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6篇

时间:2022-08-21 10:25:07 浏览量:

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6篇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 ****化工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一览表风险数值矩阵R=LS事故发生后果严重度(SS) 风险演变为事故的可能性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6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6篇

篇一: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

** 化工有限公司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一览表风险数值矩阵R=LS 事故发生后果严重度 (S S )

 风险演变为事故的可能性分析( (L L) ) 风险演变为事故的严重度分析( (S S) )特别重大 重大 较大 一般 很小 L=事故发生可能性 S=事故发生后果严重度5 4 3 2 1 级别 分值 说明 表述 级别 分值 企业形象 表述事故发生可能性(L)五级 5 25 20 15 10 5 五级 5极有可能发生每次作业或每月五级 5 国际影响造成3人以上死亡,7人及以上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四级 4 20 16 12 8 4 四级 4很可能发生每季度都有发生四级 4 省内影响造成1-2人死亡,3-6人重伤或严重职业病,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三级 3 15 12 9 6 3 三级 3 可能发生每年都有发生三级 3 地区影响造成1-2人重伤,3-6人轻伤;或经济损失1万一以上,10万元以下二级 2 10 8 6 4 2 二级 2较不可能发生年度曾经发生过二级 2公司及周边影响造成1-2人轻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以下一级 1 5 4 3 2 1 一级 1基本不可能发生从未发生过一级 1 没有受损 一般无人员损伤或虚惊事件■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20-25)、较大风险(10-16)、一般风险(4-9)、低风险(1-3)四个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红色代表最高风险等级。位置 风险事件 L S 评分风险等级主要管控措施 应急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

 电话:爆炸、火灾 3 4 12 较大DCS自动联锁控制系统、SIS自控装置,进行现场巡检,人员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启动应急预案、撤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爆炸、火灾、中毒3 4 12 较大仓库管理员培训合格上岗,进行现场巡检,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启动应急预案、撤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爆炸、火灾、灼烫2 3 6 一般现场巡检,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启动应急预案、撤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火灾、中毒 2 2 4 一般仓库管理员培训合格上岗,进行现场巡检,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启动应急预案、撤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火灾、中毒 2 2 4 一般仓库管理员培训合格上岗,进行现场巡检,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启动应急预案、撤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爆炸、腐蚀、灼烫2 3 6 一般现场巡检,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启动应急预案、撤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溺淹 2 2 4 一般 现场巡检、警示标示、救生圈启动应急预案、撤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触电、火灾 2 3 6 一般 现场巡检、警示标示,双人作业启动应急预案、撤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

 火灾 1 2 2 低风险 禁止私搭乱接电线、使用合格电器灭火器灭火、撤离、启动应急预案安环部 责任人:

 电话:触电、火灾 1 2 2 低风险 定期巡检,使用合格插座灭火器灭火、撤离、启动应急预案安环部 责任人:

 电话:触电、火灾 1 2 2 低风险 定期巡检,使用合格插座灭火器灭火、撤离、启动应急预案安环部 责任人:

 电话:触电、火灾 1 2 2 低风险 定期巡检,使用合格插座灭火器灭火、撤离、启动应急预案安环部 责任人:

 电话:压伤、机械伤害1 2 2 低风险 定期巡检,严格遵守叉车使用规定启动应急预案、撤离、就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砸伤 1 2 2 低风险 定期巡检,按要求进行物品堆放启动应急预案、撤离、就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火灾 1 2 2 低风险 禁止私搭乱接电线、使用合格电器启动应急预案、撤离、就医安环部 责任人:

 电话:压伤、机械 1 2 2 低风险 定期巡检,严格遵守叉车使用规定启动应急预案、撤离、就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中毒 1 2 2 低风险定期巡检,配置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启动应急预案、撤离、就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摔伤 1 2 2 低风险 两人结伴同行 就医 安环部 责任人:

 电话:摔伤 1 2 2 低风险 定期巡查 就医 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爆炸、灼烫 1 2 2 低风险 定期巡查启动应急预案、撤离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机械伤害 1 2 2 低风险 定期巡查、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就医 生产部 责任人:

 电话:

篇二: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

质量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受控号:

 编制:

 审核:

