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局党委书记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局党委书记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报告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干部,以身作则,勤勉工作,开拓创新,较好地履行了岗位职责,确保了 XX 局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现将本人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做法和成效
(一)把责任放在心上
1.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我始终秉承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党建、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每年召开 2 次专题会议,研究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并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班子成员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
2.凝聚工作合力。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日常业务工作,充分调动各科(处)室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真正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各业务科(处)室积极配合,共同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凝聚了意识形态工作责的合力。
3.坚持“一把手”带头。在工作中主动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在工作中做到带头抓、直接抓、具体抓,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坚持做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对错误倾向和错误言论敢于亮剑,始终坚定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亲自部署、过问、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重大事件。
(二)把工作抓在手上
1.管好导向,把好方向。认识贯彻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定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制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宣传栏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不定期地组织全体干职工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的法规,以案为镜、以人为镜,强化干部职工廉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2.管好阵地,守土有责。重新设计了 7 个支部党员活动室,在办公区域走廊制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宣传栏;组织党员干部 XX 干部学院进行为期 2 天的红色学习教育;开展党员干部“双进双服务”活动,党员进社区报到参加各类活动 XX 余次;组织员干部参加创文明城市进马王塘社区打扫卫生、全省党务技能大赛、垃圾分类等活动。
3.管好队伍,作好表率。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率先垂范,牢牢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经常关注舆情动态,自己首先做到不信、不传违背中央政策、党的理论、社会公德的错误信息,又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管好自媒体,不乱发、不乱转错误的、不明真相的微信、微博。严格管好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注重家风建设,遵守了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三)把责任落到实处
1.知责明责。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强调局党组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班子成员都签订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了各自分管科室和分管领域内的意识形态工作。
2.加强考核。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组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述德述法、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考核促落实。
3.严肃追责。对违反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直至政纪处分,造成重大群体事故和恶劣社会影响的,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今年以来,我局没有发生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掌控不够全面深入,对干部职工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倾向,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真实态度等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二是如何把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上、抓出成效,需要不断创新思路举措,而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三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宣传思想
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不够。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抓责任“坐实”。通过有效措施,把党组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及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抓工作“落地”。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明确、制度健全。
三是抓成效“结果”。通过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制度,保证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意识形态更加坚强坚定,确保不发生任何意识形态问题,以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更加明显的工作成效,坚定不移地推动我局意识形态工作引向深入。
第二部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红色故事 10 例
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1961年隆冬时节,63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 50 多天,先后接触了 2000 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 7 个公社和 10 多个大队的情况。5 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点 15 天,写了 3 个调查报告,得出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4.1927 年 1 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 5 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5.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6.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7.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 1 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8.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9.董必武与何连芝 1937 年在延安结婚,育有三名子女:董良羽、董良翚、董良翮。三个名字之所以都带“羽”字,是因为董必武深感旧中国的“落后就要挨打”,希望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早日飞上蓝天,期待他们兄妹志存高远,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愿望,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1963 年 1 月 28 日还专门写了首《字三子》诗:“蓄势如鹰隼,奋飞健翼张”“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兹”“如鹏飞有意,标指向天津”。
10.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