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6篇

时间:2022-08-31 12:10:06 浏览量:

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6篇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 广汉市城乡基层治理“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广汉市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12月 1前 言&ldq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6篇,供大家参考。

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6篇

篇一: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

市城乡基层治理“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广汉市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2021 年 12 月

 1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胜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广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全面提升广汉城乡社会基层治理能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德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四川省“十四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中共德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决定》《广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2纲要》《中共广汉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广汉市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实施积分管理制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广汉市城乡基层治理“十四五”规划》,对推动广汉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思想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总要求,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广汉市“十四五”时期城乡基层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治理路径、保障措施。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巩固拓展广汉城乡基层治理成果,探索广汉市城乡基层治理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构建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的行动纲领,以指导未来五年广汉市城乡基层治理和推进广汉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广汉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3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重大意义随着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成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一、基层治理是政治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基层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决定,聚焦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关键在基层,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的具体工作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基层、聚力建强基层。因此,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关乎我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意义十分重大。二、基层治理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支撑强化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有利于扩大群众参与,切实维护村庄公共利益和村民合法权利。发挥党组织在乡村产业发展和村

 4庄自治中的服务领导作用,把好产业发展方向关,确保产业发展服务村庄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以服务凝聚群众。完善以村民议事和监事会为基础的村庄公共事务决策机制,提升群众在村庄产业决策中的影响力,夯实村庄产业发展基础。确保村民参与村庄产业发展全过程,解决乡村发展中广泛存在的精英俘获效应造成的资源过度集中和贫富分化问题,尊重农民的主体性,避免农民成为村庄发展的局外人,确保广大村民平等分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鼓励村民合理利用集体经济外溢效应创新创业,支持运用农村集体资产或集体经济经营所得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三、基层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推进城乡基层社区治理,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对于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必有区别,加强基层治理,推进基层多元共治,在商讨博弈过程中最终达成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案计划,消除隔阂矛盾,实现基层主体和谐发展。其次,在基层多元共治过程中,民众、社会组织与基层党员干部形成发展的革命友情,深化了鱼水关系,让群众信任党的领导,为干群关系和谐奠定现实基础。另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是合木之毫末、九层之累土,其面对的是我国最广大的基层人民群众,要切实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就必须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

 5推动形成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层治理时代潮流,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的实践阐释。四、基层治理是社区文化繁荣的驱动因子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在内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世界。社区文化成为衡量城乡社区治理成效的重要标识,也成为城乡社区品牌和影响力提升以及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因此,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需要回应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传承社区文化基因,创新社区文化形态,发展社区文化产业。区域内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水平,是回应相关群体需求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城乡居民服务需求同地区良性发展的关键一环,对激活区域文化影响力,发展居民互动关系,稳定城乡社区基层治理结构,都起着导向性作用。五、基层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力加强基层治理,有利于加强基层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基层生态文明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建设,事关民生福祉,事关民族发展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城乡基层治理过程中,必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污染防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生态创建,实现全域生态、全程生态、全境生态、全民生态。城

 6乡基层政府作为基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直接推动者,对当地生态文明质量具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基层治理过程中,能够从源头上掌握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也就能够有效推动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区居民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直接参与者,良好的生态环境事关城乡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基层群体有动力深度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基层生态文明建设。第二节 现有基础广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德阳市委和广汉市委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精心谋划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凝聚多方合力、注重区域协同,探索治理模式,稳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一、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建成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主任的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成立市委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中心;各镇(街道)成立基层治理议事协调机构;城区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络员”五级引领治理机制,农村建立“镇—村—组—院”四级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上下贯通、一体推进的治理体制结构框架。通过《中共广汉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成为全市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并印发《示范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一核五治”三年工作规划》《决定分工方案》《2020 年工作总体安排》等制度性

 7文件。建立项目化推进、挂图作战、月研季判半年总结、现场会推进“四项机制”;《四川组工》刊发《广汉市向阳镇突出党群共建提升“农转非”安置小区治理水平》;广汉基层治理相关做法得到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关于并予以刊播。二、多措并举全面治理深入推进围绕“推进城乡基层治理 建设幸福美丽家园”活动,开展“大讨论、大调研、大整治、大培训、大融合”五大行动,系统梳理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完善基层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各类调研活动,针对性开展系列整治项目,系统培训大量基层治理相关人才,成立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党建联盟。开展居民小区治理领航员行动,统筹各类资源参与小区治理,实现小区治理“一盘棋”;强化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培育,推进社会组织参基层治理,初步形成社会企业、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格局。组织机关、社团、“两新”等组织党员群众参与疫情防控“敲门行动”、“8.11”洪灾抢险救援等。农村依托腾讯“为村”平台,构建贯通市、镇、村三级直接联系群众的基层治理信息化工作体系,城区加快建设智慧管理“云平台”,街道办设立综治指挥中心和社区综治分中心。三、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成效显著按照“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发展资源、增强服务功能、降低运行成本”的目标,积极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大力精简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设置、优化缩减村级建制,切实缩减行政管理层级,提升了行政管理效率。四川省委组织部王正谱部长高度肯定广汉市村级建制调整及社区优化改革工作。完成集体产权股权

 8量化改革,所有村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考核绩效+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报酬制度,出台《广汉市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广汉市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考核绩效+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报酬制度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实施中、省资金扶持村级集体项目顺利开展。积极参与示范项目和创新案例评选,先后获得省基层治理办批复试点单位、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批复试点单位、省级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小区、德阳市级示范点位、自选示范点位立项,在争取省级试点资金支持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四、因地制宜探索形成模式经历试点探索,已经形成若干比较成熟的乡村治理模式。以高坪镇为试点,聚焦院落、小区、街巷,建立村组“院落长”(自然院落负责人)、小区“单元长”(集中安置点区域单元负责人)、街巷“片区长”(场镇街区分片负责人)制度,探索建立“三长共治”治理模式,有效破解农村聚居点和安置小区治理难、居民素质不高、环境脏乱差等凸显问题。以汉州街道聚心嘉园小区为试点,针对多村集中安置小区治理,探索建立“大党委+物管委”治理模式,有力破解跨行政村的基层党建和治理难题。以金雁街道为试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依托大数据和物联网,探索建立“智慧社区”治理模式,精准掌握小区实时动态,充分发挥智慧社区在疫情防控、应急处突、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效能。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小区 25 个。

 9五、毗邻区域全面协同推进紧盯成渝双城和成德同城发展战略,打造成德先行融合区,按照打造成都都市圈“现代产业高地、北翼融合支点、健康宜居样板、文化旅游示范”四大目标,制定推动“交通网络共建、促进产业协作共兴、实施深化改革共推、开展生态环境共治、加强公共服务共享”五大任务,与青白江共同规划打造融合发展启动区、成长区、提升区。围绕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开展合作,实现区域间政策协调、项目一体、典型共树,夯实区域融合发展基础;广汉组织部与青白江区组织部签订“深化区域合作强化组织保障”协议,围绕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在全省率先推行审批服务事项“同标准跨区域通办”,实现了两地企业、群众“就近办”,努力打通成德同城跨区通办“一环线”。“十三五”时期,广汉市城乡基层治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基层治理人才缺失,农村精英人才大量流失,乡村治理能人难寻、治理能力严重不足,再加上政府缺乏政策鼓励和支持,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造成基层治理先进人才缺乏。

