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季度GDP6篇2022年二季度GDP 证券研究报告 急起直追2022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2022.6.21部中信证券研究部点核心观点过去的半年,全球经济遭遇了多种因素叠加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二季度GDP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2022年二季度GDP
研究报告急起直追 2022 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2022.6.21 部 中信证券研究部 点 核心观点 过去的半年,全球经济遭遇了多种因素叠加的巨大冲击。乌克兰危机、疫情反复、美联储快速加息等因素,致使全球 经济 增速预期下修,各国经济周期分化、普遍面临滞胀甚至衰退的风险挑战。这些因素在下半年可能会进一步演化,能源供给短缺、粮食危机、全球产业链遭到破坏等对经济的影响可能广泛而深远。上述外加 部环境叠加 3 月以来 我国部分重点城市疫情规模性反弹的不利情况,中国二季度经济表现出了较大压力,可能导致上半年经济增速与年初既定的目标差距显著。但是,中国经济也显示出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坚韧,中国政府出台了一揽子稳住经济大盘的政策措施,我们认为,这些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力度大、持续性好,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进入下半年,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铺开, 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统筹将会做 得 更好,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将充分释放出效果。随着积极有利因素逐渐增多,中国经济下半年将会急起直追,努力把上半年的经济损失尽可能地补回来,我们预计,二季度是年内经济低点,下半年经济将拾级而上,三、四季度单季经济增速水平将重回强势,全年仍有望实现一个在全球范围看相对合理较高的增速水平。
。
▍ 全球:各国经济周期分化, 增速 预期普遍下修。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了深刻影响,已经扩散到能源供应、粮食安全、金融体系和产业供应链等多个方面。我们预计年内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都将保持高位,同时考虑到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供应链修复仍然缓慢,全球通胀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与此同时,全球央行普遍紧缩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对海外金融市场风险仍需给予关注。
■ 乌克兰危机致全球 经济。
增长预期下修。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影响跨度甚至可能会持续到未来数年。首先,乌克兰危机将加剧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俄罗斯的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的同时,能源短缺的问题也将会拖累欧洲经济。其次,金融制裁扰乱全球金融秩序,SWIFT 系统制裁的滥用将降低其公信力,也将会加速去美元化进程。最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供应链进一步恶化,禁运、航线脱钩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严重影响全球贸易稳定与增长。■ 全球通胀形势依然会比较严峻。2022 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企的形势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我们预计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在今年下半年都将维持高位,同时乌克兰危机还通过影响新能源、半导体产业链中关键原材料的价格带来更广泛的物价上涨。同时,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供应链修复仍然缓慢,面对工资-价格螺旋上涨的风险,我们预计年内美国通胀回落幅度相对有限,无法回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区间,全球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全球流动性退潮下的。
金融风险渐次暴露。随着抗击通胀成为当前阶段的核心任务,美联储快速地进入了货币政策收紧周期,美联储在 6 月加息75bps,未来仍将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年内或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3.25%-3.5%附近,叠加已经开启的缩表进程,将给全球流动性带来冲击。欧央行退出宽松政策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其将在7月1日结束资产净购买,并计划在 7 月议息会议上加息 25bps。预计欧央行 9 月议息会议或将加息50bps,正式退出负利率政策,且后续还将持续加息。全球央行普遍紧缩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海外金融市场风险与日俱增。■ 应对滞胀、避免衰退成为海外经济体的共性挑战。美国持续较高的通胀水平,已经通过成本上升影响到了企业的利润率。企业盈利持续走低将影响资本开支的增速,同时高通胀也打击了美国居民部门的消费者信心,这两者作为贡献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逐渐走弱将拖累经济运行,美国经济整体在未来也存在转入衰退的风险,且衰退风险在美联储大幅加息下渐
2022 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2022.6.21
证券研究报告
刘博阳 宏观分析师 S1010518040001
玛西高娃 宏观分析师 S1010520100001
都业达 宏观分析师 S1010521080001
王希明
宏观分析师 S1010521040001
联系人:黄昕
联系人:李翀
行渐近。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受能源问题影响,也出现了较明显的成本推升型通胀,可能面临着出现“滞胀”的风险。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限于疫苗接种率以及相对落后的公共卫生体系,经济动能恢复较弱,且受外部环境影响明显,输入性通胀和金融条件收紧的制约因素共存,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同样较高。
▍ 中国:下半年 急起直追, 经济 增速 有望拾级而上。3 月份以来,部分重点城市受疫情冲击,致使短期经济景气快速下行,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与年初既定的目标差距不小。进入下半年,我们认为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铺开,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统筹将会做得更好,一揽子稳增长政策也将充分释放出效果。随着积极有利的因素逐渐增多,我国下半年会急起直追,努力把上半年的经济损失尽可能地补回来,以实现一个在全球范围看相对合理较高的全年经济增速水平。我们预计二季度是年内经济增速低点,下半年经济有望拾级而上,三、四季度单季经济增速水平将重回强势。长期来看,我国仍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也仍将是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我们也强调,对于下半年经济运行来说,时点的增速水平比全年的增速水平更为重要。
■ 预计即将过去的二季度是全年经济 增速。
的低点。受部分重点城市局部疫情冲击,4 月份经济景气明显下行,各项数据指标均大幅回落,尤其是分区域来看,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长三角和东北地区经济数据明显下降。但是从四月份中旬后,全国疫情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目前上海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并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全国经济也开始进入复苏进程。从物流和人流的数据来看,5 月已经较 4 月出现边际恢复的迹象,预计 6 月各项经济指标也将明显环比向上。从季度来看,预计二季度将会是全年经济低点,随后将拾级而上。
■ 。
下半年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将充分释放出效果。随着全国的局部地区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为逆周期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推进提供了空间,目前稳增长政策全面发力,其中,货币政策工具箱充足,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预计将在下半年推动社融增速回升;年内财政力度明显加大,专项债继续靠前发力;房地产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目前已有多个城市调整政策力度,以合理满足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外,政策还将支持消费潜力释放,着力打通堵点畅通物流循环,并强调就业政策优先,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随着货币、财政、地产、扩内需、畅循环、中小企纾困、稳就业等方面政策形成合力,稳增长政策将充分释放出效果,助力经济修复。
■ 通胀问题在下半年可能会进一步演绎。年内受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影响,原油价格或将持续高位运行,对整体物价中枢都有推升作用;同时,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粮食价格易涨难跌、波动加剧也可能会对我国物价形势产生影响;另外,受猪肉周期影响,目前年内猪肉价格低点已过,预计在下半年也将由目前的拖累作用转为带动作用。综合来看,我们预计 PPI 同比读数将在翘尾因素的拖累下走低,而CPI 或将在三季度开始突破 3%。但回顾此前我国的几轮输入性通胀周期,可以判断,目前我国宏观政策调控能力日益增强,将有效应对当前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 尽管短期面临压力,但应当看到,中国仍将是对全球 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一方面,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具有 5%以上的潜在增速,增长空间依然较大;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目前贸易体量全球第一,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具有明显优势,且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所以在全球产业中的重要角色在短期内无法被替代。尽管在困难年份,主流国际机构倾向于低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反弹的动量,但是我们认为不应丧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我们预计在稳增长政策合力的支持下,供需循环将快速修复,二季度经济同比有望实现微幅增长,三四季度 GDP 增速将拾级而上,有望实现 6%左右的较高水平,全年仍有望实现接近 5%左右的增长。
uWkXqWeYcZjZeWpQ6McM6MmOnNnPmOkPoOsMkPsQuNaQoMmNvPnOpPxNqRnM
2022 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2022.6.21
表 1: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同比,%)
21Q1 21Q2 21Q3 21Q4 22Q1 22Q2E 22Q3E 22Q4E 2020 2021 2022E 国内宏观经济指标
