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学研合作报告3篇

时间:2022-08-31 20:05:03 浏览量:

高校产学研合作报告3篇高校产学研合作报告 找准地方、学院、企业开展“产学研”工作的着力点和结合点——湖南文理学院开展&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产学研合作报告3篇

篇一:高校产学研合作报告

准地方、学院、企业开展“产学研”工作的着力点和结合点 ——湖南文理学院开展“产学研”的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校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服务社会,由校党委书记曹光荣同志带队,组成包括部分党政领导、部分教学院院长、相关技术专家在内的产学研结合调研小组,于 4 月 1 日开始进行了为期近一月的产学研专项调研。调研分三个层面同时进行: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第一个层面:政府部门,包括省政府、省科技厅、常德市政府等,目的是了解政府部门推进产学研工作的战略部署、相关政策以及全省各地开展产学研工作的情况,同时汇报湖南文理学院开展产学研工作的条件、基础和实施方案。第二个层面:企业,目的是了解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难题和对人才、科技的需求状况。先后走访了几家国有大型企业,如:常德卷烟厂、常德烟机厂、华南光电等;走访了三家上市公司,如:洞庭水殖、金健米业、中联重科;走访了德山经济开发区、灌溪工业园、西洞庭食品工业园、汉寿太子庙工业园及园区二十余家企业。第三个层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目的是了解兄弟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经验,为今后可能的技术合作打下基础。先后走访的单位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常德市棉科所等。此次调研,对于深入推进我校的产学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学研合作的背景和意义 产学研结合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党的十七大已明确把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区域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湖南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两型”社会、加快富民强省的现实选择。

 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首推 20 世纪 50 年代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特曼式大学”和“硅谷模式”。其显著特点,就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与生产经营的一体化。

 自 18 世纪产业革命兴起后,尤其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产学研合作纳入国家创新战略和政府工作计划中,促进了科技、教育的空前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崛起。以美国硅谷和 128 公路地区、日本筑波科学城、英国剑桥科技园、印

  度班加罗尔软件园和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把产学研合作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政府推动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美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合作研究中心计划、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和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等多个促进产学研结合的计划,有效地确立了美国高科技产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英国政府大力实施“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鼓励大学与企业开展合作,促进了技术与知识的转移;日本的“官产学研合作”方式、法国的“竞争点计划”等都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大大提升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产学研结合计划”对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教育和经济始终未能紧密结合。产学研结合水平较低,导致了创新资源使用的低效和产业发展动力的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我国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科技资源,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未能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为 25%,有研发活动的不足 40%,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 0.56%(大中型企业也仅为 0.71%),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的研发项目数仅占 15%,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国际竞争能力弱。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深刻分析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做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将全面加强产学研结合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2006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确提出,现阶段要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已经联合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指导和推进全国的产学研结合工作。

 产学研相结合既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的要求,也是地方高校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目前,我们仍然处在靠要大量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阶段,不少企业有短视行为,瞄准的是以产值为核心的“短平快”项目,其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不强。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下,面对土地、能源、资金等资源要素制约,企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转变

  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已迫在眉睫。产学研合作作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有利于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规范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企业加快引进先进理念、加强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飞跃,从而迅速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第二,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是实现校企优势互补的内在需要。一方面,企业普遍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基础研究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条件,依靠自身技术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长,耗资多,风险大,大多数企业无法接受,迫切希望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寻求突破;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但由于多方原因,学校缺乏活力和社会适应性,形成封闭的办学模式,与社会及产业界相互隔离。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希望走出封闭状态,面向社会,与产业界展开广泛的合作,更准确地选择科研课题和科研开发项目,克服脱离社会实践的需要,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第三,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一方面,产学研合作能够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的变革。目前,很多高校对地方产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掌握得不充分,专业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差。结果是很多企业反映高校毕业生的适应期偏长,或者难以找到所需技能的专业人才。高校只有加强产学研合作,才能将人才(尤其是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的“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企业,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才能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和专业的设置方向。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能够推动高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科研工作思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坚持面向市场需求搞科研,尤其是应用研究更要改变封闭式的科研开发模式。

 第四,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的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产学研相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直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社会需求激发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活力,大力促进高层次人才的涌现,从而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二、湖南省产学研合作现状及政府工作部署