 二是基层治理资金不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投入,而地方政府财政主要用于经济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层治理经费相对有限,这些资金对于范围广、种类复杂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如九牛一毛,难以保障基层治理工作正常运转。三是部分群众对基层治理参与积极性不高,三是部分群众对基层治理参与积极性不高,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

篇二: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

治理 工作体会文章- 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四川省泸州市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以“善治乡村”强基固本工程和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为抓手,突出党建引领,实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抓好硬件、软件、队伍、机制四大建设,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一盘棋”谋划,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泸州市坚持整体化、系统化理念,促进城乡基层党建领导体制大融合。市、区县分别成立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及办公室,深化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形成城乡大党建、治理大联动新格局。先后出台《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等“1+N”制度文件,确保干有依据、干有方向、干有目标。围绕城市转型升级、社区发展治理、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书记领航工程,实行一张作战图引领、一套新机制推进、一线项目化治理,发挥书记示范效应,凝聚强大攻坚合力。

  “基层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聚焦生产、

 生活、生态需要,打造安全、方便、舒适、幸福的城乡环境。”泸州市委书记刘强在江阳区华阳街道领秀嘉园小区调研时谈道,“要坚持纵向完善组织,横向整合资源,着眼于个人、着眼于家庭、着眼于楼栋、着眼于小区,用好各方队伍、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基层治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老百姓更加满意”。

  泸州市把城乡基层治理作为书记领航工程中的首要任务,通过开展“金点子”万人大调查,从群众需求出发,整体性思考、系统性谋划。综合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印发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要点、总体安排、分级分项任务清单,把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要求明确到单位,落实到人头。建立月调度、季督导、年述职工作推进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下级评价上级部门制度,推动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享。

  为充实基层治理骨干力量,泸州市从 35 岁以下的优秀选调生、熟悉基层治理的机关干部中,选派 55 名到街道、社区示范点担任基层治理专职副书记,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同时,建立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建立社区工作者 4 岗 18 级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选派 10 名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到成都市跟班学习,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张网”统筹,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泸州市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向,围绕个人、家庭、小区楼院、网格等细胞,整体推进物业小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党建工作,推动传统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全面推行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组织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域党建网络。

  泸州市推行全域覆盖、延伸到户的网格体系,整合各方网格力量、工作资源,按照 3000 人以上的成型小区、散居楼院 600 户左右一个网格的标准,推动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一网统管。组建网格党建引领队、群众服务队、专业执法队,主城区配备“全科”网格员 513名,建立健全网格发现、村社呼叫、街乡统筹、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镇。

  为推动人员、服务、教育进网格,泸州市创新开展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主题活动,在一线问计问需、一线宣传宣讲、一线化解矛盾。广泛开展万名干部进万家、万名干警进万家、万名教师进万家、万名医生进万家活动,与群众同坐一条凳、面对面交流。推动志愿服务、党内帮扶入网格,常态化开展知恩感恩、遵法守法、习惯养成、新风正气、脱贫奋进教育,引导居

 民群众爱家乡、感党恩、跟党走。

  “一平台”互联,“最多跑一次”解决群众办事堵点。泸州市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服务到家的原则,通过建设统一的群众服务总入口,打造包含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区生活四大领域一站式治理服务平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全市整合集成 23 个部门、153 个系统,打造“3+N”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即 1 个智慧治理平台+1 个便民服务手机端(酒城通 APP)+1 个智慧治理中心+ N 类群众服务,构建一网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治理“总门户”,实现了市、区县、街乡、村(社区)、网格五级业务应用全贯通。

  与此同时,泸州市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先后建成数字化城管、应急指挥、综合治理、网络问政等中心,开展数据整合共享开放应用,探索创建“0 证明”城市,实现服务从线下跑向网上办转变,治理从分头跑向协同办转变。在全省率先推出户籍业务全市通办服务模式,居民群众可在全市 146 个派出所、28 个办证大厅任何一个户籍窗口申办 43 项户籍业务。

  “一体化”推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泸州市坚持服务群众与城乡治理深度融合,积极回应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实施便民服务提升、老旧城区改造、美

 丽乡村建设、民生设施配套、平安城乡创建等工程,建成宜居乡村达标村 400 个,棚户区改造 618 套,新建公办幼儿园 19 所,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 65 个,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 89.0%,推进“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设,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年初,泸州市出台了《关于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建立“三社联动”新型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机制,激发社会参与治理活力。

  同时,培育“红色物业”参与基层治理,建立“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推动问题发现在小区、情况处置在小区、服务保障在小区。

篇三: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

国家治理研究 2021 年第 5 期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以四川省仁寿县为例肖静(中共仁寿县委党校 , 四川仁寿 620599)[ 摘要 ]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

 内容,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 、 体质机制 、

 方法手段,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发生 , 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 社会安全稳定形式持续向

 好 。

 然而 , 当今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 , 社会阶层结构分化 , 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 , 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式环境更为复

 杂 。

 要时刻居安思危 , 强化底线思维 , 进一步开创社会治理崭新局面 。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工作中 , 我们还需要加

 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 , 以人民为中心 , 立足公平正义 , 兼顾秩序与活力 。

 同时还要改进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 , 加强法

 治保障 , 用好现代科技,提高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

 在新形势下 , 基层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但治理中还存在不

 少薄弱环节和需要夯实改进的地方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必须植根于基层政权机构和城乡社区这个

 基础 , 把牢固基层政权和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作为重要任务,毫不动摇地筑牢基层基础 。[ 关键词 ]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 D2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08

 -5955(2021)05

 -0088

 -08一 、 、 创 新 和 完 善 基层 社会 会治 治 理的理论依 依 据

 与历史 背景 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是完善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社会

 治理进行阐述 ,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 , 为

 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

 党的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 十四五 ” 期间要努力实

 现 “ 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

 的目标 , 这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治理

 的科学指引 。当今社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我

 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 。

 顺应时

 代潮流 ,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 统揽伟大

 斗争 , 伟大工程 , 伟大事业 , 伟大梦想 , 不断满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

 风险挑战,需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上下更大功夫 。[ 收稿日期 ] 2021

 -08

 -06[ 作者简介 ] 肖静 (1978 — ), 女 , 中共仁寿县委党校讲师 。88。

 。. .。

 。

 2021 年第 5 期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是长远之计和固

 本之策 。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经济体制从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质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 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 社会

 结构日益复杂 , 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

 城市和农村社会治理都面临一些新问题 、 新挑

 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

 泛 ,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 而且

 在民主 、 法治 、 公平 、 正义 、 安全 、 环境等方面的

 要求日益增长 。

 这些都对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

 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 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

