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划清界限,供大家参考。
划清界限, 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自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
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从一个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 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的中国, 发展成为了 一个 GDP 年均增长 9.67%, 外汇储备超过一万亿美元, 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 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的国家。
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 小康水平。
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 为例, 从 1978 年到 2006 年,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在这 30年间,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 数量从 2.5 亿下降到 2148 万, 绝对贫困发生率由 30%下降到 2.3%。
中国是目 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 标中贫困人口 减半目 标的国家。
这些成就都是西方国家都叹为观止的。
然而, 有很多人却错误的把这些成就全都归功于改革开放中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 错误的认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今天之所以发达, 就是因为实行了私有化, 发展中国家要想富强必须走私有化的道路, 错误的认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过度,并极度向往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更有甚者, 无视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的重大成就, 鼓吹早以盖棺定论的全盘西化的论调。
他们没有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的区别, 进而也不能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主制度
的优越性。
正确认识民主问题, 首先必须弄清民主的正真意义。
民主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一种政治理想, 其本意是要求实行多数人的统治。
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 任何民主都是历史的、 具体的、相对的, 实质上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
胡锦涛同志指出:“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 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 民主先后经历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等不同的形态。
它们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成果, 同时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早在 2000 多年前, 古希腊雅典城邦就曾实行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等民主形式, 但是享有民主权利的“公民” 仅占总人口的 1/10左右, 奴隶、 妇女和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民主权利。
可见, 这种民主的实质是保证奴隶主阶级统治、 由极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实行专政的民主。
由于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伴随古希腊文明的衰落,这种城邦式的民主实践也就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为一种广泛实行的比较完整的国家形态和政治制度, 民主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从欧洲中世纪末期起, 资产阶级依靠各阶层人民大众的力量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以选举制、政党制、 议会制、 分权制衡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民主也随之逐步形成。
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 体现了社会进步的趋势。
正如列宁指出的:
“资产阶级的共
和制、 议会和普选制, 所有这一切, 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 是一大进步。
” 但是, 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为保护生产资料私有制、 实现和保障资产阶级利益而建立的政治制度。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和种种特权,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 就把民主局限在资产阶级内部,人民大众的民主权利受到种种限制。
对此, 邓小平深刻指出:
“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
”西方学者哈贝马斯也尖锐地指出, 资本主义民主只是在形式上保障每一个公民拥有平等的机会使用他们的权利, 而这种权利最后带来的结果是:
一切人都拥有“在桥梁下睡觉” 的平等的权利。
回顾和分析人类社会民主发展的历史实践, 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发展道路和民主模式,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民主发展道路和民主模式。
首先, 由于具体国情、 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的不同, 各个国家的民主发展道路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 英国是在君主制基础上发展为君主立宪制, 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美国是在殖民地基础上通过革命的形式, 逐步建立起以总统制和联邦制为基础的民主制度; 法国的政治制度则长期在革命与复辟、 共和与帝制之间徘徊, 直到第五共和国建立才相对稳定下来。其次, 各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内部也不尽相同, 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比如, 美国是总统制, 立法、 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 英国是君主立宪的议会内阁制, 实行“议会至上” ; 法国是行政权主导下的、 兼具议会制和总统制特征的混合制; 瑞士是联邦委员会制, 联邦委员轮流行使国家元首的权力。
回顾和分析人类社会民主发展的历史实践, 也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抽象的、 绝对的民主, 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都还在发展、 演变之中。
世界上有 2000 多个民族、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 发展水平不同。
任何一个国家民主的本质、 内容和形式必然要与该国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 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从而也必然是千姿百态的。
以某一种特定的民主发展道路和民主模式为标准来评判其他国家民主政治实践的优劣, 理论上站不住脚, 实践中也十分有害。
然而, 有这样一些人, 竭力宣扬自己对民主的热爱, 言必称“民主” , 把一种泛泛的, 抽象的民主说成是推动经济发展, 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 一些人总结世界历史“经验”, 说举凡民主制度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 也就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同时也是国内矛盾缓和、 社会长期稳定的国家和地区。
还有一些人把民主泛化、 绝对化,以为民主越彻底越好, 越纯粹越好, 越广泛越好, 可以无条件地运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 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其实, 早在若干年前, 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把“民主国家无战争”、 “民主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等作为它们向别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说辞。
因此, 可以说, 一些人所宣扬的“民主万能论”, 实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万能论”。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 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就像市场一样, 也会失灵。
超出一定的条件和限度, 民主就
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因为倡导新思想而被通过民主的方法判处死刑的, 希特勒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而成为法西斯独裁者的,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客是在行使民主权利时大打出手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 民主还导致政治效率的降低甚至社会的长期动荡。
马克思主义认为, 民主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具体的、 历史的, 而不是抽象的、 绝对的。
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 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都要随着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从来不存在超越具体历史发展阶段、 永恒不变的所谓“一般民主”、 “绝对民主”, 也不存在超历史的适合于一切民族和时代的民主观念。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 国家形态, 作为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因此, 不存在超越具体历史发展阶段、 永恒不变的所谓“一般民主”、 “纯粹民主”、 “绝对民主”, 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 适合于各个民族的惟一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模式。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主政治, 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发展道路, 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在民主建设问题上, 采取“拿来”和“移植”的办法更行不通,生搬硬套很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适合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 不一定就适合其他国家; 适合一个国家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民主形式, 则未必适合这个国家的其他历史发展阶段。
世界民主发展的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 照抄照搬别国民主政治模式从来不会成
功, 而强行推销和输出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只会为别国带来动荡和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别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 有多少国家遭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欺骗, 又有多少国家吃尽了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苦头!
就在当前, 西方大国策动的“颜色革命”纷纷褪色, 美国主导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几近溃败。
这些事实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告诉我们, 西方世界的所谓万能的, 发达的民主制度, 其实远没有他们所诉说的那样美好。
而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摸索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才是适合我国国情, 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的民主制度。
在认识到上述观点后, 我们就必须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划清界限。
警惕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欺骗。
我们必须:
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明确规定的。
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 包括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最广大的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同时依法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是实现和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有效组织形式,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 而非西方所谓的“三权鼎立”; 坚持一院制, 而非西方的议会制和两院制; 坚持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形式和“一国两制”方针, 而非西方的联邦制或邦联制。
四, 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把基层民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制度体系的丰富和创新。
不断扩大基层民主, 是人民民主的精髓和要义所在, 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 最广泛的途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化、 法律化、 规范化,切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五, 是服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实践表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而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惟一正确道路, 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惟一正确道路, 是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惟一正确道路。
衡量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从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 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看能否实
现和发展人民民主, 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四个标准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相当艰苦的努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有信心、 有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好、发展好, 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08 给排水, 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