 山东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质量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项目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来控制安全质量风险,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安全。所以,为了规范公司及下属各分公司、项目部安全质量风险辨识、评估和管理工作,明确安全质量风险分级管理责任,加强公司和各项目部各级管理机构对现场安全质量监控力度,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管理关系范围内的所有工程项目 第二条、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施工工艺流程的阶段、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等进行。

 第三条、 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辨识时应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并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宜采用以下两种常用的辨识方法:

 a) 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 JHA)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 b) 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 SCL)进行辨识,分析步骤和要求。

 第四条、 辨识范围 应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

 a) 建筑施工基础、主体、装饰全过程; b)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c)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d)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e)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f)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g)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第五条、 管理机构 1、 公司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及安质部主要检查监督各分公司、项目部的安全质量工作,协助分公司、项目部的安全质量工作,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安质的副总担任,成员由安质部成员、技术部负责人担任; 2、 项目部成立安全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小组(一下简称安质风险组)由项目经理、生产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安全主管任副组长,成员由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工长、安全员、材料员、质检员等组成。

 3、 安质风险小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

 第六条、 职责 1、 公司安质部负责全公司所有项目的安全质量监督工作; 2、 分公司安全质量领导小组监督本分公司的安全质量监督工作; 3、 项目部安全质量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部安全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辨识、评估、管理等; 4、 各施工作业队负责相应的职责范围内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操作规程等的落实和执行。

 第七条、 安全质量风险分级 安全质量风险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工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进行标识。

 第八条、 安全质量风险辨识、评估 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及安质部对全公司的安全质量风险进行总体把控,分公司对各自分公司所有项目的安全风险进行把控,项目部对在建项目安全质量风险实行动态管理,每

 月底定期对安全质量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并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 1、 风险辨识、评估的内容 各级安全质量管理机构对本单位正在进行和即将开始的施工内容、相应的施工管理和辅助工作、施工和生活的环境进行梳理、辨识,辨识内容包括公司的环境条件(如地质条件、天气条件、营业线施工、城市施工等)、施工设备设施、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质量意识和技能、施工工艺和方案等因素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判断存在的安全和质量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2、 风险评估的方法 安全质量风险评估采用经验评估法和风险定量测定法两种,经验评估法由参与人员根据施工项目的中和呢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 风险定量测定发依据为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3015—2017)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测定; 第九条、 风险辨识、评估流程 项目每月定期对下月本项目部所属工程的安全质量风险进行辨识和安全质量风险评估,辨识和评估资料于当月 24 日前报公司安质部进行备案; 公司安质部按照各项目部上报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登记并跟踪监测,对本公司下月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安排重点检查监测的项目部并进行跟踪检查,直到消除安全风险为止。

 第十条、 风险评价与分级 风险级别 风险名称 风险说明 1 一级风险(色)

 即重大风险,意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非常危险,现场的危险源多且难以控制,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

 二级风险(橙色)

 即较大风险,意指现场的施工条件或作业环境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现场的危险源较多且管控难度较大,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

 三级风险(黄色)

 即一般风险,意指现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

 四级风险(蓝色)

 即低风险,意指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基本可控,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现场所存在的低风险,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第十一条、 安全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1、 公司对各级安全质量风险的分级管理要求及主要措施汇总见下表 风 险级别 监管级别 管理要求 公司稽查周期 责任人要求 一级 企业集团公司监管 目标管理,制定专项技术、安全管理方案、安全交底、应急预案 至少每两个月一次 公司、项目部、作业队分别明确专人负责 二级 分公司、项目部监管 目标管理,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安全技术交底,应急预案 至少每季度一次 项目部、作业队分别明确专人负责 三级 项目部、施工班组(包括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负责管控 安全教育培训、制定管理措施,安全技术交底 至少每两个月一次 作业队明确专人负责 四级 由作业人员负责管控 巡查记录、安全技术交底 每个月一次

  2、 一级安全质量风险(红色)报集团公司备案、二级(橙色)以上安全质量风险由公司监管,三级(黄色)安全质量风险由项目部监管,四级(蓝色)安全质量风险由作业队监管;

 3、 管理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1)

 一级、二级安全风险项目施工前必须编制安全专项管理方案或管理措施,安全专项管理方案或管理措施由项目部安质部门编制,并报总公司进行; 2)

 一级、二级质量风险项目施工前必须制定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由项目部安质部编制; 3)

 三级安全风险施工前必须制定管理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保证措施由项目部制定并监督实施; 4)