 会治理的探索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社会治理

 问题进行阐述 , 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的社会治理格局 。

 ⑴从 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

 全会提出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 到 2004 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

 理 、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 再到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 , 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我们再从认识

 上经历了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重要转变 。

 习

 近平指出: “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 , 体现的是系

 统治理 、 依法治理 、 源头治理 、 综合施策 。

 ” ⑵党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 决定 》 提出坚持和完善共

 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 强调完善党委领

 导 、 政府负责 、 民主协商 、 社会协同 、 公众参与 、

 法制保障 、 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 建设人人

 有责 、 人人尽责 、 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

 体 。

 ⑶这体现了我们党社会治理理念的升华和

 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 。“ 政之所要 , 在乎民心 。

 ” 加强和创新社会

 治理 , 核心是人 , 关键在体制创新 。

 ⑷创新和完

 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 是尊重人民

 主体地位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 。

 这

 是指导我们开展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的根本遵

 循 。

 ⑸就基层社会治理来说 , 它不只是党委和政

 府责任 , 也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 。

 创新和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 意味着社

 会治理是党委领导 、 政府负责下的社会主体共

 治 , 治理方式从过去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转向

 多方良性互动 , 更多主体在党的领导下 , 以更加

 多样的方式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

 “ 要引

 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 努力形成社

 会治理人人参与 、 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 。

 ⑹这

 有利于使社会治理成为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

 践,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

 者 、 最大受益者 、 最终评判者 , 有效推进社会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社会稳定 、 维护

 国家安全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 , 到

 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 , 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

 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 O 三五年 , 各方面

 制度更加完善 ,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 全面实现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使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更加巩固 、 优越性充分展现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

 深入实施基

 层治理三年提升行动 , 是中共仁寿县委在深入

 贯彻中央 、 省委 、 市委决策部署和研究把握县情

 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定,是县委 “

 12345

 ” 发展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仁寿县坚持党建引领 +

 综合服务 + 综治保障 , 按照 “ 一年提速 、 两年提

 质 、 三年提效 ” 总路径 , 切实提升自治 、 法治 、 德

 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能力,力争到 2023 年底 ,

 实现 “ 三好四强 ” , 即党建引领作用好 、 治理方

 式方法好 、 干部群众反响好 、 法治保障能力强 、

 服务支撑能力强 、 公共管理能力强 、 德治教化能

 力强 。

 2021 年,仁寿县将按照 “ 一县一特色 、 一

 乡镇一亮点 ” 要求,重点围绕 “ 党建领航 、 环境

 优化 、 服务提标 、 平安建设 、 文明实践 ” 五大板

 块 , 靶向定位 、 综合施策,为基层治理三年提升

 行动奠基开局 。二 、 、 仁 寿 县 基层 社会 会治 治 理的现状及 及 存在 的

 问题( 一 )

 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 矛盾纠纷不易化解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 , 旧的城乡二元

 89。

 。. .。

 。

 口 国家治理研究 2021 年第 5 期结构逐渐瓦解 , 新的利益群体和阶层不断产生 ,

 随之各种新的利益诉求不断涌现 , 解决这些问

 题不仅缺乏一些制度规范 , 也缺乏有效的实践

 经验 , 导致一些矛盾问题久拖不决 。

 同时 , 随着

 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 , 征地拆迁 、 安置补偿 、

 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增多 。

 阻碍基层社会治理

 水平提高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基层社会治理的

 体质机制尚不健全 , 导致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

 益的一些突出问题责任主体不清 , 责任权限划

 分模糊 , 很容易造成个别部门之间推诿扯皮 , 导

 致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 。

 只有及时有

 效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 才能保障群众合法

 权益 ,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增强人民群众安全

 感 。

 ⑺( 二 )

 安全防控压力不断加大习近平指出 :

 “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

 的第一需要 , 是极重要的民主 ” 。

 ⑻随着经济发

 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 农村的治安

 形式不容乐观 , 压力不断增大 。

 尤其随着农村

 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 , 针对目标

 人群的刑事犯罪居高不下 , 加之老人和儿童的

 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有限 , 极易产生各种群体

 性问题 。

 “ 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矛盾机制建设,

 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 树立安全发展理

 念 ” ⑼ , 这方面的工作仁寿还存在较大压力 。( 三 )

 思维理念相对落后 , 提供服务能力相

 对不足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权利

 意识的增强 , 需要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加多样

 化 、 优质化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

 但是,就目前

 的情况来看,受资金 、 人员 、 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制约 , 很多基层社会治理机构无法有效满足人

 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

 当前 , 个别基层组织把大

 部分人力 、 物力和财力都放在了经济建设上 , 而

 对于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缺乏足够重视 。

 同时 , 在社会治理的实际过程中,没有真正注入

 “ 以人为本 ” 的治理理念 , 很大程度上把治理当

 管理 , 缺乏服务意识的理念 , 导致基层社会治理

 严重虚化 。( 四 )

 人员队伍建设难度大 , 部分基层干部

 在社会治理方式中创新不足就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情况看 , 主要存在

 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 , 缺乏年轻干部 , 工作

 积极性和能力素质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 , 也损害了基层干部

 队伍的形象 。

 部分基层干部在进行社会治理的

 过程中 , 方式方法缺乏有效创新,运用行政干预

 手段过多 , 硬性的规定办法过多,服务机制没有

 跟上 , 没有做到 “ 疏堵结合 ” , 缺乏与人民群众

 交流沟通的载体和机制 。

 同时,部分干部还缺

 乏足够的服务意识 , 服务水平较低 , 制定政策和

 制度的时候 , 并没有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导致很多治理制度形同虚

 设 , 无法落实 。( 五 )

 工作认识有待提高 。

 个别单位没有

 准确把握城乡基层治理内涵 , 认为治理工作与

 自身业务工作联系不大,没有将城乡基层治理

 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O( 六 )

 工作统筹还不够 。

 在治理工作具体

 推进中 , 存在责任单位推进重点任务牵头领导

 与单位内部基层治理分管领导多头管 、 不统一

 的问题 , 出现了 “ 两张皮 ” 现象 。( 七 )

 典型示范还不够 。

 仁寿县城乡基层

 治理示范体系正处于模式探索 、 典型培育阶段,

 宣传载体 、 信息载体 、 教育载体等创新还不足,

 经验做法总结提炼不够,示范效应还未得到充

 分显现 。( 八 )

 工作交叉重叠不系统 。

 基层治理工

 作存在多个部门牵头抓,具体指导存在交叉重

 叠的现象 , 工作条块界限不明确 。

 比如,市域社

 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 城市社区治理 、 乡村治理等

 方面存在内容重复 、 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三 、 、 创 新 和 完 善 基层 社会 会治 治 理的 思 考 和具

 体 措施( 一 )

 提升治理能力 , 在 “ 党建领航 ” 上求得

 新突破 。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 强化组织保

 障,提升治理能力 , 典型示范 , 推陈出新 , 充分

 展示大县风采 。90。

 。. .。

 。

 2021 年第 5 期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1 、 健全组织体系 。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

