- 2- 6.2 公司管理方案 ........................................................... 24 第 7 章 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 ........................................25 7.1 项目建设方案 ........................................................... 25 7.2 建设内容 ................................................................... 25 第 8 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27 8.1 环境保护、 消防与节能 ........................................... 27 8.2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 27 第 9 章 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安排 ................................29 9.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 29 9.2 项目经营管理 ........................................................... 33 9.3 实施进度安排 ........................................................... 34 第 10 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5 10.1 投资估算依据 ......................................................... 35 10.2 投资估算明细 ......................................................... 35 10.3 资金筹措、 使用 ..................................................... 38 第 11 章财务效益、 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38 11.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38 11.2 财务评价 ................................................................. 39 11.3 国民经济评价.......................................................... 40 11.4 环境影响分析.......................................................... 41 11.5 社会效益评价.......................................................... 42 第 12 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设 ...........................................42 12.1 可行性研究结论 ..................................................... 42
- 3- 12.2 问题及建设 ............................................................. 43
- 1-
1.1
1.1.1 项目名称:
某某市莲花生物饲料研究项目 1.1.2 建设性质:
新建和扩建 1.1.3 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法人代表:
所有制形式:
股份制 项目主管单位:
1.1.4 建设地点:
某某市西北部山区 30 公里处西平罗乡 莲花村 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资格证书号:
1.1.6 建设规模:
年产 10000 吨生物颗粒饲料。
占地面积 30 亩 (其中荒山面积 15 亩), 建筑面积 4100 平方米, 技术人员、 工人配备及生产、 销售管理。
1.1.7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主要工艺技术方案如下:
(图片)
1
- 2- 1.1.8 主要建设内容 (1)
主要工程:
土建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序项目名称 规模 1 办公住宿用200m2 5 种兔场 300 m2 2 微贮池 3000 m2 6 化粪池 200 m2 3 干草棚 1000m2 7 沼气池 200 m2 4 种猪场 300m2 8
(2)
附属设施:
序项目名称 规模 序项目名称 规模 1 厂区硬化、 绿300m2 5 围墙 150 2 门卫室、 消毒80m2 6 机井、 水塔、 管道 3 上、 下猪、 兔80m2
4 人工草场 10000 亩
(3)
设备购置 序号 1 设备名称饲料烘干机饲料粉碎机机浆机搅拌混料机颗粒机运输车三轮车18 型四轮车铡草机地磅 化验室设备防疫及生产工具数量1单位套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套
2 63 24 25 26 17 18 19 210 111 112
- 3- 1.1.9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建设项目总投资 429 万,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09 万, 流动资金 120 万。
1.1.10 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429 万元。
其中申报中央、 省财政扶持资金 300万元, 公司自筹资金 129 万元。
1.1.11 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周期 1 年, 第二年投产。
1.1.12 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年产牛、 羊、 猪、 兔系列生物饲料 1 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1000 万元, 实现利润 120 万元, 上缴国家税金 50 万元。
社会效益:
带动周边地区养殖户 5000 户, 逐步形成 10 万头猪、 5 万只兔的养殖基地。
基地每户每年增加收入 1500 元。
1.2
1.2.1 综合评价 某某市莲花生物饲料研究项目, 投资方向符合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符合某某市畜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具有明显的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优势。
它不仅可以带动项目区畜禽生产总量, 而且可以带动周围农户走“公司+示范场+
- 4- 农产” 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该项目采用的技术, 依托北京昆仑生物饲料研究所,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适用性、 可靠性; 其经济效益明显, 社会、 生态效益也有很大成效, 还款能力较强, 且无较大风险。
项目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和沼气良性循环, 还可进一步优化农田生态条件, 实现粮、 牧、 果、 草协调立体发展。
1.2.2 结论及意见 该项目是落实“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某某市《十五农业发展规划》 的具体体现。
该项目建设符合投资方向、 投资规模的申报条件。
立项理由和依据充分, 具有投资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已具备; 建设规模和内容真实、 可靠、 可行; 项目资金安排合理; 项目运行机构建全, 职责分工明确;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科学、 合理; 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机制可行; 项目建成后取得的经济、 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选项合理, 定位准确, 条件具备, 技术成熟, 效益较好, 方案切实可行, 可组织专家评估立项。
1.2.3 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项目建设过程中, 因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 设备安装运行、企业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使项目建设周期拖长或项目使用期不能正常生产。
建议:
- 5- 某某市的饲料加工, 很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饲料加工管理方法。
因此,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应特别注重引进先进的饲料配方管理体系。
要注重建立、建全销售队伍和营销网络, 想方设法开辟市场,创造更好的效益。
本项目购置的一套化验室设备, 可由技术依托部门提供或指定品牌。
- 6- 1.3
1.3.1 某某市莲花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委托书。
1.3.2 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关于扶持多种经营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
1.3.3 《某某市畜牧饲料发展规划》 和某某市关于加快生物饲料开发的结构调整的意见。
1.3.4 中共中央、 国务院 90 年以来发出的:
“发展秸秆畜牧业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重要指示;“九五” 计划和 2010 远景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畜禽养殖要主攻食草型和非粮食型饲料” 等。
1.3.5 某某市《十五农业发展规划》
1.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小企业促进法》
1.3.7 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河南省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
1.3.8 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
1.3.9 某某市《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
2
- 7- 2.1
2.1.1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新世纪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对发展草食畜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为落实党的“十六大” 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 加快发展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 新格局的健康发展, 党中央、 国务院发出关于“经展秸秆畜牧业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指示; 国家在 “九五”计划和 2010 远景规划中提出“发展畜禽养殖要主攻食草型和非粮食饲料”,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出通知“凡开展生产节粮型饲料, 企业免征增值税”。
由此可见, 党中央、 国务院对节粮饲料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在政策上已提到了最高议事日程。
2.1.2 近几年来, 某某市坚持把草食畜牧业发展定位在建立大产业的目标上来培育, 制定了全市利用秸秆饲料发展畜牧业的长远规划, 出台了 12 项优惠政策, 着力利用秸秆资源加工生物饲料发展规模, 培育龙头企业。
2.1.3 某某市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 某某市处于东经 113。23~113。57, 北纬 35。17~35。50 之间,河南省西北部, 太行山南麓, 东靠卫辉, 西与山陵川交界, 南临获嘉县, 北与林州和山西壶关相接, 东南与新乡 市、 新乡 县毗连,西南与修武为邻, 自古为豫北通往晋东南要道, 距新乡 市 22 公里, 距省会郑州 93 公里。
全市南北长 65 公里, 东西宽 52.5 公里, 总面积 2007 平方公里, 辖 26 个乡 镇, 533 个行政村, 全市
- 8- 总人口 78 万, 其中农业人口 67 万,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2.2
2.2.1 某某市莲花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 目前已打破了传统的没有粮食养不成畜的旧格局, 建立了粮、 果、 林、 牧、草、 药 6 个产业互补、 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辐射面积达 600 多平方公里。
利用粮食作物秸秆、 树叶、 林坡野草、 禽畜粪便、 人工种草药的多元化资源原料, 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生产加工生物颗粒饲料, 发展带动养牛 0.2 万头、 1.3 万头猪、 1 万只羊、 8 万只鸡、 3 万只兔等具体农村特色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有规模性的龙头养殖场 96 个, 辐射带动农户 6000 多户, 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力 4000 多个(其中残疾人 30 多个)。
消化农作物秸秆 8000多吨, 树叶 20 多万斤, 野草 8 万余斤, 畜禽粪便 1000 多吨, 人工种草和药材 1000 多亩, 增加农民收入 300 多万元。
2.3
2.3.1 进一步增加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一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1999》 312 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以及其它法律法规, 对养殖业的发展,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项目建成运行后, 对我市养殖深加工起到带头作用, 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 同时能够解决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
- 9- 力及再就业问题。
2.3.2 该项目建设可以促进我市农、 牧、 林业协调发展, 改善农、牧业比例失调的局面,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2.3.3 该项目建设, 可进一步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民由“温饱” 走向“富裕”。
本项目实施后, 既可拓宽饲料厂生产范围, 扩大示范领域, 增强企业实力, 还可通过为农户提供优良杂交种猪、 种兔、 饲料防疫、 签单销售等方式, 形成规模化管理、 集约化生产、 产业化发展的饲料加工、 畜牧养殖、 产品销售生产新格局。
建成河南省独家利用太行山资源生产高档次生物饲料的加工龙头企业基地。
2.4
2.4.1 该项目建设, 可以促进农业有效资源的开发利用, 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某某市具有丰富的饲草、 饲料资源, 发展生物饲料的物资基础雄厚, 我市拥有可利用草山、 草坡 110 多万亩, 常年可作饲用的农作物秸秆达 5 亿多公斤, 加上便于采集的林木鲜叶、 四旁隙地的杂草等, 可见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
项目实施后,通过发展节粮饲料加工, 可带动全市现有草场的培育改良, 开...
篇六: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章总论
一、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项目 名 称:
年产 10 万吨秸杆蛋白生化饲料项目
承办单位、 项目 负责人:
项目 承办单位:
********农化有限公司 项目 负责人; ****** 二、
项目建设地点 *****市*************村西 三、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计院 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甲 9412021 四、 编制依据、 内容及范围 1、 编制依据 《建设项目 可行性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 《关于大力开发秸秆资源的通知》;
成功案例, 最新归档。
授权本站, 请勿外传!
