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站建设方案9篇

时间:2022-11-09 16:40:19 浏览量:

村卫生站建设方案9篇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 元宝山区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二.建设单位: 元宝山区卫生局三.项目负责人: 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卫生站建设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村卫生站建设方案9篇

篇一: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 项目名称:

 元宝山区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二. 建设单位:

 元宝山区卫生局 三. 项目负责人:

 赵

 福 四. 项目性质:

 新建 五. 项目建设地点:

 平庄西城街道办事处 六. 建设期限:

 2010 年 3 月-2010 年 11 月 七.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元宝山区西城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 设立日间观察床 10 张, 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约 15 张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

 西城社区拟新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 1400 ㎡, 其中:

 全科诊室 40 平方米, 中医科室 40 平方米, 预防接种室 60 平方米, 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室 60 平方米, 儿童保健室 40 平方米, 健康教育室 150 平方米, 康复治疗室 80 平方米, 药房 80 平方米, 观察室 200 平方米, 抢救室 40 平方米, B 超心电室 60 平方米, 检验科 80 平方米, X 光室 80 平方米, 消毒供应室 40 平方米, 注射室 30 平方米, 治疗室 30 平方米, 处置室 30 平方米, 信息档案室 60 平方米, 行政办公及其他用房 200 平方米。

 新建 3#化粪池 1 座, 室外管线以及地面硬化、 绿化等。

 八.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280 万元, 其中:

 申请中央专项资金 200 万元, 占总投

 资的 71. 4%; 地方配套 80 万元, 占总投资的 28. 6%。

 九.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 年净收入 65 万元, 通过业务用房和诊疗设备、 辅助检查设备的购置, 可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满足患者就医需要。

 十. 项目提出的理由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 医疗需求也随之增长。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是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解决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 问题的重要举措。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 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对于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 方便群众就医, 减轻费用负担,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医疗条件明显改善, 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 为增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 在城市卫生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优质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 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 服务能力不强、 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等问题。

 这是造成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优化城市卫生资源结构,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于城市医疗体系的最基层, 对于很多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起到很好的诊疗和预防作用, 人民群众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抱有很

 高的信任和期待,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十一. 主要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 序号 1 1.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设计规模 1.2 年接诊人次 2 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占地面积 2.2 新建面积 2.3

 新建 3 号化粪池 3 3.1 卫生服务中心职工总数 3.2 本项目新增职工数 4 4.1 总投资 4.2 资金筹措

 申请国家投资

 地方财政配套 4.3 业务收入 4.4 年节余总额 4.5 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

 名

  称 设计规模

 单位

  床

 数量

  25 人

 平方米 平方米 座

 人 人 20000 建设指标

  3007 1400 1 劳动用工

 20 20 经济数据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280 280 200 80 65 万元 8 年

 3 第二节

  建设单位概况 西城街道办事处位于元宝山区平庄西城区, 辖区总人口约 2. 1 万余人, 辖区总面积 3. 1 平方公里。

 元宝山区卫生局是元宝山区政府卫生事业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元宝山区卫生事业发展管理工作。

 平庄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隶属于元宝山区卫生局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负责基层社区居民医疗保健服务。

 平庄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平庄西城街道办事处佛山路西侧, 银河街北侧, 占地面积 3007 平方米, 建筑面积 3400 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 设置全科诊疗科、 内儿科、 妇科、 口腔科、 预防保健科、 理疗康复科、 中医科、 药剂科、 检验科、 心电图室、 B 超室、 放射线科等科室; 可满足西城区居民基本医疗与预防保健需求。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范围及原则 一. 编制的依据

 ⑴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 发〔2006〕

 10 号;

 ⑵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 卫医发〔2006〕 240 号 ⑶《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⑷《赤峰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赤党办发〔2008〕15 号;

 ⑸赤峰市政府下发的《赤峰市卫生区域规划》;

 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⑻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二. 编制的范围 ⑴ 根据赤峰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项目建设条件, 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⑵ 通过投资规模、 建筑设计方案、 建设内容及配套设施的研究, 确定项目的建设方案。

 ⑶ 通过投资估算、 资金筹措、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研究项目的合理性。

 ⑷ 根据技术、 劳动安全要求, 提出建设和管理方案。

 三. 编制的原则 ⑴ 科学规划, 达到资源合理配置;

 ⑵ 严格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

 ⑶符合适用、 安全、 经济、 合理、 技术先进、 节约能源的设计原则。

 第四节

 问题与建议 一. 存在问题 平庄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拟建在元宝山区镇内, 自筹资金能力有限; 项目建设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存在投资、 工期、 质量如何兼顾问题。

 二. 建议 1. 本项目具有社会公益性质, 建议国家投资和地方财政配套解决资金问题。

 2. 在工程建设中有关论证、 设计、 施工要紧密配合, 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决。

 在设计和施工中, 采用合理、 可行、 有效的技术手段, 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3. 处理好投资、 工期、 质量之间的关系, 必须按照国家规定采用招标方式择优选取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严把质量关, 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合理科学的控制成本, 努力降低造价, 确保工程按期交付使用。

 4. 建议抓紧项目前期工作, 积极筹措资金, 早日开工建设。

  第二章

  项目背景、 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一节

  项目的建设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覆盖城乡 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 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 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人民群众

 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同时,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出。

 主要表现在:

 城乡 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资源配置不合理, 公共卫生和农村、 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 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 价格虚高, 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淡化, 政府卫生投入不足, 多数公共卫生机构仍通过“有偿服务”和“以医养防”维持运行;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 城市化、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环境生态形势严峻, 健康风险增加, 使我国面临新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 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 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 有效、 方便、 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 2011 年,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城乡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 公立卫生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 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 切实缓解“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

 到 2020 年, 覆盖城乡 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2020 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坚持预防为主、 坚持政府主导、 鼓励社会参与,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地方政府要制订发展规划, 有计划、 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 以诊所、 医务所(室)

 、 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 加强政府在制度、 规划、 筹资、 服务、 监管等方面的职责, 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促进公平公正。

 同时,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 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 服务水平和质量,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 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建设覆盖城乡 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 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孕育而生的, 它在上级业务单位领导下,对社区人群开展免疫、 传染病管理、 生命统计等基础工作; 制定社区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规划, 在做好基线调查、 社区诊断的基础上, 针对相关因素, 落实综合干预措施; 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 开展适宜的保健服务, 重点是做好社区儿童保障、 孕产妇保障、 节育手术后的随访生殖、 保健和老年保健工作; 通过咨询、 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普及卫生健康、 避孕节育、 优生优育知识, 促进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健

 康行为和习惯; 对常见病、 多发病、 诊断明确的慢怀病的慢性病的治疗及开展家庭医疗服务, 并承担院前急救及疑难重症的初步处理和转院;应用传统和现代科学知识及康复手段, 对各类慢性病、 肿瘤及病伤残疾者进行后期康复, 做好精神病人、 精神障碍患者的系统管理和康复工作。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传统门诊可以相互弥补, 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弥补传统门诊的不足, 因其分布广泛等特点,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深入社区上门服务, 对患者就近做预防保健和治疗,特别是低保户, 可以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直接得到许多优惠。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广大居民开展以社区常见病、 多发病等疾病医疗健康知识为主的宣传、 教育、 咨询等, 而传统门诊很难做到这些。

 因此, 可以说,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传统门诊可以相互弥补, 从而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定位在“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 对没有能力诊治的疾病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

 医院收治的有关病人在康复期也应根据情况转回社区护理。

 这种双向转诊的制度, 既可以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 又可以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 真正让老百姓受益。

 大医院要逐步减少常见病门诊服务, 集中精力诊治疑难重症, 开展临床科研,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包括健康教育、 传染病、 慢性病防治、 计划免疫、 妇幼保健、 老年保健、 康复、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 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 除了 基本医疗服务以外, 更多的是公共卫生。

 大医院主要是为了看病, 社区除了看小病以外, 更大的作用是搞预防、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 是多位一体的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就办在居民家门口, 步行 15 分钟就能到达,而且它的费用低, 居民能够负担的起。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主动性的服务。

 大医院的人员很少上门, 社区卫生提倡主动性服务, 上门服务、 搞家庭病床。

 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 大医院主要是为病人提供服务。

 在社区, 不但病人、 亚健康人群是它的服务对象, 健康人群也是它的服务对象, 目的是使健康人不要变成亚健康人, 使亚健康的人不要变成病人, 所以整个居民都是它的服务对象。

 二.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发改、 财政、 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6 年 2 月, 国务院印发 《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6 年上半年以来,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卫生部、 劳动保障部、 中医药局等部门先后制订了 9 个配套文件, 进一步细化《指导意见》 提出的有关政策措施。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发改、 财政、 卫

 生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国家拉动经济、 加大...