 理 , 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 将矛盾纠纷化

 解在基层 , 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

 a 仁寿县

 纵向完善乡镇 ( 街道 )

 、 村 ( 社区 )

 、 小组 ( 小区 )

 三级组织体系 ,2021 年符合条件村 ( 社区 )

 支部

 100% 升格 , 建立小区 ( 网格 )

 支部 200 个 , 村民

 小组支部单建率达 60% 以上 。

 横向坚持党建

 带群建团建 , 建立一批群团组织 、 孵化一批社会

 组织 、 培育一批自治组织 ,2021 年建立基层妇

 女组织 6 个 , 实现团组织 、 工会组织应建尽建,

 培育业主委员会 、 村民议事会 、 红白理事会等

 群众自治组织 200 个 ,3 个街道全部建立社会

 组织服务平台 , 孵化自建社会组织 10 个以上,

 推进 “ 有事来协商 ” 。

 着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影

 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发生 , 广大人民群众的

 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

 ⑴ ]2 • 优化保障体系 。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 关

 系社会的安定团结 。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

 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

 能 , 形成社会治理和服务合力 。

 卫 ] 仁寿县完善

 投入机制 , 出台村 ( 社区 )

 干部管理办法和社区

 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实施意见 , 建立健全

 村干部待遇稳步增长机制和社区工作者薪酬

 体系 ,2021 年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不低于上

 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倍 、 每人 3000

 元/月以上标准 , 社区 “ 两委 ” 正职年度报酬总

 额不低于当地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

 资水平 。

 健全县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 , 为

 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 , 多举措推动 43

 个重点扶持村壮大集体经济 ,2021 年培育年收

 入 10 万元示范村 10 个 。3 • 完善示范体系 。

 实行基层治理台账化管

 理 、 项目化推进 。

 实施城乡基层治理示范体系

 建设 3 年计划 , 以村 ( 社区 )

 阵地建设为抓手,

 以基层党建示范项目为载体 , 培育一批示范街

 道 、 示范乡镇 、 示范村 、 示范社区 、 示范小区 , 构

 建 “ 一...

篇四: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

视点“院落自治”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成都市武侯区的探索性实践□唐忠新党的+ 九届四中全会要求的“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 众自治制度” “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 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 监督”,是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 要内容,是有效治理社区管理服务难题的重要途径。这需 要我们把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看作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 程” ,在进一步开展社区层面的多样性居民自治活动的同 时 ,将居民自治延伸到小区、院落、胡同、里弄 、楼栋、 楼门,体现在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之中;需要创新建立党 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体系,其中包括完善居民 小组、 “院落自治小组”等居民自治组织,造就一批居民 积极分子发挥骨干带动作用;需要抓住广大居民群众的操 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注重用共同利益、共同愿景、共 建共治共享激发居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带动居民群众 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积极性。成都市武侯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全区总面 积75.36平方公里,辖13个街道办事处,87个社区居民委 员 会 ),常住人口 130多万人。武侯区存在着大量老旧小 区,当地百姓称之为“老旧院落”。这 些 “老旧院落”, 或者从未实施过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服务管理,或因单 位改制破产以及物业服务企业撤出变成了“弃管小区” , 乱堆乱放、停车无序、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 响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有 鉴 于 此 ,近年 来 ,武侯区委、区政府把探索解决老旧院落物业管理问题 纳入社区治理工作体系,通过深化居民自治,推 进 “院落 自治” ,不仅探索出有效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的重要途 径 ,而且创新性地健全和拓展了居民自治新形式。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的院落居民自治组织,履行管理服 务职责,解 决 了院落自治“有人理事” “民主理事”的问题。实 施 “院落自治”需要建立院落居民自治组织,履行 管理服务职责。一是建立健全院落党组织,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武侯区创新推进社区党组织体系建设,以 院 落 (小 区 )为单位组建党支部,形 成 “社 区 党 委 (总 支 )

 — 院 落 (小 区 〉党支部 — 楼 栋 (单 元 )党小组”的组织体 系 ,充分发挥院落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例如,在社区党 委领导下,由院落党支部主持组建院落居民自治组织,通 过民主选举产生院落民情代表议事会和院落自治管理小 组。鼓励和支持院落居民中的共产党员通过民主程序担任 社区居民代表、院落民情代表、院落自治管理小组成员以 及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在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共产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功能贯穿于院 落居民自治全过程。二是建立院落(小 区 )民情代表议事 会 ,发挥民主决策、协 商 、管 理 、监督作用。院 落 (小 区 )民情代表议事会是院落自治的民主议事决策机构。以 楼栋或楼门单元为单位,原 则 上 按 照 “10-20户一代表” 的标准民主推选院落民情代表(一般不超过30人 )组成 议 事 会 (并且推选1个 召 集 人 ),在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 员会的领导下,受院落居民会议委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 院落自治的议事权、决策权、监督权等。各院落物业服务 费 、停车费收取标准都由院落(小 区 )民情代表议事会讨 论决定。三是建立院落自治管理小组等居民自治组织,负 责管理院落曰常事务。院落民情代表产生后,由社区或院 落党组织负责人主持召幵第一次全体会议,从中推选出 院落民情代表议事会召集人1人和院落自治管理小组组长 1人及成员2 -4人 。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领导下,负责 管理院落日常事务,包括盘活资源参与院落建设管理,办 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集体财产,维护和改善公共 卫生、美化绿化净化居住环境,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反映 居民意见建议等。例如,长寿苑社区所辖老旧院落中,以 单元楼为单位,推选产生了各院落民情代表议事会和各院 落3-5人的自治管理小组,经议事会讨论决定和社区“两 委”同意,从 院 落 集 体 收 入 (主要是停车位收入)中给 予小组长及其成员每人每月800-1000元补贴。七道堰社• 46 .

 中 国 民 政 2019.23

 专家视点区 所 辖 的 “33号院落” ,推选产生了 “家委会”,经议事 会讨论决定和社区“两委”同意,从院落物业收入中给予 “家委会” 5名成员每人每月600元补贴。院 落 (小 区 )民 情代表议事会和院落(小 区 )自治管理小组等居民自治组 织的建立,解 决 了 院 落 自 治 “有人理事” “民主理事”的 问题。群策群力,着力解决院落物业服务管理问题,推动了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氛围形成。武侯区的“院落自治”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协助幵展信访调处、 维护院落社会稳定、调解邻里纠纷、化解居民矛盾等。各 老旧院落居民自治组织基本以解决本院落物业服务管理问 题作为工作重点。一是群策群力筹集物业管理服务资金。