《1996—2000 年全国秸秆养殖项目 发展纲要》 ;
《国家“十五” 重点推广 50 项技术目 录》 ;
项目 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 技术资料等;
专业技术人员 调查的有关资料、 数据。
2、 编制范围 本报告对项目 建设的依据、 条件及必要性进行了 论述, 对市场的需求进行了 分析预测, 对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工艺技术的可行性、 设备选择、 原辅材料供应、 公用 工程、 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 劳动定员 及人员 培训、 项目 实施进度、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 综合性分析和评价,为项目 实施提供了 可靠、 科学的依据。
3、 研究工作概况 根据*****农作物秸秆生产情况, 结合*****畜牧养殖业所需饲料等情况, 我院组织有关技术人员 根据国家对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 进行了 充分细致的调查和分析, 经各专业人员 共同努力完成了 本项目 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 可行性报告内容要点 ( 1)
项目 建设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 采用生化处理技术, 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高蛋白生化饲料产品。
项目 拟建设小型草粉厂 60 个, 综合生化厂 1 个,新增主要生产设备 142 台, 土建面积 3334m2。
( 2)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本项目 拟建规模为年产秸秆生化饲料 10 万吨, 产品方案以玉米秸秆生化饲料产品为主, 以其它农作物秸秆生化饲料为辅。产品包装采用复膜塑料编织袋, 每袋净重量 25 公斤。
( 3)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 总投资为 1000 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 600 万元, 流动资金 400 万元。
资金来源为企业自 筹资金 300 万元, 拟申请银行贷款 700 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贷款 240 万元, 流动资金贷款280 万元。
( 4)
经济效益 本项目 建成投产后, 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 5000 万元, 利税664 万元, 其中利润 394 万元。
五、 可行性研究结论
本项 目 是承办单位为 解决 ***** 农 作物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而提出 的利 用 丰富的秸秆资源生产秸秆蛋白 生化饲料。
项目 实施后 , 不但可以解 决 ***** 农作物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有效地保 护 生 态 环境, 还可以为畜牧养殖业提供优质廉价的饲料产品, 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养殖效益, 进一步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
本项目 的建成投产
对保护*****环境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解决秸杆问题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 总投资 1000 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600 万元, 流动资金 400 万元。
项目 建成投产后, 正常年份销售收入 5000 万元, 年利润 394 万元, 税金 269 万元, 财务内部收益率 55.5%,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项目 借款偿还期 3.38 年(包括建设期), 投资回收期 2.9 年, 具有较强的偿还能力。
综上所述, 本项目 可以达到经济、 环境、 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区域示范作用意义明显, 项目 是可行的。
项目 主要经济技术指示如下表:
主要经济技术指示表
六、 建议 为保证项目 能够顺利、 稳妥地建设和较好的生产经营, 特提出如下建议:
1、 争取政府在政策、 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使企业发展有一个稳定、 积极的社会环境, 加快新技术、 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2、 加强企业营销策略, 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 形成稳定的销售网络和消费群体。
3、 要加强员 工培训, 使员 工尽快掌握操作技术,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一、
企业基本情况 *****市*****农化有限公司筹建于 2000 年, 公司地址位于*****市*****, 属于股份制企业, 公司 以技术开发为先导, 是集农化产品的生产销售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研究开发、 科、工、 贸一体化企业。
我公司现有高级工程师 16 名 , 中初级科技
人员 28 名 , 管理人员 6 名 , 区域经理 15 名 , 已形成了 整体的研、 发、 产、 供、 销一条龙的配套管理。
我公司以中国农业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后盾, 与中国农科院、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大学、 科学院、 北京农业大学长期保持着紧密的技术合作。
目 前, 我公司 生产的*****系列微肥杀菌剂产品, 畅销全国各地, 取得了 较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公司 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方面做了 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 研制出 通过微生物分解生产秸秆蛋白 生化饲料新技术, 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秸秆蛋白 生化饲料在我县畜牧养殖企业中进行了 应用试验, 取得了 很好的效果, 现已具备了 产业化生产和推广的条件。
二、 项目提出的背景 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达 5. 7 亿吨, 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 50 多倍, 其中 90%被焚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统计资料表明, 在美国约有73%的肉类由草转化而来, 澳大利亚为 90%, 而我国仅有 6%-8%的肉食由草秆转化而来。
国家 2010 年远景规划中提出:
养殖业要主攻食草型和非粮耗型饲料。
秸秆化粮过腹还田, 利用比例将达 40%。
以往的秸秆转化利用方法主要有:
第一种:
高温酸处理法。
主要将秸秆粉碎后经球磨机磨成粉,用盐酸( HCL)
将物料拌湿, 使秸秆的粗纤维酸解, 装入转化室,通入蒸汽升温至 150℃, 取出后用等当量烧碱( NaOH)
中和, 这种方法生产工艺复杂, 腐蚀和污染严重, 并且在高温酸解过程中, 蛋白 质凝固不易分解, 难以被非反刍动物消化吸收, 有的要求在 70℃左右的转化室内进行转化, 能源上是不太划算的。
第二种:
自 然发酵处理法。
是利用秸秆本身所带微生物发酵,在发酵过程中, 温度、 湿度、 PH 值一定, 又需激活剂, 才可制出有一定营养价值的秸秆饲料。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料适口性, 但无法分解粗纤维, 难以改变秸秆的化学组成, 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均不够高。
第三种:
为通常称的氨化法, 生产的饲料常称为氨化饲料。它主要以尿素作为非蛋白 质态氮源补充, 用来合成新的菌体蛋白 , 但它对于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酵解作用 比较少,饲料的活化远远不够, 消化能及总能均不高, 一般只能喂养牛、羊等反刍动物。
第四种:
秸秆微贮法。
新疆农科院采用 复合活杆菌厌氧发酵处理, 有效改善秸秆适口 性, 提高采食量和改善动物肠胃的微生态平衡, 但生产周期较长, 且只 能用于反刍动物。
第五种:
“EM 处理法” 。
日 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采用 80 多种有益生物工程菌处理秸秆和饲料, 在粪便除臭、 在畜禽生长和防病方面有相当效果, 但其成本较高。
鉴于上述情况, 当前我国的秸秆实际转化利用率还很低,秸秆焚烧现象还十分严重。
就*****省而言, 每年夏秋两季生产的农作物秸秆总量高达 5000- 6000 万吨。
从目 前我省来看, 农作物秸秆利用 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是通过秸秆还田机直接还田。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快捷, 但是由于还田机械量目 前还比较少, 且还田效果较差, 还田后还会出 现秸秆与 幼苗争水分的情况, 对于播种保全苗不利, 并且还增加了 农民的投入, 推广难度较大; 二是大力发展牛羊养殖, 使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
由于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储存秸秆, 在农村推广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三是秸秆青贮。
需要技术高, 并且收获后, 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秋夏期间农活比较集中, 群众一般没有精力投入到其中去, 影响了 推广的效果。
因此, 大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烧掉, 不仅浪费了 资源, 也污染了 环境。
为了 禁止焚烧秸秆, 各级政府投入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每到麦播期间, 农作物秸焚烧现象仍屡禁不止。
要妥善彻底地解决这一矛盾, 解决好农作物秸秆的“出口 ” 至关重要。
**********农化有限公司 是一家集农业新产品技术开发、生产、 销售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企业, 近年来该公司 在农作物秸杆的综合利用 方面做了 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 研制出利用 秸秆蛋白 复合生化精生产秸杆生化蛋白 饲料新技术。
该技术通过微生物分解, 可以使各种秸秆中的粗纤维、 木质素、精脂肪转化为单糖、 多糖、 有机酸、 氨基酸等有利于家畜家禽吸收的营养物质, 并合成大量的菌体蛋白 , 可以把农作物秸转化为高效能的优质秸秆蛋白 饲料, 是理想的消化多余农作物秸秆方法。
通过该技术制成的饲料, 可广泛应用 于猪、 鸡、 鸭、牛、 羊、 鱼养殖, 是国家生物工程最新研究成果, 是“十五”计划中五十项推广技术之一,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充分利用秸杆资源, 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的需要 *****是一个农业大县, 耕地面积达 34 万亩, 据有关部门统计, 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杆约 45 万吨。
长期以来, 每到农作物收获季节, 大量农作物秸杆被就地焚烧或扔在田间地头, 既浪费了 秸杆资源, 也造成了 大气环境污染。
