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学习心得3篇

时间:2023-07-04 19:10:09 浏览量: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学习心得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十九大时光”,中国的历史进程又一次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起走过极不平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学习心得3篇,供大家参考。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学习心得3篇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学习心得篇1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十九大时光”,中国的历史进程又一次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起走过极不平凡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使命的历史性盛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向世界明确宣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奋勇前进。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5年,中国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是历史性的。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动力平稳转换,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十几亿人民的方向感、获得感、公平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焕发无尽活力。崭新发展局面的背后,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有力指引,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运筹帷幄率先垂范,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铁腕。

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因此,每名领导干部都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保持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敢于担当、愿意干事、善于作为、勇于付出,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同时,每名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切实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作为道德的“警戒线”,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行为“高压线”,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实干兴业,担当尽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历史使命,领导干部更要保持自身过硬。领导干部要投身到新时代奋斗目标的练兵场上,荷枪实弹,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浴血奋战中涅槃重生。经过战争洗礼仍屹立不倒的干部,才算是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因此,在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切实增强问题意识,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化解矛盾风险,真抓实干,用实绩向党、向人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今天的我们已经触手可及。展望2020年,再到2035年,我们要努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最后冲刺,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领导保证。在决胜新时代新的奋斗目标征程中,领导干部要高举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跑好属于自己最为关键的一棒,通过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引领13亿多中国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全力前进。

站在两个五年的交汇点上回顾展望,绘就伟大梦想新蓝图,开启伟大事业新时代。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回顾刚刚过去的五年,我们豪情满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是的,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更加豪迈。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我们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豪迈吧:历史画卷,波澜壮阔;伟大舵手,指挥若定;南湖红船,行稳致远。

展望即将开启的五年,我们激情万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是的,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更加激动。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我们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而现在,东风吹,战鼓擂,就让我们拿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阔饮匈奴血”的气概,拿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使命感、紧迫感,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工作中去。激动吧:梦想伟大,奋斗光荣;现实火热,铸造辉煌;逐梦岁月,激情燃烧。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豪迈之余,我们更加深情。我们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呕心沥血、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换来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用勤劳勇敢、聪明智慧、汗水血雨换来的。我们既要倍加珍惜,更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把当前的良好局面发展好。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激动之余,我们更加清醒。我们的未来,是“新的时代”,是“新的征程”。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伟大成绩、卓著功勋,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既要看到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的风险与机遇,也要看到时代进步日新月异中的变与不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不忘初心,才能从始至终;牢记宗旨,才能砥砺前行;担当作为,才能不辱使命;开拓创新,才能不负重托。同志们,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理念,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学习心得篇2

创新让我们有了方向。凡益之道,与事偕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发展,才能找准方向,走在前列,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而创新就需要我们用好战略思维的望远镜,洞悉潮流、研判趋势,只有保持创新敏感,从而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让我们有了底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型。

无论做哪一件事情,小事也好,大事也好,仅仅有热情和能力是不够的,有热情只是具备了想干事的态度,有能力只是具备了干成事的条件,只有有方法才是干好事的保证。而方法从何而来,改革任务复杂且艰巨,不能用不灵的老办法和低效的旧办法,就只有开创新的手段,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创新让我们有了作为。穷则变,变则通。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民众诉求水涨船高,通过创新,求变化、求发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让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让国家获得更快进步。

又日新,日日新,苟日新。创新在我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创新中赢得主动,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创新的进程中逐步满足人们对“顶配”中国的期待。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学习心得篇3

中国有句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她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标识。

以儒学为主体、儒佛道共构、法家墨家兵家等百家争鸣,诗词歌赋书画小说等百花齐放,共同铸就了人类文化史上一座璀璨夺目的丰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有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可以为后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无疑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是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在历史上,历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方面对中华文化积累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创造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集成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美丽和时代风采。这为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指明了根本途径和方法。

推荐访问:学习心得 青年 第七期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七期题目和答案 青年大学第九季第七期的题答案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