 长寿苑社区充分开发利用辖区内的停车位资源,按照当地 政府有关规定,通过社区居民会议和院落(小 区 )民情代 表会议讨论,民主决策每辆汽车每月缴纳50-200元不等 的停车费,不仅基本解决了老旧院落物业管理服务资金问 题 ,同时也解决了停车无序以及由此带来的矛盾纠纷问 题。七道堰社区所辖老旧院落通过居民(业 主 )会议和民 情代表议事会讨论决定,物业管理服务费为每月每平方米 0.35元 ,居民家庭第一辆车的停车费为每车每月80元 ,第 二辆车为每车每月120元 ,缴费率达9 5 % 以上。二是招聘专 兼职人员承担扫保、门卫、停车管理等物业服务事项。做 到院落环境清洁卫生,环卫设施完善,消防通道畅通,垃 圾曰产日清,门卫室清洁整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区有 序停放,楼道、通道无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无违规占用绿 地 ,无宠物粪便,无随意晾晒等。部分院落还优先聘用本 院落就业困难居民从事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将院落自治与 扶贫帮困紧密结合。三是组织楼栋楼门长、居民代表、社 区志愿者等积极分子协助幵展院落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定 期义务参加院落环境卫生清整活动,参 与 “社区营造”项 目改善社区环境等。郭家桥社区和德里(原称郭家桥西街4 号 院 )是1995年建成的拆迁居民安置小区。院落党支部和 院落自治小组激励居民群众和共建单位积极参与院落美化 活动,组 织 幵 展 “点亮我家小阳台 — 你收垃圾我送花” 主题活动。在居民积极分子的带动下,居民把自家阳台上 的杂物清理出来,腾出空间后由院落自治小组统一发放盆 栽花草进行装扮。和德里小区还通过区域化党建联盟项目 认领的方式,链接驻区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优势,由共建单 位 — 武侯区友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公共种植花箱,通过居民主动认领养护,将鲜花绿植摆放在院落的公共场 地 ,进一步美化了院落环境,推 动 了 “人人有责、人人尽 责、人人享有”良好氛围的形成。基层政府指导推动,促进院落自治持续良性发展。院落自治作为社区治理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 式 ,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指导推动。武侯区政府及其职能部 门和街道办事处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通过改造提升老旧 院落,促进院落自治。近年来,武侯区按照成都市委、市 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把持续性推进老旧院落改造 提升工程作为社区发展治理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坚持 先自治后整治、一院一策,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以建立院 委会、住委会、家委会等院落自治组织作为改造提升的前 置条件,着力推进安防设施、共用设施设备、公共环境等 硬件改造和水、电、气 、雨污分流等专项功能性改造,先 后改造提升老旧院落180多个,促进了老旧院落管理服务 水平的再提升。二 是 通 过 实 施 “社区营造项目”等助推院 落自治。利用财政公益金实施“社区营造”项目是社区建 设 、社区治理服务的具体表现形式。从内容上看,这些项 目大都属于社区“微治理” “微服务”项目,例如社区参 与式环境治理、社区院落微更新、艺塑社区、健康厨房、 老年友好社区营造等;从实施过程来看,每个项目的资助 额虽然不过十几万元,但大都表现为社区、社会组织、社 会 工 作 “三社联动” ,重在解决各社区特别是老旧院落的 公共管理服务问题。自2016年以来,武 侯 区 实 施 的 “社 区营造”项目已经覆盖约8 0 % 的社区,有力促进了老旧院 落管理服务。同时,武侯区还使用为民服务资金、社区保 障金等资助社区通过民主决策、群众参与设立和实施院落 “微治理” “微服务”项目,也有力促进了院落自治。三 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制度规范院落自治。为了促进院落 自治规范化运行,武侯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调查研 究 、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一整套关于院落自治 的制度规则。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和院落党支部领导院落自 治的工作制度,明确了院落居民自治组织的构成、民主选 举产生办法和相应职责,规范了院落民主议事决策流程, 出台了院落自治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和推行院落事务,特 别是院落财务收支公开制度、院落巡逻和消防安全制度、 院落档案管理制度等,构建和实施院落居民自治激励机 制 ,从而有效推动院落自治规范持续性运行。■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2019.23 中国民政 • 47 •

篇五: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

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1), 198-202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2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ss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1029

  文章引用: 万艳丽. 党建引领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索[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1): 198-202.

 DOI: 10.12677/ass.2022.111029

  党建引领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索

 —— 以成都市广都社区为例

 万艳丽 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21年12月28日;录用日期:2022年1月19日;发布日期:2022年1月26日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2017 年,党的旗帜在基层社区阵地高高飘扬,鼓舞了广大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社区治理实践,汇聚起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四川省成都市广都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大融广都、领舞生活”为主题,完善区域党建常态化机制,组建多种基层治理组织,整合各类资源,搭建组织生活载体。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多民族社区治理能力提升,有效避免基层治理的“盲区”,为新时代党建引领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党建引领 , 多民族社区 , 治理

  Exploring the Path of Multi-Ethnic

 Community Governance Led

 by Party Building

 —A Case Study of Guangdu Community in Chengdu Yanli W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Dec. 28 th , 2021; accepted: Jan. 19 th , 2022; published: Jan. 26 th , 2022

 Abstract The report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improve the so-

 万艳丽

  DOI: 10.12677/ass.2022.111029 199 社会科学前沿

 cial governance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ommitte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he coordination of society,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the guarante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build a social governance pattern featuring joint contribution, participation, and shared bene-fits. In 2017, the Flag of the Party flew high in grassroots communities, encouraging social forc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building a strong synergy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Chengdu Guangdu Community, Sichuan Province, adheres to the guidance of Party building, with the theme of “integrating Guangdu and leading life”, improves the regular mechanism of regional Party building, sets up a variety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organizations, integrates various resources, and builds a vehicle for organiza-tional life.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Party construction, the multi-ethnic community governance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blind area”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can be effectively avoided, which provides a new development idea and reference for the party construction to lead urban multi-ethnic community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Guidance, Multi-Ethnic Community, Management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成都市广都社区治理背景 广都社区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幅员面积 3.2 平方公里,两委干部 9 人,居民小组长10 人,居住着来自藏、土家、彝等 24 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其中少数民族居民约有 2000 余人[1]。近年来,广都社区党委在市委、区委、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精细治理、精准服务、精美营造,以“大融广都、领舞生活”为主题,促进社区需求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秩序和活力的有机融合、发展和安全的有力统筹,构建了“共居、共学、共治、共享”的社区共同体,打造了“有活力、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2. 成都市广都社区治理措施 2.1.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社区党建共同体 广都社区多民族聚居,针对辖区驻区单位多、“两新”组织多,流动党员多等实际,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区域党建常态化机制、搭建组织生活载体,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社区党组织体系,打造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城市社区党建共同体。

 聚合资源,构建区域化党建联盟。深化区域党建互动互联机制,强化社区“大党委”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小区—院落”的党组织架构,与骆家祠幼儿园党支部结对共建,在小区设立三州功能性党支部和楼栋“红管家,常态化开展双百千·同心圆——“阅读分享”“爱护地球”等党建微项目活动。社区党组织每年底定期组织群众召开民主评议会,定期公示小区工作情况;每月定期收集小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对收集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2]。