  湖南省的产学研结合创新工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一开始,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十几年来,湖南的产学研结合创新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科技创新优势也日益显现,更加突出,产学研结合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自古潇湘多才俊”,说的都是湖南厚重的人才底蕴。目前,在湘的两院院士有 45 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79 万人,其中科技活动人员 12 万人,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指数居中部第三位,并已基本形成以院士、长江学者、芙蓉学者、潇湘学者为学术带头人,国内外年轻博士为骨干的科技队伍。此外,湖南目前共有 82 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 个,其中国家部门级的 11 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17 家,国家 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12 家等,为产学研结合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保障。

 企业是产学研结合创新的主体,十一五以来,湖南以企业为主,开展产学研结合,已组织实施 19 个科技重大专项和单类的 5 个节能减排专项,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75 项,取得重大成果 1960 项,专利授权 11295 件,其中 33 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而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产学研结合创新环境的改善。2007 年,全省研发投入经费达 73.54亿元,较“十五”末增长 15%,其中政府 R&D 投入 14.83 亿元,企业 R&D 投入 53.84亿元,较“十五”末分别增长 46%和 75%,可见,企业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正在形成。此外,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正日趋丰富和多元化,已经探索建立包括产学研战略联盟,产学研战略结合,政产学研结合,校际项目结合,校办企业技术转让,技术参股,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与此同时,湖南还建立了电动汽车、光伏产业、轨道交通、花炮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学研结合体系。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尽管我省产学研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前进过程中,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产学研合作发展总体水平并不高。如:部分高校推进产学研工作的力度还不够,校企对接的深度广度不够,产学研孕育和发展的配套措施及环境有待改善……。

 当前,湖南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及我省的发展阶段特征,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显然,产学研结合创新是一把开启未来发展之门的金钥匙。湖南省长周强同志于 2008 年 12 月 4 日在全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我们更加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要真正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南,实现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强富民强省的重要突破口、重要推动力,作为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

  途径。” 2008 年 12 月 4 日,湖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在长沙隆重举行。会议制定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湘发[2008]14号),对我省的产学研结合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主要内容包括:

 1 、确立了产学研结合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坚持大科技、大产业、大开放、大协作,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产业资本、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多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产学研结合,提升我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作目标:通过 3-5 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创新资源有序流动、运行机制较为完善、合作形式较为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经费占 GDP 的比例力争达到 2%,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例力争达到 85%,全省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9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20%以上。在我省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培育 50 个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 、加大对产学研结合的金融支持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信贷资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等各种资金支持产学研结合。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建立为产学研结合服务的融资平台。各金融机构对产学研结合的重大项目,在落实资本金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承贷;优先推荐承担产学研重大项目的企业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鼓励和扶持其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产学研项目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集合信托、短期融资券等方式筹集项目资金;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开拓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支持承担产学研重大项目的企业通过私募融资;建立产学研结合项目估值、管理咨询、项目托管和信用担保在内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实施“湖南省促进产学研结合重大专项计划”。省政府 3 年内安排专项引导资金 5 亿元,其中省财政新增预算 3 亿元,其他渠道 2 亿元,用于支持产学研重大成果转化、关键共性技术中间试验、工程化验证等引导投入。各级政府也要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企业,要加大对产学研结合的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及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当年总收入的比例均要达到国家税法规定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要逐步达到 3%。

 3 、加快建设为产学研结合服务的创新平台

  围绕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服务需求,重点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公共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产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加强对产...

篇二:高校产学研合作报告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负 责 人:

 联系电话:

 工作邮箱:

  学校名称:

  通信地址:

  报告日期:

 一、 合作项目亮点 1 1 、

 开展校企合作线上课程实训

  为了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计划安排,2020 年 6 月 15 日-2020 年 6 月 24 日,信息工程学院通过线上开展本科生专业课程实训。承担本次课程实训任务的合作企业有: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尚学堂科技有限公司、东软睿道公司、苏州天智教育、安徽兰智数加学院、合肥战新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上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专业工程师为 2017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 2018 级、2019 级计算机类共 30 个班级的本科专业学生开展为期 10 天的 IT 工程项目开发训练。实训结束时,企业工程师会根据平时成绩和答辩表现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给每一名学生评定实训成绩。

