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护理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血糖仪
护理教案:正确使用血糖仪的步骤与技巧
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而血糖仪则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检测工具。正确地使用血糖仪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正确使用血糖仪的步骤与技巧,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一、血糖仪的种类
目前市面上的血糖仪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便携式血糖仪、手持式血糖仪、连续血糖监测仪等。其中,便携式血糖仪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因为使用简单、操作方便,而且价格相对便宜。
二、正确使用血糖仪的步骤
1.
准备工作
在使用血糖仪之前,需要先准备好相关的工具和材料,这些包括:血糖仪、试纸、消毒棉、取血器、酒精棉球等。同时,需要将血糖仪和试纸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2.
洗手
在采集血液之前,需要将双手洗干净,并用温水洗净采血部位,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3.
采集血液
采集血液需要用到取血器。使用之前,必须使用消毒棉球将采血部位擦拭干净,避免细菌感染。按照取血器使用说明进行采血,注意不要将血液直接接触试纸,以免污染试纸。
4.
放置试纸
将所采集到的血液蘸在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放置在血糖仪上,并按照血糖仪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5.
记录结果
在得到血糖检测结果之后,需要将其记录下来,并进行及时的治疗、调整。
三、正确使用血糖仪的技巧
1.
提前预热
在使用血糖仪之前,需要将其预热。一般情况下,预热时间不超过5秒,这是为了让血糖仪的温度稳定,能够更准确地检测血糖值。
2.
替换试纸
试纸是检测血糖的关键,因此,及时替换试纸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试纸包装上都会有有效期,如果超过有效期,试纸的准确度就无法保证。
3.
选择正确的采血部位
正确选择采血部位可以避免疼痛和污染。常见的采血部位有:手指、耳垂、肘窝、手掌侧面等。在采血时,要选择干净、有血液供应的部位,否则会影响试纸的准确度。
4.
控制好采血量
采血量控制不好,容易导致血糖值偏高或偏低。因此,在采血时,要控制好采血量,以保证试纸的准确度。如果采血量过大或过小,可以调整采血器的深度和角度。
结语
正确地使用血糖仪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正确使用血糖仪的步骤与技巧。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血糖,保证自己的健康。
篇二:护理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血糖仪
血糖仪的使用护理操作流程
简介
血糖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仪器。它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监测血糖水平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本文将介绍血糖仪的使用护理操作流程,帮助使用者正确而安全地使用血糖仪。
准备工作
在使用血糖仪之前,使用者需要准备以下物品:-血糖仪:确保血糖仪已经正确安装电池,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血糖测试试纸:确保试纸的有效日期没有过期,避免测试结果不准确。-血糖穿刺器:确保血糖穿刺器处于干净状态,并准备好适量的血糖试纸。
操作流程
1.
洗手:在进行血糖测试之前,使用者应该先洗手,确保双手干净卫生,避免任何可能对测试结果产生干扰的因素。
2.
选择测试部位:常用的测试部位包括手指尖、手掌、背部、腿部等。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在选择部位时,应避免选择有伤口、瘢痕或其他异常情况的地方。
3.
准备穿刺器:将血糖穿刺器的调节器设置到适当的深度,一般来说,对于成年人来说,深度应该在2.0-2.4mm之间。确保穿刺器的针头没有弯曲或损坏。
4.
插入血糖试纸:将一片血糖试纸插入血糖仪的试纸插槽中,确保插入无误并紧密贴合。
5.
清洁测试部位:使用酒精棉或消毒纸巾清洁选择的测试部位,使其干燥。等待酒精蒸发干净,否则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干扰。
6.
穿刺测试部位:将已经准备好的血糖穿刺器慢慢插入选择的测试部位,按下穿刺按钮完成穿刺过程。要注意穿刺的角度不要太大,以免引起过多的皮下出血。
7.
收集血液:使用干净的、干燥的棉签或纸巾轻轻按压穿刺处,促使出现一滴血液。确保血液足够的量以满足测试需要。
8.
涂抹血液:将拇指或手指轻轻触碰血糖试纸上的提示区域,确保血液充分覆盖提示区域。等待等待约5秒钟,以确保血糖试纸充分吸收血液。
9.
读取测试结果:等待血糖仪自动显示测试结果。一般来说,测试结果会以毫摩尔/升(mmol/L)或毫克/分升(mg/dL)的形式显示在血糖仪的显示屏上。
10.
记录测试结果:将测试结果记录在血糖监测表上,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记录在专用的血糖记录本上。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和医生对血糖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在使用血糖仪之前,请确保已经阅读并理解血糖仪的使用说明书,遵循厂家提供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血糖仪和血糖试纸都需要存放在干燥、避光、避热的地方,避免受潮、变形或损坏。
使用过的血糖穿刺器要及时丢弃,并采取安全措施,以免他人接触到杂菌。
对于使用血糖仪的儿童、老人或身体条件较差的人群,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
定期检查和校准血糖仪,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血糖仪的使用护理操作流程。正确而安全地使用血糖仪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使用血糖仪时,请务必遵循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以及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正确的操作。
篇三:护理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血糖仪
166CHINAHEALTHSTANDARDMANAGEMENT,Vol.11,No.7护理标准前研究
护理管理得上述效果。对药液外渗、医院感染等风险进行预防,可提高化疗的安全性,减轻患儿的痛苦,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家长满意度[10]。根据患儿的病情,实施生活护理,可预防出血等风险。根据患儿的饮食喜好,为其制定个性化食谱,则可改善患儿的食欲,增强机体免疫力,使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得以减少[11]。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均伴有血小板计数下降症状。嘱患儿避免食用坚硬的食物,可预防消化道出血,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优质护理后,患儿依从性97.1%、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患儿依从性更强,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同样值得肯定。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儿家长心理、环境、饮食护理及风险预防满意度,分别(9.14±0.41)分、(9.15±0.41)分、(9.45±0.10)分及(9.22±0.41)分,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家长满意度更高,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琼等[12]在研究中,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样本,对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可将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自29%降低至10%。该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均证实了优质护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13]。综上所述,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护理依从性,且可提升家长的满意度。[7][8][9][10][11][12][6][5][3][4][2]参考文献[1]范炎峰,荆玲,刘宽浩.青藤碱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1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10):1199-1203.