近年来, 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焚烧秸杆, 各级政府花费了 很大精力禁烧秸杆, 每年投入了 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虽然“焚烧现象” 有所改善,但由于秸杆的综合利用 程度低,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秸杆利用 问
题, 农民得不到实惠, 导致秸杆焚烧现象时有发生。
秸杆问题已成为让各级政府为难, 让农民群众头痛的一个大难题。
据了解, 我县每年为“禁烧秸杆” 所耗财力就达 150 万元以上, 全国各级政府为“焚烧秸杆” 所耗财力之大更是惊人, 如何搞好秸杆的综合利用, 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的当务之急。
本项目 有效地解决了 秸杆的转化利用问题,本项目 的建成投产对保护我县环境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 对周 边地区乃至全国解决秸杆问题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 调整养殖饲料结构, 促进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饲料用粮日 趋紧张, 而且单靠粮食饲料搞养殖, 成本高效益低, 有时甚至赔钱, 严重制约了 畜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县是全国畜禽养殖业生产基地之一, 年出栏商品肉鸡 4500 万只、 商品猪 40 万头, 仅畜禽养殖业年需商品粮高达 30 多万吨, 而我县农业每年所能提供的商品粮只 有 10 万吨, 远远不能满足畜牧养殖业生产的需要, 每年要从外地购进大量的商品粮, 从而造成了 养殖成本高, 效益低的问题, 限制了 我县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家“九五” 计划和“2010” 年远景规划中明确提出畜禽养殖业, 要主攻食草型和非粮食型饲料。
目 前, 资源丰富的秸秆,大部分被弃置或焚烧, 非常可惜。
发展秸秆生物饲料, 不仅变
废为宝, 秸秆“过腹还田” , 同时净化环境增加有机肥料, 形成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 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利用 复合生化精制作高效能生物蛋白 秸秆饲料发展养殖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的计划项目 , 也是1 9 9 9 年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的项目 。
复合生化精是集氨化、 糖化、 软化、 发酵酶化饲料之精华研制而成。
用 复合生化精制作的高效能生物蛋白秸秆饲料, 不用引 进菌种, 在稻麦草及各种无毒的野草、 豆秸、花生壳、 玉米秸秆、 各种树叶藤蔓等粉碎料中, 加入适量的水、复合生化精, 几天后, 经过对秸秆粉产生生化作用 即可产生大量的菌体蛋白 , 并转为富含低分子碳水化合物、 游离氨基酸,成为畜禽类喜爱的高蛋白全营养高效能生物饲料。
因此, 本项目 建成投产后, 对调整我县畜牧养殖业的饲料结构, 降低畜牧养殖成本, 提高养殖效益, 进一步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 提高农业产值, 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本项目 建成后, 将农作物秸杆转化为饲料, 有效地利用了 农业废弃资源, 将秸杆变废为宝, 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按每亩地年产秸杆 1000 公斤计算, 每亩地可增加收入 150 元, 如我县秸杆全部转化利用, 每年可使农民增收数千万元。
另 外, 该项目
建成后, 可解决农民就业人数 800 多人, 每人年收入可增加 7000多元。
综上所述, 本项目 在综合利用秸秆资源, 解决环境污染, 和降低养殖成本, 促进畜牧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项目 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
一、 世界工业饲料生产总体情况 据统计, 1997 年世界饲料工业产品总产量为 6. 05 亿 t, 人均消费饲料 105kg, 创历史最高记录; 1998 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饲料工业也受到了 巨 大的冲击,世界的工业饲料总产量仅为 5. 76 亿 t ( 中国按实际配合饲料产量计算), 比 1997 年下降了 5% 左右, 人均消费饲料降至 97kg左右; 1999 年界工业饲料生产开始回升, 全年产量达到 5. 85 亿t, 比 1998 年增长 1. 5% ; 2000 年世界工业饲料生产继续回升,
全年产量达到 5. 92 亿 t, 比 1999 年增长 1. 2% ; 2001 年世界工业饲料产量升至 5. 99 亿 t, 比 2000 年增长 1. 2% ; 2002年世界工业饲料产量重新突破 6 亿 t 大关, 达到 605 亿 t( 如果计入中 国生产的浓缩料和预混料, 则 世界工业饲料总产量为6...
篇七: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放业15保定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粮改饲示范市试点项目工作总结一、项目概况保定市连续四年取得“粮改饲”示范市试点资格。保定市耕地面积107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544.1万亩,青贮饲料资源丰富;全市奶牛存栏7.385万头,肉牛存栏22.19万头,肉羊存栏567.51万只,每年需要200多万吨饲草料。2020年粮改饲项目任务收贮面积21万亩.全株青贮玉米生产总量55万吨。下达资金2630.5万元。全市申请实施15个县(市、区),实际完成青贮约96.8675万吨、种植约40.8697万亩,其中试点项目(全株玉米种植32.5819万亩,青贮77.6054万吨),新建地面青贮设施面积达到了14139万平方米,新增青贮全株玉米能力约4.5万吨。实际超额完成了省厅下达的任务。保定市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专项补贴1614万(项目实施望都县、满城区)。“粮改饲”示范市项目将给保定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现项目资金全部发放到位。二、项目执行进展情况(一)强化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统筹推进保定市政府把“粮改饲”工作列入到每年农业重点工作。保定市农业农村局代市政府起草的“粮改饲”试点市实施方案。市政府高度重视,主管市长亲自批示并批准以保定市政府名义印发。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多次召开全市“粮改饲”重点工作部署会议、全市“粮改饲”重点工作推进会(调度会)、全市粮改饲系统培训暨粮改饲项目推进会议。为全面落实全市粮改饲任务指标,要求各县(市、区)必须全面完成任务指标。制订下发了《粮改饲项目操作程序》。各县(市、区)依据上报指标数量完成种植、青贮的任务指标。(二)细化任务指标,强化责任落实保定市根据省厅粮改饲任务指标.自下而上进行摸底调查,形成统一的申报数据.按照各单位申报数量下达任务指标:任务指标到各县(市、区)主管单位,具体责任到单位个人,完成任务记人当年考核成绩.完不成任务指标。取消下年申报资格。从而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粮改饲管理力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准确把握重点环节,切实把粮改饲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粮改饲示范市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三)加强培训督导,确保工作质量多次召开“粮改饲”工作调度会.进行安排、部署、调度;成立项目管理、实施专项督导组,组织人员进行督导检查:强化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2020年因疫情影响,全市进行分片全员培训,组织开展了“粮改饲”试点项目管理系统培训、“粮改饲”试点项目培训、“粮改饲”技术推广培训等,并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青贮现场检查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青贮前、青贮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测量抽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四)实施精准管理,创新工作机制1.在实施精准管理方面根据“粮改饲”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各个操作环节的时间节点:实行“一表通”报表模式,2020年8月10日前完成项目实施主体的确定工作.审核项目单位申报表.汇总上报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县级申请书。9月10日前完成青贮空窖体积测量工作,上报青贮空窖体积,10月底前完成收贮量的测量工作,上报青贮量统计表,12月底前完成项目总结和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实行“一本资料”在手,项目内容全有。在实施项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增加投资.常抓不懈。充分利用国家、省和市支持的关于促进生态建设、推动畜牧业发展等投资.开展草业建设工作,夯实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草业开发的货款支持。草业企业要吸收社会资金投入草业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高。(三)科技支撑健全完善强有力的草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同国内外草牧业和生态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与合作。紧密结合中科院和中国农大驻坝上地区试验站,建立种草、制草和养畜三个生产过程生态草牧业,实现生产——生态——生活良性互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大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的技术、人才交流,培育建设草牧业技术人才队伍.打造草业发展与示范牧场协同创新共同体。创建草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驿站,解决好怎样保护草场、利用草场,种什么草、怎么种,开发哪些秸秆、怎样开发,养什么畜、怎么养等技术问题,同时通过人才培养、技术结伴等模式。为草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智力支持,打造草业开发利用科技创新高地。(四)种养结合优质饲草供应是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发展趋势。在张家口地区发展草原畜牧业是必然选择,因此通过规模化畜牧生产推动种养结合。拉动草业发展是今后发展方向。一是通过坝上地区退减水浇地,大力发展全株玉米青贮种植。优先发展燕麦——春小麦轮作,适度发展苜蓿等多年生牧草。二是围绕养殖集聚区,发挥坝上草原资源禀赋,结合坝下“粮改饲”,增加饲草产量。三是鼓励支持养殖企业改良天然草场,开发人工草场,提高饲草质量和产量,努力实现饲草自给自足。四是家庭牧场要因场施策,按照饲草本地化的发展要求,积极流转土地,实现种养有机结合。责任编辑:吴曼电话:0311—89252804 E—mail:957463411@qq.com万方数据16产业透视目管理中保定市采取了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做法,力求公开、公正和精准。