GDP 同比 18.3 7.9 4.9 4 4.8 1 6 6.5 2.2 8.1 4.6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24.5 8.9 4.9 3.9 6.6 4.1 7 6.5 2.8 9.6 6
社零总额同比 33.9 13.9 5 3.5 3.3 -6.5 5 5.7 -3.9 12.5 4.6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25.6 7.2 -0.5 -0.9 9.3 5.3 8.3 8.2 2.9 4.9 7.5
制造业 29.8 15 8.9 10.7 15.6 7.6 9.6 8.5 -2.2 13.5 9.4
基建(全口径)
26.8 -0.5 -6.9 -2.9 10.5 8.7 12.2 9.7 3.4 0.2 10.1
房地产开发投资 25.6 9.3 -0.8 -7.7 0.7 -4.9 3.9 7.5 7 4.4 1.5
进口同比 29.4 44.1 25.9 23.7 9.8 0 5 3 -0.7 30.1 4.3
出口同比 48.8 30.7 24.3 23 15.8 8 6 5 3.6 29.9 8.3 通胀指标
CPI 同比 0 1.1 0.8 1.8 1.1 2.2 3.6 3.6 2.5 0.9 2.6
PPI 同比 2.1 8.2 9.7 12.2 8.7 7.2 3.2 0.8 -1.8 8.1 5 货币金融指标
新增社融规模(万亿)
10.3 7.5 7 6.6 12.1 7.6 8.2 6.6 34.9 31.4 34.5
社融存量同比 12.3 11 10 10.3 10.6 10.6 10.7 10.4 13.3 10.3 10.4
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万亿)
7.7 5.1 4 3.2 8.3 4.2 4.8 3.7 19.6 19.9 21
M2 同比 9.6 8.6 8.3 9 9.7 10.5 10.6 10.5 10.1 9 10.5
准备金率变化 0 0 -0.5 -0.5 0 -0.25 0 0 -1 -2 -0.25
1 年期 MLF 利率(期末)
2.95 2.95 2.95 2.95 2.85 2.85 2.85 2.85 2.95 2.95 2.85
7 天逆回购利率(期末)
2.2 2.2 2.2 2.2 2.1 2.1 2.1 2.1 2.2 2.2 2.1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6.5 6.5 6.5 6.4 6.35 6.8 6.7 6.5 6.9 6.4 6.5 国际宏观经济指标
美元指数 91.0 91.0 92.8 96.0 98.5 106.0 102.0 100.0 95.8 96.0 100.0
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 0.25 0.25 0.25 0.25 0.5 1.75 3 3.5 0.25 0.25 3.5
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 1.3 1.6 1.3 1.6 2.4 3.5 2.8 2.5 0.9 1.6 2.5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2022 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2022.6.21
目录 全球:各国经济周期分化,增速预期普遍下修 ................................................................ 1
乌克兰危机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修 ............................................................................... 1
专栏 1: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程度 .............................................................. 3
全球通胀形势依然会比较严峻 .......................................................................................... 4
专栏 2:需要高度关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 6
专栏 3:美国通胀的详细拆解 .................................................................................... 8
全球流动性退潮下的金融风险渐次暴露 ......................................................................... 11
专栏 4:从宏观杠杆率看金融脆弱性 ....................................................................... 15
应对滞胀、避免衰退成为海外经济体的共性挑战 ........................................................... 16
专栏 5: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控制权下降制约拜登政府施政空间 .................... 18
中国:下半年经济有望拾级而上 .................................................................................... 20
预计即将过去的二季度是全年经济的低点 ...................................................................... 21
专栏 6:上海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 24
下半年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将充分释放出效果 .................................................................. 25
专栏 7:针对供给端以再贷款为特征的货币政策 ..................................................... 26
专栏 8:房地产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当前困境应对 .............................................. 30
专栏 9:中小企业纾困政策探讨 .............................................................................. 34
通胀问题在下半年可能也会进一步演绎 ......................................................................... 37
专栏 10:历史上的输入性通胀 ................................................................................ 40
中国仍将是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 ...................................................................... 42
专栏 11:中国在全球产业的重要角色短期无法被替代 ............................................ 43
专栏 12:基建的资金问题 ....................................................................................... 46
专栏 13:需要关注消费恢复斜率放缓的风险 .......................................................... 48
2022 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2022.6.21
...
篇二:2022年二季度GDP
金融期货交易所 优秀会员金奖上海能源国际交易中心 优秀会员奖上海期货交易所 能化产业服务奖上海期货交易所 有色产业服务奖上海期货交易所 钢材产业服务奖上海期货交易所 优秀会员金奖大连商品交易所 优秀乡村振兴奖大连商品交易所 优秀国际市场服务奖大连商品交易所 优秀期权市场服务奖大连商品交易所 优秀钢铁原燃料产业服务奖大连商品交易所 优秀能化产业服务奖大连商品交易所 优秀技术服务奖大连商品交易所 优秀会员金奖郑州商品交易所 优秀风险管理公司(际丰投资子公司))郑州商品交易所 建材产业服务奖(邯郸营业部)郑州商品交易所 农业产业服务奖(北京分公司)郑州商品交易所 建材产业服务奖郑州商品交易所 农业产业服务奖郑州商品交易所 人才培育奖郑州商品交易所 期权市场服务奖郑州商品交易所 优秀会员第十九届中国财经风云榜 2021年度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报 年度绿色金融先锋企业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佳期权分析师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佳金融量化策略工程师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佳农副产品期货分析师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佳工业品期货分析师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佳金融期货分析师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佳宏观策略分析师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佳中国期货经营分支机构 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受欢迎的期货经营机构自媒体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佳精准扶贫及爱心公益奖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佳金融科技进步奖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最佳商品期货产业服务奖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中国金牌期货研究所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中国期货公司年度最佳掌舵人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中国期货公司金牌管理团队期货日报-证券时报 中国最佳期货公司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简称“方正中期期货”)是由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方正证券”)控股的大型综合类期货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长沙、天津、包头、保定、邯郸、唐山、青岛、太原、西安、南昌、武汉、宁波、杭州、常州、南京、苏州、扬州、岳阳、株洲、郴州、常德、广州、深圳等地设有36家分支机构。同时,依托方正证券旗下营业网点,已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业务网络。
方正中期期货是中国期货业协会理事单位(001号会员)、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单位、郑州商品交易所监事单位、北京期货商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会员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结算会员,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会员。公司具有开展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下设子公司——上海际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际丰投资”)从事风险管理等相关业务。