 聚合功能,打造党建枢纽。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在功能上做“乘法”,在服务上做“加法”,打造满足社区居民全龄、全时、全民服务供给的社区党建综合服务平台。一中心:打造占地 2000 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少数民族服务窗口,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零距离”便民服务;社区结合居民Open Access

 万艳丽

  DOI: 10.12677/ass.2022.111029 200 社会科学前沿

 需求,开展普法宣传、民族政策专题学习、文明引导志愿活动[3]。利用公共空间打造党群活动阵地,常态化开展趣味运动会和邻里节等活动,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成立社区党建工作站—“广都安驿”,每月固定日期,免费组织商家为社区居民提供墙面刷新、管道疏通、义诊等服务。打造“广都四苑”。广都融苑,融合“党员之家”“民族之家”“志愿之家”等,打造“家在广都”的亲民社区平台。广都聚苑,汇集展示汉、藏、彝等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乐在广都”的魅力社区平台,开展“彩色笔下·党旗飘飘”“以爱之名·伴我成长”等活动。广都棋苑,打造“和在广都”的和谐社区平台,开展象棋沙龙、跳棋比赛等活动。广都创苑,打造“成在广都”的创新社区平台,广泛开展居家就业、传承非物质文化手工蜀绣等培训,设置“创享生活馆”“畅享中心”“阅享书吧”等区域。

 聚合力量,做实网格党建。社区按照“政治素质好、带头服务好、文明守法好、维护自治好、群众反映好”五好标准,评选党员示范户,激励党员主动参与小区管理;成立“红海棠”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助力世警会、平安社区工程、党员志愿者进校园等活动。利用“天府市民云”、小区业主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为小区居民提供民生服务、办事流程等服务信息,推动党的服务从“地面”到“云端”无缝对接。

 2.2. 坚持分类治理,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广都社区老旧院落多、流动人口多。针对社区人口快速集聚、社会稳定风险交织叠加、治理压力日增等难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以实施分类治理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精细治理、创新治理,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实现分类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治理优质化、创新治理多样化。

 坚持统筹谋划,构建“五网四图三治”基层治理体系。织密“组织网”“责任网”“宣传网”“信息网”“服务网”,构建全覆盖治理网络;推进“资源图”“责任图”“态势图”“流程图”四图合一,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治理机制;推行“行业自治”“街区自治”“院落自治”,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商家联盟带动作用、自治组织引导作用,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坚持供需对接,构建社区分类治理闭环。建立社区资源清单、服务清单、需求清单和治理清单“四份清单”,对社区类型、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整体需求、现有资源进行整体分析,描绘小区形象、把脉小区问题,制定分类服务清单。感知社区共性需求,了解小区个性需要,完善分类项目服务机制,制定社区发展治理“三年行动·五项计划”,(基层党建引领计划、便民服务提升计划、社区文化营造计划、社会组织培育计划、品牌特色建设计划) [4]。发动社区群众制定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年度服务项目计划。

 坚持“双线融合”,构建街道 + 社区 + 小区融合互动的治理格局。将治理端口下沉到小区院落。在多民族聚居的商品房小区天伦家园小区,探索“1 + 211 + N”机制,投入 20 万打造“微绿地”,政府补贴 20 万加装两部电梯,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老旧院落小区欣和苑小区完善社区自治机制,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监督委员会多方共同参与小区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小区环境。小区实现从“无人管”到“自主管”、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人心散”到“聚民心”的改变。

 2.3. 坚持精美营造,打造社区共同体 广都社区是一个新型城市社区,近 20 年间,经历了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型。有转型的阵痛,也有“成长的烦恼”。针对社区居民停车难、老旧院落改造等普遍性“刚需”相对集中、文化体育类公共服务需求“升级换代”、不同民族、年龄段居民服务需求个性化等特点,社区坚持精美营造,全面提高场景营造能力,努力打造生产场景、生活场景、生态场景、人文场景、智慧场景等融合叠加的“15 分钟社区服务圈”,让社区成为居民放心、安心、贴心的生活场所。

 万艳丽

  DOI: 10.12677/ass.2022.111029 201 社会科学前沿

 造血 + 反哺,打造协作生产场景。遵循活力导向,积极培育社区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做强社区集体经济,反哺社区发展。每年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可达 100 万元:利用广都社区 9 组闲置土地,建设广都便民市场,每年集体经济收入约 45 万元,该居民小组居民每年分红约 11 万元;升级改造便民市场,每年集体经济收入约 20 万元;两个市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纳入社区基金管理。2020 年,租用社区拆而未征的闲置土地修建便民停车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约 21 万元,全部存入社区基金,居民小组每年分红 3 万元。将集体资产出租给企业,每年收入 12 万元。社区将党建综合体公共空间进行线上线下共享出租,截止目前,收入约 3 万元,全部存入社区基金。社区打造创业孵化基地海棠 VI,引进社区咖啡能人打造社区咖啡室,定期组织咖啡师培训等活动;培育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在办公空间、人才招引、融资渠道、扶持政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个体创业需求与社区服务供给零距离对接。

 共享 + 服务,打造便民生活场景。面对居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社区遵循人本逻辑,突出功能导向,按照共享集约开放原则,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全覆盖;突出共享导向,打造社区服务联盟,利用辖区三个便民停车场,提供约 300 个共享停车位;利用欣和苑、道孚家苑等 10 个小区公共场地,提供闲时共享停车服务;突出优质导向,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非遗文化剪纸、泥塑、唐卡绘画,扎染等民族活动。

 绿色 + 生活,打造社区生态场景。遵循美学价值,深入推进“两拆一增”,坚持“可进入、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理念,利用转角空间打造蓉城一家亲主题公园。建设社区绿道、小游园、微绿地,内设民族文化长廊、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及“爱成都·迎大运”互动打卡点,设计社区 IP——武嘟嘟,社区各民族居民在这里休憩、聊天、锻炼身体,组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

 文化 + 体验,打造社区人文场景。遵循差异特性,按照社区多民族聚居的特色,形成具有不同感知体验的人文场景。建设全长 116 米的广都文化墙,从寻味广都、智慧广都、幸福广都三个板块,设置趣味翻转球,撰写“广都赋”制作做工精致的状元府门头,设计状元打卡装置,设置多民族文化人物剪影墙、“网红针雕”打卡装置、雕版印刷形式刻录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广都人的故事广都人的生活”等版块,群众参与人数每天约 100 人次,荣获成都首届“美丽社区·共建共享”微更新创意项目二等奖。打造覆盖全域的文化场景,在小区打造清风廊、廉政文化墙;在少数民族聚居小区打造民族风格的院落文化场景,开展“赛出风采·女神节水果拼盘大赛”“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

 3. 成都市广都社区治理成效 广都社区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围绕党群阵地、组织活动、队伍建设持续发力。采取建强支部堡垒、建设党员志愿服务队、基层支部攻坚结对等方式,推行“1 + 211”(党组织 + 业主大会和业主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治理模式,积极打造党建引领示范小区。社区加强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居委会、服务站组织建设,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实现对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服务,积极解决好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5]。

 3.1. 党建引领完善共治机制,构筑联动治理结构 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将党建和网格化治理紧密结合,畅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 100 米”[6]。通过党建引领,发挥网格管理机制、党建共建机制、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作用,促进网格治理资源、社会协同资源、行政服务资源联动运作,形成了多方主体...

