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校徽精选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Beijing,USTB)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校徽4篇,供大家参考。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校徽精选篇1
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USTB)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设有研究生院,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于1952年由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初名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北京钢铁学院,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88年定名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高校。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重点大学。
历史沿革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条建设战线百废待兴,人才奇缺,国家钢铁产量每年只有十几万吨。为了迅速培养冶金人才,发展壮大钢铁工业,中央决定在京津地区分别建立钢铁、地质、采矿等独立的专门学院。
1952年,经过中央政府教育部与重工业部磋商,决定以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清华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的有关采矿和冶金系科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北京钢铁工业学院。[2]
北钢院由以下六所院校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
1、北洋大学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现天津大学,1895年成立);
2、唐山铁道学院冶金系(现西南交通大学,1896年成立);
3、北京工业学院冶金、采矿和钢铁机械专业(现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成立);
4、西北工学院冶金系(现西北工业大学,1938年成立);
5、山西大学冶金系(1902年成立);
6、清华大学采矿系金属组(1911年成立)。
1952年4月22日上午,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抽调陈琅环、柏华、丘玉池、李瑞震震等19位同志举行了筹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欣闻新中国钢铁学府的诞生,胸怀钢铁强国的梦想,魏景昌、魏寿昆、张文奇、胡庶华、章守华、赵锡霖等大批名师巨擘从天津、唐山、西安、太原乃至世界各地汇聚而来,从此,一所承载着新中国“钢铁强国”梦想的最高学府在这片古老的“满井村”安营落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是一口“满井”(在今学校南门附近)的井水供养着全校几千人的生活,更是建筑施工用水的全部来源。初创时期的校园建设以莫斯科钢铁学院为蓝本,主配楼虽然没有苏联建筑标志性的木制大尖顶和红五星,但仍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方正而简约。
由此,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根据教育部安排,学校成立之初暂在清华园办学一年。1953年9月23日,学校迁入现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校址。
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北大、清华、钢老三”。被誉为“钢老三”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得到中央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国家钢铁工业的最高学府,学校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1954年至1958年,周恩来总理三访钢院,对学校的发展倾注关怀。
1958年周总理第三次来访时,西哈努克亲王(柬埔寨国王)也随行视察。在当时学校的金工厂实习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炼钢现场中,西哈努克亲王聚精会神地盯着一个小炼钢炉子看了半天。这个炉子就是“电渣炼钢炉”,产出的都是如母舰主板等特种军工用钢,直到现在仍是世界上先进的工艺之一。
北京钢铁学院
1960年2月4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经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同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9年10月,随着林彪“第一号令”的下达,北京钢铁学院和周边兄弟院校都面临着被外迁的命运。但周总理告诉毛主席:“华北有许多钢铁工业,不能没有钢铁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要继续留在北京办学”。周总理的特殊关怀让钢院永远留了下来,继续在这片古老土地发展壮大。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转变,学校也相应进行了变革。在新时代的风云变幻里,学校不断探索着新的定位和目标,延续光辉,展望未来。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国家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北京科技大学
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在建校36周年的日子里,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并确定英译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缩写为“USTB”,沿用至今。
1997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
学校原隶属于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教育部直属,同年,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进入21世纪,李鹏、李岚清、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曾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蓬勃发展饱含期许。2002年建校五十周年大会上,北京市市长、北科大校友刘淇在贺词中说:“北京科技大学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和声名远播的治学大师、兴业伟才与治国栋梁,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平台)建设高校。
2008年,学校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NCMS)”,成为首个承建国家级大科学中心的高校。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4年,学校牵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7年,学校筹建“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下设六个研究中心),聘请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校徽精选篇2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原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第四机械工业部1915所举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
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1985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学校与电子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成人电子工业学院合并。
,学校划转北京市管理。
合并之后
8月21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5月18日,教育部批准筹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3月26日,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校徽精选篇3
长春工程学院校徽
长春工程学院(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学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工程学院。
据2月学校网站显示,学校有湖东校区和湖西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5.8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4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0.25万册;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679人,教职工1260人;设有17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和21个专科专业。
历史发展
三校并立
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1951年4月,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创建,隶属于东北政府工业部。
1952年11月,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长春土木建筑工业技术学校,隶属于中央政府重工业部。
1953年4月,长春土木建筑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长春建筑工程学校。
1953年9月,长春土木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中央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建筑工程学校。
1955年6月,更名为重工业部长春建筑工程学校。
1956年7月,重工业部长春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冶金工业部长春建筑工程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58年10月,冶金工业部长春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建筑专科学校。
1963年5月,长春冶金建筑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建筑学校。
1969年5月,长春冶金建筑学校隶属于吉林省冶金局。
1978年6月,长春冶金建筑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2]
1983年9月,长春冶金建筑学校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84年10月,长春冶金建筑学校更名为长春建筑专科学校。
1992年4月,长春建筑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19,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
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2年8月,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创建,隶属于东北政府工业部,11月改隶属于中央政府重工业部。
1953年9月,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更名为中央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
1955年6月,中央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
1956年7月,重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冶金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58年10月,冶金工业部长春地质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
1963年5月,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学校。
1969年5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隶属于吉林省冶金局。
1978年6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隶属于冶金工业部。
1985年1月,长春冶金地质学校更名为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
1992年4月,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地质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5月,长春地质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年,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953年7月,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创建,隶属于燃料工业部。
1953年10月,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更名为长春水力发电学校。
1955年7月,长春水力发电学校隶属于电力工业部。
1958年7月,长春水力发电学校更名为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厅。
1958年11月,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学校隶属于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专科学校。
1960年5月,吉林省长春水利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吉林水利水电学院。
1962年8月,吉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长春水利电力学校,隶属于水利电力部。
1970年5月,长春水利电力学校更名为吉林省水利电力学校,隶属于吉林省水利局。
1979年12月,吉林省水利电力学校更名为东北水利水电学校,隶属于水利部。
1982年3月,东北水利水电学校,隶属于水利水电部。
1985年7月,东北水利水电学校更名为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1988年6月,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改隶属于能源部。
1992年4月,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3月,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电力工业部。
1995年1月,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东北电力集团公司。
1997年,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合并发展
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工程学院,隶属于吉林省。
2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全国具有国防生招生资格的七十所大学之一。
9月,学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在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校徽精选篇4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一般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简称信息科大,坐落在中国首都北京,是一所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
截止9月,有小营、健翔桥、清河、金台路、酒仙桥5个校区,占地500亩,校舍建筑面积33.17万平方米。学校总用地规模1183.6亩的新校区已于20正式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总值8.7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2亿元;图书馆藏书102.88万册,电子图书15.79TB;设置有12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547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54人,本科生10556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原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1937年,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设立;1946年,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设立。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的前身北京机械学院于1958年成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历史发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历史发展
1972年,该院迁往陕西与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了陕西机械学院,还有一部分以印刷专业为主在北京黄庄成立了北京印刷学院。
1986年,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机械工业管理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
1990年11月,学校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学校划转北京市管理。
推荐访问:校徽 北京 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校徽精选图片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校徽精选高清图片 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现在改名为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前身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现在叫什么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是公办吗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电话号码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官网查询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是民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