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调研报告9篇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2012年7月最新工作文档如果您觉得该文章还好请顶一下并浏览器收藏您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家校合作模式调查报告前苏联教育家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合作调研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12 年 7 月最新工作文档 如果您觉得该文章还好请顶一下并浏览器收藏您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家校合作模式调查报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教育就是雕刻一块精美的大理石 要想成功总共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因素。单从排列顺序上来说家庭无可争议的被排列在首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所有的教育中位置至关重要。近年来各级领导已经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社区中积极兴办家长学校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深入展开。但是家长学校作为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不管在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的操作上还存在尚需探究的问题。尤其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尚未完全建立而导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制度建设上看各种规章制度貌似健全却是“虚设多作用小” 二是从教学上看 教育教学讲座搞了不少 但随意性教学太强 三是从组织、 内容和效果上看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四是从区域间和校际间看家长学校发展水平参差不一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2008 年 6 月李沧区教育体育局对区 39 所中小学 30253 个家庭进行了家庭教育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以下问题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人数最多占 36.5%又因李沧区外来务工的子女已占学生总数的 32.14%而且这个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这直接导致了家长文化程度在低层次徘徊。74.6%的家庭收入在 4 万元以下家庭教育费用千元以下占 312%收入在 4 万元以下的家庭占 746%教育费用低于 4 千元的达738%只有 25%的家庭存书量在百本以上在今天普及电脑的时代仍有 461%的家庭无电脑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李沧区家长整体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家长素质亟待提高如何迅速提升这个群体的整体水平推动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在探索与实践中实现理念的突破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思考以“科学家教进课堂”为引领提出“3B1K”家庭教育模式。1、何为“3B1K”家庭教育模式呢3B:指以班级为主要组织单位 以班主任为主讲教师 以班级学生家长为基本学员的家长学校授课模式。1K:指实行以 “教学为主活动为辅满足家长不同层次需求”为特点的菜单式课程设置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形成科学家庭教育的知识链条使家校保持有效的沟通形成教育未成年人的合力。2、在推进家校合作教育过程中积极强化四个意识 1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要强化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中提出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要从办好家长学校就必须建立起科学的运行机制入手按规律、 有系统地运转 使家长学校真正成为提高家长教育素质的有效途径 成为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工作的桥梁。
2切实增强家长是家长学校的学员意识。要突出家长学校的教育性、服务性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意识到家长是一个陪同和引领孩子终身发展的指导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育引领孩子发展的本领才会实现“亲子共同成长”的目标。
3学校中要形成班主任是家长学校里的“首席教师”和“主讲教师”的意识。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班主任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沟通交流密切合作的最佳沟通者 是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的纽带是家长教育素质提高和孩子素质教育提升的责无旁贷的指导者、因此班主任理应发挥在家长学校的授课和召开学生家长会工作中的 “担纲作用” 。4 形成家长学校必须加强教学内容、模式的研究和增强教学系统性的探索意识。家长在伴随孩子的成长中一是迫切需要解决眼前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和方法即现实性一是对未来孩子的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预测、提前干预、引导保证能够始终科学地、有效地站在孩子成长中的引领地位即预见性因此教学内容必须是系统的、连贯的、科学的、有效的循序渐进。3、 “3B1K”家校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在对“3B1K”模式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之后我们认为此模式的核心是“教学为主活动为辅” 。课堂的授课形式、内容、方法决定了家长学员的认可度
所以工作中我们探讨了五种形式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
1个体性恳谈式指导课范围小、机动灵活、面向个体差异 。
2常规性系统式指导课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家长以课题菜单为授课内容 。
3专题性沟通式指导课一年级新生、毕业生会、青春期教育、预防传染病 4函授互动式指导课通过调查问卷、发放资料让家长自学并写出学习心得 。
5网络性讨论式指导课通过 QQ、电子信箱等相待网络在网上交流或飞信交流 。三、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一年来我们根据我区教体局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从家庭教育的纵横两个方面确定的常规性系统式菜单的课程设计 即横向为以转变家长学员的教育理念 提高其教育能力改变其教育方法为目的的各年级教学指导课。纵向为以各年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变化规律为主线设计习惯养成与培养、性格塑造、学习方法指导以及疏导心理等方面教育的知识与能力。
“3B1K”家校课堂教学模式将家长视为学员实行课前调研听课签到、课中记录、课后反思的系统管理强调尊重家长的需求“对症下药” 有利于家长学员意识的形成提高了家长学校工作的针对性。家长带着问题来听课上课积极与班主任交流讨论每学期学校评选优秀学员学校将家长学校纳入教育教学常态化管理中改变了家长学校的随意性、突击性、单一性等弊端。1.实施“3B1K”模式有利于促进以班级为载体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推进提高了家长学校工作的创新性。把对家长的管理落实到班级无形中缩小了这个群体的规模各个班级为了提高家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六十四中学创新了家长学习反馈表的使用有的班级制订了家长听课记录本将家长撰写的心得体会情况与出勤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依据东川路小学印发班级家长“函授”教材天水路小学出台政策班主任教师可自主购买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广水路小学引导家长参与到家长学校授课课题的制定选择。以班级为载体一改过去家长学校统一管理“一刀切” 的弊端 使学校担负起 “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化整为零 落到实处。
2.实施 “3B1K”模式有利于发挥班主任作为家长学校主讲教师的“担纲作用” 提高了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班主任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沟通、交流、合作的最佳实施者。由班主任担任的主讲最能触动家长的心理解决他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焦点、热点、困惑和难点问题。因此课题研究中我们注重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在家长学校授课和家长会中的“担纲作用” 。各实验学校建立起对班主任教师为主讲教师的有关政策的制约、激励机制在全区形成了一套班主任教师是家长学校主讲教师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对班主任工作管理的模式。本着“把每一次教学内容落实到每一个家长”的原则让班主任针对自己所编写的菜单结合本班事例编写教材和教案教学内容既从系统性的教学去考虑也结合本班的实际同时教学方式一改过去“满堂灌”的单一模式采取集体授课相互交流为主分类辅导、个别交谈为辅的原则服务意识更加人文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学校开出以班主任担任主讲的家庭教育指导课共计 780 余节授课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更是数以千计广大家长走进课堂与班主任教师沟通交流家长的烦心事、孩子的小变化、母女的悄悄话、父子间的小别扭都成为上课的研究内容家长受益师生双赢。家校合作有效沟通帮助家长澄清了思想上的误区帮助家长掌握了更科学、艺术的教子方法。3.实施“3B1K”模式有利于推进家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入课程化提高了家长学校工作的系统性。创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菜单是“3B1K”模式区别于传统家长学校授课方式最主要的特点。
“科学家教进课堂”课题实验组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通过筛选统计剪辑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 40 个怎么办为各校编选授课内容提供参考实行菜单式教学。各学校班主任教师以此为参照立足本年级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研究所教对象的生理心理以级部为单位进行研讨形成本级部的教学纲要草案和教学话题菜单学校全面审核后形成本校衔接而不重复的教学纲要体系 编辑出全校教学菜单。
在学校统一的教育教学提纲、 菜单、内容的制约下教师结合本班实际编写教案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学内容更加有规律实现目标教学提高家长综合素质。东川路小学注重小幼衔接结合年级特点围绕
着“真爱孩子要讲究教育的方法与艺术” 、64 中注重学生青春期的表现围绕“正确对待上初二的孩子、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等内容展开使家长能够面对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出现的不同的心理现象得到有效的指导使家长通过系统的学习逐渐形成科学的教子观念。4.实施“3B1K”模式实现了家长、教师的换位思考促进了家校合作的理解与沟通。
为推动学校家庭合作教育进一步开展,课题组以举行 “李沧区家校合作教育研究课堂教学观摩课”活动为契机带动各实验学校研究如何提高家长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并坚持组织教师撰写授课反思 家长撰写听课记录。
反思的过程 成为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东川路小学的刘娣老师这样写到:“第一次给家长家庭教育指导课,感到从未有过的不自信。但看到每个家长都耐心专注地听着并认真记笔记 我突然意识到 学生家长是多么的不容易。平时我经常抱怨家长责任心差不会教育孩子。现在想想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生活所累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加之缺少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更没有教育孩子的理论指导我们怎么还能对他们过于苛刻呢讲着讲着我忽然觉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鄂敏老师这样写到 “课堂上 我以平和的心态与家长交谈。
毕竟我所面对的是成人这里还有长辈。在他们面前我没有必要以老师自居以朋友相待更好一些更利于交流。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我注意到以自身的教子方法来与家长交流我发现这真是一项很有趣的工作虽然每次上课给我增添了很多工作量但每次看到家长感激的目光我都感到十分欣慰因为天下的父母心灵都是相同的„„” 。教师的执着带动了家长微妙的亲子关系发生在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之间。爸爸陪儿子逛书店孩子与父母互相监督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妈妈尊重孩子的兴趣不逼女儿学钢琴妈妈心语沟通等。家长不再把眼光只盯在孩子和谁吵架了老师是不是偏心眼了由过去只关心孩子作业多不多、考了多少分到更多的关注教师教育工作背后的意义难缠、无理取闹的家长少了家长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佳话多了起来„„。实践已经证明实施“3B1K”模式是各中小学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责任的必由选择和有效方式内涵丰富外延清楚。李沧区以实验研究为依托寻求到了家教合作的新路子必将为促进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贡献。四、几点思考 1.在家校合作教育的指导和推进上我们感到受着不同价值追求不同教育理解不同家庭文化经济背景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消除。有时过多的非教育或伪教育又在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调整我们的策略如何提高我们的合作效果如何加强我们的形象宣传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解决的问题。2.解决“教育责任”是当前的大课题也就是说“教育是谁的责任” 。传统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教育是政府的责任” 的观念根深蒂固 要形成 “教育是人民的事业 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 当然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更在其中 ”的观念仍有漫长的路程要走实验中必然将会遇到种种干扰必须潜心思考对策。3.班主任在繁杂纷纭的工作中要统出相当一部分精力研究家庭教育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无做父母的亲身经历感到亲自授课身上的负担较重。目前班主任既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又要处理好班级日常工作还要担纲起家长学校的主讲教师的重任这也是面临家校合作工作中要。
篇二: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ldquo;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机制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我校在家校合作共建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家庭情况较复杂,家长学历、文化水平、教育观念千差万别,甚至有家长认为教育的事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把责任完全推给了教师。家长对子女要么娇惯溺爱,要么操之过急,简单粗暴;或是家长忙于工作无瑕顾忌子女;或是家长自身素质较低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些都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再加上家校合作教育实施方案不完整,所以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单一,时效性不强,如何让学校与家庭形成良性的教育互动,为孩子构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确立目标是:1.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起来,加强家校共育机制,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2.探索家校合作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在品德和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从而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家校合作的整体架构,以及家校合作制度制定、实施途径和方法; 2.研究家校合作的机构设置及开展工作的程序; 3.分析研究家校合作的课程建设及产生的教育效果的估测方面的内
容; 4.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延伸家校合作的途径,使家校合作的方法多样化 三、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研究法:认真研读家校合作的理论文章和成功案例,阅读一定量的科学的家校合作理念文章,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模式。
2.调查访问法: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各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和家庭的实际需求,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让家长在教育方法和观念上与教师达成共识,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3.行动研究法:开展有效的研究行动,以具体的行动来研究构建的具体途径。
(1)构建家校互动教育网络系统,以微信群、qq 群、校园网站等进行互动,及时收集信息进行研究,根据班级工作需要,随时与家长沟通,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
(2)召开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增进家长和教师间的了解,制定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方式、方法和方面。小型家长会和主题家长会,针对不同的家庭开展定期的交流和指导工作。
(3)设立家委会:设置家委会组织机构、制度及工作内容。
(4)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进入校园、走进课堂,真实了解孩子
在学校的情况,对校容校貌、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师德师风、学科教学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4.个案分析法:进行个体的研究对比分析,形成典型案例,为解决方案提供实际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年以来,为了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发放家校合作活动的倡议书,进行先期发动,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等,掌握第一手资料。
附一:家校合作活动的倡议书 亲爱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
因为孩子,我们相识相交,孩子们怎样才能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各位老师和家长们都十分关注的事情。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紧密配合,为此我们倡议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其实很多家长对参加家长委员会有许多顾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也不懂什么教育理论不好意思参加,其实我们不要有这种顾虑,只要我们有一颗关心孩子成长的心都是了不起的都值得尊敬的。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成绩不好,也不好意思参加。在学习中总是有程度的差别。但是不代表我们孩子不优秀。我们孩子有认真学习的态度,有积极生活的乐观精神。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礼貌待人,同样是优秀学生,只要我们看着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有进步,相信我们的孩子会给我们惊喜的,幸福不就是每天看到孩子成长么?