篇二: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1 - 村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强化基层网格化管理,提升村公共卫生工作水平,为新冠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提供有力网底支撑,根据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委政法委、县农业农村局、县爱国卫生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筑牢全生命周期健康安全防护网。到 2022 年第一季度前,实现全镇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协调动员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村民对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工作体系 1.村民委员会应该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接受镇政府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由一名主管卫生健康工作的村民委员会成员担任,办公

  - 2 - 场地设在村民委员会。

 2.村公共卫生委员会一般由 3-5 人组成,人口较多、面积较大的村,可以适当增设委员。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村医、治安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以及志愿者等作为专(兼)职委员。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村委会议事厅、村民小组等多样的基层群众自治形式作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定期协商解决村民健康需求和辖区内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完成各项卫生健康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村民委员会下属的公共卫生委员会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协助乡镇政府、专业部门和机构做好以下工作:

 1.发挥协调各方作用,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协调配合做好人员摸排、小区封闭封控管理、居家隔离对象监督管理、民众生活和健康需求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等工作。

 2.做好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协调组织和动员,协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疫苗接种、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收集报告涉及疫情等卫生健康重要信息。

 3.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

 4.开展卫生健康政策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动员辖区群

  - 3 - 众积极参与健康行动,提升村民健康素养。

 5.组织村民对卫生健康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向有关部门反映群众健康需求和改进卫生健康服务的意见建议。

 6.协助完成其他卫生健康工作。

 (三)建立工作制度 1.村公共卫生委员会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半年或年度工作会。

 2.村公共卫生委员会至少半年应向村民委员会至少汇报一次工作情况,村民委员会至少每年向镇政府反馈一次工作情况。

 3.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应当定期组织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帮助、支持村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听取相关工作意见、建议。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要将加强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村建设和基层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会同民政、政法、农办等部门加强督促指导,积极推进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各乡镇要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

 (二)强化资源统筹。镇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统筹协

  - 4 - 调各部门和各方面力量,发挥好乡村医生、计生专干、健康指导员、签约家庭医生、社区志愿者等资源优势和作用,共同加强和支持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

 (三)强化指导培训。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做好对镇和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承担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加强对村卫生健康工作的督促指导和业务培训。

 (四)强化关心关爱。镇要合理安排参与一线疫情防控的人员轮班轮休,对长时间高负荷工作的人员安排强制休息。疫情结束后组织免费健康体检和疗养休养,适当增加带薪休假时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在非工作时间参加村一线疫情防控的人员适当发放临时工作补助。

 (五)改进服务方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通过以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承担专业性公共卫生项目,也可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共同为村民提供专业化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强化防控职能 (一)做好重点人员落地核查。配合“三人小组”对公安部门推送的涉疫重点人员名单及相关信息,迅速逐一开展落地核查,及时汇总排查工作情况并按时上报。组织对本村内涉疫重点人员落实健康告知、健康状况问诊、健康码信息验证、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对在排查中发现外籍人员

  - 5 - 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居民未办理临时住宿登记,要提醒督促其依法申报、登记。根据日常摸查掌握情况及线索,及早发现并上报疫情在村传播扩散的风险隐患和防控漏洞。

 (二)配合处置辖区疫情。一旦发生本地疫情,配合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对密切接触人员和高风险人员进行核查,配合落实村排查、人员隔离、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送医治疗、终末消毒、场所封闭等疫情防控措施。会同公安机关组成监控和服务团队,对纳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加强管理和服务,确保居家隔离期间人员不外出、基本生活有保障。

 (三)做好封闭封控管理。配合对疫情严重的村落实有关封闭封控管理措施,协助在有关街道、村设立卡口,24 小时值守,严格人员车辆管理。配合引导社区内的商贸服务,娱乐场所、餐饮、商铺、群众性健身文化活动场所落实停业等要求。对出现相关疾病疑似症状的人员,协助及时联系 120救护车送定点医院排查。协调保障水电网络通讯畅通,引导居民网上购物,物流专人管理,无接触配送到家。关注和协调解决残疾人、独居老人、外出就医等人群的特殊需求,协调困难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保障。

 (四)加强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加强对村民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引导,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加强对群众的心理疏导,营造“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的防控氛围,维护村稳定。

篇三: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

  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切实筑牢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坚持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坚持把维护广大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坚持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二、主要目标 依托区域医疗集团建设,到 2024 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具备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能力;到 2030 年,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作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管理机制。

 三、主要措施

 (一)履行政府举办基层医疗机构责任 1.坚持政府主导,将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人员的基本工资、基本绩效、养老保险、职业年金、职工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医疗责任险等纳入区财政预算管理并全额保障。〔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委〕 2.加大财政投入,由区财政按照每年每所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30 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配齐或更新医疗设备。〔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健委〕 3.通过一级医院或社区医院等级评审的基层医疗机构执行一级医院收费标准,今后上级政策有调整则按新的相应规定执行。〔责任单位:市医疗保障局直属分局、区卫健委〕 (二)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4.合理配置床位。按照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承担任务量和居民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情况合理配置床位,配置标准为每千乡村人口 0.6 张-1.2 张(含健康养老床位),原则上不超过 100 张(中心卫生院不超过 150 张),最低配置床位不低于 20 张。〔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发改委〕 5.简化、放宽人才引进手续和条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放宽年龄至 45

 周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省、市文件规定参加公开招聘。〔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委编办、区卫健委〕 6.建立人才补贴机制。对到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副高级及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医学类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 1000 元生活补贴;对到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医学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期内定向生除外),给予每人每月 500 元生活补贴。已在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且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发放的生活补贴资金统一纳入到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内管理,由所在单位在绩效工资总量内设立项目自主分配。〔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委〕 7.优化人才管理。市立医院晋升高级医师资格人员,必须到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服务一年或连续服务满半年以上;除区级及以上组织、人事部门书面商借外,严禁从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用在编人员,且借用期不得超过 6 个月。〔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卫健委〕 8.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文件(人社部发〔2018〕17 号)中“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增

 发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委〕 9.推行“基层首诊”制。市立医院医疗集团要合理界定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范围,明确分级诊疗病种,建立以覆盖主要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的双向转诊标准。完善双向转诊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双向转诊程序。制订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疾病目录、区域就诊疾病目录,出台区域内转诊疾病目录和区域向外转诊标准,规范转诊程序,畅通转诊通道。〔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市医疗保障局直属分局〕 10.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能力。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 年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18 年版)》,依托市立医院医疗集团建设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加强镇卫生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急危重症的判断和初步抢救能力。〔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市医疗保障局直属分局〕 11.开展特色科室建设。发展中医、妇产、肛肠、皮肤、骨伤、体检、口腔、眼科、老年科等专科专病特色科室,条件成熟的逐步推行安宁疗护工作,形成市立医院医疗集团分院与市立医院医疗集团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强术后康复能力建设,开通与医疗集团总院的绿色通