徐一卓,王西阁,陈力溶.河南地区248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类型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4(3):470-473.袁慧宏,张晓艳,曹莎莎.急性白血病住院患儿合并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19(3):248-252.王文鹏,高吉照,郭雷.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预后[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5):749-752.王慧芳,杨曦,刘雪花.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0(3):420-424.兰洋,陈晓娟,邹尧.CCLG-ALL2008方案治疗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5):405-410.何文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ROCK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27(2):415-420.邢双双,顾则娟,蒋秀美.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3):324-329.唐慧,杨艳,李映兰.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2):1422-1426.刘丽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ICC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6):147-148.王亚婷.早期连续强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6):63-64.张琼,杨静.综合护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疗效影响分析[J].西藏医药,2018,39(6):133-134.黄梦伊,高秀志.白血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139-141.护理人员POCT血糖仪室内质控执行障碍调查分析闫晓云1陈晓依1孙乃玲2Management,Tai’anCityCentralHospital,Tai’anShandong271000,China;2DepartmentofMedicalSafety[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influencingfactorsthatobstaclestoimplementationofindoorqualitycontrolofPOCTbloodglucosemeter.MethodsUsingthe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503nursesfrom89hospitalsintheprovincewereinvestigatedonthetheoryandpracticeofindoorqualitycontrolfromSeptember2017toDecember2017.ResultsThequalifiedrateofthetheory,operationprocess,purpose,frequencyandoutofcontroltreatmentprocessofthenursingstaffwas35.59%,43.54%,1.39%,19.28%and29.22%respectively.Thereweredifferencesintheknowledgeandoperationqualificationrateamongnursesofdifferentlevels,titlesandpositions.N1-2washigherthanN0、3-4,nursesandpractitionernurseswerehigherthanthosewithtitlesabovethesupervisornurses,generalnurseswerehigherthantheheadnurses,tutornursesandmiddlemanagementnurses,P<0.05,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oreticalknowledgeandoperationscorebetweeneducationbackgroundandworkexperienceinendocrinedepartment(P>0.05).ThehigherthenumberofPOCTspecialtrainingandworkingyears,thehigherthescoreofindoorqualitycontrolpurposeandfrequencyandoutofcontrolmeasures,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mainreasonsthataffecttheimplementationofinternalqualitycontrolofnursingstaffarethatthetheoreticalknowledgeandoperationprocessofqualitycontrolarenotmastered,theimportanceofqualitycontrolisnotwellunderstood,whichisrelatedtothelackofPOCTspecialtraining,thelackoftimelyupdatingofknowledgeofelderlynursesandthelackofaperfectmanagementsysteminthehospital.ItissuggestedtostrengthenthespecializedandstandardizedtrainingofPOCTbloodglucosemeterfornurses,especiallytheseniornursesandheadnurses,soastoimprovetheimplementationrateofindoorqualitycontrol.[Keywords]POCTbloodglucosemeter;indoorqualitycontrol;obstaclestoimplementation;qualitycontrolpurpose;qualitycontrolfrequency;qualitycontrolprocess【摘要】目的了解导致护理人员POCT血糖仪室内质控执行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法,自2017年9月—2017年12月对省内89家医院503名护理人员,进行室内质控理论和实践情况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室内质控理论、操作流程、目的、频次及失控处理流程合格率分别为35.59%、43.54%、1.39%、19.28%、29.22%;不同层级、职称、职务护士间知识、操作合格率有差异,N1-2高于N0、N3-4,护士和护师高于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普通护士高于护士长、带教老师、中层管理人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历和有无内分泌科室工作经历在理论知识、操作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T专项培训次数越多、工作年限越短,室内质控目的、质控频次、失控处理措施得分越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致护理人员室内质控执行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质控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未掌握、质控目的认知不到位,与POCT专项培训少、高年资护理人员未及时更新知识和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关,建议对护理人员、尤其是高年资、护士长等管理层护理人员加强POCT血糖仪专项、标准化培训,可以采取多途径、多形式、联合检验科、跨学科培训,提高室内质控执行率。【关键词】POCT血糖仪;室内质控;执行障碍;质控目的;质控频次;质控流程【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9316(2020)07-0166-03doi:10.3969/j.issn.1674-9316.2020.07.070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ObstaclesintheImplementationofIndoorQualityControlPOCTBloodGlucoseMeterinNurseStaffYANXiaoyun1CHENXiaoyi1SUNNailing21DepartmentofNursingQuality基金项目:2019年泰安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引导计划)(2019SN209)作者单位:1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护理质管科,山东泰安271000;2医疗安全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CHSM