所以我们要陪同孩子成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美好的事。在集体智慧下,有众多家长的帮助,孩子的学习、习惯、心理也将有提高。
我们特在此倡议,为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真诚期待您的参与!
附二:家长调查表
(二)通过研究建立家校合作的路径
1.科学定位。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保证是组织机构的建立,家校合作组织的主体是多元化的,而且各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目的是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发现一个更好的自我。家校合作的原则是:自愿、合作、共赢。通过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
2.成立机构,形成章程,制定相关活动计划,建立相关机制,推进家校活动的有序开展。
附三:
家长委员会章程
【总则】
第一条:家长委员会是在所有学生家长中民主选举产生,可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是老师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条:家长委员会宗旨是: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
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委员会的职责】
1.组织家长对班级工作进行监督,征集家长意见,并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
2.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利用、挖掘家长资源,建立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密切联系。
3.负责协调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4.收集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行交流,在全体家长中起表率作用。
5. 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听取班主任和学生的工作总结,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集体的建设出谋划策。
6.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社会对学校和老师的反映,促进社会逐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7.积极学习和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具备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法律常识,争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家长;
【工作制度】
1、 每年制订好工作计划,做到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安排四落实。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
2、 每学期至少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一次,其余时间分小组不定期开展活动。
3、 非会议与集体活动时间,应积极与学校、班级加强个别联系,主动配合开展有关工作。
4、 加强家长委员会所在单位与地区联系,帮助和推动社区教育工作。
【机构】
班级家长委员会机构的人员设置有主任、秘书、义工部长、策划部部长、财务后勤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委员。
家委会职责:
★主任:两人,主要负责与老师沟通联系,协调家委会工作 。为班级活动和建设出谋划策,能为学生的业余生活等考虑,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代表家长向学校和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秘书:两人,负责统计资料、记录每次活动,负责班级活动摄影,图片制作,上传,负责班级纪念册的策划,记录孩子的学习生活。
★义工部长:两人,为保障孩子的安全开展校内外导护等其它利于孩子成长的各项活动。
★策划部部长:两人,负责组织活动策划,筹备组织活动。
★财务后勤部部长:两人,负责收费,统计,负责钱款保管,班费的使用管理,班费记帐。
★宣传部长:两人,负责建立、维护班级 QQ,论坛,班级邮箱等事宜。
(三)建立多向家校互动教育平台:
1.以电话、短信、微信群、qq 群、校园网站等进行互动,及时收集信息进行研究,根据班级工作需要,随时与家长沟通,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群、qq 群、校园网站直接了解学校工作动向、班级活动,也可以在网上留言回复、讨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的在校学习、纪律、作业等方面的表现,或者发送家教方法,回复家长的咨询,交流教育工作,也可以向家长发送有关通知、孩子的获奖情况等。上述交流方式拓宽了家校合作育人的途径,有效利用各方面信息网络资源,保证家校合作的互通、互补、互促,及时有效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2.开展家校书面互联活动。家校书面联系活动的形式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书面互联”安排在期中和期末两个固定时间进行,主要内容是反映学生在校的思想变化、学习习惯、纪律、参加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不定期书面互联”是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有必要交换意见时进行,比如发放的《致家长一封信》,又如针对问题学生近期在校表现,向家长反映情况并就教育方略给予提示。这些书面交流由学生带回去交给家长,填写后拿回学校反馈给老师。
3.开展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读书、写读后感等多种途径进行家校的有效合作,从而提升家长的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开展互动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主要有:(1)以任课教师为主的报告会。(2)以家长讲话为主的经验交流会。(3)以学生为主
的学习成果汇报会。家长共同参与,汇报会由学生主持,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汇报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进步情况。汇报的形式可以有文艺展示、经验介绍等,让家长们认识到学生成功的背后有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五)开展家访活动。家访是一种重要的家校合作育人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家访活动时要细致,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教育观念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只有对学生及学生家庭情况作深入细致了解后,与家长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参与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家访活动还要及时,解决问题要快。有一下种情况的学生必须家访:有厌学情绪、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有暴力倾向等不良情绪的学生都必须家访。有时还要跟踪家访,落实家庭教育的措施,不断解决教育中的难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效。
1.本研究成果探索出了一些家校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整合了家校教育资源,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加强了老师与家长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优化了孩子的教育生态环境,改变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与老师的教育方式,提升了教育效益。
2.通过家校合作育人让家校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营造了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氛围。通过家校互动,增进双方了解,形成更多共识,促进理解,也树立了学校、老师的良好教育形象。如在教学开放日中,邀请家长来到学校走进班级,与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听老师的讲课,亲眼目睹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体会孩子的感受。学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得
到展示,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孩子,提供老师、家长、学生交流的机会,家长在对自己子女教育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使广大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长的责任,涌现出更多的学习型家长。
3.全面优化教育行为模式。从家校合作的内容到方式、评价、督导,形成有效机制,把家校合作推向常态化,形成更完备的教育。家校合作不断生成、整合更多的教育的内容,全面优化教育行为模式,形成教育合力。
5、探讨素质教育新路子。通过家校合作育人,互相弥补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足,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资源,达到教育的个性与共性齐发展,促进教育全面优化,达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良好发展。
6.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改进了学校工作,增强了服务意识,对提高学校声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附四:案例
牵手家长.腾飞梦想
——2015 级 19 班家委会“自主学习”励志畅谈会
2015 级 19 班在 2016 年 2 月 29 日举办活动----自主学习励志畅谈会。
首先家长代表和同学们交流自主学习情况。李彤家长为自己重回课堂而感到激动,表示很乐意通过家委会活动陪伴孩子成长,并许下诺言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家委会建设工作;杨畅家长激情澎湃,激励学
生放手去拼,不辜负这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王姿家长强调沟通是最好的交流,渴望走近孩子,情到真处,流下泪水,现场气氛温馨感人。张鑫琪家长提出要和孩子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最后由张老师总结发言,感谢家委会的真诚付出,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同学们认真倾听,真正做到了有所思、有所悟。其中李彤同学感悟最为深刻,她认为人生从外部打破是压力,从内部打破是成长,而在成长的路上,要做一个努力的人,未来的自己一定会感谢现在拼搏的自己。
这次畅谈会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有力地印证了家委会的作用是巨大的。万物复苏,春暖花开。2015 级 19 班的家委会工作正有序展开,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坚信,整个 2015 级二分部的家委会建设会扬帆启程、蓬勃发展。
牵手家长,腾飞梦想!我们一直在路上!
篇三: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摘要 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生长环境怎么样,可以影响到自身性格的形成。如若家庭环境较好,则有利于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并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学生的父母以及其他长辈自身的受教育情况、家庭收入状况、所从事的职业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而学校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家庭与学校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对于一名学生的成长而言,家校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家校合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决策制定中的家长缺位,家长对于合作存在一定的误区,家校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深入沟通,教师缺乏家校合作的时间与精力等等。因此本文将以东台市 Y 小学为例,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调查方法,对东台市 Y 小学的家校合作情况进行调研并梳理,分析成效、特色发现其中存在家长缺位 、家长对于合作不理解、家校合作形式化严重、教师缺乏家校合作的时间与精力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家校合作与交流、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家校合作、丰富的家校合作形式、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等改善的策略。
关键词 :
小学教育,现状调查,家校合作
ABSTRACT A student"s family environment can have a crucial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his personality. If the family environment is good, it will help students to achieve healthy growth, and make students form good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In the way of family education, students" parents and other elders" own education, family income, occupation and so on will have a variety of effects on students. School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t can be said that family and school are indispensable. So. For the growth of a student,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s an essential link. But many school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such as the absence of parents in decision-making,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parents about cooperation, the lack of in-depth communication, the lack of time and energy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take Dongtai Y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research literatur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the main
2 use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of the survey method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in Y Primary School in Dongtai City, analyzes the results and finds out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parents in it. Parents do not understand the cooperation, the formalization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s serious, and teachers lack the time and energy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guide par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home-school cooperation. Rich home-school cooperation forms, strengthen teacher trai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other improve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Primary education, status survey, home-school cooperation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1
一、导言 .................................................................... 3 (一)选题背景 ......................................................... 3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 1.研究目的 ........................................................ 3 2.研究意义 ........................................................ 4 二、
文献综述 ............................................................... 4
(一)核心概念 ......................................................... 4 (二)国外研究现状 ..................................................... 5 1.美国理论界关于家校合作问题的研究 ................................ 5 2.日本理论界对家校合作问题的研究 .................................. 5 (三)国内研究现状 ..................................................... 5 1.对国外文献的研究 ................................................ 5 3.推动小学家校合作有效性的方式的研究 .............................. 6 三、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 7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 ................................................... 7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 8 1.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 8 2.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 8 3.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 8 四、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的形式 .................................................. 9
(一)线上合作 ......................................................... 9 (二)线下合作 ......................................................... 9 1. 家长会 ......................................................... 9 2. 家访 ........................................................... 9 3.家长课堂 ....................................................... 10 4. 家长开放日 .................................................... 10
五、东台市 Y Y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 ......................................... 10
(二)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意识强烈 ........................................ 11
3 (三)有固定家校合作活动与计划 ........................................ 11 六、东台市 Y Y 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 ............................................. 11
(一)决策制定中的家长缺位 ............................................ 11 (二)家长对于合作存在一定的误区 ...................................... 12 (三)家校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深入沟通 .................................. 12 (四)教师缺乏家校合作的时间与精力 .................................... 13 七、小学阶段家校合作的改进策略 ............................................. 13
(一)学校重大决策需加强家校合作与交流 ................................ 13 (二)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家校合作 ........................................ 13 (三)在丰富的家校合作形式中挖掘内涵 .................................. 14 (四)强化教师培训,优化教师素质 ...................................... 15 参考文献 ................................................................... 16
附录 ....................................................................... 17
致谢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一、导言 (一)选题背景 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并非是割裂的,二者的关系表现为:前者是后者得以实现优质教育的根基所在,后者是对前者的扩充。考虑到这一层面的意义,因此,作为学生家长以及广大教师而言,应当在实践之中积极探索如何能够实现构建优质的家校合作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不过现今国内多所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家校合作模式在践行过程之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亟需解决。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当前,社会进入快节奏状态,随之而来的便是给传统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根据笔者的观察以及调研发现,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小学教师在对待家校合作问题上表现得较为淡漠,也未能实现对家校合作模式内涵的深入领会,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教师在实践中即便着手实施家校合作,往往也仅仅是徒有其表,未能真正发挥出家校合作模式应有的优势。2 由鉴于此,
1
郭娟宁.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小学家校合作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
黄春.从学校层面浅谈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265.