 线上培训开展时,每个班级建立自己的线上课堂,通过线上课堂进行授课和互动。按照计划完成教学计划和授课任务。

 2 2 、

 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师资培养体系

 2019 年 6 月 27 日下午,信息工程学院和昆山杰普、上海博为峰、

 北京千峰三家企业召开了校企合作洽谈会,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朱院长、实习实训中心主任潘正高,以及三家企业代表——昆山杰普副总经理任青松、业务总监邱妍妍,上

 海博为峰业务总监博振华,北京千锋业务总监朱威臣参加会议。

 3 3 、

 定期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研讨会

 2020 年 6 月 10 号上午 9 点,信息工程学院在工 B 315 召开校企

 合作课程建设研讨会,朱院长首先代表信工院欢迎企业代表的到

 来,指出学院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总结了近几年校企合作成果

  并提出了期许。随后,公司代表介绍了公司对于校企合作的经验和资

 历,根据近两年的就业形势提出了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方案建议。与会

 人员对于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方案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确定了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方案,加强信息工程学

 院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联系,促进用人单位和学校、学院之间的交流

 与沟通,实现校企需求良好对接,有利于不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适

 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4 4 、

 构建基于 “ 一主体双引擎 ” 教师培训平台,优化教师培训

 制度

 按照计划安排,在人事处、教务处的支持和帮助下,信息工程学

 院与东软睿道公司举办的校企合作“双能型”师资培训

 班,在工 B609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如期举行。

 信息工程学院 14 位

 青年骨干教师在副院长吴院长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次师资培训。

  此次培训主要包括基于 Eclipse 平台的 Java 工程项目开发、 Java 工程项目管理、Java 软件项目测试等内容。为了提高此次培训的效果,东软睿道公司选派了资深工程师刘志行经理来我校主讲。刘工程师曾经参与多个大型 Java 项目的开发,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我校参训教师排除工作、生活等方面干扰,静心学习,专心实践,虚心请教,快速掌握了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并通过工程项目实战训练对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次校企合作师资培训,进一步落实了我校与东软睿道公司与签订的校企合作师资培训战略协议。

 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将承担信息工程学院本学期 “校企合作课程实训” 实践周的教学任务。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通过与东软睿道公司、北京尚学堂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双能型”教师 30 余人,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建设“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方法新”的一流专业师资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检验教师队伍建设效果,分析培训实施的效果,让培训教师联合企业工程师进行实习实训培训,通过培训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师培训制度。

 二、参与人员及分工 参与人员包括:

 具体分工包括:

 三、原定计划与实际成果 原定计划任务 完成情况 主要成果 创建以学生工作室为基础的创客空间 完成 现已构建好学生工作室创客空间,已入驻 6个工作室。

 联动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制定独有的创新创业课程 完成 开展了“装配机器人项目设计”、“基于机器视 觉 的 检 测 前 沿 知识”、“双创大赛培训”等主题的专题讲座

 撰写项目结题报告 完成 项目结题报告一份 发表论文 1-2 篇 完成 发表2篇产教融合相关论文 四、经费预算及实际使用情况(单位:人民币元)

 预算 实际支出 备注

 分项 0.5 0.5 差旅费 0.5 0.5 资料费 0.8 0.8 论文发表费 1.2 1.2 工作室购置费 总计 3 3

 五、结论和体会 经过不断努力建设,信息工程学院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对接行业企业,主动开展校地、校企、校际之间的产

 教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学过向激发学生“内驱力”转变,突出实践应用,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 产过

  程的对接,共同建设教师队伍,共同开发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深度。

 1、2019 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行修订修订。在这过程中,根据企业工程师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认证专家的建议,对课程设计和工程训练内容进一步整合,将“线性电路设计”课程内容整合融入“数字电路与逻辑课程设计”课程中,课程重新命名为“电子技术综合课程实训”;将“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设计”课程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课程整合为“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和工程训练培养学生解决电子信息科学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过程中,坚持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与企业工程师交流,将生产一线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研究内容,同时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

 走进企业,真正实现生产实习:

 通过学校、学院及领域专家的多次合力、充分调研、反复论证,东软睿道公司是当地最大的“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及“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基地现拥有 1 万余平米教学办公场地,60 间机房教室,2900 多台计算机,1000 多块 ARM 开发板,500 多套物联网试验箱,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实训体系,让学生体验企业级真实工作环境。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用于学生实训的智能硬件及软件平台,其中智能交通平台(软硬件系统)、智慧超市开发平台、云计算大数据开发平台等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同时,该企业拥有 50 余位一线资深工程师,平均研发经验 7 年以上及 40 余位技术辅导老师,还有