7167POCT血糖仪(point-of-caretesting,POCT)操作简单,广泛用于临床。室内质控是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内容[1-2]。根据ISO22870要求,每天执行2次室内质控[3],但临床发现71%~85%的仪器未按规定进行室内质控,仪器内无存储质控数据,某院至少每个检测日进行一次质控[4]的执行率仅有2.8%~10.0%,某些科室使用中仪器室内质控开展率几乎为空白。国外有资料显示32%POCT仪器(包含血糖仪之外的仪器)未按规定进行质控[5]。为提高室内质控执行率,特制订调查问卷,了解护理人员执行障碍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省内糖尿病微信工作群内89家医院503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1.2调查工具根据《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2010年》[6]和2016年《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规范中国专家共识》[4]室内质控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室内质控实践调查问卷。一般资料:年龄、工龄、职称、科室、专科护士级别、有无内分泌工作经历、接受POCT专项培训次数。实践调查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单项选择:质控理论知识(10个条目)、质控操作流程(10个条目);第二部分是多项选择:正确选项:质控目的4个条目、质控频次6个条目、失控处理流程6个条目。答对一条目得1分,答错、未答不得分。问卷通过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信度为0.812,Cronbach’α系数为0.855。1.3调查方法2017年9月—12月通过问卷网在糖尿病微信群内发放。1.4数据处理-±s)表示,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
(x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用直线相关与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基本情况表1护理人员对室内质控相关知识答复情况[名(%)](n=503)理论知识操作流程具体内容正确人数具体内容血糖仪使用局限性216(42.94)科室有质控操作流程质控结果判断标准182(35.63)流程与仪器流程一致血糖仪线性范围185(36.78)质控时查看试纸批号质控结果存储设置205(40.76)检测时摇匀质控品试纸含酶名称209(41.55)弃去第一滴质控品质控结果参考范围256(50.89)正确设置质控模式质控时调整质控模式306(60.83)会存储质控结果质控结果专有符号366(72.76)绘制L-J图质控液开启后效期452(89.86)第一时间录入L-J图血糖仪使用影响因素485(96.42)第一时间检查结果是否在控表2不同护理人员室内质控合格率情况[名(%)]理论知识人员类别总数人数合格总体503179(35.59)护士层级N02810(35.71)N17231(43.06)N214668(46.58)N316744(26.35)N49026(28.89)2χ值-17.42a内分泌工作经历有19969(34.67)无304110(36.18)2χ值-0.12职称主任护师40(0)副主任护师4113(31.71)主管护师18446(25.00)护师18883(44.15)护士8637(43.02)2χ值-19.56a学历研究生131(7.69)本科394141(35.79)大专9337(39.78)中专30(0)2χ值-6.79职务普通护士298129(43.29)带教老师6618(27.27)护士长12529(23.20)中高层管理者93(33.33)其它50(0)2χ值-20.85a注:a:P<0.01;b:P<0.05正确人数261(51.80)219(43.54)236(46.92)472(93.84)485(96.42)236(46.92)219(43.54)362(71.97)272(54.08)223(44.33)操作流程人数219(43.54)9(32.14)44(61.11)72(49.32)61(36.53)33(36.67)17.57a80(40.20)139(45.72)1.491(25.00)17(41.46)65(35.33)99(52.66)37(43.02)12.05b5(38.46)179(45.43)33(35.48)2(66.67)3.82151(50.67)21(31.82)44(35.20)3(33.33)0(0)17.63a
168CHINAHEALTHSTANDARDMANAGEMENT,Vol.11,No.7表3质控目的频次失控处理流程答复情况选项目的:血糖仪精密度性能评价;了解试纸批次间的差异;不同操作者结果一致性;试纸保存状态质控频次:每天;或检测日;当血糖仪检测结果与病情不符时;更换试纸批号时;更换电池时;血糖仪被摔、进水或更换仪器;失控处理流程:重新质控;分析原因并纠正;做好记录;上报;仪器故障时联系设备科;医院或者科室有失控分析报告记录自变量β0X1:工作年限X2:专项培训次数表4多元线性回归系数Y1:质控目的得分0.94-0.01c0.14cY2:失控处理流程得分2.260.005d0.07得分-±s)[名(%)](分,x6(1.19)1.06±1.0397(19.28)147(29.22)1.57±1.952.46±1.67合格人数ββY3:质控频次得分1.22-0.02c0.35c注:c:P<0.05;d:P=0.05;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质控目的得分=0.94-0.01*工作年限+0.14*培训次数,质控处理流程得分=2.26+0.005*工作年限+0.07*培训次数,质控频次得分=1.22-0.02*工作年限+0.35*培训次数共收到519份问卷,有效问卷503份,有效率96.9%。年龄(35.2±9.5)岁,工龄(13.6±5.9)年。其中:男性8名,女性495名;有内分泌专业工作经历者199名;接受POCT专项培训3次及3次以上有223名,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者48名。2.2室内质控执行障碍影响因素调查结果2.2.1理论知识与操作流程答复情况护理人员对室内质控理论知识、操作流程知晓率低,其中血糖仪使用局限性、质控结果判断标准等10个条目知晓率不足50%。详见表1。不同层级、职称、职务护理人员之间,理论知识、操作流程合格率有差异,N1-2高于N0、N3-4,护士和护师高于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普通护士高于带教老师、护士长和中层管理人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学历和有无内分泌科室工作经历对知识、操作回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2.2质控目的、频次、失控处理流程答复情况护理人员对POCT血糖仪进行室内质控目的、频次及失控后处理知识掌握不全面,得分低,合格率低,详见表3。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护理人员接受专项培训次数越多,质控目的、频次、失控处理流程得分越高,工作年限越高得分越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回归系数见表4。3讨论护理人员POCT相关知识缺乏,美国自2015年进行POCT标准化建设[7],对于操作POCT的非检验人员,培训相关原理并能熟练操作,具备安全操作、质量控制、结果分析、仪器保养、试剂保存等知识和技能,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临床检测操作。近年来我国POCT发展迅速,某些医院在培训、管理方面尚无统一组织监管或监管不到位、无标准化操作作业书及其专业培训教材。致使大部分护理人员室内质控目的不明确、频次、操作流程掌握不全面、失控处理不到位、知识缺乏,临床血糖监测以低年资和实习生为主,导致高年资、高职称、管理层护理人员认知不到位。培训是显著影响护理人员室内质控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需要制定POCT质量管理的具体细则[8],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培训次数与质控目的、频次得分呈正相关,在工作年限不变的情况下,培训次数每增加1次,质控目的得分增加0.14分,质控频次得分增加0.35分。多位研究者提出建立院内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9-10]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未掌握、质控目的认知不到位,与POCT专项培训少、高年资护理人员未及时更新知识和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关,建议对护理人员、尤其是高年资、护士长等管理层护理人员加强POCT血糖仪专项、标准化培训,可以采取多途径、多形式、联合检验科、跨学科培训,提高室内质控执行率。参考文献[1][2][3][4][5][6][7][8]马钰香,张莉,顾民,等.建立POCT血糖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4,33(4):41-42.KrouwerJanS.ReducingGlucoseMeterAdverseEventsbyUsingReliabilityGrowthWiththeFDAMAUDEDatabase[J].Journalofdiabetesscienceandtechnology,2019,13(5):959-962.周睿,王清涛.POCT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5):323-327.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规范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6):2864-2867.赵海建.血气分析质量管理[C]//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2019全国现场快速检测学术会议文集.济南:中国医学装备协会,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S].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12.廖远泉,坂本秀生.