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军事课教程2篇高校军事课教程 第九章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第九章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第一节战备规定定第二节紧急集合合第三节行军拉练练第四节野外生存知识识第五节识图用图图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军事课教程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高校军事课教程
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第一节 战备规定 定 第二节 紧急集合 合 第三节 行军拉练 练 第四节 野外生存知识 识 第五节 识图用图 图 第六节 电磁频谱监测 思考题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学习目标】
】
1. 了解战备规定、紧急集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 掌握徒步行军、野外生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会识图用图、电磁频谱监测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综合军事素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学习目标】
】
1. 了解战备规定、紧急集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 掌握徒步行军、野外生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会识图用图、电磁频谱监测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综合军事素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第一节 战 备 规 定
战备是军队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或军事突发事件而在平时进行的准备和戒备行动及工作。
战备规定的内容主要有战备教育、战备管理、战备方案、战备检查、战备值班、战备等级转换、“三分四定”等。士兵要重点掌握战备等级转换和“三分四定”两项内容。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一、 战备等级转换
战备等级是指根据军队战备工作的轻、重、缓、急程度,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划分。我军的战备等级共分为四级:四级战备、三级战备、二级战备和一级战备。
四级战备,为最低一级。
三级战备,部队进人部分作战准备状态,进行战备动员和物资器材的准备。
二级战备,部队进人全面准备状态,进行深人的战备动员,完成一切战斗行动(拉动)准备。
一级战备,为最高一级。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部队一旦进人战备等级状态,要求每一名士兵必须做到:
(1 )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泄露部队行动的秘密;
(2 )外出探亲人员,接到上级的通知后要迅速归队;
(3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按上级的命令完成各项工作;
(4 )提高警惕,坚持在岗在位,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
(5 )进一步落实战备计划,随时做好出动准备。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二、 “三分四定” ”
“三分”,就是将个人的物资分为携行、前运、后留三部分,分别放置。
“四定”,即定人、定物、定车、定位。
“三分四定”是战备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士兵平时要严格按规定做好各项工作,保 证一旦有紧急情况就可立即出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第二节 紧 急 集 合
紧急集合,就是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的集合,是应付突然情况的一种紧急行动。
紧急集合分为全副武装紧急集合和轻装紧急集合两种。全副武装紧急集合是根据当时部队所处的战备等级状态而确定的。
轻装紧急集合是在执行临时性的紧急任务时所采取的一种方式。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一、 着装
通常着作训服。昼间进行紧急集合时,一般按当时的训练着装进行。
二、 整理携行生活器材 材
装备有生活携行具时,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1 )迅速结合背架。
(2 )按规定将物品分别装入主囊、侧囊和睡袋携行袋。
(3 )组合背架和军需装备携行具。
其它兵种专业可根据本兵种专业的特点另行规定。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三、 装具携带( 以步兵为例)
1. 没有装备战斗携行具的携带装具方法
(1 )全副武装:背手榴弹袋,左肩右胁;背挎包,右肩左胁;扎腰带(机枪手先背弹盒);披弹袋;背防毒面具,左肩右胁;背水壶,右肩左胁;背背包(火箭筒副射手背背具);取枪(筒)和爆破器材(图 9-1 )。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图 9-1