作为中国期货行业最早成立的公司之一,方正中期期货以传统经纪业务为根基,在巩固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持续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打造行业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公司以经纪业务为资源平台,不断加快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相关创新业务的发展步伐,行业排名、市场竞争力、总体盈利水平等均实现稳步提升。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仅作参考之用。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需要,不能当作购买或出售报告中所提及的商品的依据。本报告未经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许可,不得转给其他人员,且任何引用、转载以及向第三方传播的行为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操作而导致的损失,敬请投资者注意可能存在的交易风险。本报告版权归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所有。重要事项
1 2022 年中国宏观经济半年报 中国宏观经济:疫情冲击结束 经济浴火重生 ——2022 年上半年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
李彦森
Z0013871
➢ 摘要:
今年上半年经济整体走弱,核心影响逻辑是 3 月底开始的疫情,这也导致一季度GDP 增速降至 4.8%。疫情影响下供需两面同时走弱,尤其长三角地区严格封控措施之下,制造业受到显著冲击。国内供应链受阻严重,是本轮疫情的明显特点。从节奏上看,年初经济维持稳定,3 月初步下探,4 月进入底部,5 月开始修复,6 月正加速回升。二季度已形成年内经济增速的谷底,预计下半年将会继续上行。疫情对需求的打击更多集中在消费和房地产方面,未来仍需要关注两点,一是房地产投资投资能否在四季度回升,二是耐用消费品尤其是汽车回补前期缺量的幅度。另外外需风险也不容忽视。消费通胀上升、产出通胀回落趋势不变,货币政策暂不受此影响。政策核心是稳定疫情影响下的经济:货币政策包括降准、降息、降 LPR 从流动性层面支持居民、企业、政府,总量政策进入观望期,核心从稳经济转向稳流动性,结构性工具仍是主力。财政政策通过退税直接支持实体经济,并加快地方债发行、资金使用稳基建投资。我们认为,疫情对虽然导致经济底部更深,但年内先降后升的趋势不变,下半年将回到加库存周期中。全年 5.5%的 GDP 增速目标完成难度较大,我们预计乐观情况下GDP 增速可能在 5%左右。
2 2022 年中国宏观经济半年报
目录 第一部分 疫情加深底部 下半年经济将持续修复 ................................................................... 3 一、疫情扰动结束 产出已越过低谷................................................................................... 4 二、基建是稳投资主力 未来关注房地产........................................................................... 6 三、疫情打击消费 服务业恢复时间更长........................................................................... 9 四、多因素推动出口 下半年或转为承压......................................................................... 11 五、疫情结束后利润有望持续修复................................................................................... 13 第二部分 CPI、PPI 一升一降趋势或维持不变 ......................................................................... 15 一、内外因推升 CPI 下半年逻辑或有变化 ...................................................................... 16 二、PPI 下行趋势不变 至年底或走向平稳 ...................................................................... 19 第三部分 疫情影响下货币、财政政策双宽松........................................................................ 20 一、货币宽松对冲经济下行 年内无需担忧收紧............................................................. 21 二、财政前置叠加退税 关注地方债下达情况................................................................. 24 三、宏观杠杆率上升 结构差异仍将存在......................................................................... 25 第四部分 汇率或维持弱势 疫情影响最大阶段已过.............................................................. 28 一、人民币高位回落 弱势方向难改................................................................................. 28 二、疫情是主要风险 但影响最大时期已过..................................................................... 32 第五部分 下半年主要期货大类和品种展望............................................................................ 33
3 2022 年中国宏观经济半年报 第一部分
疫情加深底部
下半年经济将持续修复
年初以来经济整体走弱,在去年末开始的下行趋势基础上,3 月底开始的疫情加深经济底,一季度GDP 增速降至 4.8%,二季度增速继续下降。疫情导致供需双双走弱,实际产出罕见负增长,同时产出端通胀回落,共同拖累名义产出下行。其中制造业受影响更明显,原材料则相对稳健,5 月开始逐步复工复产后,制造业恢复也相应更快。疫情之下产量、价格同时压制企业利润。需求方面,消费受冲击最明显,尤其服务消费和耐用品消费。疫情后耐用品消费已明显反弹至正常水平附近,但服务消费仍回升缓慢,有待进一步修复。地方债加速发发行和投放下,基建仍为稳投资主要抓手,且支持作用能维持到三季度,后期增速关注是提前下达明年地方债额度情况。制造业投资维持稳定,也是海外需求强劲的结果。但随着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韧性或难维持,需要警惕外需承压回落。我们认为,疫情对虽然导致经济底部更深,但年内先降后升趋势不变,下半年将回到加库存周期中。全年 5.5%的 GDP 增速目标完成难度较大,我们预计乐观情况下 GDP 增速可能在 5%左右。
图 1
名义和实际 GDP 增速以及 GDP 平减指数 图 2
拉动 GDP 的“三驾马车” 数据来源:Wind、方正中期研究院 数据来源:Wind、方正中期研究院
表 1
2022 年 GDP 预测,乐观情况下 5%左右 数据来源:Wind、方正中期研究院 -10%-5%0%5%10%15%20%25%30%2004-122005-092006-062007-032007-122008-092009-062010-032010-122011-092012-062013-032013-122014-092015-062016-032016-122017-092018-062019-032019-122020-092021-062022-03GDP平减指数:减法 实际GDP同比增速 名义GDP同比增速-4-2024681012142011-122012-052012-102013-032013-082014-012014-062014-112015-042015-092016-022016-072016-122017-052017-102018-032018-082019-012019-062019-112020-042020-092021-022021-072021-12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初步核算数:最终消费支出 %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初步核算数:资本形成总额 %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初步核算数: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022 Q1当季 Q2当季 Q3当季 Q4当季 全年累计4.50% 5.50% 6.00% 5.24%4.50% 5.00% 5.50% 4.97%4.00% 5.00% 6.00% 4.99%4.00% 4.50% 5.50% 4.72%3.50% 4.00% 5.00% 4.34%实际GDP同比增速4.80%
4 2022 年中国宏观经济半年报 表 2
近一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Wind、方正中期研究院 一、疫情扰动结束 产出已越过低谷 上半年产出端受到疫情影响也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工业增加值在 4 月甚至出现-2.9%的同比负增长。产出端回落背后反映两条逻辑线:一是疫情来临后,封控措施限工限产直接导致产出增量下降;二是上下游产业、交通运输等受限,导致供应链运行受阻,令部分企业“被动限产”。5 月开始决策层不断出台政策打通供应链“堵点”,要求逐步复工复产。工业增加值也相应有所回升。而 6 月开始疫情影响结束,完全复工复产后,制造业增速将进一步上升。从行业来看,疫情期间受影响更明显的是中游狭义制造业,这显然与此轮疫情主要影响长三角地区有关。之前对中上游行业影响较明显的环保政策以及“缺芯”等问题影响下降。中上游采掘以及原材料行业表现相对好,对应公用事业行业的必需品属性和基建投资对原材料的拉动。从 PMI 以及经济周期角度看,3 月和 4 月是制造业 PMI 明显回落的时期。5 月则出现大幅上升,但绝对水平仍位于 50 荣枯线下,反应环比增速仍为负。疫情之前库存周期位于主动去库存阶段,疫情后数据受扰动明显。3 月开始出现供需全面回落,但需求回落更快的状况,显示出疫情后短期被动加库存。至 5 月供需恢复阶段仍为产出强于需求。我们认为,疫情期间仍应视作主动去库存阶段,并且存在疫情“坑底”恰好掩盖产出端周期性触底。因此预计疫情后短期产出强于需求,但需求端复苏将拉动周期转向被动去库存,并于下半年进入加库存周期。二季度触底、下半年复苏的经济节奏不变,只是疫情导致底部的位置更深。
数据名称 单位 2020 2021 2021-07 2021-08 2021-09 2021-10 2021-11 2021-12 2022-01 2022-02 2022-03 2022-04 2022-05 2022-06实际GDP累计同比 % 2.20 8.10 -- -- 9.80 -- -- 8.10 -- -- 4.80 -- -- --名义GDP累计同比 % 2.74 12.84 -- -- 14.14 -- -- 12.84 -- -- 8.95 -- -- --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 % 2.80 9.60 14.40 13.10 11.80 10.90 10.10 9.60 3.86 7.50 6.50 4.00 3.30 --制造业PMI 点 49.92 50.54 50.40 50.10 49.60 49.20 50.10 50.30 50.10 50.20 49.50 47.40 49.60 50.20出口金额:累计同比 % 3.62 29.86 35.07 33.63 32.88 32.18 30.96 29.86 24.10 16.30 15.80 12.50 13.50 --进口金额:累计同比 % -0.60 30.05 35.45 35.04 32.53 31.19 31.21 30.05 20.40 16.10 10.00 7.20 6.60 --贸易差额:累计值 亿美元 5240 6764 2986 3578 4259 5107 5825 6764 841 1138 1606 2117 2905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 % 2.90 4.90 10.30 8.90 7.30 6.10 5.20 4.90 -- 12.20 9.30 6.80 6.20 --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 % 7.00 4.40 12.70 10.90 8.80 7.20 6.00 4.40 -- 3.70 0.70 -2.70 -4.00 --基建投资:累计同比 % 3.41 0.21 4.19 2.58 1.52 0.72 -0.17 0.21 -- 8.61 10.48 8.26 8.16 --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 % -2.20 13.50 17.30 15.70 14.80 14.20 13.70 13.50 -- 20.90 15.60 12.20 10.60 --名义社会消费:累计同比 % -3.90 12.50 20.70 18.10 16.40 14.90 13.70 12...