美国,POCT标准化的相关进展(日文译文)——主题:关于POCT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5(4):1038-1041.KhannaS,BaronJ,GregoryK,etal.Implementationofanexpandedpoint-of-caresiteinspectionchecklistinanacademicmedicalcenter:Aneightyearexperience[J].ClinicaChimicaActa,2018,476:173-177.孙德华,毛欣茹,郑磊,等.4种常用POCT血糖仪的性能评价与结果比对[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4):474-477.张国军.从检验科主任角度看POCT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5):338-340.王欢,陆惠慧,李介华,等.基于物联网的POCT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1):117-120.陆惠慧,王欢,周鹤,等.护士在医院POCT-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4):87-90.黄加敏,马智群,徐锐,等.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现状调查分析及改进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92-94.汤荣睿,李娟.POCT血糖仪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措施分析[J].重庆医学,2018,44(33):4718-4720.姚慧岚,徐玉兰,袁红娣.基于院内网络化的多层次管理在血糖仪室内质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8,17(12):68-70.王德才.POCT血糖仪用于血糖信息化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4):54-57.邱娇娜,黄亚婷.应用POCT血糖仪实施血糖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29):161-163.[9][10][11][12][13][14][15][16][17],亦有报道,通过完善管理体系[11-14]和实施信息化管理[15-17],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日常督导,使护理人员室内质控知识知晓率、科室开展率、操作符合率、质控执行率等都有显著改善。综上分析,导致护理人员室内质控执行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质控
篇四:护理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血糖仪
仪器设备管理质量检查持续改进分析
2015年6月护理部对仪器设备管理质量进行了质控检查,共检查22个护理单元,平均得分百分比96.57%,抢救设备器材完好率及使用计量器具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各科室仪器设备均进行编号管理,组织相关培训及考核,并且对急救仪器设备均能每日检查性能及做好相关记录,本次检查有8个科室得分百分比为100%,其余14个科室共存在问题合计20例次,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检查情况:
(一)科室得分百分比分布:
100.0%95.0%90.0%85.0%80.0%75.0%70.0%65.0%60.0%55.0%5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98.0%97.8%97.5%97.5%92.5%97.8%97.5%97.5%97.5%90.0%90.0%100.0%100.0%92.0%90.0%88.9%消手消门急儿神眼毒术化护诊科经科室供室科组科内应科ICU血济济感普肝耳骨呼妇肾胸心透慈慈染外胆鼻科吸产病外血科科室成儿科科脑喉科科科科管人科外科内(二)存在问题分布:
2090%1565%1075035%632110%40%20%80%100%80%60%95%善全料案理完不资预整不书理急洁记明管应清登说人备时控备专设及质设无器未仪器备仪备糖仪设科血设器专仪无仪器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不全
1/2二、原因分析:
1、少数护士长对仪器设备管理标准未掌握透彻,部分相关资料不全。
2、质控人员督促检查不够。
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强,未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三、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
科室
血透室、感染科、1、仪器设备无专人管理资料
2、无专科仪器设备应急预案
3、仪器设备说明书不全
4、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不全
5、血糖仪质控登记不完善
6、仪器设备未及时清洁整理
普外科、肝胆脑外科、耳鼻喉、肾病科、胸外科
济慈成人、济慈儿科、妇产科
心血管内科
ICU骨科、呼吸科、妇产科、肾病科、胸呼吸科、心血管内科
整改措施
整改时间
整改情况
1、科室护士长按要求完善相关资料。
2、建立仪器设备一栏表,在表中注明“负责人”和“定点放置位置”,仪器设备较多的科室可指定多名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对所管仪器设备每周至少检查一次,仪器设备接班护士每日进行检查。
科室每日有负责血糖仪质控检测登记的护理人员,及时进行质仪器设备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整理,并分类定点放置。
立即整改
已整改
立即整改
已整改
2周
已整改
外科、心血管内科
控并登记。
四、需强调问题:
1、仪器设备维修记录以设备科反馈的维修单为准,不需要另外再建立登记本进行统计,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登记本中“设备故障”一栏统一不再填写。
2、为体现抢救车中简易呼吸器性能是否完好,在“抢救器械交接登记本”中后面空白栏进行表示,书写为“功能状态”。
护理部
2015年6月30日
2/2
篇五:护理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血糖仪篇六:护理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血糖仪
护理质量分析会议内容
1、检查情况:本月护理部对全院各病区的5S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平均得分为分。
2、主要问题:部分病区存在物品摆放不整齐、清洁不彻底、标识不清晰等问题。
3、整改措施:加强病区5S管理的培训和宣传,落实责任到人。定期进行5S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加强对5S管理的督导和监督,确保5S管理工作的落实。
总的来说,本月护理质量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为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理部每周都会进行病房检查,督导临床护理工作。这些检查包括护士长管理职责的落实和管理中的难点,以便协助解决问题。同时,护理部会指出工作中不规范的护理行为、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并要求相关科室限期
整改,护理部会及时跟进整改效果。以下是本月检查发现的问题:
一、检查了四例手术交接,其中三例是骨科手术,一例是眼科手术。交接和核查都规范。
二、对一台甲瘤手术进行了术前三方核查,执行规范。
三、检查了手术室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执行情况,发现存在问题。5-7月的理论试卷经常没有做完,考核不严肃,没有实际效果。建议下半年要抓好抓实专科培训问题,注重实效果。同时,要求XXX开展一次专科的技能竞赛,评出一、二、三名,以促进护士的研究氛围,加强培训效果。
四、检查了创三条款中存在的问题:
一)5月份有特种设备故障的应急演练,流程建议理顺:手术室科室应该先制定相应的应急流程(预案),再科内培训,最后实操演练。
二)快速消毒炉故障缺乏形成书面的处理流程。
五、发现了以下问题:
1.夜班交班内容顺序不当,应该按照产妇在硬外麻下行剖宫产术——剖出婴儿——婴儿情况——产妇情况的顺序进行。
2.检查了两位危重患者记录,发现记录对病情观察没有重点,对于产后宫缩情况、患者已经发生的贫血症状均没有提及。
3.1床XXX,90,深静脉敷贴不密封,容易感染。妇产科四、不同批号的青霉素混放一起。
4.各床单位没按原规范放置,床帘大幅度接触床单位,不符合院感要求。
六、发现了以下做得好的地方:
1.护士长对重要知识点有提问,希望能继续,对不掌握的同志加强组织研究,以提升护士的理论水平,指导临床工作。
2.科室有在现有条件下开展新生儿抚触、产后回访等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七、要求下半年科内做应急演练,提升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还发现一名护士违反了仪表、礼仪规范,头发没有按规范统一使用创伤脊柱发网并斜坐于治疗室治疗台面。在7月12日的一次甲状腺手术中,护士送病人至手术室手术治疗,没有查对出手术安全核查单、签字单、手术部位标识等各处的信息均写为右侧,被手术室护士查对出来。
1.术前核查不认真,没有了解患者病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患者安全,需要召开XXX护士会议,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加强术前核查的质量检查。
