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提纲5篇

时间:2023-07-21 15:15:05 浏览量: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提纲1。《梦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2。《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提纲5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提纲5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提纲篇1

1。《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2。《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提纲篇2

1。《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2。《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提纲篇3

一。文学常识: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州城西南隅:角落。2。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尝:曾经。//驾:骑//憩:休息。

三。翻译下列重要语句:

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

2。[《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译文:《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记》上。

3。[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_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_: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_;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_,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_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最美的地方。

四。内容理解

1。理清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第9至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特征,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提纲篇4

1、注重日常积累

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

不少学生对于语文仅仅做到死记硬背知识或者答案,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文章的逻辑都缕不清,关于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改善。

建议在阅读时,要学会理解文章,跟着老师的步伐理解文章思路,梳理并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学习到阅读和作文的奥义。

3、学会观察周围

不少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容易犯难,认为作文无从下笔。

但是,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4、了解写作的“套路”

其实作文也有套路可言,比如在开头的时候,有一些方法可以借鉴:开门见山法、欲扬先抑法、排比反复法、开头设问发等等。

多总结这样的方法,在写作的时候也不至于一片茫然。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提纲篇5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连系动词如be之后,(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它又叫作主语补足语。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主要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来充当。

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用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充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推荐访问:知识点 提纲 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提纲人教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重点知识点doc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体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要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大纲 初一下册语文提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知识点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