 道,将医疗集团总院术后病人转移到市立医院医疗集团分院康复。〔责任单位:区卫健委〕 12.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市立医院及医疗集团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区、镇(街道)、村(居)三级信息网络同步化管理,基层医疗服务信息系统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内容;开展涵盖医疗服务影像诊断等功能的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强化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在绩效考核和服务监管中的运用,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卫健委〕 13.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财政局〕 14.推广“互联网+”签约服务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鼓励运用互联网、手机 APP 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健康咨询、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服务,逐步实现签约服务管理信息化。〔责任单位:区卫健委〕 15.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体检结果应用。充分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确保健康体检质量,保证健康体检结果的客观真实和记录完整,集成人口健康大数据,体检结果作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象申报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初诊甄别依据,作为防贫监测对象预警的依据。〔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扶贫办〕 (三)加强村级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16.推行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将乡村医生纳入镇卫生院统一管理,采取镇聘村用,推行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养老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由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医德医风等情况进行考核。原则上镇聘村用的乡村医生必须在门诊统筹定点的村卫生室执业,并按规定享受现有的政策补助。原则上年满 60 周岁乡村医生均需离岗退出,确因工作需要的实行返聘。加强乡村医生注册管理,不得随意变更执业地点。〔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市医疗保障局直属分局〕 17.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镇聘村用的乡村医生在聘用期内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镇为单位申报参保,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缴费标准最低档参保和享受待遇,由单位承担参保缴费部分列入区财政预算管理。对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从业满 20 周年已退出离岗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发放养老补贴。〔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委〕 18.建立降低乡村医生执业风险保障机制。按照“保本微利、动态调整”原则统一为乡村医生购买医疗责任保险,

 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化解乡村医生执业风险,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财政局〕 19.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在岗乡村医生待遇。落实边远地区乡村医生生活补贴政策,区财政给予每人每月 300 元的生活补贴。建立人口较少行政村乡村医生财政补贴机制,区财政给予在辖区常住人口 1000 人以内行政村服务的乡村医生(含在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服务、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乡聘村用、兼诊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巡诊医生)每人每月不低于 1000 元的财政补贴,不重复享受边远地区生活补贴政策。〔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健委〕 20.加强乡村医生培训。依托市立医院、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和沙石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培训基地,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 2 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 2 周;每 3-5 年免费到市立医院和沙石镇中心卫生院脱产进修,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个月。培训或脱产进修期间由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医生巡诊。〔责任单位:区卫健委〕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实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抓紧抓实。将基层卫生健

 康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考核目标,结合市立医院医疗集团建设,全面提升全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二)明确责任分工。相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认真履职尽责,形成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区卫健委要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作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落实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的各项措施,积极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督查考核。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进展情况列入区政府督查重点内容,加强对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营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推进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参与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四: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南阳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认真落实 2019 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的通知》(宛卫医 〔 2019〕9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和深入落实健康中国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 通过开展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优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的新秩序,着力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二、主要目标 利用县医院第二周期 “二甲”等级评审和整体搬迁为载体,通过 改善就医环境、更新诊疗设备、培育特色专科、加强人才队伍、提升信息平台等建设,推动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争取向三级医院创建努力;着力提升常见病、

 多发病、急诊急救、慢性病、较为复杂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水平,继续提高县域就诊率,逐步建立符合西峡县情的紧密型医共体,将县医院打造成豫、鄂、陕毗邻地区区域医疗中心。

 三、主要任务 (一)完成 “二甲”等级医院评审。

 县人民医院要严格对照国家《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012 年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实施细则》和《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相关工作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建立提质升级工作台帐,细化到每月工进度情况,持续整改完善,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 ,力争 2019 年10 月份以前完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工作,同时要不断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保证医疗安全,持续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县人民医院要进一步完善内部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 PACS、Lis 系统、电子病历(EMR)、移动护理(Mobile Nursing)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体检软件系统等,完善自助打印、查询、缴费等信息设备,落实面向病人的信息化便捷措施和医院管理的信息化,逐步向智

 慧医疗迈进。县医院要依托优势资源,完善县域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建设。继续巩固和优化已经建成的全县心电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在提高诊疗技术、缩短诊断时间、改善服务态度上下功夫,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诊疗服务,实现县乡医疗技术水平同步发展。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争取要在 10 月份前完成;尽快启动实施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建设,2019 年 8 月份拿出建设计划,力争 2020 年 3 月前全部建成,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三)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县人民医院为项目医院,要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共体,建立健全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逐步实现 “七统一”管理( 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信息、绩效、药械 “七统一管理” )。即:在行政管理上,由牵头医院直接选派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医务人员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按照 “关系不变、双向流动、县管乡用、能进能出、上下互动”的原则,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人才流动;在医疗业务管理上,由县医院派驻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健康知识讲座、免费培训等,派出各医技科室专家下驻乡镇卫生院,定期开展专家坐诊、查房带教和手术会诊等服务;在财务管理上,推行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

 财务统一集中核算;在绩效管理上,建立员工绩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共体内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药械耗材采购管理上,实行医共体内设备、药品、耗材等联合采购和统一配送,形成医共体内处方流动、药品耗材共享与配送机制;在信息建设管理上,以医共体为单位,统一运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并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2019 年至少 3 家乡镇卫生院初步纳入医共体范围内,2020年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进入医共体范围内。

 (四)提升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1. 要推进重点学科、专科和专病中心发展。

 在国家基层胸痛中心的基础上,加强人才建设、设备配置、大力开展冠脉介入技术,按照标准版胸痛中心建设要求申报标准版国家胸痛中心。按照卒中中心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三级救治网络体系,提升卒中救治水平。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延伸服务、孕期保健、儿童保健、家庭护理等,减少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发病率。创伤中心要通过技能培训和大规模伤员救治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危重创伤病人的识别和救治水平。通过五大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中心)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 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2. 要推进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

 县人民医院要按照《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中心建设项目认证标准》创建慢病管理中心,通过信息化和乡村一体化,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以下简称“五病”)进行筛查、建档、健康宣教、规范诊治、跟踪随访、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稳步提高“五病”治疗率、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过早死亡率。通过对广大群众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减少人群慢病危险因素流行率,提高人群健康血压、健康血糖、健康血脂、健康体重、健康呼吸比例。

 3. 要推进高血压中心建设。

 县人民医院要按照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制定的《 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标准(试行版)》,多家乡镇卫生院为卫星医院,牵头共同成立高血压达标中心的组织机构,进行数据管理、定期召开联合例会、典型病例讨论会、培训等,提升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加强高血压规范化诊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总体风险。

 (五)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县人民医院要派出技术人员、完善软硬件设施,逐步建立覆盖全县的远程会诊系统, 2019年至少帮助 2 家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会诊工作,实现互联网+诊疗服务,提高疑难病、慢性病的治疗率,使基层患者在乡镇卫生院能够享受到省市专家的诊疗服务。要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科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有序开展县域远程多学科会诊、实时音

 视频交互等远程诊断功能,形成 “基层检查、医院诊断”服务模式, 为成员单位、跨医共体提供在线诊断服务,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

 (六)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按照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出台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和向县域外转诊管理办法。与医保部门沟通,建立 “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系统、连续、有序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

 (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县人民医院要利用 “369”、 “515”等人才计划,通过长期进修、短期培训,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利用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平台,引进高端紧缺人才,补足技术短板。按照省级重点专科要求,加强重点专科人员技术培训,依托南水北调京宛对口支援,加强与北京知名医院的技术合作和人才培训。要按照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为医院的后续发展储备专业人才。要利用“522”乡镇卫生院骨干进修,通过现场指导、远程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救治水平。

 (八)加强设备能力提升。县人民医院要结合专科建设、群众需求,加快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和更新换代,完成 3.0T 磁共振、128 排 CT、大 C 臂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升级,逐步实施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的配置。要协助乡镇卫生院完善血液生化检查、放射、超声、心电等

 基础设施,在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增添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设备,并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设备应用培训,提高设备应用效率,提升基层诊疗技术能力。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2019 年 3 月前,制定西峡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

 2019 年 3 月—2019 年 12 月,按照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工作,逐步实施各项工作内容,不断深入推进。

 (三)评估提升阶段。

 2020 年 1 月—2020 年 2 月,对“县域医共体”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自我评估,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工作制度,迎接上级考评。