篇六: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

• 经典 管理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路径思考— — 以 Y 小区为例O 朱臣臣( 中原工学院 , 河南

 郑州

 451191

 )【 摘

 要 】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 “ 最后一公里 ” , 小区是社会治理的 “ 最后一百米 ” 。

 有序的社区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 , 也是国家治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

 新时代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营造具有党建引领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 作为新时代党的社

 会整合新抓手 , 各地区应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推进社区社会化 、 现代化 , 助力打造社会治

 理新格局 。

 本文以 Y 小区为例 , 从实践探索 、 实践成效与实践启示三个方面对基层党建发挥

 引领作用 , 破解老旧小区的治理难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 关键词 】

 新时代 ; 基层党建 ; 城乡社区 ; 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 新时代要打造 “ 共

 建 、 共享 、 共治 ” 的社会治理格局 。

 社区是社会的

 基本单元 , 有序的社会治理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微

 观基础 , 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石⑴ 。

 加强和改进小区

 党建工作 , 以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 对于坚持和

 加强党对社区工作的全面领导 , 夯实党在城市社

 区的执政基础 , 具有重要意义 。

 居民小区作为群众

 生活的基本场所 , 是城市社区的细胞 、 城市管理的

 基础单元 、 基层治理的 “ 最后一百米 ” 。

 只有建设好

 基层党组织 ,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 , 统筹社会

 资源 , 鼓励多方参与,才能群策群力 、 化解顽疾 , 提

 升小区生活品质和社区治理效能 。

 近年来 , 四川省

 绵阳市 Y 小区探索完善治理模式 , 趟出了一条党

 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O一 、 Y 小区的治理现状( 一 )

 党支部进小区 , 渗透小区治理Y 小区过去遗留问题多 、 矛盾深 、 民怨大 , 致

 使小区业主反映强烈 , 要求实行业主自治管理 ,

 实现自我管理 、 自我监督 、 自我服务 。

 在社区党委

 领导下 , 建立 “ 社区党委 、 小区党支部 、 楼栋党小

 组 ” 三级党建责任体系 , 实现小区党组织和党的

 工作全覆盖 , 实施 “ 社区联小区 、 小区联楼栋 、 楼

 栋联群众 ” 的三级联动机制 , 为小区业主行使合

 法权利 、 主动参与小区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

 同

 时 , 构建 “ 一核四委一中心 ” 的组织管理机构 , 实

 现组织运行规范化 ; 为了充分发挥小区基层党组

 织先锋模范作用 , 调动小区党员积极性 , 小区党

 支部设立党小组 , 举行各种教育活动 , 强化基层

 党组织的领导力 , 增强小区居民的凝聚力 。( 二 )

 服务力量下沉到小区,解决居民问题Y 小区实行党建引领业主自治管理以来 , 建

 立了以业主委员会 、 监督委员会 、 小区物业管理

 委员会 、 小区发展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中心为主体

 的 “ 四委一中心 ” 的业主自治管理服务体系 。

 通

 过业主自筹资金 、 争取国家电网和燃气集团公司

 等项目资金 、 申请使用小区维修基金 、 小区物业

 管理费中结余部分及公共收益部分等资金 , 彻底

 解决了小区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问题 。

 为满足小区业主生活需求 , 增强小区居民的幸福【 作者简介 】

 朱臣臣 , 中原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131

 朱臣臣/新时代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路径思考感 、 舒适感 、 获得感 , Y 小区党支部 、 业委会立足

 小区实际 , 充分利用小区资源 , 搭建互敬 、 互爱 、

 互帮服务平台 , 围绕老有所养和依法治理 , 开展

 小区党建引领 “ 共享邻里情 ” , 想方设法为小区业

 主提供便民服务 。( 三 )

 指导监督小区自治 , 助力议事财务公开

 透明化Y 小区建立了公开透明的民主评议工作机

 制 , 全面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 规范安全管理行为 ,

 实行财务公开透明和议事公开民主协商制度 。

 在

 小区进行物业管理和财务的公示,进一步化解业

 主矛盾和怨气 ; 密切联系群众 , 定期召开小区党

 员大会 , 由党员民主评议党支部工作 ; 召开小区

 业主大会 、 业主代表大会 , 由业主评议小区业委

 会履职情况 、 通报小区业主资质管理工作情况 ,

 加强小区财务管理 , 确保小区治理阳光 、 透明 、 高

 效运转 。二 、 Y 小区的成效( 一 )

 基层党建小组组织小区管理 , 实行规范

 化运行机制在 2018 年社区党委对小区党员进行全面摸

 排 , 大力推动小区党员正视问题 , 亮身份 、 强组

 织 、 做表率 , 积极参与小区党支部换届选举 , 重新

 选出了基层党支部 。

 同时 , 在小区以楼栋为单位

 设立党小组 4 个 , 确定党员中心户 ( 能人示范户 )

 8 户 , 形成 “ 小区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一党员中

 心户 ( 能人示范户 )

 ” 三级组织体系 , 将党的组织

 建到小区 、 楼栋 , 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

 在以铁牛

 街社区党委为组织核心的领导下建立了规范化

 运行机制 ,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 , 以群众需求为导

 向 ,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 得到了各级党组织及政

 府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 并先后被绵阳市委 、 市

 人民政府评为 2018 年度全国文明建设 “ 先进集

 体 ” , 实现了小区由 “ 乱 ” 到 “ 治 ” 的华丽转变 。( 二 )

 基层党建小组带领业主自管自筹 , 改善

 小区旧貌由于历史原因 , 部分住在顶楼的业主房屋漏

 水问题突出 , 影响居住 , 小区内电梯也因陈旧老化

 故障频发 。

 小区党支部 、 业委会高度重视,多次与

 业主协调商议 , 制定处理方案为居民做防水处理 ,

 小区党组织带头 , 成立小区电梯更换筹备工作组 ,

 不辞辛苦 、 排除万难 , 入户组织业主自筹电梯更换

 资金,更换小区电梯 5 部 , 彻底排除了电梯安全隐

 患 o 小区党支部 、 业委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讨论决

 定 , 对小区消防设施设备全面整改 ; 更新改造变压

 器 、 更换管网 , 彻底解决了小区居民用电 、 用气等

 安全隐患问题;安装小区监控摄像头 125 个 , 安装

 人脸识别二维码安全管理系统 , 为小区全体业主

 购买公众责任险 , 解决高空坠物 、 意外伤害等小区

 自治安全管理风险责任问题 。( 三 )