 四级安全风险要制定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保证措施由所属施工队制定执行,并报项目部备案。

 第十二条、 公司风险管理 1、 公司要及时了解并确定各分公司、项目部的安全风险,并登记在册,每月跟踪检查直到风险消除; 2、 定期到各分公司、项目部进行巡查,帮助分公司及项目确定危险源,并要求分公司、项目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3、 对分公司、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方案,安全管理措施等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十三条、 项目部风险管理 1、 项目部应将专项技术方案、安全管理方案及项目部编制的管理措施和实施计划对所属作业队进行交底,作业队应做好对施工班组的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工作; 2、 项目部应明确各项一级、二级、三级风险的监督管理责任人。其中一级风险应由项目经理监管,二级风险确定一名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监管,三级风险确定一名项目部业务部门负责人监管。

 3、 一级风险监管责任人每周至少巡视二次,每周总结一次风险控制情况;二级风险监管责任人每周至少巡视一次,并总结风险控制情况;三级风险监管责任人没有至少巡视一次,并总结风险控制情况;监管责任人应做好巡视记录和风险控制情况总结; 4、 项目部应加强对一级、二级风险项目的安全质量检查工作,对专项技术方案、安全管理方案、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组织整改。

 第十四条、 安全质量风险的解除 1、 一级、二级风险项目的风险因素消除后,项目部应提出风险解除分析报告; 2、 非违反施工规范、施工方案造成的安全质量一级风险项目,经公司确认接触后,项目部可向公司提出安全质量一级风险解除奖励申请,经公司审核后及时兑现奖励; 第十五条、 附则 本制度由项目部安质部负责解释,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 安全质量风险评估会议记录;附录表 1 2、 安全质量风险点登记台账;附录表 2 3、 安全质量风险解除分析报告;附录表 3 4、 风险分析记录作业活动清单;附录表 4 5、 风险管控设备设施清单;附录表 5 6、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附录表 5 7、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附录表 6 8、 作业活动风险管控分级清单;附录表 7 9、 设备设施风险管控分级清单;附录表 8 10、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山东泰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风险评估会议记录表

 编号:

 单位

 主持人

 记录

 时间 年

 月

 日 参会人员签名:

 会议内容:

 山东泰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风险点登记台账 (记录受控号)单位:

  No:

 填表人: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此表是初步划分风险点时的记录表格。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参照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类型 可能导致的 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所属单位 备注

 山东泰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风险解除分析报告

  编号:

 风险项目名称

 风险级别

 风险确定时间 年月日 风险解除原因分析 安质部意见

 安全总监意见

 风险分析记录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类别 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单位或风险点:

 岗位:

  作业活动:

  №: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序号 作业 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可能性 严重性 频次 风险值 评价级别 工程技术 管理措施 培训措施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A.1.1 填表说明:

 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h) 评价级别是指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i) 风险分级是指按照 5.3.3 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单位(风险点):

 岗位:

 设备设施:

 №:

 序 号 检查项目 标准 不符合标准 情况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可能性 严重性 频次 风险值 评价级别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

篇三: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准确辨识安全风险,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二条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安全生产双体系/ / 双重预防机制全套的资料,需要的话求球:324319245 。

 第三条

 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 13 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 6 月 1 日)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22〕36 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22﹞16 号)

 《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22〕10 号)

  第四条

 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五条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负全面领导职责。

 组

 长:李佩法 副组长:汪树岐 成

 员:张文天

 袁立伟

  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 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

 安全科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其他科室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本科室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科室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第二章

 安全风险的辨识

 第六条

  风险点的分类

 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

 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 2.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七条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第八条

 风险点辨识的方法

 1. 静态分析: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

 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

 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①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②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③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④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⑤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①按专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 1-1)。

 表 表 1 1- -1 1

 设备设施清单

  专业:

 NO: ②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专工、值长、班长、值班员、检修员、安全员等。

 ③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④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⑤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⑥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参照表 1-2)相应内容。

 表 表 1 1- -2 2 安全检查分析( SCL )评价表

  区域/ / 工艺过程:

 装置/ / 设备/ / 设施:

 NO: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可能性(L L )

 严重程度(S S)

 )

 风险度

 (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

 备注

 序号

 设备名称

 所在部位

 备注

 1

 2

 1

  2

  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2. 动态分析: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1)作业活动的划分

