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激励学生追求进步方案,供大家参考。
激励学生追求进步的方案 人都是需要激励的, 尤其是小学生, 一句由衷的赞扬, 会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 激发他们的潜能, 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 巧妙准确, 开发引导――课堂评价讲实效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就是课堂。
我们要求全体老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 把握好新课程课堂评价的尺度, 扎扎实实地组织好课堂教学, 更好地进行价值引领,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
巧用评价, 激发兴趣 课堂评价可以多种形式, 教师的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 一句话语都是对学生作出评价, 而其中的评价语言显然是课堂评价中的重头戏。
我们对课堂评价语言提出三点要求:
1. 简洁准确。
评价语言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 语言要简洁, 准确。
如 “讲得不错, 如果声音再响一些会更好。
” “字的结构不错, 但是写得太大了 , 不太美观。
” “你算得很快, 但正确率不高, 能否再细心些呢? ” 诸如此类的评价语针对性强, 能提醒学生存在的缺点, 能使学生清楚明白地记住知识要点及注意点。
2. 褒贬有度。课堂评价语言要富有激励性, 要改变传统评价的刻薄与苛责, 但如果连同中肯的评价也一起被当作脏水倒掉的话, 那么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你真棒!
” “太棒了!
” “长大了一定是个ⅹ ⅹ 家!
” 此类表扬在课堂上不绝于耳, 让人不由产生一种甜得发腻的感觉。
对于学生而言, 过多的夸奖会让他们习以为常, 还可能会在学生思想上造成混乱, 导致“是非准则” 的丢失, 甚至导致个别学生价值观的畸变。
针对过度褒奖的极端倾向, 我们学校提出:评价应把握好尺度, 杜绝“吹捧式” 评价, 做到有根有据地进行表
扬, 中肯有度地给予评价。
3. 幽默生动。
幽默生动的语言与正面说教相比, 它没有那种耳提面命的强制性, 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接受教师的批评, 而且我们相信课堂上幽默的评价往往能让学生记得更牢。
教师幽默恢谐的评价语言, 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记忆,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让学生都沉醉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二)
即时捕捉, 增强信心 1、 及时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果, 及时赞赏, 让学生在成功中增强自信, 享受快乐。
如:“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 “这个问题, 虽答对了一半, 但也是一份贡献。
” “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那令人神往的庐山,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瞬息万变的云雾。
”
2、 及时发现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其中一个重要条件, 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 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 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方式, 如:
“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真不错!
” “你总能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 想出多种解题方法, 真聪明!
” “你的读书方法真好,真正做到了 不动笔墨不读书啊!
” “全对的自己打上五角星。
不过,老师更要表扬那些错了能马上订正的同学。
”
3、 及时捕捉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态。
对那些好不容易有胆量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 更要关注他们在情感、 态度及体态方面的“亮点” , 给予热情的鼓励,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如:
“你读得很认真, 很努力。
” “你的回答很完整。
” “你计算的速度又有了提高!
”
(三)
善于引导, 升华情感
新课程要求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 少批评指责, 并不是说可以忽视给学生适度的挫折、 指正。
要充分利用评价语的导向功能, 引导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新奇感; 引导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情感中与教材、 教师产生共鸣感; 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经过挫折获得成功感……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 难免会在思考问题时发生“偏差” , 需要教师通过明确的、 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上正道。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 《赶花》一文时, 让学生说说自己想不想成为一个养蜂人, 本意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产生对养蜂人的敬佩之情。
一学生说:
“我不想成为一个养蜂人, 太苦了, 我可受不了!