2.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汇报意识薄弱,回病房后没有及时汇报护士长,错失了提醒全员吸取教训的机会。需要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意识,确保安全。
3.针对创三条款式的专项检查,存在以下问题:一、科室没有科内的应急预案明细,没有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二、没有系统的新入职护士培训计划;三、科内培训效果不佳,抽查一名护士对6月考试内容的回答,发现不熟悉。需要制定应急预案明细,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制定系统的新入职护士培训计划,并加强培训的实效性。
4.在普儿科和NICU中,需要尽快开展科内应急演练,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并注重实效性,不过分追求分数,确保研究范围、内容、考试范围均缩小,可以适当增加次数,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5.存在质量问题:50床,XXX,静滴血栓通液体,护士签名在鹿瓜多肽液体处。63床,XXX,05住院4天,指甲长,床单位有明显的眼/耳/康污渍;39床,住院时间长,知道主管护士名,但说主管护士没有主动自我介绍,只知道名字,不认识人;质疑一级护理,晚上没有护士来巡视;患者指甲长;查记录,记录书写有误(入院首记:停留左前臂PICC管固定好,输液通畅),患者实际没有留置PICC导管。需要加强质量检查,确保患者护理质量。
6.在门急诊中,急救车上一气管导管7月20日失效,按急救车管理规范,应该提前更换。需要加强急救车的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7.在供应室中,本月上报了8件优良事件,但也存在问题,如7月1日灭菌的治疗碗包布失效期、打包日期均出现错误。需要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供应室的质量。
8.在手术室中,XXX和XXX分别查对了事件,发现了问题并及时提醒医生和病区护士,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这种认真落实查对制度的做法值得大家研究。
5ICU:患者6床XXX的胡须比较长,但是在给他翻身时使用的止血钳尖端的放置位置存在安全隐患。患者7床XXX连全身都有血迹,皮肤没有清洁干净。
神经消化内科:患者11床刘源中的流量供氧实际供氧为5升/分,而XXX的冰箱管理比较规范,没有发现具体问题。但是患者指甲比较长,而且他有院外压疮,但是没有得到家属的协助和指导进行压疮护理和翻身。
神经泌尿外科:患者7床XXX的床单位欠整洁,右手留置针固定不规范,白色隔离塞向内,左手留置针穿刺处已经红肿,没有及时处理。
8、9楼:患者1床使用微泵,但是药物标签上未签执行时间,而且黏贴在延长管上存在安全隐患。
9、7楼:患者5床腹部敷料渗液多,汗多致衣服湿,CVC敷料湿(未予更换),心电监护的部分电极片脱落。
10、6楼:患者1床不知道供氧注意事项,留置针夹子未按要求放置。
11、ICU:患者7床尿袋尿液超2/3未及时倒掉,双上肢水肿未予抬高。
12、感染科:患者6床胡须长,护士执行输液未使用带有二维码标签的PDA。
毒麻药管理输液:各科都存在签名潦草的情况,个别漏拔针签名。在5楼的2张输液卡上拔针后没有签名。在ICU7床的微量泵静脉推注药物时没有治疗卡,存在查对制度的安全隐患。在脊柱创伤科,曲马多和鲁米那两种药物数量多于基数。在ICU,药物袋的标识与实际药物存放的批号及有效期不一致,没有随着药物更换而更改批号及日期。
1、妇产科:污物暂存间没有上锁,处置室大头棉签开启后没有写好院感防控。
2、儿科和呼吸科:污物暂存间没有上锁。
3、个别科室:配置XXX未放入无菌托盘内,用后血袋放在治疗室加药台面。
在全院中,没有血糖仪的质控表。在普外科,急救车上放置氧袋。在某些科室,开启日期与时间没有写好,有一瓶碘伏已经过期。
在病历小组质控情况中,每个病区抽查了2份活病历、2份上档病历、所有死亡病历进行质控,共计质控了44份病历,质控问题详见专项总结。各科文书质量对比见下表。
在院感科和护理质控科查房意见汇总中,发现在某些科室,开启时间失效或者开启时间写错,还有漏写开启时间的情况。在妇产科和脊柱创伤科,急救车电筒不够亮。在某些科室,呼吸囊的面罩充气不够。
1.护理质量问题:护士对使用冰毯仪后体温监测时间的回答不正确。改写:护理质量问题:护士对使用冰毯仪后正确监测体温的知识掌握不足。
2.控科问题:患者身份标识信息不正确(多个年龄)。改写:控科问题:患者身份信息标识不准确,包括年龄等基本信息。
3.转科转床问题:手腕带无及时更新。改写:转科转床问题:手腕带信息未及时更新。
4.仪器使用问题:报警处理不及时。改写:仪器使用问题:未能及时处理报警信息。
5.医嘱执行问题:用氧的流量与医嘱不相符。改写:医嘱执行问题:用氧流量与医嘱不符。
6.生活护理问题:XXX不重视。改写:生活护理问题:未能重视三短六洁的护理。
7.特殊药物使用问题:甘露醇使用不规范。改写:特殊药物使用问题:甘露醇使用不符合规范。
8.药物管理问题:药物混放。改写:药物管理问题:未能正确分类和储存药品。
9.无菌物品管理问题:有孔管理不规范。改写:无菌物品管理问题:未能正确管理有孔。
10.健康指导问题:效果不好。改写:健康指导问题:未能有效地进行健康指导。
此外,文章中提到的4防护用品失效期已过、5登记本有漏登现象、6浸泡消毒物品不规范、7使用消毒液不规范、8导管护理不规范、9未按时清洗空气消毒机滤网、10多耐患者标识不规范等问题,由于没有具体描述和表述,无法进行改写和编辑。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详细描述和解决这些问题。
篇七:护理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血糖仪
持续改进便携式血糖仪检测准确性的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持续改进我院临床科室便携式血糖仪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采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对我院临床科室使用的35台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质量管理,调查分析现状、研究整改措施,制定管理制度和改进方案,阶段性整改后进行便携式血糖仪改进前后比对率和准确性合格率比较,根据存在问题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采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和Χ2检验进行根因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进前,我院便携式血糖仪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与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无比对等现象;改进后便携式血糖仪比对率和准确性的合格率均达100%(P<0.01)。结论:采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对我院便携式血糖仪准确性进行管理后,血糖仪准确性的合格率显著提高,确保了我院便携式血糖仪的检测质量和患者安全。
关键词
便携式血糖仪;准确性;PDCA;质量管理;患者安全
POCT是一种快捷、简便、不受场所控制,在靠近患者床旁操作的检验筛查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检验周期,有利于医生对病人及时做出诊断[1]。采用便携式血糖仪的血糖检测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虽然便携式血糖仪有诸多优点,但是临床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操作人员未经规范培
训或授权、血糖仪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参加室间质评或不做室内质控、不同厂家和型号的便携式血糖仪与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无比对等问题,因此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成为很多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2]。为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使用,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指南与规范:《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226-2002)》、《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3-4]。为了更好的执行卫计委的相关规定,确保患者安全,我们采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对我院临床科室使用的便携式血糖仪的准确性进行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院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所有临床科室及所用便携式血糖仪。
1.2方法
1.2.1调查统计和初步比对: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统计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科室和便携式血糖仪,包括血糖仪的厂家、型号、是否做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是否与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过比对等信息。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收集全院便携式血糖仪与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初步比对,比对不合格的便携式血糖仪要求厂家进行校准维护或更换。