特别是在青贮设施建设中引入专业第三方评估测量降低了误差风险,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市、县局以管控重点环节为抓手,实施过程监管。“粮改饲”的关键环节是青贮空窖体积测量和青贮后收贮量的测量,这两个重点环节是决定补贴实不实的关键,项目领导小组将这两个环节确定为项目操作的重点,克服困难,严格按比例进行抽查,对县级测量的青贮空窖体积进行复查时,发现测量有误差,现场查找原因,及时解决测量标准把握不一致的问题。在青贮前聘请专家对县局管理人员和项目单位进行青贮技术培训。对青贮量测量工作进行了再调度,提出具体要求,在抽查中未发现青贮量不实的问题.通过重点环节的管控,保证项目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粮改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调整种植结构,实现种养结合、提高种养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带动重点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粮改饲模式,提高青贮饲料的整体水平。在总结过去的经验基础上我们进行不断创新。一是项目支持青贮设施建设。大部分养殖场青贮设施比较老旧简陋,中小型养殖场以土坑为主,青贮质量无法保证。改善青贮设施是提高青贮质量的重要措施。最好的青贮方式是地上青贮。每年从项目资金中预算百分之十的资金。用于地上青贮设施建设补贴、老旧青贮设施的改扩建。改善青贮条件。2020年保定市又有13个企业申请了青贮设施建设资金,新增永久青贮能力4.5万吨以上,从长远角度推进了全市“粮改饲”工作进展。二是支持专业青贮企业。专业青贮企业在青贮补贴、地上青贮设施建设补贴政策与养殖场相同。建设标准化青贮饲料供应基地。将青贮饲料商品化,通过项目补贴降低供应价格.专业青贮企业为中小型养殖场提供物美价廉的青贮饲料。开拓青贮饲料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受政策拉动影响保定市新增专业青贮企业每年都有增加,青贮量显著提高。三是支持青贮饲料种植基地。粮改饲工作的重点是支持以全株玉米为主兼顾其它优质饲草种植,鼓励流转土地企业、专业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从事青贮饲料专业种植。政府引导、技术指导服务种植单位。针对保定市多年来推广苜蓿种植不成功的情况.保定市积极引导黑小麦、甜高粱、燕麦草、串叶松香草、构树等牧草品种实验性种植、青贮、饲喂争取找到适合保定市种植的牧草品种予以推广。经试验构树饲喂奶牛可提高乳脂率近1%。四是支持中小规模企业青贮。针对保定市存在中小草食畜养殖场户总量较大。为了确保完成任务指标我们降低了规模要求,没有设定青贮规模要求,形成了普惠。这一举措也对贫困户小规模养殖脱贫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五)落实结构调整政策,取得成效明显保定市承担粮改饲示范市任务以来,连续4年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任务指标。保定市高度重视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特别是农民日报2018年11月29日、2019年9月12日《致富与生活》首版报道粮改饲:玉米还可以这样“用”进行了宣传和推广,2019年9月12日(中国农网)2019年9月26农民日报报道了保定市粮改饲工作、2020年8月26日农民日报三农号种养结合粮草兼顾循环发展保定市整市推进粮改饲成效显著。河北日报、今日畜牧兽医、保定日报、保定电视台连年多次报道保定市粮改饲示范市试点工作。并在粮改饲工作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了青贮添加剂使用,使全市的青贮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20年9月7日至8日.“全国粮改饲工作推进现场会”在通辽市召开,期间举办第四届中国青贮饲料质量评鉴大赛活动。对各省“粮改饲”项目实施主体制作的全贮玉米青贮饲料质量进行综合打分排名颁奖。全国共评出金奖10个、银奖10个、优秀奖20个。河北省荣获金奖3个、银奖1个、优秀奖4个,获奖总数占全国五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获金奖数位居全国第一。保定市荣获金奖2名、银奖1名、优秀奖1名,保定市农业农村局获全国优秀组织奖,获奖市级单位全国第一。2020年9月24日.2020年度河北省青贮饲料质量大赛,全省共评出金奖5个、银奖10个、优秀奖11个,保定市荣获金奖3名、银奖4名、优秀奖4名,保定市农业农村局获奖全省第一。保定市“粮改饲”示范市试点工作通过以养带种的方式,种植专用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加工全株玉米等青贮饲料,探索建立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业结构,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推动全市农牧业的循环绿色发展。特别是在清苑区惠农奶牛场的农业技术试验项目,效果更为明显.2019年4月17日财政部、农业部对该项目进行绩效考核给予垦定和高度评价。通过示范市项目拉动,极大提高了全株玉米专用品种的种植面积和青贮饲料产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初步统计2020年籽粒玉米青贮每亩平均2.4吨,专用青贮品种平均3.5吨,每亩增加了1.1吨,每吨多收入260元;籽粒玉米每亩纯收入710元,青贮玉米收购价每亩平均910元,比籽粒玉米每亩多收入200元。全市每年青贮玉米50万亩,种植户每年可多收入1亿元以上,保定市种植面积广。每年外地大量收购全株玉米,致使价格提高,又额外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在实施粮改饲过程中,各县(市、区)为助力扶贫攻坚任务。辖区内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的贫困户以每吨高于市场价10元进行补贴。为此全市有近千户贫困户受益。养殖场(户)通过饲喂青贮饲料,饲养成本降低8%以上,给青贮环节的补贴,缓解青贮资金压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实施“粮改饲”示范市项目,项目引导秸秆综合利用,显著降低了每年玉米收获期.各级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禁烧秸秆的总量。减少秸秆焚烧54.2万吨,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加了社会效益,农业循环经济得到了发展。“粮改饲”示范市项目将给我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三、项目资金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20年粮改饲项目资金经过深入协调和多次调度,全市项目资金未出现任何问题,现补贴资金已经全部发放到位。四、下一步工作计划粮改饲示范市试点工作按照省厅的实施方案和任务目标,保定市在总结4年来粮改饲示范市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发扬自已的优点,学习其他单位好的思路和做法,取长补短,切实把今年的粮改饲工作落实到实处。保定市作为河北省第一个示范市,将在管理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粮改饲”示范市项目管理的新路子,为国家推进“粮改饲”工作创造一种可复制的工作模式。五、有关政策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实施粮改饲试点工作,构建粮饲兼顾、种养结合、草畜联动的现代新畜牧业发展模式。责任编辑:吴曼电话:0311—89252804 E—mail:957463411@qq.com万方数据
篇八: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17年 第 11期 中国饲料 5 5pTy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DOI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71101农作 物秸 秆饲料化技术研究进展郑梦莉,王凯军,张佩华*袁文佐时(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畜禽遗传改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南长沙 410128)[ 摘要 ] 农作物藉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其富含氮、磷 、钟 、钙、镁和有机质等。由于藉秆的化 学组成复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的结合力,使得秸秆结构稳定,生物降解效果较差,利用 率较低。但将秸秆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能够破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互之间的结合力,从而降低秸秆纤维 素的结晶度,提高秸秆的利用率。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的加工利用技术,旨在加大畜牧生产中 秸秆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 农作物秸秆 ; 预处理;饲料[ 中图分类号 ] S816.3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3314(2017)11-0005-04[Abstract] Crop straw is a kind of renewable bio-resource with many uses.It is rich in nitrogen , phosphorus , potassi- um , calcium,magnesium and organic matter.However,the complex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traw and different binding force between cellulose,hemicellulose and lignin,making structure of the straw is stable,which leads to poor biodegradation and low utilization.After a series of pretreatment of straw,the binding force between cellulose,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is destroyed,which can reduce the crystallinity of straw cellulose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traw.This paper mainly reviews the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crop straw fodder in recent years,aiming at increasing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traw in livestock production.[Key words] crop straw;pretreatment;feed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何高效开发利用农作物 秸秆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课题。人类生活水平的提 高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刺激了畜牧业 的快速发展,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又受到动物饲粮短 缺的制约。而秸秆饲料化利用一方面可以补充动物 饲粮的短缺,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农作 物秸秆饲料,主要是玉米、稻谷、棉花、高粱等粉碎 加工利用的纤维饲料,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因 为反刍动物能有效利用秸秆中的粗纤维,其瘤胃和 盲肠中的微生物能够分泌纤维素降解酶,将纤维素 降解成能被宿主细胞吸收的单糖。农作物秸秆饲料 主要的特征是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利用率低。秸秆的结构单元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 素组成。木质素被认为是刚性较强和相对难处理的 生物聚合物。其最主要的结构单元是由对羟基肉桂* 通讯作者醇单体和相关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合成的芳香族苯 丙 素 亚 单 位 和 木 质 素 醇 (Vanholme等 ,2008; Ralph,2004;Boerjan,2003)。这些化合物主要存在 于次要增厚的植物细胞壁中,与半纤维素共价结 合,为细胞壁提供强度和刚度。秸秆预处理能够降 低酶解底物中纤维素的结晶度,减少木质素的含 量 ,增加酶水解底物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纤维素 酶对纤维素的可及度,更加迅速地将碳水化合物转 化为单糖(Talebnia,2010)。迄今,已经开发应用的秸秆预处理方法有:稀 酸处理、碱处理、蒸汽爆破、微生物预处理、热水处 理、氨纤维爆炸、挤出预处理、微波预处理和生物 处理等。虽然这些预处理方法提高了秸秆利用率,