4 本文试图通过在理清家校合作的内涵的基础上,使广大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真正意识到家校合作模式对于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价值所在。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家长来说,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经验不足、教育理念太复杂等等而家校合作则能够丰富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水平,有利于为学校和家庭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 本论文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家校合作,来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学校提供更多家校合作的方式参考。
二、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贯穿终身,作为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大教育的一部分,始于孩子出生的时候(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期),在婴幼儿时期是启蒙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基础教育。孩子成为小学生和中学生后,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还是它的扩充。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由相关专业的人承担,是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目标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它目标确凿、组织细密、系统健全、规划性强。
《教育管理词典》指出,学校教育相对独立,有特定的场所,它是社会发展到了某个阶段,于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分化出来的社会现象,有一定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组织程序。
1
3.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原来的含义出发点是家庭与学校双方的关系,考虑到授予教育和接受教育的人的联系。将家校合作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是接受教育的人的家
1
贺晓兴.教育管理辞典[D].海南出版社,2002:22
5 人或监护人,担任的是家庭方的角色;另一个部分是授予教育的人人,往往指教师,担任教育的角色,它们对接受教育的人来说互相作用和影响。
(二)国外研究现状 1.美国理论界关于家校合作问题的研究 研究者 DE Indriani 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经济在二十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由此吸引了大批怀揣梦想的移民,这些移民的到来,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形式,由此给美国的教育界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而推动了美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由此也让大批教育机构相继涌现,不过在这一过程之中,亦暴露出了诸多全新的问题。
研究者 A Shinsuke,T Ayako在其研究中指出,美国各州政府对于教育机构的教学情况极其关注。各州的学校亦实现了对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关注,并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不可取代性。部分研究者对于学校教育问题较为关注,亦有部分研究者对于家庭教育较为关切。通过对两种教育模式的比较发现,二者表现出彼此制约的内在联系。
2.日本理论界对家校合作问题的研究 研究者今津千鶴指出,日本教育模式深受美国的影响,由此极大地提升了日本教育的发展速率。在向美国教育模式借鉴以及学习的过程当中,家校合作模式在日本各地学校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同时,日本拥有负责协调学校、家庭的中介机构----PTA,借助这一机构所发挥的功能,实现了对家庭同学校二者之间的充分沟通与协作。1
(三)国内研究现状 1.对国外文献的研究 研究者王凝着手进行了对国外家校合作研究文献以及专著的翻译工作,同时亦在翻译的基础之上,对日本 PTA 模式加以了详尽的剖析,进一步指出了此种模式对于提升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有效衔接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所在。2
1
今津千鶴 . Cooperation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of a Kindergarten, an Elementary School, a Junior High School and a High School[J]. Japanese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2015(24):176-178. 2
王凝. 日本家校合作的特点及启示——以家长教师联合会的实践为例[J]. 世界教育信息,2016(14):47-51.
6 研究者刘治钊对世界上多个国家所实施的家校合作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比对,同时提出了“影响阈”理论供参考,希望能够藉此实现对国内家校合作模式的推进。1
2.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研究 研究者李志斌在其研究中指出,目前国内小学在开展家校合作模式的问题上,依然将着眼点定位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层面,而少有对学生心智成长等问题形成足够的关切。2
研究者顾海英指出,现阶段国内小学家校合作模式多数采取的形式为家长会亦或是家长联系册的方式,此种方...
篇四: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工作汇报 我校承接《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互相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社会化。
家校合作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内涵:
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教育应起主导作用。
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
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大背景,是广泛的社会背景意义上的参与。
4、家校合作的目标是要形成教育的合力。家校合力,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二者在儿童培养目标上的一致,而且表现在家庭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在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进而整体提高学校的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原因及意义: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乘法的关系,一方为零,满盘皆输。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保障,社区教育是平台----只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工程,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构建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2、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生活越来越紧张,家长及老师沟通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加上书信、家访等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的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发展出现种种问题。我们现在注意到:一方面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发生严重冲突。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常听到老师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有的学生还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失,家校之间不和谐的局面还常有发生……。因此,加快家校共建步伐在共建和谐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生源较为复杂,多数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且部分家长的自身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多家长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教育就是学校、
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这种错误的观念,造成学生教育缺失,造成 5+2=0 的教育情形(学生在学校接受 5 天教育后,周六、日 2 天在家无人约束和管教,)。因此,这种现状迫切要求家校合作,共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4、组织、实施“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家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三、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研究计划历时两年半,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目前进入第三阶段。
1、准备和策划阶段(2017 年 9 月-12 月):组织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进行调研、策划、分析、筛选和梳理相关理念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
2、深入研究实施阶段(2018 年 1 月-2018 年 9 月):
(1)理论研究:课题组对“家校合作”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对这一概念所要把握的几点内涵。
(2)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成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社区“四级联动”的家长委员会。
开展家长座谈交流活动。
借助学生家长的有利资源整合对学生的教育。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
(3)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征集有关论文,并向上级、刊物推荐。
3、全面总结阶段(2018 年 10 月-2018 年 12 月):
(1)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 (2)分析、总结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课题验收、实验推广。
四、课题研究成果及成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引领家长自然融入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为之搭建平台、提供支持、给予指导,是非常必要并且是可行的。通过实践,我们初步探索了“四联动一整合多途径”的家校合作模式。
(一)“四联动”即以家为本,建立有效的“四级联动”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相对于学校来说,其广域性、多端性尤为纷繁复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家庭的构成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家风、教育氛围不同等等,要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我们从“每一个家庭出发”,开展“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就是要以家庭为中心,其形式和层次依据每个家庭
特性需要而定,因家而异,是要求学校指向家庭,能够为家庭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为此,我校建立了“四级联动”的家长委员会,即校级、年级、班级、社区家长委员会。我校 “四级联动”的家长委员会是家庭教育的引领者,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这样,不仅从体制上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同时最大限度地把家庭教育责任和任务还给了广大家长,并通过一些家庭教育素养高的家长的带动和辅导,使更多的家长承担起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举并重的新格局。
(二)“一整合”指借助学生家长的有利资源整合对学生的教育。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们可以借助有利资源整合我们的教育。利用身边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例如,发现孩子的问题,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当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在交往中被打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是正常现象,孩子哪有不挨打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挨打时教师应该及时制止;还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讲道理等等。对此,家长纷纷发表看法,可都没找到造成孩子间打闹的真正原因。为此,教师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间打闹的原因,科学指出孩子间打闹极有可能受到影视作品中成人对生活、事物不满意时用打闹来宣泄情感方式的影响。教师与家长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多种看法,自觉帮助家长从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促使家长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
(三)“多途径”即通过多种途径,密切家校交流,加强家校之间联系。
1.学校对家长开放,每月的 20 日,是学校对家长开放日,请家长到校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这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和社会效应。
2.开展“手递手”主题经验分享交流会。“手递手”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的开展源于我们在进行访谈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教师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成功有效的,对此,我们把这些宝贵经验介绍给更多的家长,一方面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主动弥补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同时,我们还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成功事例记录下来。例如,有的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能和谐相处的,有的家长培养孩子意志力成效突出等,我们请他们在亲子活动中介绍过程、意义,让更多的家长在今后教育孩子中有所启发和借鉴。另外,我们还和家长们就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当孩子任性怎么办?家长们各抒己见。活动中教师还针对如何培养情感智力,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一一做了讲述。
3.设置联系卡。由于学生众多,家访次数多了老师也忙不过来,而仅仅靠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双方又很难做到细致地了解情况,因此我校小学中低年级采用“关爱联系卡”的方式,由班主任定期将
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记录在联系卡上,让学生带回家,并请家长填写学生在家的表现,让学生带回学校交给班主任。使家校双方更为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也有利于中低年级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建立班级“网络”平台。现代媒体联系方式,确保家校联系顺利进行。我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构建班级“网络”平台。运用微信、QQ、邮箱等的形式,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布通知、学生的表现及教师评价,同时向社会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导,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也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5.开通关爱热线。我校为家长开通家校教育关爱热线电话,作为校园关爱辅导的专线,回答家长提出的有关课程、学校管理、学生活动等问题。热线的辅导教师由学校各科的教坛新秀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
6.设立关爱邮箱。为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校开设关爱邮箱,学生和家长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上的烦恼,及对同学、老师、学校的建议等写在信中,发到关爱邮箱。学校承诺为每一位来信的学生、家长保密,辅导教师会通过邮件的形式尽快给予答复。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学校将公开予以解答。
实践证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良好的学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良好的家庭道