 按作业区域和作业类别(检维修类、生产操作类)进行划分。

 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 2-1)。

 表 表 2 2- -1 1

 作业活动清单

 NO :

 序号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作业类别

 备注

 1

  2

  ②将每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作业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③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参照表 2-2)。

 表 表 2 2- -2 2

 工作危害分析( JHA )评价表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NO: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人、)

 物、作业环境、管理)

 主要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可能性(L L )

  严重程度(S S )

  风险度

 (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

  分析人:

 分析日期:

 ④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按照第六条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

 第三章

 安全风险的评价分级

 第九条

 风险度(危险性)

 危害因素辨识出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即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

  第十条

  风险评价分级方法

 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

 第十一条

 风险矩阵法(L·S)

  本方法的风险度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即:

  R=L×S

  L 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S 代表事件后果严重性

  R 代表风险值

  本风险矩阵法把风险等级分为 4 级,分别是:1 级(很高)、2 级(高)、3 级(中)、4 级(低)。

  第十二条

 风险矩阵法 (L·S)

 判断准则

  表 表 3 3- -1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L 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 表 3 3- -2 2 事件后果严重性 S S 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 失 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10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等 性病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 微 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 表 3 3- -3 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R R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1级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2级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3级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 年内治理 ≤ 8 4级 可接受、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或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或需保存记录

  表 表 3 3- - 4 风险矩阵表

 后

 果

 等

 级 (S) 5 低 中 高 很高 很高 4 低 低 中 高 很高 3 低 低 中 中 高 2 低 低 低 低 中 1 低 低 低 低 低

 1 事

 故

 2 可

  能

 3

 性(L)

  4

 5 第四章

 安全风险的控制

  第十三条

 风险管控要求

 风险管控原则如下:

 4 级: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 4 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3 级: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 3 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2 级: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科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1 级: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以下情形应直接确定为 2 级风险:

 (1)开停车作业、非正常工况的操作。

 (2)同一爆炸危险区域内,现场作业人员 10 人以上的。

 (3)10 人以上的检维修作业及特殊作业。

  第十四 条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5)应急处置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第十五条

  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可行性和可靠性; (2)先进性和安全性; (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第十六条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 (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

 第五章

 风险管控执行程序

  第十七条

 安全科每年定期组织制定“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公司、部门风险评估小组,对“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班组、岗位,作为开展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的依据。

  第十八条

 依据辨识评价方法对本单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经本级风险评估小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

  第十九条

  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组织审核、修订后,将审核、修订意见反馈各下级单位执行。

 第二十条

 风险培训 各级单位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第二十一条

 风险信息更新 各级单位要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控登记台账》(参照表4),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

 表4 风险管控登记台帐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 (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事故事件发生后;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管理办法由安全科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填表单位:

 NO:

 序号

 识别时间

 审定时间

 单位或活动

 数目

 合计

 备注

 4 4 级

 3 3 级

 2 2 级

 1 1 级

  (注:单位或活动-危害因素所存在的单位或暂时的某项活动。)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chemical industry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23-06-23 发布 2023-07-23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

篇四: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

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

 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5 区域划分 ........................................................................... 2 6 区域固有风险评估 ................................................................... 3 7 区域控制风险评估 ................................................................... 4 8 区域风险等级判定 ................................................................... 5 9 区域风险等级校正 ................................................................... 5

 2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的总体要求,并规定了区域划分、区域固有风险评估、区域控制风险评估、区域风险等级判定和区域风险等级校正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化工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经营带储存设施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30000.18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8部分:急性毒性 GB 36894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 51283

 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risk 特指安全风险,即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2

 风险点

 risk point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和场所,以及在设施、部位和场所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3

 区域

 region 为开展安全风险分区分级工作,基于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划分的相对独立、界限清晰的范围。

 3 3.4

  区域固有风险

 regional inherent risk 区域固有风险为区域的基本风险水平,由火灾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急性毒性危害类别、化学品管控类别、危险工艺和操作、工艺压力、工艺温度、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级、区域及企业人数和周边环境等指标综合计算表征。

 3.5

 区域控制风险

 regional control risk 区域内风险点落实相应控制措施后的区域风险水平。

 3.6

 区域风险

 regional risk 区域风险是区域内风险点存在风险的集合,通过区域固有风险和区域控制风险所构成的风险矩阵计算表征。

 3.7

 区域风险等级

 regional risk level 区域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4 总体要求 4.1 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安全风险分区分级工作领导机构,按工艺单元或区域成立工作小组。