篇三:2022年二季度GDP
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面对异常复杂困难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生产需求边际改善,市场价格基本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一、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4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面对不断加大的新的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及时果断施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靠前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政策举措,按照已明确的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政策效应较快显现。5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 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56264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9137 亿元,同比增长 5.0%;第二产业增加值 228636 亿元,增长 3.2%;第三产业增加值 304868 亿元,增长 1.8%。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92464 亿元,同比增长 0.4%。分产业看,二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 18183 亿元,同比增长 4.4%;第二产业增加值 122450 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 151831 亿元,下降 0.4%。二、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4.5%。全国夏粮总产量 14739 万吨,比上年增加 143.4 万吨,增长 1.0%。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油菜籽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4519 万吨,同比增长 5.3%,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增长 8.2%、3.8%、0.7%,禽肉产量下降 0.8%;牛奶产量增长 8.4%,禽蛋产量增长 3.5%。二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 1.6%,其中猪肉增长 2.4%。二季度末,生猪存栏 43057 万头,同比下降 1.9%,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 4277 万头;生猪出栏 36587 万头,增长 8.4%。三、工业生产企稳回升,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5%,制造业增长 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6.2 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7%;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 2.1%;私营企业增长 4.0%。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111.2%、31.8%、19.8%。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0.7%。其中,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2.9%;5 月份增速由负转正,增长 0.7%;6 月份增长 3.9%,比上月加快 3.2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84%。6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 50.2%,比上月上升 0.6 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 55.2%,上升 1.3 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亿元,同比增长1.0%。四、服务业逐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9.2%、5.5%。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4 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 6.1%;5 月份降幅收窄至 5.1%;6 月份由降转升,增长 1.3%。1-5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比 1-4 月份加快 0.4 个百分点。6 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4.3%,比上月上升 7.2 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 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 61.0%,比上月上升 5.8个百分点。五、市场销售有所改善,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较快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0432 亿元,同比下降 0.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182706 亿元,下降 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27726亿元,下降 0.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 190392 亿元,增长 0.1%;餐饮收入 20040 亿元,下降 7.7%。基本生活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9.9%、8.2%。全国网上零售额 63007 亿元,增长 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4493 亿元,增长 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5.9%。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4.6%。其中,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11.1%;5 月份降幅收窄至 6.7%;6 月份由降转升,同比增长 3.1%,环比增长 0.53%。六、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 亿元,同比增长 6.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7.1%,制造业投资增长 10.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5.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68923 万平方米,下降 22.2%;商品房销售额 66072亿元,下降 2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10.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4.0%。民间投资增长 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20.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 23.8%、12.6%。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28.8%、28.0%;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3.6%、12.4%。社会领域投资增长 14.9%,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 34.5%、
10.0%。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4.2%。其中,4 月份增长1.8%,5 月份增速加快至 4.6%,6 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至 5.6%。6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 0.95%。七、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198022 亿元,同比增长 9.4%。其中,出口 111417亿元,增长 13.2%;进口 86605 亿元,增长 4.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 24812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 13.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64.2%,比上年同期提高 2.1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 13.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49.6%,比上年同期提高 1.9 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 4.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49.1%。6 月份,进出口总额 37657 亿元,同比增长 14.3%。其中,出口 22079亿元,增长 22.0%;进口 15578 亿元,增长 4.8%。八、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持续回落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1.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 0.4%,衣着价格上涨 0.5%,居住价格上涨 1.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1.0%,交通通信价格上涨 6.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 2.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 0.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 1.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 33.2%,粮食价格上涨 2.4%,鲜果价格上涨 12.0%,鲜菜价格上涨 8.0%。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 CPI 上涨 1.0%。二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3%。其中,4、5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均上涨 2.1%;6 月份同比上涨 2.5%,环比持平。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7.7%,二季度同比上涨 6.8%。其中,4、5 月份同比分别上涨 8.0%、6.4%;6 月份同比上涨 6.1%,环比持平。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 10.4%,二季度同比上涨 9.5%。其中,4、5 月份同比分别上涨 10.8%、9.1%;6 月份同比上涨 8.5%,环比上涨 0.2%。九、就业形势好转,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654 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 5.7%,其中二季度平均为 5.8%。4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1%;5、6 月份连续回落,分别为 5.9%、5.5%。6 月份,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3%;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8%,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3%。16-24岁、25-59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19.3%、4.5%。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8%,比上月下降 1.1 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 47.7小时。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 18124 万人。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缩小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463 元,同比名义增长 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3.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003 元,同比
名义增长 3.6%,实际增长 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787 元,同比名义增长 5.8%,实际增长 4.2%。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 4.7%、3.2%、5.2%、5.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 2.55,比上年同期缩小 0.0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15560 元,同比名义增长 4.5%。总的来看,一系列扎实稳住经济政策成效明显,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因素不利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尤其是二季度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主要经济体政策趋向收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需求收缩与供给冲击交织,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市场主体经营仍比较困难,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不稳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增效力激活力添动力,不断巩固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附注(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 2022 年二季度 GDP 环比数据、2022 年 6 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2021 年各季度及 2022 年一季度、二季度 GDP 环比增速分别为 0.6%、1.5%、0.4%、1.4%、1.4%和-2.6%。其他指标环比数据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2021 年 6 月份 0.48 0.24 0.287 月份 0.32 0.27 -0.168 月份 0.30 1.13 0.669 月份 0.05 0.97 0.3610 月份 0.41 0.81 0.5811 月份 0.38 1.11 0.2712 月份 0.40 0.06 0.802022 年 1 月份 0.34 0.32 0.51
2 月份 0.51 0.37 0.423 月份 0.41 0.48 -2.044 月份 -4.10 -0.78 -0.215 月份 4.22 0.83 0.036 月份 0.84 0.95 0.53(3)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4)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就业人员是指 16 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8)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9)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附表 1 12 2022 年 年 6 6 月份及上半年主要统计数据指 标6 月 1-6 月绝对量同比增长(%)绝对量同比增长(%)一、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92464(二季度)0.4(二季度)562642 2.5第一产业18183(二季度)4.4(二季度)29137 5.0第二产业122450(二季度)0.9(二季度)228636 3.2第三产业151831(二季度)-0.4(二季度)304868 1.8二、农业猪牛羊禽肉(万吨)
… … 4519 5.3其中:猪肉(万吨)
… … 2939 8.2生猪存栏(万头)
… … 43057 -1.9生猪出栏(万头)
… … 36587 8.4...