但是其高昂的设备费用使秸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 制约(Ahmed,2016)。1 秸秆饲料化的预处理传统的秸秆饲料化预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化
6 中国饲料 2017年 第 11期学处理、生物处理。物理预处理又包括最简便的 机械加工、热加工以及盐化处理。化学处理包括 稀酸处理、氨化处理、碱化处理和氨碱复合预处 理。生物处理包括青贮、酶解、发酵。这些预处 理虽然改善了秸秆的特性,提高了其降解率,但 又存在能耗高、二次污染严重以及易产生发酵抑 制物等问题。1 . 1 秸 秆 的 物 理 预 处 理 秸秆的物理预处理研 究较多,工艺相对比较成熟。机械加工是用机械设 备将秸秆切割、粉碎,将秸秆搓成丝状或者条状,
以增加饲料和动物消化液的接触面积,使其混合 均勻,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以及动物的适口性。热加 工处理则是利用热喷或者膨化技术破坏纤维素的 结晶,撕断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的紧密联 系,减少木质素对纤维素分解的障碍,增加接触面 积 ,使纤维素消化酶以及微生物可以降解纤维素,
从而增加动物的采食量,提高秸秆的消化利用率。
传统的机械加工,秸秆的消化利用率还是较低,现 在研究较多的是秸秆的热喷、膨化技术以及蒸汽 爆破技术。1.1.1热喷处理秸秆的热喷处理是将初步破 碎 (或不经破碎)的粗饲料装入压力罐内,用 1471 ~ 1961 kPa的加压,持 续 1 ~ 30 min,然后 突然降压喷放即得热喷饲料。粗饲料经热喷处理 后 ,纤维细胞撕裂、细胞壁疏松、细胞游离,物质 颗粒会骤然变小,颗粒的总面积增大,从而得到 质地柔软和味道芳香的饲料。而 用 110 ~ 138益 的热蒸汽对毒饼粕进行热喷处理,可在数分钟内 除毒,改善其适口性。热喷处理也可以降低蛋白 质在瘤胃的降解率、溶解度(贺健等,2011)。热喷 过程中可加入尿素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增加秸 秆的营养价值。秸秆的热喷技术对蒸汽压力以及 操作方法要求相对较高,代价较大,适合大规模 秸秆的预处理。1.1.2膨化处理膨化处理是将含有一定水分的 秸秆原料放在密闭的膨化设备中,经过高温、高压 处理一定时间后,迅速降压,使饲料膨胀的一种处 理方法。秸秆膨化处理后可明显增加可溶性成分 和可消化吸收的成分,饲用价值提高。但是,秸秆 的膨化处理必须要有专门的设备,由于设备投资 较高,很难实现生产中大范围的应用。1.1.3蒸汽爆破蒸汽爆破通常采用高压饱和蒸汽 在 温 度 160 ~ 240益(对 应 的 压 力 为 600 ~ 3400 kPa)条件下处理原料,时间维持几秒钟到几 分钟,之后释放压力。蒸汽爆破过程中,高温高压 加剧了纤维素内部氢键的破坏和有序结构的变 化;原料中的半纤维素会释放出有机酸,如乙酸和 糠醛酸等;蒸汽预处理过程中细胞间的木质素也 出现了熔化,并部分分解。蒸汽预处理过程中,由 于木质素会发生缩合和沉积现象,使得其对纤维 素酶有着较高的非特异性吸附,降低了原料的纤 维素酶的消化性。
Boonterm等(2016)研究发现,
秸秆进行热蒸汽爆炸预处理,其纤维素纤维极度 分解,导致纤维直径和长度显著降低。与化学提 取处理相比,蒸汽爆破对生态毒性的影响显著降 低 ,纤维产量更高,并且热蒸汽爆炸过程受环境影 响较小。然而,热爆炸过程的能量消耗是需要改进 的主要问题。此外,高压短时间处理工艺对设备的 要求非常高,设备结构复杂,投资费用高。1 . 2 秸秆的化学预处理1.2.1稀酸预处理稀酸预处理是将秸秆浸泡在 稀酸溶液中,或将酸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喷洒到秸 秆上,然后加热到140 ~ 200益并反应一定时间 (几分钟到1 h)。采用稀硫酸等酸性物质处理秸 秆 ,可将一部分半纤维素水解为单糖,又可打破半 纤维素和木质素对纤维素的包覆,使纤维素更易 被酶解和消化,从而提高秸秆的降解率。
Kootstra 等(2009)研究发现,小麦秸秆在170益,经稀马 来酸和酶水解50 min后 ,小麦秸秆的葡聚糖和 木聚糖几乎可以完整的转换。
Zu等(2009)研究 发现,玉米秸秆经稀盐酸和石灰两步预处理可以 去除部分半纤维素,改变交联木质素结构与去除 部分木质素。张建辉(2010)等研究报道,当硫酸 质量分数为5.00%,水解时间为150 min,水解温 度 为 120益时,麦秸水解液中还原性糖产率可达 83.30%。惠文森等(2010)研究发现,用稀硫酸催 化水解稻秸半纤维素,控制固液比为1颐10、稀硫酸 质量分数为25.00%、反应温度为9 5 益和反应时 间为3 h 时 ,10 g 稻秸粉末水解得到的总还原糖 量达到2.704 g,总还原糖收率达94.90%。
Lee等 (2015)研究发现,稻草在1豫稀硫酸、160益下预 处理可提高其水解和发酵后还原糖和乙醇产量。
稀酸预处理后的原料中仍有大量的木质素,不利 于物料的酶解,酶解纤维素还会增加纤维素酶的
2017年 第 11期 中国饲料 7 7用量。稀酸预处理过程中也会形成化合物如呋喃 醛和5-羟甲基糠醛(5-HMF)和酸(甲酸和乙酸)。
稀酸预处理要求反应器对抗腐蚀,这使得稀酸预 处理秸秆成本较高。1.2.2 稀碱预处理稀碱预处理是发现最早、应 用最广的植物纤维素的预处理方法。秸秆在碱的 作用下可脱除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有利于纤 维素的消化和利用。常用的碱有氢氧化钠和氢氧 化钙等。刘凯玉(2014)等研究报道,稻秸用4%氢 氧化钠碱化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而干物 质、无氮浸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王佳堃 (2016)研究发现,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处 理稻草,会降低其全部的纤维成分含量,其中性洗 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分 别降低 4.40% 耀 20.80%、5.60% 耀 13.80%、17.10% 耀 22.90%和 1.00% 耀 40.30%。
Cameron 等(1990)研 究发现,小麦秸秆用碱性过氧化氢处理后,将其饲 喂奶牛,牛奶中脂肪百分比增加3.07% ~ 3.32%,
牛奶中蛋白质的百分比下降2.61% ~ 2.56%)。奶 牛饲喂过氧化氢处理后的小麦秸秆,其瘤胃总 VFA浓度和乙酸的摩尔百分比增加,丙酸的摩尔 百分比降低,醋酸丙酸比增大。Swain等(2015)]研 究表明,采用温和的氨水预处理稻草,可以去除稻 草中大量的木质素,并且稻草的酶消化率提高了 四倍。但是,采用碱性预处理,会使纤维素和半纤 维素溶出,导致总糖的损失,而且试剂的回收、中 和、洗涤等使预处理成本增加。1.2.3臭氧预处理秸秆的臭氧预处理应用较 少。臭氧预处理工艺与其他预处理技术相比有许 多优点。碱性臭氧预处理能将秸秆中的木质素氧 化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此外,臭氧预处理,能够 提高酶水解的速率加快糖的释放。Bhattarai等 (2014)研究表明,臭氧预处理可以在室温无环境 压力条件下进行。这比其他预处理方式对温度的 要求要低。适当的臭氧处理不仅可以选择性去除 木质素,不降解纤维素,也不会产生有毒化合物的 下游工艺。1 . 3 秸 秆 的 生 物 预 处 理 生物预处理一般是利 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选择性地降解植物纤 维素原料中的木质素,从而改善纤维素的酶解性 能。近年来,在处理秸秆中研究较多的微生物包 括乳酸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白腐真菌和EM菌等。乳酸菌是秸秆青贮的主要优势菌种,乳 酸菌发酵具有改善秸秆营养物质组成和提高秸 秆品质的作用。华金玲(2012)等研究报道,稻秸 添加乳酸菌制剂进行整株青贮后,其干物质、中 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全株玉米青 贮相接近,仅粗蛋白质含量低于全株玉米,约为 全株玉米的5 0 % ,而且用青贮稻秸替代50%的 全株玉米青贮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没 有显著影响。Liu等(2016)研究表明,含 7.5%稻 草干物质的全混合日粮(TMR)青贮饲料,经乳酸 杆菌和纤维素酶处理后,TMR青 贮 的 pH降低,
其干物质的回收率增加,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反 刍动物饲料。Xing等(2009)研究表明,用酶和孕 育剂加酶预处理高粱秸秆可显著提高其干物质 消化率,说明添加剂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高粱 秸秆青贮发酵质量。魏炳栋等(2016)研究发现,
用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复合菌剂以2颐
2颐1 比例混合配制的发酵液发酵玉米秸秆,然后 进行肉羊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秸秆 能显著提高秸秆利用率,显著降低反刍动物甲烷 排放量和甲烷能损失,促进肉羊生长。秸秆通过生物预处理可分解和矿化其木质 素。但是真菌处理仍存在效率较低、碳水化合物 的损失较大以及停留期较长等缺点。1 . 4 综 合 预 处 理 单一方式的预处理都存在很 多弊端,在生产实践中常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 预处理方式综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 提高秸秆的消化利用率。1.4.1氢氧化钠/尿素预处理对秸秆进行预处 理过程中氢氧化钠可破坏纤维素分子之间的氢 键 ,同时,尿素水合物可充当溶剂分子之间的氢键 供体和受体,防止纤维素分子的再结合。另外,
NH3和尿素还可破坏稻草的硅化角质层。稻谷秸 秆经尿素预处理,能显著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 木质素在瘤胃中的消失率。1.4.2氢氧化钠、尿 素 和 生 物 预 处 理 Dai等 (2015)在对稻谷秸秆的研究中,用鞘氨醇杆菌属 LD-1、4%/6%尿素-10益使还原性糖和葡萄糖的 含量比单一 NU处理提高1.396和 1.372倍。20LC 下 ,氢氧化钠与尿素(7%A2 %)可完全溶解纤维 素,产生再生纤维素。该方法还用于通过纤维素溶 解预处理来增强酶水解。
8 8 中国饲料 2017年 第 11期一 8 一1.4.3碱预处理和铁剂量玉米秸奸进行碱预处 理时,可增加可及表面积,降低全纤维素聚合度和 结晶度,而且可破坏木质素结构,亚铁离子能够促 进纤维素酶的活性。一般情况下,选择硫酸亚铁对 秸秆进行预处理,它通过将纤维素降解成可溶性 的木糖及寡聚糖,来促进纤维素的酶解,从而提高 水解效率。1.4.4挤压与碱处理相结合Zhang等(2015)在 对稻草进行挤压预处理研究中发现,其处理改变 了稻草的物理性质(持水能力,比孔隙率,比表面 积和结晶度指数),化学组成(木质素,苯-乙醇提 取物和热水提取物)和化学结构,并增加了全纤 维素的降解。挤压不仅可以减小...
