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论文〔摘要〕为探索在非音乐专业人才中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本研究以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为例,设计了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前后测,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学习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

研究性学习论文篇1
〔摘 要〕 为探索在非音乐专业人才中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 ,本研究以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设计了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前后测,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态度、音乐成绩、学习方式自我评价的调查和音乐能力测量作了详细的数据统计。 通过实验探究对比,验证该模式有利于使学生对音乐发生兴趣、提高上课积极性、提高授课效能,同时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多种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
为探索如何更好地在非音乐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中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使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实施,并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本研究根据研究性学习理论,结合音乐专业特点,建构综合概括的音乐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旨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研究性学习论文篇2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夏慧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钱建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J]。中国音乐教育,2003(3):45-47.
[5]张志亚。对结合各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2(6):25-28.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论文范文:《试析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管理窘境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在高师院校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少而低效、投入不足、指导缺位以及成果质量欠佳等方面。建议高师院校从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管理、彰显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身的魅力、强化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投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探寻脱困之策。
关键词: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
高师院校为落实教育部在200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关于高等院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1]
的文件要求,在学生中积极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旨在促进学生发展,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模拟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所开展的学术性专题活动。该活动对于高师院校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状况不容乐观,导致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院校学生培养中的价值无法充分有效地实现。笔者试图从高师院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管理的窘境出发,探讨提升高师院校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对策,促进高师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性学习论文篇3
[1] 罗玉明 。 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J]。 教育探索,2002(6):27-29.
[2] 宋立宇 。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目标与策略 [J]。 赤峰学院学报,2006(01):118-119.
[3] 张琳 。 高中生物实验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J]。 中学生物教学,2002(03):10-11.
[4] 谢进 。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J]。 考试周刊,2008(48):221-222.
[5] 杨学新 。 浅谈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J]。 生物学杂志,2002(06):55-56.
研究性学习论文篇4
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了达成课前的教学目标,充分的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教学计策和方法。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预期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所以,不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需要有自己的策略。探究性教学的特点是教学过程当中的突发状况和问题比较多,因此在教授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时应注意把握具体的操作过程,讲究教学的策略性,如果在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忽视了策略的运用,则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探究没有遵循科学的方法,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一) 涉及情境式提问
物理学科的主要内容是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来发现和理解物理现象的特征和原理,这整个过程不是仅仅靠传统的教学所能实现的。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创设一些贴近课堂主题的情境问题来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探索当中。对于问题的创设教师应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在问答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新的内容。设置问题式情境时,教师要注意选择能够创造神秘感而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的问题。对于问题的难度,不能超越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一步一步探索最后才能摘到苹果。
情境问题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比如,教师在讲解《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程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情景联想。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态,学生会发现航天员在飞行器中始终是漂浮的状态,这正是在这节课中要讲解的物理现象。学生在观察航天员的生活视频时,会被航天员的生活所吸引,会有意识的去思考为什么航天员是漂浮的状态,深刻的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这就是实现的情境问题创设的目的[2]。
(二) 巧妙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在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时候,应注意问题和生活实际的结合。所设计的问题力求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回答问题积极性,学生会提出更多大胆的质疑,师生间就会有更多的互动。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理念既可以使教师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物理课堂探究的热情,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探索,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比如,在讲解电流时,可以把电流形象的比作水流,这种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具象化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建立物理知识体系,明白物理知识和生活是实际的关系。物理原本就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只有把情境的创设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兴趣。
(三) 适度探究,把握课堂时间
探究性教学和灌输式的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和发挥创造力的平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提升了自信心,有效的活跃了沉闷的物理课堂气氛。但是,许多物理教师会发现,探究性教学是很浪费时间的,无论选择何种探究形式和探究内容,只要让学生自主的去完成课堂任务,就会拖延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许多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教师常常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就放弃了对探究性教学的实际运用。
对于这种现象,教师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一节物理课中,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去进行探究,这并不能说明探究性教学是不具备普遍适用性的。事实上,任何一节物理课程,都存在适合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内容,比如,在复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应用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自我回顾课程内容、寻找课程重点、自我表述规律和方程的三个部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并不追求“一谈到底”,而是力求“节节有探,适度探究,合理选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探究的学习形式融入到每节课中去,选择合理的探究点,在探究性教学发展并不完善的现状下,是最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3]。
(四) 坚持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教师普遍不具备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而且探究性教学的实现是需要大量硬件设施来支持,对于物理规律的验证,如果少了实验器材的支持,一切探究都是空谈。
因此,对于硬件设施不完善的学校来说,探究性教学的实现具备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种互相的配合并不是几天就能快速养成的。而且,探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物理科学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和学生长期磨合,还必须提升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教师通过对探究性教学的长期坚持,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用广阔的知识面丰富课堂内容[4]。
研究性学习论文篇5
摘 要: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主动的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更科学的学习。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培育学生自主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笔者着眼于目前高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学;应用
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便是研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现成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也应熟悉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认识的探索过程。因此,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十分适合物理课程的教学。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实行探究式学习模式在提升高中生科学素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从而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对物理人才的需求。
研究性学习论文篇6
[1] 罗玉明 。 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J]。 教育探索,2002(6):27-29.
[2] 宋立宇 。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目标与策略 [J]。 赤峰学院学报,2006(01):118-119.
[3] 张琳 。 高中生物实验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J]。 中学生物教学,2002(03):10-11.
[4] 谢进 。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J]。 考试周刊,2008(48):221-222.
[5] 杨学新 。 浅谈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J]。 生物学杂志,2002(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