 10 多位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导师,充分保障学员的课堂质量及课后辅导,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案例、以及真实的工作机会提供了硬件、软件上的保障。2018 年暑期派 2016 级 115 名学生去昆山杰普东软软件园实习。安排学生赴园区进行实训、顶岗实习,既可以实现不同专业学生下企业实践的统一管理,又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3、校企共同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力,充分调研,反复论证,以服务高校、服务产业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校企联动,形成共建共育的“X:项目课程+模块训练+顶岗实习”

 的人才培养模式。“2.5+0.5+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三个环境执行教学

  计划。前 5 个学期在学校执行教学计划,采用“厚实基础”模式:主要以校内的基础理论学习和技术原理教学为主,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基本的实践能力,企业可部分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实施中;第 6 学期在“东软睿道”进行企业实训,以“企业导师”为主导,基于不同职位的能力标准,采用“精炼方向”模式:在不同能力层级上构建针对性的“方向课程”体系,主要以“嵌入式模块、软件开发模块、移动互联模块、人工智能模块”四个方向构建专业实训课程,充分体现“宽基础”、“强核心”、“重应用”的专业课程体系;在“0.5”教学周期中,以教学项目团队的形式,依次完成基础知识、核心技术、框架技术、架构思想以及就业指导等教学内容,每个教学阶段会以企业实际项目迭代的方式进行实践,通过迭代和重构的方式,构架知识点和技术要点之间的联系。第 7、8 学期采用“强化工程”模式:在企业完成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旨在通过企业实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第 8 学期,在“双导师”的模式下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由此,“2.5+0.5+1”构建了“专业基础教育+面向产业的专业教育+面向企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综合性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立,需要配备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经验的教师队伍,依托企业建立的综合性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依托企业内不同领域的企业,选拔出企业内技术一流的一线工程师,同时选拔出高校具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教师,共同组成双导师型的教师队伍。安排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赴园区进行实训、顶岗实习,既可以实现不同专业学生下企业实践的统一管理,又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大一学生讲授专业认识概论,结合前沿专业技术领域,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更贴近实际工作的理论内容,参与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师资团队培养、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工作。

 学生在组建学生工作室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工作室的日常学习来,从中学习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专研精神,将课堂中所学,在课后通过实践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项目作品参加科学竞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通过学生工作室学习,不断提高创新思维,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六、项目期间的外延贡献(如:参与研讨会分享等)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内涵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的指导下,特举办“华晟经世”杯工学院大学生创意大赛。大赛以“创新·赋能”为主题,由中兴通讯电信学院主办,联合多家企业联合协办,旨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活力,也为开展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合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大赛从初赛到决赛共吸引上百名学生参与,最终 18 支队伍进入决赛,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与圆满落幕,为更多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七、本人签名及盖章 本人确认此报告的信息无误,也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问题。本人确认所开发的成果开源共享,以便于受惠于更多的学校。

  签名:________________

 盖章:

篇三:高校产学研合作报告

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姓名:

 于响生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指导教师:

 王飞绒201103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摘要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 最核心的是科技实力的竞争。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其根本动力就在于创新。

 高等院校凭借其特有的资源条件和所处的战略位置, 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政府、 企业、高校、 科研院所间是一个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闭环, 企业因自身创新资源的欠缺,要谋求不断的发展, 使得其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联合成为一种必然。产学研合作是一个跨学科、 跨领域的宽泛命题, 涉及政府、 高校、 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方方面面。

 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于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促进科技进步意义重大。

 从1992年国家提出“产学研联合工程” 以来, 关于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研究已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高校产学研合作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 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实践证明, 没有一种模式是万能的, 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而当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子高水平大学, 对于一般性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却较少关注和涉及。基于以上背景, 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 面向区域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通过比对现有各类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弊和分析学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从理工类学科、 人文社科类学科和整个学校等三个层面着眼, 努力探索构建基于科技项目研发、 基于区域经济文化和基于官产学研联合的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