德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我校自探索家校合作以来,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受益匪浅,收获了比知识本身更为珍贵的东西,主要有以下的成绩:
学生方面:因为家长家教方法的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多了,孩子的心态变得阳光起来,逐渐养成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也得到提高。
家长方面:家长的素质得到提高,教育方法逐渐科学化,能自觉承担家长责任,有意识地关心、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更心平气和地、合理地解决问题,与学生、与老师、与学校、与其他家长的关系更加和谐。
教师方面:课题组教师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师生关系和谐,家校合作愉快。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以下方面还需加强:
1、课题组成员注重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加强了各种途径的理论学习,但在实践基础上的论文撰写需要加强。
2、在实效型家校联系的方式上进一步推广。
3、在实效型家校联系的艺术上进一步研究。
以上是我们承担子课题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效,以及我们的反思,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篇五: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摘要家校合作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改革丌放的深入,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日益凸显。
社会参与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许多国家采取各种形式沟通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在教育的环境中显得非常薄弱, 而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构建家校合作教育平台, 形成教育合力等措施对大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校家校合作必须重视家长的教育培训, 创建家长活动中心, 建立沟通长效机制, 并积极营造合作教育的氛围, 确立“以人为本, 服务成才” 的合作教育理念, 建立积极主动、 平等融洽的关系, 探索“与时俱进, 科学有效” 的方法。
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在提高自身、 完善环境的同时, 重视与家庭教育之问的协调、 协作, 全面推进高质量的教育, 提高人/j‘培养质量。提高全民族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 0 4 年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明确指出:
“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 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通过高校与家庭的合作, 对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调整学校结构及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办学质量等都举足轻重。论文针对济宁市的三所高校的家庭与高校的合作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 从目前对合作的认识、 方式、 家庭教育、 沟通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为大学生家长和大学教师。
问卷经过初测、 检验, 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通过调查发现, 驻济宁市的高校在与家庭合作过程中, 在认识、 方式、 家庭教育、 沟通情况等均存在一些问题, 论文进行了原因分析, 并尝试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论文认为,要真正实现高校与家长的合作, 应做到三点。
首先提高对合作参与意识的认识, 在合作过程中, 明确双方各自责任, 发挥大学生家长群体这一宝贵资源的优势, 积极探索、 拓宽合作的渠道; 第二, 建立必要的组织及保障也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因素; 第三,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成立自上而下的家长委员会组织、 发动社会的参与, 已经成为教育进步的一大倾向。我国高校在与家庭的合作中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方面的探索J下在逐渐走向成熟, 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合作。高校与家庭的合作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论文将有助于了解目前高校与家庭合作的现状, 对于如何改进高校与家庭合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
高校; 家校合作; 沟通; 调查研究
◆●A bstr a ctH o m e. . sch o o l C O . . o p era tio na r em o r ea n dm o r eg e ttin gm u c h a tte n tio ninm a n yc o u n tr ie sa n dr e g io n s. A sC h in a ’ S r e f o r ma n do p e n in g —u p , th ef u n ctio no fe d u c a tio n in so cia ld e v e lo p m e n th a sb e c o m ein c r e a sin g ly p r o m in e n t. C o m m u n ityp a r tic ip a tio nin e d u c a tio n h a s b e c o m e a nim p o r ta n ttr e n d in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ed u ca tio n , m a n yc o u n tr ie s h a v ea d o p te dv a r io u s f o r m s to lin k th ec o n n e c tio n s o f th e c o m m u n itya n d sch o o ls. H o m e・sch o o lC O —o p e r a tio nisa nin d isp e n sa b lec o m p o n e n tin th e w h o lee d u c a tio nsy stem . Inth ep r o c e sso fcu ltiv a tin gta le n te dp e o p lef o r th ec o m m u n ity ,th eu n ila ter a lp o w e ro fsc h o o ls isv e r yw e a k in th eed u ca tio nen v ir o n m en t, w h ileth ef a m ilye d u c a tio np la y sap a rticu la rlyim p o r ta n tr o le in th eid eo lo g ica la n dp o litica le d u c a tio n o fc o lle g estu d e n ts. T h em e a su r e s o fb u ild in gah o m e - sc h o o l ed u ca tio npla tfo rma n df o r m in ga ne d u c a tio n f o rce h a v e ap o sitiv e m e a n in gf o rcu ltiv a tin g u n iv e r sitystu d en ts. U n iv ersities m u stp a ya tten tio n toth ee d u c a tio n a ltr a in in gf o rp a r e n ts, cr e a tea ctiv ityc e n te r s o fp a r en ts, esta b lishalo n g . term m e c h a n ism o fc o m m u n ic a tio n s, a c tiv e lyc r e a tea na tm o sp h e r e o fc o o p e r a tiv eed u ca tio n . esta b lish a nco o p er a tiv ee d u c a tio nid eao f “p eo p le- o rien ted , serv iceta len t” , a n df o r map r o . a ctiv e, eq u a la n d h a r m o n io u srela tio n sh ip , ex p lo reth ea p p r o a c ho f “th e tim es, scien tif ica n def f ectiv e” . T h isr e q u ir e ssch o o ls to esta blishth e scien tif icc o n c e p to fed u ca tio nd e v e lo p m e n t.W h ileim p r o v in gitself a n d th een v ir o n m en t, th esc h o o ls m u st tr e a su r e th e c o o r d in a tio n a n dco lla b o ra tio n w ithf a m ilytoc o m p r e h e n siv e lyp r o m o teth eq u a lityo f ed u ca tio n a n dp er so n n eltra in in g .G r e a te m p h a sisisp la cedo nim p r o v in gth ep o litica l q u a lityo fth ew h o len a tio nb yth eS ta te,E sp e c ia llyth a t o f th eu niversity stu d e n ts. P a r ticu la r lyth eC P CC e n tr a l C o m m itte e a n d S ta teC o u n cil in2 0 0 4N o . 16d o cu m e n t“C ir cu la r o n F u r th e rS tr en g th en in ga n dIm p r o v in gId e o lo g ic a la n d P o litica l E d u ca tio n ” clea r ly p o in tso u t:
‘‘S ch o o ls sh o u lde x p lo r eto esta blish m e c h a n ism s o ff a m ilyc o m m u n ic a tio nw ith th e stu d en ts. S ch o o ls a n d f a m ilies sh o u ld co o r d in a te th eirsep a ra teef f o rtsto ed u ca te stu d en ts inid eo lo g y a n dp o litics. ” T h ro u g hth eC O - o p er a tio n b e tw e e nu n iv e r sitya n dth efam ily,itisv er yim p o rta n ttoim p r o v eth esch o o l’ Sso cia lrepu ta tion, a d ju stth esc h o o l str u c tu r e sa n dtr a in in gm o d el, a n dp r o m o teth eq u a lityo fsch 0 0 1.T h ep a p e rin v e stig a te dth eq u e stio n so fC O —o p e r a tio nb e tw e e nu n iv e r sitie s a n dth efam ilieso fth r e e u n iv e r sitie sinJin in ga r e a . T h esu r v e y e m p lo y saf o r m o fq u e stio n n a ir ein term s o fth eissu eo n th ec u r r e n tu n d ersta n d in g o fco o p e r a tio n , p a tte r n s, f a m ilye d u c a tio n s, a n dc o m m u n ic a tio n s. T h eo bjectin clu d es th ep a ren tso fstu d en ts a n dth e tea ch ersinu n iv ersity . T h ea imis to e n s u r eth a t th e r esu ltsa rescien tif ica n def f icientb ym e a su r in ga n dtestin gth esu rvey .T h r o u g hth esu r v ey ,If o u n d th a t th ere a re so m ep r o b le m so nco g n itio n , m eth o d s, f a m ilyed u ca tio n s, a n dc o m m u n ic a tio n sin u n iv er sities inJin in gd u r in gth ep r o c e sso fco o p er a tio nw ith
◆●f a m ilie s. T h ep a p e ra n a ly z e dth e ca u ses, a n dtr iedtop u ta llim p r o v e dr e sp o n se ・Ino r d e r toa c h ie v eth ec o o p e r a tio nb e tw e e nu n iv ersities a n dp a ren ts, f irstlyw em u sten h a n ceth ea w a r e n e sso fc o n sc io u sn e sso fco o p e r a tio n , m a k eclea rth eresp o n sibilityo fb o thp a r tie sin th ep r o c e S So fco o per“o n, m a 王( eu s eo fth ev a lu a b le r e s o u r c e so fstu d en ts’ p a ren tsg r o u p s, a c tiv e lye x p lo r ea n db r o a d e nc o o p e r a tio nch a n n els; a d d itio n a llyit is a nim p o rta n tf a cto r in e f f e ctiv ec o lla b o r a tlo ntoes讪lishth en e c e ssa r y o rg a n iza tio na n dsecu rity ; f in a lly , ith a s b e c o m eam a jo r p ro 铲esslV etr e n d in e d u c a tio ntow id e lym o b iliz e so cia l f o r c e s to se tu pa w id er a n g eo fto p 。
d o W np a r e n tc o m m itte e s o r g a n iz a tio na n d to m o b iliz e c o m m u n ityin v o lv e m e n t. T h e c o o p e r a tio no f C h ln a ’ su n iv er sities w ith th e f a m ilies c a u s e s w id e sp r e a dc o n c e r n in th is a r e a , a n dth is e x p lo r a tlo n1sg r a d u a llym a tu r in g . Itn e e d sth e w h o leso cietytom a k ejointef f o rts・T h e r e se a r c ho fco lla b o ra tiv eb e tw e e nu n iv ersitiesa n df a m iliesis still in initia le x p lo r a to r yp h a se. T h e p a p e rw ill b eh elp f u lu n iv ersitl・es a n d th e f a m ily ’ a n dit h a s a c e r ta in ref eren ce v a lu e f o r h o wtoim p r o v eth eto u n d er sta n d th e c u llr e n t sta tu s o fc o o p e r a tio n b e tW e e nco o p er a tio n .K e yw o r d s:
U n iv e r sity ; H o m e —sc h o o lc o 。
o p e r a tio n ; c o m m u n ic a tio n ; su r v e Yr esea r ch
◆●●目录一、 绪论……………………………………………………………………………. 1( 一)问题提出………………………………………………………………………………. . 11. 自身兴趣和专业要求………………………………………………………………………. 12. 家校合作延伸到大学的必要性……………………………………………………………l3. 高等教育急需家校合作……………………………………………………………………2( 二)关于研究综述…………………………………………………………………………21. 国内研究现状………………………………………………………………………………22. 国外家校合作的整体研究…………………………………………………………………3(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51. 相关概念的界定……………………………………………………………………………5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6二、 高校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8( 一)当今时代培养人才质量的要求………………………………………………………8( 二)高校培养人才和深化改革的需要……………………………………………………9( - - )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 10( 四)家庭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 101. 家长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102.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 1l三、 驻济宁市高校家长与学校合作现状及问题研究…………………………. . 12( 一)现状( 对调查问卷的分析)…………………………………………………………131. 对家校双方参与家校合作认识的调查…………………………………………………. 132. 对家校双方参与家校合作方式的调查…………………………………………………. 133. 对大学生家庭及教育情况的调查………………………………………………………. 144 . 双方沟通的妨碍因素……………………………………………………………………. 14( 二)驻济宁市高校家长与学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 151. 认识不足, 缺乏沟通……………………………………………………………………. 152. 被动执行, 缺乏互动……………………………………………………………………. . 163. 缺少多种形式的合作……………………………………………………………………. . 17( 三)原因分析………………………………………………………………………………17