全副武装的士兵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2 )轻装:其它装具的披带同全副武装,只是不背背包,将锹(镐)头朝下背于右肩,系绳绕腰间与背绳系紧;米袋右肩左胁;雨衣(冬季带大衣时,将大衣袖子留在外面卷紧捆好,再将袖口对接扎紧)左肩右胁(图 9-2 )。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图 9-2
着轻装的士兵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2. 装备有战斗携行具时的携带装具方法
应首先按要求将各功能模块组装好,尔后将战斗携行具披挂于身上,取手中武器。
其他兵种专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可另行规定装具携行的方法。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四、 集合
士兵披装完毕后,迅速跑步到班集合地点,向班长报告。
士兵在紧急集合时要做到:迅速、肃静、确实、完整、安全、便于行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第三节 行 军 拉 练
行军是部队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
按方式,分为徒步行军、摩托化行军和履带行军;按时速和每日行程,分为常行军和强行军。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徒步行军是以步行方式实施的行军。摩托化行军亦称乘车行军,是乘坐建制内或配属的轮式运输车辆实施的行军;履带行军是乘坐履带车辆实施的行军,通常用于机械化部队的短距离移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一、 行军的组织准备
( 一) 研究情况, 拟定行军计划
指挥员应根据受领的行军命令,组织有关人员研究任务,在图上分析敌情和行军路线,情况允许可到现地向群众了解社情和路况等,综合分析后确定行军序列,制定防护措施和各种情况的处置方案。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二) 做好思想动员
行军前,指挥员应根据本分队所负担的任务,结合分队的思想情况,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同时要教育战士模范遵守行军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擅自离队、丢失装具和食物,不喝生水、不违反群众纪律等,保障分队顺利完成行军任务。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三) 下达行军命令
挥员向分队下达行军命令时,应进行明确分工,正职要亲自负责行军的组织指挥。
( 四) 组织好行军保障
行军保障主要包括行军警戒,运动保障,警备调整,对空防御和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以及组织先遣队、设营队、收容队等。具体内容有: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1 )调查行军路线,尤其在夜间或其他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行军,要研究、熟悉地形特征,做好利用地图按方位角行进的准备;
(2 )指定 l~2 名战士为观察员,负责对地面、对空观察;
(3 )指定值班分队及火器,负责对空防御;
(4 )明确遭敌核、化学武器,以及敌航空兵、炮兵火力袭击时的行军方法,规定伪装方法及伪装纪律;
(5 )组织以简易通信、徒步通信、无线电通信相结合的多种通信手段,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6 )做好物资器材准备,主要包括武器、弹药、器材、装具、给养饮水和药品等,准备的数量以能保障战斗、生活,又不过多增加战士的负荷量为原则,通常携带粮食 3 日份(其 中 1 日份为热食)和必要的饮水;
(7 )作好妥善安置伤病员的准备;
(8 )进行着装检查,包括鞋袜的整理、背包的捆绑、装具的佩戴等。
摩托化行军和履带行军时,应根据敌情、任务和行程确定给养物资的携行量和保障方法,并明确随车携行规定的油料基数和加油方法。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二、 行军的管理与指挥
( 一) 掌握好行军方向和速度
部队行军前要在图纸上认真研究行军路线、出发点、大休息地区及到达地区,分析沿途地形特点并熟记明显地形、标志,还可利用地图和按方位角行进,也就是通过使用行军路线图,识别路标、信号等方法掌握行军路线。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二) 适时组织休息
为保持部队的体力和持续行军能力并及时检查车辆,在行军途中,应适时组织部队大、小休息。
(1 )小休息。通常开始行军 30 分钟后进行小休息。
(2 )大休息。通常在完成当日行程一半以上时进行大休息。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三) 果断处置各种情况
遇敌空袭时,应指挥分队迅速向道路的一侧或两侧疏散隐蔽(乘车时要下车),并指定火器射击低飞敌机。如果空袭情况不严重或行军任务紧迫时,分队则应疏散队形,增大距离,加快速度前进。
遭敌核、化学武器袭击时,应指挥车辆就近利用地形防护,人员迅速穿戴防护衣罩,下车就近隐蔽防护。
通过受染地段时,指挥分队尽量绕过受染区。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三、 特殊条件下行军的特点及要求
(一) 山地行军的特点与要求