 4.2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区分级工作制度,每年至少开展 1 次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评估工作。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和管理体系等发生重大变化和企业发生事故后,应当重新开展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评估工作。

 4.3 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

 4.4 安全风险分区分级制度文件、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记录、教育培训记录等实行文档管理。

 5 区域划分 5.1 区域划分应覆盖企业内所有的区域场所。

 5.2 宜按照生产设施或装置、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设施、仓储设施、运输设施、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等划分区域。

 5.3 以下情况必须独立分区:

 ——独立建构筑物,如厂房、仓库、泵房、民用建筑、污水处理场等;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装置及设施,当装置及设施之间有切断阀时,以切断阀作为分隔界; ——用于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区以罐区防火堤为界限。

 4 6 区域固有风险评估

  根据区域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值,确定区域固有风险等级。L取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S取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区域固有风险等级确定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1 区域内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 序号 项目 取值 Ln L 1 2 3 4 1 火灾危险性类别 丁、戊类及其他 丙类 乙类 甲类 L1

 2 化学品急性毒性危害类别 类别 4、类别 5 及其他 类别 3 类别 2 类别 1 L2 3 化学品管控类别 / / 只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或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 同时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 L3 4 危险工艺和操作 不涉及危险化工工艺和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且采用连续操作 不涉及危险工艺和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且采用间歇或半连续操作 涉及危险工艺和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且采用连续操作 涉及危险工艺或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且采用间歇或半连续操作 L4 5 工艺压力(p,表压) 0MPa≤p≤0.1MPa 0.1MPa<p<1.6MPa 1.6MPa≤p<10.0MPa p≥10.0MPa L5 6 工艺温度(t)

 t≤20℃ 20℃<t<150℃ 150℃≤t<450℃ t≥450℃ L6 注1:火灾危险性类别判定,按照GB 50016、GB 50160、GB 51283和GB 50074执行。

 注2:化学品急性毒性危害类别判定,按照GB 30000.18执行。

 注3: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是指列入《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和《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安监总管三〔2013〕12号)的危险化学品;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是指列入《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一版)》(应急管理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交通运输部 2020年第1号公告)的危险化学品。区域内不涉及此二类危险化学品的,该项不取值。

 注4:危险化工工艺是指列入《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安监总管三〔2013〕3号)的化工工艺。

 注5:工艺压力和工艺温度项取值仅限于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原料处理(不含储存)、化学反应、产品精制等化工工艺过程。工艺压力为常压的,该项取值为1;工艺温度为常温的,该项取值为1。

 注6:区域内涉及多个取值时,Ln(n=1,2,3,4,5,6)取最大值。无此项目时,Ln不取值。

 注7:按照实际取值项目数计算L值,L =(L1+L2+……+Ln)/n。L级差为1,当L大于1且小于等于2时,L取2,以此类推。

 表2 区域内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取值 序号 项目 取值 Sn S 1 2 3 4 1 区域与周边相邻区域(包括周边企业)现场人数的最大值 0~2 人 3~9 人 10~29 人 30 人及以上 S1

 5 表2

 区域内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取值(续)

 序号 项目 取值 Sn S 1 2 3 4 2 所在企业任一装置设施类区域最大现场人数 0~2 人 3~9 人 10~29 人 30 人及以上 S2

 3 区域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级 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三、四级 二级 一级 S3 4 企业边界外 500 米范围内 无防护目标 仅涉及 1 个一般防护目标中的三类防护目标 仅涉及 2 个一般防护目标中的三类防护目标 涉及防护目标的其他情况 S4 注1:周边相邻限于区域周边300m范围。

 注2:第1、2项取值仅适用于装置设施类区域,不适用于办公区域。如不涉及项目内容的,Sn不取值。

 注3:装置设施类区域人数,是指在区域内从事操作、巡检的最多人数合计。

 注4:区域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级按照GB 18218执行。

 注5:防护目标界定按照GB 36894执行,加油加气站营业网点和其他非危险化学品工业企业不作为防护目标。

 注6:S取大值,即S=MAX(S1,S2,S3,S4)。

 表3 区域固有风险等级确定 风险矩阵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

 1 2 3 4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1 Ⅳ Ⅳ Ⅳ Ⅲ 2 Ⅳ Ⅲ Ⅲ Ⅱ 3 Ⅳ Ⅲ Ⅱ Ⅰ 4 Ⅲ Ⅱ Ⅰ Ⅰ 注:区域固有风险蓝色低风险等级用IV表示、黄色一般风险等级用III表示、橙色较大风险等级用II表示、红色重大风险等级用I表示。