 基层党建小组引领小区治理 , 围绕群众

 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

 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

 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

 ” 即 。

 在基层党建小组的组织

 与引领下 , 业主自治模式能够为群众着想 , 以群

 众为中心 , 实心实意为业主服务 。

 小区因特大暴

 雨出现部分业主因室内漏水无法居住 , 小区公共

 区域排水不畅 , 小区党支部一班人 , 组织小区党

 员 、 老同志 、 物管人员紧急行动 、 防洪抢险 , 把小

 区损失降到最低 。

 小区党支部 、 业委会和物管委

 在节假日积极开展邻里活动 , 走访慰问老干部 、

 老年人和困难党员 , 营造和谐温暖的邻里氛围 。

 生活在 Y 小区 , 居民切身感受到了近年来在党建

 引领下 , 实行业主自治管理带来的舒适感 、 幸福

 感和安全感 。三 、 Y 小区的困境Y 小区建于 2002 年 , 共有 4 栋商住楼 ( 电梯

 公寓 )

 , 总建筑面积 6.65 万平方米 , 现有业主 427

 户 、 常住人口

 1256 人 , 是绵阳较早兴建的高档电

 梯公寓 。

 由于小区业主参差不齐 , 中老年人居多 ,

 整体文化素质不够高 , 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 内外

 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 , 邻里纠纷和偷盗现象时有

 发生 , 整个小区管理无序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小区

 业主和物业公司 、 业主委员会矛盾重重 、 难以调

 和 , 物业公司被解雇 、 业主委员会被罢免 , 整个小

 区日常管理服务完全停摆 , 高档公寓成为 “ 三无

 小区 ” , 转变小区治理方式迫在眉睫 。

 因此 , Y 小132

 朱臣臣/新时代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路径思考区居民群众决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 下定决心

 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 , 坚定不移地走上党建引领

 小区自治之路 , 开创 “ 六自六化 ” 治理模式 , 即:

 机构自建 , 组织运行规范化;骨干自选 , 组建队伍

 能人化 ; 物业自管 , 小区治理家园化;事务自商 ,

 议事公开民主化;平台自搭 , 便民服务常态化;质

 效自评 , 财务公开透明化 。

 在新型基层党建引领

 小区治理的模式下 , Y 小区治理情况逐步得到改

 善 , 小区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 但是新的治理

 模式下 , 又面临新的困境和问题,仍然需要对其

 进行剖析 , 从而使小区治理进一步发展 、 创新和

 3714"^

 o居民主体年龄偏大 。

 Y 小区以党建引领小区

 治理 , 小区居民实行自治模式 , 但通过对小区的

 整体情况进行调研发现 , 小区整体居民年龄偏

 高 , 在社区工作的多数为中老年 , 青壮年数量不

 多 , 这就导致小区整体治理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

 较大 , 行动力不强 , 小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程序烦琐 , 效率低 o 首先在事务推进方面 , 由

 于工作机制的不完善和不规范 , 致使各种程序多

 重烦琐 , 在处理沟通 、 协调运转过程中 , 影响办事

 效率;其次是缺少约束激励机制以及容错纠错机

 制 , 部分小区居民在参与自治过程中缺乏动力 ,

 积极性较弱 , 整体动力不足 。缺乏创新 , 工作质量有待提升 。

 在小区基层

 党建小组中 , 青壮年不多 , 导致在治理工作中 ,

 整体缺乏创新 , 无法与新时代接轨 。

 当前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标准日益提升 , 小区群众的需求

 越来越多样化 , 人们不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满

 足 , 更多的是对精神 、 文化和心灵上的满足 , 这就

 对小区治理工作者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 , 在实践

 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上也有更严格的标准 。

 缺乏年

 轻血液 , 工作质量就无法得到提升 , 无法跟上新

 时代建设美好生活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脚步 。四 、 Y 小区的路径启示党的建设核心任务之一在于保持基层组织

 的战斗力 , 因为 ,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 , 基层组

 织的战斗力 , 是党有效执掌国家政权的重要保

 证⑶ 。

 Y 小区由乱到治彰显了基层党建在引领小

 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 它的成功案例

 是值得探讨的 。

 对其深入调研总结 , Y 小区创新

 自治的实践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党建引

 领,将党的组织和宣传阵地延伸到小区 、 楼栋 , 充

 分发挥小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 构建以

 小区党组织为核心 , 以人民为中心 , 以问题为导

 向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模式,是新时

 期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迫切要求 , 必须坚持

 不懈抓实抓好 。( 一 )

 以党建为核心 , 把基层党建引领贯穿于

 社区治理全过程以党建为核心引领社区治理 , 可以对各种治

 理力量进行整合和安排 , 聚力各类治理主体 , 在

 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

 社会稳定是促

 进国家繁荣发展与人民生活幸福的环境保障 , 社

 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层面和重要依托 , 基层

 党组织则是实现社区有序治理和维持社会安定

 的重要组织力量⑷ 。

 绵阳市 Y 小区以基层党建小

 组为中心 , 建设社区党委 、 小区党支部和楼栋党

 小组三级党建责任体系 , 形成社区联小区 、 小区

 联楼栋 、 楼栋联群众的三级联动机制 , 让党组织

 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社会其

 他各类组织 , 覆盖重点领域和人群 , 使基层党组

 织成为领导社区发展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

 基层

 党组织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治理的核心 , 要发

 挥有效作用 , 进一步推动我国社区向社会化组织

 结构转变 。

 同时要以社会化趋势为依托 , 创新社

 区治理的组织形式,促进社区组织结构向网络化

 治理和优化方向发展 。

 要坚持以党建为核心 , 把

 基层党建引领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 , 通过对

 社区治理组织结构的优化 , 创造具有凝聚力 、 亲

 和力的社区治理模式 , 形成治理合力 , 从而推动

 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 二 )

 以人民为中心 , 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

 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

 “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

 论 。

 ”

 “ 学习马克思 , 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 。

 ” 闵当前 , 我国社会的133

 朱臣臣/新时代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路径思考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

 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社会

 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城市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 、

 公共资源等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因

 此 , 小区治理的工作不仅需要党组织以人民群众

 为中心 、 履行服务群众的职责 , 也需要尽力满足

 社区居民多层次的生活需求 , 让群众有更多的幸

 福感和获得感 。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

 人民谋幸福 , 基层党组织要与群众有所互动 , 有

 所作为 , 要把社区居民满不满意作为检验社区治

 理各项工作成效的标准 。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

 人为中心 , 为人民服务 。

 基层党组织作为我们党

 的基础 , 必然以人民需求为导向 , 以行动回应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 。

 因此 , 小区治理的

 工作不仅需要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履行服

 务群众的职责 , 也需要带动社区各类组织 , 发挥

 专业特长 , 形成合力满足多层次的生活需求 , 让

 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 以问题为导向 , 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关心

 的问题有效的社区治理在于能够解决社区居民关

 心的问题 , 在于能够满足居民的需要 。

 随着城市

 社区的不断发展 , 基层社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烦

 琐 , 社区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

 这就要求我们在

 创新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始终树立问题意识 , 以问

 题为导向 , 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重点 、 难点

 问题 。

 一方面,小区是社区居民...

推荐访问: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小区 基层 治理 示范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