篇四:2022年二季度GDP
宏观金融NIFD季报主编:李扬殷剑峰张旸2022 年 7 月《NIFD季报》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要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统、全面跟踪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中国宏观金融、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银行业运行、保险业运行、特殊资产行业运行等领域的动态,并对各领域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评估。《NIFD季报》由三个季度报告和一个年度报告构成。NIFD季度报告于各季度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发布,并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同时推出;NIFD年度报告于下一年度 2 月份发布。
I 扁平的 U 摘
要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季度末和第二季度初,5、6 月份我国多项经济指标降幅收窄或者企稳回升,经济表现进入修复通道。第二季度总需求的特征是,出口超预期,价涨量跌趋势没有变;固定投资放缓,基建投资较快增长;消费萎靡,PPI 通胀正在传导变成 CPI 通胀。
第二季度资金面相对宽松,财政发力推动实体经济融资进一步提速,政府部门的信用总量规模超过了居民部门,为2018 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在三重压力叠加疫情扰动下,政府还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发挥引领作用。
企业信用扩张小幅提速,短期融资需求旺盛,投资需求不强,委托贷款拖累因素减弱。在大宗商品供给恢复正常之前,上下游企业经营分化的现象大概率会延续。当前行业景气度改善,高存款将为企业复苏储备充足的资金“弹药”,若疫情不出现规模性反弹的话,企业经营料将延续修复。
政府部门信用扩张加快,积极财政靠前发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将在第三季度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全面前置,在发挥稳定经济作用的同时,可能也会导致地方财政、特别是弱资质地区的资金缺口较大,掣肘后续财政政策空间。
居民信用扩张延续放缓,存款增速提高。收支放缓与就业市场不均衡导致居民消费和投资信心难以恢复。预计随着全国疫情形势逐步缓解,下半年企业效益将逐步修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民收入增速、稳定劳动力市场,提振居民本报告负责人:殷剑峰 本报告执笔人:
⚫ 殷剑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 张旸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宏观金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NIFD 季报】
全球金融市场 人民币汇率 国内宏观经济 宏观杠杆率
中国宏观金融 中国金融监管 中国财政运行
地方区域财政 房地产金融 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银行业运行 保险业运行 特殊资产行业运行
II 的消费和投资信心。
与 2020 年爆发的新冠疫情相比,本轮经济受到的冲击程度相对较小,除了消费以外,几乎所有经济指标已经恢复正增长。当前问题主要在于反复持续的疫情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居民和企业的信心。只要信心能够恢复,下半年经济复苏的步伐将会远快于 2020 年同期。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特别是对疫情政 策可能采取的重大调整,加之加码发力的财政货币政策将在下半年收效,从 第三 季度开始至明年 第二 季度经济将进入显著扩张的周期,的 预计今年经济走势将呈现扁平的 U型。
。
目 录 一、宏观经济 ............................................................................................. 1 二、宏观金融 ............................................................................................. 3 (一)企业部门 .................................................................................. 4 (二)政府部门 .................................................................................. 6 (三)居民部门 .................................................................................. 7 三、下半年趋势展望 ................................................................................ 8
1 一、宏观经济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季度末和第二季度初,5、6 月份我国多项经济指标降幅收窄或者企稳回升,经济表现进入修复通道。第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净出口反超投资成为第一拉动力(图 1),拉动 GDP 当季同比 0.98%,资本拉动 GDP 同比 0.27%,最终消费支出继 2020 年 6 月份之后再次形成拖累项,拉动 GDP 当季同比-0.84%。总需求的特征是,出口超预期,价涨量跌趋势没有变;固定投资放缓,基建投资较快增长;消费萎靡,PPI 通胀正在传导变成CPI 通胀。
图 图 1
对 对 GDP 当季同比的拉动(% )
数据来源:Win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
出口超预期,价涨量跌趋势没有改变。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出口表现超预期,累计同比增速在 5 至 6 月份连续回升至 13.2%,而进口增速保持低位,5、6 月份均为 4.8%,进、出口反差支撑第二季度贸易差额同比增长 57%。不过,这很难说明出口重回景气区间。去年高出口的制造业中间品,如集成电流、半导体器件、机床、自动处理设备,今年其出口数量的当月同比增速基本都在负区间,而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速不低,并在 5、6 月份大幅反弹。这说明,我国外贸“价涨量跌”趋势没有改变,海外需求延续放缓,出口超预期是价格因素、积压订单交付、国外稳通胀需求共同支撑的表现,预计难以长期持续,进口的弱反弹也能够印证。第二季度人民币相对一些篮子货币升值,部分减缓了强势美元带来的贬值压力,-6-4-202468102020-03 2020-06 2020-09 2020-12 2021-03 2021-06 2021-09 2021-12 2022-03 2022-06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 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呈现 V 型先贬后升的双向波动,总体表现相对稳健,汇率中枢从第一季度的 104.05 小幅下行至第二季度的 102.28,稳定于历史高位。后续出口会因全球经济下滑而受累,若美元指数进一步攀升,那么人民币可能会继续承压。
固定投资放缓,基建投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从第一季度的 9.3%放缓至第二季度的 6.1%。分产业来看, 第一,大宗商品价格及猪周期底部因素放缓第一产业投资。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速较第一季度下滑 1.6 个百分点至 8%,其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影响 6 月份农业投资增速回落;饲料价格上涨以及猪肉价格走低导致猪周期继续磨底,畜牧业投资降幅加深。
第二,采矿业景气度分化。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 9.8%,增速低于去年 12 月份。黑色金属矿采、煤炭投资增速下滑幅度相对较大,石油和天然气增速提高,或为大宗商品行业景气度走向分化的讯号。
第三,制造业投资放缓。此轮疫情爆发涉及多个重要工业、港口城市,导致物流运输不畅,市场需求放缓,对产业链条造成一定冲击,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较第一季度下滑 5.2 个百分点至 10.4%。受疫情冲击的制造行业的投资增速普遍在 5、6 月份回暖,但累计同比增速大多延续下滑。
第三,服务业投资呈现分化格局。传统服务业投资放缓,住宿餐饮、交运仓储、批发零售投资增速下滑 0.3 至 5 个百分点不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冷暖不一,金融业投资连续 5 个月萎缩,信息软件服务业投资增速升至高位。
第四,房地产市场开发持续萎缩。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自 4 月份由正转负,降幅持续加深。当前与房地产有关的数据,如土地相关指标、房屋建设面积指标、房屋销售指标等,降幅普遍较深。虽然今年房地产政策有所放松,但是市场信心仍然较弱。
第五,基建投资较快增长。基建投资增长 9.3%,处于近一年来的较高水平,并带动建筑业降幅收窄。
消费萎靡,CPI 通胀抬升。虽然 6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转正,但是第二季度累计同比仍下降 0.7%。其中,必选消费保持韧性,粮油、食品、药品零售增速受疫情影响相对不大;可选消费增速累计同比大多录得零或负增长,包括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娱乐用品、音响器材、家具、汽车等。疫情反复导致居民收入放缓及信心受挫是消费萎靡的主要原因。
今年物价指数的典型特征是 是 PPI 通胀正在传导变成 CPI 通胀。第二季度 PPI 当月同比从 8%延续回落至
3 6.1%,拉动 CPI 当月同比从 2.1%温和上升至 2.5%,二者的增速差从去年最高的12%持续收窄至 3.6%,创下 2021 年 3 月份以来最低(图 2),这将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盈利空间。不过,此轮 CPI 同比上涨并非全面性的,涨价因素主要是食品和能源。6 月份食品 CPI 同比增长 2.3%,其中粮食 CPI 涨幅 3.2%创下 2014 年 12月以来最高。剔除食品和能源后,核心 CPI 同比增速下滑至 1%,为近 10 个月以来最低。
食品和能源价格高涨,核心物价指数却保持疲软甚至下行,反映出,此轮 轮 CPI 抬升是结构性、输入性的,而居民核心需求仍然偏弱。
图 图 2
PPI 与 与 CPI 同比增速(% )
数据来源:Wind。
二、宏观金融 第二季度资金面相对宽松,3 项货币供应指标同步提速,M0、M1 和 M2 增速较第一季度分别上升 6.1 个、5.8 个和 2.4 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流动性明显改善。第二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信用总量为327.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4%,增速较上季度提高 0.3 个百分点,已延续 3 个季度回升,主要受益于财政发力推动实体经济融资走高。自从 2020 年疫情初爆发以来,政府部门基本一直是实体经济中信用扩张速度最快的部门(图 3)。今年第二季度,政府部门的信用总量规模超过了居民部门,为 2018 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在三重压力叠加疫情扰动下,政府还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发挥引领作用。