●●1. 主观因素…………………………………………………………………………………. . 172. 客观因素…………………………………………………………………………………. 17四、 策略……………………………………………………………………………………………………19( 一)更新观念达成共识…………………………………………………………………191. 统一家校合作认识, 消除分歧…………………………………………………………. 192. 理清家校各自职责, 明确分工…………………………………………………………. 193. 尊重不同文化差异, 注重交流…………………………………………………………. 20( 二)拓展沟通渠道…………………………………………………………………………201. 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合作…………………………………………………………………. . 202. 学校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体系…………………………………………………………. 23( 三)构建理想的的保障机制……………………………………………………………. . 281.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保障家校合作的进行……………………………………………. 282. 教育行政部门构建加强家校合作的管理体系…………………………………………. 283. 建立组织、 统一社会力量………………………………………………………………. 29五、 结语……………………………………………………………………………31启发与结论…………………………………………………………………………………. . 31后续研究方向………………………………………………………………………………. . 3l参考文献:
………………………………………………………………………. . 32附匀之…………………………………………………………………………………………………………. . 34关于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问卷( 家长问卷)……………………………………。
34关于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问卷( 教师问卷)……………………………………. . 36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8致谢…………………………………………………………………………………………………………. . 39
●●●关于高校家校合作的调查研究( 一)问题提出1. 自身兴趣和专业要求——以济宁市高等学校为例一、绪论上大学伊始, 慢慢接触同学, 发现他们的世界观及对事物认识看法的不同。
我开始感觉家庭的不同给人以不同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比较深刻的。
然而, 儿行干旱母担忧,外地求学、 业已成人的他们仍与出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家校合作, 了解他们对家庭的认知和理想, 可以加深和拓展对大学生的了解。
重视家长是学校教育重要资源, 对于促进高校培养人才及对大学生教育将起到独一无二的作用。
在当代高等学校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背景下, 大学生家长的参与必将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柱。2. 家校合作延伸到大学的必要性在我们教育观念中, 现在的教育对象局限于学前婴幼儿和中小学生, 一旦孩子进入了大学也就不重视对孩子教育。
世界上多数国家把O ~16岁的少年儿章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大学生的教育, 同样也把大学生的家校合作排斥之外。
这在我国也不例外。
家长们对学龄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都十分重视, 好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进入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
在中小学阶段, 家长们重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主要是为了孩子的升学。
当孩子考入大学后, 家长们认为被送进了象牙塔, 家长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子女的入学与毕业分配, 对于怎样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y J。
, 则重视不够。
而大学生处于青年初期, 也是树立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 此时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的学习是对踏入社会积累经验及生存技能的预备阶段,所以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充分条件。
●●●3. 高等教育急需家校合作20 0 1年2月 1日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强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求家庭社会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多处提到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大学生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 中发[ 20 0 4 ]16号文件)明确指出:
“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 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在我们国家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以党中央、 国务院的名义下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
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 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
高校也在承担着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重要任务。
加强高校与大学生家庭的合作, 形成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的教育合力,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二)关于研究综述1. 国内研究现状陆瑾、 夏骄雄在其文章《高校中家校合作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提出高校中家校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及对高校家校合作教育...
篇六: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13 ·07A】|一、 调查目 的与调查方法当 今的 小学 生, 正处在身 心发展的 关键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 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指出 “要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 教育观念, 加强亲子沟通, 注重自 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因此, 学校需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了 解家长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合作, 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笔者于 2013 年 1 月 初, 对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全体五年级学生家长下发了 调查问卷, 共发放 232 份, 回收 231 份, 回收率约 99.6%。
下面就调查数据作一提取与分析。二、 调查数据的提取与分析1.家长对健康教育的 认识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 而早在 1978年, 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 :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虚的 匿迹, 而是身心健康、 社会幸福的 总体状态”。
在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中(见表 1), 有 179 人的健康观是完全正确的, 占 77.5%, 有 224 人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占 97.0%(见表 2), 有 214 人认为要是个别孩子已有过激想法或行为, 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占 92.6%。从上述数据中 , 我们欣喜地看到 , 绝大多 数家长都有较高的素质, 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关于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毛军芳收稿日 期:2013-03-25作者简介:
毛军芳, 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江苏太仓,215400)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德育、小学语文教学。摘要:
面向家长的 问 卷调查结果显示:
家长在转变教育观念, 掌握正确 教育方法,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等方面需要得到 学校的 指导。
同 时, 学校应在拓宽沟 通途径, 增大开放空间 , 培养专业人员等方面加以 重视, 使家校合作发挥更大合力 , 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 形成与 提高。关键词:
家校合作; 心理素质; 调查报告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7-0064-05很重要224 人97. 0%一般7 人3. 0%无关紧要0 人0表 1对健康概念的认识表 2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身体健康28 人12. 1%心理健康20 人8. 7%社会适应能力4 人1. 7%包括前几方面179 人77. 5%调查与分析64
2013 ·07A】|识都很全面、科学。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承载着重要的职责, 他们平时能注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家长具有这样的教育观念是非常可贵的, 这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基础。2.家长与 孩子的 相处模式为了 了 解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笔者设计问卷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1)是否了 解孩子的生活圈? 孩子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
平时最多接触的除了家人以外, 还有老师、同学和朋友。
家长对孩子了解程度详见表 3—表 6。
从中, 我们可看出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了 解程度较高, 对孩子的生活圈比较熟悉, 了 解孩子的 老师和同 学, 清楚孩子的 学习状况, 了 解孩子的日 常作息。
这样融洽相处的环境, 能带给孩子较强的 安全感, 孩子在这样的 环境中成长, 心智能得到健康发展。(2)与孩子平时的沟通情况。
亲子沟通, 是彼此人生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桥梁。
我们从沟通频率、沟通内 容、沟通态度、沟通成效等方面, 了 解家长们是否能进行良好沟通, 真正走近孩子心灵, 详见表 7—表 10。从表 7 中, 我们可以 看到 , 还有近一半的 家长, 或许是因 为工作忙, 在相当 长的 时间 里舍弃了 与孩子一起享受亲情的 好时光。
和孩子沟通的 话题( 见表 8), 近一半是关于学 习 任务, 这一方面说明 家长对孩子学习 的 重视, 但另 一方面也使沟通少了 些许温情。
孩子有烦恼, 向 家长倾诉时, 有 78.8%的家长能暂时放下手边的事情,认真听, 并能予以舒解, 使孩子感受到 家长对自己的重视。
从最终的亲子关系来看, 有 62.8%的家长认为 孩 子和 自 己 显 得很亲 近, 无 话不 谈,32.5%的家长认为关系一般, 另 有 11 人认为孩子不敢亲近自 己。(3)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
孩子心理健康包括很多 方面, 有对自 我的 认知 , 有对环境的适应, 有对不良情绪的合理排解。
笔者选取某几方面, 调查孩子在家时的种种表现, 详见表 11—表 14。需要帮助16 人6. 9%有时需要161 人69. 7%一直需要53 人23. 0%不太清楚1 人0. 4%表 3了解孩子的教师表 4了解孩子的朋友知道班主任73 人31. 6%知道语数外111 人48. 1%知道更多的46 人19. 9%都不清楚1 人0. 4%全能说出92 人39. 8%认识, 但叫不出 名87 人37. 7%只知道其中一人35 人15. 2%不知道17 人7. 4%表 5了解孩子的学习表 6了解在家的作息时间知道211 人91. 4%不怎么清楚16 人6. 9%没注意4 人1. 7%很亲近无话不谈145 人62. 8%一般75 人32. 5%怕我, 不敢亲近11 人4. 8%表 7亲子有效沟通频率表 8亲子沟通的内 容(多选)学习任务114 人49. 4%同学相处51 人22. 1%生活方面51 人22. 1%收获与快乐81 人35. 1%其他14 人6. 1%三天内37 人16. 0%一个星期内85 人36. 8%一个星期以上60 人26. 0%更长时间49 人21. 2%表 9孩子述说时家长态度表 10亲子沟通成效认真听并予以排解182 人78. 8%边做事边听39 人16. 9%其他10 人4. 3%表 11生气时表现( 多选)伤心哭泣79 人34. 2%和家长理论102 人44. 2%关自 己房里31 人13. 4%不说话54 人23. 4%其他16 人6. 9%调查与分析65
2013 ·07A】|加入进去43 人18. 6%看情况再加入105 人45. 5%看着83 人35. 9%表 12考砸后表现主动和家长说107 人46. 3%不敢拿给家长93 人40. 3%其他31 人13. 4%从这组数据中, 我们可看到,78.4%的同学对日 常的不良情绪有较合适的排解途径。
有 74%的学生能正确看待自 己, 对自 己的能力 比较自 信。约 64%的同学能较快地融入周围的同伴群, 具有适度的主动性, 不为环境所左右。
但就考砸后的表现来看, 还有相当 一部分的孩子不敢拿给家长看, 从另 一侧面, 反映出 家长对学习 的要求, 或许采取的一些措施比较粗暴, 影响到孩子的心理。(4)孩子的综合表现。
一般来说, 具有健康心理的人, 能正确认识自 我, 乐于交往, 因 此, 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调查中得知, 有近 70%的家长认为孩子在班中受到同学的喜爱, 能友好相处。
但也有 8 位家长, 认为自 己的孩子在班中不合群或受到欺负(见表 15)。
综合数据显示孩子身心发展水平优良率为 74.1%(见表 16)。总体来看, 大部分的 学生, 心理发展情况良好, 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孩子在校情况受到家长的关注和了解。
但不容忽视的是还有个别同学, 没有掌握沟通交往的方法, 显得不合群, 或和同学关系紧张, 因此更需要引 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关注。3.了 解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
学校开展的活动, 如 果得到 广大家长的 关注, 就能更好地发挥合力。
多项选择调查显示, 家长平时了 解学校的途径( 见表 17), 主要听孩子述说的 占 55.9%, 路路通或 QQ 的占 41.6%, 阅 读家教小报《娄江苑》占 11.7%。47.6%的家长不清楚学校以什么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4.6%的家长希望学校能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专家讲座,48.1%的 家长希望在班级家长讨论会上进行专题讨论。
认为目 前家校合作程度良好 146 人, 占 63.2%, 一般 80 人, 占34.6%, 较差 5 人, 占 2.2%(见表 18)。从以上数据来看, 学校的 工作, 还需要引 起更多家长的关注。
大部分家长习惯于家校之间路路通、QQ 群、电话的联系, 对家教报《娄江苑》及学校网站关注不够。
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家长们希望学校提供专业的 讲座, 或在班级中自 发组织研讨。
总体来看, 家校合作的空间还很大, 需要学校和家长集思广益, 探讨出 更多的途径和方式。4.关于今后的建议。
这是一道开放题, 有家长提出 , 最好能及时获知学校开展的 活动, 了 解学生在校的表现。
大型活动可放在双休, 家长也可参加。
有的家长提出 , 可在路路通上发些健康心理小贴士, 建立家校交流平台等。三、 思考与启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 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 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 要向 儿童提出 同 样的 要求, 而且要志同 道合, 抱着一致的信念”。
如何使家长发挥教育者职表 14看到陌生孩子玩有趣的游戏表 13遇挑战的表现没问题32 人13. 9%试一下139 人60. 2%我不行51 人22. 1%无所谓9 人3. 9%优秀41 人17. 8%良好130 人56. 3%一般51 人22. 1%较差4 人1. 7%不知道5 人2. 2%表 16身心健康发展水平表 15在班级中受欢迎程度友好相处, 关系好160 人69. 3%内 向, 仅有几个好友39 人16. 9%不合群, 独来独往3 人1. 3%常受到欺负5 人2. 2%不清楚24 人10. 4%良好146 人63. 2%一般80 人34. 6%较差5 人2. 2%表 18家校合作程度表 17了解学校的途径( 多选)家长学校43 人18. 6%网站路路通 QQ96 人41. 6%《娄江苑》27 人11. 7%孩子述说129 人55. 9%其他16 人6. 9%调查与分析66
2013 ·07A】|能, 与学校志同道合, 一致行动, 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一)加强对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 指导首先, 要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虽然对孩子健康的概念等能科学准确地作出 判断, 但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往往会出现偏离。
当孩子考砸后, 害怕面对家长的责备, 当 家长与孩子的交谈话题多为学习 内 容时, 转变家长的 教育观念, 也就迫在眉睫了 。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 纲要》指出 “在人的基本素养中,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要教学生学知识、学科学, 更要花大功夫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
”对家长来说, 也是如此。
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提出的要求也要量力而行。
因孩子们存在差异性, 不能一味看成绩高低。