” 面对学生这样的感受, 这位老师很高明, 在表扬该生说真话的基础上, 这样进行引导:
“是啊, 确实太辛苦了。
可是养蜂人放弃了吗? 他们不放弃又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再仔细地读读课文, 找找原因。
” 教师智慧的评价既没有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引领着学生直接与作者和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情感对话。
(四)
“延时” 评价, 开发潜能 为了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学习中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 不断改进, 不断发展。
为此, 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做适当延时评价, 待学生反省、 修正后再做评价, 这样更有利于让后进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 分层分段, 多项多面――考试评价求多元 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接受和智慧的开启, 还应包含身心上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我校在考试评估过程中, 树立“学生本
位” 的观念,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因人施“评” , 真正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到人文关怀, 也为教师全面地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调控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对待学生, 不能施以“模块式” ,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 要用“多值” 的眼光去看学生, 满足不同层面学生想获取成功的心理愿望。
我们学校大力提倡根据学生智力、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及个性发展的差异性等实际情况, 因人施“评” 。
学科考试评价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主阵地。
目前, 我校在考试评价改革上实行的举措有:
1、 一次考查分别命制 A、 B 两种由易到难的试卷,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考试试卷。
或者所有学生都用同一试卷考试, 但试卷本身设计了一定的可供选择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 选做其中的题目。
2、 在学科考查的多个项目中, 也给学生提供选择时间的机会,属于自己强项的方面, 可以申请提前考查, 属于弱项的可以适当拖后。
如:
本校的体育老师在考查学生时, 考虑到学生跑、 跳、 投、掷、 跨、 协调性等方面发展的差异性, 学期一开学就向学生公布了本学期体育科目考查内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 选择若干考查内容中的一项作为自己的特长项先行考查, 而其余的则作为一般项参加考查。
经考查未过关的同学还可向各科任老师申请重考,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这样的考评方式惹得学生叫好连连。
3、 根据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 结合学科的特点, 各学科均须分别设计多个考查项目。
如数学学科考查分设了口算、 动手操作题、数学实践题等多方面内容。
以往的习题可能更偏于发展学生的解题
思维, 例:
要买一个价值 50 元的商品, 如果小明已经存了 15 元,他还需要再存多少钱才能买下这个商品? 此类习题已在卷面上销声匿迹, 取而代之的是:
如果你的一个朋友只有 15 元, 他想给奶奶送一份生日礼物, 请利用报纸或超市的广告宣传单上的价目表,制订一个购买计划。
这样的实践题融合了数学与生活的元素, 不仅重视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 而且重视了得出结论的过程, 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 由学生参与制卷过程, 自主设计试题, 交由科任教师审核修改, 过关后即可做为该科考试内容。
对于特优生, 也可赋予部分基础知识试题免考的权利。
5、 将考评与活动相结合, 如举办校园体育节、 赛诗会、 故事会、 手抄报比赛、 写字比赛等项目, 以赛代考, 以展示代考, 其乐无穷。
三、 多种形式, 多个层面――档案评价出新招 1. 记录成长轨迹, 促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生成长档案评价” 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发展性评价, 它可以清晰、 全面地记录下学生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还能帮助学生与教师及时了 解学习与进步的状况, 了解学习的优势和不足, 有助于改进学习方法, 确定更新的学习目标。
我校有 “学生照片、 学生作业、 学生作品” 累积型档案袋模式, 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分别设计了情景性评价 我们一路思索, 努力使“档案袋” 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外显物化而出, 于是, 就有了下面的风景:
● 成长树
每班级后墙板壁上一棵棵形态各异的“成长树” 强烈地冲击着你的视觉。
这每一棵树都是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动手制作的,是他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小树。
老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纪律、 特长、 作业、 卫生、 发言……)
发给孩子们“小红花” , 孩子们每得满 10 个“小红花” ,就到老师那儿兑换 1 个“快乐果” , 挂在自己的“成长树” 上, 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小树上结满果实, 于是, 在各方面都更加努力了。原来作业拖拉的小朋友做作业比以前快多了, 他们希望自己的小树上也能结上很多的“快乐果” ; 原先不爱发言的孩子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因为老师说过, 说错了没关系, 只要大胆举手, 小树上就会结出“快乐果” ……在每一个“快乐果” 上, 孩子们还写上了自己的快乐:
“我能大胆发言了!
” “老师表扬我了!
” “今天我没有忘带手工纸!