-10-5051015-6-4-202468101214162019-012019-032019-052019-072019-092019-112020-012020-032020-052020-072020-092020-112021-012021-032021-052021-072021-092021-112022-012022-032022-05PPI-CPI(右轴)
PPI:当月同比 CPI:当月同比
4
图 图 3
实体经济部门信用总量同比增速(% )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一)企业部门
短期融资需求旺盛、委托贷款拖累因素减弱,支撑企业信用扩张小幅提速。第二季度企业部门信用总量为 179.4 万亿元,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小幅提高 0.4 个百分点至 8.4%,创 2020 年第一季度以来最高增速(图 4)。各融资渠道的特征分别是, 第一,信贷融资增速小幅提高。企业境内外贷款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提高 0.7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融资需求旺盛,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较上季度分别提高 2.1 和 4.2 个百分点;投资意愿不振,中长期贷款增速较上季度小幅下滑 0.2 个百分点。。
第二,债券融资增速下滑。剔除城投债后,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增长 3.7%,较上季度下滑 1.7 个百分点,其中,中期票据和一般短期融资券提速,而资产支持证券历史首次同比下降,企业债、公司债增速放缓,也体现出企业流动性需求高、投资意愿低的特征。
第三,非银业务萎缩幅度收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同比下降 8.7%,降幅自 2021 年第二季度以来持续收窄,其中,信托贷款仍然保持较深降幅,而委托贷款降幅已经从 2018 年的-12%收窄至接近 0%,反映出委托贷款风险或逐步出清,有望拓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健康发展。第二季度企业活期及定期存款增速均有所上行,基本都高于去年第一季度以来水平,一方面原因是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融资后相应地派生了存款,另一方面原因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02468101214161820政府部门信用总量 非金融企业信用总量 居民部门信用总量
5
图 图 4
非金融企业信用总量各科目同比增速(% )
数据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以及一揽子稳增长在 政策收效,工业经济在 5 至 至 6 月份边际改善明显 。结合工业企业的行业产值和营业利润来看,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的开采及部分相关加工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有限,产能和盈利保持较快增长。随着供应链整体回暖,大多数中下游行业在 5 月份开始降幅收窄或增速回升。还有小部分企业增速恢复较慢,如医药、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原因与终端市场需求弱有关。除了部分能源相关行业以外,其他大多数行业经营数据较 3 月份水平尚有差距,大宗商品涨价使得上下游企业表现延续分化。6 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多项 PMI 指数回升至扩张区间。制造业方面,生产 PMI 和新订单 PMI 双双回升至临界值之上,生产端恢复快于需求端,企业在手订单加速交付;生产快速修复叠加稳价保供政策延续实施,加大价格下行压力,原材料购进价格 PMI 处于近两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出厂价格 PMI 已经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值;进出口保持韧性,进口及新出口订单 PMI 从 4 月份的 42%左右回升至接近临界值水平;企业表现分化,中型、大型企业景气度较高,生产及新订单 PMI 高于临界值,而小型企业改善程度有限,生产及新订单 PMI 回升但仍低于临界值。非制造业方面,房地产市场不振导致建筑业改善有限,整体 PMI 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不高水平;服务业改善速度较快,整体 PMI 回升至高于 2021 年 6 月份以来水平。
在大宗商品供给恢复正常之前,上下游企业经营分化的现象大概率会延续。0%2%4%6%8%10%12%-15%-10%-5%0%5%10%15%20%25%境内外企业贷款合计(扣除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除去城投债的非金融企业债券余额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企业部门信用总量同比增速(右轴)
6 当前行业景气度改善,企业对未来的经济预期好转,高存款将为企业复苏储备充足的资金“弹药”,若疫 情不出现规模性反弹的话,企业经营料将延续修复。
( 二 )政府部门
地方政府债券 发行 提速。
推动政府部门信用扩张加快。第二季度政府部门信用总量为 7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创 2017 年以来最高增速(图 5)。中央政府信用增速升...
篇五:2022年二季度GDP
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1
2 2022 年 年 7 7 月 月 6 16 日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
政策发力及疫情好转下二季度 P GDP 录得正值,
后续关注地产销售及新增政策
看好(短期)
事件 7/15 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二季度 GDP 及 6 月经济数据,即:
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0.4%,预期增 1.1%,前值为 4.8%; 6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9%,预期 4.5%,前值 0.7%; 1-6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6.1%,预期 5.9%,前值 6.2%; 6 月社零同比增 3.1%,预期降 0.5%,前值降 6.7%; 此外,海关 13 日披露 6 月外贸数据,出口同比增长 17.9%,预期 11.9%,前值 16.9%;进口同比 1.0%,预期 3.0%,前值 4.1%。
简评 疫情拖累下,4 4 月经济大幅下跌,随后 5 5 月疫情减缓经济确立复苏趋势,月疫情减缓经济确立复苏趋势,6 6 月持续回暖,最终二季度同比录得正增长。除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海、吉林、北京、海南、江苏五个省/直辖市为负增长,其余均为正增长。
6 6 月数据来看,经济延续复苏,出口、基建及制造业仍为主要拉动项,消费深蹲反弹,地产仍为主要拖累。月数据来看,经济延续复苏,出口、基建及制造业仍为主要拉动项,消费深蹲反弹,地产仍为主要拖累。后续来看,常态化核酸下,经济将持续复苏,主要边际变量一是地产销售及投资情况,二是疫情好转下居民信心恢复程度,同时密切关注后续是否有增量政策出台。
二季度 P GDP 增速维持正增长
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0.4%,低于预期,环比较一季度下滑2.6%,增速较一季度环比的 1.4%大幅下滑,主因疫情拖累下,4 月经济大幅下跌,随后 5 月疫情减缓经济确立复苏趋势,6月持续回暖,最终二季度同比录得正增长。
看好(中长期)
市场数据( 2022-7-15 )
上证综指涨幅(% % )
近一周 -3.81 近一月 -2.34 近三月 0.52
股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
研究员
张志刚 执业证书编号:S0070519050001 电话:010-83991712 邮箱:zhangzg@grzq.com
相关报告
《5 月数据验证经济开启复苏之路,但力度较弱仍需增量政策来添砖加瓦》20220616
2,2002,6003,0003,4003,8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2021-07-142021-08-142021-09-142021-10-142021-11-142021-12-142022-01-142022-02-142022-03-142022-04-142022-05-142022-06-142022-07-14沪深300 创业板指(右)— 6 6 月经济数据点评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经济跟踪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
2
省份上看,二季度除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海、吉林、北京、海南、江苏五个省/直辖市为负增长,其余均为正增长。
图 1
疫情冲击下二季度 GDP 增速有所下滑
图 2 价格上涨导致名义 GDP 与实际增速扩大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2021 年为两年平均)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 分产业看,一二三产均有回落。一产受疫情影响较小,所以整体回落幅度最小,一产二季度增速仅回落 1.6 个百分点至 4.4%,二产二季度增速为 0.9%,较一季度回落 4.9 个百分点,主因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在疫情冲击下明显承压;三产二季度增速则从一季度的 4.0%掉落至-0.4%,主因线下消费场景缺失叠加疫情导致的居民收入不确定性增强,使得线下经营难以维系。
图 3 一二三产业均有回落,服务业增速跌至负增长区间(%)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2021年为两年平均增速)
3.1 4.8 6.4 4.9 5.5 4.8 5.2 4.8 0.4 0.01.02.03.04.05.06.07.02020-062020-082020-102020-122021-022021-042021-062021-082021-102021-122022-022022-042022-06GDP不变价当季同比-4-20246810GDP:平减指数:GDP:累计同比 PPI:全部工业品:累计同比-5.00-3.00-1.001.003.005.007.009.00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GDP:第一产业当月增速 GDP:第二产业当月增速 GDP:第三产业当月增速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经济跟踪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
3 整体来看,二季度 GDP 实现正增长,消费的深蹲反弹是基础,同时出口、基建及制造业投资是主要拉动力量,但是房地产仍为主要拖累。后续来看,能否巩固经济持续恢复,一是看地产销售及投资能否改善;二是疫情好转下居民信心恢复程度,密切关注后续是否有增量政策出台。
疫情好转及需求改善下,生产延续修复
6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 3.9%,较前值提升 3.2 个百分点,生产延续修复,略低于预期。主因疫情减弱物流恢复,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汽车消费大幅走强提振生产,同时前期积压外贸订单释放,出口交货值从 5 月的 11.1%上涨到了 6 月的 15.1%,共同带动工业增加值走强。