山地地形复杂,山高林密,路窄坡陡,道路崎岖,弯道多,转弯急,曲半径小,而且多为土石路面,雨天泥泞难行,有时还会出现塌方;山洪暴发时,道路、桥梁易被毁坏;气候多变,常有低云浓雾,视界受限,视度不良,观察判定方位困难,易迷失方向,对指挥、观察、联络和驾驶均有一定影响;徒步行军体力消耗大,使行军速度下降,队形延长,造成通信联络和指挥困难。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二) 高寒地区行军的特点与要求
高寒地区空气稀薄,人员易疲劳,易出现“高山反应”;天气寒冷,容易冻伤;雪盖地面,容易迷路;积雪厚时,通行困难;气温过低,车辆不易发动,耗油量增加;行军速度慢,驾驶人员观察困难,通信装备性能下降;道路工程保障难度大。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三) 热带山岳丛林地行军的特点及要求
热带山岳丛林地地形复杂,多陡山深谷,草深林密,河多流急,道路少而崎岖,天气多变,炎热潮湿,多雨多雾,毒虫多,疫病宜流行,对分队行军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加强对道路的侦察和保障,加强对车辆的技术保障,采取防暑和防虫害的措施。行军尽可能利用日出前和日落后的凉爽时间实施。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四) 江河地区行军的特点与要求
江河是天然障碍,对行军的组织指挥、通信联络带来不便。因此,指挥员应加强对渡口和徒涉场的侦察,精心计划,细心组织。
( 五) 城市行军的特点与要求
城市街道纵横,不易保持行军方向,迂回路较多,行军路线易被倒塌的建筑物阻塞。组织行军前应详尽查明城区的道路情况,特别是了解易造成阻塞的道路,并预选和确定迂回道路。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四、 宿营与警戒
宿营是部队离开常驻营房遂行各种任务中的临时住宿。分为舍营和露营。
舍营是部队在房舍内的宿营,是宿营的主要方式。
露营是部队在房舍外的宿营,通常在无房舍或不便舍营时采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一) 宿营地区的选择与管理
1. 宿营地区的选择
宿营地区的选择应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和行军编成而定,既要能保证分队安全休息,又要便于迅速投入战斗。平时组织宿营训练应以能够达到训练目的为标准。通常应符合下 列条件:
(1 )避开大的集镇、交通枢纽等明显目标。
(2 )避开疫区、传染病流行村落。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3 )要方便生活,尽量靠近水源地。
(4 )有通畅的进出道路,便于疏散、隐蔽,便于机动和迅速投入战斗。
(5 )有适当的地幅。通常师、团、营的宿营面积分别为 600km 2 平方千米、 60km 2
、6km 2
。
(6 )适宜露营地域。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选择宿营地区时,通常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 符合战术要求,从具体位置到配置方式都应以预想的战术背景为基本前提;
② 着眼于训练科目需要,有利于达到训练目的;
③ 方便生活,尽量靠近水源,并有进出道路;
④ 选择在群众基础较好,或影响群众利益较小的地区。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2. 宿营方式
宿营方式分为舍营、露营及舍营与露营相结合 3 种。
舍营是军队在房舍内宿营。
露营是军队在房舍外宿营,通常在不具备舍营条件时采用,是平时部队训练的重点。
野外露营的方式分为利用制式器材露营和利用就便器材露营。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3. 宿营管理
搞好宿营训练中的管理工作,是保证宿营训练顺利实施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宿营训练的内容之一。
1 ) 坚持一日生活制度
宿营训练期间,部队通常应自觉坚持《内务条令》规定的一日生活制度,注重一日生活制度管理的落实,并从实际出发,根据宿营训练地区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季节特点和 部队实际训练情况、课题难易程度、居住范围等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2 ) 搞好生活管理
宿营训练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从客观条件出发改善伙食,保证部队吃饱、吃好,有水喝。分队要组织好野炊工作,指挥员应明确野炊的位置、方式、隐蔽伪装的措施、时间、要 求及注意事项。指挥员还要检查督促装备器材的维修保养和整理补充,安排好伤病员穿刺脚泡和烤晒衣服。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3 ) 做好群众工作
在宿营时,指挥员应适时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取得联系,了解社情;向部队简要介绍宿营地区的敌情、社情和风俗习惯,认真执行政策和军队纪律,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动员群众,封锁消息。离开宿营地时,送还借用的东西,挑水扫地,填平厕所,征求意见,检查纪律。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二) 宿营警戒
宿营警戒是为保障部队宿营安全而组织实施的警戒,可依情况派出营哨、连哨、排哨、班哨、组哨、步哨等担任,主要任务是发现、防范或制止敌突然袭击和侦察,封锁消息,保障主力宿营安全。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1. 步哨
步哨通常由 1~2 人组成, 1 人叫单哨, 2 人叫复哨。步哨的距离在...