” …… 如果说, 原先档案袋中的“评价表” 好像一个迷宫, 教师有时很难透过评价表把学生看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而这片“成长树” 集成的森林形象美(漂亮)
、 可变性(小红花兑换快乐果)
、自由化(只要表现好就可得“快乐果” )
等优势强烈地吸引着学生“围着它转” , “成长树” 记录着学生的成长, 验证着学生的成功,和档案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评价墙 制做各种栏目, 栏目有专题的, 有综合的。
专题的有:
“我最会听” ——上课最会听讲; “我最会说” ——上课最爱发言, 口头表达能力强或有进步的; “我最会干” ——平时热爱劳动的; “小小舞台” ——展览学生认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作业。
综合的有:
“智慧之门” ——学生平时做得比较好的手工或者实践活动作品;“每周新星” ——每星期学生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陈老师把原本印在纸上的评价记录卡搬到了教室墙壁上, 每天和学生朝夕相处, 时时催动着学生的上进之心, 。
“评价墙” 这种直观、 形象、长时、 高效的优势足以使它成为抢学生眼球, 夺学生心坎的新型评价记录表。
● 育才之星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
“育才星级儿童” 评价是我校从“成长档案袋” 中演绎出的又一新的评价方式。
“育才星级儿童” 分“蓝星、 红星、 金星” 。
“蓝星” 在班级小组里摘取,学生可随时申报“闪光点” , 教师也千方百计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 一个成功的“闪光点” 可夺取一颗星, 贴在教室的“群星闪烁” 星空墙上; 当“蓝星” 的种类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 便可成为班级的“红星” , 再努力奋斗便是熠熠闪亮的“育才金星”
“育才金星” 每月评选一次, 涉及方方面面,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成长的轨迹。
“蓝星” 和“红星” 随时摘取, 及时有效地激励学生进步, 使学生普遍找到自信,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最终得到最好的发展。
每到期末, “成长树” 、 “评比墙” 、 “育才金星” 就会借助数码相机、 电脑、 磁盘、 打印机等永远留存下来, 成为孩子们美好的回忆。
2. 展示交流档案, 让师长共享成长快乐。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发展的成就、 潜能和不足, 明确更好发展的改进要求, 为此, 我们定期进行“档案记录” 展示交流活动。
●面向学生——“档案展示交流日” 。
学生利用半天时间, 仔细回顾、 整理档案袋, 或比对“成长树” “评比墙” 等,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独立自评能力,并在小组里倾听同学们对自己的评议。
上述准备工作做完之后, 全班举行成长档案交流, 学生上台汇报自己的特色、 特长、 进步, 展示自己最自豪, 最值得骄傲的一段成长经历或成绩, 在交流展示中倾听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
● 面向家长——学生成长展示会。
每班推出三~四个最出色、 进步最大的学生向全体家长汇报和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 让家长在关注自己孩子成长过程的同时, 看看人家的孩子是怎样成长进步的。
事实证明, 这样的“成长展示会” 受到了所有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每一个学生都挺起胸膛, 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以往“不起眼” 的学生家长脸上也绽开了少有的笑颜—— 四、 侧重过程, 多面评价――操行评语换新颜 崭新的评语给家长带来全新的感受, 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我们不妨比较两份同一学生不同时期的评语 。
“该生尊敬师长, 热爱集体, 团结同学, 学习刻苦, 思想上进。希望戒骄戒躁, 继续努力, 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三年前)
“你课堂作业总能第一个完成, 每次回答问题, 总是积极举手。尽管你的作业有时会出现小差错, 答题可能不够完整, 但老师仍然
欣赏你的机敏和勇敢。
最让我满意的是, 只要谁需要帮助, 你准会伸出友谊之手。
不过, 我对你有一份特别的期盼:
当你因为一点点小事与别人发生冲突时, 请你放下紧握的拳头, 换之谦让的一笑,好吗? 我相信你不会使我失望的。
” (现今)
对比这两种版本, 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操行评语作为一种评价性的书面语所发生的巨大转变:
(1)
从内容看, 评语摆脱了空洞乏味、 统一规格的德、 智、体、 美、 劳面面俱到、 泛泛而谈的模式, 代之以具体生动、 重点突出的细节评述; 字里行间的表意由无情到有情乃至饱含深情; 表述的语气由居高临下的审判式转变为平等对话的聊天式。
(2)
从形式看, 通篇刻板、 生硬的陈述式短句被活泼、 委婉的叙事性语言所替换, 人称由第三人称“该生” 转换为第二人称“你” 及第一人称“我” (我们)
。
教师们精心斟酌, 选材、 用词颇费心血, 使...
推荐访问:【精品】激励学生追求进步方案 激励 追求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