 同时针对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中发现的问题, 给出提升产学研合作能力和水平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如转变工作理念, 加强自身建设, 进一步营造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地方的良好环境;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构筑技术创新平台, 进一步建立健全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依托政府和中介机构, 完善体制机制, 进一步推进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我们期望通过不懈的努力, 推动普通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 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字:

 产学研合作模式运行机制

 浙江工业大兰堡主兰垡笙塞垫查壹壁兰堂堡全堡堡塞垄垩堑垫型堡生坠塑茎奎里兰堕垄丝●_ - l_ _ _ _ _ - _ - I_ _ _ _ - - _ _ - _ _ _ - - - ’ _ _ _ - - ●●●●_ - ●_ - _ _ _ _ _ -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一。S tu d yo nc o o p e r a tiv e m o d e a n d o p e r a ti o n m e c h a ni s m i nIo c aI u ni v e r siti e s- AC a seS tu d yo fS h a o xin gU ni v e r sityA b str a c tN o wth eco m p etitio ninco m p r eh en siv en a tio n a lstr en g th ,w h a tm o st c o r e iS as灯e n g tbo fscien cea n dte ch n o lo g yco m petitio n. S ciencea n dtech n o lo g ya Safirste sse n tia lo fp r o d u ctiv ef o rces top r o m o teeco n o n lica n dso cia ld ev elo p m en t, itsf u n d a m en ta lp o w e rlies inin n o v a tio n . U n iv ersitiesb yitsu n iq u er e so u r c e sa n dth estra teg ic10 ca tio n ,b eco m eo n eo fth em a inf o rces o fscien cea n dte ch n o lo g yin n o v a tio ninC h in a . Inth eg o v ern m en t,en terp rises, u n iv ersitiesa n dscien tif icresea rchinstitu tes, th ereis aclo sed - lo o po fscien cea n dte c h n o lo g yin n o v a tio na n dd ev elo p m en t. E n ter p r ised u etoits o w nla cko fin n o v a tio nreso u rces, toseekc o n tin u o u sd e v e lo p m e n t,toin a k e it w ith u n iv ersities a n dr esea r chin stitu tesjointh a sb e c o m e an ecessity .C o o p e r a tiv eis am u ltid isciplina ry, interd isciplina ryb r o a dproposition,involvingg o vernm ent,u niversities, enterprisesa n dresea rchinstitu tes, a ndS O o r kM a n u f a ctu re- lea rn in g - resea rchco o p era tio nf o re n h a n c in gc o r eco m p etitiven esso fth eu n iv ersitiesa n dp r o m o tescien tif ic a n dtech n o lo g ica l p r o g r e ssissig n if ica n t. S in ce19 9 2th eS ta tep r o p o se d ” p r o d u c tio ned u c撕o nresea rchco o p er a tio ntt9th estu d yo nth eco o p era tiveh a sd e v e lo p e df ru itf u l resu lts. B o thth eo rya n dp r a c tic eis b a se dO nth eco m bin a tio n inu n iv ersities, h a sb e e nag r e a td ea l o fd evelo p m en t. P ra cticeh a sp r o v e dth a t n om o d el isu n iv ersa l, o n ly a p p ro p ria teis th ebest. W h neth ec u r r e n tm o stsch o la rs。

 resea rchf o cu sedo nh ig h - lev elU n iv ersity , f o rless c o n c e r n e da n d in v o lv eda b o u tth eco m bin a tio ninlo ca l u n iversities.T llis a rticle is b a sed o n th e a b o v eb a ck g r o u n d ,ac a se stu d y o fS h a o x in gU n iv ersity , ca terto th ere舀o na leco n o m ic a n d so cia lp ra ctica l n eed s, b y co m p a r in gex istin ge a c h k in d o fth ea d v a n ta g e sa n dd isa d va n ta g eso fco o p er a tio nm o d e a n da n a ly sissc h o o lp r o b le m s ex istin gin th em a n u f a ctu re—lea rn in g - resea rchco o p era tio n ,f r o m scien ce a n den g in eerin g d iscip lin es,h u m a n itiesa n d so cia l sc ie n c ed iscip lin esa n dth e en tiresch o o l, a n dS Oo nsev era llevels, strivetOe x p lo r eco o p er a tiv em o d e a n do p era tio nm e c h a n isminlo ca lu n iv ersities, w h ichb a se do npro jectd e v e lo p m e n t,b a S e do nreg io na l eco n o m ic, cu ltu r a l a n d b a se d o n th e c o m b in a tio n o fg o v e r n m e n tp r o d u ctio ned u ctio nr e se a r c hjoint. A tth esa m etim e, a d d ressth ep r o b le mo fresea rchf o u n d ,a n da r eg ivenso m e o fth estra teg iesa n dr eco m m en d a tio n sf o re n h a n c in gth ea bilitya n d lev el o f r esea r chco o p era tio n :

