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狗包弟4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28 14:50:02 浏览量:

小狗包弟教学目标:1、认识_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重点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狗包弟4篇,供大家参考。

小狗包弟4篇

小狗包弟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_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重点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方法:

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介绍作家作品(参见“系统集成”P.37“学问123”——1)

(补充)巴金,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9年《灭亡》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的“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小说,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影响了一代青年。“_”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_”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幻灯片?)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灭亡》(第一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散文集:《随想录》?

三、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舔舐(tiǎn shì) / 舐犊(shì dú)情深

作揖(yī) / 缉(jī)毒 / 编辑(jí) / 修葺(qì)

租赁(lìn) 叱(chì)骂

解剖(pōu) 堕(duò)入

绿草如茵(yīn)

四、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篇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1) ——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 —— 包弟来历

发展(3--6) —— 七年相处

结局(7--9) —— 一朝离别

尾声(10--13)—— 真心忏悔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五、内容分析

1、阅读“楔子”部分

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

2、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3、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4、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 (两个) 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 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小狗包弟篇2

张晓磊

教学目标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品味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和同情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走出文本,联系作品,感受生活,认识自我。

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叶剑英元帅曾经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万人民币。”但残酷,荒唐的

“文革”带给人们的伤痛并不止这些。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是对历史的背叛”,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的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作者介绍

三:整体把握

1.快速阅读课文,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明确

板书:

开端:包弟的来历

发展:相处融洽

关系                   结局:痛别包弟

艺术家与狗————巴金与包弟————尾声:真心忏悔

引出,对比

2.知识点总结:

应注意的读音

揪回 叱骂  吠

(多音字)脚爪、爪牙    乘凉、千乘之国    创伤、创造

(近体词辨析)作客:寄居在别处:作客他乡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做客

四:情感把握

文章叙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透过作者对故事的描写,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心理的复杂变化,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品读文章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然后研讨课后练习一的第一问

(多媒体展示):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五:探究文旨

1.那么在作者的这段复杂的心理历程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是哪一种呢?

(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作者在文中又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示自己的这种“歉意”的呢?

(多媒体)示例:

1)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2)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3)••••••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目的创伤是我的心伤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

4)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

3.巴金为了自保,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将一条小狗送上了手术台,内心感到歉疚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种歉疚到了什么程度了呢?

明确:这样的煎熬是不会终结的

4. 为了一条小狗的生命而让自己一辈子歉疚,给了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

小题大做

1)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是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

2)作者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应“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

3)借小狗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借以反省自己。

4)是给人们一个示例,是对人性的解剖。作者通过一条狗的命运客观的揭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作者在这里是呼唤人性,希望“文革”这种悲剧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再也不要上演!

5)在阅读课文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巴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文革中的艰难生活的?文中哪个地方有标示?

明确:第十段“我就这样可耻的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生活。”(多媒体展示他得亏心事)

[多媒体]: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决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巴金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节,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作品中的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朱四倍}

这仅仅是歉意么,还是什么?(忏悔)文革残害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而巴金呢?他尊重生命,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者对文革那段历史的呼吁。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中,作者亦属于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面对这些,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多媒体]:

{1.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的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万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

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

2.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约达4万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XX余万,日军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政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XX年4月22日电)}

文革虽说不是战争,但其它也可称之为没有硝烟的战争,牺牲的人数,造成的损失,是可以相比较的,由此看来,文革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等同的,那么是否一起文革与二战的原因是相同的呢?都是由于人性的缺失而造成的重大损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悲剧的上演呢?作为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共同解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误的圣人,但决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那么就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现在我们就接着学习《小狗包弟》。

二。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小狗包弟身边一直有一位身影,她是谁?

明确:巴金的妻子萧珊  (同学举例)

老师插叙巴金与他妻子的故事

三。有一个疑问想问大家,文革与一条小狗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其实作者是不是事先已经设法补救了是吧?他追被把小狗送人但未成功,那么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这又是为什么?

明确:

1)从作者方面:属于“半靠边”状态(半靠边书上注解)

2)从小狗方面:日本种的小狗,有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的嫌疑)

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的嫌疑

3)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在于残忍的社会。

四。那么对于作者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自由发言)

参考:(无标准答案)

1.自私:这种人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2.可以理解:这种人对作者则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特殊时代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五。[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作者是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而非真心的,那么他必然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谁能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明确:7段:胆战心惊、害怕

8段:暗暗的流泪

9段:睡不好觉

————(逐个分析并解说)

六读第10.11.12.13段,找出作者的内心变化的词语

明确:当时:轻松——沉重——自责

七年-永远:忏悔

当时的原因:轻松:包袱解除了,小狗送走了,不用担心小狗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沉重:作者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了为了自保将与自己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产生了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自责:书中原话: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了解剖台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尾声”部分11-13段:真心忏悔

思考:[多媒体展示]1.作者写了光阴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明确:

1.“我仍住在这所房子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11段写的“衰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衰草——文革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芜,人们的迷茫,精神的苍白。

砖墙——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阻隔的砖墙,文革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时间才会消弭。

12段:虽时光流逝,旧物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没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煎熬,而且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债。

总结:可见反省、忏悔,重建家园,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远。

2.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体现了他由于解剖、敢于将真话的精神。

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责,反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此我们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这种特殊的反省的目的在于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了文坛的震动,英气了人们对于文革的思考。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多媒体]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决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张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了五十年前的事情••••••人间的消失”——巴金

[多媒体]“勃兰特下跪”的资料(略)

师: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才能走向未来。而巴金老先生也是在努力唤醒大家,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那么我们现在回头看这篇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1)揭露文革的罪恶

2)变现了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3)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那么,上节课我们留下的疑问是否可以解答了呢?