 7 区域控制风险评估 7.1 风险点识别 7.1.1 将区域内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设备设施风险点和作业活动风险点,形成风险点清单。

 7.1.2 按照“一设备一风险点”的原则对区域内设备设施风险点进行确认,设备设施风险点清单涵盖设备名称、类别、所在区域、责任部门等内容。

 7.1.3 作业活动风险点宜覆盖企业日常操作、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变更活动和特殊作业等作业活动。按照“一作业一风险点”的原则对区域内作业活动风险点进行确认,作业活动风险点清单涵盖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实施单位、活动频率等内容。

 7.2 风险点控制风险评估

 6 7.2.1 风险点分析评估方法包括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风险矩阵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道化学(DOW)、蒙德法(ICI)、危险度评价法、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等。

 7.2.2 应将不同风险分析评估方法的结果,由高到低分为 4 级:

 ——A 级:重大风险; ——B 级:较大风险; ——C 级:一般风险; ——D 级:低风险。

 7.2.3 区域控制风险应选取区域内风险点最高风险等级,确定为区域控制风险等级。

 8 区域风险等级判定 8.1 区域风险等级判定准则见表 4。

 表4 区域风险等级判定

 区域风险等级(R)

 区域控制风险 D C B A 区域固有风险 Ⅳ ⅣD ⅣC ⅣB ⅣA Ⅲ ⅢD ⅢC ⅢB ⅢA Ⅱ ⅡD ⅡC ⅡB ⅡA Ⅰ ⅠD ⅠC ⅠB ⅠA

 8.2 区域风险等级用 R 表示,当:

 ——R={ⅣD},区域风险等级判定为蓝色低风险;

 ——R={ⅢD, ⅣC},区域风险等级判定为黄色一般风险;

 ——R={ⅡD, ⅢB, ⅢC, ⅣB},区域风险等级判定为橙色较大风险;

 ——R={ⅠA, ⅠB, ⅠC, ⅠD, ⅡA , ⅡB, ⅡC, ⅢA, ⅣA},区域风险等级判定为红色重大风险。

 9 区域风险等级校正

 在区域风险分级评估的基础上,对存在以下情形的,进行区域风险等级校正(最高为红色重大风险等级)。

 ——任一区域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 年内,该区域提高 2 个风险等级。

 ——任一区域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 年内,该区域提高 1 个风险等级。

 ——任一区域存在应急管理部门通报的重大隐患且未完成整改的,该区域提高 2 个风险等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五: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

“ 红橙黄蓝” 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本公司的作业场所主要有厂内车辆作业区、制浆作业区、抄纸作业区、成品车间、办公室、厂房、锅炉房等作业区。各场所的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巨大风险、高度风险、显著风险和一般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依据企业制定的风险管控台账和风险等级分部表及安全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汇总情况,判定办公室为一般风险(蓝色);其他厂房、锅炉房作业区和厂内车辆作业区为显著风险(黄色);制浆作业区、抄纸作业区、成品车间为高度风险(橙色)。依据上述结果绘制了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详见图 11-1。

 库房 锅炉房 脱硫 库房 完成阶段 抄纸作业 制浆作业 制浆作业 办公室 原料堆 机动车行驶路线 原料堆 机动车行驶路线 高度风险 显著风险 一般风险 巨大风险 风险等级:

 大

 门 北 图 图 11- -1 1 ****** 纸业有限公司“ 红橙黄蓝” 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篇六: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

工程项目 安全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目的 为全面落实项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 本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项目实际,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项目承建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三、编制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 年修订执行 ); 《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3861-2009。

 四、术语和定义 1 、 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 、 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 、 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五 、机构设置 1.总承包单位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项目部须成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 ,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 全面 负责 。

 2.项目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副组长为 项目技术负责人、HSE 总监、 生产经理,组员为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分包队伍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等人组成 。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 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六 、职责 1.项目部职责 :