篇九: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武鸣县为例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 资源越来越匮乏,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寻求新能源以及一些可循环利用的资源, 我国是农业大国, 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相当丰富, 但目前这么丰富的秸秆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而被焚烧废弃,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广西是农业大省, 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量占全国农作物秸秆量的15. 7 %, 本文主要通过图书、 网络, 数据库等方式收集关于广西省农作物的产量,农作物分布情况, 以及农作物秸秆资源量, 综合利用的途径等进行整合总结, 以●全国百强县之一……. 广西省武鸣县为主要调研试点, 进行数据的实地收集, 并通过调研对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对农户的走访和对农机站、农业推广站以及沼气站等的调研了解现有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方法, 主要包括燃料、 饲料、 沼气池的推广、 稻草还田快速腐熟技术、 草席的编织、 做高压板、纤维板等用于建筑材料、 免耕还田。特别到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七星屯进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调研。通过对以上这些资料的收集, 针对广西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的综合分析, 找出一条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路线。
武鸣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形势很好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二是作业标准质量较低。
三是产业化规模不大。
四是技术培训力度较小。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相关立法、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加强科研工作、 实现产业化经营。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 积极开发秸秆利用技术, 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又能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 广西; 武鸣/
G u a n g x i C r o p S tr a w C o m p r e h e n siv eU tiliz a tio n a n ditsC o u n te r m e a su r eR e se a r c h- - ・- T a k in gW u m in gC o u n tya s a nE x a m p leJin gJin g( C o lleg eo f A g r icu ltu r e , G u a n g x i U n iv e r sity ,N a n n in g530004 , C h in a )A B S T R A C TW ith e c o n o m icg r o w th ,r e so u r c e is m o r e a n d . m o r esc a r c e , a t p r e se n ta lo t o fco u n tries a r clo o k in gf o rn e we n e r g ya n dso m er ecy clin greso u rces, o u rco u n tryis th ela r g ea g ricu ltu ra ln a tio n ,p r o d u c e c r o p sstr a wr e s o u r c eisrich , bu tn o wsu c hr ichstr a wr e s o u r c e s d id n 't u s ew ell, a ndw e r ebu rn ed , a ba n d o n ed , ca u sin gth ereso u rces w a ste da n de n v ir o n m e n tp o llu tio n ,G u a n g x iis ab iga g ricu ltu ra lp ro v in ce, th e c r o p sp r o d u c e de a c hy e a rstr a wn u m b e ra cco u ntsf o rth ec r o p sstr a wnu m ber15. 7%, th isp a p e rm a in lyth r o u g hth eb o o k s, n e tw o r k s, d a ta b a see tcw a ya bo u tG u a n g x ic o lle c tio nc r o py ield s,cr o p d istribu tio n ,a n d c r o pstr a wr e so u r ce s, co m p r e h e n siv e u tiliz a tio nw a yo fin teg ra ted su m m a r y , o n eo fth e co u n ties inG u a n g x i- - W u m in gC o u n tya sth e m a inresea rchp ilo t,d a taf ieldco llectio n ,a n dth r o u g hth eresea rcho fc r o p sstr a wth e u s eo fth e sta tu sq u o , stu d ie da n da n a ly zed , a n d th r o u g hth e v isit to f a r m er s a n d to f a r mm a c h in e r y sta tio n , a g ricu ltu ra l p o p u la r iz in gsta tio n a n db io g a sresea rchsta tio ns,u nd ersta nd th e u se o fex istin g c r o p sstr a wm eth o d , M a in lyin clu d ef u el, f eed , b io g a sp r o m o tio n , r ice str a w , str a wm a tw e a v in g r a p id co m p o stin g te c h n o lo g y , m a k eth ep r e ssu r e p la te, f iberb o a r d s u sed f o rb u ild in g m a teria ls, u nd erztsr. E sp ecia llyto th estr a wsta lkc o m p r e h e n siv eu tiliz a tio n d em o n stra tio n ・・・- sev enco llect h a s str a wb io g a scen tra lizedg a ssu p p lyen g in eer in gsu rv ey .T h r o u g hth ea b o v e th e se co llectio no fd a ta ,c r o p sstr a wr e s o u r c e u tiliza tio n inG u a n g x i, th ec o m p r e h e n siv ea n a ly sis, f in dastr a wr e so u r c e srecy clin g ro u te. W u m in gC o u n ty C o m p r e h e n siv eU tiliza tio no fcr o psta lkth esitu a tio nisv e r yg o o db u tth ereex istso m ep r o b lem s:
o n eis toc h a n g eth e id ea so ff a r m e r s. T w o is th esta n d a r do p e r a tio no flo w e rq u a lity . T h reeis th eind u stria liza tio no fsm a ll sc a le . F o u ris th e te c h n ic a ltra in in gin ten sityo fsm a ll. T o so lv e th esep r o b le m s, n e e dtostren g th enth er e le v a n tleg isla tio n , in crea seag o v e r n m e n ttosu p p o r tstren g th , stren g th enscien tif icresea rchw o r k ,r ea liz ein d u stria liza tio n tom a n a g e . C h in aa sad e v e lo p in g co u n tr y , sh o u ldset o u tII
f r o m n a tiv ena tio枷cond ition,the p o sitiv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 str a w u tiliza tio ntechnolp卧im p∞V 吨∞o n o m ic in c o m e a t th e sa m e tim e c a r l a ch iev e th e ef f ect o fe n e r g y S a v 堍觚dem issio nred u ctio n , toa c h ie v e th esu sta in a b led e v e lo p m e n to fa g ricu ltu re.K e yw o r d sW u m in gC r o p sS tr a w ; C o m p r e h e n siv e - u tiliz a tio n ; G u a n g x i;III
广西农作物乖晰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一一以武鸣县为例●。
J_ k ‘。
■一l刖吾由于农村能源结构改善, 秸秆数量增加和各种替代原料产生, 秸秆分散分布, 体积大, 成本高的收集和运输, 以及综合利用的经济性能差, 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 秸秆出现季节性、 区域性、 结构性过剩, 大量秸秆资源闲置。
而大量的秸秆被进行焚烧或废弃处理, 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还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因此, 分析秸秆的利用价值, 探讨秸秆利用的途径和对策, 对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调查, 20 10 年,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8 . 20 亿吨。
其中有6. 8 7 亿吨可收集资源量, 但如此多的秸秆资源, 用于还田的有1. 0 2亿吨, 占可回收资源的15%, 用于饲料的有2. 11亿吨, 占可回收资源的30 . 7 %, 用于工业能源的有1. 23亿吨, 占可回收资源的17 . 9 %, 用于其他的项目领域的有O . 36亿吨, 占可回收资源的5. 25%, 而被废弃燃烧的就有2. 15亿吨, 占可回收资源的31. 6%。
由以上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秸秆利用率浪费严重, 而且焚烧后对空气, 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 有效地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节约能源, 而且间接的保护生态环境,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任务之一。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业秸秆资源丰富并且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一定发展, 秸秆综合利用避免了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的环境问题, 有利于防治污染、 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 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 其主要农作物有稻谷、 玉米、 甘蔗、 花生、 木薯等, 秸秆资源量相当丰富, 但对于如此丰富的秸秆资源, 目前还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可供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经济路线, 大多数的秸秆被焚烧或者废弃,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 这样既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又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违背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下面我们以广西为对象分析研究目前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找到一条合理的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路线。图1被焚烧的秸秆F ig l B u r n in gstr a w