篇二:高校军事课教程
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第 一节 共同条令教育 育 第 二节 分队的队列动作 作 第三节 现地 教学 学 思 考题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学习目标】
】
1. 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的主要内容;
2. 掌握队列动作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军事素养;
3. 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令行禁止、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过硬作风。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第一节 共同条令教育
条令是以简明条文规定,并通过命令颁布的关于军队战斗、训练、生活、勤务活动的行动准则。条令主要依据军队战斗、训练和管理的经验,武器装备和组织编制的状况,以及军事研究的成果等制定。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一、 共同条令的概念
共同条令是训练、生活、勤务活动的行为准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下称《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下称《纪律条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下称《队列条令》)亦称三大条令,是中央军委向全军颁布的命令,是全体军人必须遵守执行的法规,是我军建立正规生活、巩固纪律、培养优良作风、保证部队完成训练和作战等各项任务的根本法典。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二、 落实共同条令的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祖国的历史重任。我军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其必 须要有高度统一的组织纪律和行动。
战士。共同条令依据我军性质、宗旨,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军队日常活动,包括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等最基本的行动规范。它是全体军人必须遵照执行的法规,是我军建立正规生活、巩固纪律、培养优良作风、保证部队完成训练和作战等各项任务的根本法典。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按照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教育训练,对于增强学生 的组织纪律性,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四有新人”,加强和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促进校园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三、 落实共同条令对军训学生的要求
共同条令是军队建设的基本准则,也是高校学生军训生活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通俗地讲,条令就是学生军训的规矩。因此,每一个军训学生,首先要认真学习条令内容,把 握条令精神,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切实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条令精神融入到学习、训练、生活和工作中,使《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真正成为每个学生军训生活的行为准则。其次,搞好条令教育,增强条令意识。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军事技能训练要认真贯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 “两严”方针,通过认真落实条令,让广大参训学生从军事技能训练的实践中领悟条令丰富而深远的育人内涵,激发科技强军、知识报国、振兴中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素 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四、 共同条令简介 介
( 一) 《 《 内务条令 》 简介
《内务条令》是规定军人基本职责、军队内部关系和日常生活制度的法规,是军队生活的准则、行政管理的依据。《内务条令》由军队最高领导人或领导机关颁发,全军执行。其目的在于建立和维护团结统一的内部关系、紧张有序的生活秩序、严整的军容、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以巩固和提高战斗力,保证作战及其他任务顺利进行。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二) 《 《 纪律条令 》 简介
《纪律条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纪律、实施奖惩的基本法规,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单位,以及参战、支前的预备役人员。《纪律条令》是规定军队纪律的法规。
其目的在于培养军人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部队训练、战备、作战等任务的顺利进行。中国历代成文法中,有许多关于军人奖赏和刑罚方面的条文。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三) 《 《 队列条令 》 简介
《队列条令》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单位,以及参训的预备役人员,是规定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的法规,是全军队列训练的依据。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第二节 分队的队列动作
一、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是部队训练、队列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基础动作,是加强部队作风纪律建设,培养战斗力的必要形式。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 一) 立正、 跨立、 稍息
1. 立正
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 60° ;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图 6-1 )。参加阅兵时,下颌上仰约 15° 。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图 6-1
徒手立正姿势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2. 跨立
跨立即跨步站立,主要用于训练、执勤和舰艇上分区列队等场合,可以与立正互换。
口令:跨立。
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两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拇指根部与外腰带下沿或者内腰带上沿同高;右手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手心向后。携枪时不背手(见图 6-2 )。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图 6-2
跨立姿势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3. 稍息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携枪(筒)时,携带的方法不变,其余动作同徒手;稍息过久,可以自行换脚,动作应当迅速。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二) 停止间转法
1. 向右( 左) 转
口令:向右(左)———转;半面向右(左)———转。
要领: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协调一致向右(左)转 90° ,身体重心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半面向右(左)转,按照向右(左)转的要领转 45°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2. 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
要领:按照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 l80° 。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三) 行进