 F o r ex a m p le, ch a n g e w o r k in g co n cep t,str en g th en th em selv es, f u r th er im p r o v eth ete a c h in ga n d r e se a r c h w o r k o fg o o dser v in glo ca l en v iro n m en t; ref o rmta len tstra in in g m o d e, co n stru ctap la tf o rmf o rtech n o lo g ica l in n o v a tio n ,f u r th eresta b lish eda n dperf ectedth elo n g - te r mco o p era tio nⅡ

 t:

 }’ -~t芑t; ; lI鼻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茎_ - ——————————————————————————————————————————————————————一一垫查壹堡主兰堡全堡蔓茎丝堡堡垫塑翌壅= = 坠塑茎兰堡兰!!茎!丛m e c h a n ismto g eth erw ithen terp rise; rely in go n th eg o v e r n m e n ta n din term ed ia rya g en ciesa n dp erf ectth e m e c h a n ismo fsy stem , f u rth era d v a n c eth ec o o p e r a tio np a tte r no fin n o v a tio na n dpra ctice. W ee x p e c t th ro u g f iu n r em ittin gef f o rts, top r o m o telo ca lU n iv e r sity p r o m o tin gth ec o o p e r a tiv ew o r k ,b etter s e r v eth er e g io n a leco n o m icK e yw o rd s:

 m a n u f a ctu re- lea rn in g - resea rchco o p era tio n ; m o d e; o p era tio nm e c h a n ismin

 IV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一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1绪论1. 1问题的提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 ’ 向“大众化教育"过渡, 同时呈现出市场化和国际化等显著特征。

 在这个进程中, 地方高校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根据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N 2005年5月 , 全国普通高校共有17 94所, 除去部委所属高校109所, 地方所属高校有168 5所, 占到了全国普通高校的近9 4 %。

 着力建设好其中占绝大多数的地方高校, 应当是振兴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必由之路。

 而纵观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 最核心的是科技实力的竞争。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其根本动力就在于创新。

 高等院校凭借其特有的资源条件和所处的战略位置, 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政府、 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间是一个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闭环, 企业因自身创新资源的欠缺, 要谋求不断的发展, 使得其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联合成为一种必然。

 有鉴于此, 选取普通地方高校作为具体对象来研究其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早在1992年, 国务院经贸办牵头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工程", 并与财政部联合成立了搿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领导协调小组及办公室, 象征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正式开始。

 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 企业、 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精心组织并积极运作, 探索和尝试了多种模式的联合, 产学研合作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啪)后, 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 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作用也日渐凸现。产学研合作是一个跨学科、 跨领域的宽泛命题, 不仅涉及高等院校, 也涉及政府部门、 企业和科研院所等。

 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于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促进科技进步意义重大。

 通过产学研有效结合, 高校能够集聚和利用更多的优势资源, 既可以有效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 又有助于扩大高校科学研究的涵盖面和增强项目的应用性, 使高校科研真正做到“顶天立地"。产学研合作的着力点在于面向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对此, 我们可以从大学的功能定位方面重点加以理解。

 19世纪初, 洪堡创立柏林大学, 明确了现代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三大主要功能。

 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则主要体现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相辅相成、 互为促进的关系。只有立足地方需求, 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地方高校才能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_ 二:

 墼塑墨支堡兰堕塑堡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为自身赢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绍兴地处长三角南翼和沪杭甬经济核心圈, 200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7 5. 4 6亿元, 经济总量居长江三角洲地区第9 位, 全省第4 位。

 20 10 年4 月 2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牵头撰写的{ 20 10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发布, 绍兴多项指标进入全国前十。