 (四)深化发展阶段。

 2020 年 2 月至长期,对县域医疗中心阶段评估进行总结,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台完善配套政策,不断促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县政府成立分管县领导为组长的 “县域医疗中心” 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县卫健委要把此项工作纳入 2019 年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站在讲大局、讲政治、讲改革的角度,深入领会省市医改精神,把此项工作向纵深处开展,及时督促县医院向前推进;项目单位县人民

 医院要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 分管领导、各责任科室、各责任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夯实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明确工作职责。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深入研究,明确责任,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解决任务实施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共同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健康发展。县人民医院要建立工作台账,按照要求,每月按时向县卫生健康部门上报工作进度。

 (三)加强督导考核。县域医疗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督查考核,做到有考核、有奖惩、有提高。对于落实工作不力而发生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四)加强舆论宣传。组织开展好对县域医疗中心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县域医疗中心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平稳顺利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篇五: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镇村(居)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筑牢全生命周期健康安全防护网。到 2021 年底前,实现全镇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协调动员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组织体系

 1.村(居)民委员会应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主任由村(居)民委员会专职委员担任,应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并具备基本公共卫生常识或相关工作经历。

 2.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一般由 3-5 人组成,人口较

 多、面积较大的村(居),可以适当增设委员。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基层党员干部、网格员、社区志愿者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等人员组成。

 (二)明确工作职责

 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在村(居)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组织城乡居民、城乡社区各类组织和驻区单位通过民主管理和协商治理的方式共同办理公共卫生事务。并协助上级政府和专业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宣传党和国家公共卫生政策法规。

 2.协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协调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协调防范化解医疗卫生安全纠纷。

 5.负责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6.其他应由村(居)委员会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

 (三)建立工作制度

 1.村(居)民委员会每半年听取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研究公共卫生相关工作,每年向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一次工作开展情况。

 2.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要定期召开工作会、半年或年度工作会,提出年度工作任务或工作计划安排,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3.镇政府定期指导和监督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听取相关工作意见和建议。

 4.民政、卫健部门要定期组织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开展业务培训,支持村(居)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民政、卫健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工作保障、督导工作落实,逐步完善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机制,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设立及工作开展情况将纳入对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XX 省计生协/省人口健康基金信息管理平台”上的“XX 省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信息系统”中的相关内容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二)完善保障机制。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给予必要物资、经费支持。根据当地财力和工作实际,对公共卫生委员会委员给予相应补助。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广泛宣传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引导群众和动员群众支持村(居)公共卫生工作,为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篇六: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乡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要求,落实新时期“以基层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全乡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提升村级公共卫生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 2021 年底前,全乡所有村级委员会下设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到 2022 年底,全乡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组织健全,工作制度基本完善,公共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村级民健康素养提升,生活环境改善,对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工作步骤与主要任务

  (一)成立组织,拟草方案(2022 年 1 月 1 日-31 日)

 1.成立“XX 乡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乡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乡卫健办、乡人社所、乡民政所、乡财政所、乡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乡医保办、乡应急办、乡残联、乡妇联、乡团委、乡计生协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设立工作指导组,负责指导行政村工作。

 2.乡领导小组召开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启动会,报乡政府备案,布置安排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

 3.制作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健康素养 66 条等宣传资料。

 4.各行政村成立相关组织,设立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推广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二)成立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2022 年 2 月 1 日-6月 30 日)

 1.推荐候选人。村级“两委”联席会拟定候选人条件,在征询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意见基础上,推荐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候选人。

 2.推选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村级委会召开村级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组成人员,报乡镇备案。

 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由 5-7 人组成,设主任 1 名,由村(社区)委会主任兼任,副主任 1-2 名,分别由村级委会分管副主任或村卫健专干、村卫生室负责人担任,委员若干名,由村级委其他成员、村卫健专干、村保健员、村医、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企业负责人、协会会员等组成。

 3.明确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责:

 (1)开展公共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健康素养、卫生保健、生殖健康等知识。

 (2)协助做好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动员,配合落实公共卫生管理措施,协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配合落实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期间管控措施。

 (3)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教育宣传服务,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卫生村级创建,通过周末大扫除、卫生清洁日等方式,推动爱国卫生工作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开展家庭健康促进行动,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4)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级民自治和事务公开的内容,做好计划生育宣传、信息通报和计划生育奖励与优待落实的有关工作,做好农村“三留守”人员、失能脱贫老年人、计生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的关爱帮扶工作。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普惠托育等计划生育服务。

 (5)组织对政府公共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反映群众卫生健康,计划生育服务需求和建议。

 (6)协助开展其他公共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4.挂牌和建章立制。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隶属村级民委员会,任期与所在村级民委员会同届,接受上级政府和卫生健康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指导,办公场地设在村级委会内(可利用原计划生育服务室),独立办公,挂“XX 乡**村公共卫生委员会”牌子)。建立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章程,修订卫生健康公约,制定工作制度。将组织机构、工作职责、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章程等相关制度上墙。

 四、工作运行 (一)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 1.线上健康知识宣传。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要将健康教育知识点,制作成微信息通过手机微信、QQ、抖音、短信、“健康乡镇平台”等推送给村民,让其接受健康教育。

 2.线下健康知识宣传。

 ⑴通过村级广播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⑵在公共场所设置固定“全民健康知识”宣传栏,每月更新健康知识内容。

 ⑶举办健康知识大讲堂活动,将活动延伸至村级民小区、村级民小组、企业、学校等。

 ⑷制作《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66 条》等宣传册,印发每个村级民住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教育村级民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⑸村级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要达 80%以上。

 (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 2.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组织群众开展除“四害”(家庭卫生清理)、改水改厕、卫生创建、城乡整洁(村庄垃圾清理)等活动,进一步完善机制,改变落后的卫生状况,降低传染病的危害,提高村级民健康水平; 3.群众对村容村貌、路面保洁及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满意率达 85%以上。

 (三)公共卫生知识普及 1.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让村民了解国家免费为居民提供 12 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村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要达 95%。

 2.规范开展辖区 0-6 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和随访服务;以上重点人群规范健康管理率要高于国家标准要求。

 3.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家庭医生签约率达 30%以上。

 (四)建立健康自助检测点。

 在村级人口密集的场所建立“健康小屋”,提供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在新农村建设点修建健康广场、健康步道等。

 (五)智慧健康终端进村级。

 1.村级卫生室实施“智医助理”项目,安装“智医助理”辅助系统,实现患者就诊时,门诊医生依托智医助理的 AI智能辅诊,帮助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准确诊断病情,给予更合理的用药方案。

 2.借助“智医助理”智能预约、外呼等功能,实现对服务对象进行批量随访、健康指导、满意度调査等智能化服务,实现村级民提前预约就诊,避免往返路程,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3.通过“智医助理”项目运行,大幅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处置能力。村卫生站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规范率要达 98%以上。

 (六)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能有效发挥 1.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组织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业务培训,提高应对和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鼓励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报考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学习,任职期间获取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认证资格的,由所在村级报销学费和差旅补助等。

 2.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履行职责。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在村级党组织、村委会的领导下,积极引导村级民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并发挥积极作用,村级公共卫生工作做到组织机构规范化、日常工作制度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应急处置有机制、优质服务有保障、健康素养有促进。

 3.完善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整合利用本区域内的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村级卫生室、企业、单位及其代表、保健员、健康指导员、村级民代表、志愿者、社会力量等资源优势和作用,针对群众健康诉求,协商解决相关公共卫生问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健康行动,开展各类健康素

 养促进、全民健身、除“四害”讲卫生活动,落实心理健康管理,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为各项公共卫生工作提供监测基础数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将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纳入乡对村年度考核内容,领导小组适时召开调度会,落实时序进度;要将村级公共卫生建设工作列入 2022 年度上半年工作计划,成立村级公共卫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开展宣传发动,按工作步骤要求,有序推进工作,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二)督查指导。乡卫健办负责指导村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乡镇卫生院负责配齐村级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更新信息化办公设备,实施“智医助理”项目,提供并按月更新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监管。