三大门类看,均较前值有所提升,其中采矿业增速维持高位。保供稳价及基建持续发力下,6 月采矿业增速为 8.7%;在高温及经济复工复产下,用电需求增加,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较前值提升 3.1 个百分点;制造业则在出口带动下,较前值提升 3.3 个百分点至 3.4%,改善幅度最大。
图 4 工业增加值环比高于季节性
图 5 采矿业增速仍维持高位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2021 年为两年平均增速)
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边际改善最大,6 月汽车制造业较前值大幅提升 23.2 个百分点至 16.2%,在政策发力下,可以看出汽车供需均明显好转;基建持续发力下,运输设备、专用设备、非金属矿物分别较前值提升 7.9、4.9 和 1.7 个百分点;同时受益于出口提振,医药制造业,电子设备及电器机械器材也较前值有所反弹。
0.320.30 0.050.410.38 0.400.340.51 0.41-4.104.220.84-6.00-4.00-2.000.002.004.006.00工业增加值:环比:季调-8.00-4.000.004.008.0012.002021-042021-052021-062021-072021-082021-092021-102021-112021-12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采矿业两年平均增长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跟踪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
4 生活必须品相关行业生产保持稳定,如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速基本与前值相当。同时 6 月电需求增加及保供稳价下,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维持高位,并较前值提升 3.0 个百分点。
图 6 煤炭维持高位,汽车制造业改善幅度最大(%)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
后续来看,随着疫情好转,生产将由之前受疫情及供应链的约束,转变为需求的制约,所以在经济持续修复下,生产大概率延续回升,但恢复速度将有所放缓。
出口超预期仍维持一定韧性
6 月我国出口增速为 17.9%,超前值且远超预期。主要原因一是疫情缓解,外贸物流堵点打通,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可以从 6 月 PMI分项数据看出,6 月供应商配送时间高于上月 7.2 个百分点至 51.3%,整车货运物流指数已恢复至 3 月水平,二是前期订单积压释放,5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较前值提升 4.6 个百分点,6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较前值提升 3.3 个百分点至 49.5%;三是海外需求短期内仍有韧性,欧美制造业 PMI 虽不断下滑,但仍位于荣枯线以上,同时美国非耐用品及服务仍维持 10%左右的同比增速。
-15-5515256月同比增速 5月同比增速 差值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跟踪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
5 图 7 出口增速均较前值提升且超预期(%)
图 8 越南出口仍维持高位(%)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
从出口产品来看,夏季出行高峰到来,海外出行需求在上升,箱包、服装、玩具出口增速仍维持高位,分为 47.1%、19.1%及 35.3%,汽车及汽车底盘也维持高位,增速为 21.2%;同时近期海外疫情再起,医疗仪器及器械同比降幅有所缩小,较前值提升 8.3 个百分点;由于美国制造业仍维持韧性,中间品和资本品对出口形成明显支撑,可以看到 6 月机电产品同比上涨 12.5%,较前值提升 3.1 个百分点,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同比较前值改善最大,由 5 月的同比-5.5%增加到 6 月的 9.2%,同时集成电路同比上行 16.5%,涨幅依旧维持高位。但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购房成本不断抬升,地产产业链出口仍维持低增长,家具、家电、灯具等增速分别为-0.3%、-13.1%及 5.9%,而去年这几个领域均在 20%以上增速。
从出口国别看,美国及东盟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均较前值有所提升,欧盟则有所下降。其中美国、东盟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分别由5月的2.7%和 3.9%提升至 6 月的 3.2%和 4.2%,近几个月来东盟主要国家制造业扩张较为平稳,制造业 PMI 均处于 50 的荣枯线之上,表明其国内需求仍然较为旺盛。欧盟则对我国出口拉动较前值下滑 0.4 个百分点至2.6%,主因近期欧盟疫情再次恶化,对其经济活动再次施压所致。
-2002040出口金额:当月同比 进口金额:当月同比-2002040出口金额:当月同比 韩国:出口总额:同比越南:出口:当月值:同比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跟踪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
6
图 9 纺服玩具及机电产品对出口形成较大支撑(%)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
进口来看,进口增速低于前值及预期,对进口同比拖累最大的产品主要包括,铁矿砂及其精矿、汽车和汽车底盘、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主因进口数量拖累,表明我国内需仍较疲软;其中支撑项为原油、铜矿砂及其精矿、天然气、煤及褐煤,主要来自价格贡献,但是近期随着 6 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后续进口的支撑因素还将面临进一步减弱。
后续来看,欧美制造业 PMI 目前整体仍处于延续下滑趋势,同时货币不断收紧及衰退预期逐步加深,叠加出口基数提升,出口仍维持延续下滑的判断不变,但海外需求“弱预期强现实”下,出口下滑幅度 5 上或比预期的要小,仍维持一定韧性。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地产继续磨底,基建进一步发力,制造业显著回升
1-6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6.10%,6 月季调后环比 0.95%(前值0.83%),6 月单月同比增速 5.8%,较前值提升 1.1 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5.40%,继续磨底,制造业投资同比 10.40%,基建投资同比9.25%,表现强劲。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跟踪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
7 1-6 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速 9.25%,前值 8.16%,6 月单月基建投资增长 12.0%,较前值提升 4.1 个百分点。6 月基建继续走强,一是本轮疫情接近尾声,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基建项目建设落地加快。二是资金来源得以保证,地方政府专项债加速发行,截至 6 月底全年专项债额度基本发行完毕;6 月国常会调增政策性银行 8000 亿信贷额度,并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 3000 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补充基建资金来源。三是项目逐渐落地,包括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同时拓展专项债使用范围至新基建、新能源项目,对基建形成支撑。基建投资在财政资金、项目等多方面得到支持,后续将继续提升。
1-6月地产投资累计增速-5.40%,前值-4.00%,6月单月同比-9.6%,前值-7.7%。地产投资继续磨底,各分项数据走势不一,但仍处深度负增长,6 月地产销售面积单月同比由 5 月的-31.8%升至-18.3%,6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 4167 亿元,显示居民部门加杠杆意愿有所恢复,但销售改善有限,仍处于寻底过程之中。6 月新开工面积当月同比由 5 月的-41.8%降至-45.1%,竣工面积当月同比由 5 月的-31.27%进一步降至-40.73%,土地购置面积当月同比由 5 月的-43.1%进一步降至-52.8%,土地市场尚未回暖;6 月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同比由 5月的-33.39%回升至-23.59%,房企资金压力仍大。随着疫情好转、各地地产政策的加码,以及 5 月 20 日 5 年期 LPR 下调 15bp 后,居民购房需求在 6 月出现一波集中释放,但 7 月前两周 30 大中城市商品房销量明显回落,显示居民购房意愿仍然偏弱,尤其近期停贷风波持续图 10
1-6 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
图 11
6 月固定资产投资:季调后环比(%)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
-30-20-10010203040502020-04 2020-10 2021-05 2021-11 2022-06投资增速 制造业 基建投资 房地产-1.00-0.500.000.501.001.502.002015-062015-112016-042016-092017-022017-072017-122018-052018-102019-032019-082020-012020-062020-112021-042021-092022-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环比:季调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跟踪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
8 发酵,或倒逼政策重心转向保交楼,房地产销售可能难有大反弹,竣工相对有韧性。
图 12 地产销售较前值有所回升(%)
图 13 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下探(%)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2021 年为两年平均增速)
数据来源:Wind,国融证券研究与战略发展部(2021 年为两年平均增速)
1-6 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 10.40%,前值 10.60%,6 月单月同比9.9%,前值 7.1%。制造业投资维持高增速,一是与终端需求好转有关,6 月出口维持高景气度,外需为国内制造业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基建投资加速也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正向拉动,且在政策支持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维持稳定增长,1-6月高基数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8%。二是上半年累积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 2.86 万亿元,为企业提供了现金流支持,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投资动力。三是疫情接近尾声,物流和供应链进一步回复,原材...