1.2.2分析现状和存在问题
根据调查统计和初步比对结果,采用头脑风暴和鱼骨图等方法进行根因分析,主要关注要素包括:我院现有便携式血糖仪的厂家和型号,“三证”是否齐全,售后服务,是否执行室内质控,是否参加室间质评,是否与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准确性比对,人员是否进行定期培训和动态授权等。
1.2.3制定改进措施
1.2.3.1成立POCT管理小组和制定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制定《POCT管理制度》和委员会职责。委员会成员包括检验科、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医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人员。根据《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要求,更换提供证书不齐全的便携式血糖仪,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周期、考核和授权办法、监管内容和周期、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包括便携式血糖仪标准操作规程的编写、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要求及与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比对方案等。
1.2.3.2组织人员培训和考核
由检验科承担便携式血糖仪操作使用的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包括:便携式血糖仪的目的、局限性、性能及日常维护、标本采集注意事项、结果影响因素、质控要求等。培训后进行现场考核,包括笔试和现场操作考核,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由医务处给予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授权。
1.2.3.3准确性比对方案
医学检验科制定《便携式血糖仪与检验科生化分析仪比对方案》,各科室选择5位患者(尽量选择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用科室便携式血糖仪检测患者指尖血糖,并登记结果;同时抽取该患者的静脉血2.0-3.0ml于标准真空采血管。在规定时间内将登记的结果及对应患者静脉血一并送至检验科,检验科收到标本后,3500r/min离心5分钟,在雅培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检测。按照《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4]准确度要求,对临床血糖仪进行合格率分析(两次结果计算允许偏倚,当血糖浓度<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0.83mmol/L范围内;当血糖浓度≥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20%范围内)。
1.2.4改进后效果评价
经过阶段性整改后,对我院临床科室所有便携式血糖仪再次进行调查分析和准确性比对,比较整改前后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和室间比对执行情况,比较整改后和初步比对准确性合格率差异。
1.2.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整改前后比对率和准确性合格率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整改前调查统计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院便携式血糖仪的调查统计了解到,我院临床科室使用的便携式血糖仪有鱼跃和华益2个品牌,共35台,使用科室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22个科室。2015-2017年以来医院只进行过1次POCT项目培训和考核,但无后期的定期监管,目前操作使用人员不固定,室内质控记录不完善,均未参加室间质评或室间比对,均无定期的血糖仪性能验证和校准,无质量控制体系文件和方案,操作人员对如何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质量控制办法缺乏了解。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相关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采用头脑风暴方法进行根因分析(见图1)。
图1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根因分
析
2.2整改前后质量控制情况比较
根因分析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建立管理制度和比对方案,开展人员培训和考核等。经过阶段性整改后对临床科室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情况再次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表1全院35台血糖仪质量管理改进前后情况比较
改进前(n=35)
改进后(n=35)开展室内质控率
26(74.3%)35(100%)*
参加室间质评率
0(0%)
0(0%)进行室间比对率
0(0%)
35(100%)*
质控体系文件
不健全或缺如
健全
注:*质量管理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整改后和整改前初步比对便携式血糖仪准确性合格率比较
按照比对方案,初步比对时有4台便携式血糖仪准确性
达不到要求,厂家更换2台,校准维护2台。阶段性整改后,再次对全院35台便携式血糖仪进行准确度比对,准确性均达到行业标准要求,合格率为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2。
图2全院35台便携式血糖仪质量改进前后准确性合格率比较
3.讨论
便携式血糖仪以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受医师和患者的欢迎,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实时监测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上应用确实满足了糖尿病患者随时了解血糖变化的需求,指导医生诊疗方案的及时调整,确保安全降糖,平稳达标的要求。然而临床使用过程中便携式血糖仪的规范化管理,人员的正确操作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障却往往被医疗机构忽视。
有文献报道,一家医院存在多种品牌、一个科室多种品牌同时使用的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忽视不同品牌间血糖仪结果的差异度,给血糖仪检测结果准确性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5]。调查结果显示,我院部分科室使用的便携式血糖仪也存在“三证”不齐,操作人员不固定和无定期培训,质量控制方案不健全,无法保证检测准确性等现象,因此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及管理亟待规范,从患者安全角度考虑,我们首先将确保全院便携式血糖仪准确性作为管理指标,利用PDCA管理工具进行一系列持续改进管理。首先我们对本院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统计和比对分析;针对统计和分析结果,依据卫计委相关规范指南,采取了包括成立POCT管理委员会、制定管理制度和职责、建立比对方案、开展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和授权等一系列整改措施;阶段性整改结束后,我们再次对我院便携式血糖仪进行了结果比对,整改前后对便携式血糖仪比对率和准确性合格率进行比较显示我们采取的整改措施效果显著。由于检验科的3台便携式血糖仪参加卫计委室间质评,本次未纳入研究范围。
本次采用PDCA管理工具对我院便携式血糖仪准确性进行了质量管理,通过分析证实改进效果显著,为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我们必须严格执行《POCT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人员培训考核和动态授权,定期组织室间比对和质量监管。通过对便携式血糖仪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我们保证了临
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检测质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同时为同级别医疗机构提供了管理的经验。此次质量管理的成功也为我们在POCT设备其他事项中的管理积累了经验,例如我院临床科室使用的床旁血气分析仪的管理,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和整改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静.POCT的发展及其应用.江西医药,2008,43,(1):56-58.[2]王洁,陈健,吕元.从国际医院管理委员会认证角度谈对医院内血糖床旁检验质量管理方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3(5):392-394.[3]卫生部.《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卫办医发[2010]209号.[5]熊宇.快速血糖检测仪进行床旁检测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3-44.