  附件:

 1.XX 乡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XX 乡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3.XX 乡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指导组组成人员

 附件 1:

 XX 乡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各行政村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卫健办,XX 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 2: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乡卫健办:牵头做好日常协调沟通,及时报告进展情况和发现问题的处置,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乡人社所: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人员社会管理业务培训。

 乡民政所:结合村级委员会换届,指导乡镇做好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机构设置。

 乡财政所:负责工作经费保障。

 乡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负责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监督指导。

 乡医保办: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工作指导。

 乡应急办:负责村级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指导。

 乡残联:负责残疾人权益保障。

 乡妇联:负责妇女儿童权益保障。

 乡团委:负责青少年健康宣教与权益保护。

 乡计生协:负责计生特殊家庭和生育关怀等工作。

 各行政村:落实乡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

 附件 3:

  XX 乡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 指导组组成人员

 组 长:XX

 成 员:XX

 XX 县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自治章程 (202 年 月 日村级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章

 总则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有关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章程。

 公共卫生委员会是村级委会下属委员会之一,接受上级政府和卫生健康部门、计生协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指导。作为村级民自治组织,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生活环境,促进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规范化、体系化、社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章程由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具体安排实施。全体村民和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执行。

 第二章

 组织机构 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由 5-7 人组成,设主任 1 名由村级委主任兼任,副主任 2 名,分别由村级卫生室负责人和村卫健专干(计生协秘书长)兼任,委员若干名(可由村医、村保健员、村两委其他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企业负责工作资料

 人、计生协会会员、志愿者等担任)。

 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具体人员由村级“两委”联席会讨论提名,由村级民会议或者村级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办公场地设在村级委会内。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章程和相关制度。

 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协调村级卫生室、辖区服务企业和单位、村民组长、村民代表、楼门长和社区志愿者等社区资源,发挥村级委会议事厅、村级民小组等多样的居民自治形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定期协商解决村级民健康需求和辖区内主要问题,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完成各项卫生健康工作。

 职责、权利、义务 第七条

 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协助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卫生健康和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健康素养、卫生保健、生殖健康等知识。

 (二)做好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动员,配合落实公共卫生管理措施,协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教育宣传服务和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创建等工作,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倡导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四)开展人口信息收集监测和生育关怀工作,做好计生特殊家庭、农村“三留守”等重点人群健康关爱及帮扶工作。

 (五)组织对政府卫生健康工作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反映群众卫生健康需求和建议。

 (六)协助完成其他卫生健康工作。

 第八条

 村级民享有下列权利:

 (一)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听取和审议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报告,了解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和财务状况的权利。

 (三)享受公共卫生委员会有关待遇,以及受表彰和奖励的权利。

 (四)对本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对上级卫生健康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第九条

 村级民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公共卫生委员会章程。

 (二)致力于实现公共卫生的宗旨、目标、任务。

 (三)参加公共卫生委员会活动。

 (四)履行公共卫生委员会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章 经费、资产及管理 第十条

 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经费和资产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任务范围,接受有关部门、组织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第十一条

 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依法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各项经费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和预算管理。财务预、决算报告接受村级民代表大会的审议、批准和监督。

 第十二条

 村级要积极争取必要的经费、场地、设备设

 施等支持,管好用好现有资源,拓宽筹资渠道。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章程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执行。

 第十四条

 本章程由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负责解释,可根据实际需要,召开村级民代表大会进行修订。

 第十五条

 公共卫生标识采用下列图案(XX 县村级公卫)

 XX 县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卫生健康公约 ...

篇七: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全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巩固“三线三边”整治成果,建设“魅力 XX、美好乡村、幸福家园”,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乡镇主体、市场运作、制度保障”的原则,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县转运处理”的模式,加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目标考核,全力打造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

 (二)全县城乡环卫作业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每村根据实际情况配备 2 名以上村级环卫保洁人员。

 (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 90%以上。

 (五)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后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六)农村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并有效落实。

 (七)农村环卫保洁实现“四无”目标,即集镇、村庄周边和农村房前屋后无零星垃圾;集镇、村庄周边无暴露堆放的垃圾;铁路、公路及村组道路沿线无散落的塑料垃圾;河道、水塘等水面无漂浮垃圾。

 (八)“三线三边”、乡镇集镇区、美好乡村示范点达到“清洁化、秩序化、制度化”标准。

 三、工作原则

 (一)属地管理原则。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乡镇、村(居)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负总责。各乡镇建设所加挂环卫所牌子,在乡镇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环卫保洁管理、任务分解落实、日常检查考核等工作。

 (二)条块结合原则。国、省、县道路面由县公路、交运局按各自职责负责保洁,道路两侧(视野范围内)由县公路、交运局划分路段,建立路长制,由所在乡镇负责保洁;学校、医院等场所由县教育局、卫生局督促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负责单位内部及周边卫生保洁;县内河流由县水利局划分区域,建立河长制,由所在乡镇负责保洁;村(居)及乡镇集镇区等由各乡镇负责保洁;开发区范围内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保洁;度假区范围内按行政区划由梅城镇负责保洁;天柱山风景区范围内保洁工作由天柱山管委会和所在乡镇政府约定范围各自负责;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由县市容局负责

 保洁。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指导工作由县住建局负责,设施建设由各乡镇负责。

 (三)市场运作原则。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模式,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择环卫作业市场主体,推动城乡环卫作业实行企业化、市场化运作。

 四、运作模式

 (一)户分类。农户主动做好房前屋后卫生清扫保洁,按照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求进行分类,对无法食用的蔬菜、果皮瓜壳等有机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还田;对塑料瓶罐、废旧金属和纸屑等可回收垃圾实行回收;对农民建房产生的破砖烂瓦等建筑垃圾实施定点堆放填埋或用于道路铺筑;对既不可利用、也不可回收的垃圾由农户投放到组集中点。

 (二)村收集。村级环卫工人负责所在村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工作,并到组集中点收集垃圾,将垃圾清运至村垃圾收集房。

 (三)乡镇集中。乡镇将村垃圾收集房中的垃圾清运至乡镇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装车,负责垃圾中转站运行管理。

 (四)县转运、处理。县市容局集中各乡镇垃圾转运车,统筹全县垃圾转运工作,负责将乡镇垃圾中转站垃圾转运到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XX 垃圾填埋场承担 XX 以南

 片区 9 个乡镇垃圾处理,XX 垃圾填埋场承担 XX 以北片区 7个乡镇垃圾处理。

 五、市场化运营

 (一)环卫作业市场化。各乡镇可通过公开竞争方式确定环卫作业公司,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作业公司负责辖区内集镇环卫保洁、村级垃圾收集、垃圾中转站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每村根据实际情况配备 2 名以上环卫保洁人员,其中人口 2000 人以下的村,原则上按 2 人配备,2000 人以上的村分别按每递增 1000 人增加 1 人。村级环卫保洁人员由环卫作业公司统一聘任,购买工伤保险。

 (二)垃圾转运市场化。各乡镇垃圾中转站垃圾,由县市容局按照市场化运营模式,实行统一转运,分别送至 XX、XX垃圾填埋场处理。

 六、经费保障

 农村环境卫生作业费用,按照村级自筹、乡镇财政配套和县级财政奖补的原则,实行县、乡、村三级负担,其中县级财政奖补资金根据考核结果拨付。

 (一)县级财政奖补。

 1.村级环卫经费奖补。县财政对实施的村(居)按每年人均 5 元标准(奖补额度低于 10000 元的村按 10000 元计算),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补,专项用于发放保洁人员工资;每村配备一辆清运车辆,县财政按每村 5000 元一次性补助。

 2.村级垃圾中转奖补。县财政对实施的村(居)按每村每年 5000 元标准,根据考核结果对乡镇进行奖补,补助乡镇从各村收集垃圾运输至乡镇中转站费用。

 3.美好乡村示范点保洁经费奖补。对已建成的美好乡村示范点,按每个示范点每年 3000 元的标准,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补。