无论是战争还是文革,带给人们的都是灾难,究其根源,是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自身。不仅是对于防止文革这样的历史悲剧,甚至是对于二战也是同样的原因。只有呼唤人性,讴歌人性,真心忏悔,由于自我解剖,才可以防止历史悲剧的上演,呼唤二字,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小狗包弟篇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2、品味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2003年“感动中国”对巴金的颁奖词中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请你围绕包弟说一说本文写了哪些内容。

2、找一找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

1、诵读第3段和第5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性:“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

示例: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来,从不厌倦。

2、用诗行的形式总结。

3、“我”为什么没有小狗了?是什么外界的力量使善良的一家人最终没有保护住爱犬?

(明确)[]那个时期。教师介绍那个时期。

五、品读课文,深挖主旨——分析作者“歉意”。

1、为什么要表达歉意:

那个时期后,在别人都把全部责任推到了四个人身上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过错的巴金向小狗表示歉意,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怎样表达歉意

诵读第10段,画出作者自责、表示歉意的句子,品读之。

六、诵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赏析打动自己的字、词、句。

七、延伸迁移,课堂练笔。

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示例:

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

八、推荐阅读:

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和巴金的《怀念萧珊》

小狗包弟篇4

一、教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学习重点在散文的感情线索。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了小狗包弟与自己一家的故事。作者“借物感怀”,通过对小狗包弟的愧疚和怀念,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的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妻子的怀念。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强化细致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联想,将感情与真实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小见大。

二、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也较为熟悉了。但是这个年龄的学生社会经验较少,阅历不足,心智与情感较之成年人而言也不够成熟,同时对“那个时期那段历史的了解也比较少,所以在理解“借物感怀”时还是存在一些难度,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过文章的学习,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能够发挥联想,“以小见大”,借物喻情。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够说出文章的逻辑线索与情感线索,并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怀”的部分。

【教学难点】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线,并且如何将情感线渗入故事线中。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对比阅读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将用多媒体出示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结合背景大致讲解意思,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感怀”的概念,加以解释,并引出巴金。《蝶恋花》与《小狗包弟》均使用借物感怀的手法,均有怀念亡妻的内容,创作背景均为乱世蒙冤牵连家人,具很高的相似性。通过对篇幅短小,内容明显的篇章的了解,为学生对本长篇散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整体感知

这部分我会以“全文是按照什么样的线索进行写作的?”

为任务,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后回答出“时间线”。

然后我会提出第二个任务“全文是按照什么时间线进行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写出如下时间线:引题——包弟进家——-七年相处——-送别包弟——怀念包弟。并以此作为板书呈现在黑板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会在宏观上把握住文章的基本脉络。

(三)深入研读

这部分我依然会使用任务引导法,我将设置如下任务:

1、“在叙述的部分中,作者怀念的人是如何出现在文章中的?能体现出如何的情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指出两次特别提起,多半是“我们”,都属平实的细节叙述,说明作者无论是与包弟,还是与爱人,都是“朝夕相处,关系和睦”。

2、“在抒情的部分里,作者是如何感怀?”

并引导学生回答出“近:自我忏悔;远:借景怀人”

通过这两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从时间上的叙述,转移到情感的渗透上,并且在逐步地引导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通过忏悔的方式将情感表达从含蓄过渡到浓重的升华过程。

3、最后我会进行一段泛读,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用找意象以及情景对比的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烘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爱人在的景色,才是生动的,令人快乐的”。

(四)拓展延伸

学生们刚刚学习并初步体会了“借物感怀”的艺术手法,此处我会用再次用多媒体展示出《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请学生们进行对比阅读。在导入阶段我通过背景介绍,展示了很多两篇文章的相似点,此处请同学通过自行阅读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更多的不同点。并经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苏词更加含蓄,可解读为感慨自身,也可解读为怀念故人,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巴文情感浓烈,有深刻的忏悔,也有深沉的怀念,同时犀利地表达了对那个时期动乱的控诉”。

(五)小结作业

除了苏词,同学们还在初中学过另一篇借物感怀亡妻的文章《项脊轩志》,请同学们比较阅读《小狗包弟》和《项脊轩志》的情感抒发上有何异同,下次上课分享一下大家的看法。这样能让同学们对这种写作手法深刻理解和巩固。

推荐访问:小狗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