篇八:护理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血糖仪
医疗医务标准化基于PDCA循环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陈红段玉梅李长琼柏魏陈静雅徐文波张薇(玉溪市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摘要:目的:建立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其使用和管理,保证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基于PDCA循环原理,通过现况调查发现便携式血糖仪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了成立多学科协作的POCT质量管理小组、完善制度、明确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考核、资质授权、查检督导等措施。结果: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与管理合格率得到有效提高,操作人员均得到资质授权,操作规范合格率均达到100%,在血糖仪管理与维护上,除室间比对(97.5%)和室内质控(97.5%)外,其余项目执行合格率均达到100%;形成标准化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制度。结论:基于PDCA循环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科学、有效地促进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关键词:PDCA循环,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多学科协作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8.051EstablishingaQualityManagementSystemofPortableBloodGlucoseMeterswithMultidisciplinaryCooperationBasedonthePDCACirculationCHENHongDUANYu-meiLIChang-qiongBAIWeiCHENJing-yaXUWen-boZHANGWeiliatedHospitalofKunmingMedicalUniversity)(People’sHospitalofYuxiCity/TheSixthAf?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qualitymanagementsystemofportablebloodglucosemeter,standardizeitsuseandmanagement,andensuretheaccuracyandreliabilityofbloodglucosemonitoring.Methods:BasedonthePDCAcirculation,theexistingproblemsintheuseandmanagementofportablebloodglucosemeterwereinvestigatedandcauseanalysiswasconducted,andthemeasuresincludingtheestablishmentofamultidisciplinarycooperativePOCTqualitymanagementteam,improvingthesystem,makingclearnormsandstandards,organizingtrainingandassessment,qualificationauthorization,inspectionandsupervisionweretaken.Results:Thequalifiedrateofuseandmanagementofportablebloodglucosemeterwaseffectivelyimproved,andtheoperatorswereauthorized.Thequali?edrateofoperationspeci?cationsreached100%.Inthemanagementandmaintenanceofglucosemeter,exceptinter-roomcomparison(97.5%)andindoorQC(97.5%),thequali?edrateofotherprojectsreached100%;standardizedportablebloodglucosemetermanagementsystemwasformed.Conclusion:EstablishingamultidisciplinarycooperativequalitymanagementsystemofportablebloodglucosemeterbasedonPDCAcirculationcanscienti?callyandeffectivelypromotethenormalizationandstandardizationoftheuseandmanagementofportablebloodglucosemeter.Keyword:PDCAcirculation,portablebloodglucosemeter,qualitymanagementsystem,multidisciplinarycooperation2023年第9期(下)/总第639期231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陈红,段玉梅,李长琼等:基于PDCA循环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
即时检测(PointOfCareTesting,POCT)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便携式血糖仪作为即时检测设备之一,因其快捷方便、操作护理人简单的特点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1-3]。员是便携式血糖仪最主要的操作者,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检验知识和质量控制意识,存在操作不不规范、质控不到位的问题,与国外相比,国内缺乏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难以保证血糖检测的准为规范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和管确性和可靠性[4]。理,本院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通过多学科协作建立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实践取得满意成效。录规范,未统一质控维护登记规范。(4)法: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质量查检标准不明,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5)环:血糖仪储存不规范,试纸储存不规范、质控液储存不规范。1.1.3制订计划据以上存在问题及原因,通过文献查证、头脑风暴初步拟定改进对策,通过5W2H的原则分配改进项目每个阶段的时间、负责人、方法,绘制甘特图,按照改进计划表推进各项工作。包括成立多学科协作的POCT质量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并完善管理制度;组织操作人员培训和考核,并对考核合格人员进行授权;督促标准和制度的落实,通过实践提高血糖仪使用及管理规范性,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2实施阶段(D-do)1.2.1成立多学科协作的POCT质量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并完善管理制度主要由医务部、医学检验科、护理部、质控部、设备管理科、运营管理办的相关成员组成。以医务部为总协调、总监管及负责操作人员考核、资质授权,医学检验科为总指导,负责POCT中便携式血糖仪的生化比对和操作人员、监管人员的定期培训。护理部为总联络,联合质控部、血糖仪厂家负责便携式血糖仪操作和管理的定期查检、督导。设备管理科、运营管理办负责对设备购置进行初步论证。各部门、各学科间相互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对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质量监管。另外,厂家提供院内血糖仪管理手册,并配套质控液。厂家技术人员全程提供技术支持,配合医学检验科、护理部、质控部等对仪器定期校准,及时维修。POCT质量管理小组结合等级医院和星级医院评审相关要求,依据2021年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标准《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指完善和更新,南》[5]在原有的管理制度上进行细化、经会议讨论拟定了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制度,形成统一的记录规范,包括血糖检测结果记录表和质控维护登记表。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1.1计划阶段(P-plan)1.1.1问题调查本院有48个护理单元,其中40个科室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共84台,除内分泌代谢科使用华益Glupadplus-878(信息同步)外,其余39个科室均统一使用yuwell鱼跃306(信息不同步),通过现场查检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40个科室血糖仪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存在以下问题:操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未得到资质授权;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标准;操作未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质控工作不到位,操作人员质控知识欠缺;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没有规范的管理体系,且监管人员职责不明确。1.1.2原因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法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1)人:操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操作规范标准不明确,未严格执行和落实规范;POCT项目质量管理小组未组织操作人员培训和考核,缺乏定期监管。(2)机:除内分泌科室,血糖仪未实现信息化,信息不能同步。(3)料:未统一检测结果记2322023年第9期(下)/总第639期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陈红,段玉梅,李长琼等:基于PDCA循环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1.2.2组织培训、考核及资质授权依据《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指POCT质量管理小组组织全院护理人员,以南》[6],及需要或可能会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医疗、医技人员接受培训,培训采用现场理论授课和操作演示的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为:检测原理,检测操作流程,标本采集流程,质量控制流程,质量保证相关措施,性能要求,血糖监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仪器、试纸及质控品的储存条件,血糖检测结果的解读,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生物安全预防措施。严格要求参与培训的人员掌握每一步骤环节,培训后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线上作答方式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正确率≥80%)人员,经POCT质量管理小组审核后,拟定符合资质的人员名单经分管院领导审批后由医务部统一进行授权,最终共授权全体护理人员共1054人,其他医疗、医技人员共33人。1.2.3下发标准、制度并督促各科室执行落实POCT质量管理小组下发国家标准文件以及拟定的管理制度,要求按照标准和制度执行并落实便携式血糖仪的操作规范与管理;下发统一的血糖检测结果记录表和质控维护登记表,科室将以上文件材料装订成册并归档,形成院内统一的《便携式血糖仪使用与管理手册》。1.3检查阶段(C-check)
各科室联络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定期对本科室血糖仪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自纠整改;护理部联合质控部、厂家对在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40个科室每月进行定期检查,对照查检标准进行严格的现场操作观察,并查看文字资料如检测结果记录、质控记录是否按照规定要求保证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追踪整改效果。1.4整改阶段(A-act)对整个改进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改进情况并形成文字记录;明确遗留的问题为除内分泌科外,其余科室血糖仪的使用和管理未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检测结果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在有限的条件下,POCT质量管理小组也根据标准文件,经过讨论制定了规范化的记录表格,今后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加充分地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针对考核不合格人员重新进行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相关操作;授权有效期为一年,每年对操作人员重新进行培训,并且将便携式血糖仪使用与管理纳入新入职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考核中;护理部对科室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与管理纳入平时的护理质量检查工作中,与科室考核挂钩;POCT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进行质量总结,检查和评估各个科室的完成情况、达标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达标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督导、追踪整改,针对存在的共性薄弱环节必要时重新进行强化培训;根据实际进行质量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2取得成效(1)提高了便携式血糖仪使用与管理的合格率(见表1)。(2)形成本院标准化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范(WS/T781-2021标准、血糖仪说明书)、人员培训、资质认定和授权、室内质控要求、室间质评要求、结果记录、质控记录规范、管理流程8项内容。3讨论3.1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POCT是医学检验新技术的衍生[6],但就便携式血糖仪而言,操作者大多是非医学检验专业的护理人员,且检测结果的判断者也是不具备医学检验专业背景的临床医生,血糖仪又分散在各个临床研科室,这造成了血糖仪管理的复杂性、困难性[7]。2023年第9期(下)/总第639期233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陈红,段玉梅,李长琼等:基于PDCA循环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