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一一以武鸣县为例图2被遗弃的秸秆F i9 2D e se r te dstr a w1. 1作物秸秆的概念秸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成熟农作物收获后残留下的不能食用的茎、 叶等副产品。
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 吸收阳光水分等进行的光合作用,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中, 一半在秸秆里, 秸秆和籽实一样都是重要的农产品。
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表1- 1几种营养元素在农作物秸秆中( 干物中)所占比例( %)T a b le 1・1 S e v e r a ln u tr itio n a le le m e n t inth ec r o p s stra w ( d rym a tter)p ro p o rtio n ( %)
广西大掌硕士论文——_ _ -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 _ _ _ I_ - _ _ _ ●_ - _ _ _ _ _ _ _ ——————————————一..£!竺!竺竺!竺竺苎苎塑!苎苎!璺二二坠苎兰苎垫!竺一表1. 2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化学成分( %)T a b le1- 2C r o p sstr a wa n db y - p r o d u c tsch e m ica lco m p o sitio n ( %)种类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玉米秸秆11. 23. 5O . 833. 442. 78. 4小麦秸秆大麦秸秆稻草高粱秸秆黄豆秸秆棉花秸秆棉铃壳甘薯藤( 鲜)花生藤稻壳统糠细米糠麦麸玉米芯花生壳玉米糠10. 012. 913. 410. 214. 112. 613. 689 . 81 1. 66. 813. 49. 012. 18. 710. 110. 73. 16. 41. 83. 29. 24. 95. O1. 26. 62. 02. 29. 413. 52. O7. 78. 91. 31. 61. 50. 51. 70. 71. 50. 11. 20. 62. 815. 03. 80. 75. 94. 232. 633. 428 . O33. 036. 44 1. 434 . 51. 433. 24 5. 329 . 91 1. 0lO . 428. 259 . 91. 74 3. 937 . 84 2. 94 8. 534. 236. 639 . 57. 44 1. 328. 538 . O4 6. 055. 458. 4lO . 47 2. 69. 17. 912. 44. 64. 43. 85. 90. 26. 116. 913. 79. 64. 820. O6. 01. 9高粱糠13. 510. 213. 45. 250. 07. 7注:
该表摘录于《庭院食用菌栽培技术》 ( 蔡德华等编著,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 9 2. 7 )1. 2农作物秸秆的种类与数量农业纤维素类物质指在各种农业生产活动中, 在获取了农产品后所剩余下来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茎、 根、 叶、 荚壳和藤蔓等的所有主要含纤维素的物质。
农业纤维素类物质必须有20 %以上的纤维素含量。
主要分一下几类:
禾本科作物秸秆、 豆类茎秆、 亚热带植物副产、 果蔬类剩余物、 畜粪、 作物副产物、 油籽类副产物。3
广西大掌硕j时仑文广西农作物秸嗣隧襄合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一一以武鸣4t- 为例农作物秸秆主要是上述的禾本科作物秸秆、 豆类茎秆类农业纤维素类物质。
在我国,小麦秸、 稻草、 玉米秸、 高梁秸、 荞麦秸、 黍秸、 谷草( 粟秆)等属于禾本科作物秸秆;黄豆秸、 蚕豆秸、 豌豆秸、 花生藤等属于豆科作物秸秆。
此外还有红薯、 马铃薯和瓜类藤蔓等。农作物秸秆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物质之一。
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秸秆的产量超过29亿吨, 其中大麦秸10 %, 小麦秸秆占21%, 稻草占19 %, 玉米秸35%, 燕麦秸3%, 黑麦秸2%, 高梁秸5%, 谷草5%。
小麦秸以亚洲、 北美洲和欧洲的产量最为高, 稻草以亚洲最多。
据报道, 全世界作物秸秆的总量为29 . 4 1亿吨, 其中亚洲为11. 14 亿吨, 占37 . 88%; 北美洲为8. 19亿吨, 占27 . 85%; 欧洲4亿吨, 占13. 6%; 非洲为2. 36亿吨,占8. 02%; 南美洲为1. 83亿吨, 占6. 22%; 大洋洲0. 36亿吨, 占1. 22%; 其他地区1. 53亿吨, 占5. 2%。
所有的这些秸秆资源能供给需要16. 7 4 亿个羊单位。
由此可见, 秸秆饲料对发展草食家畜的意义重大。1. 2. 1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种类与数量我国秸秆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据报道,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总产量达7 亿多吨, 其中玉米秸2. 2亿吨, 稻草2. 3亿吨, 豆类和秋杂粮作物秸秆1亿吨, 上述秸秆依其产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稻草、 小麦秸、 玉米秸、 薯类和其他杂粮秸茎藤蔓、 大豆秆、 谷草、 高粱秸。由此可见, 稻草, 小麦秸和玉米秸是我国三大作物秸秆, 年总产量为4 3888. 5万吨,占所有秸秆总量的7 5. 8 %, 因此, 我们也将主要讨论这三大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和调制技术。我国农业历史悠久, 农业在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始终占据首位, 农民对秸秆利用的历史也很悠久。
以前农业水平低, 产量低, 秸秆数量少, 秸秆用于喂养牲畜垫圈、 堆沤肥料; 但是大部分用作燃料。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之后农业开始走向机械化, 机械化给农业带来了迅猛发展。
中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发展种植业使秸秆量增加, 使用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烧柴,煤技术的普及, 从而导致农作物秸秆过剩, 造成大量堆积, 由于农民在利用秸秆资源方面知识有限, 多余秸秆焚烧或废弃, 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污染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使秸秆的利用由原来的堆沤肥转变为多种形式。
但目前由4
广西大掌硕士论丈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一一以武鸣昙为例于农民素质, 认识等一系列的问题, 秸秆的利用率还是很低。表1. 3 20 0 1年. 20 0 8 年中国粮食作物秸秆产量( 单位:
10t)T a b le 1- 320 0 1- 20 0 8 , C h in a 'sf o o dc r o p ss妇w ), ield ( uIlit:
10t1. 2. 2广西农作物秸秆种类和分布数据来源:
20 12年网络信息广西省位于全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 地处两广丘陵西部, 南临北部湾。
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山体庞大、 山岭连绵、 岭谷相间, 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 呈盆地状故有“广西盆地” 之称。
广西有右江、 武鸣、 南宁、 玉林、 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 并且广西河流众多, 这样就形成了许多冲积平原。
河流冲积平原占广西总面积的26. 9 %, 拥有耕地面积约30 0 万公顷, 以水田为主; 而桂西及桂西北山区多以旱地为主。
以种植水稻、 甘蔗、 玉米、 花生、 薯类等作物为主, 主要分布于桂中、 桂南低山、 丘陵、 台地区。
近年来, 甘蔗成为主要经济作物。
广西园地面积约为7 0 万公顷,果园面积达63. 7 万公顷, 主要包括茶园、 果园、 桑园等, 是全国热带、 亚热带水果主要产区之一。
这样就形成了农业以稻谷、 玉米、 薯类等为主, 经济作物以甘蔗、 花生、 水果等为主的混合型种植业。
农业主要以水稻为主, 且每年可收获两季, 丰富的农作物种植使得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年产农作物秸秆4 0 0 0 多万t, 主要包括水稻秸秆、 玉米秸秆、甘蔗梢、 木薯秸秆、 花生秸秆筹。广西是全国桑园种植大省, 20 0 7 年, 广西种植桑树约13. 4 7 万公顷, 全年干桑枝砍
广西大学司n暾文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习"; 巴一一以武呜41- 为例伐总量约达24 2万t。
目前, 除造纸、 食用菌种植、 家用燃料利用一部分干桑枝外, 大部分未被利用。广西是全国甘蔗生产大省。
20 10 年,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约8 0 万公顷, 全广西产甘蔗叶约228 万t。
榨糖时产生大量滤泥, 按平均每榨蔗It产出滤泥约35k g 计, 全广西20 0 6. 20 0 7 年榨季约产滤约19 5万t, 干品量达7 8 万t。广西水稻种植面积约20 8 万公顷, 年总产量120 0 多万t, 全年可产出饲用秸秆60 1. 12万t。
玉米种植面积约60 . 67 万公顷, 总产量211. 8 7 万t, 按每公顷每年种植两造计算,每公顷产出秸秆60t, 每年产出饲用玉米秸秆364 0. 8万t。1.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与方式1. 3. 1国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世界上最先使用秸秆发电的国家是丹麦。
被誉为全球效率最高、 最环保的热电联供电厂之一的阿维多发电厂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南。
秸秆相比煤、 油、 天然气成本低、污染少。
农民把秸秆卖给电厂, 电厂满足用户的供热和用电需求。
秸秆发电, 新能源得以开发, 环境受到保护, 电厂降低了原料成本, 百姓享受便宜电价, 还使农民增加收入。美国能源部的网站上明确指出, 小麦秸秆是可再生生物能源的一个重要来源。
美国的24 个农业州, 每年都需要处理大量秸秆。
在美国秸秆的用途广泛, 可用作手工制品、饲料、 填充新房的墙壁。日本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有作粗饲料喂养家畜和混入土中还为肥料两种。
根据近年统计显示秸秆最多的是还田, 约占68%; 作为粗饲料约占10. 5%; 做成肥料约占7 . 5%;制成草垫约占4 . 7 %; 就地燃烧约占4 . 1%。
对于燃料和粮食都依赖进口的日本来说挖掘秸秆的燃料转化潜力, 开发生物燃料, 避免影响粮食供应价格十分重要。1. 3. 2国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 主要有小麦秸秆、 水稻秸秆、 玉米秸秆。
秸秆还田、 秸秆固化、 秸秆生物反应堆等项技术, 取得一定成绩, 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原因是综合利用渠道不宽, 地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从各地秸秆利用方式看, 用作饲料的比例在25%以上的有宁夏、 甘肃、 黑龙江、 安6
广西农作物秸羽:
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习阳; 已一一以武鸣县为例徽、 福建、 山东和浙江; 不足20 %的有宁夏、 四川、 贵州等地; 不到10 %得有湖南、 上海。
直接作肥料用的比例在25%以上陕西、 山西、 湖南。
田间直接焚烧超过20 %得有贵州、 海南。
作原料的比例较少, 只有宁夏、 福建在10%以上。
秸秆弃置乱堆则以黑龙江、贵州和陕西最多...