 ①项目部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负责对施工作业班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②项目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风险管控职责; ③项目部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④负责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施工活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等工作,及时制定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⑤负责落实一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二级风险管控工作,对三、四级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2.分包单位职责 :

 ①负责本单位作业班组涉及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运行,负责对施工作业人员风险分级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②掌握本单位作业班组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③负责本单位作业班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作业班组施工活动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项目部; ④负责落实一、二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三级风险管控工作,对四级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⑤对本单位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管控交底。

 4.施工作业人员职责 :

 ①掌握本单位作业班组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②对本岗位施工活动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 ③负责落实一、二、三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四级风险管控工作。

 七 、 风险点的分类

 根据项目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项目部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

 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 2. 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八、风险点辨识的方法 项目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或风险矩阵分析法对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风险点进行 评价分级 。

 1. 静态分析 :

 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

 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①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②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③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④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⑤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①按专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 1-1)。

 表 1-1

  设备设施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所在部位 备注 1

 2

 ②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技术工、 班组长、 机修员、 技术员、 安全员等。

 ③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④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⑤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⑥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

 ( SCL )评价表》(参照表 1-2)相应内容。

 表 1- 2 安全检查分析( SCL )评价表 区域 / 分部分项( 工艺过程 )

 :

 装置 / 设备 / 设施:

 序号 检查项目 标准 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可能性(L)

 严重程度(S)

 风险度(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 / 控制措施 备注 1

  2

 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2. 动态分析 :

 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1)作业活动的划分 按作业区域 /分部分项 和作业类别(检维修类、生产操作类)进行划分。

 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 2-1)。

 表 2-1

  作业活动清单 序号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作业类别 备注 1

  2

 ②将每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作业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如果作业流

 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③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 JHA )评价表》(参照表 2-2)。

 表 2-2

  工作危害分析( JHA )评价表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主要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可能性(L)

 严重程度(S)

 风险度(R) 风险等级 建议改正 / 控制措施

 分析人:

  分析日期:

 ④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按照 风险点的分类 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

 3. 风险矩阵法(L·S)

 本方法的风险度 (危险性)

 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即:

 R=L×S

 L 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S 代表事件后果严重性

 R 代表风险值

 本风险矩阵法把风险等级分为 4 级,分别是:

 一 级(很高)、 二 级(高)、 三 级(中)、 四 级(低)。

 风险矩阵法(L·S)判断准则 :

 表 3-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 3-2 事件后果严重性 S 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情况 财产损失 / 万元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等危害 >10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表 3 -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R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 / 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1 级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2 级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3 级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 年内治理 ≤

 8 4 级 可接受、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或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或需保存记录

 九、 风险评价分级 根据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风险级别,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

 1.一级风险,即重大风险,意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非常危险,现场的危险源多且难以控制,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二级风险,即较大风险,意指现场的施工条件或作业环境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现场的危险源较多且管控难度较大,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三级风险,即一般风险,意指现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四级风险,即低风险,意指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基本可控,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现场所存在的低风险,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十 、风险分级管控 项目部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依次按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措施等五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实施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可以采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重大危险源公示、班前教育、应急预案等,公司及项目部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危害大小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用上述多项管控措施进行综合管控。

 一级风险的管控,由公司制定管控方案,挂牌督办,项目部组织实施;二级风险的管控,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组织监督指导;三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班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部负责监督指导。四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实施,施工作业班组长负责监督指导。

 1.风险管控原则如下:

 四 级: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应引起关注,负责 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三 级: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应引起关注,负责 3 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二 级: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项目部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监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

 开始工作。

 一 级: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2.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

 ( 1 )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 2 )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 ( 3 )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 4 )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5)应急处置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3.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 1 )可行性和可靠性; ( 2 )先进性和安全性; ( 3 )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 ( 4 )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4.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

 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 1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2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 3 )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 ( 4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 5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十一、 风险管控执行程序

  1. 安监部每年定期组织制定“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项目风险评估小组,对“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班组、岗位,作为开展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的依据。

  2. 依据辨识评价方法对项目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填写相应的 “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 JHA )评价表”、“安全检查

 分析( SCL )评价表”,经本级风险评估小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

 3. 项目风险评估小组组织审核、修订后,将审核、修订意见反馈各部门执行。

 4. 风险培训 ,项目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 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5. 风险信息更新 ,项目要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本项目的《风险管控登记台账》,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

推荐访问: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四级划分 四级 划分 等级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