篇六:2022年二季度GDP
RKETBEAT¥332.7租金(人民币/平方米/月)-0.6%租金增长(环比)13.9%空置率数据来源:戴德梁行研究部1.4%CPI4.8%GDP 增长8.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北京经济数据2022 年一季度未来一年趋势未来一年趋势2021第四季度4.5%第三产业增长疫情的反复令整体市场活跃度下降 , 租金水平环比略有下滑四月底疫情的多点爆发致使整个五月北京多个行政区域实行了居家办公等严格的管控措施,受此影响,即将完工的写字楼项目纷纷推迟了入市时间。同时,市场的短暂停摆令写字楼成交活跃度下降,二季度北京全市和五大核心商圈市场净吸纳量为7.4万和1.7万平方米,分别环比下降60.3%和74.5%。纵观整个上半年,全市和五大核心商圈市场净吸纳量为25.9万和8.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5.1%和54.7%。本季度,在无新增供应的情况下,北京整体市场空置率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至13.9%,五大核心商圈空置率环比与上季度持平,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至9.0%。虽然疫情的再次爆发令整体市场成交有所下滑,但全市和五大核心商圈租金水平受影响则相对有限,各自环比下降0.6%,同比上升2.1%至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332.7元和386.0元。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 外资客户倾向续约上半年,在北京写字楼市场租赁成交中,生物医药行业持续活跃,行业成交占所有行业总成交面积的7.2%,位居各行业第四位,如和瑞基因新租城奥大厦约1,386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而高科技业、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成交占比继续位居前三甲,分别占所有行业总成交面积的38.1%、31.1%和8.0%。除此之外,近两年受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国际政治环境以及外资租户审批流程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外资租户在合同到期时更多的会倾向于选择续约,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外资租户续租占外资租户总签约面积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35.9%、46.6%和66.7%,如上半年,丰田续约环球金融中心约9,4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思科续租银泰中心约6,3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大量新增供应将使租金继续承压 , 高精尖 、 咨询 、 金融科技等领域潜力十足下半年,北京写字楼市场将继续迎来约8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大量新项目的入市将继续推高整体市场空置率,租金水平仍将承压。在选址时,疫情的反复使得租户更加注重楼宇的绿色智能建设以及租约的灵活性,与此同时,相较于传统写字楼,产业园区得益于较低的市场租金、优越的激励政策、以及更为宽敞和绿色的办公环境同样受到企业租户的青睐。未来,疫情常态化下的律所和税务等咨询领域、备受国家政策扶持的高科技和生物医药等高精尖技术领域、以及适度信贷增长政策下的金融机构仍将成为北京的重点发展产业,未来将为北京写字楼市场提供更多租赁需求。8.5%1.1%5.1%数据来源:戴德梁行研究部5.7%05010015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写字楼供应(万平米)中央商务区 燕莎 东二环 金融街 中关村 新兴商圈数据来源:戴德梁行研究部写字楼市场 2022年第二季度北京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局 / 牛津经济研究院 / 戴德梁行研究部金 核心商圈甲级写字楼租金& 空置率 (核心商圈/ 全市)甲级写字楼新增供应0.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2002402803203604004404801Q162Q163Q164Q161Q172Q173Q174Q171Q182Q183Q184Q181Q192Q193Q194Q191Q202Q203Q204Q201Q212Q213Q214Q211Q222Q22空置率(%)租金(人民币/平方米/月)租金 空置率MARKETBEAT写字楼市场 2022年第二季度北京A CUSHMAN & WAKEFIELD RESEARCHPUBLICATION戴德梁行是享誉全球的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 通过兼具本土洞察与全球视野的房地产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卓越价值。戴德梁行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设有400多个办公室,拥有50,000名专业员工。在大中华区,我们的22家分公司合力引领市场发展,赢得众多行业重磅奖项和至高荣誉。2020年公司全球营业收入达78亿美元,核心业务涵盖估价及顾问服务、策略发展顾问、项目管理服务、资本市场、项目及企业服务、产业地产、商业地产等。更多详情,请浏览www.cushmanwakefield.com.cn或关注我们的微信(戴德梁行)。© 戴德梁行 2022 年免责声明 本报告刊载的一切资料及数据,虽力求精确,但仅作参考之用,并非对报告中所载市场或物业的全面描述。报告中所引用的来自公告渠道的信息,尽管戴德梁行相信其可靠性,但该等信息并未经戴德梁行核实,因此戴德梁行不能担保其准确和全面。对于报告中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戴德梁行不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戴德梁行在报告中所述的任何观点仅供参考,并不对依赖该观点而采取的任何措施或行动、以及由此引起的任何风险承担任何责任。戴德梁行保留一切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写字楼 商圈 租户 面积(平方米)
租赁类型华贸中心 中央商务区 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2,300 续租东方广场 东二环 百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189 续租银泰中心 中央商务区 美国威尔逊·桑西尼·古奇·罗沙迪律师事务所驻北京代表处 1,732 续租cushmanwakefield.com魏东董事北区研究部主管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 1 号 , 北京嘉里中心北楼 14 层 ,100020电话 : +86 10 8519 8087 / sabrina.d.wei@cushwake.com2022 年第二季度主要租赁成交主要在建项目写字楼 商圈 主要租户 面积(平方米)
预计交付时间和泓大厦 中关村 N/A 80,000 2022年第三季度UBP C3,C4 望京-酒仙桥 N/A 43,500 2022年第四季度京印国际中心 其他 N/A 85,000 2022年第四季度国会二期 亚奥 N/A 92,000 2022年第四季度信达中心 东二环 N/A 138,444 2023年第二季度区域存量( 平方米)空置率在建及计划施工面积(2022Q3-2025)
)(平方米)甲级写字楼有效租金人民币/平方米/月 美元/平方英尺/月 欧元/平方英尺/月中央商务区 3,287,236 9.5% 650,000 363.03 5.00 4.79 金融街 1,637,800 2.8% 18,000 633.75 8.73 8.36 燕莎 1,073,303 16.9% 48,957 310.07 4.27 4.09 东二环 1,407,666 11.4% 138,444 313.72 4.32 4.14 中关村 1,103,972 6.2% 190,000 383.67 5.29 5.06 五大核心商圈总体 8,509,977 9.0% 1,045,401 386.04 5.32 5.10 望京-酒仙桥 878,842 10.3% 248,010 274.00 3.78 3.62 亚奥 1,026,884 12.8% 206,204 346.42 4.77 4.57 亦庄开发区 614,648 23.0% 0 116.59 1.61 1.54 丽泽金融商务区 1,117,426 40.6% 173,435(预计对外出租面积)
181.77 2.50 2.40 通州运河商务区 233,786 63.3% 553,500(预计对外出租面积)
154.20 2.13 2.04 其他* 421,953 9.5% 93,000 289.27 3.99 3.82 新兴商圈总体 4,293,539 23.4% 1,274,149 238.49 3.29 3.15 全市总体 12,803,516 13.9% 2,319,550 332.70 4.58 4.39 *其他为所列商圈之外的区域有效租金:按租用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左右,3年租约,位于中层的顶级及甲级写字楼面积的成交价,含VAT税,建筑面积并考虑免租期以后的价格汇率为1美元=6.7411281人民币=0.95777017欧元(截至2022年6月15日)
推荐访问:2022年二季度GDP 二季度 GD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