 4.乡镇垃圾集中转运经费。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 167 万元,用于乡镇垃圾中转站垃圾转运至县处理场,转运费按月拨付。以后根据垃圾转运量,转运费 2 年一调整。

 5.考核奖励经费。县财政每年安排 20 万元,专项用于兑现考核奖励(具体奖励标准见考核办法)。

 (二)村级自筹资金。全县涉农村(居),根据相关法规,通过社会捐赠、“一事一议”等方式落实自筹资金,用于村(居)环卫保洁。

 (三)乡镇财政配套。除上述县级财政奖补和村级自筹资金外,村级清扫保洁费用不足部分、乡镇集镇范围环卫作业费用和环卫设施建设维护费用均由乡镇财政配套解决。

 七、考核管理

 (一)县级考核奖惩。按照管理与考核相分离原则,县文明办负责全县“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立运行的督查指导,每季度组织对各乡镇环境卫生保洁情况进行考核。根据乡镇环卫工作年度考核结果,县委、

 县政府对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先进乡镇予以表彰奖励,对后进乡镇进行通报批评。

 (二)日常督查考核。县市容局负责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日常督查考核工作,组织专门人员组建考核办公室,制定考核办法,建立考核制度,对全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进行考核。县财政局根据评分结果按月拨付奖补资金。

 (三)镇村督查考核。各乡镇、村(居)要组建督查考核班子,每日进行巡查,各乡镇根据考核结果对环卫企业拨付作业经费。环卫企业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管理考核,并兑现奖惩。

 八、工作要求

 (一)

  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和“三线三边”等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辖区内环境卫生水平。2014 年 6 月底之前,要按规定建立日常化、市场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并实现长效管理,确保实现管理目标。

 (二)规范操作,稳步推进。村级自筹资金要依法按规操作,不得违背政策强行摊派,不得增加农民负担。对于自筹资金不到位的村,不强行推行市场化运行模式,财政资金暂不奖补。今年实施长效机制建设的行政村,通过村申报、乡(镇)审核、县确认的方式确定名单。原则上今年 70%以上行政村完成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辖区内“三线三

 边”和美好乡村示范点全面实现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3年内实现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覆盖。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有关部门要通过电视台、网站等宣传媒体,加大农村环卫保洁的宣传力度和频次,并采取发放公开信、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营造浓厚氛围;县教育部门要号召广大中小学生爱护环境卫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县卫生部门应动员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搞好环境卫生;各乡(镇)、村(居)要层层召开会议,广泛宣传开展农村环卫保洁的意义和要求,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全面发动群众参与,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卫意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环卫保洁工作热情。

 (四)选准企业,建好队伍。要按相关法规,通过招投标等公开竞争的方式确定市场化作业主体,选准选好环卫作业企业,并组建好作业专业队伍。乡镇村干部不得优亲厚友,照顾性安排环卫作业人员,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篇八: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村卫生室业务指导工作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开展村卫生室业务指导工作实施方案 1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市卫生局的相关文件精神,为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优势,满足基层百姓“简、便、廉、验”的就医需求,我院就 20**——20**年度的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包括中医药工作)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观,进一步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和特色,以推广农村中医适宜技术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最终实现社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全覆盖。

  二、业务指导小组名单

 组

 长:

 院

 长

 副组长:

 业务副院长

  成

 员:

  (主治中医医师)

 (中医医师)

 (临床医师)

 (中药师)

 业务指导科设在中医科,具体指导方案的落实、由业务副院长负责安排。

 三、业务指导小组职责

 1、安排专人负责开展对乡村中医药技术业务指导,每村每季度进行一次业务指导,并做好记录。

 2、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中医诊疗技术和中药方剂等知识。

 3、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为特殊人群、重点人群制定中医药保健方案。

 4、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服务。

  5、开展治未病工作,对村卫生站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工作进行指导。

 6、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针对不同体质和群体开展健康指导。

  四、工作安排

 1、高度重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工作,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2、帮助村卫生所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包括管理、技术、设备援助。

 3、在村卫生站业务指导组的领导下,组成医疗小分队,做到“送医下乡,为民看病”;对乡村中医药业务技术进行指导;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卫生院帮扶村卫生室工作计划 2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提高村卫生室医疗条件,使其在业务、管理、行政职能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向甲级村卫生室的标准靠拢,直接达到甲级村卫生室,现根据卫生院年初工作计划,结合我辖区实际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组织措施

  1、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2、卫生院帮扶工作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帮扶工作纳入卫生院的日常工作。

 二、实施办法 1、由帮扶小组对帮扶村卫生室进行帮扶管理,帮助村卫生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加强村卫生室的业务学习,免费为村卫生人员到镇卫生院进行各种业务和知识学习及进修。

 2、由镇卫生院提供少量的物品及资金,作为甲级村卫生室的创建投入。

 3、负责对卫生室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每月一次,要针对传染病、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同时要将培训次数、内容和培训效果记入工作日志。

 4、采取巡回医疗的方式,不定期对支援卫生室及卫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帮助建立病历及各类医疗文书书写制度,门诊处方和住院病

 历合格率达到≥ 90%。

 6、提高无菌合格率。

 三、项目范围:辖区内全部卫生室

 1、从卫生院抽调卫生技术人员组成医疗队,每医疗队有 3 人组成,医疗队中至少有 1 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一名执业医师,一名妇幼医师。医疗队由张厚芳(主治医师)担任组长,全面协调医疗队在当地的工作、生活和管理。派出技术好、作风好、责任心强的医疗队员。

  2、派出的医疗队抽调医疗队人员要本着临床与防保结合、职称结合、科室结合的原则,抽调有较强的业务技术和较高的政治素质人员,确保援助任务顺利完成。

  3、医疗队人员在一年的支援期间内,人事关系、待遇不变。

  4、医疗队员支援工作期间,每月生活补助 1000 元(含交通费),饭费自理,工资由单位发放。

  四、项目监督与评估

 卫生院负责项目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总结评估工作。项目结束后,卫生院要及时完成项目总结评估报告。

  (一)监督指导

 监督指导内容包括:项目计划进度完成情况;补助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帮扶医务人员业务开展情况;帮扶医务人员工作情况;项目指标完成情况;督导项目工作应做到有所侧重、重点突出, 确保督导效果。

 每次督导完成后及时总结,并书面上报。

 (二)职责分工 1、卫生院要承担项目实施的全面责任,落实项目组织领导机构,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加强项目日常事务管理,确保受援卫生室和下派医疗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3 、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不定期深入受援卫生室对派出人员进行考勤。

 4、接受各级项目监督指导和评估。

篇九: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制定渌渚镇农村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实施方案的通知

  渌渚镇人民政府

  渌政〔2008〕 79 号

  关于制定渌渚镇农村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 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精神, 根据《富阳市区域卫生规划》 及《富阳市农村规范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建设标准(试行)

 》 要求, 积极发展卫生服务, 逐步建立功能合理、 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 结合我镇实际,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 决定制定渌渚镇农村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施方案, 现通知如下:

 一、 工作目标

  根据富阳市委办、 市府办《关于乡 镇街道精神文明建设检查重点》 的通知, 结合渌渚镇医疗卫生工作实际情况, 根据合理的卫生资源布局, 重新组建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从而为渌渚镇居民特别是老人、 妇女、 儿童和残疾人提供以家庭医生、 家庭病床、 家庭合同保健、 电话咨询以及康复指导等多种服务形式, 集医疗、 预防、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连续及时的, 有效的卫生服务,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和合作医疗保障, 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 设置规划

  (1)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

  渌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于 2005 年 12 月成立, 中心下设“三部一办” (医疗康复部、 预防保健部、 后勤保障部、 办公室)

 。

 保留“渌渚- 1 -

  镇预防保健所” 的牌子。

 “中心” 兼管董湾、 阆坞、 岘口三个行政村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

 、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规划:

 根据渌渚镇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服务半径、 人口、 卫生需求、 交通状况等条件后设置以下服务站:

 名 称 设置地点 服务范围

 六渚卫生服务站 六渚村 杨袁村、

 六渚村 莲桥卫生服务站 莲桥村 桃花岭村、

 莲桥村 浦中卫生服务站 浦中村 新岭村、

 浦中村

  新港卫生服务站 新港村 新浦村、 新港村(原新江村)

 山亚卫生服务站 山亚村 山亚村、 新港村(原港东村)

 阆坞村卫生服务站 阆坞村 阆坞村

  三、 设置要求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要求

  (1)

 、 设备设施要求:

 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 400 平方米, 功能分区合理。

 具备开展医疗、 预防、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的基本设施以及必要的交通、通讯、 信息化管理设备。

 (2)

 、 人员要求:

 每 1000-2000 服务人口配备 1-2 名全科医师或经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 护理、 药剂、 检验、 放射、 卫生防疫、 妇幼保健等其他工作人员按实际需求配置。

 (3) 、 科室设置:

 设有开展全科门诊、 输液治疗、 康复病区、 健康教育、 免疫接种、 妇女保健、 计划生育指导等科室, 以及药房、 化验、 X 光、 消毒供应、 信息管理等辅助科室。

 2、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备要求

  (1)

 、 基本设施与设备要求

  a、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在 100-150 平方米, 人员配备 3-4 人, 设站长一人; 其中执业和执业助理医师各一人, 乡村医生若干人。

 科室设置有:

 诊疗室、 药房、 输液室、值班室、 预防保健科、 健康教育栏。

 b、 社区卫生服务站应配备最基本医疗设备, 即诊断床、 诊断桌、 诊椅、 听诊器体温计、 血压计、 压舌板、 耳镜、 额镜、 身高体重器、 清创缝合包, 氧气瓶表, 出诊箱, 污物桶, 紫外线灯, 高压消毒锅, 规范药橱等。

 - 2 -

  c、 每个社区服务站要配备电脑, 打印机, 电视机, 电话机等通讯工具。

 d、 每个社区服务站应备有 120 种以上常用药品, 包括常用急救药品。

 (2)

 、 人员配备要求:

 人员配备 2-4 人, 站长一人; 其中执业或执业助理医师各一人, 乡 村医生若干人。

 四、 社区卫生工作内容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内容

  1、 在镇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积极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调查, 提出改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和规划, 并协助实施;

 2、 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制度和职责, 落实工作计划与任务指标, 承担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组织、 协调、 检查、 考核、 监督、 指导等工作;

 3、 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 财务、 物品的统一管理以及药品、 一次性材料的采购与供应工作;

 4、 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业务工作, 包括常见病、 多发病的诊疗, 急诊、 急救服务, 电话咨询、 上门服务、 家庭护理、 临终关怀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 并与上级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

 5、 为社区居民, 特别是老人、 妇女、 儿童、 慢性病人、 残疾人提供连续、 及时、 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

 6、 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康复工作。

 7、 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咨询、 宣传及适宜技术服务,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8、 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 资料的收集、 整理、 统计、 分析上报工作; 承担辖区内的日常卫生监督检查任务。

 (二)

 、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内容

  1、 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调查, 进行健康体检, 建立健康档案, 并负责统计上报; 协助社区管理部门实施健康促进。

 2、 开展常见病、 多发病的诊疗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3、 提供电话咨询、 上门服务、 家庭护理、 临终关怀等家庭卫生保- 3 -

  健服务, 同时提供个人或家庭的合同式健康保健服务。

 4、 开展健康教育及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精神卫生心理咨询及计划生育宣传、 指导服务。

 5、 配合中心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及其他相关卫生工作。

 五、 管理体制

 渌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由渌渚镇人民政府负责行政管理, 市卫生行政部门协助做好设置规划, 并负责业务指导和依法管理。

 上级业务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做好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工作。

 六、 工作措施与步骤

  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工作的领导, 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成立由镇党委政府领导为组长, 相关人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规划、 组织、 实施、 宣传与协调工作, 积极帮助和妥善处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截至目前, 已完成六渚、 浦中、 山亚三个卫生服务站的设置, 新港、 莲桥、 阆坞于 2008 年 12 月底前完成设置。

 渌渚镇人民政府

  2008 年 7 月 17 日

  抄送:

 市卫生局- 4 -

 &5gqBMW) 8itEOZ0al vGR! 2dnyJT&5fqALW(7isDOY +akvFQ!1cnxI T%4fpALV(6hsCNY-9kuFQ#1b mxHS% 3epzKV* 6grCMX-8juEP#0blwHR$3doz JU*5g rBMW) 8i tEOZ0alwGR!2dnyJT&5fqBLW (7isD OY+akvG Q!2cnxIT%4fpALV(7hsCNY-9 kuFQ# 1cmxHS% 3epzKV*6hrCNX-8juEP#0bmw HS$3d ozJU*5g rBMX) 8itEOZ0alwGR$2doyJT &5fqB LW) 7itD OY+akvGQ! 2cnyIT%4fpALV(7 hsDNY -9kuFQ# 1cmxIS%4epzKV*6hrCNX-9ju EP#0bm wHS$3e ozJU*5grBMX) 8jtEPZ0alwGR $2doyJ U&5fqB LW) 7itDOZ+akvGQ!2cnisDOY +9kvFQ !1cnxI T%4fpAKV(6hsCNY-9kuFP#1b mxHS% 3epzKU* 6grCMX-8juEPZ0blwHR$3doz JU*5g qBMW) 8i tEOZ0a lvGR!2dnyJT&5fqAL W(7isDO Y+akv GQ!1cnxIT%4fpALV(6hsCNY- 9kuFQ#1bmxHS %3epzKV*6hrC M X-8juEP#0bm wHR$3do zJU*5 grBMW) 8itEOZ 0alwGR$2dnyJ T&5fqBLW) 7is DOY+akvGQ!2c n xIT%4fpALV( 7hsCNY-9kuFQ #1cmxIS%3epz K V*6hrCNX-8j uEP#0bm wrCMX ) 8jtEPZ0blwH R $2doyJU&5gq BMW) 8itDOZ+a lvGR!2dnyIT&4fqALW(7isDN Y+9kvFQ!1cnx IT%4epAKV(6hsCNY-9juFP#1 bmxHS% 3eozKU *6grCMX-8jtEPZ0blwHR$3do zJU&5g qBMW) 8 itEOZ+alvGR!2dnyJT&4fqAL W(7isD OY+akv FQ! 1cnxIT%4fpAKV(6hsCNY- 9kuFP#1bmxHS %3epzKV*6grC MX-8juEP#0bl wHR$3do zJU*5 gqBMW) 8itEOZ 0alwGR! 2dnyJ T&5fqBLW(7isDOY+akvGQ!1 cn xIT%4fpALV (6hsCNY -9kuF Q#1cmxHS%3ep zK V*6hrCMX-8 juEP#0bm wHR$ 3dozJU*5grBM X)8itEOZ0alw GR$2dnyJT&5f qBLW) 7isDOY+ ak vGQ!2cnyIT %4fpALV( 7hsD NY-9kuFQ#1cm x IS%3-9juFP# 1bmxHS$3eozK U*6grCMX) 8jt E PZ0blwHR$3d oyJU&5g qBMW) 8itDOZ+alvGR !2dnyIT&4fqA LW(7isD OY+9k vFQ!1cnxIT%4 epAKV(6hsCNY -9juFP#1bmxH S%3epzKU*6gr CM X-8juEPZ0b lwHR$3do zJU& 5gqBMW) 8itEO Z0alvGR!2dny JT&5fqAL W(7i sDOY+akvFQ! 1 cn xIT%4fpAKV (6hsCNY -9kuF Q#1bmxHS%3ep zK V*6grCMX-8 juEP#0blwHR$ 3dozJU*5grBM W)8itEOZ0alw GR! 2dnyJ T&5f qBLW(7isDOY+ ak vGQ! 2cnxIT%4fpALV( 7hs CNY-9kuFQ#1c mx HS%3epzKV* 6hrCNX-8juEP #0bmwHS$3doz JU *5grBMX) 8i tEOZ0alw GR$2 doyJT&5fqBLW ) 7itDOY+akvG Q!2cnyIT%4fp ALV(7hsDNY-9 ku FQ#1cmxIS% 4epzKV*6hrCN X-9juEP#0bmw HS$3eoz JU*5grBMX) 8jtEPZ0alwGR$2 doyJU&5fqBLW ) 7itDOZ+akvGQ! 2c7isDOY+9 kvFQ!1cnxIT% 4epAKV(6hsCNY-9kuFP#1bmx HS%3ep zKU*6g rCMX-8juEPZ0blwHR$3dozJU *5gqBMW) 8itE OZ0alvGR!2dnyJT&5fqAvGQ! 2cnyIT &4fpAL V(7hsDNY+9kvFQ#1cmxIS%4e pAKV*6hrCNX- 9juFP#0bmwHS$3eozKU*5grB MX) 8jtEPZ0bl wGR$2doyJU&5gqBLW) 7itDOZ T&5fq ALW(7is DOY+akvFQ!1cnxIT%4fpALV( 6hsCN Y-9kuFQ #1bmxHS%3epzKV*6grCMX-8j uE2doy JT&5fq BLW) 7itDOY+akvG6hrCNX-9j uFP#1bmwHS$3 eozKU*6grCMX) 8jtEPZ0blwH R$2doy JU&5gq BMW) 7itDOZ+alvGR!2dnyIT& 4fqALW(7isDN Y+9kv% 3epzKV*6grCMX-8ju EPfqBLW ) 7itD OY+akvGQ!2cn y IT%4fpALV(7 hsDNY- 9kuFQ# 1cmxIS%4epzKV*6hrCNX-9ju EP#0bmw HS$3e ozJU*5gOZ+al vGR!2cnyIT&4 fqALW(Z0blwH R$3dozJU*5gqBMW) 8itEOZ0a lvGR!2dnyJT& 5fqALW(7isDOY+akvGQ!1cnx IT%4fp ALV(6h sCNY-9ku$3eo zJU*5grBMX) 8 jtEOZqA LW(7h sDNY+9kvFQ!1 cmxIS%4epAKV (6hsCNX-9juF P#1bmxHS$3eozKU*6grCMX) 8 jtEPZ0blwHR$ 2ALW(7isDOY+akvFQ!1cnxIT juEP#0bmwHS$ 3dozJU*5grBMX) 8jtEOZ0alw GR$2doy JT&5f qBLW) 7itDOY+akvGQ!2cnyIT &4fNX- 9juFP# 1bmwHS$3eozKU*6GR!2dnyJT &5fqAL W(7isD OY+akvFQ! 1cnxIT%4fpAKV(6 hsCNY-9kuFPgqBMW) 8itEOZ + alvGR!2dnyJ T&4fqAL W(7is DOYmxIS%4epA K V(6hrCNX-9j uFP#1bmw HS$3 eozKU*6grBMX ) 8jtEPZ0blwH R$2dNY+9kvFQ #1cmxIS%4epA KV *6hrCNX-9H R$3dozJU *5gr BMX) 8itEOZ0a lw GR$2dnyJT& 5fqBLW) 7isDO Y+akvGQ! 2cny IT%4EP#0bmwH R$3dozJU *5gr BMX) yIT&4fpA L V(7hsDNY+9k vFQ#1cmxIS%4 epAKV*6hrCNX - 9juFP#0bmwH S$3eozKU*6gr BMX) 8jtEPZ0b IT&4fqA1bmxH S%3epzK V*6hr CMX-8juEP#0b m wHR$3dozJU* 5grBMW)8itEO Z0alwGR! 2dny J T&5fqBLW) 7i s#1cmxI8jtEP Z0blwHR$2doy J U&5gqBMW) 8i tDOZ+alvGR! 2 dnyIT&4fqALW (7isDNY+9kvF Q!1cnxIT%4ep AKV(6HR$3dLW )7itDO Y+akvGQ! 2cnyIT%4f pALV(7hsDNY+ 9k uFQ#1cmxIS %4epzKV* 6hrC NX-9juEP#0bm wH 7itDOZ+alv GR!2cKV( 6hsC NY-9kuFP#1bm xHS%3epzKV*6 grCMX-8juEP# 0blwHR$3dozJ U* 5gqBMWKV*6 hrCNX-9juFP# 1bmwHS$3eozK U* 6grBMX) 8jt EPZ0blwGR $2d oyJU&5gqBMW) 7itDOZ+alvGR !sCNY-9kuF3dozJU *5grBMX ) 8itEOZ0alwGR$2dnyJT&5fq BLW) 7isDOY+a kvGQ!2cnyIT%4fpALbmwHS$3 eozKU *vGQ!2c nyIT&4fpALV(7hsDNY+9kvFQ #1cmx IS%4epA KV*6hrCNX-9juFP#0bJU*5gr BMW) 8itEOZ0a lwGR! 2dnyJT&5fqBLW) 7isDO Y+akvG 6grCMX -8juEP#0bmwH R$3doz) 8itDO Z+alv GR! 2dny IT&4fqALW(7i sDNY+9kvFQ!1 cnxIT %4epAKV (6hsCNY-9ju F P#1bmW) 8itEO Z0alw GR!2dnY -9kuFQ#1bmx H S%3epzKV*6gr CMX-8juEP#0b lwHR$3dozJU * 5gOZ+alvGR!2 dnyIT &4fqALW (7isDNY+9kv F Q! 1cnxIS%4ep AKblw HR$3doZ 0alvGR!2dny J T&5fqBLW(7is DOY+a kvGQ! 1C MX-8juEP#0blwHR$3dozJU*5 gqBMW ) yJU&5f qBLW) 7 it%3epzKV*6hrCNX- 9juEP#0bmwHS $3eozJU*5grB M X) 8jtEOZ0al w(7isDO Y+akv GQ!1cnxIT&4f p ALV(7hsDNY+ 9kuFQ#1cmxIS %4epAKV*6hrC NX-9juIS%3ep zKV*6hrCNX-8 juEP#0bmwHS$3dozJU*5grBM X) 8jtEOZ0alw GR$2doyJT&S%3epzKV*6hrCN X-8juEP #0bmw HS$3doY+akvGQ! 2cnxIT%4fp ALV(7h sCNY-9 kS%3eozKU*6grCMX-8jtEPZ0 blwHR$3dozJU &5FQ!1cnxIS%4epAKV(6hsCN Y-9KV*6hrCMX -8juEP#0bmwHS$3dozJU*5gr BMX) 8itEOZ0a lwGR$2dnyJT&uFQ#R$2D1cnx IS%4ep AKV(6h sCNX-9juFP#1 bmxHS$3eozKU *6grCMX ) 8jtE PZ0b1cnxIT%4 fpALV(6hsCNY -9kuFQ# 1bmxH S%3epzKV*6gr C MdnyJT&5fqA LW(7-8juEP#0bmwHS$3dLW) 7itDOZ+alvGQ !2cnyIT &4fqA LV(7hsDNY+9k v FQ!7isDNY+9 kvFQ! 1cnxIS% 4epAKV(6hsCN Y -9juFP#1zJU *5gqBMW ) 8itE OZ9juFP#1bmx HS%3eozKU*6g rCMX-8jtEPZ0 blwHR$3doyJU & 5gqBMW) 8it0 blwHR$3doyJU &5gqBMW) 8iS% 4 epAKV(6hsCN X-9juFP# 1bmx HS$3eozK8jtE OZ 0alwGR$2do Y-9kuFQ#1cmx IS%3epzKV*6h r CNX-8juEP#0 bmwHEPZ0blwH R$3dozJU&5gq B MW) 8itEOZ+a lvGR!2dn yJT& 4fqALW(7isDr B MX) 8jtEPZ0a lwGR$2do yJU& 5fqBLW) 7itDO Z +alvGQ!2cny IT&4fqdo zJU* 5gqBMW) 8it...

推荐访问:村卫生站建设方案 卫生站 方案 建设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