只要孩子认真付出 , 有所进步, 就应该多鼓励, 要用 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当 然, 在重视学习 成绩的 同 时, 还要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道德行为、个性爱好、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协同发展尤为重要。其次, 要进行专业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因其特有的专业性, 学校有必要对家长进行专业的指导。
要帮助家长了 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不同年段, 孩子会呈现出 不同的心理特点, 如小学高年级时, 要正确对待成绩, 要注意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等。
同时, 学校在了解孩子共性的基础上,还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根据家长遇到的实际问题, 对症下药, 协助家长共同解决。第三, 要教给恰当 方法。
教师平时可引 导家长加强亲子沟通, 掌握恰当 的 方式方法。
首先,要以平等、尊重孩子为前提。
孩子通常会对居高临下的 说教持反感态度, 以致沟通效果不理想。其次, 学会采用 恰当 的沟通体态语。
充满爱意的眼神, 亲昵的 牵手等, 可有 效缩短心理距离, 使孩子能敞开心扉。
第三, 家长可采用 温情的休闲方式。
带孩子亲近大自 然, 走近孩子心灵, 或和孩子玩他喜爱的活动。
在活动时, 孩子能卸下伪装, 展露自 己 真实的 想法。
当 然, 家长也要注重自 身良好心理素质的 养成, 以和谐的 家庭氛围来熏陶感染孩子 , 培养孩子健康、 乐 观、 自 信的良好素质。(二)创 设让家长了 解学校的 机会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 要“一致行动, 要向 儿童提出 同 样的 要求”, 因 此, 学校的 要求, 学校的重大活动, 有权让家长们知情并参与其中。1.做好常规, 更有效地发挥固有的沟通渠道。学校通过定期举办的家长学校、 亲子运动会、家校路路通、班级 QQ 群等, 及时向家长宣传学校的重大举措, 利用 好 QQ 群,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生动展现学生在校的表现, 使家长更多感受到孩子的成长。2.加大开放力 度, 让家长体验孩子的成长历程。
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个体, 其身心和智力 在不断发展成熟。
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 很多经历是值得家长共同分享的。
我们可向每位家长发出邀请, 家长视自 己情况决定是否参加。
如 新生的入学典礼, 毕业典礼, 运动会的参赛, 星光大道的领奖……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历程, 可向 家长无限开放, 让家长更好地了 解学校, 了 解孩子, 从而更好地发挥家校合力。3.尝试开通“一句 话新闻”, 及时播报学校新闻。
学校可利用路路通, 及时对学校的重大活动,以一句 话新闻形式, 向 全体家长播报, 让家长及时了 解学校动态。
学校还可送上健康心理小贴士。
为了 提高家长对学校的关注度, 也可在一月中 举行一次“我最感兴趣的 一则 新闻”的 短信有奖征答活动。(三)打造一支专业化的 教师队伍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离不开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这队伍离不开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的 管理者, 引 导者, 有更多 的 机会关注、了 解孩子。
首先, 班主任要注重营造团结、民主的班级氛围, 形成互帮共进的良好风气, 使每个孩子在班级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其次, 班主任要关注个别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辅导, 对特殊孩子,更要加强人文关怀。这队伍离不开心理健康兼职教师。
学校的心语吧, 是帮助 学生解决在学习 、 生活和成长中 出现问题的专门场所。
心语吧的教师, 都受过专业的 培训 , 掌握一定的 辅导方法, 能在与学生的 交谈中, 发现问题, 找到问题的症结,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生力量。
他们为每个年级的特殊孩子建立专门 的跟踪档案, 跟进研究这些特殊孩子, 使这些孩子能有所改...
篇七: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事业 3022020 年 11 月 05 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
朱春兰1
朱春琼 2
吴成林 3
1.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博爱小学校,四川 德阳 618000 2.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感街道畜牧兽医站,四川 德阳 618000 3.四川省德阳市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校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在家校互动中,我校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联系,最终嬴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了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形成家校共育的模式,助孩子圆体育场上的梦想。
关键词:家校共育;体育项目;蓝球;足球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多才多艺的小学生。要培养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必须形成强有力的家校共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所以我校老师在发展学生体育方面形成家校共育,遇到了以下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问题
1 1 .1
家长的观念
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但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离不开家庭教育。很多家长仍然一味地只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对于孩子的德智方面的培养家长还能配合,但对于体育方面便漠不关心,更会持反对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缺少家长的支持,素质教育就很难顺利实施,我校的体育项目也很难发展。
1 1 .2
社会普遍现象
农村小学一如既往的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而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是老年人监护,而他们最多能保障孩子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是有心无力。教育孩子的问题就全部是学校的责任了。
1 1 .3
升学的压力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和学校都一直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而困扰,从而滋生了“重智轻体美劳”的主流育人观,才会有“虎妈”“狼爸”式的家长和“高考工厂”般的学校。所以家长他们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这个分数又能考上哪所初中高中大学等?很少关心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特长?那么究竟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名牌大学生?还是多才多艺的技能型人才?这也是我们建立家校共育新模式遇到的一个问题。
2 措施
2 2 .1
解放家长思想,确立共同远景
对绝大部分家长来说,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家长,他们缺少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缺乏先进的家教观念和正确的家教方法。所以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中,适当传播一些教育科学知识,使家长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下,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 2 .2
开展各项亲子活动,加深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不但密切了亲子关系,而且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家长也亲身体验学校各种活动,提供了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机会,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
2 2 .3
开展各种家长会 活动,成立家长委员
我校开展各种各样的全校家长会、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受家长的欢迎。还经常聘请专家来作报告和讲座,为家长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使家长不断更新教子观念,调整教育行为,达到和学校同步同力,行成有效的家校共育。
为进一步沟通家校联系渠道,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体现民主管理,我校还成立了校级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委员会。
2 2. . 4 编辑家长手册,为学生和家长锻炼指明方向
结合我校校本教材“家长手册”,编辑了以体育为单元的体育锻炼须知。如:《学生上体育课须知》、《参加运动会须知》、 《小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等级》和《家庭体育锻炼建议》等,让孩子回到家能安全有效的进行锻炼,也让家长陪伴孩子锻炼有了明确的方向。
2 2. . 5 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发布学校体育动态,让家长更加了解学生参加体育 运动的形式和收获
我校体育活动也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发告家长书、简讯和美篇等的形式发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不断向家长讲解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意义,进而改变家长观念,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形成家校共育。
2 2. . 6 传统的 家访、约谈 ,有针对性的与家长沟通
面谈和家访是老师与家长最直接、最方便,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我们就采用这种方法与家长沟通,有针对性的与家长交流与沟通。
3 效果 。
3 3. . 1 更新了 家长 的教育观念, 形成家校共育新模式
学校通过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篮球班级联赛”等让家长参与进来,见证孩子们在赛场上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通过发布 2018 体质健康测试检测数据,合格率达到 100%。使家长了解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后身体素质提高的情况。从而转变家长对体育锻炼认识上的误区,有意识的把运动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
3. 2 营造了学校 体育 运动 项目 发展的氛围,创建了校 体育文化
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工作,促进了学生、家长、老师的体育文化的形成和提高,充分调动了大家参与校园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搞好“习艺俱乐部”兴趣班学生的培养和学校足球队篮球队的梯队训练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我校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日益浓厚。我校参加旌阳区小学“五人制”比赛中,校男子足球队取得了旌阳区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一等奖,女子足球队取得了冠军的好成绩。
2018 年 04 月,我校女子足球队队员尹思淼被德阳中学初中女子足球队教练谢文选中并加入德阳一中校队,并参加了旌阳区女子各类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同年 6 月关敏、李湘被黄许镇初级中学李青松老师选为该校女子组队员并担任主力位置。
3 3. . 3 形成了强有力的男女校队,不同水平的校队成梯队式的发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通过体育老师的加强训练,学生的刻苦练习,领导和其他老师及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我校男女足球队在最近三年取得了以下成绩:
2017 年 11 月,女子足球队荣获旌阳区足球联赛冠军,男子足球队荣获旌阳区足球联赛亚军; 2018 年 10 月,女子、男子(U10)足球队荣获旌阳区足球联赛二等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教育科学 2020 年 11 月 05
303 2018 年 10 月,女子(U8)足球队荣获旌阳区足球联赛亚军; 2018 年 11 月,我校小课题“农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教学的策略研究”荣获旌阳区第十二届优秀科研“小课题”二等奖; 2018 年 9 月我校已德阳市“三大球”布点校; 2019年6月我校申报“全国青少年足球校园特色学校”的遴选,现已进入第二阶段校长培训和校骨干足球教师师资培训; 2019 年 10 月我校申报的“多维联动
成就孩子绿茵场上的梦想---”的区教学成果奖通过现场调研; 2019 年 10 月我校校女足荣获旌阳区足球联赛 3.4 年级组和 2 年级组二等奖; 2019 年 10 月我校校男足荣获旌阳区足球联赛 3.4 年级组和 2 年级组三等奖; 2019 年 11 月我校小课题“体育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农村小学校园足球特色项目的实践研究”荣获旌阳区二等奖; 2019 年 11 月我校校男、女篮球队荣获旌阳区布点校组二等奖; 2019 年 11 月我校啦啦操队参加“2019 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四川德阳站)暨德阳市青少年全民健身操舞比赛”荣获第三名。
4 结束语
我校针对家校共育中的各种问题,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嬴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了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真正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校互动,提高了家校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形成家校共育的模式,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成就了孩子体育场上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周利群.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刘晓.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姜超.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透视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陆春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苏州:苏州大学,2010. (上接第 301 页)
防守姿态阻力,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快速展示技术的过程中不会失去平衡。所以,完成高强度抱腿技术的运动员应该有很好的核心稳定性;(2)技术速度要求。对峙中,如果动作速度过慢,则有时间反击或保护自己的身体的速度会减慢,从而影响动作的运用[5] 。做这个动作时,他们需要快速的爆发力,而核心是连接爆发力的中心。所以,完成腿部动作的速度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核心稳定性;(3)需要有抱腿战术。紧张对抗中,抱腿技术只是前后步法之间的一个环节,有时还会改变下一步的技术动作。攻击方面,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从东向西攻击。在这一过程中,无论什么技术动作和战术变化,都必须保证其核心的稳定性。所以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有良好的核心稳定性。
4 结束语
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自由式摔跤抱双腿技术中的作用,可以看出其在未来训练中的作用:技术训练中加强核心训练;技术训练中加强专项力量的深层稳定肌的训练,提高核心深层稳定肌的训练,提高核心肌群的稳定位距,加快上肢进入上肢的速度;专项速度训练中,改变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训练体动作的速度质量,增强腿部的稳定力,有效地取得成绩;核心稳定肌通过提高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功能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近距离速度、爆发力、动作的一致性和突破能力。要重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力学原理相结合,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方法。要注意自由式摔跤专业训练技术重心协调变化的特点,设计科学有效的专业技术训练方案[6] 。
参考文献
[1]刘东风.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自由式摔跤力量训练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9,38(6):37-39. [2]刘东风.摔跤运动员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特征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研究,2019,23(5):60-66. [3]曲忠东.浅谈假动作在抱腿技术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224-225. [4]王士虎.自由式摔跤中连贯技巧的训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34-36. [5]郭成根.不同动作模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 [6]张小平,张淑.浅析核心稳定训练对摔跤抱双腿技术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1):81-84.