行进的基本步法分为齐步、正步和跑步,辅助步法分为便步、踏步、移步和礼步。
1. 齐步
齐步是军人行进的常用步法。
口令:齐步———走。
要领:(图 6-3 )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图 6-3
齐步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2. 正步
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他礼节性场合。
口令:正步———走。
要领: (图 6-4 )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图 6-4
正步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3. 跑步
跑步用于快速行进。
口令:跑步———走。
要领: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于食指 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 内,肘部稍向里合。(图6-5 )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图 6-5
跑步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4. 便步
便步用于行军、操练后恢复体力及其他场合。
口令:便步———走。
要领:用适当的步速、步幅行进,两臂自然摆动,上体保持良好姿态。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5. 踏步
踏步用于调整步伐和整齐队列。
停止间口令:踏步———走。
行进间口令:踏步。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 15cm ;落下时,前脚掌先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照齐步或者跑步摆臂的要领摆动。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6. 移步( 5 步以内)
移步用于调整队列位置。
1 )右(左)跨步
口令:右(左)跨 × 步———走。
要领:上体保持正直,每跨 1 步并脚一次,其步幅约与肩同宽,跨到指定步数停止。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2 )向前或者后退
口令:向前 × 步———走。
后退 × 步———走。
要领:向前移步时,应当按照单数步要领进行(双数步变为单数步)。向前 1 步时,用 正步,不摆臂;向前 3 步、 5 步时,按照齐步走的要领进行。向后退步时,从左脚开始,每 退 1 步靠脚一次,不摆臂,退到指定步数停止。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7. 礼步
礼步主要用于纪念仪式中礼兵的行进。
口令:礼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缓慢抬起,腿要绷直,脚尖上翘,与腿约成90° ,脚后跟离地面约 30cm ,按照脚跟、脚掌顺序缓慢着地,步幅约55 厘米,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两臂下垂自然伸直、轻贴身体(抬祭奠物除外);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图 6-6 )。行进速度 P 为每分钟 24~30 步。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图 6-6
礼步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四) 立定
口令:立———定。
要领:齐步、正步和礼步时,听到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脚尖向外约 30° ,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跑步时,听到口令,继续跑 2 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两拳收于腰际,停止摆动)着地,右脚取捷径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踏步时,听到口令,左脚踏 1 步,右脚靠拢左脚,原地成立正姿势;跑步的踏步,听到口令,继续踏 2 步,再按照上述要领进行。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五) 步法变换
步法变换,均从左脚开始。
齐步、正步互换:听到口令,右脚继续走 1 步,即换正步或者齐步行进。
齐步换跑步: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听到动令,即换跑步行进。
齐步换踏步:听到口令,即换踏步。
跑步换齐步:听到口令,继续跑 2 步,然后换齐步行进。
跑步换踏步:听到口令,继续跑 2 步,然后换踏步。
踏步换齐步或者跑步:听到“前进”的口令,继续踏 2 步,再换齐步或者跑步行进。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六) 行进间转法
1. 齐步、跑步向右(左)转
口令:向右(左)转———走。
要领:左(右)脚向前半步(跑步时,继续跑 2 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左)约 45° ,身体向右(左)转 90° 时,左(右)脚不转动,同时出右(左)脚按照原步法向新方向行进。
半面向右(左)转走,按照向右(左)转走的要领转 45° 。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2. 齐步、跑步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走。
要领:左脚向右脚前迈出约半步(跑步时,继续跑 2 步,再向前半步),脚尖向右约45° ,以两脚的前脚掌为轴,向后转 180° ,出左脚按照原步法向新方向行进。
注意:转动时,保持行进时的节奏,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两腿自然挺直,上体保持正直。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七) 坐下、 蹲下、 起立
1. 坐下
1 )徒手坐下
2 )携便携式折叠写字椅坐下
3 )背背囊(背包)坐下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2. 蹲下
口令:蹲下。
要领:右脚后退半步,前脚掌着地,臀部坐在右脚 跟上(膝盖不着地),两腿分开约 60° (女军人两腿自然并拢),手 指 自 然 并 拢 放 在 两 膝 上,上 体 保 持 正 直 (图6-7 )。蹲下过久,可以自行换脚。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图 6-7
蹲下时的姿势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3. 起立
口令:起立。
要领:全身协力迅速起立,左脚取捷径靠拢右脚(蹲下时,右脚取捷径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或者成持枪、肩枪(筒)立正姿势。
班用机枪架枪和 40 火箭筒架筒时,起立后取枪、筒。
携背囊(背包)起立时,当听到“取背囊(背包)———起立”的口令后,按照放背囊(背包)的相反顺序进行。
携便携式折叠写字椅起立时,当听到“取凳子———起立”的口令后,按照放折叠写字椅的相反顺序进行。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八) 整理着装和脱帽、 戴帽
1. 整理着装
整理着装通常在立正的基础上进行。
口令:整理着装。
要领:两手(持自动步枪时,将枪夹于两腿间)从帽子开始,自上而下,将着装整理好(必要时,也可以相互整理);整理完毕,自行稍息;听到“停”的口令,恢复立正姿势。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2. 脱帽、戴帽
1 )脱帽
口令:脱帽。
要领:立姿脱帽时,双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两侧,将帽取下,取捷径置于左小臂,帽徽朝前,掌心向上,四指扶帽檐或者帽墙前端中央处,小臂略成水平,右手放下(图 6-8 )。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图 6-8
徒手脱帽姿势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2 )戴帽
口令:戴帽。
要领:双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两侧,取捷径将帽迅速戴正。
注意:携枪(筒)时,用左手脱帽、戴帽;需夹帽时(作训帽除外),双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两侧,取捷径将帽取下,左手握帽墙(女军人戴卷檐帽时,将四指并拢,置于下方帽檐与帽墙之间),小臂夹帽自然伸直,帽顶向左,帽徽朝前(图 6-9 )。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图 6-9
徒手夹帽姿势
第六章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 九) 敬礼、 礼毕和单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