表1便携式血糖仪使用与管理合格率指标内容改进前46.5172.7988.6082.5491.1856.6274.6354.9662.5047.6148.5346.5148.53合格率(%)改进中97.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92.1194.7492.1184.2192.1186.84改进后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97.5097.50100.00100.00资质授权1.操作人员一年内接受过便携式血糖仪使用相关的培训、考核并获授权2.操作前进行仪器检查及核对3.消毒剂选择正确,消毒方法符合规范操作规范4.采血、检测方法按照血糖仪说明书操作步骤、规范进行5.检测结果记录规范、真实、完整6.出现血糖异常结果及时、准确处理7.血糖仪及储存盒清洁、整齐8.按要求储存、使用试纸,新开瓶时标注日期及使用者,在有效期内使用9.质控液开瓶后标明失效期,无过期血糖仪管理10.血糖仪有当季室间比对记录,仪器编号与最近一次比对记录单一致与维护11.血糖仪每天进行室内质控12.更换试纸批号、电池等有追加质控记录13.质控记录规范究显示[8-10],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是血糖仪规范性使用与管理的有效保障。因此,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PDCA原理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多学科协作下便携式血糖仪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有序的运行和实践,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每一个相关人员都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每一个参与部门都能明确自身职责各司其职,从根本上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和有序的运行,每一个操作与管理步骤、规范标准都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每一个不合理的操作与管理行为都能持续改进,形成了一个有制度保障、有标准依据的多学科协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3.2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有效性本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前,在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如表1所示,一年内接受过便携式血糖仪培训、考核并获授权的比例仅46.51%,质控相关条目的合格率均低于60%,由此凸显操作人员对血糖仪相关管理知识比较欠缺,尤其是质控知识尤为欠缺。通过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多学科协作质量管理体系,对存在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并结合实际,针对问题拟定对策和管理制度并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持续优化,不断完善,通过运行和实践,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与管理合格率逐步稳步提升,最终全院护理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得到授权,操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PDCA管理方法是一个阶梯式的上升过程,在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改进[11]完善标准化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制度,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4结语基于PDCA循环建立形成多学科协作的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科学、有效地发现并解决血糖仪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与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保证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但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对便携式血糖仪这一种POCT设备进行了质量管理实践,除内分泌科外,其余科室的血糖仪使用未实现信息化;此研究未将血糖仪危急值管理[12]纳入体系建立实践中。因此,今后将以此为奠基,逐步探讨其他POCT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加强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全院的便携式血糖仪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2342023年第9期(下)/总第639期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陈红,段玉梅,李长琼等:基于PDCA循环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体系参考文献[1]黄玉容,杨泉,张彦超,等.院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质控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123-126.[2]莫永珍,赵芳,袁丽,等.住院成人高血糖患者血糖监测医护协议处方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8):1142-1146.[3]郭筱彤,刘培玉,马红梅.即时检测—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与管理现状[J].天津护理,2020,28(1):123-125.[4]王淼,周染云,杨兴龙,等.医院POCT血糖仪应用现状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8):643-645.[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指南:WS/T781-2021[S].2021.[6]陈卓诚,卢文深,覃俊龙,等.应用PDCA循环改进医院床旁检验项目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3):3535-3537.[7]周林,许爱萍,刘毓玲,等.PDCA循环在POCT血糖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8):1102-1104.[8]张国军.从检验科主任角度看POCT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5):338-340.[9]LIFF,XIEY,SHIBY,etal.Therealworldofbloodglucosepoint-of-caretesting(POCT)systemrunninginChinateachinghospital.[J].ExpertRevMedDevices,2018,15(6):445-451.[10]SAKAMOTOH.RoleofthePOCcoordinatorinJapan[J].Rin-shoByori,2015,63(2):238-243.[11]李辉,卞文安.PDCA循环在POCT血糖仪医院站点管理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5):524-527.[12]GREENBLATTMB,NOWAKJA,QUADECC,etal.Impactofaprospectivereviewprogramforreferencelaboratorytestingrequests[J].AmJClinpathol,2015,143(5):627-634.作者简介陈红,硕士,护师,研究方向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教育。(责任编辑:刘宪银)(上接第230页)4结语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工作开展的重要一部分。以往由于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工作开展存在较多的问题。对医院进行分级评估,是对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等综合效益的一次重要检验。同时全面地检查了医院的档案工作。通过医院评审,不但使医院的领导和职工对档案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还暴露出了一些不足。要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必须深刻认识档案工作,重视档案管理,完善档案管理,使档案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参考文献[1]许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措施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2(8):168-170.[2]李洪琴,耿海军,李建军.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促进等级医院复核评审顺利通过[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6):165-166.[3]楼烨,刘小梅,郑振佺.福州市某区社区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1):1309-1311.作者简介汪亚琼,本科,馆员,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专业。(责任编辑:刘宪银)2023年第9期(下)/总第639期235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篇九:护理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血糖仪
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整改效果评价
一、检查问题
1、医疗卫生设施不足
在对病房管理质量进行检查时,发现部分病房的医疗卫生设施不足,如便桶、血压计、血糖仪等医疗设备不全,有些病房甚至缺乏基本的消毒设备。这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2、护理质量不高
部分病房存在护理质量不高的情况,护士工作不细致,导致患者饮食、药物等方面出现问题。护理人员在患者需要呵护和关怀的时候,却表现得冷漠和不关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病情康复和心理健康。
3、医院制度不健全
部分医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行机制,导致管理漏洞频发。对于病房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流程,很多医护人员并不清楚或者不遵守,容易出现工作混乱和矛盾。
4、药品管理不规范
在病房管理质量检查中,发现部分病房的药品管理存在问题,药品存放混乱、不符合规定的药品过期未处理等现象较为普遍。这样的管理不规范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风险,也会浪费医药资源。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医院应加强对病房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确保各种医疗设备、消毒设备和医用物品齐备,并定期检查维护。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的护理服务制度,推行全程护理,确保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同时,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3、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应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加强对各项规定的宣传和培训。对医护人员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和病房管理质量。
4、规范药品管理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药物采购、存储、分发和使用规定,加强对药品的监管和管理。定期对药品进行清点和检查,严格控制药品的质量和使用。
三、效果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工作,病房管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得到了加强,医疗设备更加齐备,患者的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护理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患者感到更受到关心和呵护。医院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完善,医护人员的管理和执行更加规范,病房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药品管理得到了规范,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避免了药品浪费和患者用药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病房管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整改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整改措施的落实和执行不够到位、存在监管不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医院将继续加强病房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服务体验。
推荐访问:护理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血糖仪 整改措施 护理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