篇十: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1 - 附件 1柳州市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2022-2025 年)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21〕139 号),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把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因地制宜、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科技支撑、市场运作、多元利用、重点推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水稻、玉米、甘蔗、蚕桑等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为主要利用方式,复制推广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重点抓好收储运体系建设等难点工作,以全面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加快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和配套扶持政策,推
- 2 - 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效益明显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产业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我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配套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基本完善,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主体带动、农民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维持在 86%以上,其中离田利用率达到3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因地制宜,优化布局规划。各县(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本地区不同作物品种、不同利用水平、不同产业现状,统筹谋划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科学合理布局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区域秸秆利用差异化发展。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建立完善相互配套的产业支撑体系,吸引有实力、有干劲、有效益的企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区域内秸秆利用有主体、离田收储有途径、秸秆销售有收益,促进政府、企业、农民合作共赢。
〔牵头单位: :各县 ( 区 )
人民政府, 柳东新区 管委会;配合单位: : 市农业农村局 、 财政局、自然资源 和规划 局、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局、工
- 3 - 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乡村振兴局, 柳州 市税务局等〕
1. .。
秸秆肥料化利用。推进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有机肥,发展适度规模秸秆肥料化加工产业。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制肥技术、添加微生物好氧堆肥技术等,推广水稻、玉米、甘蔗秸秆粉碎作为生态养殖垫料,实现秸秆环保、安全、低成本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持续推广提升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标准和作业质量,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进一步优化机具配置,提升土壤肥力。在柳城县、鹿寨县、柳江区等水稻主产区,早稻秸秆以腐熟还田培肥为主,中稻、晚稻秸秆以离田利用为主,重点推动秸秆有机(炭)肥、秸秆饲料、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栽培基质、秸秆原料加工等利用。到 2025 年,全市每年建成 300 亩以上的水稻秸秆腐熟还田循环培肥示范区超过 6个。
2. .。
秸秆饲料化利用。推进秸秆饲料化与畜禽养殖结构调整相结合,在柳城县、柳江区等甘蔗主产区,围绕肉牛、奶牛、肉羊等产业,重点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选择一批畜禽养殖大户进行试点示范,重点扶持秸秆贮窖、加工机械、秸秆饲料产品开发等,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揉搓丝化等技术,提升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鼓励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制作青贮饲料,通过“秸秆-饲料-养殖-肥料还田”生态循环模式消耗农作物秸秆。到 2025 年,全市建成秸秆饲料化年利用量 2000 吨以上的规模养殖主体 6 家以上。
- 4 - 3. .。
秸秆能源化利用。各县(区)要围绕生物质发电产业,积极推动秸秆燃料化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防治大气污染。推进成型燃料、打捆直燃、秸秆燃气等燃料化利用,新建、扩建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企业,加快发展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产业,提高秸秆在燃料中的比重。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推进一批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混合原料为资源的沼气工程项目。到 2025 年,全市建设以秸秆、秸秆和竹木加工废弃物为资源的能源化工程项目 1 个以上。
4. .。
秸秆原料化利用。各县(区)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特色产业优势,鼓励企业使用蔗叶、蔗渣、水稻秸秆等作为原料,推进以秸秆为原料制作食用菌种植基料、育秧基料、养殖垫料,发展使用秸秆、菌渣、畜禽粪便作为原料发酵生产有机肥等产业。各县(区)要结合特色产业挖掘推进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无烟炭、零甲醛板材、清洁制浆造纸等原料化产业发展,提升秸秆制品附加值。从 2022 年开始,逐年培育发展秸秆原料化利用主体,到2025 年,各县(区)新发展秸秆原料化利用项目 2 个以上。
(二)因势利导,培育利用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大力支持秸秆市场化利用主体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发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能人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中的优势,积极培育秸秆综合利用主体。扶持、发展和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成长性好、规模较大、带动
- 5 - 力强的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有技术、有市场、有实力、有动力的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打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而辐射带动畜牧业、渔业等其它产业链增值增收。到 2025 年,全市累计培育秸秆年利用量千吨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 10 家以上、年收储量千吨以上的收储主体 6 家以上。
〔牵头单位: : 各县(区)
人民政府, 柳东新区 管委会;配合单位: : 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 商务局、 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乡村振兴局、供销社, 柳州 市税务局等〕
(三)固强补弱,完善收储运体系。坚持规划先行,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储运管理体系。各县(区)要认真梳理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特点,对秸秆利用量和利用潜力进行合理评估、研判分析,按照合理半径布局建设规范的秸秆收储中心、站点,切实解决收储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力争每个乡镇至少建有 1 个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甘蔗、粮食主产区内,力争每个行政村建有固定化收储点或临时堆放转运点,非甘蔗、粮食主产区可多个行政村联合建立1 个临时堆放转运点,形成“县区有综合利用龙头企业,乡镇有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村有固定秸秆收储网点”的收储运网络,实现乡镇秸秆离田收储全覆盖。以县为单位统筹构建秸秆收储平台,大力培育秸秆收储运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鼓
- 6 - 励秸秆收储主体在乡镇、村、屯培育发展秸秆经纪人,鼓励和扶持组建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引导组建和扶持秸秆收储主体建设秸秆收储站点,延伸收储链条,依托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构建县域全覆盖的秸秆收储和供应网络,逐步实现秸秆收储运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探索建立村集体收储模式,以“秸秆收储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收储主体支付费用租用村集体收储场所、雇用农户参与收储站点运营管理,实现秸秆收储持续运行、长久获益。
〔牵头单位: : 各县(区)
人民政府, 柳东新区 管委会; 配合单位: : 市农业农村局、 、 财政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供销社等〕
(四)总结提升,推广高效模式。坚持差异化发展原则,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和收储运典型模式,借鉴各地好的经验做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时节、不同作物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成熟模式和技术加以总结提炼,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推进全市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收储运体系建设提供样板。在水稻、玉米、甘蔗和蚕桑主产区分别建立示范区,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在水稻主产区,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循环培肥模式、秸秆覆盖栽培循环模式、秸秆燃料化循环利用模式、秸秆养殖垫料肥料化循环利用模式、秸秆离田收储模式。在玉米主产区,重点推广秸秆-饲料-肥料种养结合模式、秸秆-饲料加工模式、秸秆养殖肥料化循环利用模式和秸秆离田收储模
- 7 - 式。在蚕桑主产区,重点推广桑枝-基质-食用菌利用等模式。在养殖重点地区,推进秸秆饲料化多元利用,鼓励结合粮改饲项目种植全株青饲玉米等,推广秸秆-基质-肥料循环利用等模式,推广食(药)用菌种植模式,扩大秸秆基料化利用覆盖面。在甘蔗、玉米、水稻主产区推广秸秆燃料化循环利用模式,鼓励生物质发电厂加快技术升级,提高秸秆在燃料中的比重。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以机种、机收、机播、机耕和机械化秸秆还田为主要内容的农机作业服务,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农机跨区作业、合同订单作业和耕种管收“一条龙”作业服务。
〔牵头单位: : 各县(区)
人民政府,柳东新区 管委会 ,市农业农村局; ; 配合单位: : 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秸秆禁烧管控及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 (柳政规〔2019〕65 号),进一步健全和强化以市农业农村局为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投资促进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乡村振兴局、供销社,柳州市税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柳州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秸秆综合利用办公室日常工作机制,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做好督导工作。各县(区)要进一步明
- 8 - 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主体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将秸秆综合利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牵头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 ; 配合单位: : 市 发 展改革委、科技 局 、工业和信息化局 、财政 局 、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 、生态环境 局 、交通运输 局 、 投资促进局、文化广电和旅游 局、乡村振兴局 ,柳州市税务局〕 等〕
(二)强化政策扶持。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各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项目,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要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列入本级本部门预算资金支持的重点项目,通过争取中央资金、优化部门预算支出结构等方式筹措资金,重点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和开展奖补有关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涉农资金进行有效整合,重点用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补贴。强化用地支持,优先保障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强化用电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秸秆加工主体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类别价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生产加工的主体,按规定落实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相挂钩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对秸秆离田、利用、收购、运输等环节的机械购置,可参考农机购置补贴标准和方法,由各县(区)自行制定标准进行补贴。
〔牵头单位: : 市 财政 局 、发展改革委; ; 配合单位: : 市 农业农村 局 、生态环境 局 、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 、 投资促进局、 工业和信息化 局 、交通运输 局 、科技 局,柳州市税务局 , 柳州供电局,各县(区)
人民政府 ,柳东新区管委会 等〕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
- 9 - 等媒介,大力宣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资源再利用、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逐步转变焚烧秸秆的思想和习惯,提高全社会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两侧两千米范围内和国道、省道公路干线两侧一千米范围内的农田作为重点区域,抓住关键农时,悬挂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横幅,引导农民科学利用农作物秸秆。
〔牵头单位: : 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 ; 配合 单位: :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柳东新区管委会〕 (四)强化督导考核。各县(区)要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大气污染防治和乡村振兴的工作内容,切实压实责任,加大工作督导力度,市级组织工作推进指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到项目县区进行督查指导行动,对工作滞后的县(区)加强督导。强化年度考核,根据自治区制定的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秸秆综合利用奖补及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挂钩,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牵头单位: : 市 农业农村 局 、生态环境 局; ; 配合单位: :市 财政 局 、发展改革委、科技 局 、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 、工业和信息化 局 , 各县(区)
人民政府 ,柳东新区管委会等 〕
推荐访问:秸秆饲料利用试点建设总结 秸秆 试点 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