 其中企业本体竞争力居全国第九位, 公共部门竞争力居全国第三位, 激励制度竞争力居全国第八位。但由于高等教育等发展的滞后, 人才本体竞争力、 创新环境竞争力等排名相对靠后, 导致城市综合竞争力下降, 只排在了全国29 4 个大中城市的第52位。当前, 绍兴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 素质性、 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经济内生性动力和发展后劲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 强调技术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家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增长率、 劳动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等三类因素( 见图1. 1), 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在经济增长的早期十分关键, 而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后期, 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为绍兴地区惟一一所公办本科院校, 绍兴文理学院承载了更多助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义务。圈2圉×圈+ 圜×圉+ 圈图1. 1:

 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公式近年来, 绍兴文理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更要看到还存在不少障碍和问题, 影响并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推进。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 如何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科技主力军作用, 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命题, 如:

 突破制约瓶颈, 合理配置资源, 开展创新管理, 努力打造学科优势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构建高效运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 期望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探索构建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及运行机制, 不断提升普通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层次与水平,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 2相关文献综述关于产学研合作, 早已不是一个冷僻的命题。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 企业对科技生产力的需求日益旺盛, 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服务功能也进一步强化。

 产学研合作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已越来越引起经济界和产业界的关2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注。

 尤其是20 0 5年我国发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 0 6- - 20 20 年)》 , 突出强调产学研合作的集成优势, 更要求产学研合作引入新的理念方法和进一步充实研究内容。

 经查阅相关资料, 围绕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己作了大量有成效的研究, 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将成为本研究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

 下面就此作一简要综述。1. 2. 1关于“产学研’ ’ 合作的模式研究针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问题, 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定性研究, 尽管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 对合作模式的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 但是总体看来, 这些学者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主要有主体地位、 合作组织形式及合作目的等几种维度。B o lto n , R o b ert将产学研合作的类型分为七大类, 分别是产业界专家到学校讲学、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 企业为大学的研究活动提供建议、 大学为企业有偿提供实验场所、 大学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大学的学科专家为企业讲学和企业为大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场所及实验器材u 3。野中郁次郎指出, 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是在政府强势推动、 以国立大学为龙头的大背景下开展的, 主要有合作研究、 委托研究、 合作研究员、 共同研究中心等合作模式圆。H a ll, L in k , S co t提出了一系列的合作研究模式, 包括从正式的合同关系管理到技术转移办公室, 到更非正式一点的合作, 比如合作办学、 咨询合作等嘲。D o ris, C h ristia n , M a n f red 贝l|从正式化、 隐性知识转移、 人员接触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地利产学研合作的各种可能模式, 包括技术授权、 联合发表、 合作研究、 衍生公司等Ⅲ。从国内研究来看, 至少有以下一些观点:石火学、 邹庆云、 李林等从合作有效载体的角度总结出我国产学研合作主要有产业与科研联合体、 校办企业、 研究机构转制为企业、 技术转让、 企业技术中心、 工程研究中心、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大学科技园等八种形式卧嘲。沈永良从合作主导力量的角度指出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合作模式:

 “政府"推动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即所谓的“官产学研模式"); “大学” 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科研机构” 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联合型合作模式口1。岳一涛将国内合作模式区分为基本模式和特色模式两种。

 基本模式包括建立大学科技园、 与企业共建工程中心或联合研究机构、 高校以控股或参股的形式与企业联合成立公司、 建立科技开发与服务系统等四种。

 特色模式主要有“一园多点"模式、 高校与校内研究院紧密结合模式、 建立中试及示范基地模式、 “三级跳’ ’ 式发展模式( 校内建研发中心、 学校周边建孵化器、 社会上办大学科技园)、3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一以绍兴文理学院为倒校企共建人才交流平台模式等哪。葛瑞明从合作动力、 合作层次、 目标导向、 交易成本和产业链等五个维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细分, 其中:

 基于产学研合作动力, 主要分为“市场需求牵引型"和“政府宏观引导型"两大类型;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层次主要分为技术协作模式、 契约型合作模式、 一体化模式三种; 基于目标导向主要分为A J'J"培养型合作模式、 研究开发型合作模式、 生产经营型合作模式、 主体综合性合作模式等四种; 基于交易成本角度主要分为内部化模式、 外部化模式、 半内部化模式三种模式; 基于产业链主要分为横向产学研合作、 纵向产学研合作以及混合型产学研...

推荐访问:高校产学研合作报告 产学研 高校 合作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