篇八: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教育部课题)一、当前国内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校教育形态也正处于转型期。当前,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和挑战日益增多。面对当今学校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同,青少年的教育,单方面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进行教育,尤其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融合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学校教育被赋予了过多的教育职能,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比如家长与学校在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分歧。
(三)部分家长重视教育,但不懂方式方法。
(四)家校合作中家长缺乏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当学生的成绩和心理出现问题时,家长忙于工作,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淡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部分家长重视教育,但不懂方式方法。
(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方式形式化。比如开家长会时,家长不积极参与,部分家长参与了会议,但是不关会议内容,这使得家校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六)部分家长溺爱孩子,对教师要求过高,师生冲突全怪教师,
要求教师是完人。
(七)部分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和积极性,但缺乏方法和经验 (八)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管理是学校的事。孩子教不好怪学校。
针对以上情况,构建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合教共育的教育新常态至关重要。
二、研究理论政策及法律依据
(一)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 年修正)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 年修正)第六章 教育与社会 第五十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二)政策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四章 义务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
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改善社会育人环境:“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强化家长教育,普及家庭教育常识,引导父母做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促进青少年人格养成、心理健康成长。” (2)“明确强化家庭和家长的法定教育责任,鼓励父母取得居住证的适龄儿童随父母在工作地入学。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创新关爱与教育形式,加强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 4、《中学德育大纲》三、实施途径:“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各实施途径均应以本大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家庭教育主要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熏陶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而起作用,家长应努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大纲,
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5、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制定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家长主体”原则。指导者应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了解不同类型家庭之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发挥父母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影响,指导家长确立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掌握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为子女树立榜样,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二是坚持“多向互动”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家长与家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
三是学校主导原则。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各实施途径均应以本大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策略的研究,探索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新思路和新途径,由此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展。
2、发挥教师、专家的指导作用,培养一支较高水准的家长队伍,创建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家庭。
3、家长对学校教育提供了新要求,为教师成长和班主任成长提供新的平台和机遇。促进教师更快成长。
4、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传、帮、带,精准帮扶,使部分薄弱学生、家长成长起来,整体提升学生和家长的素质。
5、研究使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得到科学诊断与有效诊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除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和完善与家长、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
四:研究思路: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学生、问题家长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优秀学生、家长和老师结对帮教,通过关工委协作,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共育,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 五、研究阶段及任务
(一)
2018 05 --------7 2018 07 研究任务:调研家长孩子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教书育人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分类,研究教育方案
1、召开课题工作会议,根据研究方案,布置课题任务。
2、开展万师进万家,万家进校园活动。通过教师进万家,家长进学校互动活动,收集家长、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梳理家长教育问题集,学校学生教育问题集。
3、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教培训。对教师进行育人方法培训。
4、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展示自己。结合“-----主题活动”读书演讲和征文等活动,研究班家合教的方法与途径。
5、研究、探索互联网在家校合作中的途径。
(二)
2018 07 -------7 2019 07 研究任务:班家合教中存在问题与
对策研究
1、召开课题研究会议,课题研究培训,专家指导布置工作任务。
2、家校合教的问题与对策。建立家校交流指导群群,由专家、校领导指导。家校帮教群。教师帮教群。开展专家引领指导,老师帮家长,老师帮学生、家长帮学生,学生帮学生、家长帮家长的群众性的帮教活动。
3、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合作进取的精神。如结合“----主题活动”读书演讲和征文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研究班家合教的方法与途径。
4、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研究方法指导,布置任务,经验交流,汇集论文集。
5、进一步研究、探索互联网在家校合作中的途径。
(三)
2019 07 -------7 2020 07 研究任务:家校合教论文集
1、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成功的学生、家长、教师进一步帮扶结对计划 2、互联网在(学生、教师、家长)互联互通中的优势和作用 3、布置论文交流材料,写论文。结题 4、结合“教育部主题活动”开展读书征文等活动,形成班家合教的方法与途径的初步成果。
5、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分类。
6、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议,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四、方法:调查研究、观察、文献研究、分析法和案列法等。
五、课题主持人简介; ;本人王建中 1958 年出生,是中学政治高级教师职称,海口市中学政治高考中心备课组成员,海口市中学政治教学理事会副理事长,海南省中学高级教师专家评委,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伦理学会德育研究会会员。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法制教育先进个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口市政府津贴专家)
三、发表论文 (一)发表论文
本人紧扣教育管理专业发表论文 10 篇:《 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量化》发表在芜湖教育学院学报 94 年第 3 期上; 《用品德评定之法,行班风转化之效》一文发表在《班主任之友》97 年第 7期上; 《中学生犯罪案例分析给我的启示》一文发表在《班主任之友》94 年第 1 期上; 《“四化”方针与高素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文发表在《教育咨询》99 年第 1-2 期上; 《试新招生广告创意中的“五性”》发表在一文《教学与管理》99 年第 5 期上; 《校长选聘面面观》一文发表在《中小学管理》2001 年第 5 期上; 《浅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科学的发展观》一文发表在《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上;《以德治班创新管理摸式实验的探索》一文发表在《新教育》2005年第 5 期上。
《发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一文发表在《新教育》2007 年第 7 期上。
《打造品牌家长学校,让 5 5 + 2>1 》一文发表在《中国火炬》7 2017 第 第 8 8 期上。共发表论文 0 10 篇。8 篇在省级期刊上,2 篇发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
四、各种单项奖
(一)十次论文获奖:《“四化”方针与高素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文在 2003 获全国一等奖①;《挖掘教育资源,探索班家合教之路》一文在 2005 获全国二等奖②;《 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读书实践活动》在 2005 获全国一等奖③;《以德治班创新管理摸式的研究》一文在 2006 获全国一等奖④;《班家合教社区参与,科研引领—创
安全文明学校》一文在 2006 获全国一等奖⑤;《用哲学的眼光看待“两有生”》一文在 2007 获全国一等奖⑥;06 和 07 年连续两年获全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一等奖⑦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有找到教育的方法》一文在 2009 获全国一等奖⑨;《积极探索德育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一文在 2010 获全国一等奖等 ⑩。
( 二)课题研究成果奖
该同志是 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主持人、研究者和实践者。经过研究实验于 2006 年 6 月结题。共获国家级研究成果一等奖 12 项、二等奖 17 项,三等奖 18 项 ①。
本人获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 2 2 项④⑤ ,二等奖 1 1 项⑥ 。排序均第一。6 2006 年本人获得全国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⑦ 。其本人将课题研究成果用于教育实践, 获一等奖 3 3 项⑧,获 国家级集体一等奖 5 5 次⑨。十二五期间,主持研究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国家级课题研究等。
(三)组织指导学生征文活动获奖: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中,我校获得集体一等奖。16 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3 人获得全国二等奖。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中,我校获得集体一等奖,获得全国一等奖的有 11 名,获得二等奖的 16 名。
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中,我校获得集体一等奖,获得全国特等奖一名,全国一等奖的有 11 名,获得二等奖的11 名。
四:组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举办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征文教育活动中,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央综治办颁发的一等奖 7 名,二等奖 11 名,三等奖 6 名 。共组织和指导学生征文获国家级特等奖 1 1 名,国家级一等奖 5 45 人,国家级二等奖 7 57 人。合计国
家级一二等奖 2 102 。
人。特别强调的是这些奖项都是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术机构认定的,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系统是公认的。
五、次学术报告:90 年被芜湖教育学院邀请讲学一天;92 年由芜湖教育学院邀请作了题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量化》的学术报告;93 年由南陵县教委邀请,在本县中学校长培训班上讲课一次;98 年10 月由江西省哲学学会和江西师专邀请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交流会上作了《中学生犯罪案倒分析给我的启示》的报告;98 年 12 月应安师大邀请作了题为《普通中学教育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探索》的报告;99 年被芜湖市教育学院邀请,并经市教委安排作了《班级管理法初探——层级责任制》的报告;99 年 10 月由安师大教育系邀请作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中学教育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的报告,2002 年由芜湖示范专科学校聘请为南陵县中学教师培训授课教师。2003 年至今,在海口市金盘实验中学、海口市一职高和海口一中等学校作报告 13 场。
篇九:家校合作调研报告
号:密级:学校代码:10165学号:至Q ! 圣! Q 垒圣』逮掌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②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作者姓名:专业方向:导师姓名:尚文艳教育管理闫守轩二0一四年三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撅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哭t/\J一●<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导教师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
中文摘要众所周知,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从不同的空间、时间上几乎占据了学生的整个生活。因此,无论哪一方面出现“ 疏忽”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存在“ 隐患” 。也就是说,一方面,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更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具体情况,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两者相互脱节,就会出现教育上的“ 盲区” ,不利于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所以,只有学校、家长和教师步调一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互为衔接、互为补充的完整的科学的教育体系,教育才能成功。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和焦点,重视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另一方面还应大力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与对策研究。在学校已经为加强家校合作,以期形成教育合力而做了诸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放家长征求意见书、召开家长座谈会等等形式各样的家校合作的今天,可以说,如何更好地发挥家校合作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因此,我以此作为研究课题,从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入手,针对阜新市某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以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利用调查问卷的结果对阜新市某所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作以研究,从而提出改进和完善该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本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背景与缘起、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思路、过程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阜新市某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结果绘制出的图表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从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家长三个层面针对阜新市某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进行归因分析;第四部分是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该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应对策略。【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AbstractAs w e al lknow ,i nthe course of a chi l d’ Sgrow th,school s and fam i l i es w hoare apai rof educati on cai l not beseparated.Bothschool andfam i l yfroma di fferentspace,ti m e,occupyal m ost the enti re studentl i fe.So,nom atter w hi ch si deappears” negl i gence”on thestudent’ S overal lheal thy grow thanddevel opm entthere” hi dden.” Thati s,ontheonehand,school sneed thesupportandcooperati onofparents,fam i l yeducati onschool s need togi ve sci enti fi cgui danceandhel p;onthe other hand,i f the teachers donot knowthespeci fi cci rcum stances of the student i n thehom e,parentsdo not knowthe chi l dspeci fi c perform anceof theschool ,thetw odi sj oi nted,therew i l l be” bl i ndspot” i neducati on i s not conduci ve to the chi l d’ Supbri ngi ngandeducati on.So,as l ongas theschool s,parentsandteachers i n uni son、)l ,i meach other andprom oteeach other,form i ngam utualconvergenceandcom pl em entary com pl etesci enti fi c educati onsystem ,educati onto succeed.Inprom oti ng qual i tyeducati ontoday,hom e- school has becom e atopi cofgrow i ngconcern andfocus,attenti onto hom e- schoolcooperati onhas becom e ani m portant partof school educati on reformi s toi m provethe overal lqual i tyof educati on oneof ourkey.W hi l e w e need to conti nue to i ncrease i nvestm ent i n educati on toi m provetheski l l s of teachers and thequal i tyofm oral i ty,onthe other hand shoul dvi gorousl yto bui l d a newm odel of hom e- schoolcooperati onandcounterm easures.professi onalIn theschool s have to enhance hom e- school educati on to w orktogetheranddo aformsuch as the establ i shm ent ofparent com m i ttees,offeri ng parentsthe school ,parentsseekpaym ent subm i ssi on,the parents hel d avari etyof hom e—school formofsem i nars,etc.Today,w ecansay,howto betterpl ayhom e-school educati on i n theschool s of educati on and the rol e of thefam i l yi sw orthyof ourstudy.As a researchsubj ect,starti ngf romthe basi ctheory ofhom e—school cooperati on,conduct research for the status of a hom e- schoolpri m aryschoolstudy,i nthe formof teachers andparentsi n thequesti onnai resurveyconductedbythei n Fuxi nCi ty.Inthi sresul ts of thequesti onnai reon the status of apri m aryschool i n Fuxi nCi ty,hom e.schoolcooperati onforresearch,andi m provethe current si tuati on i n order tosuggesti m provem entsto theel em entaryschool cooperati onstrategi esandthefeasi bi l i tyofproposal s.II
Thepaperi s di vi dedi nto fourparts:Thefi rstpartresearchbackgroundandori gi n,si gni fi cance,defi ni ti on,l i teraturerevi ewand researchi s to askquesti ons.Incl udi ngi deas,processesandresearchm ethods;second partof thefi ndi ngsof apri m aryschoolhom e.schoolstatusquoFuxi n drawgraphsforanal ysi s;thi rdparti s fromthe schoolm anagem ent,teachersandparentsattri buti onanal ysi sfor three l evel s of apri m aryschool hom e.schoolstatusquoFuxi n;fourthparti s toi m provethe status of theproposed i m provem entsandcopi ng strategi esi nel em entaryschool cooperati onattri buti onbasi s.[ Keyw ords] Pri m arySchool Co-operati on;Status Survey;Strategi es
目录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IAbstract............................................................II一、问题的提出⋯ ⋯ ⋯ ⋯ ⋯ ⋯ ⋯ ⋯ ⋯ ⋯ ⋯ ⋯ ⋯ ⋯ ⋯ ⋯ ⋯ ⋯ .1( 一) 研究背景与缘起⋯ ⋯ ⋯ ⋯ ⋯ ⋯ ⋯ ⋯ ⋯ ⋯ ⋯ ⋯ ⋯ ⋯ ⋯ ⋯ .1( 二) 研究意义⋯ ⋯ ⋯ ⋯ ⋯ ⋯ ⋯ ⋯ ⋯ ⋯ ⋯ ⋯ ⋯ ⋯ ⋯ ⋯ ⋯ ⋯ .2( 三) 概念界定⋯ ⋯ ⋯ ⋯ ⋯ ⋯ ⋯ ⋯ ⋯ ⋯ ⋯ ⋯ ⋯ ⋯ ⋯ ⋯ ⋯ ⋯ .2( 四) 文献综述⋯ ⋯ ⋯ ⋯ ⋯ ⋯ ⋯ ⋯ ⋯ ⋯ ⋯ ⋯ ⋯ ⋯ ⋯ ⋯ ⋯ ⋯ .4( 五) 研究思路、过程与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7二、阜新市某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分析⋯⋯⋯⋯⋯⋯⋯⋯⋯⋯⋯..8( 一) 阜新市某小学家校合作现状⋯ ⋯ ⋯ ⋯ ⋯ ⋯ ⋯ ⋯ ⋯ ⋯ ⋯ ⋯ ⋯ 8( 二) 阜新市某小学家校合作的调查分析⋯ ⋯ ⋯ ⋯ ⋯ ⋯ ⋯ ⋯ ⋯ ⋯ ⋯ 9三、阜新市某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26( 一) 从学校管理层面具体分析⋯ ⋯ ⋯ ⋯ ⋯ ⋯ ⋯ ⋯ ⋯ ⋯ ⋯ ⋯ ⋯ .26( 二) 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 ⋯ ⋯ ⋯ ⋯ ⋯ ⋯ ⋯ ⋯ ⋯ ⋯ ⋯ ⋯ ..28( 三) 家长层面存在的问题⋯ ⋯ ⋯ ⋯ ⋯ ⋯ ⋯ ⋯ ⋯ ⋯ ⋯ ⋯ ⋯ ⋯ ..29四、改进小学家校合作的应对策略⋯⋯⋯⋯⋯⋯⋯⋯⋯⋯⋯⋯..30( 一) 学校的应对策略⋯ ⋯ ⋯ ⋯ ⋯ ⋯ ⋯ ⋯ ⋯ ⋯ ⋯ ⋯ ⋯ ⋯ ⋯ ⋯ 30( 二) 教师的应对策略⋯ ⋯ ⋯ ⋯ ⋯ ⋯ ⋯ ⋯ ⋯ ⋯ ⋯ ⋯ ⋯ ⋯ ⋯ ⋯ 31( 三) 家长的应对策略⋯ ⋯ ⋯ ⋯ ⋯ ⋯ ⋯ ⋯ ⋯ ⋯ ⋯ ⋯ ⋯ ⋯ ⋯ ⋯ 32结束语⋯ ⋯ ⋯ ⋯ ⋯ ⋯ ⋯ ⋯ ⋯ ⋯ ⋯ ⋯ ⋯ ⋯ ⋯ ⋯ ⋯ ⋯ ⋯ ⋯ ..33注释⋯ ⋯ ⋯ ⋯ ⋯ ⋯ ⋯ ..⋯ ⋯ ⋯ ⋯ ⋯ ⋯ ⋯ ⋯ ⋯ ⋯ ⋯ ⋯ ⋯ ..34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34附录⋯ ⋯ ⋯ ⋯ ⋯ ⋯ ⋯ ⋯ ⋯ ⋯ ⋯ ⋯ ⋯ ⋯ ⋯ ⋯ ⋯ ⋯ ⋯ ⋯ ⋯ .36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39
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一、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与缘起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从不同的空间、时间上几乎占据了学生的整个生活。因此,无论哪一方面出现“ 疏忽”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存在“ 隐患” 。也就是说,一方面,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更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具体情况,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两者相互脱节,就会出现教育上的“ 盲区” ,不利于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所以,只有学校、家长和教师步调一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互为衔接、互为补充的完整的科学的教育体系,教育才能成功。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和焦点,重视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另一方面还应大力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与对策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因此说,家庭是养育孩子的社会细胞,父母是孩子天然的思想启蒙者,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具有较大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修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乜1这也充分说明了教育是一项多维度的系统工程。综上所述,如何更好地发挥家校合作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值得去研究的。我以此为研究课题,从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阜新市某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作以调查研究,并对现状进行剖析,从而提出改进和完善该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二)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试图在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合作做了一个从理念上、到认知上的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调查分析的第一手材料。从数据分析中发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对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研究上,进一步加强对家校合作理论的积极探索。2.实践意义以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从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入手,针对阜新市某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以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用调查问卷的结果对阜新市某所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作以研究,从而提出改进和完善该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以此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家校形成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三) 概念界定对家校合作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应首先着眼于它的概念界定。对“ 家校合作” 的名词解释,到现在仍就没有一个最为教育界普遍接受和采纳的定义。较为常见的名词解释和基本表述有“ hom e—schoolcooperati on” ( 家校合作) 、“ parent i nvol vem ent” ( 家长参与) 、“ parent—teacher c01l aborati on"( 家长一教师配合) 等等。由于家校合作尚无一个统一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本研究就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给予一个基本的概念界定。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人( 孩子) 进行教育的过程。在本论文当中提到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孩子的父母或长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对自己的子女从思想上、行为上产生影响的活动。心理学家郝滨老师曾说过:“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 现代